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梁超

国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508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3-29 12.23 -- -- 15.17 20.49%
14.74 20.52%
详细
2016年业绩高增长。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29.70%;实现归母净利106亿,同比增长30.92%。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5元。总结来看,2016年长城业绩稳健较快增长,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购置税减半背景下长城哈弗品牌SUV热销带来销售收入的高增长;2)徐水工厂产销规模增长从而降低单台固定成本,销售成本下行。 SUV:哈弗品牌稳健,徐水工厂产能释放给予成本下行空间。 2016年长城SUV(哈弗品牌)销售93.8万辆,同比增长34%,细分车型H2、H6、H7销量增长可观。其中哈弗H2由天津工厂转移到徐水工厂生产,产能进一步释放,年销18.38万辆(+17%);哈弗H6继续领跑行业,年销57.98万辆(占哈弗品牌62%),同比增长54%;哈弗H7于4月上市,11月月销破万。徐水一、二工厂已经投入使用,三工厂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新增产能10万辆。随着三工厂产能释放,单车固定成本有望持续下行,长城作为单车毛利领先的自主车企,在自主品牌SUV价格战预期下具备较大的降价空间。 SUV: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期待WEY上市。 长城全新SUV品牌WEY将于2017年4月、8月分别推两款中高端SUV车型,定价15-20万元,中长期看,长城计划在2018年达到5款WEY品牌产品阵容。我们认为,WEY的推出将进一步补足哈弗SUV产品线,有了哈弗H7的成功经验,长城有望抢占自主品牌中高端SUV市场先机,扩宽盈利来源。 皮卡:进城解禁扩容,龙头皮卡长城受益。 2016年长城皮卡(风骏)销售10.56万辆,同比增长6%。考虑到2017年新增湖北、新疆两地进城解禁,2月皮卡行业呈现强复苏态势(+58%)。长城皮卡作为行业龙头,连续18年销量第一,2017年2月新风骏5欧洲版和新风骏6更新上市。价位覆盖7-12万,配置和造型大幅优化,2月销量提升显著(+47%)。政策利好叠加新品上市,长城皮卡2017年销量有望维持高增速。 哈弗稳健,SUV高端化升级,给予“买入”评级。 哈弗稳健,WEY驱动SUV中高端推进,我们预测长城17/18/19年EPS分别为1.34/1.54/1.77元,对应PE分别为9.4/8.1/7.1倍。给予“买入”评级。
中国汽研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3-28 10.62 -- -- 10.70 0.75%
10.70 0.75%
详细
2016年业绩稳健增长 中国汽研公布年报,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同比增长37.56%,实现归母净利3.40亿,同比增长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5亿,同比增长25.36%。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15年1元)。营收增长主因在于专用车业务大幅增长,技术服务稳健增长,增收不增利的主因在于营收占比较大的专用车业务16年厂区搬迁带来高运营成本。 技术服务板块受益于自主崛起、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2016年技术服务板块新签合同7.91亿元,同比增长5.79%,实现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16.99%,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6.05%,其中检测板块中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量稳定增长,研发板块从西南向华东、华南的市场开拓进展顺利。我们认为,汽研主要客户是长安、江铃、江淮、奇瑞、力帆等,近年来受益于三四线城市需求带动自主乘用车崛起、新车型更迭加快,同时电动化、智能化下检测项目增加(AEB、保险指数或有望纳入考核)、技术评定趋严(17年2198款新能源车型重审),汽研新车检测与研发咨询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 产业化板块受益于商用车回暖,关注轨交业务拓展和燃气系统 2016年产业化板块新签合同8.81亿元,同比增长89.46%,全年实现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61.45%,实现利润总额0.22亿元,同比增长159.12%。自主主因是是特种车加快开发市政环卫产品系列,积极拓展了客厢类产品和物流产品。展望未来,汽研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350齿轮箱通过运营考核,国内首创吊挂式单轨齿轮传动和基础制动装置成功实现装车试运行,看好公司轨交新兴市场(高铁、跨座式、悬挂式单轨)的业务拓展,燃气汽车板块成功中标重庆市第四代出租车业务,17年汽研年产3万套的燃气汽车系统投产(16年销售8512套),看好燃气系统外销及专用车自配量增长。 自主崛起、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的研发类稀缺标的,维持买入 我们认为,当前汽车自主品牌崛起、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国内汽车检测研发机构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我们预测17/18/19年EPS分别为0.46/0.59/0.73元,对应PE分别为24/18/15倍。汽研兼具稀缺性和部分垄断,国企改革+智能网联+跨座单轨多概念叠加,维持“买入”评级。
江铃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3-28 29.07 -- -- 28.59 -1.65%
28.59 -1.65%
详细
2016年收入稳健,2017年有望产销高增长 2016年营业收入266.34亿,同比增长8.59%,实现归母净利13.18亿,同比减少40.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93亿,同比增长138.64%。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1元(15年10.3元)。利润下滑是产品降价与当期销售费用增加导致。2017年公司计划销售整车36.5万辆,销售收入352亿元,分别增长30%、32%。行业向好,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乘用车SUV产品发力,占比快速提升 2016年江铃SUV销量4.48万辆,同比增长82%,其中驭胜品牌销售3.73万辆,同比增长90%,2017年公司乘用车目标销量10万辆,占比26%(2015年占比10%)。江铃乘用车最主要的业绩驱动来源于9月全新推出的紧凑型SUV驭胜S330(16年10月驭胜SUV+472%)。我们认为,驭胜S330将成为公司2017年乘用车主力产品,未来江铃计划持续推出S330插电混版本与全新中型SUV车型,销量长效驱动。 商用车受益轻卡皮卡复苏,高增长可期 2016年江铃商用车销量23.63万辆,同比微降。考虑到2017年基建PPP加速落地、低速货车退出、进城解禁等多项利好支撑,轻卡皮卡行业双双复苏(2017年2月分别增长42%、58%)。江铃轻卡谱系全面(覆盖7-13万中高端车型),2017年2月销量8170辆,同比增长113%;江铃皮卡表现突出,升级版域虎16年销售2万辆(+94%),17年新域虎、新宝典销量持续领先;江铃轻客新全顺16年9月上市,性能远超竞品车型。在轻卡皮卡复苏大背景下,江铃有望凭借深厚的客户积淀和丰富的产品线实现销量高增长。 新品规划充足,渠道持续拓展 江铃汽车乘用车旗下品牌规划在未来继续推出10款车型,覆盖传统车和新能源车,包括驭胜S330PHEV和全新的中型SUV;同时继续强化销售网络及行销方案以达成销量及市场份额目标, 着力推进三四五线城市渠道建设。 2017年或商乘两旺,推荐买入 我们预计2017年江铃乘用车、商用车双高增长,预测17/18/19年EPS分别为2.31/2.68/3.07元,对应PE分别为12.7/10.9/9.6倍。给予“买入”评级。
云内动力 机械行业 2017-03-22 4.78 -- -- 10.60 9.96%
5.25 9.83%
详细
逻辑:轻型商用车发动机龙头,受益于排放升级和新市场开拓 排放升级、新市场开拓,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具体:公司是国五排放布局最全面的轻型柴油发动机企业,将显著受益于排放升级(2016年销售发动机31.7万辆,+35.5%);公司中低端产品拓展非道路(叉车、拖拉机)发动机市场,迎来新的成长空间;中长期前瞻性布局动力总成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高端产品受益于排放升级与轻卡皮卡复苏 我们认为,一方面国四升国五让轻卡市场继续向中高端化升级,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比对总量的影响更大。行业分化背景下,利好中高端产品规划充足的轻卡车企及零部件企业,云内动力国四/国五产品领先,分享排放升级下结构性机遇;另一方面轻卡皮卡市场2017年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下游客户高销量目标+新品推出,驱动云内动力高端发动机产品配套量提升。 低端产品受益于非道路业务拓展 低端发动机产品配套非道路用机械,17年计划进入最大的细分拖拉机市场,同时2016年4月非道路用机械全面实施三阶段排放,发动机企业与工程机械行业纷纷推出配置三阶段发动机的换代产品。我们认为,随着非道路用机械三阶段排放标准的全面执行、公司DEV产品进入和拖拉机市场的拓展,公司在非道路业务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稳固,17、18年低端发动机产品有望放量。 两期员工持股彰显未来信心 云内动力2015、2016年先后实施两期员工持股计划,成交均价接近现价,员工利益绑定,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轻卡增长不达预期。 受益于排放升级,业绩稳健高增长 我们认为排放升级背景下,公司凭借优质产品结构继续高于行业增速成长,单机收入和毛利提升,预计16/17/18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27/0.40/0.53元(暂不考虑此次增发),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是31.9/21.9/16.6x。考虑到公司是受益排放升级与轻卡回暖的较纯标的,兼具云南国企改革概念,员工激励到位,外延布局汽车智能化领域,打开未来想象空间,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蓝黛传动 机械行业 2017-03-01 14.76 -- -- 33.45 12.89%
16.67 12.94%
详细
2016年利润增长74.13%,业绩略超预期 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同比增长48.13%;归母净利1.29亿,同比增长74.13%。业绩略超预期,增长主因在于16年购置税减半,乘用车高增长背景下,公司1)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的变速器总成销售占比提升;2)传统客户(吉利、众泰)热销,新增客户北汽银翔、东风小康、长安跨越相应产品16年实现量产,是16年MT总成销量主要增长来源。 受益自主品牌SUV崛起,下游客户吉利、众泰产品热销 蓝黛为两大核心客户吉利、众泰分别配套变速器齿轮和总成。其中吉利16年先后推出博越、帝豪GS、远景SUV、帝豪GL四款爆款车型,16年销量增长50%,与沃尔沃共平台的高端新品牌凌克今年四季度首款上市,17年大概率超越100万(+32%)销量目标。众泰16年推出SR9、新大迈X5、T600运动版等热销车型,全年销量33万辆(+50%),17年7款新车上市。我们认为,近年来低端SUV市场为自主车企打开增长窗口,蓝黛通过吉利众泰的紧密配套共享SUV红利,未来增长点在自主车企15-20万元的中高端SUV市场拓展。 2017年众泰重庆基地新增20万产能 众泰重庆工厂16年底在璧山高新区正式建成投产,17年达产后将新增20万产能(蓝黛15年MT总成销售15万台),新基地主要生产众泰新款SUV及新能源车型,目前新能源车型T300EV已下线亮相。考虑到蓝黛传动16年底与璧山区政府签订先进变速器总成研发协议,我们认为,众泰的入驻,将带动璧山高新区进一步完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蓝黛变速器或有望与众泰新基地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同步配套。 风险提示 公司先进变速器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产能进入释放,产品高端化推进,维持买入 考虑到后续募投项目部分投产,17年产能或有望集中释放;子公司北齿蓝黛三季度扭亏,先进变速器总成项目有序推进,高研发投入持续下蓝黛有望抢抓变速器深度进口替代机遇,未来发展可期,我们预测16/17/18年EPS分别为0.62/0.81/1.02元,对应PE分别为47.8/36.4/29.1倍。维持“买入”评级。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17-01-20 28.68 -- -- 31.95 11.40%
34.90 21.69%
详细
业绩增长超预期,吉利车型热销是主因 拓普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50%~60%,归母净利范围在6.13亿~6.54亿。拆分报告期来看,2016年上半年实现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26%;2016年下半年实现利润3.45~3.86亿,同比增长77%~98%。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大幅超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下游客户吉利车型热销(16年集团销量+50%),考虑到未来吉利配套集中度提升与轻量化、智能化产品上量,我们上调业绩预期。 吉利新车型上量+产能密集投放,拓普配套弹性高 吉利是拓普第二大客户,2015年收入占比约10%。公司为吉利几乎所有重点车型提供减震、隔音等产品配套,随着吉利多款新车型上量(博瑞、博越、远景、帝豪GS、帝豪GL),公司配套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16年吉利集团销量76.59万辆(+50%),其中吉利品牌销量增长66%(得益于16年上市新车博越月销突破2万,远景SUV月销破万),帝豪品牌销量增长59%(得益于16年上市新车帝豪GS、GL月销双双破万)。我们认为,短期来看,17年吉利将继续推出2款全新车型以及5款改款/换代车型(根据太平洋汽车网),17年销量目标100万(+31%);长期来看,吉利2020年坚定冲击200万年销量目标,新增130万年产能将于17、18年密集投放。当前自主品牌、SUV崛起为吉利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拓普提供了高业绩增速保障。 智能项目定增24亿产能扩建,轻量化客户持续拓展 2017年有望成为公司智能化和轻量化发展元年。智能化方面,电子真空泵国内独家量产(16年30万套),后续拟定增24亿建设智能刹车(年产150万套)与电子真空泵(年产260万套)项目。轻量化方面,国五全面升级在即,减排背景下轻量化悬架客户拓展可期(16年新增客户福特、PSA、广汽等)。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销量不达预期。 吉利提供业绩保障,智能化+轻量化有序推进,维持买入 考虑到自主品牌崛起提供拓普业绩保障,我们上调业绩,预测公司16/17/18年EPS分别为0.98/1.21/1.49元。对应PE分别为29/23/19倍,维持“买入”。
中国汽研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1-18 10.52 -- -- 11.53 9.60%
11.59 10.17%
详细
2016年收入快速增长,利润增长稳健。 中国汽研发布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收16.56亿元,同比增长37.65%;利润总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0.02%;归母净利3.42亿元,同比增长9.9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4亿元,同比增长21%。业绩同比增长主因在于1)加大市场开发实现订单突破,收入规模增加(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8%,产业化制造业务受益于重卡回暖,收入增长64%)。2)政府补助和理财收益有所增加。总结来看,汽研16年收入符合预期,利润略低于我们预测,但已经达到2016年“总收入16.5亿元、利润总额4.0亿元”奋斗目标,公司稳健增长,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技术服务短期增速回落,中长期动力充足。 汽研毛利占比高达82.81%的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速在下半年有所放缓,从16年上半年28%的收入增长降到下半年11%增速。原因在于2015年第四季度技术服务业务集中完工结算,当期收入骤增带来的高业绩基数。我们认为,展望2017年,中机中心调整《目录》申报带来17年待上市新能源车型的返厂重测高潮;长期来看,车型推出和检测项目稳健增长,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研发费用的加大,公司有望受益,且公司新园区研发实力逐步构建完善,看好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后续公司订单增长。 产业化制造回暖,后续看好轨交发力。 汽研产业化制造板块受益于16年重卡市场回暖(重卡市场73万辆,+33%)实现了64%的收入增长,后续看好公司轨交订单拓展。目前跨座式单轨是三四线城市的申报重点(芜湖12月动工,19个城市规划)。以汽研核心配套商重庆长客产能测算,汽研单轨零部件的配套市场需求有望达到7.5亿/年。 风险提示。 技术服务客户扩展不达预期。 国企改革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发展前景向好,维持买入。 由于2016年技术服务增速阶段性回调,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测16/17/18年EPS分别为0.36/0.46/0.59元,对应PE分别为30/23/18倍。国企改革驱动,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公司具备较大发展空间,持续看好,维持“买入”评级。
富奥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6-11-03 9.32 -- -- 9.54 2.36%
9.54 2.36%
详细
Q3利润增长102%,业绩符合预期 富奥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48亿,同比增长31.75%;实现归母净利5.19亿,同比增长43.07%(扣非4.93亿,同比增长39.55%)。拆分报告期来看,Q3实现营收13.83亿,同比增长62.65%,实现归母净利1.50亿,同比增长102.15%。总结来看,公司Q3业绩增速在Q2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符合预期。 收入高增长,费用端略降 公司Q3营收高增速,主要是下游核心客户车型热销的需求拉动(一汽大众前三季度销量增长16%,一汽解放前三季度销量增长67%);Q3销售费率、管理费率和财务费率同比均有微幅下降,三费率整体同比减少约2个百分点。 一汽大众两年内产能或+50%提升空间,SUV+新能源稳步推进 公司核心客户一汽大众利润占比或超60%,是乘用车市场龙头(9月销量居汽车厂商第一),已有的180万产能接近满产(2014年达产97%,2015年达产91%),扩产能需求强烈。一方面,在建产能华南佛山二期(30万)、华东青岛(30万)、华北天津(30万)三大基地计划在未来两年先后投产,2018年预计产能将提升50%,新增产能将主要贡献SUV上市和轿车升级;另一方面,10月一汽大众首款量产C级新能源奥迪A6Le-tron正式下线,开启新能源时代,未来富奥股份将受益于产能扩充下的一汽大众布局SUV和新能源汽车。 双十一有望结束重卡观望,一汽解放增长不减 公司另一核心客户一汽解放是重卡行业龙头(市占率超20%)。9月限超令发布对重卡长期利好,短期观望情绪或有望在十一月结束(双十一来临订单或有上升),预计四季度大概率维持9月增速(+25%以上),一汽解放全年销量看好,富奥将明显受益。 风险提示 一汽解放、一汽大众销量不达预期。
蓝黛传动 机械行业 2016-11-03 29.51 -- -- 33.88 14.81%
33.88 14.81%
详细
事项: 蓝黛传动公告:2016年10月31日,蓝黛传动子公司蓝黛变速器与璧山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先进变速器总成及零部件产业化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总投资20亿,分期实施。 评论: 携手璧山区政府,先进变速器总成研制迈开步伐 框架协议落地,首期投入6亿。2016年10月31日,蓝黛传动子公司蓝黛变速器与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先进变速器总成及零部件产业化项目投资框架协议》,项目拟征用地面积300亩,总投资预计20亿,按建设进度分期实施。首期投入资金6亿元,由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和蓝黛传动分别向蓝黛变速器增资3亿元的方式筹集完成,项目后续投资建设将视首期实施运营情况而定。本项目实施周期较长,预计对公司2016年度的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先进变速器总成是未来发展方向。汽车变速器总成作为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之一,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依托高水平的技术研发、生产运营、质量管理及产品升级等方面能力的支撑和保证。目前国产品牌在手动变速器(MT)领域已占主导地位,但技术含量更高的自动变速器(AT)却几乎被进口品牌垄断(国产搭载自动变速器的乘用车中,约80%来自进口,20%来自外资或合资企业),我国AT 研发有所成效的自主企业仅有山东盛瑞(配套陆风)、吉利(旗下DSI 变速箱被双林收购)、东安动力(或匹配众泰)。先进变速器总成及关键零部件项目符合国家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导向政策,也被列为重庆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投资框架协议签订后,公司能够顺应变速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落实公司为国内、国际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环保产品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本次投资,可以提升蓝黛传动在变速器业务领域的地位,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能更好地为国内、国际主机厂提供配套服务,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MT 总成占比逐渐提升,后续AT 进展可期。蓝黛传动前期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完成了变速器二级供应商(齿轮零部件)到一级供应商(总成)的转变(截至2016年中报MT总成收入比重达63.18%)。后续一方面将在客户拓展基础上将原有的MT总成业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将大力推进高端变速器总成(AT/AMT/ECT 等)的研发布局。基于该目标,蓝黛传动形成以公司和整车厂为主体、科研院校为协作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前期研发投入下,公司在先进变速器总成已取得部分进展:1)AMT 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2)EVT 混合动力变速器目前正处于功能性实验阶段;3)电动车变速器已送样机至主机厂进行验证试验。我们认为,框架协议落地后,公司在6AT/AMT/EVT等多类别先进变速器总成方面的研发进度或将加快推进,后续产业化进展可期。公司主业稳健拓展,股权激励背景下的高端化转型步伐快、力度强,我们预测16/17/18年EPS 分别为0.57/0.69/0.84元,对应PE分别为50.8/41.9/34.4倍,持续看好,维持买入。
蓝黛传动 机械行业 2016-10-26 27.95 -- -- 32.22 15.28%
33.88 21.22%
详细
Q3业绩增长154% 蓝黛传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8037万,同比增长76%(扣非7350万,同比增长105%)。拆分报告期来看,Q3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同比增长94%;实现归母净利2128万,同比增长154%(扣非1833万,同比增长446%)。业绩增长主因:1)客户拓展+新品上量创收;2)成本与三费率持续下降增利;3)去年三季度乘用车市场低迷导致低基数(预计Q4增速或有所回落)。 短期看客户拓展+新品上量,长期看产能扩建提供支撑 短期来看,公司积极引入新客户(北汽、长安、小康)并实现配套,2015年5款MT总成开始量产并于今年逐步上量,助力营收稳健增长;长期来看,公司三大主营扩产能项目接近完工(其中年产10万台的MT总成扩产项目2016年上半年已投产并实现小额收益),提供未来业绩支撑。 毛利率提升,三费率整体下降,盈利能力改善 公司今年以来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费用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盈利能力有所改善。Q3毛利率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三费率整体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率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财务费率基本不变,销售费率由于MT总成占比提升增加的三包费用而微幅上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员工持股落地,后续转型步伐或加快 蓝黛传动9月首个员工持股计划落地,长效激励机制建立。16/17/18年公司锚定归母净利不低于8854/9685/13558万,16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350万元,全年业绩大概率超目标。考虑到公司上市以来逐步由MT零部件向MT总成供应商转型,管理层决心大、步伐快,后续不排除外延发展可能性。 风险提示 客户拓展或不达预期。 业绩稳增,维持买入 我们认为,蓝黛传动通过新品、新客户配套量持续提升,业绩稳健增长,未来产能投放+股权激励提供长效保障。我们预测16/17/18年EPS分别为0.57/0.69/0.84元,对应PE分别为48.9/40.4/33.1倍,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汽研 交运设备行业 2016-10-25 10.32 -- -- 10.91 5.72%
12.48 20.93%
详细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增长128%,业绩拐点或出现。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同比增长42.14%;实现归母净利2.01亿,同比增长37.92%(扣非1.68亿,同比增长29.58%)。从需求端看,今年起受益于重卡市场回暖和新车法律法规趋严,汽研产业化和检测业务订单量持续提升;从供应端看,随着新基地投入使用后产能逐步上量,NVH实验室、电动研发业务等随着公司专家团队搭建逐步完善,有望后起发力。订单大幅增长,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高投入期或已过,产能逐步释放,在行业需求增加背景下(新增电动车、汽车电子的检测研发),有望迎来中长期业绩拐点。 高格局+大空间,电动化、智能化加快布局。 公司是汽车检测研发唯一上市公司,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为公司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排放标准升级与电动检测将直接创造汽研增量收益;另一方面公司成立ADAS试验室,牵头重庆智能互联示范区项目,从ADAS到V2X构建智能化检测实力,未来或将打造成国家级智能检测平台。 大股东董事长更换+股权激励推进,国企未来迎新机遇。 中国汽研大股东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更换,上市公司董事会换届渐行渐近,有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后续股权激励方案或加速推进,公司或有望在产业化和检测研发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轨交+风洞+自动驾驶机器人多点推进,未来增量来源充足。 1)汽研是国内最早拥有单轨转向架研发技术的企业,其轨交关键零部件已在重庆、长春两地批量供货;2)汽研与FKFS合作的风洞项目正在建设中,或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3)汽研研发的48英寸耐久性底盘测功机与自动驾驶机器人已由子公司批量生产。公司各业务或有望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点。 风险提示。 订单后续可持续性或不达预期。 上调业绩预期,维持“买入”。 公司部分订单三季度释放带来业绩大幅增长,考虑到公司新签订单快速增加,我们上调业绩预期,我们预计16/17/18年EPS分别为0.41/0.56/0.73元,对应PE分别为24.3/18.1/13.8倍,持续看好,维持“买入”评级。
东安动力 交运设备行业 2016-10-20 11.95 -- -- 13.17 10.21%
15.18 27.03%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16.20%,净利润增长92.67% 东安动力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71亿,同比增长116.20%;实现净利润7179万,同比增长92.67%。拆分报告期来看,2016年Q3实现营收5.73亿,同比增长170.78%;实现净利润1614万(去年同期亏损3017万)。 Q3利润略低于预期,但仍维持同比高增速 细分来看,2016年Q3东安动力本部实现净利润598万,实现投资收益(主要是东安三菱)1016万。其中本部同比扭亏,延续二季度的正增长,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东安三菱净利润同比15年Q3有较大增长(15年Q3低基数的原因或为4G152M召回增加计提销售费用)。总结而言,东安动力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均实现高同比增速,但盈利能力较二季度有所下滑,导致三季度业绩不达我们之前预期。业绩略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是公司产品热销下扩大产能、调整生产线导致的制造费用提高(Q3的营业成本较Q2提高3个百分点,产品终端售价基本持平)。 Q3发动机销量增长190.6%,下游客户长安热销车型助力 Q3本部发动机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190.60%,东安三菱销量9.0万辆,同比增长46.6%。本部销量主要增长源是新车型长安欧尚(Q3销售2.9万辆);东安三菱销量主要增长源是新车型长安CX70(Q3销2.6万辆)。同时9月份北汽威旺M30促销优惠,单月销售1.4万辆,重回增长通道。我们认为,由于车市年末促销活动集中,购置税减免政策年底或调整预期,将促进乘用车市场的提前消费。同时欧尚产能或将进一步扩充,四季度东安动力下游配套量有望继续增长,盈利大概率改善。 风险提示 四季度车市或不达预期,6AT产品落地或不达预期 短期看好四季度销量,长期看好6AT落地,维持买入 短期来看,年末购置税优惠截止有望持续提升下游客户产销,东安动力四季度盈利大概率改善;长期来看, 6AT明年或落地配套众泰,未来增长可期。考虑到三季度制造费用提升,我们调低业绩预期,预测16/17/18年EPS分别0.24/0.30/0.37元,对应PE分别50.3/39.2/31.7。维持“买入”评级。
东安动力 交运设备行业 2016-10-12 12.17 -- -- 13.17 8.22%
13.17 8.22%
详细
9月本部销量同比增长189.59%,三菱销量同比增长38.61% 2016年9月份,东安动力本部发动机产量/销量分别为30077台/30963台,同比分别增长111.51%/189.59%;截至9月底累计产量/销量分别为22.89万台/22.3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18.79%/122.27%。子公司东安三菱产量/销量分别为41075台/39582台,同比分别增长39.99%/38.61%;截至8月底累计产量/销量分别为32.16万台/32.63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8.93%/32.22%。 总结来看,9月份东安动力本部以3万台的销量数据突破3月峰值,创下年内新高,这符合我们上份报告中“金九银十”的预期。东安三菱销量9月同比增速呈现升高态势(1-8月同比增长32.22%,9月同比增长38.61%)。高增长主要是受益于9月乘用车市场繁荣(我们预计20%同比增速),下游客户长安欧尚、欧诺、CS35、CX70月销量均破万,其中CS35同比增长24.15%,欧诺同比增长13.94%。我们认为,8月东安动力销量季节性回落后,9月份起重回高速增长通道,本部销量首度突破3万台,创下年内新高;东安三菱同比增速呈现增高态势,10月或有望维持“金九银十”行情。 汽车产销旺季来临,CX70、CS35、欧诺、欧尚销量稳增 9月是传统车市旺季,前三周零售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2%、24%、29%,我们预计9月份乘用车同比增速超过20%。其中长安集团作为东安动力主要客户之一,9月份核心配套车型欧尚、CS35、CX70、欧诺等销量实现稳健增长。 东安三菱配套的长安三款主力车型CX70、CS35、欧诺销量在细分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CX70是长安16年新增SUV,上市以来销量逐渐攀升上万辆,CS35、欧诺分别作为SUV/MPV市场领头羊,9月份分别实现了24.15%和13.94%的同比增速。 短期受益发动机销量高增速,中长期关注6AT进展,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7、8月份传统车市的销售淡季已经过去,“金九银十”行情直接贡献东安动力发动机销量。短期来看,四季度预期乘用车市场稳健增长,东安动力下游客户主要是长安汽车、北汽集团两大优质整车企业,全年销量看好;中长期来看,公司6AT产品进展顺利,明年或有望小批量生产,未来有望成为业绩新的贡献点。我们预测16/17/18年EPS分别为0.37/0.47/0.59元,对应PE分别为32/26/20倍,维持“买入”评级。
富奥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6-09-14 9.16 -- -- 10.06 9.83%
10.06 9.83%
详细
富奥股份Q2归母净利实现四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富奥股份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7.65亿元,同比增长20.32%;归母净利3.69亿元,同比增长27.89%。拆分报告期来看,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4.74亿元,同比增长30.68%(环比增长14%),归母净利2.12亿元,同比增长67.94%(环比增长36%)。总结来看,去年公司业绩受到下游客户销量的影响一直呈现下滑态势,2016年第二季度,公司归母净利实现了自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混合所有制企业下的一汽集团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富奥主要为一汽集团供应除四大总成件外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底盘、转向等),最主要客户是一汽大众(贡献净利或超60%)和一汽解放,其中一汽解放主要由本部配套,一汽大众主要由参股公司配套。上半年本部贡献净利1.01亿,同增50%;参股公司贡献投资收益2.68亿,同增21%;业绩增长主要原因在于1)下游客户一汽大众、一汽解放销量增长;2)参股公司盈利能力改善。 短期:一汽大众二季度放量,新品上市支撑富奥业绩。 中汽协统计,一汽大众(轿车)Q1销售40万辆,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Q2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22%。新车型上市是Q2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上半年3款+下半年5款)。我们认为:短期来看,下游客户一汽大众新品储备充足,富奥全年业绩或维持稳健增长。 长期:新基地建设+MQB平台培育,SUV+新能源规划助力未来。 一汽大众通过新基地建设和MQB平台培育,逐渐从传统轿车向SUV和新能源汽车方面拓展。未来增量来源:1)SUV:在建青岛基地2017年或推出SUV车型(基于MQB平台);2)新能源:目前四川在建新能源基地,基于MQB平台打造的高尔夫纯电动版E-GOLF/奥迪A6LE-TRON或有望国内量产。 短期销量稳增+长期战略布局,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逻辑是一汽大众、一汽解放销量双增,短期一汽大众新品持续驱动,长期看好一汽大众SUV和新能源规划。考虑到一汽大众新基地推进+MQB平台培育,我们预测16/17/18年EPS分别为0.62/0.76/0.93元,对应PE分别为14.6/11.8/9.7。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蓝黛传动 机械行业 2016-09-07 27.84 -- -- 28.10 0.93%
33.88 21.70%
详细
事项: 蓝黛传动公告:公司发布《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651.8万股(占比3.13%)限制性股票。 评论: 员工持股方案落地,长效激励机制建立 蓝黛传动拟授予激励对象651.8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601.8万股(占比92.33%),首次授予价格14.01元/股,激励对象118人,授予完成日起1年后的1-2年、2-3年、3-4年分三期按40%、30%、30%的比例解禁;预留限制性股票50万股(占比7.67%),激励对象1年内确认,授予完成日起1年后的1-2年、2-3年分两期按50%、50%的比例解禁。我们认为,公司首个员工持股计划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股权激励份额超预期,管理+技术+业务骨干全覆盖 蓝黛传动自去年上市以来就开始筹划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7月发布的提示性公告中称,计划股权激励规模与总股本占比不超过2%(单个员工不超过0.5%)。而公司近日落地草案中明确: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651.8万股,与总股本占比3.13%(单个员工不超过1%),股票授予额度大规模超出预期。同时公司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118人中,包含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共7人,核心技术人员37人,核心业务人员74人,基本实现核心员工全覆盖。我们认为,公司本次股权激励份额超出预期,股权激励方案覆盖范围广,涉及公司管理、技术、业务三大层面人员,将由上至下提升全体员工工作动力,激发公司经营活力。 解锁净利高锚定,上半年业绩初现锋芒 本次激励计划将以未来三年的业绩指标作为解禁条件,首次授予的601.8万股三阶段解禁条件分别为:16/17/18年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较2015年分别增长60%/75%/145%,即16/17/18年公司锚定归母净利不低于0.89亿/0.97亿/1.36亿。2016年是公司的高增长元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5516万元,同比增长70%,增长主因是客户拓展增加营业收入,新产品量产提高毛利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司的高业绩增长预期,彰显了管理层做大做强的决心。公司在旧产品降价压力下积极拓展客户+研发新品,16年上半年业绩初露锋芒(增长70%),下半年手动变速器总成业务有望持续走强,全年60%的增长指标大概率实现,未来两年业绩高增长持续可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