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盖斌赫

山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60522050003。曾就职于华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吉林碳谷 基础化工业 2023-04-27 25.36 -- -- 43.98 1.22%
25.67 1.22%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2年报和一季报,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0.84/6.30/6.33亿元,YoY72.28%/99.99%/108.29%;2023Q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7.06/1.73/1.72亿元,YoY21.69%/4.12/1.86%。 事件点评碳纤维原丝产能有序释放,市场持续开拓支撑销售增长。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由于核心产品碳纤维原丝销售放大,一方面,公司通过各种创新和攻关手段,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和均一稳定性;另一方面随着大丝束民用、工业用产品市场迅速开拓,应用领域横向和纵向都得到拓宽,公司产能有序释放,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72亿元,YoY40.36%,营收占比达75.45%。其次,公司带量试制品高速增长,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YoY1,791.86%,占比较2021年的1.78%提升17.74%。 分区域来看,华东增速放缓,东北持续高占比、高增长态势,2022年营收占比达80.34%。2023Q1公司营业收入延续2022年增长态势,规模持续增长。 国内碳纤维行业仍存在供需缺口。碳纤维行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022年,碳纤维行业得益于新能源、航空航天、体育用品等终端应用行业的高需求,全球碳纤维市场整体供需相对稳定。根据广州赛奥《2022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为13.50万吨,较2021年增长14.40%,预计2025/2030年全球需求总量分别达到18.84/34.17万吨。从国内市场来看,当前我国碳纤维行业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国产碳纤维产能扩张,行业利用率快速提升,企业加快供给。 伴随未来几年龙头企业的快速产能投放,预计供需缺口逐渐缓解,进口部分有望实现国产化。 公司将持续在扩大产能和市场开拓上发力。扩大产能方面,2022年年末,公司在建的“15万吨原丝项目”有半数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实现装备国产化,从而提升综合产能、降低单位成本、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继续扩大公司在原丝领域的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公司计划未来1-2年时间,实现20万吨左右的原丝设计产能。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力争在保持、提高碳纤维原丝性能的前提下,推动碳纤维原丝成本无限向“腈纶”成本接近,并推动国内碳纤维产业链各领域的整合与合作,解决国内碳纤维产业链中的痛点,实现碳纤维应用领域持续快速扩大。同时,公司秉承大丝束领域推进“高品质”、“通用化”;小丝束领域推进“高性能”、“专业化”,实现在碳纤维原丝领域全牌号及全规格的发展方向。 投资建议:公司技术、技能、管理、规模等原丝核心领域在国内碳纤维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水平,产品成本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短期内,碳纤维行业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未来几年,公司将秉承“大小丝束齐发展”,持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在碳纤维原丝领域实现全牌号及全规格的发展方向。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2.80/3.69/4.05,对应公司4月26日收盘价43.45元,2023-2025年PE分别为15.5/11.8/10.7,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内碳纤维下游产品应用增长低于预期的风险;产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毛利率波动的风险;新增产能消化风险;利润分配预案实施风险等
曙光数创 机械行业 2023-04-20 21.88 -- -- 174.90 217.77%
83.00 279.34%
详细
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 扣非归母净利润5.18/1.17/1.05 亿元,YoY27.01%/24.72%/19.38%。Q4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3.59/1.06/1.01 亿元。 事件点评浸没相变液冷和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带动营收增长,毛利率小幅下降。 分业务来看,近两年公司全浸式液冷系统营收占比在80%以上,2022年公司浸没相变液冷营收和毛利率均有增长,实现营收4.29 亿元,YoY28.91%,毛利率为43.41%,提升0.50 个百分点;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增速实现营收0.33 亿元,YoY33%,营收占比近两年维持在6%左右,毛利率为13.82%,下降5.24 个百分点;配套产品加速增长,实现营收0.17 亿元,YoY64.15%,毛利率17.77%,提升9.86 个百分点;冷板液冷则增速较缓,毛利率为30.12%,下降5.08 个百分点。 东西南三面扩张,东部毛利率提升,企业订单格局向好。从区域来看,2022 年公司东部、西部、南部分别实现营收1.29/3.19/0.10 亿元,YoY122.33%/195.03%/118.70%,其中东部毛利率为42.86%,提升9 个百分点,而西部和南部毛利率分别为42.24%/18.74%,分别下降3.66/9.91个百分点。从客户类型来看,2022 年企业客户营收增速明显但毛利小幅下降,实现营收3.64 亿元,YoY58.94%,毛利率为39.83%,下降1.12个百分点;政府客户则营收小幅下降但毛利率小幅上升,2022 年实现营收1.25 亿元,YoY-4.25%,毛利率为44.89%,提升0.70 个百分点;公用事业营收减少41.30%,毛利率下降9.67 个百分点。 技术实力领先,数字经济推动公司持续发展。自2022 年以来,全国10个数据中心集群中,计划新开工项目数据中心规模达54 万标准机架,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 亿元;此外,在全球数据激增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对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更为严格。公司围绕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率先实现将相变浸没式液冷技术大规模应用到大型数据中心中,突破了能耗效率PUE 的记录,PUE 能够降至1.04,推动了传统高耗能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升级,实现了节能、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中心运行服务,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增长。 研发项目投入+生产基地建设两手抓,业务有望持续增长。一方面,公司研发费用持续提升,2022 年同比增长48.30%,研发投入加大,提升换热效率、优化整体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新一代液冷基础设施配套产品进入结案阶段,液冷散热部件、制冷剂、冷板、新一代高密度服务器等项目持续推进;另一方面,曙光节能液冷产业创新基地预计于2023 年下半年完全达产,产能有望提升。公司将继续坚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通过研发项目投入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两个关键动作,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在数据中心行业和液冷领域积淀深厚,液冷数据中心案例数量和案例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公司将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及“东数西算”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布局公司产品技术和产品体系,从应用角度出发,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受益于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89/2.33/2.81,对应公司4 月18 日收盘价54.50 元,2023-2025 年PE 分别为28.1/22.7/18.8,给予“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核心技术被替代的风险等
英威腾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19 12.29 -- -- 12.76 3.32%
13.53 10.09%
详细
公司发布年报和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0.97/2.75/2.55 亿元,YoY36.16%/50.81%/90.62%。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 扣非归母净利润10.13/0.95/0.75 亿元,YoY41.93%/3,016.70%/143,661.61%。 事件点评 2022 年新能源车和光储业务占比提升,海外业务加速增长。2022 年公司各项业务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光伏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分别提升5.50 和3.67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自动化业务营收22.97 亿元,YoY 11.82%,占比56.06%;网络能源业务营收7.29 亿元,YoY 28.84%,占比17.80%;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6.07 亿元,YoY116.64%,占比14.82%;光伏储能业务营收2.71 亿元,YoY 206.60%,占比6.61%。此外,2022 年工业自动化和网络能源海外业务加速增长,光储及离网产品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和注册商标,具备国际竞争力,海外业务同比增长44.13%,增速提升18.13 个百分点。 2023Q1 光储业务大幅增长,毛利率改善净利润高速增长。2023 年Q1公司各项业务仍均维持增长,其中光储业务实现营收1.15 亿元,YoY291.33%,占比提升至11.39%,增长显著。其次,工业自动化业务营收5.59 亿元,YoY29.00%,占比55.15%;网络能源业务营收1.69 亿元,YoY20.79%,占比16.72%;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1.24 亿元,同比增长29.88%,占比12.20%。此外,2023Q1 海外业务持续扩张,同比增长92.61%。受规模效应、材料价格等积极影响,在各项业务全面复苏的同时, 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亦有所增长,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YoY 达3,016.70%。 工业自动化和网络能源业务稳健增长。工业自动化方面,2022 年,细分行业中电池制造和光伏设备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项目型市场增速高于OEM 市场,同时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海外市场带来较多发展机遇;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加强销售与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拓展市场;推出多项研发成果,未来随着销售与管理体系的日益成熟,业务有望稳步增长。网络能源方面,2022 年,在UPS 类产品线公司推动国内市场多个大行业突破,海外业务增长较快;温控类产品线则实现了精密空调及一体化数据中心产品的全面研发和销售,未来随着公司的产品升级、产线丰富以及应用拓展,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和光储业务乘势而起。新能源汽车方面,2022 年驱动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以促发展,通过技术和结构的创新,公司推动产品向集成化发展,从单一的电控、电源、电机产品逐步扩展到驱动总成、高压箱总成等,再进一步拓展至“四合一”“五合一”产品,集成化水平不断提升,并突破了乘用车项目定点并批量获单。光储方面,2022 年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XG 系列主要产品开发并上市,新一代储能小功率XD 系列产品推出并上市,公司光伏产品在欧洲、中东、澳洲、东南亚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大量使用,市场反响较好。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光储业务规模逐步扩张,盈利情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投资建议:公司成立20 余载,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不断加强,核心成员深耕行业,多次股权激励计划提升向心力。业务上,随着海内外市场逐步恢复,公司业务有望全面复苏,其中,工业自动化和网络能源两大主要业务稳健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光储两大成长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此外,公司在降本、生产管理与库存管理、内部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持续加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分别为0.60/0.85/1.01,对应公司4 月17 日收盘价12.15 元,2023-2025 年PE分别为20.2/14.4/12.0,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紧缺风险等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8 28.78 -- -- 44.80 2.92%
29.62 2.92%
详细
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 扣非归母净利润256.79/23.09/16.2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76%/60.27%/44.71%,EPS为3.17 元。Q4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81.11/9.52/3.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80%/171.40%/22.95%。 事件点评 正负极材料市场快速发展,公司产销同增推动业绩增长。2022 年公司营收增长显著,负极方面,2022 年公司持续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改提升现有产能,同时新建产能加速释放,年末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42.5 万吨/年,相较2021 年末同比增长177.78%,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33 万吨,对应收入146.31 亿元,同比增长126.52%;正极方面,2022年公司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SK、亿纬锂能合资扩产5 万吨新产能部分投产,年末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 万吨/年,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3 万吨,对应收入103.01 亿元,同比增长182.11%。 负极产能高速扩张,成本压力有望缓解。公司负极市占率领先,2022年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26%。2022 年公司负极材料持续扩产,云南子公司年产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山东瑞阳年产4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山西瑞君年产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与黑龙江省交投集团签署年产40 万吨鳞片石墨及20 万吨天然石墨负极一体化项目的合作意向协议,并拟与亿纬锂能对四川新材料增资建设年产10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成本端,石墨化加工费用约占人造石墨负极制造总成本的55%,2022 年末石墨化市场均价已降至1.5 万元/吨左右,成本压力有望缓解,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战略合作逐步深入。随着消费需求逐步引导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等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匹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加速释放,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前驱体产品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战略合作逐步深入。此外,公司在层状氧化物技术方向布局钠电正极材料领域。 创新研发加速,技术引领收入持续扩张。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2.63亿元,同比增长113.46%,多项正负极新产品实现突破,成功量产并导入客户。公司硅基负极产能5,000 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产品,比容量达到1,800mAh/g 以上;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1,400mAh/g 以上;人造石墨在连续造粒、连续石墨化等新技术上率先突破布局,竞争力持续提升。3 月24 日公司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 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 投资建议:公司负极材料市占率领先,盈利边际改善,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战略合作加深。公司具备技术优势,正负极新产品持续突破、量产并实现对外销售,此外,公司已布局钠电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主要为层状氧化物技术方向,负极材料在硬碳、软碳均有技术储备,并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具备产业化能力。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4.23/4.95/6.16,对应公司4 月14 日收盘价43.08 元,2023-2025 年PE 分别为10.2/8.7/7.0,给予“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及下游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路线变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规模扩张引发的管理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等。
英威腾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17 12.10 -- -- 12.76 4.93%
13.53 11.82%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和 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0.97亿元, YoY 36.16%; 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 YoY 50.81%; 扣非归母净利润 2.55亿元, YoY 90.62%。 2023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8,500~10,500万元, YoY 2678%~3331%; 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500~8,500万元。 事件点评 公司业务全面复苏, 一季度利润高速增长。 2022年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 工业自动化事业群在研发端、 供应链端、 市场端持续组织优化; 同时, 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业务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加大了对光伏业务的投资, 受让无锡电梯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2022年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业务贡献主要的增长, 工业自动化和数据中心业务亦有一定的恢复。 2023年一季度公司在延续 2022年各板块业务收入全面增长格局的同时, 受规模效应、 材料价格等积极影响, 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亦有所增长, 归母净利润 YoY 达 2678%~ 3331%。 主要业务稳步增长, 数据中心业务有望受益于国内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公司传统业务包括工业自动化和数据中心, 其中变频器业务占比在 50%以上, 公司低压变频器在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领先, 未来将针对伺服、PLC 重点推进行业解决方案及新产品,持续提升伺服、PLC 核心竞争力;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占比在 20%左右, 公司专注于模块化 UPS 与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一体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与应用, 随着国内数字经济相关行业景气度提升, 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有望受益。 成长型业务乘势而起, 高速增长的同时盈利改善。 公司成长型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和光储, 在光储领域, 公司光伏产品聚焦于分布式市场, 产品涵盖并网逆变器、 离网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以及终端选配件, 可用于集网、 并网, 建立了覆盖全球多个国家的渠道网络, 产品不断迭代, 同时 2022年对光伏控股子公司进一步实施增资扩股, 继续加码光伏业;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公司以商用车业务为主, 2022年对电动汽车驱动技术控股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 并突破了乘用车项目定点并批量获单, 随着业务规模扩张, 盈利情况有望改善。 投资建议: 公司成立 20余载, 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内部治理不断加强, 核心成员深耕行业, 多次股权激励计划提升向心力。 业务上以工业自动化和数 据中心两大主要业务为体, 新能源和光储业务为翼, 随着海内外市场逐步恢复, 体翼齐升业绩有望全面复苏, 在主要业务稳定增长、 成长型业务高速增长 的 同 时 , 盈 利 有 望 逐 步 改 善 。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EPS 分 别 为0.35/0.61/0.86, 对应公司 4月 12日收盘价 12.22元,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33.0/19.0/13.5, 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紧缺的风险; 成长型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惠丰钻石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2 16.28 -- -- 16.98 3.66%
18.28 12.29%
详细
事件描述: 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4.31/0.74/0.6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96.71%/31.24%/41.88%, EPS 为 0.95元/股,扣非前和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9.74%/18.37%。 事件点评: 下游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公司营收高速增长, 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96.71%, 主要得益于下游清洁能源、 陶瓷石材、 油气开采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金刚石微粉及破碎整形料的需求高速增长; 同时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正在日益完善,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成功进入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市场, 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 加大生产投入, 以满足下游市场旺盛需求, 业务规模有望持续扩张。 产品结构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 但各产品毛利率基本稳定。 近三年公司收入结构变化明显, 2022年毛利率较低的低强度类产品营收占比显著提高, 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由 2021年的41.10%下滑至 2022年的 29.50%; 其中 2020-2022年金刚石微粉营收占比 分 别 为 75.24%/69.11%/55.47% , 毛 利 率 分 别 为 42.88%/42.58%/40.39%; 金刚石破碎整形料营收占比分别为 19.59%/23.97%/40.58%, 毛利率分别为 28.79%/24.90%/11.02%。 此外, 原材料成本上涨亦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研发中心项目持续推进, 提升公司竞争力, 为公司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公司持续加大对原有产品的研发投入; 同时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条, 积极推进培育钻石的研发进展, 持续探索金刚石在声、 光、 磁、 电、 热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储备, 并积极探索其在新兴领域产业化应用的可能性。 公司已于 2022年 8月成功研发出培育钻石产品, 达到可售标准, 目前已进行批量生产, 后续公司将紧抓培育钻石行业的发展机遇, 完善生产和销售团队, 加快产品销售力度, 为公司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投资建议: 随着下游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公司金刚石微粉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生产和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同时, 公司培育钻石已达到可售标准, 延伸产业链条、 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此外, 随着募投研发中心项目的持续推进, 公司竞争优势将随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拓展。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21/1.60/2.07, 对应公司 4月 7日收盘价 16.45元,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13.6/10.3/7.9x, 2023年公司 PE 和可比公司平均 PE 分别为 13.60/21.56x(力量钻石 18.62x/中兵红箭 20.32x/国机精工 20.86x/四方达 22.66x/沃尔德 25.33x),相较可比公司存在一定折价, 给予“增持-A”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 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原材料成本上涨等
硅烷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3-27 14.18 -- -- 15.16 6.91%
15.16 6.91%
详细
事件描述: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9.53/1.89亿元,同比分别+32.16%/+149.64%,EPS为0.74元/股。Q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2.14/0.42亿元,同比分别+13.36%/+711.55%。 事件点评:硅烷气量价齐升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1)2022年公司硅烷气量价齐升,硅烷气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产销量方面,公司进行硅烷生产系统工艺技术改进,硅烷气产量同比增加了21.52%,销量约为1820吨;价格方面,2022年公司硅烷气均价增长70.03%。(2)价格的提升推动毛利率提升,公司2022年气体业务毛利率由2021年的24.02%提升至31.34%。(3)除销售费用率略有上升外,其他期间费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0-2022年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3.74%/11.58%.7.17%。综合以上因素,公司归母净利润随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增长,2022年同比增速达149.64%。 硅烷气供不应求现状有望延续,公司硅基负极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 硅烷气主要有新能源、半导体、面板3大行业应用,(1)电池片镀膜方面,2022年我国电池片产量达318GW,N型电池渗透率目前不足10%,2023年有望提升至20%;(2)硅碳负极CVD法方面,硅基负极出货量按照硅基负极出货量的15%测算,2022年约为2.15万吨,硅碳负极有望提升至30%左右,同时CVD法代替物理研磨渗透率逐步提升;(3)半导体电子特气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和需求较大;(4)面板下游客户惠科电子、华星光电扩产带动产能小幅扩张。总体来看,2023年供不应求现状将延续,2022年11月26日,公司与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拟为天目先导或其项目公司长期稳定地提供硅烷供应,硅基负极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 技改后三氯氢硅实现全自供,半导体硅材想象空间较大。公司目前区熔级多晶硅试验产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国外指标,并已初步完成下游厂商验证工作。多晶硅需求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国内及全球区熔级多晶硅棒的年使用量将分别达到400吨和4,000吨,按照现有规模情况预计,到2025年全球存在1,000吨的缺口。募投项目预计年产500吨高纯多晶硅,其中区熔级多晶硅300吨,电子级多晶硅200吨,2022年6月,500吨半导体硅材料募投项目建设完成主体施工并开始安装设备,11月上旬开始投料,并于中下旬正式出炉,多晶硅有望成为公司远期增长点;此外,硅烷装置冷氢化系统技改项目达产后,在间接增产硅烷气约1,300吨的同时,富余三氯氢硅产能约2.7万吨可直接对外销售。 市场地位领先,硅烷气业务持续扩张。公司市场地位领先,氢气方面,是周边区域内唯一的生产型氢气供应商,在当地气体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硅烷气方面,为国内首家能够规模化生产电子级硅烷气的公司,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国内市占率达到32.56%,积累了TCL华星、隆基股份、惠科电子、京东方、爱旭股份、东方日升等一批市场领先的重要客户。公司扩产3500吨硅烷三期项目于2022年三季度启动,并于11月与赛鼎宁波签订了年产3500吨硅烷项目总承包合同(EPC),预计2023年12月建工完成,硅烷气业务持续扩张。 投资建议:公司主营业务为氢硅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为氢气(工业氢/高纯氢)与电子级硅烷气。可比公司包括金宏气体、华特气体、和远气体、凯美气体,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PE为47.57倍(金宏气体、华特气体、和远气体、凯美特气2022年PE分别为47.16/49.59/52.05/41.46倍),公司2022年PE为24.33倍,较可比公司存在一定的折价。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0.86/1.24/1.46,对应公司3月24日收盘价14.18元,2023-2025年PE分别为16.6/11.5/9.7倍,上调至“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不当控制风险;安全生产及环保风险;关联方资金依赖及资金断裂的风险;客户集中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英威腾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3-01 11.53 -- -- 11.94 3.56%
13.60 17.95%
详细
核心观点: 公司成立于 2002年, 初期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后向网络能源、 新能源汽车、 光储领域延伸。 工业自动化和数据中心目前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其主要产品低压变频器在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领先, 持续受益于行业增长; 光储和新能源车为成长型业务, 近年来加速扩张, 盈利有望改善,持续贡献公司业绩成长。 同时, 公司积极提升内部治理, 成立事业群, 支撑业务的高速扩张。 投资逻辑: 深耕二十年, 不断寻求新发展。 公司核心成员深耕行业, 初期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通过设立子公司和并购不断扩展业务范围, 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公司战略完成对部分公司的增资减资计划。 公司目前控股公司达 16家, 子公司分工明确, 多次股权激励计划提升向心力。 2022年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化, 工业自动化事业群在研发端、供应链端、 市场端持续组织优化; 同时, 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业务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加大了对光伏业务的投资, 受让无锡电梯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业务上, 公司聚焦工业自动化、 数据中心、 新能源车、 光储四大业务产品线, 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领域解决方案提供者。 工业自动化与数据中心业务, 稳中有升构建营收基本盘。 工业自动化和数据中心为公司目前主要收入来源, 其中工业自动化业务占比在 60%以上, 低压变频器占据工业自动化的主要份额。 1) 工业自动化方面, 中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逐年上涨, 2021年达436.6亿元, 同比增长 9.06%。 公司低压变频器在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领先, 未来将针对伺服、 PLC 重点推进行业解决方案及新产品,持续提升伺服、 PLC 核心竞争力, 维持稳定增长; 2) 数据中心方面, 预计 2024年中国机房空调和 UPS 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 105.8和 145.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 14.5%和 19.7%,公司专注于模块化 UPS 与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一体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与应用, 有望持续受益。 成长型业务乘势而起, 贡献公司高成长。 新能源汽车和光储为公司成长型业务。 公司光伏产品聚焦于分布式市场, 产品涵盖并网逆变器、 离网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以及终端选配件, 可用于集网、 并网; 新能源车业务目前以商用车为主, 2022年在乘用车方面亦有突破。 1) 光储方面, 逆变器约占光伏电站 10%的成本, 是光伏电站的关键组件之一,在光伏行业持续高增和国产逆变器出口价格优势的背景下,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多个国家的渠道网络, 产品不断迭代, 并增资子公司, 继续加码光伏业务, 22H1公司光储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67%; 2) 新能源车方面, 公司商用车营收占比较多, 2022年突破了乘用车项目定点并批量获单, 在政策支持和“车电分离” 换电模式推动普及的背景下, 新能源商用车未来三年有望迎来行业爆发期, 根据沙利文相关资料, 预计 2026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将增长至 144.3万辆, 2020-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约 51.1%, 行业快速发展有望带动公司业务高速扩张。 投资建议: 公司主要业务持续增长, 成长型业务保持高增速, 持续研发投入,同时海外市场逐步恢复。 相较可比公司汇川技术、 蓝海华腾和英搏尔, 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良好, 处于行业中上游, 近两年盈利情况向好, 成长性较强。 截止 2023年 2月 27日, 公司总市值达 90.7亿元, 对应 2021年市盈率 49.7x,对应 2022年预计市盈率 33.5x, 市盈率(TTM) 为 50.1x, 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平均 65.6x。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2.71/4.13/5.35亿元, 同比增长48.7%/52.5%/29.5%, 对应 EPS 为 0.35/0.53/0.68元, 给予“增持-A”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紧缺的风险、 成长型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惠丰钻石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2-28 17.87 -- -- 18.53 3.69%
18.53 3.69%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2 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1/0.74/0.6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71%/31.35%/42.01%; 2023 年2 月24 日北交所发布新一轮北证50 样本股定期调整公告,惠丰钻石将调入北证50 样本股,于2023 年3 月13 日生效。 事件点评: 光伏等新兴产业维持高景气度,支撑公司业绩增长。从公司收入结构上看,消费电子/陶瓷石材/光伏/机械加工领域占比较大。在清洁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特种陶瓷等高景气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进一步巩固金刚石粉体竞争优势,保质保量满足下游市场的旺盛需求;同时,积极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产品应用于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此外,由于低强度微粉收入占比增加,毛利率预计有所下降,导致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公司调入北证50 样本股,短期流动性有望受益。2023 年2 月24 日北交所发布新一轮北证50 样本股定期调整公告,公司同奥迪威、海泰新能、邦德股份、恒进感应将被调入北证50 指数。截至2 月24 日公司流通市值为4.72 亿元,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为1,322.68 万元,在前15%,此次公司调入北证50,流动性短期有望受益。 公司半导体领域业务值得期待。第三代半导体大规模建厂有望带动金刚石微粉需求高增,海外意法半导体、安森美、英飞凌、Wolfspeed 等厂商相继启动投产计划;国内湖南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一期2022 年建成投产,微粉需求有望爆发。此外,日本开发出金刚石制成的功率半导体,第四代半导体想象空间较大,金刚石业务前景广阔;2023 年1 月11 日公司公告,基于新材料尤其是半导体材料加工等业务的未来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所需,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半导体领域业务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公司金刚微粉业务行业领先,积极扩产金刚石微粉,研发投产培育钻石,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条,为后续的规模化生产及产业链纵深布局奠定基础,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发展态势良好。基于半导体材料加工等新兴领域设立全资子公司,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半导体领域业务有望加速赶超。截至2023 年2 月24 日,公司总市值达16.50 亿元,2022 年公司/可比公司平均PE 分别为22.43x/39.10x(力量钻石37.44x/中兵红箭31.82x/国机精工29.13x/四方达40.94x/沃尔德56.19x),公司/可比公司平均PE(TTM)分别为21.49x/54.01x(力量钻石43.22x/中兵红箭41.23x/国机精工44.13x/四方达42.90x/沃尔德98.59x),相较可比公司存在一定折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惠丰钻石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2-22 17.03 -- -- 19.50 14.50%
21.68 27.30%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人造单晶金刚石粉体研发、 生产和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金刚石微粉和金刚石破碎整形料两大系列, 同时公司正在开展 CVD 金刚石单晶和 CVD 金刚石膜研究。 公司生产的金刚石微粉前沿应用领域覆盖了半导体、 生物医药、 航空航天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相关市场潜力巨大。 核心逻辑: 金刚石微粉: 下游景气带动需求增长, 产能提升龙头效应显现 公司为金刚石粉体研发、 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金刚石微粉和金刚石破碎整形料两大系列, 公司在微粉行业占据龙头地位,2019-2021年市占率为 11.41%、 13.04%、 15.89%; 公司于 2022年 7月18日上市北交所, 募投的智能生产基地项目投建完成后, 2022-2024年产值可达 3.42、 3.34、 4.83亿元, 公司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同时,经过多年的深耕, 公司积累了美畅股份、 伯恩精密、 张家口原轼、 奔朗新材、 蓝思科技、 四方达等一系列优质客户。 工业金刚石方面, 中国垄断全球 95%工业金刚石原料市场份额, 是全球主要的金刚石原料产地。 现阶段工业金刚石原料主要发挥其力学特性,应用于硬质材料的切削、 研磨等, 终端应用广泛, 包括传统的建筑石材切割、 资源开采等领域, 也包括近年来增速较快的光伏、 三代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 2022-2024年工业金刚石需求分别可达 62. 11、74.58、88.58亿元, 其中金刚石微粉需求分别可达 21.74、 26. 10、 31.00亿元。 金刚石微粉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公司和力量钻石为行业龙头,2019-2021年市占率合计仅为 17.48%、 20.39%、 25.29%。 目前金刚石微粉行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生产过程逐渐自动化; 同时, 伴随着尖端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终端应用领域对金刚石微粉性能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龙头企业具备资金、 技术、 客户等优势, 随着未来微粉行业朝向精细化、 专用化发展, 行业有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 CVD 人造金刚石: 深化产业链布局, 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将在保持金刚石微粉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 加大布局 CVD 人造金刚石在珠宝、 精密刀具、 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散热、 传感器及激光等高精密材料应用领域的业务。 2022年 8月, 公司成功研发生产出培育钻石产品, 并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委托哈工大开发“微波 CVD 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及相关生产工艺, 协助公司建设微波 CVD 金刚石生产线。 公司为早期布局 CVD 金刚石技术的企业之一,短期来看, 公司作为培育钻石的新晋参与者, 将受益于培育钻石渗透率的快速提高和行业的持续增长; 长期来看, CVD 人造金刚石功能性应用进入导入期, 公司有望实现技术突破, 蓄力第二成长曲线。 培育钻石方面, 2021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 900万克拉, 天然钻石 1.16亿 克拉, 产量渗透率仅 7.2%; 全球钻石饰品消费 840亿美元, 其中培育钻石饰品消费 44亿美元, 产值渗透率仅 5.2%, 提升空间较大。 若全球钻石饰品消费以近 10年平均增速 3%增长, 2022-2024年原石需求分别可达125.91、 180.22、 229.00亿元。 国内培育钻石消费占比仅占全球 10%, 消费占比提升空间较大, 同时, 2020年国内培育钻石渗透率仅为 1.4%, 较全球渗透率的 6.3%仍有 3-4倍空间。 国内珠宝品牌商与前端培育钻石生产商合力加码培育钻石, 产业附加值有望提升, 另一方面, 内需消费复苏有望进一步带动培育钻石产值消化, 提升国内培育钻石渗透率。 金刚石除了拥有极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 在电学、 光学、 热学、 声学等诸多方面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异性能, 挖掘潜力较大。 金刚石在半导体方面的应用以金刚石热沉片和金刚石衬底为先, 后或拓展至量子计算领域。 目前我国南有化合积电已实现商业化量产, 北有三磨所开发出功能性产品成功应用在雷达、 航空航天等领域, 用于 5G 相关设备上的应用也在研发过程中, 终极半导体材料初见端倪。 金刚石单晶及制品是超精密加工、 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及智能制造、 5G 通讯等产业群升级的重要材料基础, 相关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对于智能制造、 大数据产业自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短期内, 下游光伏、 军工、 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支撑公司微粉领域业务收入和市占率的增长。 长期看, 公司积极布局新兴领域, 产业链拓展至 CVD 金刚石, 为金刚石在第四代半导体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蓄力。 估值上, 公司具备小市值、 高成长、 低估值的特征,相 较 可 比 公 司 有 一 定 折 价 。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归 母 公 司 净 利 润0.86/1.25/1.79亿元, 同比增长 53.2%/46.1%/43.1%, 对应 EPS 为 1.86/2.72/3.89元, PE 为 19.5/13.4/9.3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首次)”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 产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空间下滑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客户稳定性风险; 管理风险; 人才流失和技术泄密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 存货规模较大风险; 毛利率波动风险; 应收账款余额较高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硅烷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0-13 15.33 -- -- 24.99 63.01%
24.99 63.01%
详细
投资要点: 硅烷科技主营业务为氢硅材料产品的研发、 生产、 销售和技术服务, 致力于服务新能源、 新材料相关领域研发与生产, 主要产品为氢气(工业/高纯氢)与电子级硅烷气。 2012-2015年成功研发出了 6N 级以上的电子级硅烷气,成为国内首家能够规模化生产电子级硅烷气的公司, 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垄断地位, 国内市占率达到 32.56%, 积累了 TCL 华星、 隆基股份、 惠科电子、 京东方、 爱旭股份、 东方日升等一批市场领先的重要客户。 核心逻辑: 千亿市场, 行业高增, 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 工业气体行业来看, 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稳定,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起步晚、 增速高、 国产化率在 15%以下;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在国家政策推动、 外资引入、 高新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迅速, 预计到 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842亿元。 电子特气市场来看, 全球电子特气市场增速较高, 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可达 168亿元。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2017-2021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年复合增速达 18%, 2021年电子半导体占比约为 41%。预计到 2026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808亿元, 推算 2022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可达 168亿元。 下游扩张, 产能爬坡, 硅氢业务发展前景优。 随着疫情复苏, 公司现有硅氢下游应用有望高速扩张。 硅烷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公司覆盖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半导体行业、 显示面板行业、 光伏行业等, 2021年半导体需求占电子特气总需求约 43%, 2025年有望提升至 55%, 未来三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 CAGR 有望保持在 15%以上; 显示面板需求占电子特气总需求约 21%,未来三到五年间, 中国面板产能占比有望提升到 70%以上; 光伏需求占电子特气总需求约 6%, 未来三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 CAGR 有望保持 30%以上。 技术突破, 融资改善, 多晶硅为远期增长点。 公司是周边区域内唯一的生产型氢气供应商, 在当地气体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20212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持续增长, 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达 41.23%和 61.87%, 2022年上半年, 由于硅烷、 氢气的产销量和价格的上升, 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96.59%。 公司 2020年硅烷气和氢气产能利用率(按设计产能) 分别由 2019年的 75.06%和 76.12%提升至 89.39%和 90.78%; 同时, 公司自 2017年开启电子级多晶硅研究以来, 在高纯硅烷气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区熔级多晶硅规模化生产, 目前区熔级多晶硅试验产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国外指标,并已初步完成下游厂商验证工作; 随着公司北交所上市, 公司融资情况有望改善, 募投项目包括预计年产 500吨高纯多晶硅的项目, 其中区熔级多晶硅300吨, 电子级多晶硅 200吨, 多晶硅有望成为公司远期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估值比较: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9.35/10.59/11.38亿元, 同比增长 29.6%/13.3%/7.4%; 归母公司净利润 1.64/2.06/2.06亿元, 同比增长 116.2%/25.7%/0.1%,对应 EPS 为 0.52/0.66/0.66元,PE 为 32.8/26.1/26.1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首次)” 评级。 与可比公司相比, 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规模较小, 但近年来维持较高增速; 核心技术处于行业前列, 掌握“ZSN法高纯硅烷生产技术” 和区熔级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 形成一支具有研发、改造、 生产能力的技术团队, 国内市占率达到 32.56%。 上市首日市场表现突出, 截止 9月 28日, 公司市盈率(TTM) 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平均。 风险提示: 偿债能力风险; 规范治理和内部控制风险; 安全生产及环保风险; 关联方资金依赖及资金紧张的风险; 客户集中及关联交易占比比较大的风险; 潜在独立性风险; 500吨/年半导体硅募投项目客户认证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19-04-26 131.00 -- -- 148.98 13.73%
175.58 34.0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53亿元,同比增长23.09%,实现利润总额42.38亿元,同比增长44.59%;实现归母净利润37.19亿元,同比增长43.65%。 公司营收净利润保持较快增速: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7.53亿元,同比增长23.09%;实现归母净利润37.19亿元,同比增长43.65%。其中四季度实现营收34.74亿元,同比增长22.8%;归母净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38.32%。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大幅高于营收增速,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品占比逐渐上升,管理经营效率也不断题升,净利率提升显著。 三大业务全面开花:公司2018年三大业务产品线全面开花,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收入52.24亿元,同比增长23.33%。监护除颤、呼吸灯全线产品均实现较好增长,高端监护、高端麻醉和高端呼吸机等进入了更多医院的重症和麻醉科。体外诊断实现营收46.26亿元,同比增长23.66%。化学发光产品随着装机量和试剂品种的提升业绩增长显著,19年将推出发光级联产品进一步提升业绩。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97亿元,同比增长22.55%,目前公司超声产品已经完全覆盖国内高中低端市场,国际市场上市占率也在逐步提高。 毛利率总体维持稳定:2018年公司整体毛利率66.57%,同比略下降0.46pct,总体保持平稳: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毛利率65.71%,同比上升0.19pct;体外诊断毛利率64.12%,同比下滑2pct;医学影像毛利率71%同比上升0.54pct。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3.28%,同比下降1.12pct;管理费用率14.41%,同比下降0.49pct;财务费用率1.13%,同比大幅下降3.52pct,主要是受到汇兑损益变动所导致。 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14.20亿元,同比增长25.5%,占营收比重维持在10%。科研成果方面,公司2018年推出了全新一代中端监护仪ePM系列、N系列高端监护仪北美版、BeneFusion输注泵易用性及性能升级、TM80遥测系统性能升级、TE系列产品升级、Zonare系列产品升级、中低端全新X-Insight系列、高速免疫分析仪CL-6000i、小型化桌面免疫分析仪CL-900i、SAL9000生化免疫级联、高速生化分析仪BS-2000M产品升级等一系列在市场同档次里性能卓越、质量可靠、具备成本优势的产品和升级版本。此外公司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三项重点项目,在新产品研发和高端产品临床示范应用方面,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销售服务网络强劲: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覆盖我国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包括全国知名的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产品是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全球领先的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2018年公司产品成功进驻多家高端医疗机构,包括法国索邦大学教学医院、RoyalPapworthHospital医院、西班牙圣胡安迪奥斯儿童医院等。u投资建议:迈瑞医疗作为我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龙头优势明显。公司目前在监护仪、血球分析仪、中低端彩超等产品技术上已经可以和国外尖端产品媲美,高端化学发光、自动化流水线、高端专科彩超等领域不断技术突破。预计2019、2020、2021年营收分别为167.15亿元、202.76亿元、245.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62亿元、55.22亿元、67.12亿元,给予买入-B建议。 风险提示:贸易战影响;耗材降价风险;两票制风险;研发失败风险;并购风险;汇率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19-03-04 129.00 -- -- 138.88 7.66%
150.00 16.28%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18年实现营收137.53亿元,同比增长23.09%;实现归母净利润37.19亿元,同比增长43.65%。其中公司四季度实现营收34.73亿元,同比增长22.76%;实现归母净利润8.22亿元,同比增长38.15%,增速基本与前三季度持平。公司营收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公司生命信息、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板块增速均在20%以上;预计国内市场增速25-30%,国际市场上增速在15-20%左右。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大幅高于营收增速,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品占比逐渐上升,管理经营效率也不断题升,净利率提升显著。 三大板块全线开花。分产品线看,预期公司三大板块全面开花,生命信息板块监护仪龙头地位无可撼动,监护、除颤、麻醉市占率逐步提升,未来增速稳健保持在15%左右。体外诊断板块短期看公司血球生化产品优势明显,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媲美,此外将依托特色CRP产品和高端血球流水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中长期增长有赖于化学发光和高端产品线,壁垒高优势明显,预计未来增速25%左右。医学影像板块公司预期未来在基层仍能保持较高的中标优势,陆续推出的昆仑R6、R7等高端产品,在域光平台、剪切波弹性成像等方面优势较高,经过2-3年的市场推广目前已经进入放量收获期,有望实现量价齐升,预计未来整体彩超增速在25%左右。 龙头优势明显,未来增长可期:由于医疗器械行业本身技术迭代快,细分行业天花板较低等特点,内生研发水平较高以及外延整合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优势突出。迈瑞医疗作为我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龙头优势明显。公司目前在监护仪、血球分析仪、中低端彩超等产品技术上已经可以和国外尖端产品媲美,高端化学发光、自动化流水线、高端专科彩超等领域不断技术突破。未来公司一方面受益于基层分级诊疗推动进一步做到基层市场下沉,另一方面不断技术突破推出高尖端产品进驻三甲等终端机构,未来业绩增长依然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0年营收分别为166.52亿元、200.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9亿元、55.69亿元,给予买入-B建议。 风险提示:贸易战影响;耗材降价风险;两票制风险;研发失败风险;并购风险;汇率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19-01-14 102.90 -- -- 116.91 13.62%
139.02 35.10%
详细
器械行业增速较快,分级诊疗和国产替代给国产器械提供较大增长助力。全球器械增速明显高于药品增速,预计该趋势仍将持续;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有药品市场的一半,与全球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低端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国产替代,高端产品对于进口仍有较大依赖。人口老龄化、医保全覆盖以及技术升级换代都助力医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从政策端来看,分级诊疗+鼓励国产替代+特别审批,在扩容基层医疗市场的同时,提高国产器械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受益行业高速发展。公司早期以代理进口医疗器械起家,1992年开始推出国内第一胎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在超过30个国家设有39家境外子公司,在国内设有17家子公司,超过40家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公司2017年收入规模达到112亿,增速23.72%;净利润达到26亿,增速61.78%,在有较大体量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的国产替代,较快增速仍将持续。 生命信息支持系统:龙头监护仪带动麻醉、呼吸、除颤等整个围手术期产品协同进院。生命信息支持系统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以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灯床塔等产品为主,监护仪产品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在国内市占率达到65%,龙头地位无可撼动。未来一方面将受益于分级诊疗继续向基层市场渗透,另一方面将提升高端产品和海外市场的份额。生命信息支持系统产品将以围术期整体解决方案整体协同进入医院,跨科室实现全线产品互联互通,增强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体外诊断:血球生化短期保持优势地位,长期期待化学发光发力。IVD以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体外诊断试剂等为主。血球和生化是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受益于封闭化、自动化流水线的发展,短期内仍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化学发光是IVD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公司重点布局方向,是中长期公司IVD业务的增长支柱。此外公司高端的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等等也能凭借特色项目进入三甲医院,进一步完善体外诊断产品竞争力。 医学影像:基层中标优势显著,高端产品发力争夺市场。一方面,政策进一步开放彩超采购权限,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推动产品高端升级扩容。目前公司彩超产品在国产企业中市占率第一,在基层市场依托价格优势以及丰富产线优势中标率拔得头筹;在高端彩超方面公司通过对于Zonare的并购整合,掌握核心技术,与国内公司相比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公司高端超声已经进入中美欧教学医院,技术优势显著,未来将在高端市场和专科超声市场进一步取得突破。 研发投入遥遥领先,销售渠道成熟优异。研发投入是器械厂商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高度重视研发,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一直保持在10%左右,与国际大型医疗器械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基本一致,公司2017年研究开发11.32亿元,在整个A股医疗器械板块公司的研发投入中遥遥领先。此外公司设有八大研发中心,共1700 余名研发工程师,十个研发平台以及49 个研发创新实验室,在核心产品上技术实力储备雄厚。在国内公司产品已经覆盖从乡镇到中心城市近11 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境外公司在超过30 个国家拥有子公司,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及地区。成熟的销售渠道有利于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显著增强客户粘性,为持续推送产品和后续服务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由于医疗器械行业本身技术迭代快,细分行业天花板较低等特点,内生研发水平较高以及外延整合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优势突出。迈瑞医疗作为我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龙头优势明显。公司目前在监护仪、血球分析仪、中低端彩超等产品技术上已经可以和国外尖端产品媲美,高端化学发光、自动化流水线、高端专科彩超等领域不断技术突破。未来公司一方面受益于基层分级诊疗推动进一步做到基层市场下沉,另一方面不断技术突破推出高尖端产品进驻三甲等终端机构,未来业绩增长依然可期。预计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37.84亿元、166.89亿元、 200.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4亿元、44.96亿元、53.7亿元,给予买入-B建议。 风险提示:贸易战影响;耗材降价风险;两票制风险;研发失败风险;并购风险;汇率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