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芯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30
|
42.88
|
--
|
--
|
43.26
|
0.89% |
-- |
43.26
|
0.89% |
-- |
详细
国内电源管理新秀,手机端客户资源强大。南芯科技成立于 2015 年 8月,主营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包括电荷泵芯片、通用充电管理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DC-DC、AC-DC、充电协议芯片和锂电管理芯片等,产品已进入荣耀、OPPO、小米、vivo、moto 等知名手机品牌供应链,以及 Anker、紫米、贝尔金、哈曼、Mophie 等其他消费电子品牌。 核心技术团队 TI 出身,众多客户及供应商入股。公司核心创始团队在模拟芯片领域经验深厚,公司 3 位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均在德州仪器担任过研发设计公司工作。出于对公司业务及实力的看好,众多客户包括安克创新、紫米电子、OPPO 通信、华勤技术、小米、维沃通信、龙旗科技和环昇集团及上游代工厂如中芯国际持有公司股权。 电荷泵芯片全球第一,功率及渗透率提升驱动成长。公司电荷泵芯片覆盖 2:1、4:1、4:2、6:2 等多种架构,能满足终端设备 25~300W 功率充电需求。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21 年公司电荷泵芯片市占率达 24%,位列全球第一。伴随手机厂商不断加大充电功率,以及电荷泵在中低端手机和其他消费领域渗透,公司电荷泵芯片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产品覆盖供电端和设备端,针对客户需求平台化布局。公司围绕充电实现端到端布局,公司产品包括供电端的反激控制、同步整流、充电协议通信,设备终端内部的充电协议通信、充电管理、电池管理,以及各类DC-DC 转换和显示屏电源管理等。公司凭借电荷泵芯片与下游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平台化产品布局,实现手机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 车规及工业持续发力,汽车电子收入高速增长。公司车规产品主要用于有线/无线充电、信息娱乐系统和远程信息处理等。2023H1 公司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超 100%,产品已导入多家业内知名的头部客户。公司USB 及无线充电方案在客户端实现大规模量产;高性能 DC-DC 电源芯片、高边开关等新产品在客户端实现规模送样,部分客户已经进入项目定点设计阶段。此外,公司产品在电动工具和储能领域亦有所应用。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3.51/5.04 亿元,对应 11 月 27 日股价 PE 分别为 78/52/3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
|
|
南芯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30
|
42.88
|
--
|
--
|
43.26
|
0.89% |
-- |
43.26
|
0.89% |
-- |
详细
国内电源管理新秀,手机端客户资源强大。南芯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主营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包括电荷泵芯片、通用充电管理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DC-DC、AC-DC、充电协议芯片和锂电管理芯片等,产品已进入荣耀、OPPO、小米、vivo、moto等知名手机品牌供应链,以及Anker、紫米、贝尔金、哈曼、Mophie等其他消费电子品牌。 队核心技术团队TI出身,众多客户及供应商入股。公司核心创始团队在模拟芯片领域经验深厚,公司3位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均在德州仪器担任过研发设计公司工作。出于对公司业务及实力的看好,众多客户包括安克创新、紫米电子、OPPO通信、华勤技术、小米、维沃通信、龙旗科技和环昇集团及上游代工厂如中芯国际持有公司股权。 电荷泵芯片全球第一,功率及渗透率提升驱动成长。公司电荷泵芯片覆盖2:1、4:1、4:2、6:2等多种架构,能满足终端设备25~300W功率充电需求。根据Frost&Suivan数据,2021年公司电荷泵芯片市占率达24%,位列全球第一。伴随手机厂商不断加大充电功率,以及电荷泵在中低端手机和其他消费领域渗透,公司电荷泵芯片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产品覆盖供电端和设备端,针对客户需求平台化布局。公司围绕充电实现端到端布局,公司产品包括供电端的反激控制、同步整流、充电协议通信,设备终端内部的充电协议通信、充电管理、电池管理,以及各类DC-DC转换和显示屏电源管理等。公司凭借电荷泵芯片与下游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平台化产品布局,实现手机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 车规及工业持续发力,汽车电子收入高速增长。公司车规产品主要用于有线/无线充电、信息娱乐系统和远程信息处理等。2023H1公司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超100%,产品已导入多家业内知名的头部客户。公司USB及无线充电方案在客户端实现大规模量产;高性能DC-DC电源芯片、高边开关等新产品在客户端实现规模送样,部分客户已经进入项目定点设计阶段。此外,公司产品在电动工具和储能领域亦有所应用。 盈利预测:司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3.51/5.04亿元,应对应11月月27日日价股价PE分别为78/52/36倍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
|
|
顺络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28
|
27.06
|
--
|
--
|
27.51
|
1.66% |
-- |
27.51
|
1.66% |
-- |
详细
三季度公司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收36.76亿元,同比增长15.55%,净利润5.48亿元,同比增长8.29%,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长17.19%。单季度来看,3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28.59%。实现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66.30%,较去年同期提高96.73pp;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94.57%,较去年同期提升135.17pp。公司总销售额同比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公司大客户市场增量释放,新产品合作不断推进及规模化销售。 产能利用率回升及坚持降本增效背景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同比提升。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公司下游市场景气度逐步恢复,消费及手机市场的产品产能利用率缓步回升。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为36.27%,环比提升1.07pp,同比提升4.58pp;销售净利率为18.45%,环比提升3.18pp,同比提升4.18pp。具体费用率方面,公司在管理方面持续改善,不断提高营销体系、研发体系、预算体系的效率。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1%/4.69%/6.85%/1.71%,较去年同期-0.02/-0.38/-1.66/+1.62pp,较二季度-0.65/-0.52/-0.58/+1.10pp。 市场景气度回升叠加新市场持续拓展趋势下,公司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1)消费电子及通讯市场:消费电子及通讯市场是公司传统存量业务。公司拥有众多通讯电子产业链核心用户,不断进行核心客户的深耕以及新产品的导入。下半年在新机发布及厂商备货下,需求抬升有望促进公司传统业务业绩提高。2)新兴市场:公司持续开拓汽车电子、光伏及储能、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虽然前三季度全球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光伏储能出现下滑,但是展望未来,随着市场需求回暖,叠加公司在新兴领域的持续开拓,预计公司战略红利会不断释放,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有望成为支撑增量业绩成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建议: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51.92/63.79/77.60亿元,同比增长22.5%/22.9%/2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5/9.25/11.5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恢复不及预期;客户拓展速度不及预期。
|
|
|
兴森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28
|
15.35
|
--
|
--
|
16.35
|
6.51% |
-- |
16.35
|
6.51% |
-- |
详细
3Q23实现营业收入14.23亿元,环比有所提升。公司专注于印刷电路板产业,围绕传统PCB业务和半导体业务(IC封装基板、半导体测试板)两大主线开展。自3Q22以来,PCB行业面临需求低迷、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39.88亿元,同比-3.93%;扣非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91.64%。三季度PCB行业景气度小幅恢复,但改善程度不明显。3Q23实现营收14.23亿元,同比-2.3%,环比+8.30%;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78.96%,环比+440%。 双重压力下毛利持续低迷,出售子公司一次性收入推动净利润环比大增。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毛利率25.53%,同比-4.03pp;净利率3.97%,同比-7.91pp。3Q23实现毛利率26.16%,同比-2.39pp,环比-0.01pp;净利率11.01%,同比+0.69pp,环比+10.70pp。毛利持续低迷主因需求不足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及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净利环比大幅提升系出售子公司HarborElectronics,Inc.100%股权获得的1.46亿元处置收益。 FCBGA封装基板项目持续加注。公司持续进行FCBGA封装基板的研发设计,不断推动客户满意度提升。1)目前公司的珠海FCBGA封装基板项目拟建设产能200万颗/月(约6,000平方米/月)的产线,已于2022年12月底建成并成功试产,目前部分大客户的技术评级、体系认证均已通过,等待产品认证结束之后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2)广州FCBGA封装基板项目拟分期建设2000颗/月(2万平方米/月)的产线,一期厂房已于2022年九月完成厂房封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试产。 CSP封装基板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CSP封装基板现有产能为3.5万平方米/月,其中广州基地产能为2万平方米/月,已接近满产;广州兴科珠海基地产能为1.5万平方米/月,产能利用率超过50%。得益于行业需求逐步回暖,CSP封装基板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 半导体测试版业务在国内规模领先。公司半导体测试板业务在国内规模领先,目前广州基地半导体测试板已建成2,000平方米/月的产能,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品良率、交期、技术能力等稳步提升、持续改善。 投资建议: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57.61/71.13/99.59亿元,同比增长7.6%/23.5%/4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2/3.95/6.73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封装基板项目产能不及预期。
|
|
|
韦尔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3-11-22
|
104.13
|
--
|
--
|
109.97
|
5.61% |
-- |
109.97
|
5.61%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手机市场复苏及公司新品放量,Q3公司营收同环比高增。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150.81亿元,同比-1.9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8亿元,同比-82.86%。其中,半导体设计业务实现收入 54.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87.52%。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62.23亿元,同比+44.35%,环比+37.58%;实现归母净利润 2.15亿元,同比-279.41%,环比-570.70%。 高价晶圆逐渐去化,公司盈利能力企稳回升。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21.28%,同比-11.36pct;净利率为 2.39%,同比-11.46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21.78%,同比-6.65pct,环比+4.47pct;公司净利率为 3.41%,同比+6.38pct,环比+4.46pct。 存货账面价值大幅下降,伴随高价库存去化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提升。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75.52亿元,较 6月 30日减少了 22.76亿元。公司图像传感器及触控与显示产品采用先进先出的会计核算方法,公司主要库存形成于 2022年,在库存去化的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盈利压力,但未来伴随着库存的逐渐去化,盈利能力会不断提升。 高阶图像传感器开始出货,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公司的 OV50H 产品是公司在高端主摄布局的开始,5000万像素已经变成市场的主流规格,需求上横跨手机的低端机型到旗舰机型,应用上也横跨从主摄到广角、长焦,再到三倍、五倍的光学变焦。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布局了不同的像素规格的产品,可以全品类覆盖。OV50H 主要用在主摄上,而在广角和长焦的应用上,则是通过小像素点的 5000万像素的产品来实现。 汽车 CIS 布局广泛,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凭借先进紧凑的汽车CIS 解决方案覆盖了广泛的汽车应用,包括 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仪表盘摄像头、后视和全景影像等。2023H1公司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为19.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87%。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24.78/34.07亿元,对应 11月 16日股价 PE 分别为 162/52/3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拓展不及预期、消费需求持续疲软。
|
|
|
中科蓝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22
|
75.00
|
--
|
--
|
74.67
|
-0.44% |
-- |
74.67
|
-0.4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 公司下游领域需求复苏,前三季度的公司营收同比高增。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收入 10.50 亿元,同比+35.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 亿元,同比+66.97%。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3.96亿元,同比+69.11%,环比+14.58%;实现归母净利润 0.85 亿元,同比+242.42%,环比+34.87%。 产品结构改善,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毛利率22.98%,同比+2.13pct;净利率为 18.79%,同比+3.58pct。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毛利率为 24.43%,同比+5.56pct,环比+0.08pct;公司净利率为 21.41%,同比+10.84pct,环比+3.22pct。 讯龙系列占比持续提升,品牌客户推进取得重要进展。2023 年 1-9 月,公司讯龙系列产品营收占比提升,品牌客户推进取得重大突破,进入一线手机品牌供应链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二线品牌客户也在持续拓展,营收占比持续提高。目前,讯龙系列已加入小米、Realme、Fil斐耳、倍思、万魔、漫步者、noise、boAt 等品牌供应体系,2023Q3 讯龙系列占主营收入比例持续提升。 围绕蓝牙、WiFi 持续开发新品,扩大下游新应用场景。针对部分增速较大的细分市场,公司推出了智能穿戴芯片、无线麦克风芯片、数字音频芯片、IoT 芯片、语音识别芯片,并持续研发玩具语音芯片,横向、纵向多维度拓展,下游应用场景和客户范围也随之扩大,同时助力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及毛利改善。 持续投入研发,现有产品性能、功耗等不断提升。2023 年 1-9 月公司研发费用为 1.14 亿元,同比+84.28%。公司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对产品降噪、协议、功耗等性能进行不断提升,通过研发单 PIN 晶振技术减少管脚、研发 LE Audio Dongle 提升音质体验、集成双 buck 电路降低产品功耗、自主研发和迭代音频 Codec 技术及单 MIC/双 MIC DNN AI 通话降噪算法提升降噪能力。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3.23/4.55 亿元,对应 11 月 16 日股价 PE 分别为 41/28/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终端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
|
|
|
晶丰明源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11-22
|
117.01
|
--
|
--
|
116.96
|
-0.04% |
-- |
116.96
|
-0.0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公司ACDC等产品线开启放量,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2023年1-9月公司实现收入9.16亿元,同比+13.56%;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亏损缩窄。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3.01亿元,同比+39.79%,环比-14.15%;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环比均实现扭亏为盈。 LED照明驱动芯片价格波动,公司Q3毛利率环比有所承压。2023年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24.43%,同比+3.02pct;净利率为-3.28%,同比+21.61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23.95%,同比+23.28pct,环比-1.84pct;公司净利率为18.98%,同比+83.55pct,环比+26.72pct。 产品结构优持续化,AC/DC、电机驱动及控制芯片收入高增。2023年1-9月,公司产品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上升44.46%,同时产品结构优化,LED照明电源管理芯片销售占比下降;加之积极推进产品研发进展,推进量产进程,AC/DC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与控制芯片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销售数量及收入均大幅增加。 DC/DC产品持续研发,已有多款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公司从大电流DC/DC多相方案入手,研发主要为CPU和GPU供电的多相控制器和DrMos。2023H1,DC/DC产品线共27款产品进入研发阶段、14款产品完成研发;公司推出的16相多相控制器产品已完成客户送样,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40A、50A、70A及90A等多款DrMOS产品均已完成内部评估,进入客户送样阶段,1颗DrMOS已经通过客户测试。 控股凌鸥创新,期待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2023年4月,公司收购了凌鸥创芯38.87%股权。收购完成后,凌鸥创芯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目前,凌鸥创芯继吊扇灯、清洁电器、高速风筒等领域完成了头部客户合作以外,在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业务中也实现了头部客户的突破。 公司与凌鸥创芯完成了在大、小家电电机控制业务方面的产品组合方案设计并进入市场验证阶段。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7/1.07/2.26亿元,对应11月17日股价PE分别为-441/69/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
|
|
|
北京君正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17
|
76.40
|
--
|
--
|
75.50
|
-1.18% |
-- |
75.50
|
-1.18%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 年三季度报告》。 消费复苏拉动计算芯片同环比增长,存储芯片受宏观影响有所承压。 2023 年 1-9 月公司收入 34.20 亿元,同比-18.94%;归母净利润 3.68 亿元,同比-49.65%。其中,计算芯片收入 8.15 亿元,同比+45.87%;存储芯片收入 22.20 亿元,同比-31.20%;模拟与互联芯片收入 2.98 亿元,同比-17.88%。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11.99亿元,同比-15.28%,环比+4.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6 亿元,同比-33.74%,环比+36.07%。 公司下游以工业、车规、医疗等领域为主,毛利率较为稳定。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36.68%,同比-1.97pct;净利率为 10.47%,同比-6.72pct。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毛利率为 37.11%,同比-0.57pct,环比+1.24pct;公司净利率为 11.97%,同比-3.37pct,环比+2.95pct。 持续投入研发,提高公司技术储备。公司持续推进 RISC-V CPU 产品化进程;优化可支持 H.265、H.264 的 VPU 模块,并进行了 H.266 的算法研发;进一步优化 AI ISP 的算法并对部分 AI 算法进行了模型升级。存储方面不断积累高容量、高性能和低功耗方面的技术开发能力;模拟与互联业务方面,公司在高亮度、高电流、高精度和灯效 LED 方面持续投入。 深耕行业市场,产品系列不断丰富。公司存储芯片分为 SRAM、DRAM和 Flash 三大类别,主要面向汽车、工业、医疗等行业市场及高端消费类市场。2023 年,公司进行了不同容量、不同类别的高速 DRAM、MobileDRAM等存储芯片的产品研发,包括了从SDR、DDR1、DDR2、LPDDR2、DDR3 到 DDR4、LPDDR4 等各类产品,其中 8G LPDDR4 已开始量产。 公司多产品线布局,看好平台型公司产品协同发展。公司坚持“计算+存储+模拟”的产品战略和全球化发展的市场战略,积极布局与拓展汽车电子、工业、医疗、安防监控、智能物联网等重点应用领域。2023 年1-9 月,公司车规模拟芯片在国内市场持续推广,客户需求显著提高,使公司模拟与互联芯片营业收入环比有所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5/8.23/12.01 亿元,对应 11 月 14 日股价 PE 分别为 67/45/3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行业竞争加剧。
|
|
|
芯朋微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11-17
|
57.87
|
--
|
--
|
57.89
|
0.03% |
-- |
57.89
|
0.03% |
-- |
详细
家电市场持续拓展,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5.80亿元,同比+9.94%;实现归母净利润 0.60亿元,同比-23.89%。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1.96亿元,同比+28.64%,环比-0.77%;实现归母净利润 0.12亿元,同比-41.79%,环比-56.70%。 受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38.64%,同比-2.83pct;净利率为 9.98%,同比-4.86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38.07%,同比-3.37pct,环比-0.72pct;公司净利率为 5.78%,同比-7.57pct,环比-7.97pct。2023年 1-9月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08%、4.43%和 25.09%,同比分别+0.89pct、-0.69pct 和+0.63pct。 家电领域产品种类持续丰富,市占率有所提升。家电市场,公司以国产替代为目标,2017年开始布局白电,2020年下半年量产,产品品类持续丰富,营收快速成长。公司产品目前在空调/冰箱/洗衣机领域均已进入到国内相关领域标杆厂商,包括美的、海尔、海信、格力、奥克斯、博世等。公司持续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扩大白电和黑电市占率,2023H1营收同比增长超 25%。 光伏储能领域进展顺利,推动工业领域收入增长。公司前期大力投入研发的工业类芯片报告期内推出全系列功率芯片新品,以“光伏逆变和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 2023H1实现营收超 2500万元,在传统基站业务收缩的情况下推动工业整体增长,2023H1公司工控功率类芯片营收同比增长近 10%。 沿着“消费-工业-车规”的路线升级技术平台,前瞻性布局相关产品。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迭代的“高低压集成技术平台”,多次在国内率先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700V 单片集成 MOS 电源管理芯片、1500V 智能 MOS 电源管理芯片、1700V 集成 SiC 电源管理芯片、零瓦待机的高压工业电源芯片、600V/1200V 半桥驱动芯片、200VSOI 集成 LIGBT 驱动芯片、大功率数字图腾柱无桥 PFC 芯片等。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1.85/2.87亿元,对应 11月 14日股价 PE 分别为 88/41/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车规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
|
|
|
歌尔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16
|
19.29
|
--
|
--
|
19.34
|
0.26% |
-- |
19.34
|
0.2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 点评消费电子复苏周期开启,公司 Q3 营收利润环比大幅增长。2023 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739.48 亿元,同比-0.28%;实现归母净利润 8.92 亿元,同比-76.77%。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实现收入 287.75 亿元,同比-5.81%,环比+36.70%;实现归母净利润 4.70 亿元,同比-73.30%,环比+49.02%。 Q3 毛利率持续修复,出货结构改善有望持续拉升毛利率。2023 年 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8.40%,同比-4.73pct;净利率为 1.18%,同比-4.04pct。 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毛利率为 10.15%,同比-3.26pct,环比+2.49pct;公司净利率为 1.61%,同比-4.19pct,环比+0.18pct。2023 年 1-9 月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55%、1.89%和 4.52%,同比分别+0.02pct、-0.33pct 和-0.19pct。 “零整结合”业务模式,聚焦下游行业头部客户。公司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聚焦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和虚拟/增强现实、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通过零整结合的业务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增强下游客户粘性,另一方面伴随供应零部件比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不断增强。 VR/AR 领域深耕多年,大客户新品发布有望带动营收增长。VR/AR 领域,公司能够提供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折叠光路模组等多种 VR光学解决方案,以及 Freeform,Birdbath、棱镜等 AR 光学解决方案,并在衍射光波导、微显示等前沿光学技术上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依托在光学方面强大的集成整合能力,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的系统解决方案。伴随公司下游大客户新品的陆续发布,公司 VR/AR 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6/24.48/35.66 亿元,对应 11 月 9 日股价 PE 分别为 52/26/18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新品销售不及预期、消费电子持续疲软
|
|
|
炬芯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3-11-15
|
36.87
|
--
|
--
|
41.35
|
12.15% |
-- |
41.35
|
12.1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受益于公司在蓝牙音频和智能手表的强劲出货,前三季度业绩高增。 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3.76亿元,同比+22.31%;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3.56%。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1.57亿元,同比+64.92%,环比+13.80%;实现归母净利润 0.22亿元,同比+76.22%,环比+33.12%。 产品出货结构改善,公司 Q3毛利率同环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23年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43.04%,同比+2.77pct;净利率为 12.47%,同比-3.35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45.48%,同比+5.49pct,环比+4.03pct;公司净利率为 14.16%,同比+0.91pct,环比+2.06pct。 智能手表市场公司耕耘较早,品牌厂商项目有望持续落地。2023年公司与小米合作的产品已落地,市场表现亮眼。公司是业内较早发布双模蓝牙单芯片解决方案的厂商,目前,我们已推出第二代智能手表芯片,采用了新一代的低功耗技术,具有双 GPU 加速、JPEG 硬件解码、视频表盘、双 mic 通话降噪等新功能,产品布局和竞争力得到了加强,在续航及交互体验上表现优秀。 公司低延迟高音质产品技术领先,市场需求不断打开。公司低延迟高音质产品基于 2.4G 无线通信私有协议研发,最低可以达到 10毫秒以内的延迟,同时基于公司新一代 RF 设计和无线抗干扰相关技术可实现在整个链路低延迟下的高品质音频稳定传输,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从市场空间看,存量有线连接产品向低延迟无线连接转换趋势明显。 中高端蓝牙音频市场将保持较高增速,公司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SIG 预测,到 2027年仅蓝牙音频传输设备年出货量将达 18.4亿台,2023年到 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6%,整个蓝牙音频市场的方向是增长的。公司在中高端品牌蓝牙音箱市场的份额是有倍数增长空间,公司将通过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和优化产品组合继续提升在中高端品牌的渗透率。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03/1.7亿元,对应 11月 1日股价 PE 分别为 62/42/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客户端放量不及预期。
|
|
|
宏微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3-11-15
|
52.35
|
--
|
--
|
53.53
|
2.25% |
-- |
53.53
|
2.25%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新能源发电及电动汽车占比大幅提升,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同比高增。 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11.35亿元,同比+84.69%;实现归母净利润 0.86亿元,同比+39.69%。其中,工业控制领域收入占比约为 40%; 新能源发电领域收入占比约为 40%,电动汽车领域收入占比约为 20%。 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3.71亿元,同比+31.58%,环比-14.37%;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3亿元,同比-20.56%,环比-27.15%。 Q3毛利率环比持平微降,伴随产能陆续释放毛利率有望提升。2023年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21.40%,同比-0.37pct;净利率为 7.48%,同比-2.47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21.65%,同比-0.19pct,环比-1.03pct;公司净利率为 6.06%,同比-4.20pct,环比-1.22pct。 公司产能储备丰富,伴随下游需求增长收入有望再上新台阶。公司共有3个生产基地,分别是华山厂、新竹 1期和新竹 2期。 (1)华山厂:规划产能 450万块/年,2023年预计可以满产,对应产值 4.5亿左右。 (2)新竹 1期:规划产能 480万块/年,目前已经投产 320万块/年,预计 2023年产能利用率突破 60%,2024年预计所有设备投入完毕,2025年实现满产,对应产值超过 10亿。 (3)新竹 2期:整体规划超过 1000万块/年,其中自有资金投资 240万块/年,可转债项目投资 240万块/年,控股子公司投资塑封模块 540万块/年。 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新能源及车规产品逐渐丰富。2023年 1-9月公司研发费用为 0.79亿元,同比 89.80%,研发费用率为 6.93%。2023年,公司光伏用 400A/650V 三电平定制模块开发顺利,已开始批量交付; 车用 800A/750V 双面散热模块开发顺利,通过相关车用可靠性测试及系统测试,已开始小批量交付使用;车用 750V 12寸芯片的顺利开发以及其对应的车用模块快速上量;12吋 1700V 高性能续流管及 1700V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2.68/3.77亿元,对应 11月 9日股价 PE 分别为 57/29/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
|
|
|
艾为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15
|
80.50
|
--
|
--
|
84.58
|
5.07% |
-- |
84.58
|
5.0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手机市场开启复苏,Q3公司营收同环比高增。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17.83亿元,同比+6.76%;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7.74亿元,同比+108.57%,环比+24.02%;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亏损幅度缩窄。 库存持续去化,公司毛利率略有承压。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25.06%,同比-16.83pct;净利率为-6.06%,同比-9.32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22.12%,同比-12.88pct,环比-4.27pct;公司净利率为-4.95%,同比+15.43pct,环比-5.10pct。截至 9月 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6.99亿元,相较 6月 30日减少了 0.97亿元。 车规级产品持续推出,触觉反馈产品已实现量产。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公司推出带有声场自校准技术的第一代车载音频算法,完善了以算法、硬件、系统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体系式发展。在触觉反馈方面,推出新一代旗舰产品,占板面积减小 35%,效果提升 30%,同时车规级触觉反馈产品在客户端实现批量量产。 全系列产品布局光学防抖和对焦驱动芯片,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突破 OIS 技术并实现量产的公司,对于光学防抖和对焦驱动芯片规划了全系列产品,包括开环单端驱动、开环中置驱动、闭环驱动以及光学防抖 OIS 驱动。公司基于已量产的集成式 OIS,研发完成分立式 OIS 控制驱动芯片。公司 OIS 光学防抖系统解决方案和闭环 AF 产品,在多家主流品牌客户实现大批量量产,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种类持续丰富,多款产品在客户端量产。2023年,公司推出多款电源管理芯片,包括 PSRR 90dB LDO、Buck 等。运放方面,低压通用运算放大器形成了多通道不同带宽和封装规格的系列化,在手机及 AIoT 领域取得突破。在模拟开关方面,发布单通道模拟切换开关,并在音箱、安防等客户取得突破;在磁性传感器芯片方面,继续丰富 5.5v 开关系列产品,线性 Hall 产品实现客户项目量产。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9/1.69/3.3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842/97/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车规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
|
|
|
卓胜微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15
|
139.79
|
--
|
--
|
143.00
|
2.30% |
-- |
143.00
|
2.3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 点评:消费电子复苏显著,公司 Q3 业绩同环比大幅增长。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收入 30.74 亿元,同比+1.90%;实现归母净利润 8.19 亿元,同比-16.85%。其中,模组产品收入占比约 34%,滤波器模组占比显著提升。 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实现收入 14.09 亿元,同比+80.22%,环比+47.71%;实现归母净利润 4.52 亿元,同比+94.29%,环比+80.92%。 毛利率有所承压,净利率企稳回升。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毛利率47.92%,同比-5.02pct;净利率为 26.61%,同比-6.03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46.57%,同比-7.49pct,环比-2.66pct;公司净利率为32.07%,同比+2.27pct,环比+5.84pct。2023 年 1-9 月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82%、3.83%和 13.35%,同比分别+0.13pct、+0.79pct 和+4.08pct。 自产滤波器产品放量,高端产品持续突破。2023H1 公司交付的 DiFEM、L-DiFEM 及 GPS 模组等产品中集成自产的滤波器超 1.6 亿颗;双工器和四工器已在个别客户实现量产导入;公司在分立滤波器基础上持续创新迭代,推出单芯片多频段滤波器产品,包括双接收通道、三接收通道的滤波器分立产品,并已进入量产阶段,该产品以较小的封装面积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优化。 布局射频 PA 模组,提升品牌客户覆盖面及市占率。公司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持续迭代升级射频 PA 相关产品。根据 Yole Development 预测,2022 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约 192 亿美元,其中射频 PA 模组约占 45%。公司持续加大应用于 5G NR 频段的 L-PAMiF 产品在客户端的渗透与覆盖,同时推出 MMMB PA 模组并已处于向客户送样推广阶段。 公司不断提升射频滤波器、射频 PA 及其模组能力,助推 L-PAMiD 研发。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8/16.33/20.55 亿元,对应 10 月 30 日股价 PE 分别为 63/47/3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行业竞争加剧。
|
|
|
龙芯中科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14
|
88.90
|
--
|
--
|
123.90
|
39.37% |
-- |
123.90
|
39.37% |
-- |
详细
受部分高质量等级市场以及政策性市场调整影响,公司营收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收3.94亿元,同比下滑18.49%;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86亿元,同比下滑36.76%。分业务来看,工控类芯片由于部分高质量等级产品所处的行业因行业内部管理原因采购暂时性中止,导致工控类芯片和解决方案中工控类的收入有所下滑;信息化业务方面,电子政务市场引入X86和ARM技术导致产品竞争加剧,公司出货量减少、收入同比下滑。预计随着部分高质量等级产品所处的行业内部调整完毕、政务市场逐步回暖,公司业绩有望迎来修复。 受营收低基数影响,公司利润率有所下滑。3Q23公司毛利率为35.33%,较去年同期提升0.24pp,较二季度提升0.12pp,净利率为-119.32%,较去年同期减少107.78pp,较二季度下滑102.67pp。3Q2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23%/38.37%/130.23%/1.16%,较去年同期+2.59%/+19.25%/+66.26%/+4.10%,较二季度+14.44%/+21.53%/+76.55%/+1.16%。公司利润率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销量减少导致固定成本的折旧摊销及期间费用占比提高。 公司净现金流同比下滑,存货增幅边际放缓。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81亿元,同比减少1.67亿元,3Q2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4亿元,同比减少1.53亿元。截至3Q23,公司存货共9.38亿元,同比增长49.6%,环比增长0.97%。存货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但较二季度增长边际放缓;公司合同负债0.35亿元,同比增长133.33%,环比降低14.63%。 点面结合拥抱开放性市场,看好公司未来市场竞争力提升。“面”的方面,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高通用CPU芯片性价比,完善软件生态。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公司将支持整机厂商发布3A6000整机产品,GPGPU计划24年交付流片。“点”的方面,公司聚焦细分领域,面向开放市场进行重点突破。2022年以来,公司重点部署五金电子应用的MCU、面向打印机应用的SoC、存储服务器和云终端系统解决方案等。 投资建议: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7.09/10.85/16.50亿元,同比增长-4.0%/53.0%/5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0.21/2.8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