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邹兰兰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18060001,曾就职于东北证券...>>

20日
短线
3.03%
(--)
60日
中线
15.15%
(第92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水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0 13.36 -- -- 13.49 0.97%
13.49 0.9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收43.76亿元,同比+14.86%;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30.30%;扣非净利润5.09亿元,同比+37.97%。2022年Q4实现营收11.74亿元,同比+23.00%,环比-10.86%;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8.53%,环比-59.08%;扣非净利润0.86亿元,同比+85.32%,环比-62.58%。 营收规模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面对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通过加大智能汽车和AR/VR产业布局,实现了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其中,部分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薄膜光学面板产品实现营收15.70亿元,同比+64.52%,主要系手机端薄膜光学面板市场份额提升,非手机领域的产品应用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毛利率为22.11%,同比+9.56pcts,主要系产品线各工序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串连;汽车电子(AR+)产品实现营收1.89亿元,同比+55.40%,主要系激光雷达保护罩、AR-HUD、车载摄像头产品量产,毛利率为37.62%,同比+1.10pcts。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6.90%,同比+3.09pcts;净利率为13.60%,同比+1.49pcts。费用方面,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6%/8.19%7.62%/-2.81%,同期变动分别为-0.10/+2.03/+1.19/-2.13pcts。研发费用为3.33亿,同比+36.54%,主要系研发力度加大。 布局车载光电,构建发展的第二曲线:公司于2019年进军汽车电子行业,积极布局激光雷达保护罩、AR-HUD、车载摄像头等产品。目前AR-HUD成功在长安新能源项目上实现量产,全年交付近4万台,实现AR-HUD产品的单点量产突破;窄带产品在车载激光雷达新领域实现量产,并顺利拿到数家激光雷达厂家供应机会;建立了玻璃材质类激光雷达视窗片的技术领先优势,实现多家车载雷达视窗片头部客户量产交付。2023年,电动智能新技术加速上车,国产整车和零部件迎来机遇。公司布局车载光电,构建发展的第二曲线,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有望把握住智能汽车行业对光学企业开放的关键窗口期,从而实现汽车电子业务营收的进一步增长。潜望式镜头市场前景广阔,微棱镜有望贡献增量:中国信通院和旷视科技发布的《2019智能手机影像技术应用观察和趋势分析》指出,潜望式摄像头将成为中低端手机的标配,Sigmaintell预计,2023年出货量将突破4亿颗。 智能手机摄像系统的升级是各大厂家聚焦的重点,潜望式变焦摄像头有望成为摄像体验升级的关键,将为产业链上游光学元器件供应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投入主要资源全力推进微型光学棱镜模块战略项目,攻克各种技术难关,成功进入大客户供应链。棱镜模块作为潜望式变焦摄像头的主要模块,公司在棱镜模块的布局有望成为消费电子业务营收的新增长点。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专业从事光学影像、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等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精密薄膜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元组件、汽车抬头显示器、新型显示组件、反光材料等,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安防监控、汽车电子、防护用品等下游终端产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以及潜望式变焦摄像头出货量的提升,公司营收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0亿元、8.84亿元、11.01亿元,EPS分别为0.52元、0.64元、0.79元,对应PE分别为27X、22X、17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4-20 26.75 -- -- 30.17 12.57%
30.11 12.56%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0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27.21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增长82.66%;实现扣非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68.47%。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实现营收7.66亿元,同比增长8.72%,环比增长19.16%;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51.37%,环比下降5.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38.04%,环比下降17.30%。 新业务助力业绩高增,盈利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公司业务销售规模扩大,多款产品逐渐放量,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分产品看,打印复印通用耗材营收21.42亿元,同比增长6.43%;半导体材料营收5.22亿元,同比增长69.93%。 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8.09%,同比上升4.65pct;净利率为16.69%,同比上升6.29pct。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2%/6.66%/11.62%/-1.72%,同比变动分别为-0.44/-0.87/0.78/-2.08pct。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率变动原因主要系汇率变化影响汇兑收益。公司在光电半导体业务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3.18亿元,同比增长12.26%。 重点布局半导体材料领域,先进封装产线放量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公司重点布局半导体材料领域中的半导体CMP制程工艺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三个细分板块。在半导体CMP制程工艺材料领域,CMP抛光垫国产供应龙头地位确立,CMP抛光液、清洗液产品品类持续丰富并进入客户端放量阶段。2022年公司抛光垫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同比增长51.32%,利润随营收增长而大幅增加。在半导体显示材料领域,公司柔性显示基材YPI产品全年持续获得国内各核心客户的G6线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PSPI产品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放量出货。2022年公司半导体显示材料YPI、PSPI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728万元,同比增长439%。在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领域,公司产线建设接近尾声,调试工作进行中。预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可形成2款临时键合胶共年产110吨的生产能力,2023年下半年实现2款封装光刻胶共年产40吨的生产能力。公司持续拓展半导体新材料产品布局,随着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及新产线、新产品逐步放量,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业务供应链完善,业绩稳步提升:国内打印耗材市场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打印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4%,但全年市值同比提高0.7%,达到约399亿美元。其中中国2022年打印机的出货量增长了8.2%。公司作为打印复印通用耗材龙头企业,上游提供彩色聚合碳粉、耗材芯片、显影辊等打印复印耗材核心原材料,下游销售硒鼓、墨盒两大终端耗材产品,实现产业上下游的联动,支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业务供应链较为完整的耗材供应商,随着国产打印机市场份额的扩张,将迎来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CMP制程工艺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以及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业务。主要产品包括CMP抛光垫、CMP抛光液、CMP清洗液、黄色聚酰亚胺浆料YPI、光敏聚酰亚胺PSPI、面板封装材料INK、临时键合胶TBA、封装光刻胶PSPI、底部填充胶Underfill。同时,公司是产品体系最全、技术跨度最大的打印复印通用耗材龙头企业。受益于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及国产打印机市场份额扩张,随着公司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产能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0亿元、7.12亿元、8.16亿元,EPS分别为0.55元、0.75元、0.86元,PE分别为51X、37X、32X。 风险提示: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需求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旭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9 9.33 -- -- 13.95 6.81%
9.97 6.86%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2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期)草案。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13.36%;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72.76%;实现扣非净利润0.75亿元,同比+42.65%。2022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亿元,同比+48.23%,环比+140.07%;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254.01%,环比+66.40%;实现扣非净利润0.42亿元,同比+283.74%,环比+84.52%。 同时,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总计1,137.60万份,占当前总股本的1.92%,授予行权价格为10.84元/份;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284.40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0.48%,授予价格为每股6.78元。 受益新能源与军工行业高景气度,盈利能力稳健提升:2022年公司营收稳定增长,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主要系受益新能源与军工行业高景气度及公司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电真空器件及军工品业务持续高增长。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6.91%,同比+4.63pcts,净利率为10.52%,同比+2.67pcts。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嵌入式计算机及开关柜、断路器等多个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59%/8.75%/4.74%/0.05%,同比变动分别为+0.94/+1.42/+0.88/-0.63pcts,其中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系子公司旭瓷并表所致,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系欧元、美元汇率上升导致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下游需求旺盛,军工业务加速发力贡献利润:公司近年来战略布局军工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易格机械及睿控创合不断拓展精密结构件和嵌入式计算机产品订单的深度及广度。2022年军工业务营收持续提升,其中,精密结构件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22.14%;嵌入式计算机营收0.89亿元,同比增长112.02%。易格机械及睿控创合22年合计贡献公司净利润占比达45.57%,已成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由于各大军工集团下属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客户对行器、航空发动机、制导系统等军用精密结构件需求旺盛,公司进一步提升产能和产品良率,易格机械战略合作客户量产订单大幅增加,新开发客户订单稳步提高。睿控创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手订单饱满,新项目单位价值量不断上升。报告期内,全自主可控“飞腾腾珑E系列”生态产品陆续发布;基于FPGA、DSP海量宽带数据处理平台完成首批交付;配合多家客户完成了多个试验和设备研发。受益于我国国防支出预算逐年增长,军工行业需求不断增长带动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军工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军工行业需求长期向好。 电子陶瓷产能释放在即,氮化铝有望快速放量: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数据,2023年中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1145亿元。目前制约我国电子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制备高纯、高性能、超细陶瓷粉体的技术瓶颈。公司2022年收购旭瓷公司部分股权,有助于公司拓展从粉体到陶瓷及HTCC技术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能力,加快实现氮化铝粉体规模化国产替代,降低公司下游氮化铝产品成本提升公司市占率和盈利能力。2022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5.50亿元,用于旭瓷公司电子封装陶瓷材料扩产项目和电子陶瓷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目前公司已完成厂房建设及各生产线的布局建设,已完成年产能200吨的氮化铝粉体生产线建设,预计2024年底形成500吨/年产能;已完成年产能100万片的氮化铝基板生产线建设,预计2023年底形成300万片/年产能;已完成年产能1.1万片的氮化铝结构件生产线建设;HTCC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2023年10月份形成产能。目前项目建设进度比原计划提前半年,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氮化铝有望快速放量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公司电子陶瓷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公司继军工业务之后新的成长动能。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老牌军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电真空器件、军工品及电子陶瓷三大业务。公司深耕传统电真空业务多年,已拥有完整的真空开关管及固封极柱产业链、关键工艺技术、设备及检测装备,是国内陶瓷真空灭弧室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收购易格机械和睿控创合两家子公司扩大军工板块业务线,设立旭光智能装备子公司整合公司在精密机械加工及军用计算机系统研发制造优势,深入拓展特种装备电控系统领域,促进公司从元器件向配套系统领域的升级。公司持续扩充氮化铝产能,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氮化铝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在氮化铝陶瓷国产替代进程中取得先发优势。三大业务有望高效联动,发挥产业协同效应,预估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3亿元、2.68亿元、4.00亿元,EPS分别为0.26元、0.45元、0.68元,对应PE分别为50X、29X、19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雅创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8 67.33 -- -- 71.88 5.66%
71.15 5.67%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11日发布 2022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22.03亿元,同比增长 55.36%;实现归母净利润 1.54亿元,同比增长 66.85%; 实现扣非净利润 1.49亿元,同比增长 62.49%。分季度看,公司 2022年 Q4实现营收 5.76亿元,同比增长 31.78%,环比下降 11.46%;实现归母净利润 0.35亿元,同比下降 6.63%,环比下降 16.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下降 18.30%,环比下降 25.76%汽车电子需求向好,业绩实现高增长:2022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较 2021年度增长 7.85亿元,归母净利润较 2021年度增长 0.62亿元。2022年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带动配套电子硬件需求的增长,汽车电子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分销业务和自研 IC 业务实现了业绩规模与利润水平的双重增长。分业务来看,2022年全年,公司电子元器件分销营收为 19.68亿元,同比增长 47.35%,毛利率17.86%,同比增加 1.04pct;公司电源管理 IC 设计营收为 2.21亿元,同比增长 206.89%,毛利率 42.68%,同比增加 3.46pct。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20.43%,同比提升 2.29pct;净利率为 7.43%,同比提升 0.88pct;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结构,毛利率较高的产品增速稳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费用方面, 2022年 全年公司销售、管理 、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3%/3.16%/2.27%/1.59%,同比变动分别为 0.92/0.74/-0.32/0.54pct。 2022年公司费用变动主要系各部门人员增加以及怡海能达和欧创芯的并入所致的。 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先厂商,技术服务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分销业务通过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服务和技术服务以实现产品的销售。公司分销产品包括光电器件、存储芯片、被动元件和分立半导体等,主要分销东芝、首尔半导体、村田、松下、LG 等国际著名电子元器件设计制造商的产品,公司分销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汽车座舱领域及汽车线控地盘领域。公司去年收购了怡海能达,进一步横向拓展了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扩大公司汽车电子业务领域被动元器件的市场份额。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电子元器件的 选型配型、产品应用方案等技术支持服务,从而缩短客户的研发周期,提高客户的研发效率;技术服务方面的主要客户包括延锋伟世通、亿咖通、金来奥、法雷奥、现代摩比斯等国内外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对于性能参数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如 LED 颗粒、液晶显示屏、IC 芯片等,公司向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与客户的粘性。 随着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下游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是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公司以技术服务上的优势有望在分销行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增强营业能力。 产业协同优势渐显,借势发力电源自研 IC: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预计 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 525亿美元,2020-2025年CAGR 为 9.73%。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车规级电源管理 IC 的设计厂商,基于在汽车电子领域内的长期布局与拓展,公司的汽车模拟 IC 产品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去年公司收购了欧创芯,进一步完善了研发团队的布局,有效扩充了研发人员的规模,覆盖了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大陆地区,整体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提高了公司 IC 产品的渗透率;借助公司 FAE 的技术支持服务,可将欧创芯的产品快速导入至车厂;公司和欧创芯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汽车电源管理 IC 市场的影响力。公司自研的电源管理 IC 产品具有集中度较高,产品细分种类较少,业务聚焦程度高的特点,产品覆盖马达驱动 IC、LED 驱动 IC、LDO、DC-DC,主要应用在汽车照明及汽车座舱系统。公司量产的 IC 芯片产品已通过 AEC-Q100车规级认证,并向现代、起亚、克莱斯勒、大众、上汽、一汽、吉利、长城、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实现批量出货。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驱动 IC 国产替代的发展,公司自研的 IC芯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持续助力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是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主要产品是包括 LED 颗粒、液晶屏、光电耦合器、NAND Flash 闪存芯片、DRAM芯片、电阻、电容、电感、IGBT、MCU、电池等,是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知名的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商及 IC 设计厂商。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以软硬件方案的技术服务带动元器件的销售,实现与客户的深层次绑定。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下游需求表现旺盛,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5亿元、2.56亿元、3.33亿元,EPS 分别为 2.57元、3.20元、4.16元,PE 分别为 25X、20X、16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3-04-17 276.14 -- -- 286.82 3.21%
285.00 3.21%
详细
事件:公司4 月7 日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营收27.05 亿元,同比增长58.53%;归母净利润8.18 亿元,同比增长105.24%;扣非净利润7.62 亿元,同比增长101.64%。分季度看,2022 年Q4 单季营收8.31 亿元,同比增长63.05%,环比增长15.45%;归母净利润2.27 亿元,同比增长72.52%,环比下降6.63%;扣非净利润2.17 亿元,同比增长71.64%,环比增长1.79%。 全年业绩高增长,新能源业务占比快速提升:2022 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实现同比高增长,业绩表现亮眼。各细分领域营收均稳步增长:1)工控业务营收为11.06 亿元,同比增长3.93%;2)新能源业务营收为14.56 亿元,同比增长154.81%;3)变频白色家电及其他行业营收为1.20 亿元,同比增长99.19%。新能源业务实现快速成长,营收占比达53.82%。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40.30%,同比提升3.57pct;净利率为30.34%,同比提升6.94pct,盈利能力提升明显。费用方面,2022 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4%/2.64%/6.98%/-3.76% , 同比变动分别为-0.29/-0.38/0.52/-3.61pct,整体费用管控情况良好。 IGBT 产品持续放量,高端品类布局进一步强化:公司持续推进IGBT 产品在新能源客户端的渗透率,在车用空调,充电桩,电子助力转向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的份额进一步提高。2022 年,公司车规级IGBT 模块持续放量,合计配套超过120 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A 级及以上车型超过60 万辆。产品进度上,公司第七代车规级650V/750V IGBT 芯片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批量供货;新一代车规级1200V IGBT 芯片产品通过客户验证,芯片电流密度较上一代产品提升超过35%,预计2023 年开始大批量供货。光伏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基于第七代微沟槽Trench Field Stop 技术,针对光伏应用开发的新一代IGBT 芯片通过客户验证,预计2023 年开始批量供货。随着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IGBT 产品将有望受益下游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及高端产品的优先布局,带动业绩持续高增。 SiC 产品研发进展顺利,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据IHS 数据,受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风电和充电桩等领域的需求驱动,预计SiC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2027年将超过100 亿美元,2018-2027 年的复合增速近40%。公司较早布局SiC领域,并取得顺利进展。产品方面,应用于乘用车主控制器的车规级SiCMOSFET 模块开始大批量装车应用,同时公司新增多个使用车规级SiCMOSFET 模块的800V 系统的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定点,将对公司2024-2030年主控制器用车规级SiC MOSFET 模块销售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使用公司自主芯片的车规级SiC MOSFET 模块,预计2023 年开始在主电机控制器客户批量供货。海外业务方面,公司车规级SiC 模块已在海外市场小批量供货;子公司斯达欧洲实现营业收入0.95 亿元,同比增长121.04%,公司预计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品研发进展顺利,卡位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优质赛道,稳步推进海外市场的拓展,有望持续受益IGBT国产化以及在SiC 领域的先发优势。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11.24/15.20/20.14 亿元,对应EPS 为6.58/8.90/11.79 元,对应PE为45/33/25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洁美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4-14 29.78 -- -- 29.50 -1.30%
30.00 0.74%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2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3.01亿元,同比下降30.10%;实现归母净利润1.66元,同比下降57.35%;实现扣非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61.21%。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实现营收3.09亿元,同比下降23.56%,环比增长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降72.82%,环比下降59.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降91.00%,环比下降86.87%。 终端需求疲软致使业绩承压,下游新兴行业成长有望助力业绩修复:受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影响,消费电子等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下游客户拉货力道减弱,导致公司2022年订单量下降。2022年全年公司毛利率为29.45%,同比-8.82pcts,主要系开工率较低叠加原料价格上涨所致;全年公司净利率12.75%,同比-8.15pcts,主要系期间费用增加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67%/10.32%/7.15%/-3.05%,同比变动分别为0.63/5.01/1.20/-4.44pcts。其中,2022年管理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大幅上涨,主要系计提股权激励持股计划费用及折旧摊销费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了大幅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近年来,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叠加“新基建”政策及“双碳”目标导向,新能源汽车、AR/VR、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医疗电子等市场需求持续放量,旺盛的下游需求持续带动电子元器件行业快速发展,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修复提供助力。 产能扩充、市场开拓顺利,载带类、膜类产品齐头并进:2022年,在纸质载带和塑料载带领域,公司继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纸质载带系列产品的结构,逐步增加01005压孔纸带专用设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如打孔纸带、压孔纸带的产销量;积极扩充胶带产能,“年产420万卷电子元器件封装专用胶带扩产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新增200万卷/年产能逐年释放。另一方面,在塑料载带领域,公司实现了精密模具和原材料黑色塑料粒子及片材的自主生产,部分客户已经开始切换并批量使用公司自产黑色PC粒子及自制片材生产的塑料载带;高端塑料载带的出货量稳步提升,精密小尺寸产品生产设备增加,新增滚轮机生产线陆续投产;半导体封测领域客户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离型膜领域,公司MLCC离型膜实现了向国巨、华新科等主要客户的稳定批量供货,用于偏光片制程等其他用途的进口替代类高端离型膜也实现了批量出货;中高规格产品客户验证取得一定突破,在韩、日系大客户端的验证也在按计划推进。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对铝塑膜用流延膜需求的拉升和公司的工艺技术改进,2022年,公司流延膜项目于Q4进入满产满销状态,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实现了逆势增长;此外,公司流延膜二期项目稳步推进,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投产后公司流延膜总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年产6,000吨。 离型膜投建项目进展顺利,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持续开发光学膜、新能源等其他应用领域的新产品,积极向离型膜产业链上游延伸,加速BOPET原膜自主供应进程,实现离型膜等电子膜类产品的产业链一体化。2022年,公司以自有资金实施“年产20,000万平方米电子元器件转移胶带生产线建设项目(二期)”,进口超宽幅高端离型膜生产线完成生产调试,并陆续向客户送样验证;同时,为了加速实现离型膜产品主要原材料基膜自产,公司启动了BOPET膜二期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公司BOPET膜总产能将达到年产3.8万吨;此外,公司华南地区产研总部基地项目即广东肇庆生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布局两条进口高端离型膜生产线,达产后将新增年产1亿平米离型膜产能。离型膜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中的转移材料以及偏光片生产,上述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将具备包括高端MLCC离型膜、光学材料用离型膜等各类新型离型膜产品生产能力,实现膜类产品产业链延伸及核心原材料自主供应,推动公司离型膜产品向中高端发展,公司业务将实现由电子信息领域到光电显示、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拓展。据YoleDéveloppement预测,全球变流器用被动元件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增长至约115亿美元,2021-2027年CAGR达8%;据Lucintel预测,到2027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2021-2027年CAGR为4.0%。2022年,公司MLCC用离型膜的客户数量及供货占比稳步增加,销量大幅提升;未来随离型膜新产线达产,新型离型膜产品放量,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盈利增长空间。 维持“增持”评级: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下游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及相关行业产值不断增长,中长期来看,国内外电子元器件产业市场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公司不断开发高端系列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加速中高端MLCC离型膜、多种用途离型膜及流延膜等产品的市场开拓步伐,未来有望步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我们看好公司离型膜业务增长空间广阔及公司的业内竞争优势,故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亿元、5.50亿元、7.48亿元,EPS分别为0.69元、1.27元、1.72元,PE分别为44X、24X、17X。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宏观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瑞芯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4 98.16 -- -- 96.91 -1.27%
96.91 -1.27%
详细
事件:2023年 4月 9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收 20.30亿元,同比-25.34%;归母净利润 2.97亿元,同比-50.58%;扣非净利润 1.73亿元,同比-61.28%。2022年 Q4实现营收 4.59亿元,同比-30.56%,环比+39.87%;归母净利润 0.21亿元,同比-88.95%,环比+479.05%。 下游持续去库存,营收短期承压:2022年因宏观经济下行、行业下游需求下滑,客户积极去库存,致使公司库存水位上升、营收短期承压。分产品来看: 集成电路实现营收 19.92亿元,同比-25.28%;技术服务实现营收 0.22亿元,同比+1.25%;其他实现营收 0.15亿元,同比-49.28%。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37.68%,同比-2.32pcts,主要系上游供应链成本增加;净利率为 14.65%,同 比 -7.49pcts 。 费 用 方面,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0%/4.62%/26.36%/-0.17% , 同 期 变 动 分 别 为+0.14/+1.29/+5.73/+0.83pcts。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在营收承压的情况下,依然高度重视研发,以高额研发投入保持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 深入布局 AIoT应用领域,多款车电新品完成量产:公司深耕 SoC 芯片设计领域多年,拥有最齐全的 AIoT 芯片矩阵之一,并持续扩展产品线来完善产品矩阵,目前的芯片产品可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电子、机器视觉、教育办公、消费电子、商业金融、工业应用等众多领域。主要产品有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和数模混合芯片,以及其他针对特定功能而设计的特殊应用 ASIC 芯片。公司新一代旗舰产品 RK3588是业内领先的高性能、多场景应用的高端 AIoT 芯片平台,于 2022年 Q2已进入量产,截止于 2022年 12月31日已得到了 200余家客户、400余个项目的采用。此外,公司的智能座舱芯 片 RK3588M、 仪 表 盘 控制芯片 RK3358M/RK3568M , 车 载音频芯片RK3308M、车载电源管理芯片 RK806M/RK809M 已完成与国内汽车厂商的对接并顺利落地实现规模量产。 汽车电子市场前景广阔,AIoT发展空间较大:根据 FMI 预测数据,预计 2022年全球汽车 SoC 市场规模为 170.667亿美元,占整体 SoC 市场规模的 20%。 到 2028年,全球汽车 SoC 市场将达到 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7.8%。 汽车电子是公司 AIoT 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公司也将继续加大专项投入,以智能座舱、仪表盘、音频、摄像头、视频传输等汽车前装产品线为核心,保障定点项目的研发、量产进度,并与汽车部件供应商、算法商等紧密配合,对接更多车厂,加快更多项目落地。随着电力、运营商、教育、办公、金融、医疗等行业领域加速智能化、数字化升级,AIoT 的应用领域也在逐步开发扩展,公司也将持续受益于这股多行业智能化潮流。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应用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目前已发展为领先的物联网(IoT)及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处理器芯片企业。随着汽车电子行业景气度上行,以及 AIoT 下游应用多元化发展,公司重点投入资源于快速增长的领域,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布局,扩大市场占有率,有望长期受益下游多元化应用发展浪潮。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0亿元、5.57亿元、6.85亿元,EPS 分别为 0.96元、1.33元、1.64元,对应 PE分别为 104X、75X、61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士兰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3 39.34 -- -- 39.88 1.06%
39.76 1.07%
详细
事件:公司 3月 30日发布了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 82.82亿元,同比增长 15.12%;归母净利润 10.52亿元,同比下降 30.66%;扣非净利润 6.31亿元,同比下降 29.49%。分季度看,2022年 Q4单季营收 20.38亿元,同比增长 3.33%,环比下降 1.06%;归母净利润 2.78亿元,同比下降 64.81%,环比增长 58.83%;扣非净利润-0.3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营收规模稳定增长,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短期承压的主要原因系:1)部分原材料供应不足,部分进口工艺设备到货时间较计划延迟较多,最终导致 IGBT 芯片和模块产出未达预期;2)消费电子景气度下滑,部分消费类产品出货量减少、价格回落;3)Q4消费市场需求偏淡,士兰集成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经营业绩明显下滑;4)士兰明芯、士兰明镓 LED 芯片生产线产出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较低,出现较大亏损。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29.45%,同比下降 3.74pct;净利率为 12.65%,同比下降 8.45pct,盈利能力短期承压。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73%/4.55%/8.59%/2.52%,同比变动分别为0.04/0.35/0.43/0pct,整体费用水平小幅增长,主要系人员人工费用、折旧摊销增加、股份支付增加所致。 定增扩产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巩固 IDM 龙头优势地位:公司近期发布定增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如下项目:1)“年产 36万片 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条年产 36万片 12英寸功率芯片生产线,用于生产 FS-IGBT、T-DPMOSFET、SGT-MOSFET 功率芯片产品;2)“SiC 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 14.4万片 SiC-MOSFET/SBD 功率半导体器件芯片的生产能力;3)“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达产后将实现年产 720万块汽车级功率模块的新增产能。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助于提高公司对下游市场的供货保障能力和客户供应链安全性,持续巩固公司国内半导体 IDM龙头企业优势地位。 聚焦高端客户及高门槛市场,受益新能源、电动汽车高景气度:2022年,公司电路和器件成品的销售收入中,已有接近 70%的收入来自大型白电、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产品及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新品研发方面,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 6.6kW OBC、11kW OBC 和高压 DC-DC 等多种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可为车载充电机提供更可靠、更具性价比且更高性能的完整解决方案。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 V 代 IGBT 和 FRD 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已在国内多家客户通过测试,并已在部分客户批量供货。截至目前,公司已具备月产 10万只汽车级功率模块的生产能力,并正在加快汽车级功率模块(PIM)产能的建设。随着公司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高端产品占比的不断提升,受益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下游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器件、发光二极管。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最大 IDM 公司之一,实现了特色工艺技术与产品研发的紧密互动,以及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功率模块、MEMS 传感器、光电器件和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的协同发展; 依托 IDM 模式形成的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综合实力,可满足下游整机(整车)用户多样化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募投项目的投产,叠加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营收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有望改善。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3.29/17.80/20.88亿元,对应 EPS为 0.94/1.26/1.47元,对应 PE 为 40/30/25倍。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客户开拓进展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半导体景气度不及预期。
江化微 基础化工业 2023-04-13 19.33 -- -- 19.75 2.17%
19.75 2.17%
详细
事件:公司4 月9 日发布2022 年度报告,2022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9.39亿元,同比增长18.56%;实现归母净利润1.06 亿元,同比增长87.19%;实现扣非净利润1.00 亿元,同比增长87.62%。分季度看,公司2022 年Q4实现营收2.44 亿元,同比下降3.32%,环比增长8.61%;实现归母净利润0.24 亿元,同比下降16.60%,环比增长17.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降15.80%,环比增长12.81%。 半导体下游需求持续提升,业绩实现高增长:2022 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1 年度增长1.47 亿元,归母净利润较2021 年度增长0.49 亿元。2022 年公司净利润实现高增长,主要原因系:一是下游半导体芯片及其封装客户产能持续拉升,公司销售收入取得较大增长;二是公司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带来相应销售收入增加。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7.75%,同比提升5.60pct;净利率为9.64%,同比提升2.58pct,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6%/9.33%/4.95%/1.35%, 同比变动分别为0.04/2.39/0.38/0.79pct。 2022 年公司费用变动原因系公司销售量增长及研发投入增加。 主营业务毛利明显提升,产能释放打开成长空间:公司专注于高端电子化工新材料行业,主要业务包括超净高纯试剂业务和光刻胶配套试剂业务两个板块。2022 年,公司超净高纯试剂产品实现收入6.28 亿元,同比增长27.36%,毛利率28.52%,同比增加5.76pct;光刻胶配套试剂业务实现收入2.93 亿元,同比增长5.11%,毛利率26.57%,同比增加4.10pct。同时,新增产能逐步释放:(1)“年产6 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及年产3 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副产0.2 万吨工业级化学品再生利用项目”定位于服务川渝、西安地区的平板显示及半导体用化学品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年产6 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已于2021 年12 月验收投入生产,2022 年第一季度正式运营生产,并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2)“年产22.8 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副产0.7 万吨工业级化学品及再生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定位于高端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产品等级定位于G5 等级,主要为国内12 英寸高端半导体厂家配套,一期项目主要产线已于2022 年5 月验收,并开始形成规模产能。公司两大新基地团队打造初步成形,形成了江化微三大基地协调运作的模式。公司拓宽了高端半导体赛道,随着产能规模的逐步扩张,将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向好,国产替代空间较大:随着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显示面板产能向大陆地区转移等影响,中国集成电路、显示面板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市场对下游国产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具备同时为4.5 代线、5 代线、5.5 代线、6 代线、8.5 代线、10.5 代线平板显示生产线规模化供应湿电子化学品的能力和经验,公司在高世代线平板显示领域湿电子化学品的竞争中成功开发了水系正胶剥离液、钛-铝-钛蚀刻液、过氧化氢清洗剂、高端金属膜蚀刻液等产品;公司G3 等级硫酸、过氧化氢、异丙醇、低张力二氧化硅蚀刻液、钛蚀刻液成功进入国内6 寸晶圆、8 寸先进封装凸块芯片生产线,实现进口替代。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实施,G4 产品实现量产,公司在上述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为公司带来一定的价格优势和更多业务机会。随着镇江江化微G5 等级硫酸、氨水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产品将切入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客户,实现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替代。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配套试剂等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产品线较为丰富,目前有数十种湿电子化学品,产品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平板显示、半导体及LED、光伏太阳能等多个电子领域,同时能在清洗、光刻、蚀刻等多个关键技术工艺环节中应用。受益于国产湿电子化学品和新型平板显示需求增长,随着镇江江化微和四川江化微两大基地新增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 亿元、2.16 亿元、2.51 亿元,EPS 分别为0.56 元、0.73元、0.84 元,PE 分别为46X、35X、30X。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深纺织A 计算机行业 2023-04-13 10.16 -- -- 10.67 4.51%
11.74 15.55%
详细
事件:公司4月4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28.38亿元,同比增长21.80%;实现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31.54%;实现扣非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53.74%。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实现营收7.16亿元,同比增长8.84%,环比增长5.77%;实现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大幅减亏,环比增长18.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环比下降2.92%。 新产能释放助力盈利改善,面板景气度回升在望:2022年,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优化客户结构,抢占市场份额,经营业绩整体改善。2022年全年公司毛利率为16.35%,同比-2.49pcts,主要系面板价格下修所致;全年公司净利率3.94%,同比+0.67pcts,主要系7号线产能释放、公司开展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及所得税费用下降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7%/4.52%/2.84%/0.46%,同比变动分别为-0.39/-0.80/-1.67/0.47pcts。 其中,2022年研发费用的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了同比下降,主要系7号线产品类型和产品结构逐渐趋于稳定,研发相关的物料消耗费用下降所致;财务费用的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同比上升,主要系7号线完工转固后项目贷款利息支出费用化所致。2022年下半年,在面板厂持续调整稼动、去化库存的策略下,Q4初面板行情有所好转,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恢复。随着面板行情回暖、价格修复,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 内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收购恒美夯实业内龙头地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偏光片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偏光片行业的领先企业。2022年,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在2022年终端及面板客户大幅减产背景下,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优化客户结构,抢占市场份额;持续推进7号线爬坡起量,着力提升产能、良率,助力公司经营业绩整体改善。此外,公司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同业优质企业恒美光电100%股权。恒美光电在产品平均良率、原材料供应链稳定性、核心团队经验以及产品平均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充分借助其在原材料PMMA膜的研发和布局优势,导入上游资源,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并发挥较强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强化公司在偏光片行业的全球龙头地位。 国产空间仍大有可为,OLED用偏光片打开市场空间:全球主要偏光片生产企业约有10家,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随着产能转移及中国大陆厂商的扩产,据Omdia预测,未来3年内,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生产基地。根据Lucintel预测,2027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2021-2027年CAGR为4.0%。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及偏光片市场成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此外,子公司盛波光电积极开展OLED用偏光片新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其OLED电视用偏光片产品成功实现量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根据Precedence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将达到2148亿美元,2022-2030年CAGR为21.37%。 未来随OLED用偏光片产品持续取得新突破,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挖掘新的盈利增长点。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偏光片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是国内偏光片行业的领先企业。2022年,公司7号线爬坡进展顺利,产能实现进一步扩充;此外,公司拟收购同业优质企业恒美光电,未来有望展现较强的协同效应,全球龙头地位愈加稳固。随着面板价格修复和OLED用偏光片新品取得突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53亿元、1.74亿元,EPS分别为0.23元、0.30元、0.34元,PE分别为46X、35X、31X。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宏观经济风险、面板价格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风险。
风华高科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3 18.41 -- -- 18.63 0.59%
18.51 0.54%
详细
事件:公司3月28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8.74亿元,同比下降23.37%;实现归母净利润3.27元,同比下降65.32%;实现扣非净利润6.00亿元,同比下降92.28%。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下降13.17%,环比增长19.27%;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77.70%,环比增长125.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232.15%,环比下降12.60%。 消费电子需求量价齐跌,高端市场布局有望助力业绩修复:受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影响,家电、通讯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需求量价齐跌,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全年公司毛利率为17.97%,同比-13.94pcts;全年公司净利率8.76%,同比-10.05pcts。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双下滑,主要原因系受市场需求下行以及公司处于大项目建设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的主营产品盈利能力下滑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9%/7.49%/5.82%/-3.31%,同比变动分别为0.40/0.53/-0.01/-2.85pcts。其中,2022年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了大幅下降,主要系募集资金到位,相应利息收入同比增加所致。受益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拉动,高端电子元件产品市场需求稳定。为应对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及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公司积极布局高端应用领域和新兴市场,加快高端技术研发,未来随高端市场布局持续取得新突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加快推进高端业务拓展,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及客户结构优化,高端业务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进展顺利。一方面,2022年公司高端电容、电阻产出占比同比分别提升14%和6%,高端材料自产化率提升近10pcts,高端品产出率、高端材料自产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公司PIM微型一体成型电感实现量产,圆片瓷介电容部分规格在核心客户供应链实现国产替代,超级电容器10法拉产品通过国网认证。此外,公司重点开拓行业标杆客户,主攻车规、工控、医疗等高端应用市场,同步布局AR\VR、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市场。2022年,公司有2000多款产品通过战略客户认证,祥和项目高端MLCC的战略客户交付同比增长超100%;前十大终端客户发货总额同比增长约3pcts,新增客户销售额同比增长超90%。 定增落地助力转型升级,车电业务有望构建营收第二增长极:2022年,公司顺利完成50亿元非公开发行项目,募集资金均用于“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新增月产280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建设。 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的落地实施,将在巩固公司现有技术、质量和供应保障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MLCC和片式电阻器产品的规模化;同时通过与战略客户的深入联动,加快布局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汽车电子及工业智能控制等高端市场,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据JWinsight预测,全球车用MLCC用量将于2025年增长至约6500亿颗,中国车用MLCC用量将从2021年的约1500亿颗提升至2025年的超2800亿颗;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车用MLCC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用MLCC用量超3300亿颗,成为继5G之后,MLCC的主要增长驱动力。2022年,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工控等高端应用领域,推动公司业务结构高端化转型,产品等级实现从工业级跨入车规级,车规品销售额、汽车电子客户占比持续提升。未来随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成长,公司车用高端电子元件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维持“增持”评级:当前公司立足高端行业,开拓5G应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标杆客户,并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公司高端产品销售占比同比大幅提升,并成功导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标杆客户全系列车规产品。随着公司不断深化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布局,高端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未来公司有望步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我们看好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增长空间广阔及公司的业内竞争优势,故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9.23亿元、12.19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80元、1.05元,PE分别为41X、23X、18X。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供应链成本上行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维峰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2 54.99 -- -- 60.42 9.87%
65.79 19.64%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11日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0亿元,同比+17.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亿元,同比+11.96%;实现扣非净利润 1.07亿元,同比+12.43%。2022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4亿元,同比+18.17%,环比-8.38%;实现归母净利润 0.30亿元,同比+32.34%,环比-5.55%;实现扣非净利润 0.28亿元,环比-9.30%。 受益汽车及新能源高景气度,业绩稳定增长:2022年营收、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系:1)研发持续突破,产品品类不断迭代丰富,国产化份额持续提升;2)新客户导入顺利,持续取得下游重要客户订单。分产品看,2022年工控类营收 3.11亿元,同比 +3.94%。汽车类营收 0.86亿元,同比+46.58%。新能源类营收 0.76亿元,同比+75.48%。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43.743%,同比-1.97pcts;净利率为 23.34%,同比-1.20pcts。主要系工控及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降叠加产品生产成本上涨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18%/5.08%/12.26%/-2.15%,同比变动分别为-0.64/+1.22/+1.79/-2.77pcts,其中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变动较大,分别系公司上市相关费用及奖励、职工薪酬增加,持续高强度研发支出及利息收入增加及汇率变动带来汇兑受益增加所致。 立足工控连接器主业,积极把握国产化替代机遇:工控连接器是公司业务占比第一的主业,2022年营收占比为 64.79%。公司工控连接器广泛用于伺服电机、PLC、机械手臂、工业电脑等工业控制与自动化设备,与汇川技术、英威腾、蓝海华腾、台达电子、泰科电子、浙江中控等工控设备、元器件厂商及品牌商长期合作。由于工控行业对产品的综合性能及品质均有较高要求,因此市场竞争壁垒较高。公司在国内尚无同等体量的竞争对手,国外则主要对标国际一流连接器企业。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和单一产品系列的产品规格。公司料号储备丰富,其中活跃交易料号约15000SKU,丰富的产品 SKU 随时可向市场进行推广销售,有助于提升一站式服务客户的能力,增加存量客户销售份额,加快拓展下游新客户。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自身产品品质优势及快速开发优势,积极通过国产化替代抢占市场份额,在工业控制连接器等细分领域已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在工业控制连接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工业控制连接器国产化代表性 企业。 汽车及新能源两翼齐飞,核心受益新能源赛道需求放量:根据 IDC 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 2026年达到 1598万辆,2022-2026年 CAGR 为35.1%。公司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具体应用于汽车核心的电源、电机和电控系统及车载媒体设备、高清影像系统等,在迎合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下,积极提高现有产品的集成度和产品复杂度,满足多功能连接器的性能要求。同时,通过东莞维康汽车子公司,快速补充新能源汽车高频高速系列连接器产品,积极满足智能驾驶技术连接器产生的巨量需求,已成功进入比亚迪、上汽、长安汽车等整车厂以及传统 Tier1和“三电”类客户的供应链体系。Trendforce预测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同比增长 54.3%至 351GW,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有望带动相应光伏连接器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新能源连接器在风光储逆变系统有具体应用,下游客户包括阳光电源、固德威、艾罗能源、SMA、SolarEdge 等逆变器及其他配件厂商。公司通过昆山子公司,积极扩充生产产能及自动化水平、把握储能细分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并通过合肥子公司,深度绑定战略客户,持续拓展客户及扩大产品的销售金额。公司光伏连接器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有望充分受益未来光伏行业需求放量,汽车及新能源连接器业务有望打开公司盈利天花板。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深耕高端精密连接器多年,专业从事工控连接器、汽车连接器及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用于工业控制与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光伏储能逆变系统等下游应用场景。目前已形成以工业控制连接器为主体,汽车及新能源连接器为两翼的发展格局,相较国内连接器厂商,公司在产品品质、产品丰富性及定制化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通过加速推进工控连接器国产化进程,公司国内份额有望持续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及风光储行业景气度持续升高,公司相关的产能扩充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赛道需求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预估公司 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64亿元、2.38亿元、3.00亿元,EPS 分别为 2.23元、3.24元、4.09元,对应 PE 分别为 37X、25X、20X。 风险提示:国际宏观经济政治形势波动风险,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依顿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2 7.55 -- -- 8.12 7.55%
8.52 12.85%
详细
事件:公司4月7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亿元,同比+5.16%;实现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78.31%;实现扣非净利润2.65亿元,同比+81.04%。2022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0.57%,环比-9.00%;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4.79%,环比-56.15%;实现扣非净利润0.45亿元,同比+40.62%,环比-54.72%。 车电及新能源贡献可观增量,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主要系:1)公司进一步聚焦汽车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主业,深度绑定优质客户,新客户导入顺利,订单份额持续提升;2)美元升值带来汇兑收益增加,外销收入增加。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16.83%,同比+3.32pcts;净利率为8.78%,同比+3.60pcts。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系汽车电子业务占比提升,汽车板与光伏业务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产品销售实现量价齐升叠加原材料价格下降。成本端压力释放。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4%/3.42%/3.70%/-2.71%,同比变动分别为+0.84/+0.42/+0.42/-2.01pcts,其中财务费用降幅较大,主要系本期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聚焦两大核心主业,新产能放量助力盈利能力增长:现代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汽车板的需求相应提高。公司紧抓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机遇,深耕汽车电子主业,目前汽车电子营收占比已提高6%至51%,在产品结构中排名第一。同时,作为首批进入国际大厂汽车PCB核心供应链的PCB厂商,公司PCB产品供货覆盖了传统汽车零部件,涉及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车身电子系统、娱乐通讯四大系统。凭借客户资源优势及品控优势,公司汽车板新客户开拓顺利,已实现向德国大陆汽车、法雷奥、均胜电子、博世等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供货。在新能源领域,目前新能源与电源营收占比为18%,成为仅次于汽车电子的第二大营收增长点。公司已与安波福、李尔公司、小鹏汽车、宏景智驾等下游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内知名的新能源企业在光伏PCB等方面实现了量产供货,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产能方面,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新工厂一期项目于第一季度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和试产,并于第二季度开始量产。新工厂总规划产能超200万平方米/年,主要用于高端汽车PCB、新能源PCB、光伏PCB的生产。新增产能将有效提高公司核心业务PCB的供应能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新产能放量有望助力盈利增长。 光伏行业加速发展,卡位新能源赛道蓄势待发:据国际能源署IEAPVPS数据,2019-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114.9/139.4/175GW。Trendforce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同比增长53.4%至351GW,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有望带动相应光伏PCB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将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展至光伏端,目前公司光伏PCB主要用于逆变器上。逆变器可将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转换为生活所需的交流电回输至电网使用,是光伏电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光伏PCB产品受益于光伏产业发展加速,产能快速上量,目前已实现向光伏PCB相关客户量产供货。随着未来光伏行业需求增长,光伏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继汽车板后的第二增长极。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在国内PCB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确定汽车电子、新能源及电源、计算机与通讯、工控医疗、多媒体与显示等五大行业战略方向产品,其中汽车电子及新能源为两大核心主业,汽车板+光伏双引擎驱动助力营收高增。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新工厂产能逐步释放,产能主要用于高端汽车PCB、新能源PCB、光伏PCB及大批量订单生产,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适应未来市场变化,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 预估公司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30亿元、4.44亿元、5.61亿元,EPS分别为0.33元、0.45元、0.56元,对应PE分别为24X、18X、14X。 风险提示: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3-04-12 35.58 -- -- 47.48 10.93%
39.47 10.93%
详细
事件:公司4月7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30.50亿元,同比增长46.32%;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0.24%;扣非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76.03%。分季度看,2022年Q4单季营收11.24亿元,同比增长40.23%,环比增长39.53%;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7.96%,环比增长47.29%;扣非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22.27%,环比增长12.93%。 营收利润同比高增长,新增订单充沛助力长期成长: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6.32%,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同比增长0.24%,主要受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76.02%。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35.36%,同比下降0.83pct;净利率为9.19%,同比下降4.45pct,盈利能力短期承压。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2%/10.15%/6.32%/2.78%,同比变动分别为-0.83/0.58/-0.61/-0.99pct,费用管控情况良好。2022年公司新增订单总额为42.19亿元,同比增长30.62%,截至2022年末,公司存货17.05亿元,同比增长44.13%;合同负债2.70亿元,同比增长12.65%。公司预计2023年新增订单区间为52-57亿元,制程设备订单区间为20-25亿元。新增订单充沛有望支持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成长。 系统集成业务持续发力,清洗设备有望受益国产替代趋势:2022年,公司系统集成业务稳定增长,订单再创新高。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工艺系统支持设备供应商,支持设备业务量接近系统集成业务总量的40%,有效替代并改变了原先由国外气体公司垄断的供给格局。公司系统集成及支持设备已经能够实现ppb(十亿分之一)级的不纯物控制,核心技术优势显著。 清洗设备方面,由于2022年下半年美国新一轮限制对下游客户的扰动,新增订单量略低于公司年初预期。目前公司湿法清洗设备已能满足28nm全部湿法工艺需求,且全工艺机台均有订单;核心工序段的高阶设备累计订单量近20台。公司率先突破14nm及以下制程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研发,且已有4台订单交付,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壁垒。在国产替代趋势下,公司清洗设备业务有望快速发展。 炉管、涂胶显影设备研发进展顺利,新业务品类持续拓展:根据GlobalMarket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前道涂胶显影设备销售额由2013年的14.0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19.05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有望超过25亿美元;在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领域,全球范围内日本东京电子(TEL)一家独大,市场份额接近87%;2021年炉管设备全球市场规模约28亿美元,且被日本东京电子TEL、国际电气Kokusai和ASMInternational等知名海外品牌商垄断,国产替代前景广阔。目前公司8英寸炉管设备已有数台订单,12英寸炉管设备即将进入客户验证阶段。8英寸涂胶显影设备已交付客户验证,12英寸涂胶显影设备尚处在专利检索及技术评估阶段。公司启东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基地二期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炉管、涂胶显影等集成电路设备50套的生产规模,助力公司产品线的进一步扩张,有望强化公司在高端集成电路及泛半导体工艺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并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与高纯工艺系统龙头,积极扩产保障订单承接能力,并加码布局炉管、涂胶显影设备等领域,新业务品类拓展顺利,有望持续受益国产化替代趋势,打开业绩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91/6.17/7.72亿元,对应EPS为1.53/1.92/2.40元,对应PE为29/23/18倍。 风险提示:半导体景气度不及预期;扩产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中微公司 2023-04-12 177.47 -- -- 199.81 12.59%
199.81 12.59%
详细
事件:公司3月30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47.40亿元,同比增长52.50%;归母净利润11.70亿元,同比增长15.66%;扣非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83.44%。分季度看,2022年Q4单季营收16.97亿元,同比增长63.88%,环比增长58.39%;归母净利润3.77亿元,同比下降19.75%,环比增长15.88%;扣非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72.79%,环比增长35.60%。 业绩表现亮眼,新签订单持续高增长:2022年公司营收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由于:1)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的市占率不断提高,在5纳米芯片生产线及下一代更先进的生产线上均实现多次批量销售;2)MOCVD设备在新一代Mini-LED产业化中,在蓝绿光LED生产线上取得了领先地位;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5.74%,同比提升2.38pct,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净利率为24.64%,同比下降7.90pct。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62%/4.98%/12.77%/-3.19%,同比变动分别为-0.91/-1.54/-0.02/-0.91pct,费用管控情况良好。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约63.2亿元,较2021年增加约21.9亿元,同比增长约53.0%,订单销售比达到1.33。合同负债达21.95亿元,同比增长59.96%,主要由于新签订单大幅增加,预收账款相应增加。 新品研发进展顺利,持续受益半导体国产替代:公司坚持自主创新,2022年研发投入为9.29亿元,同比增长27.61%。公司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相关设备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分产品来看,1)刻蚀设备:存储器件方面,公司的刻蚀设备在3DNAND生产线中被广泛应用,并通过了多个动态存储器的工艺验证,取得重复订单;公司目前针对逻辑器件的一体化大马士革刻蚀工艺和存储器件的极高深宽比刻蚀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已取得良好进展。2)薄膜沉积设备:公司首台CVD钨设备付运到关键存储客户端验证评估,将进一步开发新型号CVD钨和ALD钨设备以实现更高深宽比结构的材料填充;应用于高端存储和逻辑器件的ALD氮化钛设备研发稳步推进,已进入实验室测试阶段。随着晶圆厂产能持续扩张及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叠加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营收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MOCVD快速起量,下游渗透率持续提升:截止2022年,公司MOCVD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500腔,持续保持国际氮化镓基MOCVD设备市场领先地位。 当前,公司进一步加码MOCVD新产品及新领域拓展,不断提升产品市场渗透率:PrismoUniMax产品凭借其高产量、高波长均匀性、高良率等优点,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20腔,在Mini-LED显示外延片生产设备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公司正与更多客户合作进行设备评估,扩大市场推广;用于氮化镓功率器件生产的MOCVD设备PrismoPD5,目前已交付国内外领先客户进行生产验证,并取得了重复订单。同时,公司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布局行业前沿,针对Micro-LED应用的专用MOCVD设备正在开发中。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半导体设备受益半导体供给端产能扩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下游渗透率提升,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4.51/17.48/20.55亿元,对应EPS为2.35/2.84/3.33元,对应PE为70/58/49倍。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半导体行业扩张不及预期;下游渗透率不及预期;中美科技摩擦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