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旭股份
|
房地产业
|
2023-03-16
|
35.99
|
69.00
|
107.33%
|
36.92
|
2.58% |
-- |
36.92
|
2.58%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350.75亿元,同比增长 126.72%,归母净利润 23.2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21.65亿元。Q4归母净利润 9.38亿元,环比增长 18.1%,扣非归母净利润 8.93亿元,环比增长 24.4%,符合预期。 行业供需持续紧张,PERC 电池单位利润进一步提升。公司全年电池销量34.42GW,四季度出货环比持平,近 9GW,实际单瓦盈利水平超 0.1元。今年光伏行业成本下降巨大,将刺激下游需求提升,光伏新增装机将高速增长,我们认为,产业链上下游产能结构失衡,以及电池新技术扩产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今后至少 1年的大尺寸电池产能供给偏紧,电池盈利持续上升确定性较强,预计 2023年全年 PERC 电池单瓦盈利能够超过 0.1元。 ABC 进展顺利,加大扩产力度,年底形成 25GW 产能。公司 ABC技术珠海一期产线已经逐步投产,量产效率达到 26.5%,良率超 90%,全部 6.5GW 产能有望上半年完全达产。公司计划同步展开现有基地的新产能和海内外新基地的建设。新建并投产 18.5GW高效背接触电池和 25GW高效背接触组件产能,到 2023年底形成 25GW 高效背接触电池、组件产能。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 2023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 2-3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 30GW 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首创非银涂布技术,推动 ABC 非硅成本下降。ABC 电池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全新的背接触电池结构设计,正面全黑无栅线,具有美观、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好、易于薄片化等优势。公司开创性地研发出 ABC电池的无银化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ABC 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相较目前市场主流的同等面积 PERC组件可提高 15%以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潜力,将引领光伏产业链展开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在光伏领域使用涂布技术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属行业首创,这将使得公司 ABC电池的非硅成本接近传统 PERC,并且提高了相应的技术门槛。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升级改造 Perc产能。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约 13.78亿元,同比增长 112.18%。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 2145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23.48%。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 ABC技术进步,ABC电池平均量产效率有望达到 27%,同时,加快对 PERC技术的升级改造和量产技术的开发,使得现有 Perc 电池产能改造后的平均量产效率不低于 25%,进一步发挥经济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 PERC电池片业绩将逐季度提升,且公司 ABC组件发电效率全球领先,未来有望顺利转型能源互联网产品提供商,依据目前电池片盈利水平及未来供需情况的分析,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06/70.46/98.51亿元,维持目标价 69.00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装机需求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突然下滑;公司 ABC电池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
|
|
|
东方电缆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3-14
|
50.24
|
--
|
--
|
50.42
|
0.36% |
-- |
50.42
|
0.36% |
-- |
详细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70.1亿元,同比下降11.6%;实现归母净利润8.4亿元,同比下降29.1%;扣非归母净利润8.4亿元,同比下降27.1%。其中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4亿元,同比下降37.7%;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53.3%;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56.6%。 2023年海风复苏+大型化趋势明确,海缆“抗通缩”优势凸显。2022年海上风机平价及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业主开工,全年海风产业链出货下滑明显。但随着海风建设成本下行,预计2023年国内海风装机有望达10GW,同比翻倍增长。随着风机和风场规模扩大,海缆电压提升,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装备带来单位价值量提升。近两年海缆市场产能供需紧平衡,公司具备高技术壁垒和充足产能,龙头业主纯粹。 在手订单充沛,产业基地格局优化。截止2023年3月7日,公司在手订单91.3亿元,其中海缆系统57.5亿元,陆缆系统21.67亿元,海洋工程12.13亿元,220千伏及以上海缆、脐带缆占在手订单总额近50%。此外,公司建成投产宁波北仑的未来工厂,覆盖长三角;开工建设阳江为核心的南部产业基地,辐射国际市场;22年在荷兰设立全资子公司,开拓欧洲市场,实现各区域互联。 深远海打开发展空间,海缆龙头率先受益。随着近海风场的开发利用充分,远海由于具备风速更大、风力更加稳定等优点发展趋势明确,根据DNV预测,2050年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装机量将高达264GW。相比固定式海风,漂浮式在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动态海缆环节有所差异,对海缆技术性能要求提高。公司位居海缆第一梯队,中远期凭借深远海发展打开成长空间,进一步加固护城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10.8亿元、141.9亿元、169.8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0.6%/32.8%/23.1%,受益于行业复苏盈利提升。公司海缆、脐带缆等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专注于电缆行业的横向拓展,未来产品结构优化,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爬坡低于预期;2023年海上风电订单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海缆产能利用率下降;海缆供需格局变化,带来产品价格下滑过大的风险。 25523
|
|
|
京泉华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3-06
|
40.77
|
43.93
|
27.70%
|
39.18
|
-3.90% |
-- |
39.18
|
-3.9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及 2023 年 Q1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营收25.7 亿元,同比增长34.82%,实现归母净利润1.44 亿元,同比增长623.4%;扣非归母净利润1.18 亿元,同比增长765.85%;2023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5-0.6 亿元,同比增长386.02%-483.22%,扣非归母净利润0.47-0.57 亿元,同比增长514.44%-645.18%,按扣非归母净利润中值0.52亿元计算,环比增长约13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公司下游超60%占比为新能源业务,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深度绑定龙头客户,受益新能源行业需求维持高景气,公司订单量实现高增,亦带动业绩大幅提升。此外,伴随公司募投项目河源、盐城基地相继投产,产能释放打开业绩增长空间,布局高附加值产业有望带动公司实现量利齐升。 多因素共振,盈利能力稳步提升。①公司河源、盐城新生产基地投产,自动化设备更新升级带动公司整体自动化率提升,人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②新能源业务相比于传统家电消费类产品,毛利更高。公司光储车充业务预计迎来快速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有望带动整体盈利稳步提升。③河源、盐城城市员工工资标准低于深圳,成本端有望进一步随收入起量而摊薄。 2023 年下游新能源需求继续高速增长,公司充分受益。①随着硅料产能释放,光伏产业链价格将逐渐下降,刺激终端装机需求启动。公司在逆变器领域,深度绑定行业龙头华为、阳光电源等,且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有望随大客户需求放量带动公司光储磁性元器件订单高增。②目前欧洲公共车桩比为16.7:1,美国为18:1,英、美、德、法等国家分别加大充电桩补贴政策,预计未来两年行业快速发展。③新能源车销量未来继续高速增长,单车磁性元器件价值量进一步上涨,推动公司业绩向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磁性元器件头部企业,随着新增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未来成长可期,维持目标价43.9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海外业务营业收入的风险。
|
|
|
天能股份
|
|
2023-03-03
|
37.18
|
--
|
--
|
37.08
|
-0.27% |
-- |
37.08
|
-0.2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417.8 亿元,同比+7.9%,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38.9%。对应22Q4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8.4%,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29.1%。 全年铅蓄电池销售约105GWh,领先下游行业增长。2022 年,公司铅蓄电池下游两轮车行业飞速发展,带动公司销量超预期增加。全球电动车网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两轮车总销量达6007 万辆,同比增长约20%。存量市场增速预计约8%,较2021 年均存在显著扩张。经测算,公司两轮车用铅酸电池销量跟随下游市场增长,达到100GWh,同比+8%。同时,公司积极开拓铅蓄电池应用场景,48V 启动启停电池、备用储能等下游客户均有所突破,预计2022 年铅蓄电池总销量将达到105GWh。此外,公司锂电业务持续推进,预计2022 年出货约3GWh,主要由新增工商业储能产品拉动。 铅炭储能需求广阔,有望成为传统铅蓄业务的新增长点。2022 年,铅炭储能技术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中被多次重点提及,铅炭储能作为最早期的新型储能方案,重新回归主流。主要得益于:(1)铅炭储能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当前循环寿命已达到3000 次,运营成本摊薄、经济性保持领先;(2)铅炭电池拥有极强的稳定性,铅炭储能电站更为适合在人群密集区域铺设;(3)经过天能集团对于铅蓄电池回收技术的持续钻研,当下已实现电池“内循环”,使用过程将不会存在污染。2022 年底,公司与太湖能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太湖能谷将在其所实施的储能项目中采用公司铅炭电池电芯总量合计不低于30GWh。综上,预计随着下游应用场景逐步扩张、丰满,2023 年公司铅炭储能产品出货有望达到10GWh,若对标公司铅酸电池0.02元/Wh 的盈利能力,将增厚公司传统业务利润约2 亿元。 利润端显著改善,展望2023 年锂电欧储业务利润兑现。经过2022 年初调价机制完善后,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改善,净利率增长超1pp。经测算,2022 年铅蓄业务盈利能力修复至历史平均水平,达0.02 元/Wh;锂电池业务受原材料碳酸锂等大幅涨价影响,仍略有亏损。2023 年,公司天能SAFT子公司将实现规模出货,受益于产能建设推进、下游储能需求爆发,锂电业务出货量有望实现翻倍增长,接近7GWh。同时,SAFT 兼具渠道优势,叠加2023 年碳酸锂等原材料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有望助力公司锂电业务盈利能力回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1.96 元、2.41元、2.76元,对应PE 分别为19 倍、15 倍、13 倍。公司规划目标积极,产能建设、战略合作持续落地,看好以价值促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的风险、上下游合作发生重大变化的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材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3-01-20
|
23.82
|
--
|
--
|
25.18
|
5.71% |
|
25.18
|
5.71% |
-- |
详细
事项:公司于2 3年 1月 19日发布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约定中材叶片向中国复材、中国巨石增发股份收购其持有的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同时,公司、中材叶片、中国复材与中国巨石将争取促成中复连众其他股东将所持中复连众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转让给中材叶片。 整合提升公司风电业务市占率。中材科技与中复联众属于同一大股东及实控人中国建材集团控制企业,二者风机叶片业务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叶片业务的同业竞争问题将得到解决。依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相关数据,公司在国内风机叶片市场的份额为30%,中复联众份额为15%,整合后公司叶片业务市场份额将达到45%左右,进一步夯实行业龙头低位。 海上风电业务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据《企业观察报》报道,截至22 年10月,中复联众所供海上风电叶片装机规模3GW,占国内累计海风装机规模的11.9%。此外,中复联众在22 年8月更是成功下线全球最长123 米风电,进一步彰显公司在海上风电长叶片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整合后,公司在海风领域的市占率和技术优势将得到加强。 23 年新增装机有望迎来大幅回升,带动叶片需求高增。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2 年前3Q,国内新增风电装机规模19.2GW,22 年全年风电装机37.6GW,大幅低于预期。相对比,据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等统计,22 年前3Q新增风电招标规模高达76.3GW,依照风电建设周期,23 年有望迎来新增装机的大幅回暖,从而带动叶片需求高增。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复合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旗下锂电隔膜、风机叶片、传统玻纤三块业务均对应高景气度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行业。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收入业绩的长期成长。考虑到22 年玻纤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偏弱,风电装机不及预期等因素,我们下调2022-2024 年营收预测至205.7/244.9/276.8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5.1/40.2/44.5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为9.7%,对应EPS 为2.09、2.4、2.65 元,对应PE 为11 倍、10 倍、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复苏不及预期、风电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
|
|
|
爱旭股份
|
房地产业
|
2023-01-18
|
37.38
|
69.00
|
107.33%
|
39.51
|
5.70% |
|
39.51
|
5.7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2年实现归母利润 21.1-25.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19.5-23.5亿元。Q4归母净利润 7.2-11.2亿元,中值 9.2亿元,环比增长 15.8%,扣非归母净利润 6.77-10.77亿元,中值 8.77亿元,环比增长 22.2%,符合预期。 行业供需持续紧张,PERC 电池单位利润进一步提升。我们预测公司四季度出货环比持平,近 9GW,考虑到 Q4管理费及计提较多,实际单瓦盈利水平超 0.1元。今年光伏行业成本下降巨大,将刺激下游需求提升,光伏新增装机将高速增长,我们认为,产业链上下游产能结构失衡,以及电池新技术扩产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今后至少 1年的大尺寸电池产能供给偏紧,电池盈利持续上升确定性较强,预计 2023年全年 PERC 电池单瓦盈利能够超过 0.1元。 ABC 进展顺利,今年将贡献可观业绩。公司 ABC 技术珠海一期产线已经逐步投产,量产效率达到 26.2%,良率超 90%,全部 6.5GW 产能有望上半年完全达产。目前,公司 ABC系统订单饱满,四季度已经实现收益,随着后续海外渠道的顺利拓展,公司 ABC产品盈利将推动公司未来利润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首创非银涂布技术,推动 ABC非硅成本下降。公司与珠海迈科斯签订水平涂布机订单,向其采购涂布机 36套,合同总金额为 4.52亿元。本次公司拟采购的水平涂布机是为 ABC 电池技术而定制研发的新型设备,也是 ABC 电池无银金属化生产环节的核心设备,在光伏领域使用涂布技术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属行业首创,这将使得公司 ABC电池的非硅成本接近传统 PERC,并且提高了相应的技术门槛。 成立赛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有望打通 ABC 技术生态链。2022年 4月,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深圳赛能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团队主要成员来自于华为,力图通过基于 ABC技术的高端系统产品拓展全球能源市场,公司将从专业电池厂商转型成为能源互联网产品提供商,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 PERC电池片业绩将逐季度提升,且公司 ABC组件发电效率全球领先,未来有望顺利转型能源互联网产品提供商,依据目前电池片盈利水平及未来供需情况的分析,我们提升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37/47.75/65.07亿元,维持目标价 69.0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装机需求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突然下滑;公司 ABC电池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
|
|
|
京泉华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1-11
|
35.51
|
43.93
|
27.70%
|
43.34
|
22.05% |
|
43.34
|
22.0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 1.3-1.6亿元,同比增长527.3%-677.8%;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同比增长 669%-838.1%;基本EPS 为 0.7-0.87元/股。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公司下游超 60%占比为新能源业务,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深度绑定龙头客户,受益新能源行业需求维持高景气,公司订单量实现高增,亦带动业绩大幅提升。此外,伴随公司募投项目河源、盐城基地相继投产,产能释放打开业绩增长空间,布局高附加值产业有望带动公司实现量利齐升。 多因素共振,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①公司河源、盐城新生产基地投产,自动化设备更新升级带动公司整体自动化率提升,人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②新能源业务相比于传统家电消费类产品,毛利更高。公司光储车充业务预计迎来快速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有望带动整体盈利稳步提升。③河源、盐城城市员工基础工资标准低于深圳,叠加房地产价格差异,费用端有望进一步随收入起量而摊薄。 2023年光伏装机预期回升,公司充分受益行业需求提振。根据硅业分会近期数据,当前 182硅片均价 0.44元/W,210硅片均价 0.43元/W,较 12月中旬下跌 30%以上,产业链价格快速下降刺激终端装机需求启动。公司在光储逆变器领域,深度绑定行业龙头华为、阳光电源等,且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有望随大客户需求放量带动公司光储磁性元器件订单高增。 海外充电桩补贴政策加大,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业务有望实现高增速。目前欧洲公共车桩比为 16.7:1,美国为 18:1,英、美、德、法等国家分别加大充电桩补贴政策,预计未来两年行业快速发展。此外,新能源车电池容量增大,OBC 功率随之提升,单车磁性元器件价值量有望进一步上涨,推动公司业绩向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26/38/5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600.1%/148.4%/64.5%。公司为国内磁性元器件头部企业,随着新增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未来成长可期,给予公司 2023年 23倍 PE,对应目标价 43.93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海外业务营业收入的风险。
|
|
|
东方电热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01-06
|
5.77
|
--
|
--
|
7.65
|
32.58% |
|
8.01
|
38.8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 2.75-3.25亿元,同比增长58.27%-87.05%,扣非净利润 2.42-2.92亿元,同比增长 133.9%-182.28%。业绩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在手订单饱满且陆续进入交货确认周期,该业务板块的营收大幅增长且毛利率相对较高,从而带动了公司全年的业绩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同比也实现大幅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合同负债 14.7亿元,同比增长 165%,相比上半年增长近 5亿元,考虑到公司产品预付比例及交货周期,公司 23年业绩高速增长确定性高。 新能源装备业务放量,毛利率显著增长。公司多晶硅生产用核心设备多晶硅还原炉和关键设备冷氢化用电加热器的在手订单量超 35亿元。上年末结余的在手订单陆续进入交货确认期,经营业绩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四季度硅料设备交付受到一定影响,公司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增速环比趋缓,但 23年增速不会受到影响,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对未来发展坚定信心,回购股份实施股权激励。基于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和发展信心,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已经完成回购,此次回购共计 1101万股,金额 7009万元,平均回购价格 6.36元。本次回购计划,彰显了公司对未来的信心,并且对于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 预镀镍钢基带业务推进顺利,陆续获得优质客户锁量。近期公司公告与泰兴黄桥经开区签订投资协议,拟购买 120亩用地,用作后续预镀镍业务新产能建设,项目开工最晚不迟于 23年 7月。我们预计此次预镀镍产能将超 20万吨,随着4680的需求放量,预镀镍钢基带将出现供需紧张,后续产能将得到有效消纳。 公司第二条预镀镍生产线将在近期建成投产,产品性能有望赶超国外同类产品,缓解产能紧张形势,加速国产化替代。公司目前已经获得金杨、东山精密等大客户长协,客户的验证都在顺利推进,还将有其他客户陆续开展合作,未来前景可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下游 4680电池有望快速放量,公司充分受益。目前国内外知名电池厂商稳步推进 4680大圆柱电池布局,公司预镀镍业务将随 4680电池放量充分获利。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5.4/6.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未达预期的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3-01-06
|
77.15
|
--
|
--
|
84.88
|
10.02% |
|
84.88
|
10.02% |
-- |
详细
事件:公司与东方日升签署在N型HJT切片、切割设备和金刚线、技术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五年。此次合作协议亮点如下:首签N型超薄硅片代工长单,公司超薄片切割工艺正式走向量产。公司自拥切割设备+金刚线+切割工艺优势,薄片化切片工艺与进程行业领先,2022年初即具备120μm半片量产能力,年8月实现行业首发80μm超薄硅片,在薄片、超薄片切割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此次公司与东方日升签署N型HJT超薄半片切片合作关系,将在合作期内每年展开不低于10GW的210半棒切片销售或代工,且将方棒加工成100μm及更薄厚度的HJT半片超薄片,标志着公司N型超薄半片切割将在2023年实现量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HJT量产进程,并在N型时代确立切片技术龙头地位。 公司切片代工商业模式在N型时代延续,随着TOPCon/HJT等N型电池组件量产,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此前市场担忧在硅料硅片价格下降趋势下,代工需求将下降,薄片化与细线化进程将放缓。本次公司与HJT组件龙头东方日升的全面合作,充分印证公司在自身切片技术实力加持下获得客户长期认可,代工需求和薄片化在N型时代加速,公司切片代工的商业模式能够长期持续发展。 切割设备与金刚线业务协同发展,三大主业持续向好,建立良好的上下游合作生态。此次公司与东方日升亦在切割设备与金刚线业务方面展开合作:东方日升在后续扩产或产能更新过程中,在同等市场条件下,优先购买公司生产的截、开、磨、切等设备及金刚线;公司也给予东方日升战略客户政策;双方在各自优势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此次战略合作,推动公司切割设备、金刚线、切片业务全面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密切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PERC时代硅片从180um减薄至150um,验证了公司切片业务的商业模式及盈利能力。未来HJT硅片从140um减薄至100um,高测将确立切片龙头地位,享受技术进步、产能释放的新一轮红利。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净利润CAGR为93.8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硅片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2-12-30
|
76.98
|
--
|
--
|
84.88
|
10.26% |
|
84.88
|
10.2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6~8.2亿元,同比增长 340.09%~374.83%。其中 22Q4预计归母净利润 3.3~3.9亿元,环比增长 73.6%~105.0%。 预计 22Q4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切割设备业务,切割设备出货持续增长+费用率摊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受益于硅片环节扩产,光伏切割设备需求旺盛,12月 20日公司年内第 1245台切片机发往天合,年内仅切片机出货超过 1245台,2021年光伏切割设备销量 1063台。销量高速增长摊薄相关成本和期间费用,切割设备净利率环比提升。 金刚线产能优化提升,销量环比持续增长。2022年 12月中公司金刚线单季度出货突破 1000万 km,因此我们预计 22Q4出货约 1200万 km,考虑自用部分后销量约 950万 km,销量环比提升约 70%。22Q4公司金刚线产能持续优化,同时产品价格整体平稳,因此盈利能力亦保持良好,预计 22Q4贡献利润约 1亿元。2023年公司壶关一期 4000万 km 投产,全年金刚线出货量预计倍增。 切片出货持续提升,整体利润保持良好,远期看单 GW 利润有望稳定在 1000万元。硅片薄片化为 HJT降本的重要路径之一,我们计算自 130μm起,HJT硅片厚度每下降 10μm,成本可下降约 4%,因此中长期看薄片化动力仍然充足。公司薄片化切割工艺领先,当前切片厚度可至 80μm,在薄片化趋势下单位硅棒出片数提升,同时产量亦保持增长,因此能够抵消部分硅片价格下降因素。薄片化工艺优势下公司订单需求充足,产能持续扩张。2022年 12月公司宣布在滑县投建 5GW 切片产能,2023H2建湖二期 12GW 投产,预计至 2023H2公司切片产能将达到 38GW,2023年切片出货能力全面提升。后期硅片价格下降,在 5%的外售比例下公司单 GW 切片利润仍有望稳定在 1000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PERC 时代硅片从 180um 减薄至 150um,验证了公司切片业务的商业模式及盈利能力。未来 HJT硅片从 140um 减薄至 100um,高测将确立切片龙头地位,享受技术进步、产能释放的新一轮红利。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净利润 CAGR 为 93.8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硅片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
|
|
|
新风光
|
|
2022-12-23
|
39.03
|
57.42
|
58.66%
|
56.00
|
43.48% |
|
56.00
|
43.48% |
-- |
详细
推荐逻辑:风 光地面电站装机拉动下,2022年高压SVG行业将恢复高增长,预计2022~2025 年行业CAGR约18.9%,SVG产品价格亦有望回暖。2)2022年上半年,公司SVG产品收入增速超过30%,其中小容量SVG增速接近90%。 小容量SVG 盈利能力更强,有望带动毛利率持续回升。3)公司预计今年实现储能订单4~5 亿元。公司储能PCS 采用高压级联方案,效率较传统方案高2%~2.5%、成本低5%~6%,将受益于新能源电站储能及独立储能需求爆发。 受益风、光地面电站装机放量,预计高压SVG行业将恢复高增长。2022Q4 起,硅料产能集中释放,硅料价格迎来拐点,带动组件价格下行,将刺激光伏地面电站装机高增长。2022 年1-10 月,陆上风电招标量70.41GW,同比增长55.81%;海上风电招标量11.35GW,同比增长220.65%;风电累计招标81.76GW,同比增长67.79%。全年风电招标将超100GW,预示明年风电装机高增长。预计高压SVG 市场规模将由2021 年的40.38 亿元增长至2025 年的80.72 亿元,CAGR 约18.9%。 小容量SVG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由于2021 年光伏、风电地面电站装机同比下滑,行业新进入者导致竞争加剧,SVG 产品价格降幅较大,2022H1 相关上市公司无功补偿相关产品毛利率均有明显下降。随着光伏、风电地面电站装机恢复增长,SVG 价格有望企稳回升。2022 年上半年,公司SVG 产品收入增速超过30%,小容量SVG 受工商业分布式及整县开发推动增速接近90%。小容量SVG产品单位容量售价更高,盈利能力更强,随着收入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预计持续改善。 新能源电站储能、独立储能市场爆发,高压级联渗透率有望提升。公司以储能PCS 为切入点进军储能市场,2022 年预计实现订单4~5 亿元。公司储能PCS采用高压级联方案,带来电压升高,电流变小,相较传统方案节约5~6%的PCS成本;无需升压变压器,效率比常规储能系统高2%~2.5%,且控制更简单。在政策支持下,国内新能源电站储能、独立储能迎来爆发,高压级联方案渗透率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 亿、2.01亿、2.83 亿,CAGR=34.6%。公司SVG 产品量利齐升,贡献业绩弹性。高压级联PCS 在新能源电站储能、独立储能中优势明显,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照可比公司,给予2023 年40 倍PE,对应目标价57.42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SVG、储能订单增速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
|
|
|
翔丰华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07
|
41.20
|
--
|
--
|
52.64
|
27.77% |
|
53.97
|
31.0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1亿元,同比增长133.0%;对应22Q3 实现营业收入6.7 亿元,同比增长115.9%,环比增长35.4%。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增长110.5%;对应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0.3 亿元,增长88.6%,环比下降53.6%。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 亿元,同比增长128.7%;对应22Q3 实现归母净利润0.3 亿元,同比增长117.9%,环比下降54.7%。业绩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旺盛,出货量大幅增长,产能建设稳步推进。SNE Research 数据显示,公司主要客户BYD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近200%,同时LGES 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二,下游客户需求良好。22Q3,公司位于福建、四川的新增产能建设进度稳步推进,并贡献一定增量。经测算,22Q3公司石墨负极销约2万吨,环比增长超30%。预期22Q4,随着下游积极备产,石墨负极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单季度销量有望超2.5 万吨,对应全年销量8.5~9 万吨。 成本端压力增加,显著挤压公司利润。BAIINFO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负极原材料针状焦价格显著上涨,达到全年高点1.4 万元/吨,较年初上涨0.4 万元/吨,22Q3 成本端严重承压。同时,受限于内蒙古、四川、福建等地限电影响,叠加负极供应商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石墨化价格再度上涨,一度达到2.6 万元/吨,较年初上涨0.4 万元/吨。经测算,若公司按照市场价采购,那么成本将提升超1万元/吨。因此,22Q3 公司负极材料单位盈利显著下滑,仅有0.1 万元/吨,环比缩水超60%。 22Q4成本压力缓解,全年仍有望踩稳预期。22M9开始,针状焦、石墨化价格均出现小幅回落,公司成本端压力有望缓解。经测算,若盈利能力修复至22H1水平,公司22Q4 可实现归母净利润约7500 万元,仍可踩稳全年预期。 新增产能落地,负极版图日益丰满。10 月31 日,公司与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签署《负极配套生产线项目投资合同》,其中拟建设年产2万吨负极碳化生产线和年产4 万吨人造石墨负极原料粉碎整形线及包覆线生产线。至此,公司远期负极产能或将超过15 万吨,为应对下游需求爆发做充分准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扩大产能,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同时增加石墨化配套进行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考虑公司客户质量优秀,及未来公司稳步扩产,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我们认为三季度成本端压力导致利润受损为短期现象,不改公司业绩长期向好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石墨化供给短缺的风险;外协加工风险;公司毛利率下降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
|
|
卧龙电驱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11-04
|
12.86
|
--
|
--
|
14.27
|
10.96% |
|
14.27
|
10.96%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2.5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17.1%;扣非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0.6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3.8%;扣非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30.3%。 盈利能力恢复向上,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2022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3.8%/7.5%,同比增长0.1pp/0.6pp,受益第三季度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利润率恢复向上。费用方面,2022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6.5%,同比下降0.3pp,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10.7%/1.4%/3.4%,同比+0.3pp/+0.4pp/-0.9pp/+0.02pp,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 投资设立储能业务,提升光伏储能业务的联合运营能力。公司于2022年10月14日发布公告,拟投资8000万元与深圳芊亿新能源合资设立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储能电气产品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储能系统的集成开发等。此次设立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在提升光伏储能业务的联合运营能力同时,也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的业绩增量。 助力新疆库车绿氢项目实现高效电解制备。新疆库车绿氢项目时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全部采用光伏、风电等制氢,年产规模达2万吨。公司已为该项目提供26台整流变压器,凭借在光伏电站及储能系统、各类高能效工艺驱动行业多年的技术经验优势,推出覆盖绿电的生产和存储、绿氢电解制备、工艺过程控制到氢气存储、运输的完整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多元业务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51.7亿元、179.2亿元、209.3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1.3%的复合增长率。公司新能源车定点有望加快,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新能源车定点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海外业务营业收入的风险。
|
|
|
金博股份
|
|
2022-11-03
|
251.46
|
400.00
|
128.44%
|
272.55
|
8.39% |
|
273.00
|
8.57%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9.1%;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48.5%;扣非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下降8.8%。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下降20.2%;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1.3%;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下降53.7%。 毛利率有望见底,行业格局预期大幅改善。Q3公司新产能尚未完全投产,预计出货量环比基本持平。由于产品价格大幅调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2%。Q3公司综合毛利率43.7%,同比下降11.4pp,环比下降7.6pp。当前热场价格已处于底部,预计成本较高的二三线厂商将逐步退出市场,预计行业格局将大幅改善。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毛利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预计今年四季度毛利率有望见底。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控制良好,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加快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追加投资锂电池负极材料碳粉项目,加速碳/碳材料新领域拓展。公司拟在现有年产1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项目基础上,追加投资不超过23亿元,建设年产9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达到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能力。近期公司与中科星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和应用满足锂电池负极领域应用的碳基复合材料高温热场材料及新型高温热场产品。凭借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相对于传统石墨材料热场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优势,公司将快速实现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领域用碳基热场材料的应用拓展。 碳陶刹车盘定点再下一城,产能前置静待产业爆发。电动车轻量化、高端化已成行业趋势,随着制备成本下降,碳陶刹车盘有望加速渗透。公司于今年6、7月分别取得广汽埃安、比亚迪定点,为两家车企开发和供应碳陶制动盘。9月公司再次收到比亚迪开发定点通知书,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公司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制动领域。公司目前具备年产10万套产能,预计2023年开始批量供应,充分享受行业爆发红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持续降本提效,在热场价格下降背景下,毛利率仍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光伏热场毛利率Q4见底,碳陶刹车盘、锂电负极材料碳粉及碳/碳材料项目将于明年放量。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亿元、8.2亿元、10.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光伏热场行业竞争加剧。
|
|
|
福斯特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11-03
|
68.13
|
--
|
--
|
71.54
|
5.01% |
|
77.97
|
14.44% |
|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 ] 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35.46亿元,同比增长 51.70%;归母净利润 15.33亿元,同比增长 14.75%;扣非净利润 14.44亿元,同比增长 10.70%。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5.31亿元,同比增长 40.98%;归母净利润 4.76亿元,同比增长 10.10%;扣非净利润 4.43亿元,同比增长 3.07%。三季度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2.1亿元。 三季度光伏胶膜盈利良好,龙头实力稳固。22Q3受下游组件排产调整与波动,公司光伏胶膜出货略有下降。三季度公司光伏胶膜出货约 3亿平,环比下降约10%。盈利方面,受下游需求转淡,三季度 EVA 粒子与胶膜价格下降,我们计算公司胶膜单平盈利约 1.4元,虽环比下降约 29%,盈利仍保持良好水平,彰显公司强大的抗压能力与盈利韧性。 POE胶膜占比提升,看好 N型时代下公司 POE胶膜的优势与业绩弹性。22Q3晶科 TOPCon组件出货近 3GW,N型电池组件出货起量,带动 POE 胶膜需求提升,三季度公司 POE 类胶膜(含 EPE)出货占比较二季度已有所提升。展望明年,TOPCon/HJT等 N型电池组件出货有望进一步增长,阻水性、抗 PID性能更好的 POE 胶膜需求高增确定性强。在 POE 粒子尚未国产化背景下,公司作为光伏胶膜龙头企业,凭借多年和合作关系积累,POE 粒子供给保障较为充足,规模优势显著,POE 胶膜出货有望领先行业。同时,2023年起公司 POE类胶膜出货占比提升,盈利亦有望逐步提升。 电子材料业务保持稳定。年内公司感光干膜产品已完成酸蚀、电镀及 LDI 主要市场系列的全覆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2Q3感光干膜出货量价环比保持稳定,透明/白色感光覆盖膜等产品持续开展研发和客户验证工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光伏胶膜产能稳步扩张,保障未来出货量。电子材料业务进入快速放量阶段,成为公司业绩新增点。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 23%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能投建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