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郎达群

西南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250517070003...>>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航资本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5-08 5.28 6.49 121.50% 5.62 6.44%
5.77 9.28%
详细
推荐逻辑:中航资本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唯一上市金控平台,金融牌照资源丰富,依托集团雄厚的资本实力,公司在项目资源和内部协作方面占据优势。公司近年来先后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创立军民产业融合基金等一系列资本活动来提升市场化运营效率,打造“军工+金融”的产融结合标杆企业,实现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 租赁、信托业务贡献最多,内生增长动力十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租赁行业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公司旗下的中航租赁背靠中航工业集团,在飞机租赁领域具有丰富业务资源,长期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公司2018年租赁资产同比增长超70%,规模首次逼近800亿元,跻身行业前十。中航信托业务结构均衡,行业排名居前,主动管理能力较强,集合类产品占比超过50%。2018年受资管新规影响,信托资产规模小幅滑坡至6327亿元,但主动管理型产品占比较高使公司信托业绩保持平稳。未来随着监管节奏边际趋缓,中航信托资产规模和业绩有望双双企稳回升。 证券板块拟获增资扩充实力,财务公司以量补价提升收益。中航证券是目前军工系统的唯一一家证券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平台发展潜力巨大。但此前资本实力较弱,极大的限制了业务的拓展速度。公司于2018年底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向中航证券增资30亿元,预计增资完成后将显著提升证券板块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强力支撑。中航财务公司2018受监管政策影响,对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上调抬高了营业成本,拖累业绩增长。考虑到公司存量的存贷款项目充足,集团支持力度较大,未来依靠提升存量规模有望使业绩恢复稳健增长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作为稀缺的央企上市金控平台,中航资本旗下各金融板块业绩增长稳健,协同效应明显。未来随着产融结合深入和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公司业绩有望步入快车道。预计2019-2021年EPS分别为0.41元、0.47元、0.57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7%的复合增长率。按照分部估值法测算公司总市值将达到656.2亿元,对应目标价7.3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金融板块增资或慢于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趋严或使公司业务规模扩张慢于预期;市场行情下跌或使公司投资业绩承压。
宁波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5-07 22.11 26.67 20.19% 23.59 4.84%
24.57 11.13%
详细
业绩总结:2019年一季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1.24亿元,同比增长23.4%,较2018Q4大幅提升9.1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0.1%;年化加权ROE同比微降2.04个百分点至19.6%,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为0.78%。 对公信贷发力,存款延续高增。2019Q1宁波银行信贷投放达4446亿,同比增长23%,增速与2018年底基本持平。其中,对公信贷投放(占比59%)和票据贴现业务(占比11%)环比2018Q4分别多增170亿元和45亿元,拉动对公信贷和票据业务同比增长16.9%和163.1%,成为推动信贷业务高增的主要驱动力量。而零售业务贷款规模虽然同比增长13.6%达到1310亿元,但是环比2018Q4下降超过60亿元,表明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表内信贷资源调配。对此,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2019年初至今,市场对公信贷需求回暖,而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扶持效用也在逐步显现,公司通过打包转让部分零售信贷资产来实现保证收益前提下的信贷额度空间提升,以此来满足下半年的信贷规模扩张,属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明智之举。存款方面,公司延续高增态势,存款规模同比增长18.0%达到7473亿元。其中,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6%和24%,展现了公司不俗的揽储能力和区域优势。 息差走阔质量优良,拨备雄厚资本充足。公司2019年一季度净息差受金融会计准则变更因素影响,降至1.75%,但如果剔除准则切换影响,净息差环比2018年底将提升1BP,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优秀。资产质量方面,公司一季度资产质量虽有压力但仍保持着绝对低位水平。不良贷款余额为34.7亿元,较2018年底多增1.2亿元,不良率0.78%,与2018年底持平。得益于扎实的资产质量与严格的风险计提原则,公司拨备覆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500%左右,2019年一季度达到520.6%,位列上市银行首位。公司2019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4.8%的行业高位,核心一级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2018年底提升0.22和0.12个百分点,表明公司在发行可转债和优先股补充资本金之后,当前资本金压力得到缓解。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宁波银行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7%、16.6%、14.7%,EPS为2.55元、2.97元、3.41元,给予公司2019年1.7倍PB,目标价格30.3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或使公司质量恶化,信贷政策调整或使公司定价能力减弱。
招商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3-26 32.00 33.12 -- 36.48 14.00%
38.50 20.31%
详细
事件:招商银行2018年业绩延续稳健增长趋势,实现营业收入2485.6亿元,同比增长12.52%;实现归母净利润805.6亿元,同比增长14.8%。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归属于股东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和归属于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分别为1.24%和16.57%,同比分别提高0.09和0.03个百分点。公司2018年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拟每股现金分红0.94元(含税)。 成本优势明显,息差持续走阔。得益于在零售市场的持续深耕,公司2018年零售客户进一步增长至1.25亿,同比增长18%;公司客户数突破180万,同比亦增长18%。凭借着优质客户规模的高速扩张,公司2018年存、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8.3%和10.3%,推动业绩稳定增长。公司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客户粘性,使公司活期存款占比持续攀升至65%,远高于30%的行业均值,负债成本保持行业低位。在资产端延续高息差零售贷款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占比至17.6%,有效拉动公司净息差水平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持续走阔,在2018年同比提高14个BP至2.57%,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不良改善超预期,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招商银行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持续优化零售信贷政策和对公信贷政策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了贷款资产质量的改善。公司在信用风险防控方面注重优化风险资产组合配置,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增大的经济背景下体现出较强的抗周期属性。截至2018年底,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6.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9亿元;不良贷款率1.36%,较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双降”。公司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358.18%,同比提高96.0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4.88%,较2017年末上升0.66个百分点,整体风险递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迈向零售金融3.0。公司在正式确立以金融科技为核动力,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的转型目标后,持续强化把月活跃用户作为北极星指标的经营理念。2018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65.02亿元,同比增长35.17%,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931个,其中304个项目已投产上线。“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达8105万,较2017年末增长47.2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企稳,招商银行依托公司负债优势、零售优势、质量优势和科技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筑起了一条相对宽阔的护城河,未来发展前景向好。预测2019-2021年BVPS为24.0、26.9、30.2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0%、12.5%、13.1%;EPS为3.64、4.1、4.63元,6个月目标价39.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趋严或使行业估值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周期下行或使公司资产质量恶化;存款成本抬升或使公司息差空间收窄。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3-15 70.75 70.38 71.41% 83.62 16.51%
86.84 22.74%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9768.3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归母净利润1074.0亿元,同比增长20.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20.9%;基本每股收益达到6.02元,同比上升20.6%。公司按照182.8亿股的总股本为基数,拟计划2018年末股息每股1.1元(含税),全年累计派发现金股息每股1.92元,同比增长14.7%。 寿险业务:产品+科技共促业务增长,新业务价值逆势提升。虽然寿险新单有所下滑,但是公司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优化调整显而易见,以健康险和传统寿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规模保费分别增长36%和27%,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达到33.4%,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凭借保障型产品的较快增长,公司寿险首年保费的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达到43.7%,推动了寿险新业务价值达到722.94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了逆势增长。 产险业务:税费上升侵蚀利润,强化风控突出非车险业务。2018年平安财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车险保费虽然仍居主导地位,但是受商车费改因素影响同比增速仅6.6%;以短期意外险和信用责任险为代表的非车险业务增长迅猛,达到44.4%,成为拉动财险业务较快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发挥自身风控优势,强化风险筛查,财产险业务赔付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96%,保持行业低位水平。 银行业务:转型零售效果显著,不良确认同比趋严。2018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48.2亿元,同比增长7.0%,延续了正向增长趋势。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发展迅速,零售客户数突破8000万户,同比增长20%,贡献净利润占比继续提升1.4个百分点至69%,验证了公司零售转型效果。在个人贷款质量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公司2018年资产质量持续好转,整体不良贷款偏离度97%,较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实现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降”。 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业绩好转估值抬升。陆金所控股完成C轮融资,引入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平安好医生(01833.HK)全年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较2017年减亏8.9%。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75亿美元;平安医保科技于2018年初完成11.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88亿美元。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7.68元、8.88元、10.29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年化20.54%的复合增长,给予公司2019年1.35倍PEV估值,对应目标价85.1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保险政策改革落地速度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环境恶化或使公司业绩和估值面临双重压力,互联网金融业绩不达预期或使公司估值承压。
国投资本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3-06 13.20 11.56 87.36% 16.30 23.48%
16.66 26.21%
详细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国投资本背靠国投集团和投保基金两大股东,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极为丰富,内部协同发展优势明显。公司多年来深耕机构客户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中小企业服务经验。公司投行保荐代表人数量多达150人,项目储备丰富,主承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多达534家,排名市场第二位,未来有望直接受益科创政策红利,带来业务增量。同时,公司子公司外部合作股东有泰康人寿、瑞银集团等投研优势机构加持,能够最大程度开发主动管理产品,提升投研服务能力。最后,公司合规风控能力突出,券商评级连续10年保持A级及以上,开展创新业务的政策约束较小,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机构业务:在2018年市场成交量和佣金费率双双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深耕机构客户,提升客户粘性和附加价值,在保证佣金费率高于市场均值的前提下,使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稳定在3%左右。投行业务在经历了2018年的强监管和严审核低谷后,虽然收入同比下滑六成,但仍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项目资源,在中小企业服务领域明显领先市场。未来有望受益科创板市场设立,通过内部挖潜来提高项目资源转化效率,带动机构业务整体回暖。 投研业务:公司在发展投研业务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股东国投集团作为国有最大的投资控股集团,管理规模过万亿元,积累了丰富的金融和实业投资经验。在子公司引入了外部投研优势机构之后,公司主动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资管主动管理产品占比达到27%,集合信托占比达到37%,均为近年最高水平,标志着公司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市场交投情绪回暖,场外资金流入规模扩大,公司主动投研优势有望得到充分发挥,为业绩长期稳定增长奠定扎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测2018年至2020年国投资本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7%,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35元、0.45元和0.57元。当前公司PB 1.5X,从中长期来看向上空间巨大。考虑未来市场氛围转好,成交量能大概率企稳回升,而在科创板规则正式落地后,相关券商投行业务将直接受益,公司有望突破估值中枢,实现长期价值增长。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2.0倍PB估值,对应目标价格为18.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股市波动风险;券商减值计提或超预期;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推进或不达预期;合规风控风险。
招商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1-09 25.50 26.10 -- 29.58 16.00%
36.27 42.24%
详细
推荐逻辑:招商银行作为业内零售龙头,在规模和客户基群方面均具有先行优势。负债端依托长期积累形成的高粘性优质战略客户筑起低成本的护城河,资产端依托低风险、高收益的零售业务保持了高质量发展势头,成为近2年唯一一家不良持续“双降”的股份制银行。预计未来随着金融科技应用变现,客户和业务优势将使公司估值优势得以延续。 聚焦战略客户,成本优势明显。招商银行的负债成本长期维持在行业低位,得益于其优质的客户基群和客户粘性,在批发端聚焦客户分层经营及战略客群培育,在零售端通过交叉销售和客户导流,吸引高粘性、高净值财富配置结算账户的留存,从而使活期存款稳居50%以上,排名行业第一。低成本优势拉动招行的净息差长期保持行业前列,印证了招行远超同业的盈利能力。 深耕高端客户,零售优势显著。招商银行是最早提出走零售转型路线的商业银行。转型后的公司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和利润贡献占比均高于批发金融;零售客户数及AUM规模持续扩张,金葵花及以上零售客户资产占比长期稳定在70%以上,拥有质优价廉的战略客户基础。随着银行卡手续费及代理服务等综合金融衍生收入的贡献提升,招行非息收入有望触底反弹,恢复较快增长趋势。 不良改善超预期,风控能力突出。招商银行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持续优化零售信贷政策和对公信贷政策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了贷款资产质量的改善。公司在信用风险防控方面注重优化风险资产组合配置,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增大的经济背景下体现出较强的抗周期属性。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2.4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46亿元;不良贷款率1.42%,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双降”。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先布局智能投顾。在批发金融业务端,招行注重对客户服务体系加快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实现批发金融传统的客户服务线上化,向产业生态延伸。在零售金融业务端,招行注重打造最佳客户体验实现经营模式从卡片经营向App经营转变,构建线上线下多维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智能化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企稳,招商银行依托公司负债优势、零售优势、质量优势和科技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筑起了一条相对宽阔的护城河,未来发展前景向好。预测2018-2020年BVPS为21.27、24.00、27.37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52%、13.46%、15.27%;EPS为3.19、3.67、4.17元,6个月目标价31.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趋严或使行业估值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周期下行或使公司资产质量恶化;存款成本抬升或使公司息差空间收窄。
上海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12-17 11.65 8.79 24.15% 11.88 1.97%
12.95 11.16%
详细
推荐逻辑:市场 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表外非标资产回归信贷提振利息收入,巩固息差空间,零售业务快速扩张改善资产质量。公司作为地处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商行龙头,客户基础和信贷质量具有天然优势,在零售主打的消费金融产品热销拉动下,信贷资产规模扩张迅速,息差水平稳中有升,不良贷款率持续压降。目前2018年PB 估值仅为0.78倍,安全边际较高,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有望实现年均18%的符合增长。 零售消费金融快速扩张,息差水平抬升明显。公司近年来侧重发展零售业务板块,零售贷款占比达到29%且仍处于上升通道。公司重点推出的消费贷产品“金桔贷”、“信义贷”产品贷款投放规模快速增长,在零售贷款中的占比超过50%,带动公司整体信贷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0%,带动公司2018年业绩大幅改善。 同时,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也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拉动2018年三季度净息差由2017年末的1.38%跃升至1.61%,抬升幅度非常明显。未来考虑到在消费升级社会背景下,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消费贷款类金融产品预计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公司信贷资产扩张有望延续2018年的较快增速,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大奠定扎实基础。 扎根经济发达地区,做实做优信贷资产。上海银行由于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客户基础较为优质,在上市银行当中不良贷款率处于低位。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89.78亿元,较年初增长13.34亿元,不良率1.08%,较年初下降7BP,在上市银行当中仅高于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常熟银行。从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虽然近年来宏观经济周期向下,但是上海银行对于新增贷款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加大风险遏制与不良化解,通过实时监测信贷客户动态、滚动排摸信贷资产风险、主动退出不良率较高的产能过剩行业,平衡资产质量压力。同时,公司在整体信贷投放上向零售业务倾斜,专注发展不良率低的消费金融业务,带动公司整体不良率连续三年保持下降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EPS 分别为1.76元、2.02元、2.33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8%的复合增长率。考虑到消费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居民短期消费市场空间旺盛,公司零售信贷规模有望持续高增,给予公司2018年1倍PB 估值,对应目标价14.8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下行或使公司资产质量恶化;监管政策趋严或是使公司监管压力加大;贷款利率下滑或使公司息差空间收窄。
平安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09-10 10.04 14.94 40.81% 11.27 12.25%
11.46 14.14%
详细
推荐逻辑:平安银行作为平安集团旗下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继承了集团优秀的发展文化和高效的管理经验,在行业中扮演着转型变革者的角色。在零售化的浪潮中,平安银行凭借着客户资源和综合金融的优势,将零售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50%以上。公司在近年的经营过程中吸取了此前资产快速增长过程带来的经验教训,严控信贷风险,使公司不良率持续下降,目前已经下降至1.68%的可控范围内,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75.8%的,为近三年最高水平。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通过零售盈利和消化不良,实现业绩扎实的稳健增长。 转型成果显现,零售拉动业绩增长。依托庞大的个人客户基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完备的综合金融产品体系,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多线并进,发展迅速,2018年上半年,占比51%的零售金融业务为平安银行贡献了近70%的净利润。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中的新一贷、汽车贷、信用卡三大拳头产品规模持续扩张,2018年上半年合计规模已经突破6500亿元,占总贷款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严控风险消化不良,资产质量边际改善。近年平安银行对过往不良率较高的对公业务进行精挑细选,主动退出了一些高产能、高违约或高风险的行业,使对公业务整体结构有所优化。通过严控新增信贷风险和加快存量不良处置双管齐下的手段,平安银行2018年上半年将不良率控制在1.68%,连续四个季度下降,逾期贷款占比3.07%,和不良率的剪刀差持续收窄,夯实了资产基础。 前瞻布局金融科技,加快兑现转型成果。平安银行坐拥领先的大数据平台,在金融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向来不遗余力。借助平安集团的全球研究平台,公司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识别等科技运用于供应链金融、消费支付、客户服务、投顾管理和风险管理五类场景融合,打造出了属于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壁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企稳,平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望持续改善,同时,对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有望持续降低不良拨备,从而释放公司业绩。预计平安银行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9%、10.2%、12.3%,EPS为1.46元、1.60元、1.80元,对应PB为0.71倍、0.64倍、0.58倍,未来6个月目标价14.1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趋严或使行业估值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周期下行或使公司资产质量恶化;存款成本抬升或使公司息差空间收窄。
工商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08-16 5.36 5.50 0.18% 5.57 3.92%
5.80 8.21%
详细
推荐逻辑:作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工商银行多项业务经营指标常年居于行业首位,其核心竞争优势可以概括为:低成本负债、资产定价、资本金、信贷质量、风险防控五大优势。凭借这些优势,工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向着世界一流强行的队伍迈进。 政策环境利好龙头,行业重归强者恒强。虽然资管新规及其细则的落地使行业整体监管节奏边际趋缓,但是去杠杆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并未动摇,银行整体信贷投放仍较为审慎。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我们认为从市场竞争和监管影响上来看更加有利于国有大行的发展。工商银行资金实力雄厚,2017年资本充足率达到15.14%,远超监管红线,在五大行中也仅次于建设银行。同时经营策略稳健,存贷款业务占比超过70%,表外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在强监管政策环境下面临的业务调整压力较小,更容易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明显,信贷质量改善。负债端,工行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庞大的营销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也使公司获得了更大的低成本负债优势。工行以公司金融业务为主,活期存款占比高达50%,2017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仅1.57%,处于行业低位。资产端,工行在资产端的收益率虽然处于行业中游,但是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公司通过严把信贷资质审批关口,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不良资产生成率逐年下滑。我们认为,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预计工行负债端存款成本有望边际下行,而资产端信贷需求依然旺盛,工行有望凭借资产、负债两端优势获得更大息差空间,提升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企稳,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叠加负债端成本边际下降,我们认为工行NIM或将继续走扩,而公司拨备前利润(PPOP)有望延续较快增长,带来公司ROE的企稳回升。预计工商银行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6.7%、10.0%、9.4%,EPS为0.86元、0.94元、1.03元,对应PB为0.84倍、0.78倍、0.72倍,未来6个月目标价7.2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趋严或使行业估值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周期下行或使公司资产质量恶化;存款成本大幅抬升或使公司息差空间收窄。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03-27 25.98 34.21 17.72% 26.35 -0.23%
25.92 -0.23%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531.95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2.53亿元,同比增长68.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13元,同比上升70.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49%,较2016年底增加4.33个百分点。 期交、续期双轮驱动,龙头保费增长无忧。公司2017年保费跨上5000亿关口达到5119.66亿元,同比提高18.9%,市场份额19.7%,继续稳居行业首位。其中,销售队伍总人力突破两百万,达到202.5万人。个险渠道在季均有效人力较2016年底大增29.8%的推动下实现保费收入3536.68亿元,同比增长25.4%。在公司压缩趸交,发展期交的产品策略下,首年期交产品贡献保费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131.21亿元,同比增长20.4%;首年期交保费占到公司长险首年保费的63.99%;续期保费收入2881.06亿元,同比增长28.9%,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达到56.27%,同比提高4.35个百分点。 坚持价值导向,投资向好助推业绩回升。在保费延续较高增速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推动下,公司2017年新业务价值达601.17亿元,同比大增21.9%,其中,仅个险渠道贡献的新业务价值就达到531.7亿元,占比接近90%。公司在2017年的蓝筹行情中把握住了市场投资节奏,增加了债权型金融资产和股票的配置比例,减少了定期存款和货币资金的持有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实现总投资收益1290.21亿元,同比增长19.3%,拉动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2.11个百分点至4.5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1.30元、1.52元、1.84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保持17.16%的复合增长率。考虑到公司作为寿险行业龙头,受益于社会消费升级和养老健康政策红利催化,相较行业估值享有溢价空间,结合公司历史估值中枢,因此给予公司2018年1.33倍PEV估值,对应目标价37.7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保费销售或不及预期,代理人产能增长或低于预期,资本市场下行或使公司估值和压力面临双重压力。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03-26 45.04 64.08 110.86% 47.57 5.62%
48.10 6.79%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1441.32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归母净利润53.83亿元,同比增长8.9%;基本每股收益1.73元,同比增长9.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76%,同比增长0.31个百分点。 承保端:转型预期目标达成,业务品质改善明显。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转型,目前公司保费结构当中续期保费占比已经提升至71%;新单保费当中的期交比例大幅提升至87%。在公司坚定发展健康保障类险种的背景下,公司新单中的健康险占比较去年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达到35%。公司保单品质提升明显,全年退保率持续回落,维持在5.2%的低位,退保金同比下降23%;个人寿险业务中的13个月和25个月的继续率同比均有所改善。在代理人队伍建设方面,公司注重提质增效,减持“先将后兵”的发展路径,先后推出了赋予权、传承权、跨地域业务发展权等一系列激励制度稳定销售骨干。在2017年,公司个险营销队伍同比增长6%,逼近35万人;月均举绩率达到47%。 价值端:内含价值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提升。公司2017年在保费结构、年期机构、产品结构方面持续优化,拉动新业务率快速提升17.3个百分点,达到39.7%。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拉动了公司新业务价值保持15%以上的稳健增速。公司2017年在有效业务价值的拉动下,内含价值达到1534.74亿元,延续了18.6%的较快增速。 资产端:投资风格稳健多元,非标资产占比提升。公司2017年投资资产达到6883.15亿元,同比微增1.3%。在审慎稳健的配置原则下,公司去年实现总投资收益346.76亿元,同比增长7.4%;总投资收益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5.2%。公司配置风格多元,其中非标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在去年占比得到明显提升,分别达到35%和13.1%,而定期存款和现金类资产占比则大幅下降,巩固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新华保险2018-2020年EPS分别为2.12元、2.55元、3.08元,未来三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1.35%的复合增长率,给予公司2018年1.31倍PEV估值,对应目标价75.3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健康险销售或不及预期,代理人举绩率提升或低于预期,资本市场下行或使公司估值和压力面临双重压力。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03-26 68.68 73.03 77.86% 69.97 -0.04%
68.65 -0.04%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908.82亿元,同比增长25.0%;实现归母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增长42.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至20.7%;基本每股收益达到4.99元,同比上升42.6%。公司按照182.8亿股的总股本为基数,全年派发现金股息每股1.5元,同比增长100%。 保险业务:代理人量能双升,新业务价值增速强劲。寿险方面,2017年公司寿险代理人规模较年初增长24.8%达到138.6万人,人均产能同比提升7.1%,在代理人量质双升的背景下,公司实现寿险保费收入3886.42亿元,同比增长33.4%,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1.5个百分点至14.2%;实现新业务价值673.57亿元,同比增长32.6%;财险方面,平安财险2017年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1.4%,市场占有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22.7%,仍稳居市场第二位;产险综合成本率小幅上升至96.2%,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银行业务:转型零售效果显著,资产质量边际好转。2017年平安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31.9亿元,同比增长2.61%,延续了正向增长趋势。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发展迅速,零售客户数逼近7000万户,同比增长33.4%,贡献净利润占比大幅提升26.4个百分点至67.6%,验证了公司零售转型效果。在个人贷款质量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公司2017年资产质量持续好转,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至1.70%。 资管业务:投资业绩提升明显。公司2017年投资资产持续扩张,规模达到2.45万亿元。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大幅提升权益投资占比至23.7%,降低固收类和现金类资产占比,公司2017年投资业绩提升明显,累计实现总投资收益1261.5亿元,同比大增33%;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至7.7%。 互联网金融业务:客户数量持续攀升,金融科技一骑绝尘。公司2017年底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4.36亿人,同比增长26%;客均利润突破350元,同比增长14.2%。经过多年培育,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效果开始显现。旗下三家科技公司顺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资。其中,平安好医生于2017年底完成Pre-IPO融资,规模4亿美元,并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平安医保科技和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初分别完成规模为11.5亿美元和6.5亿美元的首次融资。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6.32元、7.97元、9.88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年化26.57%的复合增长,给予公司2018年1.6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90.9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分拆上市进度或慢于预期;保险政策改革落地速度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环境恶化或使公司业绩和估值面临双重压力。
中航资本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11-23 6.44 7.31 115.57% 6.48 0.62%
6.48 0.62%
详细
推荐逻辑:1)中航资本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唯一上市金控平台,金融牌照资源丰富,依托集团雄厚的资本实力,公司在项目资源和内部协作方面占据优势。 2)公司2017年11月初完成了规模为1.05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市场当中为数不多采用市场化激励机制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央企上市公司。预计在该计划影响下,公司未来在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3)公司还计划发行规模为48亿元的可转债为旗下的信托和证券板块增资,用于补充资本金和扩大业务规模。预计增资陆续到位后,将使公司相关板块突破发展瓶颈,步入增长快车道。 租赁、信托业务板块质地优良,内生增长动力十足。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租赁行业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公司旗下的中航租赁背靠中航工业集团,在飞机租赁领域具有丰富业务资源,长期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租赁资产同比增长超30%,规模首次突破800亿元,跻身行业前十。中航信托业务结构较为均衡,集合类产品占比超过50%,2017年前三季度受信托通道业务回流影响,信托资产规模突破62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30%,提前完成全年既定目标。预计2018年在信托报酬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信托板块增资的效用逐步释放,业绩延续高增长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证券板块增资即将落地,财务公司以量补价提升收益。中航证券是目前军工系统的唯一一家证券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平台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资本实力较弱,净资本仅30亿,极大的限制了业务的拓展速度。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的48亿资金中,有30亿将补充中航证券资本金及扩充营运资金。 资金到位后,将显著提升中航证券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中航财务公司2017年受发动机业务剥离影响,利润小幅下滑。但考虑到公司存量的存贷款项目充足,集团支持力度较大,未来依靠提升存量规模有望使业绩恢复稳健增长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32元、0.41元、0.52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6%的复合增长率。按照分部估值法测算公司总市值将达到753.9亿元,对应目标价8.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11-09 62.37 66.65 72.93% 73.05 17.12%
73.05 17.12%
详细
推荐逻辑:新华保险作为中央汇金旗下唯一控股的保险公司,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逐步摆脱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坚定发展健康保障类险种,发展期交型业务使公司产品新业务价值率提升至40%左右,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公司当前险种结构中的健康险业务保费占比接近30%,且保持着4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寿险市场当中健康险收入占比最高的上市标的。 市场空间放大,行业重新站上风口。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张,推动我国迈入消费升级时代,为保险产品打开了社会需求的空间。从行业发展空间来看,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密度和深度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表明保险行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和养老金缺口的增大使民众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亟待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进来,而独生子女占比提升和放开二胎等人口政策也会拉动保险保障需求进一步提升。政策层面,随着税优健康险全面推广,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落地预期强烈,预计未来行业政策红利仍将不断释放,催动行业站上腾飞风口。 战略转型缩量提质,发展期交提升价值。承保端,公司秉持的是发展期交、收缩趸交,由规模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型的销售策略。首年新单保费中的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0%以上,在首年保费中的占比超过90%;尤其是缴费期限在十年期及以上的长险保单收入持续增长,保持了40%以上的超高增速,在新单保费中的占比超过60%。期限结构的持续优化使公司最近三年新业务价值保持30%的快速增长,为公司未来业绩稳健增长打下了扎实基础。 配置风格灵活多元,投资收益稳健增长。投资端,公司资产配置风格灵活多元,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配置比例。相较于同业,公司目前的资产配置中非标资产占比较高,接近30%;而股票投资占比较低,不足5%。这样的配置结构下,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稳健,不仅减少了对资本市场行情的依赖程度,而且取得了年化5%以上的较高投资收益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1.78元、2.36元、3.02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4%的复合增长率,给予公司2017年1.6倍PEV估值,对应目标价78.34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华泰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10-13 19.35 22.55 38.05% 20.97 8.37%
21.76 12.45%
详细
推荐逻辑:公司作为经纪业务龙头,在市场交易氛围趋于活跃的大环境下受益明显。同时,凭借着互联网平台的高效获客优势,公司已积累超千万的客户群,经纪业务和投行、资产管理、信用等业务条线已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在完成对美国AssetMark投顾平台的收购之后,公司的投研管理系统得到全面升级,未来有望在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过程中实现更大突破,成长为业内领先的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商。 经纪业务:触网先驱高效获客,经纪龙头地位巩固。虽然近年行业平均佣金费率下滑趋势明显,但公司依靠线上平台的高效获客优势,依然在经纪业务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公司通过建设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平台,提升互联网终端客户占比,大幅压缩了业务成本,为经纪业务实现稳定盈利保驾护航。同时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专业化投顾服务,高调向“大财富管理”转型,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务附加值,增强盈利能力。 资产管理业务:由规模扩张向收益增长提档升级。凭借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大量高端客户资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最近四年保持了63.4%的复合增长率,牢牢占据行业第二位。在较为严格的资管业务监管环境下,公司正积极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踏上由规模至上向收益为王的转型升级之路。 高瞻远瞩,争当金融科技先锋:并购海外投顾平台,财富管理全面升级。公司在完成对美国智能投顾平台AssetMark的并购之后,不仅为公司跨境并购业务再添一块拼图,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面向机构客户的领先投研管理平台,强化了公司投研体系建设,为升级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93元、1.11元、1.22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2%的复合增长率,给予公司2.2倍PB估值,对应目标价25.8元,上调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监管力度超预期或对公司业务产生负面影响、黑天鹅事件或影响公司二级市场表现。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