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吴彤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70520030004,曾就职于中银国际证券、方正证券、华西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9-02 7.01 -- -- 7.62 8.70%
9.58 36.66%
详细
事件:公司于8月27日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0H1公司实现营收19.97亿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14.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8.76%。 Q2单季度实现近三年来单季度最高增幅,锂电及工业产品实现大幅增长。受益于智能控制行业向好以及疫情期间部分刚需产品带来新市场及契机,公司2020H1实现营收19.97亿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14.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8.76%。分季度分析,公司2020Q2实现营收12.27亿元,同增28.97%,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增11.2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81%,为近三年来单季度最高增幅。分产品分析,公司2020H1家电/工具/锂电/工业分别实现营收8.56/6.67/2.77/1.30亿元,同比变化-0.75%/+16.02%/+68.88%/50.07%,其中锂电类产品实现大幅提升主要系电池管理系统和商用储能、家庭储能类锂电产品增长较快,工业控制产品同增50.07%主要系疫情下防护设备生产客户对工业控制产品需求大增、叠加交流伺服产品市场拓展顺利所致。 全球化布局逐渐完善,海外业务持续放量:2020H1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收11.54亿元,同增11.25%,营收占比为57.77%。公司全球化布局带来海外收益2014年来连续高速增长,目前越南平阳孙公司产能快速提升并已完成部分客户的转产工作,2020年1-6月越南运营中心产生净利润1983万元;印度运营中心试生产顺利且已有部分大客户审厂通过。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提升产品附加值,叠加研发技术共用及供应链管理升级控制成本,奠定毛利提升基础。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20H1研发费用为1.34亿元,同增29.66%,研发费用率为6.7%,同比提升0.82pct,持续高研发投入助力公司扩宽产品线,实现产品创新,从而提高毛利率和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公司采用IPD流程,注重研发技术共用,提高公司研发效率,进一步控制成本。此外,公司于报告期内加强供应链管理,实施精益改善及战略成本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成本和加工费用。在多方位成本管控下,公司2020H1实现毛利率23.6%,同增1.21pct。 “三电一网”布局协同发展,“电控”下游市场广阔,“电机+电池”扩产能助发展:公司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即以电控、电机、电池及物联网平台“三电一网”技术为发展核心,业务间在客户、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较高的重叠性,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智能控制器方面,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大势所趋,智能控制器下游市场从传统的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拓展到新兴应用如医疗保健、扫地机器人等,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控制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5万亿元,2017-2020CAGR达10.16%。此外,我国智能化渗透率较低,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的渗透率为4.9%,远低于美国32.0%的渗透率,未来提升空间较为广阔。受益于产业中移、智能控制器下游需求升级及上游技术升级下行业壁垒提升、以及产业链分工明确化市场向龙头集中等行业机遇,公司电控业务前景可期。电机及电池方面,公司把握5G等新兴市场机遇,拟募集10.5亿元用于拓邦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锂电池和高效电机产品,将新增1.3GWh锂电池的产能和860万台高效电机的产能。此次定增将助力公司把握锂电池及高效电机市场机遇。 公司紧跟物联网趋势,着力打造物联网平台。5G、云计算赋能物联网,根据IDC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5448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1.7万亿美元,CAGR为17%;而中国方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为22165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紧跟物联网发展趋势,推出T-SMART平台,积极与阿里等云厂商合作,该平台目前已实现和阿里云IoT以及天猫精灵平台的对接,并应用于智能冰箱、扫地机等系列产品并实现量产,公司一站式智能家电解决方案“T-SMART”将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投资要点:鉴于公司三电一网业务协同发展、打造物联网平台抢占市场先机、并持续拓展海外市场,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51.15/62.12/75.2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3.55/4.48/5.56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20X/16X/13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中美贸易战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疫情加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星网锐捷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8-31 29.58 -- -- 30.48 3.04%
30.48 3.04%
详细
事件:公司于8月28日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2020H1公司实现营收33.84亿元,同增1.74%,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降56.46%。 二季度业绩改善,海外业务逆势增长:2020H1由于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等影响,部分客户需求无法释放和落地,公司营收同比小幅增长1.74%至33.8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56.46%至0.69亿元。分季度分析,Q2单季度实现营收23.04亿元,同增12.75%,相较于Q1的-15.82%降幅二季度已大幅回暖;Q2单季度实现净利润1.22亿元,同降25.29%,相较于Q1的-771.26%降幅已大幅收窄。分地域分析,公司国内业务实现营收26.74亿元,同降3.64%,海外业务实现营收7.1亿元,在海外疫情严峻情形下逆势增长28.76%,我们认为主要因为德明通信业务复苏及海外出口增长所致。 疫情带来网络设备及视频通信需求,但网络终端业务因疫情短暂承压:企业级网络设备及通讯产品上,2020H1实现18.86亿元营收,同增19.69%,系疫情促进线上活动发展,IDC企业级网络设备需求上升,数据中心交换机在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增长较快,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网络终端业务上,2020H1实现营收3.16亿元,同比下降45.12%,主要系受疫情影响金融行业客户招标采购工作延迟所致,且各类网络终端线下应用场景减少,例如线下支付、银行业务办理等,网络终端业务受疫情影响下滑,目前公司已积极拓展新客户为疫后恢复做准备。通讯业务上,2020H1公司深耕IMS融合语音通信、云视讯、融合网关、智能网关四大产品,紧抓疫情期间视频通信的增长契机,2020H1实现营收7.05亿元,同增10.1%。 控费成效显著,研发持续加码:控费方面,2020H1销售/财务/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4.63%/-0.07%/4.24%,同比变化-1.85/-0.12/0.96pct,其中财务费用较同期减少245.29%系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产生的汇兑收益所致。综合三费,公司2020H1三费率为18.79%,较同期下降1.01个百分点。研发方面,面对疫情及中美贸易争端等外部不确定性,公司持续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研发投入,2020H1研发费用为4.9亿元,同增2.15%,研发费用率为14.49%,同比提升0.06pct,公司研发的持续投入保障产品附加值,助力疫后客户拓展。 云计算赛道长期向好,“瘦客户机+桌面云”前景可期:在云计算成为新基建重点的背景下,银行、金融等行业上云需求提升确定性强,前期需求受疫情压制导致业绩承压,下半年有望加速释放。在银行方面,公司智能终端产品全面入围五大行、邮政等,在金融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云支付方面,公司产品跨界数字零售领域,在银联、商业银行等项目广泛落地;在教育行业,公司的高校桌面云解决方案、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不断创新升级,锐捷云桌面服务于全国500多所高校,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此外,公司“瘦客户机+桌面云”业务前景可期。我国瘦客机市场呈快速增长,据IDC数据,2019年中国出货量同增4.5%,其中桌面云市场同增高达31%。公司在瘦客机和桌面云市场占据绝对领先位置,在传统瘦客户机市场,子公司升腾市场份额在亚太、中国排名双第一,连续八年蝉联亚太榜首;同时,升腾作为国内领先的“瘦客户机+桌面云”服务商,紧抓云教育、云办公等市场机遇,并持续推出基于龙芯、兆芯等国产化芯片的云桌面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鉴于云计算赛道整体向好,公司作为具备硬件+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抓住内循环、5G商用等产业机会,有望进一步扩大各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我们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7.15亿元、8.67亿元、10.67亿元,EPS分别为1.23元、1.49元,1.83元,对应PE为24X、20X、16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云计算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加剧,宏观经济风险
海能达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8-31 8.88 -- -- 8.95 0.79%
8.95 0.79%
详细
事件:公司8月28日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46亿元,同增12.6%,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增1109.0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增295.7%。 营收规模持续稳健增长,精细化经营助力高效面对疫情和中美贸易等不确定性: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46亿元,同增12.6%,营收规模持续稳健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09.09%,主要受两方面驱动。首先,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运营,严格控制非关键支出,2020H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18%/12%/4.19%,同比下降2.69/0.79/0.98pct,期间费用率整体较同期下降4.46个百分点,公司精细化运营助力高效面对疫情和中美贸易等不确定性。其次,2020H1毛利率同增5.57个百分点至48.79%,其中终端/系统毛利率分别为64.05%/52.36%,同增12.25/0.17pct,由于终端业务营收占比进一步扩大8.42pct达51.62%,高毛利业务的占比及毛利率提升推动净利润大幅增长。 分季度看,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1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6.2%,受政府补助减少等影响,Q2实现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降95.6%。 海外营收持续稳健增长,全球化布局成效凸显:公司海外市场营收持续增长,占比总营收始终保持在40%以上,2020H1公司实现海外营收20.06亿,同增24.79%,营收占比为65.85%,主要系欧洲及新兴市场海外业务驱动,公司全球化布局成效凸显。公司2019年以来陆续中标菲律宾国家警察专业无线通信设备采购项目、巴西CEARA州公共安全专网通信网络项目、秘鲁国家警察TETRA系统扩容项目等,实现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将持续驱动海外营收实现快速增长。 H1业绩奠定全年业绩基础,研发投入加速转化拓宽未来空间:在5G驱动专网、卫星互联网开启蓝海等行业趋势下,公司持续推进业务从窄带专网通信向宽窄融合专用通信及解决方案转型,抢先布局5G专网及卫星通信,不断加大研发力度,2020H1研发费用达4.14亿元,同增14.92%,研发费用率为13.59%,同比提升0.27pct。我们认为专网及卫星通信市场广阔,公司高研发投入将有望加速转化拓宽未来空间。专网通信方面,据观研天下数据,2025年中国专网通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6.29亿元,2018-2025CAGR或达14.5%;卫星通信方面,据SIA数据,全球移动卫星通信市场自2009年的22亿美元上涨至2018年的41亿美元,CAGR达7.2%,随着中国天通一号的正式商用,中国将有200万以上用户的市场空间,年均市场规模将有望达80亿元量级,公司的高研发投入将助力其提前布局专网及卫星通信市场,赢发展先机。 投资建议:鉴于2020H1业绩超预期,新基建部署加速专网通信发展、卫星通信未来五年蓝海广阔公司技术领先,叠加精细化运营稳健提升盈利能力且研发成果不断释放,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76.20/89.76/100.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4.25/5.84/7.02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39X/28X/23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诉讼风险;中美贸易战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疫情加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28 42.06 -- -- 47.90 13.88%
52.06 23.78%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0年半年报,公司2020H1实现营业收入20.25亿元,同比减少6.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减少2.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2.91%。 营业收入剔除公司剥离业务有所增长:公司2020H1实现营业收入20.25亿元,同比减少6.82%。公司去年放弃对深圳通信的控股权并从2019年5月起将其移出合并报表范围,导致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规模有所缩减。如若剔除深圳通信所在业务板块去年3.28亿营收的影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达到8.99%。在2020年Q1疫情严峻,人民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其中核心业务新型元器件通过加大市场开拓,营收达到20.11亿元,同比增长9.76%,占公司总营收的99.30%。 聚焦核心主业带来毛利率提升:公司在剥离低效资产的同时,也注重自身主业高新电子的发展,建立业务护城河。受国内外疫情及市场需求变化、自身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民用产品出现缩量、价格下滑的情形,高新产品销售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高。在经济效益上,高新产品较好地弥补了民用产品受到的影响,保障了整体效益的持续稳定。2020H1公司整体毛利率53.39%,同比提高12.21pct。其中公司新型电子元器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94亿元,同比增长44.77%,毛利率达到53.17%,同比提高5.75pct。 管理费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公司净利润:费用方面,公司管理费用2020H1达到3.78亿元,同比上升20.82%,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公司净利润。然而管理费用增加原因系2019年效益增长,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增加。员工激励有助于公司留住人才,利好公司后续长期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公司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投入分别为1.35、0.20、1.37亿元,较去年分别变动9.10%、-48.1%、0.40%。 主要子公司盈利能力有不同程度加强,营收规模、净利润双双提升:其中营收规模最大的3家子公司振华新云、振华永光和振华云科营收分别为3.90、3.67和3.12亿元,净利润达到0.79、0.78、0.7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76.02%、41.42%和73.49%,成绩亮眼。我们认为,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相关国内企业势必加快国产化进程,转向部分甚至全部国内配套,国内电子元器件产品市场和电子功能材料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的机遇,当前公司各子公司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不同板块,着力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后续业绩弹性较大,发展值得期待。 聚焦高新电子,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在性能、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上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行业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新型电子元器件在国产化“刚性需求”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牵引下,迎来了持续稳定增长期,公司国产化、高可靠性产品品种规格得到持续增加,在国内高新领域的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除了在原有优势产品基础上推进产品技术升级之外,也完成了多款IGBT芯片研制和国内首个IGBT特种行业标准编制、加快LTCC介质材料、MLCC介质材料的研发进程,LTCC工艺技术国内领先;晶界层陶瓷基片研发成功,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优质体外资产注入可期:公司股东中国振华产业庞大,目前旗下仍有多个未证券化资产,这些未证券化的电子元器件企业目前是我国主要的集成电路专业厂家,稀缺性较强,走产融结合资本市场道路将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振华科技是控股股东中国振华旗下唯一上市平台,且公司有被中国振华资产注入的先例,并入振华科技或许是这些优质资产证券化的首要选择。其中,成都华微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军企业、国产FPGA重点扶持发展的龙头创新型企业;振华风光在高压大电流功率驱动和RDC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投资建议:公司高新电子业务稳步向前,主业聚焦、多元布局助力国防信息化。受益于行业国产配套需求和5G、AI、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应用,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营业收入分别为41.65、48.12和56.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5.14和6.77亿元,EPS分别为0.75、1.00和1.31元,市盈率分别为55X、41X和31X,持续覆盖,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订单交付;应收账款上升风险;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低迷,长期潜在增长率有放缓趋势;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优质体外资产注入存在不确定性;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不及预期;资产减值风险。
大华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27 23.51 -- -- 24.35 3.57%
24.51 4.25%
详细
事件:公司于8月21日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0H1公司实现营收98.38亿元,同比下降8.9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增长10.50%。 二季度业绩改善,毛利率大幅提升:2020H1由于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等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降8.96%至98.38亿元,Q2单季度实现营收63.37亿元,同降1.89%,较Q1降幅已大幅收窄。净利润方面,2020H1实现净利润13.69亿元,同增10.5%,其中Q1/Q2单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3.18/10.51亿元,同增0.5%/13.93%,Q2营收及净利润均大幅好转。毛利率方面,2020H1公司毛利率为48.17%,同比增长7.80pct,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变化,高毛利产品占比较上升所致。 现金流明显改善,研发持续加码:现金流方面,2020Q2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为10.84亿元,同比增长26.29%,相较2020Q1的-11.91亿元环比大幅扭负为正,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所致。控费方面,2020H1销售/财务/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8.35%/-0.25%/3.62%,同比变化+4.1pct/-0.35pct/0.41pct,其中财务费用同降322.42%主要系本期利息支出减少所致。研发方面,面对疫情及中美贸易争端等外部不确定性,公司持续加大对AI、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等方面的研发投入,2020H1研发投入为13.15亿元,同增5.57%,研发费用率为13.36%,同增1.84pct,? 外部需求逐步回暖,各端业务于疫后逐步复苏:2020Q2,根据中国安防行业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安防行业景气指数为124,较上季度上升4个点,位于“较景气区间”,其中安防行业施工景气指数较Q1上升87个点至131,安防销售景气指数较Q1上升78个点至128,均位于“较景气区间”,我国安防行业进入2020Q2后全面回暖,公司二季度各端业务均有复苏。To G 端,2020Q2政府安防类招标/中标金额分别为142.4亿元/158.9亿元,分别同增0.2%/19%,二季度G 端安防已出现回暖趋势。公司于G 端不断推进,7月8日,公司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警务信息智能感知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To B/SMB 端,公司部分业务如温测、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业务受疫情推动,二季度企业生产从疫情中逐步恢复,公司进一步加快企业端的合作,6月28日,公司与绿城科技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发展。To C 端,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艾媒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有望超1800亿元。其中家庭安防产品占比约达28%,位列首位。 Imou 乐橙为公司旗下消费级智慧物联网品牌,2019年先后推出智能家用室内摄像机TC2/TP2/TP7S、智能猫眼VD2等专注家用安全的全新产品,有望抢占市场机遇。 转让华图微芯聚焦主业:公司拟作价12亿元转让华图微芯及其全资子公司,华图微芯主要从事SoC 芯片以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及相关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华图微芯成为公司的关联方,华图微芯及其全资子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日常业务往来为关联交易,公司将在产品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向华图微芯采购。此次转让华图微芯100%股权是公司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及未来发展规划,有利于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做好主营业务,提升经营效率和质量。 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4月28日,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 1339.15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0.45%。 授予价格为 7.60元/股,股票可在授予日后的 12个月至36个月内分两次解锁,解锁比例为 1:1。对于公司业绩的解锁要求如下:首次解锁时点前一年度相比授予时点前一年度的营收增长率不低于 34.1%;或解锁时点前一年度相比授予时点前一年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19.38%。 第二次解锁时点前一年度相比授予时点前一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64.95%;或解锁时点前一年度相比授予时点前一年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41.76%。该股权激励计划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激励对象利益相结合,对公司发展产生成正向作用并有利于推动激励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彰显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投资建议:鉴于全球安防行业的持续增长,公司为全球安防龙头,围绕“HOC”战略打造视频物联平台,从传统的视频监控向更加广阔的智慧视频物领域拓展,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37.59亿元、45.52亿元、54.10亿元,EPS 分别为1.25元、1.52元,1.80元,对应PE 为18X、15X、13X。 风险提示:安防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加剧,宏观经济风险
光迅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8-27 34.33 -- -- 35.22 2.59%
36.52 6.38%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年8月25日晚发布半年度报告,H1实现营业收入25.58亿元,同比增长3.22%;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45.42%;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53.95%。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 上半年利润略超预期,Q2业绩强势增长创新高:公司H1实现营业收入25.58亿元,同比增长3.22%;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45.42%。 分区域来看:国内业务稳健发展,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18.78亿元(YoY17.15%)。公司在传统设备商市场覆盖率和产品占有率不断提升,运营商市场亦相继中标。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与重要客户合作保障5G产品出货量创新高:25G前传产品收入超亿元,有源重点高端产品中标金额过亿,100G相关产品大客户认证进展顺利,为批量供应打下坚实基础。海外业务受疫情影响有所缩减,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6.81亿元(YoY-22.28%)。虽然海外总需求阶段性下滑,但公司在欧洲片区客户单月订单及交付创历史新高,5G产品全面送样重点客户并拿下首批订单。此外,公司40GbpsQSFP、100GbpsQSFP28、100GAOC、400GQSFPDD等全线数通产品在北美互联网巨头取得突破,获得多款主流产品样品订单。我们认为随着海外疫情逐步稳定,海外5G及数据中心领域对光器件需求有望回暖。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疫情导致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商品与服务的跨境流动受阻给国际市场开拓造成较大压力,Q1实现收入733.74万元(YoY-39.81%),亏损551.32万亿。二季度国内疫情好转后公司经营回稳,产能及订单同比均取得较大提升,Q2实现收入18.25亿元(YoY+44.86%),归母净利润2.14亿元(YoY+168.54%)。公司Q2增长态势强劲,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高端产品出货促进毛利率提升,加强研发及销售带动费用率增长:受益于产品结构逐步向高端升级,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4.34pct,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虽然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微增0.94pct,但主要源于其自身加强25G光芯片及高端光模块等产品研发导致研发费用率提升1.77pct;此外,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YoY-0.18pct、0、0.65pct)无较大波动。因此,在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公司H1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45%。 5G催收光模块量价齐升,数通400G模块进入规模部署阶段,光器件龙头优先受益。电信业务方面,2020年5G接入网前传光模块将率先迎来需求高峰,价值量较高的25GBiDi、CWDM光模块渗透率逐步提升。首先,光纤直驱场景中BiDi光模块将逐步挤占传统灰光模块的市场份额;其次,CWDM粗波分复用的技术在基站传输中应用比例增长,AAU与OADM、DU与OADM之间需配置多个25G彩光模块。5G时代光模块市场量价齐升。数通业务方面,目前服务器接口速率由10Gb/s切换到25Gb/s,交换机端口速率升级至100Gb/s&200Gb/s和400Gb/s,北美互联网巨头将在20年开启400G光模块规模部署阶段。公司作为传统电信光器件龙头,在巩固优势的同时积极突破数据中心市场,以长期保障其在光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5G芯片技术突破,原材料自给率逐步提升:未来光模块向更高速率迈进,核心原材料25Gbps/28GbpsEML和DFB芯片供应紧缺,高端芯片技术过硬的企业将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公司芯片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5G商业级DFB芯片已经通过重点客户认证,EML芯片可实现自用。随着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原材料采购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 投资建议:公司在电信领域深耕多年,5G建设推进带动公司电信光模块订单充足,全年有望受益行业红利;此外,公司紧抓数据中心400G升级机遇,拓展资讯商市场。我们基于中报业绩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37/70.66/82.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6.20/7.52亿元,EPS分别为0.73/0.92/1.11元,对应PE分别为44X/35X/2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25G高端芯片量产进度不及预期;下半年5G建设推进力度不及预期,导致电信领域对光模块采购减少;海外疫情继续蔓延,对北美数据中心领域光模块部署进程,以及公司拓展海外业务造成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发达对家对华为制裁持续恶化,影响上游光器件产业。
奥飞数据 计算机行业 2020-08-26 51.50 -- -- 50.50 -1.94%
50.50 -1.94%
详细
事件: 公司于2020年8月25日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降36.98%;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增69.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降0.76%。 公司于2020年8月25日发布公告,拟以1.90亿元收购固安聚龙100%股权,收购后将获得其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直线距离13公里的9.3万平方米土地用以建设数据中心。 业绩短暂受存量系统集成业务未结转收入影响,投资紫金存储获大额收益。2020H1公司实现营收3.76亿元,同降36.98%,其中IDC服务实现营收3.42亿元,同增69.62%;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由于受疫情影响同降52.37%至3433.79万元;系统集成项目由于2019年上半年系统集成业务3.27亿元全部完工确认收入,而存量系统集成业务未完工交付,2020H1未实现收入,为营收下降主要原因。净利润方面,2020H1公司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增69.5%,主要系公司于报告期内取得0.54亿非经常性损益,其中政府补助227.43万元,紫金存储投资收益5251.1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0.5亿元,同降0.76%。鉴于公司机柜建设稳步推进、系统集成业务有望于下半年度确认部分收入,公司扣非业绩回暖可期。 毛利率大幅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4倍改善。毛利率方面,公司2020H1实现毛利率29.94%,同增13.54pct,其中IDC服务/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毛利率分别为28.44%/44.96%,分别同增6.5/15.17pct,由于受疫情影响而减少的海外互联网综合服务收入为毛利率较低业务,故产品结构改善使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现金流方面,公司2020H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62亿元,同比大幅提升433.01%,主要系系统集成业务及服务器代理转售业务分别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220.86/6094.9万元所致。此外,控费方面,公司2020H1销售/财务/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33%/4.78%/2.82%,同增0.22/4.21/0.99pct,其中财务费用较去年增长431.51%主要系报告期内融资规模增加使利息支出增长所致。另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H1研发费用为1030.83万,费用率为2.74%,同增0.71pct。 2020H1自建机柜数同增140%,2020-2021机柜数复合增长率高达84%。公司自建机柜数高速增长,2016-2019CAGR高达89.38%,截至2020年6月末,自建机柜数超9600个,相较于2019H1的4000个同比大幅增长140%。据公司规划,2020-2021年分别有望达到1.5万及2.5万个自建机柜,2019-2021CAGR高达84%,机柜数量的增速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成长性强劲。 先后收购北京固安聚龙、上海永丽持续布局一线城市,并立足香港拓展海外市场2020H1海外营收及毛利率均增长。国内业务方面,公司立足华南,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及部分战略节点城市,数据中心区域优势及规模优势逐渐形成,在华北地区,公司于2020年8月25日发布公告,拟以1.90亿元收购固安聚龙100%股权,收购后将获得其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直线距离13公里的9.3万平方米土地用以建设数据中心。在除华南及华北等优势区域外,公司同时加强其他区域布局,2020年6月11日,公司发布拟收购上海永丽100%股权公告,获得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5.3万平方米的自有土地,计划将建设数据中心,进一步拓展一线城市机柜版图。2020H1除华南及华北外区域营收同增95.82%。此外,公司以香港为核心节点建立国际网络,已覆盖包括东南亚、日韩、欧洲、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及30多个城市。2020H1香港及海外实现营收1.24亿元,同增7.01%,实现毛利率36.17%,同比大幅提升8.24pct。 5G+云计算强化下游需求,公司客户资源优势显著,持续突破快手、阿里等头部客户。受益5G及云计算驱动下游需求,IDC市场高速增长。在5G、云计算加速落地过程中,IDC成为新基建重点,叠加疫情下线上经济需求大增,IDC建设步伐加快,我国IDC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IDC圈数据,2019年我国市场规模达到1563亿元,同增27.24%,远高于世界11%的平均水平,预计2022年将达到3201亿元,CAGR达27%。公司客户资源优势显著,有望于IDC高速扩张的市场中抢占份额。目前公司互联网客户主要以直播、游戏、视频类为主,对网络延时和带宽有较高要求,例如UC、YY、搜狐等,公司于2019年7月及2020年1月分别与快手和阿里巴巴签订3.3亿及5亿元的大额订单,进一步得到头部客户的认可。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作为华南地区头部第三方IDC厂商,内生外延大举扩大自建数据中心规模,具备强劲网络及技术优势,多年来深耕行业积累众多优质客户,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营收为:10.19亿元、15.26亿元、18.8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2.27亿元、2.96亿元,每股收益0.90元、1.13元、1.48元,PE分别为55.32X,43.73X,33.46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项目建成不及预期;运营商对电信资源提价、限制风险;5G进程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中海达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8-25 10.94 -- -- 13.10 19.74%
14.14 29.25%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0年度半年报,2020年H1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52亿元,同比下降23.08%,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758.34万元,同比下降1.80%。 公司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业绩逐步稳定符合预期: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52亿元,同比下降23.08%,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758.34万元,同比下降1.80%。业绩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类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或开工建设时间延缓,相关业务收入明显减少。其中公司Q1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Q2已有好转,业绩呈逐步向好趋势。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46.13%;归母净利润为-2332.35万元,同比下降204.27%,影响较大。然而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同比略降9.15%,创造归母净利润6090.69万元,同比增加282.98%,业绩已取得较大恢复。在2020年Q1疫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司整体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目前国内外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恢复。 分业务来看,公司毛利率较为稳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公司主营业务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公司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类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或开工建设时间延缓,相关业务收入明显减少,2020H1收入达到2582.51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6.22%,然而其成本也得到很好控制,较上年同期减少72.55%,使此项业务毛利率达到46.24%,提升12.39pct。公司精准定位设备和时空数据业务收入分别为3.57亿元和1.69亿元,各下降18.00%和16.98%。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降低,公司作为国内少数能够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高精定位技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有望持续受益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目前,公司已在CORS网建设、时空数据、高精度天线等业务方面的订单合同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全年的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RTK先行者,产品链条全面,已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公司深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形成“海陆空天、室内外”全方位的精准定位产品布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公司国产RTK、海洋声纳、三维激光等主营产品线大部分已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并持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另外,在“全球精度”星基增强系统Hi-RTP正式全面启动行业应用基础上,中海达完成全球PPP定位服务优化,进一步缩短收敛时间,解决用户长时间无法固定或错误固定的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中海达成功研制区域增强PPP定位技术,并在部分自有产品型号上试用,较标准PPP服务在收敛时间和精度上进一步提高,有效扩大在星基增强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CORS网建设项目和时空数据业务发展迅速,未来可期:在通信运营商领域,中海达成功中标中国移动2019年HAP高精度卫星定位基准站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中标采购份额为40%,成为该项目中标份额最大的单位。 在电力电网领域,中海达成功中标南方电网公司2020年10KV接地方式改造和北斗基准站建设框架招标项目和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批集中采购项目公开招标。中海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CORS在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项目中相继中标,体现了大型客户对中海达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认可,是中海达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能力的有力体现,受益于新基建和北斗三号卫星组网带来的行业发展,CORS网与时空数据业务未来可期。 行业应用未来发展向好,公司深耕多年已累积一定优势: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 后续还有发展空间,行业应用市场成为发展蓝海。公司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国土、交通、电力、旅游、物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行业应用市场广阔,叠加公司的快速切入、广泛布局,未来发展可期。其中,公司导航系统天线和定位模块的设计和生产通过IATF16949车规标准认证,且已与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及供应商就2020年L3自动驾驶车型项目开始定点合作。公司按照车规标准设计部署的高精度组合定位技术方案成功落地,实现了星基与地基增强技术融合在车端的应用,目前已在国内重点车企和自动驾驶方案商进行落地试点并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整体符合预期,作为国内少数能够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高精定位技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有望持续受益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预计公司2020-2022营业收入分别为18.69、22.40和26.8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9、1.26和1.47亿元,EPS分别为0.15、0.19和0.22元,市盈率分别为73X、58X和49X,持续覆盖,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释放不达预期;疫情恶化风险;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低迷,长期潜在增长率有放缓趋势;海外经济下行,外需疲弱;行业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下降;市场格局变化加快,行业竞争加剧;中美摩擦加剧;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25 127.58 -- -- 129.56 1.55%
131.70 3.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8%,如若扣除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同比增长24.14%。 实现归母净利润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47%。 业绩表现亮眼,疫情影响有限:2020年以来,公司严格疫情防控、积极复工复产,各项经营活动已正常开展。2020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47%,在疫情情况较为严重的局势下,公司业绩表现依然亮眼。2020年H1公司集成电路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3.67亿元,占总收入的94.98%,毛利率57.45%,同比增长20.81pct,实现大幅增长。另外公司预计1-9月将实现净利润5.48亿元至6.94亿元,同比增长50%-90%,体现了公司对其经营业绩的信心。目前为止,公司受疫情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现金流方面。因疫情影响,公司销售回款延迟,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达到26.43%,同比提升5.9pct,公司现金流承压,经营现金流同比减少44.78%。但公司行业需求增长趋势不变,加之我国疫情的总体形势趋稳,正逐步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因此我们预计此次疫情对2020年公司整体业绩影响依然有限,在集成电路产业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的形势下,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持续贡献稳定利润,公司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分业务来看,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高速增长同时毛利率提升,持续受益我国特种集成电路产业升级: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力度,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公司2020H1特种集成电路实现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61.74%,占总营收比重55.07%,毛利率79.55%,同比增长5.98pct。营收爆发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大幅提升,说明公司产品受到下游专业客户充分认可,主流成熟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效应突显。 近年来,在芯片产业受到国家持续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公司特种集成电路各产品系列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均有亮眼表现,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产值利润同步增长。特种集成电路领域对产品性能要求高,易与客户形成较强黏性,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属于高壁垒行业。我们认为,公司技术水平领先,核心优势突出,目前科研、生产、销售已形成良性循环,预计未来该项业务产品应用市场将不断扩大,国产特种集成电路采购浪潮有望贡献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FPGA与智能安全芯片双龙头,业绩迈入高速增长阶段。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76亿元、45.92亿元和58.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53亿元、12.56亿元和16.73亿元,EPS分别为1.41元、2.07元和2.7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97X、66X和49X。持续覆盖,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特种集成电路订单不及预期,FPGA市场开发不及预期,智能安全芯片市场增长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技术更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综合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对我国出口的石英晶体产品加征关税,公司因此损失国外市场份额的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确定性风险。
菲利华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0-08-24 47.00 -- -- 50.33 7.09%
50.33 7.09%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0年 8月 20日发布半年报:营业收入 3.48亿元,同比减少 7.13%;归母净利润 8632.70万元,同比减少 8.79%;扣非净利润为7929.89万元,同比减少 11.45%;我们认为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Q2单 单 季业绩好转,半导体及航天航天业务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 3.48亿元,同减 7.13%;归母净利润 8632.70万元,同减 8.79%。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上海石创科技于 2月 12日复工,荆州本部于 3月 16日全面复工,有效生产经营时间的缩短造成单季营收和利润分别下滑 38.4%和 42.02%;Q2全面复工后半导体领域订单量和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使业绩复苏,公司优化调度安排,及时增加人员、设备针对瓶颈工序采取工艺改善和外协等措施保障产能,Q2单季度收入 2.41亿元(YoY 20.07%)和归母净利润 7019.66万元(YoY 5.04%)。 分业务来看,海外疫情蔓延导致美国和德国的石英材料商交付延期,半导体订单向亚洲转移,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24%;此外,航空航天领域产品营业收入稳健,光通信业务有所下滑。 上半年毛利率提升, 研发投入加大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H1公司高附加值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使疫情期间毛利率不降反升,增长 1.85pct 达到54.22%。此外,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得当。公司在产品创新及市场拓展方面加大力度,研发费用率提升 2.68pct、销售费用率微增 0.09pct。除此之外管理/财务费用费用率分别缩减 0.1pct 和 2.02pct。我们认为,较高的研发及销售投入虽然短期内影响公司利润,但长期有望助力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及市场渗透率提升。 拓展电熔业务及石英制品, 半导体业务 长期 成长逻辑确立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 TEL、Lam Research 和 AMAT 三大国际半导体原厂设备商认证的石英材料企业,公司在深耕优势领域的同时,横向及纵向拓展相关领域:(1)合成石英扩产及电熔项目突破。公司在气熔低羟基电熔项目装备与工艺取得突破,产品质量达到行业同等标准,未来有望逐步放量;合成石英二期工程达产,公司合成石英整体产能达到 200吨,三期工程已启动建设。(2)纵向布局下游石英制品。公司传统业务为石英锭等半导体材料,现逐步拓展下游制品业务,实现产业加工一体化。上海子公司上海石创已于 2019年 7月通过中微半导体认证,今年已开始批量提供石英制品,我们认为公司半导体制品布局空间广阔(半导体石英材料和石英制品市场空间约为 1:1)。 航空航天业务受益国防建设需求 ,产业链延伸初见成效 :石英纤维是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材料,主要应用于远程导弹和飞机雷达。公司是全球少数几家具有石英纤维批量生产能力的制造商之一,也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石英纤维及制品的主导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了改性耐高温石英纤维、极细石英纤维、超薄石英纤维布及各种混杂石英纤维等新型石英纤维产品,产品销售量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公司沿石英纤维产业链向下延伸,拓展至立体编织、高端无机非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新型复材价值量是传统石英纤维的4-5倍),并成功研发了防隔热功能复合材料制品、特种绝缘功能复合材料制品。公司已有两个型号复材产品通过了相关试验的考核并得到客户的认可,进入定型阶段,另有多个型号高性能复材项目在研发中。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布局新的效益增长点: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统筹安排,抢抓募投项目进度。报告期内投入募集资金总额 21,137.71万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 21,695.5万元。“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建设项目”和“集成电路及光学用高性能石英玻璃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建设项目”预计 2020年三季度末基础建设将全面完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集成电路及光学用高性能石英玻璃项目”中新增 120吨合成石英产能项目已变更到潜江子公司建设,预计今年四季度建成达产。 投资建议:综上所述,公司航空航天业务产业链布局初见成效,国防建设需求带动公司业务稳健发展;半导体业务短期订单充足,长期增长逻辑确立。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总营收分别为 9.30亿元、12.08亿元、15.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3.04元和 4.02亿元,对应现价 PE分别为 68倍、52倍、39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变动、毛利率下滑的风险;光通讯业务或将拖累公司业绩;航空航天业务订单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市场需求下降、营业收入波动的风险。
英维克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8-05 29.59 -- -- 28.88 -2.40%
28.88 -2.40%
详细
事件:公司于近期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44.17%;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40.12%。 细分业务全面向好,需求疫后复苏良好: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等影响,项目现场安装及验收进度有所影响,随着二季度各行业的复工复产,且受益于“新基建”政策支持及线上经济等业务的驱动,公司精密温控业务需求复苏良好,2020H1实现营收6.71亿元,同增44.17%,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增40.12%。其中机房温控/机柜温控/客车空调/轨交空调分别实现营收3.02/1.80/0.44/1.16亿元,同比增长48.36%/39.95%/32.74%/37.94%,各细分业务全面向好。 定增6亿元扩张产能,助力产品升级:鉴于5G、云计算等催生下游旺盛需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6亿元用于投资精密温控节能设备华南总部基地项目,扩大温控产品产能,同时构建精密加工平台,增强公司研发检测实力,丰富公司产品结构。项目建设期为36个月,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实现产品部分部件由外购转为自产,从而切入产品价值链更多环节并延伸产品供应链条。 机房温控业务:依托新基建IDC建设加快,公司推出针对性产品紧抓市场机遇。疫情下线上经济需求大增,叠加新基建政策扶持,IDC建设步伐加快,我国IDC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达到1560.8亿元,增速为27.1%,远高于世界11%的平均水平,在IDC需求推动下,2020H1公司机房温控节能业务实现同比48%的增长。此外,公司针对数据中心未来绿色化、模块化、边缘计算化发展趋势,推出XFlex、XRow、XSpace等产品紧抓市场机遇,奠定未来增长基础。 机柜温控业务:5G建设大年机柜温控价量齐升,公司产品向新兴应用领域持续拓展。2020H1公司机柜温控节能业务实现同比40%的增长,营收达1.80亿元,毛利率为28.06%,2020年5G建设大年基站数将达70-80万站之间,5G基站数量远大于4G时期,且基站设备的功率和发热量均高于4G,单基站安装温控设备数量为4G两倍,单价为4G时期的1.5-2倍,将带动对温控设备的大批量需求。此外,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致力于拓展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自动化、ETC、电力、储能等多个新兴领域的温控应用。 客车空调业务:政策扶持叠加技术优势将助力公司业务拓展。2020H1客车空调营收0.44亿元,同比增长32.74%。2018年收购上海科泰将电动客车空调和少量燃油客车空调业务进行整合增强整体实力。2020年新能源车补贴延期政策利好,叠加公司已实现例如低温热泵技术、电池PACK的统一冷源方案等创新技术规模化应用迎合新能源车发展趋势,未来发展可期。 轨道交通列车空调业务:销售与架修双管齐下,新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2020H1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37.94%,毛利率为40.69%,同比提升1.54pct。城市轨交作为七大新基建之一,迎来高速发展期,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轨道交通类建设投资额超十万亿。2019年公司稳固上海等优势市场,进一步开拓郑州等新市场,先后中标郑州及无锡地铁新建线路,其中郑州于2019年获批7个地铁项目,总长度达159.6公里,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借力2019年的中标项目进入郑州等新市场后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在空调架修上,科泰在地铁空调的架修业务上已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累计维修量和维护时间亦居国内前列,2019年公司在深圳地铁开拓除上海及广州地铁之外的第三个列车空调架修业务。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营收为:18.65亿元、25.64亿元、31.6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3.16亿元、4.05亿元,每股收益0.7元、0.98元、1.26元,PE分别为38X,27X,21X,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致使项目实施验收延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5G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共进股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8-03 13.21 -- -- 14.70 11.28%
14.70 11.28%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0年7月29日发布半年报,营业收入为38.85亿元,同比减少3.67%;归母净利润为1.80亿元,同比增长5.25%;业绩符合预期。 流量增加催化通信设备升级,Q2营收净利双增长:公司H1实现营收38.85亿元(YoY-3.67%),归母净利润1.80亿元(YoY5.25%),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单季来看,Q1公司虽及时复工,但仍受新冠疫情影响,业绩出现同比下降。二季度在国内疫情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公司订单交付达成率逐渐恢复,单季营业收入增长(YoY9.53%),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YoY50.61%)。主要原因: (1)疫情期间居家使用网络的时间延长,对网络速度及稳定性要求大幅提高,催化了通信终端设备的升级,公司把握行业机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2)在海外疫情扩散后,公司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防疫支持,并凭借领先的市场规模及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和客户订单的如期交付,海外订单依然充足。 上半年毛利率微降,费用控制良好:疫情导致原材料及直接人工成本增加,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下降1.97pct;但公司费用控制良好,除了管理费用率提升0.58pct之外,公司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下降0.42pct/1.14pct/0.56pct。此外,公司投资收益、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均无较大波动。因此,在毛利率微降的情况下,公司压缩费用,最终净利率微增0.53pct。 WiFi6技术助推市场,无线路由及10GPON等设备批量出货:通信终端业务是公司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WiFi路由方面: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大力积极布局WiFi6千兆网络并推动无线设备升级换代,公司一方面巩固国内外已有客户出货量,全面提升在客户中的占有率,另一方面引入国内外网络终端设备、互联网等行业新客户,继续扩大其WiFi设备市场份额,双重因素带动上半年WiFi路由器销售同比增长超过20%。随着下半年中移动等运营商WiFi6设备集采展开,公司相关业务有望加速增长。PON设备方面:全球PON和xDSL+Gfast的有线宽带接入设备市场预计持续增长,产品升级是推动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公司积极拓展10GPON市场,产品已出货北美及国内等地;下半年公司加大研发力度,结合WiFi6功能的PON、VDSL等多种接入方式设备将实现批量出货。 小基站产品研发实力领先,模组及电子围栏业务补齐产业链:公司4G小基站产品以自有品牌参与运营商招投标,在安徽、陕西、甘肃、新疆等多个电信省份中标,并入围中国联通微基站常态化招募的合格供应商名录。 公司5G小基站研发实力领先,报告期内推出基于O-RAN的5G小基站产品方案,满足包括运营商、行业在内的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其次,公司高通毫米波小基站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发,与海外意向客户进行接洽。此外,公司拓展模组及安防业务,实现移动通信业务全链条融合发展。上半年子公司山东闻远实现收入5566.37万元(YoY25%),净利润2135.82万元,扭亏为盈。闻远的公安专网电子围栏产品将与公司5G基站及模组业务深度融合,继续纵向深挖行业需求,横向外延拓展产品线。 EMS成功导入加速突破,业务转型初见成效:公司继续深化精益制造改革,在市场与客户方面不断拓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延伸国内大客户业务形态,导入100G以太网交换机EMS项目并顺利量产出货。下半年高端交换机将继续稳定发展,预计实现白牌交换机量产,同时开始引入高端服务器等新业务。未来公司将借助业务升级机会大力发展高端产品EMS业务,拓展增长点。 投资建议:固网方面,随着下半年中移动等运营商WiFi6设备集采展开,公司相关业务有望加速增长。移动网方面,5G基站的加快部署、覆盖逐步深化,为满足5G的高频布站需求,小基站和毫米波系统渗透率将有望逐步提升。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总营收分别为:85.04亿元、93.59亿元、102.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5.15亿元和6.17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25倍、19倍、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存储类芯片、MLCC、芯片电阻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变动;移动通信及通信应用业务技术和市场门槛高,收获期相对较长;若山东闻远利润远低于预计金额,将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星网锐捷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7-30 31.00 -- -- 33.79 9.00%
33.79 9.00%
详细
事件:公司于7月29日发布公告拟收购控股子公司福建星网智慧科技(下称智慧科技)45%股权,转让价格为4.86亿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智慧科技100%股权。 收购智慧科技45%股权加强控制权,业务管理协同拓宽成长空间。公司拟与控股子公司智慧科技的股东福建元和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计划以自由资金4.86亿元收购元和通持有的智慧科技45%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智慧科技100%股权。此次收购将对股东及公司治理实现双重利好。股东利益方面,此次收购将提升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从而提升股东回报。公司治理方面,收购后智慧科技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对其控制权得到加强,管理效率得以提升,从而实现母子公司利益一体化,利于资源有效分配及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疫情下视频会议需求增长,高业绩承诺体现高发展前景。智慧科技主营统一通信、融合视讯、融合连接等业务。公司所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能与企业各类信息系统进行ICT 融合,实现通信嵌入业务流程,为政府、军队等各类政企提供以融合视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通信应用。受疫情影响,地方基层、乡镇等地由于交通不便利性,视频会议渗透率提升,目前公司在此领域竞争对手较少,且与移动达成深度合作关系,未来有望快速成长。此次股份收购中,卖方承诺2020-2022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7亿元,否则卖方将进行业绩补偿。智慧科技2017-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978.54/ 5319.95/6593.87万元,分别同增91.71%/33.72%/23.95%,三年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9亿元,此次承诺未来三年净利润约为2017-2019的1.7倍,公司业务发展可期。 数通及无线业务稳步扩张,“瘦客户机+桌面云”前景可期:数通业务方面,云厂商数据中心架构中SDN 及NFV 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白牌交换机需求,公司以太网交换机市占率位列中国第三,且已在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得到规模应用,并接连在高端市场得到突破,例如2019年12月,公司以70%、30%份额中标中国移动高端三层交换机一档及二档。无线产品方面,公司市占率领先,锐捷网络在Wi-Fi 6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40.66%,同时企业级WLAN 市场占有率维持第二。此外,公司深度参与鲲鹏生态,“瘦客户机+桌面云”前景可期:我国瘦客机市场呈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出货量同增17.8%。公司瘦客户机销量在中国及亚太市场位列第一,升腾作为国内领先的“瘦客户机+桌面云”服务商,紧抓云教育、云办公等市场机遇,并持续推出基于龙芯、兆芯等国产化芯片的云桌面解决方案。2019年,公司率先发布首个全国产化桌面云解决方案,并携手华为,成为鲲鹏生态的深度参与者。 新基建推动云计算赛道整体向好,下游行业需求刚性提升:在云计算成为新基建重点的背景下,银行、金融等行业上云需求提升确定性强。在银行方面,公司智能终端产品全面入围五大行、邮政等,在金融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云支付方面,公司产品跨界数字零售领域,在银联、商业银行等项目广泛落地;在教育行业,公司的高校桌面云解决方案、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不断创新升级,锐捷云桌面服务于全国500多所高校,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鉴于疫情等外部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偏短期,长期将全面受益于云计算时代机遇,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分别为:105.43/123.70/145.3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7.77/9.67/11.2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33/1.66/1.92元,对应现价PE 分别为23倍、18倍、1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继续扩大导致生产交付受到影响,中美贸易争端带来业绩影响,细分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影响等。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7-06 5.74 -- -- 6.70 16.72%
7.62 32.75%
详细
事件:2020年7月3日,公司发布关于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告,显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议案》,决定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10,260万元收购深圳研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研控自动化)18%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研控自动化73%的股权。 进一步收购研控自动化18%少数股东权益,巩固工业控制领域优势:公司自2016年3月31日收购研控自动化55%股权后,将再次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 10,260万元收购研控自动化18%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总计拥有73%股权,此次收购减少了少数股权对公司利润摊薄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加速公司向工业控制方向发展的进程,提升公司管理效率。深圳研控自动化是运动控制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研制"步进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驱动器、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卡"四大系列产品近百个品种,其研制的各类运动控 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医疗设备、机器人、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收购后借力研控自动化在运动控制领域的技术及品牌影响力,公司得以将智能控制上的优势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研控自动化顺利完成2016-2017业绩承诺,2019年实现营收1.76亿元及净利润0.22亿元,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研控自动化在国内步进系统细分市场持续领先,2017年位列第三,市占率达15.24%,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助力公司运用研控自动化在运动控制上的优势,强化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 持续增强研发投入奠定技术优势,公司智能化及网联化业务长期向好:公司2019年研发投入达3.34亿元,同增33.2%,占归母净资产13.32%,占营收8.16%;研发人员数量增长29.57%至1218人,占比提升至20.77%,以移动机器人技术团队为代表的创新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研发工程师数量大幅增长。公司近年来大力推动研发,产品日趋物联化、智能化、模组化,附加值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长期趋势,据智研咨询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5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8.2%,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享较高市场份额。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智控的专业化发展领域已有20多年经验的积累,拥有大量优质客户储备,技术方面已逐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智能物联升级,并推出一站式智能电器解决方案“T-SMART”,后又推出面向十大场景的智能电器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场景和产品种类的覆盖,随着公司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奠定技术优势,我们长期看好公司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拟定增10.5亿加速锂电池及高效电机,把握5G 等新兴市场机遇:公司于2020年4月29日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10.5亿元用于拓邦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锂电池和高效电机产品,将新增1.3GWh 锂电池的产能和 860万台高效电机的产能。此次定增将助力公司把握锂电池及高效电机市场机遇。锂电池方面,2020年我国5G 基站将进入建设大年,5G 基站功率的大幅提升对配套储能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配套磷酸铁锂电池已大势所趋,且原油通信基站在升级改造中也将对磷酸铁锂电池产生大批量需求,据GGII 预测,到 2022年底,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总需求量将达到 22GWh,公司此次定增扩大锂电池产能有望赢得发展契机。高效电机方面,随着微电机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高效电机加速取代传统电机,我国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大幅扩大,2018年达到2073亿元,同增10.73%,其中无刷电机由于具备较高可靠性以及较低噪音拥有良好市场,预计2018-2023年CAGR 将达到20%。公司高效电机产品主要为微特电机,包括直流无刷电机和空心杯电机等,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定增将助力公司紧抓产业机遇。 投资建议:综上,公司作为智控龙头持续投入研发巩固综合竞争力,此次进一步收购研控自动化18%股权将巩固其工业控制领域优势,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49.16/59.70/72.3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3.29/4.00/4.87亿元,对应现价PE 分别为:18X/15X/12X,上调至“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中美贸易战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疫情加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海能达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6-18 7.45 -- -- 10.58 42.01%
10.58 42.01%
详细
投资建议:鉴于新基建部署加速专网通信发展、卫星通信未来五年蓝海广阔公司技术领先,叠加公司在一季度外部环境严峻下业绩仍逆势扭亏为盈,精细化运营稳健提升资产质量且研发成果不断释放,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76.20/89.76/100.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4.25/5.84/7.02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33X/24X/20X,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诉讼风险;中美贸易战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疫情加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