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杜向阳

西南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码:S1250520030002,曾就职于兴业证券...>>

20日
短线
4.55%
(第264名)
60日
中线
19.32%
(第62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首药控股 医药生物 2023-05-08 59.96 69.18 32.76% 66.84 11.47%
66.84 11.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0.02亿元归母净利润-1.7亿元(-19.9%)。2023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7.1%)。 SY3505有望成为首款国产三代ALK抑制剂,Ⅰ/Ⅱ期研究结果将于2023ASCO发表。SY-3505于2022年7月进入临床Ⅱ期研究,并于2023年3月收到CDE附条件批准上市资格的反馈意见,明确了后续关键性临床试验和注册上市方向SY-3505临床Ⅰ/Ⅱ期研究摘要将于2023年ASCO会议发表。 SY5007有望成为首款国产选择性RET抑制剂,关键性Ⅱ期临床于2023年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023年1月,CDE同意SY-5007针对RET阳性NSCLC患者未来采用Ⅱ期单臂临床试验申请附条件上市。截止2023年2月3日,SY-5007临床Ⅰ期研究共计入组受试者60例,患者包括RET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和其它实体肿瘤。SY-5007临床Ⅰ期研究摘要将于2023年ASCO会议发表。SY-5007关键Ⅱ期临床于2023年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二代ALKSY-707已就药学研究与CDE展开了Pre-NDA沟通交流。SY-707用于克唑替尼耐药NSCLC患者二线用药的关键Ⅱ期临床于2022年8月完成入组(ALK阳性初治患者一线用药的Ⅲ期试验已于2021年底完成入组),公司已就药学研究部分与CDE展开了Pre-NDA的沟通交流。另外,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Ⅰb/Ⅱ期临床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 丰富在研管线彰显优异自主研发能力,多款新药跻身国产第一梯队。公司已获国家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7个,其中1个新药申报上市,进入关键Ⅱ/Ⅲ期临床3个,进入Ⅱ期临床3个,进入Ⅰ期临床10个。不仅包含热门成熟靶点,如ALK抑制剂、BTK抑制剂,也包含新星靶点,如“不限癌种”靶点FGFR4抑制剂SY-4798,泛肿瘤靶点WEE1抑制剂SY-483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02、12.3亿元。考虑首药控股早研实力强劲,临床能力不断提升,首款新药SY-707提交上市申请在即,SY-3505和SY-5007蓄势待发,公司管线估值约为102.9亿元,对应目标价69.1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或审评审批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同庆楼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5-05 35.93 42.10 51.99% 36.98 2.72%
37.65 4.79%
详细
事件:同庆楼发布 ] 2023年一季报,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4亿元,同比增长 27.3%;归母净利润 7229万元,同比增长 217%。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16.7亿元,同比增长 3.9%;归母净利润 9360万元,同比下降 35%。 餐饮业务为收入核心,食品新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公司餐饮业务营收达 14.8亿元,同比增长 22.7%,占 88.7%;其他业务营收为 1亿元,同比下降 34.5%,占 5.7%;食品业务为 9394万元,同比增长 521.7%,占比达到 5.6%。公司深耕大型宴席和标准化连锁餐饮,餐饮业务夯实基本盘。疫情期间,公司增设食品部门,通过线上商城等渠道打造数字化零售业务,凭借各门店多年来所聚集的私域流量,食品业务快速增长,2021年初创当年即实现收入 1511.3万元,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安徽营收占据主导,省内省外共同发力。分地区看,2022年安徽省内/安徽省外/其他地区实现营收 9.8/5.0/1.9亿元,分别同比+10.6%/-10.7%/+17.7%。公司深耕安徽本土,同时不断开拓省外市场,省外收入主要来源于太湖区域和南京。 公司自建中央厨房供应链,周边地区口味较为相近,有望逐渐扩大长三角地带布局。从盈利水平看,省内市场门店毛利率高于省外市场,省内仍贡献主要利润,2022年省内、省外毛利率分别为 15.9%和 6.4%。 成本明显改善,费用率趋于稳定。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9%/7.0%/1.6%/0.1%,分别同比+0.7/+0.5/+0.4/+0pp;2023Q1销售 / 管 理 / 财 务 /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3%/6.4%/1.3%/0.1% , 分 别 同 比+1.2/-0.3/-0.3/+0pp。其中销售费用上升系公司开拓市场增加销售人员薪酬,管理费用上升主因停业阶段人工、房租、摊销等刚性成本影响。 门店扩张驱动主业增长,多业务协同蓄力复苏。1、改造+新开店助餐饮宴会主业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新开门店 2家,改造老店 7家,扩建 1家大型餐饮店,直营店数量达到 84家。2023Q1,公司拥有同庆楼酒楼 41家,婚礼会馆 7家,富茂酒店 3家,新餐饮店 35家(含大肉包店 20家)。2、酒店业务步入正轨。 滨湖、瑶海门店均于 2021年开业,2022年合计贡献 0.21亿元净利润,肥北门店于 2023年初试营业。公司凭借宴会与酒店业务之间的协同将富茂酒店业态快速发展壮大,2023年计划新开 2-4家酒店,发展委托经营管理项目 1-3家,聚焦长三角、挺进大湾区。3、食品业务深耕渠道和产品力。2022年,大厨菜系列已有 41个 SKU。渠道聚焦 C 端市场,在夯实安徽市场的同时,全面进入江苏、武汉市场,并在南京、武汉建立分仓,已开设同庆楼食品商超店 107家。 目前公司正在签约入驻其他品牌超市,并大力发展全国性经销商、社区门店,以及自建多个直播间进行线上运营,同时重点打造数字化客户系统,以实现餐饮、宾馆、食品各业务板块客户资源共享。此外,公司积极筹建 3大食品工厂及配套物流配送基地,不断强化供应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餐饮宴会行业的稀缺老字号品牌,短期婚礼宴会刚需集中释放带动业绩修复,中长期预制菜等食品新业务打开增长空间,发展进入快车道。故给予公司 2023年 37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42.1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出行恢复或不及预期;新店拓展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楚天科技 医药生物 2023-05-04 15.61 -- -- 16.03 1.97%
15.92 1.9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实现收入 64.5 亿元(+22.5%),归母净利润5.7 亿元(+0.2%),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元(+4.6%);2023Q1 实现收入15.5 亿元(+13.5%),归母净利润1.3 亿元(+3.9%),扣非归母净利润1.4 亿元(+3.7%)。 2022 年公司费用率有所降低。分板块来看,2022 年公司无菌制剂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收入18.9 亿元(+48.6%),检测包装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收入17.8 亿元(+10.6%),生物工程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收入6.6 亿元(+171.3%),固体制剂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收入4.7 亿元(-12.6%),制药用水装备及工程系统集成实现收入8.5亿元(+39%)。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36.1%,同比-3.6pp,2023Q1毛利率为34.7%,同比-1.3pp。预计主要系宏观事件冲击上游供应链,导致生产成本提升,以及疫苗设备红利后,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回归所致。公司积极开展工作稳定供应链,预计未来毛利率有望保持稳定。费用率方面,2022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9%、6.2%、8.4%,分别同比-0.8pp、-0.5pp、-0.5pp。公司积极推动经营降本增效,费用率有所下降。 新产品品类持续扩充。2022 年公司推出多款新产品。其中连续式BFS 于2022年5 月下线生产,实现了国内在该产品领域的率先突破。一次性反应系统、填料耗材等推出市场。同时公司在复杂制剂领域多点开花,多款产品研制成功推向市场。吸入剂、植入透皮剂、核药等三款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7.4亿元、8.7亿元、9.9亿元,对应动态PE 分别为12 倍、10 倍、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需求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5-01 118.75 -- -- 121.52 2.33%
121.52 2.33%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下降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下降21.7%。 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人力成本增加和新机构的期初亏损导致利润明显下滑。2022年Q1-Q3收入增速放缓,2022年Q4收入大幅下滑,其中12月受疫情影响最严重,门诊量同比下滑约23%。利润方面,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下降22%。除疫情因素外,公司增加医生人员储备,全年增加人力成本约1亿余元,加之大量新增机构尚未实现盈亏平衡,利润端出现负增长。随着公司新设机构逐步成熟,预计利润率会持续提升。 蒲公英医院快速成长,利润率水平环比提升。蒲公英医院累计开业36家,其中2022年新开业17家,逆势扩张。2022年蒲公英分院贡献收入约4亿元,同比增长96.5%,占总收入比约14.9%。利润方面,由于新增17家医院目前正处于培育期,生产力尚未充分释放,其中只有实现3家盈利;2021年以前开业的19家医院中已有14家处于盈利状态,预计随着疫情消散和医院品牌的建立,利润端持续放量。 疫情政策双重压制需求终将释放,逆势扩张蓄力来年可期。分业务条线看,2022年种植业务受种植牙集采政策影响,出现需求压制,待政策落地后预计将存在放量空间;此外,公司在2022年增加约1000人左右的人员储备,并在疫情散发的情况下,仍在加紧布局蒲公英医院下沉,随着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需求释放,2022年布局的供给端产能充足,2023年业绩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亿元、10.7亿元和13.5亿元,EPS分别为2.54元、3.33元、4.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倍、36倍、28倍。根据行业平均估值,考虑到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程度与眼科医疗服务的差异性,给予公司2023年70倍PE,对应市值574亿元,对应目标价17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海创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5-01 74.25 -- -- 78.77 6.09%
78.77 6.0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0.02亿元,归母净利润-3亿元(+1.5%)。2023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13.3%)。 德恩鲁胺NDA获受理,有望成为国内获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二线治疗的首款药物。德恩鲁胺III期临床于2022年6月经IDMC评估达到主要终点,数据入选2023年ASCO,上市申请于2023年3月获CDE受理。德恩鲁胺是拟用于经醋酸阿比特龙或多西他赛治疗失败,不可耐受或不适合多西他赛治疗的mCRPC患者的1类新药,也是第一个申请新药上市的针对该类治疗人群的创新药,有望于2024年初获批上市。另外,其用于治疗一线mCRPC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正在入组中。 URAT1抑制剂和ARPROTAC产品研发加速推进。HP501中国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IND于2023年1月获NMPA受理。HP518临床Ia剂量爬坡研究在澳大利亚于2022年1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目前已完成多个剂量组的爬坡Ia期临床研究。HP518在美国递交的剂量扩展Ib研究申请于2023年1月获得FDA批。HP518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口服ARPROTAC在研药物,HP518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前列腺癌症的药物。 PROTAC等技术平台奠定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多款临床阶段产品值得期待。公司在研管线已有10项产品,9项为公司自研新药。疾病领域以肿瘤、代谢疾病为主,肿瘤管线主要有HC-1119、HP558、HP518等8个品种,涵盖AR、SHP2、CBP/p300、BET、FAK等多个靶点;代谢疾病领域主要包括HP501、HP515等。多款临床阶段产品值得期待,比如HP501是潜在更安全有效的抗高尿酸血症/痛风URAT1抑制剂,HP518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治疗耐药前列腺癌的口服PROTAC分子。HP530S片拟用于实体瘤的IND于2023年2月获NMPA受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02、1.6、3.8亿元。考虑海创药业研发实力强劲,氘代和PROTAC技术平台实力出众,首款创新药德恩鲁胺NDA已获受理,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或审评审批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5-01 35.59 44.28 49.65% 40.65 13.52%
40.41 13.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8.7亿元(+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亿元(-31.4%),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9亿元(-22%)。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7亿元(+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3亿元(-44.7%),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2亿元(+229.9%)。 “苏灵”医保续约解除支付限制,2023Q1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30%。“苏灵”医保降价后,2022年因手术病人减少,以价换量目标受到影响。2023年 Q1,随着“苏灵”医保谈判成功续约,且解除了医保支付限制,2023年 3月 1日执行新的医保支付政策,使“苏灵”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 2023年 1月国内手术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苏灵”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30.5%。 KC1036单药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ORR达 29.6%,DCR 达 85.2%,显著高于化疗单药的历史对照值。截至 2022年 12月,共入组32例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既往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受试者占 50%。在有效性方面,在可疗效评估的 27例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中,有 8例最佳疗效为 PR,有 15例为 SD,ORR为 29.6%,DCR 为 85.2%,显著高于化疗单药的历史对照值。其中,有 74.1%受试者的靶病灶缩小,最长治疗周期已超过 9个月。安全性方面,KC1036在晚期实体肿瘤受试者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依从性高。绝大多数 TRAE 为 1~2级,少见 3级 TRAE,发生率最高的 3级 TRAE 为高血压(8.5%)。此外,也已陆续开展胸腺癌和肺腺癌的Ⅱ期临床。 多措并举完善创新体系布局,在研管线推进顺利。公司研发管线推进顺利,KC1036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已纳入超过 100多例晚期实体肿瘤受试者;中药创新药金草片已进入 III 期临床;重组人凝血七因子(FVIIa)KC-B173正在进行非临床研究;CX1003项目 I 期临床正常推进;CX1026处于临床前阶段;宠物药临床试验也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亿元、1.5亿元和 1.8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5X/38X/33X。随着公司苏灵、密盖息等现有业务恢复性快速增长,多措并举完善创新体系布局,KC1036已展现优异临床疗效,给予 2023年 5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44.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药品价格下行风险、新药研发风险。
重药控股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5-01 7.62 -- -- 8.33 8.32%
8.25 8.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 678.3亿元(+8.5%);实现归母净利润 9.5亿元(-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8.8亿元(+5.2%)。2023Q1公司实现收入 196.2亿元(+23.6%);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4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亿元(+149.1%)。 受疫情及带量采购影响,22年业绩增速放缓,23Q1业绩恢复性增长,期间费用可控。 2022年单季度业绩拆分来看,2022年 Q1/Q2/Q3/Q4分别实现收入158.8/168/178.6/173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9.8%/7.3%/10.9%/6.1%;2022年 Q1/Q2/Q3/Q4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9/3.8/1.7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40.7%/-19.3%/55.4%/-46.8%。从费用端来看,2022年销售费率 3%(-0.2pp); 管理费率 1.9%(+0.1pp);财务费率 1.6%(-0.1pp)。2022年毛利率为 8.6%(-0.6pp);净利率为 1.7%(-0.4pp)。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影响,随着业务结构优化,毛利率有望改善。 立足西南,加速全国网络布局,多区域市占率领先。2022年公司医药批发业务实现收入 650.1亿元(+8.2%),占总收入的 95.9%。截至 2022年末,公司商业网络已覆盖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全级次分子公司 200余家。“内生增长+外延并购”推进全国销售网络稳步扩张,在全国多区域市占率领先,其中四川、陕西、重庆等地区销售规模超 60亿元,贵州地区销售规模超 50亿元,湖北、河南等地区销售规模超 30亿元。重庆市“大本营”已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医疗机构 95%以上的覆盖,重庆市市占率高达 60%保持龙头地位。十四五规划提出“三百城”的战略目标:除了完成空白省会布局以外,在全国 300余个地级市完成新设或并购企业的目标。 优化业务结构,打造发展引擎。1)积极推进高毛器械业务。2022年公司器械收入 95.1亿元(+25.8%),占公司总收入的 14%。2022年公司在四川、辽宁、陕西、广州共推进 8个 SPD 项目,拥有 110余家公司开展器械类业务。未来公司将牢抓骨科、辅助生殖、消毒供应等细分市场,搭建器械细分市场平台,积极推动 SPD项目,扩大细分市场份额。2)深化中药流通业务,产业链上游延伸。2022年公司中药板块收入 8.8亿元(+27.4%),占公司总收入的 1.3%。其中中药饮片销售 6.3亿元,占中药收入的 72%。公司下属约 130家公司拥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经营资质,开展中药合作种植、销售、智能化代煎中心、智慧中心药房、共建中药科室。此外拥有 1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2023年投产),以及 1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试生产阶段,产能 5000吨/年)。 国企改革深化,经营考核指标有望进一步细化。紧紧围绕“一千两双三百城、三化四能五路军”的总战略指导思想,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发展新优势,构建发展新格局,激活企业增长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2亿元、13亿元、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7.4%/16%/15.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企业不达预期、融资成本升高、集采降价、回款不及预期等风险。
爱博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5-01 219.45 -- -- 228.36 4.06%
228.36 4.06%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5.8亿元,同比+33.8%,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35.8%,扣非后约2.1亿元,同比+38.8%。 角膜塑形镜持续放量,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公司境内销售网络已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超过5,000家医院及视光中心;境外覆盖欧洲、亚洲和澳洲等地区30余个国家。“普诺明”等系列人工晶状体业务实现销量80.6万片,同比+14.9%;实现收入3.5亿,占总收入60.8%,同比+15.8%。“普诺瞳”角膜塑形镜业务实现销量32.6万片,同比+51.5%;实现收入1.7亿,占总收入30%,同比62.1%。在维持核心产品人工晶状体和角膜塑形镜业务增长的同时,2022年公司大力推进离焦镜、硬镜护理产品和彩瞳等新业务的市场开拓工作,其他手术产品、视光产品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248.7%。 成本费用管控能力优化,利润端增长超收入端。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因公司加强管理及宏观环境变化等原因,控制较好,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2022年利润总额达到2.6亿元,同比+40.6%;毛利率为84.75%,同比+0.46pp;净利率为39.21%,同比+0.47pp。 新产能投产贡献产能增量,注重研发公司未来可期。2022年公司山东蓬莱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正在加快多条产线部署,目前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将缓解产能不足压力、释放产能增量。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2年研发投入0.8亿元,占营业收入14.2%,同比+23.7%。公司2022年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等多款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新增32个专利及软著,积极发挥五大技术平台和研发体系的协同性攻坚克难,持续研发新产品为下年大规模销售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7亿元和6.3亿元,EPS分别为3.32、4.46元、6.0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5倍、48倍、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阿拉丁 基础化工业 2023-05-01 23.99 -- -- 35.00 3.34%
24.79 3.3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3.8亿元,同比增长 3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0.9亿元,同比增长 3.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9亿元,同比增长 0.1%。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9亿元,同比下滑 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0.2亿元,同比下滑 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亿元,同比下滑 38.9%。 22年业绩快速增长,23Q1受疫情以及高基数影响有所承压。分季度来看,公司 2022Q1/Q2/Q3/Q4单 季 度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0.9/0.9/0.9/1.12亿 元(+46.7%/+26.4%/+31.1%/+24.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0.2/0.15/0.3亿元(+54.8%/-9.5%/-16.3%/-10.2%)。公司利润端增速低于收入端主要系新增销售人员以及加大研发投入所致。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 2022年毛利率为 58.7%(-3.6pp),主要系公司新产品推广以及经销商优惠政策调整所致,销售费用率为 8.4%(+1.5pp),管理费用率为 13.9%(-0.8pp),基本保持稳定。净利率为24.4%(-6.6pp),研发费用率为 10.3%(+2.4pp),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23Q1业绩有所承压主要系 23年 1月受疫情尾声影响,以及 22Q1公司存在新冠相关业务收入导致高基数所致。 生命科学板块快速增长,自研品类逐渐提升。分产品板块来看,公司高端化学/生 命 科 学 / 分 析 色 谱 / 材 料 科 学 / 实 验 耗 材 板 块 实 现 收 入 分 别 为1.8/1.1/0.5/0.2/0.07亿元(+23.3%/+61.1%/+26.6%/+20.3%/-1.1%),其中生命科学板块增速显著,后续公司预计将持续投入生命科学板块研发力度,展望后市,预计公司在新品种不断推出以及品牌优势的逐渐积累下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06元、1.43元及 1.93元。长期看,公司作为国内科研试剂领先企业,产品品类及 SKU持续扩充,品牌力不断兑现业绩,国内市场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国外市场亟待开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低于预期、产品降价等风险。
太极集团 医药生物 2023-04-28 43.27 -- -- 67.42 55.81%
68.44 58.17%
详细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5亿元(+15.7%),归母净利润3.5亿元(+991.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227.6%),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18亿元(+227.6%),业绩复合预期。 收入端:2023年收入制定更高增长目标。1)工业:全年工业实现收入87.9亿元(+14.2%),其中中药收入51亿元(+22%),化药收入36.8亿元(+14.2%),主要大品种超预期增长,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收入15.67亿元(+70%),急支糖浆口服液5.26亿元(+89%),通天口服液2.88亿元(+53%),鼻窦炎口服液2.14亿元(+67%)。2)商业:收入80亿元(+9.7%),其中分销收入65.8亿元(+9.8%),零售收入14.3亿元(+9.3%)。随着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逐步发展,虫草逐步贡献业绩增量,预计2023年商业板块将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力争营业收入同比实现20%增长,其中工业增长30%,商业营收同比增长20%。 利润端:工业端毛利提升显著。2022年主要大品种提价带来毛利率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45.4%(+2.9pp),工业毛利率63.6%(+6.6pp),受益于大品种提价。主力品种及二线培育品种太罗、补肾益寿胶囊、还少丹等品种预计2023年仍然具有较大毛利提升潜力。低毛利、负毛利品种在2022年完成提质增效任务,2023年盈利品种持续贡献业绩增量。此外,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大约亏损1693万元,主要系持有股票市值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亿元影响。 费用端:加强费用管控,研发费用加大投放。2022年研发费用率0.8%,研发费用1.1亿元,新增研发立项20项,GLP-1激动剂SPTJS22001立项并加速推进,生物药有望实现零的突破。在研品种芪灯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附条件批准上市”临床试验已完成部分病例入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中药丹七通脉片完成Ⅱb期研究总结报告及专家咨询论证;预计2023年将新增投入1亿元。2022年管理费用在人员调整和部门精简下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6%(-1.5pp),财务费用率1.3%(-0.5pp)。展望2023年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绝对值不增长,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销售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长,预计销售费用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国药入主太极带来经营业绩快速改善,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亿元,8.9亿元,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倍、27倍和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处置土地资产不及预期等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4-28 23.51 -- -- 25.26 5.87%
24.89 5.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0.5%),归母净利润22亿元(+28.1%),扣非归母净利润21.4亿元(+15.5%)。 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4.4%),归母净利润6亿元(+9.5%),扣非归母净利润5.6亿元(+2.8%)常规业务稳健增长。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Q4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5.5/27.8/24.3/28.5亿元(-7.3%/-26.2%/+14.9%/+40.6%),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7.2/5.4/3.9亿元(-24.9%/-27.7%/+177.5%/+294.6%)。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62.5%(+1.5pp),销售费用率为19.2%(-0.6pp),管理费用率为7%(-0.02pp),基本保持稳定。净利率为21.2%(+4.5pp),研发费用率为9%(+0.5pp)。23Q1收入端主要系上年同期相关应急检测试剂销售收入基数高,而23年一月常规业务医院端销售收入下降所致。剔除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汇兑损失后,扣非净利润为6.5亿元(+15.6%)。 布局消费医疗,创新器械产品为增长驱动力。分业务看,器械板块收入58.8亿元(-4.7%),剔除应急产品收入贡献,常规器械收入增长35.6%,传统金属药物支架收入占冠脉业务比重持续下降,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快速增长(+43.6%)。药品板块收入34.4亿元(+5.5%),其中制剂(仿制药)收入29.9亿元(+6.1%),原料药收入4.5亿元(-+2.1%)。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块收入12.9亿元(+4.9%),剔除相关应急产品贡献后,常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7%。 公司在消费医疗开展战略布局,在皮肤科、眼科、齿科均已有产品面世,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创新产品管线丰厚,股权激励彰显信心。2022公司研发投入12.8亿元,占营收比重12.1%,主要用于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目前公司创新产品矩阵日益完善,未来四年有望上市重磅产品26项,随着创新产品兑现,公司抵御集采风险的能力更强,叠加公司“创新、服务、国家化,融合、增效、稳发展”的战略方向,公司有望向心血管全产业链龙头迈进。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5.1、29.9、34.2亿元,EPS分别为1.34、1.59、1.82元,对应PE分别为18、15、13倍。公司创新器械占比持续提升,战略转型效果逐步显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创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的影响。
伟思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4-27 68.03 95.60 107.65% 82.80 20.56%
82.01 20.5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 3.2亿元(-25.2%),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47.2%),实现扣非归母 0.8亿元(-4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9亿元(-45.2%)。同日,公司公布 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收入 9554万元(+76.9%),实现归母净利润 3008万元(+76.9%),实现扣非归母 2647万元(+190.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115万元。22年业绩因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断反复短期承压,主要系需求延后,市场销售推广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延迟或取消,以及团队调整所致。23年 Q1业绩复苏明显。 22年业绩短暂承压,23年 Q1需求复苏明显。 公司 2022年受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较大,但总体克服影响。分季度看,22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54/0.8/0.8/1.1亿元(-32.5%/-28.1%/-26.3%/-17.1%),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较为明显,第四季度有所回暖。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17/0.21/0.24/0.32亿元(-45.6%/-43.9%/-37.7%/-54.9%)。从盈利能力看,22年全年毛利率 72.5%(-2.3pp),四费率 48.1%(+10pp),主要系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员工薪酬增加以及股权激励费用摊销所致。此外,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也扩大了研发费用的降幅。财务费用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所致。23Q1单季度收入为 9554万元(+76.6%),复苏明显趋势向好。磁刺激板块未来预计将快速增长,基石业务(精神,康复,盆底)未来预计将维持高景气度。 此外,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发布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调动员工积极性,彰显公司对业绩未来增长的信心。 磁刺激类产品 23年有望提速,新品有望贡献新增长动能。分业务看,22年磁刺激产品收入 1.4亿元(-19.5%),其中盆底磁刺激仪经多年“磁电联合”培育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全年因疫情影响销售,预计 23年有望提速;电刺激产品收入 5893万元(-54%),耗材和配件收入 5829万元(-2.3%);电生理类收入4958万元(-16.5%);激光射频类收入 648万元,皮秒激光、射频等项目亦在有序推进过程中,已陆续完成设计开发和型式检测,进入产品注册阶段。此外,公司加大创新,在研重磅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其中 X-walk100康复减重步行训练车、 X-walk200/300下肢步行外骨骼辅助训练装置已于 2022年启动上市销售,X-walk400已经进入注册阶段。X-locom100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已于 2022年上半年顺利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X-locom200床边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已于 2022年下半年顺利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完成小批试产;X-Locom300上肢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已经进入注册阶段尾期,正在筹备上市。除康复机器人外,公司医美业务三块能量源矩阵产品丰富,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多应用场景。竞争格局良好,未来将主打进口替代逻辑。 新型康复器械龙头,疫情后有望复苏。公司为电刺激、磁刺激、电生理等康复器械创新龙头,拥有技术、产品、渠道、品牌、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优势,有望持续受益于康复行业政策红利。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公司将迎来电刺激的企稳、磁刺激的高增长以及新品的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1.7、2.3、2.8亿元,EPS为 2.54、3.37、4.02元,对应 PE 为 30、23、19倍。给予 2023年 38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96.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金域医学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4-27 79.02 -- -- 83.50 3.09%
81.46 3.0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54.8亿元(+29.6%);实现归母净利润27.5 亿元(+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1亿元(+23.6%)。2023Q1 公司实现收入21.2亿元(-50.2%);实现归母净利润1.5 亿元(-8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 亿元(-83.2%)。2023Q1 公司实现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19.9 亿元(+19.5%)。 持续提质增效,推动运营效率提升。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43.1%(-4.2pp),净利率为18.4%(-1.4pp),主要由于新冠检测价格下降所致。2022 年公司销售费率为9.8%(-2.3pp);管理费率10.5%(-1.3pp);财务费率-0.1%(-0.2pp);研发费率4.1%(-0.3pp)。费用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一方面因为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由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控能力,运营效率不断提升所致。未来公司进一步谋划产能中心布局,抓好精益生产,严抓实验室成本管控。 产品创新深化,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拥有检验技术79 类,2022 年新开发项目超过600 项,在推动产品持续升级迭代的同时,对外提供服务项目总数超过3600 项。强化三级医院客户需求响应,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进“疾病线-学科-实验室”三位一体实现价值共创。三级医院合作家数增加,三级医院客户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38.4%(常规业务)(+2.5pp),高端平台业务占比提升至52.1%(+1.6pp),感染、神免、血液三个疾病线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深化数字化转型,深挖一线重要创新场景。公司深入推进三大方向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重点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在业务数字化建设方面,以血液病、感染等重点疾病线以及相关技术平台为抓手开展数字化项目研发,推进“三大价值链,六大端到端场景”建设。在数字化业务建设方面,病理领域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创新加速推进。在技术与数据基础方面,公司全面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IT 基础环境,保障安全合规运营,同时推动PaaS 中台建设,发布集团数据管理规范,强化数字化转型技术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 亿元、15 亿元、18.3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56%/24%/21.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康泰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26 30.88 -- -- 30.72 -0.52%
30.72 -0.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31.6亿元,同比下滑 1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5亿元,同比下滑 14.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2.1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9亿元,同比下滑23.6%。 常规疫苗增速亮眼,新冠疫苗高基数影响表观增速。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Q4单 季 度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8.7/9.6/7.4/5.9亿 元(+214.6%/+23.4%/-44%/-53.5%),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1.5/0.8/-3.4亿元(+987.7%/-149%/-88%/-247.9%)。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系新冠灭活疫苗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及Ⅲ期临床支出费用化所致。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 2022年毛利率为 84.2%(+11pp),销售费用率为 34.4%(+18.6pp),主要系新冠疫苗销量下滑所致,管理费用率为 7.3%(+0.4pp),基本保持稳定。净利率为-4.2%,主要系新冠资产减值以及研发费用化处理所致,研发费用率为25.4%(+15.7pp),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主营产品均实现较高增长。2022年公司常规疫苗(不含新冠疫苗)实现销售收入 29.5亿元,同比增长 85.4%。其中,主要产品四联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54.2%,乙肝疫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26.3%,公司新产品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逐步放量。2023年第一季度常规疫苗(不含新冠疫苗)实现销售收入 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 未来 2-3年产品获批阶梯性增长,贡献公司长期业绩增量。公司目前共有在研项目 30多个,已有 13项进入注册程序。预计未来两年有 4-5个新品种获批。 其中冻干二倍体狂苗作为行业金标准已经收到现场核查通知书,冻干水痘疫苗已于 22年 3月完成Ⅰ、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结果显示公司疫苗对 1~55岁健康水痘易感人群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此外,MCV4、IPV 等疫苗均进入或完成临床Ⅲ期阶段,重组 EV71疫苗已经完成Ⅱ期临床,目前正准备转做四价手足口病疫苗,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等均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产品管线立足创新,着重解决现存未满足需求,长期发展动力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0.96元、1.39元及 1.69元。长期看,新产品 13价肺炎疫苗、人二倍体狂苗获批上市 2023年有望加速放量,作为国内创新疫苗企业龙头,公司在研管线丰富,未来 2-4年将有多个品种获批,长期增长确定性较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低于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3-04-26 48.37 -- -- 90.00 23.44%
59.71 23.44%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32.3亿元,同比+5.51%,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12.5%,扣非后约5.4亿元,同比+13.3%。 省内外积极扩张,布局均衡且具备区位优势。公司立足于厦门眼科中心国内领先的诊疗实力和丰富的医院运营和管理经验,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相结合,以连锁运营的模式向其体系内的其他医院输出统一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成熟的医院运营模式。目前公司在福建省内各地级市医院布局已完成,在本部所在地厦门深度布局视光中心,叠加省内多年塑造的良好品牌力以及名医资源,省内基本盘稳固;公司积极向省外扩张,现共覆盖17个省及46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区。公司已在国内开设眼科医院57家,视光中心23家,并将持续布局眼科医院与视光中心。2022年华东地区收入达23.7亿元,占总收入73.2%;西南地区收入达2.8亿元,占比8.6%。 基础眼科业务略有下滑,消费眼科业务持续放量。公司收入增长点转向消费眼科,更多依靠消费眼科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022年屈光业务收入10.7亿元,占比33.19%,同比+12.1%;视光服务业务收入4亿元,占比12.3%,同比+9.9%;综合眼病业务收入9.1亿元,占比28.1%,同比-2.43%;白内障业务收入7.5亿元,占比23.2%,同比-0.69%。 成本费用管控进一步优化,持续打造厦门眼科中心学术高地。公司成本费用管控持续向好,医疗行业板块直接材料成本同比-3.03%,营业成本同比-0.86%,毛利率同比+2.6%。公司加大投入研发,2022年研发投入0.5亿元,同比+95.5%。 2022年新增专利等25个,以厦门眼科中心为技术中心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亿元、8.9亿元和11.2亿元,EPS 分别为1.23元、1.59元、2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60、46、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收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新冠疫情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