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升科技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6-30
|
3.70
|
--
|
--
|
5.93
|
60.27% |
-- |
5.93
|
60.27% |
-- |
详细
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69%。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14.76亿元,同比下降 10.87%, 主要系子公司悠远环境自 2023年 11月起不再并表所致, 若剔除该影响,同口径营收同比增长 12.90%。 实现归母净利润9075万元,同比增长 137.99%;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 3.24亿元,同比下降 4.59%,实现归母净利润 3356万元,同比增长 3.69%。 新产品拓展贡献增量, 冰箱新国标有望带动 VIP 板需求。 1) 2024年公司高效节能材料销量同比+18.38%, 实现营收 7.76亿元, 占比 52.57%,同比+19.11%,主要受益于公司积极开拓绿色建筑应用领域及家电市场需求增长; 2) 干净空气材料实现营收 5.37亿元,占比 36.39%,同比-2.17%,推断主要系玻纤过滤材料营收减少, PTFE 滤料增速较快; 3) 无尘空调实现营收 1.28亿元,占比 8.67%, 剔除悠远环境出表影响,同口径增长 39.67%。 2025Q1营收承压主要系干净空气材料营收同比下降11.5%,高效节能材料营收同比下降 5.1%,但 PTFE 滤材、 AGM 隔板同比增速较快,无尘空调保持增长态势, 同比增长 34.39%。 我国家用冰箱能耗新国标已于 2025年 5月发布,将于 2026年 6月执行, 能效等级要求大幅提升,有望带动公司 VIP 板需求。 1. 公司 2025Q1毛利率改善,期间费用率增压降盈利增幅。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21.96%,同比+0.04pct,其中干净空气材料/高效节能材料/无尘空调分别为 36.15%/13.74%/14.57%,同比+3.7/-1.3/-4.1pct。 2025Q1综合毛利率为 25.1%,同比+3.95pct。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 16%,同比-0.8pct。 2025Q1期间费用率 16.6%,同比+2.1pct,主要系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1.9/+1.4pct。 2024年得益于期间费用率降低及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减少,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 4.3pct 至 7.1%, 2025Q1为10.9%,同比+0.9pct。 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新产品拓展贡献业绩增量, 冰箱新国标实施有望带动 VIP 板需求, 预计公司 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 12、 18.27、 21.40亿元,同比分别为+9.25%、 +13.34%、 +17.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4、 1.19、 1.41亿元,同比分别为+14.87%、 +14.52%、+17.71%; EPS 分别为 0. 10、 0. 12、 0.14元/股, 对应最新收盘价 PE 分别为 36.16、 31.58、 26.83倍。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家电消费不及预期; 公司业绩及估值不及预期
|
|
|
赛特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6-13
|
17.51
|
--
|
--
|
21.84
|
24.02% |
|
21.72
|
24.04% |
-- |
详细
我国家用冰箱能耗新国标已于2025年5月发布,将于2026年6月执行。2025年5月30日,我国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新国标GB12021.2-2025发布,新标准将于2026年6月1日起实施,届时将全部代替原GB12021.2-2015标准;原GB12021.2-2015标准由2015年9月18日发布,2016年10月1日起执行,其全部代替了2008年10月8日发布的GB12021.2-2008。 2025年新国标能效等级要求大幅提升。据GB12021.2-2015标准,电冰箱依据其冷藏冷冻箱、葡萄酒储藏柜等种类,按其标准能效指数ηs或综合能效指数ηt分为能效等级1~5;其中冷藏冷冻柜能效等级1对应的标准能效指数ηs≤25%,综合能效指数ηt≤50%。2025版新规细则尚未公布,而据2025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旧版本冷藏冷冻柜能效等级1对应的综合能效指数,于新标准中仅对应能效等级4;据电器微刊,标准修订升级后,市场中新能效1级冰箱产品占比为0.6%。 公司深度布局VIP产品,预计显著受益家用冰箱新国标落地。赛特新材VIP(VacuumInsulationPanel,真空绝热板)产品主要由芯材、阻隔膜和吸附剂三部分构成,导热系数低至1.3mW/(m·K),只有传统绝热材料的1/6甚至更低;同时厚度仅为传统聚氨酯材料的1/3,为冰箱释放15%20%的内部容积空间,从材料底层重构节能与空间利用的双重竞争力。 公司真空玻璃业务进展顺利,未来预将有效贡献增量业绩。公司子公司维爱吉“年产200万平方米真空玻璃建设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厂房封顶,原真空玻璃生产试验线亦由连城本部迁入厦门厂区;公司积极与国内外头部冰箱、冷柜企业开展合作,加快真空玻璃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测试,同时针对下游需求开展高效节能门体结构和吸气剂的研发工作。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10.9/15.6/21.6亿元,同比+17%/43%/38%;归母净利润为1.2/1.7/2.9亿元,同比+54%/47%/64%,对应PE为24/17/10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家电消费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
|
|
科达制造
|
机械行业
|
2025-06-12
|
10.08
|
--
|
--
|
10.35
|
2.68% |
|
10.89
|
8.04% |
-- |
详细
海外建材业务快速成长,2025年自投与并购项目均有产能投放。公司海外建材业务主要覆盖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的建材需求,据联合国预测,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预计到2054年增长79%至22亿人,海外建材景气度预计长期维持高位。截至2024年底,公司海外建材业务在非洲肯尼亚、加纳等6国拥有10个生产基地,运营19条建筑陶瓷产线、2条洁具产线及2条玻璃产线。2024年建筑陶瓷产量约1.76亿平方米,洁具产量突破250万件,海外建材业务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29%。2025年科特迪瓦陶瓷项目预计于H2投产;并购的肯尼亚陶瓷项目预计于年中完成技改,后续将与肯尼亚已运营陶瓷项目实现产品线与市场的互补。 建材机械业务竞争优势显著,下游需求持续性强,应用领域持续扩充。 公司建材机械业务以建筑陶瓷机械为主,核心产品包括陶瓷压机、窑炉等,主要为下游建筑陶瓷厂商的瓷砖生产提供制造装备。2024年,公司建材机械业务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25%。在发展传统优势陶机主业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和能力的外延,目前压机设备已延伸至炊具压制、日用瓷、金属锻压、铝型材挤压等领域,窑炉设备已应用于卫生洁具、餐具、耐火材料及锂电行业产业链。 锂电业务领域拥有综合竞争优势。公司已形成“负极材料+锂电装备+锂盐投资”的业务结构。负极材料业务主要以子公司福建科达新能源及其子公司为经营主体,目前已基本具备9万吨/年石墨化的产能。同时,公司于2022年通过子公司全面开启核心机械设备的锂电行业配适性应用,主要基于锂电材料的烧结环节,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生产以及锂云母提锂提供烧结装备等。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5月31日公告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修订版,该计划2025年营收/归母净利润业绩考核目标值为同比增长20%。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营收为147/163/183亿元,同比+17%/11%/12%,归母净利润为14.3/16.3/19.0亿元,同比+42%/14%/17%,对应PE为13/12/10倍。 风险提示:海外业务风险,汇率波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
|
|
濮耐股份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5-15
|
5.45
|
--
|
--
|
5.57
|
1.46% |
|
6.42
|
17.80% |
-- |
详细
进军湿法冶金用活性氧化镁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025年1月,公司与格林美达成战略合作,是公司沉淀剂产品在湿法提镍领域取得的重要里程碑。实验室研究表明,活性氧化镁用于湿法提镍市场具有提升镍钴渣品位、降低成本等优势。供应侧:优势布局隐晶质菱镁矿,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海外厂商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和澳大利亚昆士兰镁业(QMAG)布局较久,产品线较齐全,目前市占较高;公司布局西藏卡玛多隐晶质菱镁矿,开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工艺与产线积累已较为充分,产品关键性能指标优异,远期理论产量可达45万吨,未来预期可以覆盖多类型下游冶炼客户。需求侧:沉钴市场稳定较快增长,沉镍市场替代空间巨大。沉钴市场:中资厂商铜钴矿扩产迅速,需求显著提升。 电池领域是钴主要下游,2024年需求占比约70%,预计未来需求仍将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钴产量29万吨同比+22%;其中洛阳钼业2024年产钴11.4万吨同比+106%,销售钴10.9万吨同比+266%,增幅主要来自其在刚果(金)的TFM与KFM两座超级矿山。沉镍市场:湿法镍发展迅速,氧化镁沉淀工艺或有大面积应用。2024年全球镍矿产量370万吨;未来镍需求预将持续增长,其中动力电池对镍需求2024年48万吨,至2035年或增长至300万吨CAGR18%。湿法镍工艺低碳排放,能够有效消化低品位红土镍矿,未来应用规模预计大幅增加;该工艺需采用镍钴沉淀剂,可选范围包括烧碱、石灰乳、氧化镁等;其中氧化镁工艺不引入杂质,安全性好,综合成本低,是理想的沉淀剂,但对沉淀工艺和氧化镁产品活性和纯度要求较高。现中外多家厂商深度布局湿法镍工艺,未来或有大量需求。 看好耐材主业盈利恢复,湿法冶金用活性氧化镁第二曲线持续放量,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营收为56/60/64亿元,同比+8%/7%/6%,归母净利润为3.0/4.0/5.0亿元,同比+122%/33%/25%,对应PE为19/14/11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海外业务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等
|
|
|
濮耐股份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5-13
|
5.44
|
--
|
--
|
5.63
|
2.74% |
|
6.42
|
18.01% |
-- |
详细
报告摘要: 深耕全球高温工业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30余年。 公司 2002年成立,2008年上市,前身是 1988年成立的濮阳县耐火材料厂;自 2000年开展国际业务, 2008年设立青海濮耐以促进原料板块业务, 2020年投产美国和塞尔维亚基地, 拥有“濮耐”、“PRCO”、“宝明”等品牌。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51.9亿元,归母净利润 1.4亿元。 公司耐材主业出海出口进度领先,并前瞻性布局国产替代新材料-湿法冶金用活性氧化镁业务,预计未来业绩有较大成长空间。 耐火材料行业近年总量承压。 我国耐火材料 2024年产量 2207万吨同比-4%,受最主要下游钢铁行业周期下行影响,耐火材料行业近年总量承压,盈利承压。但以长周期视角来看,全球钢铁需求未来仍有显著增幅,增量需求主要来自海外。 国内耐材业务 2025年盈利改善预期较大。 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耐材整体承包趋势+耐材行业环保标准提升预期下,竞争格局预将改善。原料价格方面, 2024年公司外采氧化铝因几内亚进口减量等原因价格大幅上涨, 2025年初价格已见回落;另一方面,受下游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 我国镁砂价格近年持续走低,公司自有菱镁矿山优势未能体现,现辽宁省等主要产区政策积极调控行业总量控制中,镁砂与菱镁矿价格或可企稳回升。 耐材出口出海业务领先,或受益 MAGA 与乌克兰重建。 公司 2024年海外营收 14.7亿元占比 27%,海外毛利 4.2亿元占比 40%。 公司前瞻性出海, 2021年开始在美国和塞尔维亚投资建厂,目前美国基地设计年产能 2万吨,塞尔维亚基地设计年产能 4万吨,生产销售稳步爬坡中。 另一方面,公司深度布局乌克兰市场,预将受益乌克兰战后重建。 看好耐材主业盈利恢复,湿法冶金用活性氧化镁第二曲线持续放量,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5年~2027年营收为56/60/64亿元,同比+8%/7%/6%,归母净利润为 3.0/4.0/5.0亿元,同比+122%/33%/25%,对应 PE 为 18/14/11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海外业务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等
|
|
|
三棵树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29
|
34.72
|
--
|
--
|
35.74
|
2.94% |
|
40.15
|
15.64%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及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1.05亿元, 同比下降 2.97%; 归母净利润 3.32亿元,同比增加 91.27%; 扣非归母净利润 1.47亿元,同比增加 234.34%。 2025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21.3亿元,同比增加 3.12%;归母净利润 1.05亿元,同比增加 123.33%; 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主要原因系非经常损益中的政府补助。 点评: 家装墙面漆营收高增, 零售端具备较强动能。 2024年公司家装墙面漆销量 48.95万吨,同比增长 12.65%,实现营收 29.67亿元,同比增长 12.75%,对应单吨价格 6061元/吨,同比持平。公司美丽乡村、马上住、艺术漆三大业态具备较强势头,未来零售端仍具较强动能;工程墙面漆销量115.93万吨,同比下降 2.17%,实现营收 40.84亿元,同比下降 12.65%,对应单吨价格 3523元,同比下降 11%。同时,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2024年公司基材与辅材、防水卷材分别实现营收 32.69、 13.19亿元,同比分别为+1.25%、 +4.95%。 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 1.91pct,坏账少提有望提升净利率。 公司2024年整体毛利率 29.60%,同比下降 1.91pct。期间费用率 25.71%,同比下降 0.4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为-0.79pct、+0.35pct、 +0.04pct、 -0.07pct。 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按坏账单项计提比例达 78.6%, 信用减值损失 3.26亿元,降低了 2025年及后续年份的坏账计提压力,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 2.74%,同比上升 1.35pct,我们认为 2025年净利率有望提升。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流入同比减少4亿元至 10.09亿元,主要系货款收回减少及支付货款增加所致, 2024年公司净现比超 3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坏账计提有望减少, 向上调整公司业绩。 预计公司 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1.78、 162.94、 185.96亿元,同比分别为+17.12%、 +14.93%、 +14.13%;归母净利润为 8.74、 10.89、 13.62亿元,同比分别为+163.20%、 +24.62%、 +25.11%; EPS 分别为 1.66、 2.07、2.58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29.61、 23.76、 18.99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弱于预期; 业绩预测和估值不达预期。
|
|
|
明泰铝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4-28
|
12.02
|
--
|
--
|
12.47
|
2.72% |
|
12.79
|
6.41% |
-- |
详细
公司公布了 2024年年报和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实现营收 323.2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 17.5亿元同比+30%。 2025Q1实现营收 81.2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润 4.4亿元同比+21%。 点评: 2024年我国铝板带材行业平稳发展。 2024年,我国铝板带材产量 1475万吨同比+9%,铝箔材产量 540万吨同比+6%;铝板带箔产量中,铝箔胚料 614万吨同比+6%,易拉罐/盖料 230万吨同比+28%,包装及容器箔245万吨同比+9%。 公司 2024年业绩回到成长轨道。 2024年铝板带箔销量 147万吨同比+19%。按下游应用领域划分,新能源、电子家电、汽车及交通运输领域产品占比提高约 5%,产品结构持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优化。测算公司 2024年吨净利 1191元同比+9%。 预计我国铝材行业可平稳过渡出口退税调整政策。 2024年 12月起,我国涉及铝板带、铝箔等 24个税号的铝材产品出口退税取消,短期看部分外贸订单可能流失,但中国铝加工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仍在,中国仍是国际中高端铝材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2025Q1,公司净利润同环比保持增长,销售净利率 5.4%与 2024年全年水平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公司优势布局再生铝应用,受益我国变形废铝进口放开。 2024年末中国海关放开变形废铝进口, 支持再生铝保级应用企业发展,为公司再生铝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原材料供应渠道。 公司现有再生铝循环保级应用产能 100余万吨,产品门类齐全,原料适用性强,通过合金配方调整,可以充分消耗各类废铝资源,先发优势显著。 维持“买入”评级, 继续看好公司成长性验证带来的估值修复空间。 考虑公司 2024年实际实现利润略低于我们此前预期,下调 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7年预测, 预计 2025年~2027年营收为 356/391/427亿元,同比+10%/10%/9%,归母净利润为 19.5/22.0/24.5亿元,同比+11%/13%/12%,对应 PE 为 8/7/6倍。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风险,公司业绩及估值不及预期
|
|
|
软控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5-04-28
|
7.77
|
--
|
--
|
8.32
|
5.72% |
|
9.74
|
25.3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71.8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52%,经营性净现金流9.2亿元同比+296%。2025Q1实现营收18.1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11%。 点评:业绩如预期高增。2024年,公司橡胶装备系统实现营收47.5亿元同比+18%,橡胶新材料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50%;分地区来看,国内营收55.8亿元同比+31%,海外营收16.0亿元同比+15%;大客户方面,对赛轮实现销售28.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40%。利润率方面,公司2024年销售毛利率23.4%同比-2.6pct,销售净利率8.0%同比+1.0pct。 我国轮胎行业稳步发展。2024年,我国生产橡胶轮胎外胎11.9亿条同比+9.2%,出口6.8亿条同比+10.5%;2025Q1,我国生产橡胶轮胎外胎2.8亿条同比+4.4%,出口1.7亿条同比+9.3%。 受益中资胎企投资热,公司订单充足,预计2025年继续高速成长。近年,国内轮胎企业陆续“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与市场竞争中,中国轮胎品牌有望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抢占全球市场,成为全球轮胎行业的重要引领者。公司受此积极的影响,订单充足,截至2025Q1存货75亿元同比+33%,合同负债64亿元同比+39%。另据公告,预计2025年赛轮对公司采购设备模具等26.85亿元、合成橡胶15亿元,合计41.85亿元同比+47%。 预计2025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摊销费用下降。2022年8月,公司执行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2023年8月,公司再次执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期激励方案对至2024年业绩附有要求,预计2023年~2025年合计摊销0.52/0.60/0.17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年~2027年营收为87/100/114亿元,同比+21%/15%/14%,归母净利润为7.0/8.5/10.0亿元,同比+38%/22%/17%,对应PE为12/10/8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海外业务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
|
|
志特新材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4-25
|
13.22
|
--
|
--
|
15.85
|
19.89% |
|
16.35
|
23.68%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4年年报,全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至25.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至7370万元。分业务看,铝模板、装配式预制件、废料、防护平台营收分别占比为58%、17%、11%、6%,同比分别为19%、21%、179%、-19%,毛利率分别为30%、16%、30%、3%。 点评:海外业务持续向好。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2%至5.2亿元,毛利率33%明显高于国内。公司大力开拓东南亚、中东、中亚、澳洲、非洲、南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以来在中国香港、沙特阿拉伯及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子公司。2024年公司完成多项标志性合作:与沙特MABANI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沙特阿拉伯及周边市场;与客户签订装配式钢结构项目合同、建筑新型模架体系等绿色建材供应协议等。 2024年业内从业企业数量下降,行业竞争格局向好。2012年,我国注册生产铝合金模板的企业仅60多家,2019年高达1200余家,达到顶峰。 随着下游需求的波动,企业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建筑铝合金模板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租赁承包企业近200家。2024年公司境内业务维持增长,营收同比增长7%;毛利率开始恢复,同比增加4.8pct至23%。 2024~2026年股权激励目标:归母净利润0.8/2/3亿元(剔除激励费用的影响),海外收入5/10/15亿元。完成目标的80%即可触发行权条件。 2024~2027年会计成本分别为99/351/188/77万元。 布局量子AI技术支撑的新材料研发制造体系。公司3月初公告,与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合肥微观纪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后与微观纪元及深圳方众特投资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搭建基于量子科技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材料研发制造体系,推动量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海外业务持续向好,国内竞争格局好转,向上调整公司业绩。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06、35.38、40.71亿元,同比分别为+18.98%、+17.72%、+15.03%;归母净利润为2.00、3.00、3.49亿元,同比分别为+172.03%%、+49.80%、+16.09%;EPS分别为0.76、1.15、1.33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的PE分别为25.41、16.97、14.61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弱于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不达预期。
|
|
|
亚翔集成
|
建筑和工程
|
2025-04-21
|
30.19
|
--
|
--
|
32.35
|
3.42% |
|
38.80
|
28.5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81亿元,同比增加68.09%;实现归母净利润6.36亿元,同比增加121.66%。 分业务看,工程施工业务实现营收52.91亿元,同比增加72.40%,占比98.34%;设备销售营收6585.37万元,同比减少35.33%。 点评:公司营收业绩大幅增长,减值回冲推动净利率提升。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3.55%,同比下降0.62pct;期间费用率1.41%,同比下降1.26pct。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06%、1.63%、0.89%、-1.17%。综合来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122%)高于营收增速(+68%),主要原因系新加坡分公司美元定期存款因美元对新加坡元汇率上升,确认汇兑损益较多;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冲回计提,同比增加约1.29亿元。公司2024年净利率为11.82%,同比提升2.86pct。 公司重视现金流量管理,工程收款顺利。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16.02亿元,同比多流入10.76亿元。2024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规模达24.8亿元,同比增加129%;应收票据及账款6.1亿元,同比减少38.8%,合同资产5.4亿元,同比减少49.4%,合同负债4.7亿元,同比增加10.6%。 中标新加坡31亿元大订单,新加坡联电项目仍有业绩贡献。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36.1亿元,同比减少49.6%,年末已签约未完工合同额30.3亿元,同比减少45.9%。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2024年与南方某公司二次配工程一期于年内完成,并承揽其二期工程;2024年10月中标新加坡VSMC厂房系统项目,合同额6.3亿元;2025年4月1日,亚翔新加坡分公司确认中标VSMC新加坡晶圆厂MEP(机电设备)工程承包单位,中标金额约31.63亿元,预计工期到2027年9月。同时,联电新加坡仍有8.3亿元未确认收入,剩余3.5亿元未回款,若以2024年的净利率水平估算,2025年仍能贡献1.75亿元归母净利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新签新加坡大订单,在手订单较充足,向上调整公司业绩。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10、57.32、61.91亿元,同比分别为-1.30%、+7.94%、+8.01%;归母净利润为5.78、6.26、6.76亿元,同比分别为-9.14%、+8.31%、+8.00%;EPS分别为2.71、2.93、3.17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的PE分别为11.52、10.64、9.85倍。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不达预期。
|
|
|
伟星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4-21
|
11.93
|
--
|
--
|
12.60
|
1.29% |
|
12.08
|
1.26%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2.7亿元,同比下降 1.8%;实现归母净利润 9.5亿元,同比下降 33.5%;扣非归母净利润 9.2亿元,同比下降 28.1%。 点评: 核心 PPR 产品盈利能力稳定,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 受楼市疲软叠加居民经济收入预期不佳,房屋装修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等因素影响, 2024年公司管材销量 30万吨,同比增长 2.3%;综合售价同比下降 6.4%; PPR、 PE、 PVC 管分别实现营收 29.4、 14.2、 8.3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1.7%、 6.9%、 8.1%。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1.7%,同比下降 2.6pct,其中 PPR 管材盈利能力较稳定, PPR、 PE、 PVC 管毛利率分别为 56.47%、 31.40%、 21.75%, 同比分别下降 1.6、 2.9、 6.0pct。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 2024年公司境外实现收入 3.6亿元,同比增加 26.7%。 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资产减值影响盈利。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2.2%,同比增长 2.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为+2.1、 -0.1、 -0.1、 +0.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增加主要系浙江可瑞并表带来的费用增长。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 0.86亿元,同比增加 0.75亿元,主要系对浙江可瑞、广州合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2024年分红率近 100%。 2024年公司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5元, 叠加中期分红公司合计派发现金红利 0.6元/股,分红率近 100%,对应最新收盘价股息率为 5.0%。 2025年目标稳健增长,全面提升市占率。 2025年,公司继续聚焦管道主业, 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 加快推进防水、净水等新业务,积极探索舒适家新模式,打造“伟星全屋水生态”;国际化着眼可持续加快布局。 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力争达到 65.80亿元, 同比增加 5%; 成本及费用力争控制在 53.50亿元左右,营业利润同比增加 7.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房地产等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向下调整公司业绩。 预计公司 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6.54、 71.98、 79.30亿元,同比分别为+6.19%、 +8.17%、 +10.18%;归母净利润为 11. 10、 12.60、13.52亿元,同比分别为+16.47%、 +13.57%、 +7.30%; EPS 分别为 0.70、0.79、 0.85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17.20、 15.15、 14.12倍。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业绩预测和估值不达预期。
|
|
|
东华科技
|
建筑和工程
|
2025-04-10
|
9.12
|
--
|
--
|
10.77
|
16.18% |
|
10.59
|
16.12% |
|
详细
我国化学工程主力单位,背靠中国化学与陕西煤业。公司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中国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2001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7年深交所上市,是国内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较早实现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是中国化学旗下的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持股47%)和陕西煤业(持股21%)。2024年,公司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其他主营业务分别贡献营收占比95%/3%/2%;分地区来看,2024年公司国内/海外营收分别为87.7亿元/0.9亿元,占比99%/1%。 2024年业绩与订单实现稳定较快增长,海外订单亮眼。2024年公司在建各类总承包项目达43个,实现营收88.6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19%,扣非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29%,经营性净现金流5.9亿元同比+16%;实现销售毛利率12.1%,销售净利率4.5%。 2024年公司新签工程合同222.9亿元同比+24%;其中国内订单135.3亿元同比+7%,国外订单87.6亿元同比+65%,国内国外订单齐头并进,海外订单占比迅速提升;公司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等。 新疆煤化工迎来投资高峰,公司预期显著受益。我国2024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1%。新疆是我国煤炭富集区,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约40%,发展新疆煤化工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7月,25家中央企业在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上与新疆签约183个项目,预计2028年底前在新疆完成产业投资9396亿元。公司在新型煤气化、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制乙二醇等众多细分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尤其是在乙二醇产品领域,公司以设计、总承包等方式承建的乙二醇装置产能累计达1000万吨/年以上。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计2025年~2027年营收为102.8/117.2/130.6亿元,同比+16%/14%/11%,归母净利润为5.2/6.4/7.6亿元,同比+27%/23%/19%,对应PE为13/11/9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海外业务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
|
|
三维化学
|
建筑和工程
|
2025-04-09
|
7.51
|
--
|
--
|
10.04
|
33.69% |
|
10.04
|
33.69% |
|
详细
事件:2025年3月27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6.9%;扣非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下降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73%,同比下降1.01pct。 点评:公司经营较稳健,毛利率水平提升。2024年公司工程、化学品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18.1亿元,同比分别为-5.5%、-0.9%、;毛利分别为1.24、3.83亿元,同比分别为-38.0%、+26.0%。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1.6%,同比上升0.3pct;销售净利率10.3%,同比下降0.6pct。其中,工程、化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8%、21.1%,同比分别为-11.5pct、+4.5pct。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7%,同比上升0.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4.6%、4.4%、-0.2%,同比分别上升0.1pct、0.5pct、0.1pct、0.1pct,管理费用率提升幅度较高主要系职工薪酬等增长所致。 在手重大订单加速转化,新疆煤化工及鲁油鲁炼潜在订单有望支撑公司业绩。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未完工合同额13.9亿元,为当年工程业务收入的2.4倍,其中北方华锦与天津石化项目预计2025年进入确认高峰。2024年年初以来新中标订单达4亿元,约占2024年新签订单的85%。鲁油鲁炼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超200亿元,公司有望凭借区位优势斩获较多订单;同时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工艺领先,近期密集斩获新疆煤化工订单,后续有望受益于新疆煤化工扩张红利及鲁油鲁炼项目获取大额订单,支撑公司业绩。 全年分红率为99%,高股息凸显投资价值。公司2024年中期现金分红0.65亿元,年度累计分红2.6亿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98.8%,同比提升29.8pct,对应最新收盘价的股息率为5.06%,彰显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78、37.64、45.83亿元,同比分别为+20.51%、+22.27%、+21.77%;归母净利润为3.71、4.77、6.19亿元,同比分别为+41.36%、+28.60%、+29.69%;EPS分别为0.57、0.74、0.95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的PE分别为13.81、10.74、8.28倍。考虑到公司工程业务有望受益于新疆煤化工扩张红利,化工业务项目加速落地,业绩兼具稳定性与成长性,叠加高分红高股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不达预期。
|
|
|
中材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5-04-01
|
9.27
|
--
|
--
|
9.20
|
-0.76% |
|
9.20
|
-0.76% |
|
详细
水泥工程全产业链出海先锋,高分红高股息凸显价值。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461亿元,同比增长 0.7%,其中工程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生产运维占比分别为 59%、 13%、 28%;归母净利润 30亿元,同比增长2.3%。 公司业务新签及在手订单充足, 新签合同金额为 634.44亿元,同比增长 2.92%;有效结转合同额为 597.18亿元,同比增长 0.66%。 公司坚持高分红,预计 2025-2026年股利分配率分别不低于 48.40%、 53.24%,对应最新收盘价,股息率分别为 6.2%、 7.4%,彰显投资价值。 公司聚焦水泥矿山工程服务, 拓展装备、运营等业务。 1) 工程技术服务方面, 国外水泥需求有增量,国内“双碳”等政策有望提升存量改造需求。 2024年,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营业收入 271亿元,同比增长 1.7%,其中境外营收同比增长 12%,占比 59%。 2)装备业务方面, 依托工程主业, 公司持续提升装备配套率和市占率。 截至 2023年末,公司水泥 EPC全球市占率 65%,水泥装备市占率约 20%,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2024年,新签合同额 71.64亿元,同比减少 3%, 其中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96%, 占比达 44%。 3) 运维服务方面, 2024年公司运维业务新签订单173亿元,同比增长 27%,其中矿山运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 36%,占比63%。公司在执行矿山运维项目增至 318个,境外项目 9个; 在执行水泥运维生产线较年初新增 12条,年提供产能超过 1亿吨。 同时, 公司收购智慧工业,强化数字化运维服务。 高质量出海先锋, 中东、 非洲市场保持高景气度。 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实现营收 223亿元, 同比增长 11%,占比 48%; 境外新签合同额 362亿元,同比增长 9%。 2024年亚洲其他地区、非洲传统市场仍保持高景气度, 合计占比 53.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5-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20/562/611亿元,同比分别为+12.6%/+8.2%/+8.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6/39亿元,同比分别为+10.8%/+8.4%/+8.6%; EPS 分别为 1.25/1.36/1.47元/股; 对应 PE 为 7.80/7.20/6.63倍。 考虑到海外市场高景气度,叠加高分红高股息,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水泥行业需求下行; 地缘政治冲突风险; 公司业绩及估值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建
|
建筑和工程
|
2025-02-21
|
8.24
|
--
|
--
|
9.34
|
13.35% |
|
9.59
|
16.38% |
|
详细
中国核电建设龙头,潜在盈利弹性大。公司为核建行业龙头,协同发展工民建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89.29亿元,同比增长0.43%;归母净利润14.55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核电工程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4H1占比35%,较2023年底上升9pct。2024前三季度,公司信用减值2.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18.0%,较2023年底下降74.7pct,随着信用减值力度降低,公司有望释放出大量利润空间。 中国核电高景气,2030年装机容量或达131GW。全球核电规模趋于稳定,中国贡献新增量。截至2023年,中国核电总装机量达569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达138万千瓦,2010-2023年核电装机容量全球占比由2.92%上升至15.32%,新增装机容量CAGR达13.62%。截至2025年2月18日,中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全球占比高达45%。根据《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预计2030年国内核电装机容量达131GW,发电量占比达10%,较2024年底提升8pct。 公司核电工程2024-2026年或迎来收入高峰期。核建作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截至2015年底,公司核岛土建和安装工程市占率分别为98.0%和96.1%。截至2024年末,国内在建核电机组27台,核准待建17台;预计十五五期间,每年开工9-10台机组,假设每台机组投资额为187亿元,建筑和安装投资占比约20%,平均每年新签订单337-374亿元。考虑到2022年核电核准提速,核岛工程一般在核准后2-3年完成,公司2024-26年或迎来收入高峰期。 公司核建业务营收增幅大,工民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H1,公司核电工程板块实现营收150.83亿元,同比增长28.6%;工民建板块营收357.01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在手合同中房屋建筑占比由2022年的66.14%下降至2024年Q1的44.03%,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公司已启动前期工作,并已签署股权收购中核二十五意向协议,收并购拓展矿业工程服务产业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03/1180/1258亿元,同比分别为+0.8%/+7.1%/+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25.5/29.8亿元,同比分别为+2.4%/+20.8%/+16.9%;EPS分别为0.70/0.85/0.99元/股;对应PE为11.65/9.64/8.25倍。考虑到核电景气度高、公司估值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安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政策及市场风险;公司业绩及估值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