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甫

财富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530517110001...>>

20日
短线
6.25%
(--)
60日
中线
6.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1-13 8.45 9.54 66.49% 8.86 4.85%
8.86 4.85%
详细
国内曲轴领先供应商,2021年业绩略受商用车市场扰动。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工程机械、核电等发动机曲轴、汽车离合器、螺旋锥齿轮、精密锻件和高强度螺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95亿元,同比增长10.80%;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20.2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47亿元,同比下滑23.90%,环比下滑31.96%,主要是由于重卡国标切换导致第三季度商用车客户销量同环比出现大幅下滑所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下滑9.09%,环比下滑29.82%,受营收下滑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影响,归母净利润同环比也出现了下滑,但是下滑幅度小于营收。 公司核心看点在于国内乘用车曲轴市占率的提升。国内曲轴市场主要有两大类参与者,一类是整车厂自己旗下配套的供应链厂商,另一类是独立的曲轴厂。当前曲轴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整车厂的电动化转型和发动机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曲轴的需求释放给独立的曲轴厂。而曲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我们认为只有具备足够实力的曲轴厂商才有望承接整车厂释放的需求。在独立曲轴厂中,公司当前拥有120万根乘用车曲轴产能,处于行业遥遥领先地位,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快速扩展乘用车曲轴产能。客户方面,公司于2019年获得宝马B48曲轴的定点,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公司是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曲轴的独家供应商,今年有望继续受益于比亚迪Dm-i的快速放量;同时公司与吉利、长城、长安等国内自主品牌一直保持良好合作,未来有望承接国内自主品牌曲轴的需求,因此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在乘用车曲轴市场的发展。 给予公司“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90亿元、20.82亿元、24.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2.48亿元、3.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5元、0.38元、0.47元,对应当前股价PE倍数为24.60倍、22.14倍、18.04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乘用车曲轴龙头,受益于比亚迪插混车型放量,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年28-30倍PE估值,对应估值合理区间为10.64-11.40元,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中国核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1-10 7.71 8.15 -- 7.82 1.43%
8.40 8.95%
详细
公司2021年发电量长同比增长18.61%。2021年公司发电量1826.3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加247.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累计上网电量171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1%。其中,核电发电量1731.2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71%;上网电量1617.2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7.11%。新能源发电量95.1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8.69%。其中:光伏发电量49.65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09.77%,风力发电量45.49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39.00%。 装机量提升、利用小时数增加,是发电量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2254.9万kw,较去年同期增长11.46%。公司2021年新增核电装机为田湾6号机组111.8万kw和福清5号116.1万kw,此外,秦山核电1号机组和秦山核电二厂1号机组经国家批准,各自增容2万kw。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887.33万kw,较去年同期增长69.02%;其中风电263.47万kw、光伏623.86万kw,分别增长50%和78.6%。由于江苏、福建等地用电需求较高,公司存量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7871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250小时,利用小时数为2016年以来新高。 在建机组提供成长性。公司目前拥有控股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24.9万kw,控股核准待开工核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253.9万kw。 拥有新能源在建装机容量192.18万kw,包括风电26.95万kw和光伏165.23万kw。公司计划到2025年装机容量达到5600万kw,根据在建核电的投产进度,我们预计2025年核电装机容量可达2613万kw,新能源装机近3000万kw,新能源装机CAGR为35.5%。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实现营收631.06/713.74/745.78亿元,归母净利润83.68/107/112.8亿元,eps为0.48/0.61/0.64元,对应PE为14.34/11.21/10.64。考虑到公司核电和新能源装机的稳步提升、市场化交易电价的上浮、核电利用小时的提升,给予公司2022年14-17倍PE,对应股价为8.54-10.37元,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安全事故,风电和光伏装机不及预期。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1-12-20 63.13 66.35 27.33% 84.60 34.01%
89.63 41.98%
详细
国产汽车制动系统龙头,经营状况稳健。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是国内制动系统龙头。主要产品包括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当下主要产品看点在于已经量产的One-Box线控制动系统。公司董事长袁永彬先生是行业内专家,持有公司20.34%的股份。近几年来,公司营收总体保持向上增长的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在下游汽车行业整体缺芯的情况下,依旧实现了营收端和利润端的同步增长。 国内首家量产One-Box线控制动系统厂商。公司凭借在ABS和ESC产品上的技术积累,于2019年7月研发出线控制动系统,并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装配客户。作为国内唯一一家量产One-Box线控制系统的厂商,公司线控产品研发进度和技术水平均高于国内同行。在当前行业线控制动渗透率很低,且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博世、大陆等传统零部件巨头所占据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行业渗透初期凭借低成本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实现快速崛起。 海外客户助力公司轻量化业务快速增长。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的大背景下,汽车减重降低能耗的意义更加突显,汽车轻量化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公司轻量化业务以配套通用汽车供应链起家,当前也是深度绑定通用汽车。未来随着墨西哥基地产能的释放,有望继续拓展在墨西哥生产的主流车企,从而支撑公司轻量化业务持续增长。 维持公司“谨慎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35.87亿元、44.27亿元、53.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2元、1.67元、2.0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倍数分别为48.45倍、38.36倍、31.21倍。公司主营的电子驻车和轻量化产品营收增长较快,未来业绩确定性较高,我们按照2022年的利润进行估值。公司是智能汽车行业稀缺标的,作为国内首家量产One-Box线控制动的厂商,未来必将受益于智能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对标行业内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40-45倍PE估值,对应估值合理区间为66.80-75.15元,维持公司“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智能汽车发展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2-15 21.40 25.08 96.09% 23.60 10.28%
26.29 22.85%
详细
国内汽车零部件百亿规模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表现优异。 公司前身为 1980年成立的安徽宁国密封件厂,主要业务为汽车密封件和非轮橡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 2007年初借壳飞彩股份上市后,在 2008-2017年间进行多次海外并购,营收规模快速增长。随后进入平台整合期,营收增速大幅放缓,规模维持在 100亿元以上。 当前公司主要业务涵盖非轮橡胶、密封系统、冷却管路、轻量化底盘和空气悬架等。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表现优异,实现营业收入 93.40亿元,同比增长 19.72%;实现归母净利润 8.18亿元,同比增长 171.17%。公司前三季度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利润受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是今年第二季度确认了欧洲中鼎出售 Green Mition 股权形成的收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9.57亿元,同比下降 3.21%,环比下降 7.22%;实现归母净利润 2.27亿元,同比增长 26.11%,环比下降 35.88%。第三季度在行业缺芯和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情况,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依旧增长较快,体现出较强经营韧性。 主营业务表现良好。分产品来看,密封系统业务增长稳健,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4.43亿元,同比增长 18.58%,毛利率同比增加7.47pct;非轮橡胶业务表现好于国内外同行,实现营业收入 14.97亿元,同比增长 65.02%,毛利率同比减少 1.45pct;冷却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7.39亿元,同比增长 57.07%,毛利率同比增加 2.92pct;轻量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67亿元,同比增长 119.17%,毛利率同比增加0.63pct;空悬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96亿元,同比下降 10.90%,毛利率同比增加 18.55pct,我们判断营收下滑主要是由 AMK 工业业务剥离导致;其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55亿元,同比增长 11.37%,毛利率同比增加 13.84pct。 国产中高端新能源车空气悬架渗透加速,空悬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支撑点。以往空气悬架主要是配备在 7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随着国产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30-35万区间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配备空气悬架。我们认为在蔚来、极氪等新能源品牌的示范效应下,其它国产品牌也将会陆续跟进,空气悬架系统有望下沉到 25-30万区间的车型。空气悬架系统主要由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和电磁 减震器三大部分组成,当前硬件总成单车价值量在 8000元左右,若以2025年 2500万辆乘用车为基准进行测算,假设 25万以上车型占整体市场比重维持 20%左右不变,空气悬架渗透率达到 50%,我们测算出2025年整体乘用车市场空间将在 200亿元左右。公司空气悬架业务在国内具备领先优势,旗下德国 AMK 公司是空气供给单元的核心供应商,在蔚来、岚图等新势力车企上均有配备,当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同时公司致力于成为空气悬架硬件总成供应商,正在通过自研加合作的双重模式进入空气弹簧领域,未来有望在空悬行业高速渗透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路单车价值量比传统燃油车提升 3倍左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以往传统燃油车冷却管路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前端,单车价值在 300元左右,而新能源汽车多了电池系统(插混和增程还多了发电机系统),纯电动车冷却管路的单车价值在 700-800元,插混在1200元左右,增程在 1500-1600元,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路整体单车价值量有了 3倍左右的提升。公司冷却管路的主机厂业务以德国 TFH 为主导,非主机厂业务以中鼎流体为主导,目前国内外营收占比各半。 在国内客户方面,公司涵盖了几乎所有头部新势力和自主新能源品牌,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过程中充分受益。当前汽车液冷管路多以橡胶管为主,而橡胶管材质较重,性能更好的 TVP 软管和尼龙管有替代橡胶管的趋势。公司子公司德国 TFH 拥有自主专利的 TPV 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在所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二,同时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做 TPV软管的公司,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给予公司“推荐”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28.97亿元、145.74亿元、162.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77亿元、12.54亿元、14.3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8元、1.03元、1.17元,对应当前股价 PE倍数为 23.93倍、20.55倍、18.01倍。考虑到公司业务订冷却管理单充足,同时空悬业务有望逐步放量。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2年 25-30倍 PE估值,对应估值合理区间为 25.75-30.90元,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景气度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29 65.22 81.62 42.12% 73.87 13.26%
73.87 13.26%
详细
加码气动元器件业务,完善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布局。据牧气精密官网介绍,至10月底,牧气精密已成为汇川技术全资子公司。牧气精密(深圳)成立于2015年,主营气动元器件、电动滑台、丝杠滑轨等自动化零部件,供货富士康、华为、蓝思科技等3C制造业企业,与行业头部企业形成稳固供应关系。牧气精密的气动元器件等产品引入,完善了公司通用自动化领域光(编码器等)机(丝杠电机等)电(变频器伺服等)液(液压注塑机等)一体化产品布局,推动公司产品线从单点产品、部分解决方案产品向产业自动化整体产品拓展。 能源SBU聚焦双碳方向,储能业务再出发。公司今年新成立能源SBU,包含电力、煤矿、光伏、锂电及储能等业务线,围绕双碳方向做整体布局。其中储能业务2012年曾有布局,中途战略收缩后,本次再度出发,已有1000V、1500V储能逆变器产品,并获得第八届国际光储充大会年度最佳储能大功率双向变流器供应商奖,未来有望在用户侧的工业数字化和能源管理等需求中挖掘错位竞争优势。 制造业阶段性承压,公司增长方向不改。受芯片等关键物料短缺、能耗双控约束以及补库存动力渐微等因素,9月及10月的PMI分别为49.6和49.2,相继落在荣枯线下方。基于行业承压的背景,预期公司增速中枢将环比下移,但超越行业的增势保持不变,超额增长来自结构性因素。行业结构方面,锂电、光伏、手机及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增速依旧维持高位,公司围绕这些子行业的头部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布局取得进展,有望持续锚定子行业景气度。市场结构方面,公司上半年把握芯片库存优势,实现对部分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替代,同时在产品体系和销售策略方面对部分国产品牌形成竞争优势,总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168亿、226亿、295亿,归属净利润31.5亿、43.2亿、58.3亿,同比增长50%、37%、35%,EPS分别为1.20元、1.65元、2.2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56倍、40倍、30倍。公司是工控龙头企业,具备极强的机会捕捉能力和超越行业水平的成长表现,增长路径清晰,给予公司2022年50-55倍PE,目标区间82.5-90.8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产品线开拓不及预期,公司成本控制
江苏新能 能源行业 2021-11-22 29.85 23.20 104.23% 33.50 12.23%
34.50 15.58%
详细
2020年生物质发电计提减值准备 2.88亿元拖累业绩,2021年业绩触底反弹。公司 2020年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生物质发电板块计提资产准备 2.88亿元。但如果加回公司的资产减值部分,公司 2020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3.43亿元,较 2019年的 2.54亿元同比提升 35.2%。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 13.61亿元,同比上升 14.28%;归母净利润 3.91亿元,同比上升 11.43%。由于资产减值损失导致的 2020年业绩低基数,同时 2020年年底新投产的新能新洋、新能淮安风电项目将在 2021年贡献业绩,因此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业绩会出现同比大幅增长。 基数小、增速大,“十四五”期间发力新能源。1)截止 2020年年底,公司的风光装机量仅为全省风光装机量的 3.38%,仅为国信集团总装机量的 5.9%。但在“3060”碳中和战略的行业大背景下,不管是江苏省还是国信集团,都需要将新能源作为发展的重点;2)收购大唐滨海项目 40%股权,预计可为公司带来约 1.3亿左右的投资收益;3)如东35万 kw 海上风电项目 2021年年底投产,2022年贡献业绩;4)江苏省 265万 kw 海上风电竞争配置即将启动;5)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共规划 909万 kW 海上风电。公司作为国信集团旗下承担新能源发展重任的唯一平台,国信集团本身在“3060”碳中和的行业背景下也有积极发展新能源的诉求,公司“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实现营收 17.43/26.54/39.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5/8.41/10.45亿元,在考虑股份增发的情况下,公司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751/1.226/1.524元,对应 PE 分别为38.12/23.35/18.78。考虑到公司的装机容量基数小,并结合可比公司规划和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公司“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的成长空间巨大,给予公司 2022年 25-30倍 PE,对应股价为 30.65-36.78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增速不及预期,用电量不及预期。
华阳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19 47.77 49.73 71.60% 65.62 37.37%
65.62 37.37%
详细
第三季度业绩表现良好,HUD等新品带动利润提升。公司发布2021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31亿元,同比增长47.78%;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33.1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80亿元,同比增长19.21%,环比下滑1.10%,公司营收情况表现良好,环比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下游车企产能不足,减少了对公司产品的需求。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91.89%,环比下滑13.41%,位于三季报业绩预告中枢。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HUD和无线充电等高毛利的新品占比稳步提高,带动净利润同比提升,但由于芯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利润环比略有承压。 汽车电子成为业绩增长支撑点,精密压铸稳步拓展。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在2021年上半年占公司总营收比重分别为66%和21%。其中汽车电子主要可以分为HUD加无线充电、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三大类产品。公司做为国内HUD龙头厂商,目前深度绑定长城汽车,同时获得长安,广汽和比亚迪等大多数国产车企的定点,在当前国内HUD渗透率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公司HUD产品有望迎来大爆发。智能座舱业务上,公司基于瑞萨芯片研发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即将量产,座舱产品有望迎来单车价值量的大幅提升。精密压铸业务上,公司聚焦汽车轻量化,致力于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在报告期内以1.92亿元收购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份,有利于公司拓展精密压铸产品类别和势力范围。 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38亿元、58.60亿元、73.4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元、0.87元、1.19元,对应当前股价PE倍数分别为78.22倍、55.40倍、40.36倍。公司HUD产品在国内极具竞争力,下游客户订单充足,未来业绩确定性较高,我们按照2022年的利润进行估值。公司是智能汽车行业稀缺标的,做为国内少数几家能研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厂商,未来必将受益于智能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对标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58-62倍PE估值,对应估值合理区间为50.46-53.94元,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连城数控 机械行业 2021-11-16 -- 113.70 319.25% -- 0.00%
-- 0.00%
详细
国内技术领先的光伏及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光伏与半导体产业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产品涵盖单晶炉、线切设备、磨床、硅片处理设备和氩气回收装置,其中单晶炉为公司优势产品,在该领域公司与晶盛机电双寡头垄断。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国内少数几家可以研发制造单多晶硅料加工设备的企业之一。并且公司深绑定大客户,2016-2020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隆基的销售占比分别达42.68%、69.12%、83.40%、67.84%和92.67%。 光伏装机维持高景气,单晶硅片大幅扩产带动设备需求提升。根据CPIA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70-90GW,全球年均新增装机量有望达210-260GW,光伏装机维持高景气。 装机量上升带动下游硅片厂商产能扩张,同时叠加硅片大尺寸化带来的升级改造,公司需求有望明显提升。另外,公司实控人具备深厚的隆基背景,与隆基业务绑定紧密,未来公司将充分受益隆基硅片产能扩张升级的红利,业绩实现快速发展。 国产硅片发展拉动生产设备需求增长,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行业持续景气驱动上游大硅片需求大幅提升,同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极低,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产硅片制造设备厂商将迎来发展良机。公司布局半导体较早,布局完善,继收购凯克斯后,公司已研制出8英寸、12英寸和24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炉,目前已小批量交付顶级半导体硅片厂试用,全面量产后将打开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41亿元、6.61亿元、8.3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1元、2.86元、3.61元,对应PE分别为59.96倍、40.01倍和31.74倍,参考同类公司的估值水平,考虑到公司光伏业务的行业领先性以及半导体业务的成长空间,给予公司2022年40-44倍PE,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114.4-125.8元,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光伏硅片扩产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1-11-04 85.36 84.92 296.08% 88.80 4.03%
88.80 4.03%
详细
事件:先导智能发布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收59.48亿元,同比+43.4%;实现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5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75亿元,同比+61.3%。其中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6.80亿元,同比+17.3%;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2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27.7%。 盈利能力企稳回升,费用率控制良好。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7.5%,同比+1.1pct。其中,Q3单季度毛利率为36.7%,同比+3.4pct,环比-0.3pct,与Q2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率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47%、6.33%、10.44%、-0.39%,分别同比+1.17、+1.78、+0.21、-0.91pct,环比-0.01、-0.71、-0.66、-0.19pct。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率为18.76%,扣非净利率为18.13%;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为16.88%,扣非净利率为16.38%,同比分别提升1.47、1.82pct。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2021年9月15日,公司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327名公司员工以35.43元/股的价格授予258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总股本的0.17%,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建峰1人及其它核心骨干员工326人。业绩指标以2020年为基数,2021-2023年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的归母净利润为口径不低于16%/18%/20%,此次激励显示出了管理层对于行业增长及公司业绩释放的信心。 平台化优势显现,多业务协同实现快速发展。公司为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具备整线实力,深度绑定宁德时代等电池龙头,将深度受益于下游扩产加速。除此之外,公司还布局了光伏设备、3C设备等多业务板块,并成立八大事业部,通过共享营销、技术和研发以及增强各行业之间的业务协同等举措,逐步将动力电池设备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经验向其他领域进行扩展和复制。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61亿元、24.77亿元、34.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0元、1.58元、2.18元,对应PE分别为81.44倍、51.33倍和37.35倍,参考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等锂电设备类公司的估值水平,综合考虑公司在锂电设备领域的龙头地位,给予公司2022年55-60倍PE,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86.9-94.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更新迭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良信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04 18.45 19.83 167.61% 20.77 12.57%
20.77 12.57%
详细
营收增速31.8%,净利润增速8.8%。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24亿(+31.8%)、实现归属净利润3.46亿(+8.8%)、经营净现金流0.36亿(-92.0%),加权ROE为15.6%(持平去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10.48亿(+21.7%)、单季度归属净利润1.43亿(+15.3%)、单季度经营净现金流0.72亿(-58.9%)。 地产行业需求放缓,通讯行业需求延后。公司主营低压电器业务,携终端电器、配电电器、控制电器三大类产品面向地产、通讯、新能源、电工、电力等十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以下游行业口径估算,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增速18%、新能源行业增速23%、信息通讯行业下滑17%、工业建筑增幅150%、公共和商业建筑增幅120%、电网行业增幅50%、工控增幅50%、电车和电桩增幅150%。根据半年报,房地产、信息通讯及新能源发电是公司营收前三大来源。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出货量较上半年放缓,预计与地产调控政策及新签约客户落地进度有关,信息通讯行业出货量下滑预计受运营商集采招标时点延后有关(去年年3-4月开标,今年7-8月开标),新能源发电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速(预计光伏行业贡献主要需求增量)。 毛利率受成本压力依旧,管理提效控费效果明显。第三季度,公司综率合毛利率35.5%(环比下降0.7pcts),低压电器产品76%成本为直接材料,以银、铜、塑料、钢材等为主,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对成本端压力依旧明显。公司正在进行采购优化,增加双供三供比例,预计短期内新供应商模具投入和研发验证费用有所增加,但为后期降本打下基础。第三季度,公司净利率水平13.6%(环比提升0.4pcts),主要受益于期间费用率控制(环比下降6pcts),估算三季度公司对费用加强管控,同时,减少或推迟非战略性非必须性项目投放,控费效果明显。 在建工程达到历史高值,海盐基地一二期稳步推进。三季末,公司在建工程达到4.97亿,同环比均有增长,主要为海盐基地项目投入。其中海盐基地一期装修工程处于扫尾阶段,电子焊接和电镀等产线陆续投建投运,海盐二期基建部分完成进度较好,预计明年中开始设备安装等。截止半年报,海盐基地投入已超过5.2亿元,预计三季末投入超过7亿元,公司拟定增募资15.8亿元,其中13.3亿元用于推进建设,预计海盐基地整体将于2024年达产。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39.3亿、54.4亿、73.1亿、归属净利润4.00亿、5.83亿、8.10亿,增速14%、45%、44%,EPS为0.39元、0.57元、0.80元,对应当前股价的市盈率为42倍、28倍、20倍。公司近期受到原材料成本和部分下游行业需求延后影响,但客户储备及产品线开拓的步伐未减缓,且新产能为后续利润释放打下基础。给予公司2022年业绩合理市盈率区间36-38倍,合理区间为20.5-21.7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光伏及风电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工业建筑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市场
华锐精密 2021-11-04 171.98 115.26 101.15% 189.76 10.34%
189.76 10.34%
详细
事件: 华锐精密发布三季报,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收 3.59亿元,同比+62.7%;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98.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87.1%。其中 Q3单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 1.29亿元,同比+54.8%;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8亿元,同比+77.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同比+64.4%。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51.2%,同比提升0.6pct;其中 Q3单季度毛利率为 51.9%,环比提升 1.9pct。 在前三季度原材料涨幅明显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仍得到提升。这说明一方面公司能将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很好的传导至下游,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产品结构在逐步优化,中高端比例在提升。 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33.9%, 同比提升 6.1pct,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率合计下降 3.8pct,非经常性损益贡献 4.3pct。Q3单季度净利率为 36.9%,环比提升 3.8pct。 拟发可转债, 加码数控刀具布局。 今年 8月 30日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可转债向不特定对象募集不超过 4亿元(含),用于精密数控刀体生产线建设项目及高效钻削刀具生产线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投资 1.99亿元布局精密数控刀体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 2年, 达产后预计可实现每年精密数控刀体 50万件的产能,实现年平均营业收入 2.4亿元,净利润 6143万元,项目毛利率为 45.27%,净利率为 25.6%。 投资 1.53亿元布局高效钻削刀具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 2年, 达产后将新增高效钻削刀具产能 140万支,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 1.68亿元,净利润 5307.15万元,项目毛利率为 52.64%,净利率 31.59%。 行业逻辑确定,公司持续受益。 根据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刀具市场消费规模为 421亿元,进口刀具(含进口刀具在华生产并销售) 131亿元,同比下降 3.7%,显示进口替代逻辑得到验证。 在机床数控化率提升+硬质合金占比提升+进口替代的推进下,数控刀片行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公司作为数控刀具的头部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 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59亿元、 2.14亿元、 3.0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3.61元、 4.85元、 6.30元,对应PE分别为 41.17倍、 30.66倍和 23.62倍,参考中钨高新、欧科亿数控刀具类公司的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2年 34-37倍 PE,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 164.9-179.5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
节能风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11-04 7.04 5.35 78.93% 7.20 2.27%
7.38 4.83%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91亿元,同比增长 28.91%;归母净利润 7.41亿元,同比增长 38.36%; 基本每股收益 0.148元,同比增长 17.46%。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96亿元,同比增长 21.72%;归母净利润 1.55亿元,同比下降 6.10%。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57.29%和 30.64%,分别同比提升 2.7和 1.95个百分点。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并网装机容量 86万 kw。截至 2021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并网装机容量为 401.72万千瓦,较去年底增加约 86万 kw,而去年全年在抢装背景下仅新增 30万 kw,2021年提速十分明显。公司加大了对中东部及南方等非限电区域的项目开发力度,在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浙江、四川、河南、山西、陕西等非限电区域已有在建项目 137万千瓦,核准、储备项目 72.95万千瓦。公司虽然暂未公布“十四五”发展规划,但考虑到 2021年的高增速,我们预计在“3060”碳中和的行业背景和平价上网的新时期,公司“十四五”期间装机将维持高速增长。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提升,限电影响进一步缓解。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为 71.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9.37%,累计上网电量为6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9.99%,其中市场化交易电量为 30.49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提高 12.31个百分点。限电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因“弃风限电”所损失的潜在发电量占当期全部可发电量的10.61%,较去年同期的 13.71%下降 3.1个百分点。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021/2022/2023年 实 现 营 收 分 别 为35.07/41.87/47.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0/12.61/14.75亿元,EPS分别为 0.2/0.25/0.29元,对应 PE 分别为 36.48/29.22/24.99。考虑到“3060”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公司 2021年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参考目前 A 股新能源发电板块的平均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2年 25-30倍 PE 估值,股价合理区间为 6.25-7.5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上游设备涨价。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1-11-04 75.50 -- -- 83.86 11.07%
83.86 11.07%
详细
事件:晶盛机电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39.9亿元,同比+60.6%;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11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114.3%。其中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0亿元,同比+67.9%,环比+23.9%;实现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106%,环比+59.9%。三季度业绩位于预告中枢。 规模效应叠加优异的控费能力,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8.2%,同比提升4.4pct;其中Q3单季度毛利率为40.4%,同比+1.4pct,环比提升3.7pct。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5%、3.53%、6.19%、-0.31%,分别同比-1. 10、-0.38、+0.85、-0.64pct, 合计同比-1.27pct。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为28.10%, 同比提升7.27pct,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率为30.3%, 同比+6.01pct,环比+6.99pct。 定增加码半导体业务,设备及材料布局日趋完善。公司10月26日公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含)符合规定条件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57亿股(含本数),募资不超过57亿元(含本数),投资于碳化硅衬底晶片生产基地以及12英寸集成电路大硅片设备测试实验线等项目。本次定增落地后不仅会加强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先发优势,同时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项目将助力公司深化在碳化硅晶片领域的布局,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布局全面,长晶设备龙头发展向好。在光伏领域,晶盛在隆基和京运通之外的单晶炉市场占据80%+的份额,总体市占率在60%左右;半导体领域:公司产品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外延等晶片材料环节已基本实现8英寸设备的全覆盖和国产化替代,12英寸长晶设备及部分加工设备也已实现批量销售,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蓝宝石材料方面,公司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成功生长出全球领先的700Kg 级蓝宝石晶体,建立了规模化生产基地,是掌握核心技术及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整体看,公司技术实力领先,延伸性强,高度受益于下游行业高景气,成长无忧。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08亿元、23.04亿元、32.31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33元、1.79元、2.51元,对应PE 分别为56.94倍、42.20倍和30.10倍,参考同类长晶设备及上下游公司的估值水平,考虑到公司作为长晶设备的绝对龙头地位以及平台化布局理应带来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2年45-50倍PE,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80.55-89.50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光伏硅片扩产不及预期,非光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1-04 730.90 -- -- 743.79 1.76%
757.01 3.57%
详细
事件:迈为股份发布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21.85亿元,同比+35%;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2亿元,同比+90%。其中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46亿元,同比+40%,环比+56%;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140%,环比+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138%,环比+57%。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费用率管控良好。公司2021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8.4%,同比+3.8pct;净利率20.4%,同比4.1pct。毛利率明显提升,主要系: (1)公司在PERC 尾声聚焦优质客户,订单质量高; (2)HJT 设备技术壁垒高,议价能力强。2021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7.2%,同比+1.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5.55%,同比-0.1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12.66%,同比+2.4pct,财务费用率为-0.97%,同比-1.2pct。 HJT 整线设备龙头,强者恒强。 公司HJT 实力强劲,截至2021年6月,搭载公司设备的华晟异质结电池量产批次平均效率达到了24.71%,单片最高效率也达到了25.06%,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订单方面,公司在2020年落地的HJT 订单中市占率超70%,并于2021年相继中标金刚玻璃1.2GW 异质结项目、爱康科技600MW 高效异质结整线设备采购项目及1.8GW 后期采购意向等,我们认为公司后续在积累产线经验后,将进一步提高自身壁垒,不断正反馈改进技术,强者恒强。 HJT 产业进程加快,公司作为HJT 整线设备先驱将明显受益。10月22日,隆基公布M6尺寸HJT 电池片转换效率达25.82%,打破世界记录;10月28日,隆基发布新闻承再次打破世界记录,转换效率达26.3%。 一周内两破转换效率记录表明HJT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司目前已基本完成HJT 全工序核心设备的布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HJT 的整线设备提供能力的厂商。在HJT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公司作为HJT 整线设备商将明显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95亿元、8.62亿元和12.19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5.78元、8.36元和11.82元,对应PE 分别为132.5倍、91.5倍和64.7倍。由于HJT 产业化进程超预期,公司在HJT 整线设备的先驱性以及价值量延伸带来的高弹性,给予公司2022年97-105倍PE,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810.1-877.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HJT 扩产不及预期;光伏产业政策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中国核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11-03 6.74 7.62 -- 7.44 10.39%
8.92 32.34%
详细
公司长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73%。公司2021年10月28日晚间发布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61.21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65.07亿元,同比增长29.73%;基本每股收益0.357元,同比增长10.87%。单三季度实现营收163.48亿元,同比增长16.68%;归母净利润20.33亿元,同比增长3.92%。 核电经营稳健,2021年预计新增3台核电机组,再迎核电投产小高峰。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累计为1291.7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06%;上网电量累计为1206.4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55%。公司计划今年投产三台核电机组,其中福建福清5号机组116.1万kw在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运,江苏田湾6号机组111.8万kw在2021年6月3日投入商运,福建省福清6号机组116.1万kw计划2021年底投入商运;三台机组投运后,公司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67万kw,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迎投产小高峰。 核电基本盘稳固的同时,新能源业务增长迅速。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发电量70.42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18.01%;上网电量68.69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18.13%。其中光伏发电量3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67.09%;风电发电量32.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80.41%。主要原因是公司收购中核汇能后,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一批自建及收购的风电、光伏项目陆续投产,从而发电量大幅增加。根据公司规划,2025年公司装机量将达到5600万kw,结合公司十四五核电装机的规划,意味着公司2025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600万kw,年均复合增速超40%。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实现营收分别为604.31/704.24/742.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78/100.61/108.61亿元,eps分别为0.44/0.57/0.62元,对应PE分别为15.79/12.21/11.31。 考虑到核电发展恢复常态,公司2021年新增三台核电机组将在2022年开始贡献业绩,且新能源装机“十四五”期间将维持高速增长,给予公司2022年14-17倍PE,对应股价为7.98-9.69元,上调公司评级,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波动风险,风电和光伏装机不及预期。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