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谢木青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8010004...>>

20日
短线
50%
(第86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0/2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 2018-04-25 19.34 -- -- 21.76 11.59%
23.31 20.5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年年报及2018年一季报,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5.42亿元,同比增长34.14%,归母净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18.45%,扣非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4.80%,2018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15.49%,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15.05%,扣非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11.32%,同时预计2017年1-6月业绩增速在0-30%。 业绩低于预期,中优并表及汇兑损失带来期间费用上升影响利润率水平。2017年四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32.52%,归母净利润6449万元,同比下降4.89%,中优并表带来销售费用增加对利润端增速持续带来消极影响,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带来汇兑损失增加造成财务费用率达到0.33%,同比提高1.01pp,期间费用率21.39%,同比提高3.93%;综合毛利率39.66%,同比提高1.13pp,扣除高毛利率的中优并表影响,毛利率在37.46%,同比下降1.07pp,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销售毛利略低的电商板块占比不断提高所致,2017年净利率17.72%,同比下降1.33pp。 电商保持50%以上快速增长,带动制氧机、血压计等核心产品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家用器械实现收入13.10亿元,同比增长26.55%。其中制氧机预计继续保持近20%增长,血糖仪、电子血压计等核心产品的增速均在30%以上,新品呼吸机、额温枪等也借助电商平台进一步放量,2018年一季度延续了2017年的增长趋势,未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随着电子轮椅、睡眠呼吸机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放量,公司家用器械业务有望保持20%左右稳定增长。 并购整合效果良好,临床领域竞争力持续提高。2017年上械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净利润7010万元,净利率由2016年的7.09%提高到11.87%;中优医药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净利润9022万元,净利率达到21.52%,整合效果显著;同时公司继续通过收购德国MetraxGmbH和优科骨科、参股Amsino,进一步提升临床领域的产品协同和整体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暂不考虑收购中优的少数股权,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42.12、50.14、59.42亿元,同比增长18.93%、19.04%、18.5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99、8.23、9.70亿元,同比增长18.05%、17.82%、17.79%,对应EPS为0.70、0.82、0.97。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32倍PE,考虑到公司内生产品增速稳定,外延并购整合效果良好,未来有继续外延丰富产品线的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2018年35-40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24-28元,下调“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外延并购整合不大预期风险
美康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4-23 23.24 -- -- 26.80 14.63%
26.64 14.6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71.10%,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20.68%,扣非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28.49%;2017年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25元(含税)。 集采、区域医检所业务逐渐放量,2017年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显著。2017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60.69%,环比增长32.39%,归母净利润5477万元,同比增长57.99%,较前三季度有较大幅度的改善。从盈利能力上看,期间费用率下降4.42pp,其中销售费用率12.84%,同比下降1.50pp,管理费用率15.00%,同比下降3.89pp,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快速扩张导致,财务费用率1.82%,同比提高0.96pp,主要是业务扩张期对资金需求提高,借款增加带来利息支出上升;公司综合毛利率46.22%,较2016年底下降7.86pp,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产品销售中因集采业务占比扩大,带来低毛利代理产品占比提高,试剂毛利率下降3.36pp;另一方面是由于区域医检所投入期固定成本较高,带来服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7.31pp。 经销商整合顺利,集采业务带来试剂、仪器销售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公司诊断试剂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63.25%,诊断仪器实现1.82亿元,同比增长43.25%,仪器、试剂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集采业务顺利上量;公司于2015年开始IVD经销商整合,2017年合计并表收入预计近4亿元,并表利润预计在3000+万元,基本完成业绩对赌,与此同时公司依托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实现20家左右医院的集采业务上量。 顺应分级诊疗政策,区域检验中心快速扩张。公司顺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加快实施,积极在全国布局差异化的区域医学检验共享中心,截止2017年底,公司在深圳、江西、湖南、河南、杭州、金华、杭州等地设立了30余家区域检验共享中心,2017年实现诊断服务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05.48%。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25.75、33.58、43.75亿元,YOY为42.64%、30.42%、30.2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9、3.87、5.20亿元,YOY为34.94%、34.06%、34.30%,对应EPS为0.83、1.12、1.50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8年28倍PE,考虑到分级诊疗政策逐步落地,公司集采、区域检验中心业务顺应政策趋势持续在多地复制带来稳定业绩增长,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30-35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24-3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检所经营不达预期,经销商整合不达预期。
科华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4-20 13.64 -- -- 15.68 14.45%
15.62 14.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14.14%,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6.30%,扣非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降4.48%;2017年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5元(含税);公司与公司员工成立的两家持股平台企业共同向公司子公司科华医疗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持股75%。 营收利润四季度显著改善。2017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27.24%,环比增长16.42%,归母净利润3193万元,同比增长13.15%,较前三季度有较大幅度的改善。从盈利能力上看,期间费用率提高1.86pp,主要是由于公司2017年加大并购力度,带来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5%,管理费用率提高2.18pp,销售费用率14.45%和财务费用率-0.47%较去年基本保持稳定;公司综合毛利率41.31%,较2016年底下降0.39pp,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整合渠道过程中,低毛利的代理产品占比逐渐提高,拉低整体毛利率水平,公司整体净利率13.89%,同比下降2.64pp。 自产产品稳定增长,整合渠道带来代理业务快速增长。2017年公司自产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9.07%,代理产品实现7.84亿元,同比增长19.81%,代理产品增速较快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17年完成西安申科、广州新优的并购,代理产品占比提高;按细分领域看,试剂业务中生化预计增速不超过10%,酶免预计增速在10+%,分子预计在20+%,自产发光目前体量较小,海外TGS的发光销售额预计在1亿元以上。 设立集采、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发展平台,结合渠道整合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截止到2018年4月,公司完成了5家经销商的整合工作,同时公司联合员工持股平台设立科华医疗为集采、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发展平台,将新业务模式探索与员工利益直接绑定,进一步丰富市场化激励措施,激发业务团队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n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18.16、20.86、23.94亿元,YOY为13.89%、14.91%、14.7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9、2.96、3.54亿元,YOY为14.53%、18.80%、19.46%,对应EPS为0.49、0.58、0.69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8年28倍PE,考虑到公司老牌IVD龙头的品牌渠道优势以及集采业务开展有助于公司产品市占率的提高,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在30-35倍PE,合理价格区间在14-1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开立医疗 机械行业 2018-04-13 32.95 -- -- 47.48 43.92%
47.42 43.92%
详细
我们的核心观点:开立医疗是国内医疗诊断设备领先企业,强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公司彩超和内窥镜两大产品线持续高端化升级,公司整体业绩出现加速向上的拐点,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有望持续保持30%以上的业绩增长。 公司是技术驱动型企业,产品逐渐高端化使得2017年成为公司业绩加速向上的拐点。公司是国内彩超奠基者,2002年创立以来,在彩超、单晶探头等产品上获得多个“中国第一”,2014年进入内镜领域后,推出中国第一台高清消化内窥镜系统,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研发投入已连续三年保持18%左右行业领先的营收占比,伴随着高端彩超、高清内镜等新产品陆续上市,2017年46%的利润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加速向上的拐点。 彩超高端化升级+分级诊疗、政府采购优先国产等政策利好,有望驱动未来彩超业务在“量价齐升”下保持30%以上增长。国内超声市场规模在80亿左右,其中75%以上市场被外资占据,2017年开始政策连续出台支持国产医疗器械,部分地区明确公立医院采购优先国产也加速了进口替代进程,分级诊疗持续落地,政府加大对医院硬件设备的投入,政府采购项目增加也带来国产设备的放量,我们预计行业增速有望提高到10%以上;与此同时公司于2016年推出高端彩超S50系列,性能指标较S40有大幅飞跃,随着S50销售占比的提高,未来公司彩超业务销售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望带来毛利率的持续上升。 高清内镜上市打破外资垄断,内窥镜业务有望保持80%以上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国内内窥镜市场超过100亿元,增速超过25%,远高于全球8%左右的行业增速,其中软镜市场占27.6%,奥林巴斯、宾得、富士占据90%以上市场,公司是目前唯一可以生产高清内镜的国产企业,并且在性能指标上进行持续升级,未来在政策倾斜和先发优势下公司有望快速占领市场,考虑到公司内镜业务基数较低,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内窥镜业务有望持续保持80%以上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8-20年公司收入13.33、17.88、24.10亿元,同比增长34.77%、34.16%、34.78%,归母净利润2.66、3.58、4.85亿元,同比增长40.12%、34.58%、35.37%,对应EPS为0.67、0.90、1.21。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49倍PE,考虑到公司正处于业绩加速增长期,高端彩超和高清内镜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的进程,同时在研品种硬性内窥镜、超声内镜、血管内超声等成长性较强,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50-55倍PE,公司合理价格区间为33-37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销售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18-04-12 24.31 -- -- 24.97 2.63%
24.95 2.6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拟以自筹资金人民币57,630万元现金收购杭州海鲁持有的青岛智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 整合青岛优质渠道商,进一步提高山东区域市场占有率。青岛智颖前身是青岛联合执信,代理品牌包括希森美康、罗氏、BD、康德乐、Sebia等,主要产品线几乎覆盖了业务区域内所有的大型三级、二级医院等多级医疗机构,拥有超过500家终端客户,三级医院覆盖率超过80%,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销售进口医疗检验设备最专业化、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公司已于2017年7月与青岛智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将其纳入集团体系内部,可以依托集团连锁化实验室运营管理能力和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当地实验室业务与产品业务的有效协同。2017年青岛智颖实现营业收入9.13亿元,净利润1.12亿元,本次交易价格对应2017年10倍PE,估值相对合理,我们假设青岛智颖于2018年中并表,预计可以增厚公司利润3000+万元左右。 考虑到公司扩张期财务费用大幅增加、新实验室处于投入期等因素对公司短期业绩带来消极影响,随着2018年实验室陆续进入收获期,各项财务指标有望持续向好,我们维持公司的推荐逻辑:“模式+产品”双创新体系巩固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已成为检验科产业链中的领导企业。公司4种服务模式(渠道代理、外包、合作共建、精准中心)相互叠加、协同,提供检验科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各企业商业模式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公司实验室全国布局基本完成,已经走在行业前端;产品方面,基于质谱和NGS两大高端诊断技术平台,不断开发适用于临床的特检项目,提高实验室服务能力,其中质谱领域已与丹纳赫子公司全球质谱龙头SCIEX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临床质谱检测项目。 盈利预测与估值:不考虑本次收购、公司定增及定增项目收购带来的摊薄和收益,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65.03、83.30、107.04亿元,同比增长29.96%、28.08%、28.50%,归母净利润4.40、5.87、7.88亿元,同比增长25.77%、33.48%、34.26%,对应EPS为0.80、1.07、1.43,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30倍PE,考虑到公司实验室全国性布局基本完成,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伴随着财务费用逐步减少、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等积极变化,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40-45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32-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实验室盈利时间不确定风险,非公开发行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18-04-05 25.21 -- -- 24.97 -1.03%
24.95 -1.0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0.04亿元,同比增长30.86%,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33.05%,扣非净利润2.20亿元,同比下降10.46%;2017年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0.25元(含税);同时公告2018年一季报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10-30%。 模式升级期费用大幅增长,对扣非利润带来消极影响,2018年有望改善。2017年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9亿元,同比增长8.23%,归母净利润9970万元,同比增长33.59%,扣非净利润-2413万元,同比下降137.66%,由于新实验室多在四季度开始营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多在四季度计提,对四季度的单季度利润带来较大影响。公司主要业务由1.0的产品代理及2.0的诊断外包逐渐延伸到3.0的合作共建,新实验室加速建设的同时,合作共建等业务快速推进带来固定支出和财务费用等费用的上升,期间费用率同比提高3.04pp,对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带来消极影响,我们认为未来伴随着实验室陆续进入收获,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回升。 全国省级中心布局完成,合作共建、区域中心等新模式助力渠道下沉。2017年新增近10家独立医学实验室,实验室总数达到38家,完成全国连锁化布局,同时公司配合各地分级诊疗、医联体等政策落地,积极推进合作共建、区域检验中心等新业务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两条主线的相互融合,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全国合作共建客户数量已超过300家,2017年公司实现诊断产品销售收入29.96亿元,同比增长27.22%;诊断服务收入19.06亿,同比增长34.23%。 重点开发以质谱+NGS为核心的精准诊断技术平台,强化特检服务能力。公司基于质谱和NGS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在与医院合作共建精准诊断中心平台的同时,推动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的伴随诊断领域合作,其中质谱领域已与全球质谱龙头SCIEX以及国际领先的代谢组学服务商METABOLON达成合作。 盈利预测与估值:不考虑公司定增及定增项目收购带来的摊薄和收益,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65.03、83.30、107.04亿元,同比增长29.96%、28.08%、28.50%,归母净利润4.40、5.87、7.88亿元,同比增长25.77%、33.48%、34.26%,对应EPS为0.80、1.07、1.43,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32倍PE,考虑到公司实验室全国性布局基本完成,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伴随着财务费用逐步减少、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等积极变化,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40-45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32-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实验室盈利时间不确定风险,非公开发行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18-04-03 33.59 -- -- 38.91 15.39%
41.53 23.64%
详细
公司的核心逻辑:1、公司已打造成一个心血管全病程管理的平台型企业,不考虑可降解支架获批带来的收益,现有业务有望保持公司未来三年业绩持续30%以上增长;2、公司储备品种可降解支架、起搏器、心电图AI分析等国内领先,奠定公司创新医疗器械龙头地位,2018年有望进入收获,带来中长期成长性;3、差异化的销售策略有望促使公司受益于一致性评价带来的行业洗牌机遇,公司药品业务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内心脏支架龙头企业,可降解支架有望2018年下半年获批。支架是公司器械业务增长核心驱动力,公司现有三款金属支架Partner、Nano和Gureater,从目前招标情况来看,集中招标采购对三款支架出厂价影响较小,且高毛利品种nano支架销售占比持续提高有望稳定毛利率水平,我们认为集中招标采购和取消高值耗材加成等政策实施后,一方面有利于国产产品加速进口替代,另一方面公司较丰富的支架品种梯队及强品牌影响力有望向经销商转移降价压力。与此同时,公司可降解支架已经进入加速审评通道,我们预计2018年下半年有望获批上市,带来较高的业绩弹性。 差异化销售策略打开药品业务增长空间,中短期受益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逐步落地。公司于2013年收购新帅克进入药品市场,目前主要产品为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逐步落地,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有望在2018年内通过审评,缬沙坦、氨氯地平等10+个品种有望在2018年内完成BE实验,未来有望凭借广铺OTC渠道和院内低价招标策略,抓住行业洗牌的机遇,进一步提高药品市场占有率,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药品业务有望持续保持35%以上快速增长。 创新性布局向药品延伸,进入糖尿病、肿瘤等领域。公司的创新基因在器械端已经逐渐被验证,并逐渐延伸向创新药领域,继2016年参股君实生物,就心血管重磅药物PCSK9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后,公司于2018年1月以5.4亿元收购辽宁博鳌生物75%股权,获得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等一系列在研糖尿病药物资产;以2亿元参与设立乐普生物,获得翰中生物所开发的PD-1药物产权(目前处于临床I期)以及皓阳生物PD-L1的全部产权,带来较高的中长期成长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不考虑可降解支架带来的收益,我们预计2018-20年公司收入58.18、73.95、93.19亿元,同比增长28.22%、27.09%、26.02%,归母净利润12.68、16.85、22.10亿元,同比增长40.99%、32.97%、31.14%,对应EPS为0.71、0.95、1.24。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47倍PE,考虑到公司可降解支架有望于2018年获批,同时药品业务受益于一致性评价的进程,2018年有望成为公司的收获之年,带来公司中长期高成长性,可以给予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50-55倍PE,公司的合理价格区间为35-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润达医疗 医药生物 2018-04-02 15.91 -- -- 16.37 2.38%
16.29 2.39%
详细
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盈利能力逐渐向好。2017年公司四季度单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3.92亿元,同比增长94.47%,归母净利润5160万元,同比增长63.04%;2017年受鑫海润邦、杭州怡丹、东南悦达、长春金泽瑞等经销商并表影响,收入利润规模较2016年显著提高,预计并表利润在1亿元左右;综合毛利率相对稳定,同比提高0.06pp,期间费用率随规模扩大而下降1.59pp,带来净利率6.88%,同比提高0.77pp,公司盈利能力逐渐提高。 集成业务加速异地复制,同时积极探索精准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新业务模式。公司在全国范围一方面通过经销商开展集成业务,另一方面借助国药的渠道优势提高市场份额,我们预计公司开展集成业务的医院数量已超过260家,其中三级医院占比预计在30%以上,集成业务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在上海及黑龙江地区开展第三方精准检测实验室业务,在哈尔滨地区实行了108家医院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的信息系统搭建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支持23家医院成立区域检验中心并提供整体综合服务,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自产产品逐渐丰富,全开放式流水线进一步满足终端需求。公司自产产品涵盖了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品、生化试剂、化学发光和POCT等领域;与此同时,公司布局全开放式流水线,将医院现有的生化、免疫仪器整合连接到自动化流水线中,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仪器资源,同时检验科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生化免疫单品,从而进一步增强终端客户粘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89、81.12和100.79亿元,同比增长45.63%、28.97%、24.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4.40、5.52亿元,同比增长53.24%、31.09%、25.34%,实现EPS分别为0.58元、0.76元、0.95元。目前股价对应2018年28倍PE,考虑到政策引导下,渠道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作为IVD渠道龙头企业,全国性集成业务扩张有望持续加速,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范围在35-40倍PE,合理估值价格区间在20-2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商相对集中风险、医院招投标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4-02 53.44 -- -- 68.99 27.76%
87.76 64.22%
详细
化学发光业务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17年公司四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44.91%,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9.52%。整体来看,收入端增速较快一方面是由于化学发光试剂收入继续保持了约55%左右的高速增长,目前发光试剂占总收入超过40%,同时公司于2016年底收购盛世君晖获得东芝生化仪在国内总代理权带来超过1亿元的仪器增量;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一方面是由于低毛利仪器占比提高带来综合毛利率下降4.49pp,另一方面则是盛世君晖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以及持续高研发投入带来期间费用率提高1.80pp。 化学发光稳定增长,质谱流水线带来中长期成长性。2017年公司新增化学发光装机预计在800+台,实现试剂收入6亿元左右,从而测算出单台产出30+万元/年,考虑到公司100速发光设备有望于2018年底获批,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发光试剂有望保持30%以上增长。与此同时,公司新产品微生物质谱和生化免疫流水线有望于2018年上市销售,两者均具备与进口产品直接竞争的实力,为公司带来较强的中长期成长性。 新设医学实验室整体服务事业部,进入渠道服务乃至区域检验中心等下游领域。公司于2017年开始通过与区域经销商新设子公司的形式,开展医疗检验集约化业务,拓展新的营销渠道,目前涉及区域包括浙江、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我们认为以往安图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都是自建团队来完成,向中下游延伸是有效的防御性战略,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公司产品在终端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9-20年公司收入19.23、25.53、32.87亿元,同比增长37.26%、32.86%、28.72%,归母净利润5.93、7.97、10.70亿元,同比增长32.73%、34.40%、34.27%,对应EPS为1.41、1.90、2.55。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39倍PE,考虑到化学发光行业高景气度,公司化学发光产品有望持续高增长,同时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备高成长性的产品,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45-50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63-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九强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4-02 16.72 -- -- 18.99 12.63%
18.95 13.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4.03%,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0.55%,扣非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2.07%;2017年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同时公告了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10-25%。 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改善。2017年四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20.45%,归母净利润9132万元,同比增长9.73%,整体来看,2017年下半年利润增速显著提高一方面是因为新增美创并表(并表收入3793万元,并表利润995万元),另一方面公司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推广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带来自有生化产品的快速增长,扣除雅培转让款和美创并表影响,我们预计2017年下半年利润增速在13.5%左右,较上半年的-5.3%显著提高。根据公司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10-25%,中位数17.5%,基本延续了2017年下半年的增长趋势,公司经营改善明显。 试剂业务仍是公司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2017年公司实现试剂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4.39%,占总收入92%,其中核心品种同型半胱氨酸收入为1.10亿元,胱抑素C预计在1亿元左右,“小而密”为2500+万元;仪器收入5315万元,同比下降39.17%,主要是因为仪器销售结构调整以及2016年仪器端有一笔2000万左右收入的流水线订单,基数较高。 引入战投有望带来积极变化。公司已于2017年11月公告股东减持股份用于引入战投,从年报披露的股东情况来看,战投为华盖资本,目前持有公司股票比例在4.77%,由于华盖资本在医疗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我们预计后续公司通过外延或合作开发的形式扩充产品线的进度有望加速,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8-20年公司收入8.54、9.87、11.45亿元,同比增长23.06%、15.57%、15.98%,归母净利润3.36、3.99、4.67亿元,同比增长23.15%、18.59%、17.15%,对应EPS为0.67、0.79、0.93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8年25倍PE,考虑到公司作为生化试剂龙头企业,在行业政策变化时期有望持续保持超行业增速,且雅培合作项目有望于2018年开始贡献业绩,同时引入战投增强外延预期,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30-35倍PE,公司的合理价格区间为20-24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合作不达预期,试剂原料研发失败,新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18-03-01 20.16 -- -- 24.66 22.32%
26.35 30.7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49.96亿元,同比增长30.64%,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33.04%。 实验室布局加速+新业务模式开拓+高端技术平台建设,转型期整体投入加大。 公司正处于模式转型升级的投入期,加大了对总部实验室和各地新建实验室的加速布局和投入,我们预计2017年新增实验室近10家,全国省级中心布局已完成,2018年有望取得收获;加大对合作共建、建立精准中心等创新业务模式开拓力度和前期投入,我们预计合作医院数量在200+家,2017年合作共建业务销售额较2016年实现了翻倍增长,未来有望继续加速;同时增加对质谱、NGS等高端诊断技术平台和重点专科领域的建设投入。整体投入增加带来业绩增速放缓,考虑到个别区域经销商出现业绩承诺未完成的情况,公司出于审慎原则,计提商誉减值3800万元左右,扣除商誉减值影响和四季度处置子公司带来的9000万左右收益后,2017年全年利润增速大约在13%左右。综合公司各项业务的推进情况,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整体业绩有望保持30%以上稳定增长。 我们维持公司的推荐逻辑:“模式+产品”双创新体系巩固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已成为检验科产业链中的领导企业。公司4种服务模式(渠道代理、外包、合作共建、精准中心)相互叠加、协同,提供检验科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各企业商业模式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公司已经走在行业前端;产品方面,基于质谱和NGS两大高端诊断技术平台,不断开发适用于临床的特检项目,提高实验室服务能力,其中质谱领域已与丹纳赫子公司全球质谱龙头SCIEX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临床质谱检测项目。 盈利预测与估值:不考虑公司定增及定增项目收购带来的摊薄和收益,我们预计2017-2019年公司收入49.92、64.95、84.66亿元,同比增长30.54%、30.12%、30.34%,归母净利润3.50、4.66、6.23亿元,同比增长33.17%、33.15%、33.63%,对应EPS为0.64、0.85、1.13,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24倍PE,考虑到公司实验室全国性布局基本完成,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将维持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财务费用逐步减少、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等积极变化,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35-40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29-3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实验室盈利时间不确定风险,非公开发行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九强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3-01 14.75 -- -- 16.97 14.12%
18.95 28.4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4.02%,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0.27%。 公司经营情况逐季好转。2017年四季度单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同比增长20.65%,归母净利润9056万元,同比增长8.43%,扣除雅培转让影响,单季度利润实现19%左右增长,整体业务趋势向好;2017年全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和雅培转让款影响,利润增速为9.69%,超过生化行业年均6%-7%的行业增速。考虑到2016年仪器端一笔2000万左右收入的流水线订单,我们预计2017年公司主要业绩增长点仍然在试剂端,核心品种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公司独家品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即将获批的系列血型卡产品等有望持续放量,为公司的生化业务带来可持续的增长。 雅培合作项目有望于2018年开始贡献业绩。公司于2016年和雅培签订技术转让协议,采用一次性转让款+海外注册里程碑款+全球销售分成的合作形式,其中一次性转让款主要在2016年结算,我们预计2018年将有1-2批试剂完成海外FDA和CE认证,公司有望开始获得部分里程碑款和销售分成,对2018年公司业绩带来积极贡献。 引入战投带来外延预期。公司上市以来,通过收购北京美创新跃,将产品线由生化延伸到了血凝领域,公司已于2017年11月公告股东减持股份用于引入战投,我们预计后续公司通过外延或合作开发的形式继续扩充产品线的进度有望加速,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7-19年公司收入6.95、8.25、9.20亿元,同比增长4.09%、18.71%、11.5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2、3.29、3.80亿元,同比增长0.14%、21.10%、15.27%,对应EPS为0.54、0.66、0.76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8年23倍PE,考虑到公司作为生化试剂龙头企业,在行业政策变化时期有望持续保持超行业增速,且雅培合作项目有望于2018年开始贡献业绩,同时引入战投增强外延预期,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25-30倍PE,公司的合理价格区间为16-20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合作不达预期,产品研发失败,新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 2018-02-28 22.28 -- -- 23.24 4.31%
24.94 11.9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35.35亿元,同比增长34.28%,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20.15%。 电商平台保持50%以上增速,带动制氧机、血压计等核心产品持续快速增长。公司自2013年进驻电商平台后,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后带动公司家用器械产品线持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制氧机继续保持近20%增长,血糖仪、电子血压计等核心产品的增速均在30%以上,未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随着电子轮椅、睡眠呼吸机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放量,公司整体业绩仍将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 销售费用提高+原材料成本上升+汇兑损失,净利率小幅下降。公司2017年四季度单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33.02%,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7.35%,利润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费用多在四季度计提,带来明显季节差异。2017年全年来看,受中优并表影响,销售费用率显著提高(前三季度提高3.37pp),同时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产品毛利率的小幅下降、美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损益均对公司净利率带来消极影响。 我们再次强调鱼跃的推荐逻辑,我们认为公司两大重要变化(产品高端化和销售线上化)有望驱动公司内生20%以上快速发展,强整合能力有望通过持续外延不断丰富产品线,提高长期竞争力(上械、中优、德国Amsino Medical以及优科骨科极大提高公司在医用临床领域的竞争力),打造医疗器械平台化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暂不考虑收购中优的少数股权,我们预计2017-2019年公司收入35.35、42.64、51.26亿元,同比增长34.29%、20.63%、20.2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01、7.49、9.43亿元,同比增长20.23%、24.54%、25.87%,对应EPS为0.60、0.75、0.94。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30倍PE,考虑到公司内生产品增速稳定,外延并购整合效果良好,管理持续优化提效,再加上公司未来有继续外延丰富产品线的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2018年35-40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26.3-30.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外延并购整合不大预期风险。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2-01 47.82 -- -- 50.77 6.17%
69.47 45.2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23-14.70亿元,同比增长35-50%,归母净利润4.20-4.72亿元,同比增长20-35%,扣非净利润3.86-4.41亿元,同比增长15-31%。 业绩符合预期,化学发光业务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化学发光业务全年新增装机量800-850台,磁微粒发光试剂增速也延续了中报和三季报50+%的增长,是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与此同时,2017年通过收购盛世君晖和百奥泰康新增生化业务,其中盛世君晖全年并表,预计贡献超过1个亿收入,百奥泰康并表半年,对收入利润贡献较小。 微生物质谱、生化免疫流水线有望成为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公司于2017年9月召开微生物质谱和生化免疫流水线的新品发布会,其中微生物质谱在检测范围和操作上具备和外企(梅里埃和布鲁克)直接竞争的能力,流水线则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样本前处理、复查及储存等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满足分级诊疗下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检验需求,两个产品均有望于2018年获批并上市产生销售,带来中长期高成长性。 整合优势渠道,进一步增强营销服务能力。公司于2017年下半年设立河北安图久和、黑龙江安图久和和杭州安图久和,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一线的营销服务能力,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公司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高成长性,2017年中报、三季报数据均体现出公司化学发光产品在基数不断提高下依然保持近60%的快速增长,成为未来2-3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公司通过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备强竞争力的新产品,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IVD产品驱动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7-19年公司收入13.95、18.56、24.23亿元,同比增长42.35%、32.98%、30.57%,归母净利润4.52、6.08、8.21亿元,同比增长29.18%、34.62%、35.02%,对应EPS为1.08、1.45、1.96。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33倍PE,考虑到化学发光领域高景气度,公司化学发光产品有望持续高增长,同时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备高成长性的产品,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40-45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58-6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资失败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18-01-30 22.91 -- -- 23.25 1.48%
26.35 15.0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2-3.94亿元,同比增长30%-50%。 实验室全国布局基本完成。201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30-50%,扣除出售子公司收益后增速约在-4.2%-15.6%,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处于模式转型升级的投入期,实验室的全国布局和合作共建的快速推进带来大量资金需求,扩张期财务费用大幅增加、新实验室处于投入期等因素对公司业绩带来消极影响,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财务费用超过1亿元,2017年新建实验室亏损额也在5000万以上,公司已于2017年完成省级中心的全国化布局,我们预计新增实验室近10家,伴随着公司内部管理提效,实验室盈利周期持续缩短,我们认为公司有望于2018年进入实验室业务的收获期,如果公司定增进展顺利,公司未来财务费用、经营性现金流等财务指标有望持续向好,整体业绩有望持续保持30%以上稳定增长。 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业务快速推进。截止2017年底公司实验室总数接近40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同时合作共建业务快速推进,我们预计合作医院数量在200+家,2017年合作共建业务销售额较2016年实现了翻倍增长,未来有望继续加速。 我们维持公司的推荐逻辑:“模式+产品”双创新体系巩固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已成为检验科产业链中的领导企业。公司4种服务模式(渠道代理、外包、合作共建、精准中心)相互叠加、协同,提供检验科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各企业商业模式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公司已经走在行业前端;产品方面,基于质谱和NGS两大高端诊断技术平台,不断开发适用于临床的特检项目,提高实验室服务能力,其中质谱领域已与丹纳赫子公司全球质谱龙头SCIEX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临床质谱检测项目。 盈利预测与估值:不考虑公司定增及定增项目收购带来的摊薄和收益,我们预计2017-2019年公司收入53.73、67.92、84.59亿元,同比增长40.52%、26.39%、24.56%,归母净利润3.54、4.79、6.48亿元,同比增长34.69%、35.25%、35.39%,对应EPS为0.64、0.87、1.18,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28倍PE,公司实验室全国性布局基本完成,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将维持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财务费用逐步减少、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等积极变化,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区间为35-40倍PE,合理价格区间为30.5-34.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实验室盈利时间不确定风险,非公开发行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0/2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