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文臣

华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10523020004。曾就职于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1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4-29 83.87 -- -- 95.00 13.27%
144.44 72.2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0年年度及 2021年一季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85,641,347.02元,同比增长 48.31%;归母净利润1,954,308,244.82元,同比增长 118.96%;营业成本 14,836,768,931.09元,同比增长 49.76%;销售费用 973,407,951.35元,同比增长 5.98%; 管理费用 396,100,336.53元,同比增长 13.39%;财务费用 261,228,514.5元 , 同 比 增 长 3,199.73% ; 经 营 活 动 产 生 的 现 金 流 量 净 额3,088,658,224.59元,同比增长 24.52%。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3.87亿元,同比增长 142.45%;营业收入33.47亿元,同比增长 81.24%;基本每股收益 0.27元,同比增长145.45%。 逆变器出货高速增长,市占率依旧领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光储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 35GW,其中国内 13GW,海外22GW。截至2020年12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54GW。 报告期内,公司稳固并加大欧洲、美洲市场布局力度,抢抓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 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50+服务网点,80+认证授权服务商。欧洲销售服务网络及中国分销渠道市场进一步加强,配备了完善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网络。 2020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持续增长,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第一,全球市占率 27%左右。 加大风能业务投入,营收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布局,始终坚持研发创新,保持风电变流器的技术领先,并拓展风储业务及风电后市场运维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从多方面业务角度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风电变流器发货量 16GW,同比增长 351%。与国内前十大风电整机厂均实现批量合作。行业内首推的双馈大功率主控一体风冷化和三电平1000Vac(900-1140V)系统创新方案,已成为行业标配。建设了多个整机自测研发平台建设,实现 RTLAB/RTDS 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联合仿真,配合国网电科院、华北电科院、清华大学完成了 25个机型的联合实验。全年共提交 45篇专利交底书,申请受理 18件,授权 14件,其中发明专利 8件。楷体 储能业务高速增长,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高速增长,发布 1500V 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成为当前平价上网压力下,新能源+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在北美,阳光电源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就超过了 20%;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阳光电源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 24%。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 800MWh,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2020年相继为英国门迪 100MW/100MWh 储能电站、青海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山东莱州光储融合电站以及安徽谯北风储示范电站等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电站开发业务转型优化。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开发体系持续优化,不断加强资源转化和锁定,国内地面电站全年获取投资建设指标规模超 3GW。海外开发在越南、智利等国家和地区新增项目储备近 1.4GW,国际化步伐加速。分布式能源业务实现从扶贫项目开发向工商业光伏开发的成功转型,并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积极探索和布局,打造行业储能案例标杆。家庭光伏优化渠道策略,聚焦大商、重视分销,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 160%。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光伏逆变器的龙头,市场地位稳固,产品性能卓越,同时,公司的储能业务有望迎来爆发期。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28.58、35.82和 46.98亿元,对应 EPS1.96、2.46和3.22元/股,对应 PE41、32和 25倍,给予“买入”评级。
禾望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4-29 13.83 -- -- 13.54 -2.10%
20.91 51.1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2020年实现营收23.39亿元,同比增长30.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301.99%;2021Q1实现营收3.38亿元,同比增长14.37%;净利润6567.04万元,同比增长125.1%。 业绩高增,剥离孚尧能源聚焦主业。作为风机变流器龙头,公司受益行业抢装,全年业绩高增,公司于2020年11月完成孚尧能源股权转让,进一步聚焦主业,未来着力发展新能源电控及传动领域,如不考虑去年同期孚尧相关业务,2021Q1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2020年,公司新能源电控业务实现营收16.2亿,同比+65.96%,风电变流器、光伏逆变器销量均超100%,毛利率41.7%,同比略降2.94pct,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Q1,新能源电控业务实现营收3.2亿,同比+50.58%,毛利率提升至44.23%;工程传动业务实现营收1246万,同比+73.31%,毛利率达59.22%,体现了公司定位中高端的特点及差异化竞争策略。今年海上风电则抢装明确,公司变频器龙头地位稳固,风电业务高增长有望持续。在3060双碳目标及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背景下,未来风电光伏装机预期大幅提升。公司已在风电变流器领域深耕多年,在海上风电领域占据显著地位,有望进一步打开龙头整机厂订单,市占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光伏逆变器行业集中度从2016年开始呈现分散趋势,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被低估,凭借过硬的技术沉淀,有跻身第一梯队的能力。 工程传动业务有望进入收获期。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中的大型交流调速系统长期依赖进口,当前在全球疫情及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化迎来契机。公司从2012年持续多年投入研发,在大功率IGCT器件应用、功率模组研制、整机研制、智能运维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单机功率范围覆盖5MW~42MW,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系列。公司以冶金、矿业、石油为主要的目标行业,深入研究各行业客户的工艺流程,通过推出具有高度性价比的多传动系统解决方案,在国产化、自主可控背景下,公司传动业务规模有望进入收获期。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公司已于今年2月完成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向激励对象授予1100万份股票期权,占2020年底公司总股本的2.54%。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04人,涵盖在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业绩考核以2019-2020年净利润平均值为基数,2021-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100%/150%,重在绑定核心人才,巩固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在大功率变频领域技术优势突出,基于已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现有的兆瓦级低压变流器产品平台和IGCT中压变流器产品平台,在储能系统、轨道交通电源、乘用车电控、静止无功发生装置和岸电电源系统等新的应用领域推出产品。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EPS分别为0.82、1.01和1.26元,对应PE分别为16/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装机低于预期,新品研发低于预期。
麦格米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4-28 35.22 -- -- 36.20 2.26%
36.01 2.2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0年报及 2021年一季报, 2020年实现营收 33.76亿元,同比下降 5.1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4.03亿元,同比增长 11.6%; 2021Q1实现营收 8.9亿元,同比增长 34.81%;净利润约 8095万元,同比增长 42.76%。 业绩整体稳健, 工业电源与工业自动化业务高增。 2020年,公司克服 全球疫情蔓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二季度末之后快速调整恢复,整 体发展延续良好趋势,除新能源汽车外,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源及智 能家电板块均实现较高速增长。 其中, 智能家电电控实现收入 17.55亿, 同比+17.95%, 受到疫情对消费市场的阶段性的影响,其中,以微 波炉电源为代表的高压电源产品线业务迅速上升, 智能卫浴上半年受 疫情影响明显, 下半年明显恢复,公司在变频家电控制器市占率具备 较大增长空间,智能卫浴则依然处于低渗透率的市场导入期,在全球 范围内具备持续成长的巨大潜力, 公司聚焦 ODM 客户, 持续开发国内 国际知名品牌客户。 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板块则受疫情影响增长显 著,分别实现 7亿、 5.37亿,同比+40.55%、 36.51%,医疗电源订单 高增且始终保持高毛利, 通信电源与爱立信等客户合作项目如期交付, 订单增长较好, LED 显示基本保持稳定, 油服设备技术方案得到各大 油田的高度认可和推广使用,公司将继续拓展在塑机、电液伺服、风 电变桨、电动叉车等新领域的市场份额。 受核心客户影响,新能源汽车 及轨交业务实现营收 3.51亿,同比-69.95%, 公司稳健开展其他客户 的业务合作,同时在充电桩模块车载压缩机、热管理系统等领域不断 探索和突破。产品结构的变化下,毛利率达 28.39%, 同比提升 2.51pct。 2020Q4、 2021Q1毛利率分别为 26.21%、 26.04%, 略有下滑,预计受运 输费会计科目调整及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涨价所致。 整体看, 公司在 后半年逐步恢复、调整并加速,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 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 拓展业务边界。 报告期内,销售期间费用率 18.65%(同比增加 3pct), 主因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可转债利息、 汇兑损失) 增加所致。 全年研发投入 3.68亿,同比+9.67%, 营收占比 达 10.9%,为产品战略和研发计划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截至报告期 末,公司已累计拥有有效使用的专利 590余项。 公司不断搭建和完善 研发布局,未来将逐步形成以长沙为核心的全球研发中心,前沿技术 在美国、德国、瑞典,后端的技术研发在长沙及内地研究所的研发战略体系。 以医疗电源、通信电源为主的海外业务拓展顺利,持续增大 5G 通信相关研发投入,预计未来将取得较大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 公司在消费领域及工业领域完成了多样化产品布局, 通过 持续不断地前瞻性的布局,挖掘、抓住新兴优势行业发展契机,保证 公司始终都有多类业务存在增长的空间。疫情验证公司强大的平台战 略与组织能力。 维持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 5.24亿、 7.04亿、 9.38亿,对应 PE 为 35x、 26x、 19x, 维持“买入” 评级。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23 66.64 -- -- 103.70 10.90%
94.28 41.48%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83亿元,同比增65.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85.52亿元,同比增长61.99%;基本每股收益2.27元,同比增长54.42%;实现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93%,同比增加2.8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15亿元,同比增长35.02%。 2021年度一季度,隆基股份实现营收158.54亿元,同比增长84.36%;实现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增长34.24%。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单晶市占率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以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依托质量、成本和品牌优势,有效满足了客户对单晶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带来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2020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58.15GW,其中对外销售31.84GW,同比增长25.65%,自用26.31GW; 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24.53GW,其中对外销售23.96GW,同比增长223.98%,自用0.57GW。此外,公司电站EPC系统开发能力持续提升,完成BIPV“隆顶”产品的下线及市场推广。2020年公司组件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9%,在公司的引领下,全球单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单晶产品已实现了对多晶产品的替代,2020年单晶市场份额占比已上升至90.2%,较2019年提升了超过20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非硅成本进一步降低。2020年,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并将高价值成果陆续导入量产,新产品和技术储备充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1,001项,全年研发投入25.92亿元,占营业收入4.75%。拉晶切片方面,重点研发项目均按计划完成并导入生产,大尺寸产品和N型产品品质控制水平持续提升,核心关键品质指标持续优化,非硅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中拉晶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9.98%,切片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0.82%,硅片质量和成本保持行业领先;电池组件方面,公司密切关注技术和应用趋势,前瞻性探索电池转换效率极限并寻求突破,分阶段技术迭代产品已完成预研、中试和量试阶段并适时推向市场,单线产能、良品率及转换效率提升明显,产品量产转换效率和非硅成本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完成了异形焊带连接技术的高可靠新型组件产品的应用和上市。同时,公司围绕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类型,在最佳性价比基础上设计和开发高功率的差异化产品,BIPV产品实现量产,持续保持领先性和竞争优势。高效产能加速扩张,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报告期内,在受疫情打击和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双重影响下,为了确保市场高效单晶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司最大限度的协调和保障项目投建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加快单晶产能投产进度,加速单晶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截止2020年末,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到85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3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50GW。报告期内,单晶硅片产量为58.90GW,同比增长67.11%,单晶组件产量26.60GW,同比增长198.68%。预计2021年底,公司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05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38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65GW。2021年度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80GW(含自用),组件出货量目标40GW(含自用)。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光伏行业,专注单晶技术路线,在成本、效率和管理上都极具优势。随着光伏行业平价上网的来临,公司作为单晶巨头,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业绩爆发潜力巨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02.75、129.20和153.32亿元,对应EPS2.66、3.34和3.97元/股,对应PE34、27和23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保护风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风险,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光伏行业政策风险。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16 32.05 -- -- 39.95 23.88%
45.37 41.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00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09亿元,同比增长4.06%。 硅料业务持续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高纯晶硅产能满负荷运行,各项指标持续优化,全年实现高纯晶硅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35.79%,实现毛利率36.78%。产品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全年平均生产成本3.87万元/吨,其中新产能3.63万元/吨。基于光伏行业产品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公司在兼顾生产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不断提升高纯晶硅产品品质,目前产品中单晶料占比已达到98%以上,并能实现N型料的批量供给。同时,公司有序推进新项目建设,新建产能具备更大的单线规模和更完善的生产工艺技术,成本将实现进一步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高纯晶硅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包头二期合计年产15万吨的项目建设,预计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合计10万吨项目将于2021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将形成超过18万吨的高纯晶硅产能,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 电池片出货全球第一,大尺寸新技术助力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提升166及以上尺寸产品占比,重点开展对HJT、TOPCON等新技术的中试与转化,助力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公司持续保持满产满销,电池及组件出货量22.16GW,同比增长66.23%,单晶电池毛利率16.78%。据PVInfoLink公布数据,2020年公司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在报告期内,公司投产了眉山一期7.5GW21X大尺寸电池项目,启动了眉山二期7.5GW、金堂一期7.5GW及与天合光能合作的金堂15GW21X大尺寸电池项目,均将2021年投产,届时产能将超过55GW,其中166及以上尺寸占比超过90%,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与天合光能合作的单晶拉棒和切片项目已于2020年内相继启动,项目分两期,每期各7.5GW,预计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投产,进一步保障大尺寸硅片的供给。 “渔光一体”复合效应显著,全面进入平价上网。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专注于“渔光一体”项目的开发、建设与运维,通过项目整体设计、集中采购、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系统优化来实现电站的降本增效,继续打造“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的复合增效模式,提升公司差异化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建成以“光一体”为主光伏电站45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2GW,全年累计实现发电216,498万度。目前,光伏发电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公司将持续围绕成本目标,重点聚焦“成规模”、“成集群”、“成效益”的项目进行开发运营,逐步实现“渔光一体”规模化布局。 饲料业务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以“养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规范全员意识和行为,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严格管控产品质量形成的设计、制造、使用全过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产品,实现公司与客户共赢发展2020年公司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8.51亿元,同比增长12.14%,饲料销量524.92万吨,同比增长7.12%。在水产饲料行业产量同比下降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水产饲料销量的增长,其中高附加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膨化料同比增长11.37%,特种料同比增长18.81%。 投资建议:公司光伏板块持续发力,产能扩张稳步前进,产品倍受市场青睐,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54.07、63.32和75.10亿元,对应EPS1.39、1.63和1.93元/股,对应PE22、19和1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协鑫能科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4-14 8.37 -- -- 8.57 0.71%
11.29 34.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公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2,820,259.5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7.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72,784.50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8.54%。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0,593.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利润总额149,984.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176.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0%。 绿色能源运营业务发展顺利,各项指标同比向上。2020年,虽然疫情对公司产能带来一定影响,但公司投建的相关天然气和风力发电项目陆续并网转入运营,装机规模及发电量、供汽量均同比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并网总装机容量为3680.04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2647.14MW,风电524.4MW,生物质发电60.5MW,垃圾发电116MW,燃煤热电联产332MW。报告期内新投产装机容量519.4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150MW,风电319.4MW,垃圾发电50MW。报告期内,核准项目装机容量及在建项目装机容量均超500MW。报告期内,完成结算电量156.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7%;完成结算汽量1541.9万吨,同比增加1.5%;完成垃圾处置量135.8万吨,同比增加2.1%。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进步,风电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公司将重点建设平价上网风电项目、风电大基地项目、风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推进垃圾发电及静脉产业园项目,以及具有竞争力的燃机热电联产和发电项目。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公司2020年市场化交易电量15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配电项目累计投产容量978MW,同比增长58%;公司拥有国家“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一级资质,2020年用户侧管理容量超过1300万kVA,同比增长8.3%;参加江苏省需求侧响应,响应负荷超500MW,同比增长36.6%。公司成功与苏州奥体中心签订合同,开展能源运维服务业务;11月29日,新疆变电站二期项目顺利送电投产;6月30日,徐州增量配网项目送电成功;5月20日,安徽金寨增量配电网变电站项目取得核准,核准容量150兆伏安。 两条主线推动公司发展。公司聚焦绿色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业绩取得快速突破。公司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变化,将在稳健发展清洁能源及热电联产业务的同时,继续从能源生产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重点聚焦绿色出行生态,打造领先的移动能源服务商。未来公司将大力开发平价风电,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适度开发燃机热电联产及垃圾发电项目,并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移动能源业务即为电动汽车提供换电服务,要整合汽车生产、电池制造、出行平台等行业以及政府资源,打造四大应用场景,分别是网约车、出租车、重卡、私家车,重点布局五大区域,分别是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与北方的重点城市,致力于打造便捷、经济、绿色出行生态。 投资建议:公司重组后转型为清洁能源发电及热电联产项目的开发、投资和运营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迅速。预计公司在倡导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借助上市平台,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9.71、12.08和15.64亿元,对应EPS0.72、0.89和1.16元/股,对应PE 12、9和7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燃料价格波动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弃风限电风险,项目投产时间不及预期。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4-12 17.08 -- -- 18.24 6.05%
18.11 6.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4.57亿元,同比增长114.02%;归母净利润13.74亿元,同比增长92.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增长120.82%;基本每股收益0.95元;拟10派1.1元。 风机出货高增,大机组战略成效显著。在全球疫情及行业抢装双重背景下,公司业绩延续高增,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73.21亿,同比+123.31%;归母净利润4.41亿,同比+121.81%。全年风机对外销售约5.66GW,同比大增132.04%,海上风电及陆上风电出货量均实现翻倍增长,板块实现收入140.4亿,同比增长121.45%,受运费成本核算调整影响,此项毛利率16.89%,同比下降2.33pct,若剔除此影响,公司风机制造毛利率稳中有升。公司供应链资源整理能力突出,零部件齐套率始终维持高位,特别是叶片的自供能力,叠加自身技术优势形成了产业链纵深效应,公司大风机战略得以验证,新增订单(4.31GW)中,几乎均为3MW及以上机型,持续领跑国内机组大型化。此外,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6.91pct,降本控费成效显著。凭借着海上大风机和抗台风技术优势在国内的海上风电竞标中表现优异,全年海上风电交付0.91GW,成功推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11MW海上半直驱机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13.88GW,其中海上风电占比41%,项目储备量较大,有效支撑未来业绩增长。 滚动开发战略持续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能源电站已并网装机容量达约1.08GW,同比上升46.16%;在建装机容量约2.65GW,同比上升166.29%。全年实现发电收入9.90亿元,同比增长约31.27%;毛利率为61.73%,同比下降约2.74个百分点。公司实现了数个成熟风电场的转让,获得合理溢价且大幅缩短资金回收期,“滚动开发”运营模式成效凸显。基于“两个一体化战略“,2020年11月9日,公司全球首个现代能源“风光火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通辽市开工建设,率先在全国开展定制化风机应用示范、电网调峰大规模储能示范和风电无补贴惠价上网及储能补偿机制示范。公司发挥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整体协同优势,实现从服务型制造向从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与提升的风光储网清洁能源系统提供商转型。资产负债率改善,创新实施漂浮式风机研发计划。因非公开发行股票及盈利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70.78%,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得到了有效改善。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6.01亿元,同比增长29%,持续聚焦大机型研发,2020年7月在乌鲁木齐达坂城成功吊装单机容量5.2MW的MySE5.2-166风机,创下亚洲陆上吊装最大容量风机纪录。在海上风电平价和大规模深远海资源开发双重需求的推动下,公司深远海创新漂浮式风机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现阶段已正式进入到实际下海测试环节,各项性能指标均表现良好。 投资建议:在3060目标及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背景下,海上有望成为我国风电主战场,在平价大基地及海上风电高景气的带动下,行业景气有望维持。基于公司的龙头地位,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5.03、26.31和30.68亿元,对应EPS1.33、1.4和1.64元/股,对应PE25、13和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性风险。2、风电装机低于预期。3、财务风险。
金博股份 2021-04-02 169.13 -- -- 183.45 8.47%
277.44 64.0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46.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05%,超额完成报告期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5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03%,股东权益持续快速增长,公司资产负债率继续保持较低,公司经营稳健,运营良好。 领先的热场供应商,品牌优势明显。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制造商与供应商,掌握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在研发、产品、品牌等方面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品牌优势明显,与晶硅制造行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要客户包括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002459)、上机数控(603185)、京运通(601908)、晶盛机电(300316)等行业内主要公司,均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光伏用晶硅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光伏行业晶硅市场的主要份额。此外,公司已对产品在半导体晶硅制造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拓展,主要客户包括神工半导体(688233)、有研半导体、宁夏银和(Ferrotec的子公司)等。公司与上述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产量不断提高,新技术研发取得成果。生产方面,公司通过改善管理、扩大规模、优化工艺和创新技术等,公司产量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产量达到486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重视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32吋、36吋坩埚顺利量产;拼装保温筒生产线正常投入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可作为大尺寸保温筒的备选制作方法;研发新的埚托制作工艺,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项目建设顺利,将逐步实现投产。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于2020年年初启动建设,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二期于2020年9月启动建设,为满足下游日益增加的产能需求,公司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预计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一期将在2021年一季度达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将在2021年二季度达产。预计公司2021年产能约为980吨,2022年约为1550吨。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热场的领先企业,客户结构良好,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业绩受益明显。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96、4.27和5.40亿元,对应EPS3.7、5.34和6.75元/股,对应PE47、33和26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速度不达预期,客户流失,光伏行业政策风险。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1-04-01 28.00 -- -- 31.90 13.93%
47.78 70.6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84,652.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658.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0.34%;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3,729,747.3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65,617.74万元。 组件出货量继续全球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带动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根据 PV InfoLink 的统计,2020年公司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三名。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15.88GW(含通过出售电站的出货量),其中海外组件出货占比 68.3%。 报告期内,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连续五年获得全球权威研究机构 EuPD Research 授予的“欧洲顶级光伏品牌”、被BNEF 评为一流可融资品牌等多项荣誉。 发挥一体化优势,高效产能有序扩张。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迭代,有序扩张高效产能,并进一步发挥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强化质量与成本控制。截至 2020年底,公司组件产能23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80%。通过新技术的导入,以及一系列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顺利落地,各拉晶工厂单晶炉的单月产量快速提升,新建电池生产线顺利投产爬坡,公司各环节产品效率大幅提高,质量持续提升,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按照公司已公告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曲靖硅片、宁晋电池、义乌扬州和越南电池组件的新建高效产能陆续投产,预计到今年年底组件产能超过40GW,硅片和电池产能会继续保持组件产能的 80%左右。公司在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生产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规模优势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资源配置,提升了管理能力,有利于各业务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强公司在光伏行业市场中的地位。 加大国内电站建设规模,稳步推进海外发电业务。2020年是国内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关键之年,各地出台新政策、新措施加快推进平价上网。尽管在土地、税费、消纳等方面仍存在挑战,但技术创新推动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我国光伏发电全面平价上网也在加速推进。 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在 辽宁朝阳、黑龙江大庆和湖南常德等地投资建设近 500MW 光伏平价上网项目。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陆续并网发电。公司在日本投资建楷体 设的地面电站也在稳步推进,为海外开发、建设和运营电站提供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未来公司也会稳步推进海外光伏发电业务,逐步建立完善下游光伏发电应用,研究光伏发电新的应用场景,结合储能、节能、智能多维度推进智慧能源的发展。报告期末,公司正在运营的产生对外售电收入的电站项目合计装机量近 440MW。未来公司将增大开发建设光伏电站规模,贡献稳定的电站投资收益和现金流。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光伏行业,品牌优势明显,海外业务拓展顺利,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降本增效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23.36、31.19和 41.44亿元,对应 EPS1.46、1.96和 2.60元/股,对应 PE18、13和 1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保护风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风险,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光伏行业政策风险。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30 47.83 66.42 29.63% 52.20 8.77%
60.88 27.28%
详细
事件:2020年扭亏为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亿元,同比增长39.36%,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284.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61亿元,同比增加90.26%。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差异较大,主要是元气结汇到期及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7498.3万元,中科电气出售股票及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6700.28万元,以及相关政府项目分摊至档期损益2555.78万元等,合计16928.87万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扣非后净利润14134.2万元。 点评: 正极材料产能和销量大幅增加,国内外市场同时发力。截止到2020年底,公司是国内最知名的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市场需求,加大高镍低钴产品的投入,产品已经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报告期内,正极材料销量2.4万吨,同比增加58.39%(2019年销量1.52万吨)。其中,海外销量超过1万吨,占比40%以上。正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30.14亿元,同比增加38.45%;多元材料营业收入24.68亿元,占比81.85%,钴酸锂营业收入5.34亿元,占比18.15%。多元材料的毛利率为18.11%,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公司已有正极材料产能4.4万吨,其中在建1万吨,建成3.4万吨。公司还有更多的产能在规划中,另外公司也在讨论海外建厂事宜。同时,公司还有多款产品在研发和送样测试中,发展潜力巨大。全球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发展期,根据多国政府和主流车企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在600GWh以上,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将长期受益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 高端装备逆势增长。报告期内,中鼎高科强化创新,成功开发出32座大工位、大幅宽圆刀模切机并实现销售。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加57.99%,实现净利润4152.59亿元,同比增长89.45%。公司高端制造产品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材料、军工等市场,能稳健的增长。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外知名的正极材料企业,尤其是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全球领先,公司的产品已经大规模配套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6.27亿、8.53亿和10.76亿;EPS分别为1.38元、1.88元和2.37元;对应PE分别为33、24和19倍,给予“买入”。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及预期,扩产进度等风险。
京运通 机械行业 2021-03-30 8.80 -- -- 8.58 -2.50%
10.13 15.1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6,197,809.39元,同比增长97.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0,121,379.87元,同比增长67.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1,645,483.16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高端装备技术领先,自给自足保证生产。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研发JD-1600全自动软轴单晶炉,并已实现量产。该炉型全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人工依赖程度低,具备良好的集中监控扩展性,并已预留CCZ硬件和软件接口。公司使用自主研发的JD-1600炉和金刚线切片机成功生产12英寸硅棒、210mm硅片等产品,目前已通过客户认证并批量供应。公司新材料业务扩产全部使用自产单晶硅炉,公司强有力的设备研发能力为新材料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材料业务持续发力,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乌海一期顺利达产,并实现满产满销。虽然上半年由于产能爬坡拖累毛利水平,但下半年已经提升至正常水平。目前乌海一期已经扩产到8GW,今年将继续拓展新材料业务,重点推动乐山一期12GW拉棒切方项目和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继续提升科学管控和自动化水平,力争实现新材料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预计公司所有披露的产能达产后,硅片产能将达到42GW以上。 电站业务保障稳定现金流。新能源发电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并网的光伏电站(含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和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共计1,699.93MW,公司新增光伏电站并网装机容量10.49MW,新增风力发电站装机容量349.50MW。电费收入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为公司扩产提供保障。 定增顺利发行,为公司发展助力。2020年3月,公司启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该事项已于2020年9月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取得核准批复。2021年1月,公司完成资金募集和验资等工作,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499,999,998.80元。定增的顺利发行为公司的发展助力。 投资建议:公司未来将形成电站和硅片两翼齐飞的格局。预计公司在硅片顺利达产出货之后,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0.26、17.27和26.21亿元,对应EPS0.43、0.72和1.09元/股,对应PE20、12和8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风险,项目投产时间不及预期风险。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3-30 22.89 -- -- 23.84 2.94%
23.57 2.9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0.52亿元,同比增长36.90%;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96.26%;扣非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增长89.3%;基本每股收益1.36元;拟10派2.3元。 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业务高增,盈利水平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海缆系统、陆缆系统和海洋工程三大业务板块稳步增长,协同发展,“海陆并进”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海缆系统收入21.79亿,同比+48.11%,海洋工程收入2.29亿,同比+71.2%。,两者占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增至47.79%;陆缆系统营收26.31亿,同比+26.55%。收入结构变化下,综合毛利率达30.55%,同比增加5.69pct,其中,Q4单季度毛利率29.93%,略有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估计因项目确认节奏所致。作为海缆国产化龙头,公司2021将显著受益于海上风电的行业抢装。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处于向实现平价上网过渡的重要阶段,当前沿海省份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浙江、江苏、广东三省的海上风电五年新增装机目标已超30GW,多省份地方补贴政策有望落地。陆缆业务近三年来增长稳健,毛利率提升至12.09%,公司将继续依托产能和区域优势,凭借技术积累专注于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需求。随着公司产能持续释放,看好公司海缆核心竞争力及陆缆市占率的提升,具备中长期业绩增长动能。 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海上风电核心受益者。报告内,公司期间费用率9.57%,同比降0.55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含研发)6.45%,提高0.58pct,管理费用1.38亿,同比+56.48%,主要系计提奖励基金及薪酬增加所致;财务费用改善明显,下降至0.07%。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深水脐带缆、超高压直流海缆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研发投入1.87亿元,同比+46.27%,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71%,我们看好公司研发投入持续转化为产品和业绩的潜力。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国内首根浮式风机动态缆项目,成功完成多项海缆装运、敷设及抢修工作。此外,公司海外业务获重要突破,成功中标首个欧洲海底电缆项目和国内首个东南亚海上风电总包项目,首次与欧洲总包商合作获取脐带缆项目。 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受益于线路距离及高压动态缆、柔性直流等高技术门槛海缆需求的增加,欧洲及东南亚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发展空间。发行可转债加码海上业务。公司已发行可转债用于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5.6亿)及补充流动资金(2.4亿)。其中,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海洋新能源装备用电缆630km、海洋电力装备用电缆250km、海洋油气装备用电缆510km和智能交通装备用电缆92450km,项目已于2019年开工建设,预计今年7月可投产并产生收益。此外,公司在手海缆订单充裕,通过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有利于增强公司的营运能力,维持公司快速发展的良好势。 投资建议:在3060目标及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背景下,海上有望成为我国风电主战场。基于公司在海缆领域的的龙头地位及"海陆并进"战略的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4.09、14.55和16.39亿元,对应EPS2.15、2.22和2.51元/股,对应PE11、10和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性风险。2、风电装机低于预期。3、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风险。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3-29 113.43 -- -- 129.50 14.02%
217.53 91.77%
详细
事件: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35.56%,归母净利润11.16亿,同比增长31.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31.5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38.24%。 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3.9-4.5亿元,同比增长182.13%—225.54%点评:锂电隔膜布局日趋完善,龙头地位稳固。2020年,公司先后完成对苏州捷力(100%)和重庆纽米(76.36%)的收购,国内布局了上海、珠海、无锡、赣州和重庆等五大生产基地,截止到2020年底,公司有46条锂电隔膜生产线,产能达到33亿平方米,出货量13亿平,均为全球第一。公司还启动了匈牙利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及配套工厂项目,4条基膜产线和30多条涂布产线,基膜产能将达到4亿平。同时,公司还将投资干法隔膜路线,以应对储能等市场对隔膜的需求。根据公司的规划,未来几年,公司隔膜的产能还将持续快速增加,市场龙头地位稳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28.91亿元,同比增长48.83%。 其中,上海恩捷营业收入26.48亿元,净利润9.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9.2亿元,公司保持了非常优异的盈利能力。根据收购公告,上海恩捷2018-2020年承诺净利润21.7亿元,实际完成22.2亿元,完成承诺利润的102.3%,业绩承诺已经超额完成。 技术领先,产品齐全,客户优质。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69人,核心技术团队的研发人员来自美、日、韩等地,硕士及以上学历80余人。公司湿法隔膜产品开发已达到100多个品种,丰富的产品品类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油性PVDF涂布隔膜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公司现行有效专利208项,正在申请的199项,其中国际专利42项。另外,公司还与LG和日本帝人等公司达成了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上的布局区域完备。另外,江西基地开展了在线涂布技术,产品已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在线涂布不论是在产品品质,还是在成本上都会有明显改善。国内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和力神等,海外客户包括LGC、三星、松下等。锂电隔膜认证周期较长,尤其是海外客户认证周期在18-24个月。 公司有望长期保持在锂电隔膜领域的技术领先和市场地位。 传统主业将持续发力。报告期内,公司烟膜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9.09%;平膜营业收入为3亿元,同比下降15.67%,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单价下降所致。BOPP薄膜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形成了7万吨功能性薄膜的生产能力。烟标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08%;无菌包装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39.52%。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乳业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无菌包装销量23.09亿个,同比增长36.3%。特种纸业务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5.76%。公司传统主业的产能持续增加,客户在持续向好,未来盈利能力有保障。 投资建议: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景气,公司是锂电隔膜龙头,不论是技术、产能和人才均是国内第一,全球一流;客户优异,海外市场加速落地,产品结构完善,公司盈利水平稳健。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和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8.67亿、28.38亿和37.71亿,EPS分别为2.1元、3.2元和4.25元,对应PE分别为51、34倍和2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及预期,公司扩产不及预期。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3-23 25.39 -- -- 26.23 1.35%
25.73 1.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0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87.11亿元,同比增长 37.68%;归母净利润 20.52亿元,同比增长 48.7%;拟 10派 4元。 叶片量利齐升,龙头地位稳固。在风电行业抢装和疫情防控生产受限双重背景下,叶片业务增长超预期,全年实现叶片销售 12.3GW,同比+55.4%;收入 90.2亿元,同比+74.5%;实现净利润 10亿元,毛利率大幅提升至 23.9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产能布局方面,锡林、阜宁公司增产扩容顺利推进,实现产品结构在两海、陆上的全面覆盖及转型,Si68.6等明星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自主完成多款 80米级别大叶片的设计开发,大叶型叶片产能释放,实现战略客户需求的全覆盖; 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的海上全玻纤叶片 Sinoma85.6在福建兴化湾顺利完成吊装;重点推进高性能玻纤拉挤主梁产业化应用、碳纤维主梁防雷技术等研发项目,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国际化方面,通过定制化开发深度绑定大客户,新增通过了一家国际一流整机商的认证,有望快速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公司“两海”战略顺利推进,龙头地位稳固,碳中和趋势下,“十四五”风电装机预期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公司叶片业务有望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隔膜规模放量,出口实现突破。全年销售湿法隔膜约 4.2亿平米,同比+131.4%,实现销售收入 6.1亿元。中材锂膜、湖南中锂分别计提资产价值 0.74亿、1.51亿,今年盈利有望改善。产品良率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能释放不断加速,湖南基地 17-20#线去年 Q4已开始调试,当前陆续释放产能;滕州二期项目建设加速,预计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同时重点筹划新的生产基地项目。公司海外市场开发获得质的飞跃,海外收入占比超 15%,韩国两大客户已实现批量供货;国内战略客户供应商考核 A 级,供应份额保持稳定。新产品研发方面,7um湿法隔膜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量产量销。公司同时具备湿法同步+异步产能,采用一体两翼模式发展,实现装备技术到产品技术到制造销售的闭环,随着持续投建产能,有望快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锂电隔膜供应商。 玻纤逆势增长,拟收购中材金晶 100%股权。报告期内合计销售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106万吨,同比+15.1%;实现收入约 69.4亿元,同比+16.83%;净利润 11.5亿元,毛利率 30.8%,略降 1.24pct。在行业 2020楷体 整体承压背景下,公司玻纤业务表现韧性,抓住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景气周期,产销量及盈利均创历史新高。今年 2月,公告泰山玻纤拟以现金 1.69亿元收购中材金晶 100%股权,中材金晶主要从事玻璃纤维的制造及销售,拥有年产 1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能力,收购后泰山玻纤产能可快速提升至 110万吨。中国人均玻纤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新能源、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新兴战略领域近年来占比不断提升,行业成长性加强。我们维持 2020H2将成为长周期景气度向上的拐点的判断,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之一,具备规模、渠道及产品结构等优势,顺周期下弹性十足。 投资建议。公司三大重点产业布局清晰,发展定位于新材料、新能源发展平台。考虑到公司叶片毛利率的改善显著, 玻纤景气周期及隔膜的持续突破与产能扩张, 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28.4、31.5和 36.7亿元,EPS1.69、1.88和 2.19元/股,对应PE15、13和 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风电装机不及预期。2、玻纤价格大幅下降。3、叶片原材料供应紧缺。
京运通 机械行业 2021-01-12 14.00 -- -- 13.94 -0.43%
13.94 -0.4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长单销售框架合同公告。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拟于 2021年 1月至 2023年 12月向无锡京运通科技有限公司采购9.60亿片单晶硅片。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拟于 2021年 1月至 2023年 12月向无锡荣能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采购 9.46亿片单晶硅片。 又获大额订单 ,硅片业务持续发力 。据公司公告,此次两大长单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及排产计划测算,预计销售金额总计约 89.5亿元,这是公司在公布与晶澳和新潮光伏两大长单之后的又两大长单。公司频繁签订长单说明公司硅片质量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同时也保证了公司的稳定出货,将增厚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扩产计划积极,进展顺利。 。乌海一期 6GW 硅片满产满销,目前计划在春节前扩到 8GW,乐山一期和乌海二期预计在今年并网,年底达到30GW 的硅片产能,乐山二期计划于明年并网,届时产能将达到42GW,一跃成为光伏硅片环节第二梯队龙头公司。 电站业务保障稳定现金流 。新能源发电业务方面,公司已并网的光伏电站(含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 1,240.94MW,已并网的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 448.50MW,共计 1,789.44MW。电费收入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为公司扩产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公司未来将形成电站和硅片两翼齐飞的格局。预计公司在硅片顺利达产出货之后,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 5.13、10.63和 18.26亿元,对应 EPS0.26、0.53和 0.92元/股,对应 PE50、24和 14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风险,项目投产时间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