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超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640519070001,曾就职于安信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环旭电子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4-14 16.06 19.54 48.48% 19.58 19.32%
25.20 56.9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19年年报,公司 2019年实现营收(372.04亿元,+10.89%);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6.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45亿元,-12.52%)。 投资要点 :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公司 2019年实现营收(372.04亿元,+10.89%);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6.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45亿元,-12.52%)。公司 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较 2018年增幅较大,主要为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包括证券投资以及理财产品等)以及政府补助等。2019年,公司毛利率(9.96%,-0.90pcts),小幅下降主要源于公司 SiP 产品营收占比增加但毛利率下降所致。另外,公司费用同比增幅较大,销售费用(3.20亿元,+14.28%),管理费用(7.78亿元,+27.50%),研发费用(13.73亿元,+4.58%),财务费用(0.26亿元,由负转正)。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由于适用新租赁准则造成折旧费用增加、公司人员相关费用增长、并购项目的一次性费用进入管理费用等原因,财务费用的增长主要由于 2019年利息费用增加所致。公司应收账款陆续到期,应收账款(72.58亿元,-4.35%)与存货(42.98亿元,-9.71%)水平有所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4.26亿元,由负转正)增长显著。公司将实施三期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增强内部活力。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盈利有望随着新产品出货量的释放得到进一步提升。2019年,公司通讯类产品营收(139.21亿元,16.48%),毛利率(6.78%,+1.34pcts);消费电子类产品营收(128.62亿元,+10.05%),毛利率(7.75%,-0.48pcts);工业类产品营收(42.04亿元,+26.29%),毛利率(19.44%,-4.78pcts);电脑类及存储类产品营收(41.94亿元,-9.51%),毛利率(18.43%,-2.55pcts);汽车电子类营收(17.73亿元,+7.39%),毛利率(4.44%,-4.51pcts)。2019年度分产品类别看,通讯类产品的营收增长受益于下半旺季效应带动终端产品需求提升,公司产品市占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电子类产品由于智能手表市场的快速成长,公司终端产品需求增加造成营收增长;工业类产品新订单出货增加,营收增长幅度较大,公司主要产品智能手持设备和 POS 的市场持续成长态势;电脑类产品由于受到贸易摩擦和关税因素的影响,出货减少,公司正在利用微小化技术,开发具有差异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汽车电子类营收小幅增加,由于汽车电子零件占整车成本的比重越来司正积极与客户开发新产品,并扩充墨西哥和波兰的生产据点。新产品方面,公司在 2019国际嵌入式系统展亮相并发布了全新模块系统 SOM850,并已获得多个运营商认证。公司还推出了全球首个 Azure Sphere 无线加蓝牙二合一模块、MS-03PRO 系统模块、SMN-01A 通讯模块、企业级 PCIeNVMe Gen3固态存储硬盘量产测试方案、WM-BN-MT-52无线模块等多项新产品,未来随着新产品出货量增长,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收购、扩产双管齐下,垂直整合大力扩展海内外市场。公司通过环鸿香港以现金约 79,862,514.30新加坡元收购 Memtech 42.23%的股份。 另外,公司拟以现金约 40,312.5万美元收购 FAFG 89.6%股权,并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收购 ASDI 持有的 FAFG 剩余 10.4%股权。收购的完成将有利于提升公司设计和供应链能力,达到垂直整合的目的,在丰富公司产品类别及客户数量的同时,扩展全球影响力以及更多尖端技术研发资源,从而更好地进入汽车、医疗、工业等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终端市场。另外,公司的生产据点主要分布在上海、昆山、深圳、台湾、墨西哥及波兰,已规划在广东惠州(计划总投资不低于人民币 13.5亿元)、越南海防(计划投资 4200万美元)建立新的生产据点,以满足业务发展和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需要及满足境外客户的订单需求,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疫情方面,公司 2月 10日开始复工,总停工天数为一周左右,影响相对有限。 投资建议在不考虑收购项目并表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09亿元,18.52亿元和 21.23亿元,EPS 分别为 0.69元,0.85元和 0.97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20、18倍。按照 2020年 31倍 PE,对应目标价 21.39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国睿科技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0-04-14 14.38 17.05 18.57% 15.66 7.55%
18.28 27.12%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8日公告,2019年营收 11.60亿元(+11.22%),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10.05%),毛利率 17.86%(-0.52pcts),净利率 3.59%(-0.04pcts)。 投资要点: 轨交、微波器件业务推动业绩稳定增长:公司 2019年营收增长 11.22%,归母净利润增长 10.05%,毛利率小幅回落 0.52pcts。公司业绩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轨交系统(收入+13.91%)和微波器件(收入+34.53%)业务。同时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促进效率效益提升,费用情况维持稳定,保障 2019年业绩增长。 各版块 协同发展 ,业绩 有望 进一步 改善 : ① 雷达整机与相关系统:229019维持稳定,集中采购有望推动板块快速增长 。 2019年板块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为 2.60亿元(-0.77%),公司雷达业务主要分为气象和空管雷达两方面。气象雷达方面,公司中标取得多个订单项目,包括江苏省气象局、南京市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天津市气象台等多套雷达或系统项目。空管雷达方面,2019年主要客户并未集中采购,但在已招标的 4套民航空管二次雷达整机中,公司中标 3套,市场地位稳固。未来随着军民雷达集中采购的推进,公司雷达整机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② 轨道交通系统 : 存量合同充足 , 新签情况较好 。 2019年板块收入稳定增长为 5.22亿元(+13.91%),存量合同充足。江苏省内市场份额稳固,中标多个项目,包括南京多线、无锡、徐州等轨交项目;同时公司省外市场拓展积极,成功中标南昌、广州和福州等轨交项目。此外,公司技术方面成功实现公司自主化信号系统产品的项目应用、推进无人驾驶 CBTC 研发等自主化产品系统构建,有望提高板块毛利率。 ③ 微波器件 : 军民品业务订单回升 。 2019年板块的军民品业务订单回升,收入实现增长为 3.19亿元(+34.53%)。军品配套方面,公司成功中标新一代机载火控雷达环隔组件项目,促进 2019年业绩增长,并为获取后续订单打下基础。民用通信领域,公司在原有 4G 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动 5G 业务开展,获得了 5G 基站滤波器批产订单。技术方面,公司 5G 介质滤波器完成了原型样机开发,5G MIMO 天线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主要客户供货资质。 ④ 特种电源 : 交付进入收尾阶段 ,加大 军品市场开拓 。 由于高压电源业务批量交付进入收尾阶段,特种电源收入下滑为 0.59亿元(-31.22%)。公司继续加大军品电源市场的开拓及产品研发,进一步稳定现有市场,为后续军品电源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公司继续以国家医用项目特种电源及组合式能源组件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重点客户合作设计制造VPX 电源,可作为独立产品销售,为公司拓宽收入来源资产注入 进展顺利 ,驱动 未来 业绩 增厚:公司拟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收购国睿防务 100%股权、国睿信维 95%股权,交易总额 68.89亿元,本次重组是电科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组。重组完成后,公司将增加国睿防务的雷达产品业务和国睿信维的工业软件业务。目前重组已过会,公司正在办理相应的过户手续等。 根据募资报告书的财务预测,预计标的资产 2020年-2022年有望增加公司归母净利润 3.93亿元、4.43亿元以及 5.10亿元,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十三五”收官之年, 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业绩增长: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的重要之年,公司军品业务有望在此期间获得大幅增长。同时电科集团提出“聚焦主责主业”要求,将持续推进公司主营业务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端价值链拓展。随着重组推进完成,公司将拓展海外项目,拓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国睿子集团组建,资产注入预期增强:2019年 5月 16日,公司发布公告,中电科同意以电科十四所、二十三所为基础,以十四所下属全资子公司中电国睿为平台组建子集团,将十四所所持其 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电科直接持有。公司作为上市平台,随着子集团的成立,在资本运作和产业资源整合方面的功能有望进一步强化。 投资建议:公司各版块业务协同发展,“十三五”集中采购,市场环境改善,同时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业绩将得到显著提升,我们预测, 不 虑 考 重组时,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2亿元、0.87亿元、1.11亿元,EPS 分别为0.10元、0.14元、0.1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48倍、105倍、82倍; 考 虑 重组时(发行股份 5.80亿股+募资发行最高股份,即当前总股本的 20%计算),公司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5亿元、5.30亿元、6.21亿元,EPS 分别为 0.34元、0.40元、0.4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3倍、37倍、31倍。考虑到公司重组后业绩大幅提升以及公司原有业务的成长性,我们认为给予 50倍左右市盈率相对合理,给予“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 17.5元。 风险提示 :雷达业务恢复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资产注入不确定性。
中科曙光 计算机行业 2020-04-10 34.33 -- -- 41.83 21.85%
48.80 42.15%
详细
事件:公司 3月 28日公告,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95.26亿元,同比增长 5.18%;实现归母净利润 5.94亿元,同比增长 37.86%;毛利率 22.07%, 同比增长 3.77个 pct。 投资要点: 受“实体清单”影响营收增速放缓, 公司 积极 通过 调整费用投入结构应对 :公司 2019年营收 95.26亿元,同比增长 5.18%,其中 Q3、Q4营收增速别为+5.93%、-23.71%(去年同期增速分别为 25.98%、43.64%),下半年营收增速下滑明显。主要是公司 2019年 6月被美国纳入“实体名单”,英特尔芯片无法正常供应,对服务器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公司通过全面梳理供应链,寻找可替代部件,与主要供应商进行了积极有效沟通,有效保障了大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同时,公司积极通过调整费用投入结构,有效应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暂时困难。2019年费用率整体有序上升,销售费用率达到 4.83% (+0.58pct),主要是市场推广力度加大、销售人员薪酬增长;管理费用率为 2.39%(+0.19pct),主要是加强激励机制、管理人员薪酬增长;研发费用率达到 7.74%(+2.14pct),主要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竞争力所致;财务费用率为 1.50%(-0.05pct),随着“曙光转债”在 3月 31日全部赎回,财务费用有望继续下降。公司 2019年重点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研发费用达到 7.38亿元,同比增长 45.56%,持续加大对高端计算机、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自主软件等的研发投入,掌握了大量高端计算机、存储和云计算等领域核心技术。 超算中心等业务稳定增长促营收结构改善, , 利润率明显提升: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项:高性能计算机+软件服务+存储业务,三项业务稳定增长以及盈利能力提升,有效改善了其营收结构,提升了整体毛利率。业务构成上, ⑴ 2019年公司高性能计算机实现营收 75.04亿元,同比增长 4.22%,毛利率 14.41%(+4.03pct)。公司 2019年度获得合肥、成都等超算中心项目金额合计超过 26.24亿元,超算作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技术含量极高、单体项目建设规模很大,预计未来超算业务将维持高景气度。 (22)软件开发及集成业务发展稳定,毛利率有所提升。2019年软件开发及集成业务营收 10.60亿元,同比增长 7.40%,毛利率 75.98%(+1.69pct);其中,曙光云计算 2019年实现营收 4.05亿元,同比增长 33.66%,净利润 0.89亿元,同比增长 78.00%,增速较快。 (33) )存储营收 9.61亿元,同比增长 10.68%,毛利率达到 22.46%(+2.05pct)。公司 2019年推出全新弹性扩展的智能分布式块存储产品,成功中标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存储扩充项目及多地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项目,市场拓展顺利。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18.30%提升到 22.07%,净利率从 5.16%提升至 6.33%。 未来随着低毛利业务收入比例继续下降,预计其整体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间。 高额信创投入是 公司 盈利能力 大幅 提升的根本原因 ,相关财务数据创近年来新高:高端计算机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领域,盈利能力的提升与企业的高额投入密不可分。公司自创立以来,持续深入开展高端计算机、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自主软件等科技研发工作,在相关领域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实现了国内技术领先、部分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2019年,11年中就有 10年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 TOP100排行榜》中获得数量份额第一名。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 9.21亿元(含资本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 27.21%;研发人员从 2018年末的 1409人增至报告期末的 1706人,总人数占比从 51.50%增加至 55.95%;新增获得专利授权 6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40项,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体系,有效提升了高端计算机产品新技术溢价能力。公司持续高额的信息化应用创新投入,不仅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水平,也带来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的不断提高。公司 2019年销售毛利率达到 22.07%(+3.77pct),创近六年新高;销售净利率达到 6.7%(+1.54pct),创近七年新高;净资产收益率达到 14.66%(+2.17pct),创近七年新高。 自主可控助力穿越“实体清单” 阴霾 , 公司 发展速度可能超越市场预期:在芯片领域,海光信息 2019年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 3.9亿元(+245.13%),净利润 0.60亿元(去年亏损 0.36亿元)。公司在加快自身海光 CPU 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基于龙芯等国产处理器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基于龙芯 3A4000和 3B4000CPU 平台的服务器产品,完成了旗下 Cloudview v4云计算操作系统与龙芯 CPU 的产品测试认证,自主可控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公司近年来不断向下游延伸,在大数据领域投资的中科星图于 2019年 12月通过上交所科创板发审会审核,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领域投资的中科三清、广西云计算等创新型企业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实体清单”事件倒逼公司加快了自主可控的信创之路进程,低毛利的通用产品销售规模短期下降较快,但公司在自主可控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稳固、上下游议价能力很强,有效改善了其财务状况。截止 2019年末,公司应收、预付款分别同比减少 5.87%、52.05%,预收款、应付款分别同比增长161.52%、34.2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 402.93%。公司年末存货达到 33.76亿元,同比增长 44.95%,主要是公司主动增加原材料备货及发出商品增加未交付所致,预计未来随着相关项目的交付会逐季回落。另外,公司公告的 2020年预计关联交易显示,预计向中科可控销售产品及服务 12亿元(+184.36%),年初至今已发生 6.6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 4.22亿元;预计从龙芯中科采购芯片、主板、终端等 3亿元(+约 600倍),去年只有 49.93万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司 2019年业绩超预期,2020年自主可控业务发展的确定性也很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实体清单”事件加速了国家自主可控战略的进程,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速了国家新基建的进程。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中先进计算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嫁接”的重要载体,显著受益于国家在 IT 领域国产替代政策的持续推动。预计其基于英特尔 CPU 的通用计算产品比例将继续下降,基于龙芯 CPU 的自主可控产品比例将大比例提升。自主可控产业链对其财务状况的正向影响明显,公司在高端计算机产业上下游的市场地位得到大幅提升。我们预测公司 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46亿元、9.62亿元、12.3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0元、1.03元、1.3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58倍、45倍和 35倍,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公司 2020年 70倍 PE 估值,对应当前股价为 5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服务器行业竞争加剧;以 CPU 为代表的核心原材料供应不足;自主可控市场进展不及预期。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4-03 49.58 35.45 26.16% 55.19 10.36%
63.99 29.06%
详细
立足碳纤维领域,业绩大幅提升:公司主要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2019年总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25.77%和38.56%,主要产品包括碳纤维及织物、风电碳梁和预浸料等,分别占总营收46.53%、39.24%和10.32%,概况如下:①碳纤维及织物销售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32.33%,毛利6.33亿元,占公司总毛利76.91%。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碳纤维735.58吨,产销率86.78%,较2018年提高4.78pct;生产碳纤维织物54.55万平方米,产销率88.47%,较2018年提高3.44pct,客户主要为航空航天制造企业;②风电碳梁销售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29.24%,毛利1.47亿元,占公司总毛利17.86%。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碳梁697.88万米,产销率93.03%,客户主要是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③预浸料包括碳纤维预浸料和玻璃纤维预浸料,2019年销售收入1.77亿元,占总营收10.32%,产销率92.71%。 疫情影响可控,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司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58-1.74亿元,同比增长0%-10%。受疫情影响,公司风电碳梁的部分订单推迟发货,预计与去年同期持平。碳纤维及织物业务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下游客户生产稳定,需求保持旺盛,对公司业绩形成支撑。2019年公司海外收入6.85亿元,毛利1.4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和毛利比例为39.94%和18.10%。如果海外疫情持续发展,短期内会扰乱全球风电制造产业链以及中间的运输环节,从而波及到公司风电碳梁业务。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不会改变风电碳梁业务的市场发展趋势。 研发供应实力进阶,市场前景可期: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90亿元,占总营收11.08%,通过了“湿法纺丝高强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两项技术鉴定;国产T800H级项目开始小批量供货;高强高模项目通过评审;国产T1000G-12K级成功进行了工艺性及爆破验证试验等。随着技术提升和产业化推进,公司高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培育和拓展军民用市场,包括航空、航天、兵器、风电、船舶、轨道交通等,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多点开花,支撑未来成长:2015至2019年期间,公司碳纤维及织物收入复合增速20.86%,其中T300级产品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应用,是国产高端碳纤维的主供应商。此外,公司T800H级产品已经小批量供货,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明显的先入优势,彰显碳纤维龙头实力。军用航空领域持续增长的需求是公司碳纤维及织物业务高速发展的支撑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我国军机碳纤维复材使用比例大幅低于世界航空强国,存在提升空间;②我国军机的规模与美俄相比缺口大,军队需求强烈;③采用碳纤维零部件可以减轻军机自身重量,弥补航空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此外,公司是维斯塔斯碳梁的重要供应商,现阶段的民品业绩增长主要由风电碳梁业务带动,不过,碳纤维复材下游民用领域众多,前景广阔,未来随着公司产品研发的开展以及成本的逐步下降,公司有望开拓更多的民用市场,例如轨道交通、气瓶储能等。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国产碳纤维发展以军用为牵引,需要经历全面、复杂而漫长的系统性应用验证过程,并涉及面广、投入巨大、代价高昂,产业门槛很高。公司凭借“技术最优”成为碳纤维国产化的实践者,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代替,保障国防装备发展所需,并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局面,确立了市场先入优势,在形成持续研发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包括风电碳梁、轨道交通等民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技术经验积累和资金保障。 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主力供应商,业务不断向下游以及民品延伸,未来前景光明。2020-2021年,我们预测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1亿元、7.85亿元、10.14亿元,EPS分别为1.18元、1.51元、1.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2倍、33倍、25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高成长性,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59.00元,分别对应2020-2022年50倍、39倍、30倍PE。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民用市场需求;碳纤维产能不及预期;军品订单不达预期。
航天电子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4-02 6.33 7.47 3.75% 7.26 14.69%
7.26 14.69%
详细
军品业务收入再创新高,而民品业务收入出现下滑 公司2019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保持了稳健增长,同比增长1.35%和0.34%。受到公司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军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影响,公司毛利率实现增长。但受到销售人员数量及人工成本增加影响,公司销售费用出现了较大增长(2.74亿元,+20.18%),同时公司加大了对电线电缆领域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使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首次达到4.11%(+1.14pcts),创近五年新高,导致公司净利率出现小幅下滑。 分业务来看,军品方面,受到国内航天发射及型号任务的增长,公司2019年军品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90.36亿元(+10.50%),占总收入比例为65.90%(+5.46pcts),同时公司采取加强质量管控、优化财务结构等措施,使军品毛利率稳中有升(22.88%,+0.87pcts)。 具体来看,公司从事军品业务的主要子公司包括航天长征及上海航天,二者收入合计29.65亿元(+12.67%),均实现了稳定增长。从历史公司军品收入增速来看,2018年公司军品收入增速仅为-0.62%,我们认为,由于公司军品收入与航天项目的开展密切相关,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的失利导致了部分航天项目开展出现推迟,进而传导至公司军品业务的开展,导致公司军品收入出现下滑,而2019年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则将推动我国2020年诸多航天项目(如探月、探火和空间站任务)的开展,公司军品业务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民品方面,受到子公司普利门的业务收缩以及航天电工收入下降(2019H1航天电工收入同比下降6.61%)影响,民品收入合计45.06亿元(-14.39%),在近五年内首次出现了收入下滑,由于普利门在2018年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71亿元,同时出现了经营亏损0.5亿元的现象,2019年公司已开展精简人员、压缩规模等方式止损,因此我们认为,2020年公司民品业务出现下滑的更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民用低端电线电缆产能过剩,导致了主营业务包含民用电缆的航天电工业绩出现下滑。同时,受市场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民品业务成本上升,毛利率出现下滑(9.76%,-0.76pcts)。 两金方面,2019年末,公司存货达104.01亿元(+28.88%),公司应收账款为61.96亿元(+1.12%),两金合计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达到60.85%。具体来看,存货中在产品账面价值为71.69亿元(+43.47%),占总存货账面价值的68.93%。我们认为,结合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多个航天重大工程即将收官或正式启动的背景来看,公司存货及应收账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为2020年的航天工程项目配套做备货准备所致,而该部分存货有望在2020年兑现至公司业绩。应收账款方面,由于公司航天军品当前主要以航天工程项目配套为主,受军工体制影响,可能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现金流方面,公司加大了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强化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管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9亿元(+348.78%),创近五年新高。 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航天电子业务平台,布局航天电子产品及电线电缆两大业务领域 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航天电子专业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航天电子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销售及电线、电缆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 ①航天电子产品业务公司的航天电子产品业务种类较多,主要应用于运载火箭、飞船、卫星等航天领域。具体可细分为军民用无人机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测控通信系统、遥感信息系统、卫星应用等系统级产品;军民用惯性导航产品、卫星导航产品、遥测遥控设备、精确制导与电子对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等专业设备;军民用集成电路、传感器、继电器、电连接器、微波器件、精密机电产品等四大类。 军民用无人机系统、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公司的飞鸿98大商载无人运输系统取得大载重、异地转场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同时多项新型无人机技术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另外多型新研的精确制导产品已经成功完成搭载飞行试验,针对公司该细分业务领域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飞鸿98无人机适航取证工作进展。 测控通信系统等系统级产品与各类专业设备方面,公司主要以航天配套产品为主,2019年公司圆满完成了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和“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为代表的航天发射配套科研生产任务,同时高性能、高可靠、高速解调设备产品圆满完成海洋遥感卫星北极接收任务。我们认为公司该类细分业务与我国航天发射型号任务相关性较强,受我国传统航天及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影响较大。 各类军民用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方面,公司突破了高可靠长寿命SoC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了恶劣环境下SoC抗干扰、抗冲击和长寿命技术难题;同时开发了国内首件厚膜热电堆式热流传感器,在航天各类产品气动热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等。核心芯片上,公司分别研制出3GHz、13GHz两款抗辐照频率合成器等。“面向5G通信用宽带A/D、D/A转换器技术”荣获2019年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银奖第一名,“抗辐照多模卫星导航SoC芯片”项目获得2019年度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功率驱动电路”项目获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我们认为,公司在该业务领域产品的技术积累大多来源于航天定制产品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关注该类产品技术在航天产业中的应用时,也应重点关注其在在民用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市场上的拓展。 ②电线电缆业务公司电线、电缆业务为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民用导线、电缆及军用特种电缆产品。民用导线、电缆主要用于输变电工程、各类电力传输等领域,军用特种电缆主要用于航天军工、核电等领域。 受到国内民用中低端电线电缆产能过剩影响,公司民用电线电缆业务存在业务下滑的问题,对此公司加大了电线电缆领域新产品研发力度,完成“超A类阻燃低压电力电缆”、“铝包殷钢芯超耐热(210℃)铝合金型线绞线”等高附加值线缆重点产品的研制,并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我们认为,尽管近年来,公司民用电缆业务收入出现下滑,但基于公司在军用及特种电缆上具有的技术储备,在公司电线电缆业务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下,公司该部分业务的收入有望恢复增长,毛利率有望得到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2020年公司业绩有望受益于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到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影响,航天电子产品业务方面,公司航天电子产品业务发展与我国航天发射等型号任务关联性较强,一方面,从当前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测试完成、长五B搭载空间站核心舱完成发射场合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等诸多航天任务的顺利开展可以看出,我国今年的航天项目推进总体受疫情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公司实际控制人航天科技集团在2月10日所属基层单位已全面有序开始复工复产,同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时间与春节假期存在部分重叠,因此疫情对公司的航天电子产品业务的影响预计较小。 电线电缆业务方面,由于公司子公司航天电工位于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停工停产时间较长,但我们认为,公司子公司航天电工由于在2019年收入已经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同时公司电线电缆业务正处于向特种电缆及军用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阶段,业务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较小,且伴随我国疫情形势好转,航天电工已实现复工复产,预计其受到疫情的影响有限,而疫情结束后或将出现的基建增长机遇也有利于公司电线电缆业务恢复增长。 同时,在2019年末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以及“十三五”收官之年到来的背景下,2020年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建设、高分专项工程以及探月工程项目都将迎来收官,而火星探测计划、登月计划、空间站建设及北斗三号导航应用展开等诸多航天产业新的重大项目也即将开展,仅航天科技集团就已披露2020年航天发射量有望超过40次,我们预计全年全国的航天发射量合计或超50次,整体来看,我国航天产业将进入一个国家队与商业航天齐头并进的快速发展期,航天产业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将对公司未来航天电子产品业务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航天电子产品平台,在我国航天发射型号任务配套市场中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各项业务影响有限,伴随2020年多个重大工程即将收官或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或将迎来高光时刻,公司相关航天电子配套业务的收入也有望持续保持增长;建议对公司飞鸿98无人机的适航取证工作保持重点关注,该工作的推进将为公司无人机业务的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促使该业务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公司在航天定制电子相关产品研发中的技术积淀有助于公司拓展新的民用电子相关产品市场;公司在高附加值线缆业务上研发投入的增长以及在高端线缆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促进公司电线电缆业务的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进而促使公司电线电缆业务收入出现增长,毛利率得到改善。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0.22亿元、166.17亿元和185.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亿元、5.62亿元、6.40亿元,EPS分别为0.19元、0.21元、0.24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34倍、31倍及27倍PE,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2020年公司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格7.60元。 风险提示:航天发射任务存在风险、电线电缆业务转型不及预期。
海格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4-01 11.36 12.77 15.36% 12.67 10.37%
13.93 22.62%
详细
事件:公司3月28日发布2019年年报,2019实现营收46.07亿元(+11.20%),归母净利润5.19亿元(+19.32%),毛利率37.66%(+0.06pcts),净利率12.13%(+1.16pcts)。 投资要点: 紧跟国防发展趋势,主要板块销量稳步增长驱动业绩:海格通信是我国无线通信、导航及信息化领域最大的整机和系统供应商之一,主要业务覆盖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和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领域。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46.07亿元(+11.20%),归母净利润5.19亿元(+19.32%),从不同业务板块看:①无线通信实现营收19.53亿(+14.76%);②北斗导航实现营收3.56亿(+13.09%);③航空航天实现营收2.67亿(+57.09%);④软件与信息服务实现营收20.01亿(+3.17%)。公司紧跟国防发展建设趋势,销量稳步增长驱动业绩,从公司不同板块销量增幅来看,2019年无线通信板块销量同比上升15.00%,主要是中标某大额短波通信系统改造项目,以及多个重大项目顺利中标;北斗导航板块销量同比上升13.00%,主要是公司紧跟机构用户对北斗三号终端的需求,布局新一代产品,积极拓展市场;航空航天板块销量大幅增长57.00%,主要是摩诘创新子公司订单逐步恢复所致。 聚焦通信+北斗导航,毛利率维持稳定:公司2019年综合毛利率为37.66%(+0.06pcts),公司聚焦无线通信和北斗领域,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49.58%(-0.34pcts)和66.80%(+5.06pcts)。无线通信领域,公司是国内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的主流厂家,主要提供天通射频和功放芯片,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行业领先。北斗领域,我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截止当前已完成了2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的部署,预计2020年上半年将完成全部30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组网。公司实现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和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①芯片及模块方面,产品包括北斗接收机基带芯片、抗干扰芯片、北斗系列射频芯片及模组、北斗抗干扰导航射频芯片及组件,公司在已构筑的北斗二号系列产品获得全面应用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北斗三号应用的全频点覆盖的卫星导航高精度射频+基带全芯片解决方案;②天线方面,子公司海通天线,建有国际先进水平128多探头近场测试系统,可提供北斗收发、抗干扰、多模导航、高精度等系列天线产品;③终端产品方面,公司对机构市场已实现北斗用户机、组合导航接收机、北斗手持机等产品供应,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加大北斗技术民用布局:公司依托自身高精度导航芯片,服务于各种应用场景,重点设计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套公式推动“北斗+5G”技术融合,开辟北斗时空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涵盖物流、交通、应急、教育、养老、医疗等行业,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海格北斗智慧防疫定位服务系统”为复工员工和企业安全运营保驾护航,也为后续疫情防控、隔离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巩固军用模拟器地位,拓展航空航天民用市场:模拟器业务,公司航空航天领域拥有军用模拟器的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已分别与西飞、机构客户签署了模拟器研制合同;民航通导设备研制业务,在航空航天相关的国防科技产业长期稳定增长,国产装备自主化的大背景下,子公司海格云熙成为国内获得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最多的厂家,民航通导设备成功拓展了国内大型国际机场客户,并成功进入多个海外地区市场;飞机零部件制造业务:子公司驰达飞机通过了空中客车公司供应商资格审核,再次向国际市场迈开了重要一步。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将迎黄金周期,掘金万亿5G市场:国内5G市场2020年实现加速发展,根据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5G投资规模大幅高于4G,且5G建设周期相比于4G更长,预计运营商5G集中投资将达5-7年,公司子公司海格怡创通过对通信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优化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不同业务类型和环节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拥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优势,成为广东区域性5G网络搭建的核心服务供应商。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军工无线通信领域传统优势企业,积极参与新一代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建设,鉴于我国军工电子信息化黄金发展期,自主可控势在必行,公司有望受益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以及军费稳步增长,市场空间值得期待。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8.59亿元、9.89亿元,EPS分别为0.30元、0.37元、0.4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79倍、30.04倍、26.08倍,给予“买入”评级,以2020年EPS为基础,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为45倍PE左右,目标价格为13.50元。 风险提示:军工订单不及预期,通信订单节奏不及预期。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03-27 35.89 41.33 73.44% 39.03 8.51%
38.94 8.50%
详细
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助力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公司2019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8%和13.36%。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及织物共实现销售79.86吨,同比增长12.20%,主要得益于航空航天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快速发展。分产品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收入分别为1.78亿元(-5.73%)和0.53亿(+127.22%)。 受需求增加影响,碳纤维织物收入占比逐渐提升。 规模效应促进单位成本降低,综合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公司2019年综合毛利率为82.35%(+4.49pcts),为历史最高,公司继续发挥产品技术壁垒优势,保持毛利率维持高位。随着产量的提高,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叠加原材料丙烯腈采购单价显著下降,2019年公司毛利率水平进一步提升。分产品来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毛利率分别为81.81%(+2.01pcts)和83.09%(+5.49pcts)。 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增,疫情下需求依然强劲:公司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81.21万元–3,046.83万元(+10%–+25%),我们认为疫情之下一季度如此增幅,已经难能可贵,说明公司客户供货稳定且碳纤维产品需求强劲。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千吨级”扩建项目打破产能瓶颈: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主要为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能100吨,2019年度实际产量90.61吨,产能利用率90.61%。2019年,公司与主要客户签订金额为3.44亿元,年内实际履行订单2.24亿元,占订单总量的65.15%,表现出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供不应求。公司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1000吨/年”级碳纤维扩建项目,总投资5.52亿元,预计在2020年3月末达到可使用状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产能和工艺水平,可以生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和试制ZT9系列(T1000/T1100级)碳纤维,满足不同高端客户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届时将打破目产能瓶颈,打开公司未来业绩成长空间。 依靠技术及新增产能,培育民用市场:目前,多数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通过直接外购国外碳纤维生产民用级碳纤维复合材料,随着公司扩建项目的实施,未来公司将依靠既有的技术先发优势,拓展中高端民用市场,完成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 投资建议:作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公司成功打破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深度绑定军工供应体系,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持续增长。同时新增“千吨级”产能建成在即,将打破产能限制,未来市场空间或大幅增长,支撑民用市场拓展,增厚盈利水平。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亿元、3.06亿元、4.50亿元,EPS分别为0.54元、0.77元、1.1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5.02倍、45.52倍、30.92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高成长性,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1.82元,分别对应2020-2022年78倍、55倍、37倍PE 风险提示:军品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新增产能投产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24 36.84 47.21 44.02% 50.66 -1.80%
41.44 12.49%
详细
军品需求增加带动业绩增长。2019年实现营收(10.54亿元,+14.19%);归母净利润(2.79亿元,+27.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2亿元,+24.18%)。长期来看,公司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4.9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9.76%,业绩成长稳健。2019年,公司毛利率(50.48%,-0.83pct),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与规模扩大、成本上升和代理业务的价格下调有关。其中自产业务毛利率(78.97%,-1.00pct),代理业务毛利率(13.83%,-5.00pct)。自产业务毛利率小幅波动,主要由当期销售的产品质量等级及型号构成变动所致。代理业务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为:2018年四季度开始MLCC价格回落明显,公司利润率下降;下游客户相应提高库存使得2019年电子元器件需求萎缩;公司新开拓的主动电子元件产品本身具有高周转、低毛利的特点。三费方面,公司销售费用(7221.70万元,+3.21%),管理费用(9030.14万元,+19.25%),研发费用(3204.84万元,+7.79%),财务费用(-94.70万元,-108.10%)。公司IPO产生的相关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加加大了管理费用的支出。募集资金扩充了公司闲置资金的利息收入且节省了银行贷款的利息费用,使得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另外,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应收账款(5.83亿元,+21.09%)与存货(2.01亿元,+12.35%)有所增加,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75亿元,+232.64%)增长显著。公司已连续七年被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019年排名比上年提升18名至66名,并荣获2019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盈利能力最强的十家企业的第4名,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 自产业务产品出新,下游客户稳定。公司自产业务的核心产品为MLCC,占比98%以上。2019年,随着军工元器件需求量上升,公司自产电子元器件实现营业收入上升(5.89亿元,+20.60%)。公司的直流滤波器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59.98万元,+109.05%)。 另外,公司丰富了产品线,成功开发金端多层瓷介电容器、模压表贴瓷介电容器、大功率直流滤波器等新产品,并在陶瓷等材料方面取得研发成果,逐步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公司下游客户稳定且订单明确,前五名客户均为我国军工集团,收入占比达到75.06%。目前公司共承担24项军工科研任务,且有8项在研外部项目,均为国家重点项目研制配套用的电子元器件项目。公司的募投项目也有所进展,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和直流滤波器项目基建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在2020年12月完成并使用。随着我国信息化、智能化、国产化的推进,未来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光伏产业回暖推动公司代理业务发展。公司的代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206.33万元,+6.88%)。公司代理电子元器件主要为国际知名厂商生产的电容器、电阻、滤波器等,销售集中在新能源、消费电子、轨道交通、区块链等民用领域。2019年风电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回暖,公司光伏类客户业务恢复较快,帮助公司实现业务量增长。同时,公司拓展了代理产品范围与客户,新签约Amphenol(安费诺)、普思等品牌代理,横向拓宽产品种类及行业领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 投资宏明电子,打通同行业合作通道。2019年12月6日,公司从第三方公司拉萨星晴网络有限公司购买宏明电子178.20万股股份,占宏明电子股本总额的2.0001%。宏明电子是我国军用MLCC及民用精密组件产品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其元器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型军工集团及其下属分公司及研究所,精密组件产品主要销往为苹果公司代工的富士康等大型跨国企业。公司投资宏明电子成为股东,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在科研、技术和业务等多方面与宏明电子建立起合作通道,共同推动电子元器件、尤其是MLCC产品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从宏明电子持续发展中获取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亿元,4.28亿元和5.32亿元,EPS分别为2.09元,2.59元和3.22元,对应PE分别为26、21、17倍。按照2020年32倍PE,对应目标价66.88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自产军用产品降价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与价格变动风险;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24 23.83 29.52 39.57% 25.47 6.13%
27.88 17.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25.69亿元,+26.92%);归母净利润(3.81亿元,+14.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5亿元,+15.80%)。 投资要点:公司2019年规模扩大,业绩增长稳健。2019年实现营收(25.69亿元,+26.92%);归母净利润(3.81亿元,+14.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5亿元,+15.80%)。公司毛利率(32.12%,-2.95pct),毛利下降的原因与规模扩大、成本上升和代理业务的价格下调有关。其中自产元器件毛利率(67.54%,-3.21pct),自产新材料毛利率(70.61%,+12.17pct),代理业务毛利率(15.65%,-6.12pct)。三费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并推进产品升级,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销售费用(1.31亿元,+22.00%),管理费用(1.41亿元,+20.91%),研发费用(5626.5万元,+55.10%),财务费用(2621.6万元,-9.43%)。另外,源于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11.90亿元,+41.33%)与存货(7.08亿元,+25.31%)有所增加。现金流方面,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32亿元,+74.44%)。 军工订单的增长驱动公司自产元器件营业收入增长38.30%。2019年,公司自产主营产品陶瓷电容器(不含单层电容)实现销售收入(6.31亿元,+34.18%),综合毛利率为70.19%;单层电容器实现销售收入(4430.78万元,+197.66%),综合毛利率为60.02%;钽电容实现销售收入(4192.07万元,+24.11%),综合毛利率为39.25%。公司募集资金投资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840,000万只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公司子公司福建毫米新产品开发进展顺利,目前已建成单层片式瓷介电容器生产线、温度补偿衰减器生产线、片式膜固定电阻器生产线。自产方面公司是军用MLCC领域龙头,军工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订单的落地帮助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新材料板块实现“从0到1”,未来业绩增长可期。2019年公司陶瓷新材料产品实现收入4380.71万元,毛利率72.84%。报告期内,“CASAS-300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立亚新材已获得军工相关资质,完成建设的三条生产线,其产品已形成先行优势。立亚新材实现收入7625.98万元,净利润1745.45万元,布局已初显成效。另外三条生产线已完成纺丝、交联工序调试工作,有望于2020年9月完成。立亚化学作为原材料供应基地,提供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先驱体。其PCS产业化基地已全面完成主体建设、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方案、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申报等一系列前置工作,目前已计划试投产。未来随着产能释放,立亚化学有望扭亏为盈。同时,立亚化学计划将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望推动HSE体系落地。特种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等耐高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的释放,新材料板块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较大边际增量。 贸易板块依托平台力量,积极拓展下游客户。2019年,公司代理业务实现营收(17.42亿元,+22.58%),毛利率(15.65%,-6.12pct),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源于市场行情的影响导致价格下调所致。报告期内,贸易板块以上海紫华光作为重要平台,持续引入新产品线,丰富产品品类,已与JAE、JDI、CITIZEN、ALPS等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通讯、工业类电子等。公司在不断开发新客户的同时在老客户中寻找新的交易机会,保证代理业务的整体稳定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3亿元,6.41亿元和7.93亿元,EPS分别为1.13元,1.42元和1.75元,对应PE分别为22、18、14倍。按照2020年27倍PE,对应目标价30.51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新材料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指标/年度2019A2020E2021E
久之洋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16 31.57 36.74 30.47% 33.70 6.48%
33.62 6.49%
详细
公司红外产品是典型军民两用产品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的上市平台,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自主研制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包括①红外热像仪;②激光测距仪;③光学系统。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具备军民两用属性,军用领域,主要用昼夜观察,获取情报,观测和瞄准;民用领域,在安保,消防,交通,辅助驾驶,工程测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完成收购光学星体跟踪器业务,产业布局拓宽 2019年1月公司以2.25亿完成收购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全资子公司天经通视科技光学星体跟踪器业务,标的公司光学星体跟踪器属于高精度跨学科光学传感器,是应用天体位置矢量计算实现定位导航的光学装置,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覆盖包括大气层内、大气层外、多波段(可见光、近红外等)、全天候等全系列产品,国内外多种航行器上已经成功应用。2019年上半年,星体跟踪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2.04%,有效助力公司可持续良好发展。 我们认为此次收购有效拓宽久之洋产业范围,强化公司在光电领域行业地位。 中标2.03亿红外设备订单,预计将大幅提振业绩 2020年1月18日公司公告,久之洋于近日收到招标方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认公司为某型红外设备中标单位,中标金额2.03亿,根据2019年全年公司业绩预告,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3亿(+13.38%),本次中标订单金额占2019年全年营收比例高达35.43%,此次中标项目将大幅提升红外装备系统的技术升级,提高红外技术拓展领域,是公司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我们认为本次大额订单对增厚公司业绩,夯实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地处湖北疫情重地,积极调整产能加入疫情防控战 公司地处湖北武汉市疫情重灾区,1月21日,针对武汉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久之洋积极调整产能应对疫情,对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安排。目前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已经紧急协调红外行业启动测温设备的大规模生产,面临疫情期间红外检测设备紧俏,公司承担了测温仪生产任务,并在春节前紧急调整了生产产能布局,扩增生产测温系列产品。 两船合并落地,公司有望受益中国船舶集团专业化整合 控股股东为原中船重工旗下科研院所,专业从事光电装备技术研究 公司控股股东为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1960年组建于海军科研部,从一个潜望镜和天文导航设备的研究机构发展成为军民两用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和装备研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以海军光电装备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研究所,技术覆盖侦察监视,警戒探测,跟踪火控,光电对抗,光电导航,光电通信六大领域,旗下共有七家分子公司,分别从事各类专业相关细分领域的科研生产及销售。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凭借舰船光电专业发展的地位、深厚的技术储备以及光电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将致力于成为军民一体、产融一体、产研一体的新型产业集团。 2019年10月2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两船合并正式落地。根据中国船舶集团规划,集团将按照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四大板块十大产业进行专业化整合。 久之洋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所是原中船重工集团100%持股的科研院所,华中光电所控股子公司除久之洋外,还拥有天经通视,天纬测控,天工制造和天元投资四家全资子公司,未来随着中国船舶集团不同板块专业化整合持续推进,久之洋有望成为承接华中光电所及其他集团相关业务资产的重要平台。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因受到竞标、竞谈定价模式的影响,军品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销量保持增长;以募集资金收购的光学星体跟踪器业务快速增长,产品维持高毛利状态。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和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1.25亿,EPS分别为0.46,0.69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的PE为70X,47X。我们给予公司2020年81倍估值,目标价37.26元。 风险提示:军工订单不及预期;资产证券化进度不及预期。
海兰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2-12 11.50 10.17 51.11% 12.93 12.43%
12.93 12.43%
详细
投资建议:公司海洋观测网相关业务扩充将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受益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军民业务双向协同发展,全年业绩可期。未来预计公司2019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69、2.22亿元,EPS分别为0.29、0.43、0.56元,给予目标价格15.3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2019-2021年38、26、20倍PE。 风险提示:收购不确定性风险,业务整合风险。
新媒股份 传播与文化 2019-12-06 109.19 -- -- 141.88 29.94%
205.99 88.65%
详细
领先的新媒体运营商:新媒股份是全牌照的广东新媒体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是实际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IPTV、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增值服务和省外专网视听节目综合服务业务,其中,IPTV、互联网电视为主要业务。 IPTV业务:经广东广播电视台授权,公司独家运营与广东IPTV集成播控服务配套的经营性业务,IPTV业务处于区域垄断性地位。公司在广东省内开展IPTV业务时可以选择广东电信、广东移动、广东联通一家或多家合作。而广东电信要在广东省开展IPTV 业务必须选择与公司合作,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在广东省内不存在其他替代企业。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IPTV基础业务用户数达到1684.81万户,同比上升33.81%。 互联网电视业务:公司互联网电视业务主要采取合作模式。在产品运营业务中,公司与内容提供方进行合作,共同经营互联网电视产品。在公司的互联网电视产品运营业务品牌为“云视听”,公司运营的云视听系列产品有云视听极光、云视听电视猫、云视听悦厅TV和云视听小电视,根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云视听系列产品累计激活总用户数已达到24,917.43万户。 面对5G+4K/8K的战略发展机遇,新媒股份在夯实主营业务的基础之上,通过内容和技术的创新升级,解锁更多的家庭应用场景,实现从产品到生态的融合,布局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元衍生业务。未来,大屏作为重要客厅流量入口,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围绕会员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提升用户付费规模,成为公司未来发展道路上新的盈利点。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6亿元、12.21亿元和14.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7亿元、4.74亿元和5.89亿元,EPS分别为2.79元、3.70元和4.6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3X、30.4X和24.5X。 风险提示: 牌照授权风险、行业监管风险、知识产权纠纷风险、IPTV/互联网电视业务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延续的风险、产业政策风险。
环旭电子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19-11-04 14.66 16.00 21.58% 17.66 20.46%
24.50 67.12%
详细
行业旺季带动公司三季度盈利能力增强,业绩实现反弹。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259.71亿元,+17.27%),归母净利润(8.61亿元,+10.76%),扣非归母净利润(7.16亿元,-5.18%),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13.7亿元,+21.68%),归母净利润(4.71亿元,+22.39%),扣非归母净利润(4.66亿元,+25.96%)。2019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7.16亿元,-5.18%),主要由于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大幅上升(1.44亿元,+554.55%)。公司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中报归母净利润呈现负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实现反转,主要归功于消费电子类产品、通讯类产品下半年进入出货旺季营收大幅增长,且工业类产品营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类产品需求起伏较小,现阶段市场需求明确,明年若出货稳定,有望继续增长。 毛利率微降,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9.90%,-0.63pcts)。前三季度通讯类产品占比35%,消费类电子占比36%,电脑及储存今年业绩承压,占比下降到11%,工业类产品业绩增长迅速,占比达到12%。汽车电子因大环境影响,占比5%。由于工业类产品属于新产品,在墨西哥厂产品导入的过程中仍需一些学习过程,成本端仍需控制,因此其占比的快速上升使公司毛利率有所降低。另外,较高毛利率的电脑和存储部分营收下滑,也造成产品毛利率的下滑。三费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0.9%,+0%pcts),管理费用率(5.70%,+0.08pcts),财务费用率(0.03%,+0.19pcts)。销售费用方面为应对海外厂的扩充增加了运费、出口费用等,与营收成长趋势一样。管理费用单季同比下滑6.73%,得到控制。研发费用方面,公司三季度支出(9.53亿元,+12.25%)。公司未来计划在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方面配合营收增长。公司应收票据(0.31亿元,+40.91%),应收账款(77.90亿元,+10.03%),存货(50.87亿元,+3.94%),应收账款随公司营收的增加而有所上涨,存货的增加表明公司在为旺季提货量增加做准备。三季度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3.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由负转正。 新增UWB产品增强公司无线通讯产品实力,未来前景广阔。公司今年新增的UWB具备定位精度高、安全性好、传输速率高、系统容量大、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势。现在UWB技术已达到可以采用周边移动装置坐标精准推算位置的低成本方式。实际应用中精度还能进一步缩小至5毫米级别,远超蓝牙5.0配合Wi-Fi所能达到的1米精度。另外UWB还具备高速数据传输功能。在设备互联互通、近距离高速、高精度信息传输方面,UWB技术潜力很大。未来iOS设备、Android设备及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通过UWB增强互联互通的体验,市场广阔。公司盈利能力将在产品不断渗透中逐步提高。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7亿,15.88亿和19.93亿,EPS分别为0.59元,0.73元和0.92元,对应PE分别为23、19、15倍。按照2020年24倍PE,对应目标价17.52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港澳台及海外产品销售占比达到68.61%,存在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存在客户依赖风险;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有回款滞后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是IC、PCB等电子元件,国际市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存在一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10-31 50.50 38.46 -- 52.45 3.86%
59.88 18.57%
详细
公司集成电路业务经营规模扩大,营收增长,四季度有望持续发力。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销售,包括智能安全芯片、特种集成电路和存储器芯片。受益于公司主业的规模扩张,第三季度公司营收(9.30亿元,+41.38%),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2.54%),毛利率今年大幅上升,半年报为35.72%(+8.68pcts),三季度末依旧保持较高水平,达到35.83%,相比上半年仍有小幅上涨。三费方面,公司销售费用占比(3.39%,-0.35pcts),管理费用占比(12.24%,+0.49pcts),财务费用占比(0.52%,+0.73pcts),财务费用占比增加主要由于上年同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增加汇兑收益较大,同时本期现金折扣大幅增加所致。另外,公司研发费用为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01%。由于集成电路经营规模增长,为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增加备货,公司延长客户账期,应收票据余额较年初增长50.64%,应收账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3.13%。另外由于预付货款和服务费增加,公司预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7.74%。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6.82%。公司存货7.72亿元,较中报增加0.49亿元,存货周转率较中报有所好转。预计公司四季度集成电路芯片业务出货量稳定,有望维持较高增速,且部分应收账款的回款也可加强公司现金流。 公司智能芯片低端市场出货稳定,高端市场出货量大幅提高。公司智能安全芯片业务主要包括智能卡安全芯片和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其中,智能卡安全芯片中中低端电信卡竞争激烈,公司在保证中低端卡稳定出货的基础上,大幅提高高端卡市场出货,占领市场。从市场需求端分析,银行卡芯片在国产化率要求的带动下,产品销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二代身份证芯片仍处于十年换发高峰期,预计全年发卡量与去年持平。另外,公司新推出的高性能安全芯片市场推广顺利,获得更多客户认可,在POS市场和扫码支付等市场逐步放量出货。在智能终端安全芯片领域,USB-Key芯片整体市场规模略有下降,公司通过与客户的良好合作,抢占市场份额,产品出货量获得逆势增长。 FPGA系列产品研制成功,帮助公司强化特种集成电路领域龙头地位。公司新一代的大规模可编程器件FPGA系列产品已经研制完成,该产品是用户国产化替代的核心器件之一,其顺利推出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该产品领域的龙头地位。公司在持续完善扩充Logos系列高性价比和Compact系列价比和Compact系列CPLD的产品型号的同时积极推动Titan、Logos、Compact三个系列产品的应用及产业化工作,正在通信、工控和消费类市场陆续批量出货。 存储器芯片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公司出货量依旧保持稳定。根据中报披露内容,2019年存储芯片产品价格持续大幅走低,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公司DRAM存储器芯片和内存模组系列产品继续在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机顶盒、电视机等方面出货保持稳定,在国产计算机应用市场稳定增长。公司内嵌ECC DRAM存储器产品,在有安全和高可靠性要求的工控、电力、安防、通讯和汽车电子等领域供货稳定,DDR4模组等产品实现小批量销售,新开发的产品和方案进展顺利。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服务业务积极拓展集团内部客户,业务规模稳定。 晶体业务持续受到行业产能扩张影响,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新领域。受国内压电晶体行业扩张产能释放的持续影响,SMD3225产品依然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加速下滑。另外,国际贸易摩擦也对石英晶体产品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加大新品的开发,进一步开拓5G移动通讯、车用电子、工业控制、智能电表等新市场领域,积极对接国内通讯厂商频率组件国产化需求。 公司拟收购紫光联盛100%股权,其全资子公司Linxens是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智能安全芯片组件生产厂商之一,助力公司开拓海外市场。Linxens主营业务为设计与生产智能安全芯片微连接器、RFID嵌体及天线,与公司业务联系密切。通过本次资产重组,公司将获得安全、稳定的微连接器供应源,并拓宽海外渠道,提升全球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亿,5.49亿和7.03亿,EPS为0.71元,0.90元和1.16元,对应PE分别为72、56、44倍。按照2020年60倍PE,对应目标价54.00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拥有大量外销产品,存在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应收账款逐年增大,存在回款不及时,现金流承压风险;公司存在重大资产重组预案,需关注相关风险。
川大智胜 计算机行业 2019-10-25 14.25 19.23 104.36% 15.08 5.82%
15.82 11.02%
详细
点评 一、深耕空管自动化系统,收购华安天诚23%股权。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空中交通管制行业软件与装备提供商,其主要产品包括了空管实时指挥系统和空管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公司业务目前覆盖了军航空管、民航空管以及通航空管三大领域。 1、军航空管 在军航空管部分,虽然军航相对于民航市场规模整体较小,但其国产设备占有率则高于民航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公司目前在军航领域的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领域市占率稳居第一。公司于2013年中标国家空管委办公室的“新一代XX 管制中心系统”项目中的空管自动化系统2个标段约2.38亿元,但项目由于军改机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合同尚未签订,公司近几年经营业绩受此拖累。公司于2017年11月收购了北京华安天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天诚”)23.08%的股权。华安天诚凭借其空域管理管理的技术优势在军民航、地方政府、机场、通航等企业客户委托的项目中承担了技术依托与项目示范作用。并且华安天诚与公司在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招标“新一代XX 管制中心系统”项目中分别中标两个标段,共约4.74亿元,虽然目前合同尚未签订,但伴随着军品和空管市场的逐步回暖,若未来订单落地,将对公司未来业绩起到较大提振作用。 2、民航空管 在民航空管部分,公司主要为空管自动化系统与空管培训服务,主要面向各大空管局的管制单位、中小机场以及各民航院校等客户。其中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方面,公司2018年新签合同金额达1.90亿元,伴随着2019年相关合同的陆续交付,将进一步为公司业绩增长做出贡献。 3、通航空管 通航空管方面,公司旗下主要包括了低空空域管制系统、通航飞行管理系统、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多项产品。目前伴随着我国对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与对通航行业整体的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通航企业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截至2018年,我国民航局批准的通航企业数量达422家,较2012年的103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我国通航产业不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该部分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飞行模拟机满负荷投入,雷达产品聚焦低空领域 目前公司购买的4台A320D 级飞行模拟机均满负荷投入培训服务。公司于2019年3月收购了天津华翼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翼蓝天”)18.32%的股权,华翼蓝天作为新三板飞行模拟机第一股,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飞行模拟机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获得法国空客、美国波音等国内外飞机制造商数据包授权,并且已成功研制出十几种机型的飞行模拟机。目前华翼蓝天正在研发的空客A320全任务模拟机未来也将与公司的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配套销售,进一步加大公司在飞行模拟机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实现合作共赢。并且《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中要求管制员每年要进行航线学习或飞行模拟培训,在上述政策背景与公司的市场地位双重优势下,未来公司飞行模拟机业务有望迎来重大机遇。 公司旗下雷达产品主要为“低空监视雷达”,产品聚焦于我国低空领域开放的发展趋势,通过自动探测和有效跟踪低空空域内军航、民航与通航飞机等目标,实现对航空港空域的监视预警和追责。目前该产品已在四川省内多个机场内进行过实验,未来将对接海南并进一步落实“低空安全监视雷达组网及服务”在该地区的示范应用,并为党政军警民提供主动的低空监视手段。 三、三维人脸识别新产品发布,VR/AR 业务战略转型迎来发展机遇 公司于2019年9月23日召开了三维人脸识别新产品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新产品包括了高精度三维全脸建模硬件和软件、三维人脸识别认证和门禁产品、空管指挥语音识别和安全警告产品等。此次新品的推出将丰富公司现有产品结构,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与地位。 目前公司旗下人脸识别相关产品包括了三维人脸全脸照相机、高防伪门禁以及楼宇智能人员管理系统等。2018年该部分新签合同金额为1.82亿元左右,较2017年有大幅增长,主要包括高精度三维人脸照相、铁路“人、证、票”自助查验通道及高快速路交通违法及检测产品等。2019年8月,公司与西南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重庆三维人脸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双方将围绕高精度三维人像采集、建库与动态识别等领域展开合作,未来有望实现“动态人脸识别”,并进一步应用于智慧校园与社区安防等各大领域。此次人脸识别新品发布也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现有产品的应用场景与核心竞争力。 公司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业务(VR/AR)目前主要包括飞行训练模拟机、飞行训练模拟系统、空军战术级作战仿真系统以及科普体验型产品。公司自2017年起将VR/AR 业务进行整体战略转型,将目标市场拓展为“toB”与“to C”两部分,“to B”主要是通过提供飞行模拟机产品对空管员进行培训,整体技术含量高但所处市场相对较小。伴随着公司2018年的战略转型,将该类训练产品拓宽到面向科普体验的“to C”市场,转变为针对青少年科普的高端训练产品,目前除在四川省科技馆进行示范应用外,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有推广。 四、抓住时机进行产业整合,完善自身产业链条2016年5月与2019年3月公司分别出资300.00万元和3,920万元,收购华翼蓝天66.67万和700万股份,合计持有华翼蓝天20.52%的股权。2017年11月公司以自有资金3,744万元认购华安天诚1,2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占华安天诚增资完成后的23.08%股权。 近年来由于军改影响和军航空管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军工行业一二级市场总体低迷,资产估值整体下行,公司军航主业虽然同样受到不利影响,但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力量,不失时机进行产业整合,以相对合理估值对上述两个公司进行收购增资,为今后业务上一个新的台阶打下扎实基础。 五、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在国产空管自动化系统领域,公司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实力和优势,并且通过并购不断完善自身产业链条;军航大单未落地的负面影响,经过近六年已逐步消除;未来随着自主可控要求和军航、民航、通航空管建设的开展,公司将显著受益。同时,在人脸识别和虚拟现实领域,公司深耕细作表现可圈可点。公司依托高校起家,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军民业务深度融合,是细分领域中“小而美”的企业,未来空管、飞行模拟、人脸识别、VR/AR 等业务,一旦有所突破,或将具有极强的爆发力。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80亿元和0.92亿元,EPS分别为0.30元、0.36元和0.41元,给予19.56元的目标价,分别对应2019-2021年PE 为65X、54X、48X。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下滑;军品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滑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