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程培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医药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22100001。曾就职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河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7年医学检验行业+6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公司研究深入细致,对医疗行业政策和市场营销实务非常熟悉。此前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获得2021 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5 名、上海证券报最佳分析师第2 名,2020 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入围,2019 年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 名,2018 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 名等荣誉。...>>

20日
短线
8.57%
(第248名)
60日
中线
25.71%
(第35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泰新光 机械行业 2023-04-25 74.31 88.54 109.81% 105.68 0.65%
74.80 0.6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4.77亿元(+53.97%),归母净利润1.83亿元(+55.07%),扣非净利润1.69亿元(+79.44%),经营性现金流1.04亿(+0.36%)。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58.76%);归母净利润0.48亿元(+35.40%);扣非净利润0.46亿元(+38.45%),2023年Q1增长超我们预期。 医用内窥镜业务业绩增长亮眼,多款内窥镜产品实现产品注册与量产:2022年公司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3.66亿元(+60.78%),占主营业务76.90%,增速较高,毛利率为70.18%(较2021年增加1.48个百分点),主要因为汇率、新产品推出、产能释放和生产成本综合因素影响。公司在医用内窥镜研发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针对美国的12款新型4K荧光腹腔镜顺利量产;2)针对美国的新款光源模组和膀胱镜完成样机确认,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3)针对国内的多款内窥镜完成研发样机,已提交注册检验,其中胸腔镜于2023年4月取得注册证;4)公司第一代4K荧光摄像系统完成产品注册并投放到临床使用;4K除雾内窥镜系统于2023年2月获得产品内注册;5)公司第二代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完成样机,预计在2023年完成产品注册和迭代。未来公司将加速开发医用内窥镜产品系列,并拓展现有产品线,从腹腔镜产品拓展到关节镜、宫腔镜、胸腔镜和3D腹腔镜,科室的范围也将由普外科覆盖到到妇科、泌尿科、骨科等科室。整机方面,除雾内窥镜系统作为主要产品拓展国内整机市场,与国药新光和中国史塞克紧密协作,快速扩大销售量。 公司光学产品业绩持续发力,未来有望继续高速增长:公司光学产品收入1.10亿元(+34.28%),占主营业务23.10%。光学业务毛利率为45.34%(较2021年减少3.64个百分点),毛利下降主要源自于产品结构影响。公司多款激光镜头成功投放市场,开发多品种产品,持续扩大对应市场和业务。公司将持续在光学领域进一步拓展,包括开发设计高功率光学器件、光学模组等产品和配套服务;口腔领域也计划设计开发高分辨率的牙科内视镜产品,实现牙齿及口腔内情况的可视化。 公司将加速前沿应用产品开发,并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除了已有产品品类,公司也会针对临床痛点布局前沿应用的产品,包括3D内窥镜摄像系统和3D腹腔镜的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营销网络方面,公司将在各区域中心城市布局更多营销网点,并配套建设展示培训中心,持续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为公司开展经营提供支持,目前整机系统山东区域已建成7个营销网络中心。此外,公司与史赛克、国药器械等更多领先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利用其强大营销渠道,优势互补。able202S3uQm1m业a绩ry表]现优秀,公司持续深化国内外ODM业务。Q1公司2023年Q1业绩持续高增长,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49.7%和53.8%(扣除股权支付影响),和公司营业增速相当。2023年公司加大了新技术研发投入,Q1研发费达到1,714万元比2022年一季度增长61%。公司将持续深化ODM业务,同时加大国内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生产商,具备从系统设计、光机设计到光学加工、光学镀膜、精密机械封装再到部件装配和系统集成的完备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大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6.47/8.33/10.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42/3.21/4.22亿元,同比增长32.67%/32.66%/31.59%,EPS分别为2.78/3.69/4.86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38/29/22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25 23.63 28.66 50.53% 23.80 -0.63%
23.48 -0.6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37.46%;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50.37%;扣非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7.36%。 流感意外爆发,疫苗带动公司业绩高增长。正常年份一季度流感疫苗基本没有销售,由于2023Q1流感大爆发,以及2022Q4新冠疫情打乱流感疫苗接种窗口,子公司华兰疫苗2023Q1流感疫苗销售爆发,同比扭亏为盈。华兰疫苗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892.96%。按华兰生物持有67.5%的持股比例计算,华兰疫苗2023Q1贡献归母净利润约0.63亿元,贡献扣非归母净利润约0.46亿元。2023Q1单季度毛利率高达100.22%,净利润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华兰疫苗在2023Q1销售的存货成本在去年已足额计提减值准备。 血制品业务增长平稳。扣除掉子公司华兰疫苗贡献部分,公司2023Q1剩余业务实现收入约7.36亿元,同比增长约17.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30亿元,同比增长约5.2%。公司血制品业务平稳增长,一季度采浆或受新冠患者及其恢复期影响略有困难,但随着新获批浆站逐步投产,公司血制品业务仍有较大增量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浆站建设提速,血制品业务有望较快增长;今年流感爆发有望唤起公众预防意识,且疫苗接种不再受新冠苗接种影响,疫苗业务有望强劲复苏。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9/17.67/20.47亿元,同比增长40.22%、17.09%、15.86%,对应EPS为0.83/0.97/1.12元,对应PE为29/24/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血制品成本上升过快的风险、后续浆站获批不及预期的风险、流感疫苗销售不稳定的风险等。
艾德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25 27.88 29.99 42.13% 28.31 1.54%
28.31 1.54%
详细
a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1-3月实现收入1.95亿元(-5.28%),归母净利润5,732万元(+6.91%),扣非净利润4,507万元(-8.17%),经营性现金流6,756万元(+141.62%)。 23Q1业绩恢复较弱,仍看好公司长期优势。公司2023年一季度恢复较弱,我们认为主要是2022年底新冠政策调整后,肿瘤检验量受到的影响至少持续到今年1月。公司净利润增速高于扣非净利润,主要是23Q1获得非经常损益1,22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190万元)。 23Q1公司毛利率为83.87%,环比22Q4提升3.38pct,净利率29.37%,环比提升12.88pct,非经常因素排除后,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望逐渐回归疫情前正常水平。近年公司多项产品入院推进顺利,随着23Q2起新冠影响不再,看好国内业务逐步实现恢复。此外,公司海外市场本地化运营稳步推进,海外业务较好增势有望延续。 LDT产线储备丰富,药物伴随诊断进入收获期。2023年Q1公司研发费用0.37亿元,研发费用率18.95%,同比2022Q1提升0.14pct,维持较高投入水平。目前公司储备LDT产品丰富,主要包括:①HRR/HRD产品(指导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PARP抑制剂用药);②ClassicPanel(指导泛癌种靶向治疗检测);③MasterPanel(满足泛癌种多组学检测需求);④多款分子分型、辅助诊断和肿瘤早测产品。此外,公司药物伴随诊断正逐步进入收获期,此前与阿斯利康、皮尔法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等达成伴随诊断合作,在PCR、NGS、IHC、FISH等各技术平台均有了成功伴随诊断产品开发及注册经验。 投资建议:公司是伴随诊断行业龙头企业,产线及技术优势显著,海外布局逐步完善。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35/4.20亿元,同比增长1.23%/25.59%/25.30%,EPS分别为0.67/0.84/1.06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43/34/27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推广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25 58.01 -- -- 61.40 4.30%
60.51 4.3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公司 2022 年全年实现收入44.42 亿(+17.94%),归母净利润11.67 亿(+19.90%),扣非净利润11.2 亿(+17.03%),EPS 1.99 元,经营性现金流15.58 亿(+6.65%)。公司2023 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0.36 亿元(+0.52%),归母净利润2.42 亿(+0.78%),扣非净利润2.36 亿(+1.61%),经营性现金流2.04 亿元(+11.95%),略低于此前预期。 经营情况整体保持稳健,看好Q2 起逐步回暖。2022 年公司仪器类营收7.2 亿元(+32.2%),毛利率36.72%(+1.31pct),占比16.2%(+1.74pct)。产量(不含外购)3,057 台(+4.51%),销量2,087 台(-3.29%),产销率68.27%(-5.5pct)。截至2022 年末,公司产品已进入二级医院及以上终端用户6,500+,三级医院1,900+(占全国三级医院总量58.7%)。2022 年试剂类营收35.3 亿元(+15.9%),毛利率66.58%(+0.64pct),占比79.47%(-1.41pct),各项检验菜单持续丰富,解决方案愈发完善。23Q1 业绩低于预期,我们认为主要是新冠业务回落所致,随着不利因素逐步出清,看好23Q2 起核心业务恢复高速增长。 发光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分子短期下滑、长期依然向好。2022 年公司免疫诊断营收20.06 亿元(+11.1%),占比45.17%,毛利率78.49%(+0.44pct),销量增长8.96%。我们预计2022 年发光装机1,000+,装机存量7,000+,随着600 速高速机及流水线上市,我们对2023 年装机情况较为乐观,或有望突破1,200 台;2022 年分子诊断营收0.83亿元(+303.18%),占比1.88%,毛利率20.48%(-21.51pct),销量增长266.39%,我们认为分子诊断是检验行业未来主要趋势之一,新冠波动式影响消退后,公司分子诊断板块有望逐步开始贡献较大业绩增量;此外2022 年生化检测营收2.07 亿元,占比4.69%,毛利率为58.76%(+1.39pct),销量同比增长20.51%;微生物检测营收2.73 亿元(+4.68%),占比6.14%,毛利率为45.08%(+2.97pct),试剂销量增长5.44%。 持续研发投入推进产线扩充,全方位产品力逐步形成。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5.72 亿元(+18.2%),研发费用率12.80%(+0.03pct),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 年公司高速发光仪Autolumo A6000 及自研流水线X-1 上市,推出可检测11 项病原体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解决方案,此外还有三重四极杆、NGS 测序平台等尖端产品在研。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化学发光龙头,以全自动流水线为核心的全品类扩张支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内生高速增长的确定性强。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7/17.74/22.19 亿元,同比增长21.37%/25.22%/25.05%,EPS 分别为2.42/3.03/3.78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为24/19/1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国内竞争加剧装机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4-24 41.08 51.25 56.49% 44.26 6.96%
46.25 12.5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1-3月实现收入101.15亿(+13.23%),环比2022年Q4增长2.62%,归母净利润7.55亿(+7.23%),扣非净利润7.58亿(+8.45%),若排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参控股研发机构等损益,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55亿元(+14.99%)。 工业及商业增速稳中有升,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5%。2023年1-3月,中美华东实现营收30.75亿元(含CSO业务,+10.19%),扣非归母净利润6.67亿元(+15.90%),环比2022Q4增长39.98%,整体经营保持稳定增长;商业板实现营收68.44亿元(+15.67%),净利润同比增长15.06%,增速提升主要是阶段性药品需求增加所致。 Q1医美及工业微生物业务略受影响,看好Q2及全年高速增长。 2023年1-3月公司医美业务实现营收5.03亿元(+10.86%)。海外增速受到部分区域订单延迟影响同比放缓,Sinclair实现营收3,380万英镑(+8.89%,约合人民币2.84亿),EBITDA299万英镑。国内业务受市场回暖及拓展顺利带动,实现较好恢复,欣可丽美学实现营收2.1亿元(+33.83%),环比2022Q4增长10.51%。此外,工业微生物略受到核苷原料中间体国际需求下滑影响,其余产品保持稳定增速。我们认为,医美及工业微生物发展势能强劲,随着内部布局愈发完善及外部不利因素出清,2023年Q2起有望恢复高速增长态势。 研发及BD进展顺利,多条产线稳步推进。2023年Q1公司医药工业研发投入3.87亿元(直接研发3.06亿元+产品引进及研发股权投入0.81亿元)。主要研发进度:ELAHERE已于3月完成pre-BLA递交,计划年内提交BLA申请;迈华替尼预计Q2开展上市申报;HDM3002已于2月递交国内IND申请;HDM3001已于4月完成pre-BLA递交;HDM1002已于2月递交中国IND,计划4月完成美国IND申请递交;利拉鲁肽注射液有望年内获批;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德谷胰岛素注射液:预计下半年启动III期临床研究;HD-NP-102已于4月完成中国pre-NDA递交;EllanséM型国内受试者入组完毕并开始随访,美国Ellansé注册启动;Sculpt&Shape于欧洲市场推出,芮艾瑅计划Q2国内上市销售。BD方面:1月,子公司华东医药(杭州)获恺兴生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公司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多维度管线布局进一步形成;4月,子公司中美华东以不超过2.65亿元获南农动药70%股权,进一步完善工业微生物产业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是集医药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公司,医美与工业微生物板块高速发展,医药工业与商业板块经营保持稳健,创新转型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想象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20/37.55/45.15亿元,同比增长24.83%/20.37%/20.24%,EPS分别为1.78/2.14/2.5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3/19/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降价超预期的风险、产品注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4-19 44.67 53.02 61.89% 45.14 0.33%
46.25 3.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377.15亿(+9.12%),归母净利润24.99亿(+8.58%),扣非净利润24.1亿(+10.10%),EPS1.42元,经营性现金流23.82亿(-24.86%)。 克服外部经营环境波动影响,医药工业及商业均实现稳健增长。 1)医药工业:2022年中美华东实现销售收入(含CSO业务)112.44亿元(+10.88%),实现扣非净利润20.93亿元(+4.71%),扣非净利润率18.61%(-1.10pct,主要因研发投入增长较快所致),ROE24.54%,全年所有核心产品均实现稳定快速增长,逐渐摆脱集采降价影响,顺利完成经营目标。2)医药商业:实现营收255.53亿元(+10.55%),净利润3.97亿元(+3.85%),净利润率1.55%(-0.1pct)。公司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整合资源,向产品代理拓展及高端冷链物流方向转型,目前在浙江省内已设立11家地区子公司(覆盖11地市+90区县),合作国内外90%主流医药企业,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医美业务维持高增长,产品管线有序推进。2022年公司医美业务收入19.15亿元(+91.11%),其中:1)国际医美业务:Sinclair实现营收1.35亿英镑(+76.90%,约合人民币11.44亿元),EBITDA0.23亿英镑(+245.95%),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性盈利,主要是海外市场需求强劲,核心注射类产品收入增速较快(Ellansé持续热销,MaiLi+190%,Lanluma+44%)。2022年2月Sinclair通过收购美国Viora切入美国EBD市场,实现超预期增长,并于23Q1在欧洲推出能量源设备新品Sculpt&Shape。此外,Ellansé与MaiLi产品美国市场注册工作计划于23Q2启动;2)国内医美业务:全年实现8.84亿元营收(+141.14%),欣可丽美学营收为6.26亿元,签约医院数量超500家,认证医生超1,100人。已上市产品方面,Ellansé依旧保持较高市场关注度,酷雪GlacialSpa国内商业化合作美业机构超40家,LanlumaV型X型2022年底获批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待上市产品方面,多功能面部皮肤管理平台PréimeDermaFacial计划2023年于国内上市,双极射频抗衰设备“芮艾瑅”计划23Q2开始国内推广销售,MaiLiExtreme和EllanséM型已完成受试者入组并开始随访。 战略性布局工业微生物,打造领先技术及产能。2022年工业微生物销售收入5.1亿元(+22%),确立创新药物(核酸&ADC药物)原料/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医美原料/宠物动保/特色生物材料五大方向,中美华东/珲达生物/珲益生物三个微生物研发平台,及杭州祥符桥/钱塘新区/江苏九阳/美琪健康/美华高科/芜湖华仁六个产业基地,研发项目累计超130项,形成了差异化产品管线和解决方案。 强力研发铺就创新转型之路。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0.16亿元(+3.71%),研发费用率2.69%(-0.14pct),研发人员1,543名(+20.1%),研发人员占比10.3%(+0.6pct)。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持续打造创新研发生态圈和技术平台,创新药研发管线愈发丰富。 2022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26.81亿元(+44.8%),包括直接支出11.96亿元(+24.2%)及产品引进及研发股权投入14.84亿元(+67.01%)。 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研医药项目83个,其中创新产品及生物类似药52个,III期临床阶段5个,II期临床阶段3个。 各板块运营质量稳定,结构调整推升毛利及费用水平。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率16.80%(+1.10pct),管理费用率3.31%(-0.07pct),研发费用率2.69%(-0.14pct),财务费用率0.21%(+0.14pct)。毛利率为31.90%(+1.22pct),其中商业7.28%(+0.04pct),工业77.99%(-0.78pct)。我们认为,公司各业务运营质量均保持相对稳定,整体费用率及毛利率水平上升主要是工业及医美业务占比提升所致,2022年其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30.93%(+0.5pct)与5.08%(+2.18pct)。 投资建议:公司是集医药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公司,医美与工业微生物板块高速发展,医药工业与商业板块经营保持稳健,创新转型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想象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20/37.55/45.15亿元,同比增长24.83%/20.37%/20.24%,EPS分别为1.78/2.14/2.5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5/21/17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降价超预期的风险、产品注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艾德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19 28.73 29.99 42.13% 29.23 1.74%
29.23 1.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 8.42亿(-8.16%),归母净利润 2.64亿(+10.09%),扣非净利润 1.57亿(-27.21%),EPS0.66元,经营性现金流 1.49亿(-11.37%)。 国内业绩体现疫情影响,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优势。2022年公司国内实现营收 6.97亿元(-14.12%),占比 80.52%(-4.68pct),主要是疫情影响检测量下滑所致,毛利率受业务及产品结构影响调整下降 2.03个百分点至 82.93%。公司产品 PCR 多基因/NGS10基因/BRCA1/2医院准入稳步推进,PD-L1完成 100+医院预实验及准入工作。LDT 方面,公司发挥技术研发、产品转化、供应链/生产/质量管理、实验室运营管理及技术服务整体优势,配合试点医院建立 LDT 产品研发/制备/使用/质控流程,有望受益于未来 LDT 产品成熟后向 IVD 转化。 全球化布局成效凸显,海外市场保持较好增势。2022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收 1.45亿元(+37.74%),占比 19.48%(+4.68pct)。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布局力度,推进日本、新加坡、欧洲、南美等重点市场本地化员工招聘,积极拓展东南亚及欧盟市场,合作阿斯利康推动HRD、HRR、BRCA 等多项伴随诊断在中国、欧洲及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PCR-11产品的 EGFR/ALK/ROS1/BRAF/MET/KRAS G12C/RET七靶点纳入日本医保后推广顺利,未来有望通过在海外其他地区获批打开销售新局面。截至 2022年,公司已拥有 70余人的国际业务及BD 团队,国际经销商 100+,覆盖 60+国家/地区,产品以伴随诊断方式参与多家药企原研药物临床试验。 LDT 产线储备丰富,药物伴随诊断进入收获期。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 1.75亿元(+11.79%),研发费用率为 20.72%(+3.7pct),研发力度持续加强,打造自上游(样本处理/核酸提取)至下游(自动报告/数据管理系统)的肿瘤精准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截至 2022年,公司已上市 III 类 IVD 产品 24个,储备 LDT 产品(正在注册报批)主要包括:①HRR/HRD 产品(指导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 PARP抑制剂用药);②Classic Panel(指导泛癌种靶向治疗检测);③MasterPanel(满足泛癌种多组学检测需求);④多款分子分型、辅助诊断和肿瘤早测产品。2022年公司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实现营收 8,604万元(+58.81%),与阿斯利康、皮尔法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等达成新伴随诊断合作,在 PCR、NGS、IHC、FISH 等各技术平台均有了成功的伴随诊断产品开发及注册经验。 投资建议:公司是伴随诊断行业龙头企业,产线及技术优势显著,海外布局逐步完善。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至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35/4.20亿元,同比增长 1.23%/25.59%/25.30%,EPS 分别为0.67/0.84/1.06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44/35/28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推广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诺禾致源 综合类 2023-04-17 38.94 42.19 217.70% 40.31 3.52%
40.31 3.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 19.26亿(+3.17%),归母净利润 1.77亿(-21.30%),扣非净利润 1.54亿(-12.47%),EPS 0.44元。经营性现金流 3.04亿(+3.57%)。2023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4.41亿(+13.96%),归母净利润 0.23亿(+19.27%),扣非净利润 0.20亿(+60.88%)。 2022年受新冠影响较大,23Q1业绩超预期。2022年公司在中国大陆营收为 11.18亿元(-6.71%),主要是新冠对科研端客户需求影响较大所致,毛利率为 44.38%(+0.86pct);港澳台及海外营收 8.07亿元(+21.25%),占比约 42%,毛利率为 44.14%(+2.40pct)。23Q1业绩超预期,我们认为,新冠因素出清后公司业绩恢复趋势得以验证,一方面是此前国内受制需求释放带动国内业务恢复,另一方面是全球本土化运营初见成效,海外市场实现加速渗透。 智能化升级提高运营效率,持续打造高质测序服务能力。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44.28%(+1.40pct),其中科研端: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营收 6.42亿元(-2.14%),毛利率为 54.73%(+0.40pct);测序平台服务收入 8.35亿元(+18.59%),毛利率为 36.70%(+2.23pct)。公司围绕测序及建库业务,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及解决方案,不断加强信息化运营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应用柔性智能交付平台 Falcon,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满足 WGS/WES/RNAseq/建库测序产品四大产品类型的小型化 Falcon II(具备柔性智能、高效生产、稳定交付特点,已部署英国、美国、天津、广州等实验室),实现多品统一全自动流程的优化整合,人效提升 30%+。此外,公司引进声波自动化移液系统,使得微生物扩增子产品人效提升 50%+。 全球化、区域化布署持续加强,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目前已服务境内外客户近 6,500家,合作 TOP100学术机构的 99%及 TOP10药企。其中,1)国内:在天津、上海及广州设有实验室(广州实验室2022年 9月 1日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华南客户服务能力),覆盖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科研院所。2022年我国 R&D 经费投入达 3.09万亿元(+10.4%),占全年 GDP的 2.55%(+0.12pct),其中基础研究经费 1,951亿元(+7.4%),占全年 GDP 6.32%,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对包括测序在内的基础科研服务需求增长动力强劲;2)境外:在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建立本地化运营实验室,并在多地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六大洲 80个国家/地区,可实现对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本地科研需求快速响应。 据 BCC Research 数据,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 157亿元,预计 2026年达到 377亿元,2021-2026年 CAGR 为 19.1%,其中 2021年测序服务市场规模 82亿元,预计 2026年达到 211亿元,2021-2026年 CAGR 为 20.7%,公司是全球少有的基因测序外包服务提供商,基于其在中国市场形成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以及全球日益扩大的基因测序服务市场规模,我们看好公司海外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 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平台,引导临床应用开拓。公司持续开发整合多组学解决方案,并在分子育种、单细胞、de novo 测序、转录组与表观组学、宏基因组学、三代测序技术新应用等方向不断深耕与突破,截至 2022年,公司联合署名/被提及的 SCI 文章超 1.6万篇,获基因测序技术专利 57项,软件著作权 294项。2022年公司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务收入 2.53亿元(-7.51%),毛利率为 44.12%(+0.68pct)。临床方面,公司基于“人 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进一步开拓入院业务,合作项目覆盖肿瘤、遗传、感染等临床检测方向,实现了临检业务协同增长。截止到 2022年 12月底,累计在数十家核心医院完成试剂盒入院。此外,公司持续加强基于 NGS 技术在遗传病临床上的转化应用,并积极布局感染病原体检测领域,独立研发推出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检测 LDT 产品,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研究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基因测序服务,发挥规模化及智能化优势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全球本土化运营初见成效,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8/3.35/4.34亿元,同比增长 45.83%/29.45%/29.64%,EPS 为 0.65/0.84/1.08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58/45/35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科研活力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23-04-17 28.54 35.02 145.93% 30.65 6.61%
30.42 6.5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 202.82亿(+55.03%),归母净利润 14.34亿(+23.33%),扣非净利润 16.29亿(+49.05%),EPS 2.29元。经营性现金流 16.39亿(+24.39%)。 常规诊断服务经营稳健,疫后有望恢复高增。2022年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 126.74亿元(其中新冠核酸 80.39亿元),同比增长91.46%,剔除新冠后常规业务收入为 46.35亿元,在全年诊疗量受到较大压制的情况下仍实现 15.47%的同比增长,展现公司经营具有较强韧性。板块毛利率为 41.09%(-7.55pct),主要是毛利较低的新冠业务占比较高所致。我们看好公司 2023年常规诊断业务恢复,主要因为:1)终端服务能力显著加强:目前公司已形成“1总部+4大区中心+35省级中心+43精准中心+650合作共建”的伞状网络化实验室布局,可提供检测项目达 3,000+,覆盖医疗机构 2w+,超 95%标本物流送达时效可实现省内 12h、跨省 36h,80%报告单 24h 送达;2)解决方案不断完善,特检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紧密契合技术平台拓展、临床端服务及疾病解决方案,发力血液病、慢病学科及罕见遗传领域,推出“合作共建”、“精准中心”、“晓飞检”等业务模式。2022年新开检测项目 270个,特检占传统诊断收入比例提升至 39.8%(扣除新冠核酸业务),合作共建实验室增至 650+,精准中心新增 13家,累计达到 43家(其中 24家实现盈利);3)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多举措提升实验室质量能力,结合 AI 人工智能实现数字产业化,充分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优势。 产线扩增及渠道赋能带动自产产品业务高速发展。2022年公司产品业务实现收入 93.98亿(+28.37%),其中:1)自产产品:收入 15.33亿元(+132.78%),新增 19个二类证+44个一类证。公司产品经销网络已覆盖 16个省市,自产产线包括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其中“凯莱谱”首款自主品牌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CaQuant-S完成注册上市,并在国内多个医学中心装机运行;“迪谱诊断”核酸质谱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新产品研发与临床落地加速;“迪安生物”自研病理切片扫描仪 DS-600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新一代核酸提取仪 EB-2100上市、宫颈癌检测产品开发完成。2)渠道产品:收入78.65亿元(+18.05%),毛利率 22.46%(-1.48pct)。公司代理产品覆盖罗氏诊断、希森美康、法国梅里埃等国内外品牌 1,000余种,终端客户 4,000+(其中三级医疗机构 2,000+),2022年新增国产代理产品50+。公司不断通过“服务+产品”一体化增强客户粘性,加大转型力度拓展精准中心业务,产品业务高速增长的态势有望借助全国布局的渠道网络得以延续,实现“渠道力”向“产品力”的有效转化。 期间费用率下降明显,各项计提较为充分。公司 2022年期间费用率为 18.74%(-3.8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 7.87%(-1.38pct),管理费用率 6.25%(-2.22pct),研发费用率 3.15%(-0.10pct),财务费用率1.47%(-0.19pct),主要是新冠核酸检测收入带动整体营收规模的大幅增长所致。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7.16%(-1.1pct),主要受到 体量较大的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价格因素影响;净利率为 9.18%(-2.16pct),主要由于 22Q4计提充分导致单四季度净亏损 9.94亿元,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约 2.5亿元、存货处置损失 0.32亿元、子公司商誉减值准备 5.90亿元、递延所得税资产 1.93亿元、股权激励费用计提 0.42亿、信用减值损失 3.05亿元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99.56亿元,环比 22Q3下降 7.43%,坏账准备计提 5.71亿元,同比增加 2.62亿元,计提比例 5.43%(+0.74pct)。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国布局完善、运营效率持续增高、特检占比持续提升,常规业务有望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ICL常规业务收入有望实现 20-25%增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52/13.22/16.50亿元,同比-26.66%/+25.70%/+24.81%,EPS 为1.68/2.11/2.63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17/14/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检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诺禾致源 综合类 2023-04-14 30.95 42.19 217.70% 41.70 34.73%
41.70 34.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 19.26亿(+3.17%),归母净利润 1.77亿(-21.30%),扣非净利润 1.54亿(-12.47%),EPS 0.44元。经营性现金流 3.04亿(+3.57%)。2023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4.41亿(+13.96%),归母净利润 0.23亿(+19.27%),扣非净利润 0.20亿(+60.88%)。 2022年受新冠影响较大,23Q1业绩超预期。2022年公司在中国大陆营收为 11.18亿元(-6.71%),主要是新冠对科研端客户需求影响较大所致,毛利率为 44.38%(+0.86pct);港澳台及海外营收 8.07亿元(+21.25%),占比约 42%,毛利率为 44.14%(+2.40pct)。23Q1业绩超预期,我们认为,新冠因素出清后公司业绩恢复趋势得以验证,一方面是此前国内受制需求释放带动国内业务恢复,另一方面是全球本土化运营初见成效,海外市场实现加速渗透。 智能化升级提高运营效率,持续打造高质测序服务能力。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44.28%(+1.40pct),其中科研端: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营收 6.42亿元(-2.14%),毛利率为 54.73%(+0.40pct);测序平台服务收入 8.35亿元(+18.59%),毛利率为 36.70%(+2.23pct)。公司围绕测序及建库业务,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及解决方案,不断加强信息化运营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应用柔性智能交付平台 Falcon,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满足 WGS/WES/RNAseq/建库测序产品四大产品类型的小型化 Falcon II(具备柔性智能、高效生产、稳定交付特点,已部署英国、美国、天津、广州等实验室),实现多品统一全自动流程的优化整合,人效提升 30%+。此外,公司引进声波自动化移液系统,使得微生物扩增子产品人效提升 50%+。 全球化、区域化布署持续加强,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目前已服务境内外客户近 6,500家,合作 TOP100学术机构的 99%及 TOP10药企。其中,1)国内:在天津、上海及广州设有实验室(广州实验室2022年 9月 1日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华南客户服务能力),覆盖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科研院所。2022年我国 R&D 经费投入达 3.09万亿元(+10.4%),占全年 GDP的 2.55%(+0.12pct),其中基础研究经费 1,951亿元(+7.4%),占全年 GDP 6.32%,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对包括测序在内的基础科研服务需求增长动力强劲;2)境外:在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建立本地化运营实验室,并在多地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六大洲 80个国家/地区,可实现对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本地科研需求快速响应。 据 BCC Research 数据,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 157亿元,预计 2026年达到 377亿元,2021-2026年 CAGR 为 19.1%,其中 2021年测序服务市场规模 82亿元,预计 2026年达到 211亿元,2021-2026年 CAGR 为 20.7%,公司是全球少有的基因测序外包服务提供商,基于其在中国市场形成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以及全球日益扩大的基因测序服务市场规模,我们看好公司海外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平台,引导临床应用开拓。公司持续开发整合多组学解决方案,并在分子育种、单细胞、de novo 测序、转录组与表观组学、宏基因组学、三代测序技术新应用等方向不断深耕与突破,截至 2022年,公司联合署名/被提及的 SCI 文章超 1.6万篇,获基因测序技术专利 57项,软件著作权 294项。2022年公司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务收入 2.53亿元(-7.51%),毛利率为 44.12%(+0.68pct)。临床方面,公司基于“人 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进一步开拓入院业务,合作项目覆盖肿瘤、遗传、感染等临床检测方向,实现了临检业务协同增长。截止到 2022年 12月底,累计在数十家核心医院完成试剂盒入院。此外,公司持续加强基于 NGS 技术在遗传病临床上的转化应用,并积极布局感染病原体检测领域,独立研发推出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检测 LDT 产品,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研究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基因测序服务,发挥规模化及智能化优势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全球本土化运营初见成效,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8/3.35/4.34亿元,同比增长 45.83%/29.45%/29.64%,EPS 为 0.65/0.84/1.0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8/22/18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科研活力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13 27.03 29.19 1.42% 28.00 3.59%
28.02 3.66%
详细
事件:天坛生物发布2023Q1业绩快报,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83.30%;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09.23%;扣非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18.19%。 23Q1营收利润增速均大超市场预期。高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1月静丙销售受益疫情,2-3月依然处于补库存状态。静丙短期供应缺口较大,预计销售费用明显下降,公司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2)医疗服务复苏带动白蛋白销售恢复高增长,白蛋白与国内手术量密切相关;3)去年Q1因新基地生产节奏安排导致同期基数较低。不过,今年一季度2.62亿的净利润仍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单季利润额仅次于去年四季度。23Q1相较21Q1增长72.4%,两年Q1复合增长31.3%。 批签发方面:2023Q1天坛白蛋白批签发73批次,同比下降26%,静丙批签发79批次,同比增加22%,销售相对于批签发数据滞后2-3个月,预计二季度增速会回到正常水平。 血制品需求向好,行业增长提速。我们从去年起就观察到血制品销售增速高于医疗行业增速,预计主要是医保对仿制药控费后,临床血制品处方增加,静丙和凝血因子类国内人均使用量不到欧美1/10,医保压力减轻后需求有望得到释放,同时各家在十四五期间浆站建设提速,行业增速有望从之前5-10%提升至15%。 投资建议:天坛是国内血制品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浆站扩张最大受益者,预计成都永安、云南基地和兰州建成后,公司将拥有4000-5000吨的血浆处理能力,赶上国际一线血制品公司规模。我们预测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10.72/13.08亿元,同比增长15.53%、22.14%和21.93%,对应EPS为0.53/0.65/0.79元,对应PE为51/42/3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血制品安全性问题及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疫情反复影响采浆及终端需求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和上市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3-04-11 60.14 -- -- 61.85 1.59%
64.00 6.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实现收入 30.47 亿(+19.70%),归母净利润13.28 亿(+36.38%),扣非净利润12.41 亿(+ 40.52%),EPS 1.69 元。经营性现金 流9.62 亿(+24.47%)。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50 亿(+15.16%),归母净利润4.03 亿(+30.97%),扣非净利润3.88 亿(+37.49%)。 经营情况符合预期,利润超市场预期:2022 年公司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主要是股权激励费用冲回及汇兑损益影响:股权激励费用2021、2022 年分别为-0.94 亿/+0.81 亿,汇兑损益2021、2022 年分别为-0.31 亿/+0.69 亿。扣除两项影响后,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2%,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全年毛利率为70.26%(-0.89pct),试剂为89.01%(-0.56pct)相对稳定,仪器类为23.10%(+5.93pct),主要受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带动,截至2022 年,国内外X8、X3 装机存量分别为1,842 台及2,460 台。期间费用率为23.26%,主要是受股权激励费用冲回引起管理费用大幅下降所致(管理费用率0.16%,-6.41pct),销售费用率相对稳定(15.06%,+0.52pct)。 1)国内:中大型客户加速渗透,高速机上量提升试剂单产。全年实现营收20.72 亿元(+16.86%),其中试剂、机器分别约为17 亿元(+18.02%,占比82%)/3.7 亿元(+9.8%,占比18%),装机共1,510台(-9.74%),大型机占比63.38%(+11.98pct),化学发光仪器累计装机1.13 万台。Q4 受疫情影响较大,同比仅微增2.13%。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快速增多,主要是由于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2 年公司实现8,700 家医疗终端覆盖,其中三级医院1,380 家医院(+171),三甲医院覆盖率达55.66%(+3.25pct)。X 系列及中大型仪器占比的提升,驱动国内毛利率改善(77.34%,+2.45pct),其中试剂、仪器毛利率分别为89.5%(-0.4pct)/21.77%(+10.9pct);2)海外:市场开拓进展顺利,仪器装机提速明显。全年实现营收9.69亿元(+26.41%),其中试剂、仪器分别约为4.96 亿元(+5.64%,占比51.13%)/4.73 亿元(+58.47%,占比48.87%),化学发光仪器销售4,357 台(+51.07%),中大型机占比36.54%(+17.23pct),化学发光仪器累计销售1.51 万台。Q4 业务增长良好,收入同比增长59.89%。 海外仪器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明显加强,仪器营收占比提升9.92pct,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7.61 个百分点至55.87%,其中试剂、仪器毛利率分别约为85.7%(-4.0pct)/24.65%(+0.2pct)。我们认为,海外仪器装机提速为未来试剂规模化上量奠定了充分基础。截至2022 年,公司仪器已在海外151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完成5 家海外子公司设立。 差异化仪器产品矩阵形成,获证试剂项目持续丰富。公司目前在售化学发光仪器10 款,其中中大型仪器包括MAGLUMI X3/X6/X8,检测速度分别可达200/450/600 测试/小时,并可与高速生化仪C8 形成一体机及流水线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类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试剂方 面,公司在售化学发光试剂193 项(欧盟186 项/国内156 项,223注册证),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传染病、性腺、心肌标志物等检测项目;生化试剂61 项,涵盖盖肾功能、肝功能、特种蛋白、脂类等检测项目。此外,公司目前有Biossays E6 Plus/ Molecision R8 等仪器及多项试剂产品在研,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18 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0.43%(+1.98pct),我们认为,研发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强,有利于产品线推陈出新,使得公司长期竞争实力不断巩固。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化学发光龙头,国内外高端机型持续装机放量,带动试剂业务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3/20.86/26.09 亿元,同比增长24.47%/26.23%/25.07%,EPS 为2.10/2.65/3.32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8/22/18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化学发光试剂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华熙生物 2023-04-04 112.64 144.53 145.92% 116.10 2.38%
115.32 2.3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收入63.59亿(+28.53%),归母净利润9.71亿(+21.11%),扣非净利润8.52亿(+28.46%),EPS2.02元。经营性现金流6.35亿(-50.22%)。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5.34%),归母净利润2.93亿(+29.27%),扣非净利润2.51亿(+15.98%)。 费用管控初见成效,坚持创新巩固长期优势: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59.47%(-1.6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7.95%(-1.29pct),主要是广告宣传费与市场开拓费控制良好,两项加总在销售费用中占比降至16.05%(-0.48pct);管理费用率为6.18%(+0.05pct),相对较为稳定。此外,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为3.88亿元(+36.52%),研发费用率提升至6.10%(+0.36pct),济南1.2万平米研发新场地投入使用,北京大兴“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基地”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827人(+256人),在研项目337项(+98项),已申请专利719项(+194项),授权专利337项(+171项)。我们认为,得益于技术研发驱动创新,公司科技壁垒将不断巩固和提升。 功能性护肤品占比再度提升,夸迪营收首破10亿。2022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实现营收46.07亿元(+38.8%),占公司主营业务营收72.45%(+5.4pct)。公司根据各品牌不同技术路线和品牌定位,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并持续优化渠道结构,大单品打造成果显著。此外,公司产品线持续丰富,推出并重点打造:润百颜时光修护和光损伤修护系列、夸迪眼霜产品、米蓓尔水类和精华类产品、肌活糙米面霜,为品牌跨周期稳定发展提供品牌基础。2022年公司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分别实现营收13.85/13.68/6.05/8.98亿元,同比增长12.64%/39.73%/44.06%/106.40%,板块毛利率为78.37%(-0.61pct),相对维持稳定。 原料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医疗终端业务加速渗透。1)原料业务:全年实现营收9.80亿元(+8.31%),占主营业务收入15.41%(-2.88pct),毛利率71.54%(-0.65pct),其中高毛利的医药级透明质酸增速较高,实现收入3.37亿元(+33.73%),国际化布局成果显著,出口销售收入4.26亿元(占原料收入43.45%)。公司深入布局合成生物技术,持续通过研发新生物活性物拓宽产品矩阵,全年完成3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高产麦角硫因产品开发完成,5-ALA、唾液酸实现放大生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完成中试生产。2)医疗终端业务:全年实现6.86亿元营收(-2.0%),占主营业务收入10.79%(-3.36pct),毛利率80.86%(-1.19pct)。其中皮肤类收入4.66亿元,同比下降7.56%,主要是因为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骨科注射液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2.98%,主要受益于八省二区及安徽省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其他产品收入为0.68亿元(-5.79%)。3)功能性食品:全年实现营收0.75亿元,同比增长358.19%,主要是因为仍处于培育期,体量相对较小,目前已形成水肌泉、黑零、休想角落品牌,线上渠道体系逐步完善,未来有望通过推广建立产品认知和品牌影响力。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生物活性材料科技企业,深耕合成生物学技术,开拓全产业链布局,“原料+功能护肤+医疗终端+功能性食品”四轮驱动,品牌矩阵丰富,长期成长性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3/16.13/20.41亿元,同比增长30.07%/27.76%/26.53%,EPS为2.62/3.35/4.2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3/34/2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渠道成本增加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营销效果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万孚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04 30.43 40.01 49.12% 31.95 3.26%
31.43 3.2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收入 56.81亿(+69.01%),归母净利润 11.97亿(+88.67%),扣非净利润 11.05亿(+ 100.70%),EPS 2.69元。经营性现金流 16.82亿(+152.98%)。 新冠抗原业务贡献弹性收入,常规业务经营维持稳健。1)传染病检测:全年实现营收 39.36亿元(+136.02%),毛利率 50.33%(-4.91pct)。新冠产品收入约 35亿,扣除新冠产品同比下滑,主要是受到各地多发疫情及年末防疫政策调整影响,检测量下降。基于各地封控解除,2023年流感、艾滋等常规传染病产品有望恢复放量;2)慢病管理:全年收入为 9.39亿元(+2.55%),毛利率 65.02%(-9.93pct),公司围绕心血管疾病、出凝血疾病、呼吸急症等危急重症,提供多平台、多场景的解决方案,利用免疫荧光、化学发光仪器覆盖优势,结合政策实现仪器增项上量。毛利率下降原因主要系竞争策略调整导致的价格因素;3)毒品/药物滥用:全年营收 2.94亿元(+8.78%),毛利率 50.67%(+0.57pct),公司积极加强美国本土 FDA 注册体系,探索家用 OTC 检测与线下实验室结合模式,推进新品导入并开拓电商渠道;4)优生优育:全年营收 2.42亿元(+16.87%),毛利率 43.13%(-1.12pct),国内电商自营及 OTC 连锁均实现大幅增长,金秀儿和万孚品牌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海外妊娠系列产品 IVDR 注册稳步推进,随着销售体系布局愈发完善,品牌影响力正逐步形成。 研发持续投入保障产品创新,多领域陆续取得战略突破: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 4.4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 7.78%,研发费用为 4.19亿元(+7.09%),研发费用率 7.37%。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公司累计产品注册证 602个(国内 279+美国 FDA 70+欧盟 CE 241+加拿大MDALL 12),新增 62个(国内 47+欧盟 CE 15),并在多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1)免疫:血栓化学发光产品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单人份发光业务条线顺利推进;2)分子:自研优博斯 U-Box 系统于 2022年 3月获批,优卡斯 U-Card 系统完成 CE 认证及试销;3)病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 PA3600(自主知识产权)已在百余家医院试用和运营,免疫组化二抗系统核心原料实现自研。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B+2C”双足并行:公司在国内市场秉承“深度营销”理念,通过与经销商深度战略合作,推动销售快速增长;海外方面,公司已在欧美等 POCT 成熟消费区形成了市场准入、渠道建设方面的较强先发优势。此外,公司产线涵盖 2B(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肿瘤标志物)及 2C(优生优育、传染病检测)业务领域,有利于促进营销渠道及应用场景拓展,保障业绩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 POCT 诊断龙头,在技术平台及产品管线方面拥有显著优势,随着疫情褪去,国内及国际市场共同发力,长期前景依然良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为 8.11/9.84/12.42亿元,同比-45.69%/+19.02%/+19.79%,EPS 为 1.82/2.21/2.79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7/14/11倍,维持“推荐”评级。
上海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4-03 20.34 25.34 42.28% 23.18 13.96%
23.98 17.9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19.81亿元,同比增长7.49%;归母净利润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8%;扣非归母净利润42.97亿元,同比增长7.40%。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73.69亿元,同比增长4.59%;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31.84%;扣非归母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31.43%。 公司收入稳健增长,商业盈利质量改善。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19.81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67.58亿元,同比增长6.61%;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2052.24亿元,同比增长7.60%。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8%。 其中,工业板块贡献利润22.47亿元,同比增长10.55%;商业板块贡献利润30.97亿元,同比增长12.56%;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35亿元,同比下降38.78%。公司商业板块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要是抗疫物资配送贡献更大弹性。 定增引进白药推动混改,强强联手发挥协同效应。公司140亿规模的定增圆满落地,顺利引进云南白药为战略投资者,为优化股权结构、深化国企改革提供重要支持。双方强强联手也将充分发挥各自中药业务领域优势,开展业务协同。上海医药、云南白药与天津医药的“云天上”产业联盟建设加快推进,积极开展全方位业务对接,促进各领域协同共生发展。报告期内,三方在中药资源领域率先开启合作,已确定首批中药材集采8个品种并推进实施,以保证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并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 投资建议:上海医药是工商业并重的综合性大型药企,公司资源丰富,创新药管线品种上市兑现业绩,持续改革的成效将逐渐体现。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5/72.99/81.45亿元,同比增长14.56%、13.43%、11.58%,对应EPS为1.74/1.97/2.20元,对应PE为12/10/9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集采降价高于预期的风险、混改整合不畅的风险、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