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祝嘉琦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9040001...>>

20日
短线
12.77%
(第198名)
60日
中线
14.89%
(第92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思科 医药生物 2021-04-15 25.61 -- -- 27.65 7.97%
27.65 7.9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2.61亿-2.93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03.59%-128.20%。 Q1业绩表现良好,业绩表现良好,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较好增长。公司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0%(约7亿元),疫情影响基本消退,收入端呈逐季加速趋势。公司2020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1.28亿元,扣除约8890万元政府补助和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后,扣非净利润约3485万元,2021年Q1利润端取业绩预告中值约为2.77亿元,主要由于出售TYK2项目首付款确认非经常性损益2.17亿元,扣除后归母净利润约为6000万元,预计扣非后净利润取得良好增长。此外,随着复产复工顺利、研发项目增多以及受研发费用资本化政策调整影响,公司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但利润端仍表现较好,预计公司销售费用率等进一步下降,经营质量不断提升。 首个首个Protac药物药物获批临床,具备,具备first-i-class潜力潜力。4月7日,公司靶向BTK的口服Protac小分子抗肿瘤药物HSK29116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HSK29116是海思科Protac研发平台首个进入临床的产品,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Protac产品,有望成为first-i-class药物。Protac药物具备高选择性、低毒性、克服耐药性等优势,同时对很多“不可成药”靶点都具有治疗潜力,是小分子靶向药的重要研发方向。海思科Protac平台目前已布局超过20个早期项目,研发进展领先,产品布局丰富,有望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玩家。 创新管线稳步推进,环泊酚入院顺利,环泊酚入院顺利,HSK21542正式启动III期临床。期临床。公司首个创新药环泊酚于2020年底获批上市,截止目前已挂网省份近20个,医院准入50多家,整体挂网和入院顺利,为实现全年销售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个重磅新药HSK21542于2021年3月底获批开展术后镇痛III期临床试验,并迅速完成首例患者入组,2021年内有望完成临床并递交上市申请。此外,糖尿病神经痛药物HSK16149和DPP-4降糖药HSK7653分别在开展II/III期和III期临床。国际化方面,环泊酚美国III期临床正在进行患者入组,HSK29116澳洲、美国临床试验申请正在同步进行中,创新管线推进顺利。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比为39.98亿元、48.89亿元、58.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6%、22.29%、19.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2亿元、9.34亿元、12.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4%、33.17%和29.69%。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39X、30X、23X,考虑到公司创新管线丰富,首个创新药开始放量,业绩有望加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的风险,市场容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降价风险,产品市场销售峰值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21-04-13 33.34 -- -- 39.75 18.80%
41.53 24.5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6.49亿元,同比增长25.98%,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131.20%,扣非净利润7.40亿元,同比增长171.97%。 业绩超预期,新冠疫情推动下实验室业务全面提速。2020年公司整体受益疫情实现较快速的增长,全年业绩落在业绩预告上限,超市场预期,其中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7亿元,同比增长41.62%,归母净利润-9642万元,扣非净利润-1.04亿元,主要是公司计提商誉减值4.5亿元,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161%,全年扣非净利润增速164%,业绩表现靓丽,主要是新冠核酸检测服务贡献较大增量,实验室业务全面提速。 38家实验室中34家实现盈利,ICL净利率达18%,特检占比超过35%。2020年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0.82亿元,同比增长61.99%,其中ICL检验服务总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62.31%,51%收入来自二级及以上医院,新增13家盈利实验室,公司38家综合实验室中已有34家实现盈利,实验室合并口径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387.71%,新冠检测贡献较大,全年完成2500+万例检测。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特检业务,围绕着肿瘤、妇幼、慢病、感染、病理等学科,2020年剔除新冠检测后特检占比超过35%,20家共建精准中心已有7家实现盈利。 自产产品进入放量阶段,带动产品业务加速恢复。 2020年公司产品业务实现收入60.32亿元,同比增长10.17%,其中自产产品在液相质谱、核酸质谱(国内首台获批的临床通用型核酸质谱)和病理、分子诊断多点开花,2020年新增2个III类证书、4个II类证和16个I类证书,借助公司多年积累的深厚渠道网络,实现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14.54%,带动公司产品业务快速从疫情影响中恢复。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公司收入125.09、130.31、146.79亿元,同比增长17.46%、4.17%、12.65%,归母净利润13.16、13.03、13.78亿元,同比增长63.86%、-0.98%、5.74%,对应EPS为2.12、2.10、2.22,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1年16倍PE,考虑到公司实验室经营趋势向好,自产产品加速放量,综合服务竞争能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实验室盈利时间不确定风险,产品开发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新冠疫情持续时间不确定风险。
万孚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13 58.96 -- -- 106.00 37.66%
81.17 37.6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7-1.61亿元,同比增长50-65%,扣非净利润1.36-1.50亿元,同比增长43-58%。 业绩符合预期,新冠抗原检测需求上升,常规业务提速。根据业绩预告取中值,2021Q1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约58%,扣非净利润增速约51%,继续延续了2020年的快速增长,其中海外市场新冠检测需求由抗体检测向抗原检测转移,且开始向家庭自检方向倾斜,检测产品需求持续提升;公司常规产品在国内外疫情缓解下进一步恢复销售,国内外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新冠产品系列化、常态化,有望持续贡献收益。公司新冠产品包括新冠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盒,在海外疫情持续下,公司抗原产品需求持续旺盛,目前已成为公司新冠业务的新驱动力,并于2021年4月获得德国BfArM自测清单,可以用于德国居民家庭自测,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在研的新冠中和抗体检测主要应用于新冠疫苗注射后检测是否产生效果以及评估疫苗有效性的持续时间,未来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新冠产品线,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长期来说,多个战略新品带来持续成长性。公司化学发光平台项目持续丰富,特色新产品血栓六项有望提升公司化学发光业务在高等级医院的市场份额;分子诊断领域,万孚倍特的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已经获批,配套的血流感染试剂盒已处于报证阶段,呼吸道多重病原体检测试剂盒也已完成初步开发;万孚卡蒂斯的试剂生产车间已竣工;与百时美施贵宝共同推动MSI检测作为肿瘤的伴随诊断注册已经启动,带来长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35.28、40.97、50.82亿元,同比增长25.52%、16.12%、24.04%,归母净利润8.40、10.52、13.69亿元,同比增长32.51%、25.14%、30.20%,对应EPS为2.45、3.07、4.00。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1年31倍PE,考虑到公司是国内POCT龙头,短期业绩受益疫情快速增长,长期在新产品驱动下有望保持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汇率变动风险,新冠疫情变化风险。
昭衍新药 计算机行业 2021-04-13 144.28 -- -- 165.58 14.76%
192.57 33.47%
详细
本篇报告深度解析昭衍新药的发展路径及业务布局,我们借鉴全球安评龙头查尔斯河成长之路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国内安评外包高速成长之路能走多远?2)公司的竞争优势如何?3)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空间? 国内创新药蓬勃发展叠加全球安评外包转移,国内安评外包行业将持续3年以上黄金发展期。1)需求上,资金层面: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持续火热,推动以Biotech为主导的研发管线数量加速扩容,持续创历史新高。政策层面:国内创新药审评加快、仿制药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常态化,国内创新药发展如火如荼。二者驱动外包率较高的安评服务需求持续旺盛。2)供给上,基于工程师红利与丰富的非人灵长动物资源,我国在全球安评外包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预计2020年国内安评外包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0%,2023年有望达到14.9亿美元,2020-2023年CAGR约36.5%。 国内药物评价CRO龙头,资质齐全、产能领先、经验丰富,内生增长+外延扩张持续扩大竞争优势。1)国内龙头:公司是国内少数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安评研究服务公司,2019年国内、全球市占率分别位居第一、第三。2)资质齐全:国内外GLP资质较为稀缺,2020年仅7家通过国内认证,国内目前仅12家通过美国GLP认证。公司分别于2005年、2009年通过中美GLP认证。3)产能领先:公司实验室与动物房面积在国内位居第一,拥有大动物养殖基地,保证动物供应稳定,降低成本价格波动。4)经验丰富:类比查尔斯河1999年从动物模型拓展至安评外包服务,公司深耕行业26余载,积累大量经验,2017-2020年收入利润CAGR均在50%以上,内生增长强劲。2021年H股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加速产能扩张,未来或将协同外延并购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延伸早期临床CRO及药物警戒服务,打开长期成长空间。1)2019年公司全资收购海外优质临床前CRO公司Biomere,将视野由国内拓宽至全球。预计2020年海外安评外包市场规模约56亿美元,凭借自建大动物养殖基地与国内工程师红利,公司有望在成本与效率上占据优势,逐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2)公司依托安评外包平台,积极拓展下游早期临床CRO及药物警戒服务,导流客户临床前项目,带来增长新动能。国内早期临床CRO市场空间大、行业增速快,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58.3亿美元,2022-2023年CAGR约30.0%。公司苏州昭衍医药从事早期临床与BE外包服务,当前处低基数的高速成长期。相比海外药物警戒市场,国内起步晚,发展慢,但随着2019年《药品管理法》确立药物警戒制度法定地位,国内药物警戒外包行业有望迎来拐点,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1.9亿美元,2020-2023年CAGR约66.4%。公司2018年成立昭衍鸣讯,药物警戒外包业务覆盖全面,有望享受行业红利带来的持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16.6、22.1和28.6亿元,同比增长54.3%、32.9%、29.8%,归母净利润4.6、6.3和8.3亿元,同比增长47.6%、35.2%、31.7%,对应EPS为1.7、2.3、3.1元。国内临床前评价外包行业景气度高,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有望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与产业链纵向延伸带来长期成长性,享受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产能升级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上涨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Biomere收购后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1-04-12 47.27 -- -- 76.00 23.78%
72.27 52.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以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以27元/股向股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共共4909人授予600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1.46%予。此次限制性股票拟分两次授予,首次授予4800万股(占比80%),预),预留留1200万股(占比20%)。 大手笔股权激励,广覆盖、深绑定。自上市以来,公司先后已实施三次股权激励计划,涉及激励对象近2500人。本次进一步扩大激励范围,首次授予人数4909人,以2019年在职员工总数计算,覆盖员工比例达1/4。同时,本次激励计划时间跨度跨越5年,其中首次授予的股票达标后将按每年20%的比例逐年解锁。预留部分若在2022年授出,则按每年25%的比例分四批解锁。本次股权激励兼具广度与深度,再加上公司此前推出的医院合伙人计划,全面充分的激励机制将医院管理人才和医生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绑定,进一步调动更多医疗骨干和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助推公司和医院的高质量长远发展。 业绩条件设置凸显稳健经营。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设置了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双重考核,公司业绩方面要求,2021-2025年净利润(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基于2020年增长分别不低于20%/40%/60%/80%/100%,(即分别同比增长20%/16.67%/14.29%/12.50%/11.11%),年化复合增速约15%。参考公司过去三次股权激励,实际业绩完成情况均大幅超过设置条件,我们认为本次考核条件也延续了公司稳健经营的风格。根据公司公告的初步测算,首期股权激励费用约3.7亿元,2021-2026年分别摊销7589万/12599万/7825万/4933万/2856万/1235万,对业绩影响总体有限。 中长期看,公司综合实力领先身位不断扩大,高增长具备可持续性。1)医院网络及医生资源独步行业:公司体内+集团眼科医院超600家,现有眼科医生及视光医生超8000名,规模远超同行;2)成熟医院稳定增长+次新院潜力释放+并购基金旗下医院持续整合,未来十年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3)消费升级下,视光、老花、眼科美容等业务是公司的新突破口,预计未来将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4)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叠加强大的内部培养体系为公司持续提供动能,科教研一体化正推动公司整体医学实力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5.6亿、150.1亿、191.0亿,同比分别增长15.71%、29.82%、27.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8亿元、23.38亿元、3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1%、36.07%和30.15%;对应EPS分别为0.36元、0.48元和0.63元,考虑到公司眼科龙头地位稳固,且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高增长具备可持续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海外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标的资产整合不达预期风险,白内障、屈光、视光等业务市场规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凯普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05 29.60 -- -- 40.37 8.52%
34.13 15.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85.82%,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139.80%,扣非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155.43%;同时公告2021Q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5-1.75亿元,同比增长584-787%,扣非净利润1.31-1.71亿元,同比增长641-869%。 新冠检测服务高需求下,2021Q1延续高增长趋势,原有主业加速恢复。2020Q4公司实现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7991万元,同比增长89%,扣非净利润8061万元,同比增长123%,继续延续了前三季度的高速增长,2021Q1根据预告取中值,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685%,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755%,其中春运下新冠核酸检测服务继续保持高需求,持续贡献增量收益,此外公司原有核酸检测产品HPV、地贫、耳聋、STD等伴随国内医疗秩序恢复,逐步恢复到常态快速增长的趋势。全年来说,我们预计新冠检测服务逐步常态化,HPV等常规产品有望实现较快速的恢复性增长,同时公司重磅新品STD十联检有望加速院内推广,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疫情后核酸检测项目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强二三级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医院共建核酸实验室加强终端粘性,我们预计2020年公司核酸实验室共建业务带来的产品销售有望超过2亿元;另一方面公司出生缺陷产品具有强消费属性,HPV、STD等项目临床核酸检测渗透率低,随着医院核酸检测动力加强,传统主业销售有望进一步加速。 盈利预测与估值:根据业绩快报,我们微调了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收入13.55、17.23、20.32亿元,同比增长85.82%、27.13%、17.94%,归母净利润3.53、4.36、5.40亿元,同比增长139.80%、23.34%、23.85%(调整前为154.46%、10.57%、25.55%),对应EPS为1.47、1.81、2.25。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0年23倍PE,考虑新冠试剂+服务持续贡献增量,核酸实验室建设带来传统项目渗透率加速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持续时间不确定风险。
泰格医药 医药生物 2021-04-01 146.45 -- -- 164.89 12.40%
199.89 36.49%
详细
事件:2020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1.92亿元,同比增长13.88%;实现归母净利润17.50亿元,同比增长107.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26.8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99亿元,同比增长113.71%。 业绩符合预期,扣非净利润增速逐季加快,主业加速恢复。分季度看,2020Q4营收8.92亿元(+15.47%),2020Q4归母净利润4.32亿元(+37.72%),2020Q4扣非净利润2.11亿元(+75.52%),较2020Q3同比增速提升46.17pp,呈逐季加速增长态势。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为10.42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扣非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对创新药行业的深刻理解和自身能力,参股投资创新药企业,未来这部分收益有望成为长期的稳定收入来源,具备持续增长潜力。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47.43%(+0.95pp),我们预计主要受益于临床试验服务过手费下降、效率提升等原因。扣非净利率22.18%(+2.27pp),销售费用9658万元(+19.13%),费用率3.03%(+0.14pp)。管理费用3.91亿元(+11.72%),费用率12.23%(-0.24pp)。研发投入1.57亿元(+26.28%),费用率4.91%(+0.48pp)。2020年公司员工快速增长,达到6032人(+21.64%),人均创收52.9万元/人。 n 在手订单持续快速增长,长期稳健增长可期。公司历年新增订单从2016年的19.2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5.36亿元,2016-2020 CAGR达30.19%。累计待执行合同从2016年的19.9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2.60亿元左右,2016-2020 CAGR达到38.07%。2020年新增订单增长30.86%、累计待执行订单增长44.88%。 大临床+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服务双轮驱动,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营收15.19亿元(+12.81%),毛利率50.13%(+6.33pp),其中药品注册服务客户数量+34%,项目总数+30%。药物警戒服务合同额+53%,新增超20个客户,100余个项目。2)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服务:营收16.57亿元(+14.56%),毛利率44.59%(-4.06pp)。2020H2收入9.14亿元(+21.96%),较2020H1恢复显著。其中方达2020H2收入0.75亿美元(+48.3%),净利润1275万美元(+42.9%)。2020年在手订单1.72亿美元(同比+57.1%)。数统:2020年客户数同比+20%,项目数同比+30%以上。3)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2020年公司开展20余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MRCT),覆盖北美、南美、亚太和欧洲等主要大洲。截止2020年末,公司海外临床试验项目超90个。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3.38、56.36和72.40亿元,同比增长35.89%、29.93%、28.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9、24.79和29.09亿元,同比增长19.95%、18.10%、17.34%,对应EPS为2.11、2.49和2.92元。考虑公司是国内临床CRO龙头,竞争优势凸显,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研发投入不达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整合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欧普康视 医药生物 2021-04-01 65.57 -- -- 115.88 26.04%
109.70 67.3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34.59%,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41.20%,扣非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48.60%。 Q4刚性需求兑现,盈利能力亮眼。公司年报业绩落在业绩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分季度看,2020Q4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同比增长63.09%,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同比增长100.97%,较前三季度有明显提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逐步缓和后,疫情期间累积的眼视光需求兑现,再加上疫情期青少年网课量提升下带来用眼频繁,可能导致近视人群数量增加,带来终端需求增加。从盈利能力来看,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78.54%,维持在较高水平。期间费用率28.98%,同比下降2.9pp,整体净利率提升5.41pp至50.99%。 核心产品角膜塑形镜有望保持量价齐升。2020年公司角膜塑形镜实现营收5.22亿元,同比增加19.23%,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毛利率90.21%,与2019年基本持平。高端品种Dream Vision新增散光系列,高端镜片占比稳步提升;同时公司在研的超高透氧率的新型角膜塑形镜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考虑到角膜塑形镜行业目前渗透率不到2%,未来有望在渗透率逐步提升下保持20%左右行业增速,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也将推高平均单价,公司有望在量价齐升下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终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围绕眼科赛道持续丰富产品线。截止2020年底,公司已布局10家眼科医院+230家视光服务终端,2020年实现医疗服务收入6304万元。根据公司规划,2021年拟拓展不低于150家新合作终端,通过自建和投资入股拓展不低于70家自营视光终端,公司的终端服务网络日趋完整,有望与眼视光器械销售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2020年公司新推出硬镜护理产品和荧光素纳眼科检测试纸,同时药品的无菌生产车间已建成,阿托品滴眼液作为另一种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公司也正在持续推进,眼视光产品线正在不断扩充。 盈利预测与估值:根据2020年年报,我们更新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11.90、15.58、20.32亿元,同比增长36.72%、30.89%、30.42%,归母净利润6.04、7.87、10.33亿元,同比增长39.41%、30.35%、31.25%,对应EPS为0.99、1.3、1.7。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1年90倍PE,考虑到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高,消费属性强,公司产品在国内渗透率低,竞争格局良好,未来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供应商相对集中风险,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1-04-01 146.50 -- -- 171.20 16.86%
219.95 50.14%
详细
事件:2021年3月28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34亿元,同比增长36.64%;归母净利润11.72亿元,同比增长114.25%;扣非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58.5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113.71% 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利润增长强劲。分季度看,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5.48亿元、同比增长36.88%,依旧维持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75.19%。利润增速高于营收主要是由于公司实验室服务业务订单加速增长、CMC服务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规模效应带来的毛利率改善。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7.47%,同比提升约2个pp,整体净利率22.34%,同比大幅提升约8.22pp。2020年公司员工加速增长,达到11012人,同比增长48.95%,人均创收约46.6万元/人,与2019年基本相当,提升空间广阔。 实验室服务导流效应显著,外延并购扩充服务能力边界带来持续增长。实验室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6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7.12%;实现毛利率42.74%,较去年同期提升2.48pp。其中实验室服务中体内生物科学超过80%收入来源于实验室化学现有客户,客户粘性大大加强。公司收购Absorption Systems开展美国实验室服务业务,拓展大分子、小分子、细胞基因治疗以及医疗器械产品方面的DMPK/ADME与生物分析服务,进一步巩固全流程一体化DMPK服务平台领先地位,带来长期成长性。 商业化项目逐步落地,产能加速扩张,CMC业务持续快速增长。CMC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54%,实现毛利率32.73%,较去年同期提升4.96pp。2020年公司CMC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及英国团队合作更加紧密,订单质量持续提高,完成及在研项目739个,其中临床前项目487个,临床I期和和II期202个,临床III期47个,商业化阶段3个,首次承接商业化项目(去年同期为0个)。2020年底基本完成天津三期工程与宁波园区二期第一部分实验室建设,预计于2021Q1投入使用。绍兴一期工程中200立方米化学反应釜容量预计2021年下半年交付,产能持续扩容有望推动CMC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临床CRO收入高增,疫情常态化下板块利润有望回归快速增长。临床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7.94%,实现毛利率18.78%,较去年同期下降6.19%。2020年海外临床业务尤其是美国的一期临床中心在第二季度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公司凭借独特的“放射性同位素化合物合成-临床-分析”一体化服务平台使得海外临床研究服务取得稳健增长;国内临床研究服务在第二季度逐步全面恢复。在2020年6月完成对联斯达的并购,补充完善临床研究现场管理服务能力,我们预计下半年并表联斯达增厚了临床CRO收入,2020H2临床CRO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5.39%,增长显著。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8.08、89.40和116.38亿元,同比增长32.62%、31.31%、30.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6、20.17和26.60亿元,同比增长31.90%、30.45%、31.88%。公司作为国内CRO+CMO龙头企业之一,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客户黏性高,CMC业务受益于产能释放未来3-5年保持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达预期风险,CMC业务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环境恶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1-03-31 113.09 -- -- 154.10 13.32%
160.79 42.18%
详细
事件:2021年03月30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5.35亿元,同比增长28.46%;归母净利润29.60亿元,同比增长59.62%;扣非归母净利润23.85亿元,同比增长24.60%,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35.65亿元,同比增长48.10%。 主业增长强劲,人均创收、在手订单、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分季度看,2020Q4收入47.21亿元(yoy+31.36%),扣非归母净利润7.31亿元(yoy+265.51%),处高速增长态势。受疫情扰动及2020年公允价值及投资收益影响,整体毛利率37.99%(-0.96pp),Non-IFRS毛利率39.80%、(-1.1pp),净利率18.06%(+3.21pp),Non-IFRS净利率21.56%(+2.86pp)。人效上,2020年公司员工数达22824人(+4.97%),人均创收加速增长,提升至72.4万元/人(+22.38%)。订单上,2020年主业需求依然旺盛,未完成待执行订单158.55亿元(+30.9%),预计一年内确认收入订单115.44亿元(+44.9%)。产能上,2020年产能面积约83.8万平方米(+34.7%),我们预计2023年产能面积有望提升至165.7万平方米,2020-2023年CAGR达25.51%。n中国区实验室:收入85.46亿元(+32.02%)。药物发现:HitS平台收入约1.96亿元(+43%),化学FFS服务收入+35%,安评服务收入+74%。WIND(WuXiIND)服务平台签约100个服务项目(+92.3%)。DDSU:已累计获87个临床批件,2个处Ⅲ期临床。国内细胞基因治疗CTDMO:药明生基收购OXGENE,有望为客户提供尖端细胞和基因疗法端到端支持服务。 小分子CDMO:收入52.82亿元(+40.78%)。首个从API到制剂的商业化项目---奥布替尼正式获批,有望加速CDMO板块放量。“追随并赢得分子”进展顺利,服务于全球约14%临床阶段小分子创新药,2020年临床前至商业化综合项目数1314个,其中45个处临床Ⅲ期、28个商业化。随着商业化项目不断落地,有望持续增厚CDMO业绩。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15.17亿元(-2.96%),其中细胞和基因治疗服务(-9.0%),医疗器械检测服务(+6.0%)。2020年服务36个临床项目,包括24个I期和12个II/III期。预计2021年有2~3个项目将进入BLA阶段,有望逐步贡献新增量。 临床及其他CRO服务:收入11.69亿元(+9.98%),在手订单实现强劲增长,其中临床试验服务(CDS)订单增长超48%、现场管理服务(SMO)订单增长超41%。随着疫情常态化,业绩有望逐步恢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215.18、281.50和364.58亿元,同比增长30.13%、30.82%、29.51%,归母净利润38.81、50.51和65.46亿元,同比增长31.09%、30.17%、29.58%,对应EPS为1.59、2.07、2.68元。公司是具备最强创新能力的创新药外包服务产业链型企业,所处行业高景气、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且“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赋能平台战略有望帮助公司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新药研发投入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3-31 39.90 -- -- 46.00 14.37%
45.63 14.36%
详细
事件:2021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3亿元,同比增长35.76%;归母净利润16.13亿元,同比增长25.69%;扣非归母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增长28.8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25亿元,同比下滑2.75%。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 疫苗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接近50%,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2062万支,贡献归母净利润接近7亿元。2020年疫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21亿元、同比增长132.1%,疫苗公司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6.94亿元),净利率38.21%。中检院数据显示2020年华兰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2062万支(占四价总批签发的61%),三价批签发253万支,合计占整体流感疫苗批签发的40%,是流感疫苗领域当之无愧的绝对龙头。 血制品表现相对平淡,全年收入25.9亿、小幅下滑1.99%。2020年公司血制品业务实现收入25.91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99%,其中白蛋白收入9.57亿、同比下滑2.22%,静丙收入8.24亿、同比下滑7.49%,其他血制品8.10亿、同比增长4.63%。疫情后公司采浆量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2020年度公司下属单采血浆站血浆采集量为1000多吨,采浆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 销售费用率受疫苗收入规模快速提升、占收入比重上升至21%。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10.76亿元(106.66%+)、费用率21.41%,和2019年同期相比提升超过7个百分点,预计主要是疫苗销售收入增加。管理费用2.53亿元(16.24%+)、费用率5.03%,费用率小幅下降0.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2.13亿元(48.54%+),费用率4.24%,费用率提升将近0.5个百分点。 2020年公司期末存货余额11.75亿元,占资产比重11.70%,同比绝对值变化不大。应收账款及票据17.54亿元,绝对额同比增加6亿元左右,占收入比重提升至34.91%,预计主要是回款较慢的疫苗收入占比提升、整体回款基本正常。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2、90和115亿元,同比增长22.62%、45.86%、28.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9、24.44和30.55亿元,同比增长20.21%、26.05%、24.98%。公司是血制品龙头之一,受疫情影响血制品供应趋紧,四价流感疫苗认知度不断提升带来持续较快放量,同时四大单抗进入临床Ⅲ期、打造长期业绩发展基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血制品价格波动的风险,采浆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四价流感疫苗竞争加剧的风险,单抗业务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万孚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3-31 62.03 -- -- 106.00 30.85%
81.17 30.8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8.11亿元,同比增长35.64%,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增长63.67%,扣非净利润5.90亿元,同比增长59.08%;同时公告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金5元,每10股转增3股。 业绩符合预期,新冠持续贡献收益,原有主业快速恢复。2020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亿元,同比下降1.62%,归母净利润6823万元,同比下降29.87%,扣非净利润3459万元,同比下降61.69%,一方面公司于2020Q4处置体内3家渠道子公司,影响短期收入利润规模,另一方面公司计提达成生物和信德科创的商誉减值7174万元。整体来说,2020年公司受益于新冠检测放量,实现较快速的增长,随着国内疫情可控,下半年开始公司原有主业已逐步恢复增长。公司综合毛利率69.02%,同比提高3.81pp,主要原因是高毛利率的新冠检测占比较高,费用率40.11%,同比增长0.98pp,主要是汇率波动导致,整体净利率21.94%,同比增长1.33pp。 新冠检测带动传染病业务实现151%增长,随着国内秩序恢复,妊娠、慢病业务较上半年恢复显著。2020年公司传染病检测实现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151.19%,其中新冠检测试剂实现收入10.45亿元,Q4开始新冠抗原检测逐步上量,我们预计2021年有望继续贡献收益;其他业务中毒品检测由于低基数和产品结构调整,同比增长4.63%,慢病业务和妊娠产品在2020年下半年疫情负面影响逐步减弱下,分别实现-5.96%和11.94%的增长。 长期来说,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战略新产品带来持续成长性。2020年公司化学发光平台后的30+个注册证,特色新产品血栓六项有望提升公司化学发光业务在二甲以上医院的市场份额;分子诊断领域,万孚倍特的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已经获批,配套的血流感染试剂盒和呼吸道多重病原体检测试剂盒已开始临床试验;万孚卡蒂斯的试剂生产车间在报告期内已竣工;与百时美施贵宝共同推动MSI检测作为肿瘤的伴随诊断注册正式启动,长期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根据2020年年报我们更新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35.28、40.97、50.82亿元,同比增长25.52%、16.12%、24.04%,归母净利润8.40、10.52、13.69亿元,同比增长32.51%、25.14%、30.20%,对应EPS为2.45、3.07、4.00。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1年34倍PE,考虑到公司是国内POCT龙头,短期业绩受益疫情快速增长,长期在新产品驱动下有望保持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1-03-30 436.18 -- -- 502.66 15.06%
522.17 19.71%
详细
事件:2021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9.0亿元,同比增长55%-65%。 略超预期、表现突出,疫情后生长激素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延续过往突出表现,受益于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终端强劲需求,生长激素纯销和新患预计均实现较好增长,带动公司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约8.7亿元、同比增长60%,整体表现略超预期。我们预计,一方面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新患入组恢复正常水平、纯销实现高速增长,整体表现较好;同时,百克生物水痘疫苗有一定表现。2021年截至3月21日,水痘疫苗批签发207.4万瓶(2020年第一季度约181.6万瓶),鼻喷三价流感疫苗无批签发。 生长激素龙头,仍处于成长期,长期空间大。(1)生长激素随着疫情常态化、销售模式逐步适应,新患逐步恢复,生长激素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未来随着生长发育、生殖等领域的开发,金赛药业有望长期保持稳健增长。(2)百克生物除水痘疫苗保持稳定增长外,鼻喷三价流感疫苗上市贡献增量,同时在研重磅大品种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即将进入申报生产阶段;(3)内部研发+外部BD双轮驱动,布局多个新药研发领域,打造长期发展基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2、140和167亿元,同比增长30.56%、25.42%、18.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2、49.15和61.47亿元,同比增长26.11%、27.94%、25.07%。公司是生长激素行业龙头,受益于行业高景气、2021年有望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竞争加剧的风险,在研管线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药品招标降价的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1-03-30 47.04 -- -- 73.66 20.56%
68.50 45.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06亿股(总股本的5%),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5亿元,主要用于亿元,主要用于重点区域医院的新建和迁址扩建。 点评:本次定增拟发行股票数量总股本的5%(即不超过2.06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5亿元,若假设按最大数量2.06亿股发行,则发行完成后爱尔投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33.79%股权,陈邦直接加间接持股49.03%,仍为公司的实控人。 聚焦区域医院升级,眼科龙头由大到强。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区域医院的新建和迁址扩建,包括:1)长沙、上海、沈阳、南宁四家老牌医院迁址扩建,除南宁成立10年以外,其余三家老院均成立15年以上,产能接近饱和。2017-2019年长沙、沈阳、南宁三院的收入CAGR分别为18%、9%、25%,低于公司整体29%的复合增速。2)将在湖北、安徽、贵州三地新建省会医院,三省均为人口基数大、消费潜力强的重点区域,此前亦有所布局,新设医院旨在打造区域性眼科医院标杆。预案显示,医院新建及迁址扩建过程中,还将引进一系列科研设备,并建立研究所,与当地领先的眼科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 截止2020年底,公司医院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地级市覆盖率达90%(包含并购基金医院),未来十年公司将着力打造医院品牌和学术影响力,整合眼科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从做大到做强。 中长期看,公司综合实力领先身位不断扩大,高增长具备可持续性。1)医院网络及医生资源独步行业:公司体内+集团眼科医院超600家,现有眼科医生及视光医生超8000名,规模远超同行;2)成熟医院稳定增长+次新院潜力释放+并购基金旗下医院持续整合,未来十年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3)消费升级下,视光、老花、眼科美容等业务是公司的新突破口,预计未来将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4)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叠加强大的内部培养体系为公司持续提供动能,科教研一体化正推动公司整体医学实力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5.6亿、150.1亿、191.0亿,同比分别增长15.71%、29.82%、27.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8亿元、23.38亿元、3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1%、36.07%和30.15%;对应EPS分别为0.36元、0.48元和0.63元,考虑到公司眼科龙头地位稳固,且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高增长具备可持续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海外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标的资产整合不达预期风险,白内障、屈光、视光等业务市场规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复星医药 医药生物 2021-03-30 39.00 -- -- 50.88 30.46%
73.16 87.59%
详细
事件:2021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21.65%。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30元(税前)。 创新品种集中上市放量,主业结构性改善、重回较好增长。公司持续大力度创新研发,2020年研发投入40.03 亿元(16%+)、占业务收入的13.21%。十年积累、厚积薄发,创新产品推动业绩可持续增长,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等多个品种放量销售。参考限制性股票方案和产品结构,我们预计未来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有望持续保持20%以上增长。 医药工业收入219亿元、基本持平,新品种表现突出。营业收入218.80亿元,同比增长0.52%;实现分部业绩22.62亿元,同比增长17.51%;分部利润23.55亿元,同比增长13.60%。毛利率61.54%,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主要是抗感染、中枢神经等注射剂产品销量下降,以及集采品种毛利率下降。新产品陆续上市,业务稳步恢复。1)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新增生产规模(2,000L)获批后快速放量,全年收入7.5亿元;2)2020年8月开始销售的新产品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上市后加速市场准入,实现收入均为约1.4亿元;3)优立通(非布司他片)、邦之(匹伐他汀钙片)、人用狂犬疫苗等核心产品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增长分别为73.9%、64.3%、353.4%。核心子公司江苏万邦净利润增长18%、和上半年的15%相比进一步恢复,重庆药友基本持平、小幅增长0.35%,Gland Pharma实现40%快速增长,奥鸿药业同比下滑31%。 器械与诊断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40%。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39.64%;实现分部业绩10.53亿元,同比增长83.45%;分部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83.23%。毛利率52.60%,同比基本持平。主要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产品的贡献以及常规业务的恢复。合资公司直观复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和手术量自二季度以来快速恢复,2020年装机量55台,手术量持续增长。 医疗服务业务二季度以来逐步恢复,全年收入32亿元、小幅增长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1亿元、412亿元和468亿元,同比增长19.11%、14.13%、13.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亿元、54亿元和65亿元,同比增长21.46%、20.69%、20.66%。公司是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之一,创新药进入集中收获期、主业结构性改善重回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外延并购不达预期;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化学仿制药带量采购降幅和范围超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