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吴裕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5...>>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油发展 能源行业 2021-05-31 2.60 -- -- 2.97 12.50%
2.92 12.31%
详细
事件:5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SKInnovationCo.,Ltd.(简称“SKI”) 关于陆丰12-3油田FPSO 一体化服务事项签订意向书,拟为SKI 提供一条新建的FPSO,用于满足陆丰12-3油田的生产需要并提供操作和运维服务,将以实现2023年8月22日投产为目标安排所有工程。项目服务期为10年(可选择延长),涉及金额约为44.30亿元人民币(含税)。 点评: 依托母公司合作关系,巩固行业主导地位:陆丰12-3油田由SKI 与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其中SKI 为油田作业者,需要承包商为该油田提供一条新建的FPSO 并提供操作和运维服务。意向书的签署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FPSO 规模和市场份额,公司作为中国近海FPSO 服务市场的领导者,其行业内主导地位将得到巩固。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增厚公司盈利,助力国际化业务发展:项目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FPSO 产业发展趋势,可助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一步提高公司对外合作能力,提升大型项目管理经验,促进公司国际化发展。同时,意向书规定了前期工作成本补偿机制,使得项目合作风险相对可控。2020年公司FPSO 业务收入17.94亿元,而意向书涉及金额约为44.30亿元(含税),将显著增厚公司相关板块业务盈利水平,提升业绩稳定性。 欧美经济复苏提振出行需求,中海油资本开支增加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在国际原油价格方面,虽然近期伊核协议谈判取得进展,伊朗可能加大原油的生产和出口, 产量有望在三个月内恢复到400万桶/天,并在第四季度大幅增加,但其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影响较为缓和。疫情方面,尽管近期全球疫情依然不容乐观,但欧美市场复苏迹象较为明显,包括英、法在内的欧洲多国放宽旅行限制,航班出行人数明显增加。我们维持2021年布伦特油价中枢在55-65美元每桶的观点。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政策背景下,2021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币900-1000亿元,同比增加105-205亿元,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8.05/21.48/25.46亿元,折EPS 分别为0.18/0.21/0.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中海油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合同签署和履行风险,环保政策风险,“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风险。
安迪苏 基础化工业 2021-05-03 11.85 -- -- 12.70 5.66%
13.29 12.15%
详细
oracle.sql.CLOB@7947a9fa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1-04-29 13.15 -- -- 18.46 38.90%
28.88 119.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 年度报告和2021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0 年度实现营收183.17 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归母净利润6.24 亿元,同比增长106.29%。2021 年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67 亿元,同比增长14.33%;实现归母净利润3.55 亿元,同比增长1363.57%。 磷矿电一体化产业龙头,盈利能力逐步增强:公司目前已经构建从上游磷矿水电到中游黄磷再到下游磷肥、草甘膦及有机硅的磷矿电一体化产业链。受益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磷肥行业景气上行,公司磷矿电产业链业务的毛利率保持增长,增强了公司盈利能力。2020 年公司磷矿石产能达517.48 万吨,销量达307.40 万吨;黄磷产量达11.41 万吨,销量达2.52 万吨;磷铵产量达67.48 万吨,销量达69.45 万吨;草甘膦产量达16.10 万吨,销量达17.14 万吨。公司目前在建有200 万吨/年后坪磷矿采矿项目,预计将于2022 年下半年完工达产,此外公司于2020 年Q4 建成40 万吨/年磷铵生产线,目前处于试车阶段。 有机硅协同草甘膦业务,受益有机硅景气上行公司业绩增长:公司于2012 年开展有机硅业务,构建“甘氨酸-草甘膦-有机硅”产业链。基于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与宜昌园区内草甘膦装置的有效协同,公司有机硅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居行业前列。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有机硅价格开始持续上涨, 2021 年Q1 DMC 均价达2.33 万元/吨,截至4 月28 日DMC 价格已涨至2.85 万元/吨。公司子公司湖北兴瑞于2020 年Q3 顺利建成投产有机硅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有机硅单体产能提升80%达36 万吨/年。 湿电子化学品高速增长,拓宽公司成长空间。2020 年公司子公司兴福电子IC 级磷酸销量同比增长74.71%,用于8 寸及以上晶圆的IC 级硫酸销量同比增长124.57%,IC 级蚀刻液销量同比增长91.06%。兴福电子目前已建成3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2 万吨/年电子级硫酸(含2021 年一季度投产的1 万吨/年产能)、3 万吨/年电子级混配液产能。此外,公司联营公司兴力电子目前在建有3 万吨/ 年电子级氢氟酸项目,一期1.5 万吨/年装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近期磷矿石和有机硅等公司主营产品价格明显回升,此外随着公司新建产能逐渐释放,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及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业务毛利率。我们上调了公司2021-2022 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2023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4(上调209.6%) /14.65(上调203.3%)/17.48 亿元,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中油工程 能源行业 2021-04-29 2.77 -- -- 2.98 5.67%
3.02 9.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06.98亿元,同比+8.7%;实现净利润8.55亿元,同比+6.4%。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38.1%;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点评: 20年主营业务全面回暖,21年Q1业绩同比大幅改善: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全面回暖,其中,油气田地面工程实现营收288.3亿,同比+1.9%;管道与储运工程实现营收199.6亿,同比+12.1%;炼油与化工工程业务实现营收174.5亿, 同比+18.4%;各主要业务全面回暖。2021年以来,随着油价回暖,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开局势头良好。2021年Q1公司实现营收133.8亿元,同比+38.1%,实现净利润1.33亿元。 新签合同连续三年上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支撑:2020年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965.3亿元,同比+1.7%,实现连续三年正增长。已中标未签合同79.3亿元,已签约未生效合同103.4亿元。新签合同额中:国内合同额749.2亿元, 境外合同额216.1亿元。2020年,油气田地面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09.2亿元, 占比21.7%;管道与储运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185.4亿元,占比19.2%,相关公司获得了道达尔国际合格承包商证书,管道局工程公司国内新签合同创10年新高;炼油与化工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410.9亿元,占比42.6%,年内为12家炼化企业制定“一厂一策”转型方案;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及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159.8亿元,占比16.5%,中标国家管网第一个设计监理和盾构施工监理项目,品牌实力得到彰显。新签合同连年增加,公司2021年业绩有望维持增长。 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技术实力夯实提升: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15%,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4.09%,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疫情下提质增效行动效果明显。2020年公司超稠油密闭集输、一体化天然气单井集气站、D273小口径三轴漏磁腐蚀检测器等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88亿,研发优势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1年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新签合同将于22年逐步贡献业绩,因此上调20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 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0.13/11.70(上调5.9%)/13.41亿元,折EPS 分别为0.18/0.21/0.2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新签订单不及预期。
晶瑞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4-27 20.11 -- -- 22.87 13.72%
44.42 120.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公司2021Q1实现营收4.03亿元,同比增长135.06%;实现归母净利润2303万元,同比增长441.1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92万元,同比增长2766.53%。 受益国产替代加速及下游需求提升,公司2021Q1业绩大幅提高。2020年以来, 在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影响下,国内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等上游材料均加快了国产替代进程。公司作为新能源及半导体产业的上游原材料提供商,充分受益行业发展机遇,同时随着2021年以来全球疫情影响修复,整体经济环境复苏,公司光刻胶、超净高纯试剂以及锂电池材料等各类销售订单均实现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公司2021Q1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达到历史单季新高。 光刻胶与湿电子化学品并行,推动高端电子化学品国产化。为突破高端半导体光刻胶技术壁垒,公司2020年购入ASML1900Gi 型光刻机设备,用于研发90-28nm 芯片制程的ArF 光刻胶。该设备已于2021年1月19日搬入公司光刻胶研发实验室,截至目前该光刻机设备仍处于设备及相关软件调试过程中。湿电子化学品方面,公司年产9万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级高纯硫酸技改项目(一期)已于2020年11月落成,增加电子级硫酸产能3万吨。此外,公司还分别于四川眉山、湖北潜江和安徽马鞍山等地建设有光电显示、微电子半导体相关新材料项目。 锂电材料打破技术垄断,业务空间持续拓展。2020年公司研发的CMCLi 粘结剂生产线顺利落成,实现千吨级规模量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于高端锂电粘结剂的技术垄断。此外公司在丙烯酸粘结剂和耐高温粘结剂方面的研发进程和客户导入进程也在持续推动,耐高温粘结剂已进入中试阶段。客户方面,公司与行业主流公司江苏天奈、欣旺达等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020年收购了载元派尔森后一举进入三星环新供应体系。随着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和下游客户认证的顺利进行,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成长空间正在持续拓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进行,下游需求的持续回升,2021Q1公司各类销售订单量价齐升。随着未来建设项目的陆续投产,公司成长空间将持续扩增。我们上调了公司2021-2023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上调16.7%)/1.60(上调35.6%)/2.16(上调45.9%) 亿元,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龙蟒佰利 基础化工业 2021-04-26 31.26 -- -- 37.23 19.10%
38.48 23.1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 年报,2020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1 亿元,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23 亿元,同比减少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 亿元,同比增长0.7%,经营性净现金流31 亿元,同比增长56%。截至2020 年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142 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Q4 实现营业收入42 亿元,同比增长36%, 归母净利润3.4 亿元,同比下降36%。 公司发布2021 年一季报,2021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7 亿元,同比增加26%,实现归母净利润11 亿元,同比增加1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 亿元,同比增加20%,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9 亿元,同比增加36%。 点评: 钛白粉盈利稳定提升,产销持续平衡:2020 年公司钛白粉业务实现营收110 亿元, 同比增长25%,毛利率同比下滑3.65 个百分点至36%,钛白粉仍然是公司营收最主要的来源。2020 年公司钛白粉产销平衡,全年共生产钛白粉82 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硫酸法钛白粉60 万吨,同比增长9%;氯化法钛白粉21.25 万吨,同比大幅度增长184%。氯化法钛白粉占公司钛白粉总产量高达26%,主要由焦作年产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新立钛业年产6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产能释放所贡献。从销售价格来看,2020 年公司钛白粉平均销售价格13128 元/吨,同比下跌6 %;从原材料成本来看,2020 年钛白粉产品原材料成本均价5479 元/吨,同比上涨10%。2020 年公司采选铁精矿381 万吨,同比增长8%,销售铁精矿380 万吨,同比增长 8%,2020 年铁系产品营收19 亿元,同比减少1.8%,毛利率44%。 公司大力发展氯化法,海绵钛及四氯化钛营收大幅提升: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技改扩建、新项目建设等举措建立起了“钛精矿-氯化钛渣-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 钛合金”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氯化法。通过50 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年产3 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公司实现全年生产四氯化钛13 万吨,同比增长374%;生产海绵钛 9101 吨,同比增长 1200%,销售海绵钛8159 吨,同比增长1933%。海绵钛及四氯化钛营收大幅度提升434%至8 亿元,毛利率12%。 兼收并购谋划多业务板块发展格局:2020 年,公司以“全球领先的钛及钛衍生品综合集成服务商”为目标,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对各成员公司主、辅业进行梳理、优化,并通过收购兼并完善产业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专业板块,谋划钛、钪、锆以及新材料的多业务板块发展格局。在钛方面: 公司将下属子公司海绵钛业务全部整合到云南国钛,并通过云南国钛下属子公司甘肃国钛收购金川集团钛厂资产,将云南国钛打造为公司钛金属业务平台,云南国钛将依托公司已有的海绵钛、高钛渣及大型“沸腾炉”氯化技术,云南国钛将深耕钛材工业,巩固海绵钛业务的同时,积极向下游延伸。在钪方面:增资收购东方钪业并向东方钪业转让荣佳钪钒股权,东方钪业成为公司钪技术和钒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氧化钪、金属钪、钪制品及铝钪合金、合金靶材、3D 打印等高端领域新型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局。在锆方面:以现金认购东方锆业8500 万股新股,持有东方锆业股权比例增加到26%,取得东方锆业控制权,增强东方锆业资本实力,助力锆产业的发展。在新材料方面:成立佰利新能源材料公司,吹响进军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号角,做好电池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龙头项目,巩固钛产业链优势:为努力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加快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龙头项目,巩固钛产业链优势。2020 年初,公司克服疫情管控人员组织困难、施工材料采购受阻等多重困难,全力保障50 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该项目于2020 年1 月30 日陆续复工,至2020 年2 月22 日复工率达100%。此外,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云南国钛年产3 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中国海绵钛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存在非常大的短板,而航空用转子级海绵钛更是稀缺,年产3 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钛产业链,推进公司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与国际先进同行企业发展模式接轨,从而推动振兴我国钛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增股募资推进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建设:2021 年3 月2 日,公司成功完成非公开发行2 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3 亿元,扣除本次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22 亿元。本次募集资金用于禄丰新立年产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通过本次发行及后续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先进产能得到提升,产品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进一步补充流动资金,可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此次募资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有效降低了公司财务杠杆率,有利于公司实施积极的资本结构管理策略,为实施内涵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充足的财务资本支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主营产品盈利稳定提升,通过新增项目和兼并收购进行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 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9.43(上调17.0%)/47.42(上调19.6%)/55.20 亿元,折EPS 为1.76/2.12/2.46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雅克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4-19 57.72 -- -- 62.45 7.91%
95.60 65.6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和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0年度实现营收22.84亿元,同比增长24.66%;实现归母净利润4.20亿元,同比增长43.56%,折EPS0.91元/股。2021年度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1.35亿元,同比增长3.33%~16.24%。 半导体材料平台成型,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公司目前成功转型为半导体材料企业,电子材料业务已成长为公司新的主营业务。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绝大部分归功于电子材料业务成长。2020年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随着5G通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增长,带动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显示屏用光刻胶和硅微粉等电子材料的销售增长。此外,电子材料业务板块的毛利率较高,2020年上半年公司电子材料业务毛利率就高达49.56%。2021Q1公司电子材料业务产品种类增多,新增了显示屏彩色光刻胶、TFT-PR正性光刻胶和显影液等配套试剂的经营业务。 非公开发行获批,项目推进拓宽成长空间。2021年3月29日公司非公开发行申请获批,拟募集资金11.9亿元外加自筹资金共计15.6亿元分别投资建设子公司华飞电子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专用材料国产化项目、子公司成都科美特年产1.2万吨电子级六氟化硫和年产2000吨半导体用电子级四氟化碳生产线技改项目、子公司江苏先科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项目-光刻胶及光刻胶配套试剂等建设项目。随着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推进,公司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LLNG保温复合材料成长空间广阔,将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开拓LNG保温绝热材料业务板块及相关工程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独家为LNG大型运输船这一“大国重器”提供关键配套材料的企业。目前,公司已经与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下属沪东中华造船和大连重工等大型船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且成为中船集团下属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为弥补2020年因新冠疫情造成的进度延后,2021年大型船厂和陆上储罐建设将加快,公司作为LNG保温复合材料的龙头企业,将受益其广阔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0和2021Q1业绩提升显著,公司半导体材料平台成型并逐步实现多元半导体材料业务发展,将受益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叠加公司作为LNG保温复合材料的龙头地位,将受益于大型船厂和陆上储罐的建设加快。我们上调了公司2020-2022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上调5.0%)/6.15(上调24.0%)/8.31(上调25.7%)亿元,折算EPS分别为0.91/1.33/1.79元/股,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研发风险。
瑞联新材 2021-04-16 80.36 -- -- 85.43 4.94%
97.60 21.45%
详细
事件:4月12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增加6%,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加18.15%。其中公司Q4单季实现营收3.22亿元,单季归母净利0.52亿元。 点评: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受益于下游终端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LGDisplay广州8.5代OLED面板生产线开始规模化量产带来的贡献。此外,2020年公司医药CDMO业务表现优异,收入增幅较大。 OLED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是国内生产OLED前端材料的知名企业,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实现OLED材料大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近几年来,OLED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渗透率正快速提升,下游OLED面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增会拉动上游OLED材料市场的发展,OLED行业未来增长的空间非常广阔。据Omdia最新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可望达到380亿美元,增幅为28.25%;2021年OLED终端材料市场需求总量可望达到110.3吨,增幅约25%;其中,发光层材料规模约22.92吨,对应市场销售额约5.65亿美金;通用层材料规模约87.38吨,对应市场销售额约10.83亿美金。未来,随着OLED技术渗透率不断上升,以及应用领域和场景扩展,公司在OLED材料领域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横向延伸技术至医药中间体领域,持续看好公司未来成长::凭借在显示材料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公司将技术应用延伸至医药中间体领域,成功开拓了医药CMO/CDMO新业务。公司2020年CDMO业务销售收入较2019年增幅达58%,毛利率高达68.2%,主要受益于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终端药销售量继续保持增长以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创新药的中间体产品销售放量。根据BusinessInsights的统计,2017年中国CMO的市场规模约为314亿元,2021年中国CMO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626亿元,复合增长率约18.83%,整个CMO/CDMO行业前景非常广阔,未来5-10年,医药CDMO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和盈利来源。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OLED材料和医药CDMO业务表现优异,发展前景广阔,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38(上调6.8%)/3.12(上调11.6%)/4.10亿元,折合EPS3.39/4.44/5.8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医药中间体研发失败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华锦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4-15 6.14 -- -- 8.19 32.10%
8.29 35.02%
详细
事件:2021年4月13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156.33-161.97%,折EPS0.31-0.34元。 点评:主营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公司生产保持良好态势:进入2021年后,美国等大型经济体财政支持增加、疫苗接种进程加快、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下游需求回暖及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公司化工品价格快速上扬。2021年Q1,聚乙烯均价8407元/吨,环比+6.8%,同比+20.1%;聚丙烯均价8795元/吨,环比+11.8%,同比+22.5%;柴油均价5641元/吨,环比+11.8%,同比-8.1%;尿素均价2065元/吨,环比+15.3%,同比+20.4%;ABS均价14685元/吨,环比+1.8%,同比+39.5%;丁二烯均价5908元/吨,环比-21.3%,同比+5.4%。除丁二烯外,其他产品价格均实现环比上升。随着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预计21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大增156-162%。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复苏,炼化产业链景气度仍将持续,公司21年业绩可期。 行业景气度提升支撑炼化产业链发展向好:2021年以来,受美国寒潮、疫苗接种推进、OPEC前期减产等因素综合影响,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并一度突破70美元/桶。 需求端,包括IEA、OPEC、EIA等多个组织机构上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从而进一步提振原油市场氛围。供给端,OPEC+决定在5-7月间总共增加约200万桶/日原油产量。OPEC+增产暗示其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石油需求更为乐观的预期,我们认为此次增产幅度仍无法满足全球石油产品需求的增长,国际石油市场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库存方面,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幅度超过市场预期,炼油厂开工率持续升高。当前,欧洲、亚洲、南美多地疫情恶化导致全球石油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布油期货结算价回调并稳定在62-63美元/桶。我们仍持油价中枢有望维持在55-65美元/桶区间内的观点,持续看好石化产业链未来发展前景。 炼化行业景气回暖,继续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增长:随着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和全球经济复苏,行业有效需求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回暖,叠加油价回暖支撑炼化产业链景气回升。在国家加大环保整治和监察力度的背景下,地方炼厂落后小产能逐步被淘汰,炼化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公司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唯一的石化板块上市公司和国内特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现已拥有辽宁省盘锦市、葫芦岛市、新疆库车三个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化学肥料、道路沥青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形成了800万吨/年炼油、50万吨/年乙烯、100万吨/年道路沥青、9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132万吨/年尿素的生产规模,规模优势和纵向一体化优势将使其在行业景气复苏后持续收益。 集团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常推进,公司有望持续受益:集团公司参股的华锦阿美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有望于202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13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届时沙特阿美将保证70%的原油供应。未来随着集团1500万吨/年新炼化基地项目的建成,公司作为兵器集团旗下唯一石化板块的上市公司,有望适时参与该项目建设,提升公司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板块的竞争力。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随着疫情得以控制,下游需求景气恢复,成本端原油价格支撑强劲,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因此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17(上调25.9%)/12.89(上调13.3%)/14.83亿元,折合EPS0.70/0.81/0.9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新项目建设进程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
新洋丰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4-14 16.41 -- -- 17.07 4.02%
18.55 13.04%
详细
事件:4月6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69亿元,同比增长7.94%;实现归母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长46.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20亿元。公司2020年ROE为14.19%,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粮价上涨,带动复合肥需求提升,2020业绩同比增长明显。公司2020Q1至Q4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92、3.11、2.92、1.59亿元。新冠疫情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进一步重视,2020年内粮食价格明显上涨,其中大豆、玉米批发价格上升50%以上,粮价的上涨明显带动了农资消费需求的提升,下游经销商备货积极性提高,2020Q3和Q4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提升约24倍和17倍,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喜人局面。2020年全年公司磷复肥销售量和生产量分别为479万吨和53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23%和9.61%。 “三磷”整治加速行业洗牌,三大优势助力公司巩固龙头地位。自2019年开始,在“三磷”整治的推动下磷肥行业出现洗牌,大量中小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虽然短期内对公司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公司凭借自身规模实力迅速回归业绩增长轨道。依托母公司磷矿资源和自身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公司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借助公司十大基地战略部署和总部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公司坐拥丰富的原料资源和产品运输优势。凭借自身成本优势,通过部分让利以扩增下游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商,加强自身营销渠道优势。 重视研发投入,新型复合肥业务高速增长。公司与多方进行合作,加大新型、高质量复合肥的产品研发,以占据化肥行业制高点。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1.69亿元,同比增长34.8%。新型复合肥业务营收占比由2016年的8.66%提升至了2020年的17.85%,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8%,销量复合增长率则达到了21.0%,四年内实现了新型复合肥的销量翻倍。公司还布局有30万吨的高品质经济作物专用肥项目,预计2021年下半年投产,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优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在农产品价格回升背景下,公司业绩增速明显,2020年业绩符合预期。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2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2023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03、13.49、17.23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92、1.03、1.32元/股,随着行业产能洗牌,集中度持续提升,叠加公司产能释放和开工率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和整体销售量也将随之稳步增长,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神马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4-13 11.55 -- -- 12.24 4.26%
12.48 8.05%
详细
事件:2021年3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收购尼龙化工公司37.72%股权交易的配套融资募集工作,截至2021年3月24日,神马股份实际已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82,079,343股,扣除发行费用募集资金净额5.87亿元。 点评: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产业链布局进一步优化:公司先后于20年9月和21年3月完成了收购尼龙化工公司37.72%股权以及配套融资募集工作,公司配套募集近6亿元用于3万吨/年1,6乙二醇项目、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以及上市公司偿还债务,此次配套融资募集完成标志着公司正式完成了本次资产重组的全部交易。尼龙化工主要从事尼龙66盐及其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本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主体进一步向尼龙66产业链上游延伸,有效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效应。本次收购尼龙化工公司股权完成,意味着公司成为了国内尼龙66行业中少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上游原材料一体化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 尼龙6666行业景气度回暖,2211年公司业绩有望大幅增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需求疲软,尼龙66行业景气度下滑。截至2020Q3,公司尼龙66产品售价大幅下跌,帘子布及工业丝销量也有所下滑,其中工业丝、帘子布、切片销量分别为3.28万吨、4.58万吨、11.7万吨,分别同比-11.1%、-4.0%、+13.6%;工业丝、帘子布、切片平均售价分别为24631元/吨、30799元/吨、17095元/吨,分别同比-18.9%、-11.2%、-25.7%。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跌致业绩大幅下滑,截至2020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76.6%。随着国内疫情受控,下游需求持续复苏,行业景气度逐渐回暖,截至2021年4月9日,尼龙66价格上涨至42150元/吨,较年初上涨43.4%,随着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尼龙66价格及价差有望持续上涨,公司21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新冠疫情影响,20年尼龙66行业景气度下行,21年年初以来,随着下游需求复苏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改善,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年盈利预测,上调公司21-22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29(下调39%)/8.74(上调36%)/12.40(上调45%)亿元,折合EPS0.39/0.95/1.31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己二腈供应紧张影响产量;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三友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1-04-13 10.81 -- -- 13.20 19.24%
12.89 19.24%
详细
事件: 2021年4月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77.80亿元,同比下降13.33%;实现归母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加5%,折EPS0.35元。2020年Q4实现营收52.00亿元,同比增加3.24%;实现归母净利润6.85亿元,同比增长341.94%。 点评: 下游需求景气恢复,PVC和有机硅价格同比大幅提升: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稳增长政策落地带来的终端需求景气恢复趋势正逐渐向上游传导,带动公司产品价格一路走高。从公司经营数据来看,2020年Q4纯碱均价为1365元/吨,环比+9.7%,同比-4.2%;粘胶短纤均价9410元/吨,环比+13%,同比-2.5%;烧碱均价1355元/吨,环比+5.5%,同比-41.2%;PVC均价8783元/吨,环比+17.6%,同比+40.2%;有机硅均价为18349元/吨,环比+29.1%,同比+25.4%。其中,PVC和有机硅销售价格同比实现大幅上升,其他产品价格也均实现环比增长,带动公司实现业绩反转。 四季度产品价差环比上行,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基建、房地产、汽车、纺服业持续复苏带动纯碱、PVC、粘胶短纤等产品需求强劲,一次性手套需求持续上升。2020年Q4来看,纯碱(氨碱法)价差886元/吨,环比+11.4%,同比-4.5%;粘胶短纤价差3850元/吨,环比+34.1%,同比+40.0%;PVC(电石法)价差5314元/吨,环比+14.0%,同比+55.0%。2020年四季度以来,公司纯碱、PVC、粘胶短纤等产品价差环比上行,产销表现亮眼,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纯碱和粘胶短纤有望景气反转,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持续受益:粘胶方面,随着疫苗普及进程提速,有效需求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回暖,下游纺服行业持续复苏、海外订单回流及粘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效应显现。从供给端来看,行业有效产能相较19年同期还未完全复苏,公司产品价格有望在供需错配的行情下进一步上涨,特别是粘胶短纤价格已经迎来拐点。伴随粘胶短纤全行业亏损加速中小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国内粘胶短纤龙头,产能合计达到78万吨,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客户粘性等优势将有望持续受益。纯碱方面,受环保政策影响,行业产能进一步收缩,且未来新增产能较少,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疫苗接种进程加快,全球经济复苏,房地产和汽车领域内消费需求恢复,直接影响下游玻璃需求并带动纯碱行业。预计未来纯碱行业景气度有望上行。公司作为纯碱行业的龙头,将发挥产能及产业链优势,在行业景气度上升时优先受益。 新一轮资本开支开启,持续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未来两年内,公司拟投资9.75亿元扩建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使有机硅单体总产能达到40万吨/年,从而保持公司规模经济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公司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公司公告称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3.68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实现净利1.6亿元;拟投资16.35亿元建设20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纤维项目(一期),即6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纤维项目,项目产品莱赛尔纤维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再生纤维素纤维,具备多种优良性能,且生产工艺符合环保要求,具备广阔发展前景,可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并优化产业布局,公司公告称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净利润2.34亿元。同时为满足新项目建设的电力和热力需求,公司拟投建热电联产项目,包括1台30MW抽背式汽轮发电机组、1台480t/h高温高压煤粉锅炉以及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装置等辅助设施,该项目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同时加速布局新型绿色纤维素纤维,随着新项目逐步投产,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持续扩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随着疫情得以控制,下游需求景气恢复,公司产品价差大幅提升,多个新项目投建,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30.10(上调280.1%)/34.12(上调157.5%)/36.85亿元,折合EPS1.46/1.65/1.7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新项目建设进程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
石大胜华 基础化工业 2021-04-12 70.71 -- -- 84.66 19.24%
210.00 196.9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4.75亿元,同比减少3.62%;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减少15.78%,扣非后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减少16.97%,EPS1.28元。 点评: 电解液溶剂市场需求持续向好,DMC系列产品贡献主要业绩: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幅超10%。终端消费提升带动锂电池产业链整体向好,下半年以来公司主要产品DMC价格持续上涨,最高至1.7万元/吨。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锂电溶剂生产商,DMC系列产品全年销售约46万吨,贡献营收超23亿元,毛利率达32.59%,营收占比52.4%,毛利占比97.81%。DCM价格回升成为公司下半年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Q3、Q4营收环比增长36.72%、31.93%。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各大车企也纷纷响应汽车电动化进程,政策与供需端齐发力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电解液溶剂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减值准备拖累业绩,MTBE价格回升基础化工板块业绩有望大幅改善:2020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223万元,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MTBE系列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存货跌价准备净增加2,803万元,降低了公司利润总额。报告期内MTBE系列产品销量为27.57万吨,同比增加23.86%,但受价格影响,营收却下降了14.17%,为8.63亿元,毛利率为-4.46%,同比下降8.54个百分点。此外,该系列产品2020年库存同比增加61.62%,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库存亏损拖累业绩。营收下降叠加大额减值计提,大幅降低了公司利润。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油价持续回暖,目前公司产品MTBE现货价格已从底部的3100元/吨,上涨至三月底的5600元/吨以上,涨幅超80%,期间公司基础化工板块的亏损逐步收窄,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带动下游需求大幅增长,油价持续回暖公司基础化工板块业绩有望大幅改善,因此我们上调公司21-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5.00(上调36%)/6.43(上调69%)/7.14亿元,折合EPS2.47/3.17/3.52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补贴政策滑坡;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04-08 29.38 -- -- 32.56 7.89%
31.69 7.86%
详细
事件:2021年4月6日,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和2021年度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51%;实现归母净利润134.6亿元,同比+3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8.8亿元,同比+39%;实现EPS1.92元;实现加权ROE32.31%,同比+0.54个百分点。2021年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9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0.0亿元,同比+86%。 点评:220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年满负荷运行,2200年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完整产业链经营发展的民营企业,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9年年底全面投产。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炼化-化纤”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下行,全产业链价格及价差大幅下挫,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0年,石脑油、PX、PTA、涤纶长丝FDY年均价格分别为381美元/吨、560美元/吨、3605元/吨、6736元/吨,分别同比-27.3%、-36.5%、-37.3%、-24.8%;石脑油裂解、PX-石脑油、PTA、涤纶长丝FDY价差分别为238美元/吨、179美元/吨、656元/吨、2004元/吨,分别同比-28.5%、-50.0%、-32.0%、-3.2%。在“炼化-化纤”产业链景气度下滑背景下,公司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年依旧实现满负荷运行,PTA项目稳定运行,150万吨乙烯项目于2020年三季度正式投产,2020年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8.8亿元,全年业绩再次超百亿元。 2211年年初以来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公司2211年年QQ11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1年年初以来,随着疫苗接种稳步推进以及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地,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减缓,全球经济共振复苏,下游需求持续回暖,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21年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70美元/桶,此外受海外极端天气影响,化工品全球供给端受限,叠加需求复苏,国内化工品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Q1,石脑油价格559美元/吨,同比+27.8%,环比+36.8%,石脑油裂解价差280美元/吨,同比+6.7%,环比+8.3%;PX价格750美元/吨,同比+9.3%,环比+8.3%,PX-石脑油价差191美元/吨,同比-23.1%,环比+41.5%;PTA价格4131元/吨,同比-1.8%,环比+23.2%,PTA价差465元/吨,同比-19.9%,环比-23.7%;涤纶长丝FDY价格7,949元/吨,同比+3.2%,环比+23.0%,涤纶长丝FDY价差2294元/吨,同比+4.1%,环比+16.4%。随着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1年一季度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大增86%。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复苏,“炼化-化纤”产业链景气度仍将持续,公司21年业绩可期。 大炼化及乙烯项目全面投产,积极布局新材料领域,持续看好公司未来业绩恒力石化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拥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未来的炼化大扩能浪潮竞争中能搏得一席之地,且公司还在积极布局新材料领域,进行产业链横向延伸,长期持续向好。四大优势奠定大炼化项目地位。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于2013年,是列入国务院文件的第一个重大民营炼化项目,也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项目,该项目具备以下几点优势:(11)技术与设备优势:恒力采用REGENC、美国GTC公司的抽提蒸馏工艺GT-BTX等世界先进的芳烃联合装置工艺技术,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沸腾床渣油加氢转化技术处理减压渣油,以提高全厂的轻油收率,提升经济效益。(22)规模优势:项目设计年产450万吨芳烃、992万吨汽煤柴油品,同时年产162万吨化工轻油、96万吨纯苯、54万吨润滑基础油、50万吨硫磺、85万吨聚丙烯、35万吨醋酸等化工品,组成世界上最大产业集群。 (33)一体化优势:恒力石化产业链分布集中于大连生产基地,是一种企业自身所形成的聚集经济,比起其它上市公司的全产业链分布,恒力产业链上下游协调性更强,可同时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生产管理费用节约。(44)配套优势:公司采用煤制氢装置降低原料成本,拥有PSA装置实现氢气循环利用,同时自备燃煤电厂、码头等配套设施,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横向拓展产业链,布局烯烃领域增长点。公司于2018年开始着手建设150万吨/年乙烯项目,2020年7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15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全面投产,标志着继公司实现芳烃路线纵向全产业链布局后,公司横向开拓烯烃路线,打通除PTA产业链以外的“烯烃—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另一个产业链条,生产出国内自给率偏低的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二醇等为代表的大宗基础原料和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极大提升公司炼厂一体化的深加工能力与产品附加价值,同时也可大大降低我国对乙二醇、聚烯烃等高端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度,其市场前景广阔,是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巩固PTA龙头地位,“三高”特性形成护城河。公司PTA项目年产能达到1160万吨,是全球产能规模领先、技术工艺先进、成本优势明显的PTA生产供应商和行业内唯一的一家千万吨级以上权益产能公司。另外,作为PTA的下游,公司聚酯产品“三高”特性保证毛利率:高规格,产品主要以FDY为主,以20D至100D为主要规格,7D以下产品国内只有恒力石化可以生产,通过设备改造、自主研发复合丝等新型纤维,新品率持续增加。高溢价,由于产品质量稳定,同类型产品价格一般高于同行300-1000元/吨,并且不断推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品,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平均。高壁垒,不同于单一技术、产品创新,公司依托完整创新体系形成护城河。 积极扩展,进军新材料领域。恒力石化目前已经先后签约年产60万吨、年产30万吨两大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均采用恒力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和配方。随着全面禁塑临近,国内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较大,尤其是PLA供应不足,PBS耐热性好、工艺简单,可作为PLA替代产品使用,在国内PLA产能受限情况下,PBS市场空间依然广阔。恒力石化进军可降解塑料PBS领域,预计将大幅缓解国内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随着公司PBS产能逐步投放,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规模优势将得到凸显,支撑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以“恒力速度”布局可降解新材料领域,公司全产业链经营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公司贡献超额利润。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根据公司20年业绩快报,我们上调20年盈利预测,维持21-22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4.62亿元(上调2.6%)/171亿元/212.23亿元,对应EPS为1.91元/2.43元/3.0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
上海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1-04-08 3.51 -- -- 3.91 11.40%
4.02 14.5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下降26%,实现归母净利润6.3亿元,折EPS0.06元,同比下降72%。其中,公司Q4单季实现营收198亿,同比下降21%,环比增加2%,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折EPS0.12元,同比增加134%,环比增加18%。 点评:新冠疫情冲击炼油板块,020年盈利受损: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石化行业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骤降,正常产销节奏被打乱。同时20年年初沙特与俄罗斯石油增产,加剧供给过剩局面,20年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全年WTI原油均价为39.51美元/桶,同比下降30.7%。受到原油价格下跌影响,公司炼油板块量价齐跌,20年公司加工原油1,467万吨,同比下降3.47%,石油产品销售净额301亿元,同比下降30%。 树脂及塑料和化工产品营业利润上升,成本控制效果显著::受原油价格波动及疫情影响,20年树脂及塑料产品年均价格同比下跌11%。疫情得到控制后,下游消费需求回暖拉动树脂及塑料销量提升,20年总销量132万吨,同比上升6%,树脂及塑料产品营业利润达13亿,同比增长47%。中间石化产品方面,油价下跌使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公司中间石化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增长3.3个百分点至17%,营业利润达6亿,同比增长247%。同时,为应对疫情及油价影响,公司严控成本费用,降本减费效果显著。20年销售成本仅617亿,同比下降29%,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0%、2%、3%。 打造以碳纤维产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21年公司将推进1.2万吨48K大丝束碳纤维、百吨级高性能碳纤维中试装置项目、第三回路220千伏电源进线工程项目建设,打造以碳纤维产业为核心,聚酯、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沿“一龙头、一核心、一基地”发展思路,建设具有世界规模和一流竞争力的杭州湾北岸洁净能源、化工及以碳纤维为核心的高端材料产业基地。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有望共振复苏,需求有望迅速回暖,此外随着油价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因此我们上调公司21-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49.90亿元(上调99%)/52.98亿元(上调103%)/56.16亿元,折合EPS0.46/0.49/0.52元,维持A股和H股“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