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蒋颖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3120003, 曾就职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理学学士,商务英语双学位。 2017年到 2020年,先后就职于华创证券、招商证券,2021年 1月加入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深度覆盖 IDC&云计算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5G 产业链等。曾获 2020年 wind“金牌分析师”通信第 1名;2020年 21世纪“金牌分析师”通信第 3名;2020年新浪金麒麟“新锐分析师”通信第 1名;2019年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通信第 5名。...>>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控技术 2023-02-27 91.05 -- -- 106.82 17.32%
110.20 21.03%
详细
事件 :2023年 2月23日,公司发布了 2022年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66.21亿元,同比增长 46.50%;实现归母净利润7.96亿元,同比增长 36.7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65亿元,同比增长 47.87%。 点评: 业绩超我们预期,下游行业开拓顺利根据公司公告,我们测算,2022年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94亿元,同比增长 49.91%,环比增长 53.46%;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 28.92%,环比增长 99.38%。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1)公司持续深耕石化、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经营业绩稳步提升;2)公司加强在冶金、食品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的市场拓展,效果显著,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3)公司管理变革持续推进,ISC 项目成效不断显现,费用率改善明显。 公司战略清晰,产品及解决方案竞争力持续提升1)下游客户需求旺盛,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2022年国内流程工业下游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客户对提质、降本、增效、安全、低碳愈发重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旺盛,使得公司各项业务均取得较快增长,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提出“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公司深入推进实施 5S 线下门店+S2B 线上平台的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在疫情期间也能够持续跟踪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公司战略定力。3)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两大新平台: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2年 7月推出了新一代全流程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实现了运营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推动流程工业从自动化到智能自主化运行的革新;22年 11月公司发布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iAPEX),对标某国际知名厂商的流程模拟软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软件能力,强化了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 “双碳”背景利好流程型智能制造,高端工控产品国产替代提振公司成长长期来看,我国流程工业在“双碳”目标下,工控产品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市场空间较大。 我国流程工业在碳排放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国内流程工业平均工艺水平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能耗方面依旧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仅靠工艺流程优化、节能技术等方式难以显著控制能耗,必须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与基础自动化升级改造;第二,目前国内流程工业的能耗总量可观,可改进空间较大,可以通过降低流程行业能耗的途径来明显降低全国碳排放量。在“双碳”的长期目标下,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必然趋势,工控产品更新换代的市场空间较大。 目前国内高端工控/工业软件领域产品的国产化率依旧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坚持投入研发,不断突破高端工控产品,目前已位居世界一流水平。2021年,公司与多个大客户强强联合,打造多个标杆性项目,DCS 产品顺利突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生产装置,在高端工控产品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另外,公司在工业软件方面的实力也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拥有 MES/APC 等多款先进的工业软件,拓展了新材料、新能源、制药食品等新行业应用,未来工业软件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高端工控/工业软件产品为公司打开增长新曲线。 深耕石化化工行业,工业软件核心竞争力强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具备较强的下游行业属性,通常来讲,一款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往往只负责某个领域甚至某一工艺,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和行业模型的积累。公司深耕石化、化工领域多年,深度绑定多个下游大客户,拥有海量的现场数据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有助于公司构建成熟的经验模型。我们认为,与石化化工行业的深度绑定赋予了公司较强的工业软件开发和运维能力,大大提升了公司工业软件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力,同时某一细分行业中的工业软件又呈现“一家独大”的特点,有助于公司工业软件产品未来在石化化工行业中广泛普及,提振公司长期成长。 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多类产品协同提振公司业绩中控技术以控制系统(DCS+SIS+PLC)为基石,向下打造“工业触手”,布局仪器仪表相关产品,向上打造“工业智慧大脑”,布局多款工业软件,各业务间具备明显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线上+线下”协同发力,5S 自动管家店和 S2B平台共同打造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国家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工控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作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内工控龙头,积极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多类产品协同发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工业 4.0时代,智能制造行业有望提速发展,公司作为国内工控&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体两翼”布局,未来“一纵一横”发展空间大。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96亿元、10.79亿元、14.36亿元,对应 PE 为 55.02倍、40.61倍、30.5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行业波动风险、公司发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蔓延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2-03 16.60 -- -- 16.30 -1.81%
18.94 14.10%
详细
事件:2023年 1 月 30 日,公司发布了 2022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022 年3 月,公司分别收购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中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并对2021 年年度数据进行追溯调整,预计2022 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0 亿元到33 亿元,较追溯调整后同比增长1547%到171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 亿元到32 亿元,同比增长6248%到6905%。 点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深度布局多景气赛道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2 年Q4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3 亿元到8.3亿元,环比增长-17.96%到28.48%,归母净利润中值为6.8 亿元,环比增长5.26%;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9 亿元到7.69 亿元,环比增长-26.37%到20.72%,扣非归母净利润中值为6.19 亿元,环比减少2.83%。 公司聚焦绿色能源、通信网络等领域,以海洋经济为龙头、新能源为突破、通信电网为支撑,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海洋领域,公司山东广东市场双翼齐飞,深度卡位海缆龙头海洋工程成功升级“两型三船”,打造适应未来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基础施工船,充分受益海风长期发展;在光储领域,公司紧抓国家新能源配储应用推广的契机,积极扩充产能,海内外订单持续放量。 在电网领域,公司积极研发新一代输配电产品,提供传输损耗更低的解决方案,参与特高压输电线路节能主力建设。 在通信领域,公司紧抓产业回暖机遇,国内通信运营商集采成绩大幅提升,多产品市场份额位列前三。 我们认为公司22 年聚焦高质量主业发展,作为现有海缆龙头有望直接受益海风长期发展;同时多产业领域深度布局,业务订单充沛,市场地位领先,特别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实力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作为稀缺的海缆龙头,受益海风建设发展强劲公司持续深耕海底电缆、海底光缆、海底光电复合缆等海洋装备, 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技术研发面向深远海,市场布局面向全球化。现已具备海缆-海底观测、勘探-海缆敷设-风机施工于一体的海洋系统工程总集成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信息互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1)“设备+施工”两翼齐飞,多地产业布局,核心受益海风建设浪潮积极布局海缆+海工制造基地,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在南通、盐城、阳江、汕尾等地建设多个海缆工厂和工程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形成“设备+施工”两翼齐飞的局面,在区位业务上以江苏为中心辐射黄海与东海;以山东、广东为两翼拓展渤海与南海两翼齐飞的良好形势。 深度卡位海风赛道,受益海风发展潜力大。近期风场资源优质的东部沿海地区出台的海风建设远期规划超预期。 全国各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规划及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已给出相应海风发展规划,同时随着海上风机价格及施工成本的逐步降低,我国“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 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与整个欧盟相当,减排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风市场空间较大,公司作为海风龙头有望直接受益。 近期中标超三十四亿海洋项目,业绩兑现加速成长。2022 年7 月,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陆续确认中标多项海洋项目,其中海上风电项目中标金额约 21.14 亿元,海上油气项目中标金额约1.65 亿元,合计中标金额合计约22.79 亿元人民币,2022 年10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中标多项海上风电项目,包括国华渤中B2 场址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00MW,离岸距离约19km),招标内容为220kV 海缆设备及敷设施工;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B 场址工程EPC总承包项目(装机容量500MW,离岸距离约19 km),招标内容为风机基础制造及施工、风机吊装施工;国华投资山东公司渤中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00MW,离岸距离约19-29km),招标内容为风机基础制造及施工、风机安装、海上升压站基础施工及上部组块吊装、35KV 海缆敷设施工,合计订单金额合计约11.28 亿元。 公司深耕海底光电复合缆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发创新与应用推广,跻身全球超高压海缆领军企业行列,中标进一步印证公司海洋业务实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国内外海洋系列产品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2)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际市场业绩创新高今年上半年,海洋产业在国际业务上持续取得突破,连续中标亚洲电力、越南海上风电、中东油气等多个典型工程,且在跟踪多个重大海上风电、电力传输以及油气开发项目,为未来业务增长打造坚实基础,在手执行国际海缆项目创历史最高水平,包括越南海上风电供货项目、多个中东油气开发项目、德国 Tennet 海上风电总包项目和菲律宾电力传输总包项目等。 3)技术创新突破,两型三船升级改造,竞争实力持续加强中天海缆是国内最早从事海缆技术研发及产品制造的企业之一,始终瞄准世界海缆制造的尖端科技前沿。公司产品生产能力已实现交流 500kV 及以下、直流±5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全覆盖,先后成功研制了国内首条“三芯 110kV”、“三芯 220kV 海底光电复合缆”以及“±400kV 柔性直流海底光电复合缆”,推动我国实现柔性直流输电由±160kV 到±200kV 到±320kV 到±400kV 的“四级跳”,产品成功应用于国网、南网、各大发电集团的示范项目中。同时公司布局应对大容量发电机组的66kV 集电海缆、解决大容量输电瓶颈的柔性超高压直流海缆、三芯 330kV 超高压大容量输电海底电缆、满足深海漂浮式风机用动态缆、降低并网线路成本的铝芯海底电缆、轻型环保非铅套结构海缆等多项新技术及高新产品,为海风平价作好技术储备。 随着近两年风机大型化发展,各大整机厂商均陆续推出 10MW 及以上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公司目前已完成“两型三船”升级改造,满足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10MW 及以下的海上风机施工能力。同时,为打造适应未来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基础施工船,公司与风电领域龙头企业合资成立海洋工程公司,多元化快速提升打桩、吊装、运维的综合能力。其中,控股子公司打造的金风海洋风电安装平台项目采用“运输+储存+起重”一体化模式,能够满足国内绝大部分固定式支撑结构 20MW 以下海上风电机组以及320 米叶轮直径以下风电机组的安装需求。 新能源业务持续突破,构建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以新能源基建为引领,布局光伏、储能双产业基础建设,为客户量身定制全方位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助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 1)储能业务,公司于 2008 年开始布局储能产业,产品覆盖电网发、输、配、用等全环节。 公司坚持绿色、安全、高性能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理念,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供应商”,深耕全球重点国家、区域储能市场,2022 年H1,公司中标多个国内外储能项目,中标数量和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公司积极抓住市场机遇与先机优势,已和国内多个省市就储能业务开展合作,并取得进展,为后续储能业务大力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方面,公司持续加大锂电研发投入,持续迭代储能锂电系统解决方案,并发布高压液冷储能系统,专利 U 型液冷板和专业管路设计,精准控温,增强储能系统安全保障。 产品安全方面,为满足市场对于锂电产品需求的大幅提升,2022 年H1,公司加快推进锂电产能建设,在原有锂电产线的基础上,投资扩建用于生产基于电力储能系统用的高功率、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方形锂离子电池产线,并批量投产。 2022 年7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分别中标中广核2022 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第二标段,中标金额81,616.64 万元,蒙古国80MW/200MWh 大型储能项目设计、供货、施工、调试和2 年运维项目,中标金额8092.54 万美金(不含税)(折合人民币约为54,220.02万元),中标的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金额合计约135,836.66 万元人民币,占公司2021 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4%。 2022 年8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和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陆续通过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取得储能业务订单,包括后备电源项目: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022-2023 年备电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招标预记 4.0GWh 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中标金额为 67,247.38 万元;大型储能项目:中节能崇阳沙坪项目 50MW/100MWh 集中式(共享式)储能系统采购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候桥 200MW/400MWh 330kV 变电站电网侧共享储能示范项目,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 30MW/60MWh(液冷)电化学储能项目,合计约 35,443.71 万元。 本次新增的储能业务订单金额合计约 102,691.09 万元人民币,占公司 2021 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2.22%,对公司 2022、2023 年经营业绩将有积极影响,可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竞争优势。 2022 年10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新增大型储能项目订单:天门二期项目80MW/160MWh储能系统项目,采购内容为锂电池集装箱系统、升压变流集装箱系统等;城步儒林20MW/40MWh 储能示范工程电池舱项目,采购内容为电池舱,包括电池、BMS 系统、消防、暖通、舱体等;中机恒辉200MW 光伏发电项目,采购内容为200MW 光伏发电项目储能装置(40MW/80MWh)。以上项目订单金额合计约3.34 亿元。2)光伏业务,公司以2013 年承建全国首批18 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为起点,多年来深度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顺应行业发展方向,紧盯光伏整县开发业务,2022 年H1公司与华能灌云清洁能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灌云县东部地区新能源资源报告书编制咨询服务协议》和《20MW 以下多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央企发电集团整县开发前期工作,为后续承接EPC 总包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双碳”发展目标,公司发挥集团平台优势积极走向外部运维市场,始终坚持与大集团强强联合的主线开拓思路,先后与国电投、瑞典宜家等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新增报告期内承接宜家木业(南通)分布式光伏电站、国电投南通恒科和宿迁佩捷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项目的运维服务,向客户提供专业的运维服务,力求客户电站保值增值,确保客户电站资产安全。 运维始终以技术型团队为基础,以智慧化运维为突破口,推出了智慧化运维2.0 管理平台,为确保存量电量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解放力量投入运维市场,目前运维管理各类电站资产规模达600MW。 2022 年10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新增光伏发电项目订单:华能如东 200MW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招标内容为PC 工程总承包,包括光伏电站场地红线范围内光伏场区和升压站场区土建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及调试等;上海电力浙江铁塔新能源合作服务项目62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区域一约32 兆瓦),招标内容为EPC 工程总承包,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各类设备的供货和本项目所有建筑安装、调试等施工和技术服务等。以上项目订单合计约9.05 亿元。 电网建设行业地位领先,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公司围绕“输配融合持续创新”的电力业务发展战略,已形成完整的输配电一体化产业链,积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新能源接入电网系统提供保障。2022 年H1 公司导线、电缆等主要电力产品实现了稳步增长。2022 年 1 月,公司中标南方电网 2021 年主、配网第二批框架项目,中标金额为 15 亿元,导线、电缆市场份额第一。2022 年 3 月,公司中标驻马店-武汉特高压项目,中标金额 1.06 亿元,导线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公司中标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省配网项目,共中标 11.17 亿,导线、电力电缆、架空线、变压器市场份额领先。 围绕光通信、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升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紧抓光通信行业市场向好的发展机遇,围绕光通信、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不断完善棒纤缆、天线、漏泄同轴电缆、5G 能源一体化机柜、光模块、数据中心、有源终端、高性能原材料等 ICT 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取得集采不俗成绩:主营产品普通光缆在中国电信、中国广电首次集采投标(标段 4 和标段 5)中均排名第一,在中国联通集采排名第三;漏缆、模块化开关电源实现在中国铁塔新增集采入围;室分天线在中国铁塔、美化天线在中国电信、基站天线和 444 及单 4 天线在中国移动集采投标中均成功中标,公司的天线业务成功跻入该领域第二梯队;公司全自主研发的 G.654.E 干线光缆产品成功中标中国电信 2022 年干线光缆(广州-桂林-贵阳、武汉-长沙-广州和北京-五台-太原)建设工程项目,其采购规模达 61 万芯公里,这是公司继中标中国电信上海-金华-河源-广州 G.654.E 干线光缆线路工程后,为中国电信G.654.E 陆地干线网络规模化商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又一重大工程;公司成功中标 2022 年铁路建设贵南高铁项目,共 1652km 信号电缆及 169km 铁 III 型漏缆,中标金额 1.35 亿,此项目为公司破亿信号电缆项目执行提供经验积累。 公司加深化技术优势,拓宽新材料应用市场1)高性能聚酰亚胺(PI)膜:持续稳定供应,市场应用拓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亚胺化法 PI 膜制造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通过国内部分一线 FCCL 制造企业和人工石墨膜生产企业的应用评定,具备柔性线路板行业用ZI-H 型 PI 膜和人工石墨导热膜行业用 ZI-C 型 PI 膜两款产品的批量化制造能力和供应资质。2022 年H1 公司25μm~150μm ZI-C 型 PI 膜和 12.5μm~75μm ZI-H 型 PI 膜的产能稳步提升,稳定供应市场,可在柔性覆铜板、覆盖膜、补强板等电子产品上批量替代同类进口产品应用。同时,应用终端由消费电子、通信等传统电子产品领域拓展到新能源汽车板块。 2)超级电容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成功研发多款新品。公司牵头制定和发布了《超级电容器用泡沫铝集流体总规范》团体标准,并参与了《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用超级电容器规范》、《消费类电子产品用超级电容器总规范》等行业标准的制定。2022 年H1,公司在 AGV、电子烟、融合终端等领域多点开花,成功开发了 3.0V800F 大容量风电用超容单体及模组,其中 160V10F 风电模组已通过国内权威检测机构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此外,公司在高容量、长寿命和低内阻等高科技产品上取得技术突破,开发的相关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2022 年3 月,公司获批挂牌“江苏省超级电容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以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前期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与江苏大学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3)超导产品:编制企标,储备技术,开展多边合作与研究。随着 10kV 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正式投入使用,公司积极开展超导电缆企业标准制定工作,完成《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高温超导电缆》企业标准编制,适用于单芯、三芯一体、三相同轴等高温超导电缆产品,形成高温超导电缆系列化、规范化技术文件,为承接各类高温超导电缆产品做好技术储备。2022 年H1,在开展多种用途的高温超导电缆产品研制的同时,全力保障超导同步调相机项目的按期完成。此外,公司与多家客户和科研院所展开交流,讨论落实合作开展超导输电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新型超导电力装备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高温超导磁体关键技术研究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战略布局海洋、新能源、电力电缆、光通信四大业务,覆盖新基建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作为海风龙头,将核心受益于海上风电行业长期成长,同时新能源业务逐步发展,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2 亿元、43.14 亿元、50.67 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16.87 倍、12.37 倍、10.53 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洋板块分拆风险
移远通信 计算机行业 2023-02-02 111.92 -- -- 129.70 15.89%
133.27 19.08%
详细
事件 2023年1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42.00亿元,同比增长 26.0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00亿元,同比增长 67.57%;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70亿元,同比增长 40.15%。 点评: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持续扩大,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过半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2年 Q4实现营业收入 40.64亿元,同比增长7.34%,环比增长 17.88%;实现归母净利润 1.64亿元,同比增长35.78%,环比增长 3.5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39亿元,同比增长 25.86%,环比增长 82.82%。公司 2022年积极应对疫情以及行业压力,业务持续稳定发展,主营模组业务稳定增长,新业务持续拓展,海外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 50%,整体来看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率同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年度净利率继续保持提升态势。根据公司公布的预测数据,公司 2022年净利率为 4.23%,同比提升 1.05个百分点;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2年 Q4净利率为4.05%,同比提升 0.8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0.5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净利率持续维持提升态势,2020年至 2022年净利率分别为 3.10%/3.18%/4.34%,伴随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效率稳步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高。 中短期来看,公司成长确定性强——两大优势夯实公司护城河1)模组超市&渠道优势:公司布局物联网模组各大产业线,范围囊括全场景+全制式,广泛布局海内外渠道,深度掌握行业 knowhow,打造“模组超市”,有望率先享受下游细分行业应用爆发红利。公司作为模组龙头,坚持做宽做广战略,打造多品类、多制式的最全产品系列,且涉足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覆盖车联网、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能表记、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涵盖蜂窝 2/3/4/5G、LPWA 等多种制式并布局对应的销售体系和响应机制,“模组超市”名副其实。此外,公司海内外渠道广泛,深度掌握行业 knowhow,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目前物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下游垂直应用细分行业众多且具备碎片化特征,一旦爆发点出现,公司有望率先把握客户需求,利用已有产品和行业 knowhow,快速抓住增长机遇。 2)车载先发&研发优势:公司具备良好的研发能力及先发优势,在车载业务的市占率较高,且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相关业务的成长性确定。目前公司车载业务市占率第一,合作车企众多,产品丰富且质量较高,稳定性及连接能力有保障,满足各类客户需求。 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且我国车联网市场整体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叠加车载模组业务是发展过程中率先受益的环节,公司成长曲线清晰。 长期来看,公司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两大能力保障公司未来成长性1)精细化管理能力:公司研发费用前置效应初步体现,且精细化管理能力逐渐提升,未来有望改善盈利能力。公司研发费用前置,随着公司新产品的推广,长期费用率具备下降空间; 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正逐步提高整体精细化管理能力,对于成本和费用的管控更加精细,长期具备较强规模效应,长期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增强。 2)全生态战略发展能力:全生态战略部署能力=综合软实力+攻克新业务的能力。其中综合“软实力”主要包含行业 Knowhow、对供应商和客户的理解等;攻克新业务的能力即逐渐从硬件设备过渡到解决方案设计及平台服务等,模组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单纯靠卖模组硬件为生,盈利水平难以大幅提升,在万物智联时代,以模组为入口,通过提供云平台/整体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服务升级与转型,打造全生态战略布局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夯实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以天线业务、ODM 业务、sim 卡业务等代表的新业务目前已经成熟运营,未来伴随公司全生态部署线条的进一步完善,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物联网行业成长性强,赛道广阔,公司作为物联网模组龙头企业,深度布局全赛道,在车载、5G 等高门槛赛道同样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 142.00亿元、206.00亿元、292.00亿元,对应 PS 分别为 1.1倍、0.7倍、0.7倍,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0亿元、9.13亿元、13.19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6.44倍、23.96倍、16.5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2-01 50.25 -- -- 52.36 4.20%
61.48 22.35%
详细
事件 23年 1月 30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宝信软件承接的印尼永旺不锈钢冷轧机组近期顺利投入全工艺流程,产出第一卷钢。 点评: 出海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印证智能制造业务全球竞争实力印尼永旺不锈钢冷轧项目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条多工序合一的先进产线,创造了不锈钢产线规模新纪录,包括热酸退火酸洗、连续五机架轧制、冷酸退火酸洗、平整全冷轧流程,总年产达到 70万吨。该项目比常规冷轧机组长一倍多,整个系统更复杂,由于产线过长,对设备运行稳定性、故障排除速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宝信软件智能制造赋能,运用信息化、工业互联网、自动化等综合技术,为该项目量身定制了指挥系统,帮助该项目实现了传动、基础自动化、过程管理、智能装备的设计、供货、集成和调试等功能。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出海为公司打开全新成长空间,也再次印证了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高端工业软件&智能制造企业的全球竞争实力,公司高端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化、云计算等业务均进入成长新周期,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以大型 PLC 工业软件为核心,赋能高端自动化业务全面发展高端自动化是公司未来重点战略方向,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推出自主大型PLC 控制系统的企业,在高端自动化领域拥有强劲的软硬件一体化竞争实力,“三大核心增长逻辑”助推公司自动化业务打开广阔发展空间。公司以大型 PLC 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机器人(搭配宝信自主研发的PLC)、SCADA 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同时有能力向大型 DCS(DCS=PLC+SCADA)控制系统切入,持续延展自动化能力边界,未来有望成长为国内全生态自动化龙头。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3-01-24 15.59 -- -- 16.69 7.06%
16.69 7.0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度业绩预告,2022 年预计营收约 497 亿元,同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约3.2-3.6 亿元,同比增长40.7-41.1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5-3.9 亿元,同比增长41.4-41.8 亿元。2022Q4 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约139 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9-2.3 亿元,中枢同比增长39.8 亿元,环比下降11%。22 年商誉无减值迹象。 点评: 汽车电子业务加速突破。汽车电子全年营收约153 亿元,同比+15%,Q4 约46 亿元,同比增长30.9%,环比增长12.2%。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三大业务驱动:1)智能座舱:进一步拓展与华为合作,与华为合作范围已扩大至华为Inside 及华为智选的所有车型。2)新能源:产品包括800V 高压快充、车载充电机、配电单元和电池管理系统等,22 年新增订单生命周期总金额约90 亿元;3)智能驾驶:公司高算力智能驾驶实现零的突破,域控产品合作英伟达及国内自主芯片公司,具备激光雷达、V2X、软件等产品从应用层软件到硬件的全栈能力,有望于2024 年开始贡献营收。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自研及合作能力过硬,软件携手华为,芯片合作英伟达、地平线等,产品附加值高,随着合作产品量产,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加速贡献利润。 安全业务全年扭亏,整合优势、原材料成本、产能规模有望促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汽车安全业务全年营收约344 亿元,同比增长6%,22Q4营收约95 亿元,同比增长24.2%,环比增长9.2%。安全业务全球整合已完成,业绩实现扭亏并逐季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安全业务利润率有望继续抬升,主要基于:1)资源整合优势:公司全球管理结构、产能结构体系、供应链体系进一步优化;2)原材料:全球范围内原材料价格回落促进成本下探;3)产能:国内产能逐步释放带来规模效应,合肥新产业基地第一期将于23 年投产,投产后方向盘系统产能将达400万件/年,安全气囊系统产能将达1000 万件/年。 客户结构优化,订单储备增厚,公司23 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公司订单储备增厚,22 年累计新订单约750 亿元,其中安全业务订单约六成,汽车电子订单约四成;客户结构优化,新增订单中新能源新订单占比超60%,预计后续公司新能源收入占比将超60%。基于此,2023 年公司营收端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增长,电子业务/安全业务营收预计分别约190亿元/360 亿元。同时,得益于安全业务随欧洲区减亏及汽车电子放量带来规模效应,我们看好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已实现困境反转;汽车电子业务中座舱业务优势显著,随着新客户开拓有望稳步增长,800V 业务、智能驾驶业务从零到一,潜在增量弹性开拓成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3.5、10.5、21.5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60/20/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供给短缺、疫情缓解不及预期、车市下行、增量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1-20 47.76 -- -- 53.00 10.97%
61.48 28.73%
详细
宝信软件背靠宝武集团,传承央企优秀基因,战略聚焦“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信息化+IDC云计算”四大智能制造成长赛道,是中国高端智能制造龙头,是国内稀缺的在高端工业软件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未来具备和海外工业软件巨头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竞争的实力,承担着高端智能制造国产替代的历史使命。公司正迎来“双碳管控+国产替代+宝武并购重组”三大历史机遇,伴随着以钢铁冶金、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流程型企业大力布局智能制造,及国产替代的崛起,我们认为公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高端自动化是公司未来重点战略方向,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推出自主大型PLC控制系统的企业,在高端自动化领域拥有强劲的软硬件一体化竞争实力,“三大核心增长逻辑”助推公司自动化业务打开广阔发展空间。公司以大型PLC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机器人(搭配宝信自主研发的PLC)、SCADA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同时有能力向大型DCS(DCS=PLC+SCADA)控制系统切入,持续延展自动化能力边界,未来有望成长为国内全生态自动化龙头。公司自动化三大核心增长逻辑为:1)产品序列扩张:公司未来将从大型PLC向中大型PLC下沉,配齐高中端PLC产品线,并深化机器人、SCADA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布局,同时具备向DCS及DCS控制系统扩张的能力;2)增量+存量替换逻辑:双碳时代+国产替代背景下,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流程型行业“有必要+有能力”大力投入资本开支布局智能制造;大型PLC/DCS将逐渐开始进入到存量替换新周期;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跨行业扩张潜力十足;3)毛利率提升逻辑: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宝联登xIn3Plat和人工智能中台等,工业互联网的布局一方面给公司打开成长新曲线,另一方面有望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在双碳时代,以钢铁、冶金、石化、化工为代表的高耗能流程行业,面临着“降本、增效、提质”的迫切需求,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将发挥核心作用,流程行业“有能力+有需求”大力进行资本开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和组成部分,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连续三年持续入围工信部“双跨”平台,排名稳步提升,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成长赛道;从长远来看,PLC等自动化产品云化为大势所趋,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自动化产品云化的基础,为自动化云化筑就坚实根基,云化PLC有望助力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持续夯实公司智能制造产业龙头地位。 背靠宝武大平台,乘数智化转型的战略东风,公司作为宝武集团“一基五元”战略中信息化的基石、智能制造核心,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发展空间大。公司是可以从L0做到L5的工业软件企业,信息化产品包括MES、BI、WMS、MOM等,其中,MES产品近几年在国内企业市占率排名中稳居第一,已应用到多个行业。在“双限”、“双控”背景下,国家对于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兼并重组”、“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等要求,宝武集团作为全球最大钢铁集团,并购重组进展不断加快,将从“信息系统的更新替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化布局+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新增需求+云计算部署需求”四方面大幅提升对于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需求。公司传统软件业务也早已拓展到除宝武集团以外的钢铁企业,以及非钢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短期IDC行业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作为批发型IDC龙头将核心受益,同时IDC业务将进入投放新周期,有望带来盈利+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短期来看,国家对于能耗、电力、安全合规等管控趋严,大量老旧、不合规机房被取缔,以及需求向核心地段大规模&绿色IDC倾斜,使得优势IDC龙头竞争优势越发强劲,长期来看,IDC行业需求将随着新应用爆发而持续增长。“资源禀赋+工业软件能力”的结合赋予了公司IDC业务得天独厚的能力禀赋,上一轮IDC建设投放时间周期为2013到2020年,共计投建与上架近3万个标准机柜,从2021年开始,公司启动宝之云华北宣化+宝之云上海罗泾五期机房项目,共计超5万个标准机柜,若我们不考虑其他新建机房项目,便已经是前一轮投放量的1.7倍。从2021年开始,新建项目部分机柜已经开始投放上架,未来随着上架率的持续提升,将赋能公司持续成长。 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层,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具备充足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公司作为央企,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富,管理体制灵活,另外内部考核制度市场化,且多次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方案,公司于2017年、2020年、2022年共实施3次股权激励,激励覆盖范围广,覆盖公司管理层、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一方面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有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公司发展活力。 投资建议:宝信软件传承央企优质基因,深度布局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信息化、云计算四大智能制造赛道,是国内稀缺的在高端自动化工业软件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是国内目前产品序列最完整的高端智能制造龙头,肩负高端智能制造国产替代的使命,长期成长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2亿元、24.63亿元、30.18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为46.04倍、38.72倍、31.60倍,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3年65倍合理PE,对应目标市值160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PLC控制系统推广应用低于预期;5G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低于预期;宝武并购重组低于预期;IDC建设上架低于预期。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1-13 26.29 -- -- 29.40 11.83%
38.08 44.85%
详细
2020 年12 月24[T事ab件le:_S2u0m2m3ar年y]1 月 3 日,中兴通讯官方公众号发文,公司近期在果园、元宇宙、新能源光伏、矿山、消防和金融业等多场景实现数字化赋能,结合5G应用、大数据、VR 技术等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点评:? 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深度受益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司依托自身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IP 等技术领域的长期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助力互联网、金融、光伏、政企、矿山等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操作系统方面:公司有21 年自主研发经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累积发货超2 亿套;数据库方面:中兴分布式数据库GoldenDB 成为首个在国有大行核心业务系统投产的国产数据库并稳定运行超过三年,案例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信联社、城商行及农商行全系列银行全业务;GoldenDB 助力国泰君安实现核心交易系统自主创新突破,国泰君安新一代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的成功投产实现证券行业首个核心改造案例,也是GoldenDB 首个在券商交易核心系统成功商用的工程;IP 方面:核心路由器T8000 助力马来西亚NGN IP CORE 网络建设,成为马来西亚首个高速移动业务传输骨干承载网;芯片方面:中兴微电子芯片研发实力强劲,2022H1 实现营收42.55 亿元,净利润9.38 亿元。 在云网方面,公司不断加强服务器及存储、交换机、数据中心、云电脑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以5G、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中标腾讯MDC、运营商等集采项目,在国内运营商服务器集采多个标包中位居前两名;公司创新构建预制全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使交付周期缩短40%,初期投资减少30%。公司持续加强的基础算力设施建设为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的算力支撑。 ? 全球电信投资平稳,公司多项产品发货量全球领先从全球电信投资看,总体发展平稳,投资 5G 网络的运营商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 年6 月,全球87 个国家和地区的218 家运营商推出了5G 服务,比2021 年12 月增加了9 个国家和18 家运营商。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 年11 月,我国5G 基站积极推进,5G 基站总数达228.7 万站,比上年末净增86.2 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8 个百分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显示,公司5G 基站2022 上半年发货量全球排名第二,5G 核心网2021 上半年发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光网络2022 年Q1 全球运营商市场份额排名第三;PON OLT2022年Q1 发货量全球第一。 ? 强劲技术研发实力在新应用领域的持续价值变现为核心竞争实力和长期成长逻辑市场普遍认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仍然要依靠5G 周期景气度的提升,带动运营商业务的增长,过于关注公司账面净利润和运营商资本开支周期性,忽视过去11 年公司在研发投入超1200 亿元所带来的核心技术提升。我们认为现阶段 5G 大规划投建,除带动运营商业务大规模增长外,也将带动各行业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下游应用的大幅提升。公司以运营商业务为基础,大力发展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核心技术,智能化、网联化和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将加速公司核心技术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以及新能源等方面的价值变现。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领先的 ICT 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作为主设备商龙头将充分受益 5G 建设加速,同时研发实力强劲,我们看好公司强劲技术研发实力在新应用领域的持续价值变现。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05 亿元、101.36 亿元、119.40 亿元,对应PE 为14.81 倍、12.28 倍、10.43 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因素5G 建设不及预期、智能汽车发展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蔓延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05 22.41 -- -- 24.65 10.00%
35.55 58.63%
详细
事件:近日由HPE 实体向紫光国际发出了《关于行使卖出期权的通知》,HPE 实体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 49%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 100%的股权。 点评: 并购新华三剩余股份取得重大进展,并购完成后将增厚公司业绩根据公司公告,2016年 5月,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对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 51%控股权的收购,新华三成为紫光股份控股子公司。截至 2023年 1月 3日,紫光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紫光国际持有新华三 51%的控股权;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Company 通过其全资子公司 H3C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HPE 开曼”)和 Izar Holding Co 分别持有新华三 48%和 1%股权。 根据公司公告,HPE 开曼和 Izar Holding Co 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合计 49%股权,每股出售价格将根据《股东协议》约定按照2022年 4月 30日前 12个月新华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税后利润的15倍除以行权通知之日新华三全部股份数量的方式确定,对价支付方式为现金。在满足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条件下,HPE 实体和紫光国际将尽可能在紫光国际收到卖出期权行权通知后的 30个工作日或双方另行达成的其他期限内确定行权价格及行权对价,并签署相应的股份购买协议。 随着紫光股份未来对新华三剩余股份并购的完成,公司将实现对新华三100%的并表,将提升公司净利润水平,公司是国内 ICT 设备龙头企业,具备完整的“云-网-边-端-芯”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在数字经济时代有望核心受益,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1-02 43.92 -- -- 53.00 20.67%
58.54 33.29%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_2022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第三期限制性股票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3000万股限制性股票,依据本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含预留)的授予价格为20.43元/股。 点评:市场化激励机制,有望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公司虽然是央企,但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富,管理体制灵活,另外内部考核制度市场化,且多次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方案,公司于2017年和2020年共实施2次股权激励,2022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第三期限制性股票计划(草案),3次激励覆盖范围广,覆盖公司管理层、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一方面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有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公司发展活力。 2022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第三期限制性股票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300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本计划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197618.0107万股的1.52%。其中,首次授予不超过2700万股,占授予总量的90.00%,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37%;预留300万股,占授予总量的10.00%,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15%。 限制性股票的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宝信软件A股普通股,依据本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含预留)的授予价格为20.43元/股。 本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860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等骨干人员。预留授予的激励对象参考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确定标准。工业互联网业务持续推进,推出“宝罗”机器人品牌宝信多年前便成立工业4.0项目部,对工业互联网技术提前布局。公司于2020年12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同时推进大数据“5S”组件开发,完成炼铁互联智控平台(高炉)示范项目建设;2021年初宝武成立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中国宝武大数据中心,和宝信联合办公,统筹宝武工业互联网框架设计及前沿技术研发。 公司依靠多年在工业软件领域积累的强大研发实力及钢铁行业专业经验,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中台,以iPlat和ePlat为两翼,积极打造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成长赛道,打开更加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宝信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入围工信部“双跨”平台,排名稳步提升;公司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及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化推广,构建xIn3Plat全新内核XO,支撑可分可合架构;推出自主研发的国产工业基础自动化软件iPlat-BA,充分满足工业现场的智能监控和过程控制需求;发布首版物联网组件,完成低代码组件部署;形成数据实时采集入湖和处理能力;培育边缘模型加速推理、排程求解、云上课题发布等能力;推出“宝罗”机器人品牌,以万名“宝罗”上岗计划为契机,基于宝信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宝罗云平台”。 发布冶金行业大型PLC产品,智能制造龙头整装待发经过十年研发,公司于2021年7月正式发布冶金行业大型PLC产品,我们认为宝信PLC产品的发布具备重大的战略意义,相当于证明公司在国内工控/工业软件领域已经具备了领先的水平,从两个维度来看:1)大型PLC门槛高:大型PLC对于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除了技术上面的难度以外,有没有客户愿意接纳非常重要,国内大型PLC市场份额基本掌握在西门子、施耐德等欧美企业手中,PLC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一般企业出于业务上的稳定性,不愿意轻易更换PLC,对于宝信来说,宝武成为宝信PLC产品发展的天然客户,经过十年的测试验证,铸就了宝信独一无二的竞争实力;2)钢铁冶金行业PLC门槛高:在所有行业中,钢铁冶金行业PLC对于精确度、稳定性的要求排在前几名,对于宝信来说,能做钢铁冶金行业PLC,就意味着具备了跨行业扩张的实力。宝信钢铁行业大型PLC的发布是对其自身工业软件实力的证明,未来公司“一纵一横”扩张空间大,纵向不断扩张产品序列,横向不断跨行业拓展,我们认为宝信智能制造估值亟待重塑,未来盈利+估值提升空间大。 IDC具备独一无二的能力禀赋,卡位全国核心地段,扩张潜力十足我们在宝信软件深度报告《从三大预期差解读新基建龙头长期确定性价值》,里面明确强调,市场通常把宝信在IDC成功的原因单一归结为资源禀赋,我们认为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司独一无二的IDC能力,主要体现在“资源禀赋+工业软件能力”的结合。1)从资源禀赋来看:背靠宝武,公司在土地、水、电、能耗获取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从工业软件能力来看:公司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从设计(拥有独立梅山设计院)、建设、运营(市场上唯一在IDC领域进行信息化、自动化全面自主研发的企业)等全部自主独立承担完成的企业,赋予了公司绝佳的成本控制能力、强劲的运维能力,公司的机房均为高品质机房,受到了上海市政府、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高度肯定。公司战略发展思路清晰,坚持走自建模式,在一线持续拓展多元化的优质客户,同时适当开拓大客户基地型业务,兼具强劲的扩张潜力和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深度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IDC云计算”的硬科技龙头,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坚定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空间。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0.72亿元、25.69亿元、32.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9.22倍、31.63倍、25.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IDC建设与上架不及预期、宝武重组并购低于预期、5G发展不及预期
瑞可达 2023-01-02 114.18 -- -- 116.12 1.70%
119.79 4.91%
详细
2020 年12 月24事件:2022年12 月28日,公司发布 2022 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2年归母净利润将增加1.35-1.58 亿元,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将增加1.24-1.58 亿元。 点评: 连接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预计净利润翻倍增长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公司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为2.61 亿元,同比增长128.8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中值为2.42 亿元,同比增长127.95%,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政府补助以及公司投资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产生的投资收益。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2022 年连接器应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此外,公司不断加强精益化生产管理,生产制造的规模效应显著,成功实现降本增效,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包括高压连接器、换电连接器、储能连接器、电子母排、智能网联高速连接器在内的丰富产品矩阵,受益于未来新能源车三化&新能源换电的趋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汽车三化时代,高压&高速连接器需求将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到2025 年,我国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达318 亿元,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达150 亿元。 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测算:根据中汽协数据,我们假设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90%,则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725.59 万辆,我们预计到2025 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3003.16 万辆,我们假设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则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1060.9 万辆,我们按照高压连接器3000 元/辆单车价值量去计算,得出我国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 年的217.68 亿元增长到2025 年的318 亿元,复合增速为13.47%。 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测算:我们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数据,假设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50%,得到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将达到1502 万辆,由于目前高速连接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们假设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为800 元/辆,到2025 年提升到1000 元/辆,算出我国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 年的40.33 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150 亿元,复合增速为54.94%。 公司深耕连接器行业,具备多项核心自研技术高压高速连接器具备较高的行业壁垒,主要体现有工艺壁垒和市场客户壁垒两部分。在工艺壁垒方面:高压连接器主要需要解决载流能力和散热能力两个问题,要求产品满足一致性,可满足耐高压、耐高温、阻抗、抗氧化、导电特性、设计适配度等技术规格;高速连接器主要需要解决信号衰减、失真和质量稳定性的问题,要求满足插拔力和电机性能两部分,若高速信号在金属材质传输中产生激素效应和电学效应,异常数据问题会导致控制终端会有异常。 在市场客户壁垒方面:在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对上游供应商准入资格审核严苛,供应商进入供应商体系的时间比较长;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具备较优的综合能力,包括产品研发能力、过程管控能力、供货保障能力、产品试验检测能力、零部件生产保障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等。 公司技术优势较强,具备多项核心自研技术。经过多年布局,公司已具备从前沿研究、协同开发、工艺设计、自动制造到性能检测的整体解决能力,核心竞争力逐步凸显。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市场,公司开发了全系列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及组件、充换电系列连接器、MSD、PDU 等组件及模块系统,并推出多款高速连接器产品,打造丰富的产品矩阵,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连接器行业的优质供应商之一。公司积极进行研发投入,取得了多项连接器领域的核心技术,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巩固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深耕连接器市场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已经与多家头部车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护城河宽阔,未来有望充分受益。考虑到公司车载连接器业务加速发展,我们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2.61 亿元、4.16 亿元、5.87 亿元,对应PE为46.34 倍、29.11 倍、20.6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1、模式创新风险;2、市场竞争风险;3、新冠疫情蔓延。
禾川科技 2022-11-18 62.91 -- -- 61.91 -1.59%
61.91 -1.59%
详细
三大逻辑协同驱动,工控自动化行业处在新一轮行业景气度上行周期。逻辑1:在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制造业“机器换人”趋势日益明显,工业自动化设备需求不断增长;逻辑2:我国制造业积极转型,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叠加国产替代大趋势,倒逼工控设备渗透率提升;逻辑3:工控设备的应用能够较好助力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有望受益于“双碳”政策。我们看好以伺服系统、PLC 为代表的工控自动化行业长期发展空间。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企业,以伺服系统+PLC 为核心,拥有自主自动化芯片,长期成长曲线清晰。公司产品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拥有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及编码器、PLC 等核心工控产品,主要产品伺服系统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布局PLC 产品,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涉足工控芯片、传感器、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已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各层级主要产品的覆盖。 卡位锂电+光伏+机器人赛道,三大核心看点构筑核心竞争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核心看点1:研发实力强劲,具备自主芯片能力。公司在浙江龙游、杭州、深圳、大连等地设立多个研发中心,在伺服系统方面, 公司同时具备磁编与光编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掌握了最高21 位的磁编码器技术与最高23 位的光编码器技术,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工控芯片的能力,掌握了从工控芯片到终端产品整个链条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看点2:绑定光伏&锂电&机器人大客户,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深度布局锂电、光伏与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在锂电行业中拥有先导智能、宁德时代、赢合科技等头部客户,在光伏行业中拥有捷佳伟创、隆基股份、奥特维等头部客户,在机器人行业中拥有拓斯达、埃夫特与卡诺普等头部客户;核心看点3:积极进行新品研发,盈利能力有望增强。公司不断推出高端产品,电机加工&自主芯片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公司在工控产业链中的覆盖深度,使公司伺服+PLC 产品的生产成本更可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企业,以伺服系统和PLC 为核心,掌握磁编&光编等多项核心技术,及自主可控芯片能力, 拥有锂电&光伏&机器人行业大客户,长期成长空间广阔。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46 亿元、2.45 亿元、3.46 亿元,对应PE 为63.68 倍、37.83 倍、26.79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模式创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冠疫情蔓延。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17 20.70 -- -- 22.55 8.94%
24.39 17.83%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2022年11月15日晚,公司发布公告《关于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之标的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顺利完成锐凌无线51%股权收购。 点评:锐凌无线成为全资子公司,车载业务有望迎来良性协同效应根据公司公告,证监会于2022年11月10日发布批复,同意公司定增收购相关事宜,公司随后于2022年11月14日将持有标的公司51%股权过户登记至公司名下,正式完成过户事宜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的办理,直接持有锐凌无线100%股权。公司完成定增收购后将持有锐凌无线100%股权,进一步完善全球车联网布局,与国内车联网业务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技术、资源、供应链三重协同效应。技术层面来看,锐凌无线在车载无线通信模组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产品认证体系,拥有经验丰富并长期任职的研发团队,通过并购公司可以全面整合研发团队及相关技术经验,与自身车载业务形成技术协同;资源层面来看,锐凌无线与境外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境外客户资源,通过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境外市场并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整体竞争力;供应链层面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模组与锐凌无线主营业务所需的原材料重叠程度较高,收购完成后,公司可以对锐凌无线的采购渠道进行整合,提高车载业务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并加速国产化替代,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车载业务的供应链管理。 短期来看,公司核心业务业绩修复确定性高--PC模组出货量有望恢复PC+POS模组基础稳固,笔电深度绑定大客户,订单修复确定性高,短期内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营收及抬升毛利率。市场普遍担心公司PC模组市场份额下滑,我们认为,公司在笔电市场拥有丰富经验,绑定笔电龙头大客户,订单普遍提前规划,根据上下游调研,公司短期内订单需求恢复的确定性较高,市场份额有望重新提高。此外,市场担心PC出货量整体放缓,公司PC模组需求度将会随之降低,我们认为,即便未来PC整体出货量放缓,但作为PC模组主要应用场景的商务本笔记本的需求较为稳定,叠加未来流量资费的下降和业内生态的优化,PC模组内置率有望得到一定的提升,带动公司PC模组出货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中期来看,公司新兴业务市场空间广阔--车载模组布局进展顺利收购海外车载模组企业,深度布局车联网业务,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锐凌无线,锐凌无线于2022年11月14日正式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过外延并购锐凌无线深度布局车载业务,有望完善公司车联网全球化战略布局,与国内车联网业务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锐凌无线在车载无线通信模组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产品认证体系,拥有经验丰富并长期任职的研发团队,其车载无线通信模组安装量在全球位居前列,通过并购公司可以全面整合研发团队及相关技术经验,与自身车载业务形成技术协同;另一方面,锐凌无线与境外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境外客户资源,而公司于2018年成立广通远驰布局车载业务,主要客户为境内客户,通过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境外市场并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整体竞争力,形成资源协同。我们认为,完成收购后公司车载业务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长期来看,公司成长曲线清晰--“笔电+pos”为基石,积极拓展“车载+泛IOT”物联网下游长尾行业众多,碎片化特征明显,公司布局泛IoT等风来。公司在泛IoT领域广泛布局,积极铺设下游应用领域,涉及多项业务,始终保持对下游市场发展变化的高度敏感,在爆品出现时有望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此外,公司保持高度的研发投入,积极进行5G模组的开发与试验,未来有望应用于更多下游领域如安防、网关等,卡位高质量赛道。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有三大核心看点勾勒出公司长期成长曲线:1)笔电+POS模组是公司最坚定的业务基石,笔电模组绑定大客户,流量稳定,未来需求稳中有升;2)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公司收购锐凌无线,深度卡位车规级模组,将打开新成长曲线;3)IoT下游碎片化导致爆发点较多且难以把握,公司延伸布局泛IoT,有望率先抓住物联网爆发性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模组行业白马龙头,以笔电+POS为基础,深度布局车载市场,同时在泛IOT行业广泛布局,未来发展空间大。考虑并表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亿元、7.04亿元、9.38亿元,对应PE为26.86倍、17.84倍、13.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亨通光电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15 17.46 -- -- 17.88 2.41%
17.88 2.41%
详细
事件:2022年11 月 13 日,公司发布《关于中标海洋能源项目的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等陆续中标国内、国外海洋能源项目,中标总金额为31.37 亿元人民币(含税)。 点评: 海洋业务在手订单不断加厚,未来成长可期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近日累计中标、签署合同金额约31.37 亿元,占公司2021 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7.60%,该批项目合同的履行预计主要将对公司2023 年度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海洋业务方面,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60 亿元;拥有海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金额约65 亿元;本次新增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体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海洋能源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我们认为,公司致力于成长为全球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坚持专注于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光通信行业的逐步复苏,作为国内光电缆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稀缺的海缆龙头,充分受益于海风建设发展在双碳政策推动下,2050 年全球海风累计装机量有望达2000GW,成长空间广阔。我们认为,我国海风发展具有以下三大推动力:1)政策补贴端:平价政策带来抢装潮,后续省补有望接力国补推动平价过渡;2)供需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用电负荷大,海风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期沿海省份出台多项海风规划政策超预期;3)成本端:海风产业链长,降价空间多;风场规模化和风机的大型化,原材料整体企稳或下降、大兆瓦、漂浮式、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进步,都将有望带来海风建设成本的降低,从而促进平价推进,带动需求端增长。 公司作为海缆龙头,形成了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运输、嵌岩打桩、一体化打桩、风机安装、敷设到风场运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将深度受益于海风发展。海缆行业壁垒高,市场竞争格局稳定,公司作为海缆龙头之一,综合竞争实力强劲。在产能方面,公司生产基地目前位于苏州常熟的亨通国际海洋产业园,产业园毗邻长江,拥有码头资源,交通便利,此外,公司已在江苏射阳布局新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计划于 2023 年下半年实现投产;在技术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科研合作具备 500kV 交流海陆缆系统、±535kV 直流海陆缆系统、330kV/220kV/66kV 三芯大截面铜芯/铝芯海底电缆系统等高端装备的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能力,同时具备 500kV 及以下交直流海缆软接头技术,综合竞争实力强劲。 多业务深度布局发展,打开勾勒公司成长新空间在海洋通信方面,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企业。公司目前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Repeater、Branching Units 研发制造及跨洋通信网络解决方案(桌面研究、网络规划、水下勘察与施工许可、光缆与设备生产、系统集成、海上安装沉放、维护与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在海底光缆方面,截至2022 年H1,公司全球海底光缆交付里程数已累计突破 55000 公里;在通信运营商方面,2022 年H1,公司 PEACE 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顺利推动,该项目由公司投资,全长15800 公里,公司持续构建自主营销网络,保持国内外运营商业务拓展力度。 公司发力电网市场,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打开长期成长曲线。在特高压方面,公司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压测试研发中心,配置超高压直流耐压测试系统、超高压串联谐振局放耐压测试系统等全套带载试验能力,标志着公司具备了目前国际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的1000kV AC 和±1100kV DC 的电缆系统电气型式试验的超级试验验证能力;在电力特种产品方面,公司向特种电缆分布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及电气装备等市场深度转型,在细分特种电缆领域及海外高端市场取得突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汽车电缆、高压线束及充电产品已经入围、配套 Benz、AUDI、上汽、一汽、零跑等国内外主流主机厂、传统和新兴车企。 在光通信方面,随着光纤光缆行业复苏,以及全球光网络的迭代与升级,公司光纤光缆和光模块业务有望保持增长。随着海外固网建设、运营商双千兆建设、东数西算的拉动,光纤光缆行业基本面逐步改善,同时移动普缆集采落地,“量价齐升”释放光纤光缆回暖信号,带动公司光纤光缆业务持续向好;在光模块方面,公司目前已经推出400G QSFP-DD DR4 硅光模块、800G QSFP-DD DR8 光模块、800G QSFP-DD 2×FR4 光模块,目前这部分产品公司已开放客户评估并将积极推动其量产化工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光电缆龙头企业,专注于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随着海上风电的高景气发展,光通信行业的逐步复苏,未来成长可期。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 分别为21.25 亿元、28.05 亿元、35.51 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18.95 倍、14.36倍、11.3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14 19.50 -- -- 22.55 15.64%
24.39 25.08%
详细
事件:2022年1 1月10 日晚,公司发布公告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向深圳前海红土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的批复》。 点评: 定增申请获证监会核准批复,完成后将持有锐凌无线百分百股权 根据公司公告,证监会发布同意批复,同意公司向深圳前海红土、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发行股份购买相关资产,同意公司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注册申请等。此次交易方案中,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前海红土和深创投合计持有的锐凌无线34%股权(经调整后的股份发行价格为21 元/股),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建华开源持有的锐凌无线17%股权;此外,公司拟向合计不超过35 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 亿元。 公司完成定增收购后将持有锐凌无线100%股权,进一步完善全球车联网布局,与国内车联网业务形成良性互动: 一方面,锐凌无线(原Sierra Wireless 全球车载无线通信模组业务)在车载无线通信模组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产品认证体系,拥有经验丰富并长期任职的研发团队,其车载无线通信模组安装量在全球位居前列,根据佐思产研报告,2019 年、2020 年其在车载无线通信模组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17.6%、19.1%,通过并购公司可以全面整合研发团队及相关技术经验,与自身车载业务形成技术协同; 另一方面,锐凌无线与境外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境外客户资源,而公司于2018 年成立广通远驰布局车载业务,主要客户为境内客户,通过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境外市场并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整体竞争力。公司与锐凌无线形成技术和资源上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车联网全球化战略布局。 以“笔电+pos”为基石,深度延伸至“车载+泛IOT”领域,长期成长曲线清晰我们认为公司业务具备三大看点:笔电+POS 模组是公司最坚定的业务基石,公司笔电模组绑定大客户流量稳定,未来需求稳中有升;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公司收购锐凌无线,深度卡位车规级模组,将打开新成长曲线;IoT 下游碎片化导致爆发点较多且难以把握,公司延伸布局泛IoT,有望率先抓住物联网爆发性机遇。 笔电+POS 模组基础稳固,笔电深度绑定大客户,未来需求确定性强。公司在笔电市场拥有丰富经验,绑定笔电龙头大客户,随着整个笔电市场稳步增长,头部集中趋势将进一步凸显,公司大客户优势显著,未来流量资费和PC 价格的下降有望提升笔记本电脑模组的内置率,带动公司笔电业务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发展。 收购海外车载模组企业,深度布局车联网业务,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锐凌无线,锐凌无线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过外延并购锐凌无线深度布局车载业务,将完善公司车联网全球化战略布局。此外,在国内市场公司借助子公司广通远驰推出覆盖各种需求低时延、超高可靠性车规模组,纵向丰富车载产品线,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有望为公司发展打开新成长曲线。 其他业务伏笔暗藏,布局泛IoT 等风来。公司业务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含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安防等各行各业,目前物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下游垂直应用细分行业众多且具备碎片化特征,一旦爆发点出现,公司有望率先把握客户需求,快速抓住增长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模组行业白马龙头,以笔电+POS 为基础,深度布局车载市场,同时在泛IOT 行业广泛布局,未来发展空间大。不考虑并表,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 亿元、6.04 亿元、7.98 亿元,对应PE 为25.90 倍、19.57 倍、14.8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1 99.68 -- -- 105.98 6.32%
105.98 6.32%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2022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增长4.61%,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减少8.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0.64%。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2年Q3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比减少7.86%,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15.7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7.26%。受益于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及汇率上升,汇兑收益同比增加,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得以同比提升。 公司光学元组件产品为条码扫描仪镜头、平面光学元件和专业成像光学部组件,主要应用于条码扫描仪、机器视觉、专业影像、车载光学/激光雷达等领域,其中激光雷达方面,公司提供的光学产品较为全面,覆盖发射模组、接收模组、扫描系统等各大板块,与Quanergy、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新开拓数家重要客户,已将激光雷达客户群体从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扩展至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将产品从以零部件为主扩展至激光雷达整机代工,我们认为公司将核心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发展。 近期,国家陆续推出1.7万亿和2000亿贴息贷款政策,显微镜也属于重点补贴范围,在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永新光学显微镜业务将核心受益。我国高端光学显微镜市场国产化率低,市场空间较大,公司共聚焦显微镜业务发展顺利,获得客户认可,有望形成市场突破,充分受益于光学显微镜高端市场国产化替代浪潮,弥补国产企业在高端显微镜市场的空缺,勾勒公司成长新曲线。光学元组件不断拓展,车载业务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积极把握科学仪器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和光学元组件在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加快在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中高端新兴业务的拓展。 1)条码扫描板块:下游客户受芯片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短缺影响,需求暂时性放缓;公司对此积极应对,一方面,公司精准把握条码扫描客户需求,加速新品导入,多款条码镜头新品已开始量产;另一个方面,公司加速切入条码扫描复杂部组件业务,目前已获得市场头部客户批量化订单,不断提高公司在条码扫描产品核心光学元组件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若下半年缺芯状况逐步改善,下游需求或将得到有效提升;2)机器视觉板块: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拓展新客户;其中,公司供应给康耐视、Zebra的高速调焦液体镜头稳健出货;此外,应用于大型仓储的全球首款磁性变焦镜头已开始小批量出货,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有体积最小、变焦速度极快等特点,市场需求旺盛;3)激光雷达光学业务:公司与Quanergy、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新开拓数家重要客户,已将激光雷达客户群体从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扩展至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将产品从以零部件为主扩展至激光雷达整机代工。随着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量产上市,该业务将步入快速增长通道;此外公司将持续加大激光雷达的研发力度,增加对产线、设备的投入,不断开拓国内外知名客户,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持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4)车载镜头业务:随着车载镜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客户需求随之提升,公司车载镜头前片销量稳健增长;5)专业成像业务: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应用于PCB无掩膜激光直写光刻设备的光刻镜头在手订单充足,保持稳健增长;供应的新型生物识别光学组件已实现批量销售。 光学仪器产品结构加速优化,盈力能力持续增强我国显微镜市场基础较好,但高端产品仍存在市场空缺。我国现在的高端显微镜方面对核心的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具备生产高端显微镜的企业屈指可数,系统显微镜、共聚焦扫描和超分辨显微镜等高端产品仍然依赖徕卡、蔡司、尼康、奥林巴斯等海外企业。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进程,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化迈进,未来我国本土高端显微镜企业有望进一步抢占国内高端显微镜市场份额,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022年H1,公司普教类显微镜业务稳中有进,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NEXCOPE系列产品营收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近70%,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生命科学领域、工业检测领域以及医疗领域客户:1)生命科学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共聚焦显微镜进展顺利,公司积极响应“科学仪器国产化”需求,加速抢占市场份额。2022年H1共聚焦显微镜试用客户已超50家,客户涵盖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并已开拓海外市场,预计今年将实现数十台套销售;2)工业检测领域:公司新开发多款产品,积极完善工业用显微镜产品线,工业检测类显微镜营收同比增长超100%;2)医疗领域:公司进一步拓展嵌入式显微系统新兴市场,数字切片扫描仪、病理诊断电动显微镜、NCM细胞成像仪等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同时,公司加快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已与国内数家医疗细分领域头部客户就医疗光学相关产品建立合作。 持续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获评“2022年宁波市优秀博士后工作站”;公司牵头主导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及应用”进展顺利,承接的“并行扫描的高端多光谱共聚焦显微镜系统研发项目”被列为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8月,公司牵头承担的“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仪自动扫描分析系统开发”项目以高分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已完成NCF95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研发、攻克了内窥镜核心镜头的制备技术,并在条码镜头AA组装、激光雷达核心光学元部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H1,公司共取得授权专利36项,其中7项为发明专利。公司主持修订的GB/T22055-2022《显微镜成像部件的连接尺寸》、参与修订的GB/T41398-2022《显微镜双目镜筒最低要求》已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ISO9345-2019《显微镜成像部件技术要求》入选“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二等奖并已完成公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主导编制1项国际标准,牵头或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91项、团体标准1项,系行业标准的引领者。 公司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的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分院已成功引进3个浙大研究团队和“宁波先进光电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2个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政资源协同发展,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 高度重视人才储备,积极升级生产管理系统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上半年,公司引进技术研发骨干十余人,并针对中层干部及技术干部开展“新英计划”,针对研发技术人员开展“新辰计划”,针对新进大学生实施“新苗计划”,赋能组织成长、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同时,公司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2022年上半年通过实施员工持股平台减持、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解禁等举措,为91名激励对象实现股权兑现,提升了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公司全方位推进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各业务各环节系统化平台管理。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投入信息化软件及自动化设备超3000万元,高强度推动各项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多个信息化系统项目,由信息管理部主导ERP升级项目,通过将原有ERP系统向SA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升级,可实现‘业财一体化’;引进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客户画像;在人力资源方面,推动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上线;在生产制造部门,持续推广和完善MES/WMS系统建设,使车间实现全面完整的产品追溯功能和动态数据实时可视化要求;由研究院主导的PLM项目,大幅度提升了生产工艺管理,为后续工艺的持续优化迭代搭建了坚实的数据平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于高端显微镜国产替代与汽车智能化趋势,对公司高端显微镜/光学元件组件的需求量高增,公司深耕光学领域多年,技术护城河高筑,新产品边际开发成本低,竞争实力强劲,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43亿元、4.51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为43.47倍、34.54倍、26.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1、技术不能持续领先及核心人员和核心技术流失的风险2、市场拓展风险3、主要销售国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