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蒋颖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3120003, 曾就职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理学学士,商务英语双学位。 2017年到 2020年,先后就职于华创证券、招商证券,2021年 1月加入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深度覆盖 IDC&云计算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5G 产业链等。曾获 2020年 wind“金牌分析师”通信第 1名;2020年 21世纪“金牌分析师”通信第 3名;2020年新浪金麒麟“新锐分析师”通信第 1名;2019年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通信第 5名。...>>

20日
短线
18.18%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美格智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8-19 44.12 -- -- 44.15 0.07%
44.15 0.07%
详细
事件 : 20222月年 8月 15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 11.24亿元,同比增长 60.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86亿元,同比增长 81.34%;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7亿元,同比增长195.10%。 点评: 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双轮驱动,5G 智能模组及 5G FWA产品出货大幅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 Q2实现营业收入 7.23亿元,同比增长 63.92%,环比增长 80.54%; 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同比增长 91.75%,环比增长 150.3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7亿元,同比增长2627.49%,环比增长 30.6%。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个性化解决方案、 5G 产品(智能模组和 FWA)、供应链管理能力三大方面表现出色: 1)坚持模组+解决方案双轮驱动: 公司始终坚持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双轮驱动的产品策略,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垂直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打造差异化和具备创新力的核心竞争优势,解决方案涵盖智能模组、算力模组产品和 5G 智能座舱、 FWA、 5G PDA 等多款产品,公司市场认可度和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 2) 5G 产品(智能模组+FWA)出货量大幅提升: 公司应用于新能源车智能座舱领域的 5G 智能模组、面向海外运营商的 5G FWA 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其中,应用于智能座舱领域的 5G 智能模组产品上半年出货量及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数倍增长,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增长势头良好; 3)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公司加强供应链能力建设和中后台管理能力建设,与客户、供应商协同发展,上半年公司客户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客户结构更加稳固健康,海外市场占比提升。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8-10 30.28 -- -- 30.28 0.00%
30.28 0.00%
详细
事件:2022年8 月8日,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24.18 亿元,同比增长32.71%;实现归母净利润2.04 亿元,同比增长0.5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7 亿元,同比增长10.48%。 点评: 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拓宽市场,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 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Q2 实现营业收入12.39 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0.99 亿元,同比下滑19%,环比下滑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下滑9%,环比下滑2%。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在研发、市场拓展、客户服务三大方面表现出色: 1)持续研发:一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布局,发布5 款新品,其中高价质量的5G 模组和5G 智能模组各一款;另一方面,公司取得多项产品认证,如5G 模组FM150-NA 取得北美运营商AT&T 认证,5G 工业级R16 模组FM160-EAU 通过巴西ANATEL 认证等; 2)拓宽市场:公司积极持续加大营销投入、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在深圳召开广2022 年广和通中国IoT 代理商大会,并推出最新代理商政策,全面提升广和通渠道管理; 3)客户服务: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召开“乌卡时代,以客户为中心,以质求变”的主题质量日系列活动,公司还加强与下游客户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出适用于多种物联网终端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如携手中国联通研究院、中科创达现网验证全球首例5G 模组端到端多切片方案等。 此外,公司还在2022 年上半年发布并拟实施2022 年股权激励计划,向公司近两百名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激发员工积极性。
瑞可达 2022-08-10 141.00 -- -- 171.00 21.28%
171.00 21.28%
详细
汽车三化时代,高压&高速连接器需求将快速增长,国内企业迎黄金发展期。汽车电动化趋势下三电系统要求更大功率的高压系统支持,催生汽车高压连接器产品需求;汽车智能化趋势下需要更快的数据流量支持,催生高速连接器产品需求,我们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达315亿元,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达150亿元。我国汽车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起点较低,但国内企业凭借反应灵活、贴近客户等优势正逐步扩大连接器市场的占有份额,尤其以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崛起、通信领域技术迭代、电子制造服务产能转移等为契机,给本土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公司深度布局连接器行业多年,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布局行业领先。公司成立十余年时间,始终以连接器产品为核心,现已具备包含连接器、组件和模块的完整产品链供应能力。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迅速,2021年收入实现6.91亿元,同比增长131.75%,占比从2016年的58.40%提升至2021年的76.65%。未来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有望驱动公司实现快速成长。 研发实力强劲,拥有众多优质客户,充分受益于行业β。经过多年布局,公司已具备从前沿研究、协同开发、工艺设计、自动制造到性能检测的整体解决能力,核心竞争力逐步凸显;公司拥有优质客户群体,覆盖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比亚迪/上汽等国产车企、日产/福特等海外车企以及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公司连接器产能快速爬坡,伴随着2022年公司拟定增项目计划的落地,公司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产能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公司定增项目达产后公司通信连接器产能将达6000万套,新能源连接器将达1200万套,为长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深耕连接器市场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已经与多家头部车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护城河宽阔,未来有望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04亿元、3.35亿元、4.85亿元,对应PE为73.50倍、44.90倍、30.9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模式创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冠疫情蔓延。
经纬恒润 2022-08-04 236.70 -- -- 232.00 -1.99%
232.00 -1.99%
详细
汽车三化时代,汽车电子成长空间广阔,平台型公司将核心受益。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发展主要潮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正提速;汽车电子分布式 E/E 架构开始向集中式发展,SOA 助力“软件定义汽车”发展,拥有平台供应能力和综合软件能力的厂商将获更多发展机会;国内外企业已开展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在特定领域有望加速。以经纬恒润为代表的国内自主供应商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与迭代,产品沿着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不断延展,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平台型企业。 “三位一体”业务布局,深度卡位智能网联产业链,智能驾驶行业领先。公司自 2006年正式成立汽车电子产品业务部门,2015年进入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领域,目前已实现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三位一体”布局,软硬兼备。公司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量产经验丰富,已为众多国内外主流整车厂商成功配套多个车型;智能驾驶实力领先,前视乘用车新车 ADAS 系统市场份额国内前十,国内重型牵引车(营运类)ADAS 预警产品搭载量市场第一,L3级别域控制器已量产并不断突破大客户;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已获得多家客户定点;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已与多家整车厂合作,产品、服务覆盖多个场景,包括港口智能集卡、智能环卫车、智能园区物流车、智能接驳车等。 管理团队拥有专业背景,研发实力强劲。公司高层均毕业于知名高校,在电子系统领域具有较强专业背景,且在公司任职多年,形成了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公司深耕汽车电子领域近二十年,获得了多家全球知名整车厂和 Tier1客户的认可。截至 2021年 6月 30日,公司拥有的主要核心技术有 31项,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取得 107项注册商标、16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拥有已授权的专利 1477项,其中发明专利 617项,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数量的 41.77%。截至 2021年 6月 30日,公司共有员工 3055人,其中研发人员 1373人,占比 44.94%,在员工学历构成上,本科、硕士和博士占比分别为 31.85%、52.24%和 2.65%。依靠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强劲的研发实力,我们看好公司在汽车三化时代作为智能驾驶平台型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汽车电子领军企业和国内稀缺的综合平台型汽车电子企业,在智能驾驶方面拥有强劲的竞争实力,将充分受益于汽车行业三化发展。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7亿元、3.07亿元、4.57亿元,22年 8月 2日收盘价对应 PE 为 136.62倍、92.17倍、61.9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确定风险;2、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3、新冠疫情反复蔓延风险。
威胜信息 2022-08-03 26.92 -- -- 27.84 3.42%
27.84 3.42%
详细
公司为能源物联网&电力物联网领先企业,产品覆盖物联网全产业链,在万物互联时代成长空间广阔。 公司产品贯穿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得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联通、西门子等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先后与海康威视、腾讯云等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在手订单充盈,截至2022年 H1,公司在国内销售网络覆盖 30多个省份和 2800座城市,物联网连接数超 1亿;公司在海外覆盖亚州、非洲、南美等市场,物联网连接数超1000万,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电网、用电侧智能化成为投资主要方向,公司“通信模组+通信网关+监测终端”将核心受益。 全国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总额有望达到 3万亿元,其中配网智能化改造受到重视,各省份致力于建立负荷管理系统,将有力拉动公司通信模组、网关、电检测终端产品的需求量;此外,技术升级将提升产品价值量,通信模组由单模转向双模、网关增加边缘计算功能等,使得产品价值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受益于产品“量价齐升”新机遇,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 数字经济为大势所趋,与腾讯云深度合作,智慧城市为公司勾勒成长新曲线。 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水利等将进入高景气建设时代,公司可提供从数据感知、通信组网到数据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公司与腾讯云深度合作,发力智慧城市,截至 2022年 H1,公司与腾讯在智慧消防、智慧能源、智慧充电、智慧水务、智慧配电房等领域已经推出首批五套联合解决方案。长期来看,公司将充分享受数字经济时代红利。 研发水平领先,海外业务加速发展,竞争实力不断夯实。 公司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是多款产品的行业首创者,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到 369名,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49.60%,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 126名;经过多年的海外市场开拓,公司已经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主流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渠道,公司将以 AMI 整体解决方案为基础深度参与海外地区电力物联网建设,同时以电水气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为契机,积极拓展海外城市物联网市场,海外业务将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能源物联网领军企业,深度受益于智能电网与数字经济建设,同时海外业务加速布局,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 4.53亿元、 6.04亿元、 7.98亿元, 对应 PE 为 29.97倍、 22.47倍、 17.0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蔓延影响、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
中控技术 2022-07-25 78.85 -- -- 85.99 9.06%
97.88 24.13%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2022年7月21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总营收26.67亿元,同比增长45.5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48.31%;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53.90%。 点评:业绩超预期,下游客户资本开支保障公司业绩增速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52.72%,环比增长71.8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44.32%,环比增长323.33%;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43.32%,环比增长410.69%。 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紧抓下游制造企业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公司控制系统、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等产品谱系更加丰富,已成为行业内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获取订单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管理变革持续深化,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流程优化提升运营效率,费用率有所下降。2021年流程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对未来资本开支金额形成了较有力的保障,公司作为国内流程型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流程型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趋势,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维持较高增速。“双碳”背景利好流程型智能制造,高端工控产品国产替代提振公司成长长期来看,我国流程工业在“双碳”目标下,工控产品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市场空间较大。我国流程工业在碳排放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国内流程工业平均工艺水平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能耗方面依旧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仅靠工艺流程优化、节能技术等方式难以显著控制能耗,必须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与基础自动化升级改造;第二,目前国内流程工业的能耗总量可观,可改进空间巨大,可以通过降低流程行业能耗的途径来明显降低全国碳排放量。在“双碳”的长期目标下,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必然趋势,工控产品更新换代的市场空间较大。 目前国内高端工控/工业软件领域产品的国产化率依旧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坚持投入研发,不断突破高端工控产品,目前已位居世界一流水平。2021年,公司与多个大客户强强联合,打造多个标杆性项目,DCS产品顺利突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生产装置,在高端工控产品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另外,公司在工业软件方面的实力也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拥有MES/APC等多款先进的工业软件,已经形成了包括实时数据库、数字孪生、生产管理、过程优化、生产安全、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七大类工业软件体系共计218个工业APP应用开发,拓展了新材料、新能源、制药食品等新行业应用。 未来工业软件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高端工控/工业软件产品为公司打开增长新曲线。 深耕石化化工行业,工业软件核心竞争力强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具备很强的下游行业属性,通常来讲,一款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往往只负责某个领域甚至某一工艺,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和行业模型的积累。公司深耕石化、化工领域多年,深度绑定多个下游大客户,拥有海量的现场数据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有助于公司构建成熟的经验模型。我们认为,与石化化工行业的深度绑定赋予了公司很强的工业软件开发和运维能力,大大提升了公司工业软件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力,同时某一细分行业中的工业软件又呈现“一家独大”的特点,有助于公司工业软件产品未来在石化化工行业中广泛普及,提振公司长期成长。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多类产品协同提振公司业绩中控技术以控制系统(DCS+SIS+PLC)为基石,向下打造“工业触手”,布局仪器仪表相关产品,向上打造“工业智慧大脑”,布局多款工业软件,各业务间具备明显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线上+线下”协同发力,5S自动管家店和S2B平台共同打造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国家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工控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作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内工控龙头,积极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多类产品协同发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行业有望提速发展,公司作为国内工控&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体两翼”布局,未来“一纵一横”发展空间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3亿元、10.04亿元、13.25亿元,对应PE为50.21倍、38.15倍、28.9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行业波动风险、公司发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蔓延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2-07-19 18.00 32.49 101.05% 22.80 26.67%
22.80 26.67%
详细
围绕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整合优质资产实现全球化转型:公司成立于 2004 年,2011 年上市以来,先后收购了德国PREH、德国QUIN、美国KSS 以及日本高田资产(除PSAN 业务)等汽车安全与电子企业,实现全球化和转型升级;2021 年以来,设立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和新能源研究院赋能智能电动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已形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系统等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2011 年至2019 年, 公司完成海外并购后带来公司营收的高增长,2020-2021 年因疫情、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释放受一定程度影响;2022 年以来随着公司各业务整合持续推进,全球疫情与芯片短缺缓解,公司业绩有望反转向上。 安全业务整合接近尾声,即将迎来盈利拐点:2016 年均胜收购KSS 切入汽车安全市场,2018 年收购高田剑指全球汽车安全龙头。公司目前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并购之后受高田召回和疫情等影响,安全业务短暂承压,公司积极进行人员结构调整及产能关停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与整合已基本完成。相比最大竞争对手奥托立夫,公司安全业务毛利率、净利率表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除被动安全产品外,公司已量产电动安全带、顶棚式乘员气囊,以及驾驶员监控系统与智能方向盘等主动安全产品,与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形成较强联动。 智能化加速落地,汽车电子业务静待开花:1)需求拉动+架构演进,智能座舱加速落地。汽车智能化加速普及,智能座舱成为整车智能化核心,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可提供覆盖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操作系统、人机交互、中间件和应用层算法的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已全面配套大众;座舱域控制器牵手华为,深度研究共创,首款合作车型有望于22Q4 量产,后续有望继续向华为HI 产业链与其他自主品牌渗透。2)智能驾驶布局开启,未来发展可期。智能驾驶正处在L2 向L3 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司定位智能驾驶领域的Tier 1,开展从L0 至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涵盖域控制器、传感器、中间件和应用层算法等,包括行车和泊车诸多功能场景, 目前能提供L0 到L2++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并在L2++至L4 级取得重大进展。公司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与Ambarella、地平线等多家芯片厂商开启合作,2023 年初有望量产;智能传感器携手图达通深度合作,激光雷达产品已在蔚来ET7 实现量产;虚拟仿真云平台建设完成,算力突破为产品量产赢得优势。3)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新能源管理系统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BMS 与车载功率电子为“小三电”关键技术。均胜普瑞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已具备12V、48V、400V、800V 等全电压平台的BMS 研发与制造能力,大众MEB 平台订单放量交付;在高功率超级快充技术领域,普瑞量产产品包括多功能DC/DC 电压转换器、充电升压模块和车载充电机(OBC)等,三合一的集成化、轻量化产品能帮助未来高压平台车型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并购KSS 和高田后业绩短暂承压,整合接近尾声即将迎来盈利拐点;智能座舱业务携手华为,整体解决方案正加速落地;新能源管理系统领域实现量产突破;智能驾驶布局稳步推进,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6.6、12.7、20.6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7/19/12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3 年35 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32.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全球新冠疫情加剧、并购整合不及预期、芯片供给短缺加剧、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7-15 24.44 -- -- 27.48 12.44%
27.48 12.44%
详细
事件:2022年7 月14 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 亿元到20.4 亿元,同比增加580%到7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8 亿元到20.16 亿元,同比增加722%到887%。 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多业务发展驱动长期成长 根据公司预告,预计2022 年Q2 实现归母净利润6.84-10.24 亿元,同比增长375.81%-512.90%,归母净利润中值为8.54 亿元,同比增长444.35%;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37-9.73 亿元,同比增长283.57-380.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中值为8.05 亿元,同比增长331.99%。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准备合计109,070.39 万元,导致上年比较基数较小。2022 年3 月,公司收购控股东持有的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中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对2021 年半年度数据进行追溯调整。2022 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同比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践行“绿色驱动,合规稳进”的经营方针,顺应“清洁低碳”新经济秩序,紧抓海上风电高速发展机遇,在海底电缆、海洋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光通信产业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主要客户项目的中标份额较好,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此外,公司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深挖内部潜能,多措并举降本增效,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移远通信 计算机行业 2022-07-15 128.33 -- -- 165.20 28.73%
169.10 31.77%
详细
事ab件le:_2S0u2mm2a年ry]7月13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66.89亿元,同比增长55.00%;实现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105.1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113.04%。 点评: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增强,产品结构优化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2年Q2实现营业收入36.31亿元,同比增长47.65%,环比增长18.7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05.88%,环比增长21.50%。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Q2公司连续四个单季度保持归母净利润提速增长,2021年Q3至2022年Q2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87%/89%/104%/106%;此外,公司净利润率连续三个季度提升,2021年Q3至2022年Q2分别为3.21%/4.05%/4.14%。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5G模组、车规级模组、智能模组、LTE模组、天线、ODM业务等实现较好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也实现增长。中短期来看,公司成长确定性强——两大优势夯实公司护城河1)模组超市&渠道优势:公司布局物联网模组各大产业线,范围囊括全场景+全制式,广泛布局海内外渠道,深度掌握行业knowhow,打造“模组超市”,有望率先享受下游细分行业应用爆发红利。公司作为模组龙头,坚持做宽做广战略,打造多品类、多制式的最全产品系列,且涉足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覆盖车联网、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能表记、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涵盖蜂窝2/3/4/5G、LPWA等多种制式并布局对应的销售体系和响应机制,“模组超市”名副其实。此外,公司海内外渠道广泛,深度掌握行业knowhow,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目前物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下游垂直应用细分行业众多且具备碎片化特征,一旦爆发点出现,公司有望率先把握客户需求,利用已有产品和行业knowhow,快速抓住增长机遇。2)车载先发&研发优势:公司具备良好的研发能力及先发优势,在车载业务的市占率较高,且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相关业务的成长性确定。目前公司车载业务市占率第一,合作车企众多,产品丰富且质量较高,稳定性及连接能力有保障,满足各类客户需求。 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且我国车联网市场整体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叠加车载模组业务是发展过程中率先受益的环节,公司成长曲线清晰。长期来看,公司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两大能力保障公司未来成长性1)精细化管理能力:公司研发费用前置效应初步体现,且精细化管理能力逐渐提升,未来有望改善盈利能力。公司研发费用前置,随着公司新产品的推广,长期费用率具备下降空间;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正逐步提高整体精细化管理能力,对于成本和费用的管控更加精细,长期具备较强规模效应,长期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增强。 2)全生态战略发展能力:全生态战略部署能力=综合软实力+攻克新业务的能力。其中综合“软实力”主要包含行业Knowhow、对供应商和客户的理解等;攻克新业务的能力即逐渐从硬件设备过渡到解决方案设计及平台服务等,模组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单纯靠卖模组硬件为生,盈利水平难以大幅提升,在万物智联时代,以模组为入口,通过提供云平台/整体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服务升级与转型,打造全生态战略布局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夯实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以天线业务、ODM业务、sim卡业务等代表的新业务目前已经成熟运营,未来伴随公司全生态部署线条的进一步完善,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物联网为长期黄金大赛道,公司作为物联网模组龙头企业,深度布局全赛道,在车载、5G等高门槛赛道同样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大。预计公司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170.19亿元、245.20亿元、325.07亿元,对应PS分别为1.2倍、0.9倍、0.9倍,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2亿元、10.01亿元、13.6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13 105.80 -- -- 128.35 21.31%
128.35 21.31%
详细
事件:2022年7月11日,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3,500万元参与鄞州区GX07-02-59-1a(高新区)地块21,435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竞拍,作为公司未来扩建或新项目建设用地。 点评:土地竞拍有利于产能扩张,公司未来发展可期,公司未来发展可期公司本次拟参与竞拍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方面本次竞拍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且目前公司货币资金充裕,表明公司现阶段良好运营状态和未来发展信心;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光学元组件迅速放量增长,以及车载业务展现出的强劲成长动力,竞拍土地主要是作为未来扩建或新项目建设用地,有助于公司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和未来业务拓展,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光学元组件实现高增速,占比不断提升21年作为公司五年战略规划开局之年,新厂区全面投入运营,四个IPO首发募投项目全面完成,产能大幅提升,实现主营收入及净利润均大幅增长,总营收达7.95亿元,同比增长37.94%,归母净利润达2.61亿元,同比增长61.72%。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显微镜产品和光学元件组件业务,其中,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大幅增长,占比迅速提升:1)显微镜产品)显微镜产品::2021年实现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8.8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7.23%。 光学仪器领域长期积累的成果顺利转化,光学显微镜业务亦获得较大增长,其中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微镜品牌NEXCOPE系列产品营收突破6000万元,同比增长超50%,高端光学显微镜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带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光学元件组件业务)光学元件组件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55.33%,占公司营业收入由2020年53.09%提升至60.73%。该部分业务得益于条码镜头及机器视觉客户新品量产、物流过程管控需求增加、工业自动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公司积极把握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领域的市场机遇,使得条码扫描及机器视觉镜头、车载光学、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业务快速放量,带动公司营收、利润大幅增长。光学元组件迅速放量增长,车载业务展现强劲成长动力,车载业务展现强劲成长动力根据公司官网,公司光学元件零组件产品包括镜头、玻璃球面镜片、滤光片、窗口、塑料镜片等,主要应用于条码扫描仪、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专业影像等细分领域。根据公司年报,2021年,该部分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均获较大幅度增长。 条码扫描镜头、机器视觉镜头::21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受益于新品量产、物流过程管控要求增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加快等因素,实现高速放量增长。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硬膜窗口逐步替代蓝宝石窗口,已应用于数万台台式扫描仪。供应给康耐视、Zebra的高速调焦液体镜头因优异的产品性能获得客户青睐,产品快速放量;公司加速切入条码扫描镜头复杂部组件业务,继续巩固在条码扫描产品核心光学元组件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车载业务板块:片车载镜头前片21年销量同比增长超90%,激光雷达业务收入超千万元,公司积极把握激光雷达车载应用的行业机遇,基于技术积累,公司先后与公司先后与Quanergy、禾赛、、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获得定点合作项目超定点合作项目超10家家。同时客户群体从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扩展至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车联网等领域,将产品从以零部件为主扩展至激光雷达整机代工。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背景下,随着公司新业务拓展和客户合作推进,该业务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专业成像领域:随着影视、娱乐、商业、工程领域对专业投影和摄影设备的需求加大,公司为电影数码摄影机制造商Blackmagic提供的专业摄影镜头、滤光片等产品快速放量,应用于PCB无掩膜激光直写光刻设备的光刻镜头在手订单充足,营收实现大幅增长。 显微镜业务市场广阔,普教产品业务回暖,高端市场获突破获突破我国显微镜市场基础较好,但高端产品仍存在市场空缺。我国现在的高端显微镜方面对核心的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具备生产高端显微镜的企业屈指可数,系统显微镜、共聚焦扫描和超分辨显微镜等高端产品仍然依赖徕卡、蔡司、尼康、奥林巴斯等海外企业。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进程,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化迈进,未来我国本土高端显微镜企业有望进一步抢占国内高端显微镜市场份额,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公司是国内显微镜制造企业的领先者,从事显微镜生产制造20年,拥有丰富的技术沉淀。 根据公司年报,21年公司光学显微镜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产品结构加速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客户广泛覆盖国内外知名院校、医院及企业,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天马微电子、日本尼康、徕卡显微系统、OPTIKA、Accuscope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企业。 普教类显微镜: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教学类仪器需求加速回暖,其业务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高端显微镜业务:深度绑定尼康、徕卡等国际巨头,形成了较高的客户壁垒。公司常年为日本尼康、徕卡显微系统等国际一流显微镜品牌提供OEM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投入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已成为国内光学显微镜行业龙头企业和核心光学部件细分领域优势企业。 21年年公司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公司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NEXCOPE系列产品销售取得重大突破系列产品销售取得重大突破,主要用于于生命科学领域、工业检测领域以及医疗领域::1)在生命科学领域:作为自主研发的共聚焦显微镜实现小批量销售,打破国外垄断,试用客户超20家,产品性能得到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客户的高度认可;2)在工业检测领域:工业检测类显微镜营收同比增长超70%,用于半导体晶圆检测的NX1000/2000系列新品实现批量销售,用于清洁度检测的818大变倍比体视显微镜取得快速增长;3)在医疗领域:公司进一步拓展嵌入式显微系统新兴市场,数字切片扫描仪、病理诊断电动显微镜、NCM细胞成像仪等新产品也实现小批量销售。 高度重视研发创新,积极优化产能利用,积极优化产能利用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储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307.38万元,同比增长33.39%,占主营业务收入8.10%。公司实施“哑铃”强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强化研发和营销端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2018年研发人员有195人,占比15.02%,2021年研发人员增长到319人,占比达26.34%;并调整原有销售团队架构,成立激光雷达销售部和医疗光学销售部;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新苗计划”,赋能组织成长、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并通过实施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5月,公司对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53名激励对象所持有的38.85万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提升了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强强联合,突破创新。在高研发投入下,公司还积极与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多创新技术平台,对超分辨宽场移频显微系统、5G移动版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液体变焦镜头、激光雷达检测、表面缺陷检测、共聚焦AI算法等多个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政资源协同发展,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21年公司共取得授权专利25项,其中10项为发明专利,主导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仪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审,并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2021年公司将继续主导承担“十四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及应用”,持续攻克我国该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公司主导编制1项国际标准,牵头或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89项、团体标准1项,系行业标准的引领者。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速打造智慧工厂。21年公司通过对市场把握,积极加大自动化设备及技改投入,完成设备投资共26项,工艺技改35项,引入多台高端镀膜设备、投入数条全自动生产线、建设立体化智能仓储,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成功对现有批量产品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并全方位推进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公司各业务环节均实现了系统化平台管理。制造部门启动MES\WMES智能车间建设,初步完成数字化升级,使车间实现全面完整的产品追溯功能和动态数据实时可视化要求。研究院完成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PLM系统导入工作,助力研发项目效率和技术人员的定量化评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于高端显微镜国产替代与汽车智能化趋势,对公司高端显微镜/光学元件组件的需求量高增,公司深耕光学领域多年,技术护城河高筑,新产品边际开发成本低,竞争实力强劲。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43亿元、4.51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为42.64倍、33.88倍、25.7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1、技术不能持续领先及核心人员和核心技术流失的风险2、市场拓展风险3、主要销售国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13 18.97 -- -- 20.44 7.18%
20.33 7.17%
详细
事件:2022年7 月11 日,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收到间接控股股东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关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通知》,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点评: 紫光集团债务重整落地,股权不确定消除,未来发展可期 根据公司公告以及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由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智路建广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智路建广联合体拟通过其搭建的战投收购平台智广芯整体承接重整后紫光集团100%股权,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2022 年7 月11 日,紫光集团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其100%股权已登记至智广芯名下,智广芯变更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本次实际控制人变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本次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执行阶段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官环节,对于紫光股份而言,股权层面的不确定性消除,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同时智广芯控股背后出资人组合有望充分发挥其“控股型科技投资、战略型产业运营”的双轮驱动优势,与公司已有产业形成协同优势,弥补产业链短板,助力公司产业发展。
美格智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7-13 34.00 -- -- 44.73 31.56%
44.73 31.56%
详细
事件:2022 年7 月11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 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11.00-11.50 亿元,同比增长56.92%-64.05%;实现归母净利润0.83-0.87 亿元,同比增长74.60%-83.0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4-0.48 亿元,同比增长175.08%-200.09%。 点评: 5G 智能模组及5G FWA 产品出货大幅提升 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2 年Q2 实现营业收入6.99-7.49 亿元,同比增长58.39%-62.39%,环比增长74.62%-87.10%,营收中值为7.24 亿元,同比增长64.22%,环比增长80.86%;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58- 0.62 亿元,同比增长81.74%-94.19%,环比增长137.31%-153.56%,归母净利润中值为0.60 亿元,同比增长87.97%,环比增长145.43%;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4-0.28 亿元,同比增长2298.64%- 2706.81%,环比增长14.70%-34.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中值为0.26 亿元,同比增长2502.72%,环比增长24.46%。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对于研发和供应链的不利影响,积极保证研发进度和产品交付,其中应用于新能源车智能座舱领域的5G 智能模组、5G FWA 产品交付大幅提升。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7-06 23.88 -- -- 27.60 15.05%
27.48 15.08%
详细
事件 : 近日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中标中广核 2022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第二标段, 中标金额 81,616.64万元。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蒙古国80MW/200MWh 大型储能项目设计、供货、施工、调试和 2年运维项目, 中标金额 8092.54万美金(不含税)(折合人民币约为 54,220.02万元)。 点评: 深耕储能行业, 业务落地将提升储能业务竞争实力公司于 2013年开始大型储能产品布局,产品覆盖电网发、输、配、用等全环节, 是最早一批电网侧储能产品在国内电网端以全功能纳入电网省级规模电力调控范围的储能系统生产集成商之一。 本次中标的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金额合计约 135,836.66万元人民币,占公司 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2.94%, 将对公司 2022、 2023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且将推动公司新能源场站+储能的项目建设,带动公司大型储能实施方案“走出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战略布局海洋、新能源、电力电缆、光通信四大业务,覆盖新基建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作为海风龙头,将核心受益于海上风电行业长期成长,同时新能源业务逐步发展,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曲线。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63亿元、 43.24亿元、50.15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21.19倍、 18.44倍、 15.9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7-01 22.43 -- -- 27.60 22.50%
27.48 22.51%
详细
事件2022年6月 29日,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出售中天科技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天科技集团出售中天科技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0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 34,309.00万元。 点评: 优化业务结构,重点发力高端制造业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技股份”或“公司”)为进一步聚焦公司主营业务,剥离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与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技集团”)于 2022年 6月 29日签订了《中天科技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以下简称《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向中天科技集团出售中天科技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国贸”)10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 34,309.00万元。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公司专注于在绿色能源、通信网络等领域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天国贸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小。根据财务报告,公司近两年贸易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0.83%和 1.10%,对比同期制造业毛利率 20.26%和 20.04%,处于较低水平。基于自身业务发展规划,公司剥离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业务重心逐步转向技术附加值和毛利率更高的高端制造业。公司将出售资产收回的资金,用于高附加值业务生产经营,有助于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6-16 25.64 -- -- 28.00 9.20%
30.28 18.10%
详细
事件 2022年 6月10日,公司发布《广和通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等公告,拟向激励对象授予 2394200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197人,价格为 11.82元/股。 点评: 股权激励打造利益共同体,促进长远发展根据公司公告,此次的激励计划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 2394200股限制性股票,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621132039股的 0.39%,其中: 首次授予 1915400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 621132039股的 0.31%,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 80%,首次授予价格为 11.82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197人,包括在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预留 478800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 0.08%,预留部分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 20%,预留激励对象指本计划获得股东大会批准时尚未确定但在本计划存续期间纳入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由本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 12个月内确定。 通过激励计划打造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此次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将公司长远利益与发展,跟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深度绑定,增强公司核心骨干的主人翁意识,打造利益共同体,与公司同进退,从而提高核心团队在精细化管理、技术研发、业务拓展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内驱力,进一步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助力公司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