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纬锂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4-27
|
60.50
|
--
|
--
|
71.30
|
17.54% |
|
71.11
|
17.54%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3Q1年营利同比双增,业绩符合预期。4月25日,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 公司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11.86亿元,同/环比+66.11%/-6.95%,实现归母净利润11.40亿,同/环比+118.68%/+35.13%,位于预告区间中枢,扣非净利润6.12亿,同/环比+40.66%/+18.03%。 公司盈利水平稳定,预计全年动储出货超60GWh。2023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16.83%,同/环比+3.08pct/-0.75pct,毛利率环比下滑主要系给动力电池客户让利所致,净利率11.62%,同/环比+4.52pct/+3.19pct。2023Q1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3亿元,主要受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公司2023Q1期间费用约11.73亿元,同/环比+70.80%/-39.98%,期间费用率10.49%,同/环比+0.29pct/-5.77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13pct/-0.06pct/+0.48pct/-0.26pct。预计2023Q1动力、储能出货约10GWh,环比大体持平,贡献利润4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动力、储能电池出货有望超过60GWh,整体利润率稳定。 公司产能扩张迅速,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动力端:公司率先布局三元大圆柱系列,在荆门、成都等地区形成产能,此外为打开海外市场,在匈牙利规划产能,预计到2025年公司大圆柱产能约30GWh。储能端:公司新产品LF560K,采用超大电池CTT技术,实现电芯及系统成本双降,此外与美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签署了供货协议,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发展。 锂盐自供率提升,盈利能力改善。公司通过参股兴华锂业、瑞福锂业,控股金海锂业,与川能和蜂巢合资成立锂业公司,与紫金锂业合作,合计规划原材料权益产能约7万吨,预计公司2023年碳酸锂权益产能超1万吨,全面确保公司原材料供应,有效提升公司成本管控能力,保障公司盈利水平。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储能业务进展迅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614.87/915.86/1345.31亿元,同比+69.37%/+48.95%/+46.89%,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0.84/90.78/139.75亿元,对应当前P/E为22x/15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波动风险;储能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新宙邦
|
基础化工业
|
2023-04-27
|
48.50
|
--
|
--
|
50.80
|
4.74% |
|
53.29
|
9.88%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3Q1收入下降,盈利能力暂时承压。4月25日,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环比-39.27%/-29.37%;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环比-52.01%/-22.33%;扣非净利润2.28亿元,同/环比-54.62%/-20.90%。 电解液单吨盈利接近底部,下游需求二季度有望恢复。预计公司2023Q1电解液出货2.3万吨,单吨盈利约为0.2万元,接近此前行业价格战底部。除锂价断崖式下跌带来的影响外,2023Q1下游需求偏弱,电池厂商去库存情绪浓烈,拿货谨慎,供需失衡导致电解液价格超速下跌。预计Q2下游需求有望恢复,供需平衡后电解液盈利能力将迎来拐点。 一体化布局降本,后续或以量补价修复盈利。单吨盈利:公司一体化布局完善,对新型溶质、溶剂、添加剂均有布局,预计随着2023-2024年公司原材料自供比例的增加及低成本原料替代效应,电解液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产销量:本轮电解液超速下跌,行业盈利能力承压,加速低端产能出清,竞争格局边际向好。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享受下游市场高增长,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2023年底产能预计扩充到27.5万吨,满足动力市场高增量,储能市场高增速增长,公司后续或以量补价修复盈利。 有机氟化学品国产替代机遇来临,公司有望迎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的有机氟化学品主要为六氟丙烯下游的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发及生产的技术门槛高、附加值高,下游应用广泛,毛利率高。长期以来,全球有机氟化工业务由国际巨头3M把控,但3M由于环保问题将于2025年底前逐步退出有机氟化学品生产,对应市场空间接近百亿。公司作为国内有机氟化学品先驱,2022年底已有产能5161吨,在建产能2.2万吨。预计2023Q1公司氟化工产品出货量超1000吨,贡献归母净利润1.6亿元左右,同环比持续增长。随着国外巨头退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同时有机氟化工业务受益于海外龙头停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3/133.69/181.04亿元,同比+5.30%/+31.42%/+35.41%,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20/20.28/30.32亿元,对应当前P/E为24x/18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波动风险;电解液厂商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金雷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04-25
|
39.30
|
--
|
--
|
44.88
|
14.20% |
|
44.88
|
14.20%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年营收维持增长,2023年Q1盈利修复符合预期。公司4月12日披露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营业收入18.12亿元,同比增加9.74%,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29.00%,扣非净利润3.60亿元,同比下降18.71%。其中2022年Q4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加54.07%,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加32.43%,扣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加87.63%。2023年Q1公司营业收入4.37亿元,同比增加50.79%,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加117.42%,扣非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加118.81%。 风电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大型化趋势展露机遇。CW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增风电吊装容量为49.83G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为44.68GW,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为5.15GW。金雷股份作为全球最大、最专业的风电主轴制造商之一,风电主轴产品涵盖1.5MW至8MW多种主流机型,在风电行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公司有望迎来量利齐升。 公司积极拓展产能,迎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公司立足现有技术优势,优化现有产线提升铸件产能至4万吨,稳固行业地位。海上风电高景气发展背景下,公司于2022年12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其中约17.52亿用于建设“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东营一期)”,以期满足15~20MW大型风机对主轴的需求。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释放3~4万吨产能,2024年产能爬坡,2025年全面达产,最终实现19万吨的铸件产能。 投资建议:国内陆上风电维持高景气,海上风电快速发展背景下,公司作为主轴龙头企业,有 望 受 益 于 铸 件 产 能 逐 步 释 放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29.18/39.37/48.79亿元,同比+61.10%/+34.90%/+23.93%,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37/8.13/9.61亿元,对应当前P/E为16x/13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料价格波动;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等。
|
|
|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3-04-24
|
223.26
|
--
|
--
|
244.56
|
9.54% |
|
244.56
|
9.54% |
|
详细
事件:2023Q1营收、利润远好于预期。4月20日,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0.38亿元,同/环比+82.91%/-24.71%;实现归母净利润98.22亿元,同/环比+557.97%/-25.24%;扣非净利润78.00亿元,同/环比+698.35%/-35.93%。 2023Q1出货量超预期,单位盈利水平稳定。2023Q1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产量超70GWh,环比下降约20%,销量超75GWh,环比下降约21%,其中储能电池出货占比约20%,公司销量大于产量有助于库存的降低。公司2023Q1整体毛利率为21.27%,同/环比+6.79pct/-1.30pct,净利率为11.32%,同/环比+7.26pct/-0.37pct。我们预计锂电池板块2023Q1毛利约19%,电池系统单Wh均价约1.05-1.15元,较2022Q4价格略有下降,主要受价格联动机制影响,单位净利0.08元/Wh,环比下降0.03元/Wh。 报表质量表现优异,库存管理效果显著。公司2023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 210亿元,同比增长196%,表现突出。公司2023Q1长期股权投资余额440亿元,同比增长150%,投资收益超15亿元,同比增长231%,主要得益于处置部分参股公司股权收益。公司2023Q1非经常性损益超20亿元,其中政府补助约13亿元,公司2023Q1存货640亿元,较2023年初下降126亿元,库存管理效果显著。 新技术、新产品放量在即。近期公司多项新技术、新产品落地:1)凝聚态电池:车规级应用版本今年具备量产能力,也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2)麒麟电池: 搭载麒麟电池的极氪001和009,理想首个纯电平台也将搭载4C快充麒麟电池;3)其他品类:钠电池将与奇瑞合作首发合作、年内将量产装机的M3P电池。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储能业务进展迅速、上游资源放量,预计2023年电池出货超430GWh。我们维持公司20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4440.7/5838.1/7383.9亿元,同比+35.1%/+31.5%/+26.5%,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474.6/655.4/862.6亿元,对应当前P/E为21x/15x/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亿纬锂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4-24
|
64.53
|
--
|
--
|
71.30
|
10.20% |
|
71.11
|
10.20%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年营利同比双增,业绩符合预期。4月17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363.04亿元,同比增长114.82%,归母净利润35.09亿元,同比增长20.76%,扣非净利润26.95亿元,同比增长5.81%。公司2022Q4营业收入120.21亿元,同/环比+120.48%/28.47%,归母净利润8.43亿元,同/环比+22.24%/-35.44%。 公司产能扩张迅速,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动力电池端:1)公司率先布局三元大圆柱系列,在荆门、成都等地区形成产能,此外为打开海外市场,在匈牙利规划产能,预计到2025年公司大圆柱产能约30GWh;2)公司BMS项目通过海外认证,标志着BMS开发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进一步促进海外业务的开拓。储能电池端:1)公司储能业务迅速增长,2022年公司储能出货约10GWh,市场份额行业前列;2)公司新产品LF560K,采用超大电池CTT技术,实现电芯及系统成本双降;3)与美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签署了供货协议,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发展。 上、中游材料布局强化公司盈利。上游材料:锂盐(规划权益产能约7万吨)、镍矿(与华友钴业合资建厂,并参与其定增)。中游材料:正极(与德方纳米、贝特瑞、SKI合资建厂)、负极(与中科电气、贝特瑞合资建厂)、隔膜(与恩捷股份合资建厂)、电解液(与新宙邦合资建厂),随着相关产能达产,成本优势凸显。 股权激励目标彰显公司信心。2023年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落地,计划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等165人授予3500万份限制性股票,要求2023-20226年公司营收不低于700/1000/1500/2000亿元,若达成当年收入目标八成以上即可按比例获得激励,彰显公司经营信心。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储能业务进展迅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614.87/915.86/1345.31亿元,同比+69.4%/+49.0%/+46.9%,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0.84/90.78/139.75亿元,对应当前P/E为23x/15x/1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波动风险;储能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TCL中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4-14
|
38.07
|
--
|
--
|
47.30
|
-0.86% |
|
37.74
|
-0.87% |
|
详细
业绩:公司营收高增长,控费能力突出。全年营收及盈利增速保持高增长,预计2023年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670.10亿元,同比增长63.02%,归母净利润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公司2022年毛利率微降,为17.82%,同比-3.87pct。分季度看,硅料涨价下全年毛利率稳定,且随硅料价格下降逐渐修复,其中2022Q4毛利率为17.53%,环比-0.79pct。公司2022年三费费率为2.95%,同比-1.8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1%(+0.09pct)、1.36%(-1.06pct)、1.18%(-0.86pct)。 硅料价格回落下,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2022年硅片占公司总营收75.96%,硅料涨价下硅片业务毛利率维稳,全年硅片毛利率为18.95%,H2提升至19.49%,较H1环增1.12pct。公司硅片报价保持坚挺,预计随着硅料价格降价单瓦净利较上年进一步提升。 扩产下产能提升,一体化水平不断推进。硅片:2022年单晶总产能达到140GW,较去年增加52GW,2023年末预计产能180GW。出货量上,2022年硅片出货106.47亿片,对应约68GW左右,较去年同增29.64%。组件:2022年组件产能12GW,同增9.09%,出货6.6GW,同增58.58%,2023年目标产能30GW。电池:2022年公司投产江苏年产2GW的G12电池示范线,2023年产能计划提升至7GW。2023年4月8日公司可转债预案计划建设25GW的TOPCon电池产能。半导体:2022年半导体总销售规模达550万平方英寸。 技术:研发投入稳步上升,硅片技术优势明显。全年研发投入达到37.71亿元,同比增长46.34%,占总营收比重5.63%。研发投入带来公司硅片成本优势明显,通过硅料使用能力提升以及持续薄片化、细线化等技术进步,单公斤硅成本较同业降低3元/KG以上,单公斤开炉成本较同业降低3元/KG以上,单公斤开片数较同业增加3片/KG以上。 供应链:通过长单机制及战略合作,形成稳固优质供应链。公司在硅料、金刚线、设备等方面均有战略布局。针对石英坩埚,公司提前预判石英砂供应紧张问题,进行锁量及锁价,保供内层砂及中层砂,从成本端较二三线企业构建优势。另外,公司长期培育配套企业欧晶科技,双方在石英坩埚产品等领域分别签订五年至十年期不等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硅片龙头,N型迭代下技术及供应链优势明显。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856/1073/1161亿元,同比+28%/+25%/+8%,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92/115/132亿元,对应当前P/E为17x/14x/1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2)行业内部竞争风险;(3)供应链保供风险;(4)上下游价格波动风险。
|
|
|
新宙邦
|
基础化工业
|
2023-04-07
|
47.47
|
--
|
--
|
56.97
|
18.79% |
|
56.39
|
18.79%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年营利同比双增,业绩符合预期。3月28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96.61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17.58亿元,同比+35%,扣非净利润17.13亿元,同比+39%;公司2022Q4营业收入23.32亿元,同比-6%,环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环比-28%/-28%。 头部效应明显,电解液盈利能力见底。根据GGII数据,2022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货超80万吨,公司2022年电池化学品出货14.3万吨,预计其中电解液出货将近11万吨,市占率超13%,行业整体集中度较高,CR3超五成,头部效应明显。盈利能力见底:受行业产能持续释放以及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带动电解液价格不断下行,根据鑫锣锂电数据,电解液2022年末价格较年初下跌47%,我们测算公司当前电解液单吨盈利跌落至0.2万元/吨左右,结合市场中小企业盈亏失衡,电解液盈利见底。 积极扩充电解液产能,一体化布局修复盈利能力。产销量:公司2022年电解液产能约15万吨,2023年底约27.5万吨。2023Q1因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下游需求暂时疲软。预计随着2023Q2碳酸锂价格博弈格局明朗,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依然保持高增长,电解液需求增幅明确,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受益。单吨盈利:公司一体化布局完善,对新型溶质、溶剂、添加剂均有布局,预计随着23-24年公司原材料自供比例的增加及低成本原料替代效应,电解液盈利能力有望开启修复周期。 有机氟化学品国产替代机遇来临,公司有望迎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的有机氟化学品主要为六氟丙烯下游的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发及生产的技术门槛高、附加值高,下游应用广泛。2022年公司有机氟化学品销量达到3528吨,同比+45%,实现营收11.74亿,该业务毛利率高达65.3%。长期以来,全球有机氟化工业务由国际巨头3M把控,但3M由于环保问题将于2025年底前逐步退出有机氟化学品生产,对应市场空间接近百亿。公司作为国内有机氟化学品先驱,2022年底已有产能5161吨,产能利用率接近80%,在建产能2.2万吨。随着国外巨头退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同时有机氟化工业务受益于海外龙头停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3/133.69/181.04亿元,同比+5.3%/+31.4%/+35.4%,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20/20.28/30.32亿元,对应当前P/E为24x/18x/1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波动风险;电解液厂商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3-03-23
|
220.08
|
--
|
--
|
418.00
|
4.83% |
|
244.56
|
11.12% |
|
详细
事件:2022Q4盈利能力好于预期,业绩处在预告区间中上值。3月9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22年营收3286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307亿元,同比+93%,扣非净利282亿元,同比+110%;2022Q4营收1183亿元,同/环比+107%/+21%,归母净利131亿元,同/环比+61%/+39%。 动力+储能销量大幅增加,全球市占率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锂电池出货量约289GWh,同比+117%,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约242GWh,同比+107%,储能电池出货量约47GWh,同比+181%。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2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市占率约37%,同比提升4pct,储能电池出货全球市占率43%,同比提升5pct。预计2023年锂电池出货将超430GWh,进一步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毛利率显著改善,Q4单Wh净利创新高。1)动力电池:由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摊薄以及销售年底返利,2022H2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显著改善,环比提升3.2pct;2)储能电池:由于储能项目定制价格波动滞后于原材料价格,以及碳酸锂、中游材料出现下降,2022H2公司储能电池毛利改善,环比提升14.3pct。电池系统受碳酸锂成本回落,2022Q4电池系统单位净利润提升至0.08元/Wh。我们预计随着上游资源放量,动力/储能电池单位盈利维持在0.08/0.1元/Wh左右。 新增电池材料及回收、电池矿产资源两大业务分类,技术授权及尾料销售等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公司电池材料及回收营收260.3亿元,同比+94.7%,毛利率21.2%;电池矿产资源营收45.1亿元,同比+116.1%,毛利率12.2%;包括技术授权费、服务费及尾料销售在内的其他收入随项目开发和生产规模扩大保持高速增长,22年营收164.8亿元,同比+68.4%,毛利率73.9%。 公司产品及原材料库存管理优异。1)电池去库明显:公司2021/22年年末电池库存40/70GWh、库存商品193/297亿元,同比分别为+75%、+54%,均远低于营收增速;2)原料库存下降:公司2022年年末原料库存大幅下降至49.8亿元,同比-39%,伴随锂盐价格持续下降,更低的库存将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我们认为高效的库存管理将强化公司盈利能力,使业绩更具确定性。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储能业务进展迅速、上游资源放量,预计2023年电池出货超430GWh。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4440.7/5838.1/7383.9亿元,同比+35.1%/+31.5%/+26.5%,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474.6/655.4/862.6亿元,对应当前P/E为20x/14x/11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