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智

中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30520110001,曾就职于粤开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5.8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3-10-27 18.05 -- -- 20.50 13.57%
20.53 13.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413.10亿元,同比+15.57%;实现归母净利润 7.79亿元,同比+494.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71亿元,同比+165.02%。 20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42.96亿元,同比+11.48%,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亿元,同比+28.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同比+60.38%。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汽车安全业务持续改善。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13.10亿元,同比+15.57%,其中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约 126亿元,同比+17%;汽车安全业务有效整合,欧洲区、美洲区业绩持续改善,实现营收约 287亿元,同比+15%。 公司降本增效,规模效应显现,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提升约 2个百分点至 14%;单季度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实现毛利率 14.93%,同环比分别+1.0pct/+1.1pct。分业务来看,第三季度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稳定维持在 20%左右,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12.6%。公司费用端管控水平良好,2023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1.7%,同比-0.1pct,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1%/4.8%/1.6%/4.2%,同比分别-0.3pct/-0.2pct/0.9pct/-0.4pct,财务费用增长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以及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深拓国内市场,新订单迅猛增长持续优化。公司前三季度全球累计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约 590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约 340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 250亿元。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约 3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快充功率电子类产品全球性大订单落地,前三季度新增订单 130亿元。公司积极把握智能电动化趋势下国内市场机遇,与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客户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国内业务团队新获全球市场订单约 250亿元,占比提升至 42%。 顺应智能电动化发展趋势,加速推进前瞻技术开发落地。公司电动智能化转型加速,智能驾驶产品线国内国际市场均快速推进,发布多款智驾域控产品。2023年上半年发布首款与高通合作的第二代芯片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 nDrive H 系列;2023年 9月在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发布了地平线征程 5和征程 3芯片的nDrive M 系列产品。基于不同芯片平台,公司正与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的研发,部分智能驾驶项目已完成 A 样的开发和 POC。公司与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也一直开展深入合作,双方共同推进基于鸿蒙操作系统座舱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作。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全面摊薄 EPS分别为 0.71元/股、0.92元/股,1.18元/股,按照 10月 25日 18.10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25.61倍,19.64倍,15.34倍。 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海外地区整合效果明显,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汽车电子业务新订单不断,新能源产品订单占比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智能驾驶项目商业化落地进展加速,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改善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发展低于预期、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3-10-27 24.80 -- -- 25.18 1.53%
25.18 1.53%
详细
投资要点: 中航高科 10月 23日发布 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6.23亿元,同比增长 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4亿元,同比增长 25.84%;基本每股收益 0.61元。 三季报稳定增长,业绩环比加速,Q3单季度净利润增长 50.06%公司 2023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36.23亿元,同比增长 7.69%;归母净利润 8.44亿元,同比增长 25.84%;扣非净利润 8.01亿,同比增长 22.04%。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10亿元,同比增长 13.67%;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 50.06%;扣非净利润 2.6亿,同比增长 39.9%。 公司 2023年三个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8.36%、1.47%、13.6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4.91%、17.45%、50.06%;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3.15%、17.91%、39.9%。业绩环比每季度均有加速。Q3单季度净利润增长超过 50%。 航空复材业务稳定增长,机床业务减亏明显2023年三季报分业务看,核心业务航空新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35.52亿元,同比增长 6.97%,主要系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产品和刹车制品销售增长所致;机床装备实现营业收入 4,345.07万元,同比增长 17.50%,主要系专用装备及航空零部件加工业务同比增长所致。 从净利润构成看:1.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2亿元,同比增长 21.49%,公司加强成本管控及管理,促使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机床装备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1,972.96万元,同比减亏986.03万元,减亏的主要原因是业务结构变化综合毛利贡献提高和减少冗余人员的人工成本下降所致;3.本期京航生物出表事项增加投资收益2,962.82万元。 公司加强成本管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 2023年三季报毛利率 37.44%,对比同期上升了 4.46个百分点;净利率 23.43%,同比上升了 3.54个百分点;加权 ROE 为 14.7%,同比上升了 1.52%。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6%、7.11%、3.16%、-0.58%,同比分别上升 0.01、0.55、0.65、0.03个百分点。公司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提升个百分点 4.46,各项费用率保持稳定,净利率提升 3.54个百分点。 2023年经营目标指引航空复材利润总额增长 34.2%公司 2023年经营目标显示 2023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49亿元,利润总额11.76亿元。 (1)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 48.62亿元,利润总额 12.96亿元。公司近三年经营目标基本都圆满完成,实现率较高。 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计划实现率分别为 100.41%、100.21%、98.8%,利润总额计划实现率分别为 129%、96.72%、100.11%。 按照 2023年公司经营目标指引,公司 2023年营业收入预计增长 10.21%,利润总额预计增长 31.54%;其中航空复材营业收入预计增长 14.16%,利润总额预计增长 34.2%,比 2022年(20.6%)明显提高,表明公司对 2023年经营具有很强的信心。 国防工业、国产大飞机复合材料渗透加速,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强中航高科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航空复合材料上市平台,航空复合材料预浸料核心供应商,坐拥中航工业集团复合材料领域的研发、生产、市场等优势资源,继承了航空工业多年积累的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生产技术,建立了完备的复合材料“设计-材料-制造-检测”一体化的科研生产技术体系。 2023年公司大力推进预浸料新产线验证,提升生产能力,在北京市顺义区某园区新建的两条预浸料生产线已达到稳定生产状态,实现设计产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及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航空复合材料在航空装备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切入导弹等其他武器装备。同时,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逐步落地,航空复合材料在国产大飞机上应用空间打开。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强。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0.95亿、61.83亿、73.99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7亿、13.42亿、16.51亿,按照 2023年 10月 25日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33.41X、25.82X、20.98X,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近 30%,公司估值合理,与未来几年业绩增速匹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军机需求、交付进度不及预期;2:国防开支预算增速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上涨;4:行业竞争加剧;5:其他主营业务可能亏损扩大。
新强联 机械行业 2023-09-26 32.15 -- -- 38.40 19.44%
38.40 19.44%
详细
投资要点:新强联 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12.15 亿元,同比减少 3.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减少 58.47%;基本每股收益 0.31元,同比减少 58.11%。 中报承压明显,风电轴承业务小幅下滑,锁紧盘快速增长公司 2023 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12.15 亿元,同比减少 3.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减少 58.47%;扣非净利润 1.24 亿元,同比减少 49.32%。业绩承压明显。 分季度看,2023 年 Q1、Q2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06 亿、7.09 亿,分别同比增长-21.41%、14.55%;Q1、Q2 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4 亿、0.56亿,分别同比下滑 54.63%、61.06%;Q1、Q2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 亿、0.64 亿,分别同比下滑 52.95%、45.34%。 2023 年中报分业务看:1)回转支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26 亿,同比下滑 12.19%;2)锁紧盘实现营业收入 1.67 亿元,同比提升 33%;3)公司风电业务营业收入 7.94 亿,同比下滑 18.31%。 毛利率下滑明显,盈利能力承压2023H1,公司毛利率为 25.93%、同比下降 5.38pct;净利率为 9.07%,同比下降 10.71pct。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0.7%保持较为稳定,较去年同期上升 0.24pct。 其中,核心产品回转支承产品毛利率 27.01%,同比下降 5.14pct。 公司毛利率下滑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1)受下游客户需求和交付节奏影响,上半年风电产品主要由毛利率较低的偏航变桨轴承为主,高毛利率的主轴轴承比例较小。2)公司交货主力产品偏航变桨轴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普通偏航变桨轴承成熟度较高,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采取了价格策略保住市场份额,造成毛利率下降明显。 风电轴承国产龙头,受益风电装机需求向好和零部件国产化推进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回转支承、锁紧盘和工业锻件及联轴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海工装备起重机回转支承、盾构机轴承及关键零部件,以及锁紧盘和锻件等,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海工装备、盾构机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在风电主轴承领域,公司 12MW 海上抗台风型主轴轴承成功下线;在盾构机领域,2023 年 6 月公司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中国的盾构机主轴承研制水平上了新台阶。 风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碳政策的核心落脚点之一。十四五前两年受风电补贴退坡抢装潮的影响装机远远低于预期,预计十四五后半阶段风电装机将开始补充性增长,根据 GWEC 预测,2023-2025 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 70GW 以上,对比过去两年有大幅增长。2023 年 1-8月份我国风力发电量 530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4%,仅占总发电量的5.22%,同比略有下滑,中长期看风电仍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风电轴承是风电设备零部件里技术含量较高、国产化率最低的产品之一,随着风电招标价格持续下行,零部件国产化需求不断上升,偏航变桨轴承国产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技术难度更高的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国产化仍然较低,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 公司扎根回转支承多年,在风电轴承国产化领域一直是行业排头兵,公司在大兆瓦三排圆柱滚子发电机主轴承、双列圆锥滚子主轴承、单列圆锥滚子主轴承、调心滚子主轴承等产品中,技术位居行业前列,目前仍在客户需求磨合以及产线、设备、工艺的打磨,小批量验证,未来随着国产化推进有望大规模批量化,给公司风电业务带来新的成长。 此外,2022 年公司发行 12.1 亿可转债,其中 11.13 亿投向齿轮箱轴承及精密零部件项目,中报披露齿轮箱轴承及精密零部件项目进度已经达到51.12%,8 月 29 日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齿轮箱轴承研发设计已经完成,目前在做设备安装调试,接下来就可以启动样品的加工制作,整体预期会比最初计划的要快。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产品国产化率较低,公司发力这两个新产品有望充分受益风电轴承全面国产化推进。 收购圣久锻件剩余股权增强产业竞争力,增厚收益公司产品的上游环节是锻件,公司拥有洛阳圣久锻件有限公司 48.85%股权。圣久锻件主要从事环锻件业务,为公司提供回转支承生产原材料,是公司向上游进行的延伸。公司通过定增收购圣久锻件剩余 51.15%股权,从而实现 100%控股,进一步增强了对上游锻件业务的掌控力,加强公司供应链竞争力。同时,圣久锻件经营良好,为公司业绩贡献较大力量。2022年圣九锻件实现营业收入 12.2 亿,实现归母净利润 1.38 亿,相当于新强联公司 2022 年运输收入的 46%,归母净利润的 44%。定增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圣久锻件 100%股权,并表大幅增厚收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产风电轴承龙头企业,受益风电装机需求旺盛未来市场空间较大,同时公司的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业务国产化替代展开,业务蓄势待发。我们预测公司 2023 年-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8.46 亿、35.37 亿、42.32 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2 亿、4.77 亿、6.16 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32.8X、22.11X、17.12X,公司估值稍高于行业对比公司,考虑到公司未来风电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业务的 国产化空间较大,公司仍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继续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2:风电技术路径变化对轴承需求的影响;3: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原材料价格上涨。
郑煤机 机械行业 2023-09-26 12.73 -- -- 13.04 2.44%
13.47 5.81%
详细
郑煤机8月29日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82.11亿元,同比增加1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1亿元,同比增加14.8%。 中报高速增长,煤机业务继续高增长,汽车零件盈利仍需改善公司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82.11亿元,同比增加1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1亿元,同比增加14.8%;扣非净利润14.99亿元,同比增长28.91%。业绩高速增长。 分季度看,2023年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2.16亿、90.07亿,分别同比增长13.83%、21.03%;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3亿、8.98亿,分别同比增长14.86%、14.74%;Q1、Q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6亿、8.4亿,分别同比增长15.96%、41.28%。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1)煤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3.9亿,同比增长19.33%,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同比增长26.09%;2)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33亿,同比增长15.17%,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同比下滑66.1%。汽车零部件板块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1.15亿元,主要是去年同期汽车零部件板块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1.73亿所致。扣除资产处置收益的影响,今年中报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净利润明显增长。 煤机业务毛利率稳步上升2023H1,公司毛利率为22.13%、同比上升0.19pct;净利率为9.93%,同比增长0.15pc。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99%,较去年同期下降0.52pct。 其中,煤机业务毛利率28.47%,同比上升0.69pct;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15.4%,同比下滑0.59pct。 煤炭需求稳健,煤矿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煤机需求结构化升级公司煤机业务是煤炭综采装备及其零部件、煤炭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全球煤炭客户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一流的煤矿综采技术、成套装备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是煤机液压支架行业绝对龙头,在煤矿综采智能化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能源是我国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重要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需求紧密相关。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基本国情,决定了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继续保持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2023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煤炭保供作持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量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国实现原煤产量23.0亿吨,同比增长4.4%;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增长93.0%,煤炭供应水平创历史新高。 自2020年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煤炭开采智能化加速,煤矿客户对智能化开采装备和系统的需求持续增加。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印发《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设计、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明确。 郑煤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研发体系,持续推进煤炭高端装备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2023年上半年,郑煤机煤机业务板块订货额、回款额同比分别增长45%、33%,均创历史新高。煤机业务有望持续受益煤矿智能化建设。 汽车零部件业务近年逐步扭亏为赢,有望打造出第二个业绩增长点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包含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底盘系统零部件、起动机及发电机,主要包括两大子公司亚新科和索恩格(SEG)。 亚新科业务主要产品为动力系统零部件、底盘系统零部件,包括商用车发动机配套的缸体缸盖、活塞环、凸轮轴、气门座圈等,为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降噪减振及制动密封件以及新推出的智能空气悬架产品等。亚新科销售网络覆盖各大主流汽车厂商,多个产品线在中国市场位列行业领先地位。亚新科引入员工持股,健全完善事业合伙人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团队创业创新激情。2023年中报亚新科销售收入同比提升达25%,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约2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0%。 索恩格前身为德国博世集团起动机和发电机事业部,是全球领先的起动机和发电机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确保发动机可靠起动的起动机、为汽车电气系统提供可靠电能供应的发电机、节能环保的起动-停止系统以及创新的混合动力系统。2023年上半年,索恩格汽车零部件业务在巩固12V起发电机及48VBRM业务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驱动电机业务。配备自主研发逆变器的48VBRM第二代产品取得新突破,沃尔沃在欧洲和中国已经量产,预计2024年年初两家国际品牌项目投产,2025年将会有更多的客户项目投产,同时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高压继电器产品获取全球汽车零部件集团订单并实现量产,新能源高压驱动系统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与多个潜在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至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1至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汽车市场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费政策、多地汽车营销政策和市场价格波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等因素的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传恢统复汽。车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加快调整,新能源汽车渗透和发展加速。公司将持续深挖乘用车市场、稳步拓展商用车市场、大力开拓新能源市场,提升在各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汽车零部件板块近年逐步扭亏为盈,开始贡献业绩,未来有望成为郑煤机第二块业绩贡献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煤机液压支架和综采智能化设备龙头企业,充分受益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同时,汽车零部件板块在经历收购阵痛期后通过引入员工持股,健全完善事业合伙人激励约束机制,已经逐步释放活力,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4.62亿、408.06亿、455.11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56亿、39.62亿、45.79亿,对应的PE分别为6.87X、5.64X、4.88X,公司在煤机行业地位较高、估值较低,具有较高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煤炭需求情况、价格情况不及预期;3: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4:原材料价格上涨波动。
国机精工 机械行业 2023-09-25 10.62 -- -- 11.68 9.98%
13.60 28.06%
详细
国机精工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77亿元,同比减少25.41%;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43.76%;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67%。 轴承业务高增长,贸易业务大幅下滑拖累营收但对盈利影响较小公司2023年中报实现公司实现营收14.77亿元,同比减少25.41%;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43.76%;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67%。 分季度看,2023年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18亿、8.6亿,分别同比增长-35.36%、-16.14%;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4亿、1.22亿,分别同比增长40.96%、45.52%;Q1、Q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3亿、0.69亿,分别同比增长-16.53%、17.76%。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1)轴承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同比增长19.63%,其中特种轴承及零部件实现营收4.64亿,同比增长26.85%;技术开发和检测服务营收1.47亿,同比增长12.54%。 2)超硬材料行业实现4.66亿,同比下滑14.84%,其中,超硬材料磨具2.03亿,同比持平;新材料1.06亿,同比下滑13.31%;超硬材料高端装备1.68亿,同比下滑31.63%。 3)供应链运营实现营收3.65亿,同比下滑59%。低毛利率的供应链运营(贸易工程类业务)业务虽然大幅下滑,对营业收入影响较大,但实际上对公司盈利不构成显著的影响。 营收结构变化导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大幅上升2023H1,公司毛利率为31.84%、同比上升9.44pct;净利率为13.59%,同比增长6.63pct。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营业收入结构变化,高毛利率的轴承业务快速增长,低毛利率的贸易工程类业务大幅下滑59%,带动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指标大幅好转。 核心业务看,特种轴承行业毛利率39.06%,同比下滑3.75pct;超硬材料磨具毛利率58.41%,同比下滑2.38pct;超硬材料高端装备毛利率14.44%,同比下滑。1公.6司pc各t行业业务毛利率提升主要是结构变化,高毛利率的核心业务占比提升带动的。军工特种轴承、风电轴承带动轴承板块高速增长公司在轴承行业中集中于高、中端产品,运营主体轴研所、轴研科技。轴研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轴承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 公司轴承业务主要是为以航天轴承为代表的特种轴承、重型机械用大型(特大型)轴承、精密机床轴承及电主轴、风电轴承等。特种轴承主要服务于我国国防军工行业,精密机床轴承和机床用电主轴主要应用于机床行业和机床维修市场,重型机械用大型(特大型)轴承包括盾构机轴承及附件、风力发电机偏航和变桨轴承、冶金轴承及工程机械轴承。 特种轴承是公司轴承板块的主要收入利润构成。2022年公司轴承相关业务营业收入7.6亿,其中特种轴承占50%以上。公我国军工特种轴承行业需求增长稳健,行业竞争格局稳固,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公司、中航哈轴、洛轴是主要供应商之一,充分受益军工特种轴承市场的增长。近几年,随着我国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公司特种轴承业务增长明显,未来仍有望保持20-30%可持续增长。 重型机械用大型(特大型)轴承包括盾构机轴承、风电轴承等,公司近年重新启动风电轴承项目,并与东方电气展开了深度合作,2022年公司风电轴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近8000万,主要侧重于偏航变桨轴承。未来几年随着风电行业需求向好,同时公司主轴轴承等产品渗透加速,公司风电轴承业务有望取得快速发展,成长为轴承板块中军工特种轴承以外的另一支柱业务。 超硬材料产业成为河南省重点打造产业,公司布局超硬材料全产业链,有望中长期受益公司超硬材料业务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超硬材料板块的运营主体为三磨所、郑州新亚和精工锐意子公司,三家公司分别负责板块下金刚石材料及磨料磨具、复合超硬材料和超硬材料高端装备业务,实现了从上游金刚石生产设备制造、中游金刚石原材料生产和下游超硬制品生产的全产业链覆盖。上游,公司具有生产直径1m为六面顶压机和自研MPCVD设备的能力,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游,公司自主研发MPCVD法金刚石晶体制备、加工技术,已建成MPCVD法大尺寸单晶/多晶金刚石生产线;下游,公司产品高耐磨金刚石复合片和细丝线材拉拔领域高耐磨拉丝模打破了国外销售垄断。公司超硬材料板块上中下游业务协同发展,有利于公司开发功能性金刚石材料、半导体划片刀等高端产品,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超硬材料板块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下降14.84%,主要原因金刚石材料业务和六面顶压机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下降。 其中金刚石材料实现营业收入0.45亿元,同比下滑42.24%;高压装备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下滑41.74%。从盈利能力上来看,超硬材料板块实现利润1.64亿元,同比下滑9.39%,毛利率为35.17%,较去年同期增加2.1pcts。其中,超硬材料磨具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上半年实现利润1.19亿元,毛5利8.率41为%。 根据超硬材料网消息,2023年8月,世界培育钻石推广交易中心正式签约落地郑州高新区。世界培育钻石推广交易中心项目依托河南培育钻石产业集聚优势,致力完善培育钻石产业链,建立和推广培育钻石标准体系、价格体系,争取中下游议价、定价权。9月18-22日,在河南省政府指导下,2023金刚石产业大会将在郑州举办。本次产业大会旨在推动推动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金刚石产业链上下游互通,汇集国内外优势资源拓展新兴市场。河南省推出一系列举措巩固工业金刚石市场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中国培育钻石产业主导地位。随着河南省对超硬材料产业的支持持续加大,河南产业集聚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中下游定价权或得到增强,公司作为中国人造金刚石技术发源地和超硬材料全产业链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我国老牌轴承研发制造单位,特种轴承市场份额及地位较高,需求快速增长可持续,同时切入机床精密主轴及风电主轴,有望受益机床、风电行业发展及国产化需求。公司超硬材料布局深入,从设备、材料、到超硬材料工具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河南省全力打造超硬材料产业这一优势产业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中长期受益。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32.81亿、38.8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6亿、3.57亿、4.37亿,对应的PE分别为19.82X、16.44X、13.41X,公司在特种轴承、超硬材料行业市场地位高,估值合理,核心业务增长点明确,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军工、风电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超硬材料行业发展及需求不及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原材料价格上涨波动;5:资产减值、信用减值等非经常性损益的风险。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3-09-11 73.97 -- -- 80.66 9.04%
83.55 12.9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 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4亿元,同比+46.40%;实现归母净利润 3.56亿元,同比+26.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26亿元,同比+51.88%。2023年 Q2公司实现营收 15.95亿元,同比+45.05%,实现归母净利润 1.83亿元,同比+28.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63.37%。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水平良好。公司 2023H1毛利率 22.14%,与去年同期持平,2023Q2毛利率为 22.8%,同比+1.0pct,环比+1.3pct。毛利率环比提升主要因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增速明显,轻量化零部件量产爬坡以及电控制动产品销量持续快速提升。2023Q2公司期间费用率 9.4%,同比-1.8pct,公司营收规模扩大,有效摊薄研发成本及各项资本开支,其中 2023Q2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1%/3.1%/-1.1%/6.2%,同比分别-0.1pct/0.3pct/0.2pct/-2.3pct。 智能电控业务发展迅速,各项业务持续开拓。2023H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 29.94亿元,同比+46%,其中智能电控产品发展迅速,销量 151.3万套,同比+78.15%,还将快速发展。线控制动系统第四、五条产线于 2023H1投产,第六条产线预计下半年建设完成,累计年化产能可达 210万套。具备制动冗余的下一代线控制动系统WCBS2.0研发顺利推进,可更好满足 L4及以上自动驾驶需求,已有多个项目定点,预计 2024H1量产;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首轮功能样件已顺利研制完成。ADAS 产线 2022年 4月投产后累计 13个项目批量交付,预计下半年还有 8个项目陆续量产,可提供三种技术解决方案,高精地图功能技术正在研发过程中。轻量化零部件产品持续拓展,如副车架、铸铝卡钳、轮房等,2023H1轻量化制动零部件销量 380.3万件,同比增长 15.77%。国内轻量化生产基地三期项目正在建设,满足铸铝副车架、空心控制臂等轻量化产品生产;墨西哥一期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将于今年 9月投产,年产能 400万件,二期项目预计 2024年底投入生产。传统业务稳健增长,盘式制动器销量 121.6万套,同比+30.87%。转向业务持续放量,2023H1转向系统产品销量 109.4万套。 智能底盘系统布局加速,产品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公司已经布局了机械制动、电控产品、智能驾驶、转向系统、轻量化零部件等产品矩阵,522月公司通过收购万达转向,产品进一步拓宽至转向领 年域,2023H1实现净利润 0.16亿元,扭亏为盈。公司还将推进电控转向产品的研发,DP-EPS、R-EPS 研发顺利进行,并逐步实现向 线控转向系统的进阶。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迭代不断,项目数量相比同期大幅增加,2023H1在研项目总数 409项,新增量产项目 96项,新增定点项目总数 145项。 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全面摊薄 EPS分别为 2.31元/股、3.12元/股,4.00元/股,按照 9月 6日 75.01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30.45倍,22.54倍,17.59倍。 公司智能底盘产品全域布局,当前线控制动产品处于快速发展期,线控转向系统借助于公司当前线控制动产品经验有望实现量产,公司轻量化产品全球产能布局加速,ADAS 项目已实现量产突破,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控制动、轻量化产品配套低于预期、新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经营压力增加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9-06 75.82 -- -- 77.26 1.90%
77.95 2.8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6亿元,同比+34.83%;实现归母净利润10.94亿元,同比+54.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27亿元,同比+49.99%。2023年Q2公司实现营收46.92亿元,同比+53.88%,实现归母净利润6.44亿元,同比+99.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7亿元,同比+96.96%。 深拓Tier0.5合作战略,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3H1公司实现营收91.6亿元,同比+34.83%。分业务来看,内饰功能件和底盘系统业务是公司业绩核心增长动力,热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减震器/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汽车电子分别实现营收18.16/31.44/28.82/7.76/0.84亿元,同比分别-0.93%/46.23%/61.55%/25.97%/-9.68%。2023Q2公司实现营收46.92亿元,同比+53.88%,Q2业绩的持续高增主要因为:公司深拓平台化战略,单车配套价值量不断提升,八大产品线单车配套金额提升至1万元以上,部分车型可达2万元;下游核心客户持续放量,2023Q2公司北美大客户以及比亚迪的产量同比分别+85.5%/96.6%;Q2公司汇兑收益有所增加。 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前瞻性产能布局。公司2023H1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2.6%/8.6%,同比分别+1.2pct/-0.1pct,其中2023Q2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3.3%/7.2%,同比分别+1.2pct/-2.4pct。 Q2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因为国内外优质客户放量带动收入规模提升,规模效应显现。伴随轻量化等产品量产及销售规模的增长,将摊薄研发成本及资本开支等各项成本,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费用端管控良好,通过规模化采购、技术革新、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等措施控制成本,2023Q2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2.8%/-1.7%/5.1%,同比分别-0.4pct/-0.3pct/-1.2pct/-0.6pct。 公司新订单保持快速增长,加快产能布局,杭州湾六、七、八、九期及重庆工厂、安徽寿县工厂约1400亩工厂加快建设,湖州工厂、西安工厂及墨西哥工厂也加快规划实施。 设立电驱事业部,机器人执行器业务进展加快。公司拓宽八大产品线同时也顺应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机器人为模拟人类运动需要数十个执行器,单机价值约数万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巨大。公司2023年7月拆分设立机器人事业部,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协同发展。 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执行器业务进展加快,项目要求2024年一季度进入量产阶段,初始订单每周100台,本年度需完成4套生产线安装调试,形成年产10万台一期产能,后续年产能将提升至百万台。 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全面摊薄EPS分别为2.19元/股、3.06元/股,3.96元/股,按照9月1日77.28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35.27倍,25.24倍,19.51倍。 公司汽车业务快速发展,深拓平台型战略模式,国内外客户新订单持续突破,机器人产品量产在即,公司成长空间广阔,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乘用车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机器人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3-08-31 18.62 -- -- 19.46 4.51%
20.53 10.2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 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14 亿元,同比+17.86%;实现归母净利润 4.76 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96 亿元,同比+384.53%。2023 年Q2 公司实现营收 137.92 亿元,同比+23.26%,实现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同比+424.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3 亿元,同比+105.94%。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核心业务改善。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023H1 实现营收 270.14 亿元,同比+17.86%,其中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 81.52 亿元,同比+23.72%;汽车安全业务扭亏为盈,欧洲区和美洲区改善明显,实现营收 187.61 亿元,同比+15.65%。 公司降本增效,规模效应显现,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约 13.44%,同比+2.47pct,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为 19.87%,同比+1.97pct;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为 10.64%,同比+2.50pct。公司费用端管控水平良好,2023H1 期间费用率同比-0.68pct,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14%/4.58%/1.57%/4.16% , 同 比 分 别-0.30pct/-0.82pct/0.93pct/-0.48pct,财务费用增长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以及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新订单迅猛增长持续优化,推动国内产能提升规划建设。2023H1公司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 422 亿元,汽车安全业务获取新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约 206 亿元;汽车电子业务新订单全生命周期约 216 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快充功率电子类产品全球性大订单落地。新能源订单超 70%,公司与国内新能源品牌的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国内订单占比近 40%,头部自主品牌以及新势力客户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汽车安全业务已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客户的全覆盖。为了更快速响应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汽车安全合肥新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完工投产,预计可实现方向盘400 万件/年,安全气囊 1000 万件/年的产能。 顺应智能电动化发展趋势,加速推进前瞻技术开发落地。公司电动智能化转型加速,驾舱融合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单元、智能网联5G+C-V2X 产品、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低损快充功率电子及多合一平台等的研发和商业化落地进展顺利,部分智能驾驶项目已完成A 样的开发和 POC。公司智能驾驶产品线国内国际市场均快速推进,发布首款与高通合作的第二代芯片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nDriveH;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 ADAS、自动驾驶、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的产品开发。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 全面摊薄 EPS 分别为 0.71 元/股、0.92 元/股,1.12 元/股,按照 8月 29 日 18.59 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24.92 倍,19.06倍,15.68 倍。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国外地区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汽车电子业务新订单不断,结构持续优化,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改善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发展低于预期、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
思维列控 机械行业 2023-08-28 15.24 -- -- 16.44 7.87%
16.59 8.86%
详细
投资要点: 思维列控公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6亿元,同比增长 27.99%;净利润 1.7亿元,同比增长 31.63%;扣非净利润 1.7亿元,同比增长 32.79%;基本每股收益 0.46元。 中报高速增长,列控产品恢复增长,安防等新产品加速渗透公司 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5.26亿元,同比增长 27.99%;净利润 1.7亿元,同比增长 31.63%;扣非净利润 1.7亿元,同比增长 32.79%。业绩高速增长。 分季度看,2023年 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76亿、2.51亿,分别同比增长 45.98%、12.7%;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1亿、0.83亿,分别同比增长 30.29%、30.91%。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 1)铁路列控系统业务营业收入 3.18亿元,同比增长 26.51%,占营业收入比例 60.48%,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 6.9%,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2)铁路安全防护业务营业收入 1.27亿元,同比增长 81.92%,占营业收入比例 24.12%,主要原因是公司铁路调车安全防护系统(LSP 系统)等新产品加速推广,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3)高铁业务营业收入 0.69亿,同比下滑 10.32%。随着高铁客运恢复,公司高铁产品及高级修合同今年预计逐步恢复。但上半年受客户招标进度影响(客户大型招标于 2023年 6月底启动),高铁业务仍出现下滑。 毛利率小幅下降,费用管控良好净利率保持稳中有升2023H1,公司毛利率为 58.2%、同比下滑 4.12pct;净利率为 34.27%,同比增长 0.09pc。 公司 2023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6%、6.68%、12.04%、-4.01%,分别同比-0.59pct、-2.67pct、-3.79pct、+1.55pct。综合期间费用率 20.3%,同比下降 5.5pct。 铁路需求回暖,列控业务和高铁业务有望恢复增长,新产品渗透加速助力成长公司一直致力于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升级及产业化,在技术积累、人才团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质量、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形成 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49亿元,同比增长 6.9%,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1-6月,国家铁路发送旅客 16.9亿人次、同比增长 123%,发送货物 19.3亿吨、同比基本持平。铁路需求回暖明显,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购置也将进入恢复状态,带动公司列控系统产品和高铁业务恢复增长。 公司核心产品 LKJ 系统已成为我国车载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的核心装备,市场份额常年保持在 50%以上,公司借助列控系统的优势地位先后研制了6A 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 系统车载子系统、机车车联网系统、调车防护系统(LSP)等产品。以 LKJ 系统为基础,公司主要产品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效应,持续巩固了 LKJ 列控系统在机车信息化的中枢地位,新产品的不断渗透也助力公司可持续成长。 高铁业务方面,随着高铁客运恢复,公司高铁产品及高级修合同逐步恢复。 因疫情导致过去三年高铁车辆招标大幅下滑,今年开始有望得到修复。公司高铁业务有望重回增长通道。 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储备大量新技术产品,为公司未来增长蓄势公司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中报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 6,339.0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12%,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3项,专利 29项。公司安全计算机平台、列车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LCU 通过安全完整性等级认证,达到最高级别 SIL4级;有源应答器、无源应答器取得 CRCC 认证,具备了市场准入条件;BTM 产品取得了CRCC 试用证书,待试用期满后申请正式 CRCC 认证,争取早日具备推广条件。公司储备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众多,增长后劲十足。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铁路列车控制系统龙头,并在铁路安全防护、运行监测、高铁业务等领域不断渗透突破,打开成长空间。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技术储备丰富,成长后劲较足。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42亿、16.38亿、19.5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2亿、5.49亿、6.63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12.57X、10.36X、8.58X,公司估值较低,PEG 较低,估值具有较高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铁路客运、货运需求不及预期;3:铁路设备招标进度不及预期;4:新业务拓展、渗透不及预期。
英维克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8-25 28.29 -- -- 29.59 4.60%
29.59 4.60%
详细
英维克披露半年报。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39亿元,同比增长41.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75.58%;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 中报高速增长,机柜温控大幅增长,液冷散热加速渗透公司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2.39亿元,同比增长41.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75.58%,扣非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100.09%。 分季度看,2023年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8亿、7.11亿,分别同比增长31.81%、50.55%;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5亿、0.67亿,分别同比增长97.84%、68.46%。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1) 机柜温控业务营业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74.41%,占营业收入比例53.38%,超过传统主业机房温控成为第一大业务;2) 机房温控业务营业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24.34%,占营业收入比例37.15%;3) 其他业务营业收入0.63亿,同比增长30.7%;轨交空调0.35亿,同比下滑29.69%;客车空调0.19亿,同比下滑23.32%。 公司业务更加聚集在机房温控和机柜温控业务上,受益储能业务的高速增长机柜温控业务今年中报大幅增长超过机房温控成为第一主业。机房温控业务随着液冷散热加速渗透,未来价值量有望提升。公司以温控散热为核心业务,有望借助机房液冷散热和储能温控散热获得可持续增长。 毛利率、净利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向好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04%、7.57%,分别同比+3.2pct、+1.93pct,受益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公司毛利率、净利率都持续提升。 其中,分业务来看,公司机房温控、机柜温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9.57%、33.27%,分别同比+4.15pct、+3.68pct。 2023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04%、5.48%、8.92%、-0.01%,分别同比-0.39pct、+0.67pct、+0.27pct、-0.15pct。公司四项费用率为,23同.43比%提高了 0.4pct。 公司以温控散热为核心业务平台,机房液冷散热+储能温控散热双轮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是业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储能系统、电源转换等领域提供设备散热解决方案。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 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在液冷业务领域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在算力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机房的高热密度趋势和高能效散热要求的双重推动下,液冷技术加速导入。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技术储备丰富,先发优势明显。2023年 7月 29日公司作为液冷领域的唯一企业与英特尔签署项目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液冷解决方案的测试、评估和推广。2023年 6月公司作为液冷产业链上游代表厂商受邀出席《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的发布。《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明确将推进冷板式液冷与单相浸没式液冷两种技术路线,2023年开展技术验证和技术能力储备、2024年开展规模试点并推进产业生态成熟、2025年开展规模应用。随着液冷散热技术进入大规模渗透期,公司机房温控业务有望取得快速成长。 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电化学储能系统温控的厂商,长年在国内储能温控行业处于领导地位,也是众多国内储能系统提供商的主力温控产品供应商。 随着“双碳”目标的展开,储能电站的建设需求已迎来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 3月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储能专用 SoluKing 液冷工质 2.0产品。 公司借助在储能行业的品牌优势和客户基础,持续地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户并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储能应用的营业收入约 5.3亿元,为上年度同期的 2.1倍左右,对公司业务的贡献在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温控散热平台型公司,技术储备丰富,市场地位突出,受益AI 算力建设和储能行业发展,数据中心温控散热和储能温控散热双重驱动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1亿、52.47亿、67.7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亿、5.28亿、6.91亿,对应的PE 分别为40.55X、30.47X、23.29X,公司估值合理,与增速匹配,业绩稳定性强,增长可持续性强,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数据中心需求、储能装机需求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3: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下滑;4:新业务拓展、渗透不及预期。
菲利华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8-25 43.58 -- -- 48.88 12.16%
48.88 12.16%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23亿元,同比增长19.58%,实现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14.65%。 中报稳健增长,军工需求稳健,半导体需求稳步复苏公司2023年中报实现营收10.23亿元,同比增长19.58%,实现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14.65%。业绩增长稳健。 分季度看,2023年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亿、5.24亿,分别同比增长33.98%、8.47%;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亿、1.75亿,分别同比增长23.81%、9.47%。去年Q2基数较高,今年二季度增速有所放缓。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1)石英玻璃材料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10.95%;2)石英玻璃制品营业收入3.1亿,同比增长34.44%。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石英玻璃材料、石英玻璃制品、石英玻璃纤维材料、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制造与销售,主要应用在军工、半导体、通信等领域。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消费电子市场较为低迷,导致国内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行业总体上处于去库存的阶段。自今年二季度以来,伴随着终端需求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价格逐步企稳,行业复苏信号显著。2023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用石英玻璃材料及制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5%。航空航天领域石英玻璃纤维需求稳定增长,上半年增速对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通信等其他领域石英玻璃材料及制品需求快速增长。 毛利率小幅下滑,研发投入明显加大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0.13%、29.51%,分别同比-3.4pct、-0.69pct,主要原因是石英玻璃制品毛利率下滑6.68pct导致。分业务来看,公司石英玻璃材料、石英玻璃制品毛利率分别为61.74%、29.98%,分别同比+0.36pct、-6.68pctpct。 2023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5%、8.71%、9.27%、-1.39%,分别同比+0.08pct、-0.76pct、+1.27pct、+0.03pct。公司四项费用率为,17同.6比4%提高了0.62pct。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费用9485万,同比增长38.71%,研发费用率提高了1.27pct。石英玻璃材料龙头,军工、半导体、通信多领域发力成长受益航空航天需求增长,航空航天石英玻璃材料需求快速增长,保障了公司基本盘增长无忧。 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国际半导体设备商认证的企业,继2011年公司的气熔石英玻璃材料通过了日本东京电子株式会社(TEL)半导体材料认证后,又获得了泛林研发(LamResearch)和应用材料公司(AMAT)等半导体设备商的认证,全面进入国际半导体产业链。子公司上海菲利华石创的石英玻璃制品通过了中微公司与北方华创的认证,公司进入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型号、规格不断扩大,未来半导体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在石英玻璃产业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石英砂、石英玻璃材料到石英玻璃制品、石英玻璃复合材料,打造石英玻璃闭环产业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少数具有石英玻璃纤维量产能力的制造商之一,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石英玻璃纤维主导供应商,产品从石英玻璃纤维材料不断向石英玻璃复合材料结构件拓展,受益航空航天需求可持续快速增长;其次,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三大国际半导体原厂设备商认证,半导体石英材料业务不断拓展更多产品和领域。 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为21.91亿、28.42亿、36.48亿,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38亿、8.52亿、11.3亿,对应的PE分别为35.37X、26.46X、19.95X,考虑到公司业绩增长稳健,可持续性强,维持公司投资评级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航空航天需求不及预期;2:原材料高纯石英砂价格继续上涨;3:募投产能进度不及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下滑。
中航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4 43.61 -- -- 46.51 6.65%
46.51 6.65%
详细
投资要点: 8月 22日晚间,中航光电披露 2023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中航光电实现营业收入 107.58亿元,同比增长 31.33%;利润总额 22.76亿元,同比增长 26.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53亿元,同比增长 29.40%。 中报稳健增长,各项连接器业务齐头并进公司 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107.58亿元,同比增长 31.33%,半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100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53亿元,同比增长 29.40%。 分季度看,2023年 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3.42亿、54.16亿,分别同比增长 34.68%、28.19%;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3亿、9.6亿,分别同比增长 34.71%、24.34%。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 1)电连接器及集成组件营业收入 84.38亿元,同比增长 32.09%; 2)光连接器及器件营业收入 16.06亿元,同比增长 27.84%; 3)流体连接器及齿科等产品营业收入 7.14亿,同比增长 30.46%。 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专业为航空及防务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防务、商业航空航天、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受益于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控安防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连接器市场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连接器龙头持续受益。 公司经营稳健,盈利能力保持较稳定水平公司经营稳健,各项盈利指标都保持稳定水平。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8.05%、19.1%,分别同比+0.5pct、-0.6pct,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摊销同比增加 221.4%至 1.51亿元,导致管理费用率增加 0.58pct。 分业务来看,公司电连接器、光连接器、流体齿科连接器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1.51%、22.46%、32.23%,分别同比+0.72pct、-2.08pct、+3.04pct。 2023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42%、5.5%、8.8%、-0.93%,分别同比-0.16pct、+0.58pct、-0.18pct、+0.53pct。公司四项费用率为 ,同比提高了 15.79% 0.77pct。主要原因有两个:1)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导致管理费用率增加 0.58pct,2)汇兑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近 8000万导致财务费用率增加了 0.53pct。 供给需求双发力,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强公司华南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推动公司高端制造产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4年初实现投产,产能随建设进度陆续释放。子公司沈阳兴华聚焦航空发动机细分领域及风机电机业务,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线束及小型风机产能提升建设项目,子公司泰兴光电液冷源系列产品集成系统项目正式开工,开启抢抓液冷行业发展机遇,推进液冷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几大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公司产能极大扩张,业绩增长可持续强。 2023年国防支出预算增速 7.2%,同比提高 0.1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增速提高。军工需求的增长带动了连接器的快速增长。公司是军工连接器的核心供应商,持续受益军品需求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0.89亿、251.75亿、309.3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56亿、45.14亿、56.62亿,对应的PE 分别为 26.02X、20.5X、16.34X,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近 30%,公司估值水平较低,与未来几年业绩增速匹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军工需求、交付进度不及预期;2:国防开支预算增速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
汉钟精机 机械行业 2023-08-23 25.50 -- -- 25.94 1.73%
25.94 1.73%
详细
投资要点: 汉钟精机公司披露 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 17.69亿元,同比增 29.19%;归母净利润 3.66亿元,同比增 48.56%。 中报高速增长,真空泵业务增长 45%公司 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17.69亿元,同比增长 29.19%;实现归母净利润 3.66亿元,同比增长 48.56%,扣非净利润 3.52亿元,同比增长60.39%。 分季度看,2023年 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9亿、10.79亿,方便同比增长 16.01%、39.31%;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7亿、2.49亿,分别同比增长 27.48%、61.02%。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 1)压缩机(组)营业收入 8.98亿元,同比增长 21.76%,占营业收入比例 50.74%; 2)真空产品营业收入 7.46亿元,同比增长 45%,占营业收入比例 42.19%; 3)零件及维修营业收入 0.97亿元,同比增长 10.85%,铸件营业收入 0.28亿,同比下滑 6.13%。 毛利率、净利率持续提升,各项费用管控良好,盈利能力持续向好2023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5.05%、3.78%、5.4%、0.58%,分别同比-0.27pct、-0.88pct、+0.29pct、+1.75pct;期间费用率为 14.81%,同比+0.89pct。财务费用提升 1.75pct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汇兑损失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去年同期取得汇兑收益 2071.77万,今年中报取得汇兑损失 864.67万,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较大。 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8.37%、20.7%,分别同比+4.16pct、+2.71pct,毛利率净利率都持续提升。其中,分业务来看,公司压缩机组、真空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34.84%、43.66%,分别同比+5.06pct、+2.09pct。 压缩机业务稳健增长,光伏+半导体助力真空泵高速成长公司经历多年发展和积累,在螺杆、涡旋、离心等压缩机领域已拥有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传统业务压缩机组在制冷空调、热泵、空气压缩等多行业应用广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真空产品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深耕多年,光伏真空泵已成为国产龙头,公司当前在单晶拉晶环节已占据绝大部分份额,电池片领域逐步渗透并有望 取得明显突破。受益光伏行业需求增长,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产业趋势,公司光伏真空产品有望持续成长。 半导体真空泵目前主要由国外企业主导,欧美日品牌占据整个市场 90%左右份额。公司作为螺杆式真空泵的龙头,同时在多级鲁式和旋片泵也有市场布局,在国产化替代市场,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已通过部分国内芯片制造商的认可,并已开始批量提供真空泵产品,包括新扩产项目和进口品牌老旧真空泵的汰旧换新。还有一部分新客户和新工艺正在配合客户进行测试和验证中。同时公司与多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展开合作,取代进口品牌真空泵,逐步实现半导体行业中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国产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鉴于公司是国产螺杆压缩机龙头企业,受益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同时螺杆真空泵等产品进入光伏、半导体领域应用并取得快速成长,未来成长空间打开。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0.38亿、48.08亿、55.09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亿、10.17亿、12.15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16.42X、13.24X、11.08X,公司估值合理,与增速匹配,业绩稳定性强,增长可持续性强,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3: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4:电池片、半导体行业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3 16.75 -- -- 18.26 9.01%
19.46 16.18%
详细
投资要点: 苏试试验公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 9.71亿元,同比增长2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6亿元,同比增长 2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9亿元,同比增长34.01%。 中报业绩符合预期,设备服务稳健增长公司 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9.71亿元,同比增长 2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1.8亿元,同比增长 27.82%,扣非净利润 1.29亿元,同比增长34.01%。 分季度看,2023年 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38亿、5.33亿,分别同比增长 27.45%、17.12%;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4亿、0.91亿,分别同比增长 53.7%、18.17%。 2023年中报分业务看: 1)试验设备收入 3.41亿元,同比增长 19.39%; 2)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收入 4.69亿元,同比增长 25.52%; 3)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收入 1.08亿元,同比增长 12.22%。 公司以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起家,从设备衍生到下游试验服务,形成设备+服务全产业链的业务格局。公司下游行业众多,2023年,前三大行业应用分别为电子电器、科研及检测机构、航空航天,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43.05%、19.96%、10.95%。 毛利率、净利率稳中有升, 各项费用率小幅下降2023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29%、12.18%、1.04%、7.13%,分别同比+0.48pct、-0.25pct、-1.45pct、+0.15pct;期间费用率为 26.64%,同比-1.07pct。 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44.69%、16.15%,分别同比+0.15pct、+0.56pct,毛利率净利率都稳中有升。其中,分业务来看,公司试验设备、试验服务、集成电路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2.52%、57.97%、37.53%,分别同比+0.36pct、+2.60pct、-14.25pct。集成电路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主要系上半年人才储备数量快速提升导致费用增幅较大。 深耕环境与可靠性设备+服务不断向更多市场渗透,产能持续扩张公司深耕试验设备板块数十年,自主研发生产了振动试验系统、一体化综 合试验系统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系列产品,成为细分领域冠军;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端,各实验室子公司深入新能源、储能、光伏、医疗器械等行业深度开发客户,通过不断完善的试验能力建设形成规模化效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试验服务。前期扩建的实验室进一步释放产能,环试服务的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继续提升。 在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端,业务稳步增长,但因人才储备数量的快速提升,费用增幅较大,盈利能力短期内受到影响。子公司上海宜特 2023H1实现营业收入 1.23亿,归母净利润 349.61万,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去年(1480.19万)下滑较大。公司 2023H1继续对上海宜特增资 1亿金额,帮助提高公司竞争力。 公司深耕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服务,利用设备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的应用领域,未来有望持续取得良好的成长。 积极回购股票彰显管理层信心公司 6月 27日发布回购公司股份公告,拟以不超过 25元/股价格进行股票回购,总金额不低于 5000万元且不高于 1亿元。截至 7月 31日已累计回购 5919万元。公司积极回购股票彰显管理层信心,看好公司长期增长潜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鉴于公司是国产环境可靠性试验设备、服务龙头企业,持续推进设备+服务一体化战略,不断延伸更多环境可靠性试验服务应用领域。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1.91亿、27.43亿、34.9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亿、4.76亿、6.35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23.77X、17.98X、13.48X,公司估值合理,与增速匹配,业绩稳定性强,增长可持续性强,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3: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4:新产能拓展不及预期。
铂科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02 57.67 -- -- 69.72 20.89%
69.72 20.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0.66亿元,同比增长 46.81%;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同比增长 60.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5亿元,同比增长 60.81%。 公司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91亿元,同比增长 43.53%;实现归母净利 0.66亿元,同比增长 103.20%。 投资要点: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金属粉芯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从事金属软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是已经被广泛应用的电子功能材料,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软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软磁粉芯、软磁铁氧体、非晶、纳米晶以及硅钢片等。公司主营的金属软磁粉芯是具有分布式气隙的软磁材料,随着各类电子产向微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凭借其温度特性良好、损耗小、饱和磁通密度高等优良特性,可以更好的满足电能变换设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频化的要求,近年来市场前景良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数据中心、储能、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电能质量整治等领域。公司取得了 ABB、比亚迪、格力、固德威、华为、锦浪科技、美的、麦格米特、TDK、台达、威迈斯、阳光电源、伊顿、中兴通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并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公司通过与用户的技术合作来指导公司的研发与生产,共同推进电源、电感元件以及电感磁性材料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创新,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引领者能力,在市场开拓、产品性能、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处于主动地位。 惠东基地技改升级,河源基地加速建设。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在现有的惠东生产基地引入更多先进生产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稳步扩充产能,提高产品品质及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全力加速河源生产基地的建设,根据公司目前的规划,河源生产基地今年进入产能爬坡阶段,预计将于明后年达到满产状态,今年会持续推进产线的安装调试和落地。 公司芯片电感业务颇具发展潜力。随着近年来 AI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爆发式发展,算力将成为 AI 的核心基础底座,对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算力需求更加突出,而数据中心、AI 芯片、服务器等环节作为算力基础设施有望被高度重视,相应的也对基础设施中的芯片电感等电子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芯片电感起到为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通讯电源、GPU、FPGA、电源模组、笔记本电脑、矿机等领域。前期主流的芯片电感主要采 用铁氧体材质,但铁氧体饱和特性较差,随着目前电源模块的小型化和应用电流的增加,铁氧体电感体积和饱和特性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而金属软磁材料电感具有更高效率、小体积、能够响应大电流变化的优势。公司基于多年来在金属软磁粉末制备和成型工艺上的深厚积累,区别于传统一体成型工艺,采用独创的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性能的芯片电感,更加符合未来大算力的应用需求。目前公司主要集中精力于服务器、GPU、AI 智能运算等领域的芯片电感研发和推广,其他领域芯片电感处于研发阶段,已经推出了多个芯片电感系列产品,包括集成度极高的单线、多层线芯片电感,并取得了多家国际知名芯片厂商的验证和认可。同时,随着产品的升级迭代和市场认可度提升,公司也在持续夯实生产工艺,全力加速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为可能迎来的市场空间增长做好生产准备。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4和 2025年全面摊薄后的 EPS 分别为 2.78元、3.93元和 5.02元,按照 5月 30日 104.16元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37.42倍、26.53倍和 20.75倍。考虑到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消费电子等产业快速增长需求,随着未来公司新建产能的建成和释放,预计公司营收和盈利会继续保持增长;目前公司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美联储加息超预期; (2)国际宏观经济下行; (3)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4)行业政策变化; (5)行业竞争加剧; (6)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7)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8)公司产能供给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