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罗露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13052002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移动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25 62.97 83.80 -- 71.28 9.63%
69.03 9.62%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3月23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3亿元,同比增长10.4%;股东应占利润1161亿元,同比增长7.7%;EBITDA为人民币3110亿元,同比增长9.1%。总体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核心经营指标显示公司基本面呈现趋势性向好。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4%,自2008年以来首次重回两位数增长。分市场看,个人市场受益于5G升级ARPU值扭转下滑趋势,同比增长3.0%,移动客户规模净增1497万户,其中5G套餐客户净增2.22亿户。受益于千兆宽带升级+内容捆绑,家庭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0.8%,家庭宽带ARPU值达到人民币39.8元,同比增长5.6%。政企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1.4%,政企客户数净增499万家。DICT收入同比增长43.2%,对通信服务收入增长贡献2.7PP。盈利指标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EBITDA率36.7%,ROE9.8%同比提升0.3PP,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3.2%。投资强度(Capex/Revenue)21.6%,同比下降1.9PP,预计未来将继续温和向下稳定在20%左右水平。 经营结构优化,第二曲线转型步伐加快。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转型收入同比增长26.3%,带动HBN(家庭、政企和新业务)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35.7%,同比提升4.2PP。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方面,“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一体化融合优势进一步加强。移动云收入242亿元,自公司启动云改后连续三年收入增长超100%,三年复合增速全行业第一。“4+3+X”数据中心布局优化形成,IDC对外可用机架达40.7万架,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48万台。通过构建“云+数据”的能力,公司正在加速实现商业模式从“管道+流量”向“连接+算力+能力”的转型。 分红率提升,增长和转型预期打开未来市值空间。公司董事会建议21年派息率为60%,并计划自21年起三年内将股息率提升至70%以上。我们看好数字经济时代下公司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信息红利转型的前景。随着公司经营进入弱周期性成熟期,投资强度稳中向下,经营利润稳健增长,市值空间有望逐步上行。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67亿/9845亿/105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9亿/1333亿/142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5.80/6.24/6.68元。维持目标价93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5G业务尚未形成清晰商业模式,组织与激励机制无法适应业务转型需要。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23 11.17 -- -- 11.35 0.89%
12.16 8.86%
详细
业绩简评2022年3月21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7.67亿元,同比增长 39.69%;实现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 6.16%;扣非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13.28%,营收略超预期。 经营分析全年营收超预期,多业务快速增长齐头并进。公司21年全年营收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工具板块已进入多个头部客户供应体系,横向拓展除电动工具以外的园林工具等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全年营收29.94亿元,同增43.36%;家电板块积极突破大客户,并推出创新产品,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增37.36%;新能源业务全年营收12.41亿元,同增38.86%,其中储能业务收入8.81亿元,绿色出行业务收入3.6亿元,主要受益于户用、便携式储能业务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业务快速增长。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头部客户已突破100家,营收占比超80%。 原材料短缺影响毛利,净利润短期承压。受到上游原材料短缺及部分高价调货等影响,公司全年毛利率下滑3.1PP,横向对比同业处于正常范围,除此之外,21年公司实行组织变革,前端组建40多个BU 组织,并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销售/ 管理/ 研发费用率分别上升0.3PP/0.07PP/0.15PP,叠加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净收益较去年减少2.04亿元,四季度增加减值及股权激励费用计提,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增6.16%,略低于预期,我们认为随着上游原材料短缺缓解及公司规模效应扩大,净利润短期承压缓解,中长期成长趋势不改。 智控器赛道长期增长无虞,公司“四电一网”持续创新驱动业绩高增。长期来看智控器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加深,公司基于电机、电控、电池、电源及物联网平台技术持续创新驱动,积极向智控器ODM\JDM 龙头华丽转身,拟分拆子公司研控上市持续专注主业,未来三年有望保持30%复合增长。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结合公司最新业绩及增加资产信用减值计提,我们调整公司22-23年盈利预测为8.61亿元(-7%)/11.2亿元(-14%),预测24年营收为18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11亿元,对应PE 为16/1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协同效应不及预期,人民币汇兑损失,子公司分拆进度不及预期。
用友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2-03-21 24.66 -- -- 25.39 2.38%
25.25 2.39%
详细
公司近况3月18日晚公司发布21年年报,实现营收89.32亿元,Y/Y 4.7%;归母净利润 7.08亿元,Y/Y -28.2%;扣非净利润4.05亿元,Y/Y -55.3%。低于市场预期,超我们Q3预期,因公司Q4大项目交付顺利且费用率管控得当。 事件点评聚焦云与软件业务,收入实现结构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剥离畅捷通支付、友金控股等金融服务业务,主动收缩软件业务,加快推进云转型,结构性增强订阅业务,逐步推进实施交付分签外包。云+软件收入86.4亿元,Y/Y15.7%;其中云服务收入53.21亿元,Y/Y 55.5%,占云服务与软件收入总额61.5%;订阅ARR 16.5亿元,较三季报增长39.8%,订阅相关合同负债8.47亿元,Y/Y 79.0%,支撑未来订阅收入高增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23.54亿元,Y/Y 40.7%,占营收26.4%,提升 6.8PP。 优先发展公有云订阅业务,分层经营效果显著。公司以高质量业务收入结构突破为导向,全面贯彻订阅优先。大型企业市场云收入37.35亿元,Y/Y45.4%,续费率103%,核心产品 YonBIP 实现公有云订阅业务的突破性发展;轻量化升级NC Cloud,整体性签约超10家央企一级单位,并在金融、电信与广电、烟草、汽车等垂直行业突破标杆客户。中型企业云收入3.93亿元,Y/Y 150.3%,续费率73%,YonSuite 新增客户近 3,000家;小微企业云收入5.09亿元,Y/Y 111.2%,代表性产品畅捷通;政府及其它公共组织云收入6.84亿元,Y/Y 50.0%。报告期新增云服务付费客户 19.32万家。 商业创新平台(BIP)聚合战略伙伴,有望把握信创与数字化行业机遇。 BIP 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CT 新技术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聚合IaaS、ISV 合作伙伴,构建生态体系,合作伙伴超 2200家。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加快推进信创产业,国资委发布指导意见大多数中央企业建成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我们看好公司在大型央企的客户积淀与云转型前景,预测云业务转型加速,未来三年云业务收入复合增速50%+。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21年公司费用率改进超我们Q3预期,因此调低未来费用率预测,预计 22-24年营收 106.91/130.86/158.81亿元,归母净利润6.58(256.7%)/8.27(222.8%)/9.08亿元。对应PE 为128/96/82倍,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企业上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高端 ERP 市场国产化进程低于预期。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10 25.64 58.47 113.01% 28.50 9.70%
28.13 9.71%
详细
业绩简评公司3月8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5.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8.1亿元,同比增长59.9%;扣非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219.2%。总体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经营全面向好,净利高增长。受益于运营商业务毛利如期恢复至42%+水平,公司整体毛利上升3.6PP 至35.2%。从营收结构看,21年公司运营商、政企、消费者业务占比分别为66%/11%/23%,与20年73%/11%/16%相比,消费者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公司运营商业务收入同增2.3%,与全球及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增幅相当。受益于海外5G 建设从发达市场向发展中市场扩散,同时预计公司在国内5G 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预计22年公司运营商业务增速有望小幅提升。政企业务21年增长16%,略低于预期,受益于行业数字化加深和公司竞争力增强预计22年增速有望重回20%+。 核心优势稳固,新业务发力。5G 方面,公司5G 基站份额继续位居全球第二,5G 标准必要声明量位居全球第四。芯片领域,公司已具备业界领先的芯片全流程设计能力,终端芯片自研比例达50%,中兴微电子全年营收接近百亿,外销份额不断加大。政企方面,公司服务器和存储产品21年全球累计发货量超15万台,已规模进入金融、互联网、能源等行业头部客户;GoldenDB 在大型商业银行稳定运营超三年,并向运营商等重点领域进行拓展。汽车电子业务蓄势待发,已与一汽、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开启有质量的增长新阶段。在全球运营商资本开支保持平稳的大背景下,公司全球份额提升是未来3-5年成长的核心逻辑,其全球无线市场份额有望从12%向20%,国内市场份额有望从30%向40%演进。同时,伴随公司在通信领域积累多年的ICT 能力的外溢,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政企业务步入快车道,半导体、汽车电子等新型业务领域的能力价值有望被市场逐步认可,公司将开启有质量的增长新阶段,市场估值中枢有望逐步上行。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我们调低了公司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速预期,调整公司22-23年归母净利润91(-14%)/113(-9%)亿元,预测24年归母净利润134亿元。看好公司在全球和国内设备商市场份额扩张的同时,实现政企、半导体、汽车电子等新业务的快速增长,给予22年31倍PE,目标价60元,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 商业化不及预期,运营商资本支出不达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手机终端业务波动风险,汽车电子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核心人才流失。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2-03-10 47.80 -- -- 51.70 8.16%
55.45 16.00%
详细
业绩简评3月8日公司发布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度实现收入117.59亿元,会计期内收购飞马智科,调整后同比增长15.01%; 归母净利润 18.19亿元,同比增长35.92%;扣非净利润17.18亿元,同比增长38.95%;基本每股收益1.22元,同比增长33.92%。符合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资源整合融合推进,下游需求高景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公司 Q4单季度营收43.54亿元,同比增长14.19%,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21.69%。全年业绩高增主要受益于宝武集团整合融合推进,智慧制造、智慧运营等需求增长,公司自动化、信息化、云服务等业务收入规模的增加。 全年净利率15.47%,同比提升1.81PP。我们认为宝武集团整合融合有望带来订单增长,发挥协同效应,推进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IDC 区位与优势显著,受益于“东数西算”行业机遇。IDC 行业龙头规模不断增加,背靠宝武集团持续获益。目前宝之云IDC 已建成4期,上架率超90%,盈利能力稳居行业头部水平。IDC 布局由长三角向华中、华北等地区持续扩张。据宝信软件规划,预计2023年机柜总体规模将达5万个。公司背靠宝武集团,长期受益土地、水电等资源优势,加速智慧运营与智慧制造,带动订单需求。 工业软件核心竞争力加强,市场提升空间广阔。会计期内多个重点项目成功上线,宝钢股份首个“业务中台+数据中台” 双中台架构的信息化系统“iEQMS”全面投运。自研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 持续获选双跨平台,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截至2021年底,公司互联网平台覆盖率达80%以上,覆盖设备数超428万台、云化软件及工业 APP 7500+个、微服务46000+、工业模型6700+、覆盖17个行业,具有9大领域50多个解决方案,服务企业用户29万+。2022年预计进一步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PLC 产品研发推广、机器人业务,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我们根据业绩快报,调低营收增速(较三季报点评变动5%以内),调高毛利率约2PP,预计21-23年公司营业收入 117.59/151.81/196.19亿元,归母净利润 18.19(6.8%)/22.02/29.5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互联网厂商 IDC 需求不及预期;钢铁行业信息化支出不及预期。
工业富联 计算机行业 2022-03-03 11.15 16.68 -- 11.28 1.17%
11.28 1.17%
详细
电子设备制造巨头,转型“智能制造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子设备制造服务企业,20年母公司鸿海精密营收规模占全球电子制造行业总收入的40.9%,远超第二名和硕10.69%的份额。18年公司IPO募集资金272.53亿元,积极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厂商转型。20年公司实现营收4317.86亿元,过去五年CAGR约10%,21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06%,净利率为3.6%。受益于规模效应及积极转型,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 公司具备规模、供应链运营效率及客户资源三大核心竞争力:1)规模优势是公司最高护城河。公司已进入通信设备及高精密结构件、服务器全球头部客户供应链,打造了较强的规模壁垒;2)独创的经营模式带来高水平运营效率,公司创立的eCMMS商业模式极大缩短供应链,2020年公司存货周转率9.09,高于行业平均(8.09),人均创收/创利稳步提升,分别为220.12万元/8.89万元;3)客户资源:公司客户多为全球知名电子设备品牌厂商,主要包括Amazon、Apple、ARRIS、Cisco、Dell、HPE、华为、Microsoft等,优质客户资源将带动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工业互联网成长空间巨大,公司切入具天然优势。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6713亿元,预计未来三年CAGR为14%,至2023年规模近万亿元。公司通过多年制造业经验、海量工业数据积累,深刻了解行业痛点,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及投资并购机器视觉、工业软件相关公司进一步增强“软实力”,已成功升级入选五座世界级灯塔工厂,工业互联网业务20年实现营收14.41亿元,同比增长130.85%,已实现从内部赋能转向外部输出,未来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与估值与估值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829/5342/584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210/226亿元,EPS0.96/1.06/1.14元,给予22年17倍PE,目标价18元,市值3560亿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风险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毛利率持续下行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人民币汇兑损失风险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2-24 21.01 32.52 162.05% 23.88 12.69%
23.68 12.71%
详细
2022年 2月 22日,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59.86亿元,同比增长 28.3%;归母净利润 5.53亿元,同比增长 39.73%;扣非归母净利润 4.98亿元,同比增长 35.89%,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单四季度毛利率稳步回升,降本增效显著。从全年来看,公司毛利率下滑1.96PP,但基于有效价格传导及供应链缺货缓解,单四季度毛利率环比增长2.93PP,已恢复到 20年毛利率水平,随着上游芯片短缺问题进一步缓解及产品结构调整,公司毛利率仍有望稳步回升。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21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 0.02PP/0.81PP/1.06PP/0.29PP,全年净利率 10.37%,较 20年上升 1.36PP, 盈利能力增强,经营效率改善。 智控器业务横纵拓展顺利,汽车电子业务爆发在即。1)家电、智能家居、电动工具板块:家电营收 39.48亿元,同增 32.47%,智能家居营收 5.76亿元,同增 30.37%,并积极拓展泛家居板块,电动工具营收 9.53亿元,同增17.59%,并继续横向拓展产品品类及新客户;2)汽车电子板块:营收 1.64亿元,同增 66.22%,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目前已与全球 Tier1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海拉等,国内新势力等整车厂在车灯、车身控制及热管理、充电桩等领域进行合作,预计 22年汽车电子业务占比快速提升。 加速储能技术储备,T/R 芯片子公司分拆在即。储能产品方面公司基于汽车电子和高压大电流产品的经验,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第三代总成方案。相控阵T/R 芯片 21年实现营收 2.11亿元,同增 18.06%,毛利率 77%,其中星载系列产品在某系列卫星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此外卫星互联网及 5G 毫米波也已实现合作。未来储能产品与 T/R 芯片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结合公司最新业绩,我们基本维持 22、23年盈利预测为 7.49亿元、9.8亿元,预测 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2.7亿元。采用分部估值法,给定公司 2022年芯片业务 70倍 PE,智控器业务 30倍 PE, 2022年目标价 33元/股,市值 262亿元,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控器业务竞争加剧;子公司分拆上市进度不及预期;人民币汇兑损失。
中国移动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2-11 68.00 83.80 -- 67.61 -0.57%
71.28 4.82%
详细
从人口红利到信息红利,中国移动有望再次“大象起舞”。无论从规模指标还是盈利指标看,中国移动均位于全球一流运营商之列。公司共拥有移动用户近 10亿户,有线宽带用户近 2.5亿户,均位于全球第一。公司 EBITDA率、净利润率常年保持在 30%/15%以上水平,全球领先。过去二十年,中国移动最大的成功,在于“网络为王”的 2G 时代和“内容为王”的 4G 时代建设了全球最大的 2G/4G 网络,收获了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数字经济时代未来十年,是 ICT 产业从“内容为王”走向“智能为王”的转型期。公司依托“用户+网络+渠道+服务”等核心优势,通过构建“云+数据”的能力,有望实现商业模式从“管道+流量”向“连接+算力+能力”的转型。公司近期回 A 引入战投及募投项目的未来建成投产,将加速公司转型步伐。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移动基本面呈现趋势性好转。我们认为从 2011年开始对运营商的强监管周期已接近尾声。随着央企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新定位,政策上限空间有望打开。5G 时代行业周期属性减弱,资本开支压力减小,运营商投资强度(Capex/Revenue)将从峰值 41%逐步下行稳定在 20%左右水平。同时,运营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寡头竞争压力减弱,价格竞争已无商业基础,公司 ARPU 值已实现探底回升。数字经济时代伴随ICT 产业生态变化,公司将从 To C 走向 To B,2025年 HBN(家庭、政企和新业务)营收占比有望达到 50%,H/B/N 业务 21-25年预期将分别增长81.37%、121.08%、181.41%。 估值处于全球洼地水平,增长和转型预期打开未来市值空间。无论何种方法(PE、PB、EV/EBITDA),公司估值均处于全球同业低位。公司经营效率优于 Verizon、AT&T 等海外领先运营商,估值差异主要是由于杠杆率及投资强度差异导致,这反映了公司过往在投资建网上相对激进、在财务杠杆上相对保守的经营策略。随着公司经营进入弱周期性成熟期,投资强度稳中向下,经营利润温和增长(21-25CAGR~5%),市值空间有望逐步上行。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数字经济时代下公司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信息红利转型的前景。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8493亿/9162亿/97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9亿/1263亿/136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5.44/5.92/6.39元。综合 DCF 和 PE 估值方法,给予目标价 93元,“买入”评级。 风险5G 业务尚未形成清晰商业模式,云、物联网等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颠覆性通信技术的出现,组织与激励机制无法适应业务转型需要,人才流失。
映翰通 2022-01-28 71.29 -- -- 68.75 -3.56%
68.75 -3.56%
详细
公司1月26日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1亿元,同比增长148.4%,扣非净利润中值6555万元,同比增长102.9%。 经营分析经营分析全年业绩增长显著,单季度存在季节性波动。2021年度业绩增长显著,因工业物联网发布多款新品并实现量产,智能售货控制系统持续升级和完善云管理平台、增加多种设备协议支持,市场覆盖面更广。测算Q4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09万元,扣非251万元。Q4为IWOS招标采购淡季,同时自助设备类布放和季节相关性较高。未来随着售货柜联网、取餐柜、换电柜等新品解决方案落地,可平滑一部分季节影响。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预计3500万元,主要为子公司股权被动稀释确认的投资收益。 我们认为技术及产品创新、平台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布局智慧电网、新零售等垂直行业,把握核心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IWOS产品融合多项技术,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和定位”行业难题,故障识别准确率从50%提升至90%;自动售货机系统提供“云+端”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升经营效率。公司持续做精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并注重中台能力建设,有利于技术复用、新产品孵化、降低研发成本。 智慧电力、新零售等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最新披露的投资规划增长显著,预计未来5年中国市场配网侧投资总额增速40%+,预计IWOS产品未来三年增速20%、30%、50%。疫情常态化推动自动售货柜布放量增加,叠加智能化趋势,预计公司该产品线未来3年增速约30%。未来公司继续加强中台建设与新品研发,扩展海外市场,完善渠道建设,预计未来三年利润复合增速约40%。 盈利调整与估值建议与估值建议我们调低2021年收入增速,增加三费率,预计21-23年营收4.40(-7.5%)/5.92(-7.7%)/7.98(-7.6%)亿元,净利润1.11(-9.3%)/1.44(-6.5%)/1.90(-6.3%)亿元,对应22年PE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供应链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股东减持。
映翰通 2022-01-21 80.08 77.28 127.23% 76.88 -4.00%
76.88 -4.00%
详细
深耕物联网垂直行业,研发成果转化率高、客户结构优势显著。公司在物联网通信、云计算、AI 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专注做深智慧电力、自动零售、智慧制造解决方案,成长性强。当前工业物联网通信、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IWOS)、智能售货控制系统、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为 51%、21%、13%、15%。行业增速约 20%-30%,公司在垂直行业技术领先,预测未来三年 CAGR 40%,超行业总体。预计细分领域带动快速增长,2024年收入结构转变为 41%、24%、21%、15%。云平台使公司产品兼容性强、新品研发成本低;下游客户结构良好,综合毛利率高于友商平均 5Pct 以上。 智慧电力成长空间广阔,技术实力奠定行业地位。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最新披露的投资规划增长显著(南方电网“十四五”较“十三五”YOY 51%),且配电网投资占比持续提升。公司自主研发的 IWOS 产品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和定位”行业难题:无线对时同步采样技术、AI 算法等技术使故障识别准确率从 50%提升至 90%,实现预防性维护。中国市场规模 111亿元,且公司有望提份额、拓展海外市场。考虑到电网投资不同环节有先后,预计 IWOS 产品 21-23年收入增速 26%、30%、50%。 工业物联网通信行业快速增长,公司支持多协议、多平台,品牌优势显著。 物联网行业属于长尾市场,碎片化严重。公司把握核心场景及用例,工业通信协议积累深厚,兼容性强。如:自动售货机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含通信模块及移动支付、设备运营、营销等功能 SaaS,与下游客户共同成长。我们认为公司核心管理层曾就职于施耐德等全球工业自动化和电气龙头,助力公司产品研发、战略布局、品牌积累。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中台能力建设,拓展车联网等新产品线,完善线上线下渠道建设,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动能。预计未来三年利润复合增速可达 40%。 投资建议及估值我们采用市盈率法进行估值,预计 21-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76/6.42/8.64亿元,净利润 1.11/1.44/1.90亿元。给予公司 2022年 40倍 PE,合理市值57.6亿元人民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供应链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股东减持。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1-03 18.82 24.70 170.83% 18.90 0.43%
18.90 0.43%
详细
事件简述12月 29日,公司公告称南通市全资孙公司南通拓邦尤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于 2021年 12月 29日取得了注册登记文件。该孙公司是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在南通市新成立的公司,设立目的是投资建设锂电池项目,并购置已完成基础建设的原韩华新能源厂房(用于建设方形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大圆柱电芯和电池 PACK 产线)。 经营分析扩产加码专用锂电,第三成长曲线打开增量空间。公司在南通设立全资孙公司主要用于锂电池扩产项目,根据公司规划,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总投资16亿元,生产 2GWh 电芯和 1GWh 电池包;二期总投资 17亿元,新增2GWh 电芯和 1.5GWh 电池包;三期总投资 17亿元,再新增 2GWh 电芯和1.5GWh 电池包;其中一期分两个阶段投产,第一阶段投产电芯 1.3GWh,总投资 7.5亿元,含设备投资 2.8亿元;第二阶段新增电芯 0.7GWh,PACK 电池包 1GWh。从公司目前的业务分布来看,锂电池的营收占比已达到 11.72%(21H1数据),同比增长 54%,过去 5年复合增速 31%,可见锂电池的业务发展很快,本次扩产有望推动锂电池业务成为公司继家电、电动工具后的第三成长动能,增量空间有望打开。 短期盈利承压,新兴需求保证高速增长趋势不变。公司是智控器龙游企业,业务主要分为家电、电动工具、锂电、工业四大领域,其中家电受益于小家电及家电智能化趋势,电动工具受益于疫情下大陆厂商市占率提升趋势,锂电业务受益于通信储能铅酸替代、峰谷电差带来的储能经济趋势。因此我们认为,虽然三季度公司受上游原材料影响毛利率短期承压,但随着原材料涨价趋势边际缓解,盈利修复效应将逐渐显现,长期在电器智能化、储能渗透的大背景下高速增长的趋势不变。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1-23年整体营收分别为 73.94亿元、99.59亿元、13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2亿元、9.27亿元、17.21亿元,EPS 分别为 0.575元、0.748元、1.052元,我们仍坚定看好公司作为智控器龙头的中长期成长性,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行风险,业务协同效应不及预期,人民币汇兑损失。
科华数据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2-09 41.43 55.32 92.28% 42.43 2.41%
42.43 2.41%
详细
业务转型成功,产品创新、供应链管理与解决方案构成核心优势。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外生并购的方式整合资源,UPS 业务起家,逐步向 IDC 服务与逆变器、变流器等新业务延伸,技术同源且客户重叠度高,可复用技术能力与销售能力。创新驱动,产品发布迭代速度快,成本管理能力强,能为客户提供完整、多样的解决方案是核心优势。公司提供的硬件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 90%+,但公司通过供应链管理,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从 2013年 30%下降到 2020年 12%;通过产品结构、工艺改进稳定毛利率。 数据中心定位准确,绑定大客户,“双碳”政策核心受益。公司定位清晰,针对数据中心业务提出规模中等、技术领先、效益优先。核心区域坚持自建,有节奏扩张,维持 70%以上高上架率水平(行业平均约 60%),平衡收益与折旧成本;与腾讯等大客户合作,联合开发 T-block 等创新数据中心,发挥电源管理和制造优势,提供先进产品和高质量运维服务,PUE<1.3,满足客户高能效、易扩展等需求,也符合政府对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要求。 智慧电源产品优势稳固,高端产品和制造工艺稳定毛利率。UPS 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市场地位领先,当前产品功率范围覆盖 0.5kVA-1200kVA,覆盖大量工商业应用场景,注重自主创新,是我国首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 UPS 企业。高端产品研发积淀深厚,产品结构与制造工艺稳定盈利水平,毛利率高于其他友商 5Pct 左右。 新能源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出海与小机型产品拓展计划提供业绩增长弹性。 “双碳”背景下各地政府颁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全球光伏渗透率仅3%,市场空间广阔。经测算未来 10年市场空间 CAGR 20%+。公司出海计划与分布式机型拓展计划有利于改善客户和产品结构,未来增长弹性大。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增速 60%+,净利润增速 50%+。 投资建议与估值我们采用市盈率法对公司进行估值。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为4.24/5.13/7.02亿元,对应 EPS 为 0.89/1.11/1.52元。给予 2022年 50倍PE,目标价 55.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下游客户上架不及预期、新能源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供应链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商誉减值风险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12-07 57.50 39.60 155.48% 57.85 0.61%
57.85 0.61%
详细
模组行业高景气,细分龙头盈利稳健。公司是国内头部模组厂商之一,深耕模组行业 20余年,近五年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53.23%/53.20%,近三年毛利率/净利率行业第一。根据 ABI Research 数据,2020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为 66.16亿,2026年将达 237.2亿,连接数激增为模组行业打开空间。2G/3G 加速退网,未来制式向高价值 5G/LPWAN演进,我们测算 2025年全球模组行业市场规模将近 600亿元,5年 CAGR 达 12%。 卡位优势突出,构筑技术、客户壁垒。公司近 5年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 10%以上位于行业前列,以研发铸就技术优势。公司精准卡位 POS/PC 赛道,与百富环球、惠普、联想等头部客户合作紧密,全球市占率 50%;车载模组领域,公司锁定 Tier1客户,已同国内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头部车厂达成合作,预计以 2.64亿元对价收购锐凌无线剩余 51%股权,通过其收购的Sierra Wireless 车载模组业务(20年全球市占率 19.1%,终端客户包括大众集团、PSA 及 FCA)加速布局海外业务,构筑大客户高壁垒。 PC/POS 赛道业务稳定但天花板可见,车载模组业务打开新增长曲线。未来5年全球 PC/POS 蜂窝模组市场 CAGR 20%,基于公司全球市占率已近半,PC/POS 模组业务确定性强但天花板可见。公司通过收购+战略投资加速进军海内外车载模组市场,受益于网联化渗透率快速提升及 5G/C-V2X 模组需求增加,预计全球 25年车载模组市场规模 126亿元,公司 20年车载业务营收四千万元,2023年车载模组业务占比有望达到 20%,成为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未来公司基于 POS/PC 现金牛业务,以车载模组业务打开新增长曲线,有望实现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转身。 投资建议本报告预测未考虑锐凌无线并表情况,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41.47亿元/59.13亿元/82.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5亿元/5.93亿元/8.1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元/1.43元/1.98元,给予公司 2022年 50倍PE,目标价为 72元,市值 300亿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车载模组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紧缺;外协代工带来生产波动;人民币汇兑损失,控股股东和高管减持风险。
深信服 2021-10-29 194.89 -- -- 223.68 14.77%
223.68 14.77%
详细
业绩简评 10月27日晚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3.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8%;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291.35%。 经营分析 短期盈利放缓,转型期加大费用投入。Q3单季度营收17.90亿元,Y/Y19.32%;归母净利润44.86万元,Y/Y-99.77%,主要系战略转型和全球芯片供应链紧张下营业成本的增长以及研发销售等费用的增长。报告期内研发费用15.50亿元,同比增长49.71%,研发费用率35.42%,提升3.51 PP,主要为股权激励费用增长,以及为提升研发与管理效率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导致咨询费增加;销售费用Y/Y 38.89%,管理费用Y/Y 39.59%,主要为人员的薪酬福利和股权激励费用增加,符合公司重视研发、注重人才的文化。 XaaS战略执行坚定,新品迭代驱动未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总额不超过12.15亿元,用于深信服长沙网络安全与云计算研发基地建设项目、软件定义IT基础架构项目;推出多云安全平台MCSP和云主机安全保护平台CWPP两款云安全新品,帮助用户解决混合多云时代下安全和管理问题;发布深信服太衍大数据智能平台,为ISV提供简单高效的大数据开发工具;加深与ISV合作,形成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有望增加用户粘性。目前公司的安全托管服务(MSS)在线用户已突破500家,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在线用户突破千家,验证XaaS战略可行。 云计算与安全业务一体两翼,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公司将安全能力融入到云平台,叠加渠道优势,有望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云计算行业增速30%+,混合云采用率提升;6月我国颁布《数据安全法》,Gartner预测2024年全球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突破150亿美元。未来云计算与云安全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公司业务季节性强,去年单Q4实现归母净利7.4亿元,转型过程中业绩短期承压不影响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在安全与云计算业务的领先地位,预计未来三年收入仍保持30%+复合增速。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根据财报调低收入增速,调高费用率,预计21-23年收入74.90/101.75(-7.3%)/134.28(-9.6%)亿元,归母净利7.74(-12.9%)/10.91/12.79亿元。分部估值法22年合理市值96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股东减持;云计算市场拓展不达预期;行业竞争;产品迭代与市场不匹配。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0-29 14.21 -- -- 20.98 47.64%
23.38 64.53%
详细
业绩简评2021年 10月 27日晚,公司发布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56.19亿元,同比增长 56.21%;实现归母净利润 5.65亿元,同比增长 55.86%;扣非归母净利润 4.51亿元,同比增长 59.8%。 经营分析Q3业绩短期承压,高存货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公司 Q3营收 19.75亿元,同增 23.45%,归母净利润 1.37亿元,同降 10.79%,主要系去年 Q3高基数及受到原材料短缺、价格持续上涨、“限电限产”及海内外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采取“保供”策略,部分高价调货满足客户的供应需求。Q3毛利率 20.57%,环比下行 3.87PP。报告期内,公司仍加大研发投入,Q3研发费用率 5.56%,较 Q2上升 1.05PP。为应对上游原材料短缺问题,公司积极备货,前三季度公司存货 22.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35%。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积极海外布局保障产能。报告期内,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 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70%、120%、180%或以 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100%、150%、220%为业绩考核目标,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产能,分别以增资资金不超过 3,000万美元用于在罗马尼亚及墨西哥投资并成立公司。 长期看好智控器赛道高速增长,公司业绩有望保持 30%增长。长期来看智控器行业专业化分工和东升西落趋势加深,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受益;短期来看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龙头公司话语权更强,看好公司工具、家电及储能业务驱动业绩增长,未来三年营收有望保持 30%以上增长。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考虑上游原材料短缺持续影响,结合三季度业绩调整盈利预测,增加存货与应付账款。预计公司 21-23年整体营收分别为 73.94亿元、99.59亿元、13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2亿元( -16.3%)、 9.27亿元( -22.88%)、17.21亿元(-24.35%),EPS 分别为 0.575元(-16.3%)、0.748元(-22.97%)、1.052元(-24.26%),我们仍坚定看好公司作为智控器龙头的中长期成长性,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行风险,业务协同效应不及预期,人民币汇兑损失。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