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毛正

华鑫证券

研究方向: 电子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50521120001。曾就职于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美国半导体上市公司工作经验,曾参与全球领先半导体厂商先进制程项目,五年商品证券投研经验,2018-2020年就职于国元证券研究所担任电子行业分析师,内核组科技行业专家;2020-2021年就职于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担任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iFind 2020年度行业最具人气分析师;2021年加入华鑫证券研究所担任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20日
短线
21.31%
(第121名)
60日
中线
13.11%
(第99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腾景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30 32.50 -- -- 53.10 63.38%
57.55 77.08%
详细
腾景科技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13.74%;实现归母净利润5838.49万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95.60万元,同比增长21.92%。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在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82.68万元,同比下降0.06%;实现归母净利润654.09万元,同比下降36.8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3.76万元,同比下降43.86%。 投资要点22年业绩增速稳定,费用率有所下降在营收方面,虽然2022年宏观环境多变、工业激光器下游需求疲软,但公司积极把握市场结构性调整机遇,稳步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和结项,提升订单的柔性交付能力,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13.74%;实现归母净利润5838.49万元,同比增长11.67%。 费用方面,公司22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3%、6.53%、-0.63%,受益于销售规模扩大,费用摊薄,费用率均较21年同期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15、0.58、1.4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精密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19.76%,营收占比81.16%,收入增长主要系光通信产业景气度较高,应用于接入网光模块的非球管帽产品以及WSS元组件产品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光纤器件业务实现营收6457.70万元,同比下降6.49%,营收占比18.75%,收入下降主要系光纤激光行业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光刻机关键器件取得突破公司22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投入3012.27万元,同比增长21.48%,营收占比8.75%。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高端元器件国产化进程,建立了“光学薄膜类技术”、“精密光学类技术”、“模压玻璃非球面类技术”、“光纤器件类技术”、“衍射光学类技术”五大核心技术平台,涵盖了光电子元器件制造的主要环节,形成了从光学元件到光纤器件的垂直整合能力和紧密联系的技术体系,巩固在光通信、光纤激光领域的行业地位,并且拓展生物医疗、消费类光学等应用领域。另外,光刻机关键器件多波段合分束器已完成产品开发,成功进入半导体微电子设备厂供应链。新应用领域拓展成效显著,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从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来看,2022年公司在除光通信领域、光纤激光领域外的其他应用领域实现收入1662.60万元,同比增长100.68%。在巩固光通信和光纤激光市场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开发生物医疗以及AR、车载等消费类领域产品和客户,丰富产品矩阵,拓宽主营业务应用领域。在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公司成为科研机构客户的供应商,为我国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领域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精密光学元组件产品;生物医疗领域,公司的滤光片、偏振分束器、透镜等精密光学元组件已应用于生物医疗器械和设备;在AR领域,公司开发的棱镜组合、模压玻璃非球面透镜、几何光波导组件等精密光学元组件已应用于AR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在智能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应用领域的业务正处于送样或小批量验证阶段。 2022年公司在美国内华达州设立全资子公司,建立北美销售服务中心,向北美地区提供光学元器件产品和服务,重点拓展生物医疗领域,并计划在泰国设立全资子公司。2023年,公司将继续建立健全美国、欧洲等海外销售点,抓住国内外市场复苏机会,提高外销比例。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4.58、6.26、8.66亿元,EPS分别为0.62、0.88、1.2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9、34、25倍,我们看好公司的产品布局以及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贸易环境恶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等。
士兰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6 32.82 -- -- 33.58 2.32%
33.58 2.32%
详细
士兰微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与2023 年一季报: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82.82 亿元,同比增长15.12%;实现归母净利润10.52 亿元,同比下降 30.6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31 亿元,同比下降29.49%。2023Q1 实现营收20.66 亿元,同比增加3.25%;实现归母净利润2.14 亿元,同比下降20.43%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3 亿元, 同比下降56.43%。 投资要点 营收增长符合预期,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 年,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利润端有所承压,整体毛利率为29.45%(同比-3.74pct),盈利能力下滑,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明显转冷,公司部分消费类产品出货量明显减少、价格回落;士兰集成5 吋、6 吋线投料不足,产能利用率下降;士兰明芯、士兰明镓 LED 芯片生产线产出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较低,出现较大的亏损。费用方面,2022 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43/3.77/7.11/2.09 亿元,同比2021 年均有小幅增长,主要原因系职工薪酬、折旧、股份支付、人工费用、折旧摊销、融资规模扩大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细分产品来看,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发光二极管在2022 年分别实现营收27.23/44.67/7.33 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18.74%/17.13%/3.50% ; 毛利率分别为35.02% ( 同比-6.73pct ) /30.22%( 同比-2.67pct)/ 12.98% ( 同比-5.06pct)。公司在2022 年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继续在特色工艺平台建设、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战略级大客户合作等方面加大投入,未来有望在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等高成长领域实现营收快速增长。 持续扩充芯片产能, SiC 芯片产线实现初步通线产能方面,2022 年总计产出5、6 吋芯片238.04 万片,同比减少6.81%;产出8 吋芯片65 万片,同比基本持平,实现营收13.13 亿元,同比增加13.75%;产出12 吋线芯片47 万片,同比增加125%;产出各尺寸外延芯片65.23 万片,同比减少4.30%。目前,成都集佳公司已形成年产功率模块1.7亿只、年产功率器件12 亿只、年产MEMS 传感器2 亿只、年产光电器件4,000 万只的封装能力;士兰明镓公司已建成月产4 吋LED 芯片7.2 万片的产能。 2022 年,士兰明镓已着手实施“SiC 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项目的建设。2022Q4,SiC 芯片生产线已实现初步通线,并形成月产2000 片 6 英寸SiC 芯片的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已完成第一代平面栅SiC-MOSFET 技术的开发,性能指标达到业内同类器件结构的先进水平。公司已将SiC-MOSFET 芯片封装到汽车主驱功率模块上,参数指标较好,并已向客户送样。2023 年,士兰明镓将加快推进SiC 芯片生产线建设进度,预计 2023 年底将形成月产6000 片6 英寸 SiC 芯片的生产能力。 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车规产品逐步放量产品方面,汽车、新能源相关产品需求旺盛,公司推出用于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驱动的IPM 方案,并在国内TOP 汽车空调压机厂商完成批量供货,2022 年IPM 模块营收14.2 亿元,预计将保持快速成长;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多种更可靠、更具性价比、更高性能的6.6kW OBC 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11kW OBC 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和高压DC-DC 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的浪潮下获取更多份额;公司自主研发的V 代IGBT 和FRD 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已在国内多家客户通过测试,并在部分客户批量供货,公司已具备月产10 万只汽车级功率模块的生产能力,正在加快PIM 产能的建设,预计未来将迎来PIM 营收高增。 成都士兰已着手实施“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以提高汽车级功率模块封装能力。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102.56、128.47、163.14亿元,EPS 分别为0.89、1.19、1.4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28、23 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IDM 龙头的长期竞争力,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风险、订单不及预期风险、供应链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风险等。
联创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5 32.81 -- -- 38.38 16.80%
38.99 18.84%
详细
事件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与2023年度第一季度报告,报告中2022年度营业收入约为33.14亿,与上年度同比下降了7.59%,归母利润2.67亿元,同比上升15.41%,扣除非后归母利润为2.31亿元,同比上升33.16%。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7.89亿元,同比下降34.92%,归母利润0.94亿元,同比上升50.32%,扣非后归母利润0.81亿元,同比上升44.54%。 投资要点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33.14亿,与上年度同比下降了7.59%,归母利润2.67亿元,同比上升15.41%,扣非后归母利润为2.31亿元,同比上升33.16%。 从业务上来看,公司激光系列及传统LED芯片产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58.53%,产品毛利率35.83%;智能控制系列产品收入19.55亿元,同比下降2.09%;背光源及应用产品收入9.62亿元,同比下降15.79%;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及金属材料产品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26.71%,毛利率25.60%。 费用方面,公司推进降本增效,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较为稳定,同比增加0.81%,管理费用同比下降7.31%,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8.94%,研发费用保持聘问水准,同比下降1.96%。 剥离亏损资产,业务结构继续优化公司重点发展的军用激光产业取得了重要的标志性进展,产能快速释放。2021年度激光业务销售收入仅0.32亿元,本报告期内,激光系列产品订单数量高速增长,实现1.66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达428%。同时公司已完成传统电力电缆资产剥离;已将背光源板块业务中的部分资产剥离,并对背光源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重点聚焦工控、车载、车载娱乐VR及品牌业务,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聚焦高端市场。 激光及LED芯片产品,公司产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并预计在两年内加速扩产。公司持续跟进对接军工、科研领域潜在客户,公司第二代新型激光反制无人机产品完成研制并通过验收,第一代已实现改进研制并投入生产线。智能控制产品线已经与伊莱克斯、ArcelikA.S.、A.O.Smith、格力、美的、江森自控、林德叉车、宏发、开利等在内的数十家国内外家电、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工业控制服务的客户达成合作。 同时新厂区搬迁已经完工,子公司华联电子转板北交所上市工作稳步推进中,将为后续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及融资平台。 高温超导庞大蓝海,逐步出货空间巨大超导产业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主业之一,高温超导设备具备节能减耗、加热均匀、升温迅速、温控精准等优点,设备替换空间近千亿元。高温超导技术还可应用于金属熔炼及半导体熔融、晶硅生长炉、超导磁储能、超导可控核聚变、超导磁选矿、超导污水处理等需要大口径强磁场领域。联创超导牵头申报的《GB/T10067.37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37部分:超导直流感应透热装置》推荐性国家技术标准获批立项。2022年三季度,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获得“上海市节能产品”认证证书,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推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产品的商用化市场推广进度。截至2023年4月27日联创超导已交付4台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在手订单已超60台。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35.93、40.89、47.95亿元,EPS分别为1.04、1.49、1.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3、19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福光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5-25 22.05 -- -- 24.99 7.72%
23.75 7.71%
详细
福光股份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与2023 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81 亿元,同比增长15.76%;实现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下降35.05%;扣非归母净利润0.06 亿元,同比增长65.78%。2023Q1 实现营收1.40 亿元,同比增加6.58%;实现归母净利润-0.08 亿元,同比下降158.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3 亿元,同比下降1271.58%。 投资要点面对挑战稳中有进,研发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20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原因系公司对房屋建筑物及设备进行投入,导致本期固定资产折旧及长期资产摊销较上年同期增加2,965.06 万元;公司人才激励致本期新增股份支付费用338.52 万元及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增加1,097.99 万元。 产品结构上看,2022 年公司非定制光学镜头/定制产品/非定制产品的营业收入5.65/1.45/0.7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0%/85.81%/23.42% , 业务占比分别为72.40%( 同比-6.44pct)/18.56%(同比+7.00pct)/9.04%(同比+0.56pct)。 研发方面,2022 年度公司也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全年研发投入0.62 亿元,同比增长17.14%,公司研发产品包括1.5 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共口径双光谱(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一系列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22x、30x、36x)镜头,目前已完成30x 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样机的研制;4 移动组变焦、高倍数以及小型化变焦镜头;300 万像素玻塑混合车载环视镜头;800 万像素车载前视镜头的光学升级,实现了大光圈,高照度,小型化等优势性能;20X、30x 超长焦K 级(130 万像素)高清中波红外变焦镜头及轻小型大视场K 级高清中波红外变焦镜头样机。 积极布局AI 相关产品,各领域光学镜头需求增长产品方面,公司“定制产品”系列主要包含特种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广泛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及高端装备,核心客户涵盖中国科学院及各大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企业,为国内最重要的特种光学镜头、光电系统提供商之一;“非定制产品”主要包含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投影光机等,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客户涵盖了海康威视、华为等知名企业。 光学镜头产品,在传统应用上,光学镜头主要作为相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零部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不断向高分辨率、大倍率、超广角、小型化、大光圈(F 值更小)等方向发展。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 年人工智能市场将达2473 亿元,而其中与AI 领域密切相关的安防监控、自动驾驶领域将会迎来光学镜头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公司积极布局AI 相关领域,控股青云智联、福光数智、星云大数据等公司,分别控股51%/70%/8%,主要从事大数据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平台运营等业务,可加深公司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对光学产品需求的认识,并促进公司光学系统与镜头的革新升级。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9.98、12.71、16.34 亿元,EPS 分别为0.32、0.43、0.6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73、54、38 倍,我们看好公司在高端光学领域的长期成长,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疫情反复风险、消费需求不达预期风险
北京君正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4 89.12 -- -- 96.40 8.17%
100.88 13.20%
详细
北京君正发布2022 年年报:公司在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54.12 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归母净利润7.89 亿元,同比下降14.7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47 亿元,同比下降16.45%。2023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在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10.69 亿元,同比下降24.36%;实现归母净利润1.15 亿元,同比下降50.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50.89%。 投资要点 22 年业绩短期承压,23 年行业市场有望复苏受益于公司产品多元布局,在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的宏观背景下,公司在2022 年营业收入有小幅增长,由21 年的52.74亿元增长至54.12 亿元,同比增长2.61%。但消费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明显,导致公司整体利润水平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由21 年的9.26 亿元下降至7.89 亿元,同比下降14.79%。分产品来看,存储芯片2022 年实现营收40.55 亿元,营收占比74.92%,同比增长12.80%;智能视频芯片实现营收6.43 亿元, 营收占比11.88% , 同比下降34.32% ; 微处理器芯片实现营收1.27 亿元, 营收占比2.35%,同比下降35.96%;模拟及互联芯片实现营收4.79 亿元,营收占比8.85%,同比增长16.01%。随着市场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供需平衡逐渐改善,预计未来消费电子市场有望逐渐复苏;汽车、工业医疗及通讯等行业的市场需求相比消费市场稳定性较高,预计行业市场的调整周期将短于消费类市场,市场需求有望于2023 年内开始恢复。 推进“计算+存储+模拟”战略,产品结构丰富公司坚持“计算+存储+模拟”的产品战略和全球化发展的市场战略,不断积累计算技术、AI 相关技术、存储器技术、模拟技术和互联技术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持续提升核心领域的技术水平。面向汽车、工业等行业市场,公司存储芯片产品线和模拟互联芯片产品线可提供丰富的产品品类,能够充分满足行业市场对该类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公司DRAM 产品开发主要针对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专业级应用领域,包含多种容量规格;公司Flash 产品线包括了从256K 至1G 的多种容量规格的全球主流的NOR Flash 存储芯片。公司模拟产品主要为各类LED 驱动芯片,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 拓展新应用领域,车规级芯片前景广阔公司把在计算和AI 领域的优势与存储器和模拟领域的强大竞争力相结合,积极布局与拓展汽车电子、工业、医疗、安防监控、智能物联网等重点应用领域,使公司在综合实力、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有效强化,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规划了面向AI IPC 市场的新一代产品,以进一步提升IPC 芯片的智能处理能力,满足AI IPC 市场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公司规划并启动了C200 芯片,在C100 的基础上,逐渐丰富面向工业、医疗等泛视频类专业市场的产品。 2022 年公司车规SRAM 和车规DRAM 在全球车规细分市场均名列前茅,车规Flash 芯片的市场销售较2021 年相比实现了大幅增长。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存储芯片的单车价值量预计将不断提升,有望推动公司存储芯片在车规市场的长期增长。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59.07、69.50、82.36 亿元,EPS 分别为1.81、2.36、2.9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50、39、31 倍。去年受宏观影响业绩承压,但看好公司的产品布局以及随着行业周期复苏有望迎来业绩修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等。
思特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4 61.17 -- -- 64.58 5.57%
64.58 5.57%
详细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2年度报告,报告中 2022年度营业收入约为 24.83亿,与上年度同比下降了 7.67%,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 120.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 129.57%。 投资要点宏观经济影响,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度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约 24.83亿,与上年度同比下降了 7.67%,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 120.77%,扣除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16亿 元 , 同 比 下 降129.57%。业绩亏损主要原因系主营业务宏观环境影响,财务费用与研发费用增加所致。 2022年受宏观因素影响,安防设备、智能手机等消费终端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使得公司主营业务产生较大冲击,细分市场短期增长受阻,部分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公司 2022年智慧安防行业收入 16.6亿元,同比下降 30.34%,汽车电子行业合并收入 2.26亿元,同比增加 154.63%,消费电子行业合并收入 5.93亿元,同比增加 180.61%。 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产生较大的财务费用与研发费用。报告期内财务费用 2.05亿元,由于公司长期以来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 2022年全年跌幅达 9.17%,从而导致汇兑损失和利息费用。研发费用 3.07亿元,同比增长 49.69%,系公司在业绩承压背景下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智慧安防+高端工业阵线,持续领跑行业虽然受宏观条件影响,公司智慧安防收入下降,但其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先的优势地位,在 2020及 2021年度全球 CIS 出货位列第一,市场地位稳固。未来智慧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超高清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对于 CIS 成像要求越发提高,体现在 4K/8K 级的清晰成像、更高的帧率、更丰富的 HDR 组合、具备极佳的噪声控制以及出色的夜视成像。公司目前已经搭建好基于本土的供应链产品阵列。据 TSR 分析预测,全球安防监控摄像头的销量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至 2025年将达到 5.5亿颗。公司有望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智慧安防业务端的正增长。 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新产业链助力第二极增长公司根据现有的产品阵列,凭借着公司高效的研发效率以及 对下游应用客户的快速拓展与紧密结合,公司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的两个新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和客户认可,营业额较上年度均大幅增长。 汽车电子方面,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合并收入为 2.26亿元。自 2021年开始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以开发覆盖多种应用场景的汽车电子 CIS 产品,包括 360度全景影像、行车记录仪、舱内监控、流媒体/电子外后视镜、ADAS/AD 等。2021年首次进入了“全球 CIS 车载市场出货量 Top 10厂商”排行榜,位列全球第 4。在 2022年已实现覆盖汽车电子全应用场景的产品体系。在汽车电子 CIS 市场仍处于蓝海的市场状况下,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消费电子方面,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合并收入 5.93亿元。 虽然 2022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下降,公司已然凭借技术研发实力和客户端的快速响应能力,在消费电子 CIS 市场迅速崛起。入门级产品已经实现在主流手机品牌客户实现大量出货,5000万像素产品也与客户开展合作。公司在报告期内积极创新,推出了两款不同性能的 5000万像素超高分辨率的CIS 新品。公司入门级产品已在三星、小米、联想、荣耀等手机主流品牌客户处实现了大规模出货,有望为公司的业绩增长作出持续贡献。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31.91、40.89、51.26亿元,EPS 分别为 0.64、1.01、1.3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95、60、46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新益昌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23 139.10 -- -- 162.99 16.93%
163.64 17.64%
详细
新益昌发布2022年度报告及2023一季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84亿元,同比下降1.08%,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降11.7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降15.52%;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17.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降15.24%。 投资要点 Q1盈利能力环比向好,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及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影响,下游产业需求收缩,公司经营面临多重挑战,营业收入略有下降,同比降低1.08%。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公司毛利率43.64%(同比+1.01pct),净利率17.18%(同比-2.16pct),2023年Q1毛利率39.29%(同比-1.65pct,环比-1.30pct ) , 净利率16.22% ( 同比-3.95pct , 环比+18.48pct),Q1盈利能力环比向好。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94% ( 同比+0.68pct ) 、10.87% ( 同比+1.18pct ) 、1.28%(+0.96pct),费用率均有上升,其中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88.12%,主要系扩大生产场地,增加人才储备,向银行取得的短期借款有所增加,相应增加了利息支出。研发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0.90亿元,同比增长17.18%,费用率为7.57%(同比+1.18pct),2023年Q1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费用为0.2亿元,同比增长32.40%,主要在半导体封装、Mini LED、Micro LED、超级电容器智能制造装备等新产品新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当前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核心零部件如驱动器、高精度DDR 电机、直线电机、音圈电机、大推力比直线电机、运动控制卡及高性能一体式控制器等已经实现自研自产,是国内少有的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 LED+电容器领先企业,优质客户资源支撑业绩稳定增长公司是国内LED 固晶机和电容器老化测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LED 方面,Mini/Micro LED 被看作未来LED 显示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根据Arizton 预计,全球MiniLED 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1.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9.2%。公司LED 固晶机设备主要用在封装工艺流程中的固晶环节,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固晶设备超高精度和超高良率的要求。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Mini LED 缺陷检测算法等多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可用于Mini LED 生产的智能制造装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已经积累包括国星光电、三安光电、鸿利智汇、瑞丰光电、雷曼光电等优秀客户,并与国际知名厂商SAMSUNG、亿光电子等长期保持良好合作。电容器方面,据QYResearch 数据,全球超级电容器市场将从2020年的197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583亿元,CAGR 为16.5%,而我国超级电容器市场渗透率较低,发展潜力巨大。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深耕电容器老化测试设备领域,主要用在铝电解电容器的老化和测试环节,主要技术难点是对电容器设备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严格的要求。现已掌握新一代恒流恒功充电技术、静态测试系统、高速整型进料系统等核心技术,可有效对接MES 系统,达到电容器的快速老化与检测。已与艾华集团、江海股份、丰宾电子等业内头部公司建立深入合作。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在LED 及电容器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积累,及当前的技术领先性突破,未来有望延续行业领先优势,保持业绩稳步增长。 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开拓,锂电池设备领域蓄势待发公司正在同步积极开拓半导体封装领域及锂电池领域的合作客户。半导体设备方面,公司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封测业务涵盖MEMS、模拟、数模混合、分立器件等领域,为包括晶导微、灿瑞科技、扬杰科技、通富微、固锝电子、华天科技等知名公司在内的庞大优质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半导体固晶设备近年来客户导入顺利,受到业内认可,业务收入得到快速增长。通过收购开玖自动化,积极研发半导体焊线设备,实现固晶与焊线设备的协同销售,有效扩展公司在封测流程中的产品应用和市场空间,助力公司未来多元化成长。锂电设备方面, 据S&PGlobalMarket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中国锂电池产能约占世界产能77%,是全球最大锂电池制造市场,未来几年,锂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和储能领域整体发展趋势积极向好。 公司锂电池设备蓄势待发,积极投入研发,加强技术储备,力求差异化路线突破。产品主要涉及卷绕机、制片机、及制片卷绕一体机等,已掌握凸轮式自动双摇臂切压隔膜技术、机械剪刀技术、对贴胶技术、极耳切刀技术及网络式多轴实时运动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我们认为,公司半导体及锂电设备未来成长潜力巨大,当前处市场及客户导入期,未来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5.92、20.64、25.77亿元,EPS 分别为3.27、4.20、5.13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2.0、32.7、26.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下游晶圆制造产能扩充不及预期风险;零部件短缺风险;新设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艾为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3 65.63 -- -- 96.50 5.21%
75.00 14.28%
详细
艾为电子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20.90亿元,同比下降10.21%;实现归母净利润-0.53 亿元,同比下降118.5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7 亿元,同比下降143.42%。2023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 亿元,同比下降35.41%;实现归母净利润-0.71 亿元,同比下降222.7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1 亿元,同比下降354.38%。 投资要点 22 年业绩承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受整体宏观经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及半导体周期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受到较强冲击,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公司2022 年营业收入较同期下降10.21%,为20.90 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0.53 亿元,较21 年同期下降118.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7 亿元,同比下降143.42%,主要系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下降,公司为扩大市场运用领域,加大多元化研发项目的投入,相应的人员薪酬、加工测试费、材耗费、股份支付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所致。费用方面,公司22 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26%、7.62%、-0.64%。销售费用率较去年同比降低0.19 个百分点,主要系销售情况未达预期导致的薪酬下降;管理费用率较21 年同比增长1.99 个百分点,主要系主要系管理人员薪酬、股份支付、房屋租赁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较21 年同比下降0.45 个百分点,主要系汇率变动形成的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2022 年公司为扩大产品市场运用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应的人员薪酬、加工测试费、材耗费、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研发费用率由17.91%增长到28.54%。公司对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类产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提供包括芯片、软件及算法在内的完整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同时,公司重视研发团队建设,截至2022 年底,公司技术人员数量达到915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7.15%;研发人员达到766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4.59%。 建立自动化测试平台,完善产业链布局随着公司在消费电子、AIoT、工业、汽车等领域的不断深耕,为了更好地推动整体芯片研发、测试进程,公司将全面提升公司实验室验证、应用、量产、可靠性等测试能力,建立公司自研的自动化测试平台awinicSCT,实现测试自动化。报告期内,公司临港研发中心在上海市临港自由贸易新片区顺利开工,研发中心将集成研发中心、实验中心、测试中心、展示平台在内的完整生态链,为公司实现汽车、工业、AIoT、手机等领域整体布局规划协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客户资源丰富,工业+汽车市场开拓驱动长期成长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已纳入众多知名品牌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产品以新智能硬件为应用核心,通过突出的研发能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细致的客户服务,覆盖了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传音、TCL、联想、比亚迪、零跑、微软、Samsung、Meta、Amazon、Google 等众多品牌客户。以及华勤、闻泰科技、龙旗科技等知名ODM 厂商;在可穿戴设备、智能便携设备和物联网、工业、汽车等细分领域,持续拓展了细分领域知名企业。 同时,公司加大了在工业及车载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重点打造车规级体系及安全可靠性测试实验室建设,进行迭代与创新,产品逐渐深入扩大汽车及工业领域的市场应用。未来,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不断迭代突破,以及更广泛的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产品应用布局,公司将利用自身研发技术优势及自有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室,积极展开消费电子、AIoT、工业、汽车等市场的深入开拓,提升整体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25.84、34.46、44.35 亿元,EPS 分别为0.20、1.33、2.00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54.8、69.2、45.8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等。
东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2 35.00 -- -- 39.36 12.46%
42.20 20.57%
详细
东芯股份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1.46亿元,同比增长 1.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85亿元,同比减少 29.1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5亿元,同比减少35.42%。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4亿元,同比减少 64.05%;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 131.2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134.15%。 投资要点 22年业绩承压,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经济下滑、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归母净利润较 21年同期同比减少 29.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35.42%。主要原因为: (1)研发费用增长:随着研发项目的新增和现有项目的展开,研发人员、研发设备等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费用率由 21年的 6.60%增长到 9.63%; (2)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增长:受下游应用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部分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在费用方面,公司 22年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31%、5.12%、-6.94%,均较 21年有小幅降低。 分产品来看,NAND 系列产品实现营收 7.08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比 61.75%;NOR 系列产品实现营收 0.72亿元,同比减少 61.47%,占比 6.30%,其降幅较大的原因为受消费电子需求下滑,穿戴式应用需求走弱;DRAM 系列产品实现营收0.82亿元,同比增长 3.22%,占比 7.12%;MCP 产品实现营收2.25亿元,同比增长 26.38%,占比 19.66%;技术服务业务实现营收 0.58亿元,同比增长 99.70%,占比 5.02%,其增幅较大主要系根据项目进度投入增加,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技术服务收入增加。 SLC Nand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技术护城河深厚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少数能够同时提供 NAND Flash、NORFlash、DRAM 等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监控安防、消费类电子、工业与医疗等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公司在 NAND Flash、NOR Flash、DRAM 等存储芯片的设计核心环节都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在实际研发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 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先进制程的 1xnm NAND Flash 产品已完成首轮晶圆流片及首次晶圆制造,并已完成功能性验证;公司自主设计的 SPI NOR Flash 存储容量覆盖 64Mb 至1Gb,并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普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领域;公司研发的 DDR3(L)系列是可以传输双倍数据流的 DRAM 产品,具有高带宽、低延时等特点,在通讯设备、移动终端等领域应用广泛。截至 2022年末,公司拥有境内外有效专利 70项、软件著作权 1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68项、注册商标 11项。 供应链体系稳定,不断开拓新应用领域公司积极扩大产品线布局,凭借对产品下游应用细分市场的分析累积和产品优势特点,准确把握市场应用需求,聚焦投入,形成了完整的 NAND Flash、NOR Flash、DRAM 及 MCP 的产品供应链。公司不断推进国产化供应链的同时也积极与国际大厂展开合作,加深与中芯国际及力积电两家国际一流大厂的合作范围与合作深度。 另外在下游应用领域,公司积极布局高可靠性工业类应用,依托下游应用领域如 5G、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在网络通讯、物联网、工业控制及监控安防等高端应用领域的渗透率。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13.08、17.15、23.65亿元,EPS 分别为 0.51、0.80、1.2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67.4、42.7、27.8倍,我们看好存储周期见底并逐步向上改善,因此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东微半导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8 134.56 -- -- 196.20 3.31%
150.50 11.85%
详细
东微半导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11.16亿元,同比增长 42.74%;实现归母净利润 2.84亿元,同比增长 93.5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增长 90.59%。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 3.02亿元,同比增长 46.93%;归母净利润 7112.65万元,同比增长48.98%。 投资要点 22年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16亿元,同比增长 42.74%。 主要系公司聚焦于光伏逆变及储能、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服务器电源等高景气赛道,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充分受益于功率半导体结构性需求分化红利;并通过不断深化与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持续扩大产能。公司 2022年盈利能力有所提高,2022年实现毛利率 33.96%,同比增长 5.24个百分点;受益于规模扩张,销售、财务费用率均较 21年同期有所下降,销售费用率由 0.96%降至 0.84%,财务费用率由-0.76%降至-2.47%;随着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职工薪酬、中介服务费、差旅费、招待费增加,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发生管理费用2240.30万元,同比增长 47.39%。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下游市场均衡分布公司聚焦于光伏逆变及储能、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服务器电源等高景气赛道,技术迭代及产品组合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高压超级结 MOSFET 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9.14亿元,占比 81.88%,较 2021年同期增长60.77%;中低压屏蔽栅 MOSFET 产品实现营收 1.56亿元,占比由 26.30%下降至 13.94%;TGBT 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4461.27万元,占比 4.00%;超级硅 MOSFET 产品实现营收 204.29万元,占比 0.18%。 公司市场均衡分布在光伏逆变及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和工业照明电源等工业级与汽车级市场,减小对单一市场及单一产品的依赖性。公司汽车及工业级应用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约 80%,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各类工业及通信电源、光伏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等领域。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领域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约 15%,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6%; 各类工业及通信电源领域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约15%,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63%;光伏逆变器领域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约 20%,较上年同期增长逾 400%;车载充电机领域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逾 21%,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500%。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超级结 MOSFET 以及TGBT 等产品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公司 2022年进一步加大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合计 5472.73万元,同比增长 32.57%。公司持续优化 8英寸与 12英寸先进工艺制程产品布局,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计拥有产品规格型号 2196余款。其中,高压超级结 MOSFET 产品(含超级硅 MOSFET)1220款,中低压屏蔽栅 MOSFET 产品 816款,TGBT 产品 160款及多款 SiC器件(含 Si2C MOSFET)。公司持续拓展基于自主 IGBT 专利技术的 TGBT 产品规格,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公司第二代TGBT 完成技术开发并进入量产状态,芯片的电流密度得到显著提高。采用第二代 TGBT 技术的产品实现小规模出货,第三代 TGBT 技术已经启动技术开发,技术护城河深厚,是国内少数具备从专利到量产完整经验的高性能功率器件设计公司之一。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15.98、22.89、29.58亿元,EPS 分别为 5.76、7.67、9.7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2.0、24.1、18.9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传音控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115.43 -- -- 139.31 20.69%
156.00 35.15%
详细
传音控股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465.96 亿元,同比下降5.70%;实现归母净利润24.84 亿元,同比下降36.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10 亿元,同比下降28.99%。2023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92.74亿元,同比下降16.12%;归母净利润5.24 亿元,同比下降34.12%。 投资要点 22 年业绩短期承压,存货环比进一步降低2022 年受美联储加息、汇率大幅波动、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手机需求疲软,公司实现营收465.96 亿元,同比下降5.70%;实现归母净利润24.84 亿元,同比下降36.46%。 在费用方面,2022 年公司实现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77%、2.72%、-0.72%,销售费用方面,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及品牌宣传力度,同比增加11.61%。研发费用方面,公司在2022 年持续加大产品及移动互联等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3.06%提升至4.46%。盈利能力方面,2022 年公式实现整体毛利率21.32%,销售净利率5.29%。此外,公司存货从二季度末的95.98 亿降为60.84 亿元,环比减少36.61%,库存降至低位。 手机市占率位居全球高位,新市场开拓成效显著2022 年公司手机整体出货量约1.56 亿部,手机业务实现营收425.18 亿元,受全球宏观经济因素及消费需求疲软的影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比降低7.96%。根据IDC 数据统计,2022 年公司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11.7%,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三,其中智能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6.0%,排名第六位;非洲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非洲排名第一 。 虽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新市场开拓战略仍取得较好的成绩,2022 年在非洲、南亚以外的市场整体智能机销量同比有所增加。根据年报数据,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营业收入占比逐年递增,并在2022 年首次实现占比超过50%,新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智能机业务有望增长,“移动互联+扩品类”打造新成长智能手机公司推陈出新,产品等级逐步提升,智能机占比越来越高,长期看ASP 是逐步向上的;并且新兴市场手机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手机保有量小,人口基数大,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借助形成的品牌优势,有望在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智能机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智能机业务有所回升。 2022 年公司“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家电、数码配件”的商业生态模式初步形成,海外地区的移动互联和扩品类业务等其他主营业务实现营收34.09 亿元,同比增长45.55%。其中移动互联业务基于用户流量和数据资源,通过洞察本地用户需求,打造本地化内容,公司积极构建流量、广告、用户等数字化平台,赋能非洲的商业合作伙伴,推进非洲数字化进程。同时手机+AIGC 新业态公司也积极探索,公司作为海外新兴市场硬件入口龙头,将充分享受AI 发展的红利。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557.66、672.02、805.18亿元,EPS 分别为5.06、6.25、7.77 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2、17.2、13.8 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剧烈波动风险、境外经营风险、新兴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等。
爱施德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4-27 8.00 -- -- 8.50 6.25%
8.50 6.25%
详细
事件爱施德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914.29亿元,同比减少3.93%;实现归母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减少20.8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减少10.07%。2023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49.99亿元,同比上升3.96%;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12.87%投资要点资产减值影响全年利润,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公司2022年对存货、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各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收款项回收的可能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等可变现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共计2.27亿元,对利润端产生较大影响。 公司持续深化运营机制、优化IT系统、强化业务能力、树立责任意识,对经营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效率、资金成本及资金效率等核心运营要素实施了更加有效的系统性监控和管理,其中经营现金流达到5.38亿元,同比增长116.24%。公司关键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新环境中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夯实。 新零售业务快速发展,多元布局赋能长期成长2022年公司数字化分销业务和数字化零售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07.96亿元和303.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5%和6.46%,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9.86%和29.98%,毛利率分别为2.70%和3.90%。通过不断开拓新品类和新品牌合作,完善新零售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公司实现了新零售侧增量业务的快速发展:苹果业务新零售及零售渠道规模创新高,公司打通了京东、美团、天猫等多平台本地O2O业务,各零售门店销量提升超30%。子公司由你网络持续深化了与荣耀的全渠道合作,始终保持为荣耀品牌多个项目的唯一认证服务商。通过围绕消费者会员粉丝在门店消费的引导和养成,公司打造出数字化消费者运营闭环,实现了消费者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增长贯穿,新零售能力迈上新台阶,新零售订单超1200万单。 此外,公司通过战略合作和业务共拓,在3C数码、快消品、新能源等领域实现了新的战略布局,创造了面向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开拓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能力,主动迎接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加速跨界融合的时代变革。公司与业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零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着力建设立体化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网络,将公司在智能终端销售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向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实现更大数字化销售服务的网络价值。同时,公司以7650万元现金收购了深圳市山木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积极推进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002.01、1089.79、1176.28亿元,EPS分别为0.80、0.97、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9、8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风险、成本上行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5 188.00 -- -- 190.18 1.16%
190.18 1.16%
详细
中微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40亿元,同比增长52.50%,实现归母净利润11.70亿元,同比增长15.6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83.44%。 投资要点 营收加速增长,刻蚀设备市占率不断提高受益于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及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7.40亿元,同比增长52.50%,十年来保持35%以上增长率;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83.44%;新签订单达63.2亿元,同比增长53.0%。营收增长主要系公司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在国内外持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国际最先进的5nm芯片生产线及下一代更先进的生产线上均实现了多次批量销售,主打产品MOCVD设备在新一代Mini-LED产业化中,在蓝绿光LED生产线上取得了绝对领先的地位。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公司毛利率45.74%(同比+2.38pct),扣非净利率19.40%(同比+0.56pct),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提高。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62%(同比-0.90pct)、17.75%(同比-1.56pct)、-3.19%(-0.91pct),费用率均有下降。研发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7.75亿元,同比增长30.11%,费用率为19.59%(同比-3.82pct),研发费用率高于科创板均值。 CCP&ICP&MOCVD核心设备不断突破,看好未来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出货的核心设备包括CCP、ICP、MOCVD设备,均取得较大进展。CCP刻蚀设备:2022年共生产付运475个CCP刻蚀反应腔,同比+59.40%。双反应台刻蚀机在国际最先进的5nm芯片生产线及下一代更先进的生产线上均实现了多次批量销售。刻蚀设备不仅在3DNAND的生产线被广泛应用,还成功的通过了多个动态存储器的工艺验证。逻辑器件的一体化大马士革刻蚀工艺和存储器件的极高深宽比刻蚀技术并取得良好进展,即将进入市场。ICP刻蚀设备:2022年推出高深宽比结构刻蚀和高均匀性刻蚀两种ICP设备,在全面满足55m,4n0nm和28nm逻辑芯片制造中的ICP刻蚀工艺的基础上,拓展了在DRAM、3DNAND存储芯片和特色器件等芯片制造中的可刻蚀应用范围。在超过20个客户的逻辑、DRAM和3DNAND等器件的生产线上进行超过100多个ICP刻蚀工艺的量产。MOCVD设备:截至2022年累计MOCVD产品出货量超过500腔,在氮化镓基MOCVD设备和Mini-LED显示外延片生产设备处于国际领先,针对Micro-LED应用的专用MOCVD设备正开发中,启动了应用于碳化硅功率器件外延生产设备的开发。公司在CCP、ICP、MOCVD设备中不断突破,看好未来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 薄膜设备&光学检测设备进展喜人,期待未来持续放量突破公司布局的薄膜设备和光学检测设备进展喜人。薄膜设备:首台CVD钨设备付运到关键存储客户端验证评估,计划研发更多的先进CVD和ALD设备,锗硅EPI设备已进入样机的设计、制造和调试阶段,预计薄膜设备的覆盖率将进一步增加。光学检测设备:公司投资睿励仪器布局光学检测设备,2022年增资后持股34.75%,睿励仪器是国内少数几家进入国际领先的12英寸生产线的企业,是国内唯一进入某韩国领先芯片生产企业的国产集成电路设备企业。根据Gartner数据,薄膜沉积、检测设备分别是市场规模排名第二和第四的半导体设备,2022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540亿元和825亿元。公司在薄膜设备和光学检测设备两方面的布局进展喜人,所处市场空间广阔,未来有望伴随国产替代加速化演进,实现持续放量突破。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61.69、79.68、98.20亿元,EPS分别为2.35、2.92、3.5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2、63.1、52.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下游晶圆制造产能扩充不及预期风险;零部件短缺风险;新设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福晶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5 32.39 -- -- 32.75 0.15%
32.44 0.15%
详细
福晶科技发布 2022年年报,其中 2022年营收达 7.68亿元,同 比 增 长 11.57% , 归 母 净 利 润 2.2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8.3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同比增长 19.22%。 投资要点全年业绩保持稳定,行业分化产生旺盛需求公司在 2022年营收达 7.68亿元,同比增长 11.57%,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同比增长 18.3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同比增长 19.22%。2022年全球激光行业在细分领域出现了分化,在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旺盛的需求和活力。 分业务来看,公司晶体元器件业务较上年增长 5.54%;精密光学元件得益于公司在光通讯领域、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光学元件等领域的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营收较上年增长28.00%;激光器件营收较上年下降 1.00%。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提升 3.07个百分点,营收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升促成公司全年盈利增加。 同时,虽然国内市场的需求逐渐放缓,公司的海外市场需求仍然活跃,受国内市场需求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及下游厂商价 格 战 传 导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国 内 营 收 比 上 年 小 幅 下 降3.16%;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出口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 30.38%。 加大科研开发攻关,工艺取得重大突破在原有赛道上,公司凭借的 LBO 晶体、BBO 晶体、Nd:YVO4晶体、磁光晶体、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元件、高功率光隔离器、声光及电光器件的专业优势,同时配合为激光客户提供“晶体+光学元件+激光器件”一站式综合服务,积累了丰富的 客 户 资 源 , 产 品 被 相 干 、 光 谱 物 理 、 通 快 、 IPG 、Lumentum、大族激光、英诺激光、锐科激光、杰普特等国内外知名激光器公司广泛采用。 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攻关,推进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良,全年投入研发费用 7,733.28万元,比上年增加 26.5%。 2022年度,公司本部获得专利授权 22项,在大尺寸 α-BBO 晶体毛坯生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 1公斤级别大尺寸、高质量毛坯的稳定生长,完成了系列声光调制器、光弹调制器、相位调制器及其驱动等产品的开发。 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型增长点公司推动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材料—元件—组件—器件”的产业路径,继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持续开展新品种开发、产品升级和工艺改进活动,以晶体材料为立足点,丰富产品种类,继续巩固、拓展晶体元器件业务,同时持续发力精密光学元件和激光器件业务,稳固激光市场并拓展光通讯领域及其他新兴光学市场,实施晶体、光学、器件“三驾马车”并行发展的战略。 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二期 D 楼改扩建项目审批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完工前,根据产线建设的安排已租赁适量厂房,为车间的建设和升级做好充足准备。为优化产品和业务布局,推动市场拓展,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公司于 2022年 12月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福建至期光子科技有限公司,面向高端光学应用领域开展超精密光学元件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9.23、10.77、12.40亿元,EPS 分别为 0.57、0.66、0.82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58、50、40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世运电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9 17.68 -- -- 20.48 12.34%
20.37 15.21%
详细
内资PCB 行业大型企业,正受益于行业变革机会公司深耕PCB 行业38 年,是年产能超过500 万平方米、年销售超过35 亿元的大型电路板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风光储及制造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客户订单增长及募投产能投产,营收持续增加。行业来看,公司正受益于PCB 产业变革浪潮中:产业链上,目前PCB 铜、环氧树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弱,中游议价能力较弱的PCB 厂商将有效降本增效;政策端,政府部门推出系列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推进PCB 行业的战略调整与产业升级,为国内PCB 企业提供良好发展契机;需求端,汽车电子、服务器构筑PCB 行业核心驱动力,Prismark 预测,2021-2026 年,服务器、汽车领域PCB 的CAGR 达11.2%、7.9%,高于4.6%的行业均值,是增长最快的下游应用领域,公司产品广泛用于汽车、服务器领域;供给端,全球PCB 市场已经历两次产业转移,已经形成以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为主导的新格局,国内PCB 企业逾千家,除上述内资大厂外,还有众多小规模企业和加工厂,随着环保政策与原材料价格推动,国内产业集中度提升,以公司为代表的内资大厂将加速崛起。 汽车+储能+服务器颇具亮点,业绩增长未来可期汽车:公司汽车板块占比最大,增速最快,得益于深度绑定特斯拉,成为特斯拉PCB 板占比超30%的核心供应商,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良好开局。整车上对宝马、大众、保时捷、小鹏、克莱斯勒、奔驰等品牌新能源汽车供货。零部件上成为全球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三的现代摩比斯、电装和爱信的供应商。根据N.T.Information 数据,2020 年汽车用PCB 供应商排行榜中,公司全球排名14,国内排名第4。汽车业务客户稳定性高,占据先发优势,未来深度+广度持续深耕,汽车板块业务基本盘牢固。 储能:公司进入特斯拉储能新产品供应链,实现批量供货。4月9 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上海,是向产业链上游一体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带来了公司储能业务增长的边际变化。此外,鹤山市政府和隆基绿能计划共建隆基硅能源产品生产基地,首期年产10GW 单晶组件,产值约180 亿元,已完成供地,有望年内投产,公司占据区位优势有望对其供货。 因而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将大有可为。 服务器:5G 基建、5G 应用的普及,物联网+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云服务器、通信市场将不断扩大,从而拉动高层板的增长需求。ChatGPT 的全球火爆,成为边际变量,带来算力 需求激增,推动服务器用量提升,拉动高层板的增长需求。 公司以云计算服务器PCB 为突破口,高频高速通信结构类PCB 市场取得进展,云端数据中心高多层超低损耗服务器PCB实现量产,并具备22 层超低损耗服务器PCB 和5G 通信类PCB 的制作能力,在服务器、通信领域的价值及机遇已经凸显。 产销研齐头并进,夯实公司增长基础增产:公司拥有鹤山和珠海两个生产基地。珠海奈电科技系增资控股而得,生产柔性电路板以完善整体产能结构。鹤山基地产能超500 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年产300 万平方米线路板新建项目”,项目一期2022 年投产,产能稳步爬坡,二期预计2023 年实施,整体达产后,年产能升至700 万平方米,将在汽车、储能、服务器、AI 等方向提供产能支持。 扩销:过去海外市场营收占比长期保持8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司走“国内+国外”双轮驱动的市场路线,凭借海外积累的优势,在汽车电子、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及周边产品领域已与部分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开展技术交流和新产品研发验证,打开国内营收增长点。 推新:公司量产新品聚焦新能源汽车、5G、服务器等行业,汽车用PCB 新品已进入驾驶辅助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汽车核心领域。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均有合作,研发成果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中坚实的支撑。 盈利预测不考虑增发的影响下,预测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44.13、50.59、60.34 亿元,EPS 分别为0.83、0.98、1.21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22.4、19.0、15.3 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扩建产能不及预期,原材料降价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竞争加剧,大股东减持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