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润思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80520030005...>>

20日
短线
7.69%
(--)
60日
中线
15.3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1-01 162.98 -- -- 170.50 4.61%
170.50 4.61%
详细
事件:阳光电源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受IGBT等电子元器件供应紧张及海运费用大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承压。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74亿元,同比增长29.0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25.89%。单三季度来看,逆变器发货仍实现高速增长,三季度营业收入71.63亿元,同比增长44.23%,但受原材料价格提升及海运费用大幅提高影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0.19%至7.48亿元,盈利能力相对承压。 核心电子元器件积极备货保障生产,海运紧张拉长海外交付周期。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余额为93.63亿元,同比增长136.69%,环比二季度末增长62.10%。一方面,在IGBT等电子元器件供应紧张背景下,公司加大关键材料的采购库存,保障年底生产,另一方面,由于海运紧张,运输船期大幅延长,造成存货同环比大幅增长,这部分产品后续交付后将为公司销售带来明显增量。 积极推动储能系统业务,在全球储能装机高增长背景下,有望打造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在储能方面,公司专注于储能系统业务,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核心设备,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公司储能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第一。年初至今,公司发力电源侧与用户侧储能,其中,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提升新能源+储能经济性;在用户侧,公司发力家庭和工商业储能系统,推出一系列新品,已在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在全球储能装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有望实现业务快速扩张。 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5.15/35.94/41.19亿元, 对应PE估值 95.1/66.5/58.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1-11-01 111.16 -- -- 135.58 21.97%
135.58 21.97%
详细
事件:捷佳伟创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受电池片盈利空间收窄及N型技术变革加速影响,perc电池产能扩张放缓,公司业绩承压。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1.43%,实现归母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33.06%,业绩持续增长。年初以来,受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影响,电池片环节盈利空间被压缩,同时topcon、hjt等N型技术加快技术迭代与量产节奏,导致perc电池片产能扩张趋缓,公司业绩逐步承压,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2亿元,同比下降5.87%,环比下降22.46%,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29.64%,环比下降42.51%,短期业绩承压。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加速新技术产业化,首批管式PECVD工艺异质结电池顺利下线,RPD设备助力隆基两破hjt效率记录,有望强化公司在N型电池技术的竞争力。公司持续加速推进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报告期研发费用为2.05亿元,同比增长85.97%。8月18日,公司首批管式PECVD工艺异质结电池顺利下线,同时也属于全球首次,管式PECVD由于具有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开机率高、维护保养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电池生产线,有望积极推动异质结技术降本增效。此外,公司开发的RPD设备助力隆基一周两次创造世界纪录,异质结效率分别突破25.82%、26.30%,目前量产设备RPD5500A助力客户满产运行,量产效率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公司结合PVD和RPD膜质特性开发的新一代量产社诶PAR已完成初步中试,即将向市场意向客户进行量产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异质结技术量产性价比。 集成电路湿法设备成功交付,积极向半导体领域延伸。根据公司公众号,公司2019年成立半导体湿法工艺研究室开始进行设备研发,2021年7月21日,成功交付3套集成电路全自动槽式湿法清洗设备至客户进行大批量生产,实现向半导体领域的延伸。此外,公司在研项目包含用于MicroLED、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及集成电路IDM厂的槽式清洗设备及相关附属设备,涵盖了集成电路200mm以下近70%湿法工艺步骤,有望推动国家集成电路装备国产化,打开公司设备业务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59/12.89/17.18亿元,对应PE估值42.8/28.6/2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导入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1-01 769.59 -- -- 771.02 0.19%
771.02 0.19%
详细
事件:迈为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1-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5亿元,同比增长35.33%,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66.22%,销售毛利率/净利润分别为38.41%/20.39%,同比提升3.77/4.10pcts,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单季度来看,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39.86%,环比增长55.85%,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139.71%,环比增长54.55%,业绩超预期增长,电池片设备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 积极投入HJT设备研发,持续推动HJT设备迭代升级。根据公司公众号9月7日发布的新闻,联合澳大利亚电镀技术初创公司SunDrive联合研发试制的HJT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5.54%,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该电池片由迈为股份提供蓝膜片全部工艺制程(含清洗制绒、PECVD、PVD等),电极则由SunDrive利用独创的无种子层直接铜电镀工艺完成,电镀铜工艺取代原有的银浆丝网印刷,通过使用铜金属替代银,或将推动电极制作环节成本下降。公司持续优化HJT电池量产设备及工艺方案,将通过微晶技术、电池半片制程、硅棒硅片的半片化、硅片退火吸杂优化、SMBB技术、银包铜技术、电镀铜技术等,来推动HJT电池量产的发展。今年年底,公司将推出叠加微晶技术的HJT电池量产设备,到2023年,有望将HJT微晶量产电池效率提升至26%以上,加速推动HJT量产与行业技术变革。 拟定增募集28.12亿元,用于加大异质结设备产能,为未来提升市场份额做准备。7月24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28.12亿元用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建成后可实现现年产PECVD、PVD及自动化设备各40套。本次融资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异质结电池片设备环节生产能力,随着异质结产业化的临近,公司的产能配套有望助力公司渗透率加速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7/8.62/10.07亿元,对应PE估值132.2/91.5/78.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异质结进展不及预期。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1-11-01 13.11 -- -- 14.28 8.92%
14.28 8.92%
详细
事件:双良节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节能减排趋势加速,下游需求持续高增。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7亿元,同比增长85.29%,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20.88%,受益于规模扩大,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4.04pcts至8.47%。节能节水业务方面,受益于国家双碳政策的进一步强化,以及各地政府对双控重视程度的提升,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需求逐步释放,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相关业务有望迎来加速。还原炉业务方面,在光伏装机需求长期高速增长与硅料短期供不应求的刺激下,新老多晶硅玩家跑步入场,硅料迎来大规模扩产潮,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系统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集硅片产能推进顺利,拟定增募集35亿元保障项目投产。公司共布局40GW硅片扩产计划,其中一期20GW项目进展顺利,根据双良节能公众号信息,9月11日,包头生产基地成功完成首台单晶炉的安装,预计首批560台单晶炉将在年底前陆续完成交付、安装,年底实现硅片投产。为保障一期20GW项目扩产计划的顺利进行,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约35亿元,目前定增事项已获得证监会受理,发行完成后,有望加速推动一期项目建设投产。 硅料采购长单、硅片供应长单相继落地,有望打造公司新增长极。9月22日,公司发布签订采购合同的公告,分别与江苏中能硅业、新特能源签订多晶硅长单采购合同,锁定未来五年约13.495万吨的多晶硅供应,年均供应量约为2.7万吨,对应硅片产能约10GW,锁定原料供应。同时,10月14日、10月25日公司相继发布两份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与润阳悦达及爱旭股份签订硅片供应长单,约定2022-2024年三年时间,分别供应13亿片、21亿片,年化供应约11.3亿片,约定的硅片尺寸为182/210,有望保障公司新增大尺寸硅片产能释放,硅片业务有望构筑公司未来新的增长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0/6.13/8.27亿元,对应PE估值77.6/35.4/26.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硅料扩产收缩,公司还原炉业务不及预期;硅片竞争加剧,公司硅片业务不及预期。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01 97.49 -- -- 103.30 5.96%
103.30 5.96%
详细
事件:隆基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光伏龙头稳健成长。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实现归母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增长18.87%。单季度来看,公司2021Q3实现营业收入211.07亿元,同比增长54.17%,环比增长109.68%,实现归母净利润25.63亿元,同比增长14.39%,环比增长2.89%,在硅料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公司出货保持较快增长,同时维持稳定盈利能力。 积极募资扩产,加速产能布局。根据公司针对可转债发审委的回复,截止2021年9月底,公司自有电池产能37.3GW,自有组件产能57.7GW,本次可转债发行拟募集70亿元新增18GW电池产能补齐缺口。同时,为加快电池技术转型步伐,本次募投项目将全面采用N型电池技术,公司借助融资优势加速推进一体化产能建设和技术转型,有望强化领先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刻把握电池片技术变革历史节点。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行业引领,在上一轮大的技术变革中,推动光伏产业由多晶向单晶转型,当前硅片技术红利已经逐渐消退,而电池片将迎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节点,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在N型TOPCon、HJT、P型TOPCon等领域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近期公司连续两次打破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推动HJT转换效率分别站上25.82%、26.30%,而26.30%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晶硅FBC结构电池的最高效率。公司持续推进新技术探索,加速量产化进程,推动行业技术变革。 积极推进BIPV业务,拓展合作伙伴实现共同开发,向光伏下游多应用场景延伸,打造公司新增长点。公司依托组件端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积极向光伏下游多应用场景延伸,着力推动BIPV业务的发展。公司持有森特股份24.28%的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有望结合森特股份在建筑屋顶设计、维护上的优势,合作推动BIPV业务的开发;此外,公司已与亚玛顿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用于BIPV的1.6mm超薄玻璃,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持续优化BIPV产品结构,满足建安需求,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有望打开BIPV业务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0.32/155.52/178.14 亿元,对应估值47.9/34.0/29.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不及预期。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0-29 18.50 -- -- 20.95 13.24%
20.95 13.24%
详细
事件:金风科技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风机龙头盈利能力持续修复。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收335.50亿元,同比下降9.40%,实现归母净利润30.13亿元,同比增长45.61%,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6.28%、9.12%。单季度来看,公司2021Q3实现营收156.47亿元,同比下降11.13%,实现归母净利润11.64亿元,同比增长46.58%,环比增长32.88%,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风机大型化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行业招标量持续高景气,风电增长确定性逐步增强。根据金风科技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年初以来,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其中3S机组招标价格从年初的3043元/w降至2410元/w,4s机组招标价格从年初的2991元/w降至2326元/w,降幅均超过20%,大型化推动风机生产成本及风电场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带动全年风电招标持续高景气,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41.9GW,同比增长115.1%,且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31.10GW的招标规模,招标规模的快速提升有望推动下一阶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风电长期增长确定性逐步增强。 在手订单饱满,公司加速风机大型化转型。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风机实现对外销售6347MW,其中3/4S机型销售2511MW,占比39.6%,同比提升30.3pcts,6/8S机组销售1487MW,占比23.4%,同比提升19.3pcts,大型化转型趋势加速。在手订单方面,截止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量为16.4GW,外部订单合计15.1GW,在手订单量较为饱满。此外,公司海外在手订单1875MW,近三年CAGR 24.6%,风机出海有望迎来加速。 正式推出全新中速永磁平台,获市场充分认可。在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公司正式推出全新一代中速永磁智能风机平台,涵盖陆上风机主流的功率段以及12MW海上风机,作为国内最早开发中速永磁技术路线的风电机组制造商,公司实现“直驱永磁+中速永磁”双技术路线布局,满足下游客户对于使用场景、后期运维、开发成本等差异化的需求,截止三季度末,公司MSPM(中速永磁产品)在手订单规模达到670MW,新产品的额推出快速获得市场认可,通过更全面的技术路线布局,公司也将为各种应用场景与客户需求提供更优的产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1.95/47.79/57.85亿元,对应估值18.5/16.2/1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机执行价格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1-10-27 57.20 -- -- 57.41 0.37%
57.41 0.37%
详细
事件:通威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硅料龙头业绩快速增长,符合预期。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7.00亿元,同比增长47.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9.31亿元,同比增长210.08%。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201.38亿元,同比增长55.63%,环比增长12.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36亿元,同比增长207.91%,环比增长33.58%,随硅料价格抬升,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硅料龙头布局大规模产能扩张,巩固领先地位。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叠加全球能源转型诉求逐步强化,打开光伏装机空间,公司作为行业领先的多晶硅企业,率先布局大规模产能扩张,目前公司拥有8万吨多晶硅产能,在建乐山二期和保山一期项目预计2021年底前投产,至2021年底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8万吨,到2022年底,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33万吨,巩固领先地位。根据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之二次反馈意见的回复》,目前包含内部使用的硅料在手订单,对应2022年为20.92万吨,对应2023年为23.36万吨,此外,公司与硅片行业新进入者如青海高景、内蒙双良等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将充分保障公司新增产能的释放。 加速电池片大尺寸转型,积极推动N型技术布局。电池片业务方面,公司加速向大尺寸转型,2021年6月公司210出货占比提升至37%,随着金堂一期项目产能的逐步爬坡,210尺寸出货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在建电池片产能陆续投产,预计2022年公司电池总产能超过55GW,其中210电池产能将超过35GW。N型技术方面,公司围绕HJT、TOPCon两条技术路线均有布局。在异质结方面,公司2019年投产400MW试验线,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5.18%,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66%,目前公司已新增建设1GW 异质结中试线,正加速产能爬坡过程。在TOPCon方面,公司2020年启动基于210尺寸的技术研发,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10%,将加速推动1GW TOPCon中试线的建设,积极把握电池技术变革历史节点,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5.55/102.21/107.39亿元,对应PE估值30.0/25.1/23.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安科瑞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0-11 21.59 -- -- 25.32 17.28%
37.89 75.50%
详细
企业能效管理系统集成领军者,碳中和趋势下有望迎加速成长期。公司为用户侧能效管理与用电安全系统集成商,具备从终端元器件到云平台软件一站式服务能力,当前已有1.4万套企业能效管理系统在全国各地运行,品牌实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近年来公司由智能电表制造业务延伸至能效管理系统开发业务,并进军高景气智慧消防领域,持续开拓和完善产品矩阵,营收利润体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毛利率持续高于46%、资产周转率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与质量维持较高水平。碳中和趋势下,用户侧节能降耗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有望展现优异成长性。 企业节能降耗、微电网发展促能效管理市场加快发展。当前双碳目标持续落地深化,一方面监管对企业节能降耗要求提升,对此已升级“能耗双控”政策并强力执行,同时加快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让电力回归商品属性,电价上涨致企业能耗精细化管控动力提升,带动能效管理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能统一协调分布式电源、储能、能量转换、负荷、监控和保护的企业微电网有望加快发展,微网需要完善的运维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为能效管理市场提供中长期需求。我国10KV及以上供电电压等级的工商业用户超200万户,我们测算若其中50%升级使用能效管理系统,则对应软硬件市场空间可达2000亿元。 一站式、个性化服务能力强,销售渠道铺设完善。针对用户侧需求多样化,公司已打造丰富完善的软硬件产品矩阵,可提供“云-边-端”一站式服务,客户需求一体化解决能力突出。针对用户侧需求个性化,公司生产基地--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已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能力,能够以较低成本满足客户非标需求。针对用户侧需求分散化,公司通过直销+经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覆盖国内外各区域客户,渠道铺设完善,产销率常年保持高位。 能效管理、企业微网、消防产品成长潜力充足。1)能效管控业务,公司近年来坚持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常年高于8%),不仅持续根据市场动态迭代更新现有产品线、推出新产品,打造新增长点,同时还积极建设云服务平台,未来随着客户数量积累、对客户粘性增强,云服务年费收入有望不断增长。2)企业微网业务,公司近年来积极研发企业微电网,技术储备丰富,并于去年启动微电网研究院与产能建设,今年年底有望完工,在当前国内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浪潮下,随着公司微网工厂投产运营,公司微电网业务成长可期。3)智慧消防业务,在消防行业制度趋于成熟、智能疏散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公司已打磨出较为成熟的智慧消防产品体系,后续规模有望快速扩张。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2.4/3.3亿元,同比增长41%/40%/40%,EPS分别为0.80/1.12/1.55元(2020-2023年CAGR为4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19/13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企业能效管理系统集成领军企业,重点受益于双碳发展目标持续落地深化,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固定资产折旧风险等。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9-24 12.35 -- -- 12.71 2.91%
14.28 15.6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重大采购合同的公告》 。 锁定未来五年 13.495万吨多晶硅供应,有望保障硅片产能释放。 9月 22日, 公司发布签订采购合同的公告, 硅片业务主体双良硅材料(包头)分别与江苏中能硅业、新特能源签订多晶硅长单采购合同,锁定未来五年约13.495万吨的多晶硅供应, 年均供应量约为 2.7万吨,对应硅片产能约10GW,有望保障公司硅片产能释放。 拆分来看, 公司与江苏中能签订的采购量为 5.275万吨(含块状硅与颗粒硅),约定采购时间为 2021年 9月-2026年 12月;与新特能源签订的采购量为 8.22万吨,约定采购时间为 2022年1月-2026年 12月。 扩产节奏如期推进, 硅片业务进展顺利。 公司共布局 40GW 硅片扩产计划,其中一期 20GW 项目进展顺利, 根据双良节能公众号信息, 9月 11日,包头生产基地成功完成首台单晶炉的安装,预计首批 560台单晶炉将在年底前陆续完成交付、安装, 年底实现硅片投产。 此外, 公司于 6月 30日成功完成首根单晶硅棒的拉制工作,将从工艺层面推进扩产项目顺利投产, 硅片扩产项目进展顺利。 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 35亿元, 保障扩产项目资金来源,顺应行业大尺寸转型趋势,全部采用 1600型单晶炉。 8月 8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35亿元,主要用于一期 20GW 硅片扩产项目。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 182+210尺寸硅片市占率将从 2020年的不到 5%提升至接近 50%,大尺寸硅片需求快速提升。公司顺应光伏行业大尺寸转型趋势,扩产项目全部采用 1600炉型单晶炉, 可生产 210及以下规格的硅片,满足客户对大尺寸硅片的需求。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三年实现收入 30.54/75.49/91.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80/6.13/8.27亿元,对应估值 69.7/31.8/23.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硅料扩产收缩,公司还原炉业务不及预期; 硅片竞争加剧,公司硅片业务不及预期
华阳股份 能源行业 2021-08-12 10.15 -- -- 15.30 50.74%
16.30 60.59%
详细
事件:公司全资子公司受让阳泉奇峰49%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新阳公司拟以2580万元受让天安孵化器持有的阳泉奇峰49%股权,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提升飞轮储能业务优势,同新阳公司现有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等业务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及子公司业务拓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政策加码,储能行业迎来大时代。飞轮储能是一种源于航天的先进物理储能技术,不同于其他电池技术,其优越性体现在短时间、高频次、大功率充放电特性上。国家鼓励建设新一代“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鼓励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应用。2021年4月,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核心目标是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明确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政策加码下,储能发展有望迎来加速。此外,峰谷电价价差拉大,或将提升储能削峰填谷经济性,从而激发用户侧储能需求高速发展。 强强联合,全力铸造一流飞轮储能企业。2019年,公司控股股东华阳集团与奇峰聚能(我国最早从事大型飞轮商业化的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复合材料飞轮技术和技术迭代能力)强强联手,在矿区高新产业园投资建设阳泉奇峰产业基地。21年4月,阳泉奇峰产业基地生产的全国首批600千瓦磁悬浮飞轮储能装臵正式下线,用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领域;据测算,这两套600千瓦飞轮储能系统,每年可节约电量1155万千瓦时,兼具减少地铁热排放、改善列车牵引供电质量等优势。目前,该公司正加紧推进华能集团山东莱芜电厂10台600千瓦飞轮储能装臵、青海共享储能项目等承接项目。 “光储网充”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新能源+储能“能源终极解决方案。3月,公司受让阳煤智能制造基金财产份额,通过该基金投资北京奇峰和中科海纳两个项目公司;4月,公司投资1.4亿元新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预计于年底正式投产;6月,公司与中科海纳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投运,系统以钠离子电池为储能主体,飞轮储能作为补充,搭配光伏、市电、充电设施。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大力布局TopconN型双面单晶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前瞻性、引领性项目,致力通过“光伏+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智能微电网+充电桩”系统,打造“新能源+储能”未来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此次全资子公司受让阳泉奇峰49%股权,有望完善“光储网充”产业链布局,飞轮储能+钠离子储能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 投资建议。2021年1月份,公司正式更名为华阳股份,除了继续巩固做强传统煤炭主业外,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公司的另一重要使命。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22.44亿元、26.84亿元、28.49亿元,EPS分别为0.93元、1.12元、1.18元,对应PE为10.5、8.8、8.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大幅下跌,公司发生安全事故,在建矿井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09 49.31 -- -- 56.24 14.05%
56.24 14.05%
详细
事件: 中环股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大超预期, TCL 赋能+规模扩张带来控费效果显著,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6.4亿元,同比增长104.1%; 净利润 18.9亿元,同比增长160.6%;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增长 174.9%。 业务规模扩张+TCL 入主赋能,公司控费成果显著,报告期内, 公司财务、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13/0.33/2.51%,同比下降 3.92/0.39/0.2pcts,带动盈利水平明显提升, 2021H1公司实现净利率 10.69%,同比提升 2.32pcts。 光伏硅片业务积极推动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新产能逐步投放,带来产销规模快速增长,推动 G12渗透率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技术进步降本,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 2%,硅片 A 品率大幅提升, 同时工业 4.0逐步深入,晶片环节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 1000万元/年/人, 较大程度改善单位产品毛利水平。在产能方面,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产能规模达到 70GW,较2020年底提升 55%, 其中 G12产能占比约 56%, 新产能持续投放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 目前公司在 G12硅片市场占有率超过 90%,推动 G12渗透率从年初的 6%提升至 15%。进入 2021年以来,随着 G12高功率组件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其降本能力被充分释放, G12产品下游需求持续旺盛,未来公司宁夏六期项目的顺利投产,将持续提升 G12硅片优势产能供应能力,进一步加速推进 G12量产规模化应用。 半导体硅片下游需求旺盛, 客户导入顺利, 公司将加快产能布局节奏, 抢占先机。 报告期内, 公司半导体硅片产能快速增长,产销规模同比提升 65.8%,在全球芯片产能紧张背景下, 公司将加速产能布局, 启动天津新厂建设并加速宜兴二期项目实施, 有望较原计划提前实现 6(及以下)、 8、 12英寸 110/100/60万片/月产能目标。 产品导入方面, 12英寸特色工艺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储存、逻辑领域产品陆续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增量阶段,且公司已与多家国际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LTA) ,市场拓展过程顺利。 芯片供应紧张+国产化需求提升,公司半导体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员工激励计划落地,公司管理活力被激发,发展进入快车道。 6月 20日,中环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落地。 TCL 入主之后,公司内部管理进行积极改革,激发管理层活力。随着本次员工激励落地,公司管理层活力有望得到激发,公司和员工利益进行绑定,有望助力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8.64/35.92/55.06亿元,对应估值 52.1/41.5/27.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硅片价格不及预期。
星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09 59.60 -- -- 82.30 38.09%
82.30 38.09%
详细
事件:星云股份发布《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化成分容设备实现突破,有望加速业务规模扩张。公司2021年8月与宁德新能源、蕉城时代签订化成分容设备供货合同,合同金额1.42亿元,该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公司化成分容设备实现产品化、规模化,也是公司在锂电池设备战略客户市场的有效突破。2018年以来,公司积极从模组、电池包检测设备向化成分容设备领域切入,此合同的实施,将扩大公司在化成分容领域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锂电检测设备领域的份额,加速检测设备业务规模的扩张。 年初至今与宁德签署合同累计4.24亿元,充分受益锂电扩产浪潮,有望步入高速发展通道。自2021年1月1日起至今,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签署采购订单合计4.24亿元,占公司202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73.98%,订单规模快速增长。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锂电龙头纷纷布局大规模扩产计划,宁德拟投资近千亿进行产能扩张,公司作为与宁德共同成长的锂电检测设备龙头,来自宁德的收入占比接近40%,未来设备销售有望跟随宁德产能扩张实现快速放量。 储能伴随政策与市场共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与CATL合资成立时代星云,深耕储能,围绕宁德电池主产业布局用户侧和电网侧的高增长的稀缺优质标的。近期国家发布多项储能支持政策,其中《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超30GW,释放储能装机需求;《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的推出有望拉大峰谷电价价差,或将提升储能削峰填谷经济性,从而激发用户侧储能需求高速发展。2019年,公司联合宁德时代设立时代星云,推出储充检一体化电站业务,积极布局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在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下,有望步入高速发展期。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收入7.62/10.62/14.4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0/2.01/2.82亿元,对应PE为81.0/40.5/28.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8-03 8.89 -- -- 10.67 20.02%
13.99 57.37%
详细
事件:双良节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2021上半年业务规模高增,带动盈利能力改善明显。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69.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470.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552.78%,接近业绩预告的上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32.62%,同比提升2.00pcts,实现净利率8.68%,同比提升6.21pcts,在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推动下,盈利能力改善明显。 碳中和目标引领下,节能节水设备业务迎发展机遇,下游需求快速增加。报告期内,公司节能节水设备业务实现高增,分业务来看,溴冷机、换热器、空冷器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13/1.72/2.71亿元,同比增长159.5/115.4/191.9%,其中溴冷机业务报告期内持续产销两旺,换热器业务维持空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并大力拓展多晶硅领域客户,空冷器业务在电力、煤化工等领域仍维持第一的市占率。此外,公司积极推动智慧能源管理与服务、系统集成管理等业务,为客户输出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构筑节能节水设备业务新的增长点。 新老玩家跑步入场,多晶硅料迎来大规模扩产潮,还原炉业务快速爆发。在光伏装机需求长期高速增长与硅料短期供不应求的刺激下,新老玩家跑步入场,硅料迎来大规模扩产潮。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系统龙头,有望充分受益。2021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还原炉业务实现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197.15%,已提前完成全年度订单目标,预计下半年将迎来更大规模的设备交付,支撑全年业绩高速增长。 大尺寸硅片业务进展顺利,有望打造公司新增长极。公司积极切入硅片赛道,布局40GW扩产计划,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单晶炉采购及建造总承包招标,首批560台单晶炉预计在年底前交付,实现投产。6月30日,公司成功完成首根单晶硅棒的拉制工作,将从工艺层面推进扩产项目顺利投产,硅片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三年实现收入30.54/75.49/91.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80/6.13/8.27亿元,对应估值50.6/23.1/17.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硅料扩产收缩,公司还原炉业务不及预期;硅片竞争加剧,公司硅片业务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7-27 569.99 -- -- 780.80 36.98%
804.68 41.17%
详细
事件: 迈为股份发布 2021年上半年报。 上半年业绩稳定增长,毛利率环同比大幅提升。 根据公司半年报,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12.39亿元,同比增长 32.0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2.52亿元,同比增长 33.17%。 从盈利能力来看,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8.58%, 同比增加 4.38pcts,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分产品去看,今年上半年公司电池片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实现收入 10.17亿元,实现毛利率 37.65%,同比提升 5.78pcts。成套设备的盈利能力提升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 计划募集约 28.12亿元,用于加大异质结设备产能,为未来提升市场份额做准备。 近期,公司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 表示公司计划募集约 28.12亿元,其中 23.12亿元用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产业化项目,剩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产业化项目建设周期为 3年,建成后可实现现年产 PECVD、 PVD 及自动化设备各 40套。 本次融资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异质结电池片设备环节生产能力,随着异质结产业化的临近,公司的产能配套有望助力公司渗透率加速提升。 异质结电池片转换效率持续突破,行业产业化进程加速。 今年以来,各家电池片企业相继发布自己的异质结电池片成果, 隆基股份在 6月 10日发布新闻表示,公司 HJT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5.26%。 安徽华晟的官方公众号在 7月 9日表示公司联手迈为股份, 在其异质结研发项目的 M6HJT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 25.26%,并是全球第二家将 HJT 电池电流密度提升至40mA/cm2的厂家。 行业异质结转换效率持续突破, 产业化加速。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0~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97/8.62/10.07亿元,对应估值 98.5/68.2/58.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异质结进展不及预期
华阳股份 能源行业 2021-07-27 10.54 -- -- 13.45 27.61%
16.30 54.65%
详细
全国无烟煤龙头,担负新材料转型重任。公司为山西省大型骨干企业,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具备资源禀赋优异、煤炭运输条件便利等优势。煤炭业务一直为公司的核心营收和利润来源,占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润的比重分别保持在90%和75%以上。2021年Q1受益于煤炭行业高景气,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1年1月,为充分反映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关联关系及战略定位,公司更名为?华阳股份?。公司积极参与集团的新材料转型,布局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板块,新材料转型蓄势待发。 煤价中枢大幅上移,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期。短期,保供政策仍未取得实质进展,动煤现货缺口呈扩大趋势,煤价短期向上驱动强劲。展望全年,安监、环保压力持续加大,进口煤管控亦难言放松,而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需求端或有明显改善,预计2021年动力煤市场总体呈现供需紧平衡格局,全年中枢或上移至800元/吨附近,较2020年均价上涨220元/吨。长期来看,行业供给受限,集中度提高,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期。 产能增长潜力大,欲打造亿吨级煤炭销售基地。公司所在地阳泉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北边缘,是我国五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主产稀缺的无烟煤和贫瘦煤,广泛用于电力、冶金和化工行业。公司现有可采储量15.0亿吨,控股在产矿井8座,核定产能3270万吨/年,在建矿井2座,涉及产能1000万吨/年。此外,公司一直以?打造亿吨级煤炭销售基地?为目标,通过对在产矿井实施?提能提效?工程以及收购兼并煤炭资产等方式,保证中长期煤炭产量稳中有增,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煤为基,布局新能源蓄能新材料。在本轮山西省属煤企国改中,华阳集团担纲从煤炭资源到碳基新材料的转型尝试重任。拟以上市公司为抓手打造?光储网充?全产业链。今年3月,公司受让阳煤智能制造基金财产份额,通过该基金投资了北京奇峰和中科海纳两个项目公司,为公司转型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4月公司投资1.4亿元新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两个项目;6月,公司与中科海纳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套1MWh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投运。未来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以及国内外政策加码的背景下,储能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助力碳中和,公司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2021年1月份,公司正式更名为华阳股份,除了继续巩固做强传统煤炭主业外,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公司的另一重要使命。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大力布局TopconN 型双面单晶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前瞻性、引领性项目,致力通过?光伏+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智能微电网+充电桩?系统,打造?新能源+储能?未来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22.44亿元、26.84亿元、28.49亿元,EPS 分别为0.93元、1.01元、1.07元,对应PE 为10.0、9.2、8.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大幅下跌,公司发生安全事故,在建矿井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