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甘英健

渤海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5052004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迈克生物 医药生物 2020-09-14 47.23 -- -- 57.01 20.71%
57.01 20.71%
详细
全产业链布局的优质体外诊断企业, 业绩稳健增长公司起家于体外诊断产品代理,自2004年加快自研以来,现已形成生化、免疫、血液、分子诊断、快速检测、病理、原材料等多个技术平台,近年业绩稳健增长,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32.23、5.25亿,同比增长20.02%、18.06%,其中自主产品销售规模12.16亿(+23.21%),占总营收的37.73%,贡献57.2%的毛利,目前年产试剂700万盒、仪器1万台,2020年8月拟开展非公开募投项目,达产后将具备年产700万盒血液诊断产品和年产2100万盒POCT 产品的生产能力;截止2020H1,公司国内产品注册证共计441项,相较于2014年近乎翻倍增长,2019年在研项目372项,有效保障未来产品持续产出。 传统主业:生化免疫向中高端发力,流水线锦上添花主业增长驱动力主要来源以下三方面:1)免疫诊断:国内行业增速超20%,占比84%且持续上升的化学发光子领域尚存85%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推出高效稳定且成本适宜的磁微粒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仪i3000、i1000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需求,预计2020年装机分别约500、1000台,单产分别超50、30万元,目前配套试剂45种,正在研发规划中的试剂品种超过120项,且具备领先量值溯源能力,满足高端市场质量需求;2)生化诊断:行业国产化率超60%,但结构性机会仍存,贝克曼、罗氏、日立等外资占据高端生化仪超70%份额,公司2019年5月推出C800正式迈入生化诊断封闭式领域,试剂方面2019年销售规模约6.54亿元,2014年以来复合增速达15.89%,且量值溯源和科研创新能力获得国家级认可,具备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3)流水线:目前全国存量约1800余条,四巨头占九成以上绝对优势,以我国医疗结构估算至少存在1200条增量空间,公司2019年11月正式推出日立-迈克生化免疫流水线,产品性能为国产第一梯队,预计2020年有望签单40-50条,实现装机30条,单条流水线产出可达300-400万元/条。 其他:临检业务快速发展,新冠检测助力分子诊断起航1)血球检测:2019年血球试剂销售规模约为5355万元,同比增长78.51%,1月上市的F800与F580/F560(保有量约为1600台)组成血检系列产品,预计全年装机量可达1000台,试剂与仪器销售俱增;2)凝血诊断:行业增速25%,希森美康、思塔高、沃芬等国外企业因其技术及先发优势占据66%市场,我国主流凝血七项(PT/APTT/TT/FIB/D-dimer/FDP/AT)比重高达90%,公司除抗凝血酶III 尚在新注册评审中,其余6项均已获证,基本满足大中型医疗机构的需求;3)分子诊断:潜耕多年,2019年末在研分子诊断产品25项,结题并转产7项,获证4项,今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 法)为国内最早获批企业之一,并在多省市集采中以超低价中标,预计全年贡献 收入3-5亿元,其快速响应能力和不俗临床反馈为后续其他产品推广奠定良好渠道和声誉基础。 盈利预测公司所处体外诊断行业具备高景气增长特性,我们认为公司将凭借在高端生化诊断的结构性优势、i3000/i1000装机放量以及单机产出提升、流水线落地对试剂的规模化需求拉动、以血球为主的临检板块日渐成熟以及新冠检测试剂盒拉动下分子诊断业务的快速起航而享受快速增长红利,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69、46.29、55.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0%、19.6%、1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9、8.35、9.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5%、26.7%、17.7%,EPS 分别为1.18元、1.50元、1.76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0X、32X、27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i3000/i1000装机量不及预期,流水线落地缓慢,配套试剂报证慢于预期,产品质量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0-09-02 38.97 -- -- 39.49 1.33%
39.49 1.3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8、11.40、11.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8%、-1.30%、21.2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37亿元,同比增长61.72%,基本EPS为0.64元/股,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1、7.56、7.39亿元,同比增长25.86%、32.11%、46.83%,二季度业绩回暖明显。 非心血管器械快速增长,药品零售端销售稳定 上半年,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实现销售规模22.55亿元,同比增长29.16%,其中二季度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好转及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出口增加,相关营销较去年同期增长72.37%。报告期内IVD、外科器械、麻醉产品等非心血管器械增长迅速(13.08亿元,+155.38%),泛心血管核心器械心脉介入和外周介入产品实现营收6.78亿元,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二季度恢复情况下仍同比下降25.41%,其中Nano销售稳定增长,占比总金属支架47.92%(2019年为46.05%),双腔起搏器完成青海、贵州招采工作,已纳入招采省份增至29个;药品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8.54亿元,贡献长期稳定现金流,其中两大制剂集采以价换量后销售规模在医疗机构下降明显,但在零售端增长稳定,总体营业收入仅降低5%。 三大费用下降明显,研发投入逆向增长 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0.86%、27.94%,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2.45个百分点、1.62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较去年下滑7.14个百分点至35.41%,三大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销售费用同比下滑14.80%,主要为公司受药品集采及新冠疫情影响市场推广力度有所降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6.88%、13.77%,对比之下公司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2.43%至3.45亿元,主要是公司加快医疗器械产品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持续推进原料药研发等所致,在短期经营风险较大下依旧坚持长期创新战略恒久发展的原则。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对公司2020-2022年的盈利预测主要基于下列假设:1)Neovas受益于公司心血管领域的品牌效应、深入终端的渠道优势以及良好的随访数据,放量迅速;2)耗材集采按照江苏模式稳步推进,尚未触及公司冠脉支架出厂价格;3)三大重磅产品预计2020年获批,基于庞大的市场空间以及良好的竞争格局,销售进展顺利。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95.42、115.05、137.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4%、20.6%、1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6、29.29、37.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08%、29.8%、27.0%,EPS分别为1.20元、1.64元、2.0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7X、22.9X、18.0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Neovas销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大于预期,审批进度低于预期。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0-08-28 103.80 -- -- 117.87 13.55%
121.80 17.3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93、4.79、3.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1%、196.89%、132.6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18亿元,同比增长144.91%,基本EPS为0.6053元/股,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2.34、3.77、2.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32%、252.48%、135.55%,业绩表现优秀。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订单质量持续提升。 分项目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服务及临床研究服务三大模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34、5.06、2.43亿元,同比增长35.28%、34.38%、27.51%,分别实现毛利率41.34%、28.98%、21.81%,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7%、8.26%、-1.25%,其中海外临床业务尤其是美国的一期临床中心在二季度受疫情的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为国内医药及生物技术公司开展28个研究性新药临床试验申报项目,其中多国(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同时申报项目20个,临床前及临床各阶段的药物工艺开发及生产服务中涉及药物分子或中间体463个,临床三期35个,商业化阶段2个,订单质量持续提升。此外,上半年公司对AccuGenGroup股权投资3039万美元,持有其50%股权,强化公司在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方面的大分子药物服务能力,并对联营企业北京联斯达实现控制权,通过南京思睿和联斯达提升在国内一站式的临床研发服务。 人才战略始终居于首位,客户群信誉良好、忠诚且不断扩大。 研发人才质量和数量作为以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为主的企业核心要素,一直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首要战略,截至6月底,公司研发、生产技术和临床服务人员合计8052人,相比2019年末增加1651人(包括联斯达),其中实验室服务、CMC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员工数量分别为4926、1646、1480人,相比2019年末增加了625、102、924人,公司通过康龙学院等内部培训、各类研讨会、论坛及学术报告会使团队成员获悉最高端技术及最新的工艺,并与牛津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签订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探索高端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引入超过190家新客户,超过90%的收入来自公司庞大、多样化及忠诚的重复客户,包括全球前二十大医药公司。 凭借领先地位把握行业高增长机遇。 在研发成本增加和专利悬崖的双重压力下,药企逐步倾向于选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以降本增效,2019年全球药物CRO+CMO市场规模预计为944亿美元,未来四年增速可达11.7%,相比之下我国由于基数小以及政策、人才、技术转移红利等,增速2倍于全球市场,在此趋势下提供端到端服务且往绩卓越的供应商为医药研发企业及生物科技公司首选合作伙伴,公司拥有成熟的小分子创新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扩展至药物开发及生产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临床前及早期临床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致力于拓展包括临床后期开发及商业化生产在内的下游业务能力,将利用全流程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 公司为国内CRO+CMC一体化优质企业,受益于全球创新药及罕见病药物发展红利,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48、60.28、79.67亿元,同比增长26.4%、27.0%、32.2%,实现归母净利润7.64、9.73、12.52亿元,同比增长39.7%、27.3%、28.6%,EPS分别为0.96、1.23、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7X、84X、65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进度低于预期,政策变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20-08-25 43.80 -- -- 45.80 4.57%
46.02 5.07%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4.73、5.01、4.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99%、102.19%、106.2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65.79万元,同比增长143.16%,基本EPS 为0.81元/股,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9.41、4.95、4.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22%、182.06%、194.36%,业绩表现优秀。 诊断服务板块迎来经营拐点上半年公司诊断服务实现销售收入20.49亿元,同比增长55.51%,其中8家ICL 实验室实现扭亏为盈,截止目前公司已有38家ICL 实验室,其中29家实现盈利,经营拐点提前到来;在新冠检测方面,公司7天建成可日检7万例的“雷迪”快速检测实验室,并参与建设各地市方舱实验室,上半年总计完成核酸检测800多万例检测,前300万例检测,用时100天,后300万例,用时30天,旗下36家实验室均被指定为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指定机构,覆盖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并可实现以24小时为响应周期的高效冷链物流网络;此外公司共有合作共建客户约500家,其中约100家为核酸检测传染病筛查防控实验室。 特检及重点学科业务占比服务超35%,五家精准中心实现盈利公司可提供超过2500项检验项目,并加大在生物质谱技术、NGS 平台和精准诊断中心等高端平台的建设力度,不断向特检领域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上半年公司已建设10余家质谱实验室,并利用NGS 二代测序、MassARRAY核酸质谱、生物质谱、数字PCR 等技术平台,完成多个肿瘤、个性化用药、病原微生物感染快速诊断等研发项目,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扣除新冠核酸和抗体检测后,特检及重点学科(分子诊断、病理诊断、微量元素和质谱诊断)贡献的收入占公司诊断服务收入比例超过35%。此外公司与区域龙头三甲医院的“精准中心模式”是行业内首创的基于特检平台的共建模式,上半年累计有五家精准中心实现盈利,收入同比超过40%,其中肿瘤相关业务占收入比重提升至50%,下半年,公司将启动省外连锁化复制,运营3家,待运营3家。 自有产品初露锋芒受疫情的影响,公司诊断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3.57亿元,同比下降10.11%,其中,渠道业务随着门诊量的恢复,二季度同比增长4%,代理国内外品牌近900多种,自产产品中病理诊断产品通过“金迪安产品+渠道商网络+实验室配套检测服务”组合拳正式进军国内市场,分子诊断上半年在浙江省政府采购中中标HPV 和TCT 项目,客户方面多为省市级龙头医院,三级医院占客户数的60%以上。 盈利预测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5.26、116.52、139.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5%、10.7%、19.5%,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7.53、9.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0.1%、3.1%、22.7%,EPS 分别为1.18、1.21、1.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9X、38X、46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后疫情ICL 业务下滑超预期,质量控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老百姓 医药生物 2020-08-25 77.97 -- -- 93.10 19.40%
93.10 19.40%
详细
预计符合预期,药店的确定性成为当前的稀缺资源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66.87亿、3.36亿、3.07亿,同比增长20.84%、24.39%和20.16%,EPS为1.18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3亿,同比增长2.24%,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单从Q2来看,公司实现收入34.05亿,同比增长21.32%,归母净利润1.40亿,同比增长26.39%,扣非净利润1.37亿,同比增长25.46%,增速明显。 门店数量继续扩增,自建门店数目较多,加盟店数量增长迅速公司坚持直营、星火、加盟、联盟“四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新开门店数和并购门店数持续增长,2020年上半年新建直营门店家418家,并购门店94家,战略性关闭41家,净增直营门店471家,去年同期净增384家。 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加盟模式,2020年上半年新增加盟门店202家,加盟门店数已经达到1436家,占整个门店总数的24.75%,保持快速扩张的趋势。 目前加盟业务已遍及17个省级市场,成为公司门店网络下沉至县域乡镇市场的重要抓手。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直营门店总数4365家,比去年增长18.84%。其中华中、华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门店数分别是1487家、349家、559家、1370家和600家。 经营保持稳定,精细化管理,期间费用率下降公司总体经营稳定,受医药降价、高毛利产品的医保政策等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继续下滑,较19年分别下滑1.28个百分点,但是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净利率较19年上升了0.91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的规模效应初见成效,另一方面是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销售期间费用率下降了2.23个百分点。同时,公司的日均坪效明显提升,较2019年公司的旗舰店、大店和中小门店的日均坪效分别由142元/平米、84元/平米和46元/平米,提升至149元/平米、85元/平米和48元/平米。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渐放开,公司直营门店的医保门店数占比89.83%,医保覆盖水平持续增长。 致力于培养药事服务人才,慢病管理,积极承接处方外流公司一直致力于培养药事专业人才,引导门店药师自我学习与专业提升,截止2020年中,公司执业药师配置率为1.1人/店,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 公司现已在旗下3782家门店铺设慢病自测设备,培养3589名慢病管理专家,2020年在原来5个关爱日的基础上新增呼吸关爱日和疼痛关爱日。慢病服务累计建档360万人、累计服务会员人数306万、患教2395场次,进一步提升了药店作为国家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的重要职能。同时,公司通过DTP业务与上游供应商密切合作,获得更多上游资源升处方药尤其是新特药的供应能力,公司DTP药房已达137家,今年新增12家。受疫情影响,医院延长处方期限,推动处方外流规模增大,零售药房因此受益,通过为顾客提供用药指导、健康自测等服务,客户粘性和复购率持续提升。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对公司2020-2022年的盈利预测主要基于下列假设:1)公司自建、并购和加盟药店的数量按原有计划进行,其中自建门店分别是700、800、900家,并购门店分别200、300、400家,加盟门店分别700、700和700家。 2)精细化管理、专业的药事管理服务等能使公司期间费用率有一定的降低。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39.94、168.97亿元和203.2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0%、20.7%、20.3%,归母净利润分公司别为6.17、7.58、9.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23.0%、22.0%,EPS分别为2.15元、2.65元、3.23元。 风险提示:门店扩张受阻、处方外流缓慢、医药政策风险
南微医学 机械行业 2020-08-19 169.52 -- -- 176.08 3.87%
177.60 4.7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70、1.14、1.0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64%、24.19%、28.62%,基本EPS为0.85元/股,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24、0.6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11%、22.91%,相比于一季度稍有改善。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渠道建设稳步推进。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内镜门诊和治疗人数同比下降,相关手术器械、耗材用量下滑,公司依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3755.22万元,同比增长24.05%,研发强度6.58%,拥有321名各类研发人才的研发团队,占员工总人数的16.34%,国内新获7个产品注册证,国际新获17个产品的市场准入证书;持续专注自主研发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上半年公司新获授权专利34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4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此外,公司持续稳步推进和完善国内外营销网络,国内已初步完成营销分中心建设,国际市场优化为MTU、MTE、亚太区和ROW四大板块,提高资源配置针对性和效率,学术推广采取线上+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新模式,先后参与、组织、策划各类线上主题学术活动近百场,并针对员工及经销商的线上产品培训30余场,有效推升了员工、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知。 短期业绩下降,长期发展逻辑依旧坚挺。 短期内,公司相关产品由于归属可延医疗需求,业绩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但长期来看,国内内镜下诊疗耗材行业将充分受益于早筛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术式升级而快速发展(现有规模约50亿元,增速可达20%以上),公司核心产品凭借优异性能以及渠道拓展有望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如EOCT成像扫描速度(24.4帧/秒)为FDA首批产品NvisionVLE的两倍,软组织夹在残留长度、旋转、闭合等核心指标方面比肩甚至超越波士顿科学、库克、奥林巴斯等国际巨头(国内外市场份额仅约为15%、10%),潜在进入者除非有颠覆性的优势否则难以撼动公司产品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公司长期发展逻辑依旧坚挺。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的产品性能优异且品类齐全、国内市场增速较快且空间庞大、海内外双推市场导向明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78、19.97、24.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44.9%、24.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4.10、5.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2%、42.2%、23.6%,EPS分别为2.16元、3.07元、3.8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1X、78X、6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疫情发展超预期。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0-08-11 226.00 -- -- 279.77 23.79%
295.00 30.5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66、3.16、2.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1%、37.63%、36.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亿元,对应EPS为1.38元/股,其中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20%、51.24%、50.28%,环比增长66.32%、92.59%、97.85%。 海内外双报,合作力度持续广深化1)在欧美大客户方面,公司与其合作深度持续提升,上半年公司累计服务的美国五大制药公司创新药项目数量占其公布的临床后期研发管线的比例提升至27%,相较2019年新增确认收入的欧美跨国制药公司商业化项目3个,上半年服务海外大型制药公司收入总计9.35亿元,约占总营收的73.94%,2018H1-2020H1复合增速为24.51%,部分海外大客户目前订单规模相较2019年已实现翻倍增长;2)海外中小创新药企方方面,上半年实现海外中小型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69.33%,新增商业化项目1个,海外中小创新药客户池已扩充至600余家,活跃客户400余家,2020上半年产生订单客户40家;3)国内CDMO业务进入收获期,随着公司首个MAH项目再鼎医药的则乐(尼拉帕利)进入商业化生产,以及由此项目形成的示范效应为公司带来大量NDA项目订单,公司国内市场业务今年起进入收获期,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138.12%,2018H1-2020H1复合增速为110.26%,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国内NDA项目在手订单超过20个。 毛利率恢复至较高水平,有限产能下单项目价值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反应釜体积超过2400m3(2019年末为超过2300m3),疫情后公司分批分次陆续复工复产后,产能利用率逐渐恢复至较高水平,同时,公司持续加大连续性反应和酶催化等新技术在研发生产中的应用,毛利率提升4.40%至48.59%;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完成303个项目,其中商业化阶段项目、临床阶段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分别为24个、100个(其中临床Ⅲ期23个)、179个,公司确认收入的商业化项目中有8个项目对应的突破性重磅新药的销售峰值曾超过或预计在未来5-8年内将超过10亿美元,项目数量相较于上年同期增加了6、-17、2个项目,但各类型项目金额同比增加了9.72%、17.65%、63.69%,有限产能下单项目价值提升。 研发保持高投入,战略型业务布局持续推进公司保持研发高投入,为CDMO核心业务发展持续赋能,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8.73%;绿色化学制药技术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获得授权20项,同比增加42.8%,环比增加81.8%,创历年新高;上半年,共引进高级人才共计44人,其中博士人才28人,高级主管以上人才6人,海归及外籍人才21人。此外,上半年公司化学大分子部服务超过7家国内外制药客户,共完成9个生产项目,5个实验室研发项目,2个内部自主研发项目;生物催化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广,酶催化技术在十余个项目中得到应用,并顺利完成重要客户的固定化酶的生产订单,并不断开拓生物合成新技术;制剂版块已经建立口服肠溶制剂和缓释制剂的平台,并成功交付项目,并进入海外市场,完成了第1个美国制剂分析服务、第1个韩国制剂项目,彰显公司强大的战略跟进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CDMO领先企业,受益于全球创新药及罕见病药物发展红利,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32.78亿元、42.96亿元、55.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1、9.83、12.61亿元,EPS分别为3.25元、4.25元、5.4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7X、51X、40X。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产能拓展不及预期。
凯利泰 医药生物 2020-08-05 26.27 -- -- 26.54 1.03%
26.97 2.6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86、1.19、1.0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4.54%、22.37%、27.94%,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亿元,对应EPS为0.1651元/股,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终端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大幅减少,导致可延迟型骨科手术业务锐减,二季度上述负面影响已开始逐渐消除,其中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03%、14.80%、19.49%。 分业务来看,公司椎体成形微创业务、创伤/脊柱植入物业务、低温射频业务、运动医学、器械贸易类分别实现营业外收入2.00亿元、8279.19万元、4613.06万元、579.58万元、1.4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6.18%、8.25%、22.49%、12.27%、14.90%。 运动医学成为下一个核心发展战略方向 目前国内运动医学市场约20亿元,主要被施乐辉、强生、锐适等国际巨头占据,国内企业尚未真正发力,公司通过自研和投资,已取得带线锚钉、关节镜手术系统、运动医学植入物等相关产品注册证,是国内运动医学布局比较全面的企业,其中带线锚钉已在国内、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欧盟、乌克兰等获批,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1.80亿元,较期初增长102.10%,主要系1)3月公司对国内运动医学领先企业上海利格泰增资6000万元,持有11.215%的股权,其交叉韧带固定系统和前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已获批国内三类注册证,并有多个运动医学产品在注册;2)完成收购运动医学预防与诊断产品类企业上海逸动医学20.3975%的股权,股权转让对价3376.03万元,其拥有骨关节动态定量检测设备、关节疾病AI辅助诊断系统等产品。 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产品梯队持续跟进 公司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研发投入总计为5596.61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报告期末共持有78项境内医疗器械注册证,16项正在申请中(其中III类注册证8张,II类注册证8张),持有86项境外医疗器械注册证,22项正在申请中;4月底,公司与意大利公司TECRESS.P.A共同投资设立的联营公司上海意久泰产品骨水泥获批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是公司主营业务椎体成形术的输注物,也为公司未来在骨科领域建立完善生物填充材料的相关产品线奠定基础。 股权激励加持,强化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性 公司通过具备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不断引入行业内高水平中高级人才,2019年6月,公司对中高层及核心员工24人进行限制性股票激励,授予不超过850万股限制性股票,行权价格为4.87元/股,行权条件为以2018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未来三年增速不低于99%、138%、186%;2020年2月授予公司董事长袁征先生3300万份股票期权,其中包含800万份超额奖励期权,行权价格为15.22元/股,以2019年为基数,常规期权行权指标为2022/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增长95.31%/144.14%,超额期权行权指标为2023年增长168.43%,有利于管理层与股东层利益长时间绑定,有利于公司战略的持续推进和业务开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9、17.10、20.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9%、29.6%、17.6%,归母净利润别为3.66、4.53、5.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0%、23.7%、21.7%,EPS分别为0.51、0.63、0.7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2X、42X、34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产线整合不及预期,新品研发速度低于预期,椎体成形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富祥药业 医药生物 2020-08-04 20.10 -- -- 22.84 13.63%
22.84 13.6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16亿元,同比增长37.82%;实现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92.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95.7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量2.09亿元。 公司中报业绩超预期,毛利率继续上升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普遍对制药行业有所冲击的情况下,公司仍然取得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且利润同比增速高达92.00%,我们认为公司业绩超预期。公司业绩超预期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下游抗菌素制剂市场仍然持续增长,拉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另外公司产品价格也有一定的上涨,使得毛利率继续上升。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44.21%,同比增长4.34个百分点。 公司在抗生素原料药领域优势明显,产品长期需求稳定 公司是β-内酰胺类抑制剂的专业生产商,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生产链条、推进研发和工艺改进,发展成为舒巴坦、他唑巴坦的全球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与工艺放大,完成了培南类产品完整产业链的布局,也是碳青霉烯类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巴坦类抗生素复方制剂和培南类制剂是高端抗生素,下游制剂需求旺盛;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21.63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仍然有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培南类由于下游制剂美罗培南的中高速增长,中间体4-AA供需仍然紧张。 公司横纵两向积极拓展,奠定长期成长基础 公司控股子公司潍坊奥通(持股70%),作为专业的抗病毒类药品生产企业。现在已有在产的鸟嘌呤及下游昔洛韦高级中间体(产能800吨),未来会延伸至昔洛韦系列原料药;氯酮和氯醇延伸到环氧化物(那韦最重要的3个中间体之一),未来也会延伸到那韦类原料药。另外,奥通还有多个抗病毒类药物产品的研发储备,后期将陆续投入生产。另外,公司以高端抗生素为主,往上下游延伸,主业相关的酶抑制剂无菌粉及混粉项目在2020年年中能达到生产条件,培南类口服和无菌原料药预计2020年年底达到生产条件。上游的4AA及培南中间体计划进一步扩产,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另外2020年7月份,公司的阿加曲班注射液获批上市,该品种2019年国内销售规模达5.4亿元,且竞争格局良好,公司有望快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上调之前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28、22.54、26.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99%、23.32%、16.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5.30、6.6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19%、25.45%、25.74%,EPS分别为0.91、1.15、1.4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X、17X、14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抗生素原料药和中间体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新业务扩展不顺的风险。
健友股份 医药生物 2020-08-03 46.86 -- -- 60.03 28.10%
60.03 28.1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96亿元,同比增长18.64%;实现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41.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44.30%。 公司原料制剂齐发力,业绩继续表现优秀 肝素原料药业务方面,公司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肝素产业链的发展。维持战略性库存管理策略,持续保持同长期优质客户的黏性关系,提升议价能力,稳步前进。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我国肝素出口金额为11.06亿美元,同比增长0.79%。2020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肝素出口金额仍然保持了增长,2020年1-5月我国肝素累计出口金额为5.0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肝素原料药出口保持着良好态势。公司从事肝素原料药生产20余年,是全球最主要的高品质肝素原料药供应商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向美国大批量供应肝素原料药的企业之一,2019年位居龙头地位。国内肝素制剂方面,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拥有三种低分子肝素制剂批件的生产企业,且这三种低分子肝素在国内生产企业中均处于领先位置。国际制剂业务方面,美国无菌注射剂的质量水平和毛利水平在全球均位于较高水平,一直是公司的重点市场,2019年公司收购当地的Meitheal医药研发销售公司,组建本土销售团队,在美国实现了本土销售的突破。另外,对于非美国市场,公司采取代理方式,选择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代理商进行合作,南美市场在2019年也实现销售零的突破。 积极在中美同时布局注射剂,公司中长期业绩无忧 当前公司在国内制剂仅有肝素类品种,公司自2018年以来积极拓展产品线,目前已有16个注射剂品种按新化学药分类报产,在注射剂新注册分类报产数量来看,公司排名前五,公司注射剂龙头地位逐渐稳固。公司目前申报的品种注册申请情况并不很拥挤,其中不乏米力农注射液、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注射用吗替麦考酚酯等竞争格局良好市场规模可观的品种。海外方面,上半年度骨化醇、米力农、肝素钠注射液、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等7个ANDA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目前公司已至少有16个品种(含Meitheal所持有ANDA和Sagent转让的ANDA)在美国获得ANDA批号,其中卡铂注射液、阿曲库铵注射液等产品已在美国市场销售。另外公司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也于2019年分别在欧洲和巴西获批上市,由于公司在肝素原料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公司肝素制剂极具竞争力,制剂在海外市场销售有望超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0、46.30、58.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0.91%、33.06%、27.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3、11.15、14.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0.99%、30.76%、27.19%,EPS分别为0.91、1.19、1.5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2X、39X、31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肝素原料药价格下行的风险;新产品上市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制剂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艾德生物 医药生物 2020-07-30 76.88 -- -- 87.95 14.40%
89.18 16.00%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3亿元、8080.46万元、6461.5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44%、3.38%、0.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31.13万元,对应EPS 为0.36元/股,若剔除报告期内股权激励成本摊销的影响(不考虑所得税),则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56%;其中第二季度业绩增幅较大,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92、0.55、0.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15%、20.44%、32.8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分业务来看,公司检测试剂业务、检测服务业务、技术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3808.62万元、1766.17万元,同比增长6.44%、-7.48%、190.01%,其中上海厦维医学检验所取得上海市卫健委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获批“病理学”及“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两个科目,具备全面开展细胞病理、组织病理、分子病理临检服务能力及法定资质,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检测服务,有望增厚检测服务业务体量。 发挥多技术平台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公司拥有200余人的研发团队,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85.64万元,同比增长30.38%,研发强度达18.68%,公司以PCR、NGS、FISH、IHC 等技术平台为基础,已斩获22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PCR 领域产品覆盖已上市肿瘤精准治疗伴随诊断所涉及的主要靶点,NGS 领域公司率先推出维惠健、维汝健重磅产品,全面覆盖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重要癌种,并加快布局基于NGS 平台的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HRR)、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检测产品的研发,现已处于科研试用阶段,另有基于NGS 技术平台的肿瘤免疫药物诊断产品及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项目稳步推进,其预测疗效的能力将优于现有PDL1、MSI、TMB 等主流检测方法;PDL1(IHC 平台)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定位准确,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自动化检测平台及手工操作流程,现已处于注册审批中的技术审评阶段。 脚踏实地,放眼全球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认证和新市场准入,与海外肿瘤专家、终端、药企紧密合作,公司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提高与国际经销商之间的粘性,加深与当地肿瘤专家、终端、药企的交流合作,此外持续拓展与知名药企“诊断与药物携手”的创新模式,加速合作成果落地,1)与强生达成伴随诊断战略合作,推进维惠健变更注册,扩大伴随诊断范围,支持强生肿瘤产品线;2)与安进达成伴随诊断战略合作,基于“肺癌多基因联合检测产品”(艾惠健升级版),将用于安进非小细胞肺癌重磅靶向药物AMG510(针对KRAS 基因G12C 突变的不可逆抑制剂)在中国的伴随诊断,并将积极推进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注册审批。 盈利预测与估值基于肿瘤靶向药物涉及癌种的丰富和国内伴随诊断渗透率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37、9.39、11.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7.5%、27.4%、25.7%,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2.53、3.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0.6%、32.8%、24.6%,对应EPS 分别为1.29、1.72、2.1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59X、44X、36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靶向抗癌药物上市低于预期,竞品推出超预期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0-07-09 450.00 -- -- 513.50 14.11%
513.50 14.11%
详细
事件: 2020年7月7日,长春高新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5亿元-13.81亿元,去年同期为7.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90%。基本每股收益为6.1-6.82元,去年同期为4.27元。业绩略超预期。 点评: 疫情影响下,金赛药业仍保持高增长,继续看好后期发展 长春高新主要有四个子公司:金赛药业、百克生物、高新地产和华康药业。其中,公司的利润主要由金赛药业贡献。分公司来看:1)金赛药业: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推广受阻,新患入组减少,剔除合并报表因素后,同口径下净利润约20%左右增长。由于生长激素是刚需,随着国内疫情逐渐被控制,线下推广活动和新患入组持续高增长,剔除合并报表因素后,预计上半年金赛药业业绩实现30%以上增长。2)百克生物:上半年水痘疫苗批签发量居国内第一,新品鼻喷流感疫苗有望带来新的增长。2019年上半年水痘疫苗批签发量为451.18万支,占整个水痘疫苗批签发的39.53%,居5家生产企业首位,预计同比实现收入和利润20%以上的增长,同时鼻喷流感疫苗今年2月获批,预计下半年开始销售,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预计下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会大大增加。3)由于疫情影响,华康药业和房地产业绩受挫,但对公司的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生长激素空间大,其他品种有望迅速成长生长 激素作为身高增长的“刚需”药物,疫情过后势必会高速增长。据测算,国内仅矮小症患者的市场空间就有200亿,目前全国规模仅50亿左右,成长空间巨大,在产品上,公司的三代长效生长激素有望放量,带来毛利率的提升。同时公司正积极拓展生长激素的新适应症,未来将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公司的鼻喷流感疫苗和促卵泡素有望成为数亿级别品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对公司2020-2022年的盈利预测主要基于下列假设:1)生长激素持续放量,三代长效剂型替代二代剂型,提升产品毛利率,同时生长激素的适应症拓展顺利。2)百克生物水痘疫苗和鼻喷流感疫苗保持增长,带状疱疹疫苗研发顺利。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93.54、119.45和148.3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9%、27.7%、24.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9、37.15、47.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1.1%、29.9%、27.1%,EPS分别为12.03元、15.63元、19.85元。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放量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新产品上市推广慢。
老百姓 医药生物 2020-06-24 69.57 -- -- 116.13 18.74%
93.10 33.82%
详细
事件: 6月22日晚,老百姓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529,997股,发行价格为70.3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定增对象为林芝腾讯,林芝腾讯作为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平台优势。 点评: 药店行业高景气度,定增缓解资金压力 相较于美国,我国药店行业连锁化率极低,截止2018年底,我国前10大连锁药店零售额仅占全国药品零售额的17.5%,前100大连锁药店仅占33.4%,单体和小连锁药店数量仍较多,行业集中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医药分家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处方外流是医药分家的前提,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处方外流的进行。虽然短时间内处方外流压力较大,但长期来看,处方外流的趋势不可逆转,届时具有规模化的大型连锁药房将长期受益。为持续扩张门店(新建+并购+加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定增将缓解资金压力。 引进腾讯战略投资者,发挥协同作用 双方合作有效期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五年,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延长合作期限。林芝腾讯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智慧零售、云计算、云服务等方面全面赋能公司业务发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助力新零售战略发展。公司不断引进战投,布局新零售,2019年11月28日,LeaderBVI将其持有的泽星投资全部股份转让给SonataCompanyLimited,本次权益变动前,LeaderBVI通过泽星投资间接持有公司71,011,42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78%,SonataCompanyLimited分别由春华资本和方源资本旗下基金各持有50%股权,方源和春华在医疗服务、消费零售等板块投资经验丰富,为公司战略、数字化运营和新零售方面提供助力。此次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更有望推动连锁药店行业的升级,也意味着药店的线下流量和场景已成为珍贵资源,引起互联网巨头的重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老百姓在新零售方向不断布局,引入战投后缓解资金压力以保证继续扩增,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39.94、168.97亿元和203.2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0%、20.7%、20.3%,归母净利润分公司别为6.17、7.58、9.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23.0%、22.0%,EPS分别为2.15元、2.65元、3.23元。 风险提示 门店扩张不达预期,医保控费政策超预期,处方外流阻力大。
凯利泰 医药生物 2020-05-14 27.47 -- -- 29.28 6.40%
31.33 14.05%
详细
公司早期专注于椎体成形系统的研制且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近年借助自主研发和外延扩张完成了从单一产品向创伤、脊柱、运动医学、手术能量平台等多骨科领域的拓展。公司所处的骨科赛道规模庞大,全球骨科市场以365亿美元位列医疗器械第四位,约占9%,我国更是受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医保扩容、基层渗透等因素的推进持续提升骨科耗材应用的普及度和产品层次,目前市场规模约为262亿元,未来五年增速(14.19%)远超全球水平(3.6%),进口替代下占据国内骨科市场37.93%的TOP5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以公司、大博、爱康、春立、三友等具有技术、规模、渠道优势的国产龙头企业优先受益,改变国产骨科企业小而散的现状。此次引入高瓴资本与淡马锡富敦投资两大具有行业战略眼光、全球化视野和充足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有助于公司加快创新研发和全球化发展,并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为进一步拓展产品及市场覆盖储备资金,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45、18.49、21.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4%、19.7%、18.5%,归母净利润别为3.96、4.92、5.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0%、24.3%、21.3%,EPS分别为0.55、0.68、0.8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X、39X、32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产线整合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低于预期,椎体成形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凯利泰 医药生物 2020-05-14 27.47 -- -- 29.28 6.40%
31.33 14.0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发行对象为淡马锡富敦投资与高瓴资本,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5850万股,其中淡马锡富敦投资拟认购 3750万股,高瓴资本拟认购 2100万股,发行价格为 18.7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0.95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归还银行借款。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按照发行股份上限计算,淡马锡富敦投资、高瓴资本持有股份均未占公司总股本 5%以上,且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点 评: :公司早期专注于椎体成形系统的研制且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近年借助自主研发和外延扩张完成了从单一产品向创伤、脊柱、运动医学、手术能量平台等多骨科领域的拓展。公司所处的骨科赛道规模庞大,全球骨科市场以 365亿美元位列医疗器械第四位,约占 9%,我国更是受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医保扩容、基层渗透等因素的推进持续提升骨科耗材应用的普及度和产品层次,目前市场规模约为 262亿元,未来五年增速(14.19%)远超全球水平(3.6%),进口替代下占据国内骨科市场 37.93%的 TOP5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以公司、大博、爱康、春立、三友等具有技术、规模、渠道优势的国产龙头企业优先受益,改变国产骨科企业小而散的现状。此次引入高瓴资本与淡马锡富敦投资两大具有行业战略眼光、全球化视野和充足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有助于公司加快创新研发和全球化发展,并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为进一步拓展产品及市场覆盖储备资金,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 l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5.45、18.49、21.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6.4%、19.7%、18.5%,归母净利润别为 3.96、4.92、5.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1.0%、24.3%、21.3%,EPS 分别为 0.55、0.68、0.8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8X、39X、32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产线整合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低于预期,椎体成形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