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未署名
航天彩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0-27 23.32 -- -- 26.80 14.92%
38.76 66.21%
详细
事件:10月26日航天彩虹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1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64万元,同比增长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00万元,同比下降2.48%;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Q3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收入+46.61%。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其中第三季度表现亮眼,成功弥补上半年疫情影响,实现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46.61%。受公司业绩释放,Q3销售费用也同比大幅增长49.73%影响,期间费用整体同比增长9.6%;最终公司实现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110万元,同比增长17.89%。 公司整体业务持续扩张,下游景气度超预期。为保证无人机等业务生产顺利进行,公司扩大原材料采购,报告期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达12.38亿元,同比增长17.49%。从需求端看,根据公司经营发展及业务运行需求,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内部成员单位2020年度的日常关联交易全年预计金额将超出2020年年初披露的预计范围,拟新增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日常关联交易9.5亿元。其中包括向集团内部预计销售产品金额追加5.1亿元,销售总额预计为23.1亿元。下游景气度超预期,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增长。 无人机业务地位稳固,薄膜业务产能持续扩张。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彩虹系列无人机是国内型谱最全,最具实战经验的成熟产品。大部分取得出口立项批复并远销海外,整机出口数量及金额在国内领先,行业地位稳固。在传统薄膜领域,公司年产9000万平米10-30微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逐步落地;年产5000万平方米反射膜生产线工程建设项目持续建设。未来薄膜产线的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助力公司巩固市场竞争优势,看好公司未来稳定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56/41.44/48.51亿元,同比增长14.69%/16.54%/17.06%;实现归母净利润3.60/4.69/6.10亿元,同比增长55.19%/30.44%/29.92%;对应PE分别为66/50/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领军人才短缺的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新冠疫情带来的经营风险。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10-27 68.44 -- -- 74.36 8.65%
106.60 55.76%
详细
事件:10月26日,光威复材披露2020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22.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18.06%;基本每股收益1.01元,同比增长17.44%。 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碳纤维需求快速提升。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0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6.61%;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28.81%。根据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到主业碳纤维的带动,碳纤维及织物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幅约为43%;风电碳梁业务同比增长约为3%。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52.14%,同比提升3.06个百分点,亦反映了毛利率较高的军用碳纤维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 研发开支大幅增加,存货与采购支出规模扩大。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率同比小幅下滑0.2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皆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期间运营管理效率提升,而研发费用仍然同比大幅增长36.70%,主要由于公司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此外,公司存货同比增长27.29%,应付款项同比增加32.13%,表明公司采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增长。 碳纤维产能不断扩大,产品应用进程有序推进。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募投项目“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完成验收结项,“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完成;高强度碳纤维产业化制备项目预期年底建成投产,包头大丝束项目一期预计2021年底建完,将行形成4000吨产能,包括原丝段和碳化段碳纤维的全过程生产。产品产线的等同性验证工作正常推进,公司继续全力配合下游应用单位就各级碳纤维产品项目的应用验证;努力推动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一般工业和高端装备上的应用准备和应用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果;同时还在继续推动针对民机应用的产品准备和应用验证。 碳纤维产业方兴未艾,军民用领域应用空间广阔。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因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军品方面,碳纤维新一代军机上应用比例不断提升,有望受益我国国防现代化对于空军舰队建设的扩张需求与更新需求。民品方面,其市场空间远高于军品领域,公司加速布局民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并计划在包头投资建设低成本的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满足公司碳梁业务以及未来碳纤维在民用领域应用开发对低成本碳纤维的需求,以实现民品领域的规模扩张。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0.61/24.96/30.36亿元,同比增长20.21%/21.09%/21.62%;实现归母净利润6.53/8.18/10.26亿元,同比增长25.16%/25.29%/25.45%;对应PE分别为56倍/45倍/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短缺及价格波动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
未署名
安达维尔 航空运输行业 2020-10-27 22.60 -- -- 28.69 26.95%
28.69 26.95%
详细
事件:10月26日,公司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5.5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4.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增长1.68%;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保持稳定,看好全年业绩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5.5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此外受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增加影响,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441.30%,为0.05亿元;研发费用亦同比增长21.20%,为0.47亿元,公司最终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4.32%。而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应收款项同比增长27.95%,应付款项同比增长21.08%,存货同比增长20.14%,表明公司生产与采购仍然活跃,看好第四季度产品集中交付和全年业绩增长。 公司推进多条产业线布局,开拓战略新兴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机载设备研制、航空维修、测控设备研制及信息技术业务等,公司始终布局并持续开拓战略新兴业务,如在测控设备研制业务领域中,聚焦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科研生产单位,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产品。智能制造业务短期内增长缓慢,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需求市场,将在未来促进公司经营长期向好。相较于目前的竞争对手,公司注重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快商机转换效率,通过强化优势项目和打造核心竞争力,持续开拓增量市场。 航天航空防务产业高速发展,细分赛道占据龙头位置。航空航天与防务产业归属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关键行业。随着区域冲突、外部威胁及作战模式的多样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对新兴技术装备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公司致力于成为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内综合性的系统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有众多产品和业务在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直升机抗坠毁座椅、运输机厨卫内饰、直升机防护装甲、部分机型的无线电罗盘与无线电高度表等产品,均是相关客户的首选供应商。随着国防力量建设的持续加强,公司产品下游需求有望保持景气。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51/9.64/12.31亿元,同比增长35.89%/28.45%/27.6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32/1.75亿元,同比增长36.80%/32.30%/32.32%,对应2020-2022年PE 分别为58/43/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费增长不及预期;民航部附件维修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募投项目成果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对公司产品交付或日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未署名
新雷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0-26 23.70 -- -- 29.36 23.88%
34.35 44.94%
详细
事件:10月22日晚,新雷能披露:1、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5.596亿元,同比增长0.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7.15万元,同比增长36.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05.84万元,同比增长41.66%;基本每股收益0.41元。 2、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399万股,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41%,授予价格为11.34元/股。 Q3净利润同比+77.38%,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0.56%,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76%,收入增幅环比提升明显。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5.6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较高的军品占比提升。本期销售费率亦同比降低0.65个百分点,主要受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5.98%的带动。最终,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6.05%,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4.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77.38%,相较于Q1的负增长与Q2同比33.52%的增速,公司业绩增长再度加速。 同步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充分绑定公司与员工利益。公司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中,拟授予261名员工共计399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41%,授予价格为11.34元/股。其中第一类激励对象包括公司的董事、高管,公司及子公司的核心人员;第二类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及子公司新引进的核心人员;解锁条件为以2019年营收为基准,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3%、35%、70%。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人数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6.78%,有利于充分激励公司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彰显公司对未来业务规模快速扩大的信心。 国防力量亟待提升,军用特种领域电源需求增加。自2020年5月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以来,中印两方边境摩擦不断;台海局势亦较为紧张,国防力量提升需求迫切。公司各类电源产品在航空、航天车辆及船舶等特殊应用领域得到广泛认可,是此领域重要的电源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下游武器装备加速列装,带动上游配套电源需求提升。加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部分关键领域的限制,影响Vicor等国际特种电源厂商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公司亦将受益国产替代需求的增长。 5G时代即将来临,通信用电源业务有望恢复性增长。通信领域,受益全球5G建设加速,公司重要客户三星电子9月7日公告,已与美国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威瑞森电信签订网络设备长期供应合同,金额为66.4亿美元。国内,9月28日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三期上有专家指出,国家加速5G建设,通信基站对备电电池需求量激增,未来公司通信产品需求有望恢复。公司作为国内外通信领域主流设备商三星电子、诺基亚、中信科的主要电源供应商,通信行业产业升级以及投资增加将为公司带来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前三季度的高增长与环比不断扩大的单季度业绩增幅,以及公司发布股权计划的激励作用,相较前次盈利预测,我们将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预测数据分别上调0.1亿元,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9.37/12.89/17.17亿元,同比增长21.30%/37.58%/33.25%;实现归母净利润0.91/1.40/1.95亿元,同比增长46.18%/53.63%/39.63%;对应PE分别为42倍/27倍/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风险;客户集中风险。
未署名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0-10-26 16.52 -- -- 17.41 5.39%
23.40 41.65%
详细
事件:10月22日,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8.13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5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67.09%;基本每股收益0.2151元。 产品交付确认收入或加速,产品交付确认收入或加速,Q3净利润同比+56.0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3亿元,同比增长12.3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8.37%,在宝成仪表(宝成仪表2019年营收2.00亿元,净利润-0.68亿元)置出,营收合并口径减小的情况下同比增幅明显,较上半年明显提速,我们认为这或由于公司产品在三季度开始加速交付确认收入。由于公司收入确认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集中在第四季度;加之由于预收货款增加,前三季度合同负债同比增长25.93%,我们认为公司全年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营运效率大幅提升,期间费率明显下滑。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9.68%,与上年同期大致在同一水平。公司管理运营效率有明显提升,前三季度期间费率下滑2.74个百分点,主要受到销售费用同比大幅下滑35.36%、管理费用同比下滑14.79%的带动,财务费用同比小幅下滑0.67%,而研发费用仍然同比大幅提升33.51%。公司营运能力亦实现增长,存货、营收账款等资产周转效率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同比提升至0.25。 目前公司体外资产优质,未来有望进一步注入。目前公司体外托管单位共14家,根据《托管协议》,托管费用为托管股权比例计算的目标企业营业收入的2‰。2020年上半年公司托管费用为2090万元,托管资产半年度营收规模约为104.5亿元,体量庞大;此外,公司托管优质资产亦较多,包含雷电所、光电所、无线电所、飞控所和计算机所5家科研院所,未来若能实现注入,将有力增厚公司业绩,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93.58/107.96/124.89亿元,同比增长为12.05%/15.37%/15.68%;归母净利润6.57/7.79亿元/9.26亿元,同比增长18.16%/18.61%/18.80%;对应2020-2022年EPS分别为0.34/0.40/0.48元,对应PE分别为48倍/40倍/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力资源缺乏的风险;竞争风险;宏观环境风险;运营风险
未署名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0-10-26 24.92 -- -- 25.60 2.73%
41.90 68.14%
详细
事件:10月22日,中航高科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9.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1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14.61%;基本每股收益0.29元。 航空新材料业务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2.93%。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实现营业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9.18%,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同比增长26.75%,机床装备业务同比增长31.64%;前三季度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18.46%,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2.93%,主要由于复合材料业务收入增长,加之确认收入产品品种结构变化以及规模效应,整体毛利率亦实现提升;机床业务亦实现同比减亏546.80万元。 聚焦主业资产结构优化,运营周转效率明显提升。公司因地产业务退出,资产结构实现大幅优化,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7.21个百分点至37.29%;同时营运效率大幅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同比提升0.09至0.35。此外,受地产退出和疫情影响,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4.66%;由于母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83.24%;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4.60%;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87%。 航空复材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为我国航空复材领域龙头,其原材料技术和产业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C919国产大型客机重要供应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业内地位稳固,有望充分受益军工下游高景气度与军机的加速列装,以及C919项目推进带来的国产复材替代空间。此外,公司着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望于今年实现我国民航主要机型和高铁主要车型的刹车产品谱系的全覆盖。在复材业务之外,公司同步发展机床、航空装备和骨科植入物等其他高端产品线,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8.88/ 37.37/ 48.08 亿元,同比增长16.78%/ 29.38%/ 28.66%;实现归母净利润4.54/ 5.87/ 7.66 亿元,同比增长-17.73%/ 29.34%/30.46%;对应PE 分别为77倍/60倍/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的风险;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10-16 75.50 -- -- 76.48 1.30%
105.34 39.52%
详细
事件:10月14日,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5.33亿元,同比增长15%-20%;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亿元-1.81亿元,同比增长19%-35%。 碳纤维主业高速增长,业绩环比持续改善。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军民品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为22%,归母净利润实现5.11-5.33亿元,同比增长15%-20%;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9%-35%,高于第一、二季度单季度业绩增幅,环比持续改善。 各产品中,碳纤维及织物营业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幅约为43%;风电碳梁业务同比增长约为3%。 碳纤维产能不断扩大,产品应用进程有序推进。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募投项目“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完成验收结项,“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完成;高强度碳纤维产业化制备项目预期年底建成投产,包头大丝束项目一期预计2021年底建完,将行形成4000吨产能,包括原丝段和碳化段碳纤维的全过程生产。产品产线的等同性验证工作正常推进,公司继续全力配合下游应用单位就各级碳纤维产品项目的应用验证;努力推动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一般工业和高端装备上的应用准备和应用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果;同时还在继续推动针对民机应用的产品准备和应用验证。 碳纤维产业方兴未艾,军民用领域应用空间广阔。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因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军品方面,碳纤维新一代军机上应用比例不断提升,有望受益我国国防现代化对于空军舰队建设的扩张需求与更新需求。民品方面,其市场空间远高于军品领域,公司加速布局民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并计划在包头投资建设低成本的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满足公司碳梁业务以及未来碳纤维在民用领域应用开发对低成本碳纤维的需求,以实现民品领域的规模扩张。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0.61/24.96/30.36亿元,同比增长20.21%/21.09%/21.62%;实现归母净利润6.53/8.18/10.26亿元,同比增长25.16%/25.29%/25.45%;对应PE分别为59倍/47倍/3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短缺及价格波动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
睿创微纳 2020-09-11 80.80 -- -- 98.75 22.22%
107.28 32.77%
详细
非制冷红外成像产业链厂商,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公司是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企业,自主研发形成了从集成电路、MEMS和封装到探测器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军民产品比例约3:7,近些年实现高速发展,自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5%,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75%。此外,2020年,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以稳定核心团队,实现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深度绑定。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用途日益广阔,产品向小像元间距、晶圆级封装升级。红外热成像仪用于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然后经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及数字图像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红外成像行业亦是典型技术驱动行业,技术演进向小像元间距、晶圆级封装等方向迈进。当前业内重点聚焦于缩小像元间距,以期能够使设备更加集成化,同时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行业应用场景。公司为国内12微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唯一稳定供应商,全球第二家研制出10微米级产品的厂商。 红外产品军民应用前景广阔,全球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军品领域,红外热成像被应用于军事侦察、监视和制导等方面,根据MaxtechInternational,2019年全球军用红外市场规模约为92.5亿美元,预测2023年将达到107.95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红外热像仪军事领域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随国防现代化建设与武器装备列装前景广阔;民品领域,随着红外成像产品成本及价格降低,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根据MaxtechInternational,2019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约为50.41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74.65亿美元。 我国红外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公司产品技术领先行业。目前全球仅有美国、法国、以色列、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核心技术。龙头公司FLIR目前在全球红外市场占有率第一,2019财年,FLIR共实现营业收入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6.27%。我国军品领域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供应商主要有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北方广微和海康微影。其中,高德红外业务规模较大,但其16.38亿元人民币与12.38亿元的红外产品收入规模相较于全球龙头公司而言仍然很小。睿创微纳则拥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对比高德红外乃至FLIR,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有望随行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01/20.82/30.39亿元,同比增长104.62%/48.58%/46.00%;实现归母净利润5.00/7.50/11.24亿元,同比增长147.65%/49.86%/49.90%,对应2020-2022年EPS分别为1.12/1.69/2.53元,对应PE分别为71/47/32倍。首次覆盖,考虑到公司近些年业绩的高增长,以及技术为全球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贸易环境风险;技术领先状态不能维持风险;民用场景应用低于预期风险。
未署名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0-09-02 59.36 -- -- 60.57 2.04%
66.20 11.52%
详细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7.07%,研发投入同比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87亿元,同比增长2.68%。毛利率9.01%,同比增长0.48个百分点;期间费率2.72%,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管理、销售、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滑14.03%、8.7%与165.40%,而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6.76%,或表明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较多。此外,主要由于一级子公司沈飞集团获得的政府补助增加,2020年上半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0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3.78亿元。因此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97.0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样实现11.63%的增长。 应收款项与预付账款大幅增长,合同资产与负债合计27.24亿元。2020年上半年公司应收款项余额68.33亿元,同比增长133.39%,主要由于部分新增销售产品未到收款期;预付账款同比增长297.15%,主要由于采购货款增加;存货同比减少30.97%主要由于执行新收入准则及在制品减少;此外,公司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余额27.24亿元。未来订单实现交付完成以及到达收款期,资产负债表中项目有望逐步确认为收入。 公司为战斗机唯一上市平台,机型换代与航母筹建双轮驱动公司发展。公司为目前A 股战斗机唯一上市平台,歼击机机型覆盖二代机与三代机,包括歼- 11、歼-15、歼-16等型号。我国目前军机结构与美俄所形成的代际差距以及类型覆盖差距较大,二代机占比将近一半,而我国唯一的四代机歼-20实现列装时间还较短,未来或仍以公司的三代机产品为未来主要的列装新机型。其中,歼-15为我国唯一现役舰载战斗机,受益于航母的发展,海军对舰载机需求将扩大,公司歼击机系列产品未来有望交付加速。 无人机和国产飞机项目逐渐推进,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业绩增长点。近些年,军用无人机市场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公司在研产品未来有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民用航空方面,公司在十余年前便已开始和空客与波音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并且为我国国产飞机ARJ21与C919项目参与者,有望受益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进,报告期内,二级子公司民品公司实现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6.38%;实现净利润145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7.20%。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0.94/ 331.25/ 392.39亿元,同比增长18.24%/ 17.91%/ 18.46%;实现归母净利润13.32/ 14.16/ 17.00亿元,同比增长51.76%/ 6.29%/ 20.04%;对应EPS 分别为0.95/ 1.01/ 1.21元;PE 分别为62/ 58/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战斗机需求短期未充分显现,新机型列装不达预期;军品定价改革不达预期;无人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未署名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0-09-02 24.87 -- -- 26.68 7.28%
27.77 11.66%
详细
事件:8月27日,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69亿元,同比增长2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2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29.21%;基本每股收益0.23元。 上半年实现全年利润总额目标的94%,表现超预期。2020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营业收入17.69亿元,同比增长22.26%;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28.93%;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全年营收目标的60.99%,完成全年利润总额目标的94%。 期间费率下降,营运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率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其中,受疫情影响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3.38%;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96.56%,主要由于母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增加;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4.44%;研发费用保持稳定。公司逐渐聚焦主营业务,营运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同比大幅下降58.39%,预收项目余额同比大幅下降94.81%,主要由于公司2019年退出地产业务,总资产周转率从去年同期0.18提升至0.26;存货周转率从去年同期0.32提升至0.89。 航空复材领域龙头,复材利润总额同比+76.61%。报告期内,公司航空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6.94亿元,同比大幅上升50.55%,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毛利率实现提升;利润总额为4.07亿元,同比增长76.61%,板块生产保持活跃;剔除江苏致豪的影响后,经营性净流量同比减少1.38亿元,主要为航空工业复材本期原材料采购支出增加。公司为我国航空复材领域龙头,有望充分受益军工下游高景气度与军机的加速列装,以及C919项目推进带来的国产复材替代空间。 多元领域同步发展,布局高端制造与材料应用方向。在复材业务之外,公司同步发展机床、航空装备和骨科植入物等其他产品线。上半年公司机床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34.63万元,同比减少3.75%,公司机床装备生产逐渐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未来有望进一步减亏。子公司优材百慕拥有国内最大的民航飞机用钢制刹车盘副生产线,上半年优材百慕实现收入973.15万元,同比上升2.45%,未来有望受益未来民航运输量的增长。此外,子公司优材京航主要从事骨科人体植入物研制,人口老龄化将扩大其潜在的市场需求空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京航生物实现收入1191万元,同比下降47.35%,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扩大其潜在的市场需求空间。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8.88/37.37/48.08亿元,同比增长16.78%/29.38%/28.66%;实现归母净利润4.54/5.87/7.66亿元,同比增长-17.73%/29.34%/30.46%;对应PE分别为73倍/56倍/4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的风险;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
未署名
四创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9-02 48.24 -- -- 49.93 3.50%
49.93 3.50%
详细
事件:2020年8月28日,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减少29.55%;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2401.79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751.95万元,亏损缩窄;基本每股收益-0.1509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2985元。 缩减非自主产品规模,雷达毛利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减少29.55%,主要由于报告期公司缩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非自主产品规模,导致雷达产业和智慧产业收入减少,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8.83个百分点。各业务领域,雷达产品业务规模3.44亿元,同比减少20.66%,毛利率为32.52%,同比大幅提升16.49个百分点。公共安全产品业务规模1.78亿元,同比下滑42.31%,而毛利率同比提升4.84个百分点;电源产品业务规模1.78亿元,同比下滑27.58%,毛利率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 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合计10.65亿元,看好全年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合同资产余额6.57亿元,合同负债余额4.08亿元,在手已交付但未完成与未交付的订单规模达10.65亿元,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增长。2020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下滑39.39%,研发费用下滑11.91%;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79%,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16%,在营收规模下滑的背景下,费用率同比增加6.89个百分点。 公司中标多个雷达项目,“十四五”期间有望持续受益。公司深耕民航空管雷达市场,参与民航空管局“十四五”规划制定工作,中标两部空管雷达大修项目;中标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二次雷达项目。此外,公司积极做好空管售后服务和军、民航空管整机交付工作,顺利完成空管一二次合装雷达系统在山西太原的现场验收;博微长安的雷达改进项目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此外,公司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集成度微波数字复合基板,有利于提高公司在微波、5G通信、防撞雷达等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中电博微子集团唯一上市平台,持续看好公司平台价值。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科38所是我国一流的军民用雷达研制生产基地,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方面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公司背靠中电科38所优质资产及资源优势,持续拓展雷达业务。加之博微长安子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速,公司作为子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平台价值凸显,或将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7.77/59.45/71.38亿元,同比增长30.13%/24.45%/20.06%;实现归母净利润1.45/1.81/2.17亿元,同比增长30.49%/24.82%/20.00%;对应EPS分别为0.91/1.14/1.36元;PE分别为52.70/42.22/3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以及价格风险;政策风险。
未署名
新劲刚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9-02 31.06 -- -- 31.75 2.22%
39.16 26.08%
详细
事件:8月27日,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79.4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4亿元,去年同期为-0.0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09亿元,去年同期为-0.0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8元。 宽普科技实现并表,射频微波业务创造利润。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79.40%,主要系本报告期合并范围增加子公司宽普科技所致。报告期内,公司金属基超硬材料制品传统业务面临十分严峻的宏观环境,受房地产调控、建筑陶瓷行业景气度低迷、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增长乏力,收入同比下降23.35%,毛利率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子公司宽普科技在射频微波通信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射频微波业务成为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利润来源,收入0.87亿元,业务收入占比58.82%,毛利率54.83%。 并购使得期间费用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提升。由于报告期内合并范围增加子公司宽普科技,对公司经营数据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921.67%;资产负债项目中,上半年公司应收款项同比增加38.58%,新签订单增长;研发投入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8.59%;应付款项同比增长58.24%,存货同比增长110.76%。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增长89.48%,其中,受并购相关的长期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发行可转债形成的利息及摊销增加影响,财务费用同比增长857.35%;管理费用因发行股份和可转债支付的中介费用增加,同比增长82.24%;销售费用因疫情影响下降23.54%。 宽普科技深耕军工射频微波领域,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发展超硬材料。公司推行“管理总部+业务子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各业务板块的管理效率。子公司宽普科技长期深耕于军工电子信息行业,与多所高校及科研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在高端射频微波产品的研发、生产上具有行业领先地位与技术水平,报告期内订货合同额较前两年平均值增长63.5%,营业收入0.87亿元,净利润0.29亿元,均呈增长趋势。今年6月,全资子公司新劲刚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将通过把相关业务和人员将全部转入新劲刚金刚石工具的方式,集中优势资源,提升超硬材料制品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质量。 重视技术研发,积极开拓市场,疫情过后有望整体实现恢复性增长。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康泰威、宽普科技均是以技术研发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均具有领先的研发实力。公司分别有1个研发课题获得国家级立项、9个研发课题获得省级立项、2个研发课题获得市级立项,先后成功研发了多种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品生产技术,同时具有授权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9项、外观设计专利共7项。面对宏观环境及下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公司加大对已定型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同时开拓海外市场,与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孟加拉等多国生产商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疫情影响消除后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3.57/4.63/5.96亿元,同比增长84.47%/29.75%/28.68%;实现归母净利润0.80/1.10/1.48亿元,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2021/2022年同比增长37.66%/34.38%;对应PE分别为53.71/39.01/29.0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动使得业绩不及预期;下游行业环保政策降低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阻碍外销;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具有不确定性。
未署名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28 42.06 -- -- 47.90 13.88%
52.06 23.78%
详细
事件:8月26日,振华科技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0.25亿元,同比下降6.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2.84%;基本每股收益0.458元。 全面聚焦核心主业,电子元器件利润总额同比+44.77%。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5亿元,同比下降6.82%,主要由于2019年5月起深圳通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剔除通信业务后公司全面聚焦核心主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实现营收20.11亿元,同比增长9.79%,占营收比重达到99.30%;毛利率为53.17%,同比增长5.7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77%。 公司效益增长,相关费用略有上升。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费用为6.4亿元,占总营收的31.60%,同比增加了3.59个百分点,主要系上年度销售业绩完成较好,绩效奖励和职工薪酬相应增长。其中销售费用为1.35亿元,同比增长9.10%,管理费用为3.48亿元,同比增长20.82%。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8.1%。研发投入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现金流量情况变动较大。上年5月起,子公司深圳通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受此单一因素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增加1.92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减少1.80亿元,筹资性现金流减少2.74亿元。同时,受报告期内支付代收回款6.07亿元影响,公司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总体减少251.67%;同期出售股票收回投资成本及收益1.51亿元,投资性现金流总体增长17.45%;由于所属子公司金融机构借款增加,筹资性现金流总体增长877.24%。上半年公司现金流量变动整体较大。 业务与订单规模实现增长,生产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上半年新型电子元器件板块企业销售规模增长,带动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60%,期末余额25.63亿元;预收款项同比增长19.45%;同时随材料采购增加,应付账款余额7.07亿元,同比增长7.02%;以及由于募投项目设备采购,预付账款余额同比增长48.30%。 国内唯一军用IGBT供应商,体外FPGA资产优质。公司为国内唯一军用IGBT供应商,目前已有多款IGBT芯片、耐高温高湿片式钽电容器完成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供货。2020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技术科研投入,申请专利94件,累计拥有专利1168件,振华新云“高频片式钽电容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贵州省201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目前公司大股东中国振华体内贵州风光和成都华微尚未资产证券化,两家企业分别为半导体分立器件与FPGA优质企业,未来若能实现注入,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高新电子领域竞争力。 军事装备放量带动配套需求增长,稀缺性电子元器件标的将充分受益。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我国国防开支预算仍然实现同比稳定增长6.6%,且国防开支在过去保持明显地向装备费用倾斜的态势转变,军工装备制造企业将持续受益我国稳定增长的国防建设需求带来的订单增长。此外,公司为上游高新电子元器件重要供应商,产品科技含量高且部分产品在目前国产市场上替代性产品稀少,未来随着我国新一代主战装备的列装,导弹加速放量,以及国产替代趋势的增强,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由于上半年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规模实现稳定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44.77%,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军用IGBT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未来国防建设带来的广阔需求空间,我们认为主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且合并范围剔除深圳通信后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资产质量改善;同时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对持有的深圳通信的其他应收款和委托贷款净额全额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金额为1.1亿元,后期将不再影响公司业绩,预计2020年下半年与2021年公司净利润增幅将更大。因此相对于前次预测2020-2022年3.78/5.01/6.48亿元的净利润规模,我们全面调增2020年与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43.88/55.16/69.20亿元,同比增长19.61%/25.71%/25.45%;实现归母净利润4.51/6.50/8.50亿元,同比增长51.56%/44.14%/30.78%;对应EPS分别为0.88/1.26/1.65元;对应PE为46/32/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风险;疫情带来影响风险;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提升风险。
未署名
红相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8-27 30.00 -- -- 31.98 6.60%
31.98 6.60%
详细
事件:2020年8月26日,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5.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1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7.64%。 上半年业绩稳定增长,三大业务板块协同推进。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5.54%。报告期内,公司电力板块、军工板块及铁路与轨道交通板块的各项目业务稳步推进;孙公司中宁县银变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100MW风力发电项目通过240验收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其中,铁路与轨交以及新能源板块销售收入规模扩张速度较快,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29.05%(铁路轨交与新能源合并口径)。 发行可转债财务费用提升,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率22.76%,同比提升3.17个百分点,其中由于销售相关运费重分类至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同比下滑26.61%;公司发行可转债使得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8.86%;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2.77%,研发投入小幅下降3.90%。资产变化中,固定资产同比大幅增长228.90%,增加的主要是中宁新能源风电项目的固定资产;长期借款同比增长338.03%,主要由于新增中宁新能源融资租赁借款。此外,子公司浙江涵普新厂房工程、星波通信实验楼装修及银川卧龙试验站更新改造等项目陆续投入,在建工程较年初增加了4,661.30万元。 星波通信在手订单充足,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对星波通信剩余股权的收购。2020年上半年子公司星波通信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9.60%,军工板块实现毛利率77.9%,同比大幅提升11.32个百分点。 此外,2020年7月星波通信签署两项合同,金额合计5亿元,占2019年度公司总营收比例37.81%。合同交付将从2020年12月开始,主要在2021年交付,有望对2021年业绩产业较大的积极影响。 军工电子受益国防现代化建设,电力与轨交行业保持景气。星波通信专业从事军用射频/微波器件、组件、子系统及其混合集成电路模块的研制,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与军队实战化演练的增强,将增大相关微波混合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公司是电力监测、检测行业龙头,子公司银川卧龙为铁路牵引变压器龙头,2020年以来国网《重点工作任务》及“新基建”先后重点部署特高压,剩余路线有望在2020年迅速核准开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投资领域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望保持长期高位投资。目前公司快速推进的新能源产业亦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强化军工电子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深布局成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在收购星波通信与成都鼎屹后,公司2020年8月13日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志良电子100%股权,交易对价为8.6亿元,拟募集资金总额为5.5亿元,其中3.01亿元用于支付对价,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志良电子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0.40亿元,本次收购业绩承诺为2020年至2022年扣非净利润分别实现0.48/0.57/0.69亿元。上海志良电子专注于从事雷达与电子战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军用电子对抗、电子侦察、电子防御和雷达模拟仿真多个产品线,与星波通信同属于一个产业链,有望打造产业协同效应,加强在军工电子产业链的布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6.23/21.66/25.04亿元,同比增长21.09%/33.45%/15.58%;实现归母净利润3.50/4.92/5.90亿元,同比增长49.10%/40.72%/19.87%;对应EPS分别为0.96/1.35/1.62元;PE分别为31/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未来电力、军工、铁路与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可能存在低于预期的风险;备货生产增加导致期末库存无法及时结转销售收入的风险;志良电子收购不及预期的风险。
未署名
中航机电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8-27 10.00 -- -- 12.26 22.60%
12.90 29.00%
详细
事件:8月25日,中航机电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2.08亿元,同比下降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3.43%;基本每股收益0.10元。 全面聚焦主营业务,核心航空产品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毛利率维持在21.38%,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08亿元,同比下降3.67%。其中航空产品作为核心主业占营收比重达到75.23%,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实现营收39.18亿元,同比增长8.93%,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稳健。非航空产品、现代服务业及其他分别实现营收12.67亿元和0.23亿元,同比下降28.19%和49.51%,主要系由于上半年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致。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32亿元,同比增长6.79%,逐渐摆脱疫情负面影响重回增长正轨。 管理费用下降,公司内部运营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费率为14.4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0.2%,公司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同时由于制冷产品销售运输费用的减少,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3.5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02.82%,主要系非核心业务受疫情影响营收下滑,货款回收比上年同期减少,且公司为减少相关业务不利影响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购买原材料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所致。 航空机电系统龙头,有望受益航空机队建设。公司为国内航空机电领域中的龙头企业,拥有多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成形成了体制机制、行业标准、平台整合、智能制造、试验验证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动“精益+智能”的生产制造模式改革,有效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行业最先进专业系统测试平台在确保交付产品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对研发体系形成有效支撑。“十四五”我国新一代军机有望加速列装,同时国产大飞机项目持续推进未来将带来国产替代空间,公司作为国内航空系统级配套厂商有望充分受益军民领域航空机队建设n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40.68/160.60/187.67亿元,同比增长15.96/14.16%/16.86%;实现归母净利润11.31/13.32/15.67亿元,同比增长17.75%/17.77%/17.62%;对应EPS分别为0.31/0.37/0.43元;对应PE为32/27/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领先风险;新冠疫情影响风险;运营效率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