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妍雪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30520090004...>>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3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宇瞳光学 计算机行业 2024-04-17 13.50 -- -- 14.25 5.56% -- 14.25 5.56% -- 详细
2024 年 4 月 15 日公司披露 2024 年一季度预告、 2023 年快报, 预计 2024 年 Q1 归母净利达 0.35~0.45 亿元,同增 243%~340%; Q1扣非归母净利达 0.3~0.4 亿元,同增 284%~408%,超预期。2023 年公司营收达 21.5 亿元、归母净利达 0.3 亿元;其中 2023年 Q4 收入达 6.5 亿元、同增 34%,收入拐点已现。经营分析公司 Q1 业绩高增主要系公司巩固加强传统安防业务,积极发展车载、微单、微影等新兴业务, 车载镜头、汽车光学零部件业务快速放量。 2023 年 H1 公司安防、智能家居、车载镜头、汽车光学配件、机器视觉收入为 6.3、 1.1、 0.9、 0.4 亿元,占总收入的 67%、12%、 10%、 4%、 2%,车载、机器视觉业务快速放量。公司是全球安防镜头龙头, 2022 年公司安防监控镜头市占率达48%,其中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市占率达 52%、 26%。公司车载产品包括车载镜头、 HUD 光学部件、车载激光雷达光学元件。 公司玻璃非球面镜片产能处于行业靠前位置,玻璃非球面镜片销售增速较快,对外销售的模造玻璃镜片,客户主要用于组装 ADAS 镜头并最终供应至 T 客户,是 2023 年新的增量业务。智能驾驶光学传感作为自动驾驶之眼,具备高成长、高壁垒特点,自动驾驶处在向前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在智能驾驶浪潮下,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 HUD、智能大灯行业蓬勃发展。 公司作为安防镜头龙头,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突出, 顺利导入比亚迪、吉利、T 等车企, 车载光学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2023 年 10 月公司收购奥尼光电 100%股权, 标的公司主要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机器视觉、数码相机、医疗器械、电影摄影、无人机航拍等光学相关领域,以微单(数码相机)、微影(电影摄影)镜头为主,产品盈利能力较强(2022 年净利为 0.1 亿元,净利率达 30%)。 收购完成有助于丰富公司产品、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车载等新兴业务利润率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 2024、 2025 年净利至 2、 3 亿元(原为 1.5、 2.2 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估值为 23、 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传统安防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类镜头增长不及预期、 车载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客户相对集中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22 42.06 54.32 50.14% 41.53 -1.26%
41.53 -1.26% -- 详细
公司核心产品为二极管整流桥、小信号、MOSFET、IGBT和SiC等,公司采用垂直整合(IDM)一体化和Fabless并行的经营模式,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晶圆板块拥有4/5/6/8英寸产线,2015年收购MCC100%股权进军海外市场,国际化布局行业领先。产品力驱动2019~2022年营收CAGR39%、归母净利CAGR68%,1~3Q23行业景气度下滑,公司营收yoy-9%;归母净利yoy-33%。 产能灵活布局、产品高端化转型、价格触底回升未来有望推动量价齐升。公司在保证现有4/5/6寸线稼动率的情况下,8寸线产能稳步提升,并充分利用外部Fab厂作为产能蓄水池,积极打造更灵活、更具弹性的产能体系。根据集邦化合物半导体报道,公司二极管市占率全球领先。在中低端市场公司有望持续承接欧美大厂退出的份额。此外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展高可靠性和高能效的车载模块和SiC等产品,持续向高端转型。功率器件产品价格触底,1M24部分MOSFET厂商已开始向客户发涨价函,我们认为未来若产品价格回升也将率先利好IDM企业。 YJ+MCC双品牌布局,积极出海。1)双品牌战略,YJ主攻国内、亚太市场,MCC主打欧美市场,目前公司设有上海、北京、广州等20个境内技术服务站,境外设有美国、新加坡等12个国际营销和技术网点,实现全球化客户覆盖。2)4M23公司发行14,339,500份GDR对应境内新增基础A股股票28,679,000股,GDR每份对应A股每股发行价约为52.5元,募集资金总额约2.15亿美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越南投资设立下属子公司,建立东南亚建设封测产线以及海外渠道拓展等。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测公司23~25年分别实现营收55.97/67.84/80.08亿元,同比+3.57%/+21.23%/+18.03%,归母净利润9.16/10.49/13.68亿元,同比-13.58%/+14.50%/+30.37%,对应EPS为1.69/1.94/2.53元。 考虑到公司海内外协同发展打开成长天花板,IDM+Fabless布局成本优势显著,给予2024年28xPE,对应目标价54.32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汇率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
捷捷微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15 15.00 -- -- 16.39 9.27%
17.05 13.67% -- 详细
2024年3月13日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21.06亿元,同比增长15.51%;实现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39.04%。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6.80亿元,同比增长26.23%;实现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16.14%。 4Q23,行业景气度持续改善,营收、利润均实现同环比增长。4Q23公司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9040万元,同比+53.75%。2023年公司的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业务实现收入14.60亿元,同比+5.03%,上一轮景气周期的大幅扩产导致功率器件行业内成熟制程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经过2023年的产品价格调整,出货量的增长被降价等因素部分抵消,导致收入端增幅较弱。 4Q23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均有所改善,未来随着需求逐步转好,公司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将持续修复和改善。 持续优化、拓宽产品结构,创新驱动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在保证晶闸管等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升防护器件、MOSFET及IGBT等产品的占比,逐步使公司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相匹配。公司在现有产品线上进行升级优化,拓展晶闸管在家电、低压电器、工业设备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巩固优势领域市场地位。同时积极拓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防护器件产品系列,扩大防护器件在通讯、智能家居、安防、工控、仪器仪表、照明、移动终端设备、防雷模块等领域的应用。未来公司将突出GSM全球市场营销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开拓海外业务渠道。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达12.21%,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0.53个pcts,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关键指标可靠性等,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考虑到行业景气度逐步复苏,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5.00/6.94亿元,分别同比+60%/+42%/+39%,对应EPS分别为0.48/0.68/0.94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32/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可转债转股
兆驰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7 5.58 7.48 37.00% 6.01 7.71%
6.01 7.71%
详细
LED产业链:芯片端产品结构优化,CCBOB成本优势明显,MiniLED加速渗透。公司LED产业链一体化布局,23H1公司LED系列产品营收达19.97亿元,收入占比25.81%,同比增长3.93%,毛利率水平达到23.43%。分环节来看,芯片端积极扩产+垂直一体化需求保障+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具备设备后进优势,积极扩产,氮化镓芯片扩产项目如期满产,23年6月底月产量100万片,产能位于行业内前列;MiniRGB芯片微缩化技术行业内首推03*07和03*06芯片并大规模投入使用,同时开发出02*06、02*05等芯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保证传统照明领域市场地位之余向高端照明、显示领域拓展,带动盈利水平提升。封装端22年公司拥有3500条线,产能达36036kk/月,23年月产能将进一步增至40950kk。应用端COB快速实现降本带动MiniLED渗透。截至23H1公司拥有600条COB封装生产线,已实现P0.65-P1.87点间距全覆盖;通过扩产规模化优势叠加公司一体化良率提升,P1.25等间距产品单平价格有明显市场竞争力。整体来看公司LED芯片、封装、照明及显示打通,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控制生产及运营成本,利用内生体系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 全球电视MODM龙头,拓客户&&提份额保证业务稳步发展。公司深耕视听通讯类业务,丰富产品品类,开拓海外市场。23H1公司多媒体视听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收入达57.39亿元,收入占比74.19%,同增10.61%,毛利率达15.97%,盈利能力稳健,作为“现金牛”业务稳固收入利润基本盘。根据洛图科技,23H1电视ODM出货量公司全球排名第三,公司电视ODM代工出货量达到5.32M,同增35.7%,主要系客户Walmart自有品牌ONN销售量大幅提升,在北美市场销售排名第二。基于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公司电视ODM业务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收182.18、215.00、250.88亿元,同增21.22%、18.02%、16.69%,归母净利润17.05、22.56、27.81亿元,同增48.74%、32.37%、23.24%。给予24年15xPE,目标市值为338.24亿元,对应7.4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视ODM业务需求恢复不及预期、MiniLED渗透速度不及预期、公司LED产能爬坡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大股东质押减持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东微半导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1 81.66 -- -- 96.00 17.56%
107.50 31.64%
详细
2023 年 10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70 亿元,同比-2.55%,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 亿元,同比-34.19%;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1.18 亿元,同比-37.81%。功率器件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3Q23 公司实现单季度营收 2.37 亿元,同比-26.84%,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2 亿元,同比-62.15%;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67.41%。2023 年受国内同行业公司产能过剩的影响, 海外龙头厂商重新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度, 中低端功率器件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公司与代工厂价格按年协商,上年度签订的晶圆成本高企叠加当前部分产品价格下行, 3Q23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24.69%,较上一年同期较低了 9.03pcts。受下游需求弱复苏的影响,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保持产品结构的差异化。 从运营指标来看,根据 Wind 的数据, 3Q23 公司存货周转率从 1H23 的 1.76 上升至 2.41, 3Q23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从 1H23 的 3.47 上升至 4.88,各项运营指标持续改善。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有所上升, 3Q23 期间费用率较上一年全年增长了 1.99pcts, 3Q23 公司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均较上一年全年略有增长。 公司进一步加大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在碳化硅等新产品的布局上注重技术的差异化和制造能力的稳定性, 3Q23 公司研发费用率提升至 7.77%, 产能方面公司持续优化12 英寸工艺制程产品布局。 受景气度下行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我们下修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2、 2.95 和 4.14 亿元, 分别同比-36.01%/+62.13%/+40.40%, 对应 EPS 为 2.70、 4.38 和 6.15元, 股票现价对应 PE 为 31/19/14 倍, 维持“买入”评级。 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新产品研发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限售股解禁的风险
蓝特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7 18.52 -- -- 21.42 15.66%
23.40 26.35%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6 日公司披露三季报, 前三季度营收 4.9 亿元,同增 66%;归母净利 0.9 亿元,同增 42%。其中, Q3 营收 2.9 亿元、同增 208%、环增 151%;归母净利 0.7 亿元、 同增 290%、环增 302%。经营分析2023 年公司受益微棱镜产品放量,毛利率逐季度持续改善。 1) Phone 15 Pro Max 有望采用潜望式长焦镜头,公司在玻璃切割、光刻、镀膜等高精密加工能力竞争优势突出,目前已为全球知名光学组件厂商进行多轮试样,有望成功切入苹果微棱镜项目, 公司微棱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于 2023 年 2 月研发完成,项目总投资额达 5 亿元, 2024 年微棱镜项目有望逐步放量。 9 月末公司公告拟投资 3.5 亿元用于扩产 2700 万件微棱镜,资金自筹。 2) 公司 Q1~Q3 毛利率为 30%、 34%、 39%,毛利率持续改善,我们认为主要系新产品微棱镜持续放量,带动利润率提升。受益规模效应,公司 Q1~Q3 净利率为 6%、 15%、 24%。 参考 2017~2019 年 A 客户的长条棱镜放量阶段,毛利率达 70%~80%,伴随微棱镜顺利爬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股权激励落地,上下一心砥砺前行。 10 月 26 日, 公司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443.10 万股,涉及员工 131 人。行权条件为 2023~2025 年加回股权激励费用业绩为 1.15、 1.34、 1.54 亿元。 2023~2025 年股权激励费用为 0.08、 0.26、 0.1 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微棱镜业务利润率超预期, 我们上调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至 1.6、 3.3、 4.6 亿元(原为 1.3、 2.9、 4 亿元)。 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50、 24、 1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客户较为集中、微棱镜项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泰晶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5 15.53 18.43 39.41% 17.98 15.78%
18.27 17.64%
详细
公司深耕晶振领域15余年,产品线丰富,目前已涵盖DIP音叉、片式音叉、片式高频、片式热敏、SPXO/TCXO/VCXO/OCXO系列、车规级产品系列。公司掌握半导体光刻工艺,建立起产品高端化、小型化的关键技术壁垒;自主研发生产设备,实现高频晶片、上盖的自主研发,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1H23公司营收3.85亿元,同比-26.6%;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65.3%,主要系晶振行业周期逐步见底,公司稼动率回升,业绩环比改善。 投资逻辑:手机通信、AIoT、汽车电子推动晶振市场扩容,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晶振产业链应用广泛,手机客户加速国产替代,向高频化、小型化方向发展。服务器对晶振提出更高要求,差分晶振优势显著。基于Marklines和台晶技资料我们测算,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晶振需求量约为33.97亿只,3年CAGR达31%。物联网应用场景丰富,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为270亿台,AIoT终端晶振平均使用数量为3只,预计2025年全球AIoT晶振需求量将达到1750亿只左右,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为主要增长点。 日企缩减产能市场份额下滑,根据台晶技法说会,21年公司市占率上升至4%,产量达到35.89亿只,同比+57.14%,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设备自研和光刻工艺自控,加速小型化、超高频、车规级晶振、RTC模块等高端产品布局。公司依托全球仅四家掌握的MEMS光刻工艺,以及晶体精调机/调频机/涂胶机和检测机等设备自制,调整产品结构。已实现超高频76.8/80/96/125MHz及超小型化1612/1210/1008产品量产;推动特殊应用领域包括车规级、RTC晶片、工业级等研发和产业化;有源晶振XO、TCXO、OCXO系列产品量产及良率提升。公司已通过高通、联发科技、紫光展锐、瑞芯微等客户测试导入。21年高附加值SMD系列营收占比84.92%,为多家北斗客户供货高精度时钟器件,明确高端路线。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测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1.23、2.24、3.51亿元,同比-34.59%、+81.86%、+56.37%,给予2024年32xPE估值,目标市值71.75亿元,目标价格为18.4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供需格局恶化、董事减持的风险。
蓝特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1 15.75 -- -- 20.77 31.87%
21.58 37.02%
详细
2023年8月29日公司披露半年报,H1营收2亿元,同减-0.3%;归母净利0.22亿元,同减53%。其中,Q2营收1.2亿元,同增3%、环增35%;归母净利0.17亿元,同减32%、环增261%。 经营分析分产品来看,H1公司玻璃非球面镜片收入为1亿元、同增56%,主要受益于车载需求蓬勃发展。光学棱镜中成像棱镜需求下滑、收入大幅下滑。 公司H1、Q2毛利率为32%、34%,较去年同期下降7、6pct,主要系高毛利率的传统成像棱镜收入占比下降所致。 2023年公司微棱镜产品有望放量。iPhone15ProMax有望采用潜望式长焦镜头,公司在玻璃切割、光刻、镀膜等高精密加工能力竞争优势突出,目前已为全球知名光学组件厂商进行多轮试样,有望成功切入苹果微棱镜项目,公司微棱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2月研发完成,项目总投资额达5亿元,2024年微棱镜项目有望逐步放量。参考2017年A客户的长条棱镜放量,公司综合毛利率达62%,伴随微棱镜顺利爬坡,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传统主业下滑超预期,下调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至1.3、2.9亿元(原为2.2、3.2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为4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51、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客户较为集中、微棱镜项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瑞可达 计算机行业 2023-08-31 42.64 -- -- 42.89 0.59%
50.00 17.26%
详细
2023年8月30日公司披露中报,2023年H1营收6.5亿元,同减12%;归母净利0.67亿元,同减47%。Q2营收3.2亿元,同减14%;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减63%。 经营分析分业务来看,H1新能源车、通信连接器收入为5.5/0.6亿元,同减11%、16%,占比85%、9%。收入下降主要系下游客户去库存所致。H1、Q2公司毛利率为25.8%、24.2%,较去年同期下降0.7、3.8pct,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了Q1供应链降价的影响。H1、Q2公司净利率为10%、8%,较去年同期下降7、11pct,主要系海外工厂费用增厚、股权激励费用增长、研发费用提升,H1研发费率提升4pct至8%,公司研发费用为0.54亿元、同增68%,公司在研项目29项,未来成长动力充裕。 出海加速,助力成长。1)5月公司公告收到欧洲车企ccs定点,项目于2026年启动量产,生命周期前8年预计收入达30亿元。2)5月公司公告子公司美国瑞可达于与美国某知名光伏发电跟踪系统提供商签订销售合同,公司为其提供光伏连接件及结构件产品,合同金额为1.06亿美元,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两年内全部履行完成。 公司预计第一批产品订单将于2023年8月进行交付。3)伴随海外大定点落地,公司出海进一步加速。公司规划2023年后国际市场收入占比达30%。 品类扩张,单车价值量提升。1)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车载高压连接器、换电连接器,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2000元、国产化率仅30%。公司积极拓展高速连接器、CCS,单车价值量增量超2000元,看好公司成为连接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商。2)2022年公司车载高速连接器已完成全系列开发,包括Fakra、MiniFakra、HSD、以太网等产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下游去库存、产品降价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2、3、4.2亿元,(原值为3.5、5、7亿元),同比-22%/51%/41%,对应PE为35、23、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迭代、限售股解禁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1 31.00 -- -- 32.84 5.94%
32.84 5.94%
详细
2023年8月29日,公司披露2023年中报业绩。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9亿元,同比减少9.14%;实现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减少22.16%。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同比减少3.49%,环比增长21.11%;实现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减少6.93%,环比增长28.4%。 23H1业绩符合预期,MLCC业务收入同增。23H1公司电子元件及材料业务同比增长+11.4%,营收占比提升;通信部件业务收入规模同比下降-35.59%。具体来看,23Q2随着MLCC前期去库效果显现、公司高容产品进展,公司订单增加、稼动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方面,23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9.73%,同比-7.27pct,其中23Q2公司毛利率为39.99%,环比+0.59pct。分业务来看,电子元件及材料毛利率为29.66%,同比下滑24.35pct,通信部件毛利率为41.94%,同比下滑1.22%。毛利率环比提升主要由于公司MLCC稼动率提升且期间费用控制较好,预计未来稼动率提升叠加提价因素有望带动盈利能力继续修复。 技术创新加速,MLCC产品性能提升,SOFC自主创新能力持续。 公司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优化设计,研发各系列MLCC产品,有效解决了MLCC常见的断裂和啸叫问题,提升了产品性能。公司MLCC产品不断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不断实现产品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市场认可度得以逐渐提高,下游应用领域覆盖面日益广泛。5月,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关键技术”项目顺利召开项目启动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功率SOFC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公司技术创新持续及客户不断开拓,我们认为未来公司有望凭借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成本优势,深度受益下游应用拓展与MLCC元件本土产业进口替代机会。 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83、21.13、26.70亿元,同比+11.87%/+25.55%/+26.35%,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35、28、22倍,维持买入评级。 全球厂商大幅扩产引MLCC市场供大于需、下游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等。
安克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3-08-31 82.00 -- -- 97.89 19.38%
102.00 24.39%
详细
2023 年 8 月 30 日公司披露半年报,H1 营收 71 亿元,同增 20%;归母净利 8.2 亿元,同增 42%。其中,Q2 营收 37 亿元,同增 22%、环增 10%;归母净利 5 亿元,同增 36%、环增 68%。 经营分析分产品来看,H1 公司充电类产品(充电器、充电宝、家用光伏和储能等)收入为 35 亿元、同增 18%,毛利率提升 0.8pct 至 43%;无线音频类产品(蓝牙音箱、TWS 耳机、头戴式耳机)收入为 16亿元、同增 29%,毛利率提升 6pct 至 44%;智能创新类(智能家庭安防、智能清洁、智能投影等)产品收入为 19 亿元、同增 17%,毛利率提升 8pct 至 43%。 分地域来看,H1 北美收入为 33 亿元、同增 13%,欧洲收入为 14亿元、同增 28%,日本收入为 11 亿元、同增 36%;中东收入为 4亿元、同增 10%;中国大陆收入为 2.7 亿元、同增 31%。 公司 H1、Q2 毛利率为 43%、45%,较去年同期均提升 4pct,我们认为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下降、美元升值的帮助,过去四个季度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公司 H1、Q2 净利率为 11.6%、13.9%,创历史新高。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各品类新品推出。H1 公司研发费用达 6 亿元,研发费用率达 8.5%,处于历史高位。三大主要品类均有新品推出,智能创新品类推出深度清洁扫拖一体机 eufy Clean X9 pro 等产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盈利能力修复超预期,上调公司 2023、2024 年归母净利至 17、19 亿元(原为 14、17 亿元),预计 2025 年归母净利为 22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18、16、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
唯特偶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0 47.14 -- -- 61.76 31.01%
67.22 42.60%
详细
2023年8月29日,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减少25.30%,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33.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加8.46%,23H1公司政府补助550万元,投资收益658万元。其中,单Q2,公司实现营收2.44亿元,同比下降20.94%,环比增长26.47%,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减少7.91%,环比增长54.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加24.72%,环比增加5%。 点评下游需求恢复,业绩符合预期,原材料价格影响Q2毛利率。基于微电子焊接材料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公司持续加强与原有优质客户的合作,积极开发行业头部客户,拉动收入端规模增长。 23H1公司主要下游家电、LED需求恢复,同时公司在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领域积极布局,进一步加深与优质客户的合作。由于去年同期锡价高位(由均价31.33万元/吨下降至20.78万元/吨,下降幅度近33.66%),23H1销量增加,但是价格下滑,导致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25.30%。利润端,由于公司产品主要成本为锡合金粉,2023Q2受锡价影响,公司盈利能力下滑。23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2.54%,Q2毛利率为21.36%,环比下滑2.67pct。但受益于公司定价模式,材料价格并未影响公司的单位产品利润,销量增长带来的利润转化较好。随着锡价波动趋于稳定,公司6月份同比营业收入已经实现正增长。分产品来看,23H1微电子焊接材料毛利率为16.06%,同比增长5.39pct,微电子辅助焊接材料毛利率为50.34%,同比增长5.11pct。同时公司理财收益及政府补助等对净利润有积极贡献,实现经营性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服务多领域优质龙头客户,看好未来进口替代空间机会。长期来看,公司主要服务细分领域头部客户,家电LED为主要应用领域,而通信领域客户有华为、中兴等,光伏领域客户有晶科科技、晶澳科技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有比亚迪、长城等知名品牌,坚持定位绑定龙头客户策略。以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转向国内微电子焊接材料供应商,加快了电子焊接产品进口替代,公司作为细分赛道国内龙头厂商将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1.21/1.90/2.63亿元,同比+46.8%/+56.1%/+38.5%,对应PE为23/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传音控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0 122.95 -- -- 149.62 18.60%
145.82 18.60%
详细
2023年8月28日公司披露半年报,H1营收250亿元,同增8%;归母净利21亿元,同增27%。其中,Q2营收158亿元,同增31%;归母净利15.8亿元,同增84%。 经营分析根据IDC,H1、Q2公司手机出货量达0.4、0.25亿台,同比11%、34%,新兴市场增长快速。H1公司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3.9%,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三,其中智能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为7.6%,排名第六位。在非洲市场,公司非洲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排名第一。在南亚市场,公司智能机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智能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印度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六。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H1、Q2公司毛利率为24.5%、25.2%,均较去年同期提升2.4pct,公司毛利率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改善,我们认为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持续改善。H1、Q2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70、50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改善,主要系公司付现比大幅下降,体现了终端品牌对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同比下降8%、29%。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新兴市场拓展、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上调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至50、58亿元(原为31、36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为68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20、17、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市场开拓、新品推广不及预期。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9 86.99 -- -- 89.75 3.17%
109.00 25.30%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 8 月 28 日公司披露半年报,H1 营收 4 亿元,同减 5%;归母净利 1.16 亿元,同减 15%。其中,Q2 营收 2 亿元,同减 0.1%、环增 8%;归母净利 0.69 亿元,同减 17%、环增 45%。 经营分析分产品来看,H1 公司光学显微镜、光学元组件收入为 1.9、1.9亿元,同比 17%、-20%,光学元组件下降主要系条码客户去库所致。 光学显微镜行业受益于显微镜国产化,H1 公司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 NEXCOPE 系列产品营收近 6000 万元、同增近 50%。带动显微镜毛利率提升 2pct 至 41%。 激光雷达领域公司客户覆盖禾赛、 Innoviz、 Innovusion、北醒光子、麦格纳等客户,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今年 1-6 月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交付量达 17 万台,超过去年全年(13 万颗),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快速放量,预计公司激光雷达收入快速增长。 医疗领域公司向蔡司、美国 BD 医疗器械公司供应的医用光学元组件保持稳健增长,研发的内窥镜已与国内数家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并披露出货。 7 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为 98 人授予 72 万股、占总股本的0.66%,授予价格为 42.48 元。行权条件要求满足下面 2 个条件:1.2023~2025 年收入达到 8.4/10.5/14 亿元(同增 1%、25%、33%),或净利达到 3/3.5/4.1 亿元(同增-2%、17%、17%),2.医疗光学收入为 0.6/0.9/1.4 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宁波镇海九龙湖镇土地被地方政府征收、预计获得补充费用 7400 万元,上调公司 2023、2024 年归母净利至 3.1、3.5 亿元(原为 2.8、3.7 亿元),预计 2025 年归母净利为 4.7 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30、27、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激光雷达发展不及预期、股东减持风险
宇瞳光学 计算机行业 2023-08-29 13.50 -- -- 14.68 8.74%
19.95 47.78%
详细
2023年8月28日公司披露半年报,H1营收9亿元,同增1%;归母净利0.27亿元,同减67%。其中,Q2营收5亿元,同增6%、环增27%;归母净利0.17亿元,同减58%、环增70%。H1子公司江西宇瞳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亏损940万元。 经营分析分产品来看,H1公司安防、智能家居、车载镜头、汽车光学配件、机器视觉收入为6.3、1.1、0.9、0.4亿元,占总收入的67%、12%、10%、4%、2%,其中安防、智能家居收入下滑11%、30%,车载、机器视觉业务快速增长。受下游压价影响,安防、智能家居毛利率下降7pct、4pct至20%、12%,汽车光学配件处于爬坡阶段,毛利率仅8%。Q2综合毛利率持续降至19%。 2022年公司安防监控镜头市占率达48%,其中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市占率达52%、26%,是安防行业的绝对龙头。 我们预计2025年车载镜头市场规模超200亿元,激光雷达、HUD光学部件超20亿元,远超安防镜头市场规模(100亿)。公司目前已有后装产品出货,公司兼具玻璃镜片、塑料镜片制作工艺,且和海康、华为、大华安防部门合作多年,顺利导入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预计车载业务快速放量,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下游压价超预期,下调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至0.8、1.5亿元(原为2、3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为2.2亿元。 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55、29、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传统安防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类镜头增长不及预期、高端镜头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客户相对集中。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