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翼荥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30520090002...>>

20日
短线
30%
(第61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4-03-25 15.70 -- -- 17.33 10.38%
17.33 10.38% -- 详细
2024年 3月 21日公司披露了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291.36亿元,同比增长 2.48%;实现归母净利润 56.51亿元,同比下降10.34%;其中 Q4实现营收 87.35亿元,同比增长 25.77%;实现归母净利润 17.60亿元,同比增长 89.25%。 四季度烯烃新产能投产小幅贡献增量,稳定后预计仍将有所提升: 四季度公司宁夏三期项目进入运行状态,聚烯烃产能提升 90万吨,带动四季度聚烯烃的产量获得提升,环比增长约 15万吨,预估进入 2024年三期项目装置运行逐步稳定,将有望进一步提升产量,实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根据百川宁夏动力煤价格数据,四季度烯烃的原料价格有所提升,带动烯烃价差有所收窄,带动四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下行约 3.5个点至 30.93%。一季度煤炭价格环比四季度呈现下行趋势,带动烯烃价差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2024年宁夏三期和内蒙项目仍将贡献增量,带动烯烃板块盈利提升; 焦炭运行有所承压,远期规划逐步着手:四季度公司焦炭销量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但由于焦煤价格维持高位,焦炭价差明显较低,焦化板块的盈利主要由公司焦煤部分自给贡献业绩,目前看整体行业趋势暂未发生明显改变,近期焦煤价格略有下行,焦炭盈利稍有改善但仍然承压,预估焦化板块短期还未见明显拐点。 而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公司的源头规模平台基本已经构建,公司开始逐步进行品类扩充和新品研发布局, 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明显提升, 2023年研发支出 4.31亿元,同比增长 185%, 2月份25万吨/年 EVA 装置投入试生产,后续将逐步着手拓宽品类; 推出员工持股方案,进一步提升员工积极性。 公司作为煤制烯烃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不断加固高效低成本优势,获得了行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24年公司推出员工持股方案,向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骨干等不超过 30人进行激励,考核目标为2025-2028年公司营业收入较 2024年增长 20%、 30%、 40%、 50%。 进一步提升员工积极性。 考虑焦煤等价格下调,下调 2024年盈利 9%, 预估公司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 387.57、 582.18、 621.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48、 140.76、 156.77亿元, EPS 分别为 1. 11、 1.92、 2.1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4、 8、 7,给与“买入”评级。 原料价格剧烈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达预期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3-21 76.73 -- -- 88.66 13.39%
87.50 14.04%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收1753.61亿元,同比增长5.92%,归母净利润168.16亿元,同比增长3.59%,业绩符合预期。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复苏,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公司聚氨酯板块实现收入673.86亿元,同比增长7.14%;石化业务实现收入693.28亿元,同比减少-0.44%;精细化工以及新材料板块实现收入238.36亿元,同比增长18.45%。费用方面,2023年司销售费用13.46亿元,同比增长16.48%;管理费用24.50亿元,同比增长24.61%;公司研发费用40.80亿元,同比增长19.32%,公司维持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为公司长远布局构建良好的技术基础。 聚氨酯、石化产品价格有所下行,公司经营稳健。纯MDI产品:全年消费需求向好,下游主要行业外贸、内需订单增加,全年市场均价在20000元/吨左右。聚合MDI产品:随着国际海运费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下游冰箱、冷柜行业出口业务增长明显,但投资需求不及预期,全年市场均价在16000元/吨左右。TDI产品:在家居和汽车两大下游行业的引领下,TDI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全年TDI市场均价在16500元/吨左右。软泡聚醚产品:2023年家居行业内需消费市场复苏,汽车行业产销量、出口量呈增长态势,但行业竞争激烈,聚醚全年市场均价在10000元/吨左右。石化业务方面,2023年全年来看,石化产品价格整体下降为主。 坚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成长。聚氨酯业务,公司福建MDI产能由40万吨/年扩至80万吨/年;将TDI产能由25万吨/年扩至33万吨/年。石化业务,公司蓬莱一期的90万吨/年PDH装置以及烟台12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正在建设中。ESG方面,万华化学不断推进节能、节水、治污项目,对内开源节流、实现能耗精准把控,对外引入节能低碳新技术,推动节能减排落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细节。 行业平稳运行,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180.62、204.31、219.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5.75、6.51、6.98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13.73X、12.14X、11.32X,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需求不足影响销量和产品价格,新项目投放不达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2-28 75.36 -- -- 79.61 3.66%
87.50 16.11% -- 详细
2024年2月26日交易各方协商一致并签署协议,万华化学通过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电池”)直接受让铜化集团所持有的安纳达及六国化工的部分股权,交易总金额414,845,016元。 万华电池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32,683,040股人民币普通股股份,占安纳达总股份的15.20%,交易金额人民币299,049,816元,交易完成后,万华电池将持有安纳达32,683,040股股份,占安纳达总股本的15.20%,为安纳达第一大股东。铜化集团和万华电池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铜化集团在安纳达股东大会表决事项中与万华电池保持一致行动,铜化集团提名的董事在安纳达董事会表决事项中与万华电池提名的董事保持一致行动。万华电池为安纳达的控股股东,烟台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安纳达实际控制人。此外,万华电池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6,08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股份,占六国化工总股份的5.00%,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15,795,200元,交易完成后,万华电池将持有六国化工26,080,000股股份,占六国化工总股本的5.00%。 万华化学电池产业链不断完善。万华化学将电池产业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进行培育,本次交易完成后,万华电池将完善上游原料产业链,增强在电池产业尤其是磷酸铁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安纳达钛白粉在行业处于前列,万华化学在涂料、塑料和油墨等领域与众多大客户也有良好合作关系,同时万华化学在全球具有完善的销售体系,万华电池控股安纳达后该业务与万华化学现有业务具有极强的互补及协同效应。 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168.14、199.68、246.54亿元,EPS分别为5.36、6.36、7.85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14.34、12.08、9.78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需求不足影响开工和价差,新项目投放不达预期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2-05 67.17 -- -- 79.61 16.30%
87.50 30.27% -- 详细
2024年2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将采取措施切实“提质增效重回报”,并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57%。 四季度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再次彰显主业的竞争力。根据业绩预告的情况,公司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41.11亿元,同比增长57%。2022年11月和2023年5月,公司福建基地40万吨MDI和25万吨TDI相继投产,量增带动了公司整体营收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四季度的公司主流产品看价格呈现小幅下降,根据百川数据,纯MDI和聚合MDI四季度均价分别为20895元/吨、15784元/吨,价格同比实现了小幅上行,但环比下降了1.6%、6%,四季度聚合MDI价差环比下降约9%,在整体行业相对承压的情况下,公司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显现,竞争力在行业供需相对承压的状态下尤为凸显。 聚氨酯项目持续扩充产能,新材料不断获得突破,为公司发展提供蓄力。公司2023年持续有新增项目投产,在精细化工领域布局的如POE等项目也获得有效突破,一方面,公司在原本的优势聚氨酯领域进一步扩充福建基地产能,拟在现有MDI装置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将MDI装置产能由40万吨/年扩至80万吨/年,规模扩大公司有望再次提升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公司的延续布局的新材料项目,通过产业链完善强化现有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不断培育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的落地能力和竞争力,有望通过POE、柠檬醛、香精香料的产业化,实现公司第三赛道的布局基础。 预测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53.61、1866.11、2116.92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68.14、199.68、246.54亿元,EPS分别为5.36、6.36、7.85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15.57、13.11、10.62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需求不足影响开工和价差,新项目投放不达预期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3-11-13 30.56 -- -- 31.05 1.60%
31.05 1.60%
详细
2023 年 11 月 9 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进入试生产阶段。历经多重外部因素影响,项目依旧如期达产,公司再次彰显自身效率。 公司 2021 年 1 月 14 日发布的气体动力平台和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公告,根据规划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投资 59.24亿元,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投资 56.04 亿元,建设周期预计 3 年。而根据目前的投产节奏,公司在外部多重因素的扰动下,更是提前近一个季度投产,公司一如既往的保持自身的高效率和稳健风格,助力于公司高度复制德州基地的竞争优势,延续企业风格。煤气化平台的搭建有助于公司构筑第二季度的发展基础和盈利缓冲垫,借助前段煤化工产品率先实现业绩释放。 通过两个项目的建设,公司基本实现煤——合成气——氨醇——有机胺/尿素/醋酸,这一条公司优势产业链的完整布局,一方面,公司延续了公司在煤气化平台领域的低成本优势,奠定整个产业链的优势基础;另一方面借助后端产品的规模化产线建设,进一步优化后端环节的生产成本,尽可能放大新装置的规模和工艺优势。新项目投产将为公司贡献新的增量。 根据公司测算,在常规状态下, 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按照合成气 0.88 元/Nm3、蒸汽 140 元/吨价格计,全部外售年可形成收入 52 亿元、 利润总额 7 亿元;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实现收入 59.68 亿元, 利润总额 6.26 亿元,两个项目投产将有望在四季度就开始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根据一期 100 万吨醋酸、 100 万吨尿素以及 15 万吨混甲胺和 15万吨 DMF 的行业情况来看,尿素运行依然相对较好,市场空间相对较大,产能消化较为容易;醋酸因公司有产能投放,近期价格有所下行,但醋酸行业的集中度较好,公司在催化剂、产业链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预估经过中短期的产能消化,市场有望逐步进入再平衡,公司的成本优势依然是较为稳固的护城河;有机胺产品中,公司在混甲胺领域优势突出,但 DMF 整体运行相对承压,预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产能消化。 测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87、 67.45、 76.21亿元, EPS 分别为 2.16、 3.18、 3.59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 10、8 倍,维持“买入”评级。 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新产能投放带来的竞争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11-09 86.98 -- -- 85.30 -1.93%
85.30 -1.93%
详细
2023年11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及其关联方可选择以增资、购买股权、换股等方式,最终持有分立后的铜化集团(化工业务)51%的持股比例,享有控制权;持有分立后的非化工公司34%的股权比例,为非控股股东,享有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交易上限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若交易完成,铜化集团化工业务及下属子公司六国化工、安纳达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烟台市国资委。 完善产业链布局,与现有业务形成良好协同。公司此次收购的标的铜化集团是国内重要的硫磷化工产业基地和新型颜料产业基地。收购后,集团内的硫磷化工、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将纳入万华化学的公司版图,集团下控股的两大上市公司六国化工(磷硫产业链)和安纳达(钛铁产业链)将分别与万华化学的电池材料和涂料业务形成协同发展,丰富公司现有产业链,为公司电池材料提供上游原材料,进一步夯实公司的一体化布局优势。 通过矿产资源的参股,完善上游资源布局,构筑成本优势:公司将在铜化集团矿业业务参股34%,进一步延伸至磷矿领域,为公司整体磷酸铁锂业务构筑上游资源端布局,目前看磷酸铁锂行业规划产能相对较多,未来能够获得长期发展优势的企业需要同时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而公司作为化工龙头企业,在电池材料研发领域具有研究积淀,借助公司领先的人才优势和资金实力将有望快速实现技术升级,而成本端资源的布局尤为关键,现有产业链中上游资源品的盈利相对较为丰厚,通过上游磷矿资源布局,将大幅解决公司的成本问题,形成综合竞争力。 借助公司自身的技术积淀,形成现有煤化工业务的完善,带动盈利提升。公司多年前就通过煤气化装置进行合成气生产,完善了现有产业园的布局,多年来公司煤气化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生产经验,能够有效的管控成本,通过整合,公司有望凭借自身的优势,将铜化集团的煤化工业务进行升级,进一步优化成本,提升产品的盈利空间,带动盈利获得改善。 预测今年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176.16、197.33、231.87亿元,EPS分别为5.61、6.29、7.39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15.54、13.87、11.81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需求不足影响开工和价差,新项目投放不达预期风险。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3-11-01 28.36 -- -- 29.65 4.55%
29.65 4.55%
详细
2023年10月31日公司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91亿元,同比增长19.81%;实现归母净利润9.94亿元,同比下降34.54%,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同比增长33.83%,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34.20%量价双降,带动业绩环比有所下行。公司三季度实现钾肥生产约41.49万吨,销量约42.36万吨,环比下降15.5%,一方面公司第二套100万吨产能主要在四季度投产放量,现有100万吨产能超负荷运行需要有所调整,另一方面二季度销量中含有少量一季度未确认收入的库存,基数相对较高,因而公司的销量环比下行较多;而同时钾肥在三季度前半程价格下降为主,以国内60%青海钾价格测算,三季度钾肥均价环比二季度下行约348元/吨,公司主要以国内和东南亚市场为主,价格有所调整,整体业绩表现环比略有下降。 成本优化有所体现,抗风险能力提升。从单季度的盈利情况看,三季度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为54.67%,虽然环比二季度有所下降但受到行业价格影响相对较大,根据三季度的单吨成本来看,环比二季度有所下行,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有所体现,后期考虑到设备升级、规模放大、自动化程度提升等因素,未来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价格表现来看,国内外钾肥价格基本企稳,预计整体变动空间相对较小。 四季度第二个11000万吨产能放量,第四、五个百万吨产能逐步提上日程。公司四季度第二个100万吨产能投产,两百万吨产能超负荷运行有望实现公司的股权激励产销区间目标,届时四季度产量环比大幅增长,叠加现阶段价格较三季度均价略有提升,预计公司四季度将有望实现业绩较大提升。目前公司第三个一百万吨产能已经在建,预计明年投产,第四、五个一百万吨产能逐步提上日程,叠加成本优化夯实竞争基础,长期看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4、23.13、29.80亿元,EPS分别为1.72、2.49、3.21元/股,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17、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在建项目不达预期,钾肥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海外政治变动风险。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10-30 15.53 -- -- 16.83 8.37%
16.83 8.37%
详细
2022年10月28日公司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10亿元,同比增长3.83%;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8.65%。 其中,Q3实现营收9.69亿元,同比增长13.87%;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372.66%。 氨纶行业持续承压,盈利依然受到较大影响。三季度氨纶行业依然表现为明显承压,行业内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根据中纤网数据,三季度行业氨纶40D产品价格环比下降约1.6%,同比下降1.6%,行业内新增产能的消化过程带动了行业的产品价差收窄,整体行业内的压力有进一步提升,根据时时价差来看,三季度的氨纶压力进一步加深,但行业内仍有规划新增产能,预计行业的好转向上还需要时间。 芳纶产能逐步提升,新能源涂覆的拓展将有望带动公司业务进一步放量。公司下半年布局的对位芳纶产能将逐步进入投产阶段,一方面产能爬坡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公司在满足国内需求后还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低端应用市场竞争加剧,供给增量逐步释放,带动产品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季度公司的芳纶运行也有一定的压力。整体看公司三季度产品的毛利率约为20.78%,环比下降约4.39%,营业收入微服增长,但盈利出现下行。 划规划22万吨高效智造间位芳纶产业化项目,为公司未来新材料业务发展提供充足材料供应。公司自去年来持续进行芳纶涂覆工艺研发和产线建设,未来将加速产能布局,而公司此次投资13亿元,建设芳纶产能,为未来进一步实现下游应用提供了前段配套,加速公司下游芳纶涂覆等新型应用的市场拓展。目前看公司的芳纶涂覆技术获得了较大突破,有望在未来实现高端涂覆领域的渗透,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而借助芳纶材料及芳纶涂覆环节的高壁垒要求,公司有望长期保证高盈利水平。 2023年公司芳纶产能释放,但低端产品竞争加剧,氨纶业务行业明显承压,下调公司2023年的盈利预测45%,预估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22、7.95、9.91亿元,EPS预测为0.49、0.92、1.15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31.23、16.58、13.30倍,维持“买入”评级。 芳纶涂覆订单不及预期;芳纶产销不达预期;芳纶、氨纶产品价格大幅下落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3-10-30 30.73 -- -- 32.35 5.27%
32.35 5.27%
详细
2023年10月27日公司披露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46亿元,同比下降 15.92%,归母净利润 29.27 亿元,同比下降 47.11%,单三季度实现营收 69.87 亿元,同比增长 7.91%;实现归母净利润12.18 亿元,同比增长 18.84%。进一步降本优化,新项目逐步投产,带动业绩实现环比增长。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数大宗煤化工产品价格快速回调,但原材料煤炭价格调整相对有限,导致产品价差快速收窄,行业进入低迷运行状态。 三季度,煤炭价格实现了小幅下行后提升,但周均价格环比二季度下降约 1.24%,同比下降约 2.15%(5500K 煤炭价格指数),小幅环节了煤化工产品的成本压力,但整体煤化工产品的价差依然相对承压。而公司三季度一方面继续实施降本举措,通过工艺优化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公司新产能逐步提升负荷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板块销售稳步提升,单三季度新能源新材料销量环比增长约 21%,以量补价,是带动收入增长的主要板块。三季度传统煤化工产品中,尿素、醋酸运行有所改善。 三季度国内尿素、醋酸行业阶段性的盈利回升,但其他产品依然有明显承压。尿素受益于库存低位和出口提升等因素影响,行业情绪明显好转,带动产品盈利获得回归;醋酸产品的行业协同性较强,短期的新增产能释放前供给未有增量,需求逐步复苏带动产品盈利回升,三季度来看,尿素、醋酸价差环比提升约 14%、 25%。四季度荆州基地逐步投产释放增量,二期项目相继提上日程。 公司荆州一期项目稳步推进, 预计将在 4 季度开始贡献业绩,而二期项目也已经开工, 德州基地还在持续推进二元酸的技改扩建,未来两大基地新材料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有望持续带动公司成长。三季度原材料价格略有下行,但新增产能逐步进行放量,带动业绩环比提升,四季度公司新基地投产放量,叠加现有项目,有望获得盈利的进一步提升, 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02、 67.48、 76.25 亿元, EPS 分别为 2.21、 3.18、 3.59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 10、 9 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投放带来的行业竞争风险。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0-27 23.66 -- -- 26.46 11.83%
26.46 11.83%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6 日公司披露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7.87 亿元,同比增长 14.09%;实现归母净利润 4.41 亿元,同比下降 3.53%,其中, Q3 实现营收 9.37 亿元,同比增长 31.5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25.13%。催化材料业务持续稳步提升,高端陶瓷材料业务稳步推进。三季度公司整体业务仍然处于修复提升过程,其中催化材料业务表现的相对较好,且公司持续进行国内外客户的拓展和认证,实现国内全品类产品供货,并进一步延伸外资客户,以便提升公司在蜂窝陶瓷领域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的产能规模相对较大,产能还未完全利用,因而产品盈利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未来预估伴随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还将有提升修复空间。而公司另一个大长期布局的业务高端陶瓷材料目前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是已经开始了多领域、多品类布局,陶瓷球、陶瓷基本等产品快速拓宽下游客户,伴随快充,激光雷达等下游应用场景的落地,这领域将在中期内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电子材料运行依然有所承压,预计下游消费电子的将对需求有小幅支撑。 三季度 MLCC 受到下游需求的影响,整体运行依然有所承压,还未恢复到正常情况,而伴随华为系列消费电子产品的退出,下游消费电子有望获得一定复苏,带动公司电子材料业务获得进一步修复;新能源材料受到下游景气度影响,价格持续下行,行业进入微幅盈利甚至阶段性亏损状态,公司通过规模提升和优化降本来抵御行业风险。生物医疗板块受到国内大局势以及渠道建设的阶段影响,整体平稳运行, 费用支出较多, 公司通过并购完善品牌和渠道布局,为未来业绩提升搭建基础。 三季度虽然国内经济缓慢修复,齿科领域修复节奏相对较慢,国内运行基本平稳,海外仍在做持续的渠道建设,费用支出端相对较高,伴随未来产品管线的丰富、高端品牌的布局,公司生物医疗板块将逐步进入兑现阶段。下调 2023 年公司盈利预测 15%,预估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5、 9.09、 11.43 亿元, EPS 分别为 0.64、 0.91、 1.14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36、 26、 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新产品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客户突破认证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不足及库存影响下游客户订单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3-08-31 32.42 -- -- 35.03 8.05%
35.03 8.05%
详细
2023年8月230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23.59亿元,同比下降25.25%;实现归母净利润17.10亿元,同比下降62.09%;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06亿元,同比下降25.10%,归母净利润9.28亿元,同比下降55.40%。 2季度行业压力依然存在,公司盈利略有改善:2季度受到终端需求弱复苏影响,整体需求端支撑相对较弱,公司多数产品跟随原材料煤炭价格有所回落,产品价差并未实现明显提升,而公司一方面继续进行原有煤化工平台的成本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优化新投产品类的工艺设计,通过工艺优化、改善瓶颈等多种方式实现成本管控。二季度虽然整体行业依然表现相对承压,但单季度的产品毛利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二季度毛利率为21.51%,环比一季度提升了约1.3%。公司优化新投项目的工艺,破除限制瓶颈实现了装置有效产能提升的同时优化产品生产成本。 新材料项目产销逐步提升,带动营收获得环比提升。二季度公司新材料新建项目逐步进入投产放量期,二元酸、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项目开工负荷逐步提升,二季度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销量环比提升约21%,在二季度产成本跟随原材料下滑的状态下,以量补价,实现二季度产品营收环比提升,带动公司盈利环比提升。而后续伴随下游需求逐步修复,公司的产品开工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行的底部利润还将有望进一步增长。 下半年荆州基地有望逐步投产,打造新的优势煤气化平台:公司荆州一期项目稳步推荐,有望在三季度开始贡献业绩,新项目的投产有望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而后公司荆州二期项目正在持续规划和论证,高端溶剂及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已经开工,未来两大基地的新材料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有望持续带动公司成长。 上半年公司的盈利受到行业影响表现承压,但公司的表现好于行业水平,伴随需求逐步修复,公司业绩有望获得回升。下调公司2023年盈利14%,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3、67.63、76.17亿元,EPS分别为2.29、3.19、3.59元,对应PE分别为14.32、10.28、9.12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投放带来的行业竞争风险。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3-08-30 27.71 -- -- 30.80 11.15%
30.80 11.15%
详细
2023年8月29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0.22亿元,同比增长14.65%;实现归母净利润7.16亿元,同比下降34.66%,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同比下降5.93%,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53.37%技改提升现有产能,产销环比大幅提升:二季度虽然公司第二个一百万吨产能尚未投产,当时公司对第一个100万吨产能实现技改扩能,通过地面装置的投产,公司实现了平均日产量接近5000吨的运行状态,单二季度实现就钾肥销量44.41万吨,环比一季度增长约40%,为全年实现180-200万吨的激励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而二季度公司实现产品销售50.12万吨,1季度由于确认销售时间节点导致的库存在二季度进行了销售,整体保持较好的产销比。 2季度钾肥价格下行较为明显,成本环比一季度有所节约。二季度公司平均的钾肥销售均价约为2300多元/吨,环比一季度下行超过2成,二季度全球钾肥价格还处于价格调整期,但进入二季度末期,钾肥的价格风险已经获得了较大释放,叠加我国的钾肥大合同订单落地,钾肥价格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极为有限,得加全球钾肥供给端仍然受到影响,下半年南美、东南亚仍有需求支撑,预计钾肥价格运行仍将表现稳中略好。而从单季度的盈利情况看,二季度公司的毛利率为59.28%,仍然维持较好水平,叠加装置负荷较高,海外销售占比环比一季度有所提升,钾肥的单吨成本略有下降,未来伴随设备升级、规模放大、自动化程度提升,中枢成本有望进一步优化。 下半年第二套装置逐步投产,具有持续的成长空间:进入下半年,公司的第二套100万吨装置将逐步量产,公司将有持续的产量提升,进入成长区间。同时公司现阶段具有两个在手矿权,以及一个探矿权和一个在申请探矿权的规划,资源初步充足,能够容纳未来长期成长的资源储备。 考虑钾肥价格下行,下调公司2023年业绩38%,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5、23.14、29.80亿元,EPS分别为1.77、2.49、3.21元/股,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16、12、9倍,维持“买入”评级。 在建项目不达预期,钾肥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海外政治变动风险。
沃特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8-29 17.13 -- -- 21.01 22.65%
22.09 28.96%
详细
23年8月28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7.19亿元,同比下滑1.15%;实现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Q2实现营收3.76亿元,同比下滑1.53%,环比增长9.27%;实现毛利0.78亿元,同比增长43.58%,环比增长16.98%;实现归母净利润596万元,同比增长3.73%,环比增长16.05%,毛利与归母净利润之间的同比增速差异主要受上半年公司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同比增长较多所致。 BP供应已解决,LCP有望重回良性发展阶段。上半年受原料供应与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影响,公司LCP业务实现营收0.55亿元,同环比分别下滑14.3%、0.4%,实现净利润-76万元。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外联苯二酚(BP)供应商已经恢复向公司批量化供货,随着国内外更多新建BP产能投产,LCP有望在成本端重回良性发展阶段。在需求端,公司开发了客户通讯散热、新能源车载散热、AI算力设备散热、低介电低损耗高速连接器等新的应用。新增2万吨LCP树脂材料项目完成厂房、配套设施和首期产线建设及安装工作。 沃特华本业绩增长显著,PPA等特种材料逐步落地。上半年公司特种高分子材料板块实现收入4.02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51%、22%,收入占比首次超50%达56%,毛利占比72%,其中沃特华本实现收入1.02亿元,环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258万元,环比增长107%,强化公司产品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公司PPA一期5000吨已建成投产,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和电控系统,以及通讯电子行业的精密连接器、TypeC等场景,PPA纯树脂实现批量化出口,二期5000吨已建设开工;千吨级PPS改性产线已投入使用,并取得下游新能源车等客户的认证与使用,定增2万吨PPS材料预计在两年建设期后逐步达产;聚砜、PAEK产线相继搭建完成并完成小批量试料,目前向客户推荐的特种高分子材料方案能有效提升光模块产品使用工况下的尺寸稳定性。 公司LCP原料成本抬升,下游电子类需求承压,我们修正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84%)、1.25亿元(-49%),预计25年净利润2.1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18、0.55、0.93元/股,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100、32、19倍,维持“买入”评级。 竞争格局恶化;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3-08-28 13.99 -- -- 14.72 5.22%
15.03 7.43%
详细
2023年8月25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0.90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母净利润22.57亿元,同比下降43.79%,二季度营收63.57亿元,同比下降19.33%,归母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下降52.76%。 焦炭盈利依然有所承压,焦煤产能扩充缓解焦炭压力。二季度,收到焦炭业务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相对承压,焦炭二季度实现产销179、184万吨,基本实现产能满负荷运行,虽然最大程度上降低固定折旧带来的影响,但行业承压明显,二季度焦炭销售价格环比下降23%,终端下游房地产及基建的恢复相对缓慢,行业新增产能难以有效消化,供给充裕导致产品单环节焦煤-焦炭价差大幅收窄,行业进入亏损状态,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及自身的焦煤自供提升来降低焦炭盈利压力,盈利水平高于行业水平。 伴随终端需求缓慢恢复,公司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烯烃业务盈利持续改善。二季度公司烯烃产品运行获得改善,一方面原材料煤炭价格有所回调,煤头工艺获得正常回归,另一方面,下游需要逐步修复,行业价差获得一定程度改善。公司作为显著的成本管控优秀企业,烯烃单吨净利获得明显改善。二季度公司的烯烃产销量约为30万吨,环比有所下降,但伴随下半年公司的宁夏三期项目的烯烃环节逐步投产,公司的烯烃业务还有进一步提升,带动整体业绩获得改善。 新项目逐步进入投产期,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公司在烯烃产品优化成本扩充产能的同时,丰富自身的产品种类,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已于8月初投入试生产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宁东三期烯烃项目聚烯烃装置已经投入试生产,下半年25万吨EVA产能也将逐步进入投产阶段。在此之上,公司内蒙古300万吨/年烯烃项目建设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有望在明年底实现投产,在持续高速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平台基础。 由于焦炭业务盈利相对承压,下调公司2023年盈利13%,预估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305.97、368.82、590.5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0.10、89.44、152.31亿元,EPS分别为0.96、1.22、2.0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14、11、7倍PE,给与“买入”评级。 原料价格剧烈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达预期风险。
黑猫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8-25 11.32 -- -- 12.43 9.81%
12.59 11.22%
详细
2023年8月24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44.23亿元,同比下降4.98%;实现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445.79%。 其中,Q2实现营收22.17亿元,同比下降21.01%;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267.76%。 2季度受到行业低迷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相对承压:上半年公司整体运行受到行业影响较大,一方面整体下游需求支撑不足,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压力向下游传导不畅,导致产品价差依然明显承压;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在二季度中间存在明显波动,导致二季度在行业承压的基础上还需要消化库存叠加压力。单二季度看产品毛利率约为-2.14%,环比一季度进一步下降。 导电炭黑逐步获得下游客户认可,产品有望进入放量期: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传统炭黑生产企业,但是行业同质化较高,因而公司借助自身的技术积淀和研发优势向差异化产品进行布局,目前公司的导电炭黑已经开始逐步通过下游客户的认证,逐步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相比于传统产品,导电炭黑的技术要求相对较好,下游客户粘度高,产品盈利明显提升,且公司布局相对较早,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在炭管等其他品类领域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公司已经具备1万吨产能,2万吨一期产能在建,有望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获得回升。 23年上半年,炭黑行业明显承压,下游需求支撑力度有限,同时原材料波动形成了库存压力,导致公司上半年产品盈利承压,下半年,伴随经济的逐步修复和原材料价格的逐步稳定,行业压力有望有所减弱,但综合考我们下调公司2023年的盈利水平97%至负值,但后期伴随公司高附加值产品的逐步放量,有望对公司业绩形成支撑,带动公司盈利获得恢复。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3.55、4.81亿元,EPS分别为-0.11、0.48、0.6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公司2024年PE为23.3倍,维持“买入”评级。 新项目建设不达预期;导电炭黑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传统炭黑盈利压缩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