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磊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500520090003,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吉林大学硕士, 2018年 7月加入信达证券研发中心,从事新能源行业研究。...>>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万里扬 机械行业 2021-11-26 17.50 -- -- 16.17 -7.60%
16.17 -7.60%
详细
事件:公司拟收购控股股东万里扬集团及部分自然人持有的万里扬能源 ummary 51%股份。万里扬能源深耕灵活电力调节业务,当前核心资产为 4个合计装机约40MW 的发电侧储能电站。 点评: 软件研发+硬件应用树立技术壁垒,保障公司收益率水平。软件方面,公司自研全景仿真决策系统,实现对系统需求及时准确预测,叠加优化调度及协同控制,实现收益最大化;硬件方面,公司依托储能系统集成能力实现储能系统可靠控制及运行。此外,公司通过参与全国电力市场现货交易,积累了丰富运营经验和充沛客户资源。技术、市场双壁垒,树立坚固护城河。 已签订单近 20倍增长。公司目前已签协议拟建装机规模为 700MW,相较目前有 16.5倍增长。国家规划至 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GW,在清洁能源背景下,我们预计实际落地项目将远超政策规划。 政策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发展。今年 5月两部委发布《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首先进一步扩大现货试点范围,在原有 8个试点省市基础上,新增 6个试点省市。同时,加快建设调频、备用辅助服务市场,逐步推动辅助服务费用向用户侧疏导。 从辅助服务市场看,调频、调峰、备用、黑启动等细分服务年均市场容量均在百万至千万 kw 级别,受益政策推动、交易范围扩大以及收费方式明确,整体国内市场有望加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 72.5、86.2和 101.1亿元,同比增长 19.6%、18.8%和 17.3%,归母净利 7.1、9.3和 12.2亿元,同比增长 14.7%、31.1%和 31.3%,当前市值对应市盈率为 32.6x、24.8x 和 18.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资产收购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能车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等。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17 94.00 -- -- 114.98 22.32%
114.98 22.32%
详细
事件: 公司与 SK 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1.SK 以不超过 30%比例投资公司欧洲芬兰基地(其中芬兰矿业持股 30%); 2. 设立韩国合资公司由 SK 控股;3. 视情况设立中国合资公司由当升控股;4. 韩国合资公司在美设立子公司拓展美国市场;5. 未来将在磷酸铁锂业务上展开合作。 点评: 海外客户拓展成效显著,大客户订单供不应求。公司 2020年 TOP5客户占比约 58%,其中 SK、LG、村田及其子公司合计占比超 45%。2022-2023包括海外大客户在内主要动力电池客户对公司订单分别达 11和16万吨,远超公司现有产能,海外客户持续放量助推公司迎来量利双增良好局面。 中欧韩美产能全面布局,规模快速增长。 。公司当前拥有正极产能 4.4万吨,定增募投 5万吨高镍三元+2万吨 3C 钴酸锂将于 2022-2023逐步释放,芬兰高镍三元 1期 5万吨将于 2024年释放,本次进一步规划与SK 建设韩国及美国产能,布局全球 4国已规划 20万吨以上产能,进入产能加速放量阶段。 远期市场主力是高镍+ 铁锂,公司实现均衡布局 。今年以来铁锂份额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其主要依赖原材料及性价比优势取代三元 5、6系份额,高镍三元受高端车型放量及前驱体一体化+回收降本有望提升市占率。公司在维持自身高镍三元优势基础上,加速铁锂市场开拓,当前已实现与 SK 绑定,均衡发展两大核心正极产品。 盈利预测: 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 74.4、105.3和128.6亿元,同比增长 133.7%、41.5%和 22.2%,归母净利 9.2、13.7和 17.6亿元,同比增长 138.7%、48.6%和 28.8%,当前股价对应 PE为 45.4x、30.6x 和 23.7x,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路线变化风险等。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1-10-18 34.50 -- -- 44.30 28.41%
44.30 28.4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归母净利 26.8-27.6亿元,同比增长 865%-894%,扣非归母净利 12.8-13.2亿元,同比增长1759%-1817%。其中单三季度归母净利 19.2-20亿元,环比增长 320-337%,扣非净利 5.6-6.0亿元,环比增长 25.8%-34.9%。 前三季度公司锂电材料归母净利 8.0-8.3亿元,单三季度 3.4-3.7亿元,环比增长 27%-38%。其中预计负极 1.4-1.5亿元,电解液 1.5—1.7亿元,正极 0.5-0.7亿元。 点评: ? 负极抵御行业波动,盈利能力超预期,涨价后弹性巨大。预计公司 Q3单季负极出货 2.5-2.6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在行业受石墨化紧缺、限电、环保督察等因素影响下,公司通过产品升级及规模效应保障自有石墨化开工率,同时将涨价压力向下游传导,预计 Q3单吨盈利 0.64-0.66万元/吨,环比基本维持稳定。未来看,随着石墨化产能紧缺、电价上涨,负极材料将进入新一轮调价周期,在完全覆盖用电成本基础上,叠加公司石墨化自供率提升,单吨盈利有望持续提升。 ? 偏光片逆势增长,成长性凸显。前三季度公司偏光片归母净利 8.5-8.8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 3.4-3.7亿元,环比增长 5%-15%。在三季度面板价格回调 20%的背景下,公司偏光片盈利持续提升,可见公司偏光片不受面板价格波动影响,成长性凸显。公司未来规划逐年新增 2条产线,实现市占率和盈利规模的翻倍增长,叠加进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并购财务费用下降等多重利好,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收 246.7、281.1和333.6亿元,同比增长 200.3%、13.9%和 18.7%,归母净利 32.5、31.1和 42.4亿元,同比增长 2257.0%、-4.5%和 36.4%(2022年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司 2021出售正极子公司部分股权确定非经收益所致),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进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定增进程不及预期风险等。
万里扬 机械行业 2021-09-24 9.58 -- -- 12.73 32.88%
17.87 86.53%
详细
国内汽车变速器龙头,实现商用车、乘用车及新能车完整布局。万里扬成立于 2003年,2010年上市,是中国汽车变速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2015年之前主营商用车变速箱;2015-2016年,公司先后收购吉利乘用车变速器资产及奇瑞变速器子公司 100%股权,进入乘用车变速器市场; 2018年成立新能源驱动科技子公司,布局新能车用传/驱动系统产品,目前,公司已形成 180万台乘用车和 110万台商用车变速器以及 10万台新能车用 EV 减速器产能。 多重竞争优势树立坚固壁垒。公司董事长有 12年汽车齿轮厂研发经验,之后辞去公职从商用车变速器零部件做起一步步将公司发展壮大,此外公司多位管理层具备下游吉利、奇瑞及横向产业链电机等高管经历; 公司乘用车及新能车业务均通过收购成熟资产或与海外优质供应商合作,高举高打实现迅速布局;公司核心生产设备均引自海外,产线设备精良;商用车变速器核心零部件已基本实现自制,乘用车零部件采购也具备区位及规模优势。 2021乘用车销量恢复增长,公司系国产乘用车变速器龙头。近年来,奇瑞、长城、长安、吉利等国内龙头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趋势明显,同时自动挡及其中 CVT 变速器渗透率同样持续提升。公司在当前国内第三方变速器生产企业中竞争优势明显,核心 CVT25产品先后两次获得全球十佳变速器,通过抢抓国六升级机遇,加速奇瑞、吉利、比亚迪、一汽等国产车型配套及对应产能建设。 商用车轻微卡细分市场龙头,紧抓轻量化及自动化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商用车销量快速增长,增速超过整体汽车销量平均增速。我国商用车市场以卡车为主,渗透率在 90%左右,卡车中又以轻卡为主,渗透率在 50%左右。万里扬为国内轻微卡变速器龙头,在国六升级及整治轻卡“大吨小标”背景下,公司依托高端 G 系列变速器及 AMT 自动变速器产品,紧抓行业轻量化及自动化发展趋势,同时开拓中重卡及皮卡轻客市场,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 全球汽车电动化提升,公司加速相关产品布局。我们预计至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500万辆,2030年达 3200万辆,其中国内将分别在 2025和 2030年超 600和 1400万辆,无论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为了更好的发挥电机性能,变速器仍是重要零部件,公司先后与日立、博世强强联合发展新能车用产品,目前多款产品已进入装车试验阶段,有望逐步实现量产上市,加速放量。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 72.5、86.2和101.1亿元,同比增长 19.6%、18.8%和 17.3%,归母净利 7.1、9.3和12.2亿元,同比增长 14.7%、31.1%和 31.3%,当前市值对应市盈率为18.1x、13.8x 和 10.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新车型验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能车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等。
赛伍技术 基础化工业 2021-09-03 38.80 -- -- 37.66 -2.94%
41.31 6.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0.8亿元,同比增长15.5%。毛利率14.7%,同比下降3.45ppt。其中二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54.3%,环比增长50.0%;归母净利0.3亿元,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66.5%,毛利率12.4%,同比下降6.14ppt,环比下降4.85ppt。 点评:下半年光伏装机旺季,叠加公司产能投放,销量有望持续增长。上半年受产业链价格波动及终端需求相对较弱影响,下游组件厂商观望情绪较浓,下半年行业进入装机旺季,公司8-9月订单回暖趋势明显。公司浦江2.55亿平胶膜产线Q2起逐步投入生产,与行业需求释放节奏匹配,下半年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盈利触底有望逐步回升。Q2受原材料价格高位、海运费上涨及下游客户降本压力传导,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下半年随着海外及国内粒子供应量逐步提升,海运运费逐步回归正常,及行业旺季公司逐步享受正常盈利,公司盈利有望自底部逐步回升,迎来量、利双增局面。 非光伏业务持续开拓。公司非光伏业务多点开花,下游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3C材料等多领域,同时布局了环保包装材料、健康保健材料等的研发,上半年,公司电芯蓝膜实现对CATL批量供应,CCS集成膜等传统产品在新客户处加速放量,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底盘、车身等相关材料。随着公司下游应用、产品品类增加,公司在薄膜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优势将愈发显著,技术平台同心圆的模式也将不断积累公司的工具数据库,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2.5、46.7和64.3亿元,同比增长49.0%、43.5%和37.7%,归母净利3.0、5.1和7.7亿元,同比增长56.4%、66.8%和52.5%,当前股价对应PE为51.8、31.0和20.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金博股份 2021-08-27 365.24 -- -- 424.00 15.92%
423.40 15.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5.12亿元,同比增长 176.57%,归母净利 2.04亿元,同比增长 177.48%,毛利率60.40%,同比下降 1.24ppt。 其中,2021Q2公司实现营收 3.13亿元,同比增长 233.92%,环比增长56.83%,归母净利 1.27亿元,同比增长 293.78%,环比增长 64.23%,毛利率 59.07%,同比下降 3.75ppt,环比下降 3.41ppt。 点评: 产能放量推动销量增长,助推公司业绩大超预期。公司上市前拥有产能约 480吨,IPO 募投 200吨及超募 350吨项目先后于今年 Q1末和 Q2末投产,合计新增产能 550吨,此外公司近期公开发行可转债项目落地,拟投建 600吨产能,其中部分产能以自有资金先期投入,得益产能放量,我们预计公司上半年热场系统产品销量 600-620吨,其中 Q2销量环比接近翻倍增长,带动公司二季度业绩大幅放量,增长超预期。 与行业大客户签订长单,产能消化有保障。2020年底至 2021年初,公司先后与隆基、晶科、上机等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涉及 2-3年内合计约 2500吨需求,我们测算可覆盖公司 50%以上出货,销量确定性高,产能消化有保障。 开拓氢能业务布局,实现副产品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公司拟出资 1.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金博氢能,向氢燃料电池领域拓展。一方面,公司碳碳复材生产中会复产氢气,公司拟进行回收利用、提纯存储,同时研发碳纤维储氢瓶;此外,公司依托自身具备的碳纤维编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石墨化等技术及设备,可为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基体单元——碳纸提供技术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二季度销量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 10.7、16.2和 21.1亿元,同比增长151.6%、50.5%和 30.8%,归母净利 4.2、6.1和 8.0亿元,同比增长150.2%、45.5%和 30.4%,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56.9、39.1和 30.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路径变化风险;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等。
九号公司 2021-08-27 87.76 -- -- 88.50 0.84%
92.90 5.8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47.19亿元,同比增长 135.72%,归母净利 2.54亿元,同比增长扭亏为盈。毛利率 24.47%,同比下降 3.4ppt。 其中 2021Q2公司实现营收 29.40亿元,同比增长 118%,环比增长 65%,归母净利 2.29亿元,同比增长 799%,环比增长 799%。 点评: 两轮车及滑板车销量放量推动公司业绩增长。上半年公司两轮车销售17.6万台,实现收入 5.1亿元,滑板车销售 172万台,实现收入 33.2亿元。今年 3月,公司推出 A 系列、新 C 系列电动自行车和 N 系列电动摩托车,新品上市推动公司销量快速提升,同时公司获得 UL 公司授予的全球首张共享电动自行车证书,将以此为契机加速全球共享电动自行车业务开拓;滑板车方面,电动滑板车 F25、F20和儿童电动滑板车上市,除常规销售外,公司还加强与主流车企如奔驰、奥迪、SEAT 和领克等,为其各车型定制后备箱常驻滑板车。 持续推进品类扩张,完善产品矩阵。除两轮车和滑板车外,上半年公司平衡车销量 21万台,收入 4.1亿元;,全地形车 0.6万台,收入 1.4亿元;儿童自行车、其他产品等销售收入超 3亿元。上半年公司全地形车正式投入市场,为公司带来较好营收;配送机器人“九号方糖”于 2021年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已与洲际、希尔顿、万豪、亚朵、丽枫等多家酒店及餐饮达成业务合作。 进一步巩固在智能技术方面领先优势,先进技术加速应用。公司新车型均配备 RideyGo 即停即走系统,可利用手机实现自动解锁和锁车;自主研发的锂电智能 BMS5.0技术,有智能并联/快充、健康状态 SOH 估算、双重过流/短路/过压保护等 20多项保护措施;拥有 GPS、北斗、基站三重定位功能;通过 AHRS 姿态感应系统实现车辆异动、倾倒报警;支持 OTA 无线升级,不断更新优化功能;SOS 紧急通知功能,意外事故会通知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 105.2、145.3和 218.2亿元,同比增长 75.3%、38.1%和 50.2%,归母净利 5.4、8.7和 14.4亿元,同比增长 636.5%、59.7%和 65.5%,当前股价对应 PE为 112.1、70.2和 4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产品及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1-08-27 32.27 -- -- 40.80 26.43%
44.30 37.28%
详细
传统石墨负极:杉杉具备厢式炉先发优势,加速一体化布局。传统坩埚炉工艺生产流程较长,效率较低;厢式炉工艺可将单炉容积提升 1倍,而总耗电量仅增加约 10%,降本优势明显;厢式炉工艺厢板拼接过程精度要求高,装料吸料操作难度大,加热过程需更加精确地控制送电曲线及温度测量; 此外,厢式炉单炉容积更大导致产品调整灵活性降低,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杉杉是国内最先应用厢式炉工艺和采用吸料天车进行投料的企业,成本优势明显。此外,包括杉杉等企业开始研发尝试连续法生产工艺,可解决间歇式生产中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尾气排放等痛点,但目前仍面临一定产业化难点,需持续研发开拓。 快充负极材料:负极为快充关键,杉杉技术领先。从终端来看, VIVO及小米部分机型充电倍率已超 2C、甚至达 4C,保时捷及现代起亚等品牌新能车快充倍率也达 2C 以上,无论消费还是动力市场,快充型锂电池均在加速渗透。负极对整个快充过程起关键作用,如果品控不达标,会产生析锂问题进行影响电池安全。杉杉在负极材料基础研究方面具备技术积淀,早在2014年即与华为合作开发快充负极,2018年已实现对 LG 和 CATL 的批量供货,依托自有液相融合碳化及生焦二次颗粒 5C 快充技术,相关快充产品有望持续放量,支撑公司市占率提升。 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加速,杉杉为一线龙头。硅基负极可提升理论克容量,适应高能量密度发展趋势,但硅基负极存在体积膨胀和电导率低等问题,具备较高技术壁垒;近年来硅基负极应用加速,小米手机、特斯拉电车均已搭载硅基负极电池,蔚来、广汽、智已等均发布硅基负极量产计划,戴姆勒、宝马、ATL、三星、LG 均绑定相关硅基负极制造商,加速产业化。 杉杉处于国内硅基负极一线梯队,2017年实现量产并供货,2018年对 CATL供货,2021年下半年起将逐步实现对全球知名电动工具企业的批量供货和新能车的批量应用。 正极材料:绑定巴斯夫开拓大客户,突破专利壁垒,加速一体化布局。 巴斯夫为全球著名化工企业,其包含锂电材料及汽车涂料的表面处理业务营收占比约 28%,是其第一大收入来源。巴斯夫拥有阿贡实验室唯一专利授权许可,并可进一步授予分许可,2021年其与优美科签署非排他性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全球市场应用基本不存在专利壁垒。巴斯夫自有 HEDTM 品牌NCM 和 NCA 产品,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在三大洲拥有正极产能的企业,规划 2022年杉杉能源产能 9万吨,巴斯夫整体 16万吨。此外,公司拥有前驱体产能 4.2万吨,规划锂盐产能 2.5万吨,具备锂电池回收能力,叠加巴斯夫在镍、钴环节布局,构建完整一体化布局,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 246.7、281.1和 333.6亿元,同比增长 200.3%、13.9%和 18.7%;归母净利 19.2、28.0和 35.4亿元,同比增长 1288.7%、46.2%和 26.4%,当前市值对应市盈率为 25.0x、17.1x 和 13.5x,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风险因素:新冠疫情等导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波动导致公司盈利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路线变化风险;进口退税、杉杉能源股权转让、拟剥离资产转让等事件完成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26 73.98 -- -- 94.28 27.44%
108.53 46.70%
详细
事件: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9亿元,同比增长174%,归母净利4.5亿元,同比增长206%,毛利率21.17%,同比增长2.08ppt。 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2亿元,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36%;归母净利3.0亿元,同比增长163%,环比增长100%。毛利率22.59%,同比增长2.54ppt,环比增长3.36ppt。 点评:销量持续放量,中报业绩超预期。上半年公司销量1.89万吨,同比增长132%。我们测算公司Q2单季销量约1万吨,环比增长约17%,单吨净利水平在1.5-1.6万元/吨左右,环比提升约17%,主要得益公司新产能投放带来的规模效应、持续降本增效以及部分库存储备等;此外,公司持股中科电气股票的收益、远期结汇收益以及比克坏账转回合计贡献约1.1亿利润,中鼎高科贡献约0.2亿左右利润。 加速产能扩张,支持公司业绩长期增长。公司常州当升一期工程2万吨产能建成后快速达产,公司整体产能提升至4.4万吨,同时公司近期规划拟定增募资46.45亿元建设常州基地二期5万吨高镍三元及江苏当升四期2万吨数码类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整体产能将超10万吨,目前常州当升二期已完成主要设备招标和采购,正在组织图纸审核,施工招标等工作;同时,公司已启动欧洲10万吨高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加速全球布局进度。 多款高镍新品量产,铁锂布局初现。公司Ni83、Ni88、Ni90型高镍多元实现向海外大批量出口,批量应用于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一线品牌电动汽车。Ni95产品已完成国际客户验证,性能优异,即将进入量产,同时目前公司正开展超高镍多元Ni98开发。磷酸铁锂方面,公司已有成熟的技术储备、销售渠道及工艺制备流程,目前已有针对电动车和高端储能市场专项开发的高性能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材料,公司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磷酸铁锂产能的规划和论证工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64.8、89.7和107.0亿元,同比增长103.7%、38.4%和19.2%,归母净利8.0、11.7和14.4亿元,同比增长108.9、45.9和22.4%,当前股价对应PE为42.4、29.0和23.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路线变化风险等。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1-08-11 30.05 -- -- 35.78 19.07%
44.30 47.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7.60亿元,同比增长659.2%,扣非归母净利7.2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4.57亿元,同比增长148.9%,环比增长51.3%;扣非归母净利4.42亿元,同比增长608.0%,环比增长57.3%,高于业绩预告上限,大超市场预期。其中锂电材料归母净利4.6亿元、偏光片5.1亿元、光伏0.02亿元、拟剥离业务-0.93亿元、稠州银行长投0.6亿元,母公司财务费用-1.5亿元。 点评: 负极材料加速放量,快充、硅基等差异化市场快速开拓,石墨化影响有望逐步改善。公司2021上半年负极材料销量4.15万吨,归母净利2.31亿元,测算单吨净利0.64万元/吨。在内蒙等地“双限”石墨化供应紧张背景下,公司通过参股石墨化加工企业,内部扩产、创新工艺等多种手段保障核心工序稳定供应,支撑销量环比持续增长。随着包头一体化二期项目、乌兰察布项目年底逐步投产,以及远期四川眉山20万吨一体化项目投产,公司石墨化自供比例快速提升,成本有望持续下降。产品方面,公司持续巩固在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最新一代快充产品在全球主流消费企业试产,预计2022年全面导入,硅基负极在已批量应用于3C 基础上,2021年下半年有望对全球知名电动工具企业实现批量供货,依托高性价人造石墨等产品,下半年动力类销售规模也有望大幅提升 正极材料量利爆发增长,高镍进程加速,一体化降本可期。公司2021上半年正极材料销量1.67万吨,归母净利1.76亿元,我们测算单吨净利在1.5万元左右。上半年动力及小动力市场放量带动公司销量大幅增长,同时公司优化供应链及采购结构,成本增长有限,单吨盈利大幅提升。高镍方面,高镍单晶三元完成车间试产,进入车厂B 轮试样;高镍多晶获得吨级订单,进入车厂C 样测试,有望在2022年批量稳定供应;高镍NCA 应用独创包覆技术,批量供应主流客户。一体化方面,公司永杉锂业一期2.5万吨产能预计2021年9月试产,同时参股常青新能源保障前驱体供应,未来随着正极一体化供应及携手巴斯夫开拓龙头客户,有望持续贡献可观投资收益。 电解液一改故辙,6F 自供比例提升,充分受益行业景气。2021上半年公司6F 产线达产,固定成本摊薄基础上受益产品涨价,电解液盈利大幅提升,同比扭亏为盈。在行业景气持续背景下,公司启动锂盐二期2000吨6F 扩产计划,基本可满足自有4万吨电解液产能需求,自供比例提升进一步受益行业景气。 2021上半年公司偏光片业务实现归母净利5.2亿元,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3.2亿元。受益设备和工艺改善带来的产线提速,以及持续推进精益生产,降本增效,偏光片季度平均单月盈利环比提升11%至1.1亿元。偏光片资产交割以来运营持续向好,后续仍将通过原材料采购进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产线持续降本增效等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长期看,公司加速产能扩张进一步提升偏光片业务市占率,自今年年底起,将逐步有广州、江苏、四川合计6条产线投产,较当前产能翻倍,公司产能在技术及靠近国内客户布局方面优势明显,将支撑偏光片业务长期业绩增长。 加速剥离资产出清,聚焦主业再创辉煌。拟剥离资产层面,富银融资剩余股权已完成出售;储能业务运维平台公司的股权处置已完成;充电桩业务正与意向收购方进行洽谈。同时,随着偏光片进口退税落地、定增落地降低财务费用、以及LG30%对应股权逐步回购,母公司费用有望持续下降,公司盈利实力将逐步真正反映在报表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246.7、281.1和333.6亿元,同比增长200.3%、13.9%和18.7%,归母净利19.2、28.0和35.4亿元,同比增长1288.7%,46.2%和26.4%,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进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定增进程不及预期风险等。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02 110.50 -- -- 124.80 12.94%
124.80 12.94%
详细
锂电池集大成者,实现锂原电池到动力电池产品的跨越。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1-2012年以传统锂原电池为主业,营收占比 70%以上;2013年-2016年,随着电子烟行业发展,一方面公司供应电子烟锂电池放量,同时 2014年起并表麦克韦尔,向下游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产品拓展;2017年和 2020年,公司动力储能电池业务子公司亿纬动力和亿纬集能先后放量,并开拓戴姆勒、现代起亚和中国铁塔等优质客户,同时公司转让麦克韦尔控股权,聚焦锂电业务,2020年公司营收体量已达 81.6亿元,锂电池产品呈现多样化。未来看,公司规划至 2025年实现“3个 200”目标,即动力储能电池产能 200GWh,消费电池营收 200亿元和电源系统营收 200亿元,实现再次跨越式增长。 短期受益三元软包、铁锂及圆柱锂电池放量,加速产业链上游资源整合。2021年疫情影响减退,公司铁锂及圆柱产能保持高开工率的同时,持续加大产能扩张力度,2022年规划产能翻倍增长;三元软包方面,公司已进入戴姆勒、现代起亚和小鹏供应体系,并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子公司亿纬集能净利率已达 11%,公司参股 SK 盐城工厂也将自今年起逐步投产,贡献显著投资收益。此外,公司近期加速产业链上游资源整合,布局锂矿、锂盐、铁锂正极、湿法镍矿和高镍正极等产品,保障原材料充足供应的同时保障原材料采购成本。 中长期受益三元方形、电源系统及车用大圆柱产品放量。公司借助三元方形产品开拓 PHEV 及 48V 系统产品市场,目前已拥有华晨宝马、宝马全球、捷豹路虎和东风柳汽等国内外优质客户,相关产品有望自明年起逐步放量;同时,公司积极与全球大客户推进车用大圆柱产品技术交流与认证,未来有望逐步实现定点,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电子烟市场思摩尔优势明显,有望受益行业规范化,带来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思摩尔陶瓷雾化芯技术领先,已开拓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及 RELX等国内外优质客户,近年来业绩基本保持逐年翻倍增长。同时,在美国及国内强化对电子烟监管背景下,思摩尔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受益行业规范化,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为公司贡献持续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 161.1、256.5和 357.6亿元,同比增长 97.4%、59.2%和 39.4%;归母净利 35.0、47.6和 65.4亿元,同比增长 111.6%,36.2%和 37.3%,对应 2021-2023年PE 分别为 56.6x、41.6x 和 30.3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等导致全球新能车产销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新产能扩建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化;电子烟监管政策严格程度高于预期等。
金博股份 2021-07-12 279.96 -- -- 310.68 10.81%
423.40 51.24%
详细
核心高管技术及产业出身,高激励树立高人才壁垒。公司成立于2005 年,主营光伏硅片生产过程中拉晶使用的热场系统材料。公司董事长廖寄乔先生及多名高管出身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等相关专业,总经理王冰泉先生有下游尚德从业经历,技术及产业积淀深厚。公司注重员工激励,2020 年5 月上市以来已实施两期股权激励,行权价较股价折价均在50%以上,树立坚固人才壁垒。 掌握碳基复合材料核心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公司掌握独有单一碳源气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使公司致密化周期较同行缩短50%以上;公司自产原材料预制体,并拥有关键核心设备自主设计能力。公司近年来碳基复合材料毛利率维持60%以上,高出同行接近1 倍。同时得益上市以来规模效应及费用控制,公司净利率水平提升至40%左右。 碳碳复材加速对石墨热场替代,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光伏单晶炉热场系统材料为耗材,需定期更换,我们测算2021 年整体市场规模超50 亿元,且复合增速15%。早期光伏热场系统主要采用进口等静压石墨材料,在硅片大尺寸化背景下,石墨材料高脆性等缺点日趋显现;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突破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相比石墨材料,碳复材在强度、隔热和定制化等方面优势明显,目前渗透率已达60%左右,并将持续进口替代,我们测算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系统市场规模超30 亿元,复合增速29%。 手握优质客户订单,产能加速放量,助推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当前手握隆基、晶科和上机等龙头客户合计超20 亿订单,将在2021 至2023 年间持续释放。公司加速产能建设,自2021Q1 起将分批投产合计1150 吨/年产能,是当前产能的接近3 倍,支撑未来订单交付及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实现营收9.4、14.5 和20.5 亿元,同比增长119.7%、54.2%和41.5%,归母净利3.6、5.6 和8 亿元,同比增长111.4%、56.4%和44%,对应2021-2023 年市盈率为61.5x、39.3x 和27.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装机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替代石墨材料进程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行风险;技术路线变化风险等。
金博股份 2021-07-05 273.30 -- -- 310.68 13.68%
424.00 55.14%
详细
核心高管技术及产业出身,高激励树立高人才壁垒。公司成立于 2005年,主营光伏硅片生产过程中拉晶使用的热场系统材料。公司董事长廖总及多名高管出身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等相关专业,总经理王总有下游尚德从业经历,技术及产业积淀深厚。公司注重员工激励,2020年 5月上市以来已实施两期股权激励,行权价较股价折价均在 50%以上,树立坚固人才壁垒。 掌握碳基复合材料核心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公司掌握独有单一碳源气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使公司致密化周期较同行缩短 50%以上;公司自产原材料预制体,并拥有关键核心设备自主设计能力。公司近年来碳基复合材料毛利率维持 60%以上,高出同行接近 1倍。同时得益上市以来规模效应及费用控制,公司净利率水平提升至 40%左右。 碳碳复材加速对石墨热场替代,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光伏单晶炉热场系统材料为耗材,需定期更换,我们测算 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超 50亿元,且复合增速 15%。早期光伏热场系统主要采用进口等静压石墨材料,在硅片大尺寸化背景下,石墨材料高脆性等缺点日趋显现;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突破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相比石墨材料,碳复材在强度、隔热和定制化等方面优势明显,目前渗透率已达 60%左右,并将持续进口替代,我们测算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系统市场规模超 30亿元,复合增速 29%。 手握优质客户订单,产能加速放量,助推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当前手握隆基、晶科和上机等龙头客户合计超 20亿订单,将在 2021至 2023年间持续释放。公司加速产能建设,自 2021Q1起将分批投产合计 1150吨/年产能,是当前产能的接近 3倍,支撑未来订单交付及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 9.4、14.5和 20.5亿元,同比增长 119.7%、54.2%和 41.5%,归母净利 3.6、5.6和 8亿元,同比增长 111.4%、56.4%和 44%,对应 2021-2023年市盈率为 60.4x、38.6和 26.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装机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替代石墨材料进程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行风险; 技术路线变化风险等。
九号公司 2021-06-07 79.00 -- -- 88.98 12.63%
88.98 12.63%
详细
自有技术衍生多元业务,智能短交通领域领头羊。九号公司于2012年成立,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为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电动两轮车和智能服务机器人,是国内智能短交通领域领域的领头羊。 公司2020年首次扭亏为盈,依托电动两轮车业务放量实现营业收入60.03亿元,同比增长30.90%,整体毛利率稳定,保持在25%左右。公司具有领先行业的技术优势,拥有超千人研发团队,不断以自有技术横向拓展赛道。 电动二轮车空间广阔:新国标助力国内存量更新,海外市场政策利好。国内新国标拉动存量更新,这将会带动2.5亿左右的存量替换需求,并在2021年至2024年间集中释放,在2025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会到880亿元。海外以印度市场为主,印度政府提出150cc及以下的电动车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纯电动化,25年印度市场空间可达200亿级别。国内电动两轮车在具有价格以及技术的双重优势下,叠加印度新能源政策的影响,有望出海印度市场,为市场贡献显著增量。 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产品优势明显,国内外需求向好。公司依托自平衡控制技术推出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产品,该技术国际领先且具有排他性,为公司铸就了深厚的技术壁垒。滑板车业务乘上欧美共享经济的东风,路权放开,在欧洲多国均为市场份额第一,未来5年销量将以每年15~20%的增速上涨,于2025年达到499万辆。平衡车国内外需求稳中有进,辅之Segway海外渠道加持,公司到25年平衡车传统业务达到17亿体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92.3、129.3和202.3亿元,同比增长53.7%、40.2%和56.4%,毛利率26.8%、26.9%和27.1%,归母净利4.0、6.4和11.0亿元,同比增长444.3%、61.2%和70.9%。我们选择智能设备行业A股上市公司科沃斯、埃斯顿和石头科技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1-2023年平均PS为10.4、8.0和6.3x,九号公司为5.9、4.2和2.7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上路权的风险;公司与小米集团合作模式对公司未来经营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境外电动滑板车的业务开拓不力、客户不稳定的风险;贸易保护政策的风险等
奥特维 2021-04-16 63.59 -- -- 85.58 33.72%
148.96 134.25%
详细
享技术迭代红利,组件设备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成立于2010年,成立初期从事工业自动化集成和改造业务,自2012年起以串焊机产品切入光伏设备领域。公司进入光伏设备领域近10年来,持续进行从组件设备到硅片和电池片设备的纵向延伸布局,同时顺应光伏技术变化趋势产品持续升级,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2020年推出新型多主栅串焊机,具有较强竞争力。2015-2020年公司光伏设备业务营收复合增速达33%,纵向延伸布局和产品持续更新迭代助力高增长。平价时代到来叠加“双碳”目标,光伏将是未来高确定性大赛道,光伏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同时光伏行业降本增效长期将持续推进,各环节技术路线更新迭代较快,公司技术储备丰富,各工艺路线全面布局,将充分受益光伏产业技术迭代趋势。 布局半导体封装,静待键合机业务放量。2018年公司向半导体行业拓展布局,立项研发半导体键合机。公司自主研发的半导体键合机于2020年完成内部验证,2021年初发往客户验证,乐观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取得订单。引线键合仍是市场主流技术,国产替代空间广阔。K&S和ASMPacific是全球引线键合机双寡头,全球市占率超80%。2020年K&S和ASMPacific的净利率分别为8.4%、9.6%,考虑业务结构的因素,产品降价有一定压力。公司引线键合机产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从设备采购到使用维护的成本将有效降低,如果稳定性性能验证通过,将有较大的替代机会。 锂电设备新品获得突破,乘电动化东风起航。公司锂电设备主要为圆柱和软包电池模组PACK线。2020年公司研发成功圆柱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并获得爱尔集新能源(南京)的订单,进入锂电头部企业供应商行列,具有标杆性意义。锂电设备仍然受益于强β逻辑,全球电动化大趋势驱动电池厂商保持高capex进度。公司在圆柱组装领域所采用的电阻焊接技术有一定竞争优势。在软包组装领域采用单模激光焊接技术,正逐渐走向主流,在新技术路线上公司占据创新优势。公司新推出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竞争力较强,且目前行业的主要检测方式还是依赖人工,机器检测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充分受益于产业升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3.73亿元和5.02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2.70元/股、3.78元/股和5.0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3倍、17倍和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