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范想想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18090002。日本法政大学工学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学士,2018年加入银河证券研究院。曾获奖项包括日本第14届机器人大赛团体第一名,FPM学术会议Best Paper Award。曾为新财富机械军工团队成员。...>>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怡合达 机械行业 2022-10-28 73.00 -- -- 78.76 7.89%
78.76 7.89%
详细
投资事件:怡合 达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33 亿元,同比增长37.92%,实现归母净利润4.17 亿元,同比增长36.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3 亿元,同比增长33.08%;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9 亿元,同比增长40.2%%,实现归母净利润1.6 亿元,同比增长44.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9 亿元,同比增长44.17%。 疫情影响边际改善叠加下游新能源行业持续高景气,带动公司收入提速增长。二季度受华东地区疫情影响公司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单季度收入增速27%),随着疫情影响缓解,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长提速(45%)。 公司是为非标自动化设备提供标准化零部件的一站式采购平台,下游行业包括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医疗、半导体等,其中新能源(锂电)行业销售占比约为三成,新能源及光伏行业高景气带动公司收入增长。 规模效应叠加原材料成本有所回落,公司三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提升,三季度利润增速45%超预期。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0.22%,环比-0.8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下游行业中毛利率较低的新能源占比高且增速最高,结构性的变化导致的。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23.85%,环比+0.69 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均有所降低。综合前三季度来看,公司毛利率为40.38%,净利率为22.76%,仍然保持的高盈利水平。 持续看好公司高壁垒商业模式,期待FB 放量。公司从事的FA 一站式平台化采购业务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在产品定义及生产、供应链管理、客户数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经构建了竞争壁垒,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市占率,在中国自动化发展浪潮中获得α。且公司今年发力从FA 业务延伸至FB 业务(来图定制),长期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3 亿、8.01 亿、10.94 亿,同比增长40.31%、42.42%、36.5%,对应EPS1.17、1.66、2.27 为,对应PE 为62 倍、44 倍、32 倍,首次覆盖给与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等行业增速放缓,一站式采购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市占率提升低于预期,FB 业务发展低于预期等。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2-10-28 55.99 -- -- 69.10 23.41%
70.25 25.47%
详细
事件:10 月24 日晚,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0 亿元,同比下滑17.58%;实现归母净利润17.49亿元,同比下滑10.70%。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3 亿元,同比增长3.96%,实现归母净利润6.92 亿元,同比增长19.98%。 下游挖机销量或逐步呈现边际改善,Q3 单季度表现好于预期。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 年8 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8076 台,与上年同期持平,挖机销量逐步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报告期内,受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也略有下滑,其中挖机油缸产品收入下滑22%,液压泵阀产品收入下滑25%。从第三季度来看,公司单季度好于预期,体现了下游存在边际改善的情况,单季度营收恢复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20%。我们认为,在稳增长预期持续注入的背景下,下有挖机需求有边际改善的预期,因此我们对公司四季度的营收与利润抱有乐观预期。 汇兑损益拉升前三季度业绩,公司盈利能力依然保持平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仍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为40.30%,环比提升,销售净利率为29.61%,同比环比均有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11.6%和-5.6%,同比分别同比变化0.39/2.35/-6.1 个百分点。公司一方面不断努力拓展全球市占率,维持销售端稳定,另一方面也强化日常经营管理,控制销售、管理费用率,各产品综合毛利率得以保持稳定。报告期内,由于美元兑人民币升值,持有的美元资产导致汇兑收益增加,从而也拉升了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液压件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拓宽行业下游应用的过程中,公司仍将保持液压核心件的龙头地位,并兼顾整体盈利能力的平稳抬升。 长期持续高研发支出,围绕国际化和产品多元化布局未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达5.0 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8.44%。 公司通过成立摆线马达、紧凑液压等事业部,成功研制了多系列产品,为工业泵阀持续增产打下坚实的产品基础。公司继续巩固了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既有优势,同时在非工程机械领域,适用于海工、盾构等领域的工业泵也实现装机;上半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增量明显,行走马达和闭式泵高速增长,实现了主控阀的批量交付。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国际化,大力拓展海外液压市场,扩大新兴市场销售份额,并持续布局产品多元化,深入非工程机械领域,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因此长期来看,公司基于核心技术仍有长足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液压元件及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59/27.16/31.03 亿元,对应EPS 为1.88/2.08/2.38 元,对应PE 为30/27/24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工程机械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非挖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2-10-26 15.24 -- -- 16.45 7.94%
17.27 13.32%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2.89亿元,同比增长 43.6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40亿元,同比增长 5.7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12.46亿元,同比增长 69.5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771.19万元,同比增长 750.10%。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有较大的分化,延续了增收不增利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 20.37%,一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中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绿能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93.10%,但营业收入的提升没有能够大幅带动净利润增长;另一方面,注塑领域下游持续处于景气度较低迷状态,因此也带来公司注塑领域相关业务收入及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公司自调整变革以来,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有所改善,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69.54%,归母净利润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同比增长 750.10%。我们认为,公司转型或渐进尾声,未来营收、盈利有望依靠三大底层技术逐步提升。 控股子公司埃弗米并表,数控机床业务同比高增长,年内业绩有支撑。公司数控机床业务以控股子公司埃弗米为主,报告期内,由于埃弗米的营业收入纳入合并范围,致使公司的数控机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25.99%。公司五轴数控机床下游需求行业分布广泛,涵盖航空航天及军工、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从订单需求量看未来有望持续保持稳增长。同时,公司也在一季度推出了新产品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扩充产品线,覆盖客户需求。上半年,公司五轴机床出货量达 47台,目前在手订单超过 1.5亿元,预计下半年将推出用于医疗、汽车零部件等高精度加工的五轴加工中心, 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全年数控机床业务业绩预期乐观。 静待协同发展提升整体业绩,各项业务毛利有待持续提升。公司持续深度研发视觉、控制器、伺服驱动三大底层技术,不断打磨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 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从传统集成向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方向转型,并致力于成为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近年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 及其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及应用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具备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各项业务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力将持续增强,长期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景气度与工业母机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3.86/52.70/60.1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9/2.51/3.1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44/0.59/0.75元,对应 PE 为 29/22/17倍,上调至“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铁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0-24 4.30 -- -- 4.49 4.42%
4.49 4.42%
详细
事件:10 月20 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为全面发展新能源座椅业务,华铁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山东嘉泰,与麦格纳国际控股子公司麦格纳宏立,签署了《股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 乘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之势,通过合资公司顺利切入新能源座椅赛道。基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座椅业务随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合资公司华铁麦格纳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 万元,其中山东嘉泰以货币出资501 万元(股权50.1%);麦格纳宏立以货币出资499 万元(股权49.9%)。 近年来,公司一直积极进行横向和纵向开拓,产品线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扩展,此次与麦格纳的合作也是基于公司高铁座椅领域技术储备的延伸发展,与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不仅能增强公司在全系列座椅方面的研发实力,也有助于公司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山东嘉泰与麦格纳宏立发挥各自优势,早日为母公司贡献业绩增量。根据公司公告,合资公司中,山东嘉泰方将牵头促成未来的各项订单,其主要职责包括尽力协助华铁麦格纳赢得投标,并签订合同,并协助处理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客户的关系。而麦格纳宏立方,主要负责与客户达成委托开发协议,代工协议等,由其负责产品的生产工作。 麦格纳宏立是宏立至信和麦格纳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重庆宏立至信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座椅研发制造的公司,2021 年1 月与加拿大麦格纳国际集团合资,成为麦格纳集团旗下的合资公司,而麦格纳国际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麦格纳宏立合资公司拥有12个工厂,主要客户包括长安、吉利、福特等,在汽车座椅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未来,华铁麦格纳为母公司贡献业绩增量值得期待。 轨交全年有望先抑后扬,期待高铁智慧屏开启新增长空间。公司核心产品在动车组新造和修造市场均有一定地位,上半年公司大力发展轨交维保业务,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动车组保有量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市场不断扩容,高负荷运行下维修周期有所缩短,轨交后市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8 月,山东嘉泰与高铁吉讯签订的高铁智慧屏合作协议,将基于原有的复兴号动车组 Wi-Fi 系统升级,实现复兴号动车组样车座椅智慧屏系统电源、通讯软硬件及网络、座椅设计改造等工作。我们认为,动车座椅智慧屏是在信息互联互通趋势下的发展方向,未来若随着动车组新造和修造的推进,智慧屏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智慧屏或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对标全球国际龙头,采用并购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完成轨交零部件平台布局。随着公司传统业务市场份额增长以及并购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30/30.40/33.50 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7.60/8.3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32/0.48/0.52 元,对应PE 为17/12/1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城轨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
瀚川智能 2022-10-21 58.79 -- -- 60.23 2.45%
64.75 10.14%
详细
投资事件: 10月 20日,公司发布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 17.41元/股的价格向104人授予 197.75万股, 员工持股计划以 17.41元/股的价格向 20人授予 71.55万股。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骨干。 公司于 2021年启动股份回购计划,最终实际回购 71.55万股,回购均价 29.16元/股,拟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本次公司同时发布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股权激励拟发行 197.75万股(首次授予 158.75万股+预留 39.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 1.82%,激励对象为 104名核心骨干人员,按照三个归属期40%、 30%、 30%进行。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来源为此前回购的 71.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66%,激励对象为 20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分三期分别解锁 40%、 30%、 30%。公司对高管和核心骨干进行激励,有利于绑定核心员工, 增强团队稳定性, 提高员工积极性。 业绩考核目标稳健, 彰显长期成长信心。 本次激励计划考核指标分为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其中公司层面的考核目标为 2022/23/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21/37亿元。今年是公司二次创业三年转型期的最后一年, 经过前期的战略投入和客户开拓,叠加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的高景气,公司汽车和电池装备业务快速增长, 换电业务加速突破,公司业务发展具备持续成长动能。股权激励计划将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挂钩, 考核目标充分反映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未来成长性, 彰显公司长远发展信心。 探索定向激励, 乘行业东风换电业务未来可期。 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美国加州、欧盟等陆续提出禁售燃油车的目标,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截至 2022年 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 23.5%。 面对日益增长的补能需求。在政策和相关企业的双重推动下,换电模式迎来发展风口,车企、电池厂、能源央企、运营商等纷纷布局换电业务, 我国换电站加速落地。公司加大力度布局换电赛道,率先实现大批量交付,不断突破下游客户, 换电业务高速增长。 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提出针对换电团队的定向激励计划和考核目标,即 2022/23/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9/13亿元。 将有效激发团队潜力, 进一步推动换电业务发展,实现业绩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聚焦汽车、电池设备和充换电三大业务,成功实现战略转型,有望开启二次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亿元、 2.72亿元、 3.72亿元,对应 EPS为 1.44、 2.50、 3.43元,对应 PE 为 40倍、 23倍、 17倍,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天宜上佳 2022-10-20 20.99 -- -- 27.00 28.63%
27.00 28.63%
详细
事件:10 月1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经公司财务部分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6.56 亿元,同比增长74.80%;预计实现净利润为1.27 亿元,同比增长26.2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8 亿元,同比增长18.03%。 碳基复合材料业务稳健发展,推升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公司从粉末冶金到碳基复合材料,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从轨道交通过延伸到了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公司围绕碳基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不断进行业务开拓,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碳碳光伏热场部件业务客户认证进展顺利,凭借较低的能源成本、大尺寸设备优势、预制体自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同时,第三季度公司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业务较上半年有较大幅度的回暖,以及公司控股子公司瑞合科技在军用航空业务领域的稳定发展,多重因素共同助力公司整体收入规模稳步提升。 高性能碳陶制动盘获得定点,定增为订单释放布局对应产能。公司依托多年的摩擦材研发生产经验,加上专业的制动盘及制动衬片技术团队,目前公司获得了相关车企的开发定点通知书,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该车企的供应商体系,也是公司推动碳陶制动盘在国内产业化落地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车企的定点通知书虽然对公司今年及经营业绩影响较小,但若后续实质性销售订单转化顺利,预计可对公司带来积极影响,成为新的业绩增长动能。根据公司的定增项目计划,将投入15.39 亿元持续加码碳基复材,聚焦碳陶制动盘,定增项目计划产能达15 万套/年。公司已为高性能碳陶制动盘的产业化推进做好了充分准备,若与各家车企的合作开发进展顺利,订单业绩转化将较为通畅。 军工业务产能逐渐释放,轨交业务四季度或有提升,全年业绩具备确定性。公司在军工业务方面也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打开了喉衬产品的需求空间,伴随着生产线建成及产能的落地,喉衬产品业务将进一步为公司带来增长动能。高铁刹车闸片作为公司传统核心主业,受制于疫情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但公司依然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在强调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绿色基建投资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或成为绿色发展方向之一。 公司闸片产品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跟随国家铁路行业投资和地方城轨投资的稳步发展,取得了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在基建投资稳定的大背景下,公司核心产品刹车闸片全年仍能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因此,整体来看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稳健,全年业绩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持续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长期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7/3.90/5.86亿元,对应EPS 为0.48/0.87/1.30 元,对应PE 为46/26/17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9-22 25.00 -- -- 27.00 8.00%
27.00 8.00%
详细
事件:9月19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某车企的开发定点通知书。 该车企在充分分析了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研发、生产组织能力及产品价格等多方综合因素后,决定选择公司作为其零部件供应商,进入其特定车型碳陶制动盘开发和供应流程,具体型号产品的供应时间、价格以及数量均以双方签订的供应协议或销售订单为准。 碳基复合材料业务稳定发展,致力于推广汽车行业的产业化应用。 公司有着多年的摩擦材研发生产经验,基于高铁制动材料的供应背景,加上专业的制动盘及制动衬片技术团队,目前公司在碳陶制动盘产品上已经彻底解决制动表面纤维裸露和氧化烧蚀等致命缺陷问题。公司在四川江油正在落地年产60万盘碳陶制动盘生产线,在天津武清兼有年产30万台套制动衬片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既能生产碳陶制动盘又能生产制动衬片的企业。此次获得开发定点通知书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该车企的供应商体系,是公司推动碳陶制动盘在国内产业化落地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此次定点通知书虽并非销售合同,对公司今年及经营业绩影响较小,但若后续实质性销售订单转化顺利,预计可对公司带来积极影响,成为新的业绩增长动能。 定增建设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项目,为订单释放布局对应产能。根据半年报,公司已与两家汽车厂商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共同推进;与五家汽车厂商签订了保密/合作协议,依据客户拟配备碳陶制动盘车型的技术输入进行正向设计开发;上半年,公司向四家汽车厂商交付了样件,并积极推进后续合作。根据公司的定增项目计划,将投入15.39亿元持续加码碳基复材,聚焦碳陶制动盘。该项目计划产能15万套/年,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刹车制动系统。 公司为高性能碳陶制动盘的产业化推进做好了充分准备,若与各家车企的合作开发进展顺利,订单业绩转化将较为通畅。 热场材料发展稳健,军工业务产能逐渐释放,全年业绩具备确定性。 上半年,受益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平稳,公司的碳基符合材料板块贡献了大半营业收入,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带动公司总体收入规模大幅提升。公司在军工业务方面也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打开了喉衬产品的需求空间,伴随着生产线建成及产能的落地,喉衬产品业务将进一步为公司带来增长动能。高铁刹车闸片作为公司传统核心主业,受制于疫情,营收有所下滑,但公司依然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因此,整体来看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稳健,全年业绩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持续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长期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07/5.33/6.18亿元,对应EPS 为0.68/1.18/1.37元,对应PE 为42/24/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先惠技术 2022-09-12 75.33 -- -- 79.04 4.92%
79.04 4.92%
详细
投资事件:近日,先惠技术公告,自2022年4月7日至今,公司再获得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订单合计约8.07亿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频获大单,海外业务不断突破。继今年4月7日公司公告累计收到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各类合同和定点通知单合计约2.89亿元后,公司于8月31日再次披露获得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订单合计8.07亿元。由此,公司目前累计获得宁德时代订单共计10.96亿元。此外,公司上半年在欧洲市场保持积极开拓,分别于4月、5月、7月获得北美新能源重要订单、欧洲豪车品牌新能源电池大单和欧洲汽车集团巨头大订单。公司作为锂电池模组/pack自动化产线龙头企业,在重点服务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等国内锂电龙头和高端车企的同时,长期深耕德系汽车供应链,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凭借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价格优势,公司海外业务不断取得突破。收购宁德东恒切入锂电结构件,有望打造二次成长曲线。宁德东恒主要产品为动力电池模组侧板、端板等外壳结构件,宁德时代作为其主要下游客户,收入占比超过90%。 此外,宁德东恒是宁德时代某重点国际客户动力电池壳结构件的重点供应商,产品最终服务于奔驰、宝马、特斯拉、大众等知名品牌。2021年宁德东恒实现营业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118.23%;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30.00%;综合毛利率为28.93%。公司通过收购宁德东恒51%股权,将顺利切入锂电池结构件业务,获得第二业绩增长动能,并与模组/pack业务形成业务协同,加强对下游客户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深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拟定增募资11.35亿元扩建产能,有力支撑业务增长。2022年8月31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11.35亿元用于在上海、武汉扩建自动化装备产能,以及在福建罗源扩建结构件产能。项目建成后,上海工厂将增加面积4.2万平方米,2026年达产后形成年产49条装配线产能;武汉二期工厂面积1.5万平方米,年产能20条线,年收入预计达到2.8亿元;罗源工厂面积18.3万平方米,一期年产28,000,000pcs铝型材端板、30,000套新能源设备装配夹具、工装;二期年产2,200,000pcsU型框电池模组、64,000,000pcs侧板。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叠加设备自动化率的提升,公司订单有望快速增加,产能提升将有效支撑公司业绩放量。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二季度上海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影响,公司阶段性收入确认较少,我们认为受益下游电池厂商持续扩产,设备需求高增,公司服务高端优质客户,海外市场不断突破,锂电结构件业务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2.48亿元、3.92亿元,对应EPS为1.39、3.24、5.14元,对应PE为55倍、23倍、15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南方航空 航空运输行业 2022-09-09 6.47 -- -- 7.00 8.19%
8.12 25.50%
详细
事件:经营数据方面,2022H1,公司实现旅客运输量2972.6万人次,同比-45.68%,为2019年的40.85%;ASK/RPK同比分别-34.33%/-42.63%,为2019年的45.21%/35.21%;客座率为64.37%,同比-9.32pct,为2019年的77.88%。财务数据方面,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17亿元,同比-20.86%,为2019年的55.96%,实现归母净利润-114.88亿元,同比-145.05%,继续呈现亏损。 2022上半年受国内疫情不利影响,公司客运业务同比下滑。南航物流继续贡献货运板块向好表现。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08.17亿元,同比-20.86%。其中,客运收入为267.32亿元,同比-32.65%;货运收入为111.43亿元,同比+25.68%。公司客运收入呈现同比下滑,上半年国内主要城市爆发疫情,客流量大幅下降。而因南航物流仍在上市公司南航股份旗下,继续在国际货运单价上升的背景下,为母公司货运板块带来向好贡献。 单位收益来看,2022上半年,公司客运RRPK为0.54元,同比+14.89%,其中,国内/国际/地区航线的RRPK分别为0.48元/2.26元/2.25元,同比分别+6.67%/+52.7%/+60.71%;货运RFTK为3.02元,同比+36.65%,其中,国内/国际/地区航线的RFTK分布为1.47元/3.27元/17.49元,同比分别+7.3%/+38.56%/+54.37%。 上半年因油价及汇率双重波动,加剧公司成本费用端压力。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成本494.55亿元,同比-4.65%,其中,航油/职工薪酬/折旧摊销/起降停机费/飞机及发动机维保费/餐食成本分别为143.95亿元/96.58亿元/113.47亿元/42亿元/35.8亿元/4.4亿元/5.88亿元,占比分别为29.89%/20%/23%/8.72%/7.43%/1.22%。公司航油成本占比近三成,同比+16.96%,主要系年内俄乌冲突下,国际油价大幅上升带来的影响。 2022上半年,公司汇兑净损失为20.52亿元,较去年同期,由正转负。公司汇兑损失的增加,主要系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 继续巩固“广州+北京”双枢纽模式,大兴机场建设加速拓展,期待国际航线。2020年10月起,南航在北京的航班全部转场至大兴机场运营,成为大兴机场最大的主基地航司,自此南航开始了“广州白云+北京大兴”的双枢纽运作模式。未来公司从大兴机场出发的航线将进一步加密(特别是增投欧美、日韩等北半球国际航线)。北京大兴枢纽出发的快线产品也将加速打造。 2022上半年集团引进飞机7架,退出飞机5架,未来窄体机比例将进一步增加。2022上半年,集团引进飞机7架,退出5架(根据2021年计划,2022全年,计划引进飞机68架,退出9架)。2022-2023年,公司计划引进飞机数量增长率约为+3.6%。机型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窄体机比例将进一步增加(继续维持将宽体机占比调整至10%的目标)。 投资建议进入今年下半年,全球新冠疫情渐趋好转,伴随我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松动,国际航班逐步增开,航空板块或将迎来周期反转的机会。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82元/0.24元/0.60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7.82X/27.96X/13.02X,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中国国航 航空运输行业 2022-09-09 10.33 -- -- 11.27 9.10%
12.08 16.94%
详细
事件:经营数据方面,2022H1,公司实现旅客运输量 1737.3万人次,同比-55%,为 2019年的 30.99%;ASK/RPK 同比分别-46.32%/-54.07%,为 2019年的 31.39%/23.42%;客座率为 60.42%,同比-10.19pct,为 2019年的 79.42%。财务数据方面,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9.53亿元,同比-36.4%,为 2019年的 36.67%,实现归母净利润-194.35亿元,同比-186.4%,继续呈现亏损。 2022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客运收入继续承压。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39.53亿元,其中客运收入为 151.04亿元,同比-157.92亿元(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143.12亿元,因客座率下降-23.92亿元,因收益水平上升+9.12亿元);货运收入为 68.80亿元,同比+23.04亿元(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2.68亿元,因载运率上升+3.5亿元,因收益水平上升+22.22亿元)。受到国内主要城市疫情的影响,公司客运业务受到较大冲击,货运业务继续呈现出相对较好的表现。 单位收益来看,2022上半年,公司客运 RRPK 为 0.56元,同比+6.43%,其中,国内/国际/地区航线的 RRPK 分别为 0.53元/2.05元/0.88元,同比分别+3.13%/+23.62%/+32.13%。货运 RFTK 为 3.27元,同比+47.72%,其中,国内/国际/地区航线的 RFTK 分别为 1.78元/3.62元/9.02元,同比分别+42.14%/+39.81%/+19.78%。 俄乌冲突下油价高企叠加汇率波动,公司成本费用端压力加剧。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成本 383亿元,同比-8.05%,其中,航空油料/起降及停机费/折旧/飞机保养维修/员工薪酬/航空餐饮成本,分别为 103.48亿元/32.21亿元/100.94亿元/23.71亿元/89.07亿元/4.17亿元,占比 27.02%/8.41%/26.36%/6.19%/23.26%/1.08%。其中,航油成本占比近三成,较前有显著增加,这主要系年内俄乌冲突下,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 2022上半年,公司汇兑净损失为-22.4亿元,较去年同期,由正转负。 公司汇兑损失的增加,主要系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2022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新冠疫情下的通胀等问题,美联储连续进行加息操作,美元升值,从而带来了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且因我国国内疫情爆发后,经济运行受阻,出口贸易板块表现不及预期,也加剧了人民币贬值。 疫情下深航亏损严重,国泰、山航亦继续贡献投资亏损。2022上半年,受国内疫情的影响,子公司深航录亏-45.93亿元,澳门/北京/大连/内蒙子公司分别录亏-4.26亿元/-0.89亿元/-3.32亿元/-1.91亿元。参股公司国泰、山航分别录亏-44.32亿元/-32.96亿元,为公司贡献投资亏损-4.23亿元/-4.75亿元。 2022上半年集团引进飞机 16架,退出 14架,持续优化机队结构,布局疫后市场。2022上半年,集团引进飞机 16架,退出 14架(根据 2021年计划,2022全年,计划引进飞机 46架,退出 22架)。其中,引进飞机机型以 A320、A321、A350、ARJ-21为主,退出以 A319、A330、B737为主,机型进一步以新换旧,机队结构较前持续优化。 公司继续释放了积极引进运力,布局疫后市场的信号。 投资建议 进入今年下半年,全球新冠疫情渐趋好转,伴随我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松动,国际航班逐步增开,航空板块或将迎来周期反转的机会。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1.23元/0.25元/0.90元,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8.56X/41.77X/12.01X,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白云机场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9-06 13.10 -- -- 15.08 15.11%
16.66 27.18%
详细
事件:经营数据方面,2022H1,公司完成航班起降13.24万架次,同比-27.9%,完成旅客吞吐量1233.55万人次,同比-42.6%,货邮吞吐量99.32万吨,同比+2.9%。财务数据方面,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2亿元,同比-15.16%,实现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26.14%。 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各业务分部收入均有同比下滑,广告业务表现相对较好。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20.32亿元中,其中,航空业务分部(包括航空主业及有税、免税的商业板块收入)共实现营收17.66亿元,同比-6.76%。地勤服务/地面运输服务/贵宾服务/配餐服务/信息技术/设备维护等航空性延伸服务业务,营收也均有同比下滑。广告分部实现营收3.98亿元,同比+20.78%。 公司航空主业、非航业务及航空延伸服务收入的下降,主要系上半年国内主要城市爆发疫情,进出港航班量及客流量大幅减少所致。广告业务有同比增长,系自营广告公司和T2航站楼的德高广告经营部分在报告期内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也与去年同期的减免有关。 疫情下,机场刚性成本支出加剧经营压力,但公司降本有所成效,营业成本同比小幅降低。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成本24.62亿元,同比-5.93%(低于营收同比-15.16%),因疫情背景下,机场折旧摊销、两航站楼营运成本等支出相对刚性,成本下降幅度不及营收。但公司坚持降本创效的政策,减少了非必要成本开支,期间费用也有同比下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1.26%/-8.66%。 公司三期扩建工程有序推进,疫后产能上限与业务量同步提升可期。2020年9月,公司三期扩建工程(第四&五跑道、T3航站楼、T2航站楼东四&西四指廊)正式开工,计划2025年完工投产。目前工程有序推进,预计可如期完工。疫情后,伴随业务量回升,及四、五跑道与T3航站楼投产,公司的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6月公司与中免签订补充协议,保底租金收入与国际客流量、开业店铺面积挂钩,有利于保障免税运营商积极性。免税板块继续期待远期疫后的国际客流回升。2017年,公司与中国中免签订了T1&T2航站楼的进、出境免税店合作协议。今年6月,公司与中免的补充协议规定,1)月保底销售额在原有基数基础上,按照客流调节系数、开业面积调节系数进行调节,2)若上年度国际客流高于2019年(疫情前)国际客流的80%,则继续执行原有合同的保底额递增条款,反之不进行递增,3)原有合同期限延长至2029年4月。补充协议的结果,体现了公司与免税运营商风险共担的意味,保证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未来公司免税板块价值回归的核心逻辑,仍在于疫情消除后“五个一”政策全面放开下,国际客流量的回升。 投资建议进入今年下半年,全球新冠疫情渐趋好转,伴随我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松动,国际航班逐步增开,航空机场板块或将迎来周期反转的机会。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16元/0.27元/0.60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88.79X/52.36X/24.19X,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外新冠疫情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客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航线开辟不及预期的风险;跑道及航站区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2-09-02 12.94 -- -- 13.37 3.32%
16.45 27.13%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0.43亿元,同比增长 31.4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02亿元,同比下滑 20.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95亿元,同比下滑 21.24%;稀释每股收益达 0.24元/股,同比下滑 20.00%。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有较大的分化,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 20.08%,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客户结构较去年有所变化,导致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6.0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注塑领域下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较为明显的景气下滑趋势,且至今仍处于较低迷状态,因此也带来公司注塑领域相关业务收入及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公司自 2021年底调整变革以来,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有所改善,第二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45.9%,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 34.9%。我们认为,公司转型或渐进尾声,未来营收、盈利有望依靠三大底层技术逐步提升。 数控机床业务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订单饱满,年内业绩有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以控股子公司埃弗米为主,实现营收9786.94万元,去年同期埃弗米营收为 4013.39万元,同比增长 143.86%,毛利率同比提升至 26.63%。公司五轴数控机床下游需求行业分布广泛,涵盖航空航天及军工、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从订单需求量看未来有望持续保持稳增长。同时,公司也在一季度推出了新产品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扩充产品线,覆盖客户需求。上半年公司五轴机床出货量达 47台,目前在手订单超过 1.5亿元,预计下半年将推出用于医疗、汽车零部件等高精度加工的五轴加工中心,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全年数控机床业务业绩预期乐观。 市场开拓策略提升多关节本体销量,绿能业务毛利有待恢复。公司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 5.28亿元,同比下滑 11.21%,其中自产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本体出货量超 1000台,同比增长 150%以上,公司的“大客户+细分”市场开拓策略成效显现。 但由于毛利率较高的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下滑,导致该业务毛利率下滑 3.28个百分点至 28.10%。此外,公司的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营收达 11.79亿元,同比增长 85.4%,但毛利率下滑 6.09个百分点,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具备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力将持续增强,长期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景气度与工业母机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8.14/43.70/49.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9/2.23/2.6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44/0.52/0.63元,对应 PE 为 29/24/20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8-31 58.30 -- -- 58.91 1.05%
58.91 1.05%
详细
投资事件:8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9亿元,同比增长66.73%;实现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加62.11%;实现扣非净利润7.95亿元,同比增长62.96%。下游需求发展势头良好,公司业绩持续高增。在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下,动力电池需求不断攀升,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海外电池厂建设进程加快,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带来锂电设备需求的持续提高。叠加光伏、3C设备、智能物流等下游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二季度国内疫情反复的宏观环境下,公司业绩仍保持高速增长。2022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22.42%;实现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55.17%。 分业务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锂电设备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63.68%,毛利率仍保持34.25%的较高水平;智能物流系统实现收入9.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84%,毛利率回升至17.57%。规模效应带动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显著修复。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公司费用率持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54%,同比下降0.94pct;管理费用率为5.58%,同比下降1.46pct;财务费用率为-0.67%,同比下降0.47pct。2022Q2公司盈利水平显著回升,毛利率为38.25%,同比提升1.3pct,环比提升7.45pct;净利率达到18.47%,同比提高3.90pct,环比6.63pct。平台化战略优势显现,多元业务不断落地,新签订单再创新高。2022H1公司新签订单金额达155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67.84%;存货金额达到108.09亿元,同比增长82.23%;合同负债为74.54亿元,同比增长164.52%;均表明公司订单充足且保持快速增长,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动能。得益于公司的平台化、国际化布局和行业内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等八大业务板块实现多点开花。除主力业务锂电设备外,公司氢能设备、激光设备等业务也均取得突破。 2022H1公司获得ACC14GW和德国大众20GW锂电设备订单,与宝丰昱能签约20GW储能整线订单,8月公司自主研发的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并与捷氢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氢能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推进平台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锂电设备受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非锂电业务不断突破,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动能有望持续。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92亿元、40.84亿元、51.66亿元,对应EPS为1.79、2.61、3.30元,对应PE为33倍、22倍、18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华铁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8-29 5.52 -- -- 5.50 -0.36%
5.50 -0.36%
详细
事件:8月24日晚间,公司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2.45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下滑3.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略减1.94%;稀释每股收益达0.14元/股,同比小幅下滑4.51%。 公司核心产品稳健发展,上半年营业收入稳增长。上半年,公司给水卫生系统、备用电源及座椅三大核心业务稳健发展支撑营收稳增长。 同时,公司也聚焦研发,不断持续推出新产品,紧跟客户需求,巩固核心竞争力。座椅方面,公司先后推出磁悬浮列车座椅,“冬奥专列”智能动车组座椅等;给水卫生方面,公司承接了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给水卫生系统产品,并配合研发时速40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水箱、污物箱材料减重方案,均得到主机厂及客户的认可。近年来,公司积极进行横向和纵向开拓,产品线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扩展,我们认为公司将依靠技术和产品优势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未来营业利润将稳健增长,毛利率将逐步提升。 山东嘉泰与国铁吉讯签订高铁座椅智慧屏合作协议,或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同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主要从事轨交座椅设计、研发、制造的全资子公司山东嘉泰,与国铁集团控股的动车组Wi-Fi平台建设经营商国铁吉讯签订了《动车组座椅智慧屏项目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基于原有的复兴号动车组Wi-Fi系统升级,实现复兴号动车组样车座椅智慧屏系统电源、通讯软硬件及网络、座椅设计改造等工作。依据开发协议,公司将完成复兴号动车组智慧屏加装改造样车各一列,经测算每标准列预计220万元,后续根据项目联合开发进展实际需求调整投资额度。我们认为,动车座椅智慧屏是在信息互联互通趋势下的发展方向,未来若随着动车组新造和修造的推进,智慧屏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智慧屏或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维保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享受后市场规模扩大红利。公司核心产品在动车组新造和修造市场均有一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发展轨交维保业务,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在给水卫生、别用电源、座椅系统方面,公司分批次交付了中车和国铁三、四、五级修项目,包括新一代智能动车组的维修维保业务。另外,四方阿尔斯通自主空调大修平均参与度近50%。我国作为轨交大国,动车组保有量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市场不断扩容,高负荷运行下维修周期有所缩短,轨交后市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我们认为公司注重布局后维保市场,未来有望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享受后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红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对标全球国际龙头,采用并购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完成轨交零部件平台布局。随着公司传统业务市场份额增长以及并购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30/30.40/33.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7.60/8.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2/0.48/0.52元,对应PE为17/12/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城轨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8-16 29.79 -- -- 30.44 2.18%
30.44 2.18%
详细
事件:8 月12 日晚间,公司发布半年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03 亿元,同比增长80.6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72 亿元,同比增长28.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0 亿元,同比增长28.85%;稀释每股收益达0.16 元/股,同比增长23.08%。 碳基复合材料业务稳定发展,客户开拓取得进步,带动总体业绩高增长。2022 年上半年,受益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平稳,公司碳基复合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4 亿元,贡献营收比例为65.63%,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带动公司总体收入规模相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下游光伏硅片制造商的产品认证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向11 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式供货,另有5 家光伏硅片企业正在试验验证中。碳陶复合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已与2 家汽车厂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5 家汽车厂商签订了保密/合作协议,完成4 家汽车厂商样件交付,并积极推进后续合作,推动产业化进程。未来,伴随着全国光伏产业进入快车道,光伏领域需求逐步释放,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有望带动公司全年业绩实现高增长。 受疫情影响,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板块业绩略有下滑,下半年有望迎来改善。受疫情反复、高铁开行率下滑等因素影响,2022 年上半年,公司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板块仅实现营收0.77 亿元,同比下降61.23%,毛利率为65.58%。虽受到疫情冲击,但公司依然在该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在粉末冶金闸片产品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宽产品认证范围,与各铁路局下属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并签订供货合同,强化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凭借自身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板块下半年预计将伴随铁路旅客运输量回暖迎来改善。 军工领域业务产能逐渐释放,持续加大研发保证核心竞争力。自收购瑞合科技以来,公司正式切入军用航空领域,航空大型结构件业务板块在2022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0.41 亿元,贡献营收比例超10.08%,毛利率为42.21%。报告期内,公司又与兵器集团签订喉衬协议,打开喉衬产品需求空间,预计伴随生产线建成及产能的落地,喉衬产品业务将进一步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能。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金额0.37 亿元,同比增长8.11%。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22 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增申请专利36 项。较去年同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增61 项,同比增长35.67%,彰显了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持续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长期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07/5.33/6.18亿元,对应EPS 为0.68/1.18/1.37 元,对应PE 为42/24/2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