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蔡微未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30522040001。曾就职于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信维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08 17.11 -- -- 17.74 3.68%
19.50 13.97%
详细
公司于近期发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8 亿元,同比增长15.03%,归母净利润6.01 亿元,同比增长25.82%,扣非归母净利润4.90 亿元,同比增长17.82%。 点评: 新业务、新行业拓展顺利,成为公司新发展动能:22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85 亿元,同增7.33%,实现归母净利润4.17 亿元,同增36.64%,扣非归母净利润3.22 亿元,同增11.64%。在宏观经济、国际形势、疫情封控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公司依旧持续拓展新业务及新行业,维持其规模增长趋势。新业务方面,公司高精密连接器、LCP 及模组、汽车互联等新产品已经放量,销售规模持续扩大,降本增效明显。新行业方面,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讯等新行业应用领域快速拓展, 大力推动切入国内外客户,目前已初见成效,未来有望带来新的经营成长动力。 精细化管理下Q3 单季度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控费成效显著:在宏观不良条件下公司积极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加强精细化预算控制管理下,经营效率稳健提升,公司22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73%,同降0.03pct,但Q3 单季度环比提升7.32pct 至25.99%。控费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0.41/ 2.07/ 0.04 亿元,其中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0.79%主要系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兑收益增加,三费率合计4.06%,同比下降0.21pct,精细化预算管理控制下控费成效显著。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先发优势:公司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22Q1-Q3 研发费用为4.92 亿元,同比增长,同增7.10%,研发投入为5.19 亿元,营收占比达8.41%, 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8%。其中,基础材料与基础技术相关投入为主, 包括搭建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核心材料技术平台,以及兼具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新产品研发,以维持公司长远的增长驱动力。截止22 年9 月底,公司已申请2338 件专利,22 年前三季度新增申请专利278 件,其中5G 天线专利64 件, LCP 专利23 件,UWB 专利18 件,WPC 专利57 件,BTB 连接器专利37 件,电阻专利5 件,MLCC 专利16 件。 新兴业务多向拓展,成效初显。公司持续加大新业务的拓展,在高精密连接器领域, 公司重点发展高频高速连接器、磁性连接器、BTB 连接器等高端细分领域,目前公司高精密连接器在消费电子、商业航空等应用市场持续放量,毛利率稳步改善。在汽车互联产品领域,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提供车载无线充电、车载天线、UWB 模组等产品及整合配套服务,已获得大众、东风本田、奔驰、长安汽车等汽车厂商的供应资质,并与特斯拉、华为等十几家汽车厂商进行商务与项目接洽,为公司未来2-3 年汽车互联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在LCP 及毫米波天线领域,公司深入强化“LCP 材料-LCP 天线-LCP 模组”的一站式能力,报告期内,公司 LCP 产品批量供应全球主流大客户,并积极争取更多终端应用的产品合作。在被动元件领域, 公司瞄准高端被动元件的定位,搭建深圳-日本-韩国-常州-益阳多地国际化研发体系,报告期内成功开发出多品类、多型号的电阻及MLCC 产品,加大了直销的拓展力度。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鉴于消费电子下游不景气以及疫情、宏观环境可能带来对2022 年物料及需求的影响,我们下调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79 亿元(业绩调整比例为-8.39%),维持23-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31 亿、12.50 亿, 对应22-24PE 分别为21X/16X/13X。鉴于公司天线、无线充电、EMI/EMC 等成熟业务保持稳步增长,LCP、BTB、UWB、被动元件、汽车互联等新业务已开始逐步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手机出货不及预期;新业务及新产品拓展不达预期,宏观经济风险。
歌尔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4 25.00 -- -- 26.98 7.92%
26.98 7.92%
详细
歌尔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声光电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歌尔股份二十年来深耕声学技术,逐步发展光电模组及产品,形成“零件+成品”的产品布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AR/VR 头显、TWS 耳机、智能穿戴等整机设备以及声学、MEMS 传感器和光电模组等精密零组件,是全球领先的声光电产品一站式供应商。2021年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782.21亿元,归母净利润 4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7%/50.09%。22H1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6.03亿元和 20.79亿元。 AR/VR 行业放量在即,将成未来增长核心引擎。据 VR 陀螺数据,2021年全球VR 头显出货量达到 1110万台,突破 1,000万台重大拐点,同时内容生态愈发丰富,预计 VR 硬件未来渗透率将不断提升;AR 终端产品降价进行时,消费级市场或将迎来快速增长,2025年全球 AR 头显出货量将接近 5,000万台,苹果MR 预计于 23Q1发布将大力推动 AR/ VR 产业发展。歌尔股份作为 Meta 和 Pico等厂商 VR 核心代工商,VR 代工市场份额高达 70%,先发优势显著,具备深厚客户资源优势、与 Meta 等厂商共同研发演进的技术优势、拥有从零件到整机的优异集成能力优势、以及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优势,多重护城河助力发展。 TWS 与可穿戴设备稳定贡献业绩增量。 (1)TWS 耳机方面,2021全年全球 TWS出货量达到 2.9亿只,同比增长 14.5%,公司为 A 客户以及各大安卓厂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伴随 TWS 渗透率逐步提升,营收将保持平稳增长。 (2)智能手表方面,公司作为 H 客户、Fitbit、索尼等头部智能手表及手环的代工组装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出货量提升,且智能手表功能日益丰富附加值有望提升。 电声器件全球龙头,分拆歌尔微上市。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MEMS 声学传感器等。公司将微电子相关业务整合入子公司歌尔微,目前正筹备创业板上市,歌尔微 2021年营收及净利润为 33.45/3.29亿元,其中过半销售收入来自 A 客户。 据 Yole 数据,歌尔微 2020年 MEMS 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 32%,居全球第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歌尔股份作为国内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坚持“零件+产品”一体化布局,与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厂商合作紧密,考虑到未来 VR 渗透率逐步提升、AR 消费级领域即将迎来放量对业绩的拉动作用,以及 TWS 耳机、可穿戴设备业务的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7.64/74.94/93.68亿元,对应 PE 为 16X/12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R/VR 市场发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毛利率下降风险。
创维数字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8-22 25.11 -- -- 25.47 1.43%
25.47 1.43%
详细
公司于8 月20 日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 亿元,同增36.39%;实现归母净利润4.91 亿元,同增72.89%。 点评: 22H1 业绩亮眼,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2H1 公司智能终端业务实现大幅增长,VR 研发、技术及产品储备升级,车载显示获得核心客户多个重点项目定点,且宽带业务连续中标进入运营商第一阵营,各业务获长足进展,22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 亿元,同增36.39%;实现归母净利润4.91 亿元,同增72.89%;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44 亿元,同增193.49%。受益于供应链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公司在车载等业务议价能力提升,22H1 公司毛利率提升1.74pct 至18.18%,净利率提升1.52pct 至7.78%,为2017 年以来最高水平,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研发持续投入赋能VR 新业务,控费成效显著。22H1 公司研发费用为2.98 亿元, 同比增长13.36%,研发投入主要用于VR 业务、车载显示业务的技术开发,并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技术竞争力。其中,公司自研的首款消费级6DoF 短焦VR 一体机Pancakexr 于7 月25 日发布,Pancakexr 在重量、体积方面较同业产品具有技术优势,整机重量小于300g,较市面主流产品低近50%,体积仅为普通一体机的1/4, 将助力公司进军2C 市场。控费方面,公司2022H1 销售/ 管理/ 财务费用分别为3.17/ 1.12/ -0.22 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上升30%主要系销售增加对应的销售维护费和提成奖励增加,管理费用上升22%主要系职工薪酬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三费率合计6.52%,同降0.56pct,公司控费成效显著。 公司智能终端业务驱动增长,22H2 各业务放量可期。 智能终端及宽带业务22H1 实现营业收入52.12 亿元,同增69.46%,占比公司营收83.53%。机顶盒业务方面,公司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2018-2021 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国内三大运营商市场中公司市占率居头部,国际市场公司H1 突破拉美市场正式完成本地交付。鉴于H2 即将举行的世界杯赛事将拉动欧洲、拉美、非洲对机顶盒需求,Q3 公司有望迎来机顶盒出货旺季, 全年机顶盒业务增长可期。VR 业务方面,公司新产品Pancakexr 于8 月开始量产,基于产品的技术优势以及公司在美国、日本、韩国、非洲等多国市场的渠道布局,VR 产品出货量有望迎来大幅增长,我们预计22 年VR 出货量有望达到10 万台,未来成倍增长可期。 专业显示业务22H1 实现营收8.91 亿元,同降33.3%,占总营收比例为14.28%。该业务营收下降主要系中小尺寸手机显示模组业务下滑所致,因手机市场需求下滑、各ODM 自身产能充足无外溢订单等因素影响,手机显示模组需求下滑。公司服务的闻泰、中兴、华贝等客户的重点项目集中在下半年量产,H2 该业务有望回暖。汽车智能电子车载显示总成业务方面, 多屏化+大屏化趋势有望推升单车座舱的屏幕价值量提升,公司作为Tier1 供应商,已进入包括一汽-大众、吉利、长城、Smart、奇瑞、北京现代、江淮汽车、五菱汽车、南京金龙等前装车厂供应商目录及相关车辆的定点。H1 由于疫情及缺芯影响,汽车主机厂物料齐套的不稳定,导致对Tier1 的物料交付需求波动较大,但6 月供应链已逐步恢复,公司有望在2022 年第三、四季度迎来交付旺季。根据近三年的定点项目,22-23 年车载业务有望实现5/10 亿营收,业务高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鉴于公司传统机顶盒及宽带两大传统业务提供稳定基本盘,新兴业务汽车车载显示在多屏化+大屏化趋势下价量齐升,VR 业务技术领先放量可期,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增长,我们上调22-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9.79 亿元(+9.95%)/ 12.72 亿元(+10.63%)/ 16.26 亿元(+12.10%),对应PE 为30X/ 23X/ 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及上游供应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华测导航 计算机行业 2022-08-16 33.39 -- -- 35.37 5.93%
35.37 5.9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9.29亿元,同比增长8.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增长 23.1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 16.66%。 点评: Q2业绩承压,公司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因素。公司 Q2实现营收 5.06亿元,同比微降 0.31%;实现归母净利润 0.68亿元,同比增长 13.44%,环比增长 2.0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3亿元,同比下降 3.96%,环比下降 13.79%。公司二季度业绩环比一季度有所承压,主要原因是公司总部位于上海,4月份疫情反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在此期间积极采取灵活调配产能、提前备货、疏通物流等措施应对,迅速地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两大板块稳健增长,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剑指未来。2022年上半年,公司地理空间信息板块营收 1.23亿,同比增长 17.89%,公司推出了新一代长距高精度激光雷达 AU20及全新智能测绘无人船“华微 3号Pro”;资源与公共事业板块营收 3.22亿,同比增长 14.76%,2022年上半年公司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实现了快速推广,巩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预计下半年将持续快速放量。在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上,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突破,截至2022年 6月底,已经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等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相关产线和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完成,预计下半年小批量出货,为公司全年业绩带来一定贡献,同时仍有望继续新增车企定点。 未来,公司仍将持续积极布局车规级芯片、全球 SWAS 广域增强系统及持续投入优化核心算法,随着未来 L3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快速渗透,预计公司车载高精度定位单元将快速增长。 “华测 CORS 一张网”正式发布,打造高精度定位服务生态链。2022年 8月 1日,公司举行“华测一张网”发布会,正式对外推出华测 CORS 网络账号服务。 公司用 3年时间在全国建设了 4235个基准站,打造出了目前全国基准站密度最大的一张网。在算法层面,华测一张网通过首次引入人工智能,在上万种 RTK(测量终端)作业场景的训练下,算法能够使电离层建模能力提升超 25%。同时,针对密林、基坑、城区等不同作业场景,使用华测 RTK+华测一张网账号的终端固定率具有明显提升,平均数值从 85%提升到了 96%。我们认为,通过补足差分信号服务,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完成闭环服务,公司的客户粘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强化盈利能力有积极作用。 海外业务加速拓展,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2022年 H1公司海外市场实现营收1.90亿元,同比增长 33.3%。全球市场扩展是未来公司长期的重要市场战略,公司已建立了直销与经销并重的国内营销体系,并在海外建立了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可以向海外市场推广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在美国、东南亚等国家设立 8个海外子(孙)公司和 1个代表处,在俄罗斯有 1个控股孙公司。公司产品相较海外同行具有较大性价比优势,市场开拓迅速,看好公司各业务板块出海前景。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对公司业绩的扰动,我们将公司 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微调为 3.83亿元(-3%),原预测为 3.95亿元,维持 23、24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5.17亿/34.13亿/45.42亿元,同比增长 32.28%/35.59%/33.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3亿/5.19亿/6.87亿元,同比增长 30.18%/35.42%/32.47%,对应 PE 分别为47X/34X/26X,考虑到公司下半年乘用车高精度定位单元开始出货,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和行业需求节奏,建筑与基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领域相关项目下半年将明显增加,预计下半年业绩加速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基建投资周期波动、新兴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鹏鼎控股 计算机行业 2022-08-15 32.58 -- -- 34.11 4.70%
34.11 4.70%
详细
公司于8 月10 日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9 亿元,同增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14.26 亿元,同增125.24%。 点评: 22H1 营收规模稳步扩张,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2H1 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1.9 亿元,同增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14.26 亿元,同增125.24%。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2H1 公司毛利率为19.52%,同增0.73pct,净利率为10.05%,同增4.77pct。 公司业绩大幅度提升主要系1)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在制程改善、自动化生产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技术和工艺能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使新产品的良率稳步提高。2)控费能力稳步提升,公司在三费方面均体现了成本管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2H1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38%/7.92%,22H1 财务费用为-2.26 亿元,去年同期为0.4 亿元。其中管理费用降低主要系公司减少管理人员数量,薪资支出减少所致,22H1 工资薪酬费用从21H1 的3.14 亿元降低至2.81 亿元,同降10.69%;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汇兑收益由21H1 的-0.48 亿元增长至22H1 的2.33 亿元。 研发持续投入赋能新业务,各细分业务产品放量可期。22H1 公司研发投入达7.3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14%,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元宇宙类电子产品、5G 通讯毫米波模块、智能汽车的超长板、云端高性能计算等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的开发。22H1 公司三大业务增长态势稳健,AR/VR、服务器及智能汽车领域新产品有望迎来放量。公司预计22 年全年营收计划达到356.47 亿元至389.78 亿元;较2021 年增长7%-17%;规划实现净利润38.13 亿元至41.45 亿元,较2021 年增长15%-25%。 1. 通讯用板业务22H1 实现营收81.68 亿元,同增20.69%,占总营收比例为57.56%。公司在秦皇岛、淮安等地已投产多个涵盖高端HDI 和先进SLP 的制造项目,随着高阶HDI,SIP 产品市场逐步打开,预计未来公司高阶硬板产品将成为业绩增长的动力来源。 2. 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业务22H1 实现营收58.93 亿元,同增13.53%,占总营收比例为41.52%。该业务增长主要源于5G 网络的普及带动以AR\VR 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未来在AR/VR 领域,公司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北美VR 品牌厂商合作,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供货商。 3. 汽车雷达及高速运算伺服器业务是公司致力开拓的新业务板块,22H1 实现营收1.21 亿元。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提高加大了市场对传统服务器行业的更新换代的需求,在大环境趋势和公司内部研发的共同作用下,汽车及服务器用板领域预计将成为印制电路板行业增长点。为了在未来充分抓住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在服务器领域,公司持续扩充产能,在淮安第一园区建设服务器专用生产线,以应服务器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在汽车领域,公司已有多类车载产品实现供货,其中ADAS、车用影像感测领域的自驾域控制器、雷达模组、摄像模组等已批量供货,应用于电池模块的FPC 类产品已开始供货,未来上量空间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各细分业务放量可期,我们维持22-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0.22 亿/ 47.46 亿/ 56.44 亿,目前市值对应22-24 年PE 为19x、16x 和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出货量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低于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中国联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8-11 3.53 -- -- 3.64 1.11%
5.21 47.5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0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18.7%。EBITDA为513亿元,同比增长3.9%。计划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663元,同比提升35.9%。 基础业务发展良好,移动//宽带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公司移动主营业务收入849亿元,同比提升3.4%。其中5G套餐用户净增2999万户达到1.85亿户,5G套餐渗透率达到58%。ARPU为44.4元,与去年同期保持平稳。上半年实现宽带接入收入230亿元,同比提升4.3%,延续了良好态势。宽带净增440万户,总数达到9944万户,净增用户数创近10年同期新高,融合渗透率达到73%,用户粘性和用户价值显著提升。 产业互联网贡献主要新增收入。上半年,公司产业互联网实现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31.8%,贡献了公司超过70%的新增收入,成为业绩增长“第一引擎”。“联通云”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43.2%;5G行业应用签约规模近40亿元,5G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2014个,5G行业应用累计项目数超过8000个;数据中心机柜利用率超过68%,实现收入124亿元,同比提升13.3%;物联网连接数3.35亿户,实现收入43亿元,同比提升44.1%;大数据业务收入19亿元,同比提升48.9%。 适度加大战略投入,加快科创转型。公司适度加大战略投入,上半年资本开支为284亿元。5G/4G精品网已经实现重点乡镇以上场景室外连续覆盖,5G中频规模和覆盖水平与行业相当。宽带网络部署进度与行业同步,FTTH端口达到2.3亿个。公司完成“东数西算”网络总体架构方案,初步完成产业互联网低时延平面建设,IDC机架数较上年底提升1.9万架,总规模达到32.9万架。公司加快科创转型,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3.7%,授权专利数同比提升27%。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22~24年净利润预测75/89/104亿元,对应PE14X/12X/10X。我们认为,在5G产业周期从5G建设走向5G应用的背景下,运营商具备长期向好逻辑,公司移动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宽带接入保持稳定,产业互联网保持快速增长,5G的持续普及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公司加大创新投入,创新业务收入占比上升有望提升估值水平,我们看好其在5G商用背景下的反转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的风险,降费政策影响超预期,5G应用低于预期致流量增速放缓。
创维数字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7-28 17.30 -- -- 26.58 53.64%
26.58 53.64%
详细
数字解决方案领军者:创维数字为机顶盒和宽带通信的智能设备及系统方案头部提供商,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2018-2021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同时领先布局VR、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渠道优势显著。2019-2021公司营收分别为88.96/ 85.08/108.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 3.84/ 4.22亿元,22Q1实现营收27.7亿元,同增24.81%,实现净利润2.08亿元,同增33.74%。 VR 业务:硬件技术叠加行业+应用,公司VR 业务高增可期。VR 行业出货量已达拐点放量在即,公司研发优势显著抢先布局Pancake 短焦产品,全球首款消费级6DoF 短焦VR 一体机Pancakexr 将在7月25日发布和8月量产,突破VR在重量体积上的技术瓶颈,具备更轻的重量、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分辨率的Pancake 一体机将助力公司进军2C 市场。凭借公司产品高性价比优势及渠道优势,国内外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扩大。2B 端,公司在VR+行业快速推进,已覆盖K12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文旅、工厂等领域。 车载显示业务:车载显示量价齐升,成倍增长可期。多屏化+大屏化趋势有望推升单车座舱的屏幕价值量从1500元提升至6000元以上,公司作为Tier1供应商,已进入包括一汽-大众、吉利、长城、Smart、奇瑞、北京现代、江淮汽车、五菱汽车、南京金龙等前装车厂供应商目录及相关车辆的定点,根据近三年的定点项目,22-23年车载业务有望实现5/10亿营收,成倍增长可期。 传统业务:机顶盒龙头地位稳固,宽带业务受益双千兆放量可期。机顶盒方面,公司市占率高企,2018-2021年公司数字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名。未来超高清、智能化及IoT 化打开替换空间,公司领先布局8K、融合终端及智能机顶盒。宽带方面,双千兆打开市场空间,2021年公司PON 网关产品进入运营商集采第一阵营,在宽带连接业务上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9.97%。 启动1-2亿元回购方案,彰显发展信心。2022年3月公司发布公告回购部分股份,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6元/股,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鉴于公司传统机顶盒及宽带两大传统业务提供稳定基本盘,新兴业务汽车车载显示在多屏化+大屏化趋势下价量齐升,VR 业务技术领先放量可期,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9/11.5/ 14.5亿元,对应PE为23X/ 18X/ 1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及上游供应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纳芯微 2022-07-15 395.26 -- -- 464.80 17.59%
464.80 17.59%
详细
纳芯微是国内稀缺的数字隔离芯片全品类提供商、完整的传感器IC 提供商、汽车电子芯片领跑者。公司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产品技术覆盖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广泛应用于工控、汽车、通讯和消费电子等领域。21 年公司实现营收8.6 亿元(YOY+256%),归母净利润2.2 亿元(YOY+340%); 22Q1 营收3.4 亿元(YOY+146%),归母净利润0.84 亿元(YOY+148%)。 华丽创始团队,知名资本加持。公司核心团队人员大多具备海外龙头企业工作背景,其中董事长、研发负责人、IC 设计总监、信号调理产品线总监、隔离与接口产品线总监等人均有ADI 工作背景,人事行政总监在TI 工作近十年。公司获得了中芯、大基金、深创投、小米等多家知名资本背景PE 的支持。 传感+信号链+数字隔离+电源链技术组合,主打高壁垒市场。公司以混合信号为基础,囊括高精度REF、高精度仪表放大器、高精度ADC/DAC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拓展了隔离与接口以及驱动与采样芯片。传感ASIC 多品类覆盖,数字隔离性能国际领先,并通过隔离+电源/信号链持续拓展品类。下游主打泛能源及车载IC 等高壁垒市场,业绩持续快速成长。 新能源时代下,隔离成为模拟IC 高速成长赛道。隔离芯片作用是保证强电和弱电电路间信号传输安全性。新能源时代下,工业变频伺服、光伏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车、通讯数字电源等市场快速发展,扩大了强弱电路之间信号传输的使用场景,同时各类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隔离芯片被更多的集成到信号链和电源类等模拟芯片中,进一步扩大了隔离类芯片的整体需求。同时,中国数字隔离芯片进口替代潜力大,国内下游大客户也为公司带来更多新品开发机会。 国内车载IC 领跑者,传感/隔离/驱动/采样芯片快速放量。亿欧智库预测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1300 万辆,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公司通过了ISO26262 全球汽车功能安全的最高等级认证,多款产品符合AEC-Q 可靠性测试标准。新能源汽车电气化程度高,三电+热管理系统新增了多种数字隔离类芯片产品的需求。公司传感及隔离类车规级芯片已在比亚迪、东风、五菱、长城、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宁德时代、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此外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等合资及国外厂商的供应体系。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2~24 年净利润4.1/5.6/9.4 亿元, 对应PE 95/68/41X,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理财收益影响预计净利润约为4.9/7.1/9.3 亿元,对应PE 79/54/42,我们看好新能源快速发展趋势下,隔离类芯片成长前景,以及公司在传感IC 和电源链品类拓展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紧缺风险,高估值风险,次新股波动风险。
领益智造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27 4.76 -- -- 5.32 11.76%
6.28 31.9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度报告及2022 第一季度报告,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303.84 亿元, 同增7.9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0 亿元,同降47.93%;2022Q1 公司实现营收70.65 亿元,同增9.93%,实现归母净利润3.01 亿元,同降35.05%。 点评: 21 年缺芯少料盈利能力短暂承压,22Q1 部分产品因疫情递延出货。随着5G 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升级迭代,疫情居家办公需求增加,“双碳”目标的推进,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84 亿元,同增7.97%;而归母净利润受到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影响同降47.93%至11.80 亿元。21 年精密功能及结构件/充电器/材料/汽车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21.68/ 56.05/ 12.54/ 4.44 亿元,分别同增1.87%/ 48.60%/ 12.34%/ 141.54%,充电器及汽车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2Q1,受到全球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缺芯少料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延续,且疫情致部分生产基地防疫政策相对严格,导致少量产品递延出货。2022Q1 公司实现营收70.65 亿元,同比增长9.93%;实现归母净利润3.01 亿元,同比下降35.05%。 控费稳健,研发加码。公司21 年三费率合计18.82%,较同期增长1.32pct,22Q1 三费率4.67%,较同期小幅上涨0.78pct,控费相对稳健。公司于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2021/22Q1 研发费用分别为17.01 亿/ 4.52 亿元,2021 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0.49%至6542 人。 深耕消费电子行业,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力度。传统消费电子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线成熟度及客户渗透率,于21 年1 月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桂林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0 亿元生产结构件,已于12 月正式开工,并于22 年2 月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桂林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合作协议>的议案》,由公司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桂林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在前次合作范围外增加消费电子配套充电模组业务。公司积极布局新赛道,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公司在加强主营业务经营的同时凭借自身在精益制造领域沉淀的研发、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横向扩展布局,加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新领域的布局力度,报告期内完成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并通过拟投资建设电池结构件项目等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2021 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141.54%的高速增长,为未来发展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智能手机行业景气度较弱,且领益智造处于扩产周期, 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坡周期,折旧成本和人工费用等较高,因此我们下修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8.22 亿元(业绩较前期调整比例为-45.96%,同下)、23.13 亿元(-51.11%);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8.92 亿元,对应2022-2024PE 分别为17X/ 13X/10X。 领益智造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平台领导者,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 的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从基础材料到精密零组件,再到核心器件、模组及专业组装,均可持续满足客户多元化、多样性和即时性的需求。公司是精密制造行业里极少数同时覆盖了材料、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模组和精品组装业务的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医疗、5G 通讯及物联网等领域,目前领益智造已经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前景可期, 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分析,消费电子行业景气下行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03 31.40 -- -- 34.00 7.94%
36.44 16.0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年度报告及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1539.5 亿元,同增66.43%;实现归母净利润70.7 亿元,同比下降2.14%。2022Q1 公司实现营收416 亿元,同增97.91%;实现归母净利润18.03 亿元,同比增长33.63%。 点评: 21 年营收快速增长,缺芯少料下盈利能力短暂承压。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1539.5 亿元,同增66.43%,其中21Q4 受益于立铠并表及手机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产品需求较大立铠业务规模呈高速增长,单季度实现营收729.34 亿,同增121.19%,为十年来单季度最高增速。而归母净利润方面,由于21 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疫情的不断反复导致产业上游供应链出现停工和物流通道阻断现象,全球“缺芯少料”、大宗原材料价格和物流运输成本单边上扬, 部分新产品量产落地与出货时间出现不同程度递延,公司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7 亿元,同比微降2.14%。 22Q1 业绩增速强劲,需求及盈利能力回升。22Q1 消费电子、电脑互联产品大幅增长拉动总营收同增97.91%至416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增33.63%至18.03 亿元,公司预计2022 年声学可穿戴产品出货情况将整体趋稳,公司多元化产品不断优化于预告期内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且不断推进“三个五年”战略,2022 年盈利能力提升可期。 控费稳健,研发加码。公司2021/22Q1 三费率分别合计3.3%/2.87%,分别同比下降0.86pct/0.68pct,控费稳健。此外公司持续加码研发,2021/22Q1 研发费用分别为66.42 亿元/16.88 亿元,分别较2020/21Q1 同比增长15.62%/23.93%,21 年研发人员同增6.26%至1.6 万人,截至2021 年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3,090 件, 较2020 年末增长44.46%。 各业务板块实现高增长,汽车业务全方位向Tier1 进发。公司各业务板块实现高增长,21 年消费性电子/电脑互联/汽车互联/通信业务销量分别为350 万KPCS (YOY5.93%)/69 万KPCS(35.47%)/2.33 亿套(34.95%)/38 万KPCS(-19.18%), 分别实现营收1346.38(YOY64.56%)/78.57(123.11%)/41.43(45.66%)/32.69 (44.32%)亿元,均实现高速增长。 1. 消费电子业务:品类持续扩张,募资扩充产能优化部件-模组-整机垂直供应能力: 公司消费电子业务逐步向可穿戴手表、耳机、游戏控制器、AR/VR 等方向多元化发展,21 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实现64.56%高增长。公司目前已实现在智能健康可穿戴产品端布局的全覆盖,可穿戴设备未来有望高速增长,据IDC 数据, 2021 年国内出货量达到1.4 亿台,同比增长25.4%,预计2022 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超过1.6 亿台,同比有望增长18.5%,公司作为可穿戴设备龙头有望领先受益。 短期内,我们认为苹果业务仍是公司核心成长动能,考虑到海外疫情后的需求恢复、SiP 和其它零组件自供的可能性,我们认为AirPods 代工仍将在2022 年为公司主要盈利贡献业务之一;Apple Watch 业务于2020 年切入整机制造, 份额不断提升且单机价值量较高,此外由于立讯供应Apple Watch 的无线充电、表带、表冠、SiP 模组等零组件,在Apple Watch 组装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 公司于2022 年非公开募资扩充产能,进一步优化消费电子业务部件-模组-整机垂直供应能力。2022 年2 月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135 亿元,其 利润率相较AirPods 有望实现进一步的跃升。 2. 汽车业务:公司内生外延,产品、客户、市场全方位拓展向Tier1 进发。目前已形成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驾舱/控制等主力产品线, 21 年度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实现45.66%高增长至41.43 亿元。内生方面,2022 年2 月公司非公开募资15 亿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产品生产建设、及5 亿元用于智能汽车连接系统产品生产线建设,将进一步在智能化及新能源赛道上进行领先布局。 除自身拓品类扩产能的内生发展外,公司通过并购及外部合作实现业务快速外延。公司先后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德国SuK、汇聚科技,从产品、客户、市场等方面完善汽车电子领域布局,母公司立讯有限收购德国采埃孚TRW 车身控制系统业务,重点发展先进人机界面,进一步促进了汽车业务长线发展。此外,立讯有限于2022 年2 月收购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并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认缴5 亿元持有合作子公司注册资本的30%,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凭借奇瑞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以及立讯精密丰富的ODM 模式经验,正式进军整车制造领域,同时也有助于为公司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 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 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内生+外延,公司汽车业务各细分版块均获突破:1)线束上,通过垂直整合,公司已成为集完整的低压、高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以及充电枪等设计、验证、制造于一体的综合供应商,除传统主机厂外,公司已拓展部分头部新势力客户。 2)汽车连接器上,目前公司已经设计和开发涵盖整车内所有连接器,包括低压连接器、高压连接器、高速连接器,以及客户定制的连接系统等产品系列。公司通过线束业务在现有客户市场扩展,同时与现有消费电子及企业类产品实现更多协同效应,促进业务增长。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千兆以太网连接器采用全屏蔽双绞线缆连接结构,可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娱乐系统、ADAS、域控制器等产品。汽车连接器占全球连接器产业比例达22%,根据Bishop & Associates 数据,2019 年全球汽车连接器的市场规模增长到152.10 亿美元,预计2025 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4.52 亿美元。公司已于汽车连接器领域广泛布局,未来有望紧抓行业先机。 3)新能源电动车上,公司推出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部分:BDU、PDU 及逆变器,其中BDU 为电池包断路单元,专为电池包内部设计;PDU 为高压配电单元,负责新能源车高压系统中的电源分配与管理,可集成BMS 主控、充电模块、DC 模块、PTC 控制模块等功能;逆变器可将电池的直流电能转变为电动机需要的三相交流电,三者均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着电机的功率输出表现和续航能力。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先发占据核心赛道,有望随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扩张实现业务大幅增长。 4)车联网业务上,目前车联网应用是政府与OEM 企业的重点项目,需要多项装置相互配合,如将环境、路况、交通标志等信息收集后再传至车辆的RSU(路侧单元)、车辆与外部网络互相沟通的TCU(车载通讯单元)、串接车内各电子装置的CGW(中央网关)等产品。公司致力于无线通信与车用电子产品,目前产品线已涵盖RSU、TCU 及CGW。 5)智能座舱上,目前市场上智能驾舱基本配置为数字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HUD、后排显示屏、车联网模块等,可以较为直观的为乘客提供各类信息包括导航、周围环境检测或娱乐相关,可满足多样化人机交互需求,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目前公司已有USB 接口和无线充电模块等发展较为成熟的产品,同时开发了AR-HUD、信息娱乐系统、座舱娱乐域、液晶仪表、驾驶员监测系统、电源隔离模块等产品领先满足市场需求。 3. 通信业务:公司超算中心业务于报告期内显著增长,虽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北美通信业务受制,但凭借公司高/低频电连接、光连接和射频通信产品的技术优势,2021 年通信业务实现营收32.69 亿元,同比增长44.32%。2021 年公司着力新增和聚焦发展热系统管理、工业连接等新产品、新业务,进一步加强产业垂直整合,正逐步发展为数据与通信的多品类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元宇宙、智能驾驶及IoT 的进一步发展,在完整的产品线及平台储备下,公司将凭借自身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持续打通全球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未来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品类持续扩张并不断优化部件-模组-整机垂直供应能力,汽车电子业务内生外延向Tier1 进发驱动业绩增长,但考虑到立铠前期投入较大、上游缺芯少料致物料成本上升毛利率降低、以及运输成本单边上扬等,我们下调2022 及2023 年净利润至95.33 亿元(业绩较前期调整比例为-5.64%,同下)、120.71 亿元(-10.58%),新增24 年净利润150.22 亿元,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23X、18X、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市场拓展不利风险。
信维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5-02 14.56 -- -- 16.12 10.41%
17.62 21.0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及 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75.81亿元,同增 18.58%;实现归母净利润 5.05亿元,同比下降 48.06%。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19.14亿元,同增 18.66%;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亿元,同增 5.04%。 点评: 21年营收规模稳步扩张,严峻形势下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21年公司拓展新业务并向高端产品延伸,实现营收 75.81亿元,同增 18.58%。多重因素下,盈利能力受制,21年毛利率同降 11pct 至 19.17%,归母净利润同降 48.06%至 5.05亿元: 1)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供应链紧张,客户部分终端产品需求减弱;2)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公司成本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3)公司对部分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成熟产品主动进行了降价销售,致 Q4毛利率下降 12.87pct 至 12.88%。 22Q1营收净利润逆境下实现正增长,成熟业务稳步发展,新业务持续放量。22Q1,在国内外疫情、地缘政治等严峻形势对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下,公司依旧实现营收净利润正增长,实现营收 19.14亿元,同增 18.66%;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亿元,同增 5.04%。22Q1公司天线、无线充电、EMI/EMC 等成熟业务稳步增长,高精密连接器、电阻、汽车互联产品等新业务持续放量,新产品毛利率亦逐步提升。 研发持续投入,精细化管理控费稳健。21年度及 22Q1研发费用分别为 6.28亿/ 1.53亿元,分别同增 7.11%/ 20.35%,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 2060件;2021年新增申请专利 477件,其中 5G 天线专利 148件,LCP 专利 16件,被动元件专利 18件,UWB 专利 11件,WPC 专利 79件,BTB 连接器专利 16件。研发人员数量提升 18.09%至 2702人,人数占比提升 1.44pct 至 23.24%。此外,公司 2021/22Q1三费率分别为 3.98%/ 4.07%,相较 20年及 21Q1下降 2.33pct/0.79pct。其中 21年度管理费用同降 35.04%主要系公司优化管理流程且股权激励未达成导致已计提的股权激励费用冲回所致。 新兴业务规模迅速扩大,打造未来新增长点。2021年公司加大了对新业务(LCP、高精密连接器、UWB、被动元件、汽车互联产品等)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新业务收入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收入规模约 12亿元,其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毛利率也正在逐步提高。 1、高精密连接器业务依托优势技术抢占高端细分市场,实现规模快速放量,在 BTB连接器方面,公司超小间距的 BTB 连接器技术领先,打破海外厂商垄断,实现对国内外知名科技厂商的批量供货,并且已经配合北美大客户项目,预计未来将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2、LCP 及模组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垂直一体化能力,切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公司不断加强“LCP 材料-->LCP 天线-->LCP 模组”的一站式能力。2021年,公司 LCP 高频 FCCL 顺利通过美国 UL 认证,将有利于公司 LCP 产品开拓市场。 3、被动元件业务方面,公司瞄准高端定位,搭建国际化研发体系,着力推进高端元件的国产化。2021年公司加快对电阻产品的扩产,在 MLCC 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信维通信(益阳)有限公司于 2021年 8月签署了合作协议,信维电子科技(益阳)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20亿元,推进 MLCC 项目实施,打造高端 MLCC产品基地。 4、汽车互联业务方面,公司正在加大对汽车客户及其业务的开拓,已获得大众、东风本田、 广汽本田、一汽红旗、一汽奔腾、奔驰等汽车厂商的供应资质,正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并与特斯拉、华为、小米、丰田、日产、长安等十几家汽车厂商进行商务与项目接洽,为公司未来 2-3年汽车互联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2021年,公司获得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的优秀供应商荣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智能机行业疲弱,我们将信维通信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 8.5亿(业绩调整比例为-26.85%,同下),10.31亿(-29.90%),新增 2024年净利润预测 12.50亿,对应 22-24PE 分别为 16X/13X/11X。鉴于公司天线、无线充电、EMI/EMC 等成熟业务保持稳步增长,LCP、BTB、UWB、被动元件、汽车互联等新业务已开始逐步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手机出货不及预期;新业务及新产品拓展不达预期,宏观经济风险。
科华数据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27 17.93 -- -- 24.29 35.47%
41.70 132.57%
详细
2021 年,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持续推进,于研发及客户方面进一步拓展,于一线城市坐拥7 个数据中心一线资源优势显著,在未来一线能耗指标持续收紧态势下具备强竞争优势。此外公司深入布局新能源及智慧电能业务,储能市占率行业领先, 智慧电能业务2021 年在金融、通信、公共、轨道交通等领域均取得稳健增长。 数据中心业务持续推进,研发及客户进一步拓展:公司数据中心一线资源优势显著, 目前北、上、广等地拥有7 个大型自建数据中心,拥有运营机柜数约3 万个,一线城市IDC 能耗审核严格、资源稀缺,在政策对PUE 要求进一步严格的趋势下我们认为未来在一线有布局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公司IDC 业务客户覆盖各类云厂商、互联网企业及政企,客户持续拓展,产品方案先后入驻腾讯、百度、优酷、科大讯飞等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中科院超级计算青岛分中心、国家测绘局、国家工商总局等。根据计世资讯数据显示,科华数据在2020-2021 年中国微模块数据中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科华数据在2020-2021 年中国微模块数据中心金融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已于储能光伏领域深入布局。2021 年在国家陆续出台支持光伏及储能产业相关政策的背景下,公司新能源业务作为公司重要战略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当前公司已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以及微网储能等领域进行布局,拥有全系列、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在火电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级输配电、智能家用光储等领域均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21 公司先后完成张北县“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助力北京东奥,并为新疆某油田打造1MW/1MWh 储能项目,其技术在2021 年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中荣获储能应用创新典范奖。未来碳中和战略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锚定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0GW 目标, 2020-2025 CAGR 达55%,叠加21 年7 月2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储能配置意愿大幅提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 年科华在国内储能变流器市场中份额排位第二,占比达19%,公司市占率领先,积累了宁德时代等储能客户,占据先发优势。 智慧电能业务方面,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开拓研发持续精进。2021 年公司智慧电能业务在金融、通信、公共、轨道交通、工业、核电等领域均取得稳健增长。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运用轨道交通设备电力保障的专业产品方案,助力厦门地铁3 号线、杭州地铁8 号线、杭海城际铁路等全国超10 座城市的地铁线路顺利开通运行;在工业领域,科华高品质电源解决方案赋能乾照光电、天马微电子、盛虹集团、恒力石化、蓝谷智慧等典型客户;在机场领域,公司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提供能源管理、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在岸电领域,公司为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船舶岸电系统三期工程总承包项目提供岸电监控系统;在大数据领域,公司全球首发的高密度电源模块成功应用于湖南湘谷大数据,赋能云计算应用。此外,在高精尖技术应用层面,公司超大功率电源设备助力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国际一流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保障精密设备可靠稳定运行。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鉴于公司新能源业务高速增长,双碳目标大幅提振储能需求,公司市占率高企先发优势显著,我们上调21-23 年净利润至4.59 亿(+29.99%) /6.19 亿(+65.47%)/8.08 亿(+96.17%),对应PE 为20X/ 15X/1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储能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影响海外业务风险、IDC上架不及预期风险。
光环新网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10.65 -- -- 10.26 -3.66%
11.17 4.88%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4月 22日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及 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77亿元,同增 2.99%;实现 EBITDA 为 16.47亿,同比下降 1.26%;实现归母净利润 8.36亿元,同降 8.41%。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8.33亿元,同降6.49%,环增 3.80%;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同降 13.63%,环增 27.04%。 2021业绩多重因素下受制,22Q1环比显著回升 。受疫情及教育行业双减、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部分行业云计算客户收入减少,且新建数据中心投产转固导致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增加,叠加电费上浮约 15%且期间费用随业务规模扩大,21年业绩小幅承压,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77亿元,同增 2.99%;实现 EBITDA 为 16.47亿,同比下降 1.26%;实现归母净利润 8.36亿元,同降 8.41%。其中云计算业务/ IDC及增值服务/ IDC 运营管理服务/ 宽带接入服务分别实现营收 55.91/ 18.38/ 1.92/0.53亿元,分别同比变动+0.85%/ +10.20%/ +6.34%/ -3.63%。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8.33亿元,同降 6.49%,环增 3.80%;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同降 13.63%,环增 27.04%,相较 21Q4回升显著。 数据中心规模快速扩张,长三角及珠三角着重推进,围绕 IDC 进行智能运维及技术创新,业绩释放可期:截止 2021年底,公司在津京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拥有12座数据中心,均位于一线及周边坐拥资源优势,合计投产机柜数约 4.4万架,储备机架规模近 10万架,预计在未来 5年内逐步推向市场。公司在房山二期项目规划建设 6000个机柜,已于 2021年完成土建,并已与客户签署部分合同,预计将于2022Q2开始陆续上架;嘉定二期已于 2021Q4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且已签约客户; 北京燕郊三、四期规划建设 15000个 5KW 机柜,于 2021年完成主体建设,2021H2已有客户开始陆续上架;此外公司在长沙、天津宝坻、杭州将分别储备 1.6W/ 2.5W/1W 个机柜,公司 IDC 扩张有序推进,未来将持续深化珠三角及长三角的布局,且盈利能力将有望随上架率提升而改善。 云计算业务持续打造新增长点,光环有云业绩高速增长。公司 2021年云计算业务实现营收 55.91亿元,同增 0.85%,其中 AWS 业务同增 16%实现约 22亿收入,无双科技实现约 8亿营收,光环有云实现营收 2.5亿元 18-21CAGR 高达 235.16%。 公司于云业务上不断开拓新项目创造新利润点,2021年 3月,公司与研华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 PAAS、SAAS Landing 业务,双方将于工业互联网、边缘云计算、机房运维等方面展开合作,未来单客户 ARPU 值有望达到 40-50万元,有望成为云业务新增长点。 “双碳”背景下,IDC 行业壁垒提升。在国家加大限电及能耗控制的背景下,对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能耗不达标、PUE 较高的数据中心面临出清,行业壁垒有望提升。公司作为国内 IDC 龙头,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房山绿色云计算中心获评“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荣誉。21年 9月公司的技术团队作为主要参与企业之一参与编制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数据中心能耗限定值和能耗等级的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能耗评价技术体系和分析方法,为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和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能耗管理起到一个规范引领作用,为数据中心在下一步的发展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指导作用。公司创新开拓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海底数据中心 PUE 值有望达到 1.1以下,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海底数据中心有望获得积极推广。 维持“增持”评级:鉴于政策不确定性或使云业务需求受制,IDC 业务方面公司机柜规模大幅扩张前期或导致较大折旧,叠加电费成本上扬等因素,我们下调22-23年净利润至 9.17(-22.75%)/ 9.97(-28.71%)亿元,新增 24年净利润预测 10.98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X/20X/18X。公司为 IDC 龙头企业,其深耕IDC 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的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经验,数据中心设计 PUE 值均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创新开拓的海底数据中心有望获得较好前景,故而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IDC 机柜建设进度和上架率不达预期风险、租金价格压力风险。
德生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11-04 13.12 -- -- 16.30 24.24%
23.49 79.04%
详细
人社行业领先全产业链民生综合服务商,全方位受益三代卡时代来临: 公司深耕社保卡领域逾 20年,业务覆盖社保卡制卡及发卡设备、软件系统、社保卡、发卡后“社保卡+”服务、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力资源运营服务等,业务覆盖社保卡全生命周期,且在全国所有地级市的覆盖率已超过 50%。2021H1,随着三代卡快速普及,公司“一卡通及 AIoT应用”业务成果突显及“人社运营及大数据服务”持续创新,驱动营收同比高增 41.97%至 2.8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增 47.50%至 0.26亿元;由于业务覆盖软件系统及运营服务类业务,故而毛利率历年大幅高于同业,2020-2021H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46.36%/ 39.48%,较同业均值高11.18/4.36pct。 社保卡业务:三代卡时代价量齐升份额持续扩张,商业模式质变。 量:低渗透大空间,未来 3-5年迎发卡高峰。据二代卡发行规律,三代社保卡发行后 17-21年为设备及系统前置铺设期,2022-2025年有望迎来三代卡发卡高峰期,截至 2021年 6月底,我国居民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 13.43亿人,其中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仅为 8,791万,仍存在 12.55亿张三代卡发行的巨大替代空间,三代卡的渗透率仅约为 6.55%。 价:持续挖掘卡外用户价值,单卡 ARPU 值不断提升超 30元/张。 三代卡强调一卡通用,公司于公交应用、社保金融、C 端智能客服等方面不断深入挖掘卡外价值,提升单卡 ARPU 值,从二代卡的十几元提升至 2020年的 29.17元,2021H1单卡价值达到 30.6元。 市占率:“用卡促发卡” +一卡通合资商业模式质变,市占率持续扩张。场景应用的建设激发百姓换卡、补卡的新需求,在第三代社保卡发行的起步阶段,公司结合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以“用卡促发卡”的逻辑,发展基于场景化 AIoT 应用的三代卡主动发放服务,在社区、景区、校园、工地等多个场景搭建设备、系统及进行发卡服务从而提升市占率。此外,公司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展一卡通业务,商业模式实现从乙方到甲方的质变。在以“用卡促发卡”及合资双重作用下,德 生三代卡市占率从 2020年的 20%提升至 21H1的 35.18%。 价量齐升下社保卡市场空间达 400亿。若 13.43亿持卡人全部补、换领第三代社保卡,以每张卡 10元单价测算,仅社保卡空间达 125亿; 若考虑设备、卡管系统、密钥系统及社保卡+服务等社保卡全生命周期价值,以 31元/张测算,则市场空间近 400亿。 先导指标已如期大幅领涨。据二代卡发行规律,目前正处社保卡换代设备及系统前置期,公司制卡、终端、系统等软硬件业务先导指标如期增长,2019-2020公司制卡设备营收增速达 153%/ 183%,2021H1,公司推出三代卡即时补换设备、身份识别终端等,社保终端设备业务增速高达 100%以上。近几年制卡及终端设备业务的高增长显示目前三代卡前期铺设工作稳步推进,三代卡的发行已对公司设备相关业务起到拉动作用。 人力资源及大数据分析业务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锻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To G 端:业务多元开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近年来国家积极下发就业补助资金,公司 2G 端业务涵盖大数据平台业务、就业培训、运营补贴业务等与国家就业补贴资金方向高度契合,目前已成功开拓毕节、孝感、广州、泰州等城市,业务空间广阔。其中大数据平台业务已于毕节等地落地,且可大规模复制于各省市,公司目标为 400万人口以上城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以 10元/人计算,劳动力数据采集市场空间可超 65亿,加之后续运营价值空间更高。2B& 2C 端:收购金色华勤,完善人资业务链条。公司拟以人民币 9180万元收购北京金色华勤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51%股权,产品、技术和运营服务能力将全面提升,实现业务端和市场端双重互补。 此外也将助力德生提高协助政府提升就业综合服务的能力,实质性全面打通人力资源方面 2G2B2C 商业模型。 人社行业多年经验积累,造就技术+资源+经验+服务多重壁垒:技术优势层面,受技术及资质限定,全国仅 22家企业可产金融属性社保卡,公司获 COS 检测与中国银联双认证,长期专注研发造就核心竞争力。资源优势层面,借力政府部门侧的资源积累,公司协助政府开展数据运营,有望开拓公司独有数据优势,且在乐山成功实践“公民法人数据库”项目。此外,在合作资源方面,公司开拓华为、梦网等有力合作伙伴,共创互赢市场。服务及经验壁垒层面,公司城市运营发展条线持续推进,公司“社保卡+”服务优势凸显,通过单一产品进入地市后,公司根据客户需求逐步配套就业大数据、金融应用、C 端智能客服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形成跨行业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城市 ARPU 值不断提升,公司收入超过 100万/ 500万以上的城市分别从 2019的 48个/16个增长至 2020年的 66个/18个,超千万级的城市已累计达 7个,城市 ARPU 值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资源、技术、经验及服务优势高筑,已于三代卡领域获得高市场份额及领先优势,并在人力资源业务深度发展,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7.50亿、11.18亿及 18.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亿、1.46亿及 2.40亿元,EPS 分别为 0.51、0.73及 1.20元/股,PE分别为 28X、20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风险、三代卡发行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假设参数偏差风险。
德生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11-01 13.90 -- -- 16.30 17.27%
23.49 68.99%
详细
事件:公司于近期发布2021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同比增长23.62%,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同比增长6.2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增8.46%。 上游供应链短缺及疫情影响城市服务开展,Q3单季度短暂承压:2021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同比增长23.62%,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同比增长6.2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增8.46%。 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下降4.42%,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同比下降33.40%,主要系上游供应链承压影响终端设备原材料供给,以及疫情影响城市服务开展所致。控费方面,2021前三季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24%/ 6.58%/ 0.14%,三费率合计19.95%,同增2.02pct,主要系人员增长致使销售费用增长以及支付借款利息致使财务费用增长。 长期角度,三代卡时代价量齐升逻辑不改,公司份额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居民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3.43亿人,其中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仅为8,791万,仍存在12.55亿张三代卡发行的巨大替代空间,三代卡的渗透率仅约为6.55%。单卡价值方面,三代卡强调一卡通用,公司于公交应用、社保金融、C 端智能客服等方面不断深入挖掘卡外价值,提升单卡ARPU 值,从二代卡的十几元提升至2020年的29.17元,2021H1单卡价值达到30.6元。若13.43亿持卡人全部补、换领第三代社保卡,以每张卡10元单价测算,仅社保卡空间达125亿;若考虑设备、卡管系统、密钥系统及社保卡+服务等社保卡全生命周期价值,以31元/张测算,则市场空间近400亿。公司于三代卡时代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展一卡通业务,商业模式实现从乙方到甲方的质变,三代卡市占率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1H1的35.18%。 Q3人力资源及大数据分析业务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锻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于9月11日发布公告拟以人民币9180万元(含税)收购北京金色华勤数据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次并购将助力公司向2B2C 端实现商业模式链条延伸,产品、技术和运营服务能力将全面提升,实现业务端和市场端双重互补。此外也将助力德生提高协助政府提升就业综合服务的能力,实质性全面打通人力资源方面2G2B2C 商业模型。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已于三代卡领域获得高市场份额及领先优势,并在人力资源业务深度发展,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亿、1.46亿及2.40亿元,EPS 分别为0.51、0.73、1.20元/股,PE 分别为28X、20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风险、三代卡发行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假设参数偏差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