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孚新科
|
|
2022-12-28
|
64.50
|
--
|
--
|
76.54
|
18.67% |
|
76.54
|
18.67% |
|
详细
事件点评董监高减持提前终止、 高管对公司发展前景信心充足。 2022年 12月 23日, 公司发布公告表示董监高提前终止了最近的减持。 该减持合计不超过 32.2万股, 主要系公司高管上一轮减持未完毕所做的延顺。 本次终止减持主要源自董监高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对公司价值以及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判断。 此外, 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股东于 12月 2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 71.7万股主要系基于税收筹划需要而实施的持股平台主体交换, 并非真正减持。 同时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布了复合铜箔设备的产能规划和降本方案: 公司正积极推进复合铜箔设备产能建设, 预计 2023年进入规模化量产。 近期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 目前公司一步式全湿法复合铜箔化学镀铜设备产能为 2-3条/月, 计划通过 1年时间将产能提升至 10-20条/月。 同时, 公司正积极推进一步法工艺的下游认证, 已与智动力签订了正式的购销合同。 无钯催化方案有望降低复合铜箔一步法工艺成本。 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钯作为催化产品应用于一步法工艺, 其催化成本约占总化学品成本的 30%-50%左右。 但钯催化技术仅为过渡性技术, 公司在研的无钯催化技术投入使用后可显著降低复合铜箔一步法工艺成本, 该技术预计明年可以投入量产应用, 届时再叠加规模放量、 配方升级、 产能提升以及管控优化等降本方案, 公司一步法工艺将具备良好的成本优势。 根据公司公告, 一步法在良品率、 镀膜厚度均匀性、 结合力等方面表现良好, 目前公司复合铜箔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 并将依据客户要求的长宽进行送样。 后续无钯方案推出后有望协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 助力下游大规模产业化。 同时, 减持的提前终止彰显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发展和未来前景的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推进复合铜箔一步法产业化, 相关设备有望贡献一定的业绩增量。 我们维持之前报告中的盈利预测, 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4万元/4392万元/1.62亿元, 剔除股权激励支付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8074万元/1.01亿元/1.75亿元。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维持“强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成果转化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拓斯达
|
机械行业
|
2022-12-27
|
13.67
|
--
|
--
|
16.56
|
21.14% |
|
17.27
|
26.34% |
|
详细
制造业多环节布局,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多极增长。公司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绿能业务全方位布局的自动化行业龙头。 2007 年公司成立之初主营注塑机辅机业务,近年来公司业务依次延展至机械手、绿能、自动化系统、多轴机器人、注塑机主机、数控机床领域。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7.64 亿元增至32.93 亿元,4 年CAGR 为44.06%。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协同效应较强,可向客户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且积极拓展大客户,头部客户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工业机器人赛道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进步明显。1)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实现,需求催化行业步入长景气区间。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进程下,工业机器人为关键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环节中,整机企业通过自供零部件降本增效,系统集成行业附加值较高,由于其非标化特点,长尾效应明显,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广阔。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存量周期来临叠加增量替代,工业机器人产量未来有望高速增长。2)公司充分布局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公司自2015 年布局工业机器人本体研发,整机新品研发进展较快,且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近年以来逐步自主研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供零部件有助于毛利率提升。下游方面,公司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在多领域、多环节充分布局。 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逻辑清晰,公司五轴数控机床竞争优势明显。 1)工业母机为制造业基石,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五轴数控机床联动轴数量更多,其加工质量更精细,工作效率提升,随我国企业核心功能部件生产能力提升,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趋势加速。目前五轴机床需求高速增长,下游各行业中,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增长较快。2)公司核心功能部件自主可控,五轴数控机床出货行业领先。公司2020 年收购埃弗米切入数控机床业务,五轴机床产品型号不断丰富,出货量稳步增长,核心功能部件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加强。 绿能业务定位公司业务运营前哨站,头部客户合作关系不断强化。公司智能环境整厂解决方案实现能源管理功能,在公司营收结构中占比最大,为公司持续、稳定贡献利润。绿能业务实行大客户拓展战略,强化各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关系。且绿能业务作为公司观测行业景气度的窗口,可实时跟踪下游行业边际变化,前瞻性调整公司生产节奏,及时延伸客户合作范围。公司深耕注塑机行业十五年,注塑机研发能力积淀深厚。公司切入注塑机业务较早,公司创立之初专注于注塑机辅机领域,2020 年拓展业务线至注塑机主机。自切入注塑机主机业务以来,公司注塑机业务营业收入高速增长,毛利率不断提升。2021 年,公司注塑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 亿元,同比+120.78%。2022H1,公司注塑机主机业务毛利率17.52%,同比增长3.44pct。目前公司注塑机产品条线包括TM、TH、TE 系列,公司TM II 系列新品在整机效率、稳定性、精准性均较上代大幅提升,TE 系列为公司研发团队发力的核心产品。 投资建议制造业生产需求回暖、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趋势愈发凸显,公司多业务板块新品研发进程不断提速,且各板块业务布局不断完善,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多极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15/51.70/61.63 亿元,归母净利润1.97/2.58/3.24 亿元,基于12 月23 日收盘价13.78 元,对应2022/2023/2024 年PE 分别为29.70X/22.76X/18.10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情恢复进度不及预期等。
|
|
|
福达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2-27
|
6.13
|
--
|
--
|
7.07
|
15.33% |
|
7.26
|
18.43%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是国内发动机锻钢曲轴、汽车离合器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自桂林汽车零部件总厂改制而来,长期专注于动力机械发动机曲轴、汽车离合器、螺旋锥齿轮、精密锻件和高强度螺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以曲轴业务为核心产业,并推进多元化经营策略,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公司曲轴、离合器、齿轮、精密锻件、高强度螺栓营收占比分别达 55.75%、18.28%、8.11%、6.07%、3.61%。 积极把握混动车快速发展机遇,商用车配套产品有望迎来复苏。乘用车方面,公司把握新能源混动汽车市场良好发展前景,深度绑定比亚迪,成为比亚迪 DM-i 系统核心曲轴供应商,并积极拓展新客户,现已成为吉利、上汽通用、东风乘用车、理想汽车及柳州赛克等车企混动车型曲轴及毛坯产品供应商。商用车方面,公司扩大国内优质客户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高端客户,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带动商用车市场恢复,公司商用车配套曲轴销量有望回升。曲轴行业重资产、高技术特征显著,产能以及客户资源为主要壁垒,目前曲轴行业主流趋势为主机厂向外转移生产,头部厂商有望承接需求,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增加。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高精密齿轮生产线项目验收在即,齿轮业务收入有望放量。多合一电驱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而由高精度齿轮、齿轮轴组成的减速箱是电驱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当前随着汽车全产业链协同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提升,主机厂对高精度齿轮偏向于向供应商采购。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高精密齿轮生产线项目,项目一期预计将于 2023年 6月竣工验收,建成后可年产新能源电驱动系统高精密齿轮 60万套,预期可带来年销售收入 39300万元,利润6428万元的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1.97/18.48/24.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9/1.93/3.11亿元,EPS 分别为 0.11/0.30/0.48元/股。 基于 2022年 12月 23日收盘价 6.16元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57.47/20.58/12.7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合盛硅业
|
基础化工业
|
2022-12-22
|
88.79
|
--
|
--
|
93.80
|
5.64% |
|
101.39
|
14.19% |
|
详细
公司是我国工业硅、有机硅双料龙头。自2005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扩产,加强一体化及多元化布局,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硅基新材料龙头。2021年以来,受益于工业硅及有机硅需求的高速增长,公司享受量价齐升,业绩大增,2021年实现营收213.43亿,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82.12亿,同比增长485%,盈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工业硅产销两旺需求高增,有机硅短期承压远期向好。工业硅为高耗能产业,供给侧改革与双碳政策推动下,新增产能被限制,后续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需求端,据广州期货交易所数据,2021年有机硅、出口、铝合金和多晶硅分别占工业硅下游消费的28%、25%、21%和20%,其中,多晶硅是增速最高的领域。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拉动多晶硅需求提升。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达309GW,同比增长22.13%。据硅业分会统计,2022-2025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将分别达118、227、383、618万吨,2021-2025年的CAGR达82.55%。且因疫情影响,2022年我国多晶硅产能投放速度不及预期,现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多晶硅产能有望加速投放,进而拉动工业硅需求快速提升。有机硅方面,建筑和电子电器为我国有机硅主要消费领域,2021年占比分别为33%和29%,目前需求较为平淡,但随着房地产行业回暖,有机硅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一体化深筑成本护城河,硅基新材料布局延伸。公司具有区位、规模化、一体化、多元化等多重优势。首先,公司主要布局于新疆及云南,享受新疆低价电力及云南绿色电力,具有成本和环保双重优势;其次,公司现有工业硅产能79万吨,在建及拟建产能合计12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133万吨,在建及拟建产能合计120万吨,充分享受规模优势;再次,公司将拥有石墨电极产能14.5万吨,可匹配145万吨工业硅产能,一体化助力公司降本。最后,公司加快多元化布局,加强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延伸。2022年,公司规划20万吨多晶硅和30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设立南翔研发中心,着力研发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长晶技术和有机硅材料高端产品,未来有望贡献业绩新增量。 投资建议多晶硅产能加速投放,工业硅景气高企,公司是工业硅及有机硅龙头,我们预期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31/88.11/110.13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5.52/8.20/10.25元/股。以2022年12月20日收盘价88.78元为基准,对应PE分别为16.08/10.82/8.66倍。结合行业景气度,我们看好公司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
|
|
恒华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12-15
|
10.27
|
--
|
--
|
8.98
|
-12.56% |
|
9.08
|
-11.59% |
|
详细
事件12月 12日,公司与河北畅妙新能源、河北辰亭新能源、河北阳业新能源签订《关于河北阳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受让阳业新能源 20%股权,股权转让价款为 3000万元。阳业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河北研效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获得河北省 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50MW 光伏项目)及其批复。 点评收购河北阳业新能源 20%股权,公司业绩再添重要增长点。阳业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此次获批的蔚县 750MW 光伏项目,为河北省 2021年度6个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中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也是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共计 11个试点项目中规模第二大的光伏项目。该项目为京津冀地区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公司主要参建环节为三维软件设计,并逐步切入源网荷储项目各个环节及配套增值服务,未来有望为公司贡献较大业绩增量。 以入股形式切入新能源项目,公司行业话语权有望提升。公司布局新能源行业较为提前,在新能源项目上具备较强的软件服务能力,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参与的新能源项目设计、咨询业务累计超过 10GW。 此次股权收购前,畅妙新能源、辰亭新能源分别持有阳业新能源 50.5%、49.5%股权,公司完成本次股权收购后,将成为阳业新能源第三大股东。 公司依托阳业新能源切入新能源项目,有望依托参股公司在行业内优势,提升行业话语权,提高公司软件业务在新能源行业的拿单能力。 源网荷储项目示范性强,长期看公司订单量有望逐步释放。公司BIM 软件业务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侧全环节,设计、施工、运维各过程实现全覆盖,源网荷储项目与公司 BIM 软件业务覆盖范围较为契合。公司此次切入的源网荷储试点项目在京津冀地区较为稀缺,且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公司进军源网荷储项目有助于加深客户对公司软件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认可,同时加快在配套储能、虚拟电厂、数据中心等相关领域布局,长期看公司订单规模有望提升。 股权绑定加深合作关系,看好运维环节长期价值空间。随着电网数据采集、运检需求增加,从发电到用电侧的运维或成为未来潜在价值量较大的环节。公司目前已推出部分运维端产品,未来随运维端需求逐步释放,公司有望分享运维市场广阔空间。新能源发电项目运营周期较长,如分布式光伏项目运营周期可达 25年,公司作为阳业新能源的参股股东,在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数字化运营方面有优先参与权,有望参与到项目全运行周期内的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服务,是公司打开长期增量空间的又一重要支撑逻辑。 投资建议公司收购河北阳业新能源 20%股权,短期内公司业绩再添重要增长点,长期看公司行业话语权有望提升,公司软件、技术服务订单量有望逐步释放。公司作为国产电力 BIM 软件领跑者,有望在下游应用领域高景气和设计软件国产替代背景下迎来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78/13.31/16.88亿元,归母净利润0.65/1.56/2.33亿元。基于 12月 13日收盘价 10.02元,对应 2022/2023/2024年 PE 分别为 92.60X/38.54X/25.7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 EPC 业务出清进展不及预期。
|
|
|
金钼股份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2-12-15
|
10.94
|
--
|
--
|
12.27
|
12.16% |
|
15.42
|
40.95% |
|
详细
点评钼价创 14年以来新高, 持续上行。 2022年 12月 9日, 钼精矿价格报 3560元/吨度, 周涨 1.4%, 环比上涨 15.21%, 同比上涨 62.56%; 钼铁价格报 24万元/吨, 周涨 2.11%, 环比上涨 16.79%, 同比上涨 57.38%。 钼价创 14年以来新高, 且呈持续上行趋势。 供需错配, 钼价有望持续景气。 在供给端, 钼供给量增量有限。 2019-2022年我国钼精矿有效年产能均为 32.7万吨。 在需求端, 钢招高增拉升需求, 新应用场景持续开拓。 从钢招量来看, 截至 2022年 12月9日, 12月钢招钼铁量约 0.45万吨;2022年 11月我国钢招钼铁量为 1.15万吨。 新能源行业发展拉动钼需求增长。 在光伏领域, 钼是光伏薄膜板背电极的金属材料之一。 在风电领域, 含钼的材料用于驱动轴、 齿轮部件、 动力总成框架和壳体, 风机的钼使用量约为 100-120kg/MW。 在核能领域, 钼及其合金是核反应堆的重要材料, 钼合金可用作新型包覆材料中的难熔金属、 转向器结构材料等。 运营两座露天矿山, 公司钼矿资源丰富。 公司拥有金堆城钼矿和汝阳东沟钼矿两座大型露天钼矿山的采矿权, 年产能约为 2.2万吨(折合钼金属量) 。 金堆城钼矿是世界六大原生钼矿之一, 储量丰富, 保有矿石资源量 4.78亿吨, 储量 3.35亿吨, 平均品位 0.083%; 汝阳东沟钼矿石资源量 4.80亿吨, 储量 2.84亿吨, 平均品位 0.120%。 公司钼矿资源丰富, 支持长期稳定运营发展。 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推进钼深加工业务。 公司高品位钼精矿生产技术世界先进, 2022年 H1公司研发投入 1.21亿元, 同比增速为 37.5%,科研项目完成度超 90%。 公司持续推进钼深加工业务。 在钼靶材领域,公司具备钼靶材生产能力, 持续获得面板制造厂商订单, 预计 2022年销售量可超 150吨, 产值为 7500万元。 另外, 公司具备 3D 打印用球形钼粉生产能力, 公司积极开拓产品下游市场。 投资建议钼价持续上涨, 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5/23.49/30.56亿元, 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47/0.73/0.95元。 以 2022年 12月 12日收盘价 10.24元为基准,对应 PE 分别 21.67/14.07/10.81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看好公司发展,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基建政策变化、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自然灾害风险。
|
|
|
国机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2-06
|
8.12
|
--
|
--
|
9.11
|
12.19% |
|
9.88
|
21.67%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为大型汽车综合服务企业,过往十余年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稳定位列中国经销商集团百强榜前十名,2022年名列第 10,同年位列财富中国 500强排行榜第 286位。公司具备央企背景,股权结构稳定。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72.97%,控股股东国机集团持股 70.54%,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汽车贸易服务板块:稳固核心业务,延伸服务链条。汽车批发及贸易服务收入占比最高,2021年公司汽车批发及贸易服务收入占比59.78%,工程承包及工程技术服务、汽车零售服务分别占比 21.84%、13.70%,三者收入占比合计超 95%。在汽车批售与贸易服务方面,公司先后与多家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核心业务优势显著; 在汽车租赁方面,公司以 toB、toG 模式为主,坚持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着力开拓央企总对总市场;在汽车零售方面,公司汽车零售业务致力于打造批零联动优势、提高存量运营质量,专注于进口品牌、高端豪华品牌和中高端合资品牌。目前公司参、控股 4S 店 30余家,旗下 4S 店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长三角等地区,形成了区域规模效应。 汽车工程业务:巩固核心业务,积极发展新业务。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宝马、奔驰、特斯拉、沃尔沃、大众、通用等众多国际知名主机厂。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客户,目前已经获得陕汽重卡、比亚迪、广汽丰田等多个车企和华域汽车等 Tier1的新订单。同时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与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积极推进EPC 模式合作,并且强化高端铸造 EPC 业务,与亚新科汽车零部件签订智造园 EPC 项目。另一方面公司也持续加强发展智能装备 AGV 产品、轨道交通业务以及三电业务,未来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45.47/462.83/481.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1/3.37/3.89亿元,EPS 分别为 0.23/0.23/0.27元/股。基于 2022年 12月 2日收盘价 8.02元计算,对应 2022-2024年 PE分别为 35.31/34.70/30.0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新冠疫情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汇率大幅波动。
|
|
|
天壕环境
|
能源行业
|
2022-12-05
|
12.90
|
--
|
--
|
13.00
|
0.78% |
|
13.00
|
0.78% |
|
详细
事件12月 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 神安线管道项目陕西-山西段完成物理连接, 进入试运行阶段, 神安线管道实现全线贯通。 点评神安线管道全线贯通, 将拓展上游气源供应。 神安线管道(陕西-山西段) 管道长度为 72.2km, 近日, 神安线管道项目陕西-山西段完成物理连接, 进入试运行阶段。 上游方面, 投产后, 上游天然气供应将得到拓展, 公司将获得更多优质气源。 多块资源丰富的气田可为该项目提供气源, 包括中联公司神府区块、 长庆气田、 延长气田、 中石油保德区块、 三交区块、 三交北区块、 紫金山区块等。 从下游市场来看, 神安线管道项目将与国家管网联通, 扩大公司的销售范围, 覆盖陕西、 山西、京津冀、 山东和江苏等地。 据公司预测, 四季度增量气为 150-200万方/天, 河北的气量将达到 400万方/天以上。 天然气市场持续景气, 价格高位提振公司业绩。 短期而言, 海外天然气价格正持续上涨。 截至 12月 1日, 美国 Henry Hub 天然气期货价格已上涨至 6.9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较去年同期上涨约 52.7%, 外盘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行主要受全球高温及俄乌冲突等问题影响。 长期而言,液化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为 51498kj/kg, 折标煤系数约 1.76kgce/kg, 为较为清洁的一次能源, 其需求量将随全球减碳运动而持续提升。 全球燃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或将对公司业绩带来一定提振。 目前气量消纳无忧, 下游分销持续拓展。 目前消纳情况来看, 目前公司的天然气供气量可全部被下游客户消纳。 2022年 9月 22日, 公司与华电河北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首先针对石热九期项目开展合作, 计划在 3年内合作规模达到 4-8亿 m3。 华电河北公司九期燃机项目天然气需求约为 8亿 m3/年, 预计远期天然气总需求将达 24亿 m3/年。 投资建议伴随公司神安线全线贯通, 公司未来业绩或将持续放量。 我们预期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7/7.18/9.33亿元, 对应的EPS 分别为 0.46/0.81/1.06元。 以 2022年 12月 1日收盘价 12.99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 28.16/15.94/12.27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看好公司发展,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 环保政策变动。
|
|
|
华贸物流
|
综合类
|
2022-12-05
|
12.53
|
--
|
--
|
13.20
|
5.35% |
|
13.20
|
5.35% |
|
详细
国际货代物流行业龙头,进军跨境电商物流赛道。公司为中国物流集团控股的货代物流行业龙头公司,在2021年中国货代物流企业百强排行榜中综合实力排名第7,公司的国际海运、国际空运营收占比较大,公司于2019年以外延并购方式切入跨境电商物流领域。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46.68亿元,同比+75.02%,实现归母净利润8.37亿元,同比+57.74%;其中跨境电商物流业务营业收入2020、2021年分别同比+722.54%/+98.92%,实现高速增长。 行业进入复苏与整合阶段,跨境电商物流前景广阔。1)国际货代综合物流:疫后复苏预期强化,行业整合时代来临。货代物流行业各国际龙头加快并购整合步伐,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迎来提升。全球货物贸易加速回暖,货运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区间,行业核心竞争力将更加聚焦于客户拓展、运力整合以及物流服务能力。2)跨境电商物流:海外市场疫后电商渗透率提升,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37亿元,同比增长18.6%。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受益于疫后跨境出口贸易复苏、中国供应链稳定性优势凸显、中国品牌出海加速,以及疫后海外线上消费需求增长带动的电商渗透率提升,有望在未来保持较高增速。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成长可期。1)国际空海铁综合物流服务:疫后复苏带动世界经济加速回暖,国际贸易增长预期持续强化,公司是全球领先货代物流企业,有望在行业复苏与整合的双重机遇下迎来份额提升。空运方面,公司在2022年全球空运货代50强中排名第15,中国企业中排名第4,近年来公司优质直接客户持续增多,叠加较强的拿舱能力支撑疫后稳定运力供给,有望迎来市占率提升。海运方面,公司在2022年全球海运货代50强中排名第11,中国企业中排名第3,公司提升综合物流服务占比,放大获利空间,有望在业务结构调整等内生因素驱动下实现盈利能力提升。2)跨境电商物流:公司通过资本外延实现业务快速布局,立足传统国际物流业务优势,实现空海铁卡运力资源与跨境电商物流业务融合发展与双向赋能,2021年下半年收购佳成国际物流后,公司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22H1公司跨境电商业务收入达到21.90亿元,同比增长70%,2021年公司成功开发科沃斯、泽宝、兰亭、字节跳动等优质客户,2021年12月,公司通过华为国际物流服务的认证体系审核。随着公司国际物流服务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B2C跨境电商进出口外贸市场渗透率提升释放的物流需求,跨境电商板块优质客户持续增多,市场份额有望迎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际货代行业内资龙头企业,资本外延实现对跨境电商物流快速布局,有望在行业复苏与整合双重窗口期下实现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看好公司在内生增长与资本外延共同驱动下迎来的疫后强势复苏。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45/318.02/344.43亿元,归母净利润11.01/12.37/15.33亿元。基于11月30日收盘价12.13元,对应2022/2023/2024年PE分别为14.42X/12.84X/10.36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跨境电商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国际货运价格波动风险;国际贸易复苏不及预期。
|
|
|
华贸物流
|
综合类
|
2022-12-02
|
12.53
|
--
|
--
|
13.20
|
5.35% |
|
13.20
|
5.35% |
|
详细
国际货代物流行业龙头,进军跨境电商物流赛道。公司为中国物流集团控股的货代物流行业龙头公司,在2021年中国货代物流企业百强排行榜中综合实力排名第7,公司的国际海运、国际空运营收占比较大,公司于2019年以外延并购方式切入跨境电商物流领域。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46.68亿元,同比+75.02%,实现归母净利润8.37亿元,同比+57.74%;其中跨境电商物流业务营业收入2020、2021年分别同比+722.54%/+98.92%,实现高速增长。 行业进入复苏与整合阶段,跨境电商物流前景广阔。1)国际货代综合物流:疫后复苏预期强化,行业整合时代来临。货代物流行业各国际龙头加快并购整合步伐,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迎来提升。全球货物贸易加速回暖,货运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区间,行业核心竞争力将更加聚焦于客户拓展、运力整合以及物流服务能力。2)跨境电商物流:海外市场疫后电商渗透率提升,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37亿元,同比增长18.6%。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受益于疫后跨境出口贸易复苏、中国供应链稳定性优势凸显、中国品牌出海加速,以及疫后海外线上消费需求增长带动的电商渗透率提升,有望在未来保持较高增速。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成长可期。1)国际空海铁综合物流服务:疫后复苏带动世界经济加速回暖,国际贸易增长预期持续强化,公司是全球领先货代物流企业,有望在行业复苏与整合的双重机遇下迎来份额提升。空运方面,公司在2022年全球空运货代50强中排名第15,中国企业中排名第4,近年来公司优质直接客户持续增多,叠加较强的拿舱能力支撑疫后稳定运力供给,有望迎来市占率提升。海运方面,公司在2022年全球海运货代50强中排名第11,中国企业中排名第3,公司提升综合物流服务占比,放大获利空间,有望在业务结构调整等内生因素驱动下实现盈利能力提升。2)跨境电商物流:公司通过资本外延实现业务快速布局,立足传统国际物流业务优势,实现空海铁卡运力资源与跨境电商物流业务融合发展与双向赋能,2021年下半年收购佳成国际物流后,公司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22H1公司跨境电商业务收入达到21.90亿元,同比增长70%,2021年公司成功开发科沃斯、泽宝、兰亭、字节跳动等优质客户,2021年12月,公司通过华为国际物流服务的认证体系审核。随着公司国际物流服务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B2C跨境电商进出口外贸市场渗透率提升释放的物流需求,跨境电商板块优质客户持续增多,市场份额有望迎来提升。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际货代行业内资龙头企业,资本外延实现对跨境电商物流快速布局,有望在行业复苏与整合双重窗口期下实现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看好公司在内生增长与资本外延共同驱动下迎来的疫后强势复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45/318.02/344.43亿元,归母净利润11.01/12.37/15.33亿元。基于11月30日收盘价12.13元,对应2022/2023/2024年PE分别为14.42X/12.84X/10.36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跨境电商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国际货运价格波动风险;国际贸易复苏不及预期。
|
|
|
巨化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11-30
|
16.72
|
--
|
--
|
17.28
|
3.35% |
|
19.47
|
16.45%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为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 2021年营收迎突破。 公司为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 布局氟制冷剂、 含氟聚合物、 含氟精细化学品、 氟化工原料等多个业务板块, 建立起一体化产业链, 平滑成本波动。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77亿元, 同比增长 29.7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9亿元, 同比增长 557.25%。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 受环保、 成本和专利等因素影响, 三代制冷剂 HFCs 将成为未来我国主流制冷剂。 随着《基加利修正案》 基线年接近尾声, 三代氟制冷剂价格战与产能扩张已基本结束。 随着我国空调产量稳步增长, 汽车行业有所复苏, 三代制冷剂的需求量有望不断提升。 在新增产能受限的情况下, 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制冷剂行业或将迎来发展拐点。 含氟聚合物下游多点开花, 氟化液市场空间广阔。PTFE 方面, PTFE具备广泛的用途, 石油化工和机械为其主要消费领域, 在电子电器方面也同样有所应用。 2021年我国 5G 基站数量为 142.5万个, 同比增长84.82%。 5G 领域高速发展, 有望拉动 PTFE 需求量持续提升。 PVDF 方面, 随着动力锂电池和光伏行业迎来爆发, PVDF 市场成长空间较为广阔。 氟化液方面, 2017-2021年, 我国规模以上机架数量从 83万架增长到 420万架,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0.0%。 随着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氟化液需求量有望持续攀升。 公司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自研冷却液打破国外垄断。 公司制冷剂产能规模国内领先。 此外公司加码新材料业务, 新增 2.35万吨/年 PVDF有望于 2023年四季度投产。 公司拥有包括氟制冷剂、 有机氟单体、 氟聚合物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 可实现 AHF 原料部分自供。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 自主研发的巨芯冷却液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大数据中心专用冷却液的空白, 冷却液项目一期年产能 1000吨已于 2022年上半年基本建成。 投资建议制冷剂行业景气有望复苏, 新能源行业带动含氟材料需求高增长,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8/28.10/36.29亿元, 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81/1.04/1.34元/股。 以 2022年 11月 28日收盘价 16.86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为 20.90/16.20/12.54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我们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恒华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11-30
|
10.49
|
--
|
--
|
11.23
|
7.05% |
|
11.23
|
7.05% |
|
详细
11 月25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规则》指出,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并与现有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 点评新能源发电方面,电力市场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分布式发电、新能源微电网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公司基于BIM 平台,构建新能源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平台方面,公司已开发面向新能源设计的三维光伏设计软件、三维风电场设计软件等产品。设计咨询方面,公司可面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智能微网等领域开展业务。分布式光伏方面,公司布局了面向整县光伏规划咨询、工程设计、资产运维、信息化产品的全过程技术服务体系,积极与大型能源集团、新能源设备厂商等展开合作。公司受益于行业需求加速释放,发电侧业务有望实现高增。 储能方面,此次政策推出,有望加速全国范围内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的跑通,带动包括设计环节在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公司在山东、广东、宁夏、安徽等全国多地承接风电、光伏配套储能项目等大量储能项目的咨询与设计工作,其中新华水电莎车县20 万千瓦(80 万千瓦时)配套储能项目为当前国内已开工建设的最大容量储能项目之一。公司预计今年年末储能相关订单收入超过2000 万元。未来随着储能商业模式的逐步清晰,设计侧需求或将加速释放,公司凭借在新能源发电侧的产品和服务优势,有望受益于储能利用率提升后带动的配套储能建设需求的增长,储能板块有望贡献业务增量。 配售电与电力大数据方面,新政推出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电力现货交易将加速用户侧的用电负荷分析与预测分析需求释放,用电大数据支撑作用凸显。公司目前有云售电平台、配售电平台等SaaS 产品和服务,可有效支撑售电主体购电、售电、增值服务和客户服务,以及为配售电主体的供电、配网管理、用电采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有望受益于电力现货市场推进下用户侧智能用电需求的持续放量。 大数据中心绿色建设与数字化运维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新能源和数据中心市场,公司承接的中珑云(涿州)智能数字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可研设计阶段。公司积极拓展其他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电力+算力”项目,预计今年年末数据中心相关订单额可达3 亿元左右。此次电力现货市场政策推进,数据中心作为用电侧的重要场景,对电力设计和数字化运维的需求将加速释放,公司有望受益。 虚拟电厂方面,政策出台推动虚拟电厂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虚拟电厂的价值得到认可。公司积极布局园区配售电系统、用户侧负荷预测、调度和切换等虚拟电厂场景相关技术,未来有望参与到虚拟电厂小场景的运行调度,如园区的分布式微电网、商业楼宇等用户侧群体,为用户提供能源供应、能源运营、能源信息化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自主BIM 平台可为虚拟电厂提供聚合数字分析、展示以及调度仿真模 拟、运行等方面支持,同时积极推进配售电支撑虚拟电厂等业务场景在工业产业园区落地和应用推广。 投资建议电力新规出台,新能源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储能等领域商业模式有望加速跑通,公司作为国产电力BIM 软件领跑者,有望在下游应用领域高景气和设计软件国产替代背景下迎来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78/11.08/14.17 亿元,归母净利润0.65/1.16/1.82 亿元。基于11 月28 日收盘价10.16 元,对应2022/2023/2024年PE 分别为93.89X/52.37X/33.5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EPC 业务出清进展不及预期。
|
|
|
恒华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11-24
|
10.42
|
--
|
--
|
11.23
|
7.77% |
|
11.23
|
7.77%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为国内 BIM 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可控底层平台打造核心壁垒。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 BIM 核心技术,为国内 BIM 软件领域稀缺标的,在输电三维设计领域行业领先。目前公司在电力、交通、水利多领域布局,其中电力行业中公司充分参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剔除重资产的 EPC 业务后公司 2021年主营业务共计实现收入 7.30亿元,同比增加 26.72%,其中软件/技术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21/1.44亿元,同比增长 20.26%/115.53%。 下游新能源、新基建、电力信息化多轮驱动,BIM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基础建设投资为稳经济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发展,“十四五”期间有望迎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发电侧,新能源行业高增速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52.6GW,已接近 2021年全年水平,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 75GW,对应设计市场规模年均至少在 12亿元左右;电网侧,“十四五”电网投资再提速,“十四五”国网年均投资约 5000亿元以上,南网年均投资约 6700亿元;用电侧,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望提振电网信息化升级需求。BIM 行业国家信息化安全需要、国内电网行业生态适配需求较为迫切,因此 BIM 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公司充分布局电力行业全产业链,业绩有望实现多极增长。公司的BIM国产软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自主底层技术平台可巩固竞争壁垒,目前已经形成电力行业全产业链布局。软件服务方面,公司通过拓展新客户可提升市场渗透率,同时存量客户的升级迭代需求较刚性,因此具有双重成长逻辑。公司多级增长曲线:1)发电侧: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量加速释放,公司发电侧业务将充分受益于光伏电站、风电站及光伏配储加速建设背景下释放的设计环节需求。比照国内光伏装机增速,公司新能源发电侧业务有望每年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业务持续向上有望带动公司迎来业绩拐点。2)输变电侧:2022年公司输电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已达到 50%,有望受益于“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建设带动的设计软件需求的逐步释放。变电领域 BIM 市场国产替代空间更大,未来公司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3)配网、用电侧:未来随着配电三维设计标准化的加速,叠加电改推进之下智能用电需求释放,配电、用电侧公司产品、服务需求有望提升。虚拟电厂方面,公司形成对应技术储备,有望率先落地园区、商业楼宇等场景。 投资建议公司是电力行业 BIM 国产软件领跑者,受益于发电侧新能源装机量高增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带来的电力信息化投资放量,有望在下游应用领域高景气和设计软件国产替代背景下迎来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78/11.08/14.17亿元,归母净利润0.65/1.16/1.82亿元。基于 11月 21日收盘价 10.64元,对应 2022/2023/2024年 PE 分别为 98.33X/54.85X/35.09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 EPC 业务出清进展不及预期。
|
|
|
爱美客
|
机械行业
|
2022-10-27
|
448.73
|
--
|
--
|
520.00
|
15.88% |
|
646.00
|
43.96% |
|
详细
事件点评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55.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4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52.26%;基本每股收益1.85元。 核心观点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已超去年全年,期待四季度旺季发力。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单季营收分别为4.30亿元/4.54亿元/6.05亿元(同增66.1%/21.4%/55.15%);单季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80亿元/3.11亿元/4.01亿元(同增64.0%/22.0%/41.55%)。三季度为传统医美销售淡季,终端市场虽迎来华东疫后复苏但季度末多地散发疫情再次形成扰动。分产品来看:结合终端调研反馈,我们粗略估计嗨体/濡白天使预计分别占总营收比重约69%/12%,其中濡白天使快速放量,其机构拓展与医师培训亦稳步前行,同时嗨体系列由熊猫针接棒颈纹针驱动品类高速增长。 费用端疫情下持续优化,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毛利率分别达94.5%/94.3%/94.9%,2022Q1-Q3整体毛利率维持稳定较高水平,濡白天使、熊猫针的放量或继续拉升公司整体毛利率。疫情下公司费用管控较好,2022Q1-Q3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约9.0%/4.2%,其中2022Q3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约7.9%/3.9%(较上年同期下降2.1PCT/0.1PCT)。 公司研发团队进一步充实、研发投入增加,布局中长期发展。年内公司研发团队持续扩充,截至6月末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已达25.41%(较2021年末的23.08%提升2.33PCT),同时三季度研发中心租赁显著增加,2022Q3单季研发费用达0.50亿元(同增187.7%)。在研项目方面,除A型肉毒毒素III期临床试验有序推进外,公司产品医用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的颞部(太阳穴)凹陷矫正新适应症临床研究也已启动入组。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所处医美赛道中长期高增长确定性及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在研发获证、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突出优势,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约22.00/32.52/45.46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4.09/20.37/28.32亿元,对应PE为66X/46X/33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扰动终端需求;医美产品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等。
|
|
|
潮宏基
|
休闲品和奢侈品
|
2022-08-18
|
5.15
|
--
|
--
|
5.51
|
6.99% |
|
5.51
|
6.99% |
|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2年 8月 16日与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签订了《公司设立协议书》 , 并拟出资 1100万元与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创建并运营培育钻石珠宝首饰品牌, 以探索培育钻石在珠宝首饰领域的健康发展, 积极布局培育钻石首饰市场。 核心观点作为中高端时尚珠宝品牌运营商, 公司联合上游厂商力量钻石前瞻性布局国内培育钻石首饰市场。 潮宏基 25年来深耕珠宝行业, 已打造出国内彩金潮流的引领品牌“CHJ 潮宏基” 及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培育探索的“VENTI 梵迪” 。 其中, VENTI 作为年轻潮流珠宝品牌 2021年即与新锐设计师合作推出过培育钻石系列新品。本次联合上游原材料厂商,进一步以新品牌进军培育钻石饰品市场, 彰显公司锐意进取的发展信心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国内培育钻石认知度不断强化, 终端渗透率迎来快速提升期, 品牌端蓝海市场大有可为。 从成熟市场来看, 根据贝恩咨询数据, 美国、 印度是培育钻石消费主阵地, 认可度已超 70%, 而国内市场不足 10%。 目前国内培育钻石终端零售品牌较为有限,主要包括 Light Mark 小白光(成立于 2020年) 、 Diamond Foundry (美国品牌, 2018年进军国内市场)、CARAXY 凯丽希(成立于 2015年) 、 Brisa&Relucir 波琳克琳(成立于2017年, 豫金刚石旗下) 、 LUSANT 露璨(成立于 2021年, 豫园股份旗下) 、 慕璨 OWN SHINE(成立于 2022年, 曼卡龙旗下) 等。 随着国内终端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 品牌端企业增长可观、 大有可为, 以小白光为例: 其上海全球首店 2022年 1月较上年同期(即其开店首月) 营收增长约 15倍; 同时, 其北京店首月营收较上海首店首月亦有约 7倍显著增长。 潮宏基与力量钻石共同设立新品牌, 上下游联动优势突显。 双方拟合作设立新品牌“生而闪曜”, 其中潮宏基以 1100万元出资, 占股 55%; 力量钻石以 400万元出资, 占股 20%。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 双方分别在零售端、 原材料端具备丰富经验, 可较好互补: 1) 潮宏基在珠宝品牌运营与管理、 渠道拓展、 会员体系建设及产品研发设计等方面优势明显; 2)力量钻石从事培育钻石毛坯生产, 2022年培育钻石产能预计可达 64.12万克拉。 投资建议珠宝品牌集中度提升+消费时尚化趋势下, 潮宏基依托东方文化时尚珠宝的鲜明品牌标签发力加盟渠道扩张, 业绩向上确定性强; 本次与力量钻石联合成立新品牌进军培育钻石市场, 在国内培育钻石的消费浪潮下有望依托双方在品牌端、 原材料端成熟经验实现可观增量, 成长弹性充足。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约 54.72/64.74/78.26亿元,同比增长约 18.03%/18.30%/20.90%; 归母净利润约 3.82/4.61/5.44亿元,同比增长 9.00%/20.71%/17.82%, EPS 分别为 0.43/0.52/0.61元/股。 对应8月 16日股价, 公司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10.88X/9.01X/7.65X, 维持“推荐” 评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