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邵广雨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30522080002...>>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京君正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7 67.44 -- -- 81.85 21.37%
84.49 25.28%
详细
10 月24 日,22Q1-Q3 公司实现营收42.19 亿元,YoY+11.23%;归母净利润7.32 亿元,YoY+15.18%。单Q3 实现营收14.15 亿元,同比YoY -2.92%,QoQ +1.7%;归母净利润2.21 亿元,YoY -21.25%,QoQ -20.8%;扣非归母净利润2.2 亿元,YoY -20.21%,QoQ -18.8%。 评论 消费市场企稳,ISSI 收入持续稳健。上半年受宏观环境压力,消费需求类需求持续下降,行业市场稳定,三季度开始消费市场销量企稳,行业市场产能缓解,收入和利润贡献持续稳健:? 收入端:1)微处理器芯片主要面向 IoT 市场的各类智能硬件产品,22Q3 实现营收约3600 万元,环比持平。2)IPC 芯片受安防市场景气下行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影响,叠加整个产业链去库存的压力较大,22Q1-Q2 量价下跌,Q3 销量开始有所恢复,营收约1.49 亿元,市场表现企稳,我们预计四季度销量持续稳健。3)存储芯片产品线,Q3 实现营收将近 11 亿元,环比持平,其中汽车、工业、医疗通信等行业市场占比80-90%。4)模拟互联芯片,Q3 实现收入1.3 亿元,在各个产品线中成长表现最优,环比实现增长,归因于汽车LED 驱动高成长以及高端消费持续突破。 利润端:Q3 净利润2.2 亿,YoY -21.25%,QoQ -20.8%,主要归因于消费类市场IPC 芯片,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行业市场产能舒缓,价格有所松动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约2pct,叠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及研发、管理费用增加所致。其中Q3 产生股权激励费用约1565 万,加回股权激励费用,净利润约2.4 亿元。22Q1-Q3 累计实现净利润 7.3亿元(君正本部:0.79 亿元,矽成:6.5 亿元),其中PPA 影响合计约8600 万元(君正本部:4200 万元,矽成:4600 万元),加回后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 8.2 亿元(君正本部:1.2 亿元,矽成:7 亿元)。 投资建议 预计22-24 年净利润为9.9、12.4 和14.9 亿元,分别下调12%/14%/19%,对应EPS 为2.05、2.58 和3.09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风险;股票解禁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
澜起科技 2022-10-24 49.20 -- -- 74.49 51.40%
74.49 51.40%
详细
三季度符合预期:10月20日公司公布符合市场预期的前三季度营收28.81亿,YoY+80.88%,归母净利润达9.99亿元,YoY+94.94%,扣非归母净利润7.66亿元,YoY+112.39%。单三季度实现营收9.54亿元,QoQ-7%,YoY+10%,归母净利润3.18亿元,QoQ-15%,YoY+55%,扣非归母净利润2.73亿元,QoQ+4%,YoY+49%。 DDR5进展顺利,互联芯片逆势增长:虽然受Intel延迟SapphireRapids的量产以及服务器行业景气弱化,但行业由DDR4向DDR5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客户备货加速,公司DDR5内存接口芯片及内存模组配套芯片持续出货,预计年底有望达到15%出货占比;同时由于津逮CPU收入下滑影响,内存接口芯片占比环比从22Q2的64%大幅提升到22Q3的75%,单Q3实现营收达到7.16亿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8%,实现逆势增长。 津逮服务器收入承压:前三季度公司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营收9.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65%,单Q3收入2.38亿元,环比下滑34.8%,同比下滑45.8%,主要受下半年服务器整体需求弱化影响。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1,互连类芯片:1)随着内存模组由DDR4世代向DDR5迭代升级,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超4倍,澜起作为行业领军,有望充分受益于未来几年DDR5渗透率提升;2)公司多芯片布局已初见成效,互连类芯片新产品,如CKD、MCRRCD/DB、PCIe5.0Retimer、MXC等芯片,研发进展顺利,有望逐步贡献业绩。2,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津逮CPU聚焦于中国本土服务器市场,潜在市场空间大,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空间。3、AI芯片作为公司战略布局产品,有望在AI推理计算和大数据吞吐应用场景下解决用户痛点,提升运算效率,极具市场潜力。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预期2022-2024E营收CAGR42%,归母净利润CAGR4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短期存储器及服务器行业下行,股权分散的卖压,国内封控造成物流影响,Intel延迟SapphireRapids的量产计划是主要风险。
恒玄科技 2022-09-01 142.87 -- -- 143.96 0.76%
151.67 6.16%
详细
8月 29日,公司发布半年报,22H1营收 6.87亿元,同比下降 6.27%,归母净利润 8108.76万元,同比下降 57.12%,扣非净利润 2423.81万元,同比下降 82.13%。单二季度营收 4.0亿元,同比下降 9.61%,归母净利润5858.84万元,同比下降 46.43%,环比增长 168%。 评论消费电子需求偏弱、加大研发投入、股权激励费用支付综合导致业绩不佳; 2022H1业绩同比下滑,公司归因于:1)受疫情封控、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电子市场整体需求疲软,TWS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等终端产品渠道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终端新品发布时间有所延迟。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H1,公司研发费用2.09亿元,同比增长 82.11%,研发人员数量 387人,同比增长约 48%,研发人员占比达 83%。3)为吸引并留住人才,公司于 2022年 4月推出了新一期的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通过向 191名激励对象授予 128.89万股限制性股票,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1271.29万元。 厚积薄发,新产品值得期待:持续高研发投入为产品升级及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充分的保障。上半年,公司在多核异构 SoC 技术、声学技术、WiFi6连接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上持续迭代演进,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芯片方案,如公司基于 12nm Finfet 工艺研发的新一代 BES2700系列可穿戴主控芯片实现量产上市,应用于多家品牌客户的 TWS 耳机及智能手表产品;自研的双频 WiFi6芯片回片测试顺利,已经完成内部测试,进入客户送样阶段。目前公司产品已全面导入三星、华为、OPPO、小米、vivo、荣耀等全球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同时也进入包括哈曼、安克创新、漫步者、万魔等专业音频厂商,并在谷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智能音频产品中得到应用。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明年消费电子需求有望改善,公司持续研发投入随然一定程度压制利润,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我们看好新产品的放量及公司的长期成长 性。 预计 22-24年净利润为 3.52/5.77/8.28亿元,分别下调45%/36%/34%,对应 EPS 为 2.94/4.81/6.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涨价;股票解禁;汇率风险等。
北京君正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31 82.42 -- -- 83.96 1.87%
83.96 1.87%
详细
8月 26日,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8.04亿元,同比增长 20.06%;归母净利润 5.11亿元,同比增长 43.94%。 22Q2实现营收13.91亿元,同比增长 9.7%,环比下滑 1.6%,归母净利润为 2.79亿元,同比增长 19.06%,环比增长 20.26%。 评论n 下游需求继续分化,存储与模拟芯片表现亮眼。 归因于宏观环境变差, 上半年消费需求持续转弱, 叠加包括安防监控市场在内部分细分领域存在一定库存消化压力,加剧市场竞争,公司面向消费类市场的产品线市场营收同比下降。 而汽车智能化快速推进、高端制造信息化升级驱动汽车、工业、医疗等行业强劲的市场需求,公司存储芯片、模拟芯片表现良好。分业务看: 微处理器芯片和 IPC 芯片营收和利润贡献下滑。 22H1公司微处理器芯片实现营收 6511.33万元,同比下降 31.35%,毛利率为 52.12%, 同比下调 3.68pct; IPC 芯片营收 3.30亿元,同比增长 0.85%,毛利率为32.08%,同比下调 10.5pct。虽然受制于消费需求变弱,但公司也在积极调整策略,包括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如公司微处理器芯片产品在白色家电等领域进行积极推广, IPC 产品线在海外市场逐渐有客户展开了产品研发和设计导入,预计部分客户可于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存储芯片、模拟与互联网芯片业绩亮眼。 22H1公司存储芯片实现营收21.31亿元,同比增长 32.03%,毛利率 36.9%,同比提升 10.33pct; 模拟与互联芯片营收 2.32亿元,同比增长 20.99%,毛利率 54.82%,同比上调 0.41pct。 主要归因于汽车、工业等行业市场需求强劲,以及晶圆产能紧张程度逐步缓解,同时新产品推广顺利,如不同容量的DDR4和 LPDDR4产品持续向更多客户送样,其中 8Gb LPDDR4产品上半年开始送样,汽车、工业等领域不断有客户成功完成产品的设计导入; 公司进行了 GreenPHY 产品的送样, 预计年末进入量产。 投资建议n 预计 22-24年净利润为 11.23、 14.44和 18.37亿元, 下调 13.4%、 17.1%和 18.7%, 对应 EPS 为 2.33、 3.00和 3.81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n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风险;股票解禁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
兆易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2-08-31 114.16 -- -- 117.96 3.33%
117.96 3.33%
详细
事件 8月 26日, 公司发布半年报业绩, 22H1营收 47.81亿元,同比+31.32%; 归母净利润为 15.27亿元,同比+94.34%;扣非归母净利润 14.68亿元,同比+98.25%。 单季度看, 22Q2实现营收 25.51亿元,同比+25.25%,归母净利润为 8.41亿元,同比+73.63%,环比+22.59%。 评论 业绩持续高增长, 单季度创历史新高; 单季度看, 22Q2实现营收 25.51亿元,同比 +25.25%, 归母净 利润为 8.41亿 元 ,同 比 +73.63%,环比+22.59%。 2022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归因于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 持续推出新产品。 产品及下游应用结构性改善明显, 标志性新品即将量产; 存储器业务: 22H1存储实现收入约 27.94亿元,同比+8%。 1) NorFlash 产品覆盖 512Kb~2Gb 大容量的全系列产品(其中 256Mb 以上大容量产品占比稳步提升); 55m 工艺制程出货量占比已接近 70%; 车规 NOR Flash 在行业头部客户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国际头部 Tier1客户导入工作进展顺利;整体下游客户结构以中高端客户为主, 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超 50%。 2) NAND Flash 产品 38m、 24m 工艺节点实现量产,并完成 1Gb~8Gb 主流容量全覆盖。 3) DRAM 方面, 产品重点布局安防、机顶盒以及工业等领域,自研占比逐步提升, 17m DDR3产品预计 2022年 9月左右即将量产向市场推出,相较台厂 20m 产品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 23年有望大规模放量。 MCU 方面, 22H1MCU 实现收入约 17.46亿元,同比+119%。 MCU已成功量产 37大产品系列、超过 450款; 在产品结构上工业、汽车领域实现良好成长,工业应用已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车用 MCU 采用40m 制程,进展顺利, 9月份有望在国内主流车厂放量,同时公司在逆变器、 电机驱动、 携带式、户用、微型储能器领域也在加速布局。 投资建议 预计 22-24年净利润为 31.94、 41.73和 49.26亿元,对应 EPS 为 4.79、6.26和 7.38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限售股份解禁风险;合肥长鑫被美国制裁的风险。
纳芯微 2022-08-30 350.01 -- -- 356.99 1.99%
396.00 13.14%
详细
事件 8月26日晚,22H1公司实现营收7.94亿元,同比+132.96%,归母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116.50%;扣非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86.32%。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22Q2实现营收4.54亿元,同比+124%,环比+33.92%;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97.31%,环比+32.14%。 评论 三大产品线快速成长。分业务看,22H1信号感知芯片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增长58.7%;隔离与接口芯片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72.64%;驱动与采样芯片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356.59%。业绩高增长公司归因于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新品,并开拓下游关键市场; 持续高研发,推动新产品出货。22H1公司研发费用为1.05亿元,同比增长168.96%,研发费用率达到13.21%。持续高研发投入,保证新产品加快推进:22H1公司陆续发布十余款新品系列,其中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NSM2015/NSM2016 系列加速出货;非隔离高压半桥驱动NSD1624、磁角度传感器NSM301X 系列量产出货;智能低边开关NSE11409 系列、表压压力传感器NSPGS5 系列进入试量产阶段;车规LI 收发器、车规级LDO NSR31/33/35 系列客户导入进程顺利,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电机驱动、通讯、服务器电源等领域。此外,公司还开辟了包括功能安全驱动、车载马达驱动、LED 驱动、车载电源、通用接口IC 等多个面向未来的新产品方向。 加快车规、光伏储能领域布局。公司自2016 年起布局车规级产品,目前多款车规级芯片已在主流整车厂商/汽车一级供应商实现批量装车,上半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营收占比为18.26%,同比提升约11pct。同时,受益于下游光伏逆变器、储能等新能源市场的迅速发展,公司隔离/非隔离驱动、隔离电流电压采样、霍尔电流传感器、数字隔离器/隔离接口/隔离电源/通用接口均在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光伏阵列/优化器、储能电池/BMS 等领域,已在光伏储能行业主要头部企业加速供货,工业营收占比近60%。 投资建议 预计22-24年净利润为4.53、6.69和9.34亿元,对应EPS为4.49、6.62和9.24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涨价;股票解禁风险等。
思瑞浦 2022-08-22 375.10 -- -- 383.20 2.16%
383.20 2.16%
详细
业绩简评8月 18日晚,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9.98亿元,同比+105.89%;归母净利润 2.35亿元,同比+51.89%;扣非净利润 1.93亿元,同比+63.02%。 经营分析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单季度数据看,22Q2公司实现营收 5.56亿元,同 比 +74.84%,环比 +25.79%;实现 净利润 1.44亿 元,同比+16.13%,环比+58.24%。业绩持续高增长归因于公司稳步推进平台化实现信号链与电源双轮驱动,高研发并持续拓宽技术与产品布局。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电源管理芯片业绩亮眼。分业务看,22H1信号链芯片实现营收 6.97亿元,同比+68.12%,毛利率 61.88%,较上年持平。受益于产品品类持续扩充,公司线性电源、电源监控及马达驱动等电源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使得上半年电源管理芯片整体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收 3.01亿元,同比+328.79%,毛利率 50.08%,较上年同期提高 3.6pct,收入占比提升至 30.18%,产品结构优化明显,双轮驱动业务格局逐渐显现。 持续高研发投入,多种新产品值得期待。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 2.98亿元,同比+156.09%,研发费用率达到 29.81%,较上年同期提升5.84pct;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增加至 378人,同比+85.29%,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为 73.40%,同比提高 5.63pct,其中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 69.05%,同比提高 6.30pct,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保证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1)模拟芯片:AFE 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多款信号链产品在新能源等细分市场得到广泛应用;线性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等电源产品销售规模继续扩大,宽电压中小电流的降压 DC/DC 变换器、GaN 驱动芯片等多款电源新产品实现量产。2)汽车芯片:首颗汽车级放大器销售规模逐步提升,首颗车规级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实现量产。3)隔离产品:第一款多通道数字隔离器量产后市场表现良好,多种不同通道、不同封装的数字隔离器产品的研发与认证正在推进中。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5亿元、10.17亿元和 14.7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6.79/12.68/18.43,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涨价;股票解禁风险等。
海光信息 2022-08-19 58.01 65.99 -- 68.03 17.27%
68.03 17.27%
详细
三大核心驱动力:1)终端需求扩容、全球上云浪潮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将驱动服务器销售持续成长,IDC 保守预测将催生价值千亿的服务器 CPU 芯片市场;2)海外大厂竞争加速服务器芯片迭代,Intel, AMD, Nvidia 在云端,边缘运算,企业,政府,运营商端的竞争和迭代加速,带来服务器半导体市场于 2021-2035年复合成长率达 20%;3)“数字经济”及“东数西算”推动核心行业市场服务器国产替代,党政和八大行业信创项目的持续落地,国产服务器与国产服务器芯片的性能与可用性不断被验证。 公司的核心优势:1)CPU 性能优势明显:x86是服务器主流架构,具有业界最好的生态支持和高达 88%-90%的市占率,公司 CPU 产品基于 x86架构,多款产品性能直追 Intel、AMD 等大厂产品,已顺利导入多家国产服务器厂商;2)GPGPU国内领先:公司产品深算一号指标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同时兼容“类 CUDA”环境,软硬件生态丰富,可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已于 2021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成长空间:根据 IDC 数据,2025年中国 x86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 525.2万台,我们预计 2025年国内市场 x86服务器芯片出货量可达 1575.6万颗,对应市场空间可达 315.1亿美元,22-25年 CAGR 达 19%。我们认为率先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域主要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核心国央企等,预计到2025年整体 x86架构的国产 PC+服务器端 CPU国产替代空间可达 554.3亿元,22-25年 CAGR 为 32%。随着公司新产品 7200/5200/3200系列芯片以及 GPGPU的迅速上量,我们预计公司未来 3年营收 CAGR 接近 50%。 投资建议2022年 8月,公司发行新股 30000万股,发行价 36元,募集总金额 108亿主要用于通用处理器研发、协处理器研发、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四个方面。 预计 22-24年收入分别为 49.87亿元、76.85亿元和 111.62亿元,采用 PS估值法,给予 23年 20倍 PS,市值为 1536.9亿元,对应目标价为 66.1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迭代不及预期;被进一步制裁的风险;公司无实控人,原始股东中财务投资者占比高;股票解禁等。
韦尔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08-16 107.51 154.12 43.55% 110.33 2.62%
110.33 2.62%
详细
8月 11日晚, 公司发布半年报数据, 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10.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11.06%;净利润 22.69亿元,同比增长 1.14%。 经营分析 消费电子需求低迷继续拖累 Q2业绩下滑。 22H1公司实现营收 110.72亿元, 同比 -11.06%。归母净利润 22.69亿元, 同比+1.14%;扣非归母 14.51亿元, 同比 -26.18%。 单季度看, 二季度实现营收 55.33亿元, 同比-11.27%, 环比 -0.09%;归母净利润 13.73亿元, 同比 +14.15%, 环比+53.19%;扣非归母 5.49亿元, 同比-46.26%, 环比-39.14%,归因于全球疫情扩散、地缘政治形势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叠加, 以智能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市场规模受到了较强的冲击导致消费类芯片需求持续低迷、 出货量下滑。 研发投入加大,推出多款新产品。 22H1公司研发投入 13.51亿元,同比增长 11.66%。高研发促进新产品推出, 公司上半年推出了包括像素尺寸为0.61微米的 2亿像素分辨率图像传感器 OVB0B; 发布世界首款产品级CIS/EVS 融合视觉芯片 OV60B10; 在车载 CIS 领域,推出 500万像素RGB-IR 全局快门传感器 OX05B1S,该产品应用于快速增长的车内监控市场。 新产品有望在下半年及明后年为公司成长带来增量。 库存增长, 22Q3有望逐步调整。 截至 22Q2公司存货达到 126.44亿元, 环比上涨 21%,同比上涨 108%, 归因于产品结构调,存货主要为新型高端CIS), 预计 222Q3公司将加大库存周转, 同时随着手机市场库存逐步减少,消费类市场需求逐步好转, 下半年整体有望逐步恢复。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4亿元、 55.9亿元和 65.5亿元, 分别下调 19.4%/19.2%/22.7%, 对应 EPS 分别为 3.75/4.72/5.53。 风险提示 存货跌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商誉减值风险; 汇率风险等。
中微公司 2022-08-12 146.16 179.34 -- 148.00 1.26%
148.00 1.26%
详细
业绩公布公司于 8月 10日发布 2022年中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19.72亿元,同比增长约 47.30%;归母净利润 4.68亿元,同比增长 17.94%;扣非后净利润 4.41亿元,同比增长 615.26%。 简评新订单 31亿元,同比增长 62%,ICP 快速增长,MOCVD 毛利率持续提升分业务来看:公司 CCP 刻蚀设备收入同比增长 14%至 8.86亿元,ICP 刻蚀设备收入同比增长 414%至 4.13亿元,MOCVD 设备收入同比增长 9.9%至2.41亿元。从毛利率来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 45.36%(同比+3.02pct),其中刻蚀设备毛利率为 46.05%,MOCVD 设备毛利率为 35.42%(同比+4.65pct)。各项费用率均有所下降,盈利能力逐渐改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相对较低主要系非经常损益同比减少 3.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同比减少2.1亿元,对中芯国际、天岳先进的股权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2亿元。 研发持续投入,新品类持续顺利拓展逻辑方面公司刻蚀设备已运用在国际知名客户最先进的生产线上并用于 5纳米、5纳米以下器件中若干关键步骤的加工;在 3D NAND 公司 CCP、ICP均已应用于客户 64层、128层及更高层数 NAND 的量产,同时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正在开发极高深宽比的刻蚀设备和工艺。此外,公司的钨填充CVD 设备目前已通过关键客户的工艺验证进行量产验证。基于金属钨 CVD设备,公司正进一步开发 CVD 和原子层沉积设备,实现更高深宽比和更小的关键尺寸结构的填充。公司外延设备(EPI)已进入样机的制造和调试阶段,面向 28纳米及以下锗硅外延生长工艺。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 2022-24公司营收为 47/65/85亿元,同比增长 52%/38%/31%; 20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1/14/17亿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按照2023年 80倍 PE,给予目标价 18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限售股解禁风险,重点客户资本开支增速趋缓的风险,MOCVD 设备需求及价格下跌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