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亚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4-08-08
|
15.99
|
--
|
--
|
15.93
|
-0.38% |
|
17.18
|
7.44% |
-- |
详细
事件:7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32.8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97.76%。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增长100%。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为16.98亿元,同比增长7.06%。 全球航空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大,公司产品竞争力较强。目前全球市场规模已超万亿美元,未来预计会以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市场增速最为迅猛。中国商飞发布报告预测,未来20年全球商业飞机市场规模平均年增长率为6.56%。公司主打产品配载的Leap发动机在单通道机型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并且随着C919订单量的增加,公司为Leap-1C的供货量也在增加;2023年,公司与赛峰客户签署了GENX新一代发动机项目的长期合作协议,上半年已逐步量产;今年,公司已成功导入GE9X项目,年内将加速GE9X、XWB等项目的研发进度以满足客户需求。未来10年,全球窄体机机队规模有望持续增长,这将带动LEAP等系列发动机的交付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全球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供应紧张的局势,使得赛峰加强对中国产业链的培育和开发力度,这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增强与客户的合作粘性。 产业结构政策法规落地,对航空和燃气轮机工业的重视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发展。随着航空运输和航空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航空制造行业规模持续增加,根据相关市场数据统计,中国航空装备市场规模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3%。中国商飞预测,未来二十年,亚太地区将是新机交付的最大市场,新机交付量占全球的42%,其中,中国的新机交付量约占全球的22%,具体到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将保持长期持续增长趋势。国际业务上,公司已先后成功研制多型民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以精锻技术实现压气机叶片规模量产并供货于国际领先发动机厂商;国内业务上,深度参与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参与国产主流在役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批量化生产配套,以及多个先进新型国产航空发动机预研型号的零部件研制和组件集成任务;牵头承担国家级航空发动机科研项目;已逐步导入新型号的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产品。 公司在医疗领域实现第二增长曲线,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集采降低患者的开支,国产加速替代国际品牌产品,中国骨科人工关节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骨科关节植入物市场迅速发展,行业有着较大的升级空间和发展潜力。2024年上半年,随着二次人工关节集采的落地,借助国家政策支持和国内市场扩容的机遇,国内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骨科材料行业加速向头部优势企业集中。2023年全球骨科关节市场总营收为210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0亿美元。全球多个关节持证品牌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平均增长率超过6%。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公司医疗关节植入锻件是骨科人工关节的半成品工件,客户采购后进行一系列加工及人体植入适应性医疗表面处理,最终形成能植入于人体的医疗骨科关节。由于医疗骨科植入锻件与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在材料及锻造环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上相近,因此,公司依托先进的航空锻造技术与工程实力进入医疗骨科植入物锻件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人工髋关节-股骨柄、人工髋关节髋臼杯、人工膝关节-胫骨托以及人工创伤类-骨板等。 公司在技术领域积累深厚,满足国际航空领域质量要求。公司的热处理、化学处理、无损检测、表面强化、金属材料制造(锻造)等五大类特种工艺已取得NADCAP认证,掌握了较为完整的特种工艺体系,同时也取得了赛峰、GE航空、RR等客户的认证,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标志着公司特种工艺技术及管控水平已满足国际航空领域特种工艺的质量要求。正在开展惯性摩擦焊接和高压电子束焊设备进入验证及产品研制阶段,标志着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向新技术领域的迈进。 投资建议:2024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沿着新三年发展思路,落实总体工作方针,坚持专业化发展经营,推动公司软实力及硬指标双上台阶,上半年仍旧保持较快、较好增长趋势。随着全球航空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大,公司未来市场空间有望得到提升,且公司在技术领域积累深厚,满足国际航空领域质量要求,标志着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向新技术领域的迈进。 根据模型测算,预计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1.36、2.22亿元,EPS分别为0.42、0.53、0.86元,对应P/E分别为39.5、31.9、19.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应收账款的管理及坏账风险。
|
|
|
科新机电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5-10
|
10.46
|
--
|
--
|
13.84
|
32.31% |
|
13.84
|
32.3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97亿元,同比+39.1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34.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44.6%;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75亿元,同比-28.9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同比+5.01%。 产品结构优化,静待产能突破。分产品看,2023年公司天然气化工设备/石油炼化设备/新能源高端装备/油气装备/煤化工设备分别实现营收为4.73亿元/4.46亿元/4.09亿元/1.07亿元/0.54亿元,分别同比+46.41%/+167.95%/-13.25%/+62.99%/+31.15%,其中:石油炼化装备增幅度较大,主要由于公司多年涉足石油炼化领域,近年来相关订单总体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交货增加所致;天然气化工装备增幅度较大,主要系化肥行业近期新项目和技改项目有较大幅增长,叠加西南地区销售情况较好和公司市场认可度较高,带来相应订单较快增长;新能源高端装备相对上年有所减少,主要由于光伏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减缓,同时公司为规避有关风险阶段性减少了相关订单参与。2024Q1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较大幅度提升(毛利率同比+9.45pct;净利率同比+5.59pct),其中主要原因系具有竞争优势且毛利率偏高的部分产品占比提升所致。募投项目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及下游行业投资周期波动等影响,公司出于谨慎性原则,控制了投资节奏,减缓了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先行对高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中规划的一车间进行建设并于2024年1月开始试生产,规划的二车间则进度放缓,目前正处于职业卫生评价、前期设计阶段,其预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 核电领域需求旺盛,公司相关制造能力领先。自2019年核电项目重启审批以来,政策性支持效果明显,国内已经有多个核电新项目陆续获准建设。继2022年度,核准10台核电机组后,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核准10台核电机组。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核电资质的民营制造企业,先后参与了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等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关键设备制造,核电设备制造经验和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标准相关规范工作,承接了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发试验及制造的订单,为未来获取此类项目正式订单打下了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企业,下游领域广阔,同时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核电资质的民营制造企业,积极参与核电和乏燃料运输容器等相关业务,有望受益于订单增长,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2.62亿元、3.17亿元,EPS分别为0.72元、0.96元、1.16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11倍、9倍。 风险提示:核电机组核准不及预期的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
|
|
国安达
|
机械行业
|
2024-05-10
|
23.71
|
--
|
--
|
25.84
|
8.98% |
|
25.84
|
8.9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和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73亿元,同比+40.5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39亿元,同比+155.36%;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较上年同期+541.69%。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6469.24万元,同比+62.2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56.54万元,同比+144.64%。 业绩迎来好转,下游需求提升。 分下游行业看, 2023年度, 电力电网行业贡献营收为 1.65亿元,同比+31.93%;储能行业贡献营收为 0.74亿元,同比+575.66%; 交通运输行业贡献营收为 1.08亿元,同比+5.35%。从产销量和库存量来看: 2023年电力电网行业销售量较上年同比减少 72.90%,主要系 2023年电力电网行业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产品销量减少,同比减少73.5%,而期间电力电网行业销售金额增加,主要系单价较高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 54.45% ; 生产量较上年同比增加45.79%,主要系在手订单国网公司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产品订单增加备货,库存量较上年同比增加 582.18%,主要系国网公司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产品订单增加,导致备货增加所致。 储能行业的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分别同比+479.33%/+468.07%/+557.43%,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目前公司储能消防产品已获得行业内多家知名厂商的认可并批量应用。 公司作为特种消防领域龙头,其储能消防系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受益于新国标的实施。 公司的锂电池储能柜火灾防控和惰化抑爆系统作为新一代储能站消防安全解决方案,采用了分簇集中式探测和 PACK 级灭火防控技术,可以极早期的发现火情并自动启动灭火,其创新研发的气液两相雾化技术,可以高效的进行降温和扑灭明火,同时其惰化抑爆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储能柜火灾蔓延扩大,有效降低储能集装箱爆炸危害,避免储能柜火灾发展成重大的火灾事故。该系统现已完成部分产品开发验证,并导入批量生产。根据公司年报,已在多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及储能集成商进行推广和工程化应用。 我们认为公司布局储能行业消防市场,目前已有技术领先的可靠产品,未来有望继续提高公司产品在储能行业应用市占率,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不断丰富下游应用场景,延伸至电力行业及储能行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技术储备丰厚,高筑技术壁 垒,业绩有望迎来向上突破。因此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亿元、 1.71亿元、 2.3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1倍、 24倍、 18倍。 风险提示: 业绩波动的风险;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研发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或未取得预期成果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
|
|
东方电热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4-05-09
|
4.54
|
--
|
--
|
4.57
|
0.66% |
|
4.57
|
0.6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合并报表共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元,同比增长7.52%;归母净利润为6.44亿元,同比增长113.28%。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76亿元,同比下降3.44%;归母净利润为0.86亿元,同比增长27.14%。 业绩短期承压,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分产品看,2023年家用电器电加热器/新能源汽车用电加热器/新能源装备/光通信钢铝塑复合材料/锂电池钢壳材料分别实现营收为12.67亿元/2.97亿元/19.63亿元/4.99亿元/0.44亿元,分别同比-3.02%/+22.58%/+34.64%/-30.76%/-22.59%;其中主要原因系:(1)空调、厨卫家电等家用电器市场竞争激烈。(2),消费电子领域需求上升缓慢、动力电池领域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同时,预镀镍材料验证客户较多且时间较长,相关费用较高;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3.56%,同比+3.39pct;销售净利率为15.72%,同比+7.77pct;2024Q1销售毛利率为23.69%,同比+4.41pct;销售净利率为9.80%,同比+2.33pct;其中主要原因为公司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控制,加快开拓新能源业务,核心竞争力继续增强,从而明显提升盈利能力。 短期动力电池预镀镍材料的需求不及预期,静待4680电池放量。预镀镍材料方面,特斯拉在2023年10月官方宣布突破第2000万颗4680电池电芯;在2024年1月25日宣布将新建4条4680电池产线;在此背景下,特斯拉、LG、松下、三星目前都有相对明确的大圆柱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投资计划;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无锡金杨、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比克电池、国轩高科等企业也纷纷布局大圆柱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业务;蔚来、奇瑞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也表示要推进大圆柱电池的终端应用。目前,公司“年产2万吨锂电池预镀镍钢基带项目”已达到可使用状态,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且已经通过了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科达利、亿纬锂能、无锡金杨等的材料性能验证,与无锡金杨、东山精密、海四达、海金杜门等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并已为海四达、海金杜门等客户批量供货。此外,公司与国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积极开展业务对接。我们认为,预镀镍材料的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客户认证周期也比较长,在未来两至三年,公司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在大圆柱电池于汽车领域的渗透率有所提升的背景下,随着46系列电池放量,预镀镍材料的需求或将大幅提升,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将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扩容。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2万吨锂电池预镀镍钢基带项目已达到可使用状态,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且已经通过了国内多家企业的材料性能验证,并批量供货。因此在大圆柱电池于汽车领域的渗透率有所提升的背景下,公司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因此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亿元、5.84亿元、6.57亿元;EPS分别为0.34元、0.40元、0.44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12倍、10倍;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预镀镍产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不及预期;光伏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
|
|
曼恩斯特
|
机械行业
|
2024-05-06
|
51.88
|
--
|
--
|
61.99
|
19.49% |
|
61.99
|
19.4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同比增长62.76%,实现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67.98%;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1.83亿元,同比增长21.47%,实现归母净利润5,735.26万元,同比下滑14.73%。 业绩短期承压,加强业务多元化布局。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全年销售毛利率为68.81%,同比+0.09pct;销售净利率为42.32%,同比+0.37pct;2024Q1销售毛利率为55.33%,同比-14.63pct;销售净利率为27.54%,同比-17.42pct。一季度业绩承压,其中主要原因系一季度储能业务占比约15%,但由于子公司的储能业务正处于前期拓展阶段,规模效应尚未充分体现,一季度出现阶段性亏损,且智能装备产品相比去年同期亦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公司一季度的综合毛利率出现下滑。 同时公司基于涂布技术的平台化特征及工艺引领装备的成熟机制,积极加强业务多元化布局,公司积极推进在钙钛矿太阳能、面板显示、半导体晶圆涂胶及板级封装、氢能源等多元领域的业务布局,持续加大对平台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钙钛矿太阳能领域,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狭缝式涂布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产品涵盖GW级、中试线及实验线等,其中公司的中试线及实验线装备已成功取得多笔订单。在氢能源领域,公司已于2023年10月在苏州设立控股子公司,核心业务涵盖涂布与自动化装备、制氢系统集成装备、测试平台装备、氢能工程实验服务四大版块。此外,在面板显示及半导体板级封装领域,公司也在积极对接行业优质客户,凭借对先进涂层工艺的技术积累,加速推动新产品的应用突破。 “增量扩张+存量替换”双轮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分产品看,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核心部件(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涂布模头增值与改造、涂布配件)和智能装备(涂布设备),其中:2023年核心部件实现营收为5.98亿元,同比+68.83%,毛利率为77.24%,同比-2.05pct;智能装备实现营收为1.83亿元,同比+38.43%,毛利率为43.72%,同比+3.08pct。2023年,凭借国际先进的涂布技术及持续迭代能力,通过强劲的产品力,公司新拓客户持续增加,新增客户数量同比超40%,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且公司发布了全陶瓷化涂布模头、智能制浆系统、超声波测厚系统等多款创新产品,丰富了产品矩阵,同时通过高容量、高倍率、高智能等新技术产品,借助“增量扩张+存量替换”的双轮驱动模式,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同时持续挖掘客户产线升级的技改需求。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持续加强新增市场的开拓,同时挖掘存量替换的需求,并且积极推进在钙钛矿太阳能、面板显示、半导体晶圆涂胶及板级封装、氢能源等多元领域的业务布局,因此继续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8亿元、5.30亿元、6.8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4倍、11倍。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风险、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技术升级及新产品研发风险,进口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和经济下行导致的风险。
|
|
|
先导智能
|
机械行业
|
2024-05-06
|
22.28
|
--
|
--
|
22.95
|
0.92% |
|
22.48
|
0.9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66.28亿元,同比+19.3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75亿元,同比-23.45%;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3.11亿元,同比+1.1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65亿元,同比+0.21%。 计提导致短期业绩承压,主业稳健增长。2023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4.4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49亿元,其中主要原因系公司基于充分审慎性原则计提2023年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1.62亿元,其中,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7.30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12元。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同比增加,主要系报告期营业收入增长,应收账款余额有所增加;其次,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公司报告期收到销售回款有所减少。 分产品看,2023年锂电池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分别实现营收为126.42亿元/14.31亿元/10.28亿元/6.98亿元,分别同比+27.12%/-15.55%/+121.85%/+15.29%。出口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为22.42亿元,同比+87.52%,毛利率为16.15%,同比-3.69pct,下半年海外业务毛利低,主要前期受疫情影响的海外项目在下半年集中确认收入。 公司新设马来西亚、越南等子公司,进一步夯实全球化交付体系,拓展全球服务网络,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升级,全球网络和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未来,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有望实现逐渐提升。 平台化+国际化加强竞争力。公司是国内装备企业中最早进行国际化布局的公司之一,目前已在美国、瑞典、德国、土耳其、法国、匈牙利、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分/子公司。同时公司聚焦平台化战略,以智能制造技术为基础,从锂电、光伏装备制造出发,延伸至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激光精密、智能工厂等业务板块,在光伏领域,公司率先实现了XBC电池的GW级工艺设备研发验证,在其全工序环节都实现了全新突破,已累计获得超过20亿以上的设备订单;同时,公司打造了行业首条TOPCon标杆整线,并与头部大客户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氢能领域,公司成功交付了2000MW氢能电解槽堆叠整线给某世界500强客户,并为中国钙钛矿行业的首条GW级别生产线提供了国内首台激光划线设备。另外,公司还获得了欧洲顶级汽车品牌客户的新能源电池PACK产线订单。公司将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平台化战略,将有望继续提高海外业务和光伏等非锂电业务占比,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考虑到全球锂电的发展态势,公司加强海外扩张,叠加公司平台化发展的策略,将有效打造新的增长极,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3亿元、39.52亿元、46.25亿元,EPS分别为2.06元、2.52元、2.95元,对应PE分别为11倍、9倍、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全球经济恶化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江苏神通
|
机械行业
|
2024-05-06
|
13.29
|
--
|
--
|
14.33
|
6.38% |
|
14.14
|
6.4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和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1.33亿元,同比+9.1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69亿元,同比+18.1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2.44亿元,同比+23.17%;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5.71亿元,同比+14.7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84亿元,同比+10.17%。 业绩稳健增长, 下游多元化助力成长。 分下游行业来看, 2023年冶金行业/核电行业/能源行业/节能服务行业/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为 3.64亿元/6.94亿元/6.52亿元/2.61亿元/1.62亿元,分别同比-22.42%/+10.49%/+12.20%/+64.01%/+37.84%。 公司冶金行业产品同比下滑,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钢铁冶金行业对阀门需求减少所致;节能服务行业产品的营收较去年增加64.01%,主要来源于津西 135MW 超超临界煤气发电项目 2023年全年的效益分享和 2023年 10月投入运行的邯钢能嘉钢铁煤气发电项目 1号 2号炉已陆续完成调试并投产产生的效益分享, 2024年上述两个项目将进入全年的效益分享期,收入有望会进一步增加。 新签订单方面, 2023年报告期内, 公司取得新增订单 29.16亿元,其中:神通核能 8.03亿元,冶金事业部 4.51亿元,能源装备事业部 2.11亿元,无锡法兰 7.05亿元,瑞帆节能 7.46亿元。 在氢能源领域, 公司投资设立“神通新能源” 开展氢燃料电池、储氢系统及加氢站等领域所需特种高压阀门的研发生产,相关产品主要面向 70-105MPa高压氢阀,涵盖由制氢、储氢、运氢到加氢站用的高压阀门,已具备批量供货的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氢能应用大多数头部企业。在车载储&供氢系统方面,神通新能源公司已完成 70MPa 和 35MPa 产品闭环, 70MPa 组合减压阀是国际领先的高集成度车载减压模块,已通过国内三方检测的 70MPa 车载减压阀,现已交付用户使用,部分产品已实现出口。神通新能源公司 2023年度实现营收 2061万元。 在半导体装备领域, 公司设立子公司“神通半导体” 主要研发生产半导体装备用特种阀门,为半导体装备及光伏设备所需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所需核心零部件产品提供配套,目前公司研发的真空阀门、超洁净阀门等已进入用户端样机验证阶段。在军品方面,公司已取得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相关认证,目前尚处于产品研制、验证和市场推广过程中,目 前军品阀门订单尚未对 2023年年度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将有促进作用。 拟发定增用于高端阀门智能制造项目, 核电业务有望驶入快车道。 3月 13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实施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项目募集资金 3亿元用于高端阀门智能制造项目, 此次项目计划建设 38,658平方米的数字化智能厂房,建设数字智能化柔性生产线,进一步扩大核电阀门等高端阀门装备的生产能力,计划建设期 24个月,项目已经完成征地、环评等前期手续。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目标产品主要为核能装备领域高端专用阀门,本项目即围绕核能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进行产业链强链建设。通过对高端阀门进行自主研发和智能化制造工艺研究,一方面攻克部分高端阀门研发的核心技术,实现我国核电阀门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实现产业化,增强核电阀门研发和制造能力,满足我国核电建设对核电阀门的需求,同时扩大核电阀门等高端阀门的出口规模。 投资建议: 公司下游多元化助力长期发展,并且公司拟发定增用于高端阀门智能制造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核电建设机组数量提高,核电业务有望驶入快车道, 因此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2亿元、 4.01亿元、 4.81亿元, EPS 分别为 0.65元、 0.79元、 0.95元,对应 PE 为 20倍、 17倍、 14倍。 风险提示: 核电、核化工等支持政策不及预期;核安全事故等冲击;核电、核化工、冶金等阀门招标不及预期; EMC 项目施工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29
|
43.05
|
--
|
--
|
45.18
|
4.95% |
|
45.18
|
4.95% |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和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78亿元,同比增长 3.0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88亿元,同比下降 27.9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85亿元,同比下降27.72%。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1.04亿元,同比增长 45.1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27亿元,同比增长 165.7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27亿元,同比增长 176.87%。 受下游项目节奏放缓的影响, 2023业绩承压, 24Q1恢复高增。 盈利能力方面,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65.47%,同比-2.07pct, 销售净利率为23.20%,同比-9.97pct,主要是受到部分下游客户项目节奏放缓,以及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增加等影响, 导致公司主要盈利指标有所下滑;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10.86%,同比+1.43pct;销售费用率为 14.61%,同比+3.22pct;管理费用率为 11.90%,同比+0.49pct;财务费用率为-0.06%,同比+0.06pct。 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67.27%,同比+1.79pct; 销售净利率为 26.19%,同比+11.87pct;盈利能力较大幅度的增强。同时公司 24Q1的合同负债为 2292.63万元,去年同期为 1773.02万元,同比增长 29.31%,反映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较好。 布局六维力传感器,看好公司成长性。 分业务看, 2023年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业务/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业务/基于 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业务/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分别实现 2.22亿元/0.68亿元/0.24亿元/0.58亿元;分别同比+2.95%/-17.02%/-26.33%/87.41%。传感器方面,公司优化改造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了传感器的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大传感器的研发的投入。同时应对市场需求,开发出大量新品, 根据公司的年报显示,公司的六分量力矩传感器目前已在内部研发,拟达到:(串扰:<2%FS;非线性:<0.5%FS;迟滞:<0.5%FS)的参数目标, 六轴力传感器可实时测量正交三方向的力和力矩。传感器基于应变电测原理设计,内置低噪声放大器和采集卡,经过矩阵解耦提升精准度。支持 RS485、 CAN和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方式,可应用于机器人、科学研究、自动化检测等领域,看好相关产品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传统力学测试领域,同时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工作站,开辟新能源领域;加强传感器的研发,切入机器人领域,打造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且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 PHM 业务市场潜力较大,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7亿元、 2.16亿元、 2.72亿元, EPS 分别为 1.14元、 1.56元、 1.97元,对应 PE 为 35倍、 25倍、 20倍。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
|
|
西部超导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4-12
|
38.12
|
--
|
--
|
44.89
|
17.76% |
|
45.45
|
19.23%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3月 29日,西部超导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59亿元,同比减少 1.62%,归母净利润 7.52亿元,同比减少30.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31亿元,同比减少 35.06%。 公司主要从事超导材料、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紧盯关键材料需求,开展新技术自主研发,加强研发团队力量和平台建设。 2023年全年,公司根据国家需求和下游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公司超导产品、高温合金材料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高端钛合金材料取得良好业绩, 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质量标杆”,全年营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研发团队力量和平台建设,获批陕西省超导强磁场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航空特种金属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公司坚持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一方面,大量研发人员长期工作于生产一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课题,通过针对性的研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国家、省、市级课题,或面向国家型号或客户需求自主立项课题,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公司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或指导生产,减少了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有利于迅速占领市场。公司形成研发带动销售、销售保障研发的循环模式,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下游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需求稳步增加,钛合金、超导和高温合金行业的新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公司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难题,稳步推进在研项目和获取新型号资格;不断提升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挖掘数据价值,促进生产效能提升;深化零缺陷质量管理,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聚焦高端领域,三大核心产品相关技术继续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下游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需求稳步增加,钛合金、超导和高温合金行业的新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如下: (1)超导产品方向:为光伏产业单晶硅磁控直拉制备技术升级提供关键超导线材;研发特种低损耗超导线材配套风电领域超导技术应用开发新需求;持续开发高温超导 Bi-2212线材以及 Bi-2223带材制备技术,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导量子计算机用 NbTi 超导同轴线缆制备技术获得新突破,并 实现合同交付;在高速磁悬浮方面,公司继续与应用单位合作研发全尺寸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实现了批量化制造;在加速器用超导磁体方面,公司开始交付加速器系统核心装备-ECR 离子源;完成多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HIAF 项目用超导二极铁的生产制造;为国内供应多套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用高场超导磁体,服务于高端测试仪器。 (2)高端钛合金方向:针对国家重大型号研制急需,制备出国内最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新型高温钛合金棒材/锻坯,同时在 TiAl高纯熔炼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海洋、兵器、核工业领域承担的钛合金研制任务进展顺利,为合作方按需及时提供了全部产品;公司已开发出钛合金循环利用的全套熔炼技术。 (3)高性能高温合金方向:突破了航空结构件用某高强钢大规格棒材、紧固件用小规格棒材全流程制备技术,综合性能匹配良好;公司自主研制的 HT700高温合金已经基本完成 65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的工程应用考核;公司已开发出高温合金循环利用的全套熔炼技术。 受销售结构影响,净利润下滑;受客户销售回款下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下滑。 报告期内,受销售结构变化影响,公司产品毛利下降使得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指标较同期出现下滑。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7.52亿元,较同期减少 30.33%。 受客户销售回款下降影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出现下滑。公司下游客户以行业客户为主,该类型客户采购及付款一般遵守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付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若公司不能改善现金流管理且无法筹集经营所需资金,或将导致资金无法满足日常经营中付款、投资或偿债的需求,进而使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失的风险。 投资建议: 公司主要从事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 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根据模型测算,预计公司的业绩 2024年至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7/12.36/15.59亿元,EPS分别为 1.49/1.90/2.40,对应 P/E 分别为 25.9/20.3/16.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订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政府补助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不稳定。
|
|
|
广电计量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4-10
|
15.79
|
--
|
--
|
16.52
|
3.44% |
|
16.34
|
3.48% |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89亿元,同比增长 10.94%;实现归母净利润 1.99亿元,同比增长 8.3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74亿元,同比增长 78.93%。 优化业务结构,减值拖累业绩。 2023年,由于中安广源业绩未达预期,报告期计提商誉减值 5,067.17万元,合计资产减值损失为 5,259.36万元;同时,公司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4,193.08万元,合计信用减值损失为 4,755.16万元; 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拖累了整体业绩的表现。 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 2.93亿元,同比+11.21%,继续通过高强度的技术研发投入,保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分产品看, ①计量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7.18亿元,同比增长 18.79%;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人效显著提升,大客户开发持续突破。 ②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实现营业收入 6.63亿元,同比增长 8.17%;中标大型航空试验项目,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强化。 ③集成电路测试与分析实现营业收入 2.02亿元,同比增长 34.21%;车规半导体业务规模实现行业领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投入使用,高端复杂芯片测试能力获得突破,晶圆制造工艺分析能力挺进行业前列。 ④电磁兼容检测实现营业收入 3.29亿元,同比增长 11.31%; 业务规模稳居行业前列,成功开发整船测试新市场并获得多个整船厂认可; 积极拓展新能力,成为车载芯片方案验证机构。⑤化学分析实现营业收入 1.70亿元,同比增长 12.17%;狠抓订单质量与成本管控,在汽车领域持续取得多个主机厂的认可合作。 ⑥食品检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54亿元,同比下降14.46%;连续多年中标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普通食品安全抽检项目和农业农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项目。 ⑦生态环境检测实现营业收入 1.61亿元,同比下降 9.64%;持续拓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业务规模,持续开展入河入海排污溯源项目。 ⑧ EHS 评价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76亿元,同比下降 10.75%; 职业卫生、智慧产业等业务表现较好,有效拓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项目。 下游行业来看, 公司持续深化“两个高端”战略,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行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①特殊行业方面, 与重点大客户的业务合作量稳步提升,多个大型试验项目取得突破。 ②汽车行业方面, 与多个传统自主品牌车企的业务量较大幅度增长,建立覆盖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检测标准体系和公 共服务平台,为国内外多家知名厂商的产品创新提供支持。 ③通信行业方面,入围物联网大型检测认证项目,与重点大客户保持深入合作。 ④电力行业方面, 核电领域的业务开发取得成效,积极开拓电网系统的无人机取证培训服务业务。 ⑤农业行业方面, 持续扩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业务规模,连续中标国家水利部地下水监测项目、农业农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项目。 ⑥轨道交通行业方面, 拓展行业重点客户计量业务,协同开发交通领域数字与信息化平台。 ⑦航空行业方面, 与重要合作方共建大飞机可靠性联合实验室,稳固多型号机型的取证验证业务合作基础。 在对外扩展方面, 2023年, 公司以 680万元参与合资设立广州平云仪安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安广源投资 1,200万元设立广电计量评价咨询(广东)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华南区域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评价咨询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2亿元、 4.05亿元、 5.0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倍、 22倍、 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和行业标准变动风险; 新增产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业务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一拖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04-01
|
15.20
|
--
|
--
|
18.54
|
19.61% |
|
19.56
|
28.68% |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的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15.28亿元,同比下降7.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97亿元,同比增长46.39%;实现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26亿元,同比增长20.02%。 稳中求进,拓宽海外市场。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5.89%,同比提升0.17pct;销售净利率为8.58%,同比提升3.43pct,其中主要系公司各环节的降本和成本管控,降本成果较为显著,同时加强费用管控,和国四的专项优化,增强成本费用管控,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毛利率的稳定和盈利水平的增强。现金流方面,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6亿元,同比下降70.68%,其中主要原因是为达到“一家企业集团只能设立一家财务公司”的金融监管要求,一拖财务公司重组,金融业务逐步停止,收回贷款等大额资金。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围绕提升核心制造能力,推进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改造,公司新型YTN3柴油机智能生产线投入使用,智能多用途拖拉机能力提升等智能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为品质的增强、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打下了基础。 受国四排放标准升级导致的需求前移、购机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农机行业整体需求下滑。在此背景下,排放标准的升级也加快了行业向绿色、智能、高端转型。行业头部企业抓紧抢占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公司也是抢抓“东方红”拖拉机率先全面实现国四切换和批量上市的先机,全年销售大中拖产品7.23万台,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公司持续深耕俄语区、南美等重点出口区域,海外市场布局不断拓宽,全年拖拉机产品出口销量同比增长43%。动力机械业务方面,公司国四柴油机产品凭借良好的作业性能和稳定性,全年销售柴油机15.11万台,其中外销8.25万台,同比增长7.69%。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有望推动行业优化,龙头行业受益于高端转型。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支持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我们认为,提出有序推进老旧农业机械等更新改造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该政策有望对农机行业构成利好。方案中提到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或将降低农户和企业更新农机设备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此外,以旧换新的方式,也将刺激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公司作为农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考虑到农机市场的政策支持、国企改革的影响以及中大马力拖机市场的增长,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预计未来公司的收入及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3亿元、12.72亿元、14.31亿元,EPS分别为1.02元、1.13元、1.27元,对应PE为16倍、15倍、13倍。 风险提示:农业、农机补贴等支持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改革效果不及预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材料及部件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等等风险。
|
|
|
火炬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3-29
|
20.28
|
--
|
--
|
22.00
|
7.79% |
|
26.78
|
32.05% |
|
详细
事件:3月1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0,359.41万元,同比下降1.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38.12万元,同比下降60.27%。截止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791,967.40万元,较期初增长5.0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541,573.16万元,较期初增长2.55%。 积极经营,完善公司产品推广策略。股份公司组织公司高层人员深入客户群协助走访,聚焦当前赛道及潜在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开展调研,持续进行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完善公司产品推广策略,强化管理、人工、成本控制措施。基于经济形势和市场供需情况,公司对部分产品价格适当调整,积极巩固市场份额。并与高校开展深入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解决产品实际问题,推动产品品质提升。 研发创新,积聚企业成长势能。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拥有泉州、广州、成都、厦门多处研发中心,提升自研产品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4,487.56万元,同比增长35.44%,不断丰富公司主营产品开发及推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系列产品性能、质量及供货能力得以提升,并持续与国内多家内外电极浆料、瓷粉供应商单位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发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标现有产品实现原材料国产化的技术支撑。公司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申请相关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68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实用新型441项、外观设计29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1项。 智能制造,夯实数据底座。智能制造,夯实数据底座。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智能制造战略,全面实施2023-2024年行动计划,以提升良率为驱动,夯实数据底座,打造高效、精准的智能制造企业,并逐步实现制造车间数字化、质量检测自动化、仓储配送智能化、客户服务精准化、运营管理流程化,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和客户服务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公司的“在线运行监测场景”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优化公司治理及内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治理水平,致力于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更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并提升透明度,公司主动披露2022年度ESG报告,并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增加ESG管理职责,同步修订议事规则,以确保ESG理念深入到公司的各个层面,助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公司按照最新规则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股份公司及各子公司内部控制脉络、控制环境、管理执行、信息传递等内容,并修订《内部控制手册》,保证内部控制的适用及合理性,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与完善,进而保障公司合规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内控体系有效高质量运行。 党建引领,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发挥党建引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保障企业良好运营及稳健发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公司党委、纪委相继成立,党建工作和纪检工作全面开展,筑牢廉洁建设的中心思想,以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火炬电子始创于1989年,作为我国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以及通讯、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2015年1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3678)。秉承“国家·责任·全球竞争”的使命,公司布局“元器件、新材料和国际贸易”三大战略板块,构建泉州、广州和成都三大生产智造基地,北京、上海、深圳三大运营中心。全力推进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在推动内生增长的同时,积极向具有渠道和技术协同效应的其他类型元器件产品延伸,以“传承创新、百年火炬”为企业愿景,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我国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模型测算,预计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9、5.66、7.49亿元,EPS分别为1.02、1.23、1.63元,对应P/E分别为19.9、16.5、12.5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应收账款的管理及坏账风险。
|
|
|
中航沈飞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3-12-28
|
41.98
|
--
|
--
|
43.03
|
2.50% |
|
43.03
|
2.50% |
|
详细
事件:2023年 12月 26日,中航沈飞(600760)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不超过 1.5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42.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集团拟认购 1.00亿元公司股份、航空投资拟认购 2.00亿元公司股份。 提高航空防务装备生产建设能力,担当兴装强军首责:公司作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始终将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作为核心业务。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旨在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功能,为航空防务装备建设提供能力支撑与资金保障,支撑“先进装备体系、领先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数智能力体系”建设,发挥主机牵头作用,不断提升航空产品制造水平,提高科研生产任务保障能力,在国防建设中担当兴装强军首责。 增强航空防务装备维修能力,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有助于提高飞机分解与装配调试、试飞调试、机械附件修理等方面的维修服务保障能力,压缩飞机修理周期,满足飞机批量修理需求。同时,提升飞机服务保障能力亦是响应航空工业集团要求,推进建立“设计—制造—维修服务保障”全价值链、全寿命周期的维修保障体系的具体举措,有助于公司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发挥“链长”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掌握发展主动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抗风险能力: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水平将有所下降,财务成本和财务风险有所降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亦将进一步增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增强公司资本实力,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和全体股东利益。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生的经营收益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因此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完成后,短期内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并产生效益,公司收入和利润水平将逐步上升,公司财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投资建议: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主营业务的股份制公司,被誉为“中国战机第一股”。根据模型测算,预计公司 2023年至 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29.30/36.41/48.21亿 元 , EPS 分 别 为1.06/1.36/1.75,对应 P/E 分别为 39.6/31.0/24.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风险;投资项目效益不达预期风险;存货规模较高风险; 宏观经济不稳定;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
|
|
沈阳机床
|
机械行业
|
2023-12-01
|
7.38
|
--
|
--
|
7.52
|
1.90% |
|
7.52
|
1.90% |
|
详细
公司发布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预案。2023年10月20日,沈阳机床披露的重组预案显示,沈阳机床拟向通用沈机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捷航空航天100%股权、中捷厂100%股权,拟向通用机床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天津天锻78.45%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国有数控机床领军企业,看好自主可控背景下的发展前景。公司主营业务为金属切削机床制造,目前已形成卧式车床、立式车床、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及行业专机、自动线等为主的六大类机床整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械、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其中,摩擦焊专机已完全实现进口替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副车架五轴立加、球笼倒立车、扭力梁双面铣等一系列专业化成套成线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89亿元,同比-12.1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72亿元,同比-2467.3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21.82%;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及盈利能力短期承压,我们认为随着市场的复苏,以及国产机床高端化和进口替代的进程下,公司提前整合集团内资源,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趋势。 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履行相关承诺,有效解决同业竞争。2019年,公司实施司法重整,引入通用技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并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沈阳机床的实控人变更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于通用技术集团所控制的部分子公司与沈阳机床存在部分重合、交叉的业务,构成同业竞争。 因此为避免同业竞争,通用技术集团承诺将在5年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处行业特点与发展状况,以相关监管部门认可的方式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妥善解决部分业务重合的情况。因此本次交易是控股股东落实前述承诺的重要举措,同时将有利于解决通用技术集团内部部分同业竞争问题。 丰富公司产品种类,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布的资产重组预案,此次拟购入的资产中,1))中捷厂(全称“沈阳机床中捷友谊厂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高端数控切削机床的加工制造,以及提供柔性自动化产线的成套解决方案,具备主轴箱体、滑枕、床身等机床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中捷厂的客户主要面向汽车、船舶、风电、新能源、工程机械等行业。2021年至2023年前8个月,中捷厂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7.73亿元、5.35亿元,营业利润3632.31万元、1422.74万元、128.88万元。2))中捷航空航天主要针对航空航天行业特点和要求,已形成桥式五轴加工中心、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卧式五轴加工中心、柔性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的六大产品系列。2021年至2023年前8个月,中捷航空航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8958.58万元、2.83亿元,营业利润1252.98万元、-1463.08万元、2172.96万元。3))天津天锻主营液压机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数控重型液压机及其成套生产线装备。2021年至2023年前8个月,天津天锻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8.81亿元、6.26亿元,营业利润3061.16万元、788.12万元、4031.23万元。 本次交易的标的公司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及天津天锻的主要产品分别为铣镗床系列、五轴加工中心系列、数控重型液压机等。由于公司现有产品以流量型机床为主,因此本次交易将有助于公司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突出高端数控机床制造能力,并增强智能制造、高端生产线及装配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促进公司机床产业链更加自主可控。 政策持续加码,高端机床亟需国产替代。在行业政策层面,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到,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高档数控机床等产业发展。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渐增强,我国高端数控机床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当前国内高端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由于高端机床下游主要为航空、军工等高精尖领域,涉及到国家安全等领域,因此亟需国产替代。在此背景下,公司作为国有机床企业,筹划重组,同时增强在航空航天、军工和汽车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有望受益于“制造强国”的战略发展。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5.03/27.26/30.4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0.19/0.33亿元。考虑到随着相关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机床高端化叠加进口替代将有望成为行业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高端数控机床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公司作为国有数控机床领军企业,提前整合集团内资源,丰富产品种类,提升高端数控机床的制造能力,增强在航空航天、军工和汽车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受益于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因此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本次交易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募集配套资金未能实施的风险;本次交易的审批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
|
|
东方电热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11-10
|
5.77
|
--
|
--
|
6.04
|
4.68% |
|
6.04
|
4.68%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11.92 亿元,同比+27.2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93 亿元,同比+337.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27 亿元,同比+53.6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2.37 亿元,同比+21.3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5.85 亿元,同比+147.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3.09 亿元,同比+42.49%。 业绩稳健成长,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分业务板块看,前三季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仍是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占扣非净利润 75%左右,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保持稳定;锂电池材料业务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和项目建设阶段。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22.54%,同比+1.01pct,环比-0.24pct;净利率为 33.22%,同比+23.53pct,环比+22.16pct;扣非后净利润率为 10.65%,同比+1.83pct,环比+0.17pct。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继续发力,预镀镍材料业务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加。目前关于预镀镍材料业务的募投项目,已于 2023 年 2 月热联动试车一次性成功。并且连续退火线也完成了两次试车,分别在 9 月中旬和 10 月中旬,整体工序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新下线的产品已经给相关的客户送样做进一步验证,部分产品也直接销售给了客户。客户拓展方面,目前前期的送样验证已经完成,其中部分客户已开始切换并导入公司的预镀镍材料,采购量也在逐步增加。当前市场用户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碱性电池领域,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公司的验证节奏加快,以及 46 系列动力电池产品应用进度的推进,公司预镀镍产品的需求有望迎来释放。 新能源汽车 PTC 电加热器业务方面,当前该产品已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市场渗透率在 30%左右,比亚迪是公司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的第一大客户,同时公司也一直在进行客户开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以及公司产能不断提升,业绩有望持续稳健提升。 回购股份注销彰显公司信心。公司发布公告称,合计持股 34.67%实际控制人暨控股股东谭荣生、谭伟及谭克提议 5000 万元-1 亿元回购股份并予以注销。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 6 个月内。股份注销后,将使得总股数减少、每股收益率提升,从而回馈长期投资人。此举展现 实控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加热器行业龙头企业,切入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未来有望保持营收增长,预计公司 2023 年-2025 年 EPS 分别为0.34 元、0.42 元、0.49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6 倍、13 倍、11 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预镀镍产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不及预期;光伏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