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欣黎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80523060004...>>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博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4-11-05 28.94 -- -- 37.40 29.23%
37.40 29.23%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三季报, 2024Q3营收 3.19亿元,同比-2.52%,扣非归母净利润 6839万元,同比-17.34%。 2024前三季度营收 9.77亿元,同比+ 6.77%,扣非归母净利润 1.74亿元,同比-7.50%。 临床数据表现优异,研发持续大力投入。 BGM0504注射液减重和 2型糖尿病治疗两项适应症在国内的Ⅱ 期临床试验达成预期目标, BGM0504注射液 5mg、 10mg、 15mg 剂量组在目标剂量给药第 12周时,各剂量组相对应的体重降幅分别为 8.4%、 12.0%和 13.8%,减重数据表现优异。从费用角度来看, 2024Q3的销售费用为 1660万,同比-0.54%,管理费用2895万,同比-7.51%,研发费用 6962万,同比+15.21%。在临床进展推进到三期的关键时期,研发持续大力投入有效保障临床顺利推进。 聚焦国际化,海外全面布局。 创新药国际推进持续加速, BGM0504注射液减重适应症在美国的 IND 获得批准, BGM0504注射液已向印尼递交降糖适应症的 IND 申请。 原料药方面, 甲磺酸艾日布林原料药通过美国 DMF 技术审评并在日本获批,阿尼芬净原料药、磺达肝癸钠原料药在印度获批;盐酸达巴万星原料药向加拿大递交 DMF,伏环孢素原料药、沙格列汀中间体向美国递交 DMF,舒更葡糖钠原料药向澳大利亚递交 DMF。 原料药和创新药齐头并进,海外临床及产品上市全面布局。 盈利预测: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 同时积极布局新兴领域。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根据三季报情况,以及后续管线获批进度预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45亿元、 15.45亿元、19.12亿元,同比增长 14.0%、 14.9%、 2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0亿元、 2.31亿元、 2.96亿元,同比增长 3.6%、 10.2%、 28.3%。 风险提示: 临床推进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海外产品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圣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4-11-01 29.43 -- -- 33.00 12.13%
33.00 12.13%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三季报, 2024Q3营收 1.39亿元,同比+18.32%,扣非归母净利润 3453万元,同比+144.80%。 2024前三季度营收 3.38亿元,同比+16.00%,扣非归母净利润 5366万元,同比+129.64%。 费用端大幅优化提升产品利润。 公司 Q3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3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4.80%,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从费用端来看, 2024Q3公司销售费用 1368万,同比去年同期 3089万,降低55.71%。 2024Q3研发费用 475万,同比去年同期 720万,降低 34.03%。 伴随公司在销售端的费用缩窄,整体盈利能力有大幅提升。 出海合作全球启航,打造长期增长空间。 公司近期连续公告合作项目。 9月 6号, 公司公告出资 3,000.00万元人民币,认购东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Africa Bio Chem 22.78%股权。 9月 17号,公司公告与某客户签订了《产品采购合同》, 合同金额为不超过人民币 3.5亿元。 公司接连签订海外股权协议以及大额生产订单,打造长期全球增长空间。 同时,公司“年产 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预计年底进入试生产阶段, 进而实现产能的释放,有望配合公司全球布局实现营收利润的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 公司在销售费用降低同时,利润快速增长,同时积极实现全球化布局。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根据三季报情况,以及后续管线获批进度预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92亿元、 7.62亿元、 9.33亿元,同比增长 36.1%、 28.7%、 2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9亿元、 1.49亿元、 1.91亿元,同比增长 68.5%、 25.9%、28.0%;对应 PE 分别为 28倍、 22倍、 17倍。 风险提示: 临床推进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海外合作不及预期。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4-10-31 46.83 -- -- 55.08 17.62%
59.00 25.99%
详细
公司发布2024三季报,2024Q3营收8.44亿元,同比+15.65%,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4.88%。2024前三季度营收23.45亿元,同比+14.73%,扣非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50.12%。 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公司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4.73%,扣非归母利润同比增长50.12%,公司整体获利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8.7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7.10亿元,增长约22.68%。研发费用2024前三季度为3.84亿元,2023同期为4.68亿元,同比降低约-17.95%。公司目前大力推广产品销售并对研发管线做了部分梳理,研发费用有所降低,整体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为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分子临床推进迅速,打造长期增长空间。公司目前临床管线推进迅速,仅从近期公告来看,公司已经公告了MCLA-129(EGFR/c-MET双抗)获批“晚期实体瘤”临床实验,CFT8919获批“拟用于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实验等。整体临床分子储备及推进较为迅速。 公司在9月19日与武汉禾元生物签订了关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HY1001)的商业化合作协议。在8月20日,公司控股子公司XcoveryHoldings以零缺陷在美国通过了FDA的现场核查,其检查范围是恩沙替尼临床Ⅰ、Ⅱ、Ⅲ期研究的生物研究监测,恩沙替尼有望实现在美上市。综合来看,公司无论早期临床管线还是后期商业化品种的上市及合作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未来的长期增长打造较好的品类基础。 盈利预测:公司是A股稀缺的创新药标的,后续研发管线梯队已逐步形成,研发团队具备海外研发经验+过硬的研发实力,销售团队实力强劲,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根据三季报情况,以及后续管线获批进度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11亿元、37.46亿元、44.32亿元,同比增长30.7%、16.7%、1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2亿元、6.65亿元、8.18亿元,同比增长38.6%、37.9%、23.0%;对应PE分别为41倍、29倍、24倍。 风险提示:临床推进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海外合作不及预期。
圣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8-27 24.90 -- -- 31.72 27.39%
36.98 48.51%
详细
圣诺生物:以GLP-1系列多肽产品为核心,三大板块业务协同发展。多肽生产具有高要求、高技术壁垒的特点。 公司是国内多肽药物领域少数具有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技术储备丰富,具备GLP-1系列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先发优势;公司原料药与CDMO业务持续增长,制剂有望借助集采实现销售放量。GLP-1多肽药物市场潜力较大,公司全产业链布局具备先发优势。全球多肽市场扩容,减重和降糖领域尤为突出,GLP-1相关的多肽药物市场潜力较大。公司多年来专注多肽领域,熟练掌握相关制备技术,具备多肽原料药+制剂的全流程研发生产平台,属于多肽领域的先行者。随着公司布局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GLP-1相关药物,销售业绩有望提升。 专利到期与多肽药物深度布局不断加速公司原料药增长。2014-2022年期间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等11款多肽重磅品种专利到期。同时,公司涉猎多肽药物种类不断增加,研发阶段不断向后拓展,多肽原料药市场未来增长潜力较大。多款制剂纳入国家集采,有望通过以价换量实现收入增长。2024H1公司制剂收入0.95亿元。截至目前,公司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和注射用生长抑素均纳入国家第八批集采。随集采持续推进,公司制剂端有望凭借原料药一体化优势实现以价换量,带动业绩增长。 基于技术、研发生产等综合优势,公司横向拓展多肽CDMO。公司有40余个药学研究服务项目,其中1个品种已获批上市进入商业化阶段。2017-2023年,公司CDMO收入从0.50亿元上升至1.24亿元。未来,核心技术优势、业务优势、研发生产一体化的成本优势等三项优势将持续为公司发展CDMO业务提供支撑。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制剂集采影响出清,核心业务稳健增长,GLP-1或为公司未来增长点。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16,1.5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X、24X、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制剂毛利下降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CDMO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料药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