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礼沫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30524040002...>>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9.0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4-07-31 6.51 -- -- 7.12 6.75%
7.64 17.36%
详细
事件:7月25日,中国石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暨2024年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 点评: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传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有关要求并作主题讲话。马永生强调,面对前所未有的行业变局,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要大力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到2029年取得决定性成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领会改革意图,把准改革指向,完善改革激励机制,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工作职责,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资委、政府工作报告等针对国企改革密集发声,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深化。中国石化积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大部制、基地化、去行政化,突破传统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由“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业务为中心”转变。同时,中国石化推进员工社会公开招聘,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在2023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结果,中国石化位列第一。中国石化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活力动力抗风险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迈向世界领先。 乘势而上、主动作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作生产经营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油气增储上产势头良好,炼销一体发力拓市攻坚,化工扭亏脱困成效初显,资本金融服务主业有力,产业转型焕新有序推进,创新驱动效能加速释放,改革管理成效日益凸显,风险防控应对扎实有效。赵东强调,公司要把握经济动能修复、市场需求复苏机遇,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加快转型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做好集团公司下半年生产经营各项工作。要以目标为牵引,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担当、狠抓落实,聚焦活力动力,集中精力抓好改革创新;聚焦运行优化,集中精力抓好统筹联动;聚焦量效提升,集中精力抓好市场攻坚;聚焦向新而行,集中精力抓好转型发展;聚焦安稳运行,集中精力抓好风险防范。要坚持思想领航,坚持示范引领,坚持同向发力,坚持团结奋斗,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炼油化工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力下游化工新材料、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石化产业体系成为新课题。“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夯实‘一基’,打牢能源资源基础;巩固‘两翼’,提升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发展质量;做大‘三新’,探索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其中,在新能源领域,加强地热开发利用和风电、光伏布局,巩固在氢能领域的产业领先优势,塑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打造“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全面参与充电、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速发展氢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将持续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全力完成全年经营目标,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752、802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58、0.62、0.66元/股,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作为国内石化化工龙头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公司新产能逐步投产,新能源领域布局落地,公司业绩有望增厚,长期成长前景广阔,维持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行风险,成品油和化工品景气度下行风险。
中国石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7-31 8.81 -- -- 9.28 2.43%
9.92 12.60%
详细
事件:2024年7月27日,中国石油集团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点评: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1、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主题讲话。中国石油集团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公司:(1)坚持“两个一贯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2)加强战略谋划,公司战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3)改革完善管理体制,组织体系得到系统性重塑;(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务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整体性优化;(5)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6)加快推荐市场化改革,运行机制更加灵活高效。 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推动构建新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同时,中国石油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两方面改革驱动中国石油形成更加成熟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构建起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对企业效益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助力作用。2023年以来,在新一轮油价波动周期中,中国石油的归母净利润大幅高于历史归母净利润数据形成的趋势线,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8.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现金流分别同比+16.0%、+6.3%。好于历史上的高油价时期,表明公司应对油价、炼化产品需求等行业周期性变化的韧性明显增强,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愈加凸显。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石油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石油集团到2030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之时,将基本实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之时,将实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石油按照“两个阶段、各三步走”战略路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的改革全面加速,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征程开启,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提质增效、增产保供、转型升级等领域成效斐然,有望加速建成穿越周期的世界一流企业。二、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做好下半年生产经营工作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侯启军通报业绩考核和生产经营情况。侯启军指出,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党组、董事会部署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业务发展、提质增效、改革创新、安全环保等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整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和国家审计发现问题为契机全面强化管理,油气两大产业链和各项业务平稳顺畅运行,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稳定增长,经营业绩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就做好下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侯启军强调:(1)要大力推动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强化管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目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作出积极贡献。 (2)坚持全面从严,扎实做好QHSE工作。(3)加强统筹融合,提高油气新能源供给质量。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炼油化工业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坚持技术立企,增强支持和服务业务战略支持能力。(5)深化产融结合,增强资本和金融业务服务主业能力。(6)强化市场攻坚,全力提升营销工作质效。强化科技创新,切实发挥支撑引领作用。(7)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2022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我国能源安全环境受到较大挑战,炼油化工行业景气度低迷,天然气需求保持增长。公司上游业务大力加强“增储上产”,巩固油气产量格局,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和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发展。天然气业务把握国内天然气需求提升、价格机制改革的机遇,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厚。炼化业务推动转型升级,周期波动下经营利润高位运行。我们认为中国石油将持续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望在波动剧烈的外部环境下实现较好经营业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盈利抗周期波动能力显著增强,随着公司“增储上产”持续推进,天然气销售量效齐升,炼油化工转型加速,公司有望持续实现较好业绩。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6/1777/182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4/0.97/0.99元/股,维持公司A+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下行风险,炼油和化工景气度下行风险。
石化油服 基础化工业 2024-07-12 1.73 -- -- 1.89 9.25%
2.27 31.2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24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4.52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26亿元,同比+38.7%。2024Q2单季,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52%,环比+55%。 点评:油服行业回暖,公司工作效率提升,24H1业绩大增2024年以来,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OPEC+延长自愿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石油公司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国内外油田服务市场景气高企。公司把握住油田服务行业景气上行周期,持续优化生产运行,与石油公司强化一体化运行,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生产运行平稳高效;优化市场布局,持续扩大海外市场高端业务占比,新签合同额同比较好增长;深化人力、资产等资源优化,深挖降本潜力,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营业绩保持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2.01亿元,主要包括收到仲裁款冲回单项计提减值准备、根据巴西司法重组裁决结果冲回预计负债1336万美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助等。 新签合同额快速上升,全年新签合同预计超过年初目标公司大力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全力开拓国内外优质市场,24H1新签合同额610亿元,同比增长14.2%。根据24H1新签合同额完成情况,公司2024年新签合同额将超额完成今年初确定的计划数人民币835亿元,预计达到850亿元以上。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进一步优化市场策略,中石化内部市场提升投资转化率、市场占有率和队伍动用率,全面推进“四提”“五化”,大力推进难动用储量合作效益开发,共同扩大增量,形成更高质效主阵地;外部市场持续巩固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规模市场,延展油藏运营、工程大包等服务模式。2024年4月2日,公司公告称中标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铜梁-潜江)施工总承包标段一、标段三及标段四项目,中标金额为人民币33.78亿元。公司持续拓展国家管网集团市场,2023年与国家管网新签合同额为51.8亿元,优质规模市场更加集中。 在海外,公司巩固拓展沙特、科威特等重点规模市场,加快测录井、钻井液、连续油管等技术服务业务走出去,实现更高水平国际化。公司与沙特阿美公司签署了MGS三期管道项目群6包和7包境内采购和施工交钥匙固定总价合同,合同金额约79.56亿元;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成功续签3部钻井机、3部修井机以及录井服务项目5+1年合同,合同金额约23亿元,另外新中标6部深井钻机服务项目。 重视投资者回报工作,力争24年底满足分红条件公司在全力推动提升经营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战略规划和运营实际,积极利用相关政策,积极维护公司价值,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将稳步提升经营业绩,持续增强盈利能力,依据新《公司法》研究以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方案,力争2024年底实现母公司未分配利润转正,满足现金分红条件。公司还将积极研究开展股份回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024年6月12日召开的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2024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和2024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已授予董事会回购股份的一般授权。 降本增效目标明确,经营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将锚定全年经营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攻坚创效专项行动,力争2024年降本增效人民币6.5亿元。公司将聚焦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大力优化人力资源,强化统筹调剂,加大外委转自营,扩大业务承揽规模,推动人力资源价值增值;2024年全年力争压减用工3000人以上、统筹盘活1.6万人次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力争对外业务承揽或输出7000人以上、创收人民币3亿元以上。 加快资产运营公司建设,搭建集中保障服务共享平台,实现公司资产的统筹调剂、租赁、处置及招标的专业化整合,精准做好资产统筹配置,借势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公司资产使用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资产运营创收创效能力。 油服行业景气叠加母公司维持较高上游资本开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母公司中国石化积极响应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23年实现上游资本开支778亿元,24年预计上游资本开支776亿元,中国石化上游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将有力支持公司国内业务发展。国际方面,国际油气工程行业受高油价背景下油公司资本开支的增长所推动,呈逐步复苏态势。根据S&PGlobal预测,2024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约6079亿美元,同比增加5.7%。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公司将获得更多服务机会,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国内外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新签合同额超预期完成,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有望实现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4-26年盈利预测,预计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8(上调19%)、12.62(上调14%)、14.50(上调1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05、0.07、0.08元/股,维持对公司A股和H股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4-04-26 6.31 -- -- 6.50 3.01%
6.50 3.01%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11%,环比-42%;实现归母净利润 4.75亿元,同比+5.96%,环比+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0亿元,同比+23%,环比+154%。 点评: 油服行业景气高企提振公司业绩,经营质量稳步改善2024年以来,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OPEC+延长自愿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高位震荡,Q1布油均价为 81.76美元/桶,同比-0.4%,环比-1.3%。 石油公司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全球油服行业景气高企。公司受益于高油价环境,市场开发稳定增长;工作量饱满,安全形势平稳,质量控制良好;全面应用价值管理指标,持续降本提质增效稳增长。 截至 2024年 3月底,公司总资产 442亿元,归母净资产 253亿元,资产负债率 38.31%,资本结构继续保持稳健。公司现金流大幅改善,24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5.61亿元,上年同期为-8731万元。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24Q1年化 ROE为 7.6%,同比+0.1pct,成本费用利润率为 9.3%,同比+1.8pct。 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国内外项目稳步推进合同额方面,公司 2024Q1新签合同金额 65.17亿元,同比+11%,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 61.10亿元,同比+17%,境外新签合同额 4.07亿元,同比-39%。截至2024年 3月底,公司在手订单总额约为 405亿元,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工作量方面,2024Q1公司实施规模以上项目 63个,其中 4个项目运行交付。 2024Q1公司完成钢材加工量 13.6万结构吨,同比增长 13%;投入船天 0.48万天,因工作量分布不同,本报告期总投入船天同比降低 23%,但其中大型船舶结构物安装船天同比增长 336%,自有船舶船天同比增加 438天;陆地建造完成导管架 19座、组块 7座,海上安装导管架 9座、组块 6座,铺设海底管线 68.9公里,海底电缆 39公里。 国内项目方面,2024Q1,公司总承包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刷新了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绥中 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 3个平台相继提前投产,旅大 5-2CEPC 平台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调整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对渤海油田增产上储、保障京津冀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海外项目方面,2024Q1,我国首个沙特阿美海洋油气独立总承包项目——沙特CRPO122项目第一批 6座导管架在青岛场地完成装船并正式进入海上运输与安装阶段;乌干达 KingFisher 项目 CPF 设备及管廊基础全面推进,已开始储罐安装工作;沙特 Marjan 项目、巴油 P79FPSO 上部组块项目、巴斯夫模块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卡塔尔 ISND5-2项目已开展前期筹备。 发布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加大分红力度积极回馈股东公司发布《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每年应当进行一次现金分红,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0%。2015年以后公司股利分配率稳定在 30%以上,2023年度公司派发现金红利 0.147元/股,拟分红总额约 6.50亿元,占 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 40.11%,股利分配率相较 2022年的 30.34%增长 9.77pct,分红总额相较 2022年增长 47%。公司注重股东回报,加大分红力度,与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行业景气度高企叠加母公司扩充上游资本开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国际市场方面,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将持续增长,根据 IHSMarkit 的预测,2024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总量将超 6000亿美金,较 2023年相比增加 5.7%,国际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有望持续增加,国际油服市场有望维持景气。 国内市场方面,母公司中国海油积极响应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根据中国海油 2024年度战略展望,2024年中国海油资本开支预算总额为 1250-1350亿元,相较 2023年的高基数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随着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有望实现收入与盈利的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4Q1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油服行业景气度高企,公司市场开拓成绩斐然,有望持续受益。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63/21.52/24.9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42/0.49/0.57元/股,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风险,中国海油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