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移动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08-12
|
101.59
|
--
|
--
|
105.75
|
4.09% |
|
105.75
|
4.09% |
-- |
详细
2024年8月8日,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7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归母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0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5.2%。 经营分析业绩稳步提升,“第二曲线”收入增速高于整体增速: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稳步提升,“第二曲线”收入增速高于整体增速。上半年公司“第二曲线”数字化转型实现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11.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31.7%,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EBITDA为1,823亿元,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39.3%;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0%,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资本开支为人民币64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674亿元。 分红率将进一步提升: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2024年中期派息每股2.60港元,同比增长7.0%,2024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比例将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从2024年起,三年内公司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75%以上,高分红率是公司重要看点。 持续引领算力网络发展,AI应用初见成效:当前,公司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9.6EFLOPS(FP16)。“N+X”10多层级、全覆盖智算能力布局不断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首批13个智算中心节点已顺利投产。已发布由万卡级智算集群、千亿多模态大模型、汇聚百大要素的生态平台共同构成的“九天”人工智能基座。上半年公司已发布17个自研九天行业大模型,“AI化产品”客户合计达到1.10亿户。此外,公司在内部推动运营管理智慧升级,管理赋能、助力降本增效成果显现。每百元固定资产网络类成本同比下降3.5%,5G单站能耗同比下降11.7%,上岗数字员工5.5万个,累计减负154万人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838/11623/1241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11/1508/1607亿元,对应PE为16/15/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DICT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
移为通信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07-22
|
11.38
|
--
|
--
|
12.29
|
8.00% |
|
12.29
|
8.00% |
-- |
详细
2024年7月18日,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公司4G高性能行车记录仪CV200XNA顺利通过北美运营商T-Mobile的认证。证明CV200XNA可在T-Mobile的LTE网络下稳定运行,在智能驾车技术和网络兼容性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智能的驾车体验。 经营分析上半年业绩持续高增:2024年上半年,公司车载信息智能终端产品、资产和冷链管理信息智能终端业务继续发力,营收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同时,受益于新兴业务板块,如动物溯源管理产品、工业无线路由器等产品逐步放量,公司业绩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793.50万元–10,413.3万元,同比增长58%-68%。其中Q2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249.86万元-6869.66万元,同比增长46.6%-61.2%,环比增长76.4%-93.9%。 二季度毛利率显著提升:受益于公司内部降本增效、自研模块替代外采等措施,同时定制化、新业务等高毛利率的产品收入增加,公司毛利率提升明显。公司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40.40%,2024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40.87%,2024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约为44%。预计未来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布局海外加工厂,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主要面向海外市场,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89%。针对未来关税上涨风险,一方面,从历史来看,此前美国也加征了关税,但关税一直由客户承担,海外客户对产品的依赖度高于价格,此前的贸易战未对公司在北美业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也做了一些防范风险措施,增设了越南代加工厂并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通过将供应链放在境外来应对政治变化影响。未来随着网络的迭代升级、出海热、新业务领域的放量、海外竞争对手的退出,预计公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66/17.26/20.6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7/3.01/3.70亿元,对应PE为24/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物联网发展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国际关系扰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