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盛新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16
|
9.71
|
--
|
--
|
9.83
|
1.24% |
|
13.10
|
34.91%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营业收入为8.9亿元,yoy-38%;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行业景气回升助推盈利边际改善,但整体经营仍有较大压力2025M3行业景气度回升,Q1光伏玻璃价格和盈利边际改善,但整体经营仍有较大压力。销量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截至2025Q1末公司光伏玻璃在产产能约4,550吨/日,yoy-100吨/日,我们预计Q1光伏玻璃销量同比下降。价格和盈利方面,2025M3光伏玻璃行业景气度回升,涨价落地情况较好,据行业数据,2025Q12mm光伏镀膜玻璃单平均价为12.6元,yoy-3.9元/-23%,qoq+0.6元/+5%。2025Q1公司毛利率为-13.4%,yoy-21.6pct,qoq+16.9pct;归母净利率为-14.0%,yoy13.6pct,qoq+26.3pct。Q1光伏玻璃价格和盈利环比有所改善,但同比仍有压力。 关注薄膜电池资产整合节奏,成长前景值得期待2022H1公司受托管成都中建材55%、瑞昌中建材45%(均为碲化镉薄膜电池制造商)以及凯盛光伏60%(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制造商)股权,后续适时并购整合。 2022M12托管资产划转至凯盛玻璃控股,公司重新签署托管协议,托管资产变更为凯盛玻璃控股100%股权,有效期至2023年末。2024M3公司签订协议继续托管凯盛玻璃控股约65%股权。公司作为凯盛集团旗下新能源材料平台,光伏玻璃/薄膜电池等业务格局初具雏形,成长前景值得期待。 新能源材料平台成长前景值得期待,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62/69亿元,分别同比+24%/+10%/+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3.7亿元,分别同比转盈/+114%/+76%,EPS分别为0.15/0.32/0.57元。近年公司处于战略转型期,聚焦光伏玻璃主业,随着在建产能逐步落地,规模/成本优势有望逐步显现;同时依托中建材集团及凯盛科技集团平台支撑等,围绕新能源材料主业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公司成长前景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玻璃生产线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光伏装机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电建
|
建筑和工程
|
2025-05-14
|
4.85
|
--
|
--
|
4.98
|
2.68% |
|
5.15
|
6.19% |
-- |
详细
公司公告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6,337、120、111亿,yoy分别+4%、-7%、-5%。2024Q4及2025Q1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2,080/1,426、32/26、32/26亿,yoy分别为+11/+2%、-7%/-12%、+29%/-14%。2024年公司拟现金分红22亿(含税),分红率yoy+0.1pct至18.2%。 收入延续正增,坚定推进电力投资与运营战略转型公司收入增长延续较好韧性。2024年公司工程/电力投资与运营收入yoy分别+4%/+6%至5,750/254亿。工程业务中,能源电力工程/基础设施工程/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收入yoy分别+15%/-12%/+12%至2,932/1,699/801亿。2024年、2025Q1公司新签yoy分别+11%/-10%至12,707/2,993亿,在手订单充足。2024年末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yoy+22%至33.1GW(其中光伏/风电装机规模yoy分别+52%/+23%至11.8/10.3GW)。公司亦拥有较大规模的抽水蓄能项目资源、新能源建设指标。 净利率略有承压,投资需求大负债率有提升压力2024年及2025Q1公司综合毛利率yoy分别-0.1/-1.0pct至13.3%/10.9%。2024年公司工程/电力投资与运营毛利率分别yoy+0.1/+0.5pct至11.0%/44.9%,主要业务毛利率均改善。费用率有一定增加及减值损失阶段影响,2024年及2025Q1公司归母净利率yoy分别-0.2/-0.3pct至1.9%/1.8%。2025Q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yoy+1.4pct至79.6%,2024年及2025Q1两金周转天数yoy分别+19/+27天至168/211天,2024年经营/投资活动净现金流yoy分别+23/+253亿至+245亿/-556亿。 战略转型前景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宏观投资节奏影响等,调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收入yoy分别+8%/+10%/+10%至6,852/7,545/8,267亿,归母净利yoy分别为+10%/+9%/+8%至132/143/155亿。公司坚定推进电力投资与运营战略转型,效果正逐步显现;重点聚焦水、能、城、数四大领域,产业融合联动效果值得期待。现价对应2025年PE约6.3x,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及电力能源投资需求低于预期,减值影响加大风险,运营业务不及预期。
|
|
|
海螺水泥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5-13
|
23.23
|
--
|
--
|
23.36
|
0.56% |
|
23.36
|
0.5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营业收入为191亿元,yoy-11%;归母净利润为18亿元,yoy+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yoy+22%。 行业景气改善,预计水泥业务量减价增我们预计2025Q1公司水泥业务量减价增:1)价格方面,2025Q1华东地区水泥错峰执行情况较好,区域价格同比明显改善,Q1华东水泥吨均价为393元,yoy+30元/+8%。2)销量方面,水泥行业需求延续偏弱,2025Q1全国水泥产量为3.3亿吨,yoy-1%;其中华东地区水泥产量为1.2亿吨,yoy-3%。且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加大错峰力度,2025Q1华东地区月均错峰停窑天数17天,yoy+1天,我们预计Q1公司水泥销量(不包含贸易量)同比有所下降。2025Q1公司整体收入承压,我们认为主要原因预计为公司收缩新能源等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同比降幅较大。 水泥盈利弹性逐步释放,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2025Q1公司毛利率为22.9%,yoy+5.1pct;归母净利率为9.5%,yoy+2.5pct。华东地区协同效果较好,区域水泥均价yoy+8%;且煤炭价格大幅下降,根据Wind,2025Q1动力煤平仓价yoy-22%,我们预计2025Q1水泥吨毛利同比明显改善。2025Q1期间费用率为11.2%,yoy+1.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yoy+0.6/+1.0/微增/+0.3pct,费率提升对利润形成一定拖累。2025Q1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多流入3.4亿元至净流入5.0亿元,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 行业景气改善及估值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行业景气持续改善,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40/962/986亿元,分别yoy+3%/+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106/115亿元,分别yoy+24%/+11%/+8%。公司现价对应2025年PE13.4倍,估值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房企信用风险蔓延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错峰停窑强度不及预期风险。
|
|
|
北方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5-05-12
|
10.62
|
--
|
--
|
11.65
|
8.07% |
|
12.50
|
17.70% |
-- |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公告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收入36.5亿,yoy-27%;归母净利1.8亿,yoy-33%;扣非归母净利1.8亿,yoy-33%。 预计焦煤贸易量偏少等阶段拖累Q1收入增长动能2025Q1公司收入承压,我们预计蒙煤一体化项目因焦煤价格持续偏弱贸易量偏少(2024年季均焦煤销售量128万吨,2025Q1销售量为105万吨),焦煤贸易业务收入同比预计下降较多(2024年公司资源设备供应链业务收入89.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47%),另外预计工程项目等收入确认节奏因素或亦有一定影响。2025Q1克罗地亚风电项目发电量1.23亿度(vs2024Q3/Q4分别为0.90/1.17亿度);2025Q1平均度电价12.9欧分,yoy+79%,我们预计风电项目收入及盈利贡献较好。 汇兑贡献减少等费用率提升较多拖累Q1净利率2025Q1公司综合毛利率yoy+3.4pct至13.0%。毛利率提升预计源于收入结构阶段变化(如焦煤贸易收入占比减少等)及部分项目盈利能力提升(如克罗地亚风电项目)。收入减少致部分刚性费用费用率提升,同时预计汇兑贡献同比减少致财务费用率提升明显(2025Q1公司财务费用率yoy+2.4pct至1.2%),总体期间费用率提升较多(2025公司期间费用率yoy+4.5pct至7.8%),对净利率形成较多拖累。减值损失影响同比减少。2025Q1公司归母净利率分别yoy-0.4pct至4.9%。 投建营一体化转型前景可期,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8/227/247亿元,分别yoy+9.1%/+9.0%/+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13.0/14.1亿元,分别yoy+14.1%/+8.8%/+8.1%。公司近年稳步推进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打造了蒙古矿山一体化项目、克罗地亚风电项目等标杆项目,转型持续推进。现价对应公司2025年PE9.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焦煤价格下行风险,战略执行效果低于预期。
|
|
|
中材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5-05-09
|
8.86
|
--
|
--
|
9.54
|
2.47% |
|
9.11
|
2.82% |
-- |
详细
公司公告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收入101亿,yoy-1.4%;归母净利6.6亿,yoy+4.2%;扣非归母净利6.0亿,yoy-8.4%。 2025Q1境外新签高增,预计收入增长动能将持续改善2025Q1公司收入小幅负增,延续2024年初以来偏弱的收入增长状态,预计前期持续的境内水泥产业低景气度致水泥企业客户资本开支节奏偏谨慎,考虑到境内水泥产业2024Q4以来景气持续改善,我们对公司收入增长前景不悲观。公司2025Q1新签合同额279亿,yoy+31%;其中工程/装备/运营、境内/境外新签分别yoy+43%/+65%/-16%至208/29/38亿、+1%/+46%至70/209亿。2025Q1末公司未完合同额586亿,qoq-2%,为2024年全年收入的1.3倍,在手订单对收入增长支撑较好。 毛利率及回款阶段承压,汇兑损益影响回归理性2025Q1综合毛利率yoy-2.5pct至17.0%,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回落,预计与在执行项目结构有关。汇兑损益影响等回归合理水平,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yoy-2.4pct至8.8%,部分对冲毛利率下降压力。2025Q1公司净利率yoy+0.3pct至6.5%。 此外2025Q1非经损益为0.6亿(预计主要为资产处置收益,vs2024Q1为-0.2亿)。2025Q1年公司两金周转天数yoy+30天至234天,同期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yoy-6.9亿至-18.7亿,阶段回款压力预计主要源于前期境内水泥景气压力。 估值有吸引力,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看好公司水泥全产业链服务商竞争力,同时看好公司多元业务挖掘能力、业务结构持续改善、持续增长动能。维持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yoy+8%/9%/9%至500/543/591亿元;归母净利分别yoy+9%/9%/11%至32/35/39亿元。现价对应公司2025年PE7.4x。2024年公司分红比例39.9%,yoy+3.9pct,结合公司分红规划等,我们预计现价对应公司2025/2026年股息率分别为5.9%/7.1%,估值有吸引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大幅波动风险,战略执行力度低于预期,国内国外水泥需求景气度低于预期
|
|
|
伟星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4-30
|
11.23
|
--
|
--
|
11.83
|
5.34% |
|
11.83
|
5.3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营业收入9.0亿元,yoy-10%;归母净利润1.1亿元,yoy-26%;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元,yoy-19%。 Q1开复工节奏偏缓,公司管材业务量价均有一定压力2025Q1收入有所承压,主要原因:春节后开复工节奏偏缓,地产竣工持续下降,2025Q1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1.3亿平米,yoy-14.3%,管材行业需求延续偏弱态势,行业竞争加剧,我们预计公司管材业务量价均有一定压力。 盈利能力阶段承压,费用管控力度加强2025Q1公司毛利率为40.5%,yoy-1.0pct,主要原因预计为管材行业竞争持续加剧,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根据Wind,2025Q1PPR/HDPE/PVC市场均价同比-4%/-7%/-10%。2025Q1公司归母净利率为12.7%,yoy-2.7pct,主要原因:1)毛利率下降。2)公司加大费用管控力度,2025Q1公司期间费用yoy-0.1亿元/-4%,其中销售费用下降明显,yoy-0.2亿元/-11%;但受收入下降影响,摊薄效应减弱导致费率有所提高,Q1期间费用率为25.5%,yoy+1.6pct。3)投资收益yoy-0.1亿元,主要系宁波东鹏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所致。 强化风控&原材料采购量减少,Q1经营现金流同比转正2025Q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8亿元,同比转正,主要原因:1)公司持续强化风控、转型提质,收现比明显提升,2025Q1收现比为133%,yoy+15pct;2)原材料采购量有所减少,2025Q1末公司存货为9.6亿元,yoy-13%;Q1付现比为122%,yoy-20pct。 看好公司战略升级前景及增长韧性,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坚定聚焦零售业务,“同心圆”拓品类成效显著、渠道持续完善,新阶段的“系统集成”战略有望进一步拓展公司增长天花板。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6/69/73亿元,分别yoy+5%/+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2/14亿元,分别yoy+12%/+14%/+13%。公司现价对应2025年PE17.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需求超预期下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鸿路钢构
|
钢铁行业
|
2025-04-14
|
20.06
|
--
|
--
|
21.50
|
4.88% |
|
21.04
|
4.89%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5Q1经营数据。2025Q1公司钢结构产量为105万吨,yoy+14%。2025Q1公司新签合同额为71亿元,同比+1%,均为材料订单。 订单充足及智能化提效,Q1产量增长加快2025Q1公司钢结构产量为105万吨,同比+14%;产能利用率为83.9%,同比+10.5pct,增幅较2024Q4扩大12pct。2025Q1公司钢结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同比明显改善,预计主要源于公司订单充足以及公司产线智能化改造正进入正轨。 预计Q1订单加工量双位数增长,钢价低位拖累吨售价2025Q1公司新签合同额为71亿元,同比+1%,均为材料订单。根据Wind,2025Q1全国热轧板卷均价为3,445元/吨,yoy-14%。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们预计2025Q1公司钢结构新签对应加工量同比双位数增长,预计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2025Q1达亿元订单额、达万吨加工量分别为12亿元、23万吨,达亿元订单额占新签合同额的比例为16.8%。 看好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及成长前景,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3/244/259亿元,分别yoy5%/+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10.9/12.2亿元,分别yoy-20%/+16%/+12%,对应EPS分别为1.37/1.58/1.77元,3年CAGR为1.2%。公司是钢结构构件制造龙头,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客户优势形成正反馈,新阶段的智能化改造效果值得期待,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公司竞争优势持续强化。公司现价对应2025年PE为13.1倍,估值或有一定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智能化改造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
|
|
北方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5-04-09
|
9.36
|
--
|
--
|
11.35
|
19.47% |
|
12.50
|
33.55%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收入191亿,yoy-11.2%;归母净利10.5亿,yoy+14.3%;扣非归母净利10.6亿,yoy+16.4%。2024Q4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50、2.9、3.1亿,yoy分别-27.7%、+28.3%、+56.5%。 多因素拖累收入增长动能,2025年预计重新回增长2024Q4公司收入增速下降,部分源于2023年同期较高的基数(2023Q4公司收入yoy为61.7%),另外我们预计2024H2公司焦煤贸易业务量有所收窄(2024年公司焦煤销售量yoy-3.6%至512万吨)。2024年公司工程等/资源设备供应链/电力运营收入yoy分别-7.0%/-16.9%/-18.1%至83.6/89.7/4.4亿。资源设备供应链业务收入下降预计主因2024年焦煤价格持续调整,电力运营收入同比下降预计源于2024年克罗地亚项目因验收工作等发电量有所减少,2024年公司克罗地亚风电项目、老挝南湃水电站发电量分别yoy-16%/-7%至3.85/4.16亿度。 2024Q4毛利率、净利率均提升至近年高水平位置2024年及2024Q4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yoy+2.5/+5.3pct至12.8%/16.0%。2024年公司工程等/资源设备供应链/电力运营毛利率分别yoy+3.6/+2.6/-9.7pct至10.7%/12.0%/61.3%。工程等毛利率改善预计源于在手项目结构因素,电力运营毛利率预计因验收影响及克罗地亚市场化电价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及2024Q4公司归母净利率分别yoy+1.2/+2.6pct至5.5%/5.9%。全年期间费用率同比有所提升、减值损失影响有所增加,部分影响净利率升幅。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转型有成效,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公司蒙古一体化项目及电力项目效益好于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8/227/247亿元,分别yoy+9.1%/+9.0%/+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13.0/14.1亿元,分别yoy+14.1%/+8.8%/+8.1%。公司近年稳步推进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打造了蒙古矿山一体化项目、克罗地亚风电项目等标杆项目,2024年完成波黑125MW光伏投资项目股权收购,转型持续推进。现价对应公司2025年PE9.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焦煤价格下行风险,战略执行效果低于预期。
|
|
|
中国交建
|
建筑和工程
|
2025-04-04
|
9.01
|
--
|
--
|
9.67
|
5.34% |
|
9.50
|
5.4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719亿元,yoy+2%;归母净利润234亿元,yoy-2%;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yoy-8%。其中2024Q4营业收入2,353亿元,yoy+12%;归母净利润71亿元,yoy-4%;扣非归母净利润63亿元,yoy-1%。 境外收入增长好于境内,疏浚保持快速增长公司2024Q4收入增长有所提速。公司全年收入分业务,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收入分别为6,814/363/594亿元,分别yoy+2%/-23%/+11%。疏浚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基建建设收入增速有一定回升(2024H1该业务收入yoy-3%)。分区域,境内外收入分别为6,367/1,353亿元,yoy-1%/+16%,海外增长动能强劲。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34,868亿元,为同期收入的4.5倍。截至2024年末,公司特许经营类项目进入运营期32个,运营收入83亿,净亏损23亿(vs截至2023年末运营期项目31个,收入77亿,净亏损19亿),亏损幅度有一定扩大。 盈利能力阶段承压,投资损失对利润形成拖累2024年公司毛利率12.3%,yoy-0.3pct;单季度Q4毛利率14.0%,yoy-2.0pct。 全年分业务,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毛利率分别为11.1%/20.0%/12.8%,分别yoy-0.5/+1.5/-0.3pct。基建设计毛利率有所改善,主要系业务结构调整,EPC项目减少,其他业务毛利率均承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3.0%,yoy-0.1pct;单季度Q4为3.0%,yoy-0.5pct。投资损失的增加对利润形成拖累。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15亿元,yoy-9亿元,主要系部分联营/合营企业亏损增加所致。 两金周转有所放缓,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74.8%,yoy+2.1pct;有息负债率47.9%,yoy+1.1pct。 两金周转有所放缓,2024年两金周转天数210天,yoy+25天。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多流入4亿元至净流入125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少流出263亿元至净流出296亿元。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有所改善。 分红提升估值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2024年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总额约49亿元(2024年半年度已派发约23亿元,含税),约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1%,yoy+1pct。春节后基建和市政项目开复工进展偏缓,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466/9,321/10,274亿元,分别yoy+10%/+10%/+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282/312亿,分别yoy+9%/+10%/+11%;现价对应2025年PE为5.9倍。公司为我国基建出海龙头之一,海外业务或受益“一带一路”订单落地;国内近年新领域不断突破、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公司增长前景及质量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REITs配套政策落地节奏及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
|
|
伟星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2-20
|
11.70
|
--
|
--
|
12.55
|
7.26% |
|
12.68
|
8.38% |
|
详细
公司是国内PPR管道龙头,深耕家装零售领域造就持续增长、高盈利水平、高运营效率的经营模式,“星管家”打造“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公司品牌建设效果持续显现。“同心圆”拓品类成效显著、渠道持续完善,新阶段的“系统集成”战略进一步拓展公司增长天花板。公司上市14年归母净利增长超7倍,累计自由现金流为净利润的76%,累计分红占净利润比例77%,是装修建材消费品化的标杆。投资角度,我们认为公司兼具价值和成长特征。 深耕PPR家装零售市场,持续深化扁平渠道建设公司专注零售市场,深耕PPR,持续深化渠道扁平化建设,资产周转与现金流较同业形成了明显优势(近5年公司累计自由现金流与净利润比例93%vs同行均值31%)。渠道建设方面,公司“2-3级代理+直营”的扁平渠道减少经销商利润分流,增强经销商粘性同时强化市场掌控力、提升反应速度,战略执行效果优异。 星管家解决消费痛点,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司2012年在行业内首创“星管家”打造“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解决管道消费中漏水的痛点。星管家服务覆盖渠道终端,更接近消费者,公司高端管道的差异化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以增值服务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及盈利稳定性。2013-2023年公司PPR毛利率中枢56.7%,综合毛利率中枢43.9%,较2013年前中枢提升11.5、8.1pct。 “同心圆”战略有成效,系统集成继续拓宽增长空间公司零售业务围绕“同心圆”战略不断扩充防水、净水等新品类,可复制推广管道“产品+服务”模式及成功经验,2019年-2023年防水等其他产品收入cagr+47%。 此外公司外延收购捷流、可瑞补全产品矩阵、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增长空间拓宽。 投资建议:战略坚定增长稳健,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64.6/70.9/78.1亿元,yoy+1%/+10%/+10%,归母净利润为10.6/11.9/13.6亿元,分别yoy-26%/+13%/+14%,3年CAGR-1.8%。 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为17.09元/股,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17.1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需求超预期下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鸿路钢构
|
钢铁行业
|
2025-01-09
|
16.56
|
--
|
--
|
17.02
|
2.78% |
|
21.50
|
29.83% |
|
详细
公司公告 2024年经营数据。 2024年公司钢结构产量为 451万吨, 同比+0.5%;其中单 Q4产量为 126万吨, 同比+0.3%, 环比+10.1%。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 283亿元, 同比-4.8%。单 Q4公司新签合同额为 64亿元, 同比-6.2%,均为材料订单。 需求改善及智能化提效, Q4产能利用率环比改善明显2024年公司钢结构产量为 451万吨, 同比+0.5%; 产能利用率为 90.2%, 同比-7.4pct, 同比降幅较 2024Q1-3收窄 1.7pct。单 Q4产量为 126万吨, 同比+0.3%,环比+10.1%; 产能利用率为 100.8%, 同比-1.7%,环比+9.2pct。 2024Q4公司钢结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环比明显改善, 预计源于需求积极变化及公司产线智能化改造正进入正轨。 预计 Q4订单加工量延续稳增长, 钢价低位拖累吨售价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 283亿元, 同比-4.8%。 单 Q4公司新签合同额为 64亿元, 同比-6.2%,均为材料订单。 我们认为公司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主要系钢价下降拖累吨售价所致。 根据 Wind, 2024Q4全国热轧板卷均价为 3,568元/吨, yoy-10%。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们预计 2024Q4公司钢结构新签对应加工量同比小个位数增长, 预计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2024年达亿元订单额、达万吨加工量分别为 61亿元、 119万吨, yoy 分别-14%、 -2%,其中 24Q4分别为 12亿元、 21万吨, yoy 分别-26%、 -26%。 看好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及成长前景,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智能化改造或对产能利用率造成一定影响, 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23/244/259亿元,分别 yoy-5%/+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10.9/12.2亿元,分别 yoy-20%/+16%/+12%,对应 EPS 分别为 1.37/1.58/1.77元, 3年 CAGR 为+1.2%。 公司是钢结构构件制造龙头,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客户优势形成正反馈,新阶段的智能化改造效果值得期待, 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公司竞争优势持续强化,成长动能不宜低估。公司现价对应 2024年/2025年PE 分别为 12.0x、 10.4x,估值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智能化改造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
|
|
中国交建
|
建筑和工程
|
2024-11-07
|
11.20
|
--
|
--
|
12.28
|
8.00% |
|
12.10
|
8.0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3公司营业收入为5,366亿元,yoy-2%;归母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微降;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yoy-11%。其中2024Q3营业收入为1,792亿元,yoy-2%;归母净利润为49亿元,yoy-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yoy-33%。2024Q3非经收益较多主要为已计提资产减值冲销部分的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收益。 2024Q3新签延续强劲增长动能,基建建设和疏浚贡献主要增量2024Q3公司新签合同额3,196亿元,yoy+12%(2024Q1-3yoy+9%),新签订单延续较快增长。分业务来看,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工程分别新签2,861/61/245亿元,分别yoy+12%/-36%/+65%。基建建设和疏浚业务新签增长较快,基建建设不同领域表现有较大分化,城市建设和道路桥梁建设贡献主要增量,港口建设和境外工程有所下降。分区域来看,2024Q3公司境内外分别新签2,505/691亿元,分别yoy+17%/-3%,境内新签表现较好,境外新签小幅下降。 净利率小幅提升,2024Q3投资收益及减值损失均增加2024Q1-3毛利率为11.5%,yoy+0.2pct;其中2024Q3为11.3%,yoy-1.0pct。2024Q1-3期间费用率同比小幅增加(2024Q3同比为下降)。2024Q3投资收益亦对利润有较好正面贡献(2024Q1-3为9.8亿元,yoy+11.6亿元,主要来源于公司处置子公司股权产生的一次性收益)、减值损失增加有一定拖累(2024Q3为8.9亿元,同比增加8.0亿元)。2024Q1-3公司归母净利率为3.0%、2024Q3为2.7%,同比均微增。 两金周转同比有所放缓,回款延续偏大压力2024Q3末公司资产负债率75.2%,有息负债率49.6%,同比均微升。两金周转同比放缓,2024Q1-3两金周转天数228天,yoy+28天。2024Q1-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多流出272亿元至净流出770亿元,延续较大的净流出压力;同期投资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少流出281亿元至净流出221亿元,投资支出延续审慎。 高护城河且盈利稳定增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301/9,140/10,097亿元,分别yoy+9%/10%/10%,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61/287/318亿,分别yoy+9%/10%/11%,EPS分别为1.60/1.76/1.95元,3年CAGR为10%。公司为我国基建出海龙头之一,海外业务或受益“一带一路”订单落地;国内近年新领域不断突破、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公司增长前景及质量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REITs配套政策落地节奏及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
|
|
凯盛新能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4
|
10.31
|
--
|
--
|
11.05
|
7.18% |
|
11.05
|
7.1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Q1-3公司收入为 36.9亿元, yoy-22%;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 同比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同比转亏。其中 2024Q3营业收入为 7.2亿元, yoy-63%;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 同比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 同比转亏。 行业景气承压, 2024Q3光伏玻璃量价均下降受行业景气压力持续加拖累, 我们预计 2024Q3公司光伏玻璃业务量价均承压, 公司收入及盈利能力均承压。 量方面,根据卓创资讯, 2024Q3公司冷修 1条 650吨/日的产线,截至 2024M9末公司光伏玻璃在产产能约 4,970吨/日, 同比减少 300吨/日,降幅为 6%, 2024Q3末公司存货 qoq+3.3亿元至 12.5亿元, 我们预计 Q3公司光伏玻璃产销量同比减少。 价方面,光伏玻璃价格 2024年以来持续下行, 据行业数据, 2024Q32mm 光伏镀膜玻璃单平均价为 13.7元, yoy-4.5元/-25%,qoq-3.8元/-22%。 2024Q3公司毛利率为-18.8%, yoy/qoq 分别-31.5pct/-24.7pct; 归母净利率为-26.9%, yoy/qoq 分别-30.4pct/-23.7pct。 关注薄膜电池资产整合节奏,成长前景值得期待2022H1公司托管成都中建材 55%、瑞昌中建材 45%(均为碲化镉薄膜电池制造商)以及凯盛光伏 60%(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制造商)股权,后续适时并购整合。 2022M12托管资产划转至凯盛玻璃控股,公司重新签署托管协议,托管资产变更为凯盛玻璃控股 100%股权,有效期至 2023年末。 2024M3公司签订协议继续托管凯盛玻璃控股 65%股权。公司作为凯盛集团旗下新能源材料平台,光伏玻璃/薄膜电池等业务格局初具雏形,成长前景值得期待。 新能源材料平台成长前景值得期待,给予“买入”评级光伏玻璃需求景气低于预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6/92/111亿元 ,分别 yoy+16%/+20%/+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9/3.8亿元, yoy 分别为-43%/+28%/+38%, EPS 分别为 0.35/0.44/0.59元。 近年公司处于战略转型期,聚焦光伏玻璃主业,随着在建产能逐步落地,规模/成本优势有望逐步显现;同时依托中建材集团及凯盛科技集团平台支撑等,围绕新能源材料主业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公司成长前景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玻璃生产线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光伏装机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建筑
|
建筑和工程
|
2024-10-28
|
6.06
|
--
|
--
|
6.63
|
9.41% |
|
6.63
|
9.41%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M1-9收入为16,265亿元,yoy-3%;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yoy-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0亿元,yoy-10%。其中2024Q3收入为4,819亿元,yoy-14%;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yoy-3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yoy-31%。 2024Q3工程业务收入有一定压力,地产开发实现较高增长分业务,2024M1-9房建/基建/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收入分别为10,440/3,845/1,760/69亿元,分别yoy-3%/-1%/+2%/-7%;其中单Q3收入分别为2,947/1,150/596/15亿元,分别yoy-14%/-22%/+31%/-31%。2024Q3房建/基建/勘察业务收入有一定压力,地产开发收入实现增长。分区域,2024M1-9公司境内外收入分别为15,420/845亿元,分别yoy-3%/+9%;其中单Q3收入分别为4,540/280亿元,分别yoy-15%/+21%,境外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毛利率承压,投资收益/资产减值亦拖累净利润2024M1-9公司毛利率8.8%,yoy-0.1pct;归母净利率2.4%,yoy-0.2pct。其中2024Q3公司毛利率7.4%,yoy-0.3pct;归母净利率2.1%,yoy-0.5pct。分业务,2024Q3房建/基建/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毛利率分别7.1%/6.6%/13.6%/5.2%,分别yoy-0.2/-0.7/-5.1/-12.5pct,各业务毛利率均有所下降。投资收益和信用减值损失对公司利润亦有较大影响,2024Q3公司投资收益/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3/3.0亿元,同比变化-5.3/+3.5亿元。 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两金周转放缓截至2024M9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2%,yoy+1.4pct,有息负债比率35.9%,yoy-0.7pct,负债管控压力边际有所增加。2024M1-9两金周转天数275天,yoy+47天。2024Q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多流入376亿元至净流入318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同比少流出105亿元至净流出44亿元。2024Q3公司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 竞争优势或持续强化,估值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339/26,212/28,15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1/642/689亿元,yoy分别为9%/9%/7%,EPS分别为1.42/1.54/1.66元/股,3年CAGR为8%。我们认为基建、地产行业形势变革背景下,公司作为主要领域龙头地位或持续强化,现价对应2025EPE及股息率预计分别为4.1x、4.3%,估值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需求景气度低于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订单收入转化节奏放缓。
|
|
|
鸿路钢构
|
钢铁行业
|
2024-10-28
|
14.11
|
--
|
--
|
17.91
|
26.93% |
|
20.27
|
43.66% |
|
详细
公司概况:专注钢结构制造,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鸿路钢构是国内钢结构制造龙头,钢结构加工产能规模国内领先。公司发展可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2002-2014年)持续加大工程业务拓展力度,收入/利润快速增长,同时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有压力;第二阶段(2015-2021年):回归制造业务/减少工程业务,坚定构件加工新产能投产,业绩延续快速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第三阶段(2022-至今)研发投入加强重点推进智能化改造,竞争力不断提升,偏弱的需求致行业竞争加强及公司业绩阶段承压。 行业动态:钢结构需求成长前景好,集中度持续提升国内装配式建筑近年蓬勃发展,渗透率由2016年的4.9%增长至2022年的26.5%,2014-2023年钢结构产量CAGR为12%。国内建筑工人成本持续增加及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同时对标海外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持续提升趋势有望延续。近年工业生产和地方财政均面临压力,阶段拖累2022/2023年钢结构需求增长强度。 国内钢结构行业呈典型“大行业小公司”特征,2023年行业TOP5市占率较2015年提升3.3pct至8.2%(其中鸿路由3%提升至4%),行业集中度呈持续提升态势。 竞争力:专注提升成本优势,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公司扩产保持强度,2023年公司钢结构产量为449万吨,位居行业第一,规模优势显著,一方面,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公司钢材采购均价明显低于同行公司;另一方面,规模优势提升大客户粘性,下游优质客户在手订单充足,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同时,公司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抓手,实施扁平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吨期间费用、折旧摊销金额呈下降态势。近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切割和焊接环节实现智能化,目前各生产基地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强化。 看好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及成长前景,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8/252/279亿元,分别yoy-3%/+10%/+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1/13亿元,分别yoy-14%/+12%/+11%,对应EPS分别为1.48/1.65/1.82元,3年CAGR为+2%。公司是钢结构行业的龙头,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客户优势形正反馈,新阶段的智能化改造效果值得期待,看好公司竞争优势持续强化,成长动能不宜低估。同时我们预计钢材价格持续下行的负面影响或逐步告一段落,看好盈利增长动能持续修复。公司现价对应25年PE仅为8.6倍,估值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智能化改造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