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凯丽

天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1052406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紫金矿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12-03 15.72 19.50 19.85% 16.55 5.28%
16.66 5.98% -- 详细
全球化布局的大型综合性矿业巨头,争创世界超一流1993年,公司起步于紫金山金矿,经过 30年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公司已由县属小企业蜕变成世界 500强、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第三个十年进行全球化开拓,公司实现资源及产能大幅增加,目前在国内 17个省(区)和海外 15个国家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已经成为中国铜、金、锌资源储量最大、产量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金属矿业企业。24年 5月 16日的董事会上,公司已进一步细化公司未来五年主要矿产品产量规划指标,并提出力争将 2030年主要经济指标提前 2年(至 2028年)实现,向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的发展目标持续迈进。 铜金双主业,全球多金属资源全面布局资源为王,深耕矿业 30余年,公司已拥有铜、金、锂、钼等世界级多元矿业资产组合。截至 24H1,公司拥有权益资源量:铜 8075万吨、金 3051万吨、铅(锌)1045万吨、碳酸锂当量(LCE)1347万吨、银 1.81万吨、钼 341万吨。主力矿种铜、金资源量及产能位居中国领先、全球前十,据公司最新五年规划,到 2028年矿产铜产量将达到 150-160万吨,金产量将达到 100-110吨,我们取中值测算得公司 23-28年矿产铜/金产量复合增速分别为 8.9%/9.1%,铜金主业将持续进阶。潜力矿种方面,依托公司自主技术和工程能力优势,未来五年有望跻身全球最重要的锂、钼、银生产商行列。 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逆周期并购+自主找矿塑造资源优势“科技创造紫金”是公司成立 30余年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公司走出一条中国矿业创新发展之路。在最初的紫金山低品位金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中,公司创立了“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工程管理模式,此后成为公司参与全球矿业竞争的“利器”。 持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输出能力,成就公司低成本竞争优势和“紫金速度”,2023年公司铜 C1成本和黄金 AISC 成本均位于全球前 20%分位。此外,公司逆周期并购&资源判断力卓越,抓住历史机遇,坚持自主找矿勘探与资源并购并举,面向全球低成本、高效益培厚资源优势。未来,我们认为科技将持续赋能公司发展,在风险事件频发与货币信用泛滥并行的时代中,既有资源优势也将持续彰显。 铜金步入上行周期,公司有望迎戴维斯双击作为典型的铜金双主业公司,公司股价表现及盈利和铜金价格高度相关。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前期资本开支不足和资源贫化的条件下,铜精矿供应端硬约束已塑造,叠加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中长期铜价中枢有望稳步上行,同时特朗普新任期二次通胀逻辑或将在未来四年持续演绎,新旧范式共同支撑金价走牛。铜金步入上行周期,或将对公司盈利和股价形成有效支撑,叠加发展目标明确及α能力突出,公司有望迎戴维斯双击。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28.8/370.5/413.7亿元,对应 11月 29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12.7/11.3/10.1x,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25年 PE 14x,对应目标股价 19.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及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安全环保及自然灾害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
洛阳钼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11-12 8.01 9.80 36.87% 7.98 -0.37%
7.98 -0.37% -- 详细
洛阳钼业:根植中国、布局全球的国际化资源公司。公司以钼钨起家,上市后于海外先后并购巴西铌磷业务、TFM&KFM铜钴矿等优质资源和IXM金属贸易平台,已实现从国内钼钨龙头到世界矿业巨头的跨越。目前公司拥有多元化、全球化、世界级的资产组合,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铜(23年产量接近全球前十)、钼、钨、铌生产商,第一大钴生产商,亦是巴西领先的磷肥生产商,同时公司基本金属贸易业务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公司开启国际化2.0新征程,未来五年计划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上台阶”产能倍增,持续打造全球一流矿业公司。 铜价中枢有望持续上移,钴市静待筑底反转。1)铜:供需偏紧,铜价中枢有望持续上移。供给端,铜矿资本开支下行&资源贫化塑造供应硬约束,冶炼端将受原料紧缺制约,同时废铜增量有限,多因素作用下铜供给预期偏紧;需求端,传统需求在电网投资托底等作用下展现较强韧性,叠加新兴需求高速增长,中长期铜供需缺口或将逐渐放大。供紧需增格局下,铜价中枢预计将稳步上行。2)钴:短期疲软,前景强劲。由于刚果(金)&印尼供应持续增长,我们预期短期内钴市仍将供过于求,钴价将保持低迷。 中长期看,钴市场供需两旺,动力电池驱动钴需求持续增长,国际钴业协会预计,2023年到2030年钴需求将以11%的CAGR增长,而总供应量的CAGR为6%,从25年之后市场或将转为短缺,有望支撑钴价回升。 TFM&KFM铜钴矿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盈利增长可期。公司拥有TFM和KFM两大世界级铜钴资源,合计拥有铜资源量3,463.8万吨+钴资源量524.6万吨(截至2023年底)。KFM项目(一期)和TFM铜钴矿混合矿项目分别于23Q2和24Q1达产,公司铜钴产能布局进入收获期,目前实现铜产能60万吨/年+钴产能8.7万吨/年,较扩产前实现翻倍式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铜钴产量再次实现大幅增长,产铜47.6万吨、钴8.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8.2%和127.4%,均超额完成前三季度目标,钴产量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同时,公司规划未来五年实现铜金属80-100万吨、钴金属9-10万吨,增长目标明确,有望充分受益铜价中枢抬升带来的盈利弹性。 核心优势:逆周期并购成就资源优势,矿贸一体高效协同。凭借逆周期并购的核心能力,公司多次在最佳时机布局世界级矿产资源,成功实现资源扩展,具备多元产品组合和平滑周期波动的能力,并凭借精益管理+先进生产技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公司成本优势。此外,作为唯一掌握世界级金属贸易平台的中国矿企,公司“矿贸一体”实现产业链延伸,形成增长合力。我们持续看好洛钼核心竞争力和铜钴板块未来带来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暂不考虑东戈壁钼矿出售收益,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4.3/144.4/159.0亿元,对应11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4.1/12.1/11.0x,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4年PE17x,对应目标股价9.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及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安全环保及自然灾害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
西部矿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11-07 19.20 -- -- 19.35 0.78%
19.35 0.78% -- 详细
事件:10月18日,公司公布2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7.25亿元,同比增长13.93%;归母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增长24.33%;扣非归母净利润27.66亿元,同比增长17.8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81.14亿元,同比+50.86%。其中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48亿元,同比+23.02%,环比-16.11%;归母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60.9%,环比+25.8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30.74亿元,同比+5.6%,环比-32.3%。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铜价环比走跌带来毛利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电解铜、钼精矿、锌锭市场均价分别为7.47万元/吨、3554.13元/吨度、2.27万元/吨,分别同比+9.29%、-13.13%、+12.56%,其中24Q3,国内电解铜、钼精矿、锌锭市场均价分别为7.51万元/吨、3684.70元/吨度、2.37万元/吨,分别同比+8.83%、-10.50%、+12.56%,环比-6%、+1.10%、+1.45%。铜价环比走跌带来24Q3公司毛利环比下降10.81%至21.71亿元。 一次性冲击减少带来利润环比提升。2024Q3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0.09/2.25/1.39/1.71亿元,环比+10.87%/+8.30%/-16.27%/-0.82%。此外Q2公司业绩受到资产减值2.39亿元、罚款1.7亿元等一次性因素的冲击,Q3上述因素消除后归母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 截止24年半年报,多个项目扩增持续推进,主力铜矿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玉龙铜业按计划开展3000万吨扩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开发利用方案》等九项报告编制并取得评审意见。双利矿业二号铁矿露转地改扩建工程总体施工形象进度与计划进度持平,正在持续推进。西部铜业多金属选矿(二选)技改工程建成后,铅锌选矿处理能力将达到150万吨/年;西部铜材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正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向前推进,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增加10万吨电解铜产能。 投资建议:预计24/25/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9/43/48亿元,对应PE11/10/9x,公司估值水平较其他铜标的相对较低,且未来仍有玉龙三期扩产带来的量增,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金属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