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金凤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4070003...>>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11.11%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聚合顺 基础化工业 2025-03-17 12.79 -- -- 13.47 5.32% -- 13.47 5.32% -- 详细
引言:为什么要关注特种尼龙及尼龙66新业务?AI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度赋能诸多新兴产业,特种聚酰胺材料凭借其优良性能,在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新的需求增量。据公司在2024年发布的转债相关公告,本次转债募资项目恰好涉及包括尼龙66、高温尼龙、共聚尼龙等差异化尼龙新产品,我们认为,以上尼龙差异化品类的价格以及产品盈利显著高于传统主业PA6切片,在尼龙行业新需求的背景下,公司产品布局得到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高温尼龙:耐高温+多品类,需求受益汽车及电子发展。高温尼龙是指能在150℃以上环境长期使用的特种尼龙材料,主要品类包括脂肪族的PA46和半芳香族的PA4T/5T/6T/9T/10T/12T等多种类型。近年来受益于汽车轻量化以及电子电器的小型化、高频化发展,高温尼龙需求量不断增长。据中国合成树脂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高温尼龙市场需求达到16万吨,2022年预计全球需求量将超过17万吨;2016-2020年,我国高温尼龙市场规模从14.60亿元增长至22.21亿元。从市场格局来看,国际头部企业布局完全、优势明显,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国内企业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产品整体参差不齐、稳定性欠佳。 共聚尼龙:尼龙单体聚合而来,优化性能拓展应用。共聚尼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酰胺单体或聚酰胺聚合物聚合而成的聚酰胺产品,主要品类为共聚酰胺6/66、共聚酰胺6/12及共聚酰胺6/11几类。伴随汽车、电子电器、包装及纺织品等下游行业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尼龙共聚物销售额达到3.38亿美元,QYResearch预计2030年,尼龙共聚物销售额将攀升至3.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从市场格局来看,国际头部企业同样凭借技术及先发优势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仍在发展阶段。 尼龙66:主流尼龙产品,综合性能突出,国产化迈入“最后一公里”。尼龙66综合性能突出,过去受制于关键原料己二腈的工艺制约发展较为缓慢,伴随着近年来国产化己二腈工艺突破,我国PA66切片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据百川盈孚,2024年国内PA66切片产量及需求量分别为71.50万吨、73.92万吨,行业供需呈现紧平衡状态。而伴随原料突破+需求放量,行业诸多企业纷纷布局PA66生产,尼龙66行业有望重塑市场格局,迈入高速发展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4.33、5.38亿元,3月13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3X、9X、7X。公司拥有多年的尼龙6聚合工艺研发和生产经验,具备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多重优势,新产品高温尼龙、共聚尼龙以及尼龙66为公司构造第二增长曲线。受益于PA6及PA66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司产能扩产节奏,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项目实施不及预期等。
安利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1-27 16.55 -- -- 17.85 7.85%
17.85 7.85% -- 详细
事件: 2025年 1月 24日, 公司发布 2024年业绩预告。 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90-2.00亿元, 预计同比增长 168.27%~182.39%;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90亿元-2.00亿元, 预计同比增长 156.55%~170.05%。 其 中 , 2024Q4预 计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0.40-0.50亿 元 , 同 比 变 化 幅 度37.93%~72.41%, 环比变化幅度-31.03%~-13.79%; 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51-0.61亿 元 , 同 比 变 化 幅 度 13.33%~35.56% , 环 比 变 化 幅 度 -7.27%~10.91%。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量利大幅增长。 据公司公告, 24年公司品牌客户增多、合作加深,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 实现销量、营收、利润的大幅增长, 其中主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约 10.9%,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 20.2%,销售单价同比增长约8.4%;同时,公司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其中, 水性、无溶剂、回收再生等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扩大、占比有所提高。 此外,公司 24年研发投入约为 1.38亿元,同比增长约为 9.15%,研发高强度投入, 发展后劲强。 “低基数、高成长” ——汽车内饰初具规模,助力业绩迈向新台阶。 公司自2015年进入汽车内饰领域,最早与合肥本地汽车品牌江淮汽车展开合作,后续逐步成为丰田、长城、小鹏、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品牌供应商, 202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放量。 2024年下半年,比亚迪车型定点较多。我们认为,伴随着公司在汽车内饰方面的优势积累、市场份额扩张,汽车内饰业务未来有望实现“低基数、高增长”的态势。 “稳运营、大空间” ——安利越南爬坡进行, 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石。 安利越南总设计产能为 1200万米, 其中 2条生产线已于 2022年末调试投产,但因前期折旧、员工薪酬、产品和市场开发投入较大,且品牌客户对安利越南验厂认证周期等原因,产销量未达到盈亏平衡点,但 2024年,安利越南先后通过了耐克公司(24年 2月)、美国乐至宝公司(24年 4月)、阿迪达斯(24年 5月)的供应商认证, 从 2024年 8月以来,安利越南产销量提升,经营业绩有所改善, 后续伴随着以上客户的订单放量,加之剩余 2条生产线预计将于 2025年上半年投产,我们认为, 安利越南整体发展态势、趋势向好, 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 PU 合成革企业,未来生态环保型新产品的需求增长及下游客户的拓展释放,再加上越南工厂即将迈入产能释放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5、 2.72、3.28亿元, EPS 分别 0.90、 1.25、 1.51元,现价(2025年 1月 24日)对应 PE分别为 18x、 13x、 1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天然气供应和成本费用提升的风险、产能无法充分利用的风险等。
聚合顺 基础化工业 2025-01-23 11.39 -- -- 14.18 24.50%
14.18 24.50% -- 详细
事件:2025年1月22日,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2.90-3.20亿元左右,预计同比增长47.42%-62.67%;扣非归母净利润2.85-3.1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8.44%-64.06%。公司预计2024Q4归母净利润0.56-0.86亿元,同比变化幅度19.15%-82.98%,同比变化幅度-30.86%-6.17%;2024Q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9-0.89亿元,同比变化幅度31.11%-97.78%,同比变化幅度-25.32%-12.66%。 国内需求动能转强,锦纶业务持续高景气运行。与其他化纤相比,锦纶纤维在强度、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因而锦纶纤维制成的面料在户外、运动、防寒、休闲服装等领域具备较大优势。近年来伴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的新变化,锦纶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拉动PA6切片价格整体上涨。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全年,锦纶纤维表观消费量为281.45万吨,同比增长17.39%。 PA6切片产能不断扩张,紧跟切片市场趋势。2024年上半年公司尼龙切片产、销量分别实现26.43万吨、26.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27%、16.85%,均价实现13371.49元/吨,同比提升8.71%。除已有产能外,公司聚合顺鲁化二期(设计产能为22万吨/年,其中18万吨/年的产能预计于24Q4达到试运行状态)、常德聚合顺技改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推进中,以上两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现有的锦纶切片产能,突破产能不足的瓶颈,紧跟尼龙切片市场趋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拓展尼龙66、特种尼龙新领域,抢抓新产品市场机遇。在深耕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公司还在不断拓展、延伸尼龙6切片制造领域,开拓特种尼龙(含共聚、高温尼龙、尼龙66等种类)新产品。2024年6月,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可转债同意批复,其中相关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12.4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8万吨尼龙新材料(尼龙66)项目”分别用于生产10.4万吨尼龙6切片、2万吨共聚切片以及生产8万吨尼龙66切片。以上两个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与丰富聚合顺公司产品与业务布局、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同时有助于公司拓展在尼龙66、特种尼龙方面的业务布局,把握行业机遇,增厚业绩贡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4.04、4.52亿元,1月22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2X、9X、8X。公司拥有多年的尼龙6聚合工艺研发和生产经验,具备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多重优势,新产品尼龙66布局为公司构造第二增长曲线。受益于PA6及PA66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司产能扩产节奏,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项目实施不及预期的风险。
星湖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4-12-09 6.75 -- -- 7.85 16.30%
7.85 16.30%
详细
成功收购伊品生物,跻身玉米深加工头部企业。星湖科技以味精起家,在收购伊品生物前,公司主营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生物原料药及制剂业务,而自22年成功收购伊品生物后,公司主业新增饲料添加剂、味精及生物有机肥等业务,跻身玉米深加工头部企业,业绩实现大幅提升,营收从2021年的12.3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74.86亿元,同比增长329.51%;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1.0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08亿元,同比增长299.85%。伴随两家公司的进一步融合协同,星湖科技业绩持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7.90亿元,同比增长0.48%;实现归母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38.38%。 氨基酸行业:豆粕减量替代利好需求释放,苏赖氨酸价格迎来高景气增长。需求端,受益于豆粕减量替代政策趋势引导,以苏、赖氨酸为代表的工业氨基酸需求将迎来长期增长;供给端,苏、赖氨酸产能格局呈现头部集中趋势,以星湖科技为代表的全球氨基酸龙头公司在保持较低的单位成本、资源循环利用、丰富产品结构、获取产品定价权以及有效满足下游需求等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未来在行业逐步走向整合的趋势下,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鲜味剂行业:味精行业呈现寡头垄断,I+G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味精生产和消费大国,2023年产量及需求量分别达到269万吨、268万吨,食品加工特别是预制菜的增长有望拉动味精需求放量;供给端,味精行业格局呈现格局稳定、市场集中度高的局面,国内逐步形成以阜丰集团、梅花生物及星湖科技三家龙头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I+G又被称为“强力味精”,其行业整体产量、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供应格局主要以希杰、梅花生物及星湖科技为主。 星湖科技:产能、资金优势逐步凸显,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星湖科技产能规模均居全球前列,在行业未来整体走向整合趋势、落后产能出清的背景下,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而星湖科技成功收购伊品生物后,无论是在主业经营能力、资产结构及偿债能力以及费用成本把控方面均获得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在行业资金投入壁垒高的特点下,资金优势凸显。此外,2023年公司分红及股息率双双提升,23年现金分红比例为93.13%;以当前价测算,股息率为5.63%。 投资建议:公司系全球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伴随苏、赖氨酸景气高增,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预计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加之与伊品生物的进一步融合协同,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0、11.78、13.71亿元,EPS分别为0.58、0.71、0.83元,现价(2024/12/5)对应PE分别为12X、10X、8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环保管理不当等。
梅花生物 食品饮料行业 2024-11-26 10.65 -- -- 11.08 4.04%
11.08 4.04%
详细
事件。2024年11月23日,梅花生物发布《关于跨境收购业务与资产并签署<股份及资产购买协议>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拟亿105亿日元(以2024年11月22日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亿元左右)收购麒麟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协和发酵旗下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母乳低聚糖(简称“HMO”)业务及资产(下文简称“标的资产”)。 出海布局——新增多种精制氨基酸品种及全球多市场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 本次跨境收购交易后,(1)技术能力上,公司将新增多种氨基酸新品类和新菌种,如精氨酸、组氨酸、瓜氨酸、鸟氨酸和羟脯氨酸等,并获得十余种氨基酸的发酵菌种及相关专利;(2)业务结构上,公司将延伸产业链,不仅能增加下游高附加值医药氨基酸产品的发酵和精制能力,还将获得包括但不限于GMP(良好生产认证)和全球多市场的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3)产品结构上,公司将通过本次交易引入合成生物学发酵平台生产三种HMO产品的能力,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体系;(4)业务布局上,公司将通过交易获得多个国内外生产经营实体,实现产业出海战略落地。 再启航——梅花生物正式迈入“氨基酸2.0”时代。麒麟控股是全球领先的饮料和食品制造公司,协和发酵作为麒麟控股全资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和发酵领域的企业,专注开发并生产药用级、食品级和工业级的高质量氨基酸及其他新型合成生物学产品,凭借超70年的技术积累,协和发酵在氨基酸和HMO产品的上游菌种改造和下游提取工艺上拥有众多专利,并于2022年成功实现HMO类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包括2’-岩藻糖基乳糖(2’-FL)、3’-唾液酸乳糖(3’-SL)、6’-唾液酸乳糖(6’-SL)。据专业机构出具的财务尽调报告显示,标的资产模拟独立运营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415.97亿日元,净资产为19.95亿日元,2023年营业收入为163.52亿日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净利润为-48.90亿日元。因负债主要为股东借款及银行贷款,依据交易协议约定,麒麟控股和协和发酵承诺在交割前完成借款清偿,所以交割时净资产将回正并接近总资产水平。我们认为,尽管标的资产业绩表现短期承压,但伴随梅花生物入主后,基于公司在氨基酸产品方面多年积累的优势,有望充分赋能标的资产财务表现,进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氨基酸龙头企业,规模及成本优势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7、31.33、33.52亿元,EPS分别为1.08、1.10、1.18元,现价(2024/11/22)对应PE分别为10X、10X、9X。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环保风险等。
亚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11-19 32.80 -- -- 41.08 25.24%
79.88 143.54%
详细
亚香股份:全球天然香料细分龙头企业。 亚香股份主营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凉味剂等, 主要作为配置香精的原料或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等行业。截至 2024年中报公告日,公司能够量产各类香料近300种,其中天然香料有 160多种。 近年来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整体稳定,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6.30亿元,同比降低 10.66%;实现归母净利润 0.80亿元,同比降低 39.18%。 2024Q1-3,公司实现营收 5.76亿元,同比增长 21.37%;实现归母净利润 0.45亿元,同比降低 34.58%。 全球香精香料市场稳定增长,国际巨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香精香料是具有增赋、调整、固定、改善产品气味等功能的物质,其中香料是调配香精的主要原料,而香精则是人工调配而成的香料混合物,按照下游用途,可以划分为食用香精、日化香精、烟草香精和其他香精。 2022年全球香精香料市场规模为 292亿美元, 市场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从下游市场而言, 食品与日化行业作为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整体需求相对稳定;烟草香精特别是电子烟市场有望打开新的增量需求,据商企研究院数据及预测, 2019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为 137亿美元, 2023年有望增长至 266亿美元, CAGR 达 6.25%。从供给格局来看, 2013-2019年, 全球香精香料市场高度集中;国内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市场呈现小且分散的格局,其中部分优秀香精香料企业在特定品种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如亚香股份香兰素及凉味剂 2019年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30%、 80%。 产品品类丰富+客户资源丰富,泰国基地投产盈利再上新台阶。 公司主业产品品类丰富、 客户资源丰富,实现了对奇华顿、芬美意、国际香精香料公司等国际十大香精香料公司的全覆盖,在玛氏箭牌、亿滋国际、悦刻等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公司也实现了销售。 2024年 1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募投项目“亚香生物科技(泰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项目一期经过前期试生产,已完成对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相关产线已于近日正式投产。 一期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香兰素 1000吨、橡苔 200吨、苯甲醛 100吨、苯甲醇 50吨、桂酸甲酯100吨、凉味剂 150吨、叶醇 150吨香精香料装置生产线,预计带来 1.25亿元的利润增量。我们认为,泰国基地项目的建成投产能够有效规避关税影响、扩充产品产能规模, 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5、 1.29、 1.61亿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38X、 19X、 15X。公司系天然香料及凉味剂领先企业,客户资源丰富, 生物技术布局前景广阔, 泰国基地一期项目的投产有望助力盈利迈入新台阶。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品开发、环保、 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易普力 基础化工业 2024-11-04 12.20 -- -- 14.09 15.49%
14.09 15.49%
详细
公司披露 2024年三季报: 24Q1-Q3实现营收 63.03亿元,同比+0.29%,归母净利 5.24亿元,同比+10.68%,扣非净利 5.10亿元,同比+8.54%。 其中24Q3单季度收入 23.89亿元,同比+4.56%,归母净利润 1.73亿元,同比+2.1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70亿元,同比-3.84%。 单三季度收入增速好于上半年,毛利率环比有所下调24Q3公司单季度收入同比+4.56%,好于上半年收入增速(24H1收入同比-2.15%), 单 3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略弱于收入,预计主因系 24Q3单季度毛利率 23.10%,同比-2.75pct、 环比-2.93pct。 费用率角度, 24Q3公司期间费用率 13.90%,同比-2.14pct, 主因系管理费用率 明 显 下 降 , 其 中 单 季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1.09%/7.12%/5.47%/0.22%,同比分别-0.30/-2.41/+0.37/+0.20pct。绝对额角度, 单 3季度管理费用 1.70亿元、 同比-22%。 1-9月疆煤产量同比+18%,公司部分疆煤项目调增采剥施工计划新疆作为本轮煤炭行业的重要保供基地, ①2019-2023年新疆原煤产量 CAGR达 17.7%,远高于同期全国原煤产量 CAGR 的 5.6%; ②2024年 1-9月新疆原煤产量 3.73亿吨、同比+18.0%,同期全国原煤产量 34.76亿吨、同比+1.0%。 新疆区域煤炭产能大幅增长,公司在新疆区域承接的众多优质矿山工程项目调增年度采剥施工计划。 受益“西部大开发”,掘金西藏市场,同步关注出海步伐8月 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①新疆市场公司前文已述, ②西藏区域重点关注重点工程+巨龙铜矿进展,藏内民爆行业供给格局优,公司藏内建有 2.5万吨混装产能, ③出海,24H1国际业务平稳增长,实现纳米比亚市场深耕,存量项目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①民爆行业供给偏紧,矿山需求向上,②受益“西部大开发”,掘金西藏、新疆市场,③能建葛洲坝集团旗下子公司,协同效应显著。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58、 8.86和 10.07亿元,现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0x、 17x、 15x,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矿山景气度不及预期;西部区域开发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风险;海外市场开拓风险。
密尔克卫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10-21 57.30 -- -- 61.99 8.18%
61.99 8.18%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17日,公司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95.53亿元,同比增长25.26%;实现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21.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18.10%。其中2024Q3,公司实现营收35.61亿元,同比增长14.90%;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19.88%,环比增长12.0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5.61%,环比增长10.73%。 物流恢复势头基本平稳,物流“金九”如期而至。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5日公布数据,2024年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25.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9月份物流业务量加速增长,当月业务总量指数为52.4%,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整体三季度看来,物流工序保持适配增长、内生动力韧性回升,物流“金九”如期而至。从结构看,2024年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5%,增速较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8月份同比增长4.9%,增速较7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比;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3%,出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0%,增速较1-7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7.8%,增速比1-7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年内仍保持平稳加快增长;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9.7%,年内累计增速仍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 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内外布局加强未来竞争实力。主营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打造全国7个集群的建设,为实现《密尔克卫“六五”战略规划(2023-2027年)》而布局中国密度建设。2024年,公司收购了广州市捷晟智谷颜料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广州密尔克卫捷晟科技有限公司”),新设密尔克卫(涿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化运新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密尔克卫智能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设有子公司,同时谨慎拓展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基于客户需求布局全球化发展战略,目前公司全球化布局已初显成效;除大力发展主业外,公司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着力于补齐业务的短板,比如铁路、跨境卡车运输、快运、拼箱等业务,并积极拓展线上新业务,主要有线上物流电商“化亿达”、线上交易平台“灵元素”、线上运输平台“运小虎”等,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开发新领域、挖掘新客户,打造供应链上下游健康生态圈。 投资建议: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公司业务边界不断扩张,公司业绩或将继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5.68亿元、6.49亿元和7.46亿元,EPS分别为3.51元、4.01元和4.60元,对应10月17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6、14和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化工品物流需求下降、物流安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聚合顺 基础化工业 2024-10-10 11.73 -- -- 11.78 0.43%
13.00 10.83%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8日,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4Q1-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2.5亿元,同比增长46.51%-66.49%;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亿元-2.4亿元,同比增长43.09%-63.53%。其中,2024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7亿元-0.97亿元,同比增长34.00%-94.0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3亿元-0.93亿元,同比增长28.57%-89.80%。 国内需求动能转强,锦纶业务持续高景气运行。与其他化纤相比,锦纶纤维在强度、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因而锦纶纤维制成的面料在户外、运动、防寒、休闲服装等领域具备较大优势。近年来伴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的新变化,锦纶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拉动PA6切片价格整体上涨。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1-8月,锦纶纤维表观消费量累计达到181.36万吨,同比增长19.00%。PA6切片产能不断扩张,紧跟切片市场趋势。2024年上半年公司尼龙切片产、销量分别实现26.43万吨、26.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27%、16.85%,均价实现13371.49元/吨,同比提升8.71%。除已有产能外,公司聚合顺鲁化二期(设计产能为22万吨/年,其中18万吨/年的产能预计于24Q4达到试运行状态)、常德聚合顺技改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推进中,以上两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现有的锦纶切片产能,突破产能不足的瓶颈,紧跟尼龙切片市场趋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拓展尼龙66、特种尼龙新领域,抢抓新产品市场机遇。在深耕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公司还在不断拓展、延伸尼龙6切片制造领域,开拓特种尼龙(含共聚、高温尼龙、尼龙66等种类)新产品。2024年6月,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可转债同意批复,其中相关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12.4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8万吨尼龙新材料(尼龙66)项目”分别用于生产10.4万吨尼龙6切片、2万吨共聚切片以及生产8万吨尼龙66切片。以上两个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与丰富聚合顺公司产品与业务布局、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同时有助于公司拓展在尼龙66、特种尼龙方面的业务布局,把握行业机遇,增厚业绩贡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3.84、4.81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3X、10X、8X。公司拥有多年的尼龙6聚合工艺研发和生产经验,具备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多重优势,新产品尼龙66布局为公司构造第二增长曲线。受益于PA6及PA66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司产能扩产节奏,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项目实施不及预期的风险。
密尔克卫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8-06 48.22 -- -- 49.11 1.85%
65.82 36.50%
详细
事件。 2024年 8月 1日,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59.92亿元,同比增长 32.35%; 实现归母净利润 3.11亿元,同比增长 22.74%;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87亿元,同比增长 19.55%。其中2024Q2,公司实现营收 30.97亿元,同比增长 42.15%;实现归母净利润 1.60亿元,同比增长 9.58%,环比增长 5.8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47亿元,同比增长 6.18%,环比增长 4.63%。 主营业务稳扎稳打, 整体收入实现较大提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 2024年上半年,公司 MGF(全球货代业务) 营业收入为 16.12亿元(yoy +46.83%) ,毛利率为 10.82%;MGM(全球移动业务)营业收入为 4.64亿元(yoy +35.99%),毛利率为 13.67%; MWT(仓配一体化业务) 营业收入为 12.48亿元(yoy -2.75%) , 毛利率为 20.17%; MCD(不一样的分销) 营业收入为 26.62亿元(yoy+47.94%) , 毛利率为 6.74%。 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内外布局加强未来竞争实力。 主营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打造全国 7个集群的建设,分别为:北方(天津、大连、营口)、山东(青岛、烟台)、长江(南京、镇江、武汉、张家港、连云港、长沙)、上海、浙闽(宁波、厦门、福州)、西部(新疆、西安、川渝、昆明)和两广(广州、清远、东莞、惠州、湛江、防城港),为实现《密尔克卫“六五”战略规划(2023-2027年)》而布局中国密度建设。 2024年,公司收购了了广州市捷晟智谷颜料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广州密尔克卫捷晟科技有限公司”) ,新设密尔克卫(涿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化运新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密尔克卫智能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设有子公司,同时谨慎拓展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基于客户需求布局全球化发展战略,目前公司全球化布局已初显成效;除大力发展主业外,公司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着力于补齐业务的短板,比如铁路、跨境卡车运输、快运、拼箱等业务,并积极拓展线上新业务, 主要有线上物流电商“化亿达”、线上交易平台“灵元素”、线上运输平台“运小虎”等,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开发新领域、挖掘新客户,打造供应链上下游健康生态圈。 投资建议: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公司业务边界不断扩张,公司业绩或将继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 5.68亿元、 6.49亿元和 7.46亿元, EPS 分别为 3.46元、 3.95元和 4.54元,对应 8月1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15、 13和 12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化工品物流需求下降、物流安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梅花生物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7-31 10.09 -- -- 10.39 2.97%
11.95 18.43%
详细
事件。2024年7月29日,梅花生物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26.43亿元,同比下降6.96%;实现归母净利润14.74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03亿元,同比下降7.37%。其中,2024Q2,公司实现营收61.56亿元,同比下降7.26%;实现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长26.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7.38%。 多品类布局,抗周期性突出——味精、黄原胶价格承压,苏赖氨酸景气提升。据公司公告,2024H1,公司鲜味剂(谷氨酸钠、核苷酸等)实现收入38.80亿元,同比下降12.72%,其中大包装味精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2.64%,收入同比下降13.91%;饲料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等)实现收入54.72亿元,同比增长14.99%,其中苏氨酸、98%赖氨酸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3%左右;医药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腺苷等)实现收入2.50亿元,同比下降16.66%;大原料副产品(肥料、蛋白粉、胚芽、玉米皮粉、饲料纤维等)实现收入19.12亿元,同比下降22.74%。其中蛋白粉等大原料副产品与豆粕对标定价,24年上半年因豆粕价格平均为3447元/吨,环比下降21.23%,同比下降18.91%,使得大原料副产品板块虽然产销量有所增长,但因销售价格有所下降,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22.74%;其他(黄原胶、海藻糖等)实现收入11.29亿元,同比下降29.86%。其中,黄原胶产品价格同比下降47.52%。 平台型企业,内外协同发展——新增产能持续投放,海外选址构建新篇章。针对具备成本优势、技术持续迭代且市场需求仍具备增量空间的优势产品,公司坚决迅速扩充产能,2024年新增项目主要有通辽味精扩产及技改项目、新疆异亮氨酸技改、黄原胶工艺提升项目等,各项目依照项目规划有序建设,预计24年下半年投产试车。吉林赖氨酸项目已完成立项公示,24年已取得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一期年产60万吨赖氨酸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据环评报告,该项目拟新建60万吨年产80%赖氨酸硫酸盐,预计将于25年7月实现投产。此外,近年来海外国际贸易局势不确定性较大,公司基于现有各基地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及产业化能力,积极推进海外选址考察工作,重点梳理在生物基础技术、精密发酵等方向的产品机会,助力公司向平台型企业迈进。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氨基酸龙头企业,规模及成本优势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9、31.44、33.58亿元,EPS分别为1.06、1. 10、1.18元,现价(2024/7/29)对应PE分别为10X、9X、9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环保风险等。
安利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7-17 16.63 -- -- 16.47 -0.96%
20.86 25.44%
详细
事件。 2024年 7月 15日,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88-0.98亿元, 预计同比增长 9348.14%-10421.8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78亿元-0.88亿元。 其中 24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47-0.57亿元,预计同比增长 213.33%-280.00%,预计环比增长 14.63%-39.02%;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0-0.5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 344.44%-455.56%,预计环比增长 5.26%-31.38%。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 24Q2创单季度最高记录。 据公司公告, 24H1,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约 19.70%,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 29.10%,主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同时, 公司继续深化与品牌客户之间的合作,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其中运动体育、电子产品、汽车内饰等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使得公司 24上半年毛利率较同期实现大幅提升,利润增长显著。 “低基数、高成长” ——汽车内饰初具规模,助力业绩迈向新台阶。 公司自2015年进入汽车内饰领域,最早与合肥本地汽车品牌江淮汽车展开合作,后续逐步成为丰田、长城、小鹏、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品牌供应商, 202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放量。 2024年下半年,比亚迪车型定点较多; 截至 24年 6月底已获得的定点项目预计将在 2024年年底或者 2025年上半年量产。我们认为,伴随着公司在汽车内饰方面的优势积累、市场份额扩张,汽车内饰业务未来有望实现“低基数、高增长”的态势。 “稳运营、大空间” ——安利越南爬坡进行, 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石。 安利越南总设计产能为 1200万米, 截至 2023年年底,安利越南前两条线已实现投产,但因安利越南整体定位中高端市场, 客户认证周期较长,产销量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截至 24年 6月底月产量约为 20-30万米), 23年亏损 2062万元。 而进入 2024年,安利越南先后通过了耐克公司(24年 2月)、美国乐至宝公司(24年 4月)、阿迪达斯(24年 5月)的供应商认证,伴随着以上客户的订单放量,加之下半年剩余 2条生产线预计分别在 24年 9月、 12月实现调试生产,我们认为,安利越南 24年盈利有望实现减亏, 为 25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 PU 合成革企业,未来生态环保型新产品的需求增长及下游客户的拓展释放,再加上越南工厂即将迈入产能释放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2、 2.62、3.16亿元, EPS 分别 0.93、 1.21、 1.46元, 现价(2024年 7月 12日)对应 PE分别为 16x、 12x、 10x,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天然气供应和成本费用提升的风险、产能无法充分利用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