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邵靖宇

申万宏源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A0230524080001...>>

20日
短线
11.76%
(--)
60日
中线
11.7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5-05-23 29.01 -- -- 31.00 6.86% -- 31.00 6.86%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5.48亿元(YoY -8.9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0亿元(YoY -23.05%),扣非归母净利润 8.92亿元(YoY -30.00%)。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 10.65亿元(YoY +5.85%,QoQ +35.76%),归母净利润 4.32亿元(YoY +79.57%,QoQ+74.15%),扣非归母净利润 3.77亿元(YoY +40.44%,QoQ +52.54%)。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12.13亿元(YoY +91.47%,QoQ +13.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84亿元(YoY +373.53%,QoQ -11.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84亿元(YoY +376.02%,QoQ +1.88%)。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方面,24Q4毛利率环比提升 1.03pct至 50.29%,25Q1毛利率环比提升 3.83pct 至 54.12%。 2024年钾肥产量再创新高,景气触底回暖,叠加老挝税收优惠政策落地,Q4业绩量价齐升。2024年前期随两俄钾肥货运量的增加,全球钾肥供需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供给端冲击下景气底部震荡,Q4市场流通货源趋紧,景气底部回暖。根据百川资讯,2024年全年钾肥市场均价约 2468元/吨,同比下滑 15.6%,其中 Q4均价约 2488元/吨,环比小幅下滑 0.3%,季度内钾肥价格上涨。产销方面,公司 2024年产、销量分别同比上涨 10.24%、8.42%至 181.54、174.14万吨,其中 Q4产、销量分别环比上涨 2.74%、31.44%至 49.17、50万吨,呈现量价齐升趋势。费用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下属亚钾老挝公司 2024至 2028年将企业所得税率由 35%降低至 20%,同时出口关税税率从7%降至 1.5%,支撑公司 Q4税金及附加环比下降 1.28亿元,竞争力再度加强。 25Q1海外供给扰动,国内需求回暖,钾肥景气快速提升。海外来看,白俄罗斯正式宣布上半年减产100万吨产量,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宣布 Q2检修将影响约 30万吨产量,拉动景气回升。国内来看,由于季节因素影响,青海当地开工仅约 4-5成,港口国储备货需求导致流通货源偏紧。根据百川资讯,25Q1国内钾肥市场均价约 2888元/吨,环比提升 16.08%。规模方面,2025年一季度实现钾肥产、销量分别为 50.62、52.83万吨,环比分别变动+ 2.9%、+5.7%,产销维持高位。 实力股东赋能公司长期发展,矿建工程进展顺利,成长逻辑确定。根据公司公告,中农集团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汇能集团转让持有的亚钾国际 4620.26万股股份,权益变动后,汇能集团对亚钾国际的持股比例升至 14.05%,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汇能集团是中国民营煤炭行业领军企业,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民营企业 500强前列,公司凭借股东汇能集团 18亿贷款支持,以公开摘牌方式收购中农持有的 179矿 28.1447%股权,至此 179矿权持股比例提升至 100%,进一步增厚归母权益。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 4月公司第三个 100万吨/年钾肥项目选厂投料试车成功,同时小东布矿建工程已完成斜坡道、主斜井以及两条风井的贯通工作,第二个 100万吨/年钾肥项目也有望于 2025年恢复正常生产。后续来看,公司有望实现 500万吨/年钾肥产销规模,并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建至700-1000万吨/年体量,成长逻辑清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海外钾肥供给扰动,全球钾肥景气回暖,叠加公司矿建项目顺利,因此我们上调公司 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8.87、31.14亿元(调整前分别为12.54、18.23亿元),同时新增公司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3.59亿元,对应 PE估值分别为 14X、8X、6X,维持“增持”评级。 核心假设风险:下游需求不达预期;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海外企业快速释放产能,竞争格局恶化。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5-05-23 28.89 -- -- 29.36 1.63% -- 29.36 1.63% -- 详细
公司公告:1)公司发布2024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6.87亿元(YoY+7.74%),归母净利润4.26亿元(YoY+17.61%),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YoY+19.67%),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14.22亿元(YoY+0.04%,QoQ-1.62%),归母净利润1.12亿元(YoY+41.32%,QoQ+19.75%),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元(YoY+48.36%,QoQ+22.29%),业绩符合预期。Q4单季度毛利率21.56%,同、环比分别提升0.29、0.96pct。此外,四季度公司确认5772万元存货叠加准备,但所得税Q4退回666.5万元,环比减少2451.45万元,同时Q4利息收入叠加汇兑损益,财务费用环比减少2329.6万元,支撑公司净利率同、环比分别提升1.8、1.11pct。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7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8495.9万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19.93%。2)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14.81亿元(YoY+9.36%,QoQ+4.17%),归母净利润1.08亿元(YoY+0.71%,QoQ-3.98%),扣非归母净利润1.03亿元(YoY+4.12%,QoQ-6.32%),业绩符合预期。Q1单季度毛利率21.52%,同比提升0.14pct,环比回落0.04pct;费用方面,随着业务体量的扩张,费用有一定增长,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变动+559/+866/+815/-742万元,环比分别增加48/718/1023/1038万元。 抗老化剂持续开拓海外市场,高端产品占比提高,业务量价齐升。公司凭借产品、技术及全球销售网络优势,持续加大全球市场开拓,提高高端产品占比。公司2024全年实现海外销售23.63亿元,同比增加21.2%,占公司销售比例41.55%。海外主要销售部分高端产品,2024全年毛利率约27.33%,支撑抗氧剂毛利率同比回暖2.28pct至19.38%,光稳定剂毛利率同比回暖1.25pct至33.2%。25Q1产销规模维持高位,叠加海外需求旺盛,公司营收维持同环比提升。此外公司凭借产品质量、渠道、创新等优势,持续扩大产销规模,拟不超过3亿美金设立新加坡子公司投建马来西亚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落实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长周期来看,随低端落后产能出清,公司有望凭借单产品双基地的保供能力,持续提高全球市占率水平。 康泰二期项目逐步释放产能,第二成长曲线加速贡献业绩。康泰顺利完成二期5万吨/年项目扩产,目前拥有产能合计13.3万吨/年,2024年全年实现出货5.83万吨,同比增长23.23%,贡献利润增量。但由于当前暂时处于市场开发阶段,产线开工率不高,费用摊销压力较大,拖累净利润仅增长9.56%至4406.1万元。25年开工负荷有望逐步提升,将弥补之前单剂品类不足的短板,叠加逆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全球润滑油添加剂供应链重构,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业务规模及盈利有望同步提升。 生命科学业务推向市场,电子级PI业务加速国内外整合,开启新成长极。生命科学业务方面,公司以奥瑞芙、奥利芙为载体,实现6吨核酸单体中试车间,并开发客户近90家。PI材料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完成对宜兴创聚的增资,持股比例达到51.18%,并通过宜兴创聚完成了对韩国IPI公司100%股权的并购。客户端打入国内柔性屏企业供应链,预计2025年批量供货,有望开拓电子级高端新材料市场。 盈利预测与估值:受海外贸易扰动,叠加终端需求疲软,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85、7.06亿元(调整前分别为7.13、8.39亿元),同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X、10X、9X。根据wind统计,公司当前PB估值为1.503X,自2022年5月23日至今三年PB估值中枢为1.793X,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美瑞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5-23 17.56 -- -- 19.43 10.65% -- 19.43 10.65%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和 2025年一季报。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58亿元(YoY+12.42%),归母净利润 0.78亿元(YoY -11.7%),扣非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YoY -11.64%),其中 24Q4实现营业收入 4.26亿元(YoY+18.82%,QoQ-1.48%),归母净利润 0.27亿元(YoY+46.6%,QoQ +38.9%),扣非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YoY+75.33%,QoQ+53.82%)。2)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8亿元(YoY+0.5%,QoQ-8.92%),归母净利润 0.18亿元(YoY+47.12%,QoQ-32.7%),扣非归母净利润 0.18亿元(YoY+75.04%,QoQ-31.1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 0.7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2995.2万元,占 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 38.6%。 2024年公司 TPU 产品持续放量,河南一期项目进展顺利,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24年公司主要项目进展顺利,TPU 方面,10万吨弹性体一体化项目于 2024年末建成,产能大幅提升至 19万吨,支撑公司产销持续提升。2025年公司实现聚氨酯新材料 9.72万吨销售,同比提升 22.2%。异氰酸酯方面,河南一期项目陆续投产,24Q4实现原料 HDI 单体自主供应,并逐步对外销售,全年实现约 3628.82万吨异氰酸酯系列产品销量,贡献公司业绩增量。盈利能力方面,受到同行扩产竞争加剧影响,全年实现销售毛利率 12.91%,同比下滑 1.13pct,实现销售净利率 4.25%,同比下滑 1.72pct。 25Q1成本端压力明显缓解,计提减值轻装上阵。25Q1原料端压力明显缓解,根据百川资讯统计,Q1纯 MDI、BDO 和己二酸市场均价分别为 18658、8247、8041元/吨,同比分别下滑 7.9%、11.4%、17.5%,支撑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 3.29pct 至 14.85%。同时,根据公司公告,25Q1公司对应收账款、存货等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计提 945.49万元,影响公司 Q1归母净利润 804.7万元。 河南一期项目顺利投产,下游项目配套建设,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河南鹤壁的聚氨酯产业园一期项目于 2024年 7月 16日建成,其中 HDI、PPDI 及 PNA 产品已顺利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由于特种异氰酸酯产品性能优异,多用于高铁面漆、飞机涂料和风电叶片涂料等高精尖领域,同时全球维持寡头垄断格局,根据 wind 统计,25Q1HDI 均价为 29250元/吨,盈利能力较高。此外,1万吨膨胀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及 3万吨水性聚氨酯项目于 2024年开工建设,除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外,项目均采用自产的异氰酸酯原料,有望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主要产品景气底部震荡,因此下调公司 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45、4.03亿元(调整前为 2.85、4.88亿元),同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6.12亿元,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30X、19X、12X。由于公司河南项目建成后,业绩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利润复合增速达 58%,对应 25年 PEG 估值为 0.52X,因此公司未来成长性带来的估值溢价仍未完全体现。根据 wind 统计,可比公司七彩化学、美思德、隆华新材 PE(TTM)分别为 50.8X、46.1X、27.1X,行业平均 PE 估值为 41.3X,公司PE 估值相比仍处于低估状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呈和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5-05-23 32.99 -- -- 34.17 3.58% -- 34.17 3.58%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2亿元(YoY+10.31%),归母净利润2.5亿元(YoY+10.68%),扣非归母净利润2.42亿元(YoY+10.74%),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YoY+8.83%,QoQ-0.13%),归母净利润0.52亿元(YoY-10.51%,QoQ-25.49%),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YoY-16.14%,QoQ-28.37%)。 2)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YoY+14.97%,QoQ-5.85%),归母净利润0.71亿元(YoY+15.82%,QoQ+36.53%),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YoY+12.15%,QoQ+41.16%),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股份回购)金额合计为1.56亿元(含税),占公司归母净利润62.2%。 2024年下游新增产能持续释放,支撑公司产销规模提升。成核剂是制造改性塑料的关键材料,其中聚丙烯是成核剂最主要的消费途径,根据卓创资讯,2024年国内PP产量达3463万吨,同比增加7.4%,同时产能达4382万吨,同比增加12.7%,成核剂基本盘稳固;合成水滑石是聚氯乙烯高效、无毒、环保的热稳定剂,根据百川资讯,2024年国内PVC产量达2328万吨,同比增加3.35%,同时产能达2886万吨,同比增加2.83%。终端需求维持稳定增长,叠加公司南沙厂区顺利投产,产销规模持续提升,2024年实现成核剂、水滑石销量分别为9727.54、7037.37吨,同比分别提升32.03%、4.6%。盈利能力来看,24年毛利率同比持平,维持在43.53%高位。整体来看,下游PP及PVC行业都将进入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公司主营产品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和复合助剂是制造高性能树脂的关键材料,随着国内PP及PVC生产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公司有望迎来长周期景气行情。 25Q1盈利明显修复,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快。25Q1随原料及费用成本回落,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回暖,单季度毛利率47.15%,环比增加7.89pct,同比增加1.61pct至47.15%。下游需求方面,根据卓创资讯,PP国内25Q1产量达952.1万吨,环比增加5.3%;PVC国内25Q1产量达597万吨,环比0.6%,节后随下游补库需求开启,带动公司成核剂及水滑石需求维持高位。成核剂行业来看,主要进口供应商为美利肯、艾迪科、新日本理化,由于其深耕行业超一百年,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5年以来,随海外贸易扰动加剧,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 收购映日科技,进军靶材市场,开辟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拟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股权,整体估值预计为人民币18亿元。根据公司公告,映日科技主打产品ITO靶材,广泛应用在显示面板材料,并拥有惠科集团、华星光电、京东方等优质客户,占全球半导体靶材市场的60%份额。映日科技23年实营收5.22亿元,实现利润1.02亿元,24年1-8月实现营收4.13亿元(年化约6.2亿元),实现利润0.78亿元(年化约1.17亿元),总资产12.14亿元,估值18亿元对应24年年化约15XPE&1.5XPB。后续公司有望与映日科技可在客户资源共享、品牌影响力相互促进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正式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暂不考虑映日科技收购并表,维持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1、3.76亿元,同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46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X、17X、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鲁西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5-05-22 10.86 -- -- 11.20 3.13% -- 11.20 3.13%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和 2025年一季报。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7.63亿元(YoY+17.37%),归母净利润 20.29亿元(YoY +147.79%),扣非归母净利润 19.62亿元(YoY +126.9%),其中 24Q4实现营业收入 81.84亿元(YoY+10.36%,QoQ+8.57%),归母净利润 4.54亿元(YoY+45.5%,QoQ +12.46%),扣非归母净利润 3.93亿元(YoY+26.54%,QoQ+8.38%)。2)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2.9亿元(YoY+7.96%,QoQ-10.92%),归母净利润 4.13亿元(YoY-27.3%,QoQ-9.04%),扣非归母净利润 3.84亿元(YoY-33.81%,QoQ-2.4%),业绩符合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 3.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6.69亿元,占 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 32.95%。 2024年产品景气整体前高后低,Q4成本端逐步改善,同时项目落地贡献增量。2024年主要产品景气前高后低,整体同比承压,根据百川资讯,丁醇、辛醇、正丙醇、甲酸、己内酰胺、聚碳酸酯、有机硅、烧碱市场 24年全年均价同比分别变动-7%、+0.7%、-9.6%、-22.2%、-4.2%、-19%、-37.1%、-22.2%;销量方面,随公司爆炸影响逐步消除,叠加公司 30万吨己内酰胺&尼龙 6一期项目顺利建成投产,辛醇、尼龙 6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13.9%、63.4%。从各业务板块的子公司业绩贡献来看,丁辛醇、氯甲烷、甲酸、己内酰胺、DMF、PC 分别实现净利润 13.51、1.2、0.85、0. 11、-0.47、-1.58亿元,其中 24年丁辛醇新增产能有限,景气维持高位,对公司业绩贡献较为突出,PC 景气较差,叠加双酚 A 装置开工较低,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四季度来看,“金九银十”景气短期冲高,但四季度终端淡季拖累景气回落,但成本端原料煤、动力煤、纯苯、丙烯市场均价环比 24Q3分别变动-1.9%、-1.7%、-13.1%、0%,原料压力改善明显,叠加己内酰胺及有机硅项目陆续落地,支撑盈利稳定。 此外,24Q4资产减值及信用减值合计计提约 1.27亿元,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25Q1煤炭成本端持续改善,但产品景气低位叠加减值拖累,整体盈利同环比承压。25Q1氯碱、有机硅、甲酸等产品景气有所提升,但丁辛醇、己内酰胺等产品仍受需求疲软拖累,景气环比承压。根据百川资讯统计,公司主要产品丁醇、辛醇、正丙醇、甲酸、己内酰胺、聚碳酸酯、有机硅、烧碱市场均价环比 24Q4分别变动-2.2%、-12.8%、-12.2%、+8.8%、-3.7%、-1.3%、+3.3%、+5.5%。 但成本端来看,原料压力明显回落,原料煤、动力煤、纯苯、丙烯市场均价环比 24Q4分别下滑 12%、13.2%、0.6%、0.9%,煤炭成本环比下滑,煤头产品价差走扩,支撑公司 25Q1毛利率环比提升 0.59pct至 12.62%,但 25Q1同样计提 1.3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拖累公司净利率环比仅提升 0.11pct 至5.67%。 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公司长期发展空间依旧显著。公司新项目持续推进,支撑长期发展,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 30万吨/年己内酰胺·尼龙 6项目及 40万吨/年有机硅投产,2025年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及 15万吨丙酸项目有序推进。未来随煤化工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叠加中化的协助和支持,有望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公司 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3.59、25.6亿元,同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7.66亿元,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9X、8X、7X,维持“增持”评级。 核心假设风险: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福莱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5-22 32.51 -- -- 37.00 13.81% -- 37.00 13.81%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6.03亿元(YoY +7.89%,QoQ-21.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35亿元(YoY +18.11%,QoQ -49.52%),扣非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YoY +19.67%,QoQ +291.96%),业绩符合预期。 主业广告喷墨、标签标识及电子级业务全面开花,烟台富利转固折旧压力边际缓解。2024年公司各项目资本开支基本落地,上游布局基膜和胶水的自主生产,下游持续创新涂层工艺,促进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消费电子市场企稳回暖,行业复苏态势明显,公司在电子级功能材料领域也实现显著增长。24年烟台富利(一期)BOPP 投产带来的费用、折旧以及试生产的库存跌价压力较大。但后续来看,随 BOPP 产线利用不断提升,规模化效应将陆续体现,25Q1毛利率环比提升 6.37pct 至 15.99%,与主业构建产业一体化格局。 多应用领域延展,卡位布局柔性传感业务,打造未来成长曲线。公司凭借在涂布工艺上的深厚积累,18年便已实现传感相关专利的卡位布局,目前已处于中试产线建设过程,属于国内早期布局相关技术企业之一。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触觉与电子皮肤、工业检测、可穿戴设备、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检测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持。同时根据上海证券报,公司柔性传感器产品获得了较高的技术、市场认可度,客户包括行业头部的灵巧手和本体机器人公司,并已与部分客户完成小批订单任务。柔性传感器目前主要应用在灵巧手上,但后续有望发展至机器人整机,市场上限有望大幅抬升,打开想象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公司 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41亿元,同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8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80X、69X、5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达预期;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有新进入者,竞争格局恶化。
振华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5-13 22.43 -- -- 24.46 9.05%
24.46 9.05%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7亿元(YoY+9.95%),归母净利润4.73亿元(YoY+27.53%),扣非归母净利润4.82亿元(YoY+26.17%),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YoY+13.43%,QoQ+6.66%),归母净利润1.09亿元(YoY+33%,QoQ-11.28%),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YoY+35.03%,QoQ-5.47%)。2)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YoY+7.59%,QoQ-4.97%),归母净利润1.17亿元(YoY+37.27%,QoQ+7.68%),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YoY+29.93%,QoQ+0.0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9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9582.1万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20.26%,同时2024年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金额4638万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达1.42亿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30.07%。 24年产销创历史新高,金属铬增量贡献显著,热源梯度利用公司α属性凸显。公司2024年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设备升级改造、创新管理方法等方式,保障公司产销量同步增长,主营产品重铬酸盐、铬的氧化物、铬盐联产产品销量分别达3.23、10.28、3.22万吨,同比分别变动+26.08%、-3.29%、+0.23%,其中铬的氧化物实际销量有增长,但是受金属铬统计口径影响。金属铬全年公司实现销量7650吨,产销基本平衡,成为全球前五大金属铬生产商之一,贡献24年业绩增量。从成本端来看,黄石基地通过热源梯度利用,24年实现重铬酸钠、元明粉、超细氢氧化铝微粉单吨汽耗同比下降约100%、28.6%、37.5%,实现除硫酸钾生产外的蒸汽零外购,公司α属性不断凸显。从产品景气方面来看,公司重铬酸钠、铬的氧化物、铬盐联产产品24年均价分别为10547、21010、11928元/吨,同比分别变动+5.4%、-0.1%、+4.7%,支撑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4年全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61pct至25.19%,净利率同比提升1.53pct至11.6%。 25Q1来看,铬化工成本端同比明显缓解,产量规模不断扩张。25Q1金属铬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销规模持续扩张,叠加成本端压力缓解,公司盈利再上台阶。25Q1产销来看,公司主营产品重铬酸盐、铬的氧化物、铬盐联产产品销量分别达0.92、2.69、0.82万吨,环比分别变动+2.2%、+5.1%、-1.2%,同时公司金属铬一季度交付量达2500吨,产销规模持续扩大。成本端来看,主要原材料铬铁矿、纯碱、煤炭、硫酸25Q1采购均价同比分别变动-13%、-32.51%、-21.98%、+95.32%,除硫酸外其余主要原料成本均有回落,支撑公司25Q1毛利率同比提升2.71pct,环比提升1.99pct至26.41%,净利率同比提升2.38pct,环比提升1.4pct至11.44%。根据百川资讯,截至2025年4月27日,终端需求支撑,金属铬市场均价已上涨至7.5万元/吨,相比25Q1市场均价上涨1.29万元/吨,看好公司Q2业绩量价齐升。 行业格局优异,下游需求稳健增长,在建项目贡献未来增量。全球各区域铬盐产能集中,基本形成一家铬盐企业主导一区域的局面,国内铬盐供给呈现双寡头格局,振华股份及银河化学二者产能占比合计超过九成,同时受限于铬盐行业环保要求,铬盐新建产能受限,行业格局优异。下游传统鞣革、电镀、颜料需求表现平稳,军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贡献增量,需求维持稳健增长,中长期看铬化工行业景气有望维持。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民丰搬迁项目预计2027年陆续建成投产,将新增10万吨铬盐、500吨五氧化二钒、3500吨维生素K3等产品,叠加25年公司金属铬产线扩产,不断抬高公司发展天花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金属铬终端需求旺盛,景气持续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03、8.57亿元(调整前分别为5.75、7.13亿元),同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6X、13X、11X,维持“增持”评级。 核心假设风险:下游需求不达预期;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有新进入者,竞争格局恶化。
盐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5-09 16.04 -- -- 16.43 2.43%
16.70 4.11%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1.19亿元(YoY+14.5%,QoQ-33.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5亿元(YoY+22.52%,QoQ-24.8%),扣非归母净利润11.44亿元(YoY+30.78%,QoQ-13.99%),业绩符合预期。 25年随海外挺价意愿加强,国内需求提升,价格明显回暖。2025年以来,海外白俄罗斯正式宣布上半年减产100万吨产量,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宣布Q2检修将影响约30万吨产量;国内由于季节因素影响,青海当地开工仅约4-5成,港口国储备货需求导致流通货源偏紧,根据百川资讯,国内钾肥一季度市场均价约2886元/吨,环比提升16%,景气回暖趋势明显。产销端来看,公司25Q1产、销量分别为96.49、89.11万吨,同比分别变动-14.1%、+16.6%,环比分别下降33.9%、40.9%。季节性因素导致Q1公司产销规模下滑,但同比销售规模仍有一定增长。 25年碳酸锂景气底部震荡,供给压力暂未缓解,4万吨项目进展顺利,公司量增年内有望体现。25年供需延续宽松格局,碳酸锂景气底部震荡,根据百川资讯,工业级碳酸锂25Q1市场均价7.36万元/吨,环比上涨0.71%,同比下滑27.88%;电池级碳酸锂25Q1市场均价7.57万元/吨,环比下滑0.31%,同比下滑28.14%。产销角度来看,25Q1公司实现碳酸锂产、销量8514、8124吨,同比分别下滑2.1%、17.9%,环比分别下滑6.9%、38.7%,销量受库存扰动较大,但产量维持高位,随蓝科锂业生产工艺改进,公司始终将提锂成本控制在行业左侧,竞争优势显著。项目进展来看,4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安装工程已陆续展开,预计按规划2025年陆续释放业绩,未来成长空间显著。 实控人增持彰显信心,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初现。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实控人中国五矿计划增持公司股份,总数量不少于2.12亿股,增持后持有或控制公司股份合计占比不低于29.3%,实控人控制权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彰显公司信心。五矿集团入主标志着公司央企身份转变,有利于公司未来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国内矿产资源并购等,同时根据公司公告,五矿集团拥有五矿盐湖公司(位于青海省),远期拥有碳酸锂3-5万吨/年、氯化钾50万吨/年、镁建材100万吨/年产能的规划,有望与公司现有业务协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6.25、78.59、81.7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X、11X、10X,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假设风险:氯化钾价格下跌;锂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碳酸锂价格下跌。
瑞丰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5-09 58.02 -- -- 61.48 5.96%
61.48 5.96%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YoY+18.91%,QoQ-0.92%),归母净利润1.95亿元(YoY+27.59%,QoQ-12.35%),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YoY+25.11%,QoQ-11.14%),业绩符合预期。 25Q1出口需求保持旺盛,盈利能力维持高位。随全球供应链重构,叠加公司品牌效应凸显,海外市场不断开拓。根据中国海关,河南润滑油添加剂25Q1出口量约2.75万吨,占国内整体出口量42.9%,同比增加27.9%,环比受假期影响,小幅回落2.1%,出口维持高景气,支撑公司产销保持高位。盈利方面,原料成本保持低位,Q1毛利率35.41%,环比提升0.28pct,同比下滑0.09pct。费用方面,Q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环比分别变动+1320/+2126/-3343/+575万元,同比分别变动-71/+360/-91/584万元,整体维持低位,25Q1净利率保持23.14%,环比回落2.74pct,同比提升1.64pct。 规模优势不断显现,加快海外布局,核心客户准入不断突破。截至2025年一季报,公司在建工程达2.63亿元,环比增加0.47亿元,固定资产8.59亿元,环比增加0.01亿元。 公司润滑油添加剂(单剂)设计产能达31.5万吨,同时在建产能43.5万吨,规划产能如期转固释放,规模快速提升。产品认证方面,公司CI-4、CK-4、SN、SP级别复合剂已经通过国外权威的第三方台架测试,已取得多个产品的OEM认证。根据润滑智库,法拉比下游石化公司与公司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携手在沙特阿拉伯打造该国首家综合润滑油添加剂成分及添加剂包制造工厂,有望借助法拉比在沙特及更广阔区域成熟的制造布局,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核心基地。海外工厂的布局,有望进一步加快核心客户的准入突破,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除“四大”企业外的第五家综合型润滑油添加剂厂商,未来发展空间显著。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9、10.94、13.19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X、16X、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达预期;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有新进入者,竞争格局恶化。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5-04-28 13.51 -- -- 13.75 0.07%
13.79 2.07% -- 详细
公司公告: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98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比提升39.6%;扣非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提升46.44%,业绩表现超出我们预期。在大型装备出租率提升以及海外半潜式平台高日费项目启动下,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17.64%,同比增长1.24pct。费用方面,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达到6.64%,同比下降0.88pct,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和利息费用下降,25Q1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45.58%,同比下降2.28pct,经营质量有所改善。 钻井板块作业量显著提升,平台使用率达到历史高位。根据公司一季报,25Q1公司钻井平台作业天数达到4889天,同比提升11.4%,其中自升式平台作业天数达到3833天,同比增长12.1%;半潜式平台作业天数达到1056天,同比提升9.1%。使用率方面,25Q1公司钻井平台可用天使用率达到91.6%,同比提升6.9pct,其中自升式平台使用率达到91.9%,同比提升7.6pct;半潜式平台使用率达到90.4%,同比提升4.2pct,均以达到历史高位。钻井业务为重资产业务,当前海上油气开发仍处在景气上行周期,在平台使用率和日费提升的趋势下,预计未来业绩弹性较大。 油田技术服务持续稳定增长。公司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体系化应用提速提效,25Q1油田技术服务板块主要业务线作业量同比保持增长,总体收入规模保持增长趋势。目前油田技术服务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其毛利率波动相对更加稳定,预期未来随着公司关键技术的不断转化,公司业绩增长将更加稳健。 船舶板块作业量同比显著提升,物探业务阶段性下滑。截止一季度末,公司船舶服务业务经营和管理工作船共200余艘,作业天数20621天,同比增长44.9%,预期随着海上油服景气提升,公司船舶业务存在向上空间。物探板块中,二维采集作业量为347公里,三维采集工作量为4381平方公里,同比均大幅下滑,主要受国内外作业计划安排影响,印尼、尼日利亚等合同执行结束,作业量阶段性下滑,预期随着新合同的探索,物探业务有望逐步恢复。 中海油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大股东增持彰显发展信心。根据中国海油战略展望,中海油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达到1250-1350亿元,仍维持高位,为公司订单提供保障。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海油集团计划于4月9日起,12个月内完成3-5亿元股份增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投资分析意见:我们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为37.11、44.6、53.94亿,对应PE分别为17X、14X和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上游资本支出不及预期,日费率提升不及预期,中东暂停的钻井平台复工不达预期等。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5-04-25 54.44 -- -- 58.42 5.89%
57.65 5.90%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报及 25年一季报: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1820.69亿元(YoY+3.83%),归母净利润 130.33亿元(YoY-22.49%),扣非归母净利润 133.59亿元(YoY-18.74%);其中, Q4实现营业收入 344.65亿元(YoY-19.49%, QoQ-31.8%),归母净利润 19.4亿元(YoY-52.83%,QoQ-33.54%),扣非归母净利润 24.31亿元(YoY-39.39%, QoQ-14.07%)。同时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5Q1实现营业收入 430.68亿元(YoY-6.7%, QoQ+24.96%), 归母净利润 30.82亿元(YoY-25.87%, QoQ+58.89%),扣非归母净利润 30.4亿元(YoY-26.33%, QoQ+25.07%),业绩符合预期。分红方面,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7.30元(含税),本年度合计现金分红总额 39.25亿元(含中期分红),占全年归母净利润 30.11%。 三大板块经营情况: 2024年 MDI 景气前低后高, 25Q1MDI 涨后回调,聚氨酯板块盈利保持平稳; 石化板块 Q4传统淡季, 25Q1C3产业链盈利有所回暖,但 C2产业链仍有拖累,盈利底部震荡;新材料板块项目顺利推进,板块规模有望维持增长。 计提大额减值,保持研发投入,后续轻装上阵。 24年计提大额减值,保持研发投入,后续轻装上阵。 24年公司对部分存货、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分别为 3.34、 1.6、 2.46亿元,同时对部分应收账款计提 2.02亿元减值,以上合计影响公司全年约 9.43亿元利润。此外,公司对部分资产进行改造、报废以及取消投资项目,合计产生约 8.9亿营业外支出,其中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约6.02亿元(主要系对装置扩能改造及老旧设备报废),在建工程报废及取消损失 2.87亿元。后续装置及库存减值计提完毕后,有望轻装上阵。 2024年冰箱冷柜出口需求持续增长, Q4产销维持高位, 25年 1-2月份仍维持高位。 从国内需求来看,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占据聚合 MDI 需求半壁江山的冰箱行业 24年全年出口需求维持高位,累计出口数量达 8032万台,同比增加 19.6%,支撑全年产量达 9770.4万台,同比增加 11.8%。 25年1-2月份出口仍显火热,带动累计产量达 1487万台,同比增加 13.5%。冷柜产销两端同样旺盛, 2024年累计产量达 3727.3万台,同比增加 5.0%。 25年 1-2月份累计产量达 679.6万台,同比增加 12.4%。 2024年家电行业需求同比向好, 2025年 1-2月份仍维持高位, MDI 国内需求持续改善。 MDI 景气冲高回落,但后续供给端挺价意愿较强,预计 MDI 价格逐步企稳。 2025年终端家电需求冲高回落, MDI 价格同样呈现倒“V”型走势,但从供给端来看, 海外仍有多套装置维持低负荷运行。 欧洲方面,亨斯迈欧洲 47万吨/年 MDI 装置检修,陶氏位于葡萄牙 19万吨/年 MDI 装置正常运行,其余欧洲 MDI 生产装置均维持低负运行;美洲方面,美国亨斯迈 50万吨/年装置当前负荷维持 7成左右,科思创 33万吨/年 MDI 装置低负运行;全球多套装置处于检修期间,国外装置存缩量预期。 国内及亚洲来看,随淡季来临,万华宁波、巴斯夫上海、亨斯迈上海、日本东曹均有检修计划。短期来看, MDI 行业预计维持供需两弱格局,景气有望触底企稳运行。长期看,截至 2025年新产能投放以万华为主,届时万华化学 MDI 全球市占率有望接近 40%,利好规模企业盈利。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当前外部贸易环境扰动,叠加部分产品供给端压力较大,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 147.31、 190.72亿元(调整前分别为 165.7、 215.9亿元),同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36.8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12X、9X、 7X。根据 wind 统计,公司当前 PB 估值为 1.727X,自 2022年 4月 25日至今三年平均 PB 估值中枢为 3.276X,当前具备绝对安全边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5-04-21 29.33 -- -- 32.87 10.64%
35.52 21.10%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579名激励对象授予1357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本总额7.54亿股的1.8%。其中,首次授予1205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598%,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88.799%;预留152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202%,预留部分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11.201%。本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9.83元/股,股票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或/和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A股普通股股票。激励分三次归属,分别自首次授予之日起12/24/36个月至24/36/48个月,归属比例分别为40%/30%/30%。业绩考核条件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实现11、14、18亿元,营业收入100、120、150亿元。 积极调动员工积极性,深耕主业真抓实干。由于海德福为公司新产业链的延伸,叠加新工厂爬坡仍需一定时间,短期折旧摊销压力较大。此外,随新能源增速放缓,电池化学品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行,拖累公司业绩。但后续来看,随公司海斯福二期产能陆续释放,业务规模有望快速提升,同时海斯福三期3万吨/年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根据3M官网,3M宣布2025年底前退出相关业务,欧盟环保政策也在逐步收紧,全球半导体企业供应链逐步重构。公司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有望在供应链重构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全球市占率,贡献主要业绩增量。 全球化工厂有望规避海外贸易扰动,一体化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看好公司未来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虽然国内竞争压力持续加剧,但公司持续完善电解液的全球化布局,2023年二季度实现波兰4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的投产,同时规划新增波兰二期5万吨/年电解液产能。此外,景气底部公司坚持完善电解液产业布局,通过收购石磊氟材料,补齐六氟磷酸锂的自给缺口。根据公司公告,石磊氟材料规划六氟磷酸锂未来产能扩至3.3万吨,基本匹配公司当前3.75万吨的年化需求,有望保证公司原料采购渠道的稳定,其规模效应也将陆续体现。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外部贸易环境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公司有望凭借全球化布局及完备的产业链,确保长期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电池化学品竞争激励,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78、14.99、19.16亿元(调整前分别为14.42、18.16、21.29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9X、15X、12X。根据wind统计,公司当前PB估值为2.374X,自2022年4月18日至今三年平均PB估值中枢为3.887X,具备绝对的安全边际,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盐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4-08 15.80 -- -- 16.87 6.77%
16.87 6.77%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1.34亿元(YoY-29.86%),归母净利润46.64亿元(YoY-41.07%),扣非归母净利润44.01亿元(YoY-49.56%)。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46.86亿元(YoY-19.05%,QoQ+45.88%),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YoY-34.22%,QoQ+63.83%),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YoY-58.68%,QoQ+45.87%),业绩符合预期。同时,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3亿元(YoY+20.97%,QoQ-25.76%)至12亿元(YoY+28.47%,QoQ-21.16%),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YoY+28.83%,QoQ-15.04%)至11.9亿元(YoY+35.68%,QoQ-10.53%),业绩符合预期。 24年钾肥景气底部震荡,25年随海外挺价意愿加强,国内需求提升,价格明显回暖。24年俄乌钾肥供应逐渐恢复常态,叠加下游农需较为疲软,景气保持底部震荡趋势。根据百川资讯,2024年国内钾肥市场均价约2468元/吨,同比下滑15.6%,其中Q4均价约2488元/吨,环比小幅下降0.3%,价格基本触底。产销端来看,根据公告,公司全年产量496万吨,同比小幅增加0.69%,保持年化约500万吨的正常生产规模;销量467万吨,同比下滑16.56%,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和库存管理,稳定了市场整体供应,导致产销率略小于100%至94%。2025年以来,海外白俄罗斯正式宣布上半年减产100万吨产量,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宣布Q2检修将影响约30万吨产量,同时美国宣布对加拿大钾肥加征10%的关税,情绪上也不断推动海外钾肥屯库,拉动景气回升;国内由于季节因素影响,青海当地开工仅约4-5成,港口国储备货需求导致流通货源偏紧,根据百川资讯,国内钾肥一季度市场均价约2886元/吨,环比提升16%,景气回暖趋势明显。但由于公司量减价增,一季度业绩环比小幅承压,但同比明显增厚。 24年碳酸锂景气前高后低,供给压力暂未缓解,4万吨项目进展顺利,公司量增年内有望体现。24年初需求旺盛,叠加碳酸锂供应前紧后松,价格前高后低。根据百川资讯,工业级碳酸锂2024年市场均价为8.62万元/吨,同比下滑66.18%,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为9.01万元/吨,同比下滑67.04%。 产销角度来看,根据公告,公司全年实现碳酸锂产量4万吨,同比增加10.92%,实现碳酸锂销量4.16万吨,同比增加10.51%,随蓝科锂业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并始终将提锂成本控制在行业左侧,竞争优势显著。项目进展来看,根据公告,公司已签订合同金额42.43亿元,安装工程已陆续展开,预计按规划2025年陆续释放业绩,未来成长空间显著。 公司实现央企身份转变,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初现。公司实际控制人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控股股东青海国投与中国五矿拟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中国五矿拟持股53%,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拟持股18.73%,青海国投拟持股28.27%,并由中国盐湖集团现金收购青海国投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票,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将由青海省政府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五矿。五矿集团入主标志着公司央企身份转变,有利于公司未来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国内矿产资源并购等,同时根据公司公告,五矿集团拥有五矿盐湖公司(位于青海省),目前已建成投运1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和30万吨/年氯化钾项目,有望与公司现有业务协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6.25、78.59亿元,同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1.7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X、11X、11X,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假设风险:氯化钾价格下跌;锂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碳酸锂价格下跌。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5-03-20 5.44 -- -- 6.39 13.10%
6.15 13.05% -- 详细
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9.54亿,同比下降 2.59%;归母净利润 21.61亿元,同比提升 33.38%;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9亿元,同比提升 46.2%。其中 24Q4实现营业收入 95.28亿,环比增长 36.19%;归母净利润 4.17亿元,环比下降 23.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 5.03亿元,环比提升 7.9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2.01元(含税),分红金额约 8.89亿元,分红比例约 41.12%。 海工项目毛利率有所提升,带动公司业绩上行。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 12.28%,同比提升 1.53pct,其中海工业务毛利率达到 11.94%,同比提升 3.04%,主要系海工景气上行带来项目回报率有所提升。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达到 4.93%,同比提升 0.14pct,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提升管理能力、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导致费用有所提升。此外,公司收到消费税退税 2.33亿元也对 2024年业绩产生一定贡献。 预期在海工行业高景气带动下,公司业绩向上弹性较大。 工作量维持高位,在手订单保障未来发展。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累计实施规模以上工程 73个,其中年内完工 34个。全年完成钢材加工量 45.39万吨,同比下降 3.83%; 投入船天 2.87万天,同比增长 15.73%。2024年公司市场承揽额达到 302.44亿元,在手订单约 400亿元,为未来持续加大市场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整体来看,公司当前处于作业量高峰阶段,业绩存在一定保障。 海上油气资本开支持续提升,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多机遇。2024年公司中海油体系内订单收入占比约 71%,根据中国海油公告,2025年中国海油资本开支预期达到 1250-1350亿,继续维持高位,有望带动公司国内订单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 2024》分析,2024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投资约 2096亿美元,连续四年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1%,全球海上油气资本开支稳健增长将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投资分析意见:考虑到公司新承揽订单有所放缓,我们下调 2025-2026年公司盈利预测至 23、27亿(原为 25、30亿),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为 30亿,对应 PE 分别为 10倍/9倍/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气价格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HSSE 风险等。
凯立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3-04 26.28 -- -- 28.66 9.06%
34.99 33.14%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87亿元(YoY-5.53%),归母净利润0.92亿元(YoY-18.27%),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YoY-21.76%)。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YoY+22.25%,QoQ+64.35%),归母净利润0.28亿元(YoY+86.67%,QoQ+64.71%),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YoY+92.86%,QoQ+80%),业绩符合预期。 24Q4终端需求回暖,但项目转固压力叠加产品结构调整,全年业绩同比承压。2024全年来看,由于技术服务收入同比明显减少,拖累毛利率回落,净利润同比回调18.27%。同时,公司在建产能陆续投产,先进催化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稀贵金属催化材料生产再利用产业化项目、催化氢化技术示范性生产平台项目完工投入运营,折旧及人员等运营成本增加导致成本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但Q4终端需求阶段性回暖,出货量增加支撑营收环比走强。 持续发挥自身研发优势,加强新品推广,后续项目有望支撑未来增量。公司背靠西北有色院,具备较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成果落地能力,除精细化工领域外,积极深耕拓展基础化工、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公司丙烷脱氢催化剂24年陆续推向市场,TDA、氯乙酸、丙烯酸废气处理等催化剂有望持续拓展客户应用规模,加快进口替代,后续有望随新品放量持续贡献业绩增量。同时规划项目方面,公司除IPO募投项目外,拟持续投建PVC金基催化材料及高端功能催化材料项目,领域涵盖PVC无汞催化剂、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等高端应用领域,并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向上成立凯立铂翠扩大贵金属回收业务,向下成立彬州凯泰新材料,布局国产HNBR产品,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公司部分业务景气承压下滑,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2、1.5、2.15亿元(调整前为1.37、2.08、2.67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8X、23X、16X。根据wind统计,公司当前PB估值为3.638X,自2022年2月28日以来PB三年中枢估值为7.886X,当前安全边际较高,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贵金属价格持续下滑;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有新进入者,竞争格局恶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