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歆钰

国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80524080004...>>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8.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康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5-03-04 15.19 -- -- 15.69 3.29% -- 15.69 3.29% -- 详细
2024年业绩同比下滑 27.72%, 主要为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增加因素。 2025年 2月 27日晚, 公司发布 2024年度报告, 2024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08亿元, 较去年同比增长 0.93%;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8亿元, 较去年同比下降 27.7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59亿元, 同比下降 27.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32.43亿元, 同比增长 4.98%; 总资产 69.92亿元, 同比增长 13.18%。 2024年利润下滑原因主要为: (1) 随着舟山新项目建设, 公司已提前布局销售、 生产团队, 产生了一定金额支出, 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增加; (2) 公司 2023年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 产生了一定摊销费用; (3) 公司晶体糖醇业务毛利率下滑, 利润端受到一定影响。 舟山新产能有序投产, 将有力推动公司业绩上行。 公司舟山“2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健康食品配料项目” 分两期建设, 其中一期项目“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健康食品配料项目” 于 2022年 8月启动, 一期项目建设期为 5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设期 2年, 主要以液体糖浆类及部分晶体糖醇产品为主, 第二阶段建设期 3年, 膳食纤维、 变性淀粉等新的产品线会陆续投入建设。 截至目前, 一期项目“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健康食品配料项目”的晶体山梨糖醇产线已经投产, 其他产线以及年加工 10万吨玉米胚芽榨油项目、 年产 10万吨麦芽糊精项目、 年产 10万吨植脂末技改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陆续投产。 预计随着公司新增产能的逐步投产, 将有效带动公司业绩上行。 拟收购豫鑫糖醇, 巩固木糖醇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 , 华康股份拟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支付, 购买豫鑫糖醇 100%股权, 收购完成后,将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在木糖醇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国内产能占比将达到49.6%。 此外, 双方在采购、 生产、 销售、 研发、 内控管理等多方面均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舟山新增产能投产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舟山项目新增产能的市场消化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投资建议: 华康股份作为国内功能糖醇的领先企业, 通过舟山新产能来横纵向布局丰富产品结构、 完善产业链发展; 此外将以收并购方式整合木糖及木糖醇产能, 持续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预计未来 5年将处于持续成长期。 我们谨慎上调公司 2025-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6.72/43.56/50.09亿元( 前值为 36.68/44.07亿元, 与上次预测+0.11%/-1.15%)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0/5.04/5.92亿元( 前值为3.96/4.94亿元, 与上次预测+1.01%/+2.02%) ; EPS 分别为 1.31/1.65/1.94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1.6/9.2/7.8X,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2-20 25.18 -- -- 26.42 4.92% -- 26.42 4.92% -- 详细
事项: 公司公告: 2025年 2月 18日晚, 公司发布《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资控股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暨关联交易公告》 。 公告显示, 巨化股份拟与控股股东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增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将甘肃巨化注册资本由 1亿元增至 60亿元。 其中公司认缴出资42亿元, 占比 70%; 巨化集团认缴出资 18亿元(含巨化集团前期已出资 1亿元) , 占比 30%。 本次, 公司与巨化集团拟实缴注册资本分别为 7亿元和 2亿元, 将甘肃巨化实缴注册资本增至 10亿元。 本次增资后,公司将取得甘肃巨化控股权, 并由其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 项目总投资 196.25亿元。 剩余出资, 将根据本项目建设进度, 由双方股东在 5年内同比例实缴完毕。 本项目拟建成年产 3.5万吨四氟丙烯(R1234yf, 多工艺路线) 、 年产 3万吨聚四氟乙烯(PTFE) 、 年产 1万吨聚全氟乙丙烯(FEP) 装置及年产 90万吨离子膜烧碱、 年产 46万吨一氯甲烷、 年产 42万吨甲烷氯化物、 年产 40万吨氯化钙、 年产 19.8万吨二氟一氯甲烷等相关配套装置。 本项目建设有助于公司夯实在氟聚合物、 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 上的龙头地位, 巩固提升公司氟化工竞争优势。 国信化工观点: 1) 增资控股甘肃巨化新材料, 扩建氟聚合物与第四代制冷剂产能; 2) 西部政策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项目可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3) 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有利于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巩固公司氟化工行业龙头地位; 4) 主流制冷剂品种价格价差持续上行, 看好制冷剂长期景气度。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氟化工龙头, 产业链布局完善、 成本与配套优势显著, 且财务结构健康。 从氟制冷剂行业格局来看, 公司三代制冷剂配额居国内第一, 并持续布局提升四代制冷剂产能, 将直接受益制冷剂长期景气度提升。 从氟精细化学品及氟材料行业来看,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氟化工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 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年需求稳步增长。 从公司自身内生效益来看, 多年来, 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 高端化延伸产业链, 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核心竞争能力、 竞争地位不断增强。 2024年以来, 公司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带动公司利润增长, 考虑到 2025年制冷剂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后续新增产能的不断落地,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265.78/344.63/407.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99/30.58/34.7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111.8%/53.0%/13.6%; 摊薄 EPS 为 0.74/1.13/1.29元,对应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3.53/21.96/19.23X。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评论: 增资控股甘肃巨化新材料, 扩建氟聚合物与第四代制冷剂产能根据公司公告, 巨化股份拟与控股股东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增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将甘肃巨化注册资本由 1亿元增至 60亿元。 其中公司认缴出资 42亿元, 占比 70%; 巨化集团认缴出资 18亿元(含巨化集团前期已出资 1亿元) , 占比 30%。 本次, 公司与巨化集团拟实缴注册资本分别为 7亿元和 2亿元,将甘肃巨化实缴注册资本增至 10亿元。 本次增资后, 公司将取得甘肃巨化控股权, 并由其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 项目总投资 196.25亿元。 剩余出资将根据本项目建设进度由双方股东在 5年内同比例实缴完毕。
三美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2-12 40.50 -- -- 42.88 5.88%
42.88 5.88% -- 详细
事项: 公司公告: 2025年 2月 9日, 公司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 , 计划覆盖公司(含子公司)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等不超过 430名员工。 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的普通股股票, 股票数量不超过 372.31万股, 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0.61%, 其计划购买回购股份的价格为20.47元/股。 标的股票将按第 1年 30%、 第 2年 30%、 第 3年 40%解锁, 该员工持股计划的业绩考核包括公司层面及个人层面的业绩考核, 达到当年考核目标后标的股票可按比例解锁。 国信化工观点: 1)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为公司自 2022年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后第二次, 覆盖员工人数将有所增加。 通过持续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将实现公司、 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 促进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 从而为公司带来更高效、 更持久的回报。 2)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回购股份的价格为 20.47元/股, 且对于 2025-2027年制定了公司业绩以及个人考核目标, 达到当年考核目标方能按比例解锁股票, 该计划能有效稳固现有人才团队并吸引外部人才, 强化公司核心团队对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从而推动公司业绩目标的实现。 3) 制冷剂价格高位上涨, 看好制冷剂长期景气度延续, 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上行。 投资建议: 随着三代制冷剂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 三代制冷剂有望保持长期的景气周期, 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将持续受益。 未来, 公司将积极布局新材料、 新能源等业务领域, 并通过子公司向氟化工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2024年以来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公司制冷剂产品充分受益, 维持公司 2024-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44.08/55.02/57.9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8/11.38/13.35亿元, 同比增长161.2%/13.8%/12.2%; 摊薄EPS为1.29/1.86/2.19元; 对应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1.3/21.7/18.4X。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风险提示氟化工需求疲弱;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
华康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5-02-11 14.32 -- -- 15.59 8.87%
15.69 9.57% -- 详细
公司主营功能糖醇生产销售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占比69%。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能糖醇生产销售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山梨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果葡糖浆等。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等行业,下游客户包括玛氏箭牌、亿滋、不凡帝、费列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农夫山泉、娃哈哈、蒙牛等海内外知名食品饮料企业,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及欧洲、美洲、亚洲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司现已形成晶体功能性糖醇19.5万吨、果葡糖浆10万吨,生产规模与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木糖醇、晶体山梨糖醇和晶体麦芽糖醇生产企业之一。 功能糖醇需求持续增长,公司产能行业领先。随着全球糖尿病人数量的增长,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各国控糖政策的升级,甜味剂在用糖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Straitsresearch,2023年全球功能糖醇市场规模在38.3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65.3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速达到6.52%。根据华经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功能糖醇产量超170万吨,销量约160万吨,2017-2023年我国功能糖醇产量年化复合增速为8.9%,销量年化复合增速达9.9%。公司主要产品木糖醇、晶体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产能规模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其中木糖醇与晶体山梨糖醇产能位于我国首列。 舟山“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项目逐步投产,公司进入第二成长曲线。公司“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于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内,项目以玉米为主要原材料,依托该产业园作为东部沿海重要的粮食集散中心和加工贸易基地的区位优势,使公司在扩充现有功能性糖醇产能的同时,横向发展扩充产品种类,纵向完善上游供应链布局,保障主要原材料供应。 该项目于2022年8月启动,项目建设期为5年,第一阶段建设期2年,以液体糖浆类及部分晶体糖醇产品为主;第二阶段建设期3年,膳食纤维、变性淀粉等新产品线将陆续投入建设。截至2025年1月16日,项目第一阶段建设的5万吨/年结晶山梨糖醇产线已经正式投产,公司当前晶体山梨糖醇产能达到10万吨/年,位居国内产能第一。根据公司测算,如一期项目产品完全达产,将为公司贡献51.81亿元收入。 拟收购豫鑫糖醇,巩固木糖醇行业领先地位。根据《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华康股份拟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支付,购买豫鑫糖醇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将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在木糖醇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国内产能占比将达到49.6%。此外,双方在采购、生产、销售、研发、内控管理等多方面均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华康股份作为国内功能糖醇的领先企业,通过舟山新产能来横纵向布局丰富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发展;此外将以收并购方式整合木糖及木糖醇产能,持续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预计未来5年将处于持续成长期。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45/36.68/44.07亿元(同比+5.8%/+24.6%/+2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3.96/4.94亿元(同比-30.7%/+53.8%/24.8);EPS分别为0.84/1.30/1.62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15.60-17.71元,按照2025年EPS对应PE为12-14倍,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12%-27%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舟山新增产能投产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舟山项目新增产能的市场消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三美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1-27 41.99 -- -- 43.66 3.98%
43.66 3.98% -- 详细
事项:公司公告:2025年1月23日晚,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根据公司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0亿元到8.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1%到191%。预计2024年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7亿元到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1%到275%。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9-2.49亿元,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2-2.32亿元。 国信化工观点:1)预计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0-8.1亿元,同比增长150.9%-191.0%;预计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7亿元-7.8亿元,同比增长221.3%-274.9%;2)2024年进入三代制冷剂配额元年,供给端受配额约束下,公司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产品盈利能力提升;3)主流制冷剂品种价格价差持续上行,看好制冷剂长期景气度。 投资建议:随着三代制冷剂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三代制冷剂有望保持长期的景气周期,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将持续受益。未来,公司将积极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业务领域,并通过子公司向氟化工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2024年以来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制冷剂产品充分受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谨慎上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44.08/55.02/57.96亿元,(前值为40.96/44.26/46.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8/11.38/13.35亿元,(前值为7.31/8.32/9.33亿元),同比增长161.2%/13.8%/12.2%;摊薄EPS为1.29/1.86/2.19元;对应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3/23.1/19.6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盈利预测具体拆分见正文。 风险提示氟化工需求疲弱;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1-24 26.72 -- -- 25.97 -2.81%
26.42 -1.12% -- 详细
事项: 公司公告: 2025年 1月 22日晚, 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及《2024年 1-12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根据公司公告,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 预计 2024年度,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8.7亿元到 21.0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98%到 123%。 预计 2024年度, 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7.21亿元到 19.51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09%到 137%。 其中, 2024年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6.12-8.42亿元,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73-7.67亿元。 国信化工观点: 1) 家用空调等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供给受配额约束下, 2024年公司制冷剂产品实现量价齐升; 2) 2024年含氟聚合物等非制冷剂化工产品总体呈现“供强需弱” 格局, 竞争激烈使得价格下行,预计 2025年供需结构有望改善; 3) 公司将设立制冷剂销售中心, 负责公司制冷剂全系列产品的营销业务,有效发挥公司制冷剂集约经营效应, 巩固提升公司在制冷剂产品的市场领导地位。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氟化工龙头, 产业链布局完善、 成本与配套优势显著, 且财务结构健康。 从氟制冷剂行业格局来看, 公司制冷剂配额居国内第一, 将直接受益制冷剂长期景气度提升。 从氟精细化学品及氟材料行业来看,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氟化工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年需求稳步增长。 从公司自身内生效益来看, 多年来, 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 高端化延伸产业链, 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核心竞争能力、 竞争地位不断增强。 2024年以来, 公司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带动公司利润增长, 考虑到 2025年制冷剂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65.78/344.63/407.35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9.99/30.58/34.73亿 元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111.8%/53.0%/13.6%; 摊薄 EPS 为 0.74/1.13/1.29元, 对应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5.55/23.28/20.40X。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5-01-13 25.25 -- -- 26.72 5.82%
26.72 5.82% -- 详细
事项:公司公告:根据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告,市生态环境局于2025年1月8日受理了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全氟聚醚衍生物工艺研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许可申请材料。根据报批稿,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氟公司”)是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是巨化氟化工产业向终端化、高端化、专业化延伸的标志性成果。创氟公司主要从事全氟聚醚冷却液生产和研发,于2021年9月23日向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报批了《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项目主要生产全氟聚醚冷却液,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t/a巨芯冷却液,二期建设4000t/a巨芯冷却液。该项目一期目前已建成投产。本次环评项目拟投资2867.92万元,购置新的反应器、精馏塔等先进设备,在厂区主装置区南侧空地新建500吨/年全氟醚衍生物中试试验线,实现低分子量聚醚酰氟资源化利用,开拓半导体领域低温段使用领域产品,丰富产品结构,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国信化工观点:1)公司将投资2868万元用于建设500吨/年全氟醚衍生物中试试验线,有助于公司开拓半导体领域低温段使用领域产品,丰富产品结构。2)公司与重庆市潼南区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3)“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码,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氟化工龙头,产业链布局完善、成本与配套优势显著,且财务结构健康。从氟制冷剂行业格局来看,公司制冷剂配额居国内第一,将直接受益制冷剂长期景气度提升。从氟精细化学品及氟材料行业来看,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氟化工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年需求稳步增长。从公司自身内生效益来看,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核心竞争能力、竞争地位不断增强。2024年以来,公司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公司利润逐季增长,考虑到2025年制冷剂价格或将持续上涨,我们谨慎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65.78/344.63/407.35亿元(与上次预测变化+5.25%/+6.02%/-1.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9/30.58/34.73亿元(与上次预测变化+15.02%/+39.13%/+27.03%),同比增速分别为111.8%/53.0%/13.6%;摊薄EPS为0.74/1.13/1.29元,对应当前股价对应PE为32.87/21.52/18.8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盈利拆分详见正文。评论:公司将投资2868万元用于建设500吨/年全氟醚衍生物中试试验线,有助于公司开拓半导体领域低温段使用领域产品,丰富产品结构根据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告,市生态环境局于2025年1月8日受理了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全氟聚醚衍生物工艺研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许可申请材料。根据报批稿,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氟公司”)是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是巨化氟化工产业向终端化、高端化、专业化延伸的标志性成果。创氟公司主要从事全氟聚醚冷却液生产和研发,于2021年9月23日向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报批了《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项目主要生产全氟聚醚冷却液,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t/a巨芯冷却液,二期建设4000t/a巨芯冷却液。该项目一期目前已建成投产。本次环评项目拟投资2867.92万元,购置新的反应器、精馏塔等先进设备,在厂区主装置区南侧空地新建500吨/年全氟醚衍生物中试试验线,实现低分子量聚醚酰氟资源化利用,开拓半导体领域低温段使用领域产品,丰富产品结构,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公司的全氟聚醚(PEPE)及其衍生物产品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属于氟化工产业链顶端产品。全氟聚醚因其电子流体结构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绝缘性好,是电子氟化液的理想选择。本次中试产品含氢全氟聚醚是一系列惰性、高性能、氟化流体,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并且能够在极低和高温的恶劣条件下运行,其合成技术和裂解技术经过技术中心小试、中试的验证,工艺技术相对成熟,产品满足数据中心及半导体领域应用要求。 公司与重庆市潼南区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根据阳光巨化公众号,2024年12月18日,巨化股份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技术应用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展开合作。同时,巨化集团下属巨冷科技与潼南高新区签署了人工智能绿色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随着国内外半导体、电子产品、浸没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有望同步带动冷却液的需求,尤其是电子氟化液。“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码,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根据《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2025年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其中将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最多补贴1件增加到3件;2024年已享受某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2025年购买同类家电产品可继续享受补贴。此外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在此刺激下,根据产业在线预测,2025年1月空调内销排产724万台,同比-1.1%;2月排产669万台,同比+10.2%;3月排产1390万台,同比+12.5%;2025年1月空调出口排产990万台,同比+10.1%;2月出口排产771万台,同比+23.3%;3月出口排产1108万台,同比+10.0%。 产品价格价差方面,根据氟务在线,近期制冷剂市场长单执行陆续开始落实,一季度季度订单预计R32、R410a分别上涨至4.1万元/吨、4.2万元/吨。截止至1月8日,R32报价4.4万元/吨,价差达2.68万元/吨;R22报价3.4万元/吨,价差达2.25万元/吨;R134a报价4.4万元/吨,价差达2.89万元/吨;R125报价4.3万元/吨,价差达2.48万元/吨。R32外贸价格4.3万元/吨、R22外贸价格3.3万元/吨。各产品内外贸价格、价差持续稳步提升。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氟化工龙头,产业链布局完善、成本与配套优势显著,且财务结构健康。从氟制冷剂行业格局来看,公司制冷剂配额居国内第一,将直接受益制冷剂长期景气度提升。从氟精细化学品及氟材料行业来看,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氟化工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年需求稳步增长。从公司自身内生效益来看,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核心竞争能力、竞争地位不断增强。2024年以来,公司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公司利润逐季增长,考虑到2025年制冷剂价格或将持续上涨,我们谨慎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65.78/344.63/407.35亿元(与上次预测变化+5.25%/+6.02%/-1.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9/30.58/34.73亿元(与上次预测变化+15.02%/+39.13%/+27.03%),同比增速分别为111.8%/53.0%/13.6%;摊薄EPS为0.74/1.13/1.29元,对应当前股价对应PE为32.87/21.52/18.8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氟化工需求疲弱;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
湖北宜化 基础化工业 2024-12-16 14.18 -- -- 13.81 -2.61%
14.31 0.92%
详细
事项:公司公告:2024年12月11日,公司发布《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告显示,上市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宜化集团持有的宜昌新发投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宜昌新发投100%股权,宜昌新发投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持有新疆宜化股权比例将由35.597%上升至75.00%。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化肥产品、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上市公司2023年主要产品产能为:尿素156万吨/年、PVC84万吨/年、烧碱68万吨/年、磷酸二铵126万吨/年。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化肥产品、化工产品、煤炭的生产及销售,形成完整的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按2023年主要产品的产能计算,将新增主要产品年产能:尿素60万吨、PVC30万吨、烧碱25万吨、煤炭3000万吨。 国信化工观点:1)公司以32亿元现金收购新疆宜化40%股权,重组完成后,有助于公司整合产业链,公司将具备煤炭、煤化工、氯碱化工、磷化工等多项主营业务,上游具备3000万吨/年原煤产能,中游具备114万吨PVC、103万吨烧碱、216万吨尿素、126万吨磷酸二铵产能,产业链向上游打通,优质资产产能提升;2)本次资产重组完成后,按照新疆宜化近两年的盈利情况测算,预计40%股权对应增厚利润中枢在4.8亿元,且交易对手宜化集团为新疆宜化自2025-2027年进行了业绩承诺,承诺未来三年新疆宜化合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0.58亿元,若未能达到承诺业绩,宜化集团将对上市公司实施现金补偿。投资建议:考虑到新疆宜化或将于2025年完成并表,未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中枢将实现提升,我们谨慎上调公司未来收入为183/270/274亿元,(前值为183/181/1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21/16.06/18.27亿元(前值为10.94/11.86/14.15亿元),EPS分别为0.96/1.52/1.7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9/8X。(公司盈利拆分情况见正文)。公司为磷肥、氮肥行业龙头,资源优势显著,伴随子公司新疆宜化重组推进,公司煤炭资源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疆煤资源注入将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以及成长性,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评论:公司以32亿元现金收购新疆宜化40%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具备煤炭、煤化工、氯碱化工、磷化工等多项主营业务当前公司具有尿素156万吨/年、PVC84万吨/年、烧碱68万吨/年、磷酸二铵126万吨/年。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化肥产品、化工产品、煤炭的生产及销售,形成完整的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按2023年主要产品的产能计算,将新增主要产品年产能:尿素60万吨、PVC30万吨、烧碱25万吨、煤炭3000万吨。当前新疆宜化控股的五彩湾矿区露天一号矿保有资源量为21.08亿吨,可采储量为13.20亿吨,该煤矿具有煤炭埋藏浅、地质构造稳定、资源禀赋好、易于开采等特点,平均厚度68米,矿产煤炭可作为优质的动力、化工用煤。预计后续随着新疆煤炭、煤化工产业开发,公司的优质煤炭资源将具备长期发展价值。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新疆宜化或将于2025年完成并表,未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中枢将实现提升,我们谨慎上调公司未来收入为183/270/274亿元,(前值为183/181/1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21/16.06/18.27亿元(前值为10.94/11.86/14.15亿元),EPS分别为0.96/1.52/1.7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9/8X。公司为磷肥、氮肥行业龙头,资源优势显著,伴随子公司新疆宜化重组推进,公司煤炭资源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疆煤资源注入将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以及成长性,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主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安全生产的风险、安全环保政策趋严的风险、公司内控的风险。
赞宇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12-10 10.82 -- -- 11.10 2.59%
11.10 2.59%
详细
公司公告:2024年12月6日,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或银行专项贷款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已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13.99元/股(含),不高于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在1亿至2亿人民币之间,具体回购资金总额以回购结束时实际回购使用的资金总额为准。 国信化工观点:1)公司滚动推出回购方案,彰显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2)主要原材料棕榈油进入价格上行周期,库存收益叠加印尼工厂关税优势,预计公司油脂化工及表面活性剂产品价格及利润率将持续改善;3)预计公司OPO等油脂化学品、OEM/ODM洗护产能将于2025年逐步爬坡、印尼杜库达新增产能有序释放,共同带动公司盈利向上。公司为国内油脂化工、表面活性剂、洗护加工领先企业,油脂化学品产能超过100万吨/年、表面活性剂产能超120万吨/年、OEM/ODM洗护产能达110万吨/年。考虑到棕榈油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公司产品价格同步上行,产品盈利能力受益于原料库存收益以及印尼工厂关税优势而提振,此外叠加公司新增产能将于2025年有序投放,我们谨慎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117/141/171亿元(前值为105/121/125亿元),同比增速22.1%/20.7%/21.4%,归母净利润为2.1/3.8/4.8亿元(前值为1.9/2.4/4.8亿元),同比增速1139.5%/81.8%/24.1%;摊薄EPS为0.45/0.81/1.0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0/13.3/10.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盈利拆分表详见正文)。 评论:公司滚动推出回购方案,彰显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2024年12月6日,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或银行专项贷款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已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13.99元/股(含),不高于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在1亿至2亿人民币之间,具体回购资金总额以回购结束时实际回购使用的资金总额为准。本次回购为公司继2021年、2023年发布回购方案以来第三次回购,前两次回购金额分别为2.98亿元、7081.59万元(均不含交易费),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推出回购方案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肯定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本次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原材料棕榈油进入涨价周期,公司盈利有望受益于原料库存收益以及印尼工厂关税优势(1)棕榈油价格及公司产品价格走势复盘。2024年9月10日起,棕榈油价格开始逐步提升,根据卓创资讯,棕榈油价格由9月10日的7965元/吨上涨至12月2日的10260元/吨,上涨2295元/吨,涨幅达28.81%。 主营产品方面,硬脂酸价格由9月10日的8950元/吨上涨至12月2日的10750元/吨,上涨1800元/吨,涨幅20.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价格由9月10日的7950元/吨上涨至10100元/吨,上涨2150元/吨,涨幅27.04%。 (2)棕榈油供需结构分析。供给端:棕榈油的主产国为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近年来的天气变化对棕榈油产量出现较大影响:其中202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了2024年棕榈油产量,而当前拉尼娜发展缓慢,棕榈油产地降水仍偏多,不利于25年上半年棕榈油产量恢复。树龄和种植面积方面,印尼棕榈油面积扩张放缓,除私人大型种植园外,其他老龄化加剧;马来西亚2018年宣布不再扩张面积,当前老化树占比高达27%,重植推动进度更慢,目前年重植率仅为1%-2%。需求端:印尼将于2025年起实施生物柴油B40,提升生物柴油占比,B40分配目标1608万千升,较2024年的1340万千升增加20%,对应棕榈油消耗增量约225万吨。在此背景下,对棕榈油价格形成了有力支撑。 (3)印尼关税影响:印尼为实现能源安全而推行生物柴油,从印尼棕榈油出口税中收集资金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当前印尼棕榈油出口分为duty税与levy税,税金将随着棕榈油价格上行而上升。而印尼对于棕榈油加工品出口则不收取额外赋税。赞宇科技在印尼雅加达拥有年产能60万吨的油脂化工工厂杜库达,杜库达工厂具备离原材料近、无棕榈油出口税等优势。杜库达将棕榈油加工品出口到海外,部分中间产物进口至我国,能够充分享受棕榈油价格上涨、出口关税上行带来的收益。 公司OPO等油脂化学品、OEM/ODM洗护产能将于2025年逐步爬坡、印尼杜库达新增产能有序释放,共同带动公司盈利向上OPO结构脂是油酸和棕榈油的重要下游产品,其分子结构与母乳脂肪结构较为相似,能够更好地模拟母乳脂肪在婴儿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根据测算全球需求量在10万吨,对应50亿元市场空间,国内以进口为主。公司计划在现有2万吨OPO产能基础上逐步实现爬坡,预计2025年将实现部分收入。 当前公司OEM/ODM产能合计110万吨,其中河南鹤壁、四川眉山合计100万吨产能均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逐步爬坡,预计2025年起将为公司带来盈利。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为国内油脂化工、表面活性剂、洗护加工领先企业,油脂化学品产能超过100万吨/年、表面活性剂超120万吨/年产能、OEM/ODM达110万吨/年。考虑到棕榈油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公司产品价格同步上行,产品盈利能力受益于原料库存收益以及印尼工厂关税优势而提振,此外叠加公司新增产能将于2025年有序投放,我们谨慎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117/141/171亿元(前值为105/121/125亿元),同比增速22.1%/20.7%/21.4%,归母净利润为2.1/3.8/4.8亿元(前值为1.9/2.4/4.8亿元),同比增速1139.5%/81.8%/24.1%;摊薄EPS为0.45/0.81/1.0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0/13.3/10.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行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新产能爬坡低于预期风险等。
湖北宜化 基础化工业 2024-11-06 13.90 -- -- 14.76 6.19%
15.09 8.56%
详细
营业收入同环比略减,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 95%。 2024年 10月 30日,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报告显示,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5.20亿元, 同比减少 1.34%; 实现归母净利润 7.58亿元, 同比提升 94.92%,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58亿元, 同比增长70.40%。 其中 2024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4.59亿元, 同比减少 3.23%,环比减少 8.3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19亿元, 同比提升 59.46%, 环比减少 45.66%,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37亿元, 同比增长 12.79%。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4.24%/7.42%。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为 9.59%, 同比增加 0.84pct, 主要源于销售费用、 研发费用增长。 核心资产重组持续推进, 有力推动公司盈利上行。 2024年 8月 30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告知函。 宜化集团为履行控股股东承诺责任、 解决与湖北宜化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同时进一步提升湖北宜化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拟由公司以现金方式向宜化集团购买其拥有的宜昌新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100%股权。 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取得标的公司及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的控制权, 持有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股权比例由 35.597%上升至 75%。 本次交易涉及的尽职调查、 审计、 评估等事项已基本完成, 各中介机构正在履行内部审核程序,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报告内容。 新疆宜化 2023年实现净利润 22.42亿元, 随着股权回注, 上市公司利润中枢将持续增厚。 当前新疆宜化具有煤炭产能 3000万吨/年, 煤炭储量约为 28.2亿吨, 煤品质量稳定, 露天开采成本低。 新产能有序投产, 不良资产剥离, 增厚公司利润。 新增产能方面: 公司46万吨/年合成氨项目于今年三月满产, 该项目采用目前市场成本最低的水煤浆气化技术, 磷酸二铵和 TMP 原材料供应得到进一步保障, 公司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2024年 10月, 公司与多氟多合资成立的宜化氟化工确认将投资建设湿法磷酸配套 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 推进磷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磷氟资源梯级利用。 不良资产剥离: 2024年 9月 23日, 公司与宜化集团签署《湖北省整体产权及控股股权转让产权交易合同》 , 本次交易价格为挂牌底价 1.51亿元, 当前生物降解材料 PBAT 已转让至宜化集团,根据公司公告, PBAT 资产出表后预计将为上市公司每年减亏 1亿元左右。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主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安全生产的风险、 安全环保政策趋严的风险、 公司内控的风险。 投资建议: 公司为磷肥、 氮肥行业龙头, 资源优势显著, 三季度以来,伴随子公司新疆宜化重组进展公示, 公司煤炭资源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疆煤资源注入将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 此外, “节能降碳方案” 持续推进, 公司产品 PVC、 合成氨、 磷酸二铵、 电石等行业格局或会有持续改善的空间。 维持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83/181/184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10.94/11.86/14.15亿元, EPS 分别为 1.03/1.12/1.34元的预测,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12/10X。 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以及成长性,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中曼石油 机械行业 2024-11-05 21.76 -- -- 23.11 6.20%
23.11 6.20%
详细
原油产量逐季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62%。2024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6.87%;实现归母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增长12.6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33亿元,同比下降5.96%。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3亿元,同比增长13.23%,环比增长2.02%;实现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41.62%,环比下降5.8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15.47%,环比下降13.37%。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7.73%/22.50%,分别同比+1.13/-0.46pct;第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9.10%/21.62%,分别同比+3.22/-0.76pct。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各项费用率同比增加1.58pct至15.78%,主要源于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增长。整体来看,随着公司原油持续增储上产,公司营收保持增长,销售毛利率水平逐步改善。 国内温宿油田稳定增储上产,哈萨克斯坦油田进入产能快速提升阶段。国内油田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温宿项目实现原油产量17.00万吨,同比增加1.43万吨,同比增长9.18%;2024年前三季度,温宿项目实现原油产量48.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55万吨,同比增长12.88%;哈萨克斯坦油田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坚戈项目实现原油产量5.3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92万吨,同比增长122.69%;2024年前三季度,坚戈项目实现原油产量14.1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22万吨,同比增长138.15%。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海内外原油产能的不断爬坡,将持续推动公司盈利增长。油价方面,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8.71美元/桶,环比-7.40%;WTI原油均价为75.34元/桶,环比-6.51%。 签署伊拉克油气开发生产合同,看好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海外布局。2024年5月,公司参与了伊拉克石油部第五+轮和第六轮油气区块招标,成功中标获得伊拉克EBN区块和MF区块开发权。2024年10月27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与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签署了EBN区块和MF区块的开发生产合同,合同有效期为20年,可延长5年。公司和第三方储量评估团队根据资料对EBN区块和MF区块进行了初步地质研究,公司预测EBN区块石油地质储量约4.64亿吨、溶解气约854亿立方米;MF区块石油地质储量约12.58亿吨、溶解气约508亿立方米。两区块合计石油地质储量约17.22亿吨、溶解气约1362亿立方米。本次伊拉克开发生产合同的签订将持续巩固公司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竞争力。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原油增产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在传统油服板块盈利能力将保持稳定,未来公司营收、净利润主要增量将来自原油增储上产。伴随国内温宿区块、海外坚戈区块、岸边区块的产量持续增长,伊拉克两大区块投入开发建设,公司原油产量将保持较快增长。考虑到原油价格回调,我们谨慎下调公司2024-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4/52.6/63.2亿元(前值为45.7/56.7/63.5亿元,下调5%/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11.7/15.3亿元(前14%/13%/4%),EPS分别为2.07/2.53/3.31元(前值为2.42/2.89/3.43元),对应PE分别为10.4/8.5/6.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广汇能源 能源行业 2024-11-01 7.63 -- -- 8.14 6.68%
8.14 6.68%
详细
煤炭价格环比下滑、销量同比增长9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2024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91亿元,同比-46.76%,实现归母净利润20.02亿元,同比-58.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04亿元,同比-58.50%。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42亿元,同比-36.87%,环比+26.85%;实现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24.90%,环比-15.4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29.81%。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7.95%/7.25%,分别同比+1.10/-2.29pct;第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5.38%/5.59%,分别同比+3.14/+0.83pct。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各项费用率同比增加2.74pct至6.28%。 港口煤炭价格环比持平,公司吨煤利润回调,但煤炭量增显著,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的民营企业,产品布局于新疆、南通、中亚区域,产能体量位于全国民营企业前列。 煤炭价格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根据wind数据,5500K山西产动力煤秦皇岛港口均价为848元/吨,环比持平;公司销售煤价据公司披露口径测算,环比预计下滑,公司吨煤利润面临回调。煤炭产销量方面,第三季度,随着马朗煤矿的开采,公司实现原煤产量1188.63万吨,同比增长168.67%,实现煤炭销量1289.63万吨,同比增长91.05%;前三季度实现原煤产量2165.30万吨,同比增长32.80%,实现煤炭销量2860.64万吨,同比增长24.97%。 我们认为,伴随着冬季采暖季到来,公司实现煤价或将迎来上行,此外叠加煤炭产销量提升,预计公司四季度营收、利润将实现环比提升。 天然气方面,第三季度受国内外供需宽松,价差收窄影响,公司天然气销量同比下降,第三季度实现天然气销量10.29亿方,同比下降27.73%;前三季度实现天然气销量合计32.07亿方,同比下降50.58%。 煤化工装置7月完成年度检修,8月开始稳定运行,公司将投建1500万吨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示范项目。6月底,哈密新能源公司、清洁炼化公司、环保科技公司、硫化工公司按计划开展年度检修工作,于7月底至8月初完成检修工作,当前各公司煤化工装置已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预计四季度产量将环比提升。此外,公司将投建伊吾广汇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示范项目,本项目产品包括提质煤714万吨、煤焦油150万吨、LNG77.7660万吨、燃料电池氢气2万吨(量可调节)、液体二氧化碳50万吨等,并围绕产业链延伸规划建设下游高端化学品、新材料等。根据公司测算,本项目投资额约164.8亿元,建设周期为30个月,项目建成后年均税后利润可达16.4亿元,未来将进一步延伸公司煤化工产业链。 引入新疆顺安能源为战略合作方,加快东部矿区开发进度。2024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新疆顺安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伊吾广汇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合同》,将公司所持100%股权全资子公司伊吾广汇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40%股权以现金方式转让给新疆顺安能源有限公司。 本次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以评估价值为参考依据,经双方协商一致后,股权转让价款为20.49亿元。伊吾能源开发公司所属核心资产为东部矿区勘探探矿权,东部矿区保有资源储量31.08亿吨,平均发热量为5000~5500K,是优质的火力发电和煤化工用煤,也可做工业锅炉用煤及民用煤。目前,东部煤矿的建设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基于区域煤炭行业发展新形势及良好的战略合作愿望,公司与顺安能源经友好协商一致,将强强联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加速推进淖毛湖东部煤矿开发进度从人员配备、手续办理及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实现紧密合作。 风险提示:新疆铁路运力不足的风险;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天然气价差进一步缩窄的风险。 投资建议:下调2024年盈利预测,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在新疆及中亚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马朗煤矿当前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马朗煤矿的产能释放将带动公司盈利上行,后续东部矿区产能释放有望在十四五末期完成,公司煤炭产能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2024年受天然气海内外价格下降、价差收窄等影响,公司主动缩减天然气贸易量,此外,煤炭售价也在2024年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我们下调了公司天然气销量,下调了天然气、煤炭销售价格。随着马朗煤矿的投产,我们上调了煤炭销量。基于此,我们谨慎下调公司2024年的盈利预测,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6/560/722亿元(前值为452/586/723亿元),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8/71亿元(前值为49/58/69亿元),EPS分别为0.64/0.88/1.0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5/9.0/7.3X,考虑到公司煤炭产能将持续提升,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三美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10-31 32.08 -- -- 37.43 16.68%
45.10 40.59%
详细
制冷剂产品环比价增量减,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36%,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4%。 , 环比下降 23%。 根据公司公告,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39亿元,同比+16.50%,实现归母净利润 5.61亿元, 同比+135.63%,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85亿元, 同比+222.66%。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9亿元, 同比+14.48%, 环比-7.6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77亿元, 同比+63.55%, 环比-22.77%;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74亿元, 同比+292.89%。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28%/18.40%, 分别同比+14.88/+9.28pct; 第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1.08%/17.56%, 分别同比+18.20/+5.15pct。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各项费用率同比增加 4.87pct 至 4.82%, 公司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研发费用同比提升。 整体来看, 公司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销售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逐步改善。 制冷剂方面, 第三季度为制冷剂传统消费淡季, 公司制冷剂季度销量环比下降, 但产品价格环比上涨, 板块营收环比小幅下降 6%。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制冷剂产量/销量分别 3.94/3.11万吨, 环比-16%/-8%; 价格方面,据我们编制的市场价格指数, 截至 9月 30日, 国信化工制冷剂市场价格指数的季度涨幅(相较于 1月 1日) 达到 42%(国内市场价) 。 其中 R22、 R32受家用空调需求提振、 供给端配额收紧影响, 2024年价格大幅上涨, 截止至9月 30日, R22价格为 29500元/吨, 较年初上涨 56%, R32价格为 34500元/吨, 较年初上涨 106%。 其他产品中 R125价格为 29000元/吨, 较年初上涨7%, R134a 价格为 32500元/吨, 较年初上涨 20.37%。 公司产品端制冷剂板块三季度均价为 26532元/吨, 环比+2%; 公司制冷剂板块营收 8.26亿元,环比-6%。 氟化氢销量略有下滑, 价格环比持平;氟发泡剂量减价增。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氟化氢/氟发泡剂销售均价环比变化+0%/+1%, 两者销量环比变化-11%/-25%, 两者营收分别环比变化-11%/-24%。 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的公告》 , 将投资布局四代制冷剂, 制冷剂产品不断完善。 2024年 9月 19日, 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 公司拟投资 15.70亿元, 建设 9万吨/年环氧氯丙烷(ECH) 、 1万吨/年四氟丙烯(HFO-1234yf) 、2万吨/年聚偏氟乙烯(PVDF) 。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 4年, 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包括建设 5万吨/年 ECH、 3万吨/年 LNG(液化天然气) 气站; 二期项目将建设 1万吨/年 HFO-1234yf、 2万吨/年 PVDF, 二期项目将视一期项目情况择机启动建设; 三期项目包括建设 4万吨/年 ECH、 10万吨/年精甘油(为 9万吨/年 ECH 的配套原料) , 三期项目将视一期、 二期项目建设情况择机启动建设。 我们认为, 公司建设 R1234yf 有利于抓住第四代制冷剂产品的发展机遇, 对制冷剂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巩固公司在制冷剂业务优势。 向氟制冷剂、 氟精细化学品、 氟聚合物方向进行产业链一体化投资布局。 近年来, 公司积极布局新材料、 新能源等业务领域, 并向氟化工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目前, 公司已布局的项目有:3000吨(一期 500吨)LiFSI项目、 5000吨 FEP 及 2.5万吨 PVDF 项目、 6000吨六氟磷酸锂及 100吨高纯 PF5、 1200吨 R116、 2万吨高纯电子级氢氟酸项目、 9万吨 ECH、 1万吨 R1234yf。 风险提示: 氟化工需求疲弱;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 投资建议: 上调盈利预测,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随着三代制冷剂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三代制冷剂有望保持长期的景气周期, 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将持续受益。 未来, 公司将积极布局新材料、 新能源等业务领域, 并通过子公司向氟化工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2024年以来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公司制冷剂产品量价齐升, 我们上调公司 2024-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40.96/44.26/46.09亿元(前值为 48.85/52.63/53.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 7.31/8.32/9.33亿元(前值为 5.45/6.38/7.62亿元) , 同比增速 161.2%/13.8%/12.2%; 摊薄 EPS 为 1.20/1.36/1.53元; 对应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5.8/31.4/28.0X。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10-29 20.85 -- -- 23.26 11.56%
26.60 27.58%
详细
三季度为制冷剂消费淡季, 制冷剂销量环比下降但价格提振,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8%,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5%, 环比下降 19%。 根据公司公告,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9.06亿元, 同比+11.83%,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58亿元, 同比+68.4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84亿元, 同比+71.89%。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8.26亿元, 同比-1.53%, 环比-11.86%; 实现归母净利润 4.23亿元, 同比+64.76%, 环比-19.19%;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67.81%。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6.95%/7.76%, 分别同比+4.08/+3.03pct; 第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7.39%/8.01%, 分别同比+6.78/+3.51pct。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各项费用率同比增加 0.51pct 至9.21%。 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 /财务费用率同比-0.15/0.27/0.39pct 至 0.69%/8.19%/-0.33%。 整体来看, 公司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销售毛利率、 净利率水平逐步改善。 制冷剂方面, 由于第三季度制冷剂处于传统消费淡季, 公司季度销量环比下降, 但产品价格涨幅扩大且结构实现优化。 其中: 内贸上, R32因年度生产配额超进度使用,产品价格较快上行, R125、 R134a 等因历史社会库存去化, 量价回升; 外贸上, 因历史社会库存去化, 量价快速回升, 且季度末量价回升幅度扩大。 进入四季度, 随着氟制冷剂传统消费淡季结束, 新冷年开启, 公司氟制冷剂市场保持良好回升态势。 2024年第三季度, 公司实现制冷剂产量/销量分别 14.11/8.50万吨, 分别同比+22%/+10%,环比-17%/-10%; 价格方面, 据我们编制的市场价格指数, 截至 9月30日, 国信化工制冷剂市场价格指数的季度涨幅(相较于 1月1日) 达到42%(国内市场价) 。 其中R22、 R32受家用空调需求提振、 供给端配额收紧影响, 2024年价格大幅上涨, 截止至 9月30日, 截止至 9月 30日, R22价格为 29500元/吨, 较年初上涨56%, R32价格为 34500元/吨, 较年初上涨106%。 公司产品端制冷剂板块三季度均价为 28152元/吨, 同比+45%, 环比+14%; 板块营收23.94亿元, 同比+60%, 环比+3%。 含氟精细化学品以量补价,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44%。 2024年第三季度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均价为 61375元/吨, 环比提升 38%, 同比下降 32%, 外销量环比下降 14%, 同比提升 257%。 氟聚合物、 食品包装材料、 基础化工产品均价环比均呈现不同程度回暖。 制冷剂下游需求仍然广阔, “以旧换新” 助力空调汽车业焕发新活力。 2023年四季度, 受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 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 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等多重因素提振, 制冷剂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2024年 2月起, 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推动汽车、 家电“以旧换新” , 激发消费活力, 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汽车销售数据, 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 2024下半年从排产数据看, 内销延续增长态势, 出口市场受新兴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快速增长影响,为中国空调出口提供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 9月中国空调产量 1884万台, 同比上涨 16.92%; 1-9月累计产量 21028万台, 同比增长8%。 据产业在线, 2024年 9月家用空调销售 1213万台, 同比增长 21.4%, 其中内销 610万台, 同比增长 7%, 出口 602万台, 同比增长 40%。 随着三代制冷剂进入配额限制元年, 我们看好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 巨化股份作为全国三代制冷剂市场份额最高的生产商, 将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机遇。 长期来看, 全球空调市场持续增长, 冷链/热泵/新能源车等行业将持续打开制冷剂需求空间。 氟化工高附加值产品将为公司长期成长注入活力。 多年来, 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 高端化延伸产业链, 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核心竞争能力、 竞争地位不断增强。 四代制冷剂方面,公司未来除积极将第三代氟制冷剂规模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外, 将持续研发第 四代氟制冷剂等低 GWP 新型制冷剂品种和混配品种; 聚合物材料方面, 公司注重强链延链补链, 完成氟制冷剂事业部、 聚合物事业部内部产权、 资产和业务整合, 提升集约经营水平和效率。 公司持续创新发展、 强化核心竞争力, 未来还将全力拓展第四代氟制冷剂、 氟聚合物、 PVDC-MA 树脂、 氟化液等高价值产品市场。 我们看好未来公司将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筑牢氟化工龙头优势。 风险提示: 氟化工需求疲弱;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氟化工龙头, 产业链布局完善、 成本与配套优势显著, 且财务结构健康。 今年受含氟聚合物、 食品包装材料等板块影响, 我们谨慎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252.53/325.06/414.82亿元(与上次预测变化+0.83%/+4.27%/+5.80%)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38/21.98/27.34亿元(与 上 次 预 测 变 化 -13.40%/-14.41%/-12.87% )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84.2%/26.5%/24.4%; 摊薄 EPS 为 0.64/0.81/1.01元, 对应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31.7/25.0/20.1X。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广汇能源 能源行业 2024-10-21 7.72 -- -- 8.47 9.72%
8.47 9.72%
详细
公司公告:2024年10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于2024年9月24日召开了2024年第二十四次厅长办公会,审查通过了新立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马朗一号煤矿采矿权。公司于2024年10月1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正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 国信化工观点:1)白石湖、马朗煤矿产量逐步提升,三季度煤炭销量同环比分别增长95%/96%,四季度煤炭销量预计将保持增长;2)煤炭、天然气价格企稳,伴随冬季供暖来临,需求支撑或将带动价格上行;3)煤化工装置7月完成年度检修,8月开始稳定运行,公司将投建1500万吨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示范项目。公司现有白石湖煤矿、马朗煤矿两大矿区,煤矿质地优秀,储量丰富,煤炭产量逐月提升,我们预计四季度伴随马朗煤矿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煤炭有望实现量价齐升。我们维持对公司2024-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586/7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8/69亿元,EPS分别为0.74/0.88/1.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0/8.5/7.1X,考虑到公司未来仍有东部矿区煤炭产能释放,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评论:白石湖、马朗煤矿产量逐步提升,三季度煤炭销量同环比分别增长95%/96%,四季度煤炭销量预计将保持增长根据公司7-9月月度报告,公司三季度实现煤炭销量1314.46万吨,同比提升95%,环比增加96%。其中9月销量达到529.60万吨,同比增长125.9%,环比增长10.6%,达到至今月度销量最高值。根据公司公告,当前公司在新疆哈密淖毛湖矿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达65.97亿吨,煤质优良,属于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富油、高油长焰煤,是非常理想的化工用煤。伴随着马朗煤矿的进一步开发,公司煤炭热值有望继续提升,公司四季度煤炭销量也将持续上行。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