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天其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4080003...>>

20日
短线
50%
(第77名)
60日
中线
16.6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莱特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12-05 21.44 -- -- 23.80 11.01%
23.80 11.01% -- 详细
核心投资观点:从贝塔角度看,中国OLED行业同时受益于对传统LCD的持续替代以及对海外厂商份额的抢占。前者本质上是由终端需求红海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产品差异化诉求驱动,而后者则是在差异化诉求中寻求成本结构优化的折中。从阿尔法角度看,莱特光电在客户群体扩张和其他材料迭代及导入上拥有明显优势,这也就降低了后端成本同时加快了材料的导入速度。在行业不断有积极变化的风口,公司作为OLED领先企业,有望实现较大的营收和业绩弹性。 国内OLED有机材料领先企业,主要供应京东方等头部客户莱特光电是国内少数几家突破国外专利封锁、掌握OLED终端材料核心专利并实现量产的企业,已具备“OLED中间体-OLED升华前材料-OLED终端材料”一体化生产能力。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OLED终端材料厂商,客户包括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和辉光电、信利等全球知名OLED面板生产企业。OLED下游领域不断替代LCD,小中尺寸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OLED显示面板下游需求扩张,替代空间显著。小尺寸领域,智能手机作为当前OLED面板的最大应用场景渗透率不断提升,目前已超过50%。可折叠OLED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增长显著,其出货量在2024年有望达到3000万片,年化复合增速为41.0%。中尺寸显示领域,OLED已经拓展至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中控屏等应用,苹果、华为等头部厂商陆续推出搭载AMOLED屏幕的平板电脑产品,有望推动AMOLED加速向中尺寸应用领域渗透。突破专利壁垒实现国产化,国内面板厂商布局产线,替代空间大随着以莱特光电为首的国产终端材料厂商完成专利突破、国产面板占比的提升,OLED材料企业有望替代海外企业的市场空间。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Q1大陆OLED面板出货量超越长期占据首位的韩国,同比大增55.7%,市场占比达51.8%,国内OLED市场空间广阔。并且近期国内面板厂加速产线建设,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头部面板厂商加速布局,OLED材料国产替代在即。坚持自主研发高筑公司护城河,OLED材料高盈利推动业绩增长OLED终端材料壁垒高验证时间长,绑定优质客户保持高毛利水平。公司专注研发,持续导入新材料,积极推进RedPrime材料升级迭代,GreenHost材料持续放量。RedHost材料已通过客户量产测试,有望实现批量供货,GreenPrime材料及蓝光系列材料在客户端验证过程中。同时公司通过全产业链持续进行工艺优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持较好的毛利率水平,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2.70、3.83亿元,同比增速为135.4%、49.1%、41.8%。对应PE分别为48、32、2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客户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产品价格下降风险;(3)材料研发、验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4)单一大客户依赖度高风险;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4-11-07 21.42 -- -- 23.04 7.56%
23.04 7.56%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10月31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同比下降14.13%;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下降47.89%;扣非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48.79%。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同比下降9.71%,环比下降26.27%;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10.71%,环比增长31.46%;扣非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12.41%,环比增长31.88%。 三季度钾肥价格有所回暖,拉动业绩环比增长Q3公司主营产品氯化钾价格环比增长,业绩环比有所上升。 2024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同比下降9.71%,环比下降26.27%;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10.71%,环比增长31.46%;扣非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12.41%,环比增长31.88%。 2024年Q3,公司主营产品氯化钾价格有所回暖;氯化钾Q3市场均价为2498.09元/吨,环比增长4.05%,钾肥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助力业绩环比上升。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49.26%,环比+2.60pct;实现销售净利率30.67%,环比+13.58pct。 中长期钾肥需求端得到支撑,钾肥价格有望上行中长期来看,钾肥供给受限,需求端将保持增长态势,有望支持价格回升。据Argus计算,2024年全球钾肥需求量将提升至7310万吨,预计同比增长6.5%;其中,亚洲的钾肥需求有望保持4%-5%的年增长率。 2024年H1,国内氯化钾的表观消费量达到915.68万吨,同比增长13.33%,消费量显著增长。此外,钾肥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据iFind数据,2024年Q3国内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至102.39,环比增长5.30,相应钾肥需求将有所恢复。中长期来看,钾肥需求增长的积极趋势将助力支撑钾肥价格的回升,景气度有望增长。 持续强化规模化销售能力,有助于强化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产能规模化效应,前三季度产销量同比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生产氯化钾132.37万吨,同比增长12.49%;销售氯化钾124.14万吨,同比增长4.31%,产销量均有所提升。随着公司产能规模化发展,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销售策略,公司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强化。 持续扩建产能规模,助力实现公司长足发展。近年来,公司稳步扩张产能规模;2024年4月,公司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选厂投料试车成功,将争取加速完成第二个与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井下贯通上矿工作。同时,公司拥有约90万吨/年颗粒钾产能,有望通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2024年7月,公司2.5万吨/年溴素产能扩建项目顺利竣工,持续完善溴素上下游产业链,强化溴素盈利能力,为公司的非钾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建议随着钾肥价格回暖,公司前期税务影响减少,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2、10.74、13.99亿元(前值分别为6.33、10.24、12.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9%、44.7%、30.3%。对应PE分别为24、16、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凯赛生物 基础化工业 2024-11-04 46.91 -- -- 55.50 18.31%
55.50 18.31%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10月30日,凯赛生物发布了2024年三季报。公司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增长41.49%;实现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上涨9.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上涨25.51%。公司2024Q3实现营业收入为7.71亿元,同比上涨44.06%,环比上涨1.45%;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同比上涨35.69%,环比下降31.27%;扣非净利润为0.96,同比上涨84.38%,环比下降30.10%。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业绩环比略有承压癸二酸放量带动营收增长,业绩受汇率波动略有承压。公司新产品癸二酸放量,长链二元酸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所致。受汇兑收益波动影响,业绩环比小幅下滑。同时,受益于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加大产品销售力度,24Q3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上涨70.79%,环比上涨24.37%。公司坚持研发驱动战略,持续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变革,不断对新产品布局。 提质增效重回报,回购彰显发展信心拟回购超1000万元股份,布局生物基聚酰胺纺丝材料。2024年8月30日,公司出资3000万元成立安徽禾纤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0%,其所属行业为纺织业,此次出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纺丝材料产能。10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不超过2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67元/股,该价格不高于公司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新项目稳步推进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稳步建设,产能将逐渐释放。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修才此前在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在“合肥市-招商创科-凯赛生物”的合作框架下,凯赛生物计划从事三方面业务,包括:生物基材料的应用场景开发、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构造人工智能机器人高通量“AI+BT”研发平台。目前,公司的乌苏技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已于2023年建成,为下游应用和业务扩展奠定产能基础,太原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中试线也将为复合材料的工艺开发、应用推广提供支持。而生物基材料相关产业项目,如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及年产30万吨生物发酵硫酸盐项目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建议由于受下半年费用端波动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3、6.55、8.57亿元(前值为5.27、7.12、9.25亿元),同比增速为29.1%、38.4%、30.8%。对应PE分别为57、42、3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波动风险;(2)新项目建设进度、产品达产进度及销售不确定性的风险;(3)关税等进出口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4)汇率波动风险。
万润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11-04 10.58 -- -- 12.18 15.12%
14.99 41.68% --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9日晚,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7.63亿元,同比降低 13.01%;实现归母净利润 2.96亿元,同比降低 48.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同比降低 54.57%。 3Q2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8.06亿元,同比降低 26.84%, 环比降低20.8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81亿元,同比降低 56.65%, 环比降低 3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6亿元,同比降低 66.82%,环比降低 43.56%。 2024Q3受车用沸石等板块及汇率变动影响, 营收业绩短期承压2024Q3,公司受到部分类别产品订单金额减少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收入与利润同环比下降。 2024年 Q3实现营收 8.06亿元,同比降低 26.84%, 环比降低 20.83%; 归母净利润 0.81亿元,同比降低56.65%, 环比降低 31%;扣非归母净利润 0.6亿元,同比降低 66.82%,环比降低 43.56%。 据公司公告, 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车用沸石系列环保材料在北美地区需求下降, 同时, 2024Q3出现美元兑人民币贬值情况,使公司汇兑收益减少,构成对财务费用的主要影响,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1796.60万元。 虽然环保材料收入下滑,但公司正积极开拓石油化工催化裂化领域及吸附领域沸石分子筛产品市场以争取新增长点。除环保材料板块外, 公司医药产品 2024Q3受行业下游需求影响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MP 公司收入情况较去年同期相对平稳。 电子信息板块营收保持增长,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产能建设2024Q3, PI、半导体制造材料、 OLED 等电子信息材料营收保持增长。 电子信息材料方面, 2024Q3公司聚酰亚胺(PI)类材料整体销售情况同比增长, 蓬莱项目顺利推进; 半导体制造材料整体收入保持同比增长,光刻胶单体、光刻胶树脂、光致产酸剂、 半导体制程中清洗剂添加材料等材料已经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 目前公司各类半导体制造材料产品开发及量产顺利推进; OLED 材料业务整体在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均呈现增长态势,同时新的 OLED 产能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九目化学生产基地 A04项目”与“三月科技综合技术研发中心暨新型光电材料高端生产基地项目”推进顺利。 公司在 OLED 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等材料方面持续投入研发,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约 3.09亿元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 17.07%, 未来随着各项目的顺利投产,公司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将有望取得更好发展。 积极强化产业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未来将有望迎来更多市场机会公司联合业内头部公司强化产业合作成立全新合资公司,终止筹划九目化学分拆上市,拟申请新三板挂牌。 2024年 10月,公司宣布与京东方、德邦科技共同出资设立烟台京东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将开展电子专用材料的研发与销售业务。 京东方是国内面板行业领军企业,德邦科技专注于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和生产,此次合作将有望为公司带来相应投资收益和市场机会,有助于公司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资源协同, 促进公司与产业链下游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实现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协同配合与共赢发展。 同月,公司公告终止筹划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分拆上市, 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此举将有利于拓宽九目化学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九目化学治理结构,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其业务发展。 公司积极开展产业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未来有望迎来更多市场机会。 投资建议由于下游需求下滑等原因,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 12、 5.85、 8.26亿元(前值分别为 4.77、 6.57、 8.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0%、 42.1%、 41.1%。对应 PE 分别为 24、 15、 12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3)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百龙创园 食品饮料行业 2024-11-04 17.55 -- -- 19.33 10.02%
19.31 10.03%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10月30日,百龙创园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25.48%;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29.19%;扣非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29.60%。 24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9.92%,环比增长3.51%;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5.46%,环比下降5.29%;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27.08%,环比增长2.55%。 24Q3营收持续增长,新产线折旧费用影响利润公司24Q3业绩保持增长趋势,单季度毛利率32.52%,与Q2毛利率33.22%基本持平,盈利能力稳定;归母净利润环比略低主要由于公司新产线转固投产带来的折旧费用。营收方面,Q3各板块业绩稳中有升,膳食纤维板块营收1.51亿元,保持对总营收高占比(约54%),作为核心产品稳定支撑公司业绩;健康甜味剂板块受阿洛酮糖放量影响,单季度营收0.45亿元,环比增长28.13%,占比提升至16%,阿洛酮糖市场需求充足,产能放量后业绩提升明显。费用方面,公司管理费用维持与Q2相似的较高水平,同比增长63.87%,系新产线转固投产导致公司折旧费用上升,前三季度公司固定资产由3.30亿元增加至8.99亿元,大幅增长5.69亿元;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基本持平,采购成本提升主要由于产量增加,其中结晶果糖采购金额下降,系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已全面投产,公司可自产自用、有效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随着新产能持续放量,公司营收将进一步提升、成本节约效果更加明显,利润有望长期上扬。 阿洛酮糖潜力巨大,未来增长空间清晰可见阿洛酮糖潜力巨大,5000吨阿洛酮糖项目投产后带来明显业绩增量,未来有望随国内关于D-阿洛酮糖纳入食品原料的审批进度提升及公司泰国工厂建设投产而进一步为公司成长赋能。据9月21日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5.6亿元,建设总投资为9.1亿元的泰国智慧工厂,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扩大阿洛酮糖、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健康甜味剂产能,持续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成长。公司海外市场重要性高,前三季度营收中境外收入占比61.03%,同比+5.84PCT。从战略角度来看,泰国工厂出口至美国关税相比国内产品出口关税更低、不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且享有关税及其他税收优惠,可以降低公司的价格压力及市场准入障碍,提升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及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布局海外生产基地能够帮助公司规避未来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灵活规划产能应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提升抗风险能力。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3.56、4.60亿元(前值为2.72、3.57、4.60亿元),同比增速为41.1%、30.9%、29.0%。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6、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产品价格大幅波动;(3)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4)审批政策变化风险;
川发龙蟒 基础化工业 2024-10-29 12.90 -- -- 22.88 77.36%
22.88 77.36%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10月26日,川发龙蟒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52亿元,同比+11.06%;实现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30.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42.32%。 2024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亿元,同比+13.02%,环比-13.88%;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40.80%,环比-30.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32.29%,环比-23.11%。 主营产品价格下跌叠加费用增加影响,导致Q3业绩环比下降磷化工行业景气度上行,综合毛利率提升,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实现较好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52亿元,同比+11.06%;实现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30.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42.32%。公司不断强化市场研判,灵活把握国内外市场、下游需求季节性特征,并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策略,持续推动产品技术与工艺创新,以提高优势产品利润及市占率;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78%,同比+3.70pct,助力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实现较好增长。 主营产品Q3价格下跌,叠加费用增长,Q3业绩环比有所下降。 2024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亿元,同比+13.02%,环比-13.88%;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40.80%,环比-30.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32.29%,环比-23.11%。 2024年Q3,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跌;其中,合成氨Q3均价为2605.03元/吨,环比下降8.80%。同时,公司主营产品工业级磷酸一铵Q3均价为5759.97元/吨,环比下降2.84%;价格下跌拉动业绩有所下滑。 2024年Q3,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0.27、0.93、0.47亿元,同比增长74.59%、0.80%、23.67%,环比增长6.30%、22.60%、51.85%;此外,Q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0.22亿元,环比下降482.07%。主营产品价格下跌叠加费用增加影响,导致Q3业绩环比下降。 聚焦磷化工主营业务,持续强化矿化一体能力公司坚持矿化一体发展思路,持续提升产业链资源配套。2024年Q3,磷矿石行业维持较高景气度,供需格局偏紧,30%品位磷矿Q3均价为1017.39元/吨,环比增长0.80%,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公司紧跟磷矿石高景气度势头,积极提升上游资源保供能力,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待天瑞矿业、白竹磷矿达产,绵竹板棚子磷矿复产并达产后,公司将具备410万吨磷矿生产能力,磷矿自给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聚焦磷化工主业,稳步推进主营业务发展。公司持续优化产品技术与工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并进一步发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优势,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磷化工主业的提质升级,推动前三季度毛利率有所上升。 公司积极推动相关矿产资源的收集,助力打造“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2024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关于收购控股股东所持四川国拓矿业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为填补公司在锂矿关键资源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巩固“矿化一体”发展优势,夯实多资源循环产业布局,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公司拟以10813.85万元购买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四川国拓矿业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控股国拓矿业,并间接控股斯曼措沟锂辉石矿,国拓矿业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中长期来看,未来将有助于公司降低磷酸铁锂综合成本,提高磷酸铁锂一体化竞争优势,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新能源材料板块,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坚持磷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巩固矿化一体优势,并通过产业升级保持核心产品的市场优势;同时,公司创新打造“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构建了成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公司延链补链强链、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Q3,基于磷酸铁锂市场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公司合理规划相关项目建设进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中,德阿项目首期2万吨磷酸铁锂装置已建成投产并实现小规模销售,4万吨磷酸铁锂装置正处于单机调试阶段;攀枝花项目首期5万吨磷酸铁装置也处于单机调试阶段。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3、7.27、8.79亿元,同比增速为50.4%、16.7%、20.8%。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33、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的升高;(2)宏观经济波动;(3)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10-28 51.47 -- -- 58.90 14.15%
58.76 14.16%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 10月 24日,蓝晓科技发布 2024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24Q3实现单季度营收 5.97亿元,同比增长 4.92%,环比下降10.00%;实现归母净利润 1.92亿元, 同比增长 11.71%,环比下降 18.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5亿元, 同比增长 13.41%,环比下降 18.45%。 基本仓业务稳健发展, 核心板块持续发力公司 2024Q3业绩符合预期, 吸附分离材料板块保持良好成长态势、 系统装置板块收入波动, 综合毛利率稳中微升,盈利能力稳定。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吸附材料营收 14.60亿元,占比为77.19%, 保持业绩核心动力地位; 其中 Q3单季度营收 4.86亿元,同比+14.42%,公司盈利稳定性及业务韧性良好。 前三季度系统装置营收 3.66亿元,占比为 19.36%; 其中 Q3单季度营收 0.77亿元,同比-36.52%, 对业绩贡献下滑。 系统装置业务以下游客户新增产能或工艺升级改造为主要需求,受下游行业周期及收入确认时点影响、 短期内收入易产生波动; 长期来看, 该板块应用场景丰富, 包括金属除杂、废水治理、废气回收、化工/食品纯化等,不依赖单独领域, 将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虽然业绩环比有所下滑,但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 48.70%、较 23年同期+0.24PCT。 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生命科学、金属等为代表的高毛利产品增速明显,带动吸附材料板块毛利率提升。 超纯水领域国产替代加速商业化, 产能布局铺垫下阶段成长超纯水领域吸附树脂国产替代商业化取得新进展, 高端材料产能扩充提升公司竞争力。 据贝哲斯咨询, 2024年全球超纯水市场规模达 88亿美元, 2032年预计达 254亿美元,其中导体、 电子制造及制药行业的增长将推动市场需求。 超纯水均粒树脂生产技术长期为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公司采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喷射造粒”技术, 在电子级、核级超纯水制备领域实现工业化突破,解决了国内的“卡脖子”问题、 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完成电子级均粒树脂在存储等芯片制造企业测试或上线运行, 目前已与光伏、面板、半导体芯片企业达成树脂替换/意向, 未来将持续加快均粒树脂在超纯水领域的认证,实现订单量稳步增加,推动关键材料国产替代。 产能方面,继 7月 30日公司股东大会“蒲城蓝晓计划建设 2万吨高端材料产能”议案后,9月 20日, 蒲城蓝晓与渭南市经开区签订了 4亿元的高端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 项目将进一步扩充产能、 满足高端应用市场需求。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9.73、 12. 13、14.55亿元(前值分别为 9.73、 12. 12、 14.5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35.6%、 24.8%、 19.9%, 对应 PE 分别为 27、 22、 1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下游应用领域变化风险; (3)国际局势及汇率波动风险; (4)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24-10-28 23.81 -- -- 24.06 1.05%
24.06 1.05%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 10月 24日, 新和成发布 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 24Q3实现归母净利润 17.85亿元,同比增长 188.87%,环比增长 33.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25亿元, 同比增长 199.77%,环比增长 32.67%。 24Q3业绩大幅增长,营养品模块景气度持续公司 2024年 Q3业绩大幅增长, 主要系营养品板块供需格局持续向好、核心产品量价齐升。 据百川盈孚数据, 新和成主要产品 VA/VE/VC 受益于维生素市场供需格局、价格持续上涨,其三季度市场均价为189.1/121.2/26.4元/公斤, 环比分别+130.03%/+77.05%/+1.60%,对公司业绩形成极大支持。 维生素供给端,巴斯夫路德维希港爆炸事件影响尚在延续,据 10月 17日公司公告,巴斯夫预计于 25年 4月恢复 VA 生产、 25年 7月恢复 VE生产,期间供给缺口仍然存在,预计将持续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 需求端 VA/VE/VC 三季度出口量环比分别+11.89%/+0.21%/-7.96%,出口需求上升; 国内猪周期进入上行通道,生猪养殖利润持续改善,三季度平均毛利率 22.80%,较 Q2增长 15.44PCT, 维生素下游饲料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蛋氨酸方面,三季度出口量/国内工厂库存较Q2分别-38.44%/+73.15%,市场均价 21.0元/公斤,环比-3.73%、略有下降,预计随 Q4补库需求将有所回升。 固液蛋氨酸产能有序扩张,新材料项目建设启动公司固液蛋氨酸产能有序扩张, 推动我国蛋氨酸市场份额提升;天津己二腈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有望实现关键原料至下游尼龙的一体化产业链。 营养品板块, 据 8月 21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公司计划在山东基地装置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当前 30万吨/年产能至 37万吨/年,同时公司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建设 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正在建设中,预计 2024年年底建成、 25年进入试车阶段。所有项目建成后,我国蛋氨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板块, 天津子公司一期项目规划建设 1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产能,二期项目规划建设4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产能、 并向下游延伸建设 40万吨/年尼龙 66项目。 己二腈是 PA66的重要生产原料,长期受国外厂商的垄断,导致我国尼龙产业发展受阻,己二腈国产替代进程在需求刺激下不断加速、未来市场广阔,公司 110吨中试线已成功开车投产,有望在完成天津基地建设后率先实现己二腈量产,并实现己二腈-己二胺-PA66的完整产业链。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45、 50.74、 64.15亿元,同比增速为 75.5%、 6.9%、 26.4%。对应 PE 分别为 16、 15、 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风险;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3)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4)汇率及贸易风险。
云天化 基础化工业 2024-10-21 22.45 -- -- 24.25 8.02%
24.25 8.02%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10月15日,云天化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7.24亿元,同比-12.34%;实现归母净利润44.24亿元,同比+19.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3.35亿元,同比+21.42%。2024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1亿元,同比-18.54%,环比-18.77%;实现归母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54.16%,环比+14.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55亿元,同比+55.40%,环比+14.75%。 主营产品价格上升助力三季度业绩提升,盈利水平稳中有进2024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1亿元,同比-18.54%,环比18.77%;实现归母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54.16%,环比+14.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55亿元,同比+55.40%,环比+14.75%。 主要基于主营产品价格有所上升;其中,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氢钙的Q3市场均价分别为3281.03、3645.89、2559.90元/吨,同比增长18.09%、5.79%、19.19%,环比增长8.51%、0.36%、0.12%。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磷铵产品共实现营收121.06亿元、复合肥产品实现营收40.29亿元,尿素产品实现营收43.39亿元,饲料级磷酸氢钙实现营收14.58亿元。 公司主营产品的价格上升,叠加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Q3业绩实现显著增长。2024年Q3,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在报告期内,硫磺、原料煤、燃气煤、合成氨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4.69%、21.07%、12.77%、1.41%。价格优势助力Q3的毛利同比增长,盈利能力稳中有进。 此外,公司于Q2末回购子公司磷化集团少量股权,推动Q3业绩有所提升。磷矿石维持高景气度,市场价格保持高位运行2024年Q3,磷肥行业的需求保持稳定,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国内有较多的规划产能;但磷矿石行业目前供需平衡仍偏紧,且行业景气度较高,磷矿石总需求量保持平稳。2024年Q3磷矿石市场均价为1017.03元/吨,同比增长13.85%,环比增长0.75%,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公司“矿化一体”和全产业链运营优势,持续支撑化肥、聚甲醛、饲钙等主营产品实现稳定盈利,驱动业绩上行。 成本控制效果显著,期间费用端持续优化2024年Q3,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52.51%,同比-14.91pct,环比3.98pct,负债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公司持续强化母子公司资金协同与管控,显著降低了财务费用;2024年Q3,公司财务费用为1.07亿元,同比-47.62%,环比-20.64%,费用端持续得到优化。公司秉承“从紧从严、合理开支”的财务管理原则,三费得到有效控制,助推公司业绩提升,持续降本增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36、52.88、54.53亿元(前值为48.53、51.45、54.46亿元),同比增速为15.8%、1.0%、3.1%。对应PE分别为8、8、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24-10-18 23.14 -- -- 25.00 8.04%
25.00 8.04%
详细
研发能力筑最强护城河,从维生素走向多元化发展。公司是国内精细化工头部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以维生素产业链为核心,逐步发展成营养品、香精香料、高端新材料、原料药四大板块,形成化学+和生物+两大发展平台。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最强护城河,公司先后突破异佛尔酮、芳樟醇、柠檬醛等多个关键中间体生产技术,并以此产业链极致纵深,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一体化优势将保障公司落地新产品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推动自身向平台型公司持续迈进。 维生素景气向上,蛋氨酸等项目投产有望提供业绩增量。维生素方面,供给端主流厂商停产,需求端国内猪周期进入上行通道、出口量上升,目前维生素库存逐步消解,维生素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公司有望受益。氨基酸方面,国内蛋氨酸市场需求广阔,液体蛋氨酸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国内企业逐步打破海外壁垒,公司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拟于24年底完工投产,所有项目建成后,我国蛋氨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30000吨牛磺酸项目已完工投产,多个项目陆续投产有望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全球香精香料产业向亚非地区转移,公司成本优势助力拓展市场份额。香精香料种类繁多,主要应用于日化和食品行业,其技术、渠道、人才壁垒高筑,中小企业难以入局。公司上延维生素中间体拓展出芳樟醇和柠檬醛系列产品,在产品质量维持国际领先水平的同时能够降低10%-20%的成本,显著的成本优势将助力公司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此外公司还在投建更多香精香料新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矩阵,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码布局新材料板块,加速实现高端材料自主可控。高端新材料细分赛道如PPS、PPA、己二腈长期为国外所垄断,随着我国汽车轻量化的快速发展,对以上材料的需求也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近几年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逐步突破技术封锁,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公司现已规划报批PPS产能3万吨/年,其中2.2万吨/年生产线已实现正常销售;1000吨PPA与110吨己二腈中试线成功试车;设立天津子公司规划己二腈-己二胺-PA66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布局HDI、IPDA、IPDI等新产品。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45、50.74、64.15亿元,同比增速为75.5%、6.9%、26.4%。对应PE分别为15、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汇率及贸易风险。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24-10-18 23.14 -- -- 25.00 8.04%
25.00 8.04%
详细
研发能力筑最强护城河,从维生素走向多元化发展。公司是国内精细化工头部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以维生素产业链为核心,逐步发展成营养品、香精香料、高端新材料、原料药四大板块,形成化学+和生物+两大发展平台。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最强护城河,公司先后突破异佛尔酮、芳樟醇、柠檬醛等多个关键中间体生产技术,并以此产业链极致纵深,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一体化优势将保障公司落地新产品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推动自身向平台型公司持续迈进。 维生素景气向上,蛋氨酸等项目投产有望提供业绩增量。维生素方面,供给端主流厂商停产,需求端国内猪周期进入上行通道、出口量上升,目前维生素库存逐步消解,维生素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公司有望受益。氨基酸方面,国内蛋氨酸市场需求广阔,液体蛋氨酸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国内企业逐步打破海外壁垒,公司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拟于24年底完工投产,所有项目建成后,我国蛋氨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30000吨牛磺酸项目已完工投产,多个项目陆续投产有望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全球香精香料产业向亚非地区转移,公司成本优势助力拓展市场份额。香精香料种类繁多,主要应用于日化和食品行业,其技术、渠道、人才壁垒高筑,中小企业难以入局。公司上延维生素中间体拓展出芳樟醇和柠檬醛系列产品,在产品质量维持国际领先水平的同时能够降低10%-20%的成本,显著的成本优势将助力公司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此外公司还在投建更多香精香料新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矩阵,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码布局新材料板块,加速实现高端材料自主可控。高端新材料细分赛道如PPS、PPA、己二腈长期为国外所垄断,随着我国汽车轻量化的快速发展,对以上材料的需求也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近几年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逐步突破技术封锁,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公司现已规划报批PPS产能3万吨/年,其中2.2万吨/年生产线已实现正常销售;1000吨PPA与110吨己二腈中试线成功试车;设立天津子公司规划己二腈-己二胺-PA66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布局HDI、IPDA、IPDI等新产品。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45、50.74、64.15亿元,同比增速为75.5%、6.9%、26.4%。对应PE分别为15、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汇率及贸易风险。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4-09-02 17.28 -- -- 21.09 22.05%
23.04 33.33%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 8月 29日晚, 亚钾国际发布 2024年半年报。公司 2024年 H1实现营收 16.98亿元,同比-16.03%;实现归母净利润 2.70亿元,同比-62.32%;实现扣非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62.97%。 2024年 Q2实现营收 10.64亿元,同比/环比变化-8.82%/+68.09%;实现归母净利润 1.89亿元,同比/环比变化-50.40%/+132.56%;实现扣非净利润 1.87亿元,同比/环比变化-51.72%/+132.26%。 2024H1钾肥价格下降,营收业绩承压, 2024Q2环比有所改善2024年 H1营收和业绩下降原因主要系 (1)钾肥市场价格同比下降,2023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延续性影响, 2023年 H1钾肥市场价格高于2024年 H1, 据世界银行统计, 2024H1氯化钾均价为 301.36美元/吨,同比-29.55%; (2)老挝政府增加关税计提, 自 2023年 10月 1日起对于氯化钾出口按 7%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公司出于谨慎性原则进行了全额计提。2024Q2钾肥市场价格开始上涨,据iFinD,氯化钾均价为307.33美元/吨,同比/环比变化-16.79%/+4.05%, 2024Q2营收和净利环比2024Q1有明显增长。 产能扩建发挥规模化优势, 非钾业务有望拓宽公司利润增长点公司产能扩建持续进行,产销双增,规模化优势+非钾业务逐步成熟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2024年 4月, 公司第三个 100万吨/年钾肥项目选厂投料试车成功。 据公司 2024半年报披露, 2024年 H1,公司生产合格氯化钾产品 84.51万吨,较去年同期 76.18万吨上升 11%;销售 86.10万吨,较去年同期 76.65万吨上升 12%。 随着后续产能不断扩张,规模效应摊薄生产成本, 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024年 7月, 公司年产 2.5万吨溴素扩建项目顺利竣工,这是继 2023年 5月首个年产 1万吨溴素产能基础上进行的扩建项目。 未来,随着非钾业务的成熟,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长期钾肥市场呈供需紧张状态,钾肥价格有望上行2024年钾肥市场整体呈供需紧张状态, 钾肥需求端受粮价抬升支撑,供给端较紧, 钾肥价格有望稳中有进。 从需求端来看, Argus(阿格斯)预计, 2024年全球钾肥需求量将从 2023年的 6820万吨提升至 7310万吨。 2024年受巴西、俄罗斯、美国等全球多区域极端天气的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出现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24Q2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持续增长, 2024年 6月为 120.97,连续第 4个月上行。 粮价提升刺激下游农民种植积极性, 带动农产品钾肥需求提升。从供应端来看,地缘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导致全球钾肥供给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我国钾资源有限, 国内产量连续下滑,据 USGS 数据, 2019-2023年中国钾肥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复合增长率为-2.89%。 2024年 H1,我国氯化钾产量为 282.25万吨,同比减少 5.86%。 我国主要钾肥进口来源国,如白俄罗斯、俄罗斯等海外钾肥大厂近年因物流运输、供应链采购等多项成本大幅增加,核心钾肥企业成本中枢上移有望支撑钾肥市场价格中长期上涨。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3、 10.24、 12.90亿元(2024-2026年前值分别为 15.17、 22.60、 28.44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48.7%、 61.7%、 26.0%。对应 PE 分别为 25、 16、 13倍。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