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5-03-25
|
257.70
|
358.32
|
39.47%
|
262.70
|
1.94% |
-- |
262.70
|
1.94% |
-- |
详细
24年利润处于预告中值,符合预期。 24年收入 3620.13亿,归母净利润 507.45亿,同比+15.01%;扣非归母净利润 449.93亿,同比+12.23%。 24Q4收入1029.68亿,同环比-3.08%/+11.58%,归母净利润 147.44亿,同环比+13.62%/+12.24%,扣非归母净利润 128.17亿,同环比-2.24%/+5.73%;毛利率受会计准则改变影响,原计入销售费用的质保金费用现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中,为15.04%;净利率 14.83%,同环比+1.42pct/-0.18pct。 产能利用率提升显著,海外布局有序推进。 202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产能利用率饱满,较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提升 20%,全年产能利用率为 76.3%,在建产能超过200GWh。海外产能布局有序推进, 包括德国工厂、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匈牙利工厂一期厂房土建已完工,模组线预计今年投产,电芯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二期也将在 2025年开工。 新产品推广顺利,满足多元化需求。 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神行、麒麟、骁遥等系列新品。预计 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公司 LFP、 NCM 产品中的出货占比将从 24年的 30%-40%提升至 60-70%。骁遥电池自去年底发布以来,已在 30余款车型上搭载。正在开发的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已经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凭借多年的大量投入,相关研发及技术进展顺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年报我们调整盈利预测,上调出货量, 预计 2025、 2026、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657.48、 798.91、 951.51亿元(原预测值为 25、 26年 648、 769亿元) ,对应 25-27年 PE 17.6、 14.4、 12.1倍,根据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5年 24倍PE,目标价 358.3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价格波动导致的盈利水平下降风险。
|
|
|
特锐德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11-20
|
22.53
|
30.00
|
24.84%
|
23.97
|
6.39% |
|
25.53
|
13.32% |
|
详细
公共充电市场空间广阔,特来电龙头地位稳固。随着电动车销量不断增长,保有量持续扩张,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共充电需求持续旺盛,2024年上半年公共充电量达242.9亿度电,同比增长54.5%,我们预计2030年公共充电需求将达到1702亿度电/年,对应2023-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25%。充电桩运营格局趋于集中,特来电先发优势显著,稳居行业龙头,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59.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终端35.6万台,市场份额约26%,排名全国第一;2024年1-6月公司充电量超过58亿度,市场份额约24%,排名全国第一。 五张充电网网罗海量数据,价值挖掘有望拓宽成长边界。公司建立了公交充电网、公共充电网、物流充电网、小区充电网和园区充电网五张充电网,掌握大量用户和数据资源,基于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特来电已经探索出了SaaS平台、生态合作和能源增值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模式,数据的商业价值正不断显现。未来,随着虚拟电厂盈利模式日益成熟、V2G技术逐渐普及,特来电有望更加充分地发挥电动汽车的灵活调节能力进行车网互动,获取调峰辅助服务和需求侧响应等收益,拓宽盈利空间。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箱变业务有望稳步增长。国内电网投资稳步增长,海外欧美国家迈入电网系统建设新周期、发展中国家电网建设蓄势待发,电力设备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公司聚焦户外箱式电力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制造,深挖用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铁路、电力、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已经取得国内领先的市场地位。在海外市场,公司电力设备产品已成功落地全球50多个国家,自研预制舱模块变电方案切中海外客户工期诉求,有望受益于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与电力基建的高速发展期。 我们预测公司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5、1.00、1.28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为2025年3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30.0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及补贴持续性风险;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电网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
|
|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4-11-04
|
244.00
|
347.20
|
35.14%
|
288.20
|
18.11% |
|
288.20
|
18.11% |
|
详细
公司公告,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60.01亿元,同比+15.59%,扣非归母净利润 321.76亿元,同比+19.26%。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131.36亿元,同比+25.97%,环比+6.3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21.22亿元,同比+28.58%,环比+12.1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约 227.35亿元,同比增长 45%,现金流表现优秀。公司第三季度资产减值 47.38亿元、信用减值 4.62亿元,合计环比增加 36亿元,主要系碳酸锂价格下降,公司对江西矿产资源进行减值,预计未来继续减值的影响较小; 新产品放量提升竞争力,公司单位盈利稳定。 神行、麒麟电池今年开始大规模放量,全年来看,两款电池在公司动力电池出货占比三到四成,未来出货比重会持续提升。 前三季度整体销量接近 330GWh,其中第三季度销量环比第二季度提升 15%以上,储能占比超过 20%。 根据 SNE 数据, 2024年 1-8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 37.1%,较去年同期提升 1.6个百分点;其中,全球商用动力电池份额64.9%,同比提升 4.6个百分点,稳居第一。国内市场方面,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 2024年 1-9月公司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45.9%,同比提升 3.1个百分点。 Q3产能利用率饱满, Q4会延续饱和。第三季度产品毛利率约 31.17%,同/环比分别增加 8.7pct、 4.5pct,主要系价格联动金属跌价、产品单位毛利维持稳定; 技术专利获客户认可,出海战略顺利推进。 德国工厂产能还在爬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匈牙利工厂一期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建设中,厂房土建已完工,正在推进设施安装,预计明年投产。公司在技术授权方面的收入也在持续提升,很多客户对技术授权模式感兴趣,体现了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专利的认可。 根据三季报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上调出货量及毛利率, 预计 2024、 2025、 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530、 648、 769亿元(原预测值为 24、 25年 460、 585亿元) ,对应 24-26年 PE 20.6、 16.8、 14.2倍, 根据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4年 29倍PE,目标价 348.87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价格波动导致的盈利水平下降风险。
|
|
|
当升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31
|
41.50
|
51.24
|
21.51%
|
57.00
|
37.35% |
|
57.00
|
37.35% |
|
详细
业绩环比持稳,彰显龙头韧性。 公司近期发布 2024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25亿元,同比-55.95%;实现归母净利润 4.64亿元,同比-68.87%。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84亿元,同比-52.10%,环比-2.01%;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68.66%,环比+0.53%。 公司作为全球锂电正极领军企业,在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收窄、 波动压力加大时,依旧维持了稳健的经营业绩,彰显龙头优势。 国际化高端产能稳步推进,深度融入大客户供应链。 公司深耕海外市场, 2024年上半年, 锂电材料境外毛利率达 21.1%,高出国内市场 9.3pct,是公司盈利韧性的重要来源。 公司产能布局遍布全球,已顺利完成境外香港、卢森堡、芬兰子公司的设立, 其中欧洲项目总体规划 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 20万吨,磷酸(锰)铁锂 30万吨, 其建成投产有望满足国际大客户本土化供应及产能配套需求, 强化在国际高端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 磷酸盐系正极快速放量,固态电池材料抢占先机。 公司坚定布局多元化技术路线,磷酸(锰)铁锂材料已成功导入中创新航、 亿纬锂能、兰钧新能源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 今年上半年实现销量同比数倍增长,累计出货破万吨,随着攀枝花基地投产, 有望贡献盈利增量。 针对未来的潜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公司提前布局固态锂电关键材料,正极材料方面, 上半年累计出货数百吨,已顺利导入辉能、清陶、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等固态电池客户,成功装车应用于上汽等一线车企固态车型上; 在固态电解质开发方面,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纳米级固态电解质,有望凭借研发优势实现技术卡位,抓住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58、 1.83、 2.31元(前次 24-25年预测值为 4.57、 5.11元, 下修主要原因系 2024年三元正极受海外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公司铁锂产能爬坡前期拖累盈利) 。 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5年28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 259.28亿元,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 51.24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变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沧州明珠
|
基础化工业
|
2024-09-24
|
3.00
|
3.08
|
--
|
3.96
|
32.00% |
|
4.36
|
45.33%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6.3%;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46.8%。单二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4.8%),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65.8%)。盈利水平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17.0%,同比-1.0pct,净利率为7.2%,同比-5.8pct。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1)主要应用于燃气和给水领域的PE管道销量较同期有所下降;(2)BOPA膜业务毛利率由正转负,上半年毛利率仅为-0.8%;(3)锂电隔膜销量虽略高于去年同期,但受市场影响降价较多,毛利率也由同期的29.0%下降至23.8%。 坚决拓展隔膜业务,长期产能规划接近25亿平。公司锂电隔膜子公司上半年取得3255万利润,在竞争激烈的锂电材料行业表现较为亮眼。2023年底公司拥有3.9亿平隔膜产能,同时规划有芜湖4亿平湿法项目、沧州5亿平干法项目和沧州12亿平湿法项目,远期规划接近25亿平。随着上半年芜湖项目2亿平隔膜投产,公司有效产能已接近6亿平,同比增长50%,未来公司在建干法和湿法项目还将陆续投产,过去的产能瓶颈将得到解决,并带动公司在隔膜行业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BOPA薄膜短期竞争加剧,长期市场需求仍会稳步增长。近几年随着下游消费产业结构调整,BOPA膜产品会实现全面升级,药包、锂电池铝塑膜、特种尼龙薄膜材料等新应用领域以及海外市场将打开BOPA膜市场空间。公司募投项目芜湖3.8万吨BOPA膜产能已于上半年正式投产,虽然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常规产品进入微利阶段,但公司新上的异步拉伸生产线具备宽幅宽、速度快、产能高等优势,随着新产能爬坡达产,其综合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毛利率也有望盈利修复。 我们预测公司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1、0.22、0.28元(前期24-25年预测值分别为0.28、0.31元,预测值调整原因主要为当前隔膜价格存在下行压力,BOPA薄膜竞争激烈且公司募投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因此下调隔膜价格、BOPA销量及毛利率),参考可比公司25年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5年14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3.0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隔膜海外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继续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