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华化学
|
基础化工业
|
2025-01-17
|
67.17
|
--
|
--
|
69.78
|
3.89% |
-- |
69.78
|
3.89% |
-- |
详细
化工行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万华化学是国内少有的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的典型。公司以优良文化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卓越运营打造出高技术和低成本两大护城河。万华化学正以周期成长股的步伐向全球化工巨头之列进军。 短期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产品的景气度,从表征指标来看,价差是影响短期利润最核心的因素。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日益庞大,为更好地表示公司景气的程度,我们将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的产品体系,对营收和原材料的差值建模,在现有产品体系下追溯历史上营收和原材料的价差,将价差定义为万华化学价差指数,以此来判断公司的景气位置。长远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未来的成长,能够证明公司具有持续进化能力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至关重要。万华化学在MDI赛道上已经证明了自己,公司未来可能落地的项目就是公司未来发力的方向,就是公司持续进化的空间。 2024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处于历史11.32%分位数分位数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平均为74.23,较2024年Q3上升1.76,处于历史11.32%分位数(以2010年Q1价差为基点)。考虑到价差环比有所改善,预计Q4归母净利润39亿元。 其中,截至12月31日,万华化学聚氨酯板块Q4价差指数均值为92.87,较2024Q3上升5.67,处于历史19.76%分位数。万华化学Q4石化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61.04,较2024Q3下降3.74,处于历史底部。万华化学Q4新材料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37.10,较2024Q3下降0.86,处于历史9.47%分位数。 重点项目进展据流程工业网,2024年12月4日,万华化学举行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会上表示乙烯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产,乙烯一期技术正在进行原材料进料技术改造预计2025年末建设完成。2024年12月18日,万华福建工业园MDI一体化扩能配套项目-气体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万华环保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编组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 2025年1月2日,万华化学绿电产业园一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2025年1月3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柠檬醛ISPO单元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MDI价格价差价格价差据Wid,2024年12月,聚合MDI均价18223元/吨,同比+16.74%,环比-0.77%;纯MDI均价18756元/吨,同比-8.05%,环比-1.39%。2024年12月31日,聚合MDI价格18200元/吨,纯MDI价格18650元/吨。 据Wid,2024年12月,聚合MDI与煤炭、纯苯平均价差12358元/吨,同比+26.70%,环比-1.36%;纯MDI平均价差12892元/吨,同比-11.35%,环比-2.23%。2024年12月31日,聚合MDI与煤炭、纯苯价差12532元/吨,纯MDI价差12982元/吨。 据天天化工网和百川盈孚,2024年以来,海外MDI装置非计划内停产频发,包括:1)美国巴斯夫40万吨装置4月11日不可抗力停产;2)美国科思创33万吨装置4月底不可抗力停车;3)美国陶氏34万吨装置5月21日不可抗力停产;4)韩国锦湖三井于7月23日故障停车;5)荷兰亨斯迈47万吨/年MDI装置于8月5日被宣布不可抗力。6)美国陶氏34万吨/年MDI装置因前端原料装置供应宣布不可抗力。此外,海外部分MDI装置处于低负荷,据海关总署,1-11月国内聚合MDI出口量合计110.34万吨,同比增长10.1%。 下游冰箱出口量同比提升,房地产新开工同比下滑2024年11月,国内家用电冰箱产量861万台,同比+2.6%;2024年11月,家用电冰箱出口量637万台,同比+8.0%。 2024年11月,国内冷柜产量347万台,同比+5.6%;2024年11月,国内冷柜销量338万台,同比+2.3%。 2024年11月,国内汽车产量343.7万辆,同比+11.1%;2024年11月,国内汽车销量331.6万辆,同比+11.65%。 2024年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6.73亿平方米,同比-23.0%。2024年11月,房屋累计施工面积72.6亿平方米,同比-12.7%。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产品价格价差,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6、2305、2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04、260亿元,对应PE分别14、10、8倍,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市场大幅度波动;新产品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终端需求低于预期;数据测算与公司实际公开披露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
|
|
梅花生物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4-11-26
|
10.65
|
--
|
--
|
11.08
|
4.04% |
|
11.08
|
4.04% |
-- |
详细
事件:2024年11月23日,梅花生物发布关于跨境收购业务与资产并签署《股份及资产购买协议》的公告。公司拟以105亿日元(以2024年11月24日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亿元左右)收购KirinHoldingsCompany,Limited(简称“麒麟控股”)的全资子公司KyowaHakkoBioCo.,Ltd.(简称“协和发酵”)旗下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母乳低聚糖(HMO)业务及资产。 投资要点:拟收购协和发酵,公司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协和发酵专注于开发并生产药用级、食品级和工业级的高质量氨基酸及其它新型合成生物学产品。截至2024年6月底,协和发酵总资产434.99亿日元,净资产-4.78亿日元,2024H1营业收入84.93亿日元,EBITDA为-25.54亿日元,其负债主要为股东借款及银行贷款,交割前将完成借款清偿。此次交易基本购买价格为105亿日元,根据协和发酵持有现金和资产的情况在交割前进行调整。交易内容包括:协和发酵上海工厂、泰国工厂及海外其他生产经营实体,不低于156亿日元的存货和正常水平的运营资本,十余种医药氨基酸的菌种及相关知识产权,若干HMO的菌种、生产线、相关知识产权、注册批文及上市许可。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氨基酸产品管线进一步增加,包括精氨酸、组氨酸、丝氨酸、瓜氨酸、鸟氨酸和羟脯氨酸等,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医药级氨基酸市场延伸;新增HMO产品管线,引入合成生物学精密发酵平台生产三种HMO产品的能力,包括2'-FL、3'-SL、6'-SL。公司将利用获得的三十项与氨基酸及HMO业务相关的专利,优化生产菌种及工艺技术,增强全球知识产权布局,并加快公司海外布局步伐。 近期氨基酸产品价格走强,公司作为国内氨基酸龙头有望受益2024年四季度以来,赖氨酸、苏氨酸价格持续走强,缬氨酸价格触底回升。据Wind及博亚和讯,截至2024年11月22日,98%赖氨酸价格为11400元/吨,较10月初上涨750元/吨;70%赖氨酸价格为5300元/吨,较10月初上涨300元/吨;苏氨酸价格12300元/吨,较10月初上涨850元/吨;缬氨酸价格13900元/吨,较10月初上涨1250元/吨。据秣宝网,赖氨酸、苏氨酸出口订单依然向好,厂家报价坚挺,98%赖氨酸盐酸盐现货供应仍然偏紧,70%赖氨酸硫酸盐厂家报价上涨,工厂交货缓慢导致经销商渠道现货偏紧;苏氨酸主流厂家发出口订单为主;缬氨酸主流厂家报价上调,部分企业停报。 味精、黄原胶价格已处于底部。据卓创资讯,2024年11月22日,味精价格7140元/吨,较10月初底部价格回升80元/吨;黄原胶价格自2024年10月9日以来维持在23500元/吨。 此外,据wind,2024年11月22日,玉米、豆粕价格分别为2210、3013元/吨,较10月初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43、170元/吨。 新项目逐步落地,持续打造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2024年新增项目主要有通辽味精扩产及技改项目、新疆异亮氨酸技改、黄原胶工艺提升项目等,各项目依据项目规划在有序建设,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试车,吉林赖氨酸项目已完成立项公示。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海外选址考察工作,在饲料氨基酸、食品添加剂、医药氨基酸、胶体多糖领域持续布局,重点梳理在生物基础技术、精密发酵等方向的技术和产品机会,推进先进生产研发技术和新型产品的布局,助力公司向平台型企业迈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9.5、31.1、33.4亿元,对应PE分别10.2、9.7、9.0倍,看好公司在氨基酸行业的规模优势,以及公司基于生物发酵丰富经验,致力于打造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平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玉米价格大幅波动;主要产品苏氨酸/赖氨酸/黄原胶等产品价格波动;终端养殖需求差;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核心技术泄露风险;境外资产收购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
|
|
山东赫达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19
|
14.23
|
--
|
--
|
15.35
|
6.60% |
|
15.44
|
8.50% |
-- |
详细
2024Q3归母净利润环比改善,公司拟进行前三季度利润分配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同比+16.8%,环比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同比+2.1%,环比+5.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59亿元。销售毛利率为29.2%,同比-1.3个pct,环比+2.4个pct。销售净利率为14.8%,同比-2.1个pct,环比+0.8个pct。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加0.01亿元,环比增加0.04亿元,实现毛利润1.46亿元,同比增加0.16亿元,环比增加0.12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三季度经营环比改善主要由于新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销量增长及成本改善。此外,2024Q3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减少0.03亿元,环比减少0.07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加0.08亿元,环比增加0.03亿元,主要由于公司研发投入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02亿元,环比增加0.06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0.05亿元,环比减少0.05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17亿元,环比增加0.02亿元,主要由于公司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增加。 截至2024年Q3期末,公司固定资产21亿元,在建工程0.56亿元,公司拟进行前三季度利润分配,以截至2024年10月28日公司总股本3.42亿股为基数,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派发现金5125.60万元,提升股东回报。 持续完善产品组合,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改善截至2023年底,公司纤维素醚产能6.9万吨/年,在建产能0.5万吨/年,规划未建设产能1.1万吨/年;植物胶囊产能350亿粒/年,产能利用率39%,在建产线产能150亿粒/年。在行业供需错配、产能过剩背景下,公司积极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2023年高端医药包衣产品技术取得成功、二代纯品胶囊注册成功,同时公司2022-2023年国外收入占比均超过50%。此外,公司收购中福赫达,拓展羟乙基纤维素(HEC)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公司纤维素醚-植物胶囊一体化优势突出,随着行业需求持续改善,公司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结合当前纤维素醚行业竞争格局和下游需求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59/23.11/26.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3.56/4.68亿元,对应PE为19/14/11倍,公司未来成长路径清晰:高青项目逐渐落地、植物胶囊产能逐步释放,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下游终端房地产、医药食品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建项目产能建设及投产进度低于预期;欧美通胀率维持高位。
|
|
|
万华化学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19
|
77.00
|
--
|
--
|
77.24
|
0.31% |
|
77.24
|
0.31% |
-- |
详细
化工行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 , 万华化学是国内少有的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的典型。 公司以优良文化为基础, 通过技术创新和卓越运营打造出高技术和低成本两大护城河。 万华化学正以周期成长股的步伐向全球化工巨头之列进军。 短期看, 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产品的景气度, 从表征指标来看, 价差是影响短期利润最核心的因素。 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日益庞大, 为更好地表示公司景气的程度, 我们将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的产品体系, 对营收和原材料的差值建模, 在现有产品体系下追溯历史上营收和原材料的价差, 将价差定义为万华化学价差指数, 以此来判断公司的景气位置。 长远看, 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未来的成长, 能够证明公司具有持续进化能力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至关重要。 万华化学在 MDI 赛道上已经证明了自己, 公司未来可能落地的项目就是公司未来发力的方向, 就是公司持续进化的空间。 2024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处于历史 13.27%分位数截至 2024年 11月 11日, 2024年 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平均为 76.01,较 2024年 Q3上升 2.76( 以 2010年 Q1价差为基点), 处于历史 13.27%分位数。 考虑到价差环比有所改善, 预计 Q4归母净利润 39亿元。 其中, 截至 11月 11日, 万华化学聚氨酯板块 Q3价差指数平均为 96.34,较 2024Q3上升 7.91, 处于历史 22.14%分位数。 万华化学 Q4石化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 60.57, 较 2024Q3下降 4.79, 处于历史底部。 万华化学 Q4新材料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 37.74, 较 2024Q3下降 0.12, 处于历史 10.04%分位数。 重点项目进展2024年 10月 16日, 万华化学( 宁波) 有限公司年产 20万吨 HDI 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 2024年 10月 24日,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1万吨香兰素产业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2024年 10月 25日, 万华化学( 福建) 异氰酸酯有限公司 150万吨/年MDI 技改扩能一体化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2024年 11月 8日, 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一期年产 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 MDI 价格价差据 Wind, 2024年 10月, 聚合 MDI 均价 18506元/吨, 同比+18.51%,环比+2.11%; 纯 MDI 均价 18248元/吨, 同比-11.67%, 环比-0.90%。 2024年 11月 12日, 聚合 MDI 价格 18500元/吨, 纯 MDI 价格 19100元/吨。 据 Wind, 2024年 10月, 聚合 MDI 与煤炭、 纯苯平均价差 12451元/吨,同比+37.58%, 环比+7.51%; 纯 MDI 平均价差 12193元/吨, 同比-13.49%, 环比+2.71%。 2024年 11月 12日, 聚合 MDI 与煤炭、 纯苯价差 12744元/吨, 纯 MDI 价差 13344元/吨。 据天天化工网和百川盈孚, 2024年以来, 海外 MDI 装置非计划内停产频发, 包括: 1) 美国巴斯夫 40万吨装置 4月 11日不可抗力停产; 2) 美国科思创 33万吨装置 4月底不可抗力停车; 3) 美国陶氏 34万吨装置 5月 21日不可抗力停产; 4) 韩国锦湖三井于 7月 23日故障停车; 5) 荷兰亨斯迈 47万吨/年 MDI 装置于 8月 5日被宣布不可抗力。 此外, 海外部分 MDI 装置处于低负荷, 据百川盈孚, 1-9月国内聚合 MDI 出口量合计 90.46万吨, 同比增长 5.69%。 下游冰箱出口量同比提升, 房地产新开工同比下滑2024年 9月, 国内家用电冰箱产量 963万台, 同比+9.0%; 2024年 9月, 家用电冰箱出口量 668万台, 同比+9.7%。 2024年 9月, 国内冷柜产量 344万台, 同比+5.6%; 2024年 9月, 国内冷柜销量 324.3万台, 同比+0.03%。 2024年 10月, 国内汽车产量 299.6万辆, 同比+3.6%; 2024年 10月,国内汽车销量 305.3万辆, 同比+7.0%。 2024年 9月, 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 5.61亿平方米, 同比-22.2%。 2024年 9月, 房屋累计施工面积 71.60亿平方米, 同比-12.2%。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产品价格价差, 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906、 2305、 2618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0、 204、 260亿元,对应 PE 分别 16、 12、 9倍, 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市场大幅度波动; 新产品不及预期; 同行业竞争加剧;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终端需求低于预期。
|
|
|
扬农化工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19
|
57.11
|
--
|
--
|
57.35
|
0.42% |
|
58.45
|
2.35% |
-- |
详细
投资要点: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周期底部经营彰显韧性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7亿元,同比+5.0%,环比-8.2%;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10.9%,环比-2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12.0%,环比-20.0%;销售毛利率23.5%,同比下降0.4个pct,环比下降0.57个pct;销售净利率11.3%,同比上升0.59个pct,环比下降1.91个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73亿元。 2024Q3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加0.26亿元,环比减少0.71亿元。其中,2024Q3毛利润同比增加0.17亿元,环比减少0.63亿元。分板块来看,2024Q3公司原药板块实现营收14.97亿元,同比+4%,环比-6%;销量2.61万吨,同比+12%,环比+4%;单价5.74万元/吨,同比-7%,环比-10%。制剂板块实现营收1.84亿元,同比-5%,环比-46%;销量0.62万吨,同比+29%,环比-53%;单价2.96万元/吨,同比-26%,环比+13%。此外,2024Q3公司管理费用同比+0.15亿元,环比+0.11亿元;研发费用同比+0.01亿元,环比-0.12亿元;财务费用同比-0.02亿元,环比+0.18亿元;其他收益同比+0.09亿元,环比-0.05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减少0.17亿元;所得税同比减少0.14亿元,环比减少0.21亿元。 农药价格跌至历史低位,静待行业需求修复据百川盈孚,截至2024年11月3日,杀虫剂功夫菊酯、联苯菊酯的价格分别为10.7、12.9万元/吨,均处于2015年9月27日以来的历史低位,其中功夫菊酯价格环比上周10月27日上涨0.2万元/吨,联苯菊酯环比上周持平;除草剂方面,草甘膦、硝磺草酮、麦草畏的价格分别为2.48、8.6、5.8万元/吨,其中,草甘膦价格环比上周10月27日下跌0.02万元/吨,硝磺草酮价格处于2016年1月10日以来的历史低位,麦草畏价格处于2017年9月24日以来的历史低位;杀菌剂方面,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的价格分别为9.6、7.6、16.0万元/吨,均处于2016年3月27日以来的历史低位,氟啶胺价格为15.2万元/吨,氟啶胺价格处于2017年9月10日以来的历史低位。 葫芦岛一期项目建设顺利,北方基地成长可期辽宁优创拟投资42亿元建设葫芦岛一期项目,包括年产15650吨农药原药和7000吨农药中间体,一期项目分两个阶段建设完成。截至2024年10月17日,一期一阶段的5栋工艺主厂房已经全部建成,多效唑、菊酯、环己二酮已相继开展试生产工作;二阶段总体建设进度已完成50%,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完全建成后,有利于公司农药生产力实现南北均衡布局。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4、137、1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9、16.82、19.69亿元,对应PE18、14、12倍,葫芦岛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有望带动公司新一轮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继续回落风险;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的风险;下游需求受极端天气影响风险;葫芦岛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农药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
安道麦A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11
|
7.29
|
--
|
--
|
7.19
|
-1.37% |
|
7.91
|
8.50% |
-- |
详细
全球领先的作物保护公司, 三季度销量同比小幅增长公司主要从事非专利作物保护产品的开发、 生产及销售, 是全球领先的作物保护公司之一, 通过遍布全球各地的约 60家子公司向 100多个国家的农民提供除草、 杀虫及杀菌的解决方案。 2024年 Q3, 公司销售额为 9.29亿美元, 同比减少约 10%(以人民币计算的营业收入为 66.13亿元, 同比下降 11%) , 其中销量增长 1%, 价格下降 7%。 销售额下降一方面源于市场价格下行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不再侧重销售部分低利润产品。 源于中国和印度生产商的激烈竞争以及原药价格下行的趋势, 植保产品市场总体定价压力加重, 其中以大宗植保产品最为明显。 期间费用方面, 2024年 Q3,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80%/4.25%/1.54%/9.02%, 同比分别变化+1.69/+0.84/+0.06/+5.90个 pct, 环比分别变化-1.53/+0.79/+0.10/+5.55个 pct, 其中, 财务费用同比明显增长的原因是, 套保成本因汇率走势增加、 以色列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走高对以以色列谢克尔计价、 与 CPI 挂钩的债券产生负面净影响。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1.59亿美元, 同比增加 0.77亿美元, 原因包括公司继续严格管理采购, 加强回款, 改进供应商条款等;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0.07亿美元, 同比减少 0.62亿美元, 反映了公司对生产基地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优先序安排, 以及落实奋进计划优化产品线结构,对与全球产品登记证相关的无形资产投资进行优先排序的结果。 三季度北美区域销售额同比大增, 公司毛利率同比回升公司的主要经营区域覆盖全球, 分为欧洲、 非洲与中东区、 北美区、 拉美区以及亚太区(包括中国) , 可以在全球各地的重点市场针对农民的需求引入新型差异化产品。 分区域看, 2024年 Q3, 北美区域的销售额为 1.58亿美元, 同比+19%,主要得益于理想的天气条件以及公司侧重高毛利产品; 同时, 这使得北美区域在 2024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额达到 5.72亿美元, 同比+1%, 实现同比增长。 其余区域在 2024年 Q3单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均出现下滑, 欧洲、 非洲及中东(EAME) 区域销售额为 2.03亿美元, 同比-14%, 主要因为欧洲东部、 中部及北部天气条件不佳, 且整个区域竞争激烈, 致使定价承压。 拉美区域销售额为 2.87亿美元, 同比-18%, 主要受到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 以及定价承压进一步疲软。 亚太区域销售额为 2.82亿美元, 同比-11%, 造成销售额下滑的因素包括客户需求疲软、 市场竞争激烈、 极端天气条件和市场定价下行等。 总体来看, 虽然 2024年 Q3公司销售额同比下降, 但由于新近按更低的市场定价购入的库存、 销量小幅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管理层聚焦提升业务质量, 高毛利产品在销售中占比扩大, 公司的毛利率达 20.25%,同比+2.30个 pct。 汇率走势则在同期产生了负面影响。 多种差异化新产品取得登记, 奋进计划持续提升业务质量差异化产品通过创新制剂技术、 新颖的原药混配创见来满足种植者的特定需求, 创造丰厚回报。 为继续壮大差异化产品线, 公司 2024年 Q3继续在全球市场登记并推出多种新产品。其中, Bazak创新型杀虫剂、Upturn微乳型除草剂在印度上市, 公司全球首款基于螺虫乙酯开发的制剂产品Matos 在韩国获得登记, 丙硫菌唑系列产品取得登记的国家继续增加,包括德国、 意大利、 比利时、 保加利亚、 阿根廷、 澳大利亚、 美国等。 公司已于 2024年 Q1起启动奋进计划, 意在通过提升业务质量重塑公司价值、 推动公司逆境崛起。 多种差异化新产品取得登记、 高毛利产品在销售中占比扩大等结果, 反映出公司启动奋进计划后部分落实措施已见成效, 这将持续提升公司业务质量, 助力公司在 2024年到 2026年的三年时间逐步实现设定的利润与现金流目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结合 2024年前三季度表现, 我们给出了公司盈利预期,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 295、 308、 32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19、 1.5、 5.0亿元, 2025-2026年 PE 分别为 115、 34倍。 考虑到农药行业景气度有望恢复,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首次覆盖, 给予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与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利率及汇率波动风险; 气候变化风险; 安全生产及环保风险。
|
|
|
金发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7
|
8.92
|
--
|
--
|
9.14
|
2.47% |
|
9.58
|
7.40% |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9日,金发科技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6亿元,同比增长18.0%;实现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41.0%;销售毛利率12.2%,同比下降1.5个pct,销售净利率0.8%,同比下滑0.3个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4.7亿元。 其中,2024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2亿元,同比+22.8%,环比+33.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1886.4%,环比+9.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7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0.8%,同比-2.4个pct,环比-2.6个pct。销售净利率为0.4%,同比+0.8个pct,环比-1.3个pct。投资要点:改性塑料亮眼,绿色石化减亏,Q3盈利同比改善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加2.88亿元,环比增加0.27亿元。2024Q3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主要由于改性塑料板块产品的订单增加带来利润增长、绿色石化板块亏损收窄,毛利润同比增加0.11亿元,环比增加1.32亿元。此外,公司财务费用同比/环比分别减少0.97/1.44亿元;管理费用同比/环比分别增加0.22/2.48亿元;研发费用同比/环比分别增加1.42/1.2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58亿元,环比增加0.15亿元;少数股东损益绝对值同比/环比分别增加1.58/1.70亿元。 2024Q3分板块来看,改性塑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同比+8%,环比+5%;销量67.6万吨,同比+8%,环比+11%,其中,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销量为7.89万吨。新材料产品销售收入9.8亿元,同比+19%,环比+9%;销量6.6万吨,同比+41%,环比+24%,其中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销量为5.25万吨,特种工程塑料销量0.65万吨。绿色石化板块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29%,环比+39%;销量47.4万吨,同比+16%,环比+40%。 石化项目一体化布局逐步落地,新材料项目投产在即公司正大力推动一体化布局,在建项目逐渐投产。据公司2024年中报,公司年产60万吨ABS及其配套装置已全部完成建设,各产线均已开始生产。宁波金发120万吨/年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TPE)及改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阶段)项目进展顺利,项目投资进度86%。公司将打通丙烯-丙烯腈-ABS产业链,以及丙烷-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产业链,一体化产业链有望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新材料领域,据公司2024年中报,年产0.6万吨PPSU/PES装置已于2024年6月试车成功;年产1.5万吨LCP合成树脂项目,预计2024年四季度逐步投产。公司已具备18万吨/年PBAT及3万吨/年PLA树脂生产能力;同时稳步推进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项目建设。此外,公司完成医疗级和光学级COC材料的小试和中试装置运行,正按计划持续优化产品及推进客户开发工作。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67.61、646.09、737.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15.15、21.6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15、11倍。公司是改性塑料行业龙头,宁波金发、辽宁金发一体化配套后,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望提升,因此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及供应不稳定风险;下游汽车、家电、地产需求下滑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项目建设低于预期风险;大炼化项目开工低于预期风险。
|
|
|
恒力石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7
|
14.15
|
--
|
--
|
15.55
|
9.89% |
|
15.65
|
10.60% |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4日,恒力石化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8.6亿元,同比+2.7%;实现归母净利润51.0亿元,同比-1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同比-7.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1.2亿元。 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3亿元,同比+2.4%,环比+20.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59.0%,环比-4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59.9%,环比-37.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5.8亿元。销售毛利率为7.78%,同比-5.78个pct,环比-4.83个pct。销售净利率为1.67%,同比-2.50个pct,环比-1.81个pct。投资要点:受宏观需求及原油价格波动影响,2024Q3盈利同比下滑2024Q3,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减少15.6亿元,环比减少7.9亿元,实现毛利润为50.7亿元,同比减少35.6亿元,环比减少17.5亿元,我们认为主要受宏观需求走弱及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价差同比下滑,2024Q3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8.6美元/桶,同比-8.4%,环比-7.6%,三季度油价呈现震荡下行,2024年9月3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71.8美元/桶,与7月初相比,油价下跌14.8美元/桶。分板块来看,2024Q3炼化产品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9%,其中销量同比+10%至585万吨,价格同比-1%至5700元/吨;PTA实现营收164亿元,同比-17%,其中销量同比-14%至335万吨,价格同比-4%至4908元/吨;新材料产品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14%,其中销量同比+17%至126万吨,价格同比-3%至8211元/吨。此外,2024Q3,公司税金及附加同比减少9.6亿元,环比增加0.7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减少2.5亿元,环比减少2.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增加2.4亿元,环比增加1.0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0.5亿元,环比减少4.2亿元。 据Wid,自2024年10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在75美元/桶上下震荡,在30天原油库存假设基础上,截至2024年10月27日,2024Q4柴油-原油平均价差为973元/吨,较2024Q3扩大142元/吨。PX-原油平均价差2672元/吨,较2024Q3收窄132元/吨;纯苯-原油平均价差2839元/吨,较2024Q3收窄249元/吨;PTA-PX平均价差66元/吨,较2024Q3扩大110元/吨;乙二醇平均价差974元/吨,较2024Q3扩大539元/吨;POY平均价差为1105元/吨,较2024Q3收窄15元/吨。HDPE-原油平均价差1735元/吨,较2024Q3扩大667元/吨;PP平均价差2094元/吨,较2024Q3扩大715元/吨。 新材料产能逐步投放,成长性充足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实现全面投产,主要包括双酚A、聚碳酸酯、电子级DMC、异丙醇、乙醇胺、乙撑胺、聚甲醛、醋酸、PTMEG等产品。苏州汾湖基地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已陆续投产,南通基地另外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和锂电隔膜项目稳步推进中,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 随着新材料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将呈持续成长趋势。 完成2023年现金分红,注重股东回报公司完成了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38.71亿元(含税),股利支付率56.07%。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451亿元,相较于2024年一季度末减少115亿元,据公司2024年中报,未来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公司将统筹好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增强股东获得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价差情况、整体宏观需求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57、2677、27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5、90.48、106.23亿元,对应PE分别14、11、9倍,考虑公司多项目驱动未来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
|
|
远兴能源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4
|
6.71
|
--
|
--
|
7.08
|
5.51% |
|
7.08
|
5.51% |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8日,远兴能源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16.5%;销售毛利率42.6%,同比提升5.2个pct,销售净利率26.0%,同比提升2.7个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0亿元。 2024年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23%,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0亿元,同比+31%,环比-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29%,环比-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3亿元。销售毛利率为38.94%,同比-0.01个pct,环比-5.3个pct。销售净利率为25.7%,同比+3.3个pct,环比-0.6个pct。投资要点:阿拉善一期投产释放效益,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0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环比减少0.4亿元。公司业绩环比增长,主要由于投资收益显著提升,2024Q3公司确认投资收益为1.85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环比增加1.4亿元,得益于公司参股子公司蒙大矿业三季度利润水平增长。2024Q3公司毛利润12.9亿元,同比增加2.4亿元,环比减少3.9亿元,同比来看,阿拉善一期逐步投产释放效益,弥补纯碱价格价差的下滑;环比来看,三季度纯碱、小苏打、尿素价差收窄对利润端有压缩。2024Q3纯碱均价为1598元/吨,同比-31%、环比-16%,天然碱法平均价差为1220元/吨,同比-36%、同比-19%;小苏打价格1374元/吨,同比-21%,环比-13%,价差为947元/吨,同比-27%,环比-18%;尿素价格1889元/吨,同比-17%,环比-9%,价差为608元/吨,同比-38%,环比-24%。此外,同比上,2024Q3销售费用同比增加0.4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0.5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增加1.1亿元。环比上,2024Q3财务费用环比减少0.3亿元,所得税环比下降0.6亿元,少数股东损益环比下降1.0亿元。阿拉善二期项目建设已启动,看好公司长期成长公司阿拉善天然碱项目规划建设纯碱产能780万吨/年、小苏打产能80万吨/年,其中一期规划建设纯碱50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二期规划建设纯碱28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项目一期于2023年6月投料试车,截至2024年10月25日,一期共四条生产线均已达产。 项目二期于2023年12月启动建设,规划投资约55亿元,计划于2025年12月建成。阿拉善项目新建产能体量大,两期项目建成后,公司有望成为国内纯碱行业龙头。公司纯碱单吨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我们看好阿拉善项目为公司带来的长期成长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公司阿拉善项目投产进度、纯碱价格价差情况,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151、1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1、28.06、32.50亿元,对应PE为11、9、8倍。公司阿拉善一期完全投产,二期已启动建设,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阿拉善项目建设投产进度低于预期、宏观需求下滑风险。
|
|
|
利安隆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4
|
26.91
|
--
|
--
|
30.54
|
13.49% |
|
32.75
|
21.70% |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8日,利安隆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同比+10.6%;实现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1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11.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8亿元,同比+156.5%。销售毛利率为21.1%,同比提升1.9个pct,销售净利率为7.2%,同比提升0.04个pct。 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6.9%,环比-1.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6.5%,环比-1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4.4%,环比-20.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亿元。销售毛利率为20.6%,同比+1.50个pct,环比-0.83个pct。销售净利率为6.34%,同比-0.92个pct,环比-1.33个pct。 投资要点:受下游需求较弱影响,Q3盈利水平环比有所下滑2024年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减少0.06亿元,环比减少0.19亿元。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三季度整体宏观需求较弱,2024Q3销售毛利率为20.6%,同比+1.50个pct,环比-0.83个pct,公司实现毛利润2.98亿元,同比增加0.39亿元,环比减少0.16亿元。此外,2024Q3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加0.08亿元,环比增加0.02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0.10亿元,环比基本持平;研发费用同比增加0.27亿元,环比增加0.04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03亿元,环比增加0.10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04亿元,环比减少0.08亿元。 新产能逐步释放,多元化布局培育未来增长点据公司2024年中报,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方面,公司珠海基地6万吨扩产9万吨抗氧化剂技改项目进度已达到90%。润滑油添加剂方面,2023年公司完成康泰二期建设和投产,2024年开工率持续提升中,一期和二期项目产能形成合力。生命科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2023年1月,年产6吨核酸药物原材料中试研发装置投产;红景天苷已完成吨级中试放大,已具备产业化条件;聚谷氨酸已具备中试放大条件;透明质酸和特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项目正在进行技术验证和发酵分离纯化工艺优化。 此外,公司间接并购韩国IPI,进军电子级PI材料市场。截至2024年中报,公司完成对宜兴创聚增资,宜兴创聚完成对韩国IPI公司100%股权并购,公司持宜兴创聚51.18%股份,宜兴创聚持股韩国IPI公司100%股份。同时,宜兴创聚PI材料国产化生产线正在实施,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结合当前公司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及下游需求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8、71、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7、5.45、6.56亿元,对应PE为15、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项目建设放量低于预期;主营产品价格下降;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并购业务整合不及预期;高端电子材料下游应用开拓不及预期。
|
|
|
万华化学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1
|
75.79
|
--
|
--
|
83.59
|
10.29% |
|
83.59
|
10.29% |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8日,万华化学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6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减少12.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93亿元,同比增加13%。毛利率15.4%,同比下降1.4个pct,净利率8.3%,同比下降2.1个pct。 2024年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12.5%,环比-0.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29.4%,环比-27.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0亿元,同比增加31亿元,环比增加18亿元。毛利率为13.4%,同比下降4.0个pct,环比下降1.9个pct。净利率为6.6%,同比下降3.7个pct,环比下降2.1个pct。 投资要点:受宏观需求偏弱影响,Q3部分产品价差收窄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减少12.2亿元,环比减少11.0亿元,公司实现毛利润67.7亿元,同比减少10.6亿元,环比减少10.2亿元,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三季度公司产品下游需求偏弱,产业链利润有所压缩,叠加公司三季度烟台MDI/TDI等一体化装置、匈牙利宝思德装置、烟台PDH装置停产检修。此外,2024Q3,税金及附加同比/环比均增加0.6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加0.7/1.4/0.6亿元,环比分别增加0.9/0.3/0.9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0亿元,环比减少0.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9亿元,环比减少1.6亿元。 分产品板块来看,2024Q3公司聚氨酯板块营收为188亿元,同比+8.5%,环比+4.7%,其中销量同比+13.7%、环比+2.2%至141万吨,均价为13326元/吨,同比-4.5%,环比+2.4%;石化板块实现营收224亿元,同比+42.4%,环比+6.4%,实现销量132万吨,环比-6.4%,价格为16972元吨,环比+13.6%;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实现营收70亿元,同比+10.9%,环比+2.1%,销量同比+16.3%、环比+4.2%至50万吨,但产品价格同比下滑4.6%、环比下滑2.0%至14041元/吨。 价差来看,2024Q3聚合市场MDI平均价差为10823元/吨,同比+2.5%,环比+7.1%;纯MDI平均价差为11886元/吨,同比-21.5%,环比-0.5%;TDI平均价差为9243元/吨,同比-30.2%,环比-9.4%。石化板块,乙烯-丙烷平均价差为180美元/吨,同比+7%,环比-22%;丙烯-丙烷平均价差为197美元/吨,同比+29%,环比-3%。 10月聚氨酯板块价差稳中有升,烯烃裂解价差仍待修复据Wind,截至2024年10月28日,聚氨酯板块,2024年10月聚合MDI平均价差为12228元/吨,较2024年Q3扩大1405元/吨,纯MDI平均价差12158元/吨,较2024年Q3扩大273元/吨;TDI平均价差9299元/吨,较2024年Q3扩大57元/吨。石化板块,2024年10月乙烯-丙烷平均价差为156美元/吨,较2024年Q3收窄25美元/吨;丙烯-丙烷平均价差为155美元/吨,较2024年Q3收窄42美元/吨。 新项目有序推进,未来有望呈现高成长公司作为全球聚氨酯龙头企业,规模优势显著。2024年上半年,宁波工业园HDI产品方面,年产18万吨己二胺项目顺利投产,福建工业园完成了MDI项目技改扩产工作。万华蓬莱工业园PDH、POCHP、EO、聚醚、EOD、储运等一期装置均已进入管道试压和电缆敷设攻坚阶段,按照计划,将陆续高质量中交。福建园区MDI产能从40万吨/年提升到80万吨/年,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Q3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达697亿元,占固定资产比例达66%,随着公司新产能逐步落地,公司成长性有望延续。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价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6、2305、2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04、259亿元,对应PE分别16、12、9倍,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