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天韵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4070008...>>

20日
短线
60%
(第35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崔琰 7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6-06 12.76 -- -- 13.20 3.45% -- 13.20 3.45%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5月产销快报:集团5月批发销量为22.4万辆,同比+8.5%,环比+17.6%;1-5月累计批发112.0万辆,同比+1.0%;自主品牌5月批发销量为18.5万辆,同比+8.0%,环比+21.6%;1-5月累计批发95.5万辆,同比+2.5%;长安福特5月批发销量为1.6万辆,同比-8.0%,环比+29.4%;1-5月累计批7.7万辆,同比-16.4%;长安马自达5月批发销量为0.78万辆,同比+30.0%,环比+19.0%;1-5月累计批发3.2万辆,同比+1.6%。 自主品牌销量稳步提升新能源大幅增长。5月公司自主品牌批发销量18.5万辆,同比+8.0%,环比+21.6%。新能源方面,5月公司新能源批发销量为9.5万辆,同比+69.9%;1-5月累计批发35.1万辆,同比+46.9%。其中5月深蓝销量2.6万辆,同比+77.6%,环比+26.7%;阿维塔12,767辆,同比+179.4%,环比+9.3%。展望2025年,集团销量目标为30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0万辆,后续公司将推出深蓝智能运动轿车、启源C390(中型轿车)、启源B216(紧凑型SUV)等全新产品,保证燃油基盘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 阿维塔、深蓝发力新能源转型加速。深蓝、阿维塔品牌1-5月累计分别11.3万辆、4.9万辆,同比分别+70.3%、+132.8%。2025年,深蓝计划推出包括S09在内的两款全新车型,其中深蓝S09已于5月上市,新车采用六座布局,搭载行业第一梯队水平的华为乾崑智驾ADS3.0,售价23.99万元-30.99万元,上市24小时内订单突破8,000台,截至5月22日大定累计超2.1万辆,表现亮眼;同时公司规划加速深蓝全球化布局,投放更多全球化产品,2025全球年销目标为50万台(国内40万台,海外10万台)。阿维塔方面,阿维塔06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配备华为乾崑智驾ADS3.0和鸿蒙4.0车机系统,5月19日正式上市48小时后,大定订单突破12,536台,看好公司新能源转型加速。 海外销量加速成长打开全球市场。5月长安海外销量44,835辆,1-5月长安海外销量24.7万辆。2025年,公司要在海外新建经营主体8个、物流节点16个、28条线路、渠道触点550+个,完成巴西子公司设立、中东非全面导入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等五件大事;其中泰国布局的全球“右舵生产基地”产能在2025Q1实现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后总产能将增加至20万辆。公司全球化思路清晰、步伐坚定,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2,095/2,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7/107.6/127.2亿元,EPS分别为0.89/1.09/1.28元,对应2025年6月3日12.59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4/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下滑;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行业“价格战”加剧;出口销量不及预期。
崔琰 7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5-08 12.50 -- -- 13.03 4.24%
13.28 6.24%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4月产销快报:集团4月批发销量为19.1万辆,同比-9.3%,环比-28.9%;1-4月累计批发89.6万辆,同比-0.7%;自主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为10.9万辆,同比-11.1%,环比-33.9%;1-4月累计批发56.2万辆,同比+0.3%;长安福特4月批发销量为1.3万辆,同比-31.6%,环比-30.3%;1-4月累计批发6.1万辆,同比-18.5%;长安马自达4月批发销量为0.65万辆,同比+7.6%,环比-9.0%;1-4月累计批发2.4万辆,同比-5.0%。 自主乘用车同比销量稳步提升新能源大幅增长。4月公司自主乘用车批发销量10.9万辆,同比-11.1%,环比-33.9%。新能源方面,4月自主新能源批发销量为6.2万辆,同比+19.8%,环比-28.9%;1-4月累计批发25.6万辆,同比+41.9%。其中4月深蓝销量2.0万辆,同比+58.0%,环比-17.4%;阿维塔11,681辆,同比+122.6%,环比+11.5%。展望2025年,集团销量目标为30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0万辆,后续公司将推出深蓝S09等全新产品,保证燃油基盘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 阿维塔、深蓝发力新能源转型加速。深蓝、阿维塔品牌1-4月累计分别8.8万辆、3.6万辆。展望2025年,深蓝计划推出包括S09在内的两款全新车型,其中深蓝S09采用六座布局,搭载行业第一梯队水平的华为乾崑智驾ADS3.0,预售价格23.99-30.99万元,竞争力较强;同时公司规划加速深蓝全球化布局,投放更多全球化产品,2025全球年销目标为50万台(国内40万台,海外10万台)。阿维塔方面,阿维塔06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配备华为乾崑智驾ADS3.0和鸿蒙4.0车机系统,4月19日正式上市48小时后,官方发布的大定订单突破12,536台,看好公司新能源转型加速。 海外销量加速成长打开全球市场。4月长安海外销量4.2万辆,同比+34.0%,环比-15.2%;1-4月长安海外销量20.2万辆,同比+43.7%。2025年,公司要在海外新建经营主体8个、物流节点16个、28条线路、渠道触点550+个,完成巴西子公司设立、中东非全面导入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等五件大事;其中泰国布局的全球“右舵生产基地”产能在2025Q1实现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后总产能将增加至20万辆。公司全球化思路清晰、步伐坚定,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2,095/2,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7/107.6/127.2亿元,EPS分别为0.89/1.09/1.28元,对应2025年4月30日12.25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4/11/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下滑;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行业“价格战”加剧;出口销量不及预期。
崔琰 7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5-06 360.00 -- -- 416.98 15.83%
416.98 15.83%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4月产销快报,4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售38.0万辆,同比+21.3%,环比+0.7%;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7.3万辆,同比+19.4%,环比+0.3%。分品牌看,4月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销量分别34.7万辆、15,388辆、10,039辆、135辆。 4月批发同比增长出口表现亮眼。公司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8.0万辆,同比+21.3%,受益出海销量提升,环比+0.7%。1-4月累计销售135.9万辆,同比+45.1%。4月新能源出口销量7.9万辆,再创新高;1/2/3/4月公司披露出口销量分别6.6/6.7/7.3/7.9万辆,1/2/3月海外上险分别2.9/2.8/4.0万辆,出海稳步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真实需求逐步提升,受益土耳其、巴西、欧洲等地销量快速增长,主要车型是sealU混动;一方面是受益滚装船投入:比亚迪2024年1月、11月,2025年1月分别投入1、1、2艘滚装船,自建运力提升带动销量提升,到2026年1月前,船队规模将扩展至8艘。此外,2025年,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积极布局巴西、乌兹别克、匈牙利、土耳其、印尼布局工厂,同时加速出口,出海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出海亦有望提振盈利。 智驾版车型发布2025智驾平权加速。公司发布王朝海洋全系智驾版车型,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放到7万元。我们认为,公司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目前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以“规模化”与“普惠性”为底层逻辑,有望加速智驾平权,促进智驾功能成为买车重要考虑因素,鲶鱼效应或将带动其他车企追赶,正式开启中国汽车的智驾平权时代,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高端化产品大年销量、盈利向上。2025年为公司的高端化产品大年,腾势N9已于2025年3月上市,定位六座大型SUV,售价38.98-44.98万元,全系标配易三方技术,舒适度、豪华属性强,有望带动整体盈利向上。王朝旗舰车型汉L/唐L于4月上市,均搭载DiPilot300“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支持高速NOA和城市NOA等智能驾驶功能,其兆瓦闪充技术依托全域1000V高压架构与自研“闪充电池”,实现1000kW峰值充电功率,5分钟补能400公里续航,有望带动主品牌高端化。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向上,引领智驾平权,加速出海,同时高端化稳步推进,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10,141.2/12,372.3/14,772.5亿元,归母净利润581.5/671.2/741.9亿元,EPS19.13/22.09/24.41元,对应2025年4月30日353.09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8/16/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欧盟关税影响出海销量利润。
崔琰 7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5-04-29 32.01 -- -- 35.47 10.02%
35.22 10.03% -- 详细
事件概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7.8亿元,同比+8.8%;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25.5%;扣非归母净利10.0亿元,同比+24.8%。2024Q4公司营收20.4亿元,同比-7.4%,环比-15.7%;归母净利2.86亿元,同比+26.0%,环比+7.9%;扣非归母净利2.90亿元,同比+14.6%,环比+12.4%。 24Q4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环比提升。1)收入端:2024Q4公司营收20.4亿元,同比-7.4%,环比-15.7%;归母净利2.86亿元,同比+26.0%,环比+7.9%;收入同环比下降主要系2024Q4钢材销售业务收缩所致,钢贸业务2024H1/H2收入分别5.3/1.0亿元。乘用车业务方面,2024Q4乘用车销量885.9万辆,同比+12.4%,环比+32.2%,公司2024H1/H2收入分别23.6/29.6亿元,保持稳步增长。2)毛利端:2024Q4公司毛利率31.0%,同比+6.5pct,环比+7.1pct,毛利率提升主因:1)毛利较低的钢贸销售业务占比下降;2)规模效应加强,乘用车齿轮业务毛利率提升;3)费用端:2024Q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1.0%/5.5%/6.5%/0.0%,环比分别+0.1/+0.1/+2.0/+0.0pct。 4)净利端:2024Q4归母净利2.86亿元,同比+26.0%,环比+7.9%;归母净利率14.0%,同比+3.7pct,环比+3.1pct,环比提升主要受毛利率提升及费用率增长综合影响。 全球客户持续开拓2025海外建厂加速。2024年来公司新能源齿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在40%~50%;其中同轴减速器凭借高集成化、低噪音、轻量化、高传动效率四大核心技术优势,订单量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建成650万台套新能源汽车驱动齿轮产能。海外市场,公司将全力加速匈牙利基地的建设,将首先布局适配欧洲市场需求的产能,通过本地化生产提高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主动对接欧洲主流车企,提高全球市占率。 智能执行机构加速成长机器人减速器星辰大海。智能执行机构:公司依托环驱科技平台,在扫地机驱动产品领域,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后续公司将重点拓展汽车电动尾门、智能车锁驱动模组等产品,望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量;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2024公司减速器及其他业务毛利率29.1%,盈利能力较强,后续环动科技有望持续提供涵盖3—1000KG负载范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稳步开拓机器人减速器业务。 投资建议:公司是精密驱动系统齿轮龙头,正在加速全球化,同时开拓智能驱动机构、机器人关节业务,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104.7/124.7/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12.4/15.2/18.7亿元,EPS分别1.47/1.79/2.21元,对应2025年4月24日32.07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22/18/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智能驱动机构客户拓展、海外建厂不及预期。
崔琰 7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5-04-29 32.01 -- -- 35.22 10.03%
35.22 10.03% --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Q1公司营收 20.7亿元,同比-0.5%,环比+1.3%;归母净利 2.76亿元,同比+24.7%,环比-3.5%;扣非归母净利 2.69亿元,同比+28.1%,环比-7.2%。 25Q1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同比高增。 1)收入端: 2025Q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284.7万辆,同比+43.8%,环比-34.2%; 2025Q1公司营收 20.7亿元,同比-0.5%,环比+1.3%; 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本期其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3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2.27亿元,同比+12.48%。 2)毛利端: 2025Q1公司毛利率 26.8%,同比+4.2pct,环比-4.2pct, 毛利率同比提升原因预计为毛利较低的钢贸销售业务占比下降; 以及乘用车齿轮业务规模效应加强 所 致 ; 3) 费 用 端 : 2025Q1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1.0%/3.8%/5.4%/0.4%,环比分别+0.0/-1.8/-1.1/+0.4pct。 4)净利端:2025Q1归母净利 2.76亿元,同比+24.7%,环比-3.5%;归母净利率 13.4%,同比+2.7pct,环比-0.7pct,环比下降主要受毛利率环比下降及费用率变化综合影响。 全球客户持续开拓 2025海外建厂加速。 2024年来公司新能源齿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在 40%~50%; 其中同轴减速器凭借高集成化、低噪音、轻量化、高传动效率四大核心技术优势, 订单量大幅增加。 截至 2024年末,公司已建成650万台套新能源汽车驱动齿轮产能。 海外市场, 公司将全力加速匈牙利基地的建设, 将首先布局适配欧洲市场需求的产能,通过本地化生产提高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主动对接欧洲主流车企, 提高全球市占率。 智能执行机构加速成长 机器人减速器星辰大海。 智能执行机构: 公司依托环驱科技平台, 在扫地机驱动产品领域,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 后续公司将重点拓展汽车电动尾门、智能车锁驱动模组等产品, 望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量; 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 2024公司减速器及其他业务毛利率 29.1%,盈利能力较强,后续环动科技有望持续提供涵盖 3—1000KG 负载范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稳步开拓机器人减速器业务。 投资建议: 公司是精密驱动系统齿轮龙头, 正在加速全球化,同时开拓智能驱动机构、 机器人关节业务,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 预计 2025-2027年收入分别 104.7/124.7/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 12.4/15.2/18.7亿元, EPS 分别 1.47/1.79/2.21元,对应 2025年 4月 28日 31.85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为22/18/14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智能驱动机构客户拓展、海外建厂不及预期。
崔琰 7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12-18 18.29 -- -- 21.30 16.46%
21.30 16.46%
详细
新管理层上任积极变革三大板块管理层更替。近期公司顺应国企改革,组织人员发生重大调整:1)强化国企改革: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赴公司开展专题调研时,指出公司要牢牢把握主战场和主攻方向,聚焦国内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系统性改革;2)管理层更替:7月,公司董事会选举原总经理王晓秋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公司原副总裁贾健旭先生担任公司总裁,随后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多个重要板块管理层更替,新管理层拥有技术、营销、供应链、出海等方面一线业务经验,呈现出年轻化态势;3)聚焦资源整合协同:新总裁上任后提出强调资源整合,加强协同,强化营销等转型思路。我们认为,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新管理层的大力推动下,公司有望加快改革步伐,加速智电转型,实现困境反转。 合资品牌:大众积极转型通用重拾信心。2024M1-11,上汽大众批发销量101.8万辆,同比-5.1%;上汽通用批发销量37.1万辆,同比-58.6%;盈利方面,2024H1,上汽大众单车盈利0.17万元,上汽通用单车亏损1.01万元,受去库、竞争加剧影响销量、利润整体下滑。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积极调整战略:1)上汽大众: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上汽大众后续将更加专注有盈利能力的油车,同时加强本土化创新发展,2026年将推出两款基于CMP平台、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的的纯电动车型,奥迪积极合作华为提升智驾能力,全新品牌AUDI旗下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也将在2025年中推向市场,积极向新能源转型;2)上汽通用:树信心、求生存、谋发展。 上汽通用在品牌方面以别克、凯迪拉克为主,逐渐减少雪佛兰低端车型,更加重视别克GL8、昂科威、君越、CT5等重点车型,同时将加大混动车型推出节奏,加速新能源转型。自主品牌:聚焦资源整合智驾加速开拓。2024M1-11,受MG出口销量下滑、荣威燃油车下降等影响,上汽自主乘用车合计销量195.8万辆,同比-25.1%,盈利也有所承压。后续公司将重点进行品牌整合,研发集中,效率优化。未来上汽将依托“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全新一代上汽星云纯电动系统化平台”三大全新技术底座,在纯电与混动领域全面发力,荣威(飞凡)聚焦国内市场和混动;智己加速智驾落地,推出增程车型,进击高端市场;MG重视出海,加大海外生产布局,进一步迈向全球化。 投资建议:公司受益国企改革,有望迎来底部反转,预计2024-2026年收入6,769/7,074/7,470亿元,归母净利104.4/129.0/146.3亿元,对应EPS0.90/1.11/1.26元,对应2024年12月13日18.74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21/17/15倍,PB为0.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合资品牌下行风险;乘用车、新能源转型、海外扩张不及预期;欧盟关税对出口销量及利润可能产生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