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9.67%;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79%;扣非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下降0.25%。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3.32%;归母净利润4352万元,同比下降7.83%;扣非归母净利润3546万元,同比下降11.90%。 营收端稳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76亿元,同比增长9.67%。其中,通用变频器实现营收4.92亿元,同比增长1.48%,销量69.15万台,同比增长13.87%,平均单价712元,同比下降10.89%。行业专机实现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39.52%,销量13.95万台,同比增长47.53%,平均单价959元,同比下降5.43%。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3.32%。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2,859亿元,同比下降1.7%,公司在行业景气度较弱情况下实现稳步增长,体现出公司具有行业较强竞争力。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员工人数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79%,业绩稳健增长。销售毛利率41.23%,同比下降1.38pct,期间费用率12.60%,同比提升0.7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提升1.49pct,主要系销售人员增加所致。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41.92%,同比下降0.80pct,相比24年全年提升0.69pct;期间费用率13.93%,同比提升4.33pct,相比24年全年提升1.33pct;毛利率总体稳定,费用率总体提升。2024年,公司员工从2023年的655人增长至849人,同增30%,导致各项费用有所提升,未来随着规模扩大,费用率有望下行,因此我们认为盈利能力承压系短期因素。 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公司产品线不断拓展,奠定未来发展基础。2024年,PMI有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其中5月至8月连续回落至收缩区间。2025年1-3月,PMI分别为49.1/50.2/50.5,景气度继续回升。国家“两新”战略持续实施,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发布《关于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通知》,设备更新有望带动工业自动化发展。2024年,公司推出了低压伺服、可编辑组态人机界面(HMI)和中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新的系列化产品,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公司继续进行原有系列产品的升级和扩充,组成了覆盖高中低压、大中小功率段的变频器和伺服系统产品线,实现了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全场景应用。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有望充分受益于下一轮行业景气度回升带来的机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下游具身智能等领域发展迅速,公司持续坚持“成本领先”的经营战略,业绩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2.75/3.23亿元,同比增长10.16%/16.05%/17.43%,对应PE分别为24/20/17倍。截至2025年5月4日收盘价,可比公司2025-2026年PE预测均值为30/25倍,公司PE预计为24/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波动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研报使用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