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3/29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崔琰 7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13 21.34 26.17 75.05% 21.40 0.28%
21.80 2.16%
详细
公司发布 6月产销快报: 单月汽车批发总产量 32.7万辆,同比-31.3%, 1-6月累计产量 233.9万辆,同比+17.4%;单月汽车批发总销量 32.9万辆,同比-31.5%, 1-6月累计销量 229.7万辆,同比+12.1%。 其中,上汽乘用车(自主)单月销量4.7万辆, 同比-2.7%, 1-6月累计销量 29.9万辆,同比+24.0%;上汽大众 6.5万辆,同比-54.6%, 1-6月累计销量53.2万辆,同比-7.8%;上汽通用 8.5万辆,同比-35.0%, 1-6月累计销量 58.2万辆,同比+4.6%;上汽通用五菱销量 9.3万辆,同比 -25.0%, 1-6月累计销量 66.1万辆,同比+24.5%。 分析判断: 整体销量有所下滑,等待芯片紧缺缓解由于缺芯问题的持续, 6月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同比销量皆有所下滑, 合资品牌线下滑较多, 自主品牌线整体销量基本稳定。 随着公司对芯片供应管理的重视,以及芯片供给端的逐渐缓解, 预计批发销量有望于 3季度逐渐回升。 1) 上汽大众: 6月销量 6.5万辆,同比 19/20年分别为-57.8%/-54.6%,其中主力走量车型新朗逸 6月批发销辆18,489辆,同比-47.2%。 大众 MEB 平台车型方面,包括ID.4X(紧凑型 SUV)、 ID.6(中型 SUV)和 ID.3(紧凑型轿车),其中 ID.4X 补贴后的售价 199,888-272,888元,ID.4X 和 ID.6今年 6月批发销量 2247辆,尚处于爬坡期。 2) 上汽通用: 6月销量达 8.5万辆, 同比 19/20年分别为-39.4%/-35.0%, 其核心走量车型凯迪拉克 6月批发销量为15,800辆,同比-22.6%。 3) 上汽通用五菱: 6月销量达 9.3万辆, 同比 19/20年分别为-6.9%/-25%,其中爆款车型五菱宏光 MINI 月销 30,100辆,同比+12.6%,重返 3万以上月销。 此外, 五菱宏光MINI EV 敞篷版已于上海车展亮相并将于明年正式投产, 有望贡献新增量。 4) 上汽乘用车: 6月销量达 4.7万辆, 同比 19/20年分别为-6.1%/-2.7%, 其中核心走量车型荣威 I56月批发销量11,720辆,同比-11.9%。 其中, MG 品牌 6月零售销量38,737辆,同比+78.1%, 1-6月海外零售销量超 13万辆,同比翻倍, 未来还将在欧洲上市 MG 品牌纯电动休旅车和纯电动 SUV,预计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海外、新能源市场持续领跑 龙头地位稳固零售销量看, 上汽集团 21年上半年终端零售销量 294.6万辆,同比+29.7%;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约 28万辆,同比增长 412.6%,保持全国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并连续六月月度冠军;海外零售销量达到 26.5万辆,同比+112.8%,为中国车企海外销量第一。 上汽自主品牌 1-6月份合计在上汽海外整体销量中占比超 60%,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2万辆, 成功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扩张。 智能电动进展顺利 底部向上可期公司持续推动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新上汽” 蓄势待发。 电动化方面, 公司与阿里等成立智己汽车发力高端电动智能汽车,上汽乘用车发布新能源 R 品牌;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上汽英飞凌实现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 IGBT 量产,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产品 PROME M3的一级零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搭载到上汽大通 EUNIQ7上实现批量上市,与宁德时代、 QuantumScape、 SolidEnergy、清陶等战略合作加快新一代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国内布局等。 智能化方面, 公司已建成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五大中心”,实现了技术底座的战略布局。 同时,已初步形成由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 SOA 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厂、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芯片,以及全栈OTA 和网络安全方案等“五大支柱”所构成的“云管端”一体化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且在全域的核心软件上实现自主可控。 基于此,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整舱交互 5G 的量产车型 MARVEL-R,斑马智行 VENUS 搭载在荣威 RX5PLUS上;核心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包括智驾“4i 核心技术” —域控制器 iECU、 5G 智能网关 iBOX、智驾底盘 iEPS 和 iBS已实现产业化落地等。 投资建议公司龙头地位稳固, 智能电动转型积极、进展卓越, 海外扩张领跑, 目前处于盈利和估值历史底部,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3年营收为 8,302/8,693/9,038亿元,归母净利为 289/331/379亿元, EPS 为 2.47/2.83/3.24元,对应 PE 8.5/7.5/6.5倍,对应 PB 0.8/0.8/0.7倍。给予公司 2021年 1.2倍 PB,目标价 28.79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 车市下行风险; 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朗新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07-13 16.85 -- -- 22.37 32.76%
27.70 64.39%
详细
事件:7月 11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度营业收入预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45%,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1.1亿元(公司股份支付费用约 5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近 3800万元),同比增长 25%-35%,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同比增长 70%-80%。 1、聚焦能源行业数字化,助力电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受益于能源客户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以及能源互联网带来的新的用电服务需求,公司 2B 的能源数字化业务项目储备充足、业务持续向好,预计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40%,收入增速中枢有显著提高。 2、B2B2C 的业务模式,构建能源服务新场景:公司行业客户理解深刻,依托支付宝等超级入口,不断拓展能源服务、生活服务、城市服务等多维场景,不断扩充商业变现场景。 3、聚合充电业务大客户拓展顺利,充电量预计将会爆发式增长:能源消费电气化的新场景不断涌现,公司 2C 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价值凸显,上半年聚合充电业务快速发展,充电量突破1.1亿度,充电桩数突破 20万,在一季度打通星星充电后,二季度成功实现了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头部运营商的打通,预计下半年聚合充电业务将加速发展,充电量相比去年将有爆发式增长。(资料来源:公司公告)预计公司将继续联合支付宝、高德地图、城市超级 APP 等流量入口等合作伙伴,加速推动充电桩的互联互通;同时为主机厂、汽车服务公司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增值运营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聚合充电服务平台。 4、投资建议持续看好公司 B2B2C 业务布局,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8.6亿元、10.8亿元、13.0亿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20.0/15.9/13.2倍,维持“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1)电力物联网建设及投资额不及预期;2)停车、充电等新业务场景投入产出比不及预期风险; 3)互联网电视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7-13 32.82 -- -- 41.68 26.30%
41.45 26.29%
详细
1、 事件概述7月 9日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 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38.0亿元至 43.0亿元,同比增长104.60%至 131.52%, 扣除公司转让中兴高达 90%股权收益(约 8亿元左右),环比增长 6%-38%。 2、 运营商业务毛利提升预期兑现: 2020年 5G 大规模建设初期, 5G 标准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上国内运营商 5G基站规格前期要求不明确,公司研发投入有较大增长,另外 5G 产品早期主要以硬件为主且规模优势暂未体现。 2021年 5G 建设进入成熟期,加之公司自研芯片能力提升,公司毛利以及研发费用等层面持续优化,带动公司盈利水平提升。 3、 21年 5G 建设持续平稳推进,招标陆续落地,公司份额预期上升: 根据三大运营商招标与采购网, 6月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启动 48万站 700MHz 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工作; 7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布 24.2万站5G SA 建设工程无线主设备(2.1G)招标。 预计公司在三大运营商 5G 无线设备份额有所提升,相比 2020年公司招标份额 30%以下,从目前运营商招标份额分布看,公司份额有望超过 30%。 4、 ICT 全产业布局, 运营商、消费者及政企业务有望齐增长: 公司产品线除了运营商市场外,在政企、消费者市场方面均有布局, 尤其是在政企业务方面公司聚焦政务、金融、交通、能源、互联网及大企业等六大领域。 5、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不变, 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 59.6亿元、 78.7亿元、 95.9亿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24.2、 18.3、 15.0倍。 维持“增持”评级。 6、 风险提示5G 需求不及预期,运营商持续投入意愿降低;中美科技战持续,导致公司供应链不稳定。
风华高科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13 34.50 -- -- 39.14 13.45%
39.14 13.4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7亿元 -5.2亿元 ,同比增长84.74%-104.40%,基本每股收益 0.53元/股-0.58元/股。 分析判断: H1业绩大幅增长,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旺盛按照中值测算, 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 94.88%,基本每股收益为 0.555元/股。 分季度看, Q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3.09亿元,同比增长 137.69%,环比增长 66.13%。 2021年上半年业绩高增长主要受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前期投资成效逐步释放以及强化管控等综合因素的积极影响,公司阻容产品产销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营收及经营业绩同比持续增长。据富士总研数据, 2021年各尺寸 MLCC 市场规模将达 5.25万亿只, 2025年需求量有望突破 6万亿只,其中以 0201尺寸需求成长幅度居首,年均成长率或达 56.6%。 公司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去年研发投入 2.3亿元,同比增长 60.32%;另一方面不断扩张产能, 总投资 4.5亿元的新增月产 56亿只片容技改扩产项目已顺利达产, 扩产初见成效; MLCC 月产 450亿只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项目以及月产 280亿只片式电阻器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进度符合预期。 定增受理,奈电引入战投,聚焦主业加速扩产2021年 1月, 公司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拟募集不超过50亿元资金, 目前已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两大项目,分别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 75.05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 40亿元), 项目建成后, 于 2024年达产时实现高端 MLCC 新增月产约450亿只, 新增年产约 5,400亿只;新增月产 280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投资总额 10.11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 10亿元) 项目建成后,于 2023年达产时实现片式电阻器新增月产约 280亿只, 新增年产能约 3,360亿只。 我们认为定增将助力公司产能进入全球前列。 2021年 7月公司公告其通过引入世运电路战投剥离子公司奈电科技,持股比例下降至 30%,奈电科技亏损带来的商誉及财务方面的负面影响降低,更有利于公司专注核心业务,持续扩张产能。 在高强度的研发、扩产力度下,预计公司整体技术实力将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国产 MLCC 行业龙头的地位。 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8.43亿元、 84.01亿元、 101.1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4亿元、 15.12亿元、 19.75亿元, 每股收益为 1.19元、1.69元、 2.21元, 2021-2023年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28倍、19.7倍、 15.1倍。 公司在阻容感等领域布局优势明显, 开启大项目扩产,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我们认为在大项目顺利实施后,产能有望进入全球前列, 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展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市场开拓进展低于预期。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7-13 61.40 -- -- 68.21 11.09%
68.21 11.09%
详细
2021年 8月 23日,科大讯飞发布 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 63.2亿元,同比增长 45.3%;归母净利润 4.2亿元,同比增长 62.1%;扣非后净利润 2.1亿元,同比增长 2720.8%,业绩符合预期。 分析判断: 教育 & 消费者两项核心业务分化,全年预期依旧乐观当前市场对于公司的两项核心业务最为关注,即:1)智慧教育业务(IT 产品/服务口径)、2)消费者业务(2C 硬件产品)。H1两者分别实现营收 17.3亿元和 4.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1.5%和 40.7%。简而言之,仅就表观数字来看,前者低于预期而后者超预期。 1、智慧教育真的低于预期吗?其实不然。从收入结构来看,智慧教育项目(尤其是区域化采购项目)结算周期较长,收入确认集中于下半年、导致 H1收入增速波动。而这种收入确认的滞后性也间接导致 H1业务毛利率下滑 6.7pct 至 54.6%(集中采购对于毛利率也有一定压制)。我们认为,过去两年是公司智慧教育的高速扩张期,2021H1这一趋势仍在加速(月度订单可以佐证),更多大额项目的导入致使收入结构进一步趋于集中:一个可比数据是 2019H1、2020H1,教育业务(全口径)占比分别为 41.6%和 33.4%,下降趋势明显。 2021H1来看,公司一方面推动 2B 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实现异地复制(以青岛、蚌埠为标杆),教育局引导的区域化采购也逐渐成为主流,高标准化推动产品化率提升;另一方面,2C 个性化学习手册+学习机持续发力,通过区域订单模式加速渗透。判断 2021全年智慧教育增长乐观,H1占比大概率在 30%以下,教育高速扩张主逻辑依旧坚挺。 2、开放平台和消费者超预期,2C 硬件更具含金量。在讯飞业务口径中,开放平台和消费者硬件产品归属一大类。其中消费者智能硬件 H1增速高达 40.7%,考虑到这一口径已不含公司王牌产品学习机(归属智慧教育口径),判断业务增速大超预期。此前,公司 2C 硬件产品在线上“618大促”中整体销售额大增 108%,同样可以作证放量趋势。此前市场对于公司硬件产品保有极高期待之余,也对其品控能力/品牌效应存有分歧,但本次 2C 硬件产品增速超预期充分说明公司产品化能力及规模化推广能力的同步提升,判断录音笔等拳头产品正在放量,办公类产品矩阵趋于成熟,2C 新增长曲线可期。 此外,在增幅上更超预期的则是开放平台业务,H1同比高增 131.7%。我们认为,公司平台业务赚取的是开发者&广告商精准匹配后的广告分成,考虑公司的平台议价地位较高(H1获中国广告长城奖 AI 营销类金奖),确认节奏可主动把握,同样对其增长保持乐观。 智能化商用红利全面释放,现金流/扣非利润印证景气度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公司在两项核心业务以外,有多类其他细分业务增长超预期,如智慧医疗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 34.2%(智医助理拓宽应用);智能车联网收入 1.8亿元,同比增长 74.3%(凭产业优势地位消化需求红利);数字政府收入 2.7亿元,同比增长 74.6%(含低基数原因);运营商业务收入 6.9亿元,同比增长 65.4%(运营商事业部成立后正在发力),多领域高景气印证 AI 商业化扩张逻辑。 后疫情时代,智能化红利释放的大背景下,行业格局演绎方向仍要回归 AI 三要素来看:即算力、算法、数据。我们认为,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和数据,凭借 这两方面的卡位优势,公司已经逐步在多个赛道上形成闭环生态,并产生标杆案例、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商用全面铺开,业绩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看,现金流和扣非净利润指标同步验证公司正在开启爆发期。一方面,公司 H1销售商品劳务所得现金 57.5亿元,同比+64.6%,增速创下 2018H1以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性现金流金额为-17.3亿元,较 2020H1的-10.4亿元缺口进一步扩大,主要系项目及芯片备货等经营性货款增加所致,无须担忧 。 另 一 方 面 , 公 司 H1实 现 2.1亿 元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 实 现 历 史 级 突 破 , 这 一 数 值 在2017H1/2018H1/2019H1/2020H1分别为 0.8/0.2/0.3/0.1亿元,上半年的大额利润兑现充分说明前期大型项目进入密集兑现期。 其他指标方面,1)费用管率改善明显,销售费用率下降 3pct 至 15.8%、管理费用率下降 0.9pct 至6.6%,费用管控与规模效应共振。2)研发费用投入依旧高达 11.5亿元,占收比控制在 18.2%,技术/产品/平台壁垒坚实;3)非经常项 2.1亿元符合预期,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和公允价值变动(三人行 & 寒武纪),后者贡献 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2.7亿元有所下滑,但预计全年口径下影响有限。4)智慧教育毛利率下滑6.7pct 至 54.6%,致使综合毛利率下滑 3pct 至 42.8%,判断项目完整确认收入后,全年口径下综合毛利率波动将被较大程度熨平,即下滑幅度有限。 重申校外教培监管政策带来的产业红利,公司核心受益此外,我们在此重申外围政策利好的持续性:2021年至今,校外教培业整顿已经成为公司智能教育业务的新催化。2021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与此同时,北京朝阳区开始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新一轮治理。我们认为,本轮监管将和 2018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接力,校外培训乱象有望获得根本性整治,更重要的是,本轮治理将进一步凸显校内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部在 2021年工作要点第 22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工作措施中第一点就是要“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换而言之,校外培训治理根本因素仍是提升校内教育质量。2021年 6月 15日,教育部正式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承担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本次这次机构增设凸显高层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的决心,结合 2021年开年至今的文件颁布、顶格处罚(头部校外培训机构)来看,判断 2021年内强监管将持续落实,而专注校内体系、横跨线上-线下的AI 教育龙头科大讯飞将是最大受益者。 举例而言,“双减”意见第六条特别明确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即政策有望加速引导科大讯飞“因材施教”方案(当前唯一全栈式解决方案)及智慧教育业务规模化落地,政策红利持续演绎。 投资建议: 维 持 盈 利 预 测 不 变 , 2021-2023年 公 司 营 收 预 测 为 178.3/243.5/325.8亿 元 , 分 别 同 比 增 长36.9%/36.6%/33.8%,三年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1/26.6/3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0.0%/39.3%/37.4%。 2021年予以 12倍 PS(对标 2017-2018年高速增长期),目标市值 2000亿元维持不变(对应目标价 9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支持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公司利润兑现不及预期、新兴 AI 厂商加速进入,竞争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
欣贺股份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7-12 17.67 22.79 235.64% 18.40 4.13%
18.40 4.13%
详细
公司收入/归母净利 2020年为 18.33/1.78亿元、 16-20年 CAGR为 5.2%/-0.9%,主要受高端市场销售不景气及电商渠道冲击; 2021Q1同比+32.7%/+139.5%、同比 19年均实现 50%左右增速,复苏快于同业, 且我们判断 2021Q2存在持续超预期可能, 主要受线上加速、线下开店和店效提升及盈利能力提升驱动。 从品牌来看, 公司以全自营高端品牌 JR+JW 为核心、 19年收入占比 51%且 16-19年 CAGR13%,而且 20年其门店呈增长态势。 从渠道来看, 公司推进自营/电商发展、 20年收入占 73%/21%且16-20年 CAGR12%/29%;线下渠道中, 2020年总门店数 524家,其中自营门店 419家、 15-20年占比提升 29pct 至 80%。 公司优势: 坚持高端化定位, VIP 客户贡献 80%+销售 (1) 强大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各品牌独立设计并推进产品迭代, 保持年均推出 4000款以上新品、实现核心 JR 品牌 16-19年均提价 11%。 (2) 品牌集群与 VIP 客户集中优势, 7大品牌矩阵实现多维深层市场渗透, VIP 客户销售占比在 80-90%以上、平均客单价在 1.5万元,截至 2020H1会员数达 71万人。 (3)仓储智能化、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于 2020年投入使用, 未来推进生产供应链升级。 成长驱动: 线下加速、线上持续高增,盈利能力改善 (1)线下:开店加速—未来三年预期自营门店逐年净增 50家至 469/519/569家、 20-23年自营开店 CAGR11%,; 店效提升—年初至今店效较 19年已提升 10%以上、 未来 JR 和 JW 店效目标提升至千万元,预期 20-23年自营店效 CAGR8%至四百万元。 (2)电商: 电商净利率 25%以上, 电商专供款产销率逐步趋于正常水平, 未来将逐步开拓抖音、小红书等新兴渠道合作。 (3)盈利能力: 公司毛利率正常在 72%-74%波动、净利率正常在 11%-13%, 未来将控制销售费用率并改善存货周转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21Q1净利率已提升至 1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23年总营收 23.4/27.6/32.5亿元、同比增速 27.7%/18.1%/17.6%,归母净利 3.64/4.32/5.08亿、 同比增速 104%/19%/18%。考虑公司疫情后业绩增长超预期及线下开店加速与店效提升、线上持续高增长将推动 2020-23年业绩CAGR42%,因此给予公司 2022年 25倍、对应 2022年合理市值108亿元、目标价 25.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开店及店效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设计不到位、供应链管理不足及存货周转难以改善的风险、系统性风险。
妙可蓝多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7-12 58.09 -- -- 58.20 0.19%
64.70 11.3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业绩预告, 2021年上半年收入预计 20-21亿元,同比+85%-94%; 归母净利 0.95-1.1亿元,同比+195%-242%; 扣非归母净利 0.93-1.08亿元,同比+386%-464%。 其中, 2Q21收入预计 10.5-11.5亿元,同比+52%-67%;归母净利预计 0.63-0.78亿元,同比+185%-254%。 分析判断: 奶酪棒业务保持高速成长我们判断 Q2奶酪收入 9亿元左右,其中奶酪棒 7亿元左右, 奶酪棒收入同比增速超 100%、环比上季度保持增长。 Q2公司奶酪产能继续增加,上海金山工厂投产, 产能不足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将形成上海(2个工厂)、天津、吉林、长春四地 5间工厂的产能布局,进一步巩固产能大幅领先优势。 公司销售网络保持扩张态势、进一步下沉, 我们预计今年将完成全国全渠道覆盖。 同时,公司通过全品项进入核心店、拓展终端陈列、开展“单点爆破”活动等着力提升单点销售额,收效明显。 产品方面, 6月推出儿童奶酪棒香草冰淇淋新口味,进一步丰富大单品产品线;推出“每日芝食”奶酪条新品,拓展更多消费人群。 其他奶酪(B 端为主) Q2收入预计同比增幅不大, 我们判断因去年疫情影响 Q2销量基数较高,但环比保持增长。妙可蓝多即将加入蒙牛平台,我们认为 B 端奶酪业务将明显受益于蒙牛丰富的客户资源,将保持较快增长。 Q2净利率进一步提升根据预告, Q2公司归母净利率预计接近 7%, 较 Q1归母净利率 3.4%进一步改善。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较大,若加回, 我们判断业务经营实现的净利率接近 9%左右。公司已经处于释放利润的阶段。 奶酪收入规模持续增加、高毛利奶酪棒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继续提升。销售费用投入方面,根据观察,上半年公司保持持续稳定的品牌投入, 夯实“奶酪就选妙可蓝多”的心智占位。线下投入方面,我们判断公司保持较高的渠道利润率以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市场上虽然小品牌增多、竞品加大促销,根据终端观察,妙可蓝多产品保持较快动销,仅局部区域适度参与价格促销,这得益于领先的产品力、品牌力;因此我们判断线下费用投入也是稳定可控。整体在规模效应下实现净利率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 Q2业绩符合预期, 实际业绩有望接近预告上限。 上半年收入完成股权激励目标的 50%+,其中奶酪棒持续高增长,下半年新产品上市、以及加入蒙牛体系之后 B 端业务空间的打开,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收入增长。 Q2净利率进一步提升,公司已处于利润释放阶段,预计下半年在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利润有望继续攀升。维持盈利预测 2021-23年收入 46、 64、 82亿元,归母净利润 3.9、 7.4、 11.1亿元。目前股价对应 2021/22年 P/E 63/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①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②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③食品安全问题。
晶丰明源 2021-07-12 480.01 -- -- 580.00 20.83%
580.00 20.83%
详细
依据公司官方晶丰明源公众号, 公司近期发布去 VCC 电容高性能芯片产品 BP852X, 采用 PWM/PFM 多模式控制技术,能有效降低系统待机功耗,提高平均效率,并减小系统工作在轻载时的音频噪声。 AC/DC 工艺优势延续,拟收购凌欧创芯谋产品协同公司近期发布去 VCC 电容芯片产品 BP852X, 无需外部供电,其内部集成高压启动与供电电路, 极大降低了应用方案的成本与备货难度, 同时保持较低的待机功耗,适用于小家电辅助电源、电机驱动辅助电源以及 IoT/智能家居/智能照明辅助电源等应用。 公司延续了此前在 LED 照明驱动 IC 领域的极简工艺优势,提升公司在新的应用子领域的竞争优势。 此外,依据公司拟收购凌欧创芯预案, 凌鸥创芯主要产品包括 MCU、 Gate Driver 以及 DC/DC电源管理芯片等,与公司既有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等业务具有较高的协同效应,为终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提升电源管理模块的产品性能。 我们认为,未来基于公司高效的管理优势、规模量产技术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势,有望在模拟 IC 领域持续做强做大。 AC/DC 持续突破中,推出 20W 高性价比快充电源套片公司在保持既有 LED 照明驱动芯片领先优势的同时,开发应用于大小家电的内置 AC/DC 电源芯片以及外置 AC/DC 电源芯片。公司于 2021年 6月 10日举办的消费者科技及创新展览会(CTIS) 之中国消费电源产业峰会上推出了 20W 高性价比快充电源套片。套片采用 BP8706D 初级集成芯片+BP6216同步整流芯片组成,可实现高度集成的 20W 开关电源方案。其中 BP8706D 内置高压启动,具有超低的待机功耗,并且内置软启动,支持轻载跳频模式,提高轻载效率并降低待机功耗,芯片支持 CCM 和 DCM 工作模式。 公司作为国内 LED 照明驱动芯片的领先企业,具备自有高压工艺优势,而外置 AC-DC 快充技术与 LED 照明均属于大电流 AC/DC 类电源管理芯片,公司未来有望依托于自身的工艺平台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巩固工艺优势, 拓展产品种类谋长期发展2020年 Q4以来由于汽车及消费类芯片需求激增,晶圆产能供需平衡被打破,全球范围内 8寸、 12寸晶圆产能供不应求,同时带动了其他上游供应链的产能紧缺。 2020年公司完成了第五代BCD-700V 工艺平台研发工作,进一步降低成品提升晶圆产能有效利用,公司基于自有平台, 可以根据整体产能需求,结合不同晶圆厂实际情况,在不同供应商之间进行协调,不会因工艺问题受限于某一具体上游厂商。同时,在自有平台技术支持下,公司可以更快导入新的晶圆供应商,以满足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带来的原材料增长需要。 公司深耕电源管理芯片行业,不断丰富产品结构,为公司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研发投入看,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为 1.58亿元,同比增长 132.78%,此外,公司上市以来,推出多期股权激励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我们认为,对于 IC 设计公司而言,优秀的人才和领先的技术水平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产品的多样化则是一家模拟 IC 公司成长的重中之重。 投资建议基于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产品有所提价以及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毛利率显著提升, 我们调整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 24.50亿元、32.50亿元、 42.50亿元(此前预测数据分别为 20.50亿元、27.60亿元、 35.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6.36亿元、 8.25亿元、 10.12亿元(4.04亿元、 5.92亿元、 7.39亿元), 鉴于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芯片企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看好公司长期产品种类丰富及高端产品持续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控制低于预期;LED 照明出口数据低于预期;公司产品创新低于预期; 竞争力削弱等。
风华高科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12 32.60 -- -- 39.14 20.06%
39.14 20.06%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签署合同引入战略投资者世运电路,完成对子公司奈电科技的增资扩股。增资金额为 7亿元,其中 1.55亿元计入奈电科技注册资本,其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由 100%降至 30%,世运电路持股比例为70%,奈电科技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分析判断: 引入战略投资者,助力公司聚焦主业发展奈电科技原为并表子公司,近年来业绩不佳,2020年奈电科技亏损 1.07亿元,对主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截至 2021年 6月 30日,奈电科技尚欠公司借款本息合计 2.31亿元,交易完成后欠款将被动形成财务资助。增资完成后,公司将减持至30%,且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此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将加快奈电科技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以及技改扩产投入,提高经营效益和管控效率,促进其发展转型升级,同时将有助于公司改善财务报表、聚焦阻容感主业发展、推动扩产项目加速进行。 行业需求旺盛,疫情影响产能供给2016-2020年全球 MLCC 市场规模由 85.5亿美元增长到 162.5亿美元,复合增速 17%。下游 5G 手机与汽车电子市场需求巨大。受益于 5G 渗透率提升,单机 MLCC 用量增长趋势将继续。 2023年基站端 MLCC 需求将增长到 2019年 2.1倍。汽车电动化趋势将推动车用 MLCC 需求增加。2021年 1季度以来供需紧张,同时近期马来西亚受到疫情影响导致产能受限,电阻大厂旺诠将停工两周,预计 7月电阻产量将降低 30%。在马来西亚封国的背景下,旺诠的停工将进一步加剧供不应求的态势,预计仍将带动电阻市场紧张情况。 定增项目获得受理,加快推进扩产2021年 1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募集不超过 50亿元,7月 5日公告已经获得受理,正在加快推进。定增项目主要是加快主业片式元器件产能扩充,其中投资 75.05亿元建设新增 MLCC月产 450亿只高端电容基地项目,投资 10.12亿元建设新增月产280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目前总投资 4.5亿元的新增月产 56亿只电容技改扩产项目已顺利达产,已逐步发挥产能效益。投资 10亿元的新增月产 280亿只电阻技改扩产项目于 2020年 12月完成立项,目前正在加速推进。 我们预计在扩产顺利实施后,MLCC 产能有望在 2023年达到 630亿只/月,片式电阻产能将增至 640亿只/月,产能进入全球前列,公司进入跨越式发展。 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8.43亿元、84.01亿元、101.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4亿元、15.12亿元、19.75亿,实现每股收益为 1.19元、1.69元、2.21元,2021-2023年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27.7倍、19.5倍、14.9倍。公司在片式电容、片式电阻等领域布局优势明显,同时开启大幅扩产,充分享受行业红利。产能顺利实施后,产能有望进入全球前列,带动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系统性风险等。
浙江自然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7-08 61.40 59.25 212.50% 68.85 12.13%
72.60 18.24%
详细
主要观点: 公司盈利水平较高,我们分析主要得益于向上做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贡献 10pct)、向下提供利基产品的研发服务(贡献2-3pct)、以及原材料和汇率的成本控制;而在垂直一体化中,核心壁垒在于 TPU 面料和聚氨酯发泡环节。 短期来看,公司产能投放进度有望超预期,得益于 20年下半年提前建设,在 21年上半年旺季得到释放;中期来看,目前在 TPU 充气床垫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但在客户份额提升、新客户拓展、品类扩张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判断家用充气床垫、水上用品、保温箱包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长期来看,2025年随着募投项目达产,公司有望达到 21亿元收入。 预计 2021/2022/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36%/31%/30%,EPS分别为 2.19/2.97/3.91元、对应 PE 为 29/21/16X,结合绝对和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目标价 8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介绍:户外代工第一股公司前五大客户为迪卡侬、Balluck Outdoor Gear Corp、SEATO SUMMIT、Super Retail Group 和 REI,占比 47%,第一大客户迪卡侬占比 33%。公司旺季在 Q1和 Q2,每年 Q3谈第二年订单。 公司优势: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客户优质1)客户优质;2)参与高附加值面料环节,打造小单快反提高竞争力;3)研发设计能力优势显著。 成长驱动:产能稳步扩张,持续优化客户结构1)产能扩张+单价提升;2)产品创新叠加 ODM 占比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毛利率;3)客户份额提升叠加新客户拓展。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工厂爬坡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系统性风险。
百隆东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7-08 6.51 8.07 46.46% 6.55 0.61%
6.55 0.61%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 10亿元,用于在越南扩建 39万锭纱线,项目总投资额预计 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6.17亿元。 分析判断: 我们分析,本次定增的意义在于: (1)加速扩产,夯实色纺纱龙头地位。 2020年底公司纱线年产能为 170万锭,其中越南占比 60%,定增项目落地后将贡献 23%产能增长。我们分析,在目前份额提升的背景下,公司产能稍显不足,因此定增有望加速公司扩产进度。 (2)长期来看,和国内相比,布局越南有望降低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并享受关税优惠, 2020年公司国内和越南净利率分别为 2.7%/6%。我们判断,越南的低价棉花库存效应有望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3) 2020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 40%,此次定增落地后有望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一方面有利于公司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债务融资空间。 投资建议4月以来,棉花价格回升至 1.6万元/吨,我们分析主要受印度疫情加剧、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除周期性逻辑外,我们认为更重要的逻辑是公司周期属性的弱化: (1)议价能力提升:公司产品价格并未随着棉价下降而下降, 3月棉价最多回落 9%、但公司单价并未下降; (2)随着海外客户份额加速提升、订单结构持续改善(色纺纱占比提升)。维持 21/22/23年 EPS0.77/0.85/1.07元、对应 21/22/23PE 为 8/7.7/6X,维持目标价 9.54元(对应 21年扣非净利 15XPE),维持“买入”评级;安全边际参考公司回购均价(3.7元)及股权激励行权价(3.93/4.33元)。 风险提示棉价下行风险;提价后客户选用替代产品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投产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系统性风险。
崔琰 7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08 243.88 248.26 19.14% 299.00 22.54%
317.30 30.10%
详细
事件概述: 7月 6日,公司发布 2021年 6月汽车销量快报。6月公司汽车销售 5.10万辆,同比+51.3%.其中,新能源汽车 4.14万辆,同比+192.0%;燃油车 9.65万辆,同比-50.7%。同时,公司 6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 2.777GWh,同比+11%。 分析判断: 插混加速兑现 新能源全面转型实现在即DM-i 产能快速爬坡,插混占比显著提升。公司 6月销量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当月乘用车销量 49,765辆,同比+52.5%、环比+10.2%,其中,新能源车销量 40,116辆,同比+207.1%、环比+26.6%,燃油车销量 9,649辆,同比-50.7%、环比-28.5%。新能源乘用车中,公司纯电车型 6月销售 20,016辆,同比+102.0%、环比+7.0%,插混车型销售 20,100辆,同比+536.7%、环比+55.0%。从结构上看,公司 6月乘用车销量中,燃油车型占比环比-10.5%,取而代之的插混占比环比+11.7%至 40.4%,与纯电车型合计占据公司 80.6%销量。在插混车型中,秦 PLUS DM-i 以 10万+的在手订单,以及 67.3%的环比增长领跑,为公司新能源化转型提供了核心驱动。 我们认为,本月销量数据充分证明了公司对插混技术的前瞻精准布局,以及商业化推广的成功落地,公司向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转型即将实现。随着公司 7、8月份 DM-i 专用刀片电池产能爬坡带来的 DM-i 订单交付加速,以及 7月改款汉(车机系统、硬件、续航升级)及年内汉 DM-i 的发布,公司在有望凭借更智能、更经济的旗舰产品对 A/B 级轿车市场形成降维打击,开启销量新周期。同时,结构的优化以及产能利用率的快速提升,有望为公司带来综合毛利和规模效应的拐点式改善,并迎来量、利双升。 刀片产能多点布局 DM-i+外供双管齐下内用+外供双轮驱动,动力电池业务多点开花。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景气以及刀片电池在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于 2020、21年加速对刀片电池产能的投入扩张。目前,公司已于重庆、长沙、贵阳、蚌埠、青海等 10余城市新增刀片电池产能,并对部分旧有三元产能向刀片的切换,并积极推动弗迪电池引战计划。同时,针对 DM-i 独特的使用工况,公司还推出了超级混动车型专用刀片电池(即大容量功率型刀片电池),其相比 EV 车型电池,电量较小、比能量稍低、比功率较高、充放电频次较多,同时保留刀片结构兼顾安全性的特点,相比普通混动电池具备较强优势和技术壁垒。 公司依托于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目前已与海内外众多知名整车厂、光伏、储能企业对接合作意向,以销定产。未来,随着公司电池产能的逐渐释放以及引战计划的推进,公司电池业务有望通过内供+外供的方式,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E3.0平台携“海豚”首秀 剑指 A0级电动市场“海豚”发售在即,超高性价比实现燃油平价,A0级纯电市场大有可为。公司基于 E3.0平台打造的首款轿车,“海豚”已于亮相工信部第 345申报目录,并有望于三季度上市。该车型定位为 A0级两厢纯电动车型,预计售价十万元区间,低配版有望以 10万以内的价格实现燃油车平价,成为丰田致炫、大众POLO、本田飞度等燃油车型的有力竞品车型,有望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入门级纯电代步车。具体来看,1)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070/1770/1570mm,轴距为 2700mm,相比对标车型而言,车长更小,轴距更长,充分体现了 E3.0平台在空间上的优势。 2)动力方面,该车或将搭载最大功率为 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 150km/h,并装配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3)续航方面,由于该车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整备质量(分别为1285kg 和 1405kg),或将划分出两种续航里程,其中高质量版在续航里程上有望匹配甚至超越欧拉好猫、埃安 Y 等竞品,而低质量版有望带给消费者更低的购置门槛,收获政策补贴。 4)智能化方面,海豚或将搭载比亚迪最新的 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在智能、娱乐体验方面,海豚也会有出色的表现。 5)营销推广方面,该车主打年轻市场的产品,并有望提供丰富的选装件,如前后包围、天幕、轮毂、D 柱饰板等等,同时后视镜、车顶、前后保险杠饰条也可选择多种颜色拼接,以丰富运营活动加强用户链接,进而最大程度满足 Z 时代追求潮流、追求个性的消费画像。我们认为,“海豚”的推出,有望依托于 E3.0的全新平台,对现有微型电动车形成降维打击,并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和燃油车平价(即便不考虑新能源牌照),成为年轻人首购市场的热门车型。 我们认为,公司 6月销量数据表现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插混技术的战略预判能力、综合技术实力,并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快速爬坡,以及新产品的加速迭代,公司将率先实现全面新能源化转型,并在智能化的渗透中占据先发优势,同时依托产品结构和产能利用率的优化实现销量和业绩的双重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 DM-i 车型销量持续兑现,E3.0平台商用在即,电池业务多点开花,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60.8/74.0/99.2亿元,对应的 EPS 为2.13/2.58/3.4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为 117/97/7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1-07-08 35.00 -- -- 38.38 9.66%
41.28 17.94%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 7月 6日,公司发布 2021H1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7.5-3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15-326%,其中 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21.7-22.7亿元。 分析判断: 化工产品高景气度,公司单季度利润创新高公司 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7.5-38.5亿元,因 Q1公司归母净利润 15.8亿元, 则 Q2归母净利润21.7-22.7亿元, Q2同比增长 358%-379%。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均明显提升,根据卓创资讯,山东地区尿素今年上半年均价 2226元/吨, 同比上涨 29%, 醋酸上半年均价 6319元/吨,同比上涨 161%, 乙二醇上半年均价 5060元/吨,同比上涨 30%,己二酸上半年均价 9677元/吨,同比上涨 41%, DMF 上半年均价 10816元/吨,同比上涨 107%, 辛醇上半年均价 13963元/吨,同比上涨 113%,主要产品中醋酸、 DMF、辛醇涨幅超过一倍, 为利润提升贡献较大。 积极进行产能建设,优化升级现有生产平台华鲁恒升德州基地新产能建设集中在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 碳酯和草酸等项目, 目前园区产业平台优化升级项目也已启动,根据项目环评, 公司拟投资 11.9亿元, 采用国内先进的大型合成氨工艺技术,新建 55万吨/年的合成氨生产装置, 该项目拟以停产现有 1套 20万 t/a 合成氨装置, 减产、停产部分现有甲醇生产装置,合计置换 85031Nm3/h 原料气用于升级合成氨项目,公司现有装置原料气总产能为 769758Nm3/h,置换比例为 11%。 同时该项目包括一套供氧能力为 10万 Nm3/h 的大型空分装置。该项目采用先进技术,替代原有能耗较高的旧设备,对降低公司生产成本,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司竞争力起积极作用。 荆州基地目标明确,项目审批推进顺利公司第二基地落户湖北荆州, 一期建设项目包括 100万吨/年合成氨、 100万吨/年尿素、 30万吨/年 DMF&有机胺、 20万吨/年食品级 CO2、 100万吨/年醋酸等装置; 二期建设醋酸下游衍生物、己内酰胺、尼龙 6、尼龙66、 PBAT、 PGA、碳酸二甲酯、丙烯酸及酯、 MMA/PMMA、聚甲醛等衍生产品。 煤化工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拉得越长,附加值越高,荆州基地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投资建议由于需求持续向好,基础化工品进入高景气度, 公司盈利水平显著提升,调高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7/51.0/65.7亿元(调整前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 43.5/40.3/53.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59.6%/-21.1%/28.8%, EPS 为 3.06/2.41/3.11元,目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及煤炭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产品景气度回落的风险, 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07 22.99 -- -- 29.25 27.23%
31.15 35.49%
详细
1. 新华三——公司核心资产。传统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全球领先,同时拓展服务器、存储业务补齐IT全产业链。借势5G网络IT化转型切入运营商数通及新网络(SDN/NFV)市场,业务、技术全面对标思科、华为,空间广阔竞争力突出份额有望再提升。 2. 网络设备龙头厂商,与华为企业网+运营商业务全线对标. (1)技术层面:提供技术领先的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全栈产品,在融合平台开放计算等云计算智能应用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作为全球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智能应用服务的领先者,全面、深度布局“云—网—边—端—芯”产业链,具备从通用型产品到行业专用产品,从核心芯片、系统整机、数据中台到云上应用的全产业链和纵向技术垂直整合能力。提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的全系列关键软硬件产品。具备丰富行业数字化建设和运营经验,在融合平台开放计算等云计算智能应用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公司在网络、服务器、存储、云计算、安全等重点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包括Comware、CloudOS、ONEStor、BIOS、BMC等平台与核心底层软件及相应硬件产品IP,已建立宽广的技术护城河(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2)研发层面:在高端路由器、小基站和芯片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明年起陆续进入收获期。 (3)市场层面:持续保持龙头市场份额,2021Q1中国企业网市场以37.2%高居第一,运营商领域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中,2018-2020年,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2)、企业网路由器市场(#2)、企业级WLAN市场(#1) 、X86服务器市场(#3) 、存储市场(#2) 、安全硬件市场(#2) 、超融合市场(#2) 、SDN(软件)市场(#1) 、云管理平台市场(#1)分别位列前列(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此外,公司在运营商板块新一轮中标中份额不断提升,高端路由器市场突破初见成效,整体市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4)产品结构:产品结构完善,网络产品完全对标华为。公司在基础网络设备、云计算、网络安全、服务器等领域产品与华为完全对标,同时在市场份额方面均与华为处于同一梯队水平。此外公司近两年来积极拓展运营商业务板块,在高端路由器、交换机等订单不断突破,相关运营商订单情况不断拓展,整体企业网与运营商网络产品设备完全对标华为(详见P7)。 3. 低估值:短期估值受整体板块及集团层面债务危机压制。 公司前期调整幅度较大主要是以下两大原因:其一是2020年下半年整体科技板块的回调,作为科技类龙头企业,公司整体估值水平调整明显,同时受制于海外疫情因素影响,市场担心整体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其二,紫光集团2020年债务违约问题爆发,引发众多机构资金回撤。整体估值及业绩预期降低以及集团债务问题爆发导致公司整体调整幅度过大。根据wind估值分析数据,截至7月3日,公司PETTM为32.4X,近三年历史平均值为37.4X(1STDV:44.8X;-1STDV:30.0X),公司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4. 业绩增长确定性:运营商+海外市场加速扩张,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1)运营商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未来四年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2020年新华三在运营商大网市场不断突破,实现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67.2%,随着2021年新招标陆续公布,新华三运营商招标份额不断提升,在高端路由、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领域均有所斩获。我们认为,伴随5G时代运营商网络技术演进,IP化和IT云化化不断深入,新华三有望凭借自身全栈式产品布局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积累加速运营商市场份额提升,在大网经营、集采份额、高端路由、DICT、智能终端等领域全面发力,尤其是高端路由器方面,推动核心集群路由器CR19000全面渗透,通过自研芯片为高端路由器长期演进提供动力。 (2)海外自主品牌渠道加速铺设。聚焦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加速规模突破:2020年国际业务中新华三H3C品牌产品及服务收入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61.5%。截止2020年报信息,新华三已在海外市场构建了完整的业务布局。已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日本7个国家建立子公司,已认证海外合作伙伴252家,覆盖20多个国家,海外自主品牌销售渠道逐步扩大。 2021年正在筹建菲律宾、土耳其、南非三个代表处,“7+3”的自主渠道格局已经形成,而西班牙、墨西哥、阿联酋和新加坡代表处也正规划中。 公司后续聚焦东南亚、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和欧洲国家市场,以这些片区和核心国家为基地的能力中心、支持中心和培训中心,逐步覆盖周边国家,支持其销售和售后服务,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与规模性突破。 5. 两大边际改善催化公司估值回升。 (1)集团债务已不存在继续爆发债务违约的问题,前期债务违约问题已充分反映:截至目前,集团累计已有9只人民币债券违约,违约规模高达234.5亿元,当前逾期本息和为68.8亿元。累计有4只美元债券违约,当前违约规模高达15.6亿美元。近年来,紫光集团进行大规模并购和国际存储基地等项目投建,其投资性现金流大幅流出,在对外投资活跃、流动性紧张压力下,经营获现难以满足紫光集团资金需求,其偿债资金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目前集团债务已不存在继续爆发债务违约的问题,目前所有债务金额均已考虑其中,充分反映在市场预期当中。 (2)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带来市场渗透机遇:华为受制于芯片制裁,其运营商数据网相关业务板块招标情况不及预期。比如近期电信和移动发布的服务器和集中网络云资源池三期工程计算服务器采购结果,华为均未入选。同时华为正处于战略转移阶段,2019年9月20日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马海旭在华为全联结大会就表示将在条件成熟时退出服务器整机市场,后续将持续聚焦鸿蒙生态以及车及云BU发展。我们判断由于华为退出部分市场竞争,未来新华三会有填补华为份额的机遇。 6. 盈利预测:低估值+业绩确定性有望迎接戴维斯双击根据收入与成本假设,考虑公司未来运营商业务及海外市场渠道开拓,按照历史数据给予相应费用率及税率等,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母净利润:21.0亿元、26.4亿元、33.3亿元,其中,根据新华三历史数据及相关财报信息数据情况,其对公司损益影响预计2021-2023年分别为:17.8亿元、22.1亿元、27.4亿元。采用分部估值法分别给予新华三和传统分销及软件业务40X和10X PE估值,2021-2022年对应市值分别为744.2亿元、925.9亿元。 根据营收及盈利预测,预计紫光股份2021-2023年实现营收由676.2亿元、748.5亿元、834.4亿元调整为664.5亿元、753.9亿元、867.6亿元,预计2021-2023实现归母净利润由22.2亿元、26.7亿元、31.4亿元调整为21.0亿元、26.4亿元、33.3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29.6X、23.6X、18.7X。根据公司估值情况,2022年对应市值为925.9亿元,考虑近期定增规模预期,认为公司安全边际较高,仍具备向上估值修复弹性,由“增持”上调至“买入”级别。 7.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疫情影响产业链上游供应:新冠疫情不确定性导致上游芯片厂商无法满足扩张产能,无法实现用户交货风险;技术产品研发及市场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集团债务违约解决方案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07 24.25 -- -- 27.97 15.34%
27.97 15.3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045.05万元–29,405.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5%-75%,预计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2850元/股–0.3217元/股。 分析判断: 二季度利润创新高,同比维持快速增长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年度经营目标计划,抓住控制器行业产品升级、电子产业转移以及传统产品智能化的机遇,发挥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订单获取能力持续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在面对电子元器件涨价及货源紧张这一全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时,公司采取了提前备货、价格传导、与上游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保证元器件交付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客户交付。公司预计 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045.05万元–29,405.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5%-75%,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796.37万元,二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248.68万元-18,609.34万元,单季度净利润创历史新高,且单季度实现同比 49.16%-75.24%高增长,在上游原材料紧张的背景下,再一次用业绩证明了公司订单获取和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对于订单快速增长的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业务,公司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产线目前共六条,分布在深圳、杭州、越南和意大利四大生产基地,未来将在三至五年内陆续进行更多产线的布局,不断扩大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产品的产能,今年是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步入规模交付的时期,我们判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订单获取和交付,将会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持续的高弹性。2021年 7月 3日,公司发布公告,分拆所属子公司浙江铖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分拆持续顺利向前推进。 投资建议维持前次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的实现营收分别为64.39亿元、84.65亿元、114.27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预测 5.73亿元、8.03亿元、11.00亿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37.53倍、26.76倍、19.5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控制器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毫米波射频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铖昌科技分拆被暂停、中止、取消或无法按期进行的风险;全球疫情再次爆发导致宏观经济下行;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3/29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