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4/29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恒生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1-07-07 61.29 -- -- 65.48 6.84%
65.48 6.84%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 7月 2日公司披露 2021H1业绩预告, 2021H1营业收入同比+14.2%-2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5.8%至 0.16%; 净利润整体同比+92.0%-104.3%分析判断: 新收入准则影响趋于出清, H1成本费用承压但表观利润超预期 一、 收入端增长中枢基本符合预期,新收入确认影响已于 2021Q2出清。 14.2%-29.7%的营收增速区间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但下沿略低,对此我们的判断是: 1) Q2确实略受影响: 由于公司于 2020Q3开始实施新收入准则,即收入确认方式由“完工百分法”向“终验法”转变,新规则下部分项目无法按照既定节奏确认收入。我们认为,新收入准则带来一整年的财务调整窗口期,即 2021Q1& Q2仍受影响,尽管 2021Q1在低基数叠加 2020Q4订单高峰期确认递延的影响下并未显现增速异常,但 2021Q2仍在影响期内。值得注意的是, 2021Q3开始财务调整影响已完全出清,公司收入确认规则将步入同口径比较期。 2) 但增速大概率贴近区间上沿: 尽管业绩指引下沿略低,但不宜过分悲观。考虑到公司现金流(2021Q1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60.0%)和合同负债(2020全年同比+25.9%)情况乐观, 我们坚定看好公司基本面, 判断最终收入增速大概率贴近区间上沿。 二、利润端乐观增长系非经常项推动,费用成本扩张挤压扣费利润。 从表观利润来看,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6.6-7.0亿元,增长超预期, 主要系处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致, 主要来自二级市场兑现以及资产价值上涨,合计影响金额约为 3.9-4.2亿元。 公司在新的会计准则框架下,金融资产价值的计量与披露更为审慎,尤其投资收益是基于每个季度核算,因此判断公司二季度的持仓(兑现)收益明显。 此外, 关于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乏力主要因素仍是人员。 上半年人员有较大幅度增长(较 2020年底的 9739员工), 带来成本费用增长过快。但根据产业调研结果来看,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人员增长不主要来自外包条线;二是人员扩张加速充分体现公司对今年和未来业务景气度的信心。 零售、资管双轮驱动仍是主基调, 政改红利与新品迭代逻辑有望延续整体而言,我们认为上半年公司在大零售、大资管条线进展乐观,完全符合预期,相信中报会有更多亮点展现。 1、大零售 IT 领域来看, 集中交易系统抓住了新筹券商(大和、金圆统一、星展)和友商替换(九州)等机会; UF3.0融资融券业务已经在招商证券上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全国股转深化改革等也带来较大增量; 新一代理财销售系统发布,新增替换 14家客户;新一代 TA 系统新增替换 22家客户。 2、 大资管 IT 领域来看, 公司在证券、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保险、基金行业保持领先优势,特别是新筹外资机构如贝莱德、富达、路博迈等选择了恒生新筹公募解决方案,施罗德选择了恒生新筹公募咨询服务;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亦带来相应投资系统改造增量。 我们认为, 2021年政改大势依旧不改,大零售、大资管有望延续双轮驱动。 当前深主板&中小板合并已然推出, 后续的新三板精选层、公募投顾、乃至单次/蓝筹“T+0” 有望形成政策接力,推动资本市场 IT 赛道加速爆发。公司对于各类政改均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极大受益改革红利,后续业绩有望超预期。 不仅如此,创新产品与云化有望在中长周期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 2020年 9月 O45正式发布, O 系列迭代开始进入全面实践期,目前开始在公募、私募以及其他资管机构逐步落地, 2021年整体业务需求将显著走强。此外,泛资管类金融云 SaaS 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云毅等 SaaS 子公司有望逐步复制北美巨头 SEI 发展模式,打开泛资管 IT 行业巨大市场,驱动公司逐步由金融 IT 龙头向金融云 SaaS 龙头演进。 投资建议: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 2021-2023年营收分别增长 33.1%/25.7%/26.8%, 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36.4%/29.5%/28.7%, 预计三年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0/23.3/30.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73/2.24/2.88元。坚定看好公司基本面,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金融创新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微公司 2021-07-07 163.61 -- -- 234.97 43.62%
234.97 43.62%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上市公告书,本次发行A 股股票总数量为8022.9万股,发行价格为102.29元/股,发行对象共20名,限售期6个月。截至2021年6月22日,已收到认购对象缴付的认购资金净额81.18亿元。已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分析判断:国家大基金二期参与认购,发行后持股3.97%本次定增项目的发行对象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获配2444.03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30.46%,获配金额约25亿元,本次发行后持股比例为3.97%。此外,获配的机构还有:工银瑞信基金908.2万股(占11.3%)、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761.6万股(占9.5%)、国泰君安证券538.7万股(占6.7%)、中金公司 396.9万股(占4.9%),高毅资产379.96万股(占4.7%)。 定增三大项目,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张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公司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中微临港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及科技储备资金。中微产业化基地(临港)主要承担现有产品的改进升级、新产品开发生产及产能扩充,包括等离子体刻蚀设备(630腔/年)、MOCVD 设备(120腔/年)、热化学CVD 设备(220腔/年)、环境保护设备(180腔/年)。南昌产业化基地主要承担较为成熟的大规模量产及部分产品的研发升级。中微临港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将搭建从研发到投产的全周期研发平台,开展高端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相关产品与设备制造的研发工作。其中 CCP 刻蚀设备方面,主要布局UD-RIE 刻蚀设备(主要用于128层及以上的3D NAND 极高深宽比CCP 刻蚀)以及SD-RIE 刻蚀设备(主要用于14nm 及以下逻辑器件的大马士革刻蚀)。ICP 刻蚀方面,主要布局下一代单台反应器ICP 刻蚀设备Nanova+、下一代双台反应器ICP 刻蚀设备Twin-Star+以及ALE 原子层刻蚀设备的研发。MOCVD 设备方面,主要布局碳化硅材料功率器件的外延生长设备和技术的研发 。科技储备资金将用于新产品协作开发项目(包括红黄光MOCVD、大面积平板显示、PECVD 等化学薄膜、光学检测设备等)及对外投资并购项目。定增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扩充现有集成电路设备及泛半导体设备产品线产能、提高公司产品的科技创新水平,满足公司研发项目发展与业务扩张需求,持续强化公司的科创实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0.85亿元、41.28亿元、53.10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5.05亿元、6.41亿元、8.32亿元。2021-2023年实现每股收益为0.82元/1.04元/1.35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184倍、145倍、112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刻蚀设备龙头,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对上游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低于预期、国产化替代进展低于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21-07-06 15.30 21.20 102.48% 16.98 10.98%
22.28 45.62%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 2021中报预告。根据公司中报业绩预告,预计公司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22.87-26.68亿元,同比+200%-2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0.76-24.22亿元,同比+200%-250%。其中 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4-16.05亿元,同比+170%-254%,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17-13.63亿元,同比+181%-277%。 符合预期, 2021Q2量价齐升。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由于疫情缓和后全球经济逐渐恢复, 玻纤需求 2020H2起逐渐恢复, 因此 2020年 8月起,玻纤价格开始上涨。 根据卓创数据,截止到目前,粗纱代表产品无碱 tex2400直接缠绕纱出厂价由 2020年低点的 4000元/吨左右上升至 6100元/吨左右(52%), 其他品种如毡用纱等价格涨幅更高; G75电子纱价格由 2020年低点的 7800元/吨左右上升至目前的 17000元/吨左右(120%),价格弹性显著。 公司除因为玻纤景气度提高外, 我们认为产量提升以及结构升级,特别是电子布占比上升显著提升盈利。 行业高景气或可持续, 2021全年价格弹性显著。 根据卓创数据及各公司公告,我们估算 2021-2022年确定性较高的新增产能 50-60万吨, 在全球经济继续恢复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新增产能增速或低于需求增速,因此行业高景气度可持续,判断下半年玻纤价格将高位维稳。 分下游需求而言,我们认为全球产业链的汽车、电子受益于经济恢复,确定性较强,从而将带动热塑、电子布等高端产品需求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及价格弹性、确定性。 十四五结构升级逻辑清晰。 根据公司公众号信息, 2021年 3月,公司电子纱智能二线 3亿米电子布投产, 我们估算这使得公司电子纱市场份额提升至 20%左右,而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信息,公司桐乡智能制造基地第三条 15万吨粗纱线已经于 5月 16日点火, 而第三条电子布正在建设中, 公司产能布局超前于行业周期,前瞻性出色。 同时, 我们判断在上述产线投产后,就电子布规模而言公司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而根据我们测算,巨石在厚布领域相对于传统强势的台企拥有 1元/米以上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公司在工业布领域实现对传统强势的日韩台企业进行替代,从而使得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叠加公司风电、热塑产品占比上升,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公司产品结构升级逻辑清晰。 投资建议维 持 盈 利 预 测 不 变 。 预 计 2021-2023年 ,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50.6/56.7/65.2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09.3%/12.0%/15.1%。 考虑到当前玻纤行业利润率水平处于高点,下调估值至 2021年 18x PE,对应下调目标价至 22.68元(原: 26.46元,除权后),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内外需求不及预期,供给过量投放,系统性风险。
公牛集团 机械行业 2021-07-05 209.00 -- -- 229.88 9.99%
229.88 9.99%
详细
事件概述公牛集团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1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15.5亿元,同比+61.74%-92.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0-14.4亿元,同比+49.24%-79.09%。分季度看,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6.93-9.43亿元,同比+9.43%-48.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42-8.82亿元,同比+6.41%-46.20%。二季度业绩延续高增长,业绩增长超此前预期。 分析判断: 三大赛道精耕细作,业务业绩延续高增长。 二季度公司业绩延续高增长,预计主要为:1)核心电连接业务品牌、渠道、产品等优势显著,行业市占率领先,预计保持稳步增长;2)智能电工照明业务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以及下游房地产、装修市场恢复,预计二季度 LED 照明产品、墙壁开关插座产品业务持续恢复。生活电器、断路器、智能家居等其他智能电工照明产品下游需求良好,预计延续高增长态势;3)数码配件业务方面,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推出“精品、时尚、年轻化”优质新品,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发展。此外,主要原材料如塑料、铜材等上半年以来价格持续提升,而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全价值链精益运营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套期保值等方式对大宗物资价格进行锁定,有效克服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二季度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且从库存和现金流来看,截至 2021年 3月底,公司存货金额 7.85亿元,库存水平合理;2020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56亿元,同比增长 293.77%,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践行走远路发展理念,民用电工龙头成长可期。 公司坚持“专业专注、只做第一、走远路”的发展理念,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数码配件三大赛道并驾齐驱,其中,核心电连接业务领域,公司已成为行业龙头,品牌、渠道、产品、管理等方面优势遥遥领先于同行,龙头地位坚固,未来有望将电连接业务核心优势复制至智能电工照明、数码配件等新业务,逐渐向民用电工巨头迈进。且从新业务来看,智能电工照明、数码配件行业规模均千亿规模以上,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司有望凭借原有经销商渠资源、品牌、管理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未来发展可期。此外,公司 2020年上市以来对核心高管、核心骨干等进行两次股权激励,覆盖人数广,有助于绑定公司员工与公司股东利益,驱动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在巩固转换器领域基础上,陆续将竞争优势复制到墙开、LED 照明以及数码配件等新业务领域,逐渐向民用电工巨头迈进。考虑到公司业绩超预期,上调此前盈利预测,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由 119.39、139.33、160.30亿元上调至 120.76、142.07、164.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由 27.22、32.25、37.66亿元上调至 30.60、36.77、43.6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0倍、33倍、28倍,持续看好公司“品牌力+渠道力+管理力”构建的强大护城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大幅涨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地产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晨光文具 造纸印刷行业 2021-07-05 85.36 -- -- 88.45 3.62%
88.45 3.62%
详细
事件概述晨光文具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1H1公司归母净利润 6.10-7.00亿元,同比增长 31%-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50-6.20亿元,同比增长 42%-60%。分季度看,2021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2.82-3.72亿元,同比增长 20%-59%;扣非归母净利润 2.55-3.25亿元,同比增长 20%-53%。对比 2019Q2,则 2021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 33%-75%、31%-67%。二季度业绩维持快速增长势头,符合预期。 分析判断: Q2业绩延续高增长,龙头领先优势彰显。 公司 Q2单季度业绩维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主要为公司传统核心业务稳定增长,晨光科力普、零售大店等新业务快速放量。1)传统核心业务方面:随着学校上课以及企业办公文具采购需求释放,1-5月我国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22.0%,文具行业需求不断恢复。公司不断优化和升级自身渠道、产品,加大终端支持与市场营销推广,预计 Q2单季度公司传统核心业务增长高于行业增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新业务方面,晨光科力普持续开拓政府、央企、金融以及其他企业等终端客户,并上线 MRO 线上商城,且二季度随着企业办公采购需求的逐渐释放,预计业务规模持续保持高增长,且盈利端有望随着规模效应陆续发挥,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逐渐提升。零售大店则持续受益于客流的逐步恢复以及加盟开店的不断推进,预计保持快速增长。此外,晨光科技目前仍处于投入期,规模较低,公司加快发展线上分销渠道,落地多款线上专供产品开发,提高品类推广效率和品牌知名度,业务规模快速扩大。 一体两翼持续发力,文具龙头不断向文创巨头迈进。 中长期来看,公司一体两翼持续发力,文具龙头不断向文创巨头迈进,其中,传统核心业务从“增量”到“提质”,渠道优化提升效率,精品文创优化结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且受疫情等影响,行业份额加速向拥有渠道、产品、品牌等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持续受益;晨光科力普业务面向万亿市场,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政府、央企、金融以及 500强等合作客户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效应将逐渐发挥,净利率有望得以明显改善,科力普逐步进入利润收获期;新零售渠道模式成熟,加盟开店提速,盈利预计将明显改善,未来潜力较大;海外市场加速探索,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公司产品远销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设有经销体系和采购网络,因地制宜推广业务模式,满足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目前已初见成效。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晨光传统业务产品渠道升级所带来量价提升空间,新业务正在迈入收获期,公司逐渐由文具龙头向文创巨头持续转型升级,看好其发展前景。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 163.79、199.09、237.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31、19.00、22.79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50倍、40倍、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传统文具需求大幅下滑风险;新业务不及预期风险。
华熙生物 2021-07-05 276.63 -- -- 314.57 13.72%
314.57 13.72%
详细
2021年是公司医美板块爆发拐点之年,公司的医美业务存在显著预期差。 我们认为公司医美业务板块将会在 2021年迎来爆发,爆发点来自两大重磅产品驱动,一是润致娃娃针,二是润致双相塑型玻尿酸。 润致娃娃针于 2020年 7月上市,作为国内市场唯一批准面部额部的三类器械证(国内仅有三张三类器械水光,公司为唯一的面部额部,其他两个分别为手部和颈部),具有极大稀缺性,同时,润致娃娃针具有含麻无痛和微交联长效两大独特核心优势,我们保守预计 2021年润致娃娃针销售额有望达到 1~1.5亿元。再叠加公司 2021年 5月推出御龄双子针,将会快速推向市场,给公司医美带来额外的增量。 润致双相填充玻尿酸作为塑型玻尿酸产品定位中端,终端价格 2000~3000元,是 5000元以下唯一主打塑型的玻尿酸,实现了很好的卡位,填补了 5000元以下塑型玻尿酸产品的空白市场。公司润致双相玻尿酸产品力极强,具备两大优势:优势一是具有 4~5小时的利多卡因麻药缓释技术,体验感好、舒适度高,优势二为公司的交联剂独家洗脱工艺,不含游离的交联剂 BDDE,安全性极高,口碑好,不良反应率低,复购率高。 公司润百颜、润月雅和法国丝丽产品在 2021年也将进入常规的市场推广,2021年公司医美业务收入增速有望超过 60%,预计 2021年公司医美板块带来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是公司 2021年整体净利润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 功能护肤品业务初步获得成功,润百颜、夸迪等子品牌初具规模,2021年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的功能性护肤品区别于日常的护肤品。功能性护肤品能够解决皮肤特定的问题,契合消费者的需求,定位清晰,并且回购率更高(获客成本边际下降),公司经过两三年的品牌投入,主打品牌润百颜和夸迪初步具备规模,肌活、米蓓尔等产品逐渐进入放量期。鉴于产品还在打造品牌阶段需要持续的市场费用投入,我们预计 2020年公司功能护肤品业务利润率 10%~11%;2021年我们预计公司护肤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润百颜次抛精华和夸迪等定价中高端的高毛利率产品高速增长驱动下,2021年,公司功能护肤品利润率有望稳重有升。 公司作为全球 HA 原料供应商龙头,在国内放开 HA原料应用在食品的背景下,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和稀缺性将会持续,未来有望陆续推出含透明质酸的食品,切入健康食品终端。 在国内放开 HA 原料应用在食品的背景下,公司未来有望陆续推出含透明质酸的食品,切入健康食品终端。我们预计公司的HA 原料业务 2021年保持合理的增长(10~15%)。公司在 HA 原料提供业务形成了强大的壁垒(日本资生堂退出),规模优势、技术迭代、玻尿酸产品厂家对高端优质原料的诉求,在全球均具备稀缺性,而不仅仅是普通的原料制备。 2020年是公司经营低点,2021年公司各项业务全面扭转,迎来经营拐点。 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的原料药业务和医美业务均有所下降,功能护肤品实现高速增长,表观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由于功能护肤品利润率较低,因此公司表观净利润增速较低。2021年,公司各项业务轻装上阵,特别是在医美+功能护肤品两大业务板块的驱动下,食品成为公司战略业务之后,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原料药业务贡献的净利润占比下降到 50%以下,未来公司的医美和功能护肤品占比将持续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39.99/58.08/80.85亿元,同比增长 51.9%/45.3%/39.2%,归母净利润为8.42/12.82/18.50亿元,同比增长 30.4%/52.25/44.3%,对应 PE为 158X/104X/72X。考虑到公司在透明质酸材料的独到技术、润致娃娃针爆品带动医美增长、润致玻尿酸得到市场认可的持续放量、公司爆品持续推出(2021年已经推出御龄双子针)、润百颜和夸迪双品牌形成并带动其他功能性护肤品持续增长,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营销推广不达预期;肉毒素无法获得 NMPA 审批;市场竞争激烈带来降价风险;功能性护肤品费用率继续上升。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02 270.92 -- -- 405.02 49.50%
432.00 59.46%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5亿元-39.19亿元,同比增长 50%-80%。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76亿元-3.31亿元,同比增长 50%-80%。 分析判断: H1业绩大幅增长,下游行业需求旺盛按照中值测算,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5.92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04亿元,同比增长65%。分季度看,Q2实现营收 21.69亿元,同比增长 75%,环比增长 52.4%。Q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1亿元,同比增长 46%,环比增长 216.3%。Q2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业绩高增长主要受到下游多领域市场需求拉动,公司电子工艺装备及电子元器件业务进展良好,销售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带动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根据 SEMI 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712亿美元,同比增长 19%。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181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占比 26.2%。预计 2021年半导体设备市场仍然维持高增长。公司通过积极的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和员工股权激励等举措,不断推动新技术成果投产与应用。随着下游市场对高端器件需求的增长,公司有望在两大业务线收入和利润实现持续增长,市场地位日益巩固。 定增进展迅速,加快研发和扩产进度2021年 4月 21日,公司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目前定增进展迅速,已经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定增项目拟募集不超过 8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三个半导体领域项目。 分别是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基地扩产项目(四期),建成后将成为公司最大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形成年产设备合计 2000台的生产能力; 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主要是开展下一代高端半导体装备产品技术研发;高精密电子元器件产业化基地扩产项目(三期),形成量产 22万只高精密石英晶体振荡器和 2000万只特种电阻的生产能力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顺利实施后,公司将加快研发和扩产速度,整体技术实力将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公司作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主力军,半导体设备包括刻蚀机、PVD、CVD、ALD、氧化/扩散炉、退火炉、清洗机等,产品均获得行业龙头客户的批量订单。近年来公司加速研发先进制程设备,将刻蚀技术横向拓展以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已具备 28nm 技术且正在研发 14-5nm 制程产品。我们认为在定增项目的助推下,公司多产品线布局并在多领域保持技术持续领先,未来国产化市场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81.37亿元、109.91亿元、148亿元,同比增长 34.4%、35.1%、34.7%;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7.42亿元、9.99亿元、13.10亿元,同比增长 38.2%、34.7%、31.1%, 2021-2023年实现每股收益为 1.49元/2.01元/2.64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186倍、138倍、105倍,随着下游旺盛需求增长,国产化设备替代前景广阔,公司有望进入加速发展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低于预期、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国内市场开拓进展低于预期。
金晶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7-01 9.49 13.11 120.34% 11.46 20.76%
13.72 44.57%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 2021中报预告。根据公司中报业绩预告,预计公司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7.7~8亿元,同比+913%~95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5~6.8亿元,同比+840%~884%。其中对应 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1~4.4亿元,同比+802%~867%,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9~4.2亿元,同比+885%~960%。 超市场预期, 供给收缩遇上玻璃需求高景气。 公司业绩预增幅度超市场预期,根据 wind 一致预期显示,此前市场给予 2021年全年平均归母净利仅 9.3亿元,而此预增显示半年度业绩接近 8亿元。我们判断,建筑玻璃需求端由于地产竣工需求持续释放以及出口改善而持续向好,疫情期间河北继续关停产线使得整体供给收缩, 行业库存持续降低到历史最低区间(10天左右);因此 2020H2起浮法玻璃价格开始上涨,根据玻璃期货网数据,截止到今年 6月底,全国建筑浮法白玻均价 2759元/吨,同比上升 1259元/吨(83.9%), 供给缺口带来的价格弹性显著,带动公司 2021H1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参考卓创数据, 我们估算,目前超白玻璃出厂价已接近 4000元/吨,毛利率已达 50%左右。 公司在行业高景气的β周期里还有自身结构调整带来的升级、以及产量同比增加(根据玻璃期货网,去年底金晶有 2条线陆续复产)。 纯碱业务及非经营损益进一步增厚利润。 由于下游玻璃需求旺盛,且供给端偏紧, 2021年以来纯碱库存去化良好,价格上涨。 根据 Wind 数据, 2021年以来纯碱价格已累计上涨 400-500元/吨左右, 因此我们判断公司纯碱业务盈利同样同比显著改善。此外, 2021H1,公司出售联营公司中材金晶股权取得收益 8116万元,收到政府补助7500万元,从而使得公司非经营损益同比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厚了公司利润。 建筑浮法玻璃高景气持续时间或超预期,光伏玻璃支撑长期增长。 我们认为由于 2018年以来期房销售占比有所上升,出于期房交付压力, 2021-2022年房地产竣工将处于恢复周期。同时由于 2010-2014年是我国浮法玻璃投产高峰,目前具有潜在冷修条件的产能较大,叠加产能置换收紧,我们认为建筑浮法玻璃行业未来 2年将保持供需紧平衡,高景气持续时间或超预期。 此外, 考虑到 Q3纯碱企业停机检修力度或加大, 且 2021H2光伏玻璃产能有望加速投产, 使得纯碱需求维持旺盛态势, 我们预计纯碱价格 2021H2有望继续上涨,公司纯碱业务或超市场预期。公司已公告将在宁夏、马来西亚建设 4600吨/日光伏玻璃产能计划,考虑到公司拥有纯碱、燃料价格优势,我们认为光伏业务将进一步支撑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2022年,玻璃行业高景气仍将延续,价格中枢有望继续上升,同时由于玻璃需求良好,纯碱价格也有望维持高位,企业自身造血能力这两年大大增强,形成发展正循环。 根据以上判断调整公司2021~2023年销量、价格假设,对应上调 2021~2023年营业收入预测 8.11%/4.95%/4.1%至 79.28/97.93/112.84亿元,上调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47.49%/27.55%/11.23%至 13.57/16.25/18.27亿元,给予 2022年盈利预测 12X PE 估值,对应提升目标价 12%至 13.6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产预期,系统性风险。
珠海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7-01 5.97 -- -- 7.06 18.26%
9.04 51.42%
详细
根据珠海港2021年6月8日公告,公司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以9.2亿元港币(收购价格7.68港元/股)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天伦燃气11.96%股权。收购标的天伦燃气2020年营业收入6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10.4亿元人民币。 本次收购为跨境收购,对外直接投资程序尚需向广东省发改委、商务主管部门、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履行备案。根据公司6月26日公告,公司已完成以上各相关主管部门的备案登记工作。 公司拟以9.2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约7.7亿元)现金收购H 股天伦燃气12%股权,预计将成为天伦燃气第二大股东,进一步拓展公司新能源主业的规模和发展空间。 公司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珠海港香港发展有限公司,以9.2亿元港币(收购价格7.68港元/股,本文全文适用汇率为港币兑人民币0.834,采取2021年8月25日收盘汇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天伦燃气11.96%股权。本次收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资金。 天伦燃气目前股价(2021年6月25日收盘价)7.98港元/股,折合人民币6.656元/股,对应市值80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67亿元,当前收购部分股权的市值约9.6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约8亿元),收购对价较当前股价约折价约4%(较6月8日公告前收盘价8.46港元/股折价约9%)。 天伦燃气2020年报披露股权结构,其中大股东天伦集团持股46.95%,第二大股东IFC&IFC Fund 持股17.72%。实控人张瀛岑通过天伦集团(其控股子公司)及捷嘉发展(其全资子公司,持股6.35%)、孙燕熙(其配偶,持股0.57%),合计控制天伦燃气53.87%股权。根据天伦燃气2021年5月15日公告,张瀛岑拟通过全资子公司Kind Edge Limited 及天伦集团,向第二大股东等各方购买14.05%股份,本次购买后张瀛岑的控制股比将增至67.92%。因此,预计珠海港收购天伦燃气12%股权后,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以长期股权投资入账,通过投资收益增厚业绩。 天伦燃气总部位于河南郑州,业务范围遍及全国,涵盖河南、吉林、云南、山东、广东、陕西等,截至2020年底在全国16个省份发展了67个城市燃气项目。主营业务包括城市燃气、交通燃气、LNG 工厂项目、长输管线等。珠海港构建了以风电、光伏、火电、管道天然气、天然气发电为依托的综合能源板块,能源板块良好稳定的盈利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次收购天伦燃气能够进一步拓展公司新能源主业的规模及发展空间,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 并购的进度方面,根据6月8日公告,公司需于2021年6月30日(付款限期)前支付收购价款,如公司晚于付款限期且20在21年7月31日前支付及完成交割,须加付延迟支付价款的利息。 根据协议,如公司未能在2021年7月31日之前支付全部对价及完成收购股权的交割,交易对手方有权决定终止本次交易。 收购标的天伦燃气2020年归母净利10亿元人民币,收购PE 仅约6.2倍,预计将显著增厚公司EPS。 2018-20年,天伦燃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66/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64%/+28%/-2%,其中2020年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影响;归母净利分别为5.7/7.9/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41%/+39%/+32%,连续三年保持较高业绩增长。 公司以折合约7.7亿元人民币收购天伦燃气12%股权,对应2020年PE 仅约6.2倍,远低于珠海港21倍的2020年PE 和17倍的2021年预测PE。且现金收购不存在摊薄风险,我们预计天伦燃气未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增长态势,该项收购有望显著增厚公司的EPS。 调增公司2021-23年归母净利至分别为3.54/4.84/5.15亿元,同比分别为+35%/+37%/+6%,维持“买入”评级。 天伦燃气收购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假设三季度末完成收购,保守估计2021年仅增厚其Q4业绩,同时我们假设天伦燃气2021-23年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15%/+15%/+15%。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测算2021-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44/48亿元(原预测不变),同比分别+14%/+9%/+9%,测算归母净利分别为3.54/4.84/5.15亿元(2021-23年原预测为3.27/3.59/3.72亿元),同比分别+35%/+37%/+6%,当前PE 分别为16/11/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天伦燃气收购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
中牧股份 医药生物 2021-06-30 11.80 -- -- 12.01 1.78%
12.01 1.78%
详细
主要观点: 公司是国内大而全的老牌动保龙头公司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中央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营范围涵盖畜牧产业链供应链上游关键环节的兽用生物制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原料贸易等核心业务 。 2011-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28.42亿元增长至49.99亿元, CAGR+6.47%; 2019年,受生猪存栏大幅下滑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至 2.56亿元, yoy-38.52%, 2020年大幅增长 68.59%至 4.20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2021Q1,在下游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带动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90亿元 ,yoy+20.66%;实现归母净利润 1.62亿元 , yoy+24.50%,延续2020年的复苏态势。 市场化疫苗空间广阔,非瘟疫苗商业化有望推动行业扩容2013-2018年,我国兽药产品销售规模从 412.13亿元增长至466.10亿元, CAGR+2.49%,其中,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从 94.33亿元增长至 132.92亿元, CAGR+7.10%,增速显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市场苗是大势所趋,市场空间广阔。 1)大企业为保证生猪养殖存活率,降低养殖成本,更倾向于使用市场苗。 2)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大型养殖集团和规模养殖户成为此轮生猪产能恢复的主力军,带动市场苗规模不断扩张。 3)政策倾向于鼓励市场苗。 2016年 7月 21日,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发布公告称,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暂不实施强制免疫政策,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先打后补, 逐步实现养殖场自主采购、财政直补。 此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市场苗空间,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与此同时, 我国非瘟疫苗研发进展顺利,虽然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尚需时日,但未来一旦实现商业化有望为行业扩容。由于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预计其成功商业化后将实行100%强制免疫。假设: 1)非瘟疫苗由统一招采转向市场采购,招采价格由于政府补贴,价格较低, 为 3元/头份,市场采购 6元/头份; 2)按照正常年份平均水平,我国生猪出栏 6.75亿头,能繁母猪存栏 4300万头; 3)非瘟疫苗每头生猪免疫 2次,母猪免疫 3次。据此推算,统一招采阶段,我国非洲猪瘟疫苗市场空间将达到 44.37亿元; 后续转向市场化采购之后,非洲猪瘟疫苗市场空间将达到 88.74亿元。 产品布局完善,后周期弹性十足一方面, 经过多年深耕布局,公司产品链条不断丰富完善,现已全面覆盖生物制品、兽用化药等主要动保子板块,可以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公司拟分拆乾元浩上市,有利于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融资灵活性,为乾元浩持续推动研发创新、提升疫苗产品品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提供资金保障,促进禽用疫苗做大做强。公司参控股多家动保和饲料等养殖后周期标的,有望充分受益于生猪产能恢复带来的业绩弹性。 与此同时,公司于 2019年与疯狂小狗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切入宠物市场,双方有望形成优势互补, 有望为公司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考虑到下游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带动动保行业景气度加速上行,我们上调对公司 2021-2022年营业收入至 58.56/68.02亿元(前值分别为 55.62/64.73亿元 ),上调归母净利润至5.70/7.17(前值分别为 5.15/6.00亿元),并新增预计,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79.2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8.76亿元。 综上 , 我 们 预 计 , 2021-2023年 , 公 司 EPS 分 别 为0.56/0.71/0.8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1/17/14X, 考虑到行业景气度高企,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猪产能恢复进程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政策扰动。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1-06-29 781.01 741.35 119.08% 844.44 8.12%
844.44 8.12%
详细
事件概述6月 24日,公司公告拟约 8.86亿元对 Huons Bio 进行增资并收购 Huons Bio 部分股权,持股比例 25.4%。 6月 25日,药监局网站显示,爱美客的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童颜针)已于 2021年 6月 24日获批。 分析判断: 大比例参股韩国肉毒公司 Huons Bio,稳固国内肉毒代理权Huons Bio 专注肉毒业务,爱美客为其中国市场代理商。 爱美客 2018年 9月与韩国 Huons 签订 A 型肉毒毒素产品在中国的合作协议, Huons 授权爱美客在中国区域内 10年肉毒独家代理权,爱美客全权负责其国内产品业务。 Huons Bio 分拆前是Huons Global 的肉毒毒素业务部门,其肉毒素产品 Hutox 于2019年 4月在韩国取得产品注册证。 Huons Bio 为 2021年 4月从 Huons Global 分拆设立,是 Huons Global 全资子公司, 2020年/2021Q1收入分别为 1.20/0.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8/0.09亿元。母公司 Huons Global 于 2020年/2021Q1收入分别为 31.37亿/7.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56亿/0.42亿元。 Huons Bio 公司估值 35亿元。 公司以约 8.86亿元增资+收购Biopharma 公司后持股 Huons Bio 股权为 25.4%, Biopharma 交易整体估值 35亿元,对应 2020年 P/E 为 125X,若 2021Q1线性外推 2021年全年净利润为 0.36亿则估值为 97X。公司大比例参股Huons Bio 后,将会成为上市公司唯一具备肉毒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 肉毒市场巨大,合规肉毒市场 2024年有 80亿元,增速快。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2019年我国肉毒素市场规模 35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速为 31.2%,沙利文预计 2019~2024E 复合增速为 17.5%, 2024年我国肉毒素市场规模为 80亿元,水货市场实际上更大。目前我国共四家公司获得肉毒注册证,分别为艾尔建、兰州生物、高德美和四环医药(代理 hugel 肉毒)。 重磅童颜针如期获批,切入胶原蛋白再生市场童颜针(又称聚左旋乳酸填充剂),主要用于皮肤下陷、松弛区域的塑形和填充等抗衰老领域,通过刺激免疫反应合成胶原蛋白,达到填充效果。爱美客的童颜针其核心成分为聚左旋乳酸微球, 可吸收材质、形态为凝胶。童颜针的注射周期为 2~6次,每次间隔 3~6周,效果可以维持 0.5~3年。市场胶原蛋白再生(童颜针&少女针)为三类医疗器械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分别为华东医药、圣博玛和爱美客,而其他市场在用的童颜针如瑞博Reborn、欧倍颜 EVOPLLA、仙诺德 SinaMagic 均为一类器械,严格来说不符合产品使用的要求,医美市场规范要求高,未来不合规的产品会被清理出市场。目前市场一类医疗器械的童颜针价格在 1~2万元/次。考虑到爱美客在销售团队的推广能力、与医美终端的学术链接更强,童颜针推出,大大增加了公司在新重磅产品的布局,奠定了公司未来 3~5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略微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11.05/16.30/23.10亿元(维持不变),同比增长55.8%/47.5%/4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35/10.55/14.83亿元(原为 6.83/10.08/14.32亿元),同比增长55.2%/47.7%/42.1%,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221X/154X/110X。 公司的童颜针已经获批,即将推出市场;参股并拥有国内代理权的 Huons 肉毒毒素处于临床阶段,预计 2023~2024年获批;利拉鲁肽注射液(慢病体重管理)处于临床阶段。公司产品布局合理有梯队,从早期入门玻尿酸、含麻玻尿酸、高端塑型玻尿酸(宝尼达)、到嗨体颈纹、到嗨体熊猫针、 到嗨体冭活、 到童颜针,公司每个阶段推出的产品深入的洞察到求美者的需求,在销售端直接把握终端客户,为医美机构持续创造利润,实现双赢局面。此次出海,参股海外公司,坚定引入海外优质医美产品,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考虑到公司嗨体产品的持续快速增长、 童颜针 2021年获批、 2024~2025年肉毒素和埋线等产品的接力,公司在医美赛道竞争优势显著,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行业整顿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产品获批不及预期。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6-24 56.67 -- -- 64.27 13.41%
64.27 13.41%
详细
事件概述核芯产业观察最新数据指出,功率半导体或迎新一轮的涨价,其中,比亚迪近期发布涨价函,决定从 2021年 7月 1日起对IPM/IGBT 单管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提涨幅度不低于 5%,从年初至今,士兰微多次发布涨价函,今年 6月再次对 LED 照明驱动从产品价格进行调整。 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研发投入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功率半导体细分领域,沿着建设硅基 4寸、6寸并进一步规划 8寸晶圆工厂和对应的中高端功率二极管、MOSFET、 IGBT 封装工厂路径,做大做强,持续投资扩充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能。公司紧跟市场需求继续扩大产能,整体来看,由于高行业景气度, 2021年以来公司产品整体呈涨价趋势,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从公司公告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 Q1公司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创下了公司单季度历史新高。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加快 SGT-MOSFET、 SJ-MOSFET 等高端产品,积极对标国际品牌,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在 IGBT 板块,聚集一流人才,加大芯片研发投入,实现 IGBT 芯片的量产,此外依据公司 2021年 5月 10日公告,目前公司第三代半导体已经实现批量销售。我们认为公司循序渐进优化产品结构,稳扎稳打,基于完善的全球销售体系、多样化的产品和大制造中心的建设,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公司人才梯队的建设。 进口替代加速进行,依托最大终端消费市场需求足公司不断进行市场开拓,继续保持和提升公司在消费类电子、民用市场的优势,积极扩展或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汽车电子、安防、移动便携式终端、军工、电力电子等高端市场;在传统家电领域, 公司全力推进替代进口战略,逐步及加快渗透,扩大国产器件份额;在新兴市场领域,随着 5G 进入商用阶段,手机加速更新换代、通信设备和装置要求密度更高,智慧家庭、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蓬勃发展,相应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倍增。 依靠国内的终端消费需求催化,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家电)、工业等多领域的加速进口替代,相关功率半导体器件厂商有望充分的受益。 投资建议基于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我们调整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38.00亿元、 45.00亿元、 53.00亿元(此前预测数据分别为 33.50亿元、 41.50亿元、 49.50亿元);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6.09亿元、 7.68亿元、 9.30亿元(此前归母净利润预测数据分别为 5.63亿元、 7.24亿元、8.89亿元)。 鉴于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且基本面持续向好,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看好公司长期进口替代与高端产品持续突破,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行业发展低于预期;公司技术创新低于预期导致新品突破低于预期;下游应用拓展和客户拓展低于预期等。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6-23 33.07 -- -- 46.58 40.85%
56.24 70.06%
详细
事件概述 2021年 6月 20日公司发布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回购股份方案与更新 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的公告。其中员工持股计划总金额不超过 3.24亿元,股票来源为回购公司股份方案中回购股份(拟以自有资金不低于 2.8亿元,不超过 3.3亿元,回购 666.67-787.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22%-0.26%,价格不超过 42.00元/股),参与员工总人数不超过 815人,其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11人,其他员工不超过 804人;期权激励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485.68万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0.16%),激励对象包括在公司及子公司任职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等 34人。 分析判断: 激励落地凝聚合力彰显信心,助力提升市场竞争力2021年 6月 20日公司发布期权激励计划与员工持股计划,为2020年 9月完成混改后首次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对象为在公司及子公司任职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等 34人,第一与第二个可行权期业绩目标分别为 2021与 2022年净利润较前两年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不低于 30%,员工持股参与对象不超过 815人,其中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11人,业绩目标为 2021年净利润较前两年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不低于 30%,另外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拟以不超过42元回购股份,体现公司对未来发展信心。本轮混改背景下的激励方案,一方面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业务骨干与管理人才前提下凝聚公司合力,促进公司长期健康稳健成长,另一方面将发挥民营企业快速决策优势,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 半导体材料产能释放,客户加速验证,助力业绩高增长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综合产品门类最齐全的半导体材料企业, 5英寸、6英寸、8英寸为主的功率半导体产品用硅片业务加速增长,为全球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市场建立了较大程度领先国内同行业的地位和品牌。公司半导体硅片新增产能为江苏宜兴的集成电路用 8-12英寸大硅片项目,目前规划了 75万片/月的 8英寸抛光片与 60万片/月的 12英寸抛光片,产能爬坡顺利,预计将于 2021-2023年集中释放。 同时客户验证加速,产品覆盖模拟芯片、逻辑芯片、传感器与分离式器件等多领域,为 2021年产能持续释放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定增预案获得受理,加码 G12单晶硅产品量产规模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9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6月 17日定增预案已获得受理。2021年 2月,宁夏中环六期项目签约落地,通过技改提高现有产能;宁夏银川新建 50GW 产能工厂,项目已于 3月下旬开工建设, 预计年底前开始投产,力争 2022年底全部投产。90亿定增落地后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 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技术和产能优势。 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47.87亿元、398.50亿元、494.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8亿元、34.17亿元、44.39亿元,实现每股收益为 0.71元、1.13元、1.46元,2021-2023年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42.4倍、26.9倍、20.7倍,公司通过工艺不断进步和工业4.0应用提升原有产能,公司光伏硅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产销规模持续扩大,业绩高成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半导体硅片行业竞争加剧、系统性风险等。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1-06-23 106.00 -- -- 131.80 24.34%
131.80 24.34%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 6月 15日,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发布:关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 108万吨苯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关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 80万吨 PVC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关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扩建 25万吨/年 TDI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分析判断: 扩大配套苯胺及 PVC 装置产能规划,为公司后续 MDI 及 TDI 产能扩张做准备2020年 3月 4日,万华化学发布对外投资公告:万华化学与福建石化合资成立万华福建,合资公司将建设 40万吨/年 MDI 及苯胺配套项目,收购东南电化的 TDI 装置(产能 10万吨/年)并扩建 TDI 产能至 25万吨/年,建设 40万吨/年 PVC 项目、续建大型煤气化项目。根据今年四月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关于万华化学(福建)异氰酸酯有限公司附属配套设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项目调整为:一期建设 40万吨/年MDI 装置,二期配套建设 48万吨/年硝基苯、36万吨/年苯胺装置。根据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 6月 15日发布的公示,万华福建厂内新建苯胺项目总产能为 108万吨/年,项目建设内容包括:3×36万吨/年硝酸装置、3×48万吨/年硝基苯装置、3×36万吨/年苯胺装置。根据 2021年 2月 18日万华福建扩建 25万吨/年 TDI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万华福建 TDI 产能将扩大 25万吨/年。根据 2021年 3月 15日万华福建年产 80万吨 PVC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万华福建拟新建 40万吨/年 MDI 及 25万吨/年 TDI 项目,为了消化MDI/TDI 项目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大量氯化氢,万华福建提出配套建设 80万吨/年 PVC 生产装置,根据 6月 15日PVC 项目环评第二次公示,PVC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二期分别建设 40万吨/年的 VCM 和 PVC 装置,预计总共建设 6年。配套苯胺及 PVC 装置产能规划扩大,为公司后续 MDI 及 TDI 产能扩张做好准备。2021年 2月,公司发布公告,以 2.84亿元的投资完成了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 MDI 装置从 60万吨/年至 110万吨/年的技改扩能,2021年 4月,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MDI/HDI 技改扩能一体化项目和 180万吨/年 MDI 技改项目环评公示,宁波生产基地 MDI 产能将由 120万吨/年扩大至 180万吨/年。根据我们统计,2021-2023年万华化学国内的 MDI 产能将累计扩大 150万吨/年,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全球 MDI 市占率。 推进多种新材料项目产能建设,向化工新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靠拢今年年初以来,万华四川基地天然气制乙炔项目,年产 1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年产 28万吨聚醚多元醇装置扩能改造项目,柠檬醛及其衍生物一体化项目,聚二甲基硅氧烷项目,年产 5万吨水性树脂项目,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中试项目等环评陆续公示。万华化学在 2021年的国际橡塑展展出的重点产品包括六大领域:可再生能源及环保解决方案、便捷出行交通解决方案、智能通信、品质生活、生活消费及医疗、CMF 设计。在规划大宗化学品的同时,万华也在积极规划细分领域的新材料,尤其是与万华现有业务平台高度协同、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丰富公司产品体系,为下游细分领域客户提供全系列一站式服务和最优化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公司有能力成为化工新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对公司成长为全球化工 50强充满信心,维持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29/1011/1286亿元,同比增长 40.1%/-1.8%/27.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8/192/230亿元,同比+107.0%/-7.4%/+19.3%,对应 EPS 分别为 6.62/6.13/7.32元,目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16/17/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其他 MDI 生产企业扩产造成 MDI 供大于求等。
中粮糖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6-23 9.52 -- -- 10.24 7.56%
10.48 10.0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粮(唐山)糖业有限公司拟投资 19093万元建设曹妃甸精炼糖项目二期 15万吨年绵(砂)糖生产线项目,预计于 2023年达产。 分析判断: 精炼糖产能持续扩张,有望增厚基础利润空间公司是我国糖业龙头,食糖业务年经营量达到 300万吨以上,占全国消费总量的 21%左右。公司食糖业务可以划分为自产糖、精炼糖以及内贸糖三大部分,其中,自产糖产能 70万吨、精炼糖产能 190万吨。我们认为,精炼糖业务能够天然对冲不利的价格波动,是公司基础利润的主要来源,此次拟投资金额19093万元建设曹妃甸精炼糖项目二期 15万吨年绵(砂)糖生产线项目,一方面,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秀的糖源掌控能力,趁势扩张产能,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增厚公司基础利润空间。 需求回暖提振油价,带动国际糖价趋势上行巴西是全球主要的糖出口国,年出口量在 2000万吨以上,占全球糖出口总量的 35%左右,其出口量的多少是决定国际糖价走势的关键因素。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弱,全球需求步入复苏通道,需求向好提振原油价格,根据Wind 数据,截至 2021年 6月 18日,国际油价已上涨至 73.51美元/桶,较年初上涨 43.88%。我们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仍有继续上行空间,巴西乙醇替代效应凸显,价格中枢有望同步抬升,拖累巴西糖醇比下行,提振全球糖价。 内外联动,国内糖价上行有望贡献公司利润弹性我国食糖年消费量在 1500万吨左右,而产量仅有 1000万吨左右,每年 500万吨左右的供需缺口需要通过进口等方式进行补充。因此,国内糖价走势和国际糖价走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当国际糖价上涨时,国内进口糖成本抬升,对国内糖价形成支撑,反之亦然。我们认为,全球需求步入复苏通道,国际原油价格上行有望带动国际糖价上行,进口成本抬升将支撑国内糖价中枢整体上移。公司作为我国糖业龙头,糖价上行有望带动公司利润快速释放。 投资建议精炼糖产能持续扩张将不断增厚公司基础利润,糖价步入上行周期有望贡献公司利润弹性。基于此,我们上调对公司 2021-2022年的收入预测至 255.82/306.66亿元(前值分别为255.10/301.92亿元),上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12.64/17.14亿元(前值分别为 11.32/16.31亿元),并新增预计,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341.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8.79亿元。综上 , 我 们 预 计 , 2021-2023年 , 公 司 EPS 分 别 为0.59/0.80/0.8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12/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然灾害风险,政策扰动风险,糖价上涨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4/29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