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3/3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卓胜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3 413.34 -- -- 431.68 4.44%
544.68 31.7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00.00万元~49,6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85%~226.73%。 分析判断:持续推进射频模组市场化进程,业绩持续超预期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Analytics公布的数据,2019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70万台,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比约1.3%,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预计达到2.5亿部,是全球5G手机真正进入爆发的一年。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射频前端芯片供应商,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劲,建立了完善并领先的技术平台,覆盖RFCMOS、RFSOI、SiGe、GaAs、压电晶体等各种材料及相关工艺,并在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产品的细分领域建立较为领先的行业地位。在模组产品方面,目前公司已推出射频滤波器分集接收模组产品(DiFEM)、射频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集成模组产品(LFEM)、多通道多模式低噪声放大器模组产品(LNAbank)、WiFi连接模组产品(WiFi&connectivitymodule)。根据本次业绩预告内容显示,公司射频模组产品被众多知名厂商逐步采用进入量产。射频模组进入量产一方面再一次印证了公司的研发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品类突破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业绩增长空间。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00.00万元~49,6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85%~226.73%,环比2020年4季度增长35.49%~39.72%,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业绩持续超预期彰显了公司的高速成长性。根据Yole的预测,接收模组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18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9亿美元,公司作为少有的国内射频模组实现量产突破的优质公司,目前处于量产突破初期,未来预计将有望拉动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另外,基于公司多年在新材料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持续投入,公司研发团队通过采用优化设计的IPD滤波器同样实现了sub-6GHz的超高频段滤波需求。而IPD滤波器具有设计堆叠体积小、调试灵活、成本低、产能充足等多重优势,同时在插入损耗、带外衰减、温度漂移、功率容量特性等性能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公司采用差异化IPD滤波器方案的LFEM产品整体性能指标可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一经推出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目前该类型产品在终端客户已实现规模出货。因此看好公司在滤波器市场的持续开拓。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一季度继续超预期,未来2年是5G手机加速渗透的景气周期,将2021-2023年营收预测由之前的42.66亿、55.80亿、73.04亿上调为47.69亿、68.00亿、91.40亿,将归母净利润由16.56亿、22.42亿、28.90亿上调为17.13亿、25.03亿、34.52亿,2021-2023年对应的PE分别为76.58倍、52.42倍、38.0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系统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快速下滑;5G终端出货量大幅低于预期;新品导入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12 20.15 25.45 91.50% 21.48 6.60%
23.17 14.99%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4月9日,全球首个汽车SOA开发者大会——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正式揭幕,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华为、OPPO、Momenta、地平线、科大讯飞、东软、商汤等五百名各界“开发者”共聚一堂。 同日发布3月产销快报:单月汽车批发总产量49.9万辆,同比+142.0%,Q1累计产量120.3万辆,同比+83.0%;单月汽车批发总销量49.3万辆,同比+112.9%,Q1累计销量114.2万辆,同比+68.2%。其中,上汽乘用车(自主)单月销量5.8万辆,同比+84.7%,Q1累计销量14.5万辆,同比+46.1%;上汽大众11.3万辆,同比增长87.5%,Q1累计销量24.9万辆,同比+36.1%;上汽通用12.9万辆,同比+179.9%,Q1累计销量33.6万辆,同比+87.4%;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5.0万辆,同比+100.0%,Q1累计销量16.5万辆,同比+87.0%。 分析判断::03000亿元转型高科技企业智己LL77亮相公司于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宣布:十四五期间,将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全面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同时正式推出“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涵盖四大基础技术解决方案(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厂+全栈OTA和网络安全方案)以及端到端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的智能化场景服务平台。其中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等最新技术,将于今明两年在智己汽车和R汽车高端智能电动产品上陆续落地。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龙头,转型决心坚定,将逐步实现“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 智己汽车首款车型正式定名为智己L7,将于4月19日上海车展接受全球预订,2022H1开始交付。SOA“原子化”软件架构+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iO“原点平台”构筑深度智能化底层:1)定位:中大型轿车,长宽高分别5098/1960/1482mm,轴距3100mm,核心竞品锁定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等传统豪华燃油车和蔚来ET7、极氪001等电动车。2)动力:电机最大功率400kW,峰值扭矩700N·m,百公里加速3.9秒。3)续航:全系标配93KWh电池,续航里程达615公里;高配选用118kWh电池,采用掺硅补锂技术,可实现单体300Wh/kg能量密度,NEDC续驶里程近1000公里;还配备11KW大功率无线充电功能。4)智能座舱:39英寸的智慧联屏+12.8英寸的AMOLED超算中枢屏;5)自动驾驶:12颗摄像头+5颗毫秒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高精地图+预留了激光雷达接口。 销量持续改善新能源增量可期1)上汽大众:3月销量达11.3万辆,同比19/20年分别为-36.6%/+87.5%,缺芯影响或导致2021Q2销量有所承压。分车型看,途观、途岳、朗逸同比显著增加,3月销量分别为2.1万辆、1.0万辆、4.1万辆,同比+329.3%、+241.0%、+66.8%。今年将推出3款MEB平台电动车,包括ID.4X(紧凑型SUV)、ID.6(中型SUV)和ID.3(紧凑型轿车),其中ID.4X已于1月21日正式开启预售,补贴后的售价199,888-272,888元,定价较有竞争力,增量可期。 2)上汽通用:3月销量达12.9万辆,同比19/20年分别为+1.0%/+179.9%,呈现持续改善态势。其中别克GL8、全新英朗、凯迪拉克3月销量分别为1.6万辆、3.8万辆、2.3万辆,同比+626.8%、+340.1%、+294.7%。今年计划上市多款新车型补充市场空白,预计销量有望改善。 3)上汽通用五菱:3月销量达15.0万辆,同比19/20年分别为+17.4%/+179.9%,其中售价低于3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月销近4万辆,90后用户占比高达72%,持续贡献增量。 4)上汽乘用车:3月销量达5.8万辆,同比19/20年分别为+16.0%/+84.7%,其中海外销量3万辆,同比+83.5%,“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MG品牌在英国、荷兰、挪威等国细分市场上名列前茅,还将在欧洲上市MG品牌纯电动休旅车和纯电动SUV,预计海外销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布局高端电动智能车加速新四化发展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战略,具体来看:a)电动化:与阿里等成立智己汽车发力高端电动智能汽车,上汽乘用车发布新能源R品牌;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上汽英飞凌实现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IGBT量产,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产品PROMEM3的一级零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搭载到上汽大通EUNIQ7上实现批量上市,与宁德时代、QuantumScape、SolidEnergy、清陶等战略合作加快新一代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国内布局等;b)智能网联化:发布全球首款整舱交互5G的量产车型MARVEL-R,斑马智行VENUS搭载在荣威RX5PLUS上;核心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包括智驾“4i核心技术”—域控制器iECU、5G智能网关iBOX、智驾底盘iEPS和iBS已实现产业化落地等;c)共享化:享道出行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600万人,较年初增长超过160%,日订单量超15万;d)国际化:2020海外整体销量达到39万辆,同比增长11.3%,不惧疫情逆势增长,全球化不断加速。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处于盈利和估值历史底部,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3年营收为8,302/8,693/9,038亿元,归母净利为289/331/379亿元,EPS为2.47/2.83/3.24元,对应PE8/7/6倍,对应PB0.8/0.7/0.6倍。给予公司2021年1.2倍PB,目标价28.79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老车型销量不达预期;新车型上市不达预期等。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12 32.84 50.93 88.00% 37.98 15.65%
47.18 43.67%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3月产销快报:3月批发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84.4%;Q1累计销量33.9万辆,同比增长125.4%。其中,哈弗品牌销量6.7万辆,同比增长66.6%;WEY品牌销量0.8万辆,同比增长178.2%;欧拉品牌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1037.7%;皮卡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43.3%。 分析判断:新品周期强劲销量持续高增公司3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19/20年分别+7.4%/+84.4%,对比乘用车行业销量同期增速-1.0%/+66.0%,表现优于行业主因公司新车型贡献净增量,包括:ü哈弗H6:3月销量3.5万辆,同比+71.6%,环比+9.9%;Q1累计销量11.3万辆,累计同比+118%;ü坦克300:3月销量0.5万辆,环比+51.7%;Q1累计销量1.4万辆。 ü哈弗大狗:3月销量0.6万辆,环比-4.6%;Q1累计销量2.3万辆。 ü哈弗初恋:3月销量0.5万辆,环比+26.4%;Q1累计销量1.5万辆。 分区域看,3月公司出口销量达0.8万辆,同比+35.5%。展望2021年,随着已上市的坦克300、欧拉好猫、中期改款哈弗M6PLUS、哈弗初恋等销量爬坡,叠加即将上市的WEY摩卡、WEY玛奇朵以及哈弗H4、WEYVV5/VV6/VV7等换代上市,强劲新品周期驱动销量持续高增。 公司3月皮卡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43.3%,国内市占率近50%,其中长城炮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20%。中国首款全尺寸皮卡将于4月上海车展首发,完善产品矩阵,叠加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预计皮卡销量有望持续高增。 平台化助力新品周期增量车型顺应消费升级公司于2020年7月推出全新车型平台:长城柠檬和坦克WEY,兼容不同级别/类型/动力的新车型的研发与生产,新平台的推出将助力公司加速投放新品:1)现有车型密集迭代维持竞争力:2020年8月底上市的第三代哈弗H6、2021年1月11日上市的哈弗初恋均基于长城柠檬平台打造,其他车型如哈弗H4、WEYVV5/VV6/VV7等也将基于全新车型平台迎来换代,带动车型周期向上,叠加行业层面乘用车板块需求周期性复苏,公司整车销量有望持续改善;2)增量车型提升产销规模:硬派风格全新车型哈弗大狗9月底上市以来销量稳健爬坡,月销稳定在6000辆以上。WEY坦克300在同价位硬派SUV中性价比优势突出,外观极具辨识度,预售订单持续净增,预计后续销量将逐月爬坡,稳态月销有望达8,000辆以上。此前硬派SUV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垄断,预计随着公司新车型投放,供给创造需求。WEY摩卡拥有智能架构水平、智能驾驶能力等全面产品力,实现智能领域道路的向上突破。 纯电+混动双轮驱动新能源加速向上欧拉品牌3月销量达1.3万辆,同比+1037.7%,其中:欧拉黑猫改款后性价比提升(2021年351km豪华型相比2019款351km灵睿版,售价提升0.2万元,配置增加定速巡航、遥控钥匙、导航、OTA升级等),3月销量达8,526辆,同比+649.3%;欧拉好猫仍处于爬坡期,累计订单量破万辆,增量可期。此外柠檬混动DHT将在4月上海车展发布,首次搭载在WEY品牌全新紧凑级SUV(WEY玛奇朵),综合油耗仅为4.7L,产品力强劲。 除欧拉品牌外,公司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进展顺利,光束汽车项目总投资为51亿元,年标准产能达16万台,新工厂预计将于2022年投产。光束汽车将生产包括MINI品牌纯电动汽车和公司旗下新产品,提升公司产品定位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1420.5/1673.3/186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5.3/137.6/165.3亿元,对应的EPS为1.15/1.50/1.80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28/22/18倍。考虑到公司新产品大周期开启,中期业绩修复确定性高,叠加智能电动加速转型,给予2022年35倍PE,目标价52.50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板块销量低于预期;自主品牌SUV市占率下滑;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海外工厂合并整合、光束汽车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金牌厨柜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4-12 53.24 -- -- 83.48 10.50%
58.83 10.50%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0亿元,同比+24.20%;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20.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20.02%。若剔除20年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影响,预计公司20年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30.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32.16%。分季度看,Q4单季度营业收入10.25亿元,同比+38.75%;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30.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28.88%。全年业绩超公司股权激励目标完成,且Q4业绩增长提速。 分析判断: 收入端:衣柜业务增速显著,大宗渠道表现亮眼 分业务看,2020年公司整体橱柜/整体衣柜/木门/其他配套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73/4.99/0.25/0.07亿元,分别同比+16.38%/+63.46%/+222.60%/+1773.85%,收入占比分别为79%/19%/1%/1%,整体厨柜业务稳步增长;衣柜业务增速显著,是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木门业务快速渠道布局。此外,公司积极孵化智能家居新业务,初见成效。 分渠道看,2020年公司直营/经销/大宗业务/海外市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1/14.09/8.93/1.08亿元,分别同比-19.48%/+8.58%/+76.84%/+95.66%。零售渠道方面,不断创新渠道模式,强化渠道覆盖,2020年金牌厨柜专卖店净增26家、桔家衣柜专卖店净增202家、桔家木门专卖店及专区净增118家,衣柜、木门专卖店加快门店拓展。大宗渠道方面,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与65家房地产企业签订战略集采协议,加快衣柜、木门、厨电等新品类在精装市场的拓展,大宗业务持续放量。 盈利端:盈利能力基本平稳,费用管控良好 2020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73%、11.04%,同比分别-3.12pct、-0.35pct,其中,Q4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67%、14.01%,同比分别-4.62pct、-0.93pct,毛利率下降主要为低毛利率大宗渠道以及衣柜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净利率基本保持平稳,主要得益于公司费用的管控。分产品看,2020年公司整体厨柜/整体衣柜/木门/其他配套品毛利率分别为32.85%/29.65%/0.34%/13.80%,同比分别-3.64pct/+2.82pct/-10.27pct/-10.61pct,厨柜业务受大宗渠道占比的提升,毛利率有所下降;衣柜业务随着规模效应的发挥,毛利率逐渐提升。分渠道看,2020年公司直营店/经销店/大宗业务/境外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5.77%/35.42%/18.54%/36.61%,同比分别-5.32pct/+0.99pct/-1.41pct/+5.68pct,经销渠道毛利率略有提升。期间费用方面,2020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1.65%,同比-2.9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78%/10.18%/-0.30%/,分别同比-4.13pct/+1.41pct/-0.18pct,销售费用率的下降,主要为公司疫情期间减少了大量的户外大牌广告费用的投入,积极推动数字化营销。 持续推进业务全链路数字化,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持续推进业务数字化,以数据治理为核心,夯实公司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搭建大数据数智中台,提升数字运营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在数字运营、数字营销、数字交付、数字研发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数字化升级。2020年2月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向包括高管、中管以及核心骨干等281人授予12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8.50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9年净利润为基数,2020-2021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25%,疫情之下,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发了员工的信心和士气,为全年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2020年业绩增长远超业绩考核目标。现金流持续向好,2020年实现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73亿元,同比+67.38%,此外,截至2020年底,公司合同负债3.46亿元,在手订单充足。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定制家居领先品牌,零售厨柜业务稳步增长,衣柜业务快速发展,大宗渠道表现靓丽,且木门、智能家居等其他新业务逐渐放量,且随着竣工数据持续回暖,行业需求向上,公司整体业务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76、42.13、50.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4.49、5.2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倍、17倍、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1-04-12 189.70 -- -- 223.00 17.37%
343.50 81.0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9.63亿元,同比增长23.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33.56%。2020年Q4单季度实现营收2.95亿元,创公司历史单季度新高。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各细分行业均实现稳步增长:(1)公司工业控制和电源行业的营业收入为7.07亿元,较去年增加了21.61%。(2)公司新能源行业营业收入为2.15亿元,较去年增加了30.38%。(3)公司变频白色家电及其他行业的营业收入为3,765.68万元,较去年增长了25.18%。 “IIGBT++SiC”产能扩充,,围绕“汽车”紧密布局公司通过定增项目有望突破IGBT、SiC产能瓶颈,提升市占率,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布局,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36万片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在IGBT及其模块的进口替代。从产品角度来看,IGBT目前是主流的新能源汽车驱动解决方案,根据我们产业链研究,公司目前与新能源汽车客户合作进展顺利,在全球8寸产能持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公司与代工厂紧密合作有望迎来新一波的替代机遇;而SiC功率器件可以降低损耗,减小模块体积重量,2018年特斯拉的主逆变器开始采用SiCMOSFET方案,随后采埃孚、博世等多家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比亚迪、雷诺等汽车生产商都宣布在其部分产品中采用采用SiCMOSFET方案,SiC功率器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公司积极布局IGBT、SiC及其模块产品,有助于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器件的国产化。依据年报数据,2020年公司生产的汽车级IGBT模块合计配套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公司在车用空调,充电桩,电子助力转向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份额进一步提高。 股权激励以“激励”为原则,稳定核心团队2021年3月19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预案,授予股票期权数量为67万份,授予的激励对象118人,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子公司)任职的技术(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34.67元/股,主要的原则是“重点激励,有效激励”。公司作为国内IGBT领域的龙头企业,稳定核心技术团队方能保持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投资建议若公司顺利完成此次定增项目预计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我们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调整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1年~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3.50亿元、17.80亿元、22.50亿元(此前2021年~2022年收入分别为14.50亿元、19.50亿元);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4亿元、3.64亿元、4.60亿元(此前2021年~2022年分别为2.85亿元、4.02亿元)。鉴于公司在IGBT设计/封测领域的领先地位及未来成长空间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IGBT芯片、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及IGBT模块的技术门槛高、技术难度大、资金要求高,存在产品研发进展低于预期风险、技术泄密风险等。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1-04-12 27.45 35.20 -- 34.52 25.30%
39.70 44.63%
详细
公司公告2020年报:2020年实现营收30.4亿元,同比下降3.6%;归母净利4.6亿元,同比增长14.9%,扣非归母净利4.1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2020Q4营收10.2亿元,同比下降1.8%,环比增长17.7%;归母净利1.6亿元,同比增长68.5%,环比增长21.1%,扣非归母净利1.4亿元,同比增长42.1%,环比增长10.2%。 同时公告: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收购威海伯特利少数股东美国萨克迪持有的威海伯特利全部49%股权,购买价款为19,612,9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威海伯特利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分析判断:轻量化贡献增量EPB高成长可期2020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6%,其中2020H2营收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61.0%,其中:1)轻量化:全球化+拓品类,持续增长可期。2020H2营收5.3亿元,同比+21.5%,环比+63.4%,其中销量/单价分别同比-5.5%/+28.6%,环比+66.3%/-1.8%,主因通用全球订单2020Q1起贡献净增量,抵消疫情影响实现逆势高增。2020年11月和12月分别新增1个国际著名厂商全球平台项目(前后转向节,单年度最高年产21+万辆)和1个欧洲著名主机厂商全球平台项目(锻铝控制臂,单年度最高年产48+万辆),公司拟在墨西哥建厂以实现就近配套,全球化加速推进。轻量化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为威海伯特利,少数股权收回之后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2)电控制动:EPB从自主到合资,有望重回高成长。2020H2营收5.0亿元,同比-9.1%,环比+88.2%,其中销量/单价分别同比-2.9%/-6.4%,环比+105.6%/-8.5%,我们判断下滑主要受北汽因疫情导致需求大幅减少的影响。公司EPB产品持续拓展合资客户,已进入长安福特、江铃福特、东风日产等供应体系,预计2021年随着新项目的量产而快速增长,未来高成长可期。 3)盘式制动器:随下游需求回暖。2020H2营收7.4亿元,同比+2.8%,环比+53.1%,其中销量/单价分别同比+8.6%/-5.4%,环比+57.6%/-2.8%,销量同环比增长主要受益于奇瑞、吉利等主要客户需求回暖。 利润率逐季提升研发持续投入考虑到新收入准则要求将运输费、包装费由销售费用转计入营业成本,还原后的毛利率(毛利率-销售费用率)将更能代表实际盈利能力,2020年毛利率-销售费用率达25.5%,同比+1.9pct,其中2020Q4达26.4%,同比+0.5pct,环比+0.5pct,主要受益于需求回暖致产能利用率提升叠加高毛利的海外轻量化业务占比提升。2020净利率16.2%,同比+1.7pct,其中2020Q4净利率15.0%,同比+4.5pct,环比-2.2pct,主要受益于毛利率提升。 费用方面,2020研发费用1.7亿元,同比+37.8%,对应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8pct至5.8%,主因基于前视摄像头的ADAS系统和下一代线控制动系统(WCBS2.0)研发投入加大;管理费用0.8亿元,同比+15.9%,对应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0.4pct至2.6%,主因人工成本、股权支付、折旧摊销增加所致。 线控制动量产在即智能电动崛起EHB量产在即,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突破。线控制动EHB将取代车身稳定系统ESP成为智能驾驶执行层的主流产品,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公司基于ESP量产经验,研发出One-Box产品WCBS(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性能上优于目前主流Two-Box产品,预计今年5月批量量产,一期产能30万套,将成为国内首家量产的厂商。公司该产品从新能源车市场发力,逐步向燃油车渗透,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电控产品拓展性强,智能电动崛起。新品电动尾门开闭系统集成双控EPB,具备成本优势,成长空间大,预计公司将凭借成熟的汽车电控系统ECU开发能力和车用电机控制技术开发车身控制相关的更多产品,提升系统集成化。同时公司目前在研基于前视摄像系统和前向毫米波雷达的ADAS技术,中长期看公司有望成为ADAS系统集成供应商,打开公司新的成长通道。 投资建议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双升级,短期受益于轻量化放量和EPB渗透率提升,中长期线控制动和ADAS系统有望贡献显著增量。 考虑到缺芯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1-22年收入由40.1/50.3亿元调为38.8/49.2亿元,归母净利由6.0/7.6亿元调为6.0/7.9亿元,2023年收入和归母净利分别为59.0亿元和9.9亿元,对应EPS为1.46/1.93/2.42元,PE为19/14/11倍。参考行业平均估值,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按照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盘式制动器/轻量化/电控产品2022年15/25/35倍PE估值,目标价由49.83元调为50.1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缺芯导致行业产量不及预期等。
龙马环卫 机械行业 2021-04-12 16.49 -- -- 17.16 1.54%
16.74 1.52%
详细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环卫服务业务成主要贡献力。 2020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3亿元,同比增长28.94%。营收稳步提升,主要来自环卫服务业务的稳定增长,全年环卫服务业务收入30.27亿元,同比增长69.21%,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56.03%,较2019年的42.69%增加13.34pct。公司新增中标的环卫服务项目33个,新签合同年化合同金额6.59亿元,同比下降46.29%,新签合同总金额24.32亿元,同比下降78.15%;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履行的环卫服务年化合同金额33.67亿元,同比增长27.78%,合同总金额284.24亿元(含项目顺延服务年限合同金额及已中标项目补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2.23%,待履行的环卫服务合同总金额195.18亿元。虽然2020年公司新增中标订单不及2019年,但依靠大量的存量订单,公司环卫服务仍实现进一步的突破。2020年度,公司环卫装备业务收入23.76亿元,同比下降1.06%,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43.97%,较2019年的55.50%下滑11.53pct。环卫装备业务的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公司环卫装备销售量出现下滑,全年环卫装备总销量6916辆,同比减少1290辆,下降了15.72%。但是,目前公司环卫装备市场占有率5.49%,环卫创新产品和中高端作业车型在同类市场的占有率为10.91%,均保持行业前三水平,在行业中仍有较好竞争力。 核心财务指标创历史新高,顺利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 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持续向好,各项核心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0亿元,同比增加172.25%,大幅提升得益于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贷款回笼。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公司经营业务开展,对公司利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销售费用4.46亿元,同比增加12.02%,主要系销售人员工资及福利、营销服务及广告宣传费等增加所致;管理费用3.25亿元,同比增加51.36%,主要系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业务招待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22.25%,主要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所致。且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申报材料于2020年9月25日获得证监会受理,2020年12月4日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证监许可[2020]3338号),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62亿元,目前尚未完成发行股票工作。公司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新能源环卫装备增速行业领先,加强固废业务布局。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环卫项目要求使用新能源装备,未来新能源装备市场潜力巨大,公司紧跟政策风向,加大新能源环卫装备业务投入,新能源环卫装备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新能源环卫装备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71.88%,占公司环卫装备业务收入的14.03%;销量352台,同比增加208台,增长144.44%,占公司环卫装备总销量的5.09%。根据“银保监会”的新车交强险数据统计,公司新能源环卫装备市场占有率8.82%,排名第三。公司抢抓行业发展机遇,提前做好新能源环卫装备领域的产品布局,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新能源环卫车型12个品类,新能源环卫车辆公告累计68个产品。此外,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全国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的时候,积极布局固废业务,弥补公司短板。2020年,公司实现渗滤液处理设备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销售,并拓展了运营服务项目,继续加深“设备销售”向“设备销售+运营服务”模式转变,全年实现收入815.40万元,同比增加59.08%。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环卫装备龙头企业,环卫服务业务全年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6.03%,环卫服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随着疫情可控,环卫装备业务得以正常开展,公司装备业务收入有望回暖,我们仍然看公司后续业绩稳定上升。我们维持2021-2022年业绩不变,新增2023年业绩,营业收入分别为65.69亿元、79.86亿元、95.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21.6%、1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亿元、6.37亿元、7.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5%、20.4%、19.0%;EPS为1.27元、1.53元、1.82元,维持“买入”评级(华西环保公用&机械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 1)环卫服务业务后续中标订单不及预期; 2)环卫装备市场竞争力下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3)环卫服务市场化不及预期。
维尔利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4-12 7.46 -- -- 7.64 0.92%
7.55 1.21%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04月0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0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7.29%;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82%,EPS为0.46元。 分析判断::全年业绩略低预期,持续大力发展主业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9%;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2%,业绩略低预期。利润增速大幅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系四季度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7862.54万元,侵蚀了公司利润。公司年度经营业绩稳定增长得益于公司订单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公司全年新增订单金额超36亿元。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新中标城乡有机物废弃物资源化项目订单30.09亿元,新中标工业节能环保订单6.02亿元。报告期内,由于公司及子公司2019年及2020年部分新签订单达到收入确认节点,因此,公司2020全年收入及净利润较去年实现增长。公司围绕“城乡有机物废弃物资源化”与“工业节能环保”领域,结合公司现有业务资源及竞争优势,继续深耕主业,不断拓展公司各业务板块,巩固和提升公司及子公司在各个细分行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占有率。 核心财务指标稳定增长,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工作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5.57%,主要原因系受疫情影响,公司加强项目管理,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减少。全年公司产生财务费用0.92亿元,同比增加84.66%,系可转债计提利息增加,从而导致财务费用率较2019年上升1.06pct,但是公司不断完善集团化管理体制,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提高了公司营运和管理效率,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4.10%,较2019年下滑0.13pct;管理费用率为9.22%,较2019年下滑0.19pct。此外,2020年4月13日,公司顺利发行可转债-维尔转债,年末余额2.87亿元,公司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细分领域百花齐放,继续加强与国企合作渗滤液板块,公司拥有成熟的MBR、厌氧、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核心技术,十多年来,公司在全国各地承接了三百多渗滤液处理项目。湿垃圾处理方面,目前公司已承接近四十项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工程,公司采用EMBT技术建设的首个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置项目-绍兴项目目前已投入运行;上海松江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EPC项目、上海嘉定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金山区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湿垃圾处理项目已陆续进入调试运营。沼气及生物质天然气业务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杭能环境已具备成熟的沼气处理工艺,在沼气工程领域的整体技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与国企的合作,2020年上半年,公司与国投生态环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七建有限公司共同承接了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PPP项目;2020年11月,公司参与了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公开摘牌,受让了其17.65%的股权,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开拓城市、农村及工业节能领域的节能环保业务市场,继续拓展渗滤液处理、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沼气及生物天然气业务、工业节能及油气回收业务、村镇污水等各项业务。且政策红利持续,新增订单势头稳定,公司继续加大与国资的合作,结合公司在手订单情况,我们下调公司2021和20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业绩预测,公司2021-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从40.98亿元和49.10亿元,下调至38.60亿元和45.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5%、18.3%,2023年营收为55.23亿元,同比增长21.0%;2021-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从4.44亿元和5.19亿元,下调至4.12亿元和4.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2%、14.8%,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53亿元,同比增长17.1%。对应EPS分别为0.53/0.60/0.71元,对应PE分别为14/13/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订单拓展不及预期;2)业务持续扩张导致资金压力逐步显现;3)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增长超过预期。
深信服 2021-04-12 264.80 -- -- 285.00 7.55%
299.05 12.93%
详细
近日,在IDC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跟踪报告》中,2020年深信服凭借全网行为管理产品以21.3%的市场占有率在安全内容管理分类下再次拔得头筹,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厂商。除了功能升级外,深信服推出基于SASE概念的云服务模式的安全访问服务SangforAccess。 SASE重新定义了网络和安全架构,在移动、云端等场景具备广泛应用传统网络和安全架构已经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边缘计算、云服务和混合网络兴起,传统网络和安全架构出现的多方崩塌迹象越来越明显,例如:延迟严重、网络盲点、过多的管理开销以及随着服务变化而不断进行重新配置的需求。 SASE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网络和安全架构。SASE(SecureAccessServiceEdge),即安全访问服务边缘,Gartner在《Top10strategictechnologytrendsfor2020》报告中指出:SASE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放弃了将SD-WAN设备、防火墙和其他网络及安全解决方案拼凑到一起的做法,用统一的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替代各类繁杂的终端网络设备,最终实现安全的云环境。根据Gartner的报告指出,SASE在移动终端、云端等场景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1:员工出差、远程办公环境下的笔记本安全管理。员工在出差、远程办公时,办公笔记本处于外网状态下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漏。SASE可实现电脑终端防泄密、以及工作效率的分析与管控。 场景2:SaaS应用安全访问服务导致的敏感信息泄露。在SaaS应用模式下,由于账号安全性低导致的敏感信息泄露。SASE可通过身份的权限控制、认证等模块,确保企业员工业务访问安全,防止云端数据泄露。 对标国际领先SASE厂商,深信服SangforAccess有望领跑中国市场从全球范围看,当前SASE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采用率还不到1%,只有少数领先供应商可以提供。 CatoNetworks、思科、Versa、VMware等少数SD-WAN提供商有望在新兴的SASE市场中率先占据领导地位。 1、CatoNetworks:全球第一家SASE平台厂商,通过一个全球分布式的云服务系统,为所有终端提供企业网络和安全能力。CatoCloud的云原生平台能实现对云资源和移动设备的无缝支持,可以轻松地云资源和移动用户连接到CatoCloud,通过自助服务控制台统一管理。 2、PaloAltoNetworks:随着PrismaAccess的推出,PaloAltoNetworks成为了最早采用SASE的厂商之一。2020年3月底,PaloAlto以收购了CloudGenix,强化其SASE产品核心性能与能力。 3、Zscaler:ZscalerCloudSecurityPlatform是一项从零开始构建的SASE服务,通过与全球数百个合作伙伴建立连接,为用户确保了最佳的性能和可靠性。 2020年深信服发布SangforAccess,有望领跑中国SASE企业市场。深信服是中国领先的云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商,2020年9月发布SangforAccess产品以来,已经在中国平安、可口可乐、途牛、链家等客户当中得到推广,并获得客户一致好评。深信服通过SangforAccess,真正实现了全网外发管控,阻断网盘上传敏感信息的高危行为,并实现全通路审计,终端侧实现U盘、外设管控,防止违规外传数据。 我们认为,SangforAccess产品是适应数字化转型管理需求推出,是对其上网行为管理(AC)产品的重大升级。目前,深信服的上网行为管理(AC)已经覆盖了医疗、互联网、制造等行业的5000多家客户,具备广泛的用户群体,SangforAccess的推出有望为深信服带来新的业绩增量的同时,强化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云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地位。投资建议我们看好SangforAccess为公司带来的业绩增量和用户粘性的提升,考虑到全年疫情对业绩的影响,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4.6/80.0/1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0/11.5/15.2亿元。 考虑到安全业务和云业务的长期成长性,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云计算市场拓展不及预期;2)安全产品客户接受度低;3)行业竞争加剧;4)核心人才团队流失风险。
梅花生物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12 5.92 -- -- 6.44 8.78%
6.62 11.82%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50亿元,yoy+17.15%;实现归母净利润9.82亿元,yoy-0.67%。 单四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74亿元,yoy+32.59%;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yoy+21.88%。同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派现金股利3.0元(含税),预计分派现金红利9.3亿元左右(含税)。 分析判断:营业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环比逐步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50亿元,yoy+17.15%,主要系苏氨酸、赖氨酸等产品量价齐增所致,综合毛利率下滑7.91pct至14.67%,但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公司通过产品提价,毛利率环比正在逐步改善。具体来看:动物营养氨基酸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动物营养氨基酸实现营业收入86.87亿元,yoy+32.05%,毛利率为12.16%,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系通过产品提价对冲掉玉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行所致;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0.15亿元,yoy-1.55%,毛利率下滑15.35pct至15.91%;其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人类医用氨基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yoy+11.39%;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yoy+3.68%。 氨基酸需求持续向好,量价齐增贡献利润弹性公司是国内氨基酸龙头,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均位居国内首位。我们判断,公司氨基酸需求有望持续向好,主要逻辑在于:1)下游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带动氨基酸需求持续向好,在养殖高盈利&政策支持双重刺激下,下游生猪产能触底反弹,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1年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5.0%,全国生猪存栏量保持在4亿头以上。生猪存栏的逐步恢复将带动氨基酸需求向好。2)我国饲料禁抗政策正在稳步推进,为了保证养殖效率,苏氨酸、赖氨酸替抗需求旺盛。需求向好而供给受限,氨基酸价格持续走高,截至2021年4月8日,苏氨酸、赖氨酸价格已经达到13950/12300元/吨,较2020年年初分别上涨97.87%/80.35%。 我们认为,氨基酸价格上涨动力依然强劲,有望贡献公司利润弹性。 味精需求环比改善,新增产能巩固行业地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餐饮需求萎靡拖累公司味精产品价格下滑,报告期内,公司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55%;叠加原材料玉米价格大幅上行以及公司根据新收入准则,将与履行合同相关的运费等支出由销售费用计入营业成本,毛利率同比下滑15.35pct至15.91%。展望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边际减弱,餐饮需求恢复将提振公司味精产品需求。此外,公司吉林年产25万吨味精达产达效,味精产能规模已达百万吨级,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我们认为,寡头竞争格局下,头部企业拥有定价权,在需求环比改善的背景下,味精产品提价预期较足,有望增厚公司利润空间。 投资建议生猪产能逐步恢复&饲料禁抗政策背景下,氨基酸需求持续向好,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边际减弱,味精产品需求环比逐步改善。基于此,我们维持对公司2021-2022年的收入预测分别为225.27/284.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1/23.70亿元的预期不变,并预计,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30.6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84亿元。综上,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EPS分别为0.56/0.76/0.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8/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猪产能恢复进程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政策扰动。
建设机械 机械行业 2021-04-12 12.45 -- -- 13.34 7.15%
13.34 7.15%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40.01亿元,同比增长23.06%;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9.46%。 分析判断: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受疫情和租赁价格下降影响盈利能力有所降低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9.87亿元,同比增长23.05%,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9.46%。分产品来看,公司建筑施工产品租赁收入35.09亿元,营收占比高达88%,同比增长20.04%;筑路施工产品租赁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106.95%;塔机及配件销售收入6070.14万元,同比增长102.24%;钢结构产品施工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9.07%。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受去年疫情影响较大,导致设备利用率出现大幅下滑,叠加租设备赁价格下降,使得公司2020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至38.03%,净利率同比下降1.70个百分点至13.82%。其中,公司建筑施工产品租赁毛利率为41.46%,同比减少1.99个百分点,筑路设备及配件销售毛利率为13.29%,同比增加2.04个百分点,筑路施工产品租赁为8.08%,同比减少2.1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在疫情影响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在手合同充足,塔机利用率有望回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庞源租赁塔机利用率低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2021年3月,庞源租赁塔机利用率已经恢复到68.7%,略低于2019年1.7个百分点,高于2018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另外,庞源租赁在疫情期间积极调整定价策略,同时加快二三线城市的布局使得其在手合同较为充足,2020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超过46亿元,同比增长13.7%,在手合同延续产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38.5%。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我们认为塔机利用率有望持续回升。 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庞大市场空间带来极大业绩弹性2020年庞源租赁新增设备采购额达到18.51亿元,同比增长23.40%,塔式起重机数量达到8261台,同比增长37.91%,总吨米数达到166.56万吨米,同比提升30.55%。根据国际起重设备和特种运输杂志公布的ICTower指数排名,2020年底庞源租赁拥有的塔式起重机总吨米数居世界第一位。另一方面,公司在塔机租赁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17年的约2%提升至2019年2.7%,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张,公司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塔机租赁的市场规模将预计达到1800亿元左右,市占率的提升将为公司带来极大的业绩弹性。 假设2025年庞源租赁市占率达到5%,其塔机租赁带来的营收将会翻倍,营收规模接近90亿元。 装配式建筑兴起,塔机租赁行景气度大概率持续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浇灌式建筑相比,更加节约人力和工期,对环境友好。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占比较高,其中美国和日本占比高达90%。而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进程缓慢,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不足20%,且多用在公共场所建筑。在政策的加持下,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有望超过30%,对应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从而带动大中型塔机需求持续提升,塔机租赁行业景气度大概率维持较高水平。 资金&管理优势筑造坚固壁垒,龙头地位稳固塔机租赁行业属于重资产服务业,需重资投入,且管理难度和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较高。庞源租赁与公司整合后,在资源渠道方面共同发力,资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张,庞源塔机保有量已经突破8000台,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另一方面,庞源租赁能够为项目施工现场提供更加优秀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为非标准化项目提供量身定制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下游企业定制个性化产品,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龙头地位。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1-2023年公司收入为52.19亿元、66.77亿元、80.12亿元,同比增长30.4%、27.9%、20.0%,实现归母净利润8.53亿元、12.08亿元和15.32亿元,同比增长54.2%、41.5%、26.9%,对应PE估值水平为14倍、10倍和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装配式建筑规模不及预期、融资成本上升。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09 10.48 -- -- 19.27 29.76%
20.38 94.4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3月销量:月度销量总计22.64万辆,同比+62.0%,本年累计销售64.11万辆,累计同比+111.6%;月度产量总计20.74万辆,同比+57.1%,本年累计产量59.22万辆,同比+114.4%。 分析判断:Q1销量同比翻倍自主引领增长公司3月销量22.64万辆,同比19/20年分别为+15.1%/+62.0%(疫情导致同期低基数),环比21年1/2月分别为-10.2%/+39.1%(春节因素导致低基数)。21Q1销量总计64.11万辆,同比19/20年分别为+42.8%/+111.5%。乘联会公布3月周度零售数据,3月第一至四周同比19年同期的变化依次为+3%/+2%/+4/-1%,据此我们预计公司3月整车销量增速强于市场均值。分品牌看:1)自主品牌(重庆+河北+合肥,下同):3月销量12.17万辆,同比19/20年为+32.4%/+57.5%,环比21年1/2月为-23.3%/+9.4%;21Q1累计销量39.15万辆,同比19/20年为+68.6%/+123.9%。 2)福特:3月销量2.34万辆,同比19/20年为+53.0%/+112.1%,环比21年1/2月为-22.5%/+113.6%;21Q1累计销量6.44万辆,同比19/20年为+75.0%/+111.4%。 3)马自达3月销量为1.12万辆,同比19/20年为-21.5%/+66.3%,环比21年1/2月为-5.8%/+77.6%;21Q1累计销量2.93万辆,同比19/20年为-12.2%/+69.1%。 自主21Q1销量比重为61.1%,环比+8.9pct,预计自主品牌将凭新品周期和高基数,贡献主要增量;福特21Q1销量比重为10.0%,环比-3.6pct,但其销量同比增速可观,新车投放带来的产品结构改善+高毛利,后续将贡献重要增量。 技术驱动供给质变新品周期持续贡献增量公司自主车型产品力提升,新车规划饱满:1)UNI序列计划2021年开始5年推5款新车型,UNI-K已接棒UNI-T上市,下半年首款轿车将至;2)经典序列车型将在2021年推出9款全新或升级车型;3)CHN新平台首款车型或于2021年底首发。其中:1)UNI-T凭蓝鲸动力+智能交互+高阶自动驾驶(有条件实现L3)成为爆款,UNI-K增量可期;2)CS75序列销量1月创新高,2月维持3万+高位,势头向好,配置蓝鲸2.0T高压直喷发动机+爱信8AT变速箱的CS75Plus2.0T贡献主要增量;3)去年底上市的欧尚X5今年有望发力,另有CS55、逸动、凯程序列2月销量过万,潜力可期。合资品牌依靠新品投放贡献增量:1)长安福特:新SUV锐际/锐界/探险者1月销量逾4,536/2,554/3,742辆,2月销量降至1,293/1,457/920辆。林肯冒险家/飞行家1月销量5,851/1,662辆,2月销量降至1,573/512辆;2)长安马自达:配备成熟动力总成的昂科塞拉及SUV新车型CX-30的1月销量为8,404/1,158辆,2月销量为4,074/725辆。2月的春节因素影响销量表现,3月福特/马自达销量环比+113.6%/+77.6%,已然显现回升态势。 转型科技企业高端电动智能引导品牌向上公司围绕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向科技企业转型。产品层面:经典产品“Plus”化创爆款,高端UNI序列拓展新人群,并从UNI-K开始探索单独建立渠道的新营销模式。技术层面:技术驱动+高研发投入(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在动力总成(蓝鲸NE动力/七合一电驱系统)、自适应巡航(IACC)、智能驾驶(APA5.0/L3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突破。 同华为在高端电动智能汽车方面的合作或使公司产品和业务层面长期受益:1)或能借力科技巨头提升智能化水平(例如建立数据闭环的能力),以加速形成智能汽车核心竞争力;2)合作或倒逼公司流程体系优化升级,匹配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需求,使业务架构在智能汽车时代更具竞争力。当前合作或同自主及合资业务协同,持续优化公司产品及业务,使公司在电动智能竞争中处于有的位置,品牌向上,长期获益。 投资建议乘用车行业周期底部向上驱动需求回暖,公司战略聚焦两大核心资产:1)长安自主,产品周期上行量价齐升;2)长安福特底部向上,边际改善。自主正向研发供给质变撬动需求+合资新车投放产品结构优化,助推新品周期,贡献增量。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营收为839.0/928.1/1022.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0/54.0/60.3亿元,对应的EPS为0.62/0.99/1.11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24/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老车型销量下滑,新车型销量爬坡不达预期;降本控费不达预期;长安福特战略调整效果不达预期。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4-09 48.22 -- -- 52.64 8.81%
68.50 42.06%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4月7日,科大讯飞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及2021年Q1业绩预告。2020年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30.3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66.5%。2020Q1业绩预告来看,公司预计将实现盈利1.25-1.45亿元,2020年同期为亏损13.1亿元。 分析判断:2020年净利增长66%符合预期,受益疫情催化下的智能化红利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下大量计算机公司经营承压,但科大讯飞却逆市扩张,彰显了疫情对于智能化应用的催化作用,龙头受益尤为明显。2020年初,疫情对于公司市场销售、现场交付确有不利影响,直接导致公司Q1营收下滑28.1%。但从Q2开始,公司一方面顶住压力、实现项目追赶,另一方面受益于疫情催生的智能应用新需求,业绩加速复苏:H1营收迅速增速收正(+2.9%)、全年营收增长重回高增(+29.2%)。所谓智能化需求/红利,我们认为核心逻辑有二:11、疫情催化行业智能化应用加速,外部需求拐点凸显:新冠疫情催化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迅速铺开,如:机器人筛查、影像辅助诊断、远程教学、无人配送等。后疫情时代,判断教育/医疗/驾驶为三条智能化黄金赛道,公司作为提前卡位的赛道龙头,在2020年率先拥抱了外部需求拐点。 2、智能教育赛道C2B/2C联动爆发,驱动产品化提升++业务放量:疫情期间,公司2B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实现异地复制(以青岛、蚌埠为标杆),教育局引导的区域化采购也逐渐成为主流,高标准化推动产品化率提升;同时2C个性化学习手册+学习机持续发力,通过区域订单模式加速渗透。判断2020年智慧教育业务增速乐观(优于其他业务),是拉动营收端逆市高增的主因。 不仅如此,公司也在利润端实现归母净利13.6亿元,同比增长66.5%;并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2.7亿元,创历史最佳水平,彰显经营能力提升。 2021QQ11业绩向好,卡位算法++数据,智能化龙头业绩有望持续兑现2020Q1业绩预告来看,公司预计将实现盈利1.25-1.45亿元,2020年同期为亏损1.31亿元,判断2021年业绩有望持续兑现。智能化红利释放的大背景下,格局演绎方向仍要回归AI三要素来看:即算力、算法、数据。我们认为,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和数据,更准确地来说:平台形成算法,赛道(场景)沉淀数据,两者构成闭环。 算力方面:公司近年来积极加码AI算力建设,较初创企业优势明显,但相比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并无显著优势(考虑巨头的公有云体系)。 算法方面:凭借二十余年的积累,讯飞超脑在人工智能算法、尤其是智能语音相关算法方面领跑行业,多次国际算法大赛的优异成绩可以作证。即便是华为等巨头亦通过合作的形式,寻求公司智能语音相关模块的赋能(2018年)。 数据方面:通用数据的优势或不出众,但在众多布局的垂直赛道中,专业数据积累已非一日之寒。无论教育、政法还是医疗,公司凭借良好的政商关系切入后,都进行了长周期的渗透,滚雪球式地积累数据。目前智能教育、智能办公(消费者业务为主)已经构成闭环、其他赛道也在加速沉淀并应用数据。 我们认为,凭借算法和数据两方面的卡位优势,公司已经逐步在主赛道(教育场景、消费者标品)上形成闭环生态,并产生标杆案例、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商用正在开启,后续有望迎来3-5年的黄金发展期。 校外教培业开启强监管,AAII(校内)教育厂商迎催化此外,近期突发的校外教培业整顿或成公司智能教育业务的新催化。2021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与此同时,北京朝阳区开始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新一轮治理。我们认为,本轮监管和将和82018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接力,校外培训乱象有望获得根本性整治,未来校内教育将承担更多责任。 82018年治理: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核心就是“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治理行动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庞大、初步完成了乱象整治。 221021年治理:本轮治理依旧聚焦校外培训,教育部陈部长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到“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我们认为,校外培训监管深化将在短期内对业内机构带来冲击,但利好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更重要的是,本轮治理将进一步凸显校内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点第22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工作措施中第一点就是要“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换而言之,校外培训治理根本因素仍是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考虑到对于各层级学校的赋能空间,我们认为专注服务校园教育的AI厂商有望迎来产业机遇。横向比较而言,侧重校内体系、横跨线上--线下的IAI教育龙头科大讯飞或是本轮治理核心受益厂商。 投资建议:根据业绩快报、业绩预告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整体营收分别为130.3/168.0/213.3亿元(此前预测三年间营收为128.3/165.5/210.0亿元),同比增长29.2%/29.0%/26.9%;三年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18.2/24.1亿元(此前预测三年间净利润为12.5/16.5/22.0亿元),同比增长66.5%/33.5%/32.5%。 考虑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趋势++公司龙头溢价++业绩//产品化率提升趋势,叠加实控人高点增持释放的积极信号,坚定强推,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工智能支持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公司利润兑现不及预期、新兴AI厂商加速进入,竞争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
苏博特 基础化工业 2021-04-08 23.35 29.22 291.16% 31.38 10.57%
25.82 10.5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Q1业绩预增公告。公司2021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212万元~8232万元,同比增长46.2%~66.9%。 略超预期,低基数下发货量增速强劲,毛利同比有所降低。公司业绩略超预期。由于2020H2起新批复重点工程陆续开工,且多地鼓励就地过年,2021Q1水泥及外加剂需求保持良好,公司发货量在2020Q1的低基数上同比大幅增长,其中重点工程成为公司主要下游(判断占比超50%,较2020年有10个百分比以上提升)。我们估算2021Q1公司外加剂发货增速同比提升60%以上(相较于2019Q1提升30%以上,因为2020Q1有并表效应检测业务全口径有9千万左右的影响),价格环比总比保持平稳。由于环氧乙烷价格同比上升1500元/吨以上(主要在2月底3月初上涨),我们估算公司可比口径毛利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但由于销量同比增幅较大,且在信息化提升后费用率整体下降,公司业绩同比仍显著上升,一季报表现预计超过此前市场对外加剂行业的普遍预期。 QQ22较快成长性预计延续,毛利率环比波动将趋缓。我们认为在重点工程延续的背景下,2021Q2水泥及外加剂需求仍将保持良好,叠加公司四川大英基地预计4月底投产,公司Q2外加剂发货同比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此外,尽管自2月底以来环氧乙烷价格累计上涨800元/吨左右,公司在环氧乙烷价格相对低位时储备了一定量的聚醚切片,因此我们判断Q2公司成本端环比波动预计有限,同时由于泰兴三期、大英基地投产后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将大幅提升,通过减水剂性能更新换代完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我们判断公司价格端环比Q1或保持稳中有升,使得2021H1公司业绩保持高弹性。 多基地投产驱动力十足,未来22--33年有望保持快速成长。我们认为未来2-3年水泥需求仍将处于平台期,带动外加剂需求稳定扩容,同时由于外加剂行业质量要求及服务属性提高,行业集中度仍将保持快速提升趋势。 2021年,公司四川大英基地预计投产,叠加前期泰兴三期投产后,产能对比2019年翻倍,公司已经启动华南基地建设(预计2022年投产),判断未来还将在华中等地筹备布局,全国化版图显露;此外,随着全国化布局的推进,我们判断公司运输费用率也将处于下降通道。同时,2020年,公司功能性材料销量逆势增长15%,未来有望功能性材料预计将随着大英基地速凝剂等投产、抗裂防渗等材料的培养而取得低基数上爆发增长,并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74/7.41/9.66亿元,同比增长30.3%/29.0%/30.5%。维持目标价37.7元及“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系统性风险。
北部湾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4-08 10.29 19.70 163.72% 10.58 0.57%
10.35 0.58%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4月3日北部湾港发布3月份吞吐量数据,3月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2185.5万吨,同比增长23.6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4.4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8.64%。 北部湾港2021年Q1货物吞吐量累计同比+16.1%,在去年同期吞吐量高基数基础上仍大增,增长逻辑持续验证。 2021年Q1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191.6万吨,同比+16.1%,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26.4万标准箱,同比+36.8%。去年同期虽受疫情影响,北部湾港吞吐量仍快速增长,2020年Q1货物吞吐量同比+15%,集装箱吞吐量同比+26%,同期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6%/-8.5%。我们认为2021年Q1北部湾港吞吐量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验证了“三个结构性调整”背景下的增长逻辑。 北部湾港集团与钦州市、防城港市及北海市人民政府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域港城融合将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有利于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增长。 根据北部湾港集团公众号发布的新闻,2021年4月1日,公司控股股东北部湾港集团与钦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北部湾港集团将与钦州市在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力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提升钦州港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力,拓展钦州港区腹地集装箱货源市场,推动能源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 2021年3月26日北部湾港集团与防城港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双方将发挥企地优势,加强战略合作,加深战略互信,共同巩固提升防城港港口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中的功能作用,共同助力防城港市临港产业迈上新台阶,助推企业、地方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2021年4月2北部湾港集团,未来将与北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重大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做强做大临港工业、邮轮产业,助推企业、地方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此次公司控股股东北港集团与钦州、北海及防城港市人民政策签订战略协议有利于港口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和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北部湾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重申看好北部湾港在“三个结构性调整”背景下的长期增长逻辑,维持对公司2020-22年盈利预测,维持21.6元/股目标价,重申“买入”。 我们维持对公司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14.5/17.4亿元的盈利预测,对应EPS分别为0.65/0.89/1.07元,按照2021年4月2日10.36元/股的收盘价,对应2020-22年的PE分别为15.9/11.7/9.7倍。我们重申公司21.6元/股的目标价,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下行超预期可能;疫情持续时间;短期北部湾港公告的可转债转股价尚未确定;短期内公司单吨货物收入存在波动可能。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3/3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