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上海新阳 基础化工业 2023-05-23 41.15 46.59 18.94% 43.79 6.42% -- 43.79 6.42% -- 详细
投资要点: 凭借在半导体领域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及出色的员工激励制度,公司在传统封装引线脚表面处理化学品领域取得行业领先地位,晶圆制程清洗液、蚀刻液等业务也在加速发展,并且,合肥、上海化学工业区新基地规划的CMP研磨液、光刻胶以及先进封装材料等化学品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化学品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松江,主营半导体传统封装化学品、晶圆制程化学品和先进封装化学品及部分配套设备。目前公司现有电子化学品产能1.9万吨,并且积极推进合肥基地一期、二期合计7万吨电子化学品、上海化学工业区基地3.05万吨电子化学品产能建设。另外,子公司考普乐经营氟碳涂料业务,公司正积极剥离涂料板块聚焦半导体主业。 晶圆制程用化学品业务加速发展公司传统封装化学品业务相对稳定,铜互连电镀化学品业务行业领先并持续增长,晶圆制程用清洗液、蚀刻液业务随产能释放有望加速发展,CMP研磨液作为晶圆制程中用量最大的电子化学品之一,亦有较大成长空间。不仅如此,先进封装材料亦有快速增长的机会。目前公司的相关产品均已通过下游晶圆生产企业验证,且整体市占率尚低,有较大的渗透提升空间。 光刻胶业务进口替代前景向好光刻胶是电子化学品中的“皇冠”,是中国半导体材料领域最受外资限制的环节之一。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基本被日企垄断。新阳持续投入研发并拥有一台ASML1900型光刻机用以研发28nm高端光刻胶,目前I线、KrF光刻胶已通过认证获得小批量连续订单,ArF光刻胶尚处于客户端认证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4/19/2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30%/4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2.7/4.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72%/83%/83%,EPS分别为0.46/0.85/1.55元,3年CAGR为109%。鉴于公司晶圆制程用化学品业务高速增长,光刻胶业务前景向好,我们给予公司24年55倍PE,目标价46.7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晶圆化学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光刻胶业务的进展慢于预期,新基地产能建设不达预期
北京人力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5-22 25.85 32.59 45.04% 24.22 -6.31% -- 24.22 -6.31% -- 详细
事件:5月18日,公司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进展的公告》,目前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全部流程,北京外企正式登入A股市场,公司证券简称将在5月19日起由“北京城乡”变更为“北京人力”。 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今日将正式登入A股市场北京城乡于2022年7月发布公告,拟以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获取北京外企100%股份作为资产置入,置出北京城乡现有业务。 2023年5月19日北京外企正式登陆A股市场,前期重组不确定性完全消除。 北京外企上市后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布局,从而进一步夯实公司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龙头地位。 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靓丽,后续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复苏公司披露了北京外企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2022年北京外企实现营业收入318.55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9.0%。2023Q1北京外企实现营业收入91.95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57.0%,公司在一季度就业市场乏力的大背景下业绩仍然表现靓丽。后续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恢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望重现高景气度,此外中长期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政策推动也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了发展。公司作为我国人力资源行业龙头,背靠北京国资委同时与全球人力资源龙头德科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将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理念与本土化优势相结合,业绩有望在本轮复苏中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3.91/489.80/585.75亿元,24-25年对应增速分别为21.26%/19.59%;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9.01/10.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2/1.59/1.81元/股,24-25年对应增速分别为12.33%/13.50%。鉴于公司为行业龙头,规模优势突出,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置入上市公司平台后,有望实现加速扩张。我们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给予公司目标价32.59元/股,对应2023年PE为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大客户流失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赛特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1 30.39 36.96 24.49% 32.87 8.16%
32.87 8.16% -- 详细
能效标准提升及消费升级推动公司真空绝热板(VIP)主业加速渗透提升和应用推广,革新性技术真空玻璃新业务,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性价比不断提升,有望在冰箱冷柜、建筑节能领域快速起量,打开较大成长空间。 公司专注于真空绝热材料行业公司总部位于福建龙岩,拥有龙岩、厦门和合肥三大生产基地,专注从事真空绝热板(VIP)及其相关制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拥有VIP产能800万平米,在建年产500万平米产能的真空产业制造基地和年产200万平米真空玻璃项目有望于2023年起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VIP 受益消费升级和能效提升趋势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显著低于聚氨酯等传统绝热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冰箱冰柜等家电的能耗并节省可用空间,在欧美、日韩等能效敏感地区推广较好。目前的真空绝热板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成本仍有较大降低空间,且受益于冰箱高端化、节能化发展趋势,真空绝热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真空玻璃第二曲线是未来重要看点真空玻璃的绝热性能优异,且防结霜、噪音隔绝、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突出,但目前产业存在粗放生产、自动化低、成本偏高、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公司革新生产技术,搭建高效连续真空玻璃封装线,瞄准行业痛点降本增效提质,有望打开逾百亿的商超冷柜应用市场,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完善和降本,乐观情况下至2030年有望撬开近700亿市场空间的建筑节能应用场景。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5年 收 入 分 别 为 9/12/16亿 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41%/32%/36%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3/2.0/3.1亿 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100%/53%/57%,EPS分别为1.6/2.45/3.83元,3年CAGR为69%。考虑到公司真空绝热板业务前景向好,真空玻璃第二曲线空间较大,并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4年22倍PE,目标价53.9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拟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主要原料及能源价格上涨风险、外汇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3-05-11 64.41 76.39 19.56% 67.28 4.46%
67.28 4.46% -- 详细
科大讯飞是市场上稀缺的集算法、数据、应用场景于一身且在几大要素上都处于行业领先的公司。公司在AI技术层面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在下游拥有领先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通过大模型提升各行各业的表现,有望实现收入增速的提升。 公司坚持技术顶天\产业立地战略、有收入利润。 公司在语音、翻译、图像等认知AI技术领域行业领先,在全球多项比赛中屡获佳绩,尤其在语音技术领域维持60%的市占率绝对优势。同时公司通过技术优势实现AI技术产业化,2007-2022年公司累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4亿。在中国AI+公司中,科大讯飞是稀缺的能够实现100亿收入量级,且连续16年不亏损的公司。 大模型将对公司业务实现质变级别的推动大模型技术可以在数据和应用层面形成良好协同,对相对成熟下游领域的教育、办公和医疗服务中形成质变级别推动。公司教育、智能硬件和智慧医疗过往5年收入CAGR均超过30%,预计更好的产品有望推动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同时还有望进一步扩大和非智能产品的市占率领先优势。 智慧教育具有广阔空间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规模约为5000亿,我们测算2025年C端学习机业务公司可触达市场规模约为540亿,需求都处于快速增长期,智慧教育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54、330和419亿元,3年CAGR为3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23.7和34.7亿元,3年CAGR为84%,EPS分别为0.77、1.02和1.49元。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71.12元,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估值9.62倍PS,鉴于公司较大的市值和稳定的盈利能力,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给予23年7倍PS目标估值,对应目标价格76.3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入不及预期风险;盈利不及预期风险:融资能力落后于竞争对手风险;无法维持技术领先风险。
天洋新材 能源行业 2023-05-09 11.02 14.55 40.99% 11.49 4.26%
11.49 4.26% -- 详细
投资要点: 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天洋敢为人后,凭借近十年光伏胶膜生产经验,在南通、昆山大规模布局光伏胶膜业务,致力于成为光伏胶膜行业领先企业;不仅如此,热熔墙布、电子胶业务亦快速发展,令公司未来成长有诸多看点。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为国内领先的热熔胶生产企业,具备共聚、加工全产业链。公司布局了昆山、南通和烟台三大生产基地,原有热熔胶产能4万吨、光伏胶膜0.61亿平米、热熔墙布1600万平米和电子胶1730吨,现积极扩产4.5亿平米光伏胶膜,全部投产后产能规模将逾5亿平米,进入光伏胶膜行业第二梯队。 热熔胶粘剂、墙布业务快速发展热熔胶无毒、无味、无VOC,系战略新兴产业并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国内已有近250亿市场,但应用率相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且中高端市场多为外资巨头所占据。公司作为世界级热熔胶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特别是,公司热熔墙布业务扩张较快,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规模化布局光伏胶膜追赶行业龙头公司深耕光伏胶膜10余年,积极把握N型电池组件渗透率提升之机遇,大规模布局光伏胶膜产能,拉近与龙头企业规模差距;凭借精细化工领域较好的成本控制、长期的客户积累以及与海外原料厂商较好的合作关系,有望快速发展成为光伏胶膜行业第二梯队的领军企业。 电子胶业务亦有较大成长空间子公司烟台信友专注电子胶业务,致力于高端电子胶的国产替代;受益于智能穿戴设备及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浪潮,电子胶业务快速发展、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27/44/6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1%/63%/39%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9/4.2/6.6亿 元 , EPS 分 别 为0.44/0.97/1.51元。鉴于公司积极布局光伏胶膜业务,我们给予公司24年15倍PE,目标价14.5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北京城乡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5-08 25.45 32.59 45.04% 27.13 6.60%
27.13 6.60% -- 详细
人力资源服务龙头北京外企即将正式登陆A股2022年7月27日,北京城乡发布公告,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截至2023年5月4日,公司公告已完成资产重组中的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募集配套资金三部分,国内最大的人服企业北京外企即将正式登陆A股市场。 疫后复苏下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度疫后美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恢复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营收在21Q1基本已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通过复盘美国疫后的人服市场,我们预计疫情后国内经济的加速恢复有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增长,此外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政策推动也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灼识咨询预测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望从2020年的5651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2990亿元,对应CAGR为18.1%。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1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CR3仅为2.13%,而同期全球行业CR3为13%。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40余年深耕行业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已与华为、阿里、滴滴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华为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20/2021年营收贡献分别为14.15%、20.19%。此外公司利用自身国企背景和外企德科的资源平台不断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未来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3-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3.91/489.80/585.75亿元,24-25年对应增速分别为21.26%/19.59%;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9.01/10.23亿元,在考虑增发以及募集配套资金后股本增加的情况下,对应EPS分别为1.42/1.59/1.81元/股,24-25年对应增速分别为12.33%/13.50%。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34.00元,23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22倍,我们取PE估值法和FCFE估值法的估值均值,给予公司目标价32.59元/股,对应2023年PE为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大客户流失风险;引用信息滞后风险
三房巷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3-05-08 2.84 4.68 71.43% 2.87 1.06%
2.87 1.06% -- 详细
事件: 公司分别于3月29日及4月29日发布了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28.37亿元,yoy+17.24%,实现归母净利8.18亿元,yoy+29.93%。1Q23实现营收49.52亿元,yoy-7.14%,归母净利1.02亿元,yoy-73.59%,扣非归母净利1.03亿元,yoy-73.06%。业绩符合预期。 2022全年盈利受益于行业高景气,1Q23利润环比修复22年公司毛利率为5.72%,yoy+0.90pct,净利率为3.58%,yoy+0.31pct,受益于聚酯瓶片行业在2022年的高景气行情,公司实现了史上最佳的年度业绩。1Q23公司毛利率为1.97%,yoy-7.12pct,环比4Q22下降1.28pct,净利率为2.06%,yoy-5.18pct,环比4Q22提升1.15pct。在2022年春夏旺季超买行情后,行业进入淡季,叠加春节前后扰动,行业利润率显著回调。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高,毛利中近9成来自海外业务,且PTA加工差拖累业绩,利润率波动更为显著,但在行业低库存与海外出口持续景气、内需逐步修复的背景下,1Q23行业利润率得到修复,公司业绩环比显著改善。 看好公司新产能落地弹性,重回国内龙头位置目前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完成了为兴佳新材料和兴业塑化合计300万吨瓶片项目的融资,一期150万吨预计今年投产,届时公司瓶片产能有望达到380万吨/年,重回国内瓶片产能第一的位置,借出口景气东风抢占海外广阔市场,并受益于内需市场的持续复苏,引领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250/303/35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5%/21.3%/18.0%;归母净利分别为11.26/15.02/17.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7.6%/33.4%/19.7%,CAGR为30.0%,EPS分别为0.29/0.39/0.46元。鉴于公司产能扩张弹性最大、产品出口率高、成长性强以及成为未来全球龙头的估值溢价,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其23年17倍PE,目标价4.93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系统性风险; 2)公司在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公司产量提升后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遥望科技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3-05-05 21.80 29.00 70.79% 23.40 7.34%
23.40 7.3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及2023Q1业绩公告。2022年营业收入39.01亿元,同比增长38.75%;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2.65亿元,相比2021年大幅收窄。2023年Q1营业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37.22%;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3803.52万元,去年同期为8669万元。 鞋履业务负向影响减弱鞋履业务影响大幅减小。2022年公司加大了对鞋类库存的促销力度,鞋履库存数量大幅下降,存货库龄结构也有所改善。后续公司将仅保留电商及线下渠道少量必要存货,2023年鞋履业务对业绩的负向影响有望减弱。 社交电商业务承压2023年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22%至11.02亿元,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至-3803.52万元,去年同期为8669万元。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司社交电商业务在报告期的表现较普通,开播产生的GMV尚有较大的发力空间。 AI助力公司打开增长新空间公司加码AI赛道,目前正在密集接触国内外优秀的大模型供应商,结合公司在直播领域的高质量数据进行大模型训练,升级遥望云并打造AI虚拟人直播带货矩阵。布局AI赛道有望全面提升公司决策效率,虚拟人直播也可以直接帮助公司降本增效,打开增长新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50.5/60.4/71.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9%/20%/18%,净利润分别为2.8/5.0/6.0亿元,EPS分别为0.31/0.54/0.65元,3年CAGR为46%。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把公司分为互联网广告业务和女鞋业务两部分来估值。对于互联网广告业务,我们考虑到公司AI加码带来的快速成长性,给予公司互联网广告业务2023年40XPE,估值为264亿元;女鞋业务部分,我们根据出售公告给予4亿元估值,则公司总估值为268亿元,目标价为29元人民币。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主播舆论安全风险、供应链品控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博威合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5-05 14.71 21.80 65.03% 14.86 -0.54%
14.63 -0.54% -- 详细
事件: 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4亿元,同比+1.72%;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39.59%。 产能提升叠加下游需求变好,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增长随着数字化的智能运营系统及部分关键设备做最后的调试集成,公司“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预计在23年二季度完工,我们预计至23年末新材料总产能将达到27万吨,公司22年启动了“3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带材扩产项目”和“2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线材扩产项目”,我们预计至25年产能有望突破32万吨。随着下游需求向好,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增长。 预计23Q2光伏组件产能达2GW,新能源业务未来可期根据BNEF数据,预计美国市场23-25年光伏装机量分别为约30、36、43GW,未来五年累计需求约197GW,年均增长约20%。公司22年实现光伏组件产量1.36GW,销量1.18GW。鉴于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比较充裕,原有产能利用率已饱和,公司22年启动了“1GW 电池片扩产项目”,我们预计公司23年第二季度光伏组件产能有望达到2GW,产能大幅度提升,且单瓦盈利水平有望提升,新能源业务未来可期。 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内在发展动力更足23年4月公司实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1)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2.41元/股,解除限售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2年净利润为基数,23-25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60%; (2)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为240万股,23-26年预计摊销 220.45、217.30、103.93、25.19万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63.89/192.56/220.70亿元(23-24年原值为161.10/178.7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1.87%/17.49%/14.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5/12.58/14.65亿元(23-24年原值为7.70/9.7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81.48%/29.11%/16.43%,三年CAGR为39.73%,EPS分别为1.23/1.59/1.85元/股。鉴于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处于扩产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18倍PE,目标价22.14元。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合金产品价格下降,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等。
兴业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5-05 16.48 24.77 46.74% 17.94 8.86%
17.94 8.86% -- 详细
事件: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4.10亿元,同比-6.72%,归母净利润251.15亿元,同比-8.93%。 中收拖累营收增长2023年一季度兴业银行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6.72%、-7.38%、-8.93%,增速较22年分别-7.24PCT、-2.80PCT、-19.45PCT。分业务来看,营收增速主要受利息净收入与中收拖累,利息净收入/中收分别同比-6.18%/-42.54%。从业绩归因来看,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与其他非息收入增长。23Q1年化ROE为14.92%,同比-3.12PCT。 信贷投放情况较好,但受“价降”影响较大2023年一季度兴业银行总资产、贷款余额同比+11.39%、+11.04%,增速较22年+3.67PCT、-1.49PCT,信贷规模高增对公司扩表形成较强支撑。从单季度来看,一季度新增贷款2098.72亿元,同比多增223.03亿元,其中对公、零售、票据贴现分别+1825.27、+305.09、-31.64亿元,同比+472.76、+115. 14、-364.87亿元。对公信贷为主要支撑,主要投向制造业、基建以及绿色信贷等;零售信贷主要以消费贷与经营贷为主。净息差方面,测算的兴业银行23Q1净息差较22年-15BP,与行业整体趋势保持一致。测算的生息资产收益率较22年-18BP,预计主要受贷款收益率拖累。 一方面,LPR下调后新发放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重定价也对一季度贷款收益率形成一定冲击。 中收受短期扰动影响较大,其他非息支撑非息收入23Q1非息收入同比-7.66%,增速较22年-9.70PCT,主要受到中收拖累。 23Q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42.54%,增速较22年-48.07PCT,主要系资本市场波动情况下客户风险偏好处于低位,导致理财、财富代销等手续费收入下降。其他非息净收入同比+48.22%,为非息收入的主要支撑。其他非息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明显改善,预计主要系公司抓住时机增配债券与基金等获取的收益。 不良关注齐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23Q1末,兴业银行不良率、关注率分别为1.09%、1.44%,较年初分别变化0BP、-5BP,资产质量持续夯实。公司针对重点领域建立总分行联动、跨部门协同的风险处置敏捷小组,提升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公司拨备计提充足,拨贷比为2.53%,较22年-5BP。23Q1末拨备覆盖率为232.81%,较年初-3.63PCT,拨备充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2385.97、2571.61、2766.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7.30%、7.78%、7.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8.18、1091.66、1200.51亿元,对应增速9.24%、9.37%、9.97%,BVPS分别为35.38、39. 14、43.29元。鉴于公司绿色/财富/投资银行战略清晰,参照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3年0.70倍PB,目标价24.7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监管政策变化
今世缘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5-05 60.20 72.85 33.94% 62.15 3.24%
62.15 3.2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营收78.88亿元,同增23.09%;归母净利润25.03亿元,同增23.34%;扣非24.97亿元,同比增长22.83%。 2023Q1营收38.03亿元,同增27.26%;归母净利润12.55亿元,同增25.20%;扣非12.49亿元,同增25.42%。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经营管理全面提升,23年延续22年盛势22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公司营销紧盯年度目标,开启百日会战;下半年打赢百日会战,股权激励落地,营收22%增速目标完成。公司持续积极作为,一是把握“分品提升、分区精耕”,发布六开、高沟等新品,加强省外市场重视度;二是加强营销体系变革,调整架构、增强招聘、提高激励;三是总投资百亿的南厂区技改项目有序推进,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和数字化水平;四是管理升阶,发布股权激励,雄心勃勃公告23年冲击百亿营收体量。 23Q1营收38.03亿元,同比高增27.26%,为全年目标达成做好“开门红”。 23年Q1合同负债11.43亿元,同增0.07亿元,环减8.97亿元,主要系季节性因素导致预收款项的减少。 省内中高端持续扩容,苏中渗透率继续提升产品上,22年特A+实现营收51.97亿元,同增24.78%,营收占比65.92%,同比提升0.89pct;特A类实现营收20.93亿元,同增22.12%,营收占比26.55%,同比降低0.21pct。地区上,省内外分别实现营收73.35/5.19亿元,同增23.64%/16.07%,营收占比92.99%/6.58%,省内尤其中高端稳健增长,下半年逐渐重视省外市场。省内各地增速较为均衡,其中苏中/淮海市场分别营收11.44/7.79亿元,同增31.58%/28.59%,相对亮眼。 毛利率稳定提升,销售高举高打成竹在胸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76.59%/31.73%,同增1.98pct/0.06pct,毛利率为三年同期最高,产品升档显著;22年销售费用率17.62%,同增2.52pct,主要系消费者培育费用增加所致;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09%/0.48%,同增0.06/0.01pct。23年Q1毛利率75.39%,同增1.09pct;净利率33.00%,同减0.54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15.92%/2.08%/0.24%,同增2.87/0.14/0.02pct,销售费用进一步加大投入,高举高打彰显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01.05/124.00/150.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8.2%/22.7%/21.8%,净利润分别为30.11/37.94/47.50亿元,对应增速20.3%/26.0%/25.2%,EPS分别为2.40/3.02/3.79元。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目标价72.8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加剧,V系增速不及预期
东诚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5-05 15.60 18.62 30.58% 16.82 7.82%
16.82 7.8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35.83亿(同比-8.41%),实现归母净利3.07亿(同比+102.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2.88亿(同比+121.33%)。2023年一季度实现收入8.51亿(同比-3.32%),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同比-8.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42亿(同比-21.01%),业绩符合预期。 肝素需求下降,核素药物销售转暖公司肝素需求下降,2022年肝素原料药实现收入17.42亿,同比下降14.37%。2023Q1原料药实现收入4.13亿,同比下降21.90%。核素药物销售转暖,2022年公司氟标药物收入3.75亿,同比下降5.93%,云克注射液收入2.04亿,同比下降36.90%;2023Q1氟标药物实现收入1.06亿,同比增长25.77%,云克注射液实现收入0.55亿,同比增长18.47%。随着医院诊疗秩序恢复,锝标药物、氟标药物均出现恢复性增长。 看好东诚药业的核素药物布局东诚药业已投入运行20个正电子为主核药中心和7个单光子为主的核药中心,预计2023年底投入运行的核药中心超过30个,规模领先。在研产品中,氟化钠注射用骨扫描显像剂正在进行临床总计等工作,铼依替膦酸盐注射用正在出具临床总结报告,99mTc标记替曲膦已完成中检院检查;Tau蛋白正电子摄影示踪剂已完成中检院的现场检查,后续东诚药业的检测和治疗类核素药物有望继续丰富。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肝素原料药2023Q1出口低位,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34.96/37.63/40.63亿(原预测2023/24年分别为43.27/47.06亿),对应增速分别为-2.42%/7.61%/8.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4.91/5.82亿(原预测2023/24年 分 别 为 4.79/5.86亿 )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 31.25%/21.73%/18.52%,PE分别为31/25/21倍,三年CAGR为23.76%。鉴于公司为核药龙头企业,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8倍PE,目标价18.62元。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肝素价格不及预期;核药研发和核药中心建设不及预期
力芯微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5-04 74.88 60.66 95.51% 78.43 4.74%
81.38 8.6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下滑32.64%;实现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滑57.82%;基本每股收益0.31元/股。 终端继续承压,环比改善明显2022年Q1行业处于较景气阶段,自22年下半年开始终端市场疲软,23Q1公司销量同比下滑,收入也下降较明显,公司业绩指标同比均有下滑,但环比改善明显。公司毛利率稳定,净利率环比改善明显,23Q1毛利率为42.12%(同比-2.59pct,环比+0.06pct),净利率为16.34%(同比-8.62pct,环比+19.9pct)。从费用端来看,费用规模同比、环比均持平,费用率受收入规模影响同比提升较明显,环比有较大改善。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高性能模拟芯片有序推进公司深耕电源管理领域近20年,围绕电源管理芯片低噪声、高效能、微型化及集成化等发展趋势形成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和功能模块IP,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覆盖电源转换、电源防护等多类别设计平台。23Q1公司研发费用为2815万元,同比增长12.11%,研发费用率为15.78%,同比增长6.38pct,持续高质量的研发投入保障了研发的准确性和高效率。随着研发的高效推进,公司产品应用将从手机拓展至汽车电子,销售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消费电子市场低迷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0.02/13.10/17.1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0.58%/30.69%/31.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3.32/4.60亿元,对应增速59.58%/42.35%/38.87%,EPS分别为每股2.60/3.70/5.14元,三年CAGR为46.66%。鉴于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复苏且雷管业务快速增长,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3年35倍PE,目标价90.9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国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5-04 63.64 80.18 37.08% 63.85 0.33%
63.85 0.33%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28.83%;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9.55%;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股。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73.26%;归母净利润亏损0.2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 芯片定制服务实现大幅增长,边缘和先进计算增长35倍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芯片业务和芯片定制服务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因此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分产品来看,自主芯片和模组产品实现营收2.15亿元(同比-2.75%),毛利率为43.31%(同比+5.94pct);芯片定制服务实现营收2.57亿元(同比+176.57%),毛利率为33.46%(同比-15.19pct);IP授权实现营收0.41亿元(同比-52.91%)。公司23Q1营收实现大幅增长,其中自主芯片和模组产品实现营收0.36亿元(同比+30.33%),芯片定制服务实现营收0.92亿元(同比+409%),增长原因主要系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应用同比增长229%,边缘和先进计算应用同比增长3499%。 汽车&信创&算力三大板块有望持续高增长公司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包括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信息安全、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等三类产品。汽车电子芯片覆盖车身控制、发动机和新能源电机控制、域控制和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等方面,上述应用有望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信创和信息安全芯片聚焦于“云”、“边”到“端”的安全应用,公司正在开发第二代更高性能的Raid控制芯片CCRD4516,未来有望达到国际主流Raid芯片的性能;在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领域,公司成功研制了具备高性能运算、网络加速及网络交换的高性能SoC芯片H2048、H2068和CCP1080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1.97/20.86/29.43亿元(23/24年原值为11.87/18.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28.10%/74.26%/41.0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64/4.98亿元,(23/24年原值为2.27/3.5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94.34%/60.68%/36.79%,EPS分别为每股0.94/1.52/2.07元,三年CAGR为86.33%。鉴于公司23年汽车芯片业务逐步放量,我们看好电子行业整体发展,给予公司23年85倍PE,目标价80.1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经营业绩波动;技术迭代升级不及预期等。
三峡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04 5.41 6.56 26.40% 5.58 3.14%
5.58 3.14% -- 详细
事件:4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和2023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38.12亿元,同比增长45.04%,实现归母净利润71.55亿元,同比增长11.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68亿元,同比增长22.19%。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68.53亿元,同比增长18.39%,实现归母净利润24.34亿元,同比增长7.5%,业绩符合预期。 装机规模提高发电量,在建项目有望加速建设2022年公司风电/光伏/水电实现发电量分别为339.4/134.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分别为48.97%/41.50%/17.80%。发电量增长带动收入增长,其中风电/光伏/水电实现营收分别为168.86/65.35/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46%/26.35%/36.03%,2023年Q1公司风电/光伏/水电/独立储能累计发电量同比变化为+20.61%/+12.99%/-15.84%/+50%,并网装机规模提升带动发电量增长提升营收。 2022年公司新增装机3.52GW,其中风电新增1.65GW(海风0.3GW),光伏1.87GW。截至22年底风电累计装机15.92GW,占全国4.36%,海上风电4.88GW,占全国16.01%;光伏累计装机达10.28GW,占全国2.62%。在建项目风电/光伏/制氢项目分别为4.21/7.94/0.075GW,在建项目充沛保障续航。 财务费用管控合理,补贴发放&绿证市场助力发展2022年公司管理费率、财务费率分别为5.84%、16.74%,同比下降0.61pct、1.62pct,费用率管控良好,提高盈利能力,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5.2%同比降低4.11pct,主要系公司审慎计提资产减值,22年资产减值准备高于21年4.85亿元,同时22年公司持有金风科技股权降低,投资收益有所降低。 截至22年底公司应收账款为267.3亿元,主要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款和标杆电费,4月份国网发布第二批、第三批风光补贴清单,补贴发放后有望改善现金流,助力加速在建项目建设,绿证市场积极建设后绿电运营商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287.9/352.7/400.6亿元(2023-24原值分别为281.5/324.5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91%/22.52%/13.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6/118.3/134.0亿元,对应增速26.64%/30.51%/13.32%,EPS分别为0.32/0.41/0.47元/股。鉴于公司为新能源运营龙头,在手订单充沛,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4年16倍PE,目标价6.5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装机规模不及预期:2)成本下降不及预期;3)政策变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